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作家嗆聲:不喜中國十大理由
2012-5-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7| 評論數: 1
目前在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的韓國作家金宰賢,日前剛出版新書《中國,我能對你說不嗎?》20日又在鳳凰博報發表文章《我不喜歡中國的十大理由》,以外國人的觀點,列舉10件令他難以理解的事情,包括網路太慢、不能在電影院看限制級電影、食品安全堪憂等,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金宰賢畢業於高麗大學(Korea University)中文系,2003年起到中國工作,曾在北京大學讀MBA,現於上海交通大學攻讀管理學博士,兼任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特約撰稿人,新華報業集團《國際先驅導報》等媒體的專欄作家。
已在中國生活9年
文章一開始,金宰賢表示雖在中國生活9年,逐漸對很多事情「見怪不怪」,但還是有10件事讓他很「糾結」,並舉出自己的親身經歷說明。
他提出的第一個理由是「網路龜速」。金宰賢引述北大一位教授最近的說法:「中國網速是世界平均水準的一半,韓國的九分之一,這就叫斷送未來。」他表示在中國9年,每天至少多花半個小時等上網,浪費的時間高達1642小時,比德國人年均工作時數1419小時還超出223小時。
最讓金宰賢憂心的是食安。他表示,剛到中國時,只擔心餐館、小吃攤用的味精與食鹽量多寡,但9年後的今天,擔心的食安問題越來越多,尤其2008年9月爆出的「三聚氰胺」毒奶事件「徹底毀滅了我對中國食品業的信賴。」他認為,中國層出不窮的食安問題,不僅反映出行業缺乏監管,而且也反映出中國整個社會面臨的一個結構性的難題。
此外,金宰賢也對中國電影至今沒有分級制度,以致許多電影無法在戲院上映一事,感到困惑。他以李安執導的《色‧戒》與3D《肉蒲團》等2部具爭議性電影為例,指出前者被修剪為「老少皆宜」版本才能放映;後者,他只能買盜版DVD看。
對近年中國物價飆漲,但商品與服務品質卻沒有相對提高,金宰賢感觸更多,連續提出「景區門票為何這麼貴?」、「好貨貴,但便宜沒好貨」與「看病難、看病貴」、「花錢≠優質服務」、「房價」等5個議題。
大陸有大熔爐特徵
文末,金宰賢對有不喜歡中國的理由,但仍住在中國的原因作了解釋:「這10個理由並不能讓我忘卻在生活當中或旅途中短暫接觸的很多中國人對我的親切……中國有像美國那樣大熔爐的特徵,她就像火鍋一樣,包容古今東西,不斷地變化……這2大理由足以讓我喜歡上中國。」
韓國人、愛國權和正能量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2-12-21 07:44 | (分類:默認分類)
在中國生活了近十個年頭的韓國學者金宰賢,是一個相當溫和的人,他把自己對中國的觀察文字集結出版,名為《中國,我能對你說不嗎?》。一些未讀也不屑於讀書的激進分子,迅疾發出了義和團式的怒吼:韓國棒子滾回去!我們這兒不好,你為何還賴著不走?
