東北 我第二個家
2013-1-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5| 評論數: 0 |原作者: 聖熹/台北市)
大陸東北地區對許多台灣人來說是一個遙遠又陌生的地方,唯一的連結或許是都曾經被日本殖民過。台灣為日本殖民地,東北則是成立了偽滿洲國。當時不少台灣人為了生活也遠赴至偽滿洲國工作就業讀書,只為了得到較好的報酬,也聽奶奶說過,以前的親戚有去偽滿洲國工作的經歷。
或 許就是這樣的陌生,東北對於我來說因為這樣一層歷史的情感,讓我想一探究竟。記得3年前的夏日,第一次跟隨學校至長春進行10天的參訪,走遍了半個吉林 省,在大陸和北韓邊境鴨綠江畔看著對岸的北韓,只是一江之隔彷彿就是兩個世界。偽滿洲國皇宮的建築,許許多多跟台灣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建築群幾乎一模一 樣。溥儀的御醫也是來自台灣,這段歷史至今對於我來說都記憶猶新心中有無限感慨啊!
經過這次短短10日的吉林遼寧參訪之後,讓我與東北有了第一次的接觸。在相隔一年多後,透過作交換生,我正式來到長春進行一學期的生活。在為期5個月的交換學生生涯裡,我走遍了大陸大江南北,南至雲南北至黑龍江,但印象最深刻的依舊是東北三省。
在校園裡東北同學師長熱情豪爽不囉嗦的個性,對於處處必恭必敬的台灣人來說,剛開始還有點難適應,但當同學們邀請我一起吃飯喝酒時,彼此聊起話來就有如多年的兄弟般,話匣子一開說也說不完,義氣相挺對我的幫助,永遠都忘不了。
東北的天氣是出了名的冷,第一次真正看到所謂的秋冬交錯,樹葉從綠變黃到掉落再到白雪覆蓋在枝頭上,這些都是在台灣無法親自看到的。這種景象對於生長在亞熱帶地區的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對於人生意境的另一種體驗呢?
人們常說東北出美女,這可真是個事實沒有說錯,在校園班級裡也常常看到不少來自東北的女同學的倩影,有時班上的一些哥兒們也會開玩笑的說,何不在此定下來算了呢?我也只好說:「哈哈!感謝!感謝!」
時 光飛似不知不覺離開東北已經年餘,現在在回想起在東北的那段日子,沒有遺憾只有感恩和懷念,不知道現在那群哥兒們學習的如何呢?餐館裡的大娘大叔還記得常 去買麵的台灣小夥子嗎?還有許多美好的時光都已成回憶,我只想對這群好朋友們說,我在台灣很好,還很懷念東北的點點滴滴,我相信不久之後一定會再回去跟大 家聚聚敘敘舊聊彼此的,因為東北是我第二個故鄉,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愛上東北的野性
2013-8-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6| 評論數: 0 |原作者: (楊士德/台北市兩岸人民交流協會供稿)
回想起參觀張學良故居的那一天中午,吃飯的時候,因為菜色的關係跟服務生溝通,服務生的反應實在太好笑了。服務生居然當著大夥的面,一句話「我不是廚子」,情緒毫不掩飾的當場暴衝出來。
我欣賞北方人的個性,不拐彎抹角,不拖泥帶水,這就是北方人的生活味道!生活在天寬地闊的他們,耿直開朗、熱情好客的個性,從不吝嗇於分享。
在 朝陽的晚上,我認識了一位水果攤的老闆,跟他買水果喜歡就帶走,不喜歡就當交朋友。和他們交朋友,心腸不必七彎八轉,因為他們心思情感全寫在臉上,就像美 味的饅頭與窩窩頭,熱呼呼地,一扒開就能一眼看盡,簡單卻又讓人回味無窮,我愛上東北空氣裡自由自在且豪放舒服的味道。
走一趟赤峰,我發現這裡遍地都是寶藏,燥熱的空氣,火紅烈焰的陽光,帶著一種神祕的魔法,我彷彿進到了自己想像的世界裡。嘗一口當地的水果姑娘,感覺就像吃了神奇的草藥仙丹,幻想自己就是武功高強的武林中人。
走 一趟沙海綠洲,想像著來到了中東阿拉伯世界一千零一夜裡,能在滾滾黃沙中大戰阿里巴巴四十大盜,找到阿拉丁神燈實現3個願望,與精靈交朋友。雨露霜雪、風 火雷電,本來是大自然的平凡元素,靠著人們天馬行空的想像,卻成了一段段千古不凋的經典傳奇。來到赤峰這充滿幻想的地方,你的想像又是什麼?
