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虞懷瑾❂的日誌
(先寫在前頭吧,文章作者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日本問題專家,並曾任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經濟參贊。五毛們莫要誤傷。)
坊間有蔣介石三拒琉球之說,我經過考證,發現這種說法有些站不住腳。我搜索了一下資料,有關蔣介石對琉球問題的積極態度,有關史料還是有所著墨的。如:
1、1938年4月,
蔣介石在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講話:“自明治以來,日本早就有一貫的大陸侵略計畫。過去甲午之戰,他侵佔我們的臺灣和琉球,日俄戰後吞併了朝鮮,侵奪我們旅順和大連,就已完成了他大陸政策的初步;他就以臺灣為南進的根據地,想從此侵略我們華南和華東;而以朝鮮和旅大為他北進的根據地,由此進攻我們的滿蒙和華北。臺灣是中國的領土,中國要講求真正的國防,要維護東亞永久的和平,斷不能讓高麗、和臺灣掌握在日本帝國主義者之手,必須針對著日本之積極侵略的陰謀,以解放高麗、臺灣的人民為我們的職志。”中國國民政府特以蔣介石的這次講話為原則,提出要光復琉球。
1943年,蔣介石發表《中國之命運》一書,提及琉球問題,稱:“以國際之需要而論上述完整山河系統,如有一個區域受異族之佔據,則全民族、全國家即失去天然之屏障,河、淮、江、漢之間,無一處可以作鞏固之邊防,所以琉球、臺灣澎湖、東北、內外蒙古、新疆、西藏,無一處不是保衛民族生存之要塞,這些地方之割裂,即為中國國防之撤除。”這是中國國民黨最高領導人在戰時的公開檔中首次比較明確地提出琉球事關中國國防,表達了中國要求收復琉球的意向。這些動態顯然對美國政府和羅斯福總統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羅斯福才會知道琉球事關中國的主權和安全問題。沒有蔣介石的明確態度,羅斯福怎麼會想起要就琉球問題與蔣舉行高峰會談呢。
有關資料顯示:1947年7月16日,美國政府突然致函遠東委員會各國:建議8月19日在美國舉行對日和會,由遠東委員會11國參加。由於美、蘇圍繞著和約起草程式的爭執以及表決制的分歧,該會議未能如期舉行。但此事還是推動了中國國民政府關於對日和約的準備工作。
其時,面對美國獨佔琉球和對日和約即將開議的局面,中國國內再次出現要求收回琉球的運動。國民政府監察委員于樹德、王宣等提出《對日和約意見》,強調中國政府應該主張“琉球與我國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關係,仍應歸屬中國。”9月23日,中國國民參政會通過《對日和約建議案》,也明確建議“開羅會議規定日本領土以外之各島應適用託管制,琉球應托中國管理。”
在這樣的背景下,9月14日、19日、30日,中國國民政府外交部主持舉行了3次對日和約審議委員會談話會,邀集軍政要員、社會名流、學界重鎮磋商政府的對日方針,在談到日本領土問題時,著重討論了琉球問題。根據《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中國東北、臺灣及澎湖歸還中國,朝鮮獨立,千島群島劃歸蘇聯已成定論,有爭議者主要是琉球、小笠原群島、伊豆七島、濟州島、對馬島以及千島群島南部諸小島的歸屬問題。關於琉球,外交部提出3個方案以供討論:1、是否一部或全部要求收回?2、是否共管?3、是否託管?會上出現意見分歧。一種意見強烈主張收回,認為琉球與中國關係密切,歸還中國是上策,由中國託管是中策,由中國託管、以沖繩作美國基地是下策。“中國若不收回琉球,就不能成為太平洋國家。琉球若給日本拿去,臺灣就危險了。”主張中國可支持美國對於小笠原群島、伊豆七島的要求和蘇聯對於千島群島南部諸小島的要求,換取他們對於中國收回琉球的要求。另一種意見主張對琉球實行託管,具體辦法有兩種:一種意見認為“應該由中國託管,將來再使她如巴基斯坦一樣獲得獨立,若成為自治領更好”;一種意見則主張“琉球可交聯合國託管,但中國要保有一份權利,力爭收歸我有,則可不必,因為就實力言,我們沒有海軍,把它拿過來也無大用”。
10月18日,國民政府行政院長張群在國民參政會上報告:“琉球群島與我國關係最切”,“琉球群島的前途的解決,不外乎中國收回,或中美共管,或聯合國託管三種方式,政府對這個問題政權密切注意,無論如何必反對該群島歸給日本。”
2、二次世界大戰後期,
中美戰時同盟在確定日本戰後領土範圍時,就決定中國應當收回被日本佔領的所有領土。1942年11月,國民政府外長宋子文在國際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應收回東北四省、臺灣及琉球,朝鮮必須獨立。國民政府否定包括馬關條約在內的中日間一切條約,在領土方面要恢復至甲午戰爭前之狀態,要徹底清算日本從中國攫取的一切侵略權益。正是基於“中華民國”政府的這一原則立場,1943年11月在開羅會議上,才有“剝奪日本自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後,在太平洋上所奪得或佔領之一切島嶼,及使日本在中國所竊取之領土,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華民國”。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的宣言。也正是基於“中華民國”政府的這一原則立場,才有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的第八條“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3、1945年,
琉球擺脫日本的統治後,中國國民黨就深入琉球發展黨員。並于1946年成立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推動琉球的民主建設和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路線,準備迎接琉球正式回歸祖國的懷抱。在美國監管並向日本私授琉球主權後,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的同仁們,與琉球所有追求獨立自主與主權回歸的政黨和民眾組織一道,又與日美當局展開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鬥爭。直至今日,雖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的招牌早已不復存在,但所有原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的黨員們爭取獨立自主的決心依然堅定,正在通過不同形式,不同手段反應在琉球人民的各種抗爭運動中。
