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海峽隔絕人間事

2013-11-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61|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余澤霖/文化大學史學系學生.陸生)

每次聽到我在台灣讀歷史,很多人都會驚訝,進而問我:「是不是兩邊歷史講的東西都不同啊?」我仔細地想了想這個問題後發現,不同的是史觀、是我們的意識形態、以及我們長期所接受的歷史教育。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課本所傳授的不是全部,但總有許多段故事、許多人從來沒有進入過你的歷史敘事當中。

前段時間,郝柏村老先生接受來自鳳凰衛視的專訪,他講起當年浴血抗日,隨口哼出了「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那個瞬間,看著這位沙場老將,面上露出自信豪邁的神情,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另一個籍籍無名的老兵。

某次與朋友在台北一家山東牛肉麵店用餐,偶然碰見了他,一直不知道他的名字,因為聽不清他那口齒不清的腔調和濃重的鄉音。我知道他是個老兵,是因為他自豪地向我展示著手臂上長約10公分的傷痕,笑著說那是他和日本鬼子拼搏的結果。

當他知道我是來自大陸的學生,頓時來了興趣,興致勃勃地說起了自己當年在大陳島駐防,當初退守時,連長在船上大聲地告訴他們,3個月後他們就能再打回來了。他回望了一眼陸地,想起自己和母親說好了,打完仗就回去。他還記得妻子熱切盼歸的目光,記得尚在襁褓中的女兒……然後,接下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

來到了台北,聽著「1年準備,2年反攻,3年掃蕩,5年成功」的口號,1年1年的等,直到牆上油漆大字「反攻大陸」一點一點斑駁脫落。就在他覺得也許這輩子都沒可能再回去的時候,卻突然傳出了開放老兵回鄉探親的消息。

時隔多年,他重新踏上回家的路,一切早已面目全非,母親幾年前離世,走之前念念不忘的還是他這個家裡么子;妻子和女兒餓死在那個瘋狂的年代,家中只剩他的一個哥哥,重逢之時,少了親人聚首的感動,他一個人在墳前長跪不起。

老人平淡地和我說著這些故事,他大概已經習慣將這樣的故事向別人講述,習慣把這麼多年的苦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我們一連聊了兩個多小時,講著歷史和兩岸變遷,直到桌面的那碗牛肉麵都冷了,好心的店主看我們聊得起勁,便幫我們加了一勺熱湯,離開前,我走到前台,幫老人家付了那碗麵錢。

後來,我經常去那家店,但是再也沒有看見過他,店家說他可能因為太老了被送進了敬老院,因為他終身未再娶,自然無子無嗣。

這並不是一個獨一無二的故事,國共之間長期的糾葛,除了造就兩岸政治長年的對立,更有著無數時代裡隔著海峽永難重逢的故事。但是歷史的車輪從來沒有停止前進,直到它無情碾壓過了一個個青春鮮活的生命。直到老兵們──這些歷史的見證者們,一個接著一個的離去。

而今,戰後和平歲月出生的那一代人,也都是花甲之年的老人,身處在這樣一個偌大的國家,複雜的歷史,那麼多分化的詮釋,那麼多撲朔迷離的真相、快速流失無法復原的記憶,今時今日,究竟還能不能有歷史的全貌?我期待著。


凝視昔日眷村形影

2013-1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 評論數: 0 |原作者: (謝湘寧/北京)

到台灣自由行,最想去的地方是眷村。因為父親是軍人,我從小隨著父親部隊遷徙,在各種部隊大院吃著軍糧長大。我的性格構成,至少有一半來自部隊。在大陸,部隊大院同樣是「軍眷住宅」,同樣自成一隅、遍布全國各地,只不過不叫眷村,而是叫得更直接:總參大院、總政大院、海軍大院、空軍大院等等。

小時候,家裡長時間掛著一幅三軍威武軍人橫眉立目的畫像,畫上有一行大字:「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我猜想,台灣的眷村,當年勢必也流行著一樣的宣傳畫,只不過文字變了:「我們一定要反攻大陸!」。

在台灣,我有時遇到從眷村出身的人士,他們散布於社會各階層。這和大陸部隊大院的狀況一樣。和眷村子弟交談,很容易找到共鳴,他們說,小時候脖子上都掛著家門鑰匙,一放學就各家亂串;我說,我們也一樣!他們說,如果和外面的孩子打架,眷村的男孩子都一起上。我仍然說,我們也一樣!

此行,專程走訪了高雄的左營眷村。如今,這些「新村」有的已經廢棄不用,有的變成擁擠的大雜院或小胡同,有的已被一片拔地而起的商品樓覆蓋。

但無論再怎麼舊貌換新顏,我也能很容易辨認出當年的模樣。在這裡,一個已經廢棄的大門上的標語仍清晰可見:「造福軍眷,增長戰力」;在這裡,一樣有著老幹部活動中心,那些蒼老的身影,就像是父親軍隊幹部休養所裡的叔叔阿姨!我在榮民休養院,採訪了一位正在樹蔭下看報紙的老人。他一張口,我頓時時空錯亂──他那濃重的湖北口音,讓我以為置身大陸!

