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給2006年畢業班告別演說

~陽明山上某大學的副教授在部落格發表的文章

這週是2006年畢業班考試的一週,這週結束,你們畢業班學生會在最短的時間內,收到教育部授權本校頒發的學士學位證書,通常會由班導師,轉頒給你們。有些話,我不知道身為導師,該如何開口,但是,因為學校工作的分工,對畢業生講話屬於我該做的事,只好勉為其難說出以下幾點:

1.你們出生在台灣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年代,但是畢業在台灣經濟衰退最嚴重的時代。

2.你們出生時台灣只有70所大學,但是大學畢業時,卻有170所大學,還不包括申請中的18所大學,現在正在念大學的人數已經超過百萬人了。

3.政治上也好不到哪裡去,6年換了5位行政院長,國家領導人像是換季商品一樣,我想你們已經不在作文裡提到想當行政院長了。

4.財務管理老師說,累積資本必須要靠儲蓄,很抱歉,你們遇到定存利率只剩一到二之間的微利年代,如果你們想把錢花掉,當作促進經濟發展,我也不會怪你們。

5.靠投資,可能會致富,但是,最近我弄清楚了,我過去教的內線交易該被判刑的法律,幾乎不曾被用過,沒有特殊管道跟別人比內線,我看還是算了。

6.我很想勸你們參加公務員考試,但是國家對公務員的福利,常常說廢就廢,我不確定我這個年代的公務員的好處還會不會有。

7.念研究所是個出路,但是從我念研究所時,國家就開始收取學雜費了,出國念,更貴,一個學分少說要新台幣3萬元,還不包括吃住。

8.如果你們可以接受外派,中國大陸或許還有機會,但是總有些非經濟因素,讓你來去有困難,增加很多成本。至於為什麼,很抱歉,我也一直沒搞懂。

9.我很想跟你們說,要關心社會弱勢,要有愛心,像我法學院老師跟我說的,以國家興亡為己任,但我發現2006年畢業班的學生,其實也很弱勢,你們的首要任務,就是自己要照顧好自己,儘可能不要用到已經有限的社會救濟金。

10.畢業典禮回家以後,要孝順父母,因為在等待工作的時期,父母會是你的靠山。


大學爭設博士班 招生…要對學生出路負責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專題報導】2010-6-27

近年來博士班報名人數有下降趨勢,但學校仍爭設博士班,讓就讀博士人數反而成長,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楊玉惠說,大學不要只顧招生,也要關心品質,甚至是學生的出路。

教育部統計資料顯示,近十年來博士班學生人數年年成長,98學年度仍較97年學增加快1千人,共有近34000人。

楊玉惠說,多數大學仍爭著設博士班,因為大學以為設博士班,「會讓大學名聲變好」。

楊玉惠表示,國家仍很需要高階研發人才,也要有學術研究人才,但有的所已飽和,例如管理等相關科系,有人數過多情形。

教育部近年來除對大學進行總量管制,博士班新設系所如獲通過,只給三個名額,大學想增加,需從內部進行系所名額挪動。

近年來,因為不少學校報考博士班人數變少,讓錄取率提高,即使台大等學校有些系所也有百分之百錄取率,楊玉惠指出,這樣的情形恐會影響招生素質,學校要自我把關。

楊玉惠也呼籲,大學也要對學生出路負責,不要一直招生,卻不管學生未來畢業後,是不是找得到工作。她也表示,學生也要自己評估,花四、五年讀博士,是否符合自己設定的投資報酬率。

大學也關心學生修完博士後出路問題,政大透露,最近在開100學年度招生名額會議時,有中文系老師反應,不少學生現在即使拿到該校中文博士學位,只能到私校或技專校院兼課,找不到永久教職,市場人才供過於求,考慮不要招收這麼多名額。

在技職方面,教育部技職司專門委員劉火欽指出,目前博士班人數一年近三萬四千人,但技職只有3千多人,約全部的十分之一,不少公立科大即使設有博士班,招生人數都不多。

劉火欽表示,科大博士班畢業後,多數都會到業界工作,和一般大學博士班畢業後,多以謀教職為主不同,科大博士班的招生相對來說較穩定。


畢業工作難找 博士班報名又降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1-5-8

近年來博士班報名人數年年下降,大學認為,因為有太多博士生,畢業後找不到工作,供過於求,報名人數下降很正常,也可紓緩一下博士後研究太多的情形;但也有人擔心願意來讀的人一直減少,可能會影響高階人才的培育。

台大、成大、清華、交大、政大等學校招生單位認為,可能是今年景氣很好,不少碩士生急著上班卡位賺錢,博士要讀五、六年,也可能找工作不易,投資報酬率很低,未來有需要再進修。

交大校長吳妍華說,台灣博士畢業人數太多了,不少人發現工作難找,尤其是教職,且有時有了博士學位,找工作反而是阻礙;她更指出,之前博士畢業生太多,找不到工作,大學也養不起,很多人只好申請國科會的博士後研究,人數爆增。

