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就合併克里米亞的演講全文
作者: 陸遙遙
以下為《觀察者》網獨家翻譯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演講(3月18日下午3點)全文:
中午好,尊敬的聯邦委員會成員們,杜馬議員們:
中午好,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的代表們:
是的,他們在這裡,和我們的俄羅斯公民們在一起。(掌聲)
尊敬的朋友們,我們今天聚在這裡,為的是解決一個性命攸關的問題,一個對我們來說有歷史意義的問題。3月16日,在克里米亞舉行了全民公決,此次公決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國際法規則。
參與公決的有82%的居民,其中超過96%的選民支持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這個數字非常具有說服力。
歷史 (小標題為觀察者網所加)
要想知道為什麼要進行公決,只需要瞭解一下克里米亞的歷史,要知道從過去到現在,克里米亞對俄羅斯意味著什麼,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又意味著什麼。
克里米亞滲透著我們共同的歷史與驕傲。這裡坐落著古老的古希臘城市克森尼索,正是在這裡弗拉基米爾大公接受了洗禮,使得俄羅斯成為一個東正教國家。它的這一精神遺產奠定了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共同文化、價值觀與文明基礎,註定使得我們三國的人民結合在一起。在克里米亞有俄羅斯士兵的墓地,憑藉這些士兵的英勇作戰,俄羅斯在1783年將克里米亞收入自己的領土。這裡有塞瓦斯托波爾,傳說之城,偉大的命運之城,堡壘之城,是俄羅斯黑海艦隊的故鄉。在克里米亞有巴拉克拉瓦和刻赤,馬拉霍夫古墓和薩布恩山。這裡的每一個地方對我們來說都是神聖的,是俄羅斯軍隊榮耀與勇氣的象徵。
克里米亞是獨一無二的多民族文化混合體。在這一點上,克里米亞與大俄羅斯非常相似,在幾個世紀中,這裡沒有一個民族徹底消失。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克里米亞韃靼人與其他民族的代表在克里米亞的土地上生活、工作,都保持了自己的風格、傳統、語言和信仰。
順便說一下,在克里米亞半島今天的220萬居民中,有近150萬的俄羅斯人,35萬以俄語為母語的烏克蘭人,還有29-30萬克里米亞韃靼人,公投已經表明,這些人中相當一部分期望加入俄羅斯。
是的,曾經有過一段時間,克里米亞韃靼人受到了非常殘酷地對待,就像蘇聯的其他民族一樣。我只說一點:當時受到鎮壓的有成百萬的不同民族的人,當然其中也有俄羅斯人。克里米亞韃靼人已經回到了自己的土地。我認為,應當採取一切必要的政治與法律手段來恢復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權利與英名。
我們將會滿懷尊敬地對待居住在克里米亞的少數民族。這是他們共同的家園,他們的小小祖國。我知道克里米亞人會支持這一點:在克里米亞將有三個地位平等的官方語言——俄語、烏克蘭語和克里米亞韃靼語。(掌聲)
尊敬的同事們!
在克里米亞人民的心裡,在他們的記憶裡,他們曾經是,也始終是俄羅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份信念建立在真理與公平的基礎上,它無可動搖、代代相傳,在它面前,任何時間與環境變遷都是無力的。我們在二十世紀一起經受了許多動盪與變革,但這些變化也無力改變這份信念。
(十月)革命後,(蘇聯)共產黨將俄羅斯南部一大塊劃入烏克蘭版圖,上帝會論斷此事——這是無視當地人口構成所做出的舉動,今天,這塊土地成為了烏克蘭的東南部分。1954年,根據將克里米亞劃入烏克蘭的決定,塞瓦斯托波爾也同時被移交給烏克蘭,儘管當時塞瓦斯托波爾還是從屬於俄羅斯的。提出這一決定的是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赫魯雪夫。是什麼推動了他做出這一決定?是為了在烏克蘭贏得自己的聲譽?還是為了自己30年代在烏克蘭組織大規模鎮壓的舉動贖罪?這一點讓歷史學家來研究吧。
對我們來還有一點很重要:這個決定(把克里米亞交給烏克蘭)明顯有違憲法,即使在當時也是如此,這是私相授受。自然,在極權國家裡,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居民無處申辯,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既成事實了當時在百姓中也產生了疑問:克里米亞怎麼突然歸烏克蘭了?當然,當時從宏觀視角來看,這個決定也只是表面文章,要知道這都發生在一個巨大的國家之內。只是當時完全不能想像,烏克蘭和俄羅斯會有一天成為兩個不同的國家。然而,這件事還是發生了。
令人惋惜啊!那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為了現實。蘇聯解體了。這件事發生得如此之突然,很少有人明白這過程與結果是多麼戲劇性。許多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其他共和國的人民期待新的聯合,期待獨聯體會成為新形式的國家共同體,畢竟獨聯體承諾使用統一貨幣、統一的經濟空間和共同的武裝力量。可是這一切都只是(空頭)承諾罷了,我們並沒有看到一個新的龐大聯盟。這樣,克里米亞就突然就成為另一個國家的國土了,俄羅斯這才意識到,克里米亞不僅僅是被偷走了,而且是被搶走了。
必須面對這樣的事實:俄羅斯自己促成了蘇聯的解體,卻丟下了克里米亞和黑海艦隊的基地——塞瓦斯托波爾。成千上百萬的俄羅斯人在一個國家上床睡覺,醒來時卻已身在俄羅斯之外了。俄羅斯人一瞬間就在過去的共和國裡成為了少數民族。俄羅斯民族成為了世界上最分裂的民族。
今天,許多年過去了,我聽說,在1991年時,克里米亞人像一袋土豆一樣被踢來踢去。對這個說法,我認為很難有更貼切的比喻。作為國家的俄羅斯是什麼?是那時的俄國嗎?俄羅斯低下了頭逆來順受,將委屈吞了下去。我們國家當時處在一個沉重的狀態,完全不能保護自己的利益。但是,人們卻不能忍受如此明目張膽的歷史不公正。這些年,許多俄羅斯公民和社會活動家不止一次地提出了這個議題,他們說,克里米亞自古以來就是俄羅斯的土地,而塞瓦斯托波爾是俄羅斯的城市。
是的,這些我們都明白,我們的心和靈魂都感受到了。我國和烏克蘭之間的關係、俄烏人民的手足之情曾經是,現在是,將來也是我們最重要和最關鍵的關係,毫不誇張。(掌聲)