我在瀋陽故宮,看到了皇太極努爾哈赤留下的足跡,看見了清晰可辨的生命刻痕。那是一種開疆闢土,逐鹿中原,征戰四海的雄心魄力。想像著300多年前清兵入關 萬馬奔騰,血脈奔騰,南征北討,而那冒險的基因綿延傳承下來,滋養漢族文化為現在的中國創造無限期待。每一個縱橫千百年的傳奇故事,原來都是從腳下的這小 一步開始。
下馬背後,為我的內蒙古草原放牧生活初體驗,畫下完美句點,但卻開啟了我對草原生活那份深深著迷,著迷這裡的純樸生活,著迷這裡人們的友善。
雖然身處社會底層,但他們的樂天知命,卻把自己活得很富有,世俗眼中的吃苦他們也能當作吃補,等待苦盡甘來的甜蜜幸福之味。窮與富,新世界資本主義現代價值觀,在這裡徹底顛覆。在這草原味十足,我體驗了最道地的放牧生活。
飲食習慣沒有誰對誰錯,只是反應不同的文化背景。內蒙古的酸乳酪、馬奶發酵酒,東北人又酸、又鹹、又辣的烹調方式。不同的族群文化,培養出他們豐富且特殊多樣的口感;同樣的,台灣的臭豆腐、皮蛋、豬血糕,雖然在外人的眼裡又怪又噁心,卻是我們國人心中的珍饈美食。
飲食的衝擊,正是一場場文化對話,美食無國界,卻有著地方上的差異,勾引著我用舌頭細細品嘗,用心深刻體會,這是趟特別的旅行,因為我用舌頭嘗盡道地的酸甜苦辣,用味蕾認識不同的地方風味。我發現舌頭也是一種旅行的方式,味道裡竟然藏著一張世界地圖。
在哈爾濱靜靜的生活 台灣人 在大陸
2013-11-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雁雯/台灣大學學生.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生)
哈爾濱是一座如此舒服的城市。
初來乍到之時,我曾對素有「東方小巴黎」之稱的哈爾濱市抱著許多期待,想著能有朝一日行走在異國情調充斥的街道上,品味著巴洛克式與文藝復興風采橫行交錯的建築群裡,徜徉於中西文化長相交融的樞紐地帶之中。然而待我實際抵達這裡之後,才發現若僅是從片面上瞻仰一地之景物觀貌,終究未能盡識其實性本質。
中西文化融合交會
哈爾濱市轄區內,以其素有歐洲建築風格博物館之稱的中央大街最為聞名。乘著公交車從車站往下不過二至三站,中央大街便以優雅之姿,橫躺在哈爾濱市的市中心中,開展成其獨有的風韻氣息。在這條長達1.4公里的步行街上,由平滑深緻造價昂貴的方石磚,從起始的道里區廣場一路向北,鋪陳直至盡頭的松花江湖畔,沿路上各樣風格的歐式建物羅列排開,掛起了各大國際時尚品牌:從精品Louis Vuitton、Hermes,到平價的Zara、H&M,應有盡有。
隨著往下看去,在街道上,更充斥著街頭藝人各色表演,多式樂器與唱聲繚繞在中央大街上的每個角落,供人隨著旋律移轉行經步調。那日我駐足於大街上長達半個小時,聽了場動人的二胡演奏,演出者是一個已屆高齡的老爺爺,帶著二胡,隨性地坐在長椅上便拉了起來,隨著眾人逐漸聚集圍觀,他神情也仍是陶醉自得而不受紛擾。我便買了杯溫熱咖啡,僅站在一旁,也覺雅韻共嘗。是這充滿現代感的消費樣態、佐以作工精細的雕花、街燈盈滿街道、和這不失人文情致的高雅風韻,使得這裡滿蘊著典雅、高貴的氣息,讓初次抵達的我著迷不已。
然而,旋即過身,在這中西合璧貌似完好交合的城市裡,當步出了中央大街,便是滿城堵塞擁擠的公交車、轎車,計程車相互混雜在標語充斥、號誌不清的大馬路上頭。行人們幾乎無視燈號地穿梭在其中,而站在大路中央,任憑速度奔馳的車身從自己身體前後呼嘯而過,也儼然成了生活常態。
往另一個方向看去,人行道上,男男女女不分年紀、時間,地點地隨意向地面吐痰、丟落煙蒂,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更別提當每每經過小吃攤販,一旁的垃圾桶裡總是各個堆滿廢棄的餐具竹筷、許多更隨著空間上的局限而漫至了整個街道上來,而這些景象總讓難以習慣的外地人們不禁皺起了眉頭。感嘆在這薈萃風雅的氛圍之中,仍不免參有太多日常紛雜。
是交通上的紛亂、嘈雜,與人文、生活慣習上的差異,讓我總是在哈爾濱雅致唯美的市容中,感到一陣確切的違和印象。然而,是當我將目光從包裝完善的景觀外貌,逐漸向下直至真正的市民生活,我才發現自己其實正在接近著、理解著哈爾濱,也更能清楚明白,自己的確身在中國。
北方風情灑脫真誠
位屬於中國副省級城市的哈爾濱,不若北京、上海的繁榮進步,也不似廣州、東南各省的經濟領航。然而,在我眼中的哈爾濱市,卻少了大都會慣有的淡漠與疏離,多了份北方特有的灑脫和真誠。還記得有一次搭公交車,就在感到行車速度似乎過於緩慢的當下,才發覺是車窗外正有兩輛轎車些微擦撞,兩方駕駛人下了車扭作一塊,互相拎著對方的領子,誰也不讓誰。
此時在一旁的行人們幾乎都紛紛停下圍觀,行車的駕駛們也無視號誌變換地停下車,直盯著現場觀看。眾人們並不只是看著,別打啦,好好講、好好講,沒事,有事好講,這類的話語紛紛不絕於耳。看著與我同台公交車上的眾人們,正隔著車窗聲聲力勸著當事人,試圖為其排解糾紛,我這才明白,何以人們都說東北人熱心直爽,也才發現,自己早在不知不覺中活成了那樣冷漠旁觀。
雅致唯美秋楊冬雪
也記得在那個夜晚,我與同行台灣友人到了當地夜店尋求暫時放鬆,音樂初放,眾人在舞池間隨著節奏搖擺,男男女女交雜在一塊,品味著周末短暫愜意的夜生活。而後我看見一位年居半百的女性,獨自一人穿梭在滿室年輕族群之中,身穿著與時尚、艷麗搭不上邊的碎花裙子搭配紫色絲襪,咬著一支棒棒糖在舞池中盡興搖擺。她的舞姿絕對稱不上性感,甚至有些刻意的玩笑意味,然而她卻萬分真實地正在透過舞蹈展現自我。
以自身對夜店文化的固有觀念,我原本以為她會遭受眾人的訕笑鄙視,甚至被保安請出這個場域,然而,最後是出乎我意料的,這位女性在眾人的掌聲中,登上了舞台,與DJ奮力合舞之後,在疾聲歡呼中神情得意而自信地自行離開。看著她的背影,我為這個曾經替這位女性感到不合時宜而略為緊張的自己感到羞愧,原來那個缺乏包容力的人一直是自己的內心,而是這座城市的人們教會了我這件事情。