4、我在查找日本史料時,發現有關琉球的大事年表中,明確記載著
“1947.10.18中国国民党政府、琉球の中国帰属を要求”,翻译成中文即是“中国国民党政府于1947年10月18日,正式提出要求将琉球归还中国”。但找不到具體的要求內容,及要求物件。不過,從當時美軍已在琉球設立軍政管理機構來看,中國國民黨政府應是向美國或美國佔領當局正式提出了“將琉球歸還中國”的要求。鑒於1946年已在琉球設立“中國國民黨琉球支部”,並作好了收回琉球的政治準備。且1947年正是美國全力支持國民黨打內戰的密月時期,國民黨當局向美方提出“歸還琉球”的要求是比較順理成章的事。因為日本正在遭受戰敗清算,且已退出琉球,中國政府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去找日本要收“琉球主權”。中國國民黨政府要求收回琉球的正式檔雖說有待進一步查找。但,中國政府曾經正式提出過“收回琉球”這一歷史事實是不容否認的,也是符合《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日本無條件投降書》的原則精神的。只是當時的中美關係生死與共,親如一家,美軍佔領著,國民黨當局也不便去驅趕而已。
5、日本史料中还有一条重要记录是“1953年11月4日,中国国民党政府は「自由中国の声」放送で琉球列島は中華民国の領土」と主張”,译成中文是:中国国民党政府,1953年11月4日,通过“自由中国之声”广播,声称“琉球列岛是“中华民国”领土”。美國出於反華反共的戰略需要,在三藩市對日和約簽訂後,就私自將中國的領土琉球群島授予日本,而且已在1953年將奄美大島以北的廣大地區正式交給日本統治。作為一個必需仰賴美國的鼻息才能生存的國民黨殘存政權來說,雖不敢與美國對著幹,但能夠公開叫板,通過當時最先進的手段---廣播,向全世界聲明“琉球列島是“中華民國”領土”,完全表達出了炎黃子孫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堅強決心,也為子孫後代收回琉球主權指明了方向。據當時生活在臺灣的人們介紹,當年類似的廣播,決不是只有1953年11月4日播放過,而是經常播放。
6、1971年6月11日,
“中華民國”外交部專就美國擬將琉球移交給日本之事發表聲明,表達不滿之意,特別是對美日之間擅自轉移釣魚臺列嶼領土歸屬部份,表示堅決反對。(有關““中華民國”外交部抗議美國私授琉球予日本的聲明”,被收入了日本外務省監修的日本外交文集“日中關係基本資料集1970-1992年”)
7、據曾在臺灣“外交部”任“外交部”常務次長的錢複在其《回憶錄》中指出,臺灣當局曾數次與美方洽商琉球問題,但美方表示歸還日本的僅為行政權,並非認定琉球主權應屬日本,有關主權的爭議,美國不擬介入。
8、1948年7月27日,
琉球革命同志會會長喜友名嗣正(蔡璋)等拜會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處,就在臺灣的琉球同胞待遇問題口頭提出5點要求。8月9日,喜友名嗣正上書中國國民黨中央党部、總統府、內政部、外交部,呈請早日收回琉球,使琉人得與內地人民立於同等地位,並正式提出6項要求:
(1)、請修正臺灣省雇用琉籍技術人員規定規則,船隻雇用琉籍技術人員最多不超過三分之二,並准雇用人員在被雇用市、鎮內居住;
(2)、請准許被留用之琉籍技術人員攜眷在各雇用轄區內居住(但可規定來台後不得任意返琉);
(3)、請臺灣省政府與琉球民政府交涉,准許中國政府留用之琉籍技術人員送回用品交其留居琉球之家中應用;
(4)、請准許琉人自願加入中國國籍;
(5)、 請指定機關與琉球回歸祖國運動之團體聯絡,並指導其組訓工作;
(6)、 請政府設法便利前項回歸祖國運動團體之同志來往于琉球臺灣間,以利工作。
並指出“倘蒙賜准辦理,即足以普遍爭取琉人內向情緒,使回歸祖國統一國運動順利擴展,故不僅解除琉人痛苦與消弭弊端而已。”
中國國民黨中央秘書處會同有關機關商議後,對此案擬定辦法如下:關於如何運用琉僑革命團體,規定先由臺灣省黨部擬具草案,然後召集各有關機關商討決定之;關於琉籍技術留用人員的作用及居住問題,規定琉籍船員不予比例限制,但在20噸以上之船隻,華籍船員不得少過5名,20噸以下之船隻華籍船員不得少過3名,由各地漁會及雇主商討指定其居住地區,並應在各當地最高行政機關登記;關於接濟在琉眷屬日用品問題,規定每月由雇用人員自行設法安排船隻,運送接濟品一次,但事先應報經本部核准,然後會同海關及憲警查驗放行;同時還對選派小學教師赴琉施教、處理不法琉人、優待無職業琉人等作出了規定。這些規定對於穩定在台琉球同胞人心起了積極的作用。
1948年6月17日,中國國民黨主席蔣介石還專門致電國民黨中央秘書處吳鐵城,稱:“據密報稱,琉球原屬我國領土,現雖美軍管治,人民均甚內向,擬請秘密運用琉球革命同志會人員秘密掌握琉球政權,冀于將來和會時,琉民能以投票方式歸我統治,或由琉球地方政府自動內向,以保持我在太平洋之鎖鑰等語,應如何秘密運用,希即核議為盼。”
隨著美國於1972年5月15日將琉球、釣魚島“移交給”日本,琉球人民爭取獨立的鬥爭一直沒停止過,國民黨政府也一直公開支持琉球公民蔡璋領導的“琉球複國運動”,希望通過琉球人民的積極鬥爭爭取獨立複國。由此可見,從中國國民黨到蔣介石本人,都不存在堅決拒收琉球的問題。
然而《環球時報》2005年7月22日第二十三版刊登了一篇《1943年,美曾想把琉球交給中國》的文章,作者自稱汪幸福。據其文章後面的說明記載: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國民黨與臺灣》,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印,作者陳三井;《雷震全集》,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雷震著。可見汪幸福先生的說法是有根據的。
但是,稍微懂點歷史的人都知道,琉球是美國在1945年6月22日才打下來的。而且是經歷了3個多月的血戰,美軍傷亡75000多人,損失飛機763架,艦艇404艘,坦克372輛;日軍傷亡11萬人,被俘9000人,損失飛機7830架,艦艇20艘。此外,沖繩本島的60幾萬平民中,單是被打死的就超過四分之一。因此該戰役被邱吉爾稱為“戰爭史中最激烈最著名的戰役之一”。
到了1945年尚且付出了太平洋戰爭中最為慘重的代價,才好不容易奪得琉球。1943年正是日軍全盛之時,琉球完全是牢牢地控制在日本人手裏。美國拿什麼交給中國呢?
1943年,在太平洋戰場美軍雖已轉入戰略反攻,但也並非勝券在握,而且,離琉球之戰還差將近兩年,根本無法把琉球視為囊中之物。怎麼談得上要把琉球交給中國呢?
