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共軍若犯台 先襲美網路再打本土

2012-3-10 06:4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美國國會一份報告指出,共軍可能在台海或南海爆發衝突前,先行對美軍發動網路攻擊,以擾亂美軍的指管通情體系。與此同時,美國副防長卡特表示,美國將移轉更多軍力到太平洋地區,包括加派一艘航空母艦,以期在中國軍力日增情況下,確保地區穩定。

美國國會「美中經濟暨安全檢討委員會」8日公布的報告稱,近幾年來,中國的網路戰攻擊能力大有進展,能在衝突時對美軍構成實質威脅。這份長達136頁的報告,是由美國軍火商「諾斯洛普格魯曼」執筆研析。

報告指出,如果台海或南海發生衝突,中國可利用網絡延遲美軍反應時間。解放軍可能在犯台前幾周,便對美軍太平洋司令部及運輸司令部發動網路攻擊,以混淆美軍指管體系,而無法馳援,進而創造攻台契機。

美國國防部副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8日在瑞士信貸銀行與國防顧問業者麥克艾利斯公司舉辦的產業會議中表示,今後幾年內,約六成的海軍艦艇將集結在太平洋,包括將再增加一艘航母,使數目達到6艘,以期在中國軍力日增情況下,維護該區現狀。卡特說,美國也將設法保護設在亞太地區的固定基地,因為它們越來越容易受到中國彈道飛彈攻擊。對於中國網軍問題,卡特說他對美軍的應對能力並不滿意。


美售台飛彈 連3年雷達罩無故自裂

【聯合報╱記者許紹軒/台北報導】2012.03.19 12:09 pm

消息來源透露,空軍F-16戰機所使用的美製AIM-120中程空對空飛彈,竟連續三年發生雷達罩無故自動破裂的離譜現象,美軍不承認是瑕疵,僅願予優惠價格協助更新,但不為我方接受,要求以瑕疵品方式盡速修復;雙方仍在談判,尚無共識。

軍方證實確有此事,並表示,美軍去年在專案管制會議坦承,除我國外,另有國家也有此問題,經美軍多次來台調查,已排除人為破壞與包裝搬運損壞的因素,判定與台灣氣候潮濕與應力有關,提醒我方應盡量保持飛彈乾燥。

據指出,同類型的國產劍二飛彈與法製雲母飛彈雷達罩,都不曾無故破裂,軍方內部臆測,美國疑似透過此種方式,控制台灣軍事能力。

消息人士表示,美國有「藍燈計畫」以掌握高科技軍品流向,過去就有傳聞,美軍出售給盟邦的裝備會定期損壞,送原廠檢修時,美方一方面可掌控盟邦軍事能力,一方面也可在維修時確認裝備是否曾遭拆解研究,甚至還裝入定位器確定未被轉售給第三國;當然,維修裝備也可以再撈一筆錢。

反常的是,軍方多年前就把這項訊息公開發布在政府網站上,內部人士猜測,可能是軍方對美方售台瑕疵品不滿,刻意公開訊息。

熟悉飛彈生產流程人士對此現象非常意外,他指出,空對空飛彈的操作環境非常極端,會遭遇到高空低溫、發射後的高G飛行產生高壓、應力、剪力或超音速飛行時與空氣摩擦產生高熱等因素,這些因素早在設計之初,就已考量在內。

對於美軍「氣候與應力」的說辭,這位人士質疑,美海軍F/A-18戰機在航艦上起降也使用這型飛彈,「台灣氣候再潮濕,能比得上航艦嗎?」美軍的研判「怪怪的」。

小檔案/AIM-120飛彈

我國空軍於二○○○年對美採購二百枚AIM-120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AIM-120採主動雷達導引,射程七十五至一百公里,有效射程約為四十五公里,全球共廿個國家使用,是我國維持台海空中優勢的主要憑恃。

空軍另外有二種中程空對空飛彈,分別是幻象機掛載的雲母飛彈、IDF戰機掛載的天劍二型飛彈。

(記者許紹軒)


10年砸10.3兆 美擬進行最大規模核武汰換

自由時報 2012-9-17

〔編譯陳成良/綜合報導〕華盛頓郵報十六日報導,儘管當前財政危機使得美軍大幅裁減傳統武力經費,但美國政府仍打算進行歷來耗資最鉅的核武汰舊換新計畫,以確保核武安全與可靠戰力。