曾聽父輩講過這樣一個故事:1949年某一天,兄弟倆到鎮子上賣柴,遇到國民黨抓丁,抓了一個,跑了一個。被抓住的直接上了船來到了台灣,跑了的後來參加了解放軍,成了首長。那位首長常常感嘆,當年,如果被抓的是我,跑掉的是兄弟,那麼我們倆的命運就會調個位兒。可是誰知道腿腳快慢兩步之差,日後的人生距離竟會相隔一道海峽呢?

我想到了父親,當年他是村子裡上學最多的,因此不願像祖輩那樣屈居鄉下,想到外頭闖蕩。那時共產黨的隊伍來到家鄉招兵買馬,父親毫不猶豫地報了名。我問過父親,如果當時來的是國民黨的隊伍,你會不會去?父親沉吟片刻,回答,很難說呵,當時雙方都是為了國家嘛!很多有志青年,不也參加了國民黨隊伍嘛!

我為自己慶幸,父親遇到的是共產黨的隊伍,這才會有我;但也為父親那一輩人悲哀,就那麼幾步、幾天之別,命運從此陰差陽錯。

在整個國家命運被撕裂的時候,誰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誰知道自己會被甩到哪裡?又有誰知道,自己在冥冥之中所聽到的,是來自何方的召喚?


海博館連結歷史

2013-1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灣灣月光囧囧:來到了張榮發海事博物館,這裡原本是國民黨的中央黨部大樓,從1949年到2006年,超過半世紀的時間,台灣的浮沉起落,都在這棟大樓裡作出決策。後來在原址進行改建,將原本的舊建物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大樓,現在改為張榮發基金會的文物典藏地點。一樓大廳裡陳列的船,大的是阿拉伯帆船,旁邊白色的是蘭嶼拼板舟,最遠那個是鄭和寶船,在這樣有歷史意味的空間,看著明朝鄭和與中國意象的連結,讓人覺得別有興味。


有一種蔬菜……

2013-1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雪芳/陸配.現居桃園縣)

有一種常見的蔬菜,在英美國家稱作lettuce,在中國大陸稱作生菜或萵苣,非常脆嫩可口,然而在台灣我很不願意買,因為它在這的名字叫「大陸妹」。

第一次聽到這稱呼是在傳統市場,賣菜的老闆娘熱情招呼:「這是礁溪的溫泉空心菜哦,這邊是大陸妹,很新鮮的哦,大家來買哦。」我乍聽大陸妹三字,心中一驚,看到我立在生菜前發愣,老闆娘熱情地問:「小姐,這是剛到的大陸妹,很好吃哦,要不要買一些?」我難堪地說不用,接著便落荒而逃。

我所認識的台灣是一個崇尚自由平等、講究人權的地方,我所遇的台灣人都熱情親切,彬彬有禮,我卻不知這樣的菜名所為而來。

以前在大陸有一位台灣朋友,他說很反感人家叫他「台胞」,因為用台語發音像是「呆胞」,我說中國那麼大,講閩南語的人很少,應該沒有人會這樣聯想,他說:「你可能不理解,作為一個異鄉人的感受。」當時的我確實不太理解,但是我尊重我的朋友,從此不再在台灣朋友前說到台胞二字。

命運弄人,時隔多年,今在台灣生活的我忽然因為這種蔬菜的名字,而理解了那位台灣朋友在大陸的感受。是的,當我們遠離家鄉,來到一個不同的地方,要融入不同的族群,我們都需要尊重。

再一次,我來到蔬菜攤前,老闆娘問我要什麼菜,我指了指生菜,老闆娘說今天的大陸妹很漂亮,我溫和地說:「老闆娘,這個菜,在我們大陸叫生菜。」老闆娘一愣,隨後很不好意思地解釋起來:「哦,是這樣的,其實這也是A菜的一種啦,是區別我們本地的A菜才會這樣叫的……」

這也算是小小的culture shock吧,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用語裡,卻不經意地傷害到別人了。說出這樣一個蔬菜名似乎沒什麼稀奇,可是確實會衝擊到另一個不同文化背景的族群。台灣是一個多移民的社會,且越來越多的來自大陸的觀光客,我真不希望來自大陸的人民在看了台灣美麗的山水,見識到仁善有禮的台灣人之後,於餐廳小憩時,無意間看到菜單上赫然寫著「大陸妹」。


好奇與誤讀

2013-11-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韓緒麗/江蘇)

深夜的莒光號很寧靜,旁邊座位的男孩子看起來似乎年紀相仿,我接了個電話,他聽出了我的大陸口音,頗有興致地跟我攀談。

聊著聊著,他便問起了台灣同學最常問我的一個問題:「你們的歷史書上怎麼說台灣?」這個問題我被問過許多遍,最初還有些不知所措,被問得多了,連答案都制式化了。

在我沒有來台灣之前,我對這些問題並沒有特別多的關注和瞭解,我的大部份大陸同學也和我一樣,台灣問題對於我們這一代人而言,更多的記憶,就是初中高中歷史試卷上的一道論述題而已。

