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簽投資協議 年內FTA談判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14 02:15 am

中日韓領導人高峰會昨天在北京舉行。主持會議的大陸總理溫家寶會後宣布,中日韓同意年內啟動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正式簽署三邊投資協議;溫家寶說:「這是中日韓經濟合作的第一個重要法律文件 ,為三國擴大相互投資創造穩定、公平、透明的環境。」這也為中日韓自貿區提供重要基礎。

歷時十年的中日韓FTA談判終於跨出重要一步,顯示東亞經濟逐漸朝向一體化發展。昨天峰會,敏感的中日「釣魚台主權爭端」與近期中韓「黃海執法爭議」都不在議程上,顯示三方刻意擱置外交齟齬,聚焦經貿的用心。

昨天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領導人會議由溫家寶主持,日本首相野田佳彥及南韓總統李明博都出席,可見日韓政府對建立三邊自貿區的重視。中日韓的FTA談判期程箭在弦上,為身處東亞、但至今仍無法加入FTA主要陣營的台灣,帶來時間壓力。

中日韓投資協議談判從2007年啟動以來,歷時五年,三方先後進行十三輪正式談判。協議有廿七個條文與一個附加議定書,涵蓋國際投資協議重要內容,包括適用範圍、最惠國待遇、稅收及爭端解決等條款。這個協議也是第一個促進和保護三邊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與制度安排。中日韓並同意,加速完成國內法律程序,讓協議早日生效。

三國領導人昨天也確定未來合作的目標和重點。溫家寶指出,中日韓已成命運共同體,加強合作結合三國和三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中日韓要加強戰略溝通協調,不斷增進三國間的政治互信和戰略互信。

溫家寶對三邊務實合作提出四點建議:一、加速推進中日韓自貿區建設,確保年內正式啟動FTA談判。二、深化產業與金融合作,以簽署三邊投資協議為契機,為三國擴大投資合作創造穩定、公平、便利的環境,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擴大三國間貿易本幣結算,推動東亞財金合作。三、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探討制定東北亞環境管理體制,加強在城鎮化建設、新能源等領域合作。四、拓展社會人文交流,改善國民感情,加強影視、動漫等文化產業的交流與合作,實施「亞洲校園」計畫,簡化手續,便利人員往來。

中韓已在二日宣布正式啟動雙邊FTA談判,可望在兩年內完成。中韓FTA生效後,韓國對大陸出口額將增加近兩百八十億美元,帶給日本巨大壓力;日方擔心失去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因而積極參與三邊FTA談判。


溫家寶 促建中日韓產業合作基地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2.05.14 02:15 am

中國大陸總理溫家寶、南韓總統李明博及日本首相野田佳彥,13日共同出席在北京舉行的中日韓工商峰會。溫家寶致詞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運行態勢總體良好,我們有信心、有條件、有能力實現今年經濟發展目標」。

溫家寶說,今年以來,世界經濟繼續緩慢復甦,但國際金融危機沒有結束。外部環境的不利因素對中日韓的影響日益凸顯,三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對困難,中日韓要堅定信心,通過深化合作,加強經濟融合,不斷提升競爭力。

談到中日韓在經濟領域的合作,溫家寶表明,中方倡議利用中國山東毗鄰日韓的區位優勢,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並積極考慮在日韓選擇合作的區域,建立三國產業合作基地。

談到新簽署的中日韓投資協定,溫家寶說,中國歡迎日本及南韓擴大對中國投資,也希望日韓兩國成為中國主要投資目的地。

溫家寶指出,經過13年的不懈努力,中日韓合作已經站到新的歷史起點上。要抓住發展機遇,攜手應對挑戰,朝著共同繁榮進步的目標不斷前進。

溫家寶還說,中日韓要深化產業和金融合作,建設中日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擴大三國間貿易本幣結算,推動東亞財金合作;以簽署中日韓投資協定為契機,為擴大投資合作創造環境,促進經濟融合。

另外,中日韓要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合作。繼續推進環境10大優先領域合作與聯合行動計劃,推進中日韓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建設,加強在城鎮化建設、新能源、防災減災等領域合作。


中日韓FTA利多 陸GDP看增2.9%

【經濟日報╱記者劉永祥/綜合報導】2012.05.14 02:15 am

中日韓領導人會議昨(13)日在北京舉行,大陸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會後記者會指出,中日韓三國同意今年內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這是一個重大戰略決定,我們要為早日建成三國自貿協定共同努力」。

中日韓自貿協定的構想2002年首次被提出。中國大陸是日本與南韓最大的貿易夥伴。新華社在評論中說,自由貿易協定可讓中國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加2.9%,日本增加0.5%,南韓則增加3.1%。依中日韓2011年底公布的貿易協定可行性研究報告,2010年中日韓的貿易量占全球經濟19.6%,出口則占18.5%。