現實
不過,今天我們要打開天窗說亮話了,我想和你們分享21世紀初的那些談判的細節。當時的烏克蘭總統庫奇馬請我加快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劃界進程。直到現在,這一進程基本沒有推進。俄羅斯模糊地承認克里米亞是烏克蘭的一部分,但是這一談判根本沒有進行。瞭解了這一進程的停滯後,我下令啟動劃界的工作,我們實際上從法律角度已經承認了克里米亞是烏克蘭領土,同時也最終終止了這一問題的討論。
我們不僅在克里米亞問題上迎合了烏克蘭,在亞速海和刻赤海峽的劃界上也是。我們為什麼會這麼做?因為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對我們是最重要的,它不能因為領土問題而陷入僵局。我們當然期望烏克蘭會是我們的好鄰居,希望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使用俄語的人能生活在和睦、民主、文明的國家之中,期望他們的合法利益可以在符合國際法的基礎上得到保障。
但是局勢開始往另一個方向發展了。一次又一次,俄羅斯歷史遺跡被毀壞,甚至俄語也不時地遭受被強迫同化的厄運。當然,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都被這20年間連續不斷的政治和國家危機所折磨。
我理解烏克蘭人民想要變革的訴求。多年來當權者帶來的所謂“獨立”已經讓人們厭煩了。總統換了,總理換了,議員換了,但對國家和人民的態度還是沒有變。他們“榨幹”了烏克蘭,為了權力和金錢而互相內鬥。當權者不關心人民的生活,不關心烏克蘭人為什麼要為了生計而背井離鄉。我要強調,這些烏克蘭人不是為了發展而移居到什麼矽谷之類的地方,而是為了生計而外出打零工。去年僅在俄羅斯就有300萬烏克蘭人工作。有些資料表明,在俄烏克蘭人的工資在2013年達到了200億美元,這幾乎是烏克蘭GDP的12%。
我再重申一次,我很理解那些喊著和平的口號,上獨立廣場示威,抗議腐敗、執政無能和貧困的人。人們有權和平抗議,也可以通過民主程序或選舉來更替自己不滿的政權。可是,在烏克蘭近期事件的背後站著另外一些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目標:他們籌備又一次政變,他們計畫奪取政權,不達目的誓不甘休。伴隨這一進程而來的是恐怖、殺戮和種族迫害。政變的主要執行者是民族主義者、新納粹分子、恐俄者和反猶分子。
這個所謂“政權”,上臺所第一件事就是提出聲名狼藉的法令修改語言政策,這直接鉗制了少數民族的權利。這些“政治家”們在西方的贊助人和保護人馬上出面,讓議題的發起人收手。公允地說,這些背後的大佬還算是聰明人,他們明白這種建設“純淨”烏克蘭族國家的舉動會導致什麼。於是法案被擱置了,擱置到一旁,不過顯然還是留作備胎的。關於這條議案存在的事實,西方媒體倒是一聲不吭,估計是指望人們能快點忘記。但是所有人心裡都很清楚,這些二戰時希特勒的幫兇——斯捷潘•班傑拉(烏克蘭民族主義者,二戰時納粹支持的傀儡政客,波蘭大屠殺的主犯之一——觀察者網注)分子的繼承人在將來會想要做什麼。
還有一個事實很清楚,到現在烏克蘭也沒有一個合法的政權,沒人能與之進行談判。很多國家機關被篡權者霸佔著,這些人對烏克蘭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放任不管,而他們自己——我想強調這一點——他們自己還處在極端分子的挾持之中。現在,甚至要求現任政府的官員出來見面,都要得到廣場上那些鬥士們的允許。這不是玩笑話,這是當下的現實。
那些抵制政變的人很快受到鎮壓和懲罰的威脅,首當其衝的就是克里米亞。因此,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的居民向俄羅斯求助,希望俄羅斯能保護他們的利益和人身安全。他們希望俄羅斯不要對烏克蘭已經發生的事情坐視不管。在基輔、頓涅茨克、哈爾科夫和其他烏克蘭城市,這些事仍然在上演。
我們當然不能忽視這樣的請求,我們不能讓克里米亞的居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否則就會成為一種背叛。
首先我們要保衛人民和平自由地表達意願的權利,讓克里米亞人民自古以來頭一回決定自己的命運。然而,我們從西歐和美國聽到了什麼樣的回應?他們說,我們違反了國際法。我想說,首先,他們自己想起了還有國際法這麼一個東西。這很好,應該為此而謝謝他們,晚知道總比不知道好。
其次,最重要的是:我們違反了什麼?是的,俄羅斯總統從上議院手中獲得了向烏克蘭動武的權力。但是嚴格來說,這權力到現在還沒有被使用過。俄羅斯的武裝力量沒有進入克里米亞,當地的俄羅斯駐軍完全符合此前的國際協議。是的,我們加強了當地的俄羅斯武裝力量,但是——我要強調這一點,我要讓所有人都聽見——我們甚至都沒有超過駐克里米亞俄軍的人數上限,2萬5千人,這只是以備不時之需。
國際法
我們接著說獨立公決的事情。
宣佈獨立,安排全民公決,克里米亞議會的這些舉動完全符合聯合國有關民族自決的章程。順帶一提,烏克蘭自己在脫離蘇聯的時候也走了同樣的流程,經歷了完全一樣的步驟。烏克蘭有這樣的權利,而克里米亞人這樣做卻不被接受,什麼道理?
除此之外,克里米亞政府還有科索沃這一先例,這一先例是我們西方的夥伴自己造的,親手製造的,和克里米亞現在的情況完全一樣。他們承認科索沃從塞爾維亞獨立出來是合法的,並向所有人證明,科索沃獨立不需要得到任何中央政府的允許。聯合國國際法庭根據聯合國章程第一款第二條條例同意了科索沃獨立,還在2010年7月22日說了如下這番話,我來逐字逐句地引用:“聯合國安理會不會(對科索沃獨立)採取措施,不會禁止單方面的獨立聲明。”還有:“普適的國際法不會包含禁止獨立的禁令。”這些都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
我還能找到一個官方檔的引用,這次是美國2009年4月17日簽署的備忘錄,正與國際法庭審理科索沃事件有關。我再來引用一下:“獨立宣言或許經常違反母國家的法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違反了國際法。”引用完畢。
他們自己白紙黑字寫的東西,推廣到全世界,強迫所有人接受,現在倒義憤填膺起來了。憑什麼?要知道克里米亞人的行動完全符合這些規定。為什麼阿爾巴尼亞人(我們很尊敬他們)在科索沃能在這麼做,為什麼我們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克里米亞韃靼人就不能做?為什麼?