提到台灣,比政治問題更讓人好奇的是《康熙來了》,是夜市美食,是101大樓跨年的煙火,是24小時的誠品書店,是中學課本上的《阿里山紀行》,是陳綺貞《九份的咖啡店》。

曾有台灣同學問我,聽說大陸同學學習很刻苦,那樣不會很累麼?是不是你們太著急渴望成功了?對比我在台灣的生活節奏而言,大陸同學的生活真的是太著急,但大陸現今的發展速度和節奏容不得我們慢。上海陸家嘴光怪陸離的建築一個接著一個,最高建築幾年間就會被刷新一次,也許你上一次來導遊還告訴你上海最高樓的是金茂大廈,下一次你再來,就是國際金融中心了。

也許你會說,那是上海,發展速度快是自然,但事實上我所生長的三四線小城市,也在這二十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即便是置身其中的我,也有些難以適應。上周去彰化師大聽了一場分享會,台上的同學跟我們分享了她作為國際志工的經驗,講在寧夏省某個鄉村小學所看見的一切。

一個被台灣同學屢屢提及的細節吸引了我的注意,他們去的鄉村小學沒有獨立衛生間,沒有隱私讓他們很不適應。我的第一反應是,我有多少年沒有見過這樣的衛生間?記憶被扯了很遠,大約在讀幼兒園的時候,家裡沒有獨立衛生間,都會去上這樣的公共廁所,後來好像就再也沒有見過。

但在很多台灣同學的眼中,大陸一直是如此。記得小時候,大家都沒有私家車,出行都靠腳踏車,而如今,私家車早已不再稀奇。看著十年前的照片,那些當年最熱鬧的街道如今早已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又一個新商圈。這二十年生活上的變化用天翻地覆已不足概括,我們一直用飛奔的速度前進,誰也不願掉隊被落下,這就是大陸同學為什麼看起來那麼著急的原因吧。

除此以外,台灣同學還會很好奇大陸的網絡控制,很多大陸同學都不能上facebook,那他們豈不是很難和彼此交流?其實在大陸有個和facebook非常像的社交網絡叫做「人人網」,同學之間會選擇用人人網來進行交流,但是更多的時候還是會習慣使用騰訊QQ,QQ在大陸的普及程度就如同facebook在台灣一樣,不上QQ或者沒有QQ號的年輕人會顯得有些另類和脫節。和台灣比,大陸的通訊成本非常低,很多事情大家會選擇直接用電話聯絡,更直接也更便捷。

台灣同學對大陸有著許多好奇,就像大陸同學對台灣也有著問不完的問題,我的大陸同學會非常好奇,台灣同學是不是都長得像偶像劇裡那麼正那麼帥?是不是在街上隨便走走都能遇到明星?是不是都很愛騎機車?說話會不會都很嗲聲嗲氣?

大家都有太多太多的疑問與好奇,對於彼此都有些不夠客觀的臆測和看法。兩岸的發展瞬息萬變,唯有親自走出去,親自體會,才能領略兩岸的差異與不同,也才能認識真正的大陸和真實的台灣。


記住災難 預警未來

2013-11-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阿景愛趴趴:台灣多發地震,不久之前的花蓮地震也讓我體驗了一次較大的震感,從未有過這樣的震撼恐慌。我和朋友來到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座落於地震遺址之上,沿著當初那道斷層而建,把部分地震後留下的梁柱、土壤完整保留下來作為教材展示,建築也很有特色,還有很多模擬的展示可實際操作。展示牌上寫著:「記住災難,預警未來」,這樣的地方值得我們花時間好好佇足深思。


不要小看了台灣人的禮數(上)

2013-11-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 評論數: 0 |原作者: (萬小溪/陸配)

這天傍晚,我們母女三人從游泳池出來,發現肚子餓到不足以再多撐五分鐘,便打算就近解決。附近美食店家林立,多的是選擇。彼時已入冬,寒流正襲,於是我建議吃火鍋,兩丫頭歡喜附和。馬路對面是蒙古孜然口味的鍋大爺,而側邊是四川麻辣口味的夫妻肺片。作為一名無辣不歡的湘妹子,作為兩名深受其母影響的辣娃子,我們毫無異議的走向夫妻肺片。

接待我們的是個陽光帥哥,他那一微笑二鞠躬三拉座的熱情架勢,很快就攻陷了我這守得緊緊的荷包,他推薦什麼,我就應允什麼,最後點了雙人份的鴛鴦鍋,另外加點幾碟豆皮菇類小丸子。在此過程中,小帥哥始終笑臉迎人,謝聲不絕,舉手投足間,盡顯待客禮儀和好涵養,讓我覺得這頓晚餐尚未開動就篤定超值,心中倍覺溫暖。

