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新簡體, 港澳繁體, 台灣正體有什麼區別?

来源: 陈凯华要追梦的日志  2012-5-4

马新简体

1969年公布第一批简体字502个,除了67字(称为“异体简化字”),均与中国公布的简化字相同。

1976年5月,颁布《简体字总表》修订本,删除这10个简化字和异体简体字,从而与中国的《简化字总表》完全一致。

1976年後新加坡的簡體與中國大陸的簡體在字體上已經没有區别,僅在用詞方式及外來詞彙的翻譯上有所差異。 

台湾正体:标准为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的《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次常用国字标准字体表》和《罕用字体表》。标准写法和传统的楷书写法有些地方不同(香港的标准相对而言,更接近传统的楷书写法)。香港为“黄(田字出头)”,台湾为“黃(田不出头)”;香港为“骨(下为两横)”,台湾为“骨(下为“点提”)”,中国大陆为“骨”;香港为“衞”,台湾为“衛”,澳门的“衛”和“衞”为两个通用的相同字等等。

香港繁体:以《常用字字形表》为准。香港和台湾的差异整体来说并不算多,像“携”等字,都显得一致。但也有些字的分别则较明显,如“綫”与“線”、“裏”与“裡”、“着”与“著”等,前者为香港标准写法,后者为台湾标准写法。


大陸高考 禁寫繁體字

2012-5-30 14:54| 發佈者: maganpower|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來自: 騰訊網

中國大陸高考(大學學測)將近,考生相關訊息也受到關注,大陸媒體今天報導,根據大陸教育部規定,今年的大陸高考規定使用「規範漢語言文字」,禁止使用文言文與繁體字作文。

北京日報報導,根據大陸教育部公布「2012年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考務工作規定」,語文作文一律使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書寫,之前曾經出現過文言文、火星文、繁體字與甲骨文等作文,今年都將遭禁止。

報導指出,這幾年大陸高考中,有些學生使用繁體字、文言文、火星文與甲骨文等書寫作文,部分學生因此錄取。但高考中出現「有個性」作文,帶來閱卷的困難,有些考生作文雖然因此拿到高分,不過也有些「有個性」作文得分相當低。

大陸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副司長田立新表示,要求作文用現行規範漢語言文字答題有法律規定,根據大陸「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大陸推廣普通話、規範漢字。


簡體字與繁體字

來源: 梁新躍的日誌

在2009年的兩會上,來自天津的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向大會提交了“用10年時間廢除簡體字”的建議,他的這條建議3月3日在媒體上公佈後,很快就引起了震動,“擁簡派”和“廢簡派”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一場大論戰。

筆者既不是“擁繁派”,也不是“擁簡派”,是“擁真理派”。因爲,從雙方論戰的情況看,可以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來概括之。難道在廢繁或廢簡之間就沒有一條中間道路嗎?應該有,也必須有。因爲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複雜的,不能用一分爲二的簡單粗暴的辦法來解決。而我們過去經常犯的錯誤就是“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沒有中間地帶,也不符合孔夫子“過猶不及”的中庸之道。

繁體字,在歷史的長河中的確凝聚了中華民族的智慧,繁體字是一種講道理的文字。比如有人說的愛(愛)字,這個字的繁體字就是非常講道理的,因爲有字裏有一個心字,愛當然要用心,沒有心還怎麽愛?用什麽愛?

除了這個愛字,還是後字,這是兩個不同的字合併而來的,一個是後,一個是後。前者是前後的後,後者是皇后的後,完全不是一個字。還有一個發字,也是由兩個不同的字合併而來,一個是頭髮(頭髮)的發,一個是發展(發展)的發。記得在廣州某個理髮廳的招牌上寫著“發藝”(發藝),其實應該是髮藝。還有一個鬥字,也是由兩個字合併而來的。一個是鬥爭的鬥,一個是一鬥米的鬥。上述的後、發、鬥,調不同,字也不同,意義也不同,很容易出錯。

說到繁體字講道理,還有很多,比如動字,繁體字是動,理解爲“用重力或使物體動起來”,而動則不知所云,難道是你給雲彩用力讓它動的嗎?雲是動的,但它和力量沒有關係。還有旅遊與游泳的遊字,也是兩個字合併而來的,旅遊的遊是帶走之的,表示是與人走路有關,而游泳的遊是三點水,表示是與水有關。現在都成了一個帶三點水的,讓人感覺旅遊好像是去游泳。

再有,有一些象形字,比如車、東,前者的繁體字車就是一個車把形狀,讓孩子們一看就知道,一根車軸直穿兩個車輪和一個車身。而東字有兩種解釋,一個是太陽(日)從草木中升起謂之東方,也有解釋爲是燈籠的形狀,燈籠是發光的,大地由暗變明,先亮的一邊就是燈籠亮了一樣,謂之東。無論哪種解釋,都有其合理的地方。而簡體的車和東,無論怎麽說,也跟車子和東方搭不上界。還有塵土的塵字,這個“小+土”看上去有些道理,但它失去了繁體字“塵”中鹿奔跑帶起塵土的那種讓人一種仿佛看到一幅畫面的內心感受。

當然,簡體字也不是一無是處,筆劃減少,寫起來方便。正如有的專家所說,實際上漢字的簡體字是早已有之的,不是從解放後才有的。比如萬字,它的繁體字和簡體字可以說是同時存在的,無論是萬還是萬,都是蠍子的形狀演化來的。而且,許多簡體字是從古人書法中楷化而來。比如前面提到的車、東等字。便於書寫是簡體字的一大優勢。比如醫生的醫字,繁體的醫(醫)字筆劃太多了。有的字簡化得就很好,比如衆字,繁體的眾,沒有三人成衆來的直觀,更講道理。

既然繁體字與簡體字各有優勢,不妨把兩者的優勢結合起來,取長補短。筆者的建議是寫簡識繁,印刷使用繁體,書寫使用簡體,當然也可以使用繁體,都不算錯。或者,爲了表示取其長,對繁體和簡體漢字進行一個徹底的疏理,看看經過過去50多年的沈澱,哪些漢字簡化後有問題,哪些漢字簡化了比較好,哪些漢字需要恢復繁體字,讓漢字更易學,減少因簡化丟失太多的資訊。

總之,以筆者之淺見,繁體字和簡體字絕對不是水火不相容,不要搞得非要你死我活才行,讓繁體字和簡體字和平相處。

我認爲,既然推廣簡體字這麽多年了,對中華文化並沒産生質的影響,話說回來了,幾代人都這樣掌握的文字,哪是一個簡改煩就行的通的。

當下絕大多數大陸人在面對繁體字時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爲何大陸人沒學過繁體字卻認識繁體字?儘管大陸人很難完全寫出來,但能大致知道字義,大陸人沒學過繁體字。而只學過繁體字的臺灣,香港等同胞卻不認識簡體字呢?