十一月了,哈爾濱市內充斥的楊樹、柳樹已被秋意染黃,隨著陣陣冷風鋪蓋至了地上。是逼近零下十多度的低溫讓行人們紛紛披上了厚重大衣,瑟縮快步行走在路上,感受每一分的寒冷與蒼涼;也是室內配有的舒適空調,讓每一個行人在踏入屋內之後,總是難掩笑容地彼此激昂交談,忘卻屋外的雪花紛漫。這是我到這裡的第三個月,遲鈍如我,一直到了此刻才發現自己已然逐漸愛上了這座城市。
傳統現代錯雜接壤
是他,一腳跨在中式與西化之間,供給了傳統與現代間一個模糊交雜的接壤地帶,那樣凜冽卻又溫暖、那樣素樸卻也繁華,也就讓人那樣地難以定義又無從註解。
這城是如此地貼近現實,有著無法避免的髒亂、渾濁與喧鬧;卻又那樣的不切實際,純真的像是任何的工於心計都成了多餘。是這座城市的素樸安靜,讓我能夠毫無顧忌的生活、思考,安心地活在每個當下,也是這座城市的喧鬧熱情,讓我在每一分秒中,總能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仍然緊密相連而不至脫節。
我仍舊沒有辦法給予這個地方明確的形容詞彙,也許,就是舒服吧。是這麼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城市,讓我沒有理由地慶幸著,當初自己執意到此來交換的選擇。而我能夠確定的是,在很久很久以後,這座城市會成為我生命扉頁中的一張籤紙,上頭明確記載了一段,關於平靜、放鬆而單純的日子。
不戴面具的東北人
2013-1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雁雯/台大政治系學生.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生)
東北人性格向來直爽,這是幾乎全體中國人都不會反對的共識。剛到哈爾濱的時候,負責接待我們的哈工大老師就曾對我們這樣說過,若是走訪各地時遇到東北人同自己大聲嚷嚷,請我們理解,這並非來自惡意,而是北方人特有的那直來直往的性子,而我們若是不明白箇中道理,就將這樣表面的表達方式往到了心底去,恐怕就會忽視了東北人真誠的熱情。
這三個月以來,在學校裡、在各個機構辦事處,我也已經逐漸習慣滿臉不耐煩、口氣差的服務人員對自己大聲說話,並也能夠對食堂內語氣急躁、動作粗魯的供餐阿姨們司空見慣。在這裡,大家似乎並不講求態度上的溫和有禮,總是直截了當地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目的,而對方也在明白意思之後,按自身職責下完成工作即可。這一切看來似乎以速度、效率為重的互動方式,仔細探究後卻又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畢竟,我也曾看見食堂內的某個阿姨,正自顧自慢條斯理地擺弄食物,任由眾人排長隊,才姍姍來遲的供應飯菜;也有過一次,分明前台只有我一個客人,供餐叔叔卻急急忙忙將粥碗遞給我,連帶灑上了一身桌面。而後是時日過了,我才慢慢能夠明白其中道理,何以人們說東北人直爽,只因他們總是依著自己心情做事,從不為人群而戴上面具,和他人來往時,也就不加掩飾地真實貼近。
我曾覺得食堂內一位姊姊特別凶。那是在我習慣用餐的地方,每每點菜時總是習慣性的要上一盤西蘭花搭上米飯。只是不知怎地,值午晚班的那位姊姊似乎從未給學生們半點好臉色看,倘若是有人在餐台前躊躇忖度了半晌,她便會板著臉對客人大聲問一句:「來什麼呀?」,而那充滿不耐的語氣總是讓我感到有些壓力,與我同行的一位台灣同學更曾因此理由而感到不快,並轉向其餘餐台。
然而我性格上向來傾向對他人的脾氣不作回應搭理,也就仍是每天點了自己喜歡的菜吃了便罷。而後過了兩三個月,恰好前幾日忙於考試,也就落了幾餐沒到食堂用餐。
不料等到再到餐台前時,那位姊姊見了我,竟睜著眼對我大聲說道:「我才想嘛!怎麼就那麼幾天沒來,天天都替妳留了盤西蘭花,就沒瞧見妳。」我笑著對她道謝,當下心中是一陣詫異,異樣的溫暖盈滿在心底,這才忽然似乎能懂得了,那時初來乍到,老師所說的,所謂屬於北方人的直來直往與熱情。
想起在哈工大修習的社會學課堂中,課程教授對我們講述了他自己的研究,題目即是北方人性格文化的闡釋與評析。教授對北方人性格的共性上寫下了直接、質樸卻也慢熟這樣的詞句,相對照著我近日用餐時與那位姊姊總會聊上幾句,和我那餐盤上添得愈見增多的菜飯,我想是再貼切不過的了。
而在這裡,在哈爾濱,隨著越與人交際應對,便能越發現更多溫情。我漸次地在每一個與他人交會的瞬間,看不見任何既定的角色與形象了,當每一次的交談與對話,在我眼中都已不再看見由廚工阿姨、銀行辦事員,公寓領班等職稱裝束的每一張臉孔,關於我與他們在每一個場域的相遇、交流,相處,竟也能夠掙脫了所有既有的職稱,成了雙方完整的兩個人格形象。
於是,在這座城市裡從事各行各業的人們,於我而言已然逐漸鮮活了起來,只因他們在每一份工作背後,都有著一顆不因利益而添加封裝的心。而我們之間的每一次互動,都成了最真實不過的應對,與為情誼逐漸積累過程的奠基。至此他們之於我,也已不再看見專業,而有的,叫作人情。
熱門》綏中 渤海經濟帶上耀眼明珠
【聯合線上企劃╱王玉燕】2013.12.23 11:07 am
為進一步增進兩岸民眾的相互瞭解,加深兩岸人民的感情,本報記者赴大陸遼寧省綏中縣,對綏中縣台辦主任郭玉霞進行專題採訪,請她介紹綏中縣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記者:綏中縣對我們大多數臺灣民眾來說並不是特別熟知,您能為我們介紹?
郭玉霞:綏中縣,素有「關外第一縣」之稱,它位於遼寧省西南端。全縣總面積2765平方公里,縣內轄25個鄉鎮、總人口64萬,包括漢、滿、回、蒙等26個民族。
記者:綏中縣可以說是遼寧省的門戶,區位非常特殊。
郭玉霞:的確是這樣,綏中縣交通便利,區位優越明顯,是連接關內外的交通樞紐。縣內102國道、京沈高速公路、沈山鐵路等五條交通幹線橫貫全縣。獨特的區位優勢為綏中縣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保障。
記者:從一些媒體的報導中,瞭解到綏中縣的經濟發展可以說多元化的,那麼這個多元化的經濟格局是怎樣分佈的呢?