服務生俐落 好家教

點好餐後,小孩要去洗手,剛起身,小帥哥便趨前兩步一個鞠躬:「廁所往左,謝謝。」我去醬料區調辣椒醬,發現蔥花有些少,就問還有嗎?小帥哥又是一個箭步過來:「抱歉,我馬上給您添加。」蔥花拿來後,又是一聲謝謝。接著,洗完手的小女兒吵著要喝飲料。我說:「那就來瓶雪碧吧」。小帥哥得令,俐落開瓶,將雪碧放到小女兒面前:「謝謝!」

我看一眼小帥哥,又看看一旁那兩個混沌不開的頑皮女兒,不禁感慨:「這樣好的家教,我要修幾世才修得來?」

一切準備就緒,連心情都熨貼無比,我們強咽口水,眼睜睜的等待湯滾了好下料。

只不過……

湯還沒滾,小帥哥又走過來:「您可以先下大腸頭,這樣會比較入味,謝謝!」

湯還是沒滾,小帥哥又建議:「請問,需要兒童餐具嗎?」

這麼有禮貌的少年,實在令我不得不乖乖照辦。

謝天謝地,謝謝帥哥,湯終於滾了,而你──可以喘口氣了?

且慢,在我動手涮肉片之前,帥哥還有話說:「你可以把香菜和花生粉攪拌,再加些麻辣湯,這樣蘸著比較好吃喔,謝謝!」

我突然覺得有些惶惑不安。因為我不知道盛情之下該說什麼,才會顯得兩不辜負,既不辜負對方的禮節,又不辜負自己享受美食的迫切欲望。

於是我回他一個複雜的笑容,對著琳琅滿桌的好料,氤氳騰空的香氣,誰也不能阻擋我們娘兒仨饕餮進食的攻擊力!我似乎已經聽到我的五臟六腑在哀求:「主人啊,能不能再快一些!」我夾著一片肉,正要往嘴裡送,耳邊又傳來帥哥的聲音:「我幫你調一下火力,謝謝!」

小哥頻謝謝 好涵養

……於是,各位已經想到了,這頓晚餐,我吃得有多豐盛?除了桌面和鍋裡那些,還有:

「我幫你加點湯,因為會越煮越鹹,謝謝!」

「我幫你把火調小些,因為湯底會糊,謝謝!」

「要再加些豬血和豆腐嗎?這都免費的喔,謝謝!」

「我幫你把空盤子收走,謝謝!」

「外套給我就好,我幫你掛起來,謝謝!」

「需要加強冷氣嗎?需要喔,好,謝謝!」

「我再幫你加點湯,謝謝!」……

忽然看見大女兒口中念念有詞,問她:「說什麼呢?」

她回答:「我在數數!」

「數什麼數?」

「數數看他說了幾個謝謝啊!」實在令人莞爾。

腹中傳來了飽足感。問姐妹吃飽沒?她們說在我正狼吞虎嚥的時候就飽了。那好,起身結帳。桌上已被清空,但鍋中仍剩滿滿的料。

離開時我對帥哥說:「謝謝!你辛苦了!」

但其實我知道,他一天說出口的謝謝恐怕比我眨眼的次數還多,也或許他說聲謝謝比我打個哈欠更覺順暢,因為習慣成自然。而因為不習慣所以感覺辛苦的人,是我。

想起剛來台灣的第一天,香港飛台灣的班機延誤了,在本該跟從未謀面的公婆共進晚餐的時間,我和老公還沒登機。從他電話交談中得知,台灣的飯菜已經上桌了,只等我們回家。我趕忙在一旁小聲提醒,要他們先吃,千萬別等。

直到晚上近十點,我這個新媳婦才踏進婆家門。一看,公公正坐在沙發上打瞌睡,婆婆跟大姑二姑三姑在聊天,而滿桌佳餚,仍完好的躺在餐桌上,沒了溫度。

那個時刻,我並沒有意識到,婆家人這番客氣和禮節,卻是套在我這個率性自由慣了的湖南妹身上的一把枷鎖,意味著我從此將要拋卻姑娘時代的所有不拘,以及天馬行空。

所幸,婆媳共處的時光並不長,他們很快就回老家去了。

不過,倘若我能提前知道,公婆對我的寬厚包容遠遠超過了他們恪守遵行了一輩子的繁文縟節;倘若我能提前知道,我與他們公婆媳婦之間緣分竟然那麼短暫,那時我絕不會在心中說出「所幸」這兩個薄情字眼,以至我抱憾至今。

這是題外話。

婆家人客氣 折騰的

兩個月後,我們回金門婆家探親,同時回家的,還有叔伯姑姑侄子女,整個大家族都到齊了,這時我才真正見識到了那把枷鎖的模樣。開餐前,晚輩(尤其是媳婦)要一一恭請長輩:「爸,吃飯了!媽,吃飯了!大哥二哥吃飯了!三姊小妹吃飯了!」碰上個愛端架子的主,還得耐著性子再叫一遍,非得等全員上桌,父母也舉起了筷子,我這廂才敢端碗!