由於繁體字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所以不僅在中國,在中國周邊國家中,繁體字仍舊具有非常的影響力。2008年聯合國中止討論撤銷繁體字,並將繁體字作爲一種文化遺産加以保護。

目前繁體字用於臺灣、香港、澳門和北美的華人圈中,使用人數約爲三千多萬。簡體字用於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華人社區,使用人數超過十三億。另外,像日本、南朝鮮原也使用相當多的漢字。

在日本,由於在歷史上長期落後于中華,所以對漢字非常崇拜,能夠正確書寫漢字的,均爲上流社會士族。這些士族也因爲學問而被中下層百姓所尊敬。然而由於其遠離中華文明,所以日語中有許多相對於繁體字的錯誤寫法。這些白字被日本學者認爲是一種恥辱,並將日本文化稱爲一種劣化的中華。甲午以後,日本由於第一次戰勝了文明中心的中國,自此開始放棄對中華的敬畏,並按照自己的喜好大量修改漢字。雖然這樣,日本的漢字還是比簡化後的漢字更加接近傳統的繁體字。

現在,在經濟上大陸與港澳臺地區及很多西方國家有一定差距。隨著改革開放的進行,大量洋時髦的東西湧入中國,以港澳臺地區及東南亞某些國家爲背景的繁體字也重新進入到大陸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雄厚經濟實力等因素的促成下,繁體字取得了心理上的優勢,以致在某些人的心目中,仿佛她已不再是大陸土生土長的,而是通體散發著洋味的舶來品,就像中文拼音在某些人心目中已變成了洋文一樣,同樣令人肅然起敬。愛戴若斯,加上其他種種原因,致使簡化字腹背受敵,在內外夾擊下,簡化字也就不得不放棄部分陣地了。在導致當前社會用字繁體化的諸多因素中,這可以說是最主要的一個。

另一重要原因是,有些字的簡化過了度。如“於”一字,繁體也不複雜。而頭髮與發生中的兩個發字的合併也有失道理(兩個意思原來是兩個字)。

誠然,過去,在我們充分考慮到在漢字尚沒有找到一個有效的輸入的字盤、無法使其與西文競爭進入技術時代這個弊病時,使用簡化字的確使得初學者節約了書寫的時間,而且在過去的幾十年裏起到了一定的掃盲的作用。不過時代在變化,近年來,在我們的文字學家與電腦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漢字已經克服了重重難關,達到了可以“資訊化”、“電腦化”的水平。所以簡化字“好寫”、“ 能節約時間” 的長處已經降低到最低的限度。現在的學生,尤其在大城市中,用電腦進行中文打字已經成爲無可逆轉的趨勢,而中國的農村也將步入這個現代化的進程。使用電腦的人都知道,繁體與簡化的漢字在速度方面實在無從比較優劣了,因此。反使簡化字的缺欠突兀了出來。

再者,申請繁體字爲世遺的根本原因是:繁體漢字是我們和所有漢字社會共同的文明遺産,而簡化字只是近百年的“時尚”的結果。

不過除了申遺的事是當務之急以外,必須承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要繁簡並行,不要強制一方,雙軌最後的結果是恢復傳統的中國漢字。

目前,簡體字主要在中國大陸、馬來西亞、新加坡,以及東南亞的一些華人社區中使用。過去簡體字與繁體字並存於聯合國各式文件中,然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71年“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後,目前聯合國中無成員國家使用繁體中文字體。聯合國的漢字體系標準與大陸的簡體漢字保持一致。對外發佈的漢字正式文本以簡體漢字爲准。2008年後,聯合國不再同時發行兩種漢字文本,只保留簡體文本。近年來,隨著世界其他地區來自中國大陸移民的不斷增加,簡體中文正逐漸取代以往海外華人所主要使用的漢字的地位。同時,目前繁體字的使用地區及人群: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臺灣地區以及日本韓國等地。

新加坡:1969年公佈第一批簡體字502個,除了67字(稱爲“異體簡化字”),均與中國公佈的簡化字相同。1974年,又公佈《簡體字總表》,收簡體字2248個,包括了中國公佈的所有簡化字,以及10個中國尚未簡化的,如“要”、“窗”。1976年5月,頒佈《簡體字總表》修訂本,刪除這10個簡化字和異體簡體字,從而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馬來西亞:1972年成立“馬來西亞簡化漢字委員會”,1981年出版《簡化漢字總表》,與中國的《簡化字總表》完全一致。

泰國:早期規定華文學校一律不准用簡體字教學,在聯合國以簡體字爲漢字標準後,宣佈取消原來的限制,於1983年底同意所有的華文學校都可教學簡體字,發行簡繁對照表手冊,並在小學課本上附加簡繁對照表。

日本:日本使用漢字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在民間也長期流行一些簡體字。1946年日本內閣公佈《當用漢字表》,收字1850個,其中有131個是簡體字,與中國簡體字相同的有53個,差不多相同的有9個。

繁體字俗稱深筆字,是在中國大陸頒佈了簡化字總表後,用以特指稱原有的一套書體(新的書體稱爲簡體)。這個詞有時只在兩種書體寫法不同時使用;顧名思義,此時繁體字的筆畫比簡體字多。在歷史不同時期,都有不同程度的簡化寫法産生,而傳統的寫法或保留,或作爲異體字,或者因無人使用而逐漸從日常文字交流中消失;然而這些異體、舊體寫法等,並不在繁體字的特指範圍內。另外,繁體字也有正體字的叫法。

簡體字優點:

第一,減少了漢字的筆畫數目,原來的繁體字平均筆畫是16畫,簡化後平均筆畫是10.3畫;

第二,提高了閱讀的清晰度;

第三,減少了通用漢字的字數;

第四,簡化後産生了一些新形聲字表音比繁體字準確;

簡體字中一部分是古體字,一部分是書法家造的,一部分是群衆造的,都是中國的文化遺産。長期以來,簡體字、繁體正字與異體字事實上並行。簡化實際上是以簡體字取代繁體字的正體地位。從某種意義上說,簡化是根據“述而不作”的精神選定簡體字。本來許多字的簡體和繁體都在使用,簡體字人們天天接觸,基本上已經約定俗成,與繁體多有形體上的聯繫,並不難學。因此,採用簡體字不會造成文化斷層,根本談不上割斷歷史。簡體字可以用來印古籍,傳播古代文化。方案中2236個簡體字平均10.3畫,相應的2259個繁體字平均15.6畫,平均每個字減少5.3畫。

簡體字缺點:

1.部分簡化字使用了“符號代替”,打亂了字族的嚴整性。如漢、權、雞、僅、鄧等字,“又”作爲簡化偏旁替換了本身完全不同的四個繁體字偏旁,同時既不能表音,也不能表意。

2.同音代替合併了一些漢字,例如幹、乾、幹,面、麺,只、只,有時會導致表意混亂。

3.文字在發展過程不斷通過增加筆畫、偏旁實現類化,增加表意的明確性,人爲地簡化漢字、複用古字是一種倒退的行爲,必然導致表意混亂。漢字從小篆到隸書再到今日通行文字發展的過程中,簡化的書寫形式,而筆畫數卻是趨於增加。因此漢字筆畫簡化不符合文字的一般發展規律。

4.漢字簡化後,不利於對中國五千年來傳統文化的繼承,推廣漢字簡化之後,很多現代中國人無法再直接閱讀古代的典籍。即使把古書以簡化字重印,亦往往會出現歧義,使讀者誤解。

5.嚴重阻礙了中國大陸、臺灣、港澳等地之間的文化交流,並使得與日本等周邊國家使用的漢字進一步脫節,人爲地造成了“書不同文”。從而削弱了漢字作爲文化,對周邊國家的文化影響力。