美現有庫存5113枚核彈頭

報導說,相關計畫包括庫存五千一百一十三枚核彈頭的升級與保養、淘汰舊型發射系統,以及重新翻修老舊的核設施,官方沒有提出經費預估金額,但華府智庫「史汀生研究中心」(Stimson Center)估計,美國未來十年至少要投入三千五百二十億美元(約十兆三千兩百六十億台幣)經費。其他機構則認為,總金額可能還會高出許多,特別是一旦這項已拖延二十年的工程進一步延宕。

翻新核武庫 美延宕20年

前總統老布希任內削減近四成核武庫存,並禁止核試。柯林頓任內則在確保核武安全與效能的同時,進一步延長該禁令。小布希總統二○○一年上任時,持續推動縮減庫存與現代化工作,削減幅度近五成,儘管取得某些成果,但由於成本問題和阿富汗、伊拉克兩場戰爭,成效並不顯著。近二十年來翻新核武庫的問題累積至今,投入鉅資將庫存核武現代化有其迫切的必要性。

因此,歐巴馬政府編列的翻新核武庫預算,從二○一○年的六十四億美元,增至次年的七十五億美元,增幅達十七%。為因應這筆龐大的支出,五角大廈今年首次同意在五年內攤提八十億美元。

CBO︰打造替代潛艦 須耗資3.2兆

華郵指出,單單要對七種庫存核武之一的B61核彈進行升級,五年間耗費的金額就可能高達一百億美元。報導並引述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的估計,指出要為老舊的俄亥俄級核動力彈道飛彈潛艦,打造出十二艘替代潛艦,需耗資一千一百億美元(約三兆兩千兩百億台幣)。

根據CBO的報告,美軍正對現有「義勇兵三型」洲際彈道飛彈,進行一項耗資七十億美元的升級計畫。報告指出,美國正打造具有核武投射能力的F-35聯合攻擊戰鬥機,以取代現有戰機,每架F-35的造價達一億六千兩百萬美元(約四十七億五千萬台幣)。此外,核武建物及實驗室現代化工程,十年間估計也得耗費至少八百八十八億美元。

歐巴馬在二○○九年四月的一場演說中,勾勒出他的無核世界藍圖,表示將推動新的夥伴關係制止核武擴散,終結用於武器的核裂變物質生產,並批准新的條約以減少其數量。此後,歐巴馬確實採取某些步驟落實其目標,但在次年的「核武態勢評估」報告中,歐巴馬承諾將維持自艾森豪以降歷任總統偏好的三度空間核武戰力。


反飛彈情資 不無償提供美國


【聯合晚報╱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2012.11.05 02:55 pm

國民黨立委盧秀燕上午在立法院外交國防委員會表示,我國編列408億元興建長程預警雷達,搭配愛國者飛彈,明年1月即將成軍。美國在歐洲設置類似系統,因為是用贈與的,美方能夠要求對方國家情資分享,但我國是自行採購,長程預警雷達資訊不應無償分享美國,若美國要,要用買的。

對於長程預警雷達的反飛彈情資,國防部長高華柱答詢說,現在只是我國自己運用。國防部通次室次長劉溪烈表示,相關系統今年底就能完成,相關資訊屬於封閉網路,沒有上傳衛星,只是一個發射與接收系統,我國不發送,美國接不到,我國不會和美國人分享。


利誘失靈 陸情報網更難攻破  中文是西方情報單位最大障礙 中國經濟崛起 間諜反被收

2012-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3| 評論數: 0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世界各國已很難在對中國的情報戰中討得了便宜,甚至還會被假訊息反間中計;早年予取予求的利誘,不僅已不管用,現在情勢竟然逆轉,反被中國收買,同時中國還有意無意地展現其強大的軍事實力,虛虛實實的訊息讓全球摸不著頭緒,相當頭疼。

中文是全球情報單位最難以突破的障礙,西方人咸認要通曉中文得花上10年的時間,而在科學和軍事上中文特有的詞彙,更讓西方人傷透腦筋,根本不知所云;早年還可以從台灣和英國殖民的香港獲得支援,近年中國經濟、軍事的強盛,有些情報人員成為反間,傳遞假情報,台灣有些退休將領甚至淪陷為中國所用,這條管道已經窒礙難行。