在中國大陸上,1943年底,日軍正集中兵力打通大陸交通線。將戰略重心放在武漢、長沙、常德、宜昌和重慶。不惜動用細菌戰和大轟炸,企圖一舉拿下中國的陪都,結束中國大陸戰場的大戰,以便集中精力對付太平洋上的美軍。因此,重慶周邊的戰爭異常慘烈。如無天險阻隔,重慶也早已不保。休說讓美國將琉球交給中國,就是讓它確保重慶不失,美國總統羅斯福也打不了包票。所謂的美國1943年想把琉球交給中國,就像是有人要把月球上的土地交給汪幸福先生一樣,只不過是癡人說夢。因為這些地方根本就不是由它說了算。
當然,1943年美國不存在什麼想把琉球交給中國的問題,並不等於在開羅會議期間沒有討論過戰後琉球的歸屬問題。《環球時報》文章的內容,恰恰也是只能說明在1943年的開羅會議上,美國總統羅斯福與蔣介石談到過戰後“琉球由國際託管,由中美共同管理”的問題。並不能說明中國政府首腦放棄了琉球的主權,或者說一再拒絕收回琉球。我們先來看看原文:
羅斯福兩次提議 蔣介石猶豫未接
1943年,美曾想把琉球交給中國
汪幸福
2005年7月22日
蔣介石想借助開羅會議廢除不平等條約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開始進入反攻階段,隨著義大利的無條件投降,納粹德國的覆滅已成為時間問題,對日作戰開始成為同盟國的作戰重心。為此,美國總統羅斯福決定召開由美、英、中、蘇四國首腦參加的開羅會議,以加強反法西斯聯盟,協同對日作戰。
由於蔣介石一向對蘇聯不友好,史達林反對將中國列為四大強國,加上又瞧不起蔣介石,不願與蔣會面,故對羅斯福的倡議遲遲未予答復。史達林的態度和想法,使羅斯福頗感意外。
考慮到史達林與蔣介石的矛盾,羅斯福決定將四巨頭會議分兩次開,即先在埃及開羅開中、美、英首腦會議,然後再在伊朗德黑蘭開美、英、蘇首腦會議。這一想法得到中、英兩國的贊同。
1943年11月9日,羅斯福致電蔣介石,告知他在兩三天內去北非,請蔣介石和英國首相邱吉爾與他在開羅會晤,希望蔣介石11月22日抵達開羅。蔣介石接到電報後,認為這是一個廢除不平等條約,恢復中國國家利益的好機會,於是要求手下官員擬訂會談方案。其中涉及中國政治方面的方案包括:戰後將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交還中國,並無償接收南滿鐵路與中東鐵路等。蔣介石對這個方案甚為滿意。11月18日上午,蔣介石、宋美齡夫婦以及國防最高委員會秘書長王寵惠、美國在華軍事將領史迪威和陳納德等20餘人,從重慶白市驛軍用機場分乘兩架飛機飛往埃及。
建議中美共管,蔣介石一拒琉球
開羅會議於1943年11月22日—26日召開,其間蔣介石與羅斯福會談了4次。11月23日晚,蔣介石帶王寵惠與羅斯福單獨會談,在談到剝奪日本在太平洋侵佔的島嶼時,羅斯福想到了琉球群島。他對蔣介石說:“琉球系許多島嶼組成的弧形群島,日本當年是用不正當手段搶奪該群島的,也應予以剝奪。我考慮琉球在地理位置上離貴國很近,歷史上與貴國有很緊密的關係,貴國如想得到琉球群島,可以交給貴國管理。”
羅斯福突然提出將琉球群島交給中國,大大出乎蔣介石的意料,不知該如何回答。過了老半天,他才對羅斯福說:“我覺得此群島應由中美兩國佔領,然後國際託管給中美共同管理為好。”蔣介石這麼一說,羅斯福覺得蔣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島,故未再往下說。
琉球群島位於中國臺灣島和日本九州之間,包括先島諸島、沖繩諸島、奄美諸島、土噶喇列島、大隅諸島等島嶼,面積約4600平方公里。12世紀琉球群島上出現了中山、山南、山北3個小王國,西元1372年開始向中國明朝進貢,國王分別受明朝冊封,官民與明朝往來十分頻繁。此後,該群島又形成了統一的琉球王國,但仍向中國封建統治者朝貢。1609年,日本薩摩藩諸侯島津氏用武力征服琉球。此後,琉球王雖向明朝與薩摩藩同時進貢,但國王仍受中國冊封,而且一直延續到滿清。琉球國王一直受中國冊封,在交往中又偏重中國,日本統治者對此極其不滿,十分擔心琉球歸併於中國。1872年,日本明治政府未與中國商量,強行廢琉球王國為琉球藩。1879年,日本又強行吞併琉球藩設置沖繩縣。
日本對琉球的強行侵佔,曾引起許多國家的不滿,琉球人民也曾用各種方式進行過反抗,但都失敗了。琉球群島系中國的東大門,歷史上又與中國關係密切。羅斯福想把日本用武力侵佔的琉球群島交給中國,自然有他的考慮,但由於蔣介石的猶豫態度,羅斯福第一次提出的這一建議沒有成功。
懼怕日本,蔣介石二拒琉球
11月25日,蔣介石與羅斯福再次會談時,又談到了琉球群島。羅斯福說:“我反復考慮,琉球群島在臺灣的東北面,面向太平洋,是你們的東部屏障,戰略地位極其重要。你們得到了臺灣,如不得到琉球,臺灣也不安全。更重要的是,此島不能讓侵略成性的日本長期佔領。是不是與臺灣及澎湖列島一併交給你們管轄?”
蔣介石見羅斯福又提到這個問題,想到琉球被日本佔領了多年,在國內草擬的談判方案又不含琉球問題,變得十分猶豫。羅斯福見蔣介石半天不作聲,以為他沒有聽清楚,又補了一句:“貴國要不要琉球?如果想要,戰爭結束了,就將琉球群島交給貴國。”蔣介石猶豫再三,最後答復道:“琉球的問題比較複雜,我還是那個意見,中美共同管理為好。”羅斯福心裏明白了:蔣介石是真的不想要琉球群島。蔣介石對琉球的態度,讓羅斯福感到不可思議。自此以後,羅斯福及美方的其他人員在蔣介石面前再也不提琉球的事了。
蔣介石當時為何不要琉球群島呢?據後來跟隨蔣介石到開羅的國民黨官吏們分析,他去開羅,主要是爭東北、臺灣及澎湖列島,沒有爭琉球的方案,蔣介石認為能將東北、臺灣及澎湖爭回來就足夠了。另一個原因是日本是亞洲強國,蔣介石怕中國得到琉球後,日本日後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
由於蔣介石堅持不要琉球群島,故《開羅宣言》在寫到日本應歸還中國的領土時,只提到“日本所竊取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列島等”,隻字未提琉球群島。(注:作者斷章取義故意抹去《宣言》中“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務將日本驅逐出境。”的內容,以誤導讀者,證明蔣介石丟掉了琉球。不知是否在為日本再占琉球製造理由?)
蔣介石嚴防消息洩露
開羅會議結束後,蔣介石才回過味來,開始後悔沒有接收琉球群島。蔣介石覺得這件事說出去有損他的形象,於是叮囑王寵惠說:“羅斯福要把琉球交給我們的問題,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再不要往外說了。如果有人問此事,就說我們沒有條約、根據,提不出理由。”儘管蔣介石對王寵惠千叮嚀萬囑咐,但王寵惠回到重慶後,還是向極少數關係密切的國民黨要員透露了羅斯福要將琉球群島劃入中國的事。此事在國民黨高層傳開後,許多人跑去找王寵惠詢問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王寵惠怕事情搞大了難以收場,再也不敢講出實情。此後,國民黨的檔、檔案、雜誌、圖書一提到琉球問題時,都說因無根據,故中國在開羅會議上未提琉球群島的問題。
1945年3月26日,美軍發起沖繩戰役,並在3個月後佔領了琉球群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新中國的成立和朝鮮戰爭的爆發,美國改變了對中日兩國的態度,開始扶植日本為其亞洲戰略服務,美國在琉球群島問題上的立場也發生了重大改變。1962年,美國總統甘迺迪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完全主權。1972年,美國將琉球諸島交給日本。隨後,日本完全控制了琉球群島。
1962年3月19日,臺灣《聯合報》記者司馬桑敦得知美國政府馬上要公開承認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主權時,心中很不舒服,他發表了一篇文章,指責國民黨政府在開羅會議上太馬虎,不提琉球問題,以致本該歸中國的琉球落入日本之手,使中國的東部海防被撕開一道大裂口。司馬桑敦和臺灣群眾當時還不知道,不是蔣介石馬虎沒提琉球的問題,而是蔣介石執意不要琉球,而且連拒了兩次。
司馬桑敦的文章引起了臺灣當局的注意,為了使此事不至擴大,蔣介石親自出面辯解。他在一次國民黨的高層會議上說:“實際上,琉球與臺灣,在我國歷史上地位不同。我們當時(開羅會議)認為琉球是我東海的屏障,軍事重要性較大。我們同意,應由中美兩國經過聯合國之委託程式,實行共管,又以為此非當時緊急之事,故曾表示將來再說。”羅斯福兩送琉球群島被他拒絕的事,他卻一字未提。
蔣介石不要琉球群島,日本深受其益,美國也獲得了大利。今天這一地區複雜的政治軍事態勢,以及各種資源的糾紛,都是在這次安排的大框架下產生的。
(本文參考資料:《中國國民黨與臺灣》,臺灣“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印,作者陳三井;《雷震全集》,臺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89年版,雷震著。)《環球時報》 (2005年07月22日第二十三版)
文中所提蔣介石一拒琉球是因為沒有思想準備。那麼,1942年11月,國民政府外長宋子文在國際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應收回東北四省、臺灣及琉球,朝鮮必須獨立。又該作何解釋呢?如果不是國民政府的大政方針,一國外長怎麼會拿到國際記者招待會去鄭重聲明呢?既然1942年時收回琉球已是國民政府的方針,那怎麼到了1943年反而還準備不足呢?