6.漢字的發展並非只是簡化。像“又、有、右、手、佑、佑”等字,甲骨文都只寫作“又”,可見繁化的過程亦一直在漢字中進行,並且在漢字發展中占了不少比重。這主要是爲了辨義的實際需要,自然而然發展而成的,並非用政治力去強行改造。而自楷書大致定型至今,時間已接近兩千年。把“簡化”說成是漢字的主要發展途徑,是粗疏和太“想當然”的。漢字的簡化從魏晉以來一直沒有中斷過,是民間在使用漢字時自然趨於簡化約定俗成的表現。

7.很多媒體如報紙、網站等被迫同時設立繁體和簡體兩種不同的版本和/或相關的繁簡轉換工具,花費了不少人力和物力。這屬於簡化字推行近百年後發生的事情。

8.簡化字與掃除文盲沒有直接關係,在香港、臺灣等使用繁體字的地區,文盲人口比例遠遠低於中國內地,可見掃盲工作重點在教育的資源投放及教育政策上,而非簡化字。但港臺地區的平均經濟水平高於內地平均水平,這與教育水平有著很密切的關係。

9.以形聲方法創制出來的簡體字,未必能兼照各種方言或古音,使部分地區的人難以理解這些簡化字。如“艦”字以“監”作聲旁,兼顧古音系統和各地許多方言,簡化字寫作“艦”,以“見”作聲旁,只照顧了普通話,切斷了聲旁與方言和古音的關係。研究古音或方言的諧聲系統時,簡化漢字往往不可信。


[转]繁体字学习宝典(此为一名十七岁的少年所做~内容很不错~后生可畏~)

来源: 荆韬*bronze.的日志

繁体字学习宝典

 

==============================引子============================

建议下面几类朋友阅读本文:

1.认为相对于繁体字,现行的简化字更为科学与先进;

2.认为“人云亦云”的繁体写法是“人雲亦雲”;

3.认为使用网上的简繁转换工具可以得出正确对应的繁体写法;

4.对繁体中文有兴趣,想加深了解我们中华民族繁衍发展几千年的正统文字,培养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能力。

===========================首先看这里==========================

1.本文绝大部分内容由铁鹫飞艇(我)原创总结(>99%)。

2.为了避免语词混淆,除组词,引义用繁体字外,其余均用简化字。并且在阐述时遵从“简体反推繁体”原则以方便大家学习。

3.本文是我学习繁体字的经验和知识,专门阐述如何区分非对称繁简对应和容易写错的繁体字,并普及新旧字形知识。

4.如果大家不清楚个别字的用法,无论是否已收录在文中,欢迎在评论中提出,周末将进行回答与补充。

5.本文每周更新,会根据新获取的知识将前面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及完善,因此建议有意转载的朋友们使用百度的转帖功能(会随文章更新而更新),也请那些未标出处的网络转载者自重!!

=============================辨识区============================

(一)“只”读zhi1,作量词时作“隻”(区别于“双”的繁体“雙”),读zhi3时作“衹”、“只”均可,“衹”更为正式。

(二)“后”在“皇后、太后、皇天后土”等义时作“后”,其余诸如“前后、以后”等时作“後”。特别注意“后宫”特指“皇后居住的宫殿”时写作“后宮”,而常指的后宫则写作“後宮”。

(三)“杨”的繁体是“木+昜(昜)”,而不是“木+易”,区别于锡、赐等字。汤、畅、肠、荡、觞等字类推,另外提醒“伤”作“傷”,“阳”作“陽”。

(四)“制”在仅仅含“制造”义时作“製”,其余作“制”。例词:制定計劃,制止,制裁,限制,社會主義制度,制服,全日制;製作,監製,精製,製版。

(五)“尽”读jin3时作“儘”,读jin4时作“盡”。

(六)“干”的繁体有三个:干、乾和幹。读gan4时一律作“幹”,读gan1时,如有相对于湿之义作“乾”,其余均作“干”,另外“干妈”作“乾媽”。例词:干擾,干預,干支,干犯,干涉,干城,干戈,干將劍;主幹,幹部,幹練,幹活;乾淨,乾燥,牛肉乾,烘乾,乾脆。

(七)“范”作姓氏时作“范”,其余均作“範”。“余”作姓氏或指本人时作“余”,其余均作“餘”。

(八)“什么”的繁体可以写作 什麼、什麽、甚麼、甚麽 都可以,建议使用“什麽”。

(九)“杆”读gan1时作“杆”,读gan3时作“桿”。例词:大腸桿菌,槓桿原理,球杆,欄杆。

(十)“为”的可以作“為”或者“爲”。前一个是港澳繁体,后一个是台湾正体。

(十一)“台湾”的正式繁体应该是“臺灣”,而现在港澳台地区通用的写法是“台灣”(官方文件仍是“臺灣”)。注意“臺”的写法。

(十二)“冲”有“向前冲”义时作“衝”,其余像冲凉,冲剂,相冲等作“沖”,另外常见地名也作“沖”,如“沖繩島”。

(十三)“鸟”作“鳥”(鳥),不光只是把丶换成横,还要在中间加一横。另外“凫”的作“鳧”(中间有四点),而“枭”作“梟”(中间没有四点)【这些加或不加四点是现行写法,更古老文字中均有四点】。而“乌”则作“烏”(烏)。

(十四)“于”作“於”,但港澳繁体中,“于”作为姓氏时仍作“于”,其余作“於”。

(十五)“纟”部的繁体除了第三笔要变为三点外,上面还要变成“幺”,即糹,也可作“糸”(去掉倒数第二笔的勾)。

(十六)“变”作“變”(變),下面是“攵”,而不是“又”或者“夂”。上面是“糹”+“言”+“糹”。注意不能把“弈”、“奕”等上部是“亦”的字也类推成“變”字头。

(十七)“采”除了喝采、神采奕奕,神采飞扬、丰采、文采等名词时作“采”,其余均作“採”(即动词),如採購、採訪、採花、採礦。

(十八)“致”除了“标致”“细致”和“精致”三词作“緻”外,均作“致”。

(十九)“隽”作“雋”,“镌”等类推,但“携”作“攜”(左边扌,上面山,中间隹,下面冏)。

(二十)“帘”除了“酒帘”(即旗子的意思)义作“帘”外均作“簾”。

(二十一)“丑”作“时辰”义和戏剧角色时作“丑”(如:丑時,生旦凈丑),其余均作“醜”。提醒几个词:小丑、文醜(袁绍手下武将)、公孫丑(历史人物)

(二十二)“东”作“東”,下面没有勾。

(二十三)“淀”有河湖义时仍作“淀”(如:白洋淀),其余作“澱”(如:沉澱)。

(二十四)“酒曲”作“酒麯”。“面”作“麵”时的组词:麵粉、炒麵、麵條等。

(二十五)“才”作为副词时作“纔”,如“剛纔他進來了。”“這纔來,太晚了吧?”“她正纔出去”。其余作“才”。(港澳台均已废“纔”字,一律作“才”)

(二十六)“蒙”的繁体有四个:蒙、濛、矇、懞。例词:蒙古、蒙氏;灰濛濛,雨濛濛;矇騙。至于“懞”,很少组词,义同“懵”。

(二十七)“朴”作为姓氏时仍作“朴”(常见于韩国人名),读po1(如朴刀)、po4和piao2时仍作“朴”,读pu3时作“樸”。注意僕樸撲璞一类字的右下角是三横,即“美”字少一横。