他試圖充當中韓民眾之間的溝通者,低調,和善,他的建議及批評,顧及中國人的感受,內心裏希望中國變得更好。但當他描述中國人不守規矩、不認錯、不誠實、無創造性時,當他羞澀地說出自己的心願:“希望有一天能安安靜靜過馬路”,“有一天我的常識與我在中國接觸的人的常識是一致的”時,他就徹底得罪了某些中國人。
中國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被灌輸了一整套國家和個人關係的絕對觀念——祖國拜物教:國家就是祖國,政府和國家不可分割,實為一體。他們幾乎發自肺腑地熱愛這個概念中國,以為沒有國家就沒有自己的一切,而且這個被視為祖國的玩意兒,可以對自己行使生殺予奪的權力,在這個神聖的玩意兒面前,他們自甘卑賤,誰反對這個既定的神祗,誰就是他們的敵人。
他們自以為有這個殼自己才成為有尊嚴的人,他們以為一生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衛這個庇護自己的龜殼,儘管他們從不明白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機構。他們無條件交出了自己的選舉權,不想爭取自己的被選舉權。他們表面上很願意盡一個國民的義務,卻不知道公民為何物。他們無力影響其中的決策,無從認知決定自己命運和生活的人的真面目。他們平時在社會裏相互傷害,一旦有人詆毀國家和政府,瞬間即可結成一體,向敵人投擲語言匕首和語言炸彈。在他們眼裏,政府所作的一切都是有道理的,是神聖不可侵犯的,政府具有超常的人格力量,詆毀他甚於詆毀自己的父母。
他們作為一個集體而活著,他們虛擬了一個精神共同體,因為祖國而抱成一團。
祖國的忌諱就是他們的忌諱,祖國給予的知識是唯一可信的,凡與此不符的,便是異端邪說。
祖國的敵人就是自己的敵人,他們可以不瞭解任何敵人的情況,就迸發出刻骨仇恨。他們瞭解的世界地圖是:自己的祖國永遠是對的,而且在地球事務中發揮主導作用,作為這個概念下的蛋,具有其他民族和國家的人所不具有的幸福和榮耀感——“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的祖國而驕傲”,至於充滿卑微和恭順的忠心句子“祖國因我而驕傲”,只是成功人士才有資格說出的話語。
不言而喻,一個批評自己“祖國”的人,將會非常孤獨,而且常常被人視為叛徒。比如你說中國人什麼不好,立馬就是一句有力的詰問:你不是中國人嗎?
這是你的“祖國”,他的榮耀被你分享,他的屈辱也得由你分擔。你不能拒絕這樣一個常識。“祖國”是送給你的終身禮物,你沒有一丁點輕慢的權力。
中國人不喜歡直接的批評,哪怕是善意的批評,最好出自自己的朋友之口,這是常識。
當他們不能認可你的動機時,你就註定成為公敵。所以,當一個人覺得自己不大可能被接納時,最好緘默不語。否則,你的充滿愛意的批評,將招致無法估量的後果。
你沒有聽見體育解說員異常智慧的說法嗎:他這個球踢得不是太好,他踢出場地了。在這個句型裏,隱含中國式批評的所有秘密:保全別人的面子,用最委婉的修辭,掩飾一個壞的事實,但絕不直接批評你。避免直接交火,這是中國人際關係的核心。凡是可能發生直接交鋒的,一律放在事後和背後。
直接批評適用於一種關係:上下級。上對下,是最理直氣壯的關係,可以做河東獅子吼,可以剖心剜肝,而被批評物件無一絲反抗能力。在官場,你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官員身邊的人無不戰戰兢兢,在表面的和諧氣氛裏,隱含著無比的小心和戒備。
還有一些關係,可以充分表達直截了當的批評:比如教師對學生,醫生對病人,員警對公民,官吏對國民。
在常州,朋友帶我參觀刺繡館,本應往上的電梯顯示朝下,電梯打開時,裏面只有一位老太婆和一孩子,朋友說了句:小朋友摁按鈕了吧?老太婆立即叫起來:沒有!他的數學考一百分,怎麼可能幹那樣的事情呢?我的孫子最聰明了,你們不能冤枉人!
在北京,一位五十歲男出租司機在車上抽煙,當我抑鬱質問時,他雷霆大作:你不能對我這樣說話!你應該請我掐滅煙。我拉了一天活了,抽支煙有什麼問題嗎?
剛上京滬高鐵,發現座位上塞滿包裹,我問:誰把東西放我座位上了?旁邊那位年輕女士無一絲愧疚,而是生氣地拿走自己的包,把背對著我。
當一個遊手好閒的親戚發短信要錢時,我回信說:你應該學會自己養活自己!得到的回答是:你沒資格教我如何生活!我雖貧窮但不卑微!