中韓兩國5月2日在北京宣布正式啟動中韓自貿協定談判,如今中日韓三國又確定今年內啟動自貿協定談判,台灣被排除在東北亞經濟整合之外的困境更加凸顯。

溫家寶特別點出中日韓自貿協定的重要性。他強調,建立中日韓自貿協定是著眼未來的戰略舉措,是三國工商界的期盼;早日完成談判並建成自貿協定,將有利於發揮3國比較優勢,共同開拓市場,促進經濟強勁、可持續、平衡增長,激發東北亞經濟發展活力。

另外,中日韓昨日正式簽署投資協定,將在三國分別完成國內程序後生效。這是第1個促進和保護三國間投資行為的法律文件和制度安排,商務部稱,投資協定的簽署是中日韓三國經貿合作的重要里程碑。

溫家寶說,投資協定是中日韓經濟合作的第一個重要法律文件,中方將認真履行協定。

這項投資協定歷經5年談判,共有27個條款和1個附加議定書,納入國際投資協定通常包含的重要內容,包括投資定義、適用範圍、最惠國待遇、國民待遇、徵收、轉移、代位、稅收、一般例外、爭議解決等。


觀察站/日韓卡位 台灣脫困要快馬加鞭

【聯合報╱本報記者羅印冲】2012.05.14 02:15 am

歷經十年研究與磋商,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終於要在年內啟動,昨天三方也正式簽署投資協議,為自貿區談判打下基礎。三邊領導人願意擱置外交齟齬,正視國際經濟情勢,進一步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值得肯定。

但對照台灣處境,目前除與大陸簽署類似FTA的ECFA(兩岸經濟協議)外,過去幾年都未見實質成果。政府曾一再強調,不會讓台灣經濟過度依賴大陸,如今東亞經濟整合向前跨步,台灣被國際孤立的困境日趨突顯。

在中日韓經貿關係上,韓國表現向來最積極,中韓已正式啟動雙邊FTA談判進程,預計兩年內談成。而日企近年在日圓升值與歐美市場萎縮情況下連年虧損,加速提振日本商品在大陸市場的競爭力,成了日方投入中日韓三邊FTA談判的首要考量。

中韓FTA一旦談成,韓國對大陸出口額將增加近兩百八十億美元,不只超越日本,對台灣產業的衝擊也很深遠。台日韓在許多高端科技產業彼此競爭,大陸市場又是兵家必爭之地,如何盡早向大陸爭取更優惠的貿易條件,每個人都在與時間賽跑。

台灣必須在中韓FTA及中日韓FTA簽成之前,盡速完成ECFA後續協議,好先在大陸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同時要積極向外開拓、與他國洽簽FTA,讓企業可透過台灣經貿與國際接軌,布局全球。

無可諱言,大陸願意敞開經貿大門,向北整合東亞、向南主導東協,讓東亞經濟更趨緊密,多少有藉此抗衡由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的意味。就此看,台灣除了要快馬加鞭進行ECFA後續協商,還應多管齊下,建構與主要貿易成員的FTA。

大陸副總理李克強在今年博鰲論壇曾說,「涉及國際領域問題,雙方(兩岸)平等協商應可找到辦法,只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繼續向前,相信中華民族會有智慧處理這個問題。」

期許馬政府在擴大ECFA後續成果的同時,也讓台灣看到與他國洽簽FTA的曙光。


經部官員:兩岸6月底簽投保協議

【聯合報╱記者薛翔之/台北報導】2012.05.14 02:15 am

經濟部官員昨天指出,中日韓三國昨天簽定投資協定,這是自由貿易協定(FTA)中很重要的一環,對台灣當然會有衝擊,但到簽定FTA前,過程仍需兩至三年時間;況且,中日韓屆時是否能如目標,在時間表前獲得具體共識,外界目前有不少質疑。

官員指出,按照規定,兩岸經濟協議(ECFA)的後續協商,預計要在兩年內完成;兩岸也從較早前開始協商,現在持續朝此目標前進,依ECFA的既定協商議程,兩岸可望在六月底前舉行的第八次江陳會,簽署投保協議。

台灣今年第一季的出口出現嚴重衰退,大陸市場萎縮是關鍵因素。對於台灣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國和大陸協商FTA,未來可能進一步影響我國出口競爭力,經濟部官員指出,經濟部前天(十二日)已就出口衰退,邀集產官學界專家研究因應對策,未來將朝擴大邀請國外買主來台採購、加強海外拓銷、加速ECFA後續協商、提供具有長期競爭力產業必要協助、改善國內投資環境、穩定匯率等方向努力。