(二十八)“仆”意为“与主相对”(pu2)时作“僕”,而读(pu1)仍作“仆”,如仆街,仆旗,前仆後繼。特別注意“风尘仆仆”的“仆”读pu2,故作“風塵僕僕”。

(二十九)“闹”作“鬧”,部首不是“門”,而是“鬥”。

(三十)“里”作为里程、邻里和外来词翻译时作“里”,与外相对时作“裡”或“裏”,“裏”(“衣”内“里”)要区别于包裹的“裹”。(可用粤语区分:读“李”时作“里”,读“吕”时作“裡/裏”)

(三十一)“钟”含集中,专一义时作“鍾”,其余作“鐘”。姓氏时多数作“鍾”。例词:鐘錶,時鐘,警鐘;鍾情,鍾愛,一見鍾情。

(三十二)“划”读hua2时多数仍作“划”(如划算,划船)(除“劃玻璃”),读hua4时全部作“劃”,读huai0时作“劃”。

(三十三)“占”读zhan1时仍作“占”,读zhan4时作“佔”。

(三十四)“舍”读she3(动词)时作“捨”,读she4(名词)时仍作“舍”。另外“老舍(she3)”仍作“老舍”,因为只有“舍”字(读音约=she3),为了便于区别,根据“汉字一般发展规律”分成两个字——舍和捨,读音也逐渐分化出she4。老舍先生是根据字源来读的。

(三十五)“折”读zhe2,且含“叠”或“用纸叠起来的本子”义时作“摺”,易产生语义混淆时“折”与“摺”用本字,读zhe2的其它义时仍作“折”,读she2和zhe1时均仍作“折”。

(三十六)“赞”作赞同、赞成义时仍作“贊”(如:贊同,贊助),作夸奖,称扬时作“讚”(如:讚揚)。

(三十七)“准”作为批准、允许时仍作“准”(如:批准,准許),其余作“準”。注意“不准”若表示不允许时作“不准”,表示不精确时作“不準”。“准决赛”应该作“準決賽”。

(三十八)“云”作名词时作“雲”,其余作“云”(如:詩云,人云亦云)。

(三十九)“脏”读zang1,即作形容词时作“髒”(如:骯髒),读zang4,即作名词时作“臟”(如:心臟)。

(四十)“叶”读ye4时作“葉”,读xie2仍作“叶”(如:叶韻)。

(四十一)“蜡”作“蠟”(注意写法:蠟),猎、腊等类推,但借、错等不类推(区别是否这样类推的方法:声母是l的类推,非l不类推)。

(四十二)“发”的繁体有两个:發和髮。读fa1时作“發”,读fa4时作“髮”。例词如下:發出,發送,發財;髮菜,頭髮,髮廊,千鈞一髮。注意“髮”的下面不是“友”也不是“发”,而是“犮”。简化字中含“发”的字均作“發”不作“髮”,如:泼-潑,拨-撥,废-廢。

(四十三)含“业”的字繁体不同。如“业”作“業”,“虚”作“虛”(注:虚字属字形演化),“壶”作“壺”。

(四十四)“伙”除了“伙食”义作“伙”外,其余均作“夥”。

(四十五)“胡须”作“鬍鬚”,“胡同”作“衚衕”。

(四十六)“仑”作“侖”,但“昆仑山”作“崑崙山”,“拿破仑”作“拿破崙”。

(四十七)“监”作“監”,蓝、篮类推。“览”作“覽(覽)”,上边是“監”的变体。揽、缆类推。“鉴”作“鑑”(也可作“鑒”)。注意把上面这些字区别于“临”(臨)。

(四十八)“卖”作“賣”,下边的“买”作“買”,上面的“十”换成“士”。

(四十九)“丰”作丰富、丰盛等义时作“豐”,(注意是豐不是豊)其它义项仍作“丰”(如丰采、丰韻)。

(五十)“台”的繁体有台、臺、檯、颱四个。(注意“臺”的上部不同于“壹”)分别组词如下:兄台,台鑒;舞臺,登臺,一臺電腦,臺灣;檯面,燈檯;颱風。区别臺、檯的方法:“臺”一般是站人的,而“檯”则是放物品用的。(注:港澳台民间范围内,台、臺均作台)

(五十一)“刮风”作“颳風”,“刮”的其余义均仍作“刮”(如:刮刮卡)。

(五十二)“冬”作拟声词时作“鼕”(上鼓下冬)。当然也可以使用“咚”。

(五十三)很多两点的字均作三点水(如:涼、況、淒、沖、決、淨、湊、減、羨),而次、冷、冰、凌、馮、憑、凝、准、凋、凛、冽、凍等字除外【这些现行繁体作两点的字中,只有“次”一字在篆书中作“二”字部,其余均作“仌”(现在唯一保留这个部首该形态的字:俎)】。

(五十四)“宁”作“寧”(泞柠狞类推),而“贮”的繁体是“貯”(伫苎类推)。

(五十五)“线”可作“線”或“綫”。繁体中文中,“線”是姓氏,简化作“缐”,也可作“线”。

(五十六)分清“户”和“卢”:户-戶,卢-盧(看清楚:盧),沪-滬,泸-瀘,炉-爐,颅-顱,驴-驢,庐-廬。(规律:声母为l的作盧)

(五十七)分清上面的部分:与-與,兴-興,舆-輿,举-舉,誉-譽,学-學,觉-覺。注意“衅”作“釁”(注:釁、爨旧字形中上边“同”为“一+T”;但興的新旧字形均从“一+口”)。

(五十八)“奂”作“奐”,中间有一个“人”(港澳台多从“儿”),換、喚、煥类推。

(五十九)“荡”作“蕩”或“盪”。在词中强调弧线动作时作“蕩”,强调左右晃动时作“盪”。如蕩鞦韆,蕩來蕩去,放蕩,動盪,振盪,震盪,搖盪。

(六十)“签”为动词时作“簽”,为名词时作“籤”(籤)。如簽名、簽字筆、標籤、牙籤、上上籤。其他含“佥”的均作“僉”(如檢、驗、劍)。

(六十一)“纤”读xian1时作“纖”(如:纖維),读qian4时作“縴”(如:縴夫,拉縴),右边是“牵”的繁体“牽”,上边是“玄”字中间穿一个“冖”。

(六十二)“梁”含“杆子”义时作“樑”(如:橫樑,樑上君子,棟樑,上樑不正下樑歪),其余仍作“梁”,例如朝代名和作姓氏时。

(六十三)“斗”读dou3(名词)时仍作“斗”,读dou4(动词)时作“鬥”。

(六十四)“向”在大部分情况下仍作“向”,但注意在下列词中作“嚮”:嚮往,嚮導,嚮慕。

(六十五)“朱砂”作“硃砂”。

(六十六)“术”读shu4时作“術”,读zhu2时作“术(旧字形:朮)”(如:白朮)。

(六十七)“义”作“義”,仪、蚁、议等类推,但“義”要注意与羲和的“羲”区分。

(六十八)“将”作“將”,注意右上角不是“夕”,中间应该是两点(即“然”的左上部)。注意:酱-醬,浆-漿,上面均从“將”(见:醬、漿)。奖-獎,下边从“犬”不从“大”(见:獎)。