我當面對人說不的勇氣日漸萎縮。在地鐵上,一個輕佻的女孩在打鬧中失去重心,猛地撞到我身上,“喂,幹什麼?”剛喊出聲,便得到對方一個大大的白眼:喊什麼?不就撞了一下嗎?當我盯著一個發出吐痰音的人時,對方是不屑地回應:直挺挺把濁物吐在前方。當我盯著一個站在身邊抽煙的人時,人家照樣是猛吸一口,吐出更嫋嫋的煙圈。
有一報紙編輯告訴我,該報文化把頭說:老愚的書不能向讀者推薦,因他骨子裏不愛我們國家和政府,他的書是有毒的。編輯約人寫好的評論《在和風中假寐》的文章,就這樣流產了。我的敵人正是這些“愛國賊”,他們壟斷了愛國權——我們只能照他們要求的方式去愛國,才能被認可,但問題是,我永遠不會那樣去做。
當善良的韓國人委婉勸告中國人學好時,舉國上下發掘“正能量”的大躍進運動已經徐徐展開,遵從善良本能做事的一些人,被變戲法似地包裝成符合官方道德的英雄,那麼多良善的人被拔高成神,試圖拯救陷入無道德深淵的中國人,真是難為他們了。一個人造英雄輩出的時代又將來臨。我隱隱感到恐懼:一個需要英雄的國家一定是畸形的,當上層的腐爛須下層不斷的犧牲遮掩時,這一定是一個最壞的時代。
義和團的氣味越來越濃了,從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們把持的黨報到狂躁不安的民間“愛國義士”,他們不斷製造話題,挑起事端,兜售一種無底線的生存法則,專講歪理。有幾個標榜處處為中國前途著想的詭辯文人,旁敲側擊,穿針引線,企圖把揭露中國真問題的人和媒體置於死地。政治狂人薄熙來被廢黜之後,本追隨重慶模式的興風作浪之輩未見收斂,反而愈發肆無忌憚,大有風雨欲來風滿樓之勢。但他們心裏相當清楚,這番政治押寶,勝算的比率並沒有多高。
在這樣的時刻,韓國人金宰賢真率的直言顯然不合時宜。
誰也不能對中國說不,除非你是中國人民的好朋友朝鮮。
韓主播:萬幸是中國人死亡
2013-7-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0| 評論數: 0
韓亞航波音777客機6日在舊金山機場的空難,造成兩名大陸女學生不幸罹難,韓國媒體主播及歌手卻接連失言,引發中韓兩國網友公憤,批評「沒人性」。事後,「CHANNEL A」主播尹慶民(譯音)、女歌手IVY分別為自己的不當言論道歉。
尹慶民7日播報韓亞航空難時表示,「從政府部門得到消息,判斷2名死者是中國籍人士,聽到2名死者非韓國人,而是中國人士,對於我們立場來說,應該能說是幸好吧。」
這段「死道友非死貧道」的話一出,大陸及韓國的網友都罵聲連連,不少網友抨擊尹慶民「無人性」,甚至說他完全沒有播報的資格。
韓國女歌手IVY,7日在手機互動平台Instagram上貼文,抱怨SBS播報韓亞航空難新聞,而壓縮了《人氣歌謠》播出時間。韓國網友批評說,發生了兩人死亡的慘劇,IVY卻只想到自己的演出時間,指責她的發言很不應該。IVY隨即道歉說,「很抱歉。我不是那個意思,是我輕率了。」
[投稿]談韓日中“50後”有何不同
朝鮮日報/撰稿=道上尚史,日本駐韓大使館公報文化院院長 (2013.06.19 16:33)
如果對韓國人說“我是58年生人,屬狗”,對方往往以微笑回應。韓國58年生人屬於“嬰兒潮一代”。他們上小學時,分上午班和下午班,每個班級有70人,競爭激烈。鄉下還有不通電的地方,他們是最後經歷過饑餓的一代。青春期以來,生活明顯好轉,30多歲迎來首爾奧運會,經歷了工業化和民主化,切身體會到政治和經濟同時高速發展。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經濟危機對當時正值四五十歲的他們造成很大的衝擊。為子女就業感到苦惱,自己也面臨被年輕一代擠向退休的命運。