同樣也是美國和歐洲告訴我們,科索沃又是個特殊情況,那麼在我們的同行們看來,科索沃的特殊性體現在哪裡呢?哦,原來體現在衝突過程中有大量人員死傷。這算什麼,司法證據嗎?在國際法庭的仲裁中這根本不算個事兒。用雙重標準都沒法形容這種說法。這是驚人的、原始的、赤裸裸的恬不知恥。西方不能為自己的利益就把一切事情都那麼粗暴地拼湊起來,同一件事情你今天說它是白的,明天說它是黑的。你們拿傷亡作為獨立的理由,是不是西方國家希望任何矛盾都導致人員傷亡?然後才有資格獲得解決?
我直說吧:假如克里米亞自衛軍沒有及時控制局勢,那裡也會出現人員傷亡。老天幫忙,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在克里米亞沒有發生一起武裝衝突,也沒有人員傷亡。聽眾們可以想一想,這是為什麼?答案很簡單:因為要對抗人民和人民的意志是很困難的,或者乾脆就是不可能的。在這一點上我想要感謝烏克蘭的軍人,他們為數不少,一共有2萬2千全副武裝的士兵。我想感謝你們沒有用流血解決問題,沒有用血沾汙了自己。
在這件事上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說什麼俄羅斯是在干涉、侵略克里米亞。聽起來怪怪的。你聽說過歷史上有過不放槍、不死人的軍事干涉嗎?
強權
尊敬的同事們!
烏克蘭局勢就像一面鏡子,折射出近幾十年來發生在世界上的種種事件。自從兩極體系不存在後,地球上的太平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遺憾的是,關鍵性國際機構的地位不僅沒有得到鞏固,反而在不斷退化。在實際政治運作中,以美利堅合眾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們並不喜歡國際法來,他們傾向於推行強權主義。
他們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是唯一的例外,他們堅信世界的命運要由他們來決定,堅信只有自己是永遠正確的。他們在這個世界上為所欲為:一會兒對這個、一會兒對那個主權國家動武,以“要麼與美國站在一起,要麼成為美國的敵人”(出自布希為紀念發動伊拉克戰爭一周年而發表的第二次講話——觀察者網注)為原則構建同盟。為了給自己的侵略加上合法性的幌子,他們從國際組織中挑選需要的決議,要是找不到,那就管它聯合國(大會)還是安理會,一概忽略。
在南斯拉夫他們就是這麼幹的,1999年,我們都記得很清楚。我當時很難相信自己的眼睛,在20世紀末,在一個歐洲國家的首都上空,持續幾周呼嘯著導彈和炸彈,隨後便是如假包換的軍事干涉。喂,難道安理會通過的相關決議允許這麼做嗎?一點都沒有!然後是阿富汗,接下來是伊拉克,在利比亞問題上,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也被公然撕毀,說好的是開闢禁飛區,結果公然開始轟炸了。
還有一連串的“顏色革命”。我理解,這些國家的人民受夠了暴政、貧困和沒有前景的日子,但是他們的情感被人無恥地利用了。這些國家被強加了一些既不適應生活習慣、也不符合傳統和民族文化的政治標準。最後帶來的不是民主和自由,而是混亂、暴力和接二連三的政變。“阿拉伯之春”已經變成了“阿拉伯之冬”。
類似的劇情也在烏克蘭發生了。2004年,為了把需要的候選人送上總統寶座,硬是搞出了個法律框架外的什麼第三輪選舉。這種荒謬絕倫的事情純粹就是在嘲笑憲法。而現在呢,乾脆赤膊上陣,訓練充分、裝備精良的武裝分子被拉出來解決問題。
我們明白現在所發生的一切,我們明白,這些行為的目標是指向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指向歐亞的融合。儘管如此,俄羅斯還是真心希望能與西方的盟友展開對話。我們一直希望能就重要議題與西方國家展開合作,希望能加強彼此之間的信任,希望我們之間的關係是平等、開放且誠實的。但我們沒看到你們為此所做的任何努力。
相反!我們一次又一次地被欺騙,別人在我們背後替我們做決定,留給我們的都是既成事實。這在北約東擴時發生過,在他們把軍事設施放在我們邊境邊上時也發生過。西方一直向我們保證:“喏,這跟你們沒有關係。”沒有關係?說得好輕巧!
美國反導系統也是這樣推進的。儘管我們對此十分憂心,那些(裝有反導系統)的卡車還是往前開。俄羅斯獲得公平競爭與自由市場的許諾,然而在簽證事宜的談判上,西方卻一拖再拖,還是這樣。
有人威脅要制裁我們!可就算不制裁,我們也已經生活在層層限制之下了,這些限制對我們的人民、經濟與國家來說非常致命。比方說,從美蘇冷戰時開始,發達國家就拒絕向俄羅斯輸入先進技術與設備,還列了一個所謂的禁運名單(巴黎統籌委員會——觀察者網注)。今天,這些限制看起來是解除了,但實際上依然存在。
總而言之,我們有理由認為,無論在十八世紀、十九世紀還是在二十世紀,對俄羅斯的高壓政治都聲名狼藉,到現在依然聲名狼藉。就因為我們有自己的立場!因為我們用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因為我們不虛偽!所以我們總是被邊緣化。但是凡事都有個極限。在烏克蘭事件上我們的西方夥伴們玩過火了,表現得十分粗俗、不負責任,且很不專業。
懇求
他們很清楚,無論是在烏克蘭還是在克里米亞都住著上百萬的俄羅斯人。這些人是多麼地沒有政治預見和分寸感?才會如此不顧後果的的行動啊!俄羅斯現在退到了無路可退的邊緣,就像一根彈簧被壓到底,它是會猛烈地彈起來的。要永遠記住這一點。
今天,我們必須阻止那些歇斯底里的叫囂,要對冷戰的宣揚者們說不。(你們)必須要承認:俄羅斯是國際事件中自主且積極的參與者。俄羅斯和其他國家一樣,有自己的國家利益,需要得到理解和尊重。
我們感謝理解我們在克里米亞行動的人們,我們感激中國,中國領導人從歷史和政治角度全面地考慮了克里米亞局勢;我們高度評價印度的冷靜與客觀。
今天我還想問美國人民,問這些為獨立宣言而自豪的人,問這些認為自由高於一切的人:克里米亞人民自由選擇自己的命運,難道不正是體現了這高於一切的價值嗎?理解理解我們吧。
我相信歐洲人會理解我們的,尤其是德國人。在東德與西德合併的政治協商中,並非德國的(西方)盟國都支持這一合併。而我們則相反,蘇聯完全贊成德國人的歷史性統一。我相信德國人沒有忘記這一點,希望德國公民們也能支持俄羅斯的恢復民族統一的努力。
我也在這裡對烏克蘭人民說,我真心希望你們能理解我們:我們無論如何都不想傷害你們,不願傷害你們的民族感情。我們始終尊重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我們和那些為了自己的野心而犧牲烏克蘭統一的人不一樣。他們舉著“烏克蘭至上”的標語口號,但正是他們在不惜一切地分裂這個國家。今日亂象的罪魁禍首正是他們。
親愛的烏克蘭朋友們,希望你們能聽我說。不要相信那些用俄羅斯來嚇唬你們的人,他們宣稱,在克里米亞之後還會有其他地區會被俄羅斯割占。我們不想看到烏克蘭的分裂,我們不需要。至於克里米亞,它始終是俄羅斯人的,是烏克蘭人的,是克里米亞韃靼人的。
我再重複一遍,在過去的幾個世紀克里米亞是所有生活其上的人的故鄉,它在今後也將如此。但它永遠不會是班傑拉分子們的!