(六十九)“漓江”作“灕江”,但其余义“漓”作本字,如“大汗淋漓”。

(七十)“复”的繁体有两个:複和復。大分类标准:有“重复”义时作“復”,没有该义时作“複”,但“重复”作“重複”“重復”均可。“复旦大学”作“復旦大學”。还有一个很好的区别方法:粤语读fuk6(服)时作“復”,粤语读fuk1(福)时作“複”(基本符合)。一些组词:復興,光復,復出,複習,複雜。

(七十一)“欲”作动词时仍作“欲”,如:己所不欲,魚我所欲也,隨心所欲。作名词时作“慾”,如:慾望,貪慾,食慾,清心寡慾。

(七十二)“获”常作“獲”(獲),但代表“收成”时例外:“收获”作“收穫”。另外“护”作“護”。

(七十三)“萝卜”作“蘿蔔”,注意“蔔”的写法。“卜”其它义均作本字,如占卜、卜姓、卜算子(词牌名)。

(七十四)“秋千”作“鞦韆”。

(七十五)“彩排”作“綵排”。

(七十六)“幸”一般作本字,但注意“得幸”作“得倖”,“宠幸”作“寵倖”。

(七十七)“边”作“邊”,注意写法:邊,上边是“自”,中间是穴字头,下边是“方”,注意不要写作“力”而使之成为“穷”!

(七十八)“两”作“兩”,中间是两个“入”。“满”作“滿”(滿),右下角的“兩”的第一笔写成短横,类似“廿”字头,瞒、螨类推。量词时作“両”,如一両、半斤八両。

(七十九)“历”的繁体有两个:“歷”和“曆”。下列词作“曆”:日曆,曆法,病曆等,其余作“歷”。注意它们中部均是两个“禾”,而不是两个“木”(此为日本汉字)。

(八十)“游”含“水”义时作本字,其余作“遊”。组词:游泳,上游;漫遊,旅遊,遊歷。南宋诗人“陆游”作“陸遊”。

(八十一)“征”含“征服”义时作“征”,其余作“徵”(和微、徽一样,中间有一横→而没有一横的是日本汉字写法:徴),组词如:長征,征程;特徵,徵詢,徵求,徵得。人名“魏征”作“魏徵”,“惩”作“懲”。

(八十二)“吊”含“凭吊”义时作“弔”,如:弔唁,憑弔,白頭弔古風霜裡。其余仍作本字。

(八十三)“克”大部分情况下作本字,但注意下列词作“剋”:剋星,剋扣,剋制,水剋火。

(八十四)“系”的繁体有三个:系,係和繫。常用词语归纳:系統,系列,水系,中文系;干係(或作干繫),關係,係數;繫念,聯繫,維繫,繫(ji4)鞋帶,(聯)繫動詞。系在句中义同“是”时作“係”。特别注意区分“關係”和“聯繫”。

(八十五)“迹”的繁体有两个:跡和蹟。有“古迹”义时作“蹟”,其余作“跡”,“事迹”作“事蹟”。

(八十六)注意“击”的繁体“擊”和“系”的繁体“繫”的左上角不是“車”(→此为日本写法),而是“車+‘凵”(见:擊、繫)。

(八十七)“竖”作“豎”,除双竖变成“臣”外,下面的“立”换成“豆”。

(八十八)“当”作“當”,但注意“响当当”作“響噹噹”。

(八十九)“党”作“黨”(黨),注意写法:尚+黑(注意不要漏掉中间的“口”)。注意“党项”作“党項”(“党”仍作“党”),而不作“黨項”。

(九十)“类”作“類”,左下角是“犬”,而不是“大”。

(九十一)“郁”有下列意思,①②作“鬱”(注意写法:鬱),③④仍作“郁”:①草木茂盛(如:蔥鬱)②忧愁,愁闷(如:憂鬱,鬱鬱寡歡)③有文采(叠)(如:文采郁郁)④形容香气(如:濃郁,馥郁)。可利用粤语区分:读wat1(屈)时仍作“鬱”,读juk1(旭)时作“郁”。

(九十二)“辟”读bi4时作本字;读pi4,作“法,法律”时仍作本字,读pi4的其它义项时作“闢”。例词:復辟(bi4)(指被打垮的君主恢复君位),大辟(pi4);精闢,闢謠,闢邪,開天闢地。

(九十三)“几”读ji3时作“幾”,注意写法:幾。读ji1时有三个意思,①作本字“几”,②③作“幾”:①小或矮的桌子(如:茶几,條几)②几乎,差一点(如:幾乎)③苗头(如:知幾其神乎)。

(九十四)“饥”的繁体有两个:飢和饑。单指“饿”时作“飢”(如:飢餓),指农村没收成或收成不好及其引申义时作“饑”(如:饑荒,饑饉)。

(九十五)“着”无论读音是什么,一律作“著”(港澳地区不适用)。

(九十六)“借”作假托,凭借,依靠等义时作“藉”,如:藉口,藉端,藉著。仍作“借”时的意思有:暂时使用他人的财物等,暂时把财物借给他人使用。如:借錢,借用,借光,借給他。注意有很多人分不清“借口”和“藉口”,看完本项应该知道,简化字作“借口”,繁体字作“藉口”,其读音都是jie4。

(九十七)“咸”在跟“淡”相对时作“鹹”,如:鹹魚,鹹菜,這道菜太鹹,鹹味。在表示“全,都”时仍作“咸”,如:老少咸宜。作地名或年号等专有名词时也作“咸”,如:咸陽、咸豐。

(九十八)“松”作树名和人名时仍作“松”,如:松樹,松柏,松木,松下電器。其它义项时作“鬆”,如:鬆緊,放鬆,鬆綁,鬆懈,肉鬆。用粤语比较容易区分:读cung4(从)时作“松”,读song1(嵩)时作“鬆”。

(九十九)“树”作“樹”。不能因为简体含有“对”就按“对”作“對”的方式把其作“木+對”,中间应是“鼓”的左部。

(一百)“谷”作山谷及姓氏时仍作“谷”,作五谷,谷物时作“穀”,注意写法:穀。左下角的“禾”上边有一短横。类似地,毂作轂,左下角“車”上也有一短横(注:简体省去短横,左边为士+军)。

(一百零一)“夸”作“誇”,如:誇張,誇讚,誇大,誇獎。注意“夸父”仍作“夸父”。

 (一百零二)“宽”作“寬”,注意它的“見”的最后一笔的里边有一点。请看:寬。

 (一百零三)“表”除了意为“计时间的器具”和“计量某种量的器具”作“錶”外,其余均作“表”。如:表面,外表,表現,表决,表兄弟,表率,時間表;手錶,懷錶,電錶,溫度錶,電流錶,水錶。粤语区分:表读biu2(裱),錶读biu1(标)。

 

(一百零四)“另”没有繁体和新旧字形之分。“别”作“別”(旧字形),左边为“咼(再去掉下边的‘口’)”的变形。但“闹别扭”的“别”作“彆”(敝+弓)。而拐、柺的“力”改“刀”(旧字形)。