郭玉霞:綏中縣依山傍海,資源豐富,是遼寧省的農業大縣,目前,綏中縣是全國水果生產十強縣之一, 2012年,綏中縣水果總產量達68萬噸,總產值達24億元;綏中縣漁業資源豐富。海產品生產名列全省前列。綏中縣也是蔬菜和畜牧生產大縣。
綏中縣旅遊資源豐富,古跡眾多,東北地區首家世界文化遺產地---九門口長城坐落在這裡,著名的碣石矗立於西南淺海中。綿長的海岸線浪碧沙白,灘緩無礁,與北戴河、山海關海濱融為一體,構成了環渤海旅遊帶。
近年來,以東戴河新區為中心構建起來的高新技術產業異軍突起、發展迅猛。
記者:在很多媒體的報導中也看到了關於東戴河新區的報導,我個人也是高度關注的,特別是這次到新區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郭玉霞:目前,東戴河新區已形成了「一帶五區」的發展格局。「一帶」,即海濱旅遊觀光帶;「五區」,即起步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核心主城區、臨港產業園區、綜合港區。新區先後投入近50億元用於基礎及配套設施建設,30平方公里起步區實現了「七通一平」。目前,新區已經有300多家企業入駐,近100家企業建成投產或具備投產條件。
此外,東戴河新區旅遊資源豐富,自然景觀優美。我們竭誠歡迎臺灣同胞來到東戴河新區休閒旅遊、品味地方美食。
記者:謝謝您的邀請,通過您今天的介紹,我們對綏中縣有了全面而深刻的瞭解。非常感謝您接受本報的採訪。
舌尖上的哈爾濱 台灣人 在大陸
2013-12-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雁雯/台灣大學學生.哈爾濱工業大學交換生)
在哈爾濱,除了日常三餐慣食的大餅、餃子,涼菜之外,有三種食品可說是貫穿了市民們的閒暇生活。在校園的各大超市、食堂裡,隨處可見大列巴麵包陳列在架上,紅腸與格瓦斯更是路上小攤販必備的兩樣商品,走在街道上,看見路人手拿一支紅腸邊走邊吃也實屬正常(其實跟在台灣吃香腸是一模一樣的道理)。
俄式列巴成文化象徵
追溯淵源,這三種食品實際上都並不是哈爾濱當地產品,它們在1898年由俄羅斯所搭建的中東鐵路,一路從俄國傳入哈爾濱。並在1900年初由當時俄國商人在哈爾濱開設的跨國洋行秋林糖果廠(現為秋林食品公司)引入至今。由於傳承百年來的俄式傳統風味商品,已成為哈爾濱市著名的標誌性品牌,更被黑龍江省政府頒布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曾有當代俄國技師感嘆,現今正統的技藝於俄羅斯當地已幾乎失傳,而哈爾濱身居接壤地位,卻也在承襲了外來文化之後,發展出自主的實質精神與特有風格。
我的飲食習慣一向求方便簡單,口味上也偏清淡而不注重配味香料。初到哈爾濱時,對於當地食物烹煮上的重油、重鹹感到難以適應,曾有一段時間更是乾脆買了烤箱,自己備些吐司雞蛋,初略料理也就便罷。而就是架上吐司恰好售罄的一次,我才初次嘗試了大列巴麵包。
列巴,係指俄語「麵包」之意,外觀質量不同於一般麵包的輕盈蓬鬆,常是體積大、綿密厚實且沉重。相傳由於俄羅斯早期每個農莊內僅一個麵包爐,各個家庭須定期到爐區烤麵包,因為平時生活只能吃儲藏的麵包,因此體積得做得特別大,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特有的技藝風俗。大列巴香味濃郁而口感略微偏酸,傳統的吃法應是切片烘烤過後,搭配黃油、魚子醬與紅腸相佐,呈三明治式食用。
然而懶人加上宅女如我,時常只是將大列巴隨意掰成小塊,丟進烤箱裡與番茄一起烤熱後,再加上煎蛋、灑上胡椒就隨意吃了。偶爾也將列巴撕成小片,加在食堂裡的粥內混著吃,倒也別有一般風味。曾聽哈爾濱當地一位同學對我說,大列巴之於哈爾濱,早已超越了食品概念,它已然成為一種文化象徵,更傳達了長達百年來歷史的見證。而對我來說,大列巴如今已然成為我每天早餐必備的良伴,還有不願意出門時的後備食糧。
再來就是紅腸了。哈爾濱紅腸原名蘇聯立陶宛灌腸,其後被音譯為里道斯灌腸,成為當今秋林食品公司「里道斯」系列中的商品。它因其外觀呈棗紅色而成為命名「紅腸」的原由,腸體呈現乾燥,表面具有均勻皺紋,獨特的煙燻風味則為其主要特色。
獨特煙燻立陶宛紅腸
初至哈爾濱時,我與同行台灣同學即對超市、賣場中隨處可見的即食肉腸感到嘖嘖稱奇。在這裡,只消花費一至兩塊人民幣便能購得一支肉腸,口味則是從基本的豬、雞、牛肉延伸到添加玉米、孜然等佐料相配,應有盡有。紅腸並非如普遍所想的原為生肉,再由賣方烹調後供給食用,相反的,它們僅是由一層單薄的塑膠封皮加裝,外頭打印上產品名稱與主副原料,便層層隨意擺放在賣場的架上擺賣,像是餅乾、泡麵一樣。
曾有一次我拿起其中一項,發現其保存期限竟長達一年,料想其防腐劑量應也是讓人難以想像,便直接放下了。只是隨著發現學校內舉凡各種食物,手抓餅、烤冷麵(類似台灣蛋餅)等小吃,其內的各種肉類餡料都由即食肉腸開封而來,也就所幸入境隨俗不再拘泥了。
紅腸嘗起來與台灣香腸不同,由於肉質中光是肥肉便占三分之一以上,並且添加少量澱粉,故質地細密而略帶粉感。因其經過醃製燻烤,不必再添加任何佐料即具有足夠鹹味,在冬季中搭配啤酒或者是特色飲品格瓦斯,顯得再適合不過。當然紅腸之於我,仍少了台灣香腸固有的煎油香味,吃起來總覺得還差了點什麼,故也只能是哈爾濱生活中的偶爾調劑了。
清甘芳香啜飲格瓦斯
最後一個,才是讓我想寫這篇文章的原始動機──格瓦斯。若說我回台灣後,哈爾濱會讓我回味無窮的景物,也許就是聖索菲亞大教堂,至於食品,恐怕就是格瓦斯了。第一次喝到格瓦斯是因為班上同學的熱情推薦,說一定要喝喝北方才有的飲品,沒想到我便就這麼一試成了主顧。