而和筆者一樣,日本的58年生人並非“嬰兒潮一代”。在出生前日本經濟已經開始高速發展,文化也得到世界的認可。在懂事之前已經經歷東京奧運會、開通新幹線……接著就是成為自由世界中的第二經濟大國。不是很富裕的家庭也能為孩子們舉行生日派對,筆者在小學時期已經差不多每個月吃一次蛋糕。當年筆者是一個追求富裕生活,“不關心政治”的學生。前半生的人生,和韓國的同齡人很不一樣。到了上世紀80年代,甚至達到美國人生氣地說“敗給了戰敗國日本”的程度。此後進入低增長(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但是最近出現了難得好轉的跡象。
但是中國的58年生人又有所不同。不僅有貧窮的經歷,對饑餓也記憶猶新。從小學時文革的混亂開始,學問和文化遭到破壞。看著大人進行用手指著別人,譴責別人的演講長大。因為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沒有受到高等教育的機會。1978年鄧小平指示恢復高考,出現了只要有能力就能進入一流大學的機會。聽了這一振奮人心的消息後,激動萬分的就是58年生一代。
1978年年末做出的“改革開放”決定,讓中國步入經濟發展的軌道,其範本是日本。在文化方面,人口以億計的中國熱衷於看日本電影和電視劇。50歲的時候迎來北京奧運會。對文革的混亂深惡痛絕,用開放而理性的眼光看世界的精英不少,他們承認“國際社會對中國的評價還不高。實際上缺點也不少”。
一位58年生的中國朋友說:“不知道小的時候長什麼樣。45年後看幼稚園時的照片,不記得誰是誰。”對於這種艱苦經歷,當時筆者目瞪口呆,但是韓國的58年生人說“上學分上下午班,不通電”時也受得了很大的衝擊。作為同齡人,走過完全不同的人生,而且相互不知道這一事實。
當然,深刻瞭解日本的中國人也不少。在“中日關係的障礙是什麼”的民意調查中,有21%的中國人回答:“我們中國人的民族主義和反日情緒。”筆者對中國的這種自我批評精神給予很高的評價。還有人說:“和日本的關係很重要。如果不儘快恢復,中國會蒙受巨大損失。”
作為鄰國的同一代人,人生價值觀、國家觀有著差異。我們到了子女就業和自己人生重要的關口,對於人生也許有著同樣的感慨。哪怕是現在互相嘗試去瞭解原本有很多不瞭解的人生,打開相互理解之路,這種想法愈發迫切。人生珍貴無比,不分上下。相信苦中有樂,穩定中蘊含著感動。祝所有58年生人幸福!
韓商:“中國式介紹”有深意
[Weekly BIZ] 中國市場諮詢
朝鮮日報/撰稿=朴相勳,德勤中國商務中心常務 (2013.10.19 08:44)
筆者第一次被派到上海工作時發生了一件事。多數外派人員都想在赴任之前儘量多認識一些當地人,以便在自己任職後直接見面請他們幫忙。因為筆者很久以前就開始從事中國相關業務,所以通過人脈認識了很多居住在上海的人。介紹給筆者的大都是韓國人,但也有中國人。
其中有一個中國人是過去和筆者一起在中國事業組工作的中國同事介紹的。但筆者當時漢語生疏,而且有很多可以給筆者幫助的韓國人,所以覺得沒必要聯繫。但筆者到了上海沒幾天,身在韓國的中國同事給筆者打來電話。他說筆者沒聯繫他介紹的中國朋友,問是怎麼回事。
筆者覺得禮貌上應該聯繫一下,所以打了電話。筆者說很適應中國的生活,需要幫助時再聯系,但對方執意要見面。筆者覺得拒絕不太好,所以約好一起吃晚飯。對方入座後先簡單地寒暄了幾句,隨後便開始提出各種問題,像提前列好了清單一樣。例如,“這一點準備了嗎”、“那方面準備好了嗎”。他還說:“我在中國的韓企工作過,非常了解韓國外派人員的苦衷。”對於筆者沒有想到的幾個問題,他還承諾會親自幫忙解決。
筆者雖然很感激,但突然又產生了疑慮。即便是熟人介紹的,也不至於對初次見面的人如此熱情。“難道有什麼其他意圖?”“來到中國的韓國人大多剛開始時有過被騙的經歷,難道這個人對我別有用心?”