 (一百零五)“岳”作“山”义时作“嶽”,姓氏时仍作“岳”。如:岳飛,山嶽,五嶽獨尊。

 (一百零六)“凶”在与“吉”相对时仍作“凶”(如:凶兆,吉凶),另外表示庄稼收成差时也作“凶”(如:凶年)。在含恶、暴和杀伤义时作“兇”,如:兇殘,兇惡,兇暴,兇手,真兇,元兇。

 (一百零七)“呼吁”作“呼籲”,注意写法:籲。左下角是“侖”在中间再横排三个“口”。另外“吁”作其它义(xu1)时仍作“吁”(如气喘吁吁)

 

(一百零八)“奸”在某些词中作“姦”(你懂的~)。其余义项仍作“奸”,如:漢奸,奸雄,奸笑,奸細,儆惡懲奸。

 (一百零九)“御”在“抵挡”义时作“禦”,如:防禦,禦敵,禦寒。其余义项仍作“御”,如:御駕親征,御用,御花園,御車。

 (一百一十)“佣”读yong1时作“傭”,如:傭人,菲傭,傭工。读yong4时仍作“佣”,如:佣金,佣錢。

 (一百一十一)“齐”作“齊”。中间Y,左边刀,右边大致是把“刀”水平翻转。注意“斋”作“齋”,下边不是“而”,而是撇竖夹一个“示”(即齊+小)。“齑”可类推之,作“齏”(齊+韭)。

 (一百一十二)注意区分下列三个字:晝,畫,書。它们分别是“昼”“画”“书”三字的繁体。

 (一百一十三)“爱”作“愛”,除了中间多个“心”外,下面的“友”换成“夂”。

 (一百一十四)“卤”作“鹵”或“滷”均可,而化学名词“卤”只能作“鹵”,如鹵素、鹵族、鹵代反應等。

 (一百一十五)“乱”作“亂”,一定要注意写法:亂,左下角里边自上而下分别是“厶”和“又”。“辞”类推。注意不是含“舌”的字就要换成该部分。比如“敌”作“敵”,“适”作“適”,“话”作“話”。

 (一百一十六)含“尔”的字繁体有三种:“你”没有繁体(有民间异体“妳”),“称”作“稱”,“尔”作“爾”,上边是左撇,右点,里边有四个“X”。

另外“弥”作“彌”,但“弥漫”一词作“瀰漫”。其余含“尔”的字(如:迩)该部分一般作“爾”。

 (一百一十七)“苹”作“蘋”,但“蘋”读pin2时只按右下角“頁”简化作“页”(如《望江南》中的“白蘋洲”就是一例)。

 (一百一十八)“隐”作“隱”,注意写法:隱,除右上的刀部改爪部外,中间有个“工”字!稳,瘾可类推。注意“急”没有繁体。

 

(一百一十九)“托”只含“向上举”时作“托”,其余作“託”。组词如下:承托、襯托、烘托、托出;委託、託兒所、信託、託夢、拜託、託付,推託、託辭、託病、託福、託賴。

 

(一百二十)“注”的用法体会:注射、注入、一瀉如注,注意、注目、貫注,下注、孤注一擲;註冊、註銷、註定,註解、註釋、註腳、註疏、夾註、附註、箋註、批註、註音、標註。单字用,义为“注释”时也作“註”。

 

(一百二十一)“出”作量词时作“齣”(齣),如:一齣戲,一齣電影。其余义项均作“出”。

 

(一百二十二)“达”作“達”,右上角不是“幸”,而是“土+羊”(達)。

 

(一百二十三)“气”“汽”“忾”三字分别作“氣”“汽”“愾”。

 

(一百二十四)“专”作“專”,转、砖、传类推,注意右边的写法(專),是“惠”下方的“心”换成“寸”。而不是“専”或者“車”,更不是师傅的“傅”右部(甫+寸)。

 

(一百二十五)“尝”作“嘗”(嘗),尚+旨,不要漏掉中间的“口”。在含“品、食”义时可作“嚐”。另外“偿”作“償”。

 (一百二十六)“灵”作“靈”(靈),中间有三个“口”,下边是“巫”。棂类推。

 (一百二十七)“闲”可作“閑”或“閒”,具体使用时不需加以区分,建议写作后者。

 (一百二十八)“布”作名词时仍作“布”,作动词时作“佈”,如:布匹,抹布;發佈,佈局,陰雲密佈。

 (一百二十九)“恶”读e3时作“噁”(如噁心,二噁英),其余作“惡”。

 (一百三十)“晋”作“晉”,上边不是“亞”,而是两横夹两个“厶”。见:晉。

 (一百三十一)“缠”作“纏”(纏),除了丝字部正常演变外,右边换成“廛”,大致是“广”内一个“里”,然后一个“八”,最后是“土”(注意不是“異”+“土”)。

 

(一百三十二)“归”作“歸”(歸),左下角有个“止”。字形类似的师、帅分别换作“師”、“帥”,其左下角均没有“止”。

 (一百三十三)分清下列字的部分:

戏-戲   左下角是“豆”     献-獻 左下角是“鬲”    剧-劇  左下角是“豕”  

亏-虧  左下角是“准”右部    肤-膚 下边是“胃”    卢-盧   下边是“田+皿”

 (一百三十四)“帮”作“幫”,上封下帛。

 (一百三十五)“厌”作“厭”,逢是含“厌”的字,该部分均作“厭”,如“靥”作“靨”。注意“厭”的写法:厭,里边是“日”+“提肉旁”+“犬”,特别提醒“日”不可写作“口”而成“捐”右部。

 提肉旁:“月”中间两横变点提,近似两点水。(142)中有详细说明。

 (一百三十六)“丛”作“叢”,注意写法:叢,上边是“丵”(读zhuo2),下边是“取”(写法是“最”字下部)。

 (一百三十七)“盐”作“鹽”,注意写法:鹽,右边的中间是“鹵”。上边不要误写作“臨”。

 (一百三十八)“并”作“併”时表示“合在一起”,如合併、兼併、併發症。作“並”时可作连词、副词或“一齐”之义,如:並且、並非、並駕齊驅、並肩作戰。

 (一百三十九)“仿效”作“仿傚”。“效”在“效果”一词中可作“効”。

 (一百四十)“升”作容量单位和与“降”相对时仍作“升”,义为“太阳升起”时作”昇“。涉及官位的上升时作“陞”。用于人名则用依照其意而定。

 (一百四十一)“戚”作亲戚和姓氏时仍作“戚”,含哀愁、悲哀义时作“慼”(不要错写成感动的“感”),如休慼相關、哀慼。另外古代兵器“戚”作“鏚”。

 (一百四十二)新字形中,“月”、“⺼()”、“円”一律作“月”。“月”多与月亮有关。“⺼”为“提肉旁”(也叫肉月旁),是“肉”的变体,一般与身体有关。“円”仅限于“青”字,是“丹”的变体。繁体中文沿用旧字形,因此书写下面这些字应区分偏旁。

※注:新字形中,有时“月”第一笔写成竖。旧字形中月、⺼均仍从撇,但“青”从“靑”,下部第一笔为竖。而台湾一般以“”为正。

←提肉旁(由于编码原因显示为方框的见左图)

 Ⅰ.作“月”:

①月、刖、服、朦、朧(左部首)、滕、藤、騰、朣...

②明、朔、望(“月”写成斜体,同“然”左上写法)、期、朗、有、霸、朝、閒...