格瓦斯,原意指俄語中發酵之意。傳說中,源於俄國的格瓦斯,是由於一名餐館主人將客人掉在桌面上的麵包屑隨意收集至陶罐內放置,不料幾天後瓶內的麵包屑竟成了種具有濃郁酵香的汁液,其後因其獨特的味道受眾人喜愛,也就逐漸傳了開來,成為當今的格瓦斯。格瓦斯由大列巴經糖化、乳酸菌等混合發酵而來,是比啤酒還更為道地的「液態麵包」,外觀近啤酒而呈現淡黃色,酒精濃度極低不足百分之一。
初次嘗試那日,便被它清甘芳香的味道所吸引,它並不若一般碳酸飲料的過度甜膩,在甜味中有著適度的酸味從舌尖而上,搭配著氣泡飲品特有的淡淡刺麻感,形成多層次而難以形容的感官刺激。在冰鎮之後幾口下肚,格瓦斯便給人種難以言喻的暢快之感,不輸給啤酒的順口、卻少了啤酒花帶來的苦味後勁,同可樂、雪碧那樣清涼舒適,卻也沒有過度人工不自然的化學糖味。是這樣特別的口感,讓我迅速地將它分享給同行朋友,也成了我們幾位時而餐後的小小習慣。
瑟縮暢快幸福品美食
前些日子中國境內因兩大品牌「秋林」與「娃哈哈」的正宗之爭,使得格瓦斯在中國各地聲名大噪。目前潮流說法仍將繼承俄國正統的秋林格瓦斯命為正宗,而對兩種品牌都嘗試的我來說,也的確在感性上全然傾向前者。格瓦斯於我而言,是寫作時不可或缺的同伴,更是每每壓力大時自我紓解的一道良方。
隨著中國境內網路購物的普及,即便紅腸、大列巴與格瓦斯在內陸各地通路並不普遍,民眾們也能透過各大購物網站直接下訂單一品當地特色美食。
然而我想,一地之特色氛圍,食、景、人,當相居為一體而難以分割。而目前身居哈爾濱的我,可能沒有什麼比站在氣溫零下的寒風中,與幾位摯友步行於街道上,一口吃著搭配紅腸的大列巴、一口配著冰凍讓人瑟縮暢快的格瓦斯,還來的幸福吧。
《台灣人看大陸》東北三省的零下體驗
2013-12-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葉志輝/台北市)
偌大的中國土地中,絕大多數的台灣人優先選擇旅居沿海省分與城市,但若提到特色旅遊,不能不提到有著大漠風情的新疆、最接近天堂的西藏、極寒之境的東北等地,今年冬天應東北友人邀請前去走訪,感受冷冽的環境與當地特殊風情。
還記得當年地理課內容說東北有九省,現在只剩下東三省,地理老師當時幫助我們記憶中華民國有十四個直轄市,編了個口訣:「天上廣大西南北、漢清重審哈台高」。至今我都還忘不了。其中東北三個城市:大連、瀋陽、哈爾濱入列,這一次,我希望把這三個城市踩一遍!
行前,所有朋友不斷提醒我:很冷,真的很冷!一定要帶夠禦寒衣物!我一口氣添購了這輩子最多的裝備:圍巾、毛帽、雪地靴、手套、羽絨外套等。從上海搭機到達大連,這個東北氣候最宜人的城市已是零下四度。
每個地區都有屬於當地的特殊風土人情,到達大連聯繫朋友時,他回訊:「正在壓車,會晚點到」。我心裡納悶,壓車是啥?後來才知道在東北塞車都是說壓車。朋友招待我家裡用餐,問我喝什麼酒?一口氣報了一堆酒名,從強烈的白酒、當地的啤酒到自家私釀的葡萄酒。我說自己不會喝酒,「來東北哪能不喝酒?不行不行,得喝得喝!」席間他們開心的說:「咱大連的海鮮都是渤海灣裡的,絕對『扛扛的』!」這是東北專屬的說法,強調東西特別好。
我看著滿桌料理,問說可以來碗白飯嗎?瞬間整桌安靜下來望著我,我有點不知所措,朋友一邊幫我盛飯一邊說:我們東北人都是先喝酒吃菜,最後才吃飯的!酒過三巡,熱情更炙,天南地北的暢快聊天,臨行前贈了一大堆當地特產。
回旅館路上,我發訊給友人致謝,他回覆:「你們台灣人平時都這麼客氣嗎?在東北如果把你當朋友就不用說謝謝,不然很見外。」瞧!直性子的東北人多麼率真可愛!在中國有這麼一句話:「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指的是東北率真且熱於助人的個性。
由大連乘高鐵前往哈爾濱,5個小時車程途經瀋陽、長春,直奔雪城哈爾濱。一路上窗外都是銀白色世界,世界彷彿變成了單色,這讓在溫暖南方長大的我難以想像。憶起一闕詞:「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今天總算身歷其境。
朋友聽說台灣寒流來時七、八度大家都冷到不敢出門,笑得合不攏嘴,在哈爾濱零下廿度,我才真正知道什麼是寒冷!穿上禦寒衣物走在中央大道,時值聖誕假期,兩側燈飾、冰雕與俄式建築,還以為置身俄羅斯,街上行人除了雙眼,大都被衣物口罩毛帽包裹,步行到松花江畔,河面完全冰封結凍,成了自然的冰上樂園。
雖然這幾個城市位處東北寒冷之境,在發展上卻毫不遜色,隨處可見高樓大廈、地鐵、名貴跑車、百貨商鋪,呈現欣欣向榮樣貌,讓人見識到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這一趟的東北之行,感受了東北人的豪爽熱情,也見識了雪城的天然景致,而中國像這樣的城市一大堆,每一個都有自己的優勢特色,看來要玩遍中國真的需要好多年呢。
《台灣人在大陸》邊境斷橋憶往事
2014-1-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烏仕明/北京清華大學博士生.台生)
丹東市是中國的邊境貿易大城之一,位於遼寧省東邊,倚著鴨綠江與朝鮮遙遙相望。第一次知道這個城市,是因為自己對朝鮮的好奇,在一本介紹朝鮮的書上讀到,一般人進去朝鮮,多得由此地經過。沒想到,自己還有機會到此自助旅行,踏上這陌生又帶點神祕色彩的地方。
當天下午,還身處在霧氣繚繞的大連市,跳上大巴後,傍晚便到了晴朗的丹東火車站。走到下榻的旅館,房間在十幾樓,除了可一覽站前廣場,還看到幾個工人正奮力刷洗著一座巨大毛主席雕像。向櫃檯詢問,發現原來鴨綠江離車站只有徒步十幾分鐘的距離,當下決定趁天黑前去走走。當中還有一小段插曲,大陸當地的念法叫做鴨綠(音同「路」)江,我一開口,對方就知道我八成是外地來的。
追尋祖父少時腳步
對我來說,相較於電視上介紹過的西北大漠與絲路,或曾踏進的西南青藏高原,「東三省」是個模糊的概念,僅聽過祖父憑著年輕時短暫走訪的回憶故事,能夠親身造訪,感覺難以言喻。沿路招牌幾乎都附帶著朝鮮文,但又跟南韓的景致風格完全不同。