電子資料庫 混淆視聽

美國《航空和空間技術周刊》網站指出,國共戰爭期間,台灣曾利用中國的貧困獲取不少有用的情報,在戰爭期間屢有斬獲,但時至今日,這招已不管用,中國大陸轉變為經濟強國之後,中國政府為人民帶來物資刺激的富裕生活,已將早年相當管用的利誘手段,變得相當不具吸引力。

雖然中國保密防諜的功夫已趨一流,但西方國家只要多加注意,還是可以從許多公開管道獲得相對有用的情報。譬如長程核導彈、反衛星武器等雖然不曾在武器展上展出,但通過細心蒐集和仔細閱讀,可以從像「中國知網」這樣的電子資料庫中,透過中國工程類的雜誌獲得相關情報。

在得知外國研究人員通過公開資料來獲取情報後,中國開始真真假假刻意混淆視聽。曾在中國工作過、對中國有相當了解的美國軍事人員指出,中國最近公開一本涉及高度敏感有關核戰略的書籍,可能就是一種反間諜行為。

互聯網大軍 如虎添翼

經濟實力也使得中國得以跟上資訊時代對情報戰的著力和作為。中國除了反制外國情報網絡的大量駭客外,還擁有一支互聯網大軍;2010年底,在美國國防部長訪華前夕,這些專家在軍事網站上散播許多有關殲─20隱形戰機的模糊照片,成功宣告該戰機首次「正式」飛行亮相,展示中國軍事實力的一幕。

殲─10首飛資料 保密14年


這種舉動也表明了中國對其未來戰鬥力量日益壯大的自信,從而通過公開管道提供更多資訊,以俾利進行往後其武器銷售;從有關殲─10戰機首次試飛的資料,直到14年後才在2012年的珠海航展上披露,但更現代、作戰能力更強戰機的類似資料卻在10月31日的首次試飛後兩周就公開披露可見端倪。增長的自信,導致中國公開其太空計畫的願望增強,也讓西方各國在情報戰中持續占不到上風。


一小時精準攻擊 美國亞太新戰略

2012-12-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原作者: 曾復生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於日前發布《2030全球趨勢報告》指出,中國大陸經濟總量將在2030年前超過美國,但是東亞地區因領土主權爭議,將使更多國家選擇「經濟傾中,安全靠美」的平衡策略;同時,東亞國家經濟將持續成長並相互依賴,但各國間的歷史性情結與嫌隙仍然明顯;此外,東亞國家因擔心中共勢力擴張、區域間的民族主義競爭,以及顧慮美國是否將繼續維持其在東亞的強權角色等,將導致東亞地區戰略猜疑加劇的緊張關係。

隨著中國大陸整體綜合國力的成長與發展,而美國卻陷入16兆美元國債的泥沼中,使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主導地位,已經明顯地受到中共的挑戰。目前,美國在亞太地區盟國友邦,普遍希望美國能夠繼續留在亞洲以制衡中共,但是,這些國家隨著與中共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以及軍事互動的日益密切,導致「戰略猶豫」加劇。因此,多數亞太國家都在密切觀察美「中」競合關係的變化動向,藉以調整本身的戰略位置,以期達到趨吉避凶並能左右逢源的效果。

美國軍隊全球部署

過去日本一直拒絕回應美國不斷要求其成為該地區真正強國的呼籲;但是當美國和中共開始在亞太競逐爭鋒,加上東南亞國家對「中國崛起」感到不安,讓日本終於暗下決心,要放棄過去的猶豫不決,發揮美日軍事同盟的重要作用。今年11月下旬,中共海軍編隊再度通過沖繩附近宮古海峽,進入西太平洋海域,展開例行性訓練。如果未來共軍組成航艦戰鬥群,航行通過一些有爭議的海域,例如東海釣魚台或南海地區等,將對美國長期主控西太平洋國際海域,以及國際航道自由航行的優勢地位,造成具體的挑戰與衝擊。