克里米亞是我們共同的財富,是地區穩定的重要因素。這片戰略要地應當處於強大而穩定的主權之下,而在今天,這一主權國家只能是俄羅斯。否則……我親愛的朋友們,我不僅要對烏克蘭人說,還要對俄羅斯人說,我們和你們,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我們都將會很快失去克里米亞。請考慮一下我所說的這些話吧。
我再提醒一下,在基輔已經有人揚言加速烏克蘭加入北約的進程了。這對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俄羅斯的軍事榮耀之城將會出現北約的艦隊,而這將會威脅俄羅斯南部,這不是什麼稍縱即逝的騷擾,而是切切實實的威脅。如果沒有克里米亞人的這一選擇,這一切都很可能會發生。為此我要感謝克里米亞人民。
順便說一下,我們不反對與北約合作,完全不反對。我們反對的是在存在軍事集團對抗的情況下,北約關起門來自己發展軍事組織,我們反對軍事組織霸佔我們家門口甚至駐紮在我們的歷史領土上。我完全不能想像我們到克里米亞的北約艦隊去作客。最好讓他們到我的克里米亞來作客,而不是我們去他們那兒。
坦率地說,我們為現在烏克蘭所發生的一切心痛,烏克蘭人民在受苦,他們不知道今天該如何生活,明天又會怎麼樣。我們的這份擔心很容易理解,要知道我們是近鄰,我們實際上是一個民族。基輔是俄羅斯城市的母親,基輔羅斯是我們共同的源頭,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缺了對方。
再說一點,在烏克蘭生活著,也將繼續生活著千百萬的俄羅斯人,說俄語的人,而俄羅斯將始終用政治、外交和法律手段來保護這些人的利益。當然,首先奉勸烏克蘭自己要關心百姓的權益。這是烏克蘭國家和領土主權完整的保證。
我們希望能和烏克蘭保持友誼,希望烏克蘭是強大且自給自足的主權國家。對我們來說,烏克蘭是首要盟友之一,我們有許多共同的項目,無論在何種情況下我都相信這些項目會取得成功。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烏克蘭一片和睦,俄羅斯願意和其他國家一起提供一切可能的援助與支持。但是,我再重申,這只有在烏克蘭人民自己能夠維護社會秩序的情況下次才能實現。
同胞
尊敬的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居民!
過去幾天,整個俄羅斯都為你們的英勇和尊嚴所嘆服,正是你們決定了克里米亞的命運。在這些天裡,我們從來沒有這麼近過,我們互相扶持。這是真正的團結。這種歷史性的時刻體現了一個民族的成熟以及精神成就。俄羅斯人民表現出了如此成熟而強大的力量,用團結統一支持了自己的同胞。
數百萬人民的意志是俄羅斯外交堅定立場的後盾。全民族的團結、各主要政治和社會力量的支持是它的基礎。我感謝所有人表現出的愛國情感,感謝所有俄羅斯同胞。但對我們來說,重要的是在將來也保持這種團結,以解決俄羅斯面臨的各種問題。
顯而易見,我們正遭遇來自外部的各種壓力,但我們應當自己決定,我們是要捍衛自己的民族利益,還是將其拱手讓人,不知所措?已經有些西方政客用制裁和內部矛盾激化來威脅我們了。我想知道,他們期望的矛盾是什麼?他們指的是形形色色的“國家叛徒”呢,還是他們覺得能打擊俄羅斯經濟,激起民眾的不滿?我們將接下這些不負責任、極具攻擊性的言論,並用相應的手段來回應。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我們永遠不會挑起與盟國的對抗,相反,我們將採取一切必要的手段來建立文明的睦鄰友好關係,這正是當今世界所需要的。
尊敬的同事們!
我能理解克里米亞人的心聲。他們在公投中提出的問題既直接又明確:克里米亞要麼和烏克蘭在一起,要麼和俄羅斯在一起。我很自信地說,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的領導人、立法機構的代表們在制定公投問題時,已經超越了自己團體的政治利益,而是首先考慮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但鑒於這一地區在歷史、人口、政治和經濟上的特殊性,任何別的選項無論乍看起來多麼誘人,都只能是過渡的、臨時的、不穩定的,必然導致克里米亞局勢進一步惡化,並對人民的生活帶來災難性影響。克里米亞的公投選項是強硬的、毫不妥協的、沒有任何似是而非的成分。公投的過程公開又誠實,克里米亞人民清晰地、堅決地說出了自己的聲音:他們想要和俄羅斯在一起!
考慮到種種內外因素,俄羅斯也面臨著艱難的選擇。俄羅斯人民現在持什麼觀點?就像任何一個民主國家那樣,俄羅斯人也有不同的觀點,但是絕大多數——我想要強調是絕大多數——俄羅斯公民的立場都是顯而易見的。
你們知道不久前在俄羅斯進行的幾場民調結果:大約百分之九十五的俄羅斯公民認為,俄國應該保護克里米亞俄羅斯族及其他民族居民的利益,百分之九十五!還有超過百分之八十三的受訪者認為,即使代價是俄國與某些國家關係惡化,俄羅斯仍應該這麼做。百分之八十六的我國公民相信,克里米亞至今仍是俄羅斯的領土,是俄羅斯的土地。這是非常重要的資料,它絕對能和克里米亞公投的結果相呼應——百分之九十二的克里米亞人支持與俄羅斯合併。
因此,壓倒性多數的克里米亞居民和絕對多數的俄羅斯聯邦公民都作出了決定,支持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與俄羅斯聯邦重新合併。
這是俄羅斯的政治決定。它的根據只能是人民的意志,因為人民、只有人民是政權的源泉。
宣言
尊敬的聯邦委員會成員們!
尊敬的國家杜馬議員們!
俄羅斯公民、克里米亞與塞瓦斯托波爾的居民們!