而在湖南娘家,則是這副情景:「吃飯了啊!咦?吃現成的還得我請你不成?再不來就等下餐了啊!」碰上桌上只有兩隻雞腿而家中又有六個人,那麼抱歉,先搶先贏,不服氣的下次請手腳俐落些,因為這並非患難時刻,無需你推我讓的製造真情模式。

所以我不解:明明都看到飯菜上桌了,過來吃不就得了?非得要三邀四請的這飯菜才香麼?吆喝一聲一呼百應不就夠了麼?只不過是吃頓飯而已啊。

吃完了,洗碗爭搶大戲又登場,接下來是點心時間,再溫習吃飯時的禮節一遍:「爸,吃蛋糕!媽,吃榴蓮!大哥二哥來吃水果,三姊小妹來吃水果!」之後一夜無夢,給折騰的!


不要小看了台灣人的禮數(下)

2013-11-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萬小溪/陸配)

早上從房間鑽出來,牙沒刷臉沒洗,蓬頭垢面的,見著人就笑容燦爛地喊:「早上好!早安啊!早早早!」

嘴裡味道怪怪的,瞌睡也沒完全退,可以不開口麼?可以不笑麼?當然可以啊,又沒人勉強你,只不過,大家都這樣做,而我不這樣做,妯娌間難免會想:「欸,大陸人啊!」

一想到自己小小的舉動將給祖國人民臉上抹黑,我不由得慎重起來,笑容一枝花,各位早——真心的早啊,我暗暗發誓,明天一定不能最後一個起床!

好吧,我承認,看起來台灣人確實遠比我們湖南人更重視中華傳統倫理,可是,夫妻之間,可不可以隨性一點?

話說,有天我學了道新菜。在廚房搗鼓半天後,喜滋滋的端到老公面前,請他品評我的手藝。第一口,只見他眉頭微鎖,第二口,眉頭鎖得更緊了些,第三口,眉頭舒緩開來,第四口,他笑了!我的心,也跟著他的眉頭一緊一鬆的,最後雀躍了:「不錯吃,對吧?」

他連連點頭,夾起第五口:「嗯,還不錯!」

究竟有多「不錯」,且讓我自己來品嘗看看!塞一把進嘴裡,哎喲喂啊,這什麼東西啊,魷魚乾像啃木材,肉絲像嚼橡皮筋,關鍵是,鹽巴放重複了?

我放下筷子,非常不滿:「是哪裡不錯吃?!」老公回答:「可以吃就好了啊!」

我的辣妹子脾氣「咻」的一下竄上來:「明明就難吃得要命,你幹嘛要說不錯吃?還一口接一口的,需要這麼為難、這麼受委屈嗎?讓我覺得你這個人,你這個人……你是不是男人啊!這麼不爽快!」

這下他真的委屈了:「我是真的覺得可以吃,而且,你辛辛苦苦做好,我吃現成的,本來就不應該挑剔。」

我平靜下來。想想他的成長環境,再想想自己的成長環境,釋然了。我跟他達成一個口頭協議:「夫妻之間,可以不要那麼拘泥嗎?可以痛快一些嗎?」

多年後,他仍舊如同謙謙君子般守著他的禮節,而我,仍舊是那隻有話就說不吐不快的湖南小辣椒。看似不和諧,實則,和諧到極點。如果有兩岸婚姻模範家庭獎項,我自信我們可以入圍。

某次因緣際會認識了一位朋友,兩人傾心交談,相逢恨晚。第二次見面,她來我家泡茶,又是一場聊到東方翻起魚肚白的夜話。第三次,禮尚往來,她請我去她家吃飯,捧出用心烹調的拿手好菜招待。人生難得一知己,我們都為這份遲來的友誼而感動,甚至相約未來攜手遊川藏。

第四回碰面,我們如同往常天南地北的暢聊,聊著聊著,就聊出了分歧;在處理分歧的態度上,她依舊秉持一貫的輕言細語,而我在一個不留神的激昂瞬間,辣妹子風格再現江湖,用犀利的語言駁斥了她所有我不認同的觀點。

我以為,這是一種智慧火花的碰撞,如同一場友好卻激烈的辯論賽。且我片面認定,如果不是視她為知己,我何苦把自己最真的性情毫無保留的展現出來啊!

這種如同對家人般的無所顧忌,看似潑辣失禮,卻正是出自對感情的信任啊!但等我終於將重心移回到面前的美食、欲再同她乾一杯時,才發現她已經沉默好一陣子了。

後來,就沒有後來了。我們之間,黃了。相當的莫名其妙。

有過好些日子的不釋懷。但後來也釋懷了。她以禮為先,而我以情為重。這是我最深切的教訓,讓我在以後的社交中時刻謹記,不要小看了台灣人的禮數。


偏愛台灣網購

2013-11-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蔡尚謙】

淘寶網所創造的驚人成交額確實讓台灣無法追及,最近也開通了在台灣超商取貨服務,但台灣網購其實並未因此失去優勢。

淘寶網到貨時間無法如台灣網購般直接迅捷,也許有許多在台灣看不到的商品,但思考到品質及交易安全性,我還是偏愛台灣網購。(獄君)