備感新奇之餘,也感嘆自己對中華文化的認知還是很淺少,這些人與這些事,其實早在自己踏上這座城市前,繁榮了好一陣子。我和路邊的小夥子買了幾串烤肉,他和身旁的人講的是朝鮮話,我問他是不是朝鮮族,他說不是,而是這裡的人都會講上兩句朝鮮話,自然也就習慣了。
入夜的鴨綠江邊非常熱鬧,遊客、攤販與餐館遍地皆是,這燈火通明也與對岸朝鮮的一片漆黑形成強烈對比。走到了聲名遠播的鴨綠江斷橋,這是在韓戰時期,被美軍炸斷的;特別的是,橋只被炸毀靠朝鮮的一段,靠中國的這半截橋,被完整的保留下來,成為了紀念古蹟。
旁邊矗立了另一座通往朝鮮的「中朝友誼大橋」,橋上可見一輛輛滿載的貨櫃車駛向朝鮮新義州的方向。夜晚的斷橋和中朝友誼大橋,分別被霓虹燈火裝飾地燦爛,江邊則有人在放天燈,河堤小販兜售著紀念品,一邊播放著韓文歌《江南style》,有種既衝突又協調的感覺。
隔天天一亮,便坐出租車造訪虎山長城,可惜尚未整修完畢,便前往邊界最狹窄處的「中朝一步跨」。顧名思義,在這裡朝鮮與中國僅有一步之隔,眼前一片片浮在江上的沙洲,都是朝鮮領土。許多人紛紛搶著拍照,師傅叮嚀千萬不要跨過去,不然對面的軍隊發現,可是會動武的。
幾年前,有許多朝鮮偷渡客到丹東打工,因為極度窮困,索性就留下來了。現在,管制嚴格了很多,隨處可見中國邊防軍隊正在江邊操演或行進。對岸依舊是一片無垠的土地、農田,偶爾看到幾間平房,卻不見人影。師傅說,那是朝鮮軍官的房子,一般軍人不會住在這裡。師傅對當地人如數家珍、俯拾即是的「常識」,多少次讓我後悔沒有帶上筆記本抄下來,這都是在台灣碰不到的資訊啊!
戰爭紀念館衝擊大
回到鴨綠江邊,趁著開放購買門票,便上了斷橋看看。有個老爺爺帶著小孩,應該是祖孫,指著斷橋前的碑文,慷慨大聲地講著抗美援朝的往事;我想到了自己的祖父,也曾語帶滄桑地對我講述來台初期的鄉愁。兩位老人說的故事,年代應該相去不遠,處境卻是南轅北轍,橋上的小孩和當時的我,可能也聽不懂祖父所說的故事,若是哪天有個孩子有機會到海的另一端看看時,或許也會有我現在的感受。
最後一站是抗美援朝戰爭紀念館,也是衝擊最大的地方。衝擊的不是陳列出的美軍軍火殘骸、細菌戰彈殼,而是戰時軍民希望停戰的和平渴望、思鄉情懷。走在紀念館裡瀏覽展示櫃,細數在韓戰爆發期間,另一段早已與台灣漸行漸遠的命運。多少中國士兵橫渡鴨綠江,進入農村,組織游擊戰,卻就此犧牲,任憑鮮血在異鄉的雪地汩汩流淌。這些碑文和史料,彷彿帶領參觀者進入兩國間休戚與共的歷史。
誰是最可愛的人
有句話說:「中國與朝鮮的友誼是血液凝固出來的」,近日東北亞情勢隨著張成澤的處決而添加了變數,中國與朝鮮的關係也重新受到挑戰;但當時,鴨綠江兩岸的軍民,應該也想不到今天這樣的發展吧!
傍晚時分,我前往火車站,準備離開這充滿複雜情緒的城市。這座城給我的感覺有別於以往旅遊的驚奇,而是一道道歷史的震撼。在台灣,我們抱以好奇與神祕的眼光看待朝鮮的一舉一動,到了邊境,才發覺我們對於真實的資訊所知太少。或許哪天,等有機會進入朝鮮,或許又有不同感受。
上了火車,嘈雜的人聲早吞沒數天來的思緒紛亂,但我還記得,在紀念館看到的戰地詩人魏巍的作品《誰是最可愛的人》,那駐朝軍人所說的話:「我在這裡蹲防空洞,祖國的人民就可以不蹲防空洞啊,他們就可以在馬路上不慌不忙地走啊。他們想騎車子也行,想走路也行,邊溜達邊說話也行。只要能使人民得到幸福,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時空已不同,但有些東西的重量還是不變。
《台灣人看大陸》長春交通奇遇記
2014-2-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8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吳聖熹/台北市)
九月末的吉林省長春市,秋意已盛,發黃的樹葉從枝頭上飄飄然的降落至長春大地上,也意味著即將迎接一個嶄新不同的新面貌,長春大工地歡迎我的到來,因為長春的地鐵、高架快速道路及長春火車站的改建都如火如荼的在同步進行,這也意味著長春交通將進入黑暗期。
輕軌無預警停駛
好巧不巧的我也在這個時期來到了長春,某日一早我從賓館出發搭乘輕軌三號線出發至位於四號線的偽滿皇宮參觀,早上出發時除了要穿越各種工地,才能進輕軌站外,大致都還算輕鬆,從出發的三號線前進大街站一路到臨河街站再轉乘四號線輕軌至偽滿皇宮站,等同於從長春市區的西南邊一路到了市區的東北邊,前後也花費了大約1個小時的時間,因為搭乘輕軌的關係一路上都沒受到長春市黑暗交通時期的影響,搭乘輕軌看著長春市區的街景也挺輕鬆愉快的。
伴隨著輕鬆愉快的心情到偽滿皇宮參觀,花了半天的時間仔細了解到溥儀在偽滿洲國生活的點點滴滴,以及再次讓我加深認識到日本人在九一八事變後在東北的種種侵華罪刑。
參觀完偽滿皇宮後帶著一顆沉重的心情往輕軌站方向走,但進入輕軌站後第一件事傻眼的事情,就是得知輕軌四號線停駛,當時我也已經買好票卡,我很客氣得向輕軌站工作人員詢問是發生了甚麼事大概多久會復駛,工作人員都用永遠的一號表情說,可能要一兩個小時才會好但也說不準,要是趕時間的話就把票給退了吧!因為傍晚還跟朋友有約,我只好悻悻然的將票卡退錢往外走自行搭車去,但自退票到找尋回賓館的路,這才是悲劇發生的開始。
公車路線不可行
我跟著一群退票的乘客走出車站後,在車站外本想說會有公車站牌,但從輕軌站外一路跟著人群走到了最近的公車站牌也花了快十幾分鐘的時間,想說只要是公車一定都會到火車站,只要到了火車站就可再換乘輕軌三號線回到賓館,預計這樣的走法也等同另類的繞了整個長春市區一圈。但這樣的計畫再當我看了所有的公車路線圖後不可行,因為附近的公車都沒有到火車站,我只能搭乘計程車到火車站。
這時候就得發揮一個人在大陸攔計程車的功力,因為同時也有許多旅客在外頭攔車,要比他們快狠準,但就算攔到了也有可能是共乘的狀態或是司機不願走到那個地方,各種因素都得算進去攔得到上了車就算完成搭乘計程車的第一步。