文中猜測蔣介石二拒琉球是“怕中國得到琉球後,日本日後找中國扯皮,中日兩國再結新怨。”就更站不住腳了。收回琉球一個100多萬人的群島就害怕日本怕成那樣了,怎麼還敢去收回1000多萬人口的臺灣和上億人口的東北四省呢?那不是更令日本人不滿,更會怕日本人扯皮嗎?
黃埔軍校網站上,有一篇《蔣介石捍衛國家領土之言行》的文章,很能說明當時的真實背景。它能明確地告訴我們,當時美國當局和羅斯福總統對中國主權範圍並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休說琉球的歸屬,就是對東北、新疆、西藏是否屬於中國,也還一知半解。
《蔣介石捍衛國家領土之言行》
文史顧問 單補生 撰稿
在1942年7月下旬,美國總統羅斯福派他的私人代表居裏,第二次來到中國。居裏此行的任務是:瞭解重慶政府在禦日和其他方面的實際情況,同時設法疏解美駐華軍事代表、中緬印戰區總司令史迪威同蔣介石之間業已產生的矛盾。
從7月2l曰至8月6日,居裏在重慶共滯留了17天。其間,蔣介石同他晤談達十四次之多。尤其是8月3日兩人在南岸黃山的那一次談話,內容非同一般,甚至可以說為以後雅爾達會議作出的有損中國主權的秘密協定埋下了伏筆。
談話中,蔣介石再次表達了自己對同日本作戰的看法和中國民眾抗戰到底的決心。當他談到中國在戰後收復失地時,居裏忽然提高了聲調,以頗為嚴肅的語氣插話說,在華盛頓,仍有一些高層人士認為東北、蒙古,甚至包括新疆、西藏,都不屬於中國的本土。連羅斯福總統本人,有時也抱有這樣的看法。居裏告訴蔣介石:有一次,羅斯福在發表一個宣言時,把中國的東三省稱作“滿洲國”,幾乎鬧出笑話來,因為在英文中,“滿洲”(MANCHURIA)和“滿洲國”(MANCHUKUO)幾乎看作普通的地理名詞了。而在美國,極少有人知道所說的東北就是指的這塊土地。即使在美國左派人士中,也有人主張東北成為一個分離於中國之外的“日蘇緩衝國”。這類言論在美國的報刊輿理論中實在是屢見不鮮的。
因為這段話出自羅斯福的私人代表之口,所以蔣介石聽後感到十分震驚。蔣在感謝居裏能將這些情況坦率相告後聲稱:“時至今日,友邦美國竟有人認為東北不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甚至有人想使東北作為日蘇間的所謂緩衝國,這實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奇談怪論。若此類謬論傳人我國同胞之耳,他們必定會責問政府:我們流血犧牲而不能收復東北失地,那禦日戰爭還有什麼意義?由此也難免會影響他們堅持抗戰的信心,所以這確是值得我國政府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
居裏看到蔣介石極為不滿的神情,就婉轉地介面說:“我上次訪華時,便一再聽到閣下申言中國收復東北的必要性,由此我深知中國抗戰的目的即在於此。所以這次乘我們討論戰後中美關係之便,將美國有關人士的看法率直相告。”
蔣立即指出:“頻年以來,日本方面曾多次向我提出和平方案。他們甚至只要求能保留住東北,就願意接受我方提出的任何停戰條件。最近他們又聲明,可以考慮東北由日本獨佔改為中日共管,而我方仍然斷然拒絕。因為東北絕不能從中國分離出去。這就是我國的既定方針,決無變更的餘地。”蔣介石越說越激奮:“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東北的態度,可用三句話概括之:其一,東北諸省就其歷史、種族、法律及實際管轄等各方面而言,五百年來一直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二,我國民眾之所以忍受各種困難和作出重大犧牲,其最終目的就在於恢復我國在東北的領土主權。最後,我們今天仍在流血奮戰,就因為東北尚未恢復。”
“所以,我深切地盼望在適當時機,請羅斯福總統發表一項聲明,重申東北為中國之一部分。倘若戰後這個問題不能很好解決,那麼,國際間平等、自由、公正等悅耳動聽的字眼,實際上還有什麼意義呢?”
這次談話從歷史上講是十分重要的。後來的雅爾達會議就種因於此。
再說史迪威事件之後,羅斯福總統對中國冷淡了。在雅爾達會議上,他把共同擊敗日本的希望,寄託在史達林身上。可以說,在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背著中國,同史達林達成的有損中國主權的秘密協定,即是“史迪威事件”的後遺症之一。
眾所周知,開羅會議所討論的只不過是收復目標和戰區責任劃分而已。根本就沒有到領土交接或劃分主權範圍的時候。所謂“羅斯福兩送琉球群島被他(蔣)拒絕”的事,根本就不可能存在。
當時中國的陸軍已被打得七零八落,海軍、空軍也幾乎為零。陸地上收復本土,尚且無戰勝把握,拿什麼去跨海作戰收復琉球呢?當年的東南沿海有哪一個碼頭和口岸是在我們手裏呢?連出海的口岸都沒有,就算你有陸軍能從重慶打到海邊去,沒有船舶軍艦接應,陸軍一到海邊就會被把守海岸的日軍殲滅掉,你還能做跨海作戰,收復琉球的白日夢嗎?