美國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鄧普希將軍於日前表示,「如果太平洋、北韓,以及波斯灣出現任何衝突,不但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傷亡,甚至會影響美國本土的安全,因此美國必須加速讓部隊轉型,使其能夠同時解決多個目標」。在此之前,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麥克雷將軍正式提出「全球特種部隊聯盟」計畫,給予特種部隊更大的行動自由度,並實施全球部署,將特戰隊員直接放在中東、亞洲,以及拉丁美洲據點。隨後《華盛頓郵報》表示美國國防部正計畫籌組規模可與中情局相當的間諜網,並將此能量與聯合特種作戰司令部合作,接受國防部指派的任務,同時以掌握瞭解中共軍事現代化進程為主要工作。

保持戰略威懾優勢

現階段,美軍規畫在未來10年內,節省4870億美元的國防經費支出。但美軍將把握減少軍費支出,並能繼續維持強大軍事嚇阻能量的原則,運用「海空整體作戰」概念,加強海空軍結合特種作戰部隊的機動精準打擊力量,並把戰略部署重點放在亞太地區。

美國智庫界普遍認為,歐巴馬強調建構精巧強軍力的國防戰略,主要在嚇阻中共和伊朗,因此,美國將發展更靈活的軍隊,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能量,並保持波斯灣、印度洋,以及南海地區運輸航道的暢通。與此同時,美軍太平洋總部司令洛克利爾上將即指出,美國將把軍事重心轉往亞洲,而且是會藉著輪駐方式,達到擴大駐軍目標;同時,洛克利爾上將掌管的夏威夷太平洋美軍指揮部,傾向於在澳洲北部設立陸戰隊和特種部隊訓練機構,並輪調戰艦到新加坡,因為南海航道美國商業利益就占1兆2000億美元,而美軍太平洋總部必須履行,確保南海航道自由航行安全的重要任務。

整體而言,美國的戰略規畫圈人士針對亞太安全形勢的變化,尤其是「中國崛起」的趨勢明顯,並形成亞太主要國家面臨「親美」、「親中」、「平衡策略」,或「自主發展」等戰略抉擇猶豫之際,已經開始規畫另一種深謀遠慮的亞太安全戰略,強調美國將逐步把地面常規部隊撤離亞太地區,但必須擴大特種作戰部隊的能量,並保持「海空整體作戰」的戰略威懾優勢。

因此,未來美軍特種作戰部隊將積極進駐亞太地區的重要據點,甚至在關鍵航道上建立浮動式的海上特戰基地;同時,美軍將積極開發「全球即時打擊能力」作戰系統,使得美國的特種作戰能量,結合新武器能夠在一小時內精準攻擊,世界上任何一個關鍵的政治軍事目標。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技術遇瓶頸DF─41不到12枚  大陸唯一射程覆蓋全美的洲際飛彈 部署面臨調整

2012-12-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0| 評論數: 0

中國大陸長程洲際飛彈型號和射程愈先進,可能出現的技術瓶頸,也隨著持續部署而需調整和改進。

去年7月,中國測試了可攜帶多彈頭的新型東風─41飛彈(DF─41)。東風─41飛彈可攜帶3至10枚彈頭。過去東風─41飛彈並未進行公開展示,但是科技的發展讓大多數人擁有手機,很多人將東風─41飛彈的照片上傳,才有了東風─41飛彈的具體圖像。東風─41飛彈在研製過程中似乎遇到了很多問題,生產數量很少,裝備數量就更少了(不到12枚)。東風─41飛彈是中國唯一射程夠覆蓋美國全境的洲際彈道飛彈。

3年前,中國宣布自己的核彈道飛彈不瞄準任何國家。與大多數國家一樣,中國拒絕透露自己的核飛彈瞄準誰。中國大部分飛彈射程只能覆蓋俄羅斯和印度,及周邊國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的核飛彈無疑瞄準的是俄羅斯,從20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兩國關係非常緊張。1991年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更富有的中國變得友好多了。中印關係也曾一度升溫,但過去10年又跌回冰點。

美媒估僅幾十枚能打到美國

美國戰略之頁網站宣稱,中國擁有超過至少400枚的核彈頭,大都安裝在彈道飛彈上,其中只有幾十枚能夠打到美國。包括老式的東風─5,較新的東風─31A和東風─41。過去20年,中國大概擁有24枚東風─5洲際彈道飛彈,唯一任務就是打到美國。由於可靠性和維護保養方面的問題,具備作戰能力的飛彈並不多。美國在阿拉斯加部署了18套洲際彈道飛彈攔截防禦系統,能夠摧毀大部分發射到美國的飛彈。