挑動政治神經

大陸對於投資政策的設計,向來鼓勵往外投資,如此不僅本國可以賺到更多外國資產,更重要的是學習經驗,並招募優秀人才。大陸對台投資政策也沿襲這樣的考慮,海協會會長陳德銘希望尋找新的合作機會,並預示續談「服貿」。

但考慮台灣與大陸無論幅員、人口或資金上的巨大差距,大陸對台經濟政策,足堪挑動台灣人的政治神經。(Carrie)

我是來交朋友

有些大陸學生善於糾正他人錯誤,一是「你說錯了」,二是「指證歷歷」。大概是激烈的競爭環境使然,常需要「比別人優越」。但如果自己錯了,有些則會來個打死不認。

我經常當場點破,但直言「我是來交朋友,不是來鬧事」,然後彼此略帶尷尬的笑笑,從此相談就不再帶有侵略性了,不妨試試。(文強)


台灣修學記:青春、回憶、溫暖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11-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柴小樣/北京)

離開台灣已經幾個月了,那段日子讓人感動不捨,最大的學習收穫就是形成了自己健康向上的人格。回到大陸,我決定要感染身邊的人,破除功利、學習中國歷史文化,不為升學,因為這是我們國家文化的根。

校園老師待人親和

交換台灣學校的校長,老師,陸生輔導員,宿舍阿姨都十分關心我們。校長在班會時,關切地問我們,學習生活習慣嗎?陸生輔導員總耐心解決我們學習生活的小問題,在雅安地震後,第一時間詢問有沒有在川的親人。華語教學老師請我喝下午茶,以朋友的身份跟我交流如何做一名合格的華語教師。孝經老師在最後一堂課上,送自己做的餅乾給我吃。

台灣政經史老師,課上時不時會用台語講課,每次總為了我,再說一遍國語,最後考試交卷子的時候,我由衷地對老師說:「謝謝您,老師!」老師親切地回應:「我們要先把人做好,再搞學問,我看好你。」兩岸經貿老師第一堂課,有點冷淡說,陸生似乎不太合適來上這個課,因為是以台灣角度看兩岸經貿,但會給我及格;我堅持去上課,到最後,我們成了朋友,還聊一些各自年齡段的苦惱。

西班牙文老師晚上給我補課,希望我可以學的更好。國標老師耐心教我這個學得不快的學生,春假回去後,她見我瘦了,拉著我的手心疼地說是不是在這裡吃不習慣……這些事情,太多太多,留給我感動不少。良好的師生關係,是古代學生對老師的敬重。尊師重道,是我們的傳統,束脩之禮,而今安在?

室友間貼心又溫暖

六個人的房間,只有我一個陸生。剛開始就感受到室友的熱情,她們關心我,照顧我,告訴我台灣哪裡好玩。和她們一起逛夜市吃飯,一起相聚歡笑、一起因為分開流淚。我難忘這五個小精靈,我在台灣有一個家,永遠屬於這個地方。

我入睡的時間比較早,室友香蕉看到我爬上床,其他人仍未回來,每次都會細心地在門外貼便利貼:「柴已經在睡覺了,打工回來的涵請早點休息,其他肚子餓的自己出門覓食,心情快要爆炸的,希望你開心一點。」看到這張便利貼,我心裡特別溫暖。

熬夜k歌那晚,一起唱著五月天的歌,互相說著心中有關青春愛情的困惑。當全體手拉著手,共同唱著《倔強》時,好希望時間就凍結在那裡。感覺那夜的台北城,因為我們的友誼不眠不休。

有次台北打雷下暴雨,香蕉提醒我,不要把飯剩下來哦,她跟我說雷公在下雨天會懲罰浪費食物的人,用寓言告訴人們要惜福。還告訴我不要用手指月亮,因為月亮上的神仙會在晚上睡覺割傷你耳朵。宿舍裡幾個室友小時不聽話指了一下,都被割傷過。我想指一指,看看究竟會怎樣,被她們勸下來。

台灣妹子充滿愛心

考試期間,她們說最近不要吃牛肉,因為文昌帝君的坐騎是牛,當心不及格。熬夜複習那幾夜,全宿舍聊起了阿飄(鬼),她們問我,大陸阿飄的故事。每個人都好興奮,雖然這樣不能好好複習,但真的很開心。

我快離開台灣之際,大家給我開歡送會,搞到最後都哭了,喝雪碧竟然喝出來酒味。互道珍重,她們說我是她們見過最好的大陸女生。估計是媒體對大陸人的一些小缺點放大了,一直在形成刻板印象。她們錄下祝福的話製成光碟給我,互贈禮物卡片,但我得到最珍貴的禮物,是五份滿滿重重的友誼。她們非要讓我在登上飛機後,再打開卡片,說是怕我哭,可是當時我就不爭氣哭了。那天晚上,大家好像都沒有睡,我認識的這些台灣妹子不僅人正,而且有愛!