就這樣我攔了不下五部的計程車,但一聽到要去「火車站」三個字就立馬說不順路或是微笑搖搖頭,可能是火車站在大修的緣故,原本短短十幾分鐘不到的路到了那裡要何時出來都不知是何年何月了。最後總算攔到了一部可以帶我去,但裡面已經坐滿了三個人,我是第四位乘客剛剛好把車子給裝滿,我只能說這位年輕的司機牛B。
計程車紛紛拒載
但也只開了大約不到五分鐘的時間,車子就開始走走停停,一路上都是大塞車,只看到前座的一位東北大叔抽著菸跟司機聊天聊著就下車,後座中間大約三十歲左右的上班族也在其間跳下車換上另一台出租車往另一個方向走,最後就只剩我和一位20出頭的女孩子。
一路上只聽見司機及坐在我左邊女乘客的抱怨與無奈,我就一路默默臉臭臭的任憑司機塞在車陣當中,就這樣過了將近一個小時,司機也無奈的跟我說:「小夥子,要不你就給我個十元下車,再往前走一會兒就會到火車站,這樣也不會浪費你的時間。」,於是我就照著司機的指示順著停滿馬路的車陣中向前直行。
走路累了搭摩D
一路上除了車子和喇叭聲外,無意間看到了幾台摩D在攬客,只見路上的行人都不搭這群摩D師傅,這時我也在馬路邊走上了十幾分鐘,於是想想就隨便攔了輛摩D說要去火車站,上去車之後咻一下不到五分鐘就看到了長春站,本想要講價說便宜點,但想想反正也才十塊錢就算了,算我自己沒有堅持再走一會路。
到了火車站距離開輕軌偽滿皇宮站時已經快兩個小時,原本要是正常從偽滿皇宮站搭計程車到火車站只需十幾二十分鐘,但從出輕軌、找公車、打出租車、走路再到坐摩D,一路折騰下來整個人只有用欲哭無淚來形容,最後從輕軌三號線的起點火車站搭起晃啊晃啊一路搖到住的賓館時已經傍晚時分,整個人回到房裡就攤在床上懶得動了。
現在再回想起來,這次的只是為了去趟參觀偽滿皇宮,只要是陸上的交通工具機乎都被我用上了,輕軌、摩D、計程車到走路無奇不有,最重要的是我真的完完整整的把整個長春市區給繞了一圈,在這長春大修道路的黑暗期,讓我體驗了有生以來最無言也最無奈的長春交通奇遇記,只希望長春的交通能夠快點建設完全,不要再讓我有這種機會方式環繞長春了,因為我真的好累啊!
渤海灣醞釀修建跨海鐵路通道 耗資不超2000億
北京新浪網 經濟導報記者 王偉 2012-10-19 10:54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從煙台蓬萊到大連旅順,直線距離只有106公里,卻因渤海海峽阻擋,需繞行千余公里。如今,作為打通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海路捷徑,渤海灣跨海通道項目建設的輪廓日漸清晰。
17日,民革中央副主席齊續春率調研組來到山東,就渤海灣跨海通道建設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期望通過科學論証,力促跨海通道早日建成。
與此同時,經濟導報記者獲得的信息是,目前通道建設已形成初步方案。
“跨海通道全長約170公里,耗資不到2000億元。在‘北隧南橋’和‘全隧道’方案中選擇後者。目前正處於收集材料階段,明年就可以上報國家發改委審批。目前來看,加快進度非常必要。渤海灣跨海通道項目建成後,可以減少1500公里的鐵路繞行,緩解山海關通道緊張的壓力,將成為我國第一條縱貫南北的鐵路大通道。”渤海海峽跨海通道戰略規劃研究項目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18日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說。
建設周期6年
15年內收回成本
據王夢恕透露,全長170公里的線路計劃分成3段、6個工作面來建設,從而便於項目施工,整個建設周期大約需要6年。
魯東大學環渤海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良忠表示,山東和東北三省的人口加起來有3億,一旦渤海灣跨海通道建成,對山東半島和遼東半島的經濟促進作用很大。
“東北三省的經濟總量不如山東,交通是個重要的制約因素。因此‘東三省’對渤海灣跨海通道的期待更強烈。”劉良忠說。
山東省政協原常委、浙江省交通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許雲飛認為,同是沿海的大工程,從對地方的影響看,渤海灣跨海通道對山東的影響大於瓊州海峽通道對海南的影響。“海南處在瓊州海峽通道的末端,而山東則是渤海灣跨海通道的結點。”
王夢恕還透露,在鐵路和公路的選擇中,初定方案確定的是鐵路隧道。“建成後的鐵路時速大約在250公里/小時。”
較高的時速決定了該通道可觀的投資回報。“渤海灣跨海通道項目建成後,12-15年就能收回全部成本。”王夢恕樂觀地說。
劉良忠分析說,如果鐵路隧道的建設方案最終獲批,從南北協調的角度看,山東會相應建設南北方向的高鐵。“哈大高鐵目前已經通車。”
初定採納
“全隧道”方案
渤海灣跨海通道項目從1992年提出到現在已有20年,有關可行性的質疑聲越來越少。但是圍繞該項目的戰略規劃研究,一直有多種方案,如“北隧南橋、全隧道、鐵路隧道、公路鐵路合建”等。其中,“北隧南橋”和“全隧道”方案頗受認可。
“隧道是封閉的,不會破壞生態環境,但是橋梁就不行。”對這次初步方案定為“全隧道”,王夢恕如是解釋說。
據悉,圍繞渤海灣跨海通道爭議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對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