中日韓FTA 尹啟銘:談判協定競賽已展開

【聯合晚報╱記者郭玫君、沈明川/台北報導】2012.05.14 02:49 pm

中日韓同意年內啟動三邊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並正式簽署三邊投資協議,帶給台灣不小壓力。經濟部長施顏祥今天在立院經濟委員會表示,東北亞變成一個自由貿易區,我們被排除在外,影響很大,這種情況下,必須加速與他國談判,包含恢復台美TIFA正常化、日本的協議繼續往前推動,台星經濟夥伴協議速度也要加快。他更首度透露,目前台灣與韓國間雖沒有談到任何協議,但經濟部內部已有一些討論,將準備跟韓國談。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今接受採訪時也坦言,中日韓三邊協定對台灣形成嚴峻壓力,同時開啟了台灣和南韓分別對大陸完成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與FTA談判的競賽,比賽哪一方談判的進展可以較快、談判的結果可以比較好。

立委擔憂台日韓啟動FTA談判將衝擊台灣,施顏祥在詢答時指出,台灣跟日本去年已簽了投資協議,韓國目前沒有談,但準備跟韓國談。至於何時啟動,則需要雙邊協商。

施顏祥說,韓國雖然與台灣產業競爭性很強,但它也是我們非常重要的貿易夥伴,雙邊很多關係需要再強化,產業還是有一些合作空間,不要純粹從競爭角度來看,有機會簽署一些重要協議,是可以考慮的。目前經濟部內部已有一些討論,但還沒有跟韓方接觸,至於是否為投資相關協議,他不便透露。

他也提及,站在經貿外交角度來看,台美越早簽FTA、越早加入TPP越有利,但TIFA一直沒辦法開,談FTA相當困難,美方認為很多問題要解決,這當中包含美牛。立委黃昭順認為,現在有狂牛症問題,時間點不對,有沒有辦法排除美牛因素,讓它一碼歸一碼,以其他方式恢復TIFA正常化?施顏祥說:「我們當然希望一碼歸一碼,但對方不見得這樣想。」

尹啟銘指出,迄2012年3月底,南韓已簽署生效FTA主要有8 項,包括美國、歐盟、東協、印度、秘魯、智利、歐洲自由貿易聯盟(EFTA)、新加坡等,依2010年的統計,該等FTA 夥伴占南韓總貿易額的35%;另外,上述南韓FTA夥伴與我國的貿易約占我總貿易額的39.5%,但是我與該等國家迄目前仍皆無FTA相關協定的簽署。


FTA零進度,不要再騙下去了

自由時報 2012-5-18

經過五年協商,日本、南韓與中國本週簽署投資協定,並同意啟動自由貿易協定(FTA)談判。這一發展,在國內引起高度關注,各方既擔心台灣在東亞經貿整合趨勢中落單,也唯恐南韓繼與美國簽訂FTA之後又與日中兩國有進展,我國將相對失去經貿競爭力。工商界人士因此呼籲政府儘速成立「推動FTA專業委員會」,以排除經貿障礙,協調加速推動與主要貿易國洽簽FTA。

日韓中三國人口合計十五億,國內生產毛額(GDP)十五兆美元,約占全球GDP兩成,FTA如果成局,自有其重大影響力。不過,FTA談判涉及關稅、貨幣、產業等諸多問題,基本上有開放與保護、取得與讓步的衝突,也牽涉農業、安全、外交等考量,面對內部極大政經壓力,常非短期內所能解決。現實上,日韓中各有其盤算,加上美國正倡議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議(TPP),並希望日本積極參與,對東北亞三國FTA未必樂觀其成,其談判因此勢須假以時日。無論如何,我國都必須以世貿組織(WTO)成員身分,加緊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

馬英九總統從上任以來,就誇言要引導企業立足台灣、連結亞太、佈局全球;也宣稱將加強與主要貿易夥伴的關係,全面融入東亞經濟整合。馬政府一直告訴台灣人民,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有捷徑,亦即先與中國簽訂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各國必然將在「兩岸」關係已然和緩的情況,樂於與台灣洽簽FTA。然而,如今上任四年,馬政府所作所為,除了與中國簽訂ECFA,其他與各主要貿易夥伴洽簽FTA一事,都繳白卷。

有如國人所見,四年來,所謂前進東亞、亞太、全球都是空話,馬政府只把台灣鎖進中國所預設的經濟陷阱,讓整體經濟產業不但邊緣化,還因此淪為「四小龍」之末。實際上,馬政府一向誇稱最有把握的與新加坡談判,如今尚未完成;與美國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也因馬政府處理美牛問題既傲慢又無能,顯已觸礁。

儘管空頭支票連連,馬英九仍然不願坦然面對國人。他曾宣稱,在他主政之下,台美關係是六十年來最好的。然而,儘管美國最近連續有聯邦參議員馬侃及前駐中國大使洪博培等重量級人士,主張儘速與台灣簽訂FTA,在馬政府搞砸美牛案之後,重啟TIFA都困難重重,何況是進階的FTA。同樣地,馬英九本週告訴新任日本駐台灣代表樽井澄夫,台日關係在過去四年的發展,是四十年來最密切的,希望日本積極考慮與我洽簽FTA,在夸夸其談之後,也將毫無進展。