回程在飛機上,我打開卡片讀著,往日點滴都在眼前,不由得淚如雨下,好像把今年的眼淚都流光了。詩涵寫道:「其實真的很開心遇到你,真的很神奇。雖然未來大家都很難見面,但我們將是彼此最美的回憶」。香蕉寫道:「當知道有個室友是陸生之後,其實有點害怕。但和你相處後,才發現除了口音和習慣不同,你真的是一個超好相處又可愛又好笑的人。你大概是我最捨不得的朋友。因為回憶,因為距離」。唸唸寫道:「一個人從大陸來唸書不容易,不過也因為這樣認識了我們,是不是啊!?」不知何時能再相聚,她們都答應我以後來大陸,我們互換角色,到時一定好好照顧她們。

回想起我初到台灣時,難免思鄉。有天在淡水白沙灣,夕陽照在臉上,海水開始漲潮,我回頭看大家,發現眾人正在微笑。這個微笑讓我記憶最深。那是一種對未來在台生活有著積極嚮往的自信微笑。

我們的青春不遺憾

走在花蓮黑色沙灘上,我們幾個討論著夢想、青春、困惑;面對湛藍的太平洋,一眼看不到盡頭。我們每個人在這裡都是渺小的,可是我們的夢想不渺小,我們的青春不遺憾。

小小的我們可以成就大大的夢想。太平洋的海風一直會吹著,綠島的椰子樹會繼續生長,誰會記得我們一群陸生乘著夕陽騎車,帶著青春夢想,領略綠島風情?這些都印刻在我們的回憶裡。

猛一回頭,發現茹茹在後面,我戲弄道,來超過我啊?我奮力往前,茹茹在追趕,留下了我們一串笑聲。


望之既醉的忘憂谷

2013-11-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 評論數: 0

@小雪:望幽谷又名「忘憂谷」,有種讓人忘記所有煩憂的美好祝願。在八斗子海濱公園下方綠油油的青翠山谷,春夏之際綠草如茵,秋冬歲末則變成了一片奶油色的大地。望幽谷呈V字型,除了海浪、漁船、微風、白雲,還有遠眺可以看到的基隆嶼。若在夜晚時分,海面漁火點點,遙望九份山城的燈火,和望幽谷一道形成唯美景色。「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望幽谷令人忘記俗世煩憂的原因,大概是太過美麗,讓人望之既醉吧。


什麽是對臺灣最好的“統戰”?
(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53676?page=3 )

FT 中文網 2013年11月28日 16:00 PM

讀者: 王鵬

無論在中國大陸還是一些海外華人圈子裏,時常會有這樣一種困惑或抱怨:爲什麽大陸給臺灣、臺灣人、尤其是在陸台商提供那麽多好處和優惠,臺灣人還是不領情?爲什麽他們還是要鬧獨立、不認同“中國”?他們怎麽這樣不懂感恩!

可如果大家去看看臺灣媒體的報導,聽聽臺灣人的評論就不難發現,臺北方面對這些優惠政策背後的目的是心存疑慮的。此外他們還認爲,大陸媒體誇大了這些政策的好處,而事實上它們並沒有完全落實——用中國的俗話說就是“雷聲大雨點小”、“口惠而實不至”。

本文無意糾結於這些具體分歧,而是希望從更深層次上闡明:即使中國大陸對臺灣的優惠政策每一分每一厘都落到實處,其結果也一定依然事與願違——不僅不能拉近臺灣、贏得民心,反而必將使其漸行漸遠。

這是爲什麽呢?我們首先要明確這種“統戰”策略的本質和邏輯,然後研判它是否能有效支援中國大陸“和平統一”的政策目標。

實事求是地說,大陸的“優惠政策”與臺灣的“金元外交”本質相同:它們都是政府行爲,只不過前者的物件主要是個人及公司法人,後者針對主權國家。其本質都是一種“收買政策”(bribe policy)。其邏輯是甲方向乙方支付金錢,乙方向甲方提供某些方便、好處。其前提是,乙方必須能夠保持自己的固有屬性、地位及由此産生的社會功能,否則甲方將無意繼續支付金錢。舉例來說,商人對官員行賄,是爲獲得某種方便,並藉此獲得更大的商業利益。但他們從來不會幻想能夠收買到官員的“認同”,即讓後者放棄官員身份並加入商人的行列。因爲聰明的官員也深知,自己之所以能夠得到賄金,憑藉的就是自己現有的官位與職權,一旦失去,便將萬劫不復。故此,商人越行賄,官員就越珍愛自己的官僚身份。

明確這一點後,我們看臺灣的金元外交,它就是合乎理性的:因爲它僅僅試圖通過金錢收買若干主權國家,讓後者承認臺灣爲主權國家並與之建交,而不是要得到該國國民的認同,即說服當地人加入臺灣國籍、促成該國政府與臺灣合併。