別說是開羅會議召開時的1943年,正是中國抗戰最艱難的時刻。即使是到了1945年二戰的最後階段,海上、陸上都在進行戰略反攻,戰局已經對日軍十分不利。美軍也投入了總兵力54.8萬人、1500餘艘艦艇、約2500架飛機,頑強血戰了3個月之久,付出了傷亡了75000多人,損失飛機763架,損失艦艇404艘,損失坦克372輛的沉重代價。打死打傷日軍11萬餘人,俘擄9000人,擊落日機7830架,擊沉日艦艇16艘、擊傷4艘,才以太平洋戰爭期間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結果取得琉球戰役的勝利。
中國向哪去找這54.8萬軍隊、1500餘艘艦艇、2500架飛機呢?有這實力還用得躲到重慶去嗎?相比之下,美國靠的就是海空軍實力,才能與日本展開太平洋大戰,將琉球這個必須靠海空軍實力才能啃的動的硬骨頭劃歸美國去啃,是個順理成章的事情。再說,你美國對日作戰也總得有個合適於海空軍作戰的區域吧。不打琉球,難道將軍艦開到中國的陸地上來作戰嗎?在這種情況下,羅斯福將琉球戰區推給蔣介石是不地道的。蔣介石答應得不痛快,要求與美國共同去完成,沒有將此戰區一把推給美國,已經是主權意識強烈的表現了。如果他沒有強烈的主權意識,只要說句“琉球不關我們的事”或“琉球的事我們管不了”不就推脫了嗎!
1943年時,日本在中國中南部加強了進攻烈度,別說是收復琉球,收復中國大陸蔣介石也是沒有把握的。就是如何保證陪都重慶不陷落,也陷入了極度的艱難之中。他怎麼還能憑空去接琉球戰區的作戰任務呢?他沒有能力單獨去戰琉球,扯上美國幫忙,恰恰是為了增大取勝的把握,是對戰局結果負責的態度。因此而斷定蔣介石不要琉球是不是太過牽強附會?或者說有點顛倒是非呢?
退一萬步來說,即便當年中國有美國那麼強大的海空軍實力,有可能通過苦戰奪回琉球。你會視本土的淪陷於不顧先去打琉球,還是先收復本土呢?不錯,琉球同胞大多是閩南36姓的子孫,是我們的血肉同胞。琉球對大陸忠誠相隨幾百年,我們沒有理由撇下不管。但是,滿清王朝倒臺後,我們廢除了君主制度,建立了民主政體,已經沒有了朝貢稱臣的機制。琉球和朝鮮、越南一樣與我們也已經成為了平等的兄弟國家。要幫助他們抗敵,也先得保證自已的生存吧!連本土都還在日軍的鐵蹄之下,自身的死活還顧不上,就是要你來當蔣介石這個總統,你會先去琉球送死嗎?
另外有報導稱“美日拿中國的領土作交易,私相授受,把琉球連同釣魚臺的“施政權”轉給日本,不但中國人民不答應,這方土地主人的琉球人更是群起反對,他們連夜集會向美國、日本抗議,數度組團到臺灣向蔣介石哭訴、陳情,代表團用漢語懇請蔣總統看在同是‘一家人’的份上,在聯合國仗義直言,准許琉球獨立或併入中國版圖。此時,‘中華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對於決定琉球和釣魚臺前途有著舉足輕重的發言權”。可是被蔣介石拒絕了。這就是所謂的蔣介石三拒琉球。
這裏有兩點我們在上面的史料中已有說明。一是1971年6月11日,國民政府就已發表聲明反對美國將琉球移交給日本。其後還進行過很多交涉。二是1972年5月15日美國將琉球移交給日本後,受到國民黨蔣氏政府公開支持的蔡璋領導的“琉球複國運動”仍然積極鬥爭著爭取獨立複國。
可見蔣介石和國民政府在對待琉球的回歸和複國問題上,還是有所作為的。並沒有出賣過琉球,也沒有拋棄過琉球。
至於“此時,中華民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對於決定琉球和釣魚臺前途有著舉足輕重的發言權”之說,這位作者可能是在說夢話。他忘了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以壓倒多數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及其安全理事會的合法席位,並立即把臺灣當局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這一歷史事實。即使臺灣在被驅逐7個月後還能行使聯合國安理會的權利,美國避開聯合國的獨斷專行,誰也插不上話,臺灣又能奈何多少呢?當時美國是否拋棄臺灣尚在尼克森的一念之間,縱使琉球請願代表哭斷肝腸,蔣介石之於美國又有多少影響力呢!
綜上所述,所謂的“蔣介石三拒琉球”是與歷史事實不符的。無論滿清,國民政府,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都從未拋棄過琉球!130幾年來,中日之間沒有任何外交檔和領土條約向日本割讓過琉球的主權!無論美日之間如何私相授受和長期霸佔,琉球的主權也永遠屬於琉球人民和中國政府!
釣魚台誰的?解放軍嗆︰日承諾過,就連琉球也不是日本的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NOWnews) 2012-09-18 12:02
釣魚台主權爭議不斷,中國大陸更在九一八81周年之際,興起中日建交以來最大規模反日潮。解放軍報為此連日撰文痛批日本,強調醜惡行徑不能得逞;不僅釣魚台,就連琉球群島也不是日本的。
解放軍報指出,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顧中國政府以及兩岸四地廣大民眾的嚴正抗議和強烈反對,正式簽署所謂購買釣魚島(台)的買賣合同,玩起了釣魚島(台)國有化把戲,企圖達到霸佔中國固有領土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的目的。這一醜惡行徑注定不能得逞。
解放軍報說,二戰中後期,中國與美英蘇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一起,通過一系列具有國際法權威的國際會議、宣言、公告等,對釣魚島(台)的主權歸屬進行了從法律條款到精神實質的明確規定。
其中,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就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宣布︰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日本投降書》上簽字,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各條款。於1951年發表的舊金山對日和約,雖然有違中國和蘇聯聯等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意願,但仍然規定北緯29度以南之南西諸島,包括琉球群島等由聯合國托管並由美國代管。
解放軍報解讀,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及相關國際會議和國際文件精神規定,戰後日本領土只能限於其本土的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及其附屬島嶼。連琉球群島都不是日本領土,在地理上、歷史上和主權歸屬上與琉球群島沒有關係的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又怎麼能說是日本的領土?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歷來是中國的固有領土,甲午戰爭後被日本強行割佔。在二戰結束後,依據相關規定日本應將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歸還中國,「這也是日本政府在《日本投降書》中承諾的義務」。
與此同時,美英蘇等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對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歸屬中國不同程度地承擔有一定的國際義務。因此,1971年美國盡管與日本私相授受,把戰後由聯合國托管的琉球群島等島嶼非法歸還日本,也只是向日本當局歸還了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礁、海域的行政權,不敢涉及其主權歸屬。
解放軍報說,鑒於以上分析,在釣魚島(台)問題上堅持主權屬我,不僅是捍衛中國主權領土完整,也是貫徹《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規定,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不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抑或多麼嚴峻的考驗,中國人民都會毫不動搖地捍衛釣魚島(台)及其附屬島嶼領土主權,決不退縮!