另一方面,對於東北亞三國FTA的事,馬政府雖立即有反應,只是不脫其一貫的向中國傾斜特色。副總統蕭萬長不改其言必稱「兩岸共同」的本色,倡議台灣與日本成立產經總平台,加強產業合作,一起透過ECFA打入中國市場。經建會主委尹啟銘更露骨,直指日韓中將洽簽FTA,若台灣在ECFA後續談判太慢,會喪失在中國市場的優勢。顯然,即使事到如今,馬政府還在唬弄人民,只有繼續透過ECFA,加緊「深化」與中國經貿關係,才是有效的應變之計。

可惡的是,四年來走不通的事,如今還要繼續騙。不僅如此,已經實施的ECFA,包括所謂「讓利」及早期收穫等,實際數據顯示,並未讓台灣真正受益。以在中國市場佔有率為例,我國不如南韓,今年頭四個月這一趨勢繼續擴大;而據工業總會調查,廠商所受進口威脅的來源,仍以中國近七成六為最多,即使列在ECFA早收清單者亦然。

可以預見的未來四年,馬政府仍將大力透過ECFA等途徑,把台灣經濟推向中國,而在與主要貿易國家的FTA洽簽,冷淡處理;現今FTA零進度的情況無力改善,台灣進一步在經貿自由化及區域整合趨勢中落單,甚至逐漸被視為中國的一部分而邊緣化。馬政府第二任才要開始,台灣人民要接受這一結果嗎?


ECFA弊大於利 學者︰山寨FTA

自由時報 2012-5-28

〔記者蔡乙萱/台北報導〕群策會昨日舉辦「台灣國家經濟發展研討會」,學者質疑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弊大於利,反造成外商對台投資意願降、出口中國市佔率下滑等惡果。

尹啟銘︰談判未結束 無重大效益是應該的

經建會主委尹啟銘主動報名來為ECFA辯護,他辯稱,ECFA上路至今,沒有產生重大效益是「應該的」,那是因談判並未結束,免關稅也才第二年,明年才會進入全面免關稅。

清大社會所兼任助理教授洪財隆指出,ECFA本質上就是政治協議;政府不應深陷其中,應積極推動與美、日、歐簽署FTA。

他批評,ECFA洽簽條件並不成熟,並有讓利行為,且ECFA簽署後也還未正式向WTO完成通報,還屬於兩岸事務、不是國際經貿協議,簡直就是山寨版的FTA。

政大國家發展所特聘教授童振源也說,ECFA生效已超過一年,但整體成效仍相當有限,除台灣產品佔中國進口市佔率持續下滑,外商對台灣的投資意願也持續低落,未強化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競爭力,這點可從前年台灣佔中國進口市佔率約八.三%,下滑到去年上半年的七.四%,下半年再滑落到六.九%,這是一九九三年以來的最低值。

他還說,有了ECFA後,台灣吸引外資投資金額節節下滑,二○○八年外資投資台灣金額剩六十六.九億元,二○○九年、二○一○年更降到四十四.五億元、三十一.六億元,去年外資來台灣投資金額僅為二○○七年四分之一,台灣競爭優勢正在快速流失。

尹啟銘則辯稱,台灣出口在中國市佔率下滑,除本身競爭力外,也因中國這幾年從中東、東協進口能源的比重愈來愈大,其他產品進口比重才會下降。他說,台灣經濟沒有顏色,人民生活更不應與顏色扯上關係,要傾聽不同意見,做出來的政策才有最大公約數。


馬:8年不入TPP 台灣喝西北風

作者: 盧金足、梁貽婷╱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19日 上午5:30

馬英九總統十八日到台中參訪宏全集團,並與一百八十多家廠商座談,他強調,經貿自由化「不做不行,不做就等著喝西北風!」面對經濟成長率剩一.六六%,馬總統則連說兩次「我們會再努力」。

馬總統在宏全國際集團表示,台灣國內生產毛額七○%仰賴外銷,自歷史經驗可知「開放帶來希望,閉鎖帶來萎縮」,政府將盡快和主要出口國家簽定自由貿易協定或經濟合作協定,以及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為企業「排除障礙」,提升企業競爭力。

經濟部長施顏祥、台中市副市長蕭家淇等人陪同馬總統出席「經貿自由化對我國產業影響座談會」,廠商紛紛建言要求ECFA早收清單應該從五百多項擴大到八千項。

「改善兩岸關係,就是台灣經濟走出去的首要條件!」馬總統說,台灣要「走出去」,台灣和中美洲五個邦交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貿易量只占總出口貿易量○.二%,所以與大陸簽訂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及與美國洽談中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對台灣經濟發展非常重要。