台大校長李嗣涔表示,在台灣,博士多只能走學術,但教職的位子填得差不多了,業界收的人很少,報名人數減少是自然現象;吳妍華認為是回復正常,兩人對此現象都「不擔心」。

報名減量 「回復正常」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博士供過於求,之前大學招了太多人,這幾年減量回復正常,但不希望因報名人數減少,學生品質也變差,教育部會注意。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指出,美國很多博士生都是外國人,但台灣吸引外國人來讀博士的能力不夠,對大陸學生又三限六不,吸引力有限,如報名人數一直下降,令人憂心。

台灣博士 要國際化

政大校長吳思華認為,台灣每年有很多博士畢業生,其實「應勇敢輸出優秀畢業生」, 要能做到博士畢業生讓全世界都想來挖,才是頂尖大學,政大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將博士國際移動力列為重點。

成大教務長黃吉川也說: 「不擔心少,擔心教出不好的畢業生。」他認為大學評鑑重點應是評鑑研究所,成大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也要加強博士生的國際化能力。

但他也對政府沒有相對培養博士級人才感到憂慮。他舉例,政府對高鐵、捷運等大眾交通投資很多錢,花了幾千億,但都沒有投資在人才培育上,沒有自己培養博士級人才,這是不對的,不能一直靠外來的專家。

缺乏職務 影響就讀意願

yes 123副總經理邱文仁表示,不是每一種行業都需要博士學位,高科技公司研發部門很喜歡用國內外好學校的博士畢業生,但其他職務就沒有必要。

邱文仁說,很多金融界外商覺得碩士生就可以,至於少數如財務金融分析師,博士學位會加分。至於行銷工作實務經驗比學歷更重要,讀博士追求學問很棒,但出路方面,除了教職,市場上缺乏相對應的職務,也會影響就讀意願。


台大研究所 錄取率近3年最高

【聯合報╱記者沈育如/台北報導】2012-2-19

台大研究所考試昨天、今天登場,台大研究生教務組主任戴娟姿表示,今年報考人數1萬8千多人,比去年少500多人,預計錄取率可達10%,創下近3年來新高。

戴娟姿表示,今年台大研究所共12學院、102系所、220多組,預計招生2006人,由於報考人數僅18474人,創下近8年來的新低紀錄,因此錄取率也相對提高。

戴娟姿表示,今年報考人數比去年少500多人,光台南考區就少了480人,而以學院來分的話,工、理學院報考人數減少,但電資、法律、管理學院的人數反而比去年多。

報考人數下降,戴娟姿指出,甄試入學分走很多學生是主因,另外也有很多南部學子,認為台北生活開銷大,如果能考上家鄉學校,就不會北上就讀,此外,少子化趨勢也有影響。

東吳會計系的王同學今年報考中央、成大、東吳、中興、中正等8家學校,他說,若以每家約1500元的報考費,加上住宿、交通,算一算就要花1萬元以上。王 同學說今年各學校會計所的考試日期有「撞期」,例如政大是25、26日考,但成大在25日,東吳和淡江是26日,最後只好選擇考成大與東吳。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張同學說,今年報考台大農業經濟所的名額和往年一樣,但報考人數卻有增加,另外還報考中央、交大、中山、政大、中興等8家,還好8家考試沒有撞期,不過報名費就要花一萬多元。

台師大教育系學生馬杰堯,目標是台大第一年開設的翻譯學程乙組及台師大翻譯所,馬杰堯說,台大翻譯學程錄取4個名額,卻有105多人來考,競爭相當激烈。


博士班招生 減為6908人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2012-3-11

教育部核定101年大學碩博班招生人數,碩士日間部較去年增加100多人,有4萬1千多人,但在職專班減了100多人,博士班則持續減少,減為6908人。

教育部次長林聰明指出,受少子化等因素影響,教育部現在對各學制招生員額都嚴格控制,博士還有畢業後找不到工作的問題,因此要從嚴審查。

101年博士班招生人數有6908人,較100年的6949人及99年的7007人逐年遞減,今年減招的有10所大學,中山大學減25人最多,交大和中央各減6人和7人。交大指出,管院為申請國際認證需降低師生比,減招6名博士生。

碩士班方面,101年日間部核定人數41551人,較100年的41439人及41109人稍增;夜間及在職專班則逐年遞減,99年17482人,100年減為17377人,101年再減為17264人。

也就是101年碩士班日間部比去年增加112人,但夜間及在職班專班減少113人,因此較去年少了1人,總額為5萬8815人。

林聰明說,在職專班要因應產業需求,近年不少偏遠大學找不到人,加上博士畢業後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有的系所招生不易,如果大學連3年註冊率達不到7成,就會被減招,因此今年部分系所自行減招。

不過,林聰明指出,雖然不少大學系所在職專班因招不到人而減招,因業界有需求,希望員工提升競爭能力,技職校院在職班及在職專班有增加的趨勢。


名校招博士 報名人數比招生少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沈育如、薛荷玉/台北報導】2012-5-14