世人應嚴肅認識到,少數日本政客誤判形勢,錯估中國人民捍衛釣魚島主權及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決心,企圖以釣魚島(台)問題為突破口,為擺脫國際社會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實施的限制不惜鋌而走險。因此,世界人民應對日本右翼勢力企圖復活軍國主義保持足夠的警惕。中國人民也會做好各種準備,以堅定的決心和堅決的行動捍衛國家利益,捍衛世界和平。
韓學者:日本若丟釣魚島 就會失去整個琉球群島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2-09-19 12:00
日本不顧中國強烈反對,執意「購買」釣魚島所為何來?香港文匯網訊引述中評社消息,韓慶熙大學中國法務學教授姜孝白撰文指出,如果日本今天失去了釣魚島,日後就會失去整個琉球群島。只有切實守護釣魚島主權,才能繼續控制琉球群島的 160 多個島嶼。
中日兩國圍繞釣魚島的糾紛不容小覷。日本政府不顧中國強烈警告而於 9 月 10 日宣佈釣魚島國有化措施後,中國立刻公佈了釣魚島領海基線。中國各大媒體紛紛發表「中日海戰不可避免」、「宣佈領海基線是奪回釣魚島的法律依據」等火藥味十足的文章。中國四大軍區 9 月 12 日聯合實施了大規模奪島演習,並向釣魚島海域派出 4 艘海監船, 13 日又警告日本要採取經濟報復措施等,可以說中國已經採取了全方位應對態勢。
朝鮮日報引述文章指出,在關注此次事態發展的過程中,筆者產生一個疑問。即,對釣魚島進行長期實際控制的日本為何一定要採取「國有化措施」,製造事端?
關於這個問題,可以用一句話來回答,即「以點及面」。也就是說,日本的目的是為了守護包括釣魚島 (陸地面積 6.8 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約 3 萬平方公里) 在內的整個琉球群島內的 160 多個島嶼 (陸地面積 2288 平方公里、海洋面積約 150 萬平方公里,占日本整個海域的 30%) 。如果日本今天失去了釣魚島,日後就會失去整個琉球群島。只有切實守護釣魚島主權,才能繼續控制琉球群島的 160 多個島嶼。
文章稱,那麼,日本為何偏偏選擇這個時候如此冒險地賭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宣佈中國海洋大國計劃的 2006 年年末之前,中日兩國有關釣魚島主權的主張分別可以概括為以下兩句話。
「日本:釣魚島屬於日本琉球 (沖繩縣) ,理應是日本領土。」
「中國:釣魚島不屬於琉球,是台灣附屬島嶼,因此是中國固有領土。」
日本提出的論據可以概括為以下 4 點:
第一,日本 1879 年將琉球王國改為沖繩縣後,從 1885 年開始對附近的釣魚島進行了長達 10 年的實地考察。由於釣魚島是沒有清朝統治記錄的無人島,所以於 1895 年將其編入沖繩縣。
第二,根據在清日戰爭中獲勝後於 1895 年簽訂的《馬關條約》第二條,釣魚島不屬於清朝曾經割讓給日本的台灣和澎湖列島。因此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應該將釣魚島歸還中國。
第三,根據 1952 年的《三藩市和約》第二條,日本戰敗後放棄的領土中不包括釣魚島。根據該條約第三條,美軍軍政管轄區琉球群島等「西南列島」中也不包括釣魚島。因此,根據 1971 年簽訂的《美日返還沖繩協定》,釣魚島主權被合法返還給日本。
第四,中國大陸和台灣戰後從未對釣魚島主權提出異議,直到 1970 年發現石油後,才開始主張對釣魚島的主權。
中國方面的論據如下:
第一,根據各種古文獻和古地圖,釣魚島從明朝開始就是中國固有領土, 500 多年來中國使臣和商人通過海路前往琉球王國或日本時,都將其視為地理座標。
第二,中國 16 世紀中期為阻擋入侵中國海岸的日本海盜而劃定的海岸防衛範圍內包括釣魚島。
第三,釣魚島是中國中藥藥材的主要原產地。
第四,釣魚島不屬於琉球,而是台灣屬島之一,中國在清日戰爭中戰敗後,釣魚島和台灣一起被迫割讓給日本,現在應該返還給中國。
值得關注的是,中國從 2007 年年初開始改變論調。中國在 2007 年以後提出的論調是「是的。日方主張沒錯。釣魚島不是台灣附屬島嶼,而是屬於琉球。但琉球王國原本就是中國的屬國,整個琉球群島都被日本非法佔領。美國返還包括釣魚島在內的沖繩是美日就中國領土的非法交易。」
中國提出這一主張的國際法依據主要有三個:
第一, 1946 年 2 月 2 日以日本佔領軍最高司令麥克亞瑟名義發表的聲明中,日本政府的行政區域僅限於本州、九州、四國、北海道四個主要島嶼以及附近的一千個小島,並以北緯 30 度為限。北緯 30 度以南的琉球不屬於日本。
第二, 1946 年 11 月美國曾要求聯合國將琉球交由美國託管,聯合國安理會 1947 年 4 月 2 日接受了美國的上述提議,公佈了有關託管日本島嶼的決定。即,根據《聯合國憲章》,琉球是二戰後與敵國分離的地區。因此,日本對琉球的佔有權顯然已經根據國際法被剝奪。
第三,《聯合國憲章》第 78 條規定,聯合國成員國領土不適用託管制度。琉球接受託管的事實證明琉球不是日本領土。《聯合國憲章》第 79 條、 83 條和 85 條規定,託管領土管轄權的變更和相關條款的修改必須獲得安理會或聯合國大會的批准。因此,沒有遵守《聯合國憲章》這一規定的美日之間的沖繩返還條約違反了國際法,是無效的。
對於中國提出的沖繩返還條約違法國際法的主張,日本無力還擊,甚至可以說是默不作聲。
文章認為,也就是說,中國過去一直憑藉在各種遺留文獻中找到的證據提出不敵日本的主張,但是最近,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主張將整個琉球群島返還給中國或讓其獨立。中國如此強烈的主張,其成果越來越顯著,就連自稱在海洋領域無比強大的日本也承認外交上的失敗。中國不斷對國際法進行考察研究以及在主權糾紛問題上的應對給中國帶來了不同於過去的獲勝機會。
中國大陸、香港、台灣、新加坡等華語地區以及全球華僑社會最近都在重申中國政府的這一邏輯。不只是釣魚島主權,有關「恢復琉球」、「琉球獨立」的言論出現得越來越頻繁。主要由中國學界人士在論文、著作中提出的有關琉球的上述言論最近開始公開出現在中國共產黨機關報《人民日報》(7 月 12 日至 25 日,登載三次) 等中國中央官方媒體上。據分析,日本可能認為中國政府提出琉球主權歸屬或琉球獨立問題只是時間問題。
另外,中國迅速崛起為兩國集團 (G2) 成員之一令日本十分慌張。中國經濟力量和軍事力量不斷增強,而日本本國,甚至日本的「靠山」美國卻走上衰退之路。再加上親大陸派人士馬英九 2008 年掌權後,台灣也逐漸進入中國大陸的影響範圍之內。現在台灣面臨何時、以何種方式被中國大陸吸收的問題。台灣獨立的聲音消失,美國幾乎已經放棄台灣,中國對台灣進行吸收統一的日子不再遙遠,這個現實讓日本更加焦急。
在美國要脫離連接日本列島、琉球群島、台灣的第一島鏈 (Islands Chain) 的情況下,包括釣魚島在內的琉球群島徹底暴露在中國面前。因此,沒有信心阻止中國擴張的日本覺得必須在美國徹底離開該地區之前,抓住美國的尾巴與中國一決勝負。
「連琉球也不是日本的」 解放軍引投降書 嗆擁釣島主權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2-09-23 09:20 | (分类:默认分类)