馬總統也為台灣經濟提願景,未來經貿重心將放在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台灣要發展多邊關係,才不會自外於國際區域貿易發展態勢。

TPP組織參與國家目前有新加坡、汶萊、越南、馬來西亞、澳洲、紐西蘭、美國、秘魯與智利等九個成員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也陸續加入,馬總統說台灣先與紐西蘭、新加坡簽署FTA,希望在八年後台灣加入TPP。

「設定八年的時間,是要確保台灣已經做好準備了」,他認為進入高品質經貿環境,加入TPP需要創造許多條件,要靠談判拉長關稅減免時程,振興、輔導政策和協助弱勢產業轉型、改善企業體質甚至損失救濟。

「我們自己做好準備了沒有?」馬向全場廠商承諾,經濟部會全力朝這個方向推動,而且針對台美貿易關係,會盡快尋求TIFA恢復協商,在顧及食品安全前提下開放美牛,因為要讓美國知道我們是「有信用」的國家。

馬總統也提出「排除障礙,調整心態,八年入TPP,能快就快」十六字拚經濟箴言,強調台灣想追上韓國、新加坡雖然困難,但這是攸關生死之戰,不做只能喝西北風了。


陳博志:TPP是遠在天邊的彩虹

【聯合報╱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2012.08.19 02:48 am

馬英九總統為台灣經濟開出藥方,提出「掃除障礙、調整心態」等十六字箴言,經濟部長施顏祥昨天表示,排除自由化的障礙,有利也有弊,會持續與產業界溝通,將損害降到最低,並推動產業升級轉型。

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所長楊家彥說,日前美牛議題發酵時,國內市場的保護心態,以及反對聲浪,都是經貿自由化的障礙。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在美國主導下,國內農產品及服務業市場將面對開放壓力,消費者受益,廠商可能蒙受損害,「國人要有心理準備」。

楊家彥也說,不只民間社會需要調整心態,政府也應該體察老百姓的疑慮,針對開放後的市場變化,端出更周延的配套措施。

「馬總統根本是把責任推給人民。」經建會前主委、台灣智庫榮譽董事長陳博志表示,八年內要加入TPP,根本是一張「遠期的空頭支票」,八年已遠遠超過馬總統的任期。

陳博志說,TPP需要高標準的自由化,但大幅度開放並非好事;以農產品為例,為什麼堅決不對中國大陸開放,而要對TPP成員國敞開大門?

陳博志說,TPP是遠在天邊的彩虹,政府應利用ECFA(兩岸經濟協議)的機會,「先採路邊的玫瑰」,設法加入由中國大陸主導的東南亞國協,甚至組成中日韓台的FTA(自由貿易協定)。


葛來儀:美台高層互動將更頻繁

2012/09/10 23:04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廖漢原華盛頓2012年9月10日專電)華府智庫學者葛來儀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中華民國前副總統連戰史無前例在APEC舉行雙邊會談表示,如果時機成熟,未來美台高層會面的機會將更頻繁。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回應中央社記者詢問表示,美方明顯對馬政府處理美牛議題的步驟感到滿意,現在美國願意重啟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的諮商。

葛來儀指出,美方與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台灣最高層次代表會晤,顯示美台經貿關係的重要性,及華府希望經貿議題能盡快有進展。

對於連戰與希拉蕊舉行雙邊會談,葛來儀分析指出,APEC是經濟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台灣和美國都是成員,雙方官員沒有理由不在這樣的場合聚會,部分美台官員會面的限制,來自於自我設限,法律並未規範美國官員不能與台灣官員碰面,這只是一種操作的形式。

她認為,當時機成熟時,類似的美台最高層官員會面,會比過去更為頻繁。

葛來儀強調,美台經貿關係有如雙向道,台灣方面必須採取更多措施推動經濟自由化,如果TIFA會談有進展,最終台灣得準備好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馬總統已經說明,台灣將在8年內加入TPP。


台美大突破 連戰、希拉蕊元首級會談

【聯合報╱記者王光慈、劉俐珊/台北報導】2012.09.11 09:00 am

代 表馬英九總統出席亞太經合會(APEC)的前副總統連戰,九日在俄羅斯海參崴和代表歐巴馬總統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舉行雙邊會談,這是五十二年來兩國元首層 級首次舉行的雙邊會談;雙方同意即刻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議」(TIFA)談判的預備性工作,美方很快會派資深官員到台北展開諮商。

一 九六○年美國總統艾森豪訪問台灣,與蔣介石總統會談後,兩國領袖五十二年來再無雙邊會議。去年連戰參加APEC時,曾與希拉蕊在下榻飯店不期而遇,但當時 只是禮貌性寒暄,未有實質交流,且希拉蕊是以國務卿身分出席;今年美國總統歐巴馬未出席APEC,希拉蕊是以領袖代表身分與連戰會談,這也是兩國領袖代表 在APEC史上的首度會談。