根據在克里米亞舉行的全民公決的結果,尊崇人民的意願,我把《接受兩個新聯邦主體: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的憲法性法律提交聯邦委員會審議,並請聯邦委員會批准待簽的《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聯邦條約》。
我不會懷疑你們的支持!
普亭以筆代槍重新奪回克里米亞
朝鮮日報駐紐約特派記者 羅志弘/華盛頓特派記者 任敏爀/巴黎特派記者 李性勳 (2014.03.20 11:29)
去年11月爆發的烏克蘭事件,正在以普亭周密而絢爛的外交勝利接近尾聲。
上月21日烏克蘭總統亞努科維奇被下臺後,親西方的臨時政府上臺,於是俄羅斯總統普亭迅速增派兵力掌握了包括黑河艦隊駐地塞瓦斯托波爾在內的整個克里米亞半島。俄軍從軍裝摘下部隊標識和名牌,以消除了掌握克里米亞半島的武裝勢力為俄軍的直接證據。同時依靠當地親俄自衛部隊防止克里米亞居民的動搖,緊急投入空降部隊掌握了天然氣供應基地等核心設施。
俄羅斯如此迅速而隱秘地掌握克里米亞半島後,歐美等西方國家簡直無計可施,只能致力於防止糾紛擴大到烏克蘭本土。
18日,普亭在合併克里米亞條約上簽名,以此時隔60年重新奪回了克里米亞半島。當天普亭面對擠滿紅場的12萬群眾宣佈,要建設偉大的俄羅斯。俄羅斯憲法法院19日一致表決合併條約符合憲法。於是現在只剩下議會上下兩院(聯邦委員會和國家杜馬)的批准程式。
當普亭高唱凱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幾乎銷聲匿跡。18日普亭簽署合併條約後,歐巴馬甚至沒有做出直接反應。《華盛頓郵報》報導說,“沒有其他好牌,難以一連兩天占到講臺上。”美國白宮發言人卡尼對“西方的制裁未能使普亭收斂”的指責沒有做出合適的回答。2012年總統選舉時的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在《華爾街日報》發表題為《失敗的領導力的代價》一文指出,“歐巴馬在關鍵時刻未能採取果斷的行動使情況變得糟糕。”
雖然歐美國家的領導人表示批評,但全球經濟反而為克里米亞事件以普亭的完勝無戰事而結束感到慶幸。俄羅斯宣佈合併克里米亞的18日,紐約道鐘斯股指因估計不會有大衝突以16336.19點收盤,比前一天上漲88.97點(0.55%)。英國FTSE股指上漲0.6%,德國(0.7%)、法國(1%)等主要國家股指也都有所上漲。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說,“普亭不希望烏克蘭進一步分裂的發言給了投資者定心丸。”
普亭吞下克里米亞 季莫申科束手無策
烏克蘭=朝鮮日報特派記者 李性勳 (2014.03.20 15:53 /更正 2014.03.20 17:34)
俄羅斯總統普亭18日在克里姆林宮正式簽署克里米亞共和國入俄協議後,烏克蘭在克里米亞的一個軍事基地受到襲擊,一名烏克蘭軍官在襲擊中身亡。烏克蘭政府已經允許駐克里米亞軍人使用武器,但他們並未還擊。親俄自衛隊的200多名成員19日襲擊烏克蘭海軍司令部並掛起俄羅斯國旗時,他們也沒有武力抵抗。身在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軍人現在就像罪犯一樣被囚禁在軍事基地內。他們不能開槍,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本國的大塊領土落入俄羅斯之手。
烏克蘭一度被譽為資源豐富、擁有核武器技術的東歐強國。但現在的烏克蘭成為一個活生生的例子,告訴大家無能、帶有分裂傾向的領導人會瞬間讓一個國家掉進地獄。
一度被稱為“烏克蘭的聖女貞德”的反對黨領袖、前總理尤利婭-季莫申科在普亭簽署克里米亞入俄協定時,因腰間盤突出正躺在德國一家醫院的病床上。對於俄方提出的將俄語作為官方語言的要求,烏克蘭臨時政府總理阿爾謝尼-亞采紐克附和似地說:“我妻子也在說俄語。”法務部長似乎也無意對克里米亞半島受侵做出反抗,他只說:“要為那些逃出來的烏克蘭市民建立收容所。”大家都只是嘴上說要決一死戰,而實際上並沒有領導人拿出對抗俄羅斯的方法並號召國民。但他們卻向美國和歐洲尋求幫助。因此有評價稱,在烏克蘭事件中似乎看不到烏克蘭的存在。
▲自稱親俄自衛隊的武裝勢力19日突襲克里米亞半島的烏克蘭海軍基地,他們破壞辦公室的牆壁後闖入。他們用電焊機切斷基地大門後闖入,並掛起俄羅斯國旗。牆上的照片是烏克蘭歷任海軍司令官。隨後俄羅斯軍隊抵達並佔領基地。烏克蘭軍人沒有開槍。照片=美聯社、NEWSIS
烏克蘭一直認為美國是自己的友邦。但美國只是一切以本國利益為本的強國而已。1983年,加勒比海小國格林伍德 (Grenada) 的左派政權上臺後,美國立即出兵並建立了親美政權。名義是保護1000名美國大學生的安全。這和俄羅斯以保護本國國民為藉口出兵克里米亞半島沒有太大區別。
面對依靠自身力量無法對抗俄羅斯的現實,烏克蘭感到非常無力。俄羅斯擁有78萬正規軍,而烏克蘭只有14萬。俄羅斯軍費達780億美元,是烏克蘭(16億美元)的49倍。再加上2010年實施募兵制後,烏克蘭的戰鬥力進一步減弱。美國國際問題評論家葛列格-梅耶指出:“如果烏克蘭有核武器情況就會不同。”他認為,曾是全球第三大核武器強國的烏克蘭1994年簽署《布達佩斯諒解備忘錄》並棄核是一個嚴重失誤。但如果不放棄核武器,烏克蘭也不可能從俄羅斯獨立出來。
記者從俄羅斯佔領克里米亞半島的1日開始在那裏停留一周時間,這期間看到的烏克蘭的最大軟肋就是分裂。他們根據經濟差距和種族分成東西兩派,他們為了親西方還是親俄的問題爭論不休。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沒有領導人站出來向烏克蘭國民提出宏偉的國家建設藍圖。如果有這樣的領導人,一定不會像現在這樣對克里米亞半島被奪走束手無策。
胡蜴进评乌克兰克里米亚公投VS郭沫若看外蒙古公投
ahai 2014-3-21 02:48:48
环求时报2014-3-16日社论:
克里米亚今天举行公投表决,表决结果让美帝国主义和乌克兰反动分子十分的不快,克里米亚结果表示支持独立。
克里米亚的独立,就是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一个新国家的诞生,给世界的和平民主阵营增加了一份力量。
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对每个真正爱好和平的的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只得欢呼的事。只有乌克兰反动派和美帝国义才痛恨克里米亚独立,他们大肆造谣,侮蔑人民的克里米亚,侮蔑伟大的俄罗斯,说:“克里米亚独立是乌克兰领土的丧失。