現代化的導引系統能夠迅速在一小時內為瞄準新目標做準備,甚至更快。採用液體燃料的東風─5飛彈,很容易被間諜衛星發現。東風─5被採用固體燃料的東風─41所取代。

東風─41飛彈射程達15000公里,能夠覆蓋美國全境。飛彈的第三節可攜帶3至10枚彈頭。東風─41類似美國「義勇兵」III型飛彈(設計於20世紀60年代)。

中國很擔心未來印度的威脅,但是中國擁有更多射程近的彈道飛彈,如東風─21,已足以應對威脅。中國從1999年開始裝備東風─21飛彈,現已經裝備100多枚,大多為常規飛彈,射程超過1800公里,採兩級固體燃料火箭。從西藏發射,東風─21飛彈能夠攻擊印度境內大部分目標,還可用來攻擊航母。

陸攜彈核潛艦也有不少問題

中國還擁有巨浪─2的潛射彈道飛彈(SLBM)。不過飛彈還有很多技術問題待克服,攜帶飛彈的核潛艦也有不少問題。巨浪─2飛彈射程8000公里,攜帶它的094核潛艦在夏威夷或阿拉斯加附近海域巡弋,就能夠攻擊美國任何目標。每艘094潛艦可攜帶12枚巨浪─2飛彈,一般認為巨浪─2是陸基型東風─31飛彈的海軍版。


美指中國提供伊朗飛彈技術

2012-12-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李鋅銅/綜合報導

依據「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公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政府「為伊朗核計畫提供物資和技術,並向伊朗出口飛彈和其他武器」。但分析人士卻認為,這份報告依然充滿以往美方在抨擊中國與伊朗關係時,免不了的牽強附會和捕風捉影。

對於中國為何不願與國際社會制裁伊朗鈾濃縮,報告認為原因有二,一是中國希望用武器貿易換取伊朗能源;二是中國雖然在美國的壓力下開始反對伊朗核政策,但許多中國人將伊朗在核計畫上的進展視為積極因素,因為可以抵消美國影響力的戰略槓桿。


陸已突破第一島鏈 美避免干涉

2012-12-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7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林永富/綜合報導

從南韓到菲律賓,包含台灣與釣魚台列島在內的「第一島鏈」,被麥克阿瑟將軍稱為「不沉的航空母艦」,曾是阻止中國大陸軍事擴張的重要屏障。但美媒指出,大陸先進導彈已打破美第一島鏈圍堵。雖然如此,美國專家說,第一島鏈仍具有戰略意義,且應把台灣再度納入。

《華盛頓郵報》報導,從戰略角度來看,第一島鏈占據著突出地位,仍然具有戰略意義。但中國大陸採購先進的、射程更遠的導彈,意味著它能夠保護大陸沿海安全,使得第一島鏈已經失去了它的戰略相關性。

文章說,美國官方的看法似乎是忽視第一島鏈,以免日益強大的中國會反應激烈。在其向亞太地區轉移重點的戰略下,華盛頓增加了在亞太地區的軍事演習,並在亞洲戰略地區部署了重要的軍事資源,但其並沒有提到第一島鏈,並盡力避免干涉中國與他國的領土爭端。

鑑於中國海軍艦艇經常途經台灣蘇澳港進入太平洋,由此看來忽視第一島鏈的做法似乎並不合適。然而,早在1979年,美國就中斷與台灣的直接軍事關係,將台灣從第一島鏈去除,但有分析家認為台灣很快將再次成為該島鏈的一環。

美國空軍官員、軍事專家石明凱(Mark Stokes)表示,技術正在降低地緣政治戰略的相關性。上海政法學院軍事學家倪樂雄贊同這種說法,他認為,在導彈、空襲和核武器等軍事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第一島鏈的軍事作用正變得越來越不重要。

軍事專家卡普蘭認為,在保護美國在關島軍事設施方面,第一島鏈是非常重要的。他表示,如果失去了「關上大門」的能力,就會很難保護太平洋。


美欲摧毀陸地下核武 引爭議  美專家:祕密偵查中國核武器 將引發太平洋地區小冷戰

2013-1-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59| 評論數: 0

美國總統歐巴馬於日前簽署了新一年的《國防授權法案》。法案除承認日本對釣魚台的行政管轄權,也呼籲美國向台灣出售「F-16C/D」或類似機型的戰鬥機。近日又曝光法案中有條款指出,美國軍隊必須考慮常規軍事力量或以核武力量消除中國大陸地下核武器倉庫。

《環球時報》報導,對此,美國多名專家持否定意見。他們認為,美國國會在「妖魔化」中國核武器儲量,而且消除中國核武器的方法也不現實。他們還擔憂,美國祕密偵查中國核武器的做法,會加劇兩國軍事緊張,並在太平洋地區引發「小冷戰」。

中藏3600枚核彈頭?