博士滿街走,文憑愈來愈不值錢,台、成、清、交等校博士班最近招生,報名人數延續近年下降趨勢,今年再降一成六到兩成,台大不少系所招生名額甚至多過報名人數。

台大教務長蔣丙煌說,台大將在六月初召開的教務共識會議討論博士班是否減招。

博士班招生報名人數年年下降,台大前年報名人數還有兩千三百多人,今年降到一千六百多人。成大三年前,還有一千三百多人報名博士班,今年只剩七百多人;清、交六年前還有一千兩百多人,今年都不到五百人。更慘的是清、交和成大,報名只比招生名額多一點。

台大報名比招生人數多了五成,但不少系所報名人數已比招生人數少。例如土木工程系一般生要招十九人,只有十三人報名;機械工程系一般生要招四十人,只有卅六人報名;交大光電系統博士學位學程一般生招八人只有四人報名,交大照明與能源光電博士學位學程一般生招十人,只有七人報名。

不少大學不諱言,「念頂大的博士班比進碩士班容易。」成大去年碩士班錄取率平均只有九點六八,但博士班近六成。

教育部高教司長何卓飛表示,博士太多了,報名人數下降其實是好事,反而可以自然調節。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表示,傳統觀念是學歷愈高愈好,實際並非如此,「現在具有博士身分找工作,反而是阻力。」

因為教職已經飽和,許多博士必須到產業界求職。大葉大學校長武東星說,台灣的大學培養的博士良莠不齊,加上博士生在校的訓練主要是發表論文,武東星說:「企業要的是十分,博士畢業時訓練只有五分,不能馬上為企業所用。」

東華大學校長、中研院院士吳茂昆說,博士就業情況不好也跟課程不活絡有關,應該增加跟產業互動的課程。這幾年學生念博士興趣下降,顯然已考慮到就業問題,「念的人數減少,沒什麼不好。」


盲目求學位 人口結構土石流

【聯合報╱黎建南/自由作家(高雄市)】2012.08.04 01:43 am

蘇拉重創台灣。大家怕淹水,更怕土石流。回想廿年前,誰在意土石流?兩年前,誰相信台北會有土石流?

然而,未來台灣除了環境結構的土石流外,還有發生人口結構土石流的危險。

土石流因基礎結構弱化及外力暴雨洪流造成,台灣因嚴重的老人化及少子化,以致人口結構脆弱,若因經濟風暴必造成工作人口兩股流向,一是資力雄厚者,挾資金流往國外;二是能力優秀者,不堪社會負擔,而出國工作。結果使得不平衡的人口結構,更為脆弱,形成人口結構土石流。

防範人口土石流,就像環境土石流,得加強結構基礎,讓非老非幼的「工作人口」能充分就業,充裕所得,也就是能有與國際競爭的能力。這得靠他們青少年時代受的教育及訓練,給他們能有所用,能被所用的本事。

上世紀九○年代,日本已感受到經濟泡沫化及社會老人化的壓力。一位日本學者對我詳述問題會愈來愈嚴重後,說:「還好,日本的教育沒有泡沫化,人類總是不斷碰到過去未曾碰到的問題;而問題靠人才解決,人才靠教育培養。還好,日本教育沒有迷信虛榮的表面。」

大阪工業學校,成立於一八九六年,後升格改制為大阪工業大學。很快就發現,改為大學不能滿足產業所需的核心人才;同時也發現大學工學部教育,也無法取代過去高工與高專(初中畢業讀五年,像我們的五專)。

一九五○年代中期,日本開始積極拚經濟,日經聯與經團聯紛紛要求,恢復過去高專培養核心技術人才,於是政府普設高專。七○年代後為滿足培養高級技術骨幹,而設立全新「技術科學大學」,只有豐橋技科大及長岡技科大兩所,專收高專畢業生。但高專仍堅守技術人才培育立場,學校不追求升格,學生畢業後再進修兩年,即可取得學士學位,但並不熱中。因為一畢業就找到工作,他們說:「企業用我,是看中我的高專學歷,而非學士學位;而高專的師資,強過一般大學的工學部,除了博士學位,還要有企業現場工作過的實際經驗。

二○○九年,日本以火箭發射了人造衛星,並不稀奇;稀奇的是,這顆衛星同時搭載八顆人造衛星。更稀奇的,是其中一顆是幾位十五到廿歲的東京產業技術高專學生自行開發製造的。但,讓我感受深刻的是日本人得知消息後,淡定的說:「高專學生當然有這本事啊!」我也明白了,讓學生擁有到位的本事,而不盲目追求虛位的學士,就是不讓教育泡沫化吧。

台灣過去公私立五專培養的學生,對經濟發展有輝煌卓著的貢獻。如今幾乎都升格為科技大學,但教育宗旨及方式又與日本的技科大學不同。目前年輕人失業率過高,薪資過低,被稱為「失落世代」,教育泡沫化是否也是因素呢?

少子化的補強之道是絕不少教化,教育當務實培育真功夫,不能只求虛有其表的學位,變成教育泡沫化,那不但誤了孩子未來就業發展的希望,也誤了搶救人口土石流的希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