郭沫若评论外蒙古公投独立:
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日,外蒙古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进行了全民公投,公投的结果是97.8%的人支持独立,根据投票结果,外蒙古宣布脱离国民党的反动统台,成为一个新生的国家。
蒙古的独立,就是在民族自决的原则下,一个新国家的诞生,给世界的和平民主阵营增加了一份力量。承认蒙古独立,对每个真正爱国的中国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只得欢呼的事。
只有国民党反动派才痛恨蒙古独立,他们在当时被迫承认了蒙古独立,事后又大肆造谣,侮蔑人民的蒙古,侮蔑苏联,说:“蒙古独立是中国领土的丧失”。反动派这样说原也不足为怪,可怪的是,我们人民中有的人居然也有宗主国的情绪,似乎蒙古也非得划在中国“版图”上不可以似的,这实在是中了大汉族主义的……
郭沫若(中共文痞,喊斯大林爲爺爺)谪传子孙、关门弟子的环求时报主编胡蝎进先生不愧得到真传。
江佑之民 2014-3-25 10:09:00
1853-1856年,為向地中海突破,俄國與英法土之間爆發了克里米亞戰爭,結果俄國戰敗,割地求和。尼古拉一世成為俄羅斯帝國第一個割讓土地的沙皇,因而氣憤自殺。
看看普京怎麼說:“俄羅斯地大物博,但俄羅斯沒有一寸土地是多餘的”、“在領土問題上沒有談判的餘地只有戰爭”、“我們的外交官在維護國家利益、民族尊嚴的時候,不是外交官,是角鬥士”、“我們的經濟是為國家利益服務的,沒有國家的主權、領土完整,再強大的經濟又有什麼用”。
一向對外驃悍的俄羅斯民眾這樣說:“在誰手裡丟掉領土誰下臺”。
遭踢出G8峰會 俄:沒什麼大不了
路透社 – 2014年3月25日 上午11:38
(路透荷蘭海牙24日電)美國總統歐巴馬和其他經濟強國今天取消原定6月在俄國素溪舉行的G8高峰會,俄國則表示G8開不開會,沒什麼大不了。
歐巴馬召開緊急會談後,會議宣布以同一時間在布魯塞爾的七大工業國集團(G7)峰會,取代原定6月在俄國素溪舉行的八大工業國集團(G8)峰會,排除俄羅斯。
不過,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分別與美國國務卿凱瑞和烏克蘭臨時外長德希茨亞(Andriy Deshchytsya)舉行會談後表示,七大工業國集團的作法不會對俄國「大問題」。
拉夫羅夫告訴記者:「如果我們的西方夥伴認為G8已經衰竭,我們也不會巴著這個集團不放。俄國不認為G8不開會,會有什麼大問題。」
拉夫羅夫說,俄羅斯接管該地區不是出於「惡意」,而是「保護生活在當地數百年的俄羅斯人」。中央社(翻譯)
對抗西方制裁 俄國望向亞洲
鉅亨網編譯潘天佑 綜合外電 2014-03-29 06:38:26
俄國總統普丁與中國國家主席習進平會見。除了在克里米亞問題上希望得到中國的支持,俄國也希望中國能成為其能源出口另一個穩定的市場,以減輕西方制裁帶來的影響。
就在美國與歐盟威脅要對俄羅斯進行貿易制裁的同時,俄羅斯也思忖加強與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的貿易關係,以減輕西方制裁對俄羅斯所可能產生的影響。
中國目前已經是俄羅斯第2大出口國,其對能源的需求似乎無窮無盡。中俄關係自近一二十年破冰和解以來,俄國對中國的依賴就持續增加,兩國經常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中,聯手合作。兩國間的武器交易量也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一旦俄羅斯對烏克蘭有進一步的侵略行為,西方國家必將加強制裁措施,以孤立俄國。到時中俄關係將受到考驗,因為俄國也有可能轉向日本及印度尋求技持。
若俄羅斯決定東轉,第1個明顯的變化很可能就是能源的提供。
俄羅斯目前每天向全球市場提供超過 700 萬桶的原油。美國能源資訊局 (EIA) 的資料顯示,能源出口收入佔俄國每年 5150 億美元出口額的 70%。
俄國一直以來都想要增加對中國的天然氣出口,不過由於俄方國營天然氣公司 \Gazprom,與中國國營的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CNPC) 之間未能就價格問題達成協議,使得最後的合約終於無法簽署。
不過在目前的情況下,俄國也許會願意接受以較低的價格出售天然氣給中國,以確保其天然氣有一個穩定又夠大的出口市場。
除了中國,其他可能成為俄國能源出口市場的亞洲國家,還包括韓國跟日本,不過這兩個短缺能源的國家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
歐盟與美國目前已對部份俄國官員及商人,以及一家銀行進行制裁,以懲罰俄國對克里米亞的併吞行為。西方國家更警告,若俄國刻意挑動烏克蘭其他地區的動亂,將對俄國採取更嚴厲的制裁。
西方國家目前想要做的,就是讓歐洲國家減少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
不過有跡象顯示,俄國也並不認為,一旦它需要另尋能源出口市場時,中國會理所當然地配合俄國。
這一點從中國這一次就烏克蘭危機所發表的聲明,基本上都是制式的吁籲各方對話,及要求循外交途徑解決看得出來。
中國共產黨對於群眾運動一向極端謹慎。有消息指,在阿拉伯之春漫延的時候,中共高層都感到非常緊張。
而像克里米亞這樣擅自透過公投脫離中央政府的作法,更是讓中國政府不安,深怕中國境內的西藏及新彊地區起而效彷。
中國政府這種不安感覺,反映安理會表決一項譴責克里米亞入俄公投時,中國代表棄權,而不是像俄羅斯一樣,投下反對票。
另一個與俄羅斯關係熱絡的國家是印度。俄國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還在談話中,除了中國之外,特別感謝印度政府在克里米亞問題中,對俄方行動的理解。
普丁上周曾表示,感謝中國人民及政府,在烏克蘭及克里米亞問題上,總是能考慮到歷史及政治脉絡,同時也感激印度政府對該議題的自制及客觀言論。
烏克蘭頓涅茨克 宣布獨立
中時即時 王嘉源 2014年04月07日 20:57
烏克蘭東部3個州首府城市的政府辦公大樓6日遭親俄羅斯群眾占據,烏政府指控係俄羅斯總統普丁在幕後操縱,企圖複製「克里米亞模式」。
在3州首府中的頓涅茨克,親俄分子7日更宣布獨立,創立所謂「人民共和國」,使烏克蘭再度面臨分裂危機。