會談中,希拉蕊除感謝台灣同意美牛進口外,也希望台灣能修法迅速執行,因為貿易自由化和持續修法與國際接軌,對台灣的經濟和戰略至為重要。

希拉蕊說,雙邊就彼此共同關切的經貿議題擴大來往「具有重大價值」,美台將在TIFA架構下為未來專家層級會談進行試探和準備工作;她將派美國駐APEC資深官員暨東亞與太平洋事務局協調官克夏(Atul Keshap)到台北,為進一步拓展美台經濟關係諮商。

基於雙方約定,連戰九日下午在離俄記者會上對「連希會」隻字未提,但意有所指的暗示,「此行多項雙邊會晤成果非常豐碩,影響非常重大」,還透露「再過十二小時就會有好消息」。連戰在領袖代表合影時頻講手機,就是跟馬英九總統報告這項重大進展。

據了解,連戰和希拉蕊在會面時達成協議,待十日雙方飛離俄羅斯後,再分別發布訊息。總統府隨即也發布新聞稿表示,馬總統感謝美方以具體行動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希望未來美方也能支持我積極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等區域經濟整合。


台美TIFA復談 經貿大突破

【經濟日報╱記者蘇秀慧/台北報導】2012.09.11 09:00 am

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昨(10)日以共同發布新聞稿的方式,指稱代表馬英九總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PEC)的連戰,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進行雙邊會談,雙方決定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下,展開預備工作,舉行專家層級會商。

連戰與希拉蕊的會談,是20年來,台美雙方最高層級的會談,也是TIFA談判的重大突破。

希拉蕊允諾,美方將派遣駐APEC資深官員、國務院東亞局經濟政策協調官亞圖‧克夏(Atul Keshap)來台,就進一步擴大經濟關係展開諮商。

對於台美雙邊議題獲得重要突破,馬英九總統表示,希望不久的未來,美方也能支持我國積極參與「跨太平洋經濟伙伴協定(TPP)」等區域經濟整合。

希拉蕊感謝馬總統,主導美牛進口議題完成修法,並提及貿易自由化對台灣經濟與戰略前景的重要;連戰則說明台灣致力經貿自由化的努力,期盼進一步提升台美經濟關係,希望美方支持台灣積極參與區域經貿整合。

據 了解,兩人這次會晤,觸及台美間所有雙方關心的議題,包括美國免簽、台美關係及軍售等,可說是台美互動上的重大突破。其中關於TPP方面,連戰表示,與澳 洲已由雙邊方式,了解TPP相關議題,也希望美方與我進行雙邊對話,明年墨西哥與加拿大加入後,就是台灣加入TPP的好機會。

相關人士指出,我方要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後加入TPP,有一定難度,但儘快加入是我方期待。正式加入前,會加緊步伐,對可能受到零關稅衝擊的國內產業,包括硬體與軟體部分,進行清查,把產業衝擊降到最低。

同時,日相野田佳彥也主動和連戰交談,並表示在發展台日關係上有具體共識。


復談TIFA架構 美將派官員來台諮商

自由時報 2012-9-11

將展開預備工作 舉行專家層級會商

〔記者黃維助、蘇永耀、林毅璋/台北報導〕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昨日分別發布新聞稿表示,代表馬英九總統出席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的連戰,前天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進行雙邊會談,台美雙方決定在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架構,展開預備工作,將舉行專家層級會商。

希拉蕊允諾,美方將派遣駐APEC資深官員暨國務院東亞局經濟政策協調官亞圖.克夏( Atul Keshap)來台,就進一步擴大美國與台灣經濟關係展開諮商。

連戰促美支持台灣積極參與TPP

這項台美經貿關係的恢復,主要因立法院通過修法,允許瘦肉精美牛進口,美方並具體回應恢復台美TIFA架構談判的進度。

據了解,連戰在會中向美方表達我方希望年底前重啟TIFA協商的立場,雙方也就美國十一月即將舉行的總統大選議題,簡單交換意見,但主要是聚焦在台美經貿議題,包括期盼美方支持台灣積極參與「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等區域經貿整合。

儘管我方力促「年底前」重啟協商,美方則未拋出具體時間表。政府官員指出,美方同意展開復談前的準備工作,已是正面回應這項議題,而台美雙方的領袖代表能在APEC坐下來舉行雙邊會談,也是一項突破與進展,象徵台美關係的穩定。

經部次長:不可能說召開就召開

經濟部次長梁國新也說,台美雙方都希望TIFA能有實質進展,「但不可能說召開就召開」,一定得經過工作階層會議(即預備性工作會議),「總是得先設定議題,做相關準備工作」。他強調,我方期待與美方先就預備性工作會議能有具體結果,目前雖無時間表,但雙方應會儘快進行溝通工作,我方也希望愈快愈好。