據美國《國防新聞》周刊5日報導,最新的《國防授權法案》要求美國戰略司令部司令在今年8月15日之前,出台「中國核武器的地下隧道網路及美國運用常規軍事力量和核武力量消除這些網路及武器的能力」的報告。

之前,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的卡伯(Phillip Karber)曾在其3年的研究中,標出了中國長達3000哩(約合4800公里)的複雜隧道網路。他指出,由美國情報局所統計的中國核武器最多擁有300枚核彈頭數目並不正確。他的團隊估計,中國在幾處迷宮裡藏有3600枚核武器。

《國防授權法案》第1045條、1271條和3119條都顯示美國會對中國核武及軍事現代化的關注。

美國國會為何如此恐懼中國的地下隧道?這是因為卡伯教授在其報告中的結論:如果用來攻擊美國,中國核武庫會造成5000萬人直接傷亡,全國1/3發電能力和40%農作物用地會被摧毀或暴露在殘餘輻射當中。在遭到核攻擊後的前十年,1000萬美國人會面臨饑荒。卡伯教授說,至少會有2000萬人死亡,倖存的美國人將生活在黑暗當中,生活方式和平均壽命接近歐洲中世紀。

不過,對卡伯結論表示懷疑的美國專家大有人在。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資訊專案主任克里斯藤森表示,中國有3600枚核彈頭說法是錯誤的。他表示,這種說法逐漸加大了中美之間的戰爭風險。他說:「兩個國家正在做一個危險的舞蹈動作,這將會加劇軍事緊張,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區引發小冷戰。」

美如何能銷毀威脅?

另外,美國很多分析家還質疑,美國如何「運用常規軍事力量和核武力量消除這些隧道和裡面儲存的武器」,針對卡伯在報告中所指出的中國隧道網路的地點、長度和深度,美國需要發射多枚核彈才能銷毀這些威脅。

分析人士認為,牢固而隱蔽的「地下長城」是中國保存「二次核打擊」能力的重要手段。目的是在遭受敵人首先發起的打擊之下,仍能保存自己的戰鬥力,並有足夠的核作戰能力投入到對敵反擊之中。


張憲義事件 帶著核武資料叛逃美國的國軍上校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3-01-14 13:35 | (分類:默認分類)

自由時報 2005-1-17

《專題新聞》張叛逃前 言行曾出現反常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當年張憲義叛逃事件發生前,周遭親友根本不知道張憲義被美國CIA吸收為間諜,也未發覺行為舉止有異常,但事發過後,從工作伙伴及朋友的回憶中,還是找出不少的蛛絲馬跡。

張憲義為中正理工學院第二十六期物理系畢業,該期共有十九位畢業生,他們每隔一段時間聚會一次。

他的孟姓同學回憶說,張憲義叛逃前一年(民國七十六年)的十二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張憲義叛逃前一至兩週,他剛從德國返台度假,二十六期同學在桃園找個地方小聚,酒酣耳熱之際,張憲義突然冒出「以後要是發生什麼事,也不是我的主意」話語,當時同學對他這句話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緒」,猜測是家庭出了問題,故安慰他夫妻相處要互相容忍之類的話,沒想到當時張憲義所指的是「逃至美國這一檔事」。

此外,美國擔心台灣發展核武,因此不斷希望核研所重水反應爐不要用可以提煉鈽的天然鈾當燃料,改採現在核電廠一樣的低濃縮鈾;美國持續且主動地與台灣溝通此事,政府則是以拖待變。