俄新版憲法出台 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列入其中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俄新網) 2014-04-11 15:54:32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4月11日電 俄羅斯新版憲法出台,國家主體名單中列入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聯邦直轄市。 新版憲法周五公布在法律信息官方網站。 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在數十年期間曾屬於烏克蘭,還在同一國家蘇聯存在的1954年從俄羅斯把這兩個地方轉交給烏克蘭,1991年蘇聯解體後它們留在那里。 月22日烏克蘭發生有政變跡象的政權更迭。烏克蘭議會罷黜了總統亞努科維奇,修改了憲法,將總統大選定於5月25日。莫斯科認為,烏克蘭議會決定的合法性令人質疑。克里米亞和塞瓦斯托波爾16日就地位問題舉行了全民公投。根據100%選票的結果表明,96.7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投票率為83.1%。早前俄羅斯總統普京稱,克里米亞獨立公投完全符合民主程序和國際法。西方不承認俄羅斯與克里米亞重新合並。鑒於在克里米亞問題上的立場,歐盟、美國和日本已對俄羅斯採取一系列制裁措施。
克里米亞議會通過自己的新憲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俄新網) 2014-04-11 17:56:18
俄新網RUSNEWS.CN莫斯科4月11日電 俄新社記者從克里米亞議會大廳發回的報導稱,克里米亞共和國國家委員會議員一致批准該地區新憲法。 88名議員投票支持憲法草案。 根據文件,克里米亞“是俄聯邦內的民主法治國家”。憲法中說:“共和國領土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俄聯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投票後議員們起立鼓掌,歡迎克里米亞憲法通過,此後大廳里響起兩國國歌--俄羅斯國歌和克里米亞共和國國歌。 克里米亞國家委員會主席弗拉基米爾·康斯坦丁諾夫強調,新憲法為克里米亞國家開創巨大前景。 他指出,克里米亞返回俄羅斯是合乎規律的歷史結局,它開始於60年前,當時半島被非法轉交給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頓內次克「國父」 等獨立等了22年
【聯合報╱編譯馮克芸/報導】2014.04.11 04:27 am
紐約時報報導,號稱「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國父之一的索恩采夫,七日衝進這個烏克蘭東部大城的政府大樓,和同志一起宣布獨立建國,他等待此刻已等了廿二年三個月又十四天。這是從蘇聯解體算起。
索恩采夫原本在前蘇聯海軍潛艇服役,蘇聯瓦解後,他失去了讓他帶著榮譽感犧牲奉獻的國家,成為烏克蘭公民。他說:「蘇聯不存在了,但我效忠蘇聯的誓詞仍舊有效。我從未宣誓效忠烏克蘭。」
索恩采夫是當地主要挺俄組織「東方陣線」的「政委」。他的共和國管轄範圍僅限於這棟十一層的大樓,大樓被數百名講俄語拿著棍棒的群眾占領。一宣布建國,烏克蘭當局就下令讓大樓斷電,索恩采夫說,共和國的十二人執政委員會,包括幾位他連名字都不記得的「部長」,進出都要爬樓梯。他說,他們還沒時間規畫經濟政策,未來重點是支持「勞動階級」,而非「資產階級」。
烏克蘭中央政府警告他們,放下武器結束占領,就不予起訴,否則這一兩天就要動武攻堅。索恩采夫明知共和國前途艱險,但他自覺為在烏克蘭被當成次等公民的憤怒感,讓他力爭到底。這凸顯了烏克蘭自一九九一年獨立以來,國內在語言、文化及政經上的各種裂痕幾無消弭跡象。
紐時說,民調顯示頓內次克居民只有百分之四點七支持脫離烏克蘭獨立,連占領政府大樓的群眾都無法決定下一步是要加入俄國還是留在烏克蘭爭取自治。索恩采夫則認為,如今最重要的問題是「國家應代表人民」這個概念。他說,在位處烏克蘭東部的頓內次克,講俄語的他自覺像是惹人厭的外星人,而自前總統亞努科維奇今年二月被罷黜下台以來,整個國家已被西部講烏克蘭語的人把持。
頓內次克民眾很少能具體指出,烏克蘭中央政府改朝換代後,到底講俄語民眾生活如何變糟,但有民調顯示,七成二的俄語裔人認為烏克蘭正走向錯誤方向,相較之下,認為烏克蘭走錯路的烏語裔人僅三成六。
頓內次克區域議會代理議長柯維認為,占領那棟辦公大樓的群眾應該離開,但他說,他能理解索恩采夫等人對於烏克蘭政府不聽東部民眾心聲、不了解東部問題的憤怒。
在大樓附近開餐館的老闆佐科夫,看到年輕人拿著木棍占領大樓時,語帶嫌棄地說:「我們怎麼能支持這些人?他們得停止喝酒,開始工作。」
挑釁 俄戰機連12次逼近美艦 黑海對峙近1.5小時 普丁籲歐巴馬防流血衝突
2014-4-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9| 評論數: 0
美國官方聲稱,一架俄羅斯戰機多次以逼近方式,「挑釁」正在黑海巡邏的美軍飛彈驅逐艦。這也迫使美方緊急加強軍備,以因應美俄因烏克蘭問題日漸交惡的嚴峻形勢。隨著烏克蘭國內緊張程度攀升,烏克蘭代理總統圖奇諾夫也宣佈,將開始在烏克蘭東部的頓涅茨克採取武裝行動。
中新網報導,美國五角大廈發言人華倫表示,美軍飛彈驅逐艦「唐納德庫克號」12日在黑海海域巡邏時,2架俄軍蘇-24(Su-24)攻擊機突然現身,其中一架攻擊機先後12次逼近「唐納德庫克號」。
美發警告俄卻不理
華倫說,當時美俄艦機相距不到900公尺,「唐納德庫克號」曾多次發出詢問和警告,俄軍戰機皆不予理會,該情況持續將近1個半小時。
華倫認為,俄羅斯的「挑釁」舉動不符合國際公約以及美俄過去簽署的專業互動協議。對此,目前俄羅斯尚未做出回應。
華倫指出,為因應美俄日漸趨嚴峻的關係,美軍已向立陶宛增派6架F-15戰鬥機,以加大波羅的海防空力度;並向鄰近俄羅斯和烏克蘭的波蘭增派12架F-16戰鬥機。
烏擬武攻親俄勢力
此外,中新網引述俄羅斯媒體報導稱,面對烏克蘭東部親俄的聯邦化支持份子大規模的抗議行動,烏克蘭代理總統圖奇諾夫15日在烏克蘭議會上宣布,將開始在烏國東部的頓涅茨克採取武力行動,以清除占領政府大樓的示威抗議者。
此前,俄外長拉夫羅夫14日表示,烏克蘭新政府動用武力對付民眾的決定「極端危險」,並稱「做出該決定的人應當負責」。俄羅斯總統普丁當晚在電話會談期間也呼籲,美國總統歐巴馬應盡一切力量,防止烏克蘭發生流血事件。
俄羅斯重返冷戰的可能?