③朕、前(左边原为“舟”字,后俗写成“月”)

 Ⅱ.作“⺼”:

①(肉)、腦、骨、體、胸、脯、腕、胳、膊、肺、肝、胃、脾、臟、腿、肛、肌、肥、胖、膺、腥、膩、膜、膏、肓、腺、胭、脂、脈、腫、膚、脅、肽...

②龍、肯、肖、能、育、胥、膠、脫、脹、厭、胡、贏...

③朋(“鳳”字衍生。隶书中为二肉相并)

 Ⅲ.作“円”:

青、請、靜...

 (一百四十三)西非国家“几内亚”一般作“畿內亞”(注:正体地区官方译名),同样地,畿內亞比紹、赤道畿內亞和巴布亞新畿內亞这几个国家可类推。

 (一百四十四)部分“人”部的字在旧字形中作“入”,常用的有:內、全、斜、俞、兩。其余仍从“人”部:亻、介、余、佘、企、金、傘、今、令、食、侖、倉、氽、僉.......

 (一百四十五)数字的大写和繁体不是一回事,请不要混淆。大写数字一般只用在金融方面。故繁体中文地区使用大写繁体。

一~十、百千万亿的繁体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

一~十、百千万亿的大写简体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大陆正式用字)

一~十、百千万亿的大写繁体是:壹貳叄肆伍陸柒捌玖拾佰仟萬億。(港澳台正式用字)

 (一百四十六)“启”作“啓”或“啟”都可以(通用繁体和古文字中两字均互通),但不要误作“啟+口”(上+下)。

 (一百四十七)“碱”作“鹼”,不是新华字典中所说的“堿”。左边不要误作“酉”(形似“酸”)。


日本的汉字以及日语对现代汉语的影响

来源: 王伟懿 アサバ的日志

【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日语里面也有现代汉语中的简化字?为什么没有日语就没有现在的汉语?汉语和日语到底有怎样的联系?请收看今天的「走进科学」(你够了。。。】

=======================

更新二:

这篇文章写的时候虽然也参考了很多资料,但毕竟人写出来总会有错误

非常愿意看到很多人指出错误,这也是我学习的过程~

只是,为啥有些人找到错误了就阴阳怪气一副小人得志的感觉呢~~~~~

所以说,人呢,除了知识,还要看自身的修养~

========================

更新:

看到下面有人说:「瑞士瑞典那段表明作者是北方汉语母语的,等回家再喷」

这话不假。

其实你的意思我明白,当初写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只是没有特别写出来。因为我以为您看了前面将日本汉字的来历就能理解。那现在为您解释一下。

诚然南方各方言很多,发音跟北方各方言相差很远,也有说保留了很多古汉语发音。

但是就同上文一样,日语中的汉字有很多来自中国的发音,所以日文中使用的汉字的读音与中国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发音近似是很正常的。

就比如我相信日文说【はい(hai)】跟粤语的【係(是)】发音一样可能有一定关系。

在日本有关「はい」、「いいえ」的语源也有很多说法,其中有种说法就是支持「はい」可能和粤语有关。(资料很多,可以查)

说到底,我只是想说,原来的汉语确实影响了日语很多,近代的日语确实也影响了汉语很多。

而且此类日文的翻译的发音能被包括孙中山在内的那么多南方人接受也正说明日文原来受中文影响之大。

日语中的旧译也有很多跟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地方,比如【仏蘭西】法兰西,【露西亜】俄国,【月即別】乌兹别克,【独逸】德意志,【晩香坡】温哥华,【花瑠璃】檀香山/火鲁努努,【寿府】日内瓦

尽管现在日本对于其他地区国家城市的名字已经基本直接使用片假名注音,但是之前基本是用汉字注音,而其中很多被中国直接采用是确凿的。这是历史的原因没有什么丢人的。

 ========================

汉字作为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流传至今的语言的要素,一直被认为是维系中国文化的的关键元素,影响了中国周边大部分国家,并且形成了所谓的汉字文化圈。汉字确切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300年的商朝,经过秦,汉和唐的发展逐渐形成当今手写字体的标准——正楷。这个时期的汉字已经接近我们现在所用的繁体字(或者说正体字)了。

日语汉字的前世今生

汉字开始进入日本是在公元3世纪的时候(也有说5世纪),这时日本还没有自己的文字,便开始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日本都是在口头上使用自己的语言,而在书面记录上使用汉字来记录。当然,只用汉字来记录必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于是在现在流行的假名产生之前,先出现了一种叫【万叶假名】的表音系统,借用数十个汉字来表达固定的发音,然后慢慢简化成了现在通用的假名。

所谓假名,是日语中相对于真名(即汉字)的表音符号,类似于现在流行的拉丁字母,所以日语也是现在几乎唯一的同时包含表音和表意两种类型的文字。所有的汉字都可以用假名来表示读音。日语中的假名有比较圆滑的平假名(如あいうえお)和比较方正的片假名(如アイウエオ),类似于拉丁字母中的大小写(abcde和ABCDE),是同一种读音的两种写法。一般用平假名来记录汉字读音,动词形容词词尾或纯日语,而片假名通常记录拟声词、拟态词,和除汉语外的外来语。

而日语中的汉字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而绝大多数的汉字都有这两种读法。

所谓音读,即来自于中国的读音,通常与中文的汉字发音近似,另外可以细分成吴音,汉音,唐音三类,分别代表不同时期引入的汉字的读音。例如【山】字的吴音是せん(sen),而汉音则是さん(san)。

所谓训读,则是与中文无关的读音,来自于原有的日文,解决了当时日语有音无字的问题。例如【山】字的发音为やま(yama)。

日本人成功地将汉字和假名混合在一起使用,既能表意又能表音,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体现了日本人善于引进并“为我所用”的特点。

再到后来,随着明治维新的开始,大量外来语的涌进,使得片假名的使用也多了起来,很多外来的词语直接用片假名注音就变成日语词汇。除了直接标注外来语,还有日本人根据英语自己造的英语单词,被称作和制英语。这样的汉语,固有日语和现在的外来语形成了当今的日语,是最奇特的一种语言。

汉字对日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对于日语这样的音节少,结构简单的语言,必然会形成大量的同音异形词,如果没有汉字的话,就像中国人只是用拼音作为书写一样,举步艰难。而当今自作聪明去汉字化的韩国人正在体会着这样的痛苦(好开心啊)。

日语对汉语的影响

日造汉字与汉字简化

日语的发展与汉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日语自身也在对汉字进行发展和改造。在对汉字的使用中,日本人也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汉字,也简化了很多繁体字,这些对当今汉语也是影响颇大。

造字:

日本人自己也创造的一些汉字,如【峠】指山口,【畑】指田地,【辻】指十字路口,【働】指工作。这些字虽然未出现在现代汉语中,但是也有一些当今用得很广泛的一些字收入到了现代汉语中,如【腺】【癌】【鳕】等。

当然也不可以小视中国人自己的造字能力。以化学周期表为例,日本在整个元素周期表中使用汉字的部分只有【水素】氢 【硼素】硼 【炭素】碳 【窒素】氮 【酸素】氧 【弗素】氟 【珪素】硅 【燐】磷 【硫黄】硫 【塩素】氯 【鉄】铁 【銅】铜 【亜鉛】锌 【砒素】砷 【臭素】溴 【銀】银 【沃素】碘 【白金】铂【金】金【水銀】汞【鉛】 铅  。而中国则创造了全部的汉字来表现元素。