他也解釋,目前沒有聽說TIFA會議將由次長級提升到部長級會議,會遵循雙方十幾年來歷次TIFA進行的方式。

總統府昨高度肯定台美雙邊會談的「成果」,馬英九總統也感謝美方支持以具體行動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同時希望在提升台美經濟關係後,不久的未來美方也能支持我國積極參與諸如TPP等區域經濟整合。

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表示,這次在亞太經濟合作經濟領袖會議(AELM)」中,台灣與美國舉行雙邊會談,決定自即刻起在台美TIFA架構下展開預備性工作。

連戰等APEC代表團已於昨天返台,總統府表示,這次APEC代表團,繼日前傳回未來可望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好消息,結束前又帶來數項重要經貿成果,連戰曾兩度致電向馬總統報告,馬總統特別感謝連的辛勞。


立委:TIFA僅是談判平台 非實質FTA

自由時報 2012-9-11

〔記者林毅璋、蘇永耀、李宇欣/台北報導〕台美雙方宣布TIFA架構將復談,馬政府視為一大突破。台聯立委許忠信昨指出,TIFA僅是雙方開會的平台架構,無涉實質關稅減讓,且雙方還有很多的經貿議題需要解決,絕非代表台美FTA(自由貿易協定),或我方欲加入TPP(跨太平洋經濟戰略夥伴協定)即可順利展開。

許忠信指出,依據美國二○一二年的「各國貿易障礙報告」(NTE)指出,美國對我的米酒降稅議題、藥品專利權保護等議題多有不滿,代表台美之間仍有許多貿易障礙待解決,「美牛議題僅是其中之一,未來恐怕還要面對開放瘦肉精豬肉進口等議題。」一旦美方又不滿意,隨時又會中斷TIFA。

他說,立法院日前修法通過開放含瘦肉精美牛進口,已連帶使得加拿大和澳洲紛紛對我提出開放含瘦肉精豬肉進口的要求。

台聯:無議題不過是幌子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批評,TIFA一開始就只是一個雙方官方經貿協商的平台,馬政府不提這次恢復TIFA要協商什麼議題,卻忙著將「恢復平台」視為重要成果,不過是欺騙人民的「幌子」。

黃昆輝說,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只是說會派APEC資深官員來台,「也沒有提要協商什麼」,美國在台協會只在強調美牛進口的立法儘速執行,對所謂的TIFA並沒有具體議題回應。馬政府不要將「過程」當成果來「呼攏」台灣人民。

綠委:瘦肉精美牛換來的

民進黨立委高志鵬也表示,TIFA談判一直存在,馬政府只是恢復而已,根本沒有實質內容,更不需要無限上綱,馬英九民調低迷,現在只是想透過連戰參加APEC,企圖轉移焦點。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說,這是立法院臨時會通過瘦肉精美牛案換來的小惠,台灣民眾付出了健康的重大代價,TIFA復談不代表成案,更不代表會有結果,馬政府有必要沾沾自喜嗎?

藍委:爭取為常態性平台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認為,樂見TIFA復談,但希望本次會談能有具體的內容,不要只是徒具形式。他說,台美間有很多經貿上的急迫議題須處理,如加入TPP、台美FTA等等,我方應藉由TIFA會議據理力爭,並要求美方有所表態。

江啟臣也強調,針對TIFA這個平台,我方應爭取使其成為常態性、例行性平台,而非每次都是得看美方臉色才能召開的單次性會議,才能常保持續性經貿對話,具體且有時效性的解決問題。


《新聞辭典》台美TIFA 中斷了5年

自由時報 2012-9-11

TIFA是Trade & Investment Framework Agreement的縮寫,也就是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

TIFA基本上只是談判雙方對話的一個平台,目的是透過各類議題討論來消弭雙方的經貿障礙,只要雙方同意,任何議題都可加入這平台討論。

台美TIFA由來已久,最早是由美國貿易代表Carla Hills在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向我國提出洽簽該協定的建議,台美雙方在一九九四年九月十九日簽署TIFA,開始展開相關議題協商,二○○七年七月台美間最後一次TIFA會議是在華府舉行,自此因美牛問題無法解決,雙方停止TIFA至今。(記者林毅璋)


RCEP可能較TPP後發先至

【聯合報╱社論】2012.09.24 01:58 am

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這個超大型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FTA),一直是馬政府這幾年對外經貿政策的重中之重;馬總統的「八年入T,越快越好」八字箴言,已是響徹雲霄。然而,過去半年,亞太地區又有另一個FTA集團逐漸成形,就是以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等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TPP以美國為主,而RCEP則是中國大陸的局;二大集團既競爭又互補的關係,提供了台灣更多加入經濟整合的契機,但也須謹慎小心。