2014-4-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崑義
英國《每日郵報》刊登專文指出,克里姆林宮破壞二戰後秩序,打擊西方心臟。若西方國家決定阻止俄羅斯帝國的野心,選擇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對抗,勢將面對軍事對抗升高的危險,其結果,可能把全球帶入「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核戰邊緣。
《每日郵報》專文雖然有些聳人聽聞,但普丁誓言復興俄羅斯的決心已是眾所周知,而大陸媒體也呼籲在烏克蘭的局勢中,中國應該加大向俄羅斯傾斜的訴求,這樣可以避免美國和日本在東海釣魚台列嶼的挑釁行為。
連日來上演西方對俄羅斯制裁的加碼、美國高官對烏克蘭的頻繁造訪、俄在烏周邊的重兵橫陳、烏內部分裂壓力的增大,以及烏克蘭臨時政府可以考慮就「國家類型」問題進行公投信號的釋出,均可被視為直接相關各方在四方會談開談前,為抬高或保持自己談判地位而進行的緊張布局。
事實上,烏克蘭危機正向兩條危機路線行走,一條是烏克蘭內部不斷加深的東西分裂走向,它是當前美歐俄烏錯綜複雜交鋒的焦點舞台。另一條是即將在日內瓦舉行的美俄歐烏的「四方會談」,它承載著國際社會避免重蹈冷戰熱戰覆轍的願望。
但是「四方會談」是否能夠解決烏克蘭危機呢?在俄羅斯沒有放棄吞噬烏克蘭東部以前,這項會談恐怕會淪為北韓「六方會談」的相同後果,也就是俄羅斯不放棄它對烏克蘭的利益,談判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
尤其是,美國國內一股激進勢力,指責歐巴馬處理烏克蘭危機的軟弱無力,讓歐巴馬不得不提高他的談判態度。但是,俄羅斯併吞烏克蘭的野心不止,美國的處理態度就不得示弱,否則會產生連鎖效應,也就是過去被蘇聯併吞的加盟共和國,極有可能再被俄羅斯一一吃掉。
因為所有加盟共和國實力都不及俄羅斯強大,烏克蘭骨牌效應將導致獨立國協再變成蘇聯的翻版。而這也是俄羅斯國內一股重返蘇聯榮光的祈求,所以普丁的作為,也不惜回到1990年代兩次車臣戰爭的操作模式,用最強大的武力,阻止車臣尋求獨立。
如果普丁選擇這一條路,美歐國家想支援獨立國協國家的力道必將減弱,而且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也將暫停,全力和歐盟國家共同阻止普丁在俄羅斯周邊國家吃乾抹盡,這才是國際社會最新再起的危機之所在。
其實,西方的觀察家對普丁一直有兩種看法,一種是認為普丁心中沒有烏克蘭,只有對西方的仇恨和復興俄羅斯的使命感,這使得外界往往不能準確理解、預判普丁的行為模式,因為普丁總是不按常理出牌。另一種評論顯得更靠譜些,也就是普丁吞下克里米亞之後並未急於收手,而是進一步加大對東烏克蘭的壓力,儘管吃相難看,卻是意在保留俄羅斯對烏克蘭今後內外政策的否決權。
兩種對普丁的看法,同樣是認定西方無法掌握普丁的行事規則,那麼西方和俄羅斯重回冷戰時期,並非不是不可能。尤其是,如果普丁一直存在復興俄羅斯的使命感,那就更難掌控俄羅斯的外交走向,那麼從俄羅斯周邊開始展開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不是不可能發生。(作者為台灣戰略學會理事長、教授)
紐時:俄軍實力令西方刮目相看
【聯合報╱編譯田思怡/報導】2014.04.23 03:42 am
紐約時報報導,俄國軍方在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東部展現的「新實力」,令西方軍事專家刮目相看。
報導說,美國國務卿柯瑞譴責俄國兼併克里米亞,是「十九世紀的作風」。但密切注意俄國軍方如何成功貫徹俄國總統普亭政策的西方專家,對俄國的軍事戰略下了不同的結論,他們看到蘇聯解體後被瞧不起的俄軍,技巧高超地運用廿一世紀的戰術,結合網路作戰、資訊戰爭和受過嚴格訓練的特種部隊,占取先機,使西方處於被動。
北約前司令、美國退役海軍上將史塔夫瑞迪斯說:「俄國地面部隊處理問題的方式有了重大變化。他們以智取,先出小牌。」
俄軍在烏克蘭的靈活戰術,迥異於二○○○年以猛烈砲火、空襲、地對地飛彈從車臣分離主義分子手中奪回車臣首府格羅茲尼的強攻戰術。在車臣戰爭中,俄軍完全沒有避免平民傷亡和民間設施受損的觀念。
俄軍在烏克蘭展現的能力,不僅是攸關烏克蘭的命運,也影響俄國周邊的摩爾多瓦、喬治亞、中亞國家,甚至已加入北約的中歐國家安全。
美國智庫詹姆斯城基金會資深研究員麥德莫特說,自從俄國想以更有效的方式,把手伸進蘇聯解體後脫離俄國的周邊國家後,即著手提升軍力,以特種部隊、空降部隊和海軍步兵為優先,這些軍種的「快速反應」能力,已在克里米亞通過測試。
俄軍在克里米亞的快速達陣,不代表俄軍整體素質已提升,以徵兵為主的俄軍,仍無法與高科技的美軍相比。
麥德莫特說:「這次行動未反映俄軍的現況,這次展現的實力在於結合完備情報的秘密行動,而基輔中央政府的體質衰弱,以軍事回應的意志薄弱。」
不過,俄國在烏克蘭的行動,快速結合了硬實力和軟實力,迫使歐巴馬政府在俄國已在當地改變現狀後,才被動回應。
- Mar 19 Wed 2014 16:52
烏克蘭和俄羅斯 -- 普京就合併克里米亞的演講全文; 普亭以筆代槍重新奪回克里米亞; 對抗西方制裁 俄國望向亞洲; 英媒:新競爭時代 中成俄老大哥 (合輯之五)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