但是,晚飯快吃完時筆者打消了這種疑慮。用餐過程中他始終在談論給筆者介紹他的中國同事。他說他們在學校時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對方拜託他這件事後,他冥思苦想怎樣才能更好地幫助筆者。他說他一方面自己思考給筆者什麼建議,另一方面逐一聯繫自己認識的韓企外派人員,詢問剛開始被外派時有什麼煩惱。他說很高興自己準備的東西對筆者有所幫助,很有成就感,甚至開心地笑了。
筆者後來才知道,對於中國人來說,“介紹”的含義和韓國人所想的有很大區別。韓國人所說的介紹只是“覺得應該互相認識一下,見個面”。但中國人的介紹含有一種強烈訊息,即“這是我信任的人,要像對我一樣多多幫助他”。因此,如果有人給韓國人介紹中國人或者把韓國人介紹給中國人時,一定要認真對待。普通人際關係是這樣,在商務領域更要如此。
外派期間有很多機會見到在中國創業的韓國客戶。其中成功人士的共同點就是在中國擁有廣泛的人脈。他們建立的人際關係最初始於同一兩個要好的中國朋友之間的關係,這種關係是長期持續的。能真誠相待的朋友介紹了另一個朋友,就這樣形成了困難時可以互相幫助的人脈。
隨着中國經濟地位不斷攀升,韓中交流越來越頻繁,很多人開始關注與中國人之間的人脈。在重視“關係”的中國商務環境中,擁有一個高效的中國人脈可能會對事業的成敗產生決定性影響。但這並非有些人想的那樣可以在一夕之間獲得,更不是用金錢或款待買得到的。和做人的道理一樣,與中國人建立關係也需要付出真心。
滯留在韓國的中國人已接近50萬,滯留在中國的韓國人也超過100萬。對方國家國民在外國人中所佔比重均處於最高水平。也就是說,和其他國家國民相比,韓國人面對的中國人更多,所以在有利於同中國人建立關係的環境中生活。韓國人身邊經常能看到的中國留學生、在同一公司工作的中國職員可能就是建立中國人脈的出發點。
俄人看中國人 勤奮愛國假貨多
自由時報 2013-3-20【12:06】
〔中央社〕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成為中國大陸國家主席後,首次出訪將到俄羅斯等國。BBC俄語部訪問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幾個印象,分別是「勤奮、愛國、假貨多」。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今天報導,調查俄羅斯人眼中的中國人5大印象,也請莫斯科國際關係研究所亞洲部主任科爾森(Vladimir Korsun)進行評論。
俄羅斯人對中國人的首要印象是「工作極為勤奮」,不過科爾森表示,對俄羅斯人來說,這並不是讚美的詞語,俄羅斯對中國印象整體比較貧窮,人們為生計而奮鬥。
第2個印象是中國希望向俄羅斯遠東地區擴張,不過科爾森則表示,西伯利亞惡劣氣候、俄羅斯的官僚作風與犯罪率讓中國對俄羅斯遠東地區卻步,在俄的中國移民人數急速下滑,通常到俄的中國人都是賺到錢就走。
這篇文章調查的第3個印象是「中國產品廉價,質量低劣」,科爾森指出,俄羅斯人常用「中國質量」、「中國假貨」類似的貶抑字眼。
俄人對中國人的第4個印象是「愛國」,科爾森則認為,中國人的愛國更多是對家鄉;他還指出,中國人和外國人交流時,兩個中國人在一起一般不會說真話,但是,一個中國人往往會批評自己的國家。
第5個印象則是「中國人極重禮節」,科爾森則認為,這樣的印象與前往中國訪問的俄羅斯人的個人經歷完全相反,他們通常對中國人在公共場合大聲說話、街上吐痰與騷擾陌生人的行為感到吃驚。
美國人瞧中國人 愛錢置產又哈韓
2013-6-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0| 評論數: 0
中國崛起,讓外國人更急於了解中國人的特性。根據搜狐網分析,在美國人眼中,中國人愛錢勝過愛另一半,但不太愛離婚;個個像是烹調高手,卻不吃國產奶粉;美國人最難理解中國社會中充斥的「關係」,但也誇中國人講情義講信譽。