在美國的強力主導下,TPP目前已經有美、星、紐、澳、智、秘、越、馬、加、墨及汶萊等十一個亞太經合會(APEC)的會員國加入,儼然成為亞太地區經濟整合的軸心。從經貿利益的角度來看,若加上日本等潛在成員,TPP成員國內生產毛額(GDP)的總值,接近全球總值的四成,遠超過歐盟的二十二%,將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經濟整合市場。而這些國家占我國貿易總值(進口加出口值)約為二十四%,已經超過我國與中國大陸的貿易值(二十二%),未來再加上日本,將一舉突破三十%。若能取得進入這些市場的優惠入場券,非但是出口大利多,更是平衡目前貿易及投資過度向大陸傾斜的有效機制。

所以,不難想像台灣有加入TPP的急迫性。本月初連戰以APEC領袖代表身分,與美國國務卿希拉蕊舉行了歷史的雙邊會談中,除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復談外,台灣加入TPP的時機也是重點。無獨有偶,上周政府宣布將由金溥聰出任駐美代表,而其任務之一,必然也在爭取美國支持加入TPP。

目前各種跡象都顯示,TPP將會是一個高標準的FTA集團,除大幅調降關稅外,其所涵蓋的自由化議題中,包含服務業及外資開放、國營事業規範、法規透明及調和等,都是朝高度自由的水平發展。這對開拓商機而言固然是好事,但也意味著台灣的國內體制需要加速改革。同時,許多國外學者更指出,這些中國大陸短期內還做不到的高標準內容,將實質上產生防堵中國大陸加入TPP的效果。

無法加入TPP,並不代表中國大陸無法制衡美國,而RCEP,正提供了這樣的機制。從去年底東協高峰會開始,以東協十國為主,加上過去已經與東協簽訂FTA的其他六國(中、日、韓、紐、澳、印度)為對象的RCEP,正式浮上檯面,成為另一個有十六個可能成員的亞太自由化集團。由於可能參加RCEP的各國,彼此間原本就有FTA,加上其自由化標準可能有比較多的彈性空間,因此雖然出現較晚,但卻有後發先至,比TPP更早完成談判的潛力。

對中國大陸而言,TPP非其所能掌控的範圍。但在RCEP可能成員中,卻無像美國這種可與其抗衡的大國,因此加強對RCEP的主導性,應是中國大陸合理的戰略企圖。而有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個布局安排,可能也包含台灣在內。比較間接的證據,是在北京的授意下,香港在今年初開始接觸東協國家,探討香港加入東協的可能性。另一個更為直接的證據,則是大陸海協會副會長鄭立中日前表示,願在一中原則下,協助台灣申請加入東協。這是否意味著與其讓台灣與美國貼近,中國大陸更期待台灣回到RCEP這個可控制的局,頗耐人尋味。

事實上,RCEP貿易集團成員與台灣的經貿互動程度(占總貿易值的五成以上),顯著高於TPP。若能順利加入,其利益將更勝於TPP。往好處想,我國加入TPP的條件越成熟,或許加入RCEP的空間也越廣,卻亦可能弄巧成拙,二者皆落空,必須謹慎。但無論如何,政府必須重視這個契機,順勢而為,或許能爭取RCEP、TPP大滿貫的結局。


台美TIFA本周談 美豬恐上談判桌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林毅璋、賴昭穎、王光慈/連線報導】2014.03.30 03:04 am

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下月四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經濟部官員昨天表示,將在會議中向美國說明我國為參加跨太平洋夥伴協議(TPP)而推動的各項自由化努力,爭取美方支持。這次會議可望將台灣爭取加入TPP列入議程。

這次會議,我方關切TPP議題,美方則希望豬肉瘦肉精殘留標準訂定能列入討論。

這次TIFA會議,我方將由經濟部次長卓士昭主談,美方主談人則是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代理副貿易代表柯特勒(Wendy Cutler),台、美雙方代表團都包括了農業、財金、商務與醫療等跨部會成員。這也是台美經貿高層自去年三月在台北重啟TIFA諮商後,第二次舉行會談

政府將加入TPP列為年度重點工作,官員表示,台美雙方將在會中針對雙方關切重大經貿議題廣泛交換意見,尋求在國際舞台攜手合作的契機。

卓士昭日前在一場演講時說,美方可望接受藉由TIFA平台,來討論台灣參與TPP一事;TPP最快可在二○一五年接受新會員加入談判,我方當時最重要任務,就是積極遊說美國支持台灣參與TPP。

不過,美方長期以來關切的豬肉、牛雜進口台灣等議題,也可能在會中提出。

我方雖堅持「牛豬分離」政策,不過美國總統歐巴馬在「二○一四年貿易政策議題」報告中仍然提及,台灣未訂定豬肉含有萊克多巴胺的最高殘留容許量(MRL),已影響美豬出口到台灣,凸顯美方仍關切「美豬」問題。

對於「美豬」是否列入此次TIFA議題,經貿官員不願多談,只強調具體議程雙方還在討論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