日本購買釣魚台,中日衝突到了臨界點,大 陸在九一八81周年引爆40年最大反日浪潮, 《 解放軍報》也為此痛批日本的醜陋行徑不能 得逞,還不僅釣魚台,就連琉球群島也不是 日 本的。 報導指出,9月11日日本政府不顧大陸政府 以及兩岸民眾的嚴正抗議和強烈反對,正式 簽 署所謂購買釣魚台的買賣合同,玩起了釣魚 台國有化把戲,企圖達到霸佔大陸固有領土 釣 魚台及其附屬島嶼的目的,這一醜惡行徑注 定不能得逞。 報導表示,二戰中後期,大陸與美英蘇等世 界反法西斯同盟國一起,通過一系列具有國 際 法權威的國際會議、宣言、公告等,對釣魚 台的主權歸屬進行從法律條款到精神實質的 明 確規定。 其中,1943年的《開羅宣言》中就明確規定 「日本所竊取於大陸之領土,例如滿洲、台 灣 、澎湖群島等,歸還大陸」;1945年7月26 日,《波茨坦公告》宣布「開羅宣言之條件 必 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 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 內」 。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日本投降 書》上簽字,接受了《波茨坦公告》各條 款。 於1951年發表的舊金山對日和約,雖然有違 大陸和蘇聯聯等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的意 願, 但仍然規定北緯29度以南之南西諸島,包括 琉球群島等由聯合國托管並由美國代管。 報導認為,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及相關國 際會議和國際文件精神規定,戰後日本領土 只 能限於其本土的本州、北海道、九州和四國 及其附屬島嶼。連琉球群島都不是日本領 土, 在地理上、歷史上和主權歸屬上與琉球群島 沒有關係的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海域,又 怎 麼能說是日本的領土? 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歷來是大陸的固有領 土,甲午戰爭後被日本強行割佔。在二戰結 束後 ,依據相關規定日本應將釣魚台及其附屬島 嶼歸還大陸,「這也是日本政府在《日本投 降 書》中承諾的義務」。 與此同時,美英蘇等主要反法西斯同盟國對 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歸屬大陸不同程度地承 擔 有一定的國際義務。因此,1971年美國盡管 與日本私相授受,把戰後由聯合國托管的琉 球 群島等島嶼非法歸還日本,也只是向日本當 局歸還了釣魚台及其附屬島礁、海域的行政 權 ,不敢涉及其主權歸屬。 報導透露,在釣魚台問題上堅持主權屬我, 不僅是捍衛大陸主權領土完整,也是貫徹 《開 羅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國際法文件規 定,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不論 遇到 多大的困難抑或多麼嚴峻的考驗,大陸人民 都會毫不動搖地捍衛釣魚台及其附屬島嶼領 土 主權,決不退縮。 報導表示,世人應嚴肅認識到,少數日本政 客誤判形勢,錯估大陸人民捍衛釣魚台主權 及 捍衛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成果的決心,企 圖以釣魚台問題為突破口,為擺脫國際社會 防 止日本軍國主義復活實施的限制不惜鋌而走 險。 報導最後指出,世界人民應對日本右翼勢力 企圖復活軍國主義保持足夠的警惕。大陸人 民 也會做好各種準備,以堅定的決心和堅決的 行動捍衛國家利益,捍衛世界和平。
原文網址: 「連琉球也不是日本的」 解放軍 引投降書嗆擁釣島主權 | ETtoday大陸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陸黨媒反攻:琉球主權不屬日本 評論文章稱 歷史懸而未決問題已到了可以再議時候
2013-5-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2| 評論數: 0
中共黨報《人民日報》8日罕見把「琉球地位」問題,提上檯面上討論。這篇由兩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者撰寫的〈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文章劍指:「琉球群島主權不屬於日本」、「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已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
這篇文章是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張海鵬和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邊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員李國強所共同撰述。
琉球處分 強行併吞
文章稱,日本內閣祕密將釣魚台列嶼劃入沖繩縣管轄,與甲午戰爭有關,也與日本「沖繩處分」有關。琉球王國是一個獨立國家,明清時期是中國的藩屬國。1879年,日本政府以武力派往不設軍隊的琉球,將琉球國王強押到東京,吞併琉球王國,將它改名為沖繩縣。這在日本歷史上美其名曰「琉球處分」。
日本此舉立即引起清廷抗議,中日之間展開琉球交涉。日本提出「分島改約」方案,把宮古、八重山群島劃歸中國,琉球本島以北諸島歸日本,試圖誘使清政府承認日本吞併琉球,但必須以修改中日《修好條規》為前提。
託管 非擁有主權
1880年,清政府正在處理伊犁問題上與俄國發生糾紛,準備對日退讓,便與日本議定了分島改約方案。中方隨後認識到分島改約方案無助於琉球復國,徒令中國喪失權利,因而未簽字。
文章表示,1941年中國政府對日宣戰,廢除《馬關條約》。隨後《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做出了戰後處置日本的規定,日本天皇接受這些規定。因此,不僅台灣及其附屬諸島(包括釣魚台列嶼)、澎湖要回歸中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再議的時候」。
《人民日報》補充資料稱,琉球群島中南部一直處於日本託管之下,但主權不屬日本。《波茨坦公告》第8條的補充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日媒:沖繩主權未定論始於蔣介石
BBC中文網日本特約記者 童倩 更新時間 2013年5月10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06:57
中國與日本展開的沖繩主權新論戰周五(5月10日)開始引起日本主流傳媒重視性地議論。
《產經新聞》周五刊登記者山本秀也的分析文章,指中國政府在毛澤東政權時期為了反美,支持沖繩歸屬日本。
他認為,現在《人民日報》社論提出「沖繩主權是歷史懸案和未解決的問題」,是中國近年為擴大影響力,向蔣介石政權主張的「沖繩主權未定論」靠攏的「返祖現象」。
蔣政權主張
文章引述研究者的論證指出,中國明、清兩朝都接受過琉球王國進貢。
二戰中的1943年11月,前中國領導人蔣介石在開羅與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會談時,討論了琉球歸屬問題,當時羅斯福向蔣介石試探中國是否願意管理琉球,蔣介石的答覆是提議「中美共同管理」。
二戰結束前後,美國佔領了沖繩。
文章指出,1972年美國把沖繩主權歸還日本時,台灣外交部還發表抗議聲明,主張「琉球群島的將來地位未定」。
毛政權主張
文章說,中共奪取政權後的1951年8月,新中國前總理周恩來發表的聲明中,批判美國統治沖繩和現在隸屬東京都管轄的小笠原諸島。
聲明說:「這些島嶼過去無論在什麼國際協定下,都沒有規定脫離日本」,文章指這是中國「明確承認了日本擁有沖繩主權」。