1 不吃陸製食品
中國人所到的地方,幾乎都能看到中國餐館。中國人也常用一些美國人敬而遠之的食材,如豬血、內臟做成令人驚嘆的菜色。然而美國人對於中國食材的「外國化」十分不解,堪稱料理好手的中國人,卻不願吃自己國家出產的民生食品。
2 公務員學歷高
美國的地方官員並非都是公務員,有醫生和工人,甚至還有小販以及文化水平較低的人出任官員,他們自願成為大眾的公僕。中國的公務員則萬中選一,學歷為上,一旦出任公職,便是「體制內的人」。
3 念易賺錢科系
在華人社會中,父母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往往對孩子寄予高度的期望,許多父母希望孩子將來成為律師、醫生或從事高科技產業等容易賺錢的行業。
4 愛錢勝過家人
中國人離鄉背井到美國打工,男女混居卻很少聽到鬧出關係糾紛,原來他們井水不犯河水,把賺到的錢交給父母、老婆和孩子。這樣的行為令美國人無法理解。
5 講關係撇法律
美國人最難理解的是「關係」對中國人的重要性。中國人講「關係」,處理許多事情時,並不需要沒有實效的法律。
6 爭當勞動模範
在美國人眼裡,中國人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刻苦耐勞」、「省吃儉用」這8個字。但在美國人認知中,終其一生的刻苦節儉,並不會獲得官方「勞動模範」的稱號。
7 夫妻關係緊密
雖然華人愛錢,但在美國人印象中,有錢沒錢的華人都不太離婚。其實許多中國人滯留在一種有名無實、同床異夢的夫妻關係中。
8 狂炒房住豪宅
華人喜歡到美國買賣房地產,藉由炒房轉手,以購置更棒的住宅,目標是住進所謂的「豪宅」。其實中國的房價比美國貴上許多,同樣價錢在中國可能只買得到二手房,卻能在美國德州買下400平方公尺的豪宅。久而久之美國人便以為中國人都住豪宅。
9 情義中帶信譽
中國人到美國一般都比較奉公守法,被稱為「無麻煩公民」。因為中國人講信用,以自己的信譽為先,不像美國人事事講法,卻未必講信用。華人朋友之間借錢通常有借有還,若借給美國人,有去無回的機會高出許多。
10 打扮哈韓哈日
早期的中國,從穿衣戴帽可以看出權力的等級,而新一代的中國人則傾向模仿日本、韓國流行的打扮,也就是所謂的「哈韓、哈日」。
一個印度人眼裡的中國人:比我們苦多了
By taiwancon - 週一 2014年05月12日, 11:10 上午
一個印度人眼裡的中國人:比我們苦多了
【看中國2014年05月11日訊】編者按:一個印度公民在中國生活了兩年半,得出一個結論——中國人比印度人辛苦多了。究竟辛苦在哪裡,我們來看一下。
全文:表面上看,中國比印度先進、富裕,中國的GDP和人均GDP兩項指標都是印度的兩倍,人口比印度只多出約12%,按說中國要比印度富裕。從我在中國生活的兩年半的所見所聞,知道中國人實際上比印度人要艱難得多、辛苦得多。
一、 印度農民沒有苛捐雜稅
印度農民佔總人口的比例和中國差不多,但印度農民自給自足,國家根本不從農業上提取稅收,也不像中國地方有那麼多官員要養活。印度的農業技術比中國落後,這主要是印度農民懶造成的。要是印度農民有中國農民這麼能吃苦,印度農村肯定要比中國富裕。中國有世界上最能吃苦的農民,有最高的農業單產,但中國農民被壓迫得太深,稅賦太重。以占人口大多數的農民來說,印度農民比中國農民輕鬆得多。
二、印度人享有充分的流動自由
中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要暫住證,印度不需要,也沒有因為暫住證被關押被打死的情況。印度人可以在總統府的對面要飯,也可以在像中國長安街一樣繁華的地段搭棚生活,根本沒有人以影響市容為由像趕鴨子一樣到處趕。
三、印度沒有打砸攤主的城管
在印度,不會因為三輪車影響政府形象而被取締,只要你能在某個地方找到謀生的門路,沒有人管你,而在中國就嚴格得多,官員們關心對外形象重於關心百姓生活。