简化:

而影响更广的应该算是对汉字的简化。汉字难写难读被认为是中国识字率低的一个主要原因。有人提出汉字有「三多五难」:「三多」是字数多、笔划多、读音多;「五难」是难认、难读、难记、难写、难用。而汉字的简化最早可以追溯到1909年,主张推行俗体字的《教育杂志》公开提倡使用简化字,而当今中国大陆使用的简化字来自于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的《汉字简化方案》。其中很多简化字来自于日本。

日本在民间一直以来就流行着一些简化字,而日本内阁在1946年公布了《当用汉字表》,收入了包括简化后的常用汉字1850个,后又在1981年公布了《常用汉字表》,收录了2136个字。中国在制定简化方案的同时,也大量参考了日本的简化字。某些字的简化就与日字相同,当然也有不完全相同的字,如变化的【变】,繁体是【變】,日语是【変】。这些简化后的日本汉字被称作【新字体】

以下是部分日本的简化文字。

圧(壓)医(醫)欧(歐)殴(毆)画(畫)会(會)学(學)旧(舊)区(區)径(徑)茎(莖)献(獻)号(號)国(國)蚕(蠶)糸(絲)辞(辭)湿(濕)写(冩)寿(壽)症(癥)称(稱)証(證)条(條)嘱(囑)触(觸)尽(盡)随(隨)数(數)枢(樞)声(聲)双(雙)属(屬)堕(墮)体(體)胆(膽)団(團)断(斷)痴(癡)昼(晝)虫(蟲)点(點)党(黨)灯(燈)当(當)独(獨)麦(麥)蛮(蠻)余(餘)与(與)誉(譽)揺(搖)謡(謠)乱(亂)礼(禮)齢(齡)炉(爐)楼(樓)湾(灣)

日造汉语对汉语的重大影响

一言以蔽之,现代汉语中充斥着大量的日造汉语词汇,如果将这些词汇取出,可能中国人之间已经无法正常交流。

日本自古就借用了大量的汉语词汇,逐渐活用汉字之后,便也自己开始创造一些新的汉语词。在明治维新以前,日本的自造词对中国应该说没有任何影响,这里忽略不讲。然后1868明治维新开始以后,急于向西方人学习的日本人发现大量欧洲词汇开始用于日本,然而在翻译之时却往往无词可用。于是,日本学者或由古书既有词开始发想新意,或者用汉字来创造了独创的新词。

可以这么说,几乎现代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所有领域,中国人都大量使用了日本人所造的新词汇。当然这也是我们国家当时无奈的选择。国人比如说康有为也曾试着自己创造一些新单词来取代这些日本单词,但无奈势单力孤憾未奏效。这些新单词几乎全部溶入我国语言中并影响至今。

1,古词新意

现在最常用的单词,诸如【世界】【社会】【经济】等,便是日本人造出的词。其实这类词在古汉语中也存在,但却没有现在的意义。在【经济】一词出来之前,国内使用【资生学】作为翻译。诸如【民主】【科学】【政治】【艺术】【自由】【革命】【法律】【哲学】【美学】等等很多(太多实在懒得列举了=。=),更是原原本本的日本词。

2,汉词新造

还有一类现在常用的词,如【电话】【名词】等,是直接使用汉字的造词力直接创造的,所以【电话】对于【telephone】,【名词】之于【noun】可谓是完全等意。这一类的词还有像【化学】【物理】【金融】【投资】【商店】【赔偿】【企业】【银行】【否定】【肯定】【假设】【海拔】【干部】【法人】【防疫】【杂志】【警察】【航空母舰】【地雷】【手榴弹】【攻击】【军舰】【电压】【压力】【温度】【海岸】【资源】【有机物】【物质】【精密】等等。。。。

另一类造词则来源于对外来语后缀的汉化,比如把【~ize】翻译为【~化】,比如【socialize】直接可以译为【社会化】,【~ism】译作【~主义】,如【socialism】就是【社会主义】。

日本的复合词组造词法也得到汉语的极大运用,如【学】字结尾的【生物学】【经济学】【历史学】,以【主义】和【问题】结尾的,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帝国主义】【国际问题】等,还有【家】字结尾的【小说家】【外交家】【教育家】【音乐家】等等。

3,汉字表音

前面说过,日本人一般用片假名来表示外来词,然而这个习惯来的比较晚,以前都是用汉字来表示外来语,既表音又表意。

一个最经典的例子,你看到【烟草】这个词,怎么也不会想到是音译自【tobacco】这个词吧,然而【烟草】是日本人先把葡萄牙语【tabaco(英tobacco)】用日语读成【タバコ(tabako)】在用相同读音的汉字写成【煙草】。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把【swiss】翻译成【瑞士】,把【athena】翻译成【雅典】,把【sweden】翻译成【瑞典】,把【czech】翻译成【捷克】,把【washington】翻译成【华盛顿】…是的,都是日本人干的好事, 基本所有外国的城市国家名都是日本先译成汉字的。所以那些你觉得跟本来读音扯不上关系的音译词,一般都是来自于日本。当然很多读音像的也可能来自日本=。=  据统计,现在有1/3日语中的外来词是使用汉字表音的。

再举一些很常见的汉字表音的外来词:

クラブclub【倶樂部】、ロマンroman【浪漫】、ガスgas【瓦斯】、コンクリートconcrete【混凝土】、リンパLymph【淋巴】

-------------------------------------------------------------------------------------------------------------------

当然,现在的习惯是直接用片假名注音了,【电话】虽是日本人创造的,但是他们没有创造【电脑】而是直接把【computer】写成【コンピュータ(conpyuuta)】,【个人电脑】是【パソコン(pasocon)来自于personal computer】游戏中心是【ゲーセン(geesen)来自于game center】(日本人的省略词很可怕…这就叫和制英语),这也是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差别,毕竟一个是正统汉语使用者,在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的时候,中国人往往想如何用汉语去解释,而现在的日本人都是直接用片假名标注了。

 有些原来用汉字的词语也开始改用片假名。如【乳(ちち)chichi】表示奶的时候已经改成【ミルク(milk)】了,当然读 (ちち)chichi还是有【乳房】的意思。

--------------------------------------------------------------------------------------------------------------------

4,和字汉用

绝大部分的日语中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或是其他一些日语中的固有词,也作为现代汉语的一部分被吸收了,而引入汉语时保留得是汉字写法而非读音。如:【取消】(取り消し)、【場合】(ばあい)、【立場】(たちば)、【手續】(てつづき)、【出口】(でぐち)、【入口】(いりぐち)、【取締】(とりしまり)、【見習】(みならい)等。

在当时也有人反对使用日造汉语来翻译外文,严复就认为日语不够准确,他坚持将【经济】译为【计学】,【社会】译为【群】,【资本】译为【母财】,【进化】译为【天演】……当然不论如何,当今汉语还是大量使用了日本词汇。

当然也有中造词传入日本的现象,比如将【logic】用音形结合的办法来译作【逻辑】,在音、形、意方面都无可挑剔,最终传入了日本。

结束语

由于我们使用的西方概念,基本上是由日本人替我们翻译的,可不可以说,我们跟西方之间,永远隔着一个日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