文章還指1964年1月,中國發表毛澤東外交談話中,也把沖繩要求撤除美軍基地、主權回歸本土的運動形容為「日本人民的正義鬥爭」。
文章認為這是中國政府又一次承認沖繩主權歸日本。
琉球戰略圖
對《人民日報》提出「沖繩主權未定論」,日本銷量最大的報紙《讀賣新聞》周五發表的社論說:「雖然中國對日本說明『這是研究者個人執筆』,但不可輕視。」
「因為去年1月《人民日報》把沖繩縣尖閣諸島(BBC記者注:中國稱釣魚島)列入『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可讓步的核心利益』,今年4月該言論就被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正式引用了」。
社論指在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釣魚島「核心利益論」發表後不到兩周,《人民日報》這次的沖繩主權未定論是「誇大妄想、忠實反映了習近平政權意向的怪論」。
文章呼籲日本警惕這可能是中國針對釣魚島和沖繩發起的宣傳戰,並「積極向國際社會訴說中國的不正當主張」。
日本政府對中國從爭奪釣魚島開始,到爭奪沖繩的謀略早有警惕。
共同社客席社論委員岡田充去年出版的《尖閣諸島問題-領土民族主義的魔力》一書中指出,外務省高官對他說:「如果日本在尖閣諸島問題上讓步,中國就會進一步爭奪沖繩」。
琉球再議 意在釣魚台
2013-5-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 勇
雖然在報攤上基本買不到《人民日報》,但是這份中共中央機關報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最近中外讀者算是領教了。在一篇題為〈論《馬關條約》與釣魚島問題〉的署名文章中,看似只是在文末「不經意」地提到「歷史上懸而未決的琉球問題也到了可以再議的時候」,但「琉球再議」四個字還是強烈刺激了輿論的神經,並引起了日本政府的迅速抗議。圍繞著重新浮出水面的琉球問題,中日之間必有一場新的口水戰。
正如大陸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指出的,沖繩和琉球的歷史是中國學術界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儘管讀者可能對琉球問題不甚瞭解,但是琉球王國在19世紀被日本非法吞併,二戰後日本僅取得對琉球的「行政權」幾乎是中國歷史學界、國際法學界和外交學界的共識。中國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案2013年度課題指南「國際問題研究」部分就有「沖繩歸屬問題研究」這個題目,說明琉球問題不僅是學術問題,也有現實的國際政治意義。
事實上,自從日本政府國有化釣魚島以來,公開質疑日本擁有琉球主權的大陸學者越來越多。去年11月,上海對外貿易學院的劉丹副教授就在《環球時報》撰文,論證日本並不具有對琉球的合法主權,更不能據此主張對釣魚島的主權。只是這篇文章激起的反響沒有《人民日報》的那麼大。復旦大學的雷玉虹博士在今年第6期的《世界知識》上發表〈牡丹社事件與日本吞併琉球國〉,詳細論述日本併吞琉球的全部過程,並得出結論「日本對琉球國的吞併不符合國際法,既沒有得到琉球人民與政府的同意,也沒有得到琉球宗主國清朝政府的同意與國際社會的認可。」最重要的是,兩位作者都認為日本至今仍未擁有對沖繩的合法主權。據雷博士告訴我,她的研究在日本引起極大反響,外務省因此非常緊張。
隨著琉球問題由學術界進入輿論場,「琉球再議」四個字也讓一些中國網友很是興奮。打開各大時事論壇,都有網友呼籲中國政府跟日本交涉琉球主權問題,甚至提出日本向中國「歸還」琉球。很多人還翻出去年夏天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少將接受中國廣播網採訪的內容,用的標題都是「琉球群島為中國屬地,日本應退出」。但細讀金一南的談話,他只是質疑琉球群島的歸屬,並沒有說過琉球的主權屬於中國。網友很可能又受了「標題黨」的誤導。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大多數人都清楚「琉球再議」對於琉球主權的歸屬沒有實質影響,中國外交部也回應「在有關琉球問題上的立場沒有變化」。但在釣魚島問題上,這四個字卻可能使日本陷入被動,進而增加中國擁有釣魚島主權的歷史和法理依據。用《人民日報》那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李國強的話說:現在提「琉球再議」,並不是說琉球是中國的,中國要收回琉球,而是要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日本現在不僅抹煞對琉球問題的認識,還變本加厲,在釣魚島問題上咄咄逼人,因此琉球有必要「再議」。
(作者為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日沖繩爭獨立 將向聯合國陳情 「琉球獨研會」成立 求民族自決建琉球共和國
2013-5-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66| 評論數: 0
15日是美軍向日本移交沖繩地區行政權41週年的日子。由沖繩縣當地政治家、大學教授、社會活動家等組成的「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當日宣告成立,要求尋求沖繩獨立並建立「琉球自治聯邦共和國」,學會將尋找機會向聯合國陳述沖繩獨立意願。
據BBC及陸媒和日媒報導,沖繩縣石垣島出身的龍谷大學教授松島泰勝和沖繩國際大學副教授友知政樹在當天發起成立該學會,並擔任共同會長。他們表示要尋求沖繩獨立,組建「琉球自治聯邦共和國」。該研究學會人數大約100多人,參加者多在三、四十歲,該組織帶有研究色彩,主要是探討沖繩獨立。
「琉球民族獨立綜合研究學會」將吸納沖繩縣出身者入會,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地方政黨,並計畫根據聯合國憲章和國際法所規範的殖民地民族自決方式,向聯合國「脫離殖民地化特別委員會」申訴獨立要求。
沖繩人遭受歧視
松島泰勝15日表示,日本政府從《日美安保條約》獲利,卻讓沖繩成為犧牲品,沖繩人一直遭受著日本社會的歧視。他認為,沖繩過去是琉球王國,並不隸屬於日本。即使被日本占領後,琉球也沒有將自治權交給日本,因此沖繩人有尋求獨立的決定權。
松島還表示,太平洋島國帛琉雖然只有2萬人,卻依然獲得獨立。沖繩有140萬人口,完全具備獨立的條件,連英國蘇格蘭都將舉行關於獨立的全民公決。
對政府日益不滿
出生於沖繩的日本社民黨國家對策委員長、眾議院議員照屋寬德公開表示支持。他15日在博客上發表題為「終於要從大和走向獨立了」的文章稱:「沖繩還是獨立的好。明治以來的近現代史中,沖繩總是受到當時政權的歧視。即使現在,沖繩人也沒有被看成日本國民。」
日本《琉球新報》15日社論表示,4月28日這天是1952年根據舊金山和約,美國將沖繩回歸日本的日子,日本政府大肆慶祝「主權回歸日」的同時,卻是沖繩縣民的「屈辱之日」。
日本《每日新聞》分析,沖繩獨立論再燃的背景是日本政府強行在沖繩配備「魚鷹」戰鬥機、美軍普天間基地搬出沖繩等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讓沖繩民眾對政府的不滿越來越強烈。
- May 01 Tue 2012 16:14
琉球群島 -- 唐淳風:與事實不符的所謂蔣介石三拒琉球; 釣魚台誰的?解放軍嗆︰日承諾過,就連琉球也不是日本的; 韓學者:日本若丟釣魚島 就會失去整個琉球群島 (合輯)
close
唐淳風:與事實不符的所謂蔣介石三拒琉球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