四、印度人的工資水平高於中國
中國有世界上最廉價的勞動力,勞動成本比印度低得多。以電視機為例,此次美國對中國實行反傾銷,就是以印度的電視機價格為參考的。印度的原材料及其它成本不會比中國高,唯一高的是勞動力成本,而中國電視機價格低就是因為勞動力工資低。
一些合資企業到中國辦廠並不是因為別的什麼,而是因為中國人最能吃苦、工資最低。這些外國工廠在印度根本開不起來,因為印度人要的工資這些老闆給不起,印度人也沒有中國人牛馬般吃苦耐勞的精神。
五、中國人民享受不到實惠
中國的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中國人民難以從中得到實惠。以汽車為例,中國連鄉村官員都可以坐上進口高檔轎車,僅此一項每年就消耗了中國 GDP很大一部分。
這種情況印度是絕對沒有的。除國家用於外事活動外,印度政府官員都坐印度自產的“總理”牌轎車,象國防部這樣的強力機關連空調都沒有,而中國所有的政府衙門都是富麗堂煌,每年被政府官員公款吃掉的錢也是一個天文數字,這些印度很少。
這些都是民眾的錢,所以中國雖然GDP是印度的兩倍,但人民享受不到實惠。況且,中國的GDP在剔除水分后的真實數字是多少,大概沒人能說清楚。
六、印度沒有那麼多大蓋帽
在中國大蓋帽滿天飛,“九頂大蓋帽管一頂破草帽”是中國特色。這些大蓋帽都是衝著人民來的,每頂大蓋帽都是人民的負擔。印度沒有這麼多大蓋帽,即使你戴着大蓋帽也不能向人民亂收費。
中國人光養這些大蓋帽就必須付出沉重的代價,誰也不清楚中國人要花多少錢來養他們。一些大蓋帽領導貪了太多的錢以後,卷輔蓋走人跑到國外去。據中國自己報導,近年來捲款外逃的官員有好幾百人,這些人帶走的財富估計可以供養幾千萬兒童上學。
七、印度沒有官員終身制
印度上至總統下至部門,在任是官員,享受國家的各種待遇,下來后和平民一樣。中國就不一樣了,只要進了官場,除非因腐敗被抓,否則國家要養一輩子,直到死為止。據中國媒體報導,中國的官員總數和法國總人口差不多,這還不包括鄉村及編外的官員。而中國的國民總值比法國還低,從這一點上看,中國人的負擔比印度大得多。
八、印度沒有中國那麼多爛尾樓
在中國城市隨處可見爛尾樓,這些爛尾樓少則幾百萬,多則幾十億,要統計中國的爛尾樓到底有多少、有多少資金耗在爛尾樓里,比登天還難。可以說每幢爛尾樓都是官商勾結的結果,每幢爛尾樓都是人民的血汗錢,在中國不知有多少人民的血汗投入了這個黑窟隆,這種現象在印度很少見,這也是中國特色。
九、印度實行全民免費醫療
“公費醫療”也稱免費醫療,指國家對公民提供一種福利,代為支付醫療費用。發達歐洲國家如英國、瑞典、瑞士、丹麥,都是全民免費醫療,一切費用國家全包。
美國、日本等國實行醫療保險制度,但是對於退休老人、窮人,則是免費醫療。牛逼如俄羅斯,只要是在俄國土地上的人,無論本國人外國人,一概免費醫療。
再看第三世界窮國家,印度人口大國,竟然也敢施行全民免費醫療制度,古巴、巴西和智利實行全民免費醫療保健制度,全民普及基本衛生服務,人均期望壽命、嬰兒死亡率、孕產婦死亡率等國民健康指標都位居世界前列。可是號稱社會主義大國的中國,到現在免費醫療還是個夢想。
十、印度的國際生存環境好
由於政權的性質,中國很有可能因為一場戰爭,被國際勢力打壓下去。而印度作為民主國家,與主要強國關係友好,也不存在武器禁運,所以印度的發展空間比中國好得多。
小編總結:在網上看到了中國網民的自高自大。總的來說,印度人比中國人生活得自在,這一點中國人無法比擬。
(有刪節)
2014-05-11 10:47
- May 23 Wed 2012 10:15
《韓國人看大陸》不喜中國十大理由; 韓國人、愛國權和正能量 中國,我能對你說不嗎? 俄人看中國人 勤奮愛國假貨多; 美國人瞧中國人 (合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