“橋梁對生態的影響要遠遠大於隧道。”對此,劉良忠解釋說,煙台長島縣是渤海灣跨海通道的必經地,該縣共有32個島嶼,其中很多間距在兩三公里或者七八公里,在此前的規劃研究中,這些島嶼曾被認為是渤海灣跨海通道建設中天然的橋墩,可以降低建設的難度。如此一來,對當地生態的影響是很大的。長島是候鳥南遷北徙的天然跳板,我國三大候鳥遷徙的路線之一,每年途徑或棲息長島的候鳥超過200多萬只。
“選擇‘全隧道’方案,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會明顯減少。”劉良忠說。
“隧道可以全天候通行,而橋梁不行,遇到雨雪天氣,橋面濕滑,不利於通行,大風天氣,海面的風通常大於陸地。在國外就發生過大風將跨海大橋上的車刮到海里的例子。‘全隧道’方案相對比較理想。”劉良忠表示。
除了生態環境的考量,成本問題也是左右方案選擇的一個重要因素。
“近年來,隨著我國隧道建設技術不斷成熟,隧道的建造成本與橋梁成本已經不相上下。”許雲飛說。
許雲飛介紹,以前隧道建設的成本大大高於橋梁。而目前,隧道的施工多為岸上作業,將隧道管道連接到一定長度後,再將其索引到海底,進行適當固定。
“如此一來,其建設風險大幅降低,成本也和橋梁成本基本持平了。此種隧道建設對海水深度有一定要求,必須在50-60米的深海區域,淺海區域還需要進行海底挖洞來實現。”許雲飛說。
耗資額不超2000億
渤海灣跨海通道項目之所以經多番討論論証,除了技術和環境生態影響等方面的因素,投資額巨大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此前有媒體報道稱,該項目耗資在2000億-3000億元,甚至超過300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據王夢恕透露,根據渤海彎跨海通道項目組近期確定的初步方案,耗資金額比較樂觀。
“初步估算1000多億元吧,不會超過2000億元。”王夢恕說。
對於備受關注的資金來源問題,許雲飛認為,如此有潛力的項目,融資不會成為問題,會吸引一大批國內外財團的關注。
王夢恕建議說,可以由山東和遼寧兩省分別出資一部分,貸款一部分,國家出資一部分。
“杭州灣大橋耗資160億元,採取的是政府出資,同時吸納民資的方式,這種模式可以用來借鑒,但是根據以往慣例,重大基礎性設施通常要由國家來控股。”劉良忠分析說。
(內容由新浪北京提供。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台灣人看大陸》東北也有小美人
2014-8-21 06:23|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93| 評論數: 0
由於在校擔任交換生學伴的接待工作,我每學期都能夠認識幾位來自對岸土地的同學。每次和大陸同學相處,就像在看一個地域的文化縮影,他們承載了中華文明共同的記憶,卻又如此不同;他們同樣對中華文化有著認同與歸屬,卻又同時為各自生活的地域文化影響。
我曾一度懷疑,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是否只是剛好在同一個地區生活,但卻是名副其實各自割據的藩屬;在這裡,每走出一個城鎮,就像來到了一片新天地。每個族群有著同,卻也不同。而這次為期八天的漢字之旅,在一對一的交流與陪伴下,又讓我對於來自不同地區的大陸同學,有了新的一番認識。
我的室友是一位東北姑娘,人生得白白淨淨又透著紅,還是一位學聲樂的,常常在遊覽車上小聲的哼哼唱唱,帶著一副大耳機靠著窗外扮起了文青。我常常覺得音樂對她而言是一種媒介,有了音樂,她就可以飛到遙遠的北方去探一探家鄉。一年只能夠回家一兩次,長年的離家生活讓她對於東北特別依戀。
她常常和我們描述著東北的雪、東北的人情,話語裡透著對東北懷想。在台灣,我們很難看到雪,至多偶爾在高山上會有一些飄雪。在大陸,北方比南方還要舒適的冬天,乾乾冷冷的溼氣不會凍得人心窩都在疼,積雪是可以深到把房子埋住的。
南方的冬天不會下雪,在她離家求學的時間裡,天氣再冷,也沒有冬天的感覺。有時窗外飄著小雨,看著她頭靠著窗發愣,思緒彷彿離開了河南,到很遙遠的地方去,也許真的他鄉再美好,都比不過故鄉記憶裡濃濃的牽絆吧。
由於跳級的關係,東北女孩是我們這一行人裡年紀最輕的,人看著可愛個子也不高,聲音軟軟的沒有北方人的那種硬氣,我們每一次取笑她,小臉都會紅撲撲的,於是大家就打趣的叫她小蘋果。小蘋果脾氣好臉皮薄,只要一點點的激動就會驚叫。和我們根深蒂固的東北印象不同,沒有波瀾壯闊的豪情,也沒有大著嗓門喊話拿菜刀揮舞的東北大媽作派,也不是電影裡身材高挑又大氣的東北人。她既不會翻桌子和我們瞪眼,也不會大聲說話或是灌著啤酒。
個性隨和的她,好像隨便一個人都可以在她水嫩嫩的臉上掐一下,第一次見到她時,我還以為是煙雨氤氳的江南古城中出產的美人。對於東北地區的刻板印象,其實不僅僅是台灣學生,在大部分來自其他地區的大陸同學眼中,也認為東北的孩子都特別的牛,講話特別利索,不分男女都是人中豪傑,但事實上好像不全是如此,甚至是截然不同。
也許隔閡來自於代代的教育與思想灌輸,我們所受到的影響太深、放棄了思考、質疑與相互理解,文化與民主的各自發展也讓我們走出了不同的軌跡。一直到今天,我們都還無法完全放下對彼此的刻板印象。幸好透過這幾天的相處,讓我們從原先交互的點頭淺笑到如影隨形,從原本的故作矜持到後來毫不顧忌的大笑。
這趟旅程,不僅是一趟心靈與知識的豐收,更是彼此認識與摸索的過程。
我們有過各執己見、有過靜心夜談,也有無法溝通的時候。透過面對面相處,我們更了解來自兩岸的學生不同的看法;透過交流,我們建立了最純粹的友誼。
- Nov 13 Wed 2013 06:58
白山黑水 -- 東北; 在哈爾濱靜靜的生活; 東北三省的零下體驗; 長春交通奇遇記 (合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