七十六年十一月,張憲義一反常態,主動要求赴美談判更換燃料的事情,當時主管雖然覺得有些不尋常,但終究還是批准張憲義出國的簽呈。

張憲義赴美前,他開車載著他爸爸前往中正機場,途中竟撞倒人,還好受害者情況不嚴重,且是中科院員工,事情也被淡化處理;車禍處理完後,張憲義一人單獨赴美,與核研所同事在紐約碰頭,一向謹慎的張憲義,隨身行李竟然一度在紐約機場弄丟。

在朋友心中,張憲義是位聰明、細心的人,但逃往美國之前,卻一連發生兩起粗心大意的事情,說明當時張憲義的確心不在焉,也代表他早在事發前幾個禮拜,即接到美國CIA指令,必須帶著核研所發展核武的相關資料前往美國,讓張憲義心神不寧。

張叛逃後 我迅速掌握行蹤

〔記者許敏溶╱台北報導〕張憲義叛逃事件,代表台灣核武發展受到重大挫敗,也意味我國在這場台美間諜戰中處於下風,後來出現的一段插曲,總算為台灣扳回一點顏面。

張憲義叛逃後,一時之間大家都不清楚他的行蹤,當時核研所一位駐美專員,推測基於安全理由,張憲義應該在華盛頓特區,若真如此,張憲義子女應該剛轉學到華盛頓的學校;於是他先打電話回台,打聽張憲義子女的英文名字,緊接著打電話至可能收容華人轉學生的學校,詢問最近是否有張姓華人小孩轉學。

這位專員很快循著張家小孩名字,找到他們就讀的學校,然後又追查出張憲義住家地址,這段尋找的時間,距離張憲義逃到美國,只有幾個禮拜時間。

這位專員很想知道張憲義叛逃的理由,但又怕打草驚蛇,於是暗中通知一位媒體記者,並告知張憲義住址。當這位記者登門拜訪時,毫無心理準備的張憲義,顯得驚慌失措,並在拒絕記者採訪後,連夜搬離。

可惜的是,這位立下功勞的專員,遭到美國政府認為他騷擾張憲義,不久後就接到美國政府通知,要他馬上離開美國,他不得不返回台灣,結束台美另一場諜報交鋒。

小檔案╱張憲義 留美核工博士軍官

張憲義在民國五十二年考取台北陸軍理工學院物理系,並在與理工學院進行教學合作的清華大學接受科學訓練,民國五十六年以優異成績畢業,台北陸軍理工學院當時已經改名為中正理工學院,因而張憲義在中正理工學院獲得學士學位,畢業後優先派任中山科學院籌備處服役。

民國五十八年,張憲義獲選派到美國留學,到美國田納西大學攻讀核子工程碩、博士,民國六十五年學成歸國,隨後進入中科院核能研究所的核能工程組服役,民國七十三年升任上校副所長。

張憲義在核研所擔任上校副所長共計四年時間,直到七十七年一月十二日,他在美方協助下出境逾假至今未歸,同月十五日美方會同國際原子能總署突擊檢查中科院核研所,令國際震驚的「張憲義事件」從此爆發。(記者許紹軒)


2013年似1913年世界大戰或迫近

2013-1-1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0| 評論數: 0

2013年將會重演1913年,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災難?美國《外交政策》網站刊登「災難前夕為什麼這個世界在2013年看起來和一戰前夕的1913年驚人的相似?」的聳動文章,影射當今和一百年前的戰爭前景致十分相似。文章稱,諸多新興國家正崛起搶位置。但和當初英國不同,美國仍是最具活力和創新的經濟體。

文章指稱,當今時代,原先全球領先的力量恰恰處在相對衰落期,它們為國內的政治危機和不斷衰退的經濟發展所困擾。崛起中的國家正在各地爭先恐後地尋求自己的位置。

新興國家中,有的正為自己在當前的全球秩序中尋找新的一席之地,有的對秩序的合法性提出質疑;民主和專制制度共存於一個不安的競爭體中。透過人員、貿易、貨幣流通及無視距離的新技術傳播,世界經濟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內聯在一起。

作者認為,這些都和動態、現代、相互聯繫的1913年的景象十分類似。如今,各國貿易保護抬頭、全球貿易談判破裂,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討論不足,還有激烈、認為會自我應驗的論點認為,西方的主導地位正在終結。

文章指出,即便崛起中的國家正在搶位置。但100年前德國挑戰英國時,英國早已在工業落後德國數十年。但2013年的美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經濟體,並在許多方面,最具活力和創新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