同理,大陸也有金元外交,而且更成功,那是因爲大陸以遠勝臺灣的總體國力迫使外交角力天平不斷向海峽西岸傾斜,最近的岡比亞-臺灣斷交事件,就被台島內部一些分析人士看成北京外交戰的最新勝利,儘管大陸一再否認參與其中。

可是,如果北京也試圖用這種收買手段去實現“和平統一”的政策目標,那就是非理性的,因爲手段不匹配目的。所謂“和平統一”,就是要以和平而非武力的手段、以北京爲主導、實現兩岸某種形式的政治統合。這一政策的固有性質註定了其實施手段必須倚重軟權力,以爭取民心爲最高指標。而且這“民心”還不是一般的支援、好感,乃是最爲硬核的身份認同——“我想成爲你們的一員”。而上文對收買邏輯的分析以及兩岸交往的現狀已經清楚表明,聰明的臺灣人、台商,非常清楚自己能夠獲得這些優惠政策的前提,那就是始終保持自己“臺灣人”的身份。倘若他們放棄這一認同並成爲普通的大陸“中國人”,則無法繼續享有這些好處。一句話,大陸政策越優惠,“臺灣認同”越牢固——此南轅而北轍也。

臺灣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提供的權威資料顯示,自1994年以降,在臺灣人中,“中國人”認同急劇下降,“臺灣人”認同加速攀升。截止2013年6月,“中國人”認同僅占3.6%,“中國人/臺灣人”雙重認同占36.1%,總和不到“臺灣人”認同(57.5%)的七成。而且,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隨著外省籍老人的離去,“中國人”認同還有更大的下行空間。

在這個趨勢下,如果北京仍然堅持“和平統一”之政策,那就必須在認同層面上改變現狀,實行一種進取型的同化政策。這種政策的核心邏輯是:首先,差異導致不滿;然後,若差異是剛性的,不滿無法緩解,最終只能導致決裂;反之,若差異是彈性的,不滿得到緩解並轉化爲向心力,最終締造新認同。

歷史的類比總是發人深省,羅馬共和國的“同盟者戰爭”爲此做出最好的注解。

西元前91年,羅馬早已成爲義大利當之無愧之霸主,並率領其同盟城邦征戰海外。但羅馬與其盟友極不平等:羅馬公民不僅享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且能在對外戰爭中分到更多戰利品;而盟友們卻無公民之身份,作爲輔助部隊與羅馬軍團一同出生入死卻斬獲甚少。這種“剛性”不平等導致不滿、嫉恨和抗爭,最後盟邦聯合起來向羅馬宣戰。三年後戰火平息,但羅馬人吸取了教訓,不僅沒有嚴懲戰敗者,反而明智而大度地授予他們公民權。從此,羅馬不再是一個城邦,而是一個崛起民族的共有符號。一種彈性的差異激發出向心力,從而以全新的認同整合整個義大利半島,並爲一個世紀後一個偉大帝國與文明的創立奠定基礎。不妨試想,當是時,一個羅馬人環遊地中海列國,受到當地城邦或部落的熱情款待甚至討好,甚或享有比當地人更多的政經權利,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羅馬公民身份,那當地人又怎能指望他會放棄羅馬認同,轉而變成高盧人、龐度斯人或努米底亞人呢?

在明確上述政策的邏輯錯位後,就要進一步追問:造成這種“手段不匹配目的”現象的深層原因是什麽?我認爲,一是物質主義與近三十年歷史遺留下來的“招商”傳統,二是外交思維(而非內政思維)。

唯物主義是中國意識形態的基礎,它與物質主義在英語裏都對應同一個單詞materialism,都強調物質的第一性及經濟基礎對其他社會部門的決定性作用。這種思維定勢容易使決策者凡事都從經濟手段出發,並高估金錢在政治事務中的作用——殊不知金錢雖可收買商販,卻無法換取民心。臺灣當前的民主縱有諸多不足,但無可否認,一個公民社會已初具雛型。臺灣年輕一代從小受到公民教育,知道伸張自身權益並習慣於批判、挑剔政府。他們對臺北尚且不知“感恩”、動輒罵、嗆,又怎麽可能買北京的賬呢?北京拿國家財富去“收買”臺灣公民,既是對他們的不尊重,也是對大陸納稅人的不公平。須知,在一個民智已開的時代裏,守拙、實誠且真心敬畏百姓的政府,才是真正大善大勇、大智若愚的好政府。

再說外交思維。據報導,在一次招待會上,有記者問及中國一位資深外交官對臺灣事務的看法。他非常機智地回答:“臺灣是中國內政,我是一名外交官,無權發表評論。”但緊接著他又非常誠懇地指出,目前中國外交部裏有將近半數人員實際都從事與臺灣事務相關的工作——他對此深表遺憾,並期盼祖國早日統一。儘管他的回答專業得無懈可擊,卻不經意透露出一個無奈且不利於“和平統一”的事實,那就是北京在事實上是以外交思維而非內政思維處理臺灣事務的。老子《道德經》說的好:“以正治國,以奇用兵。”就是說,好政府以“正道”對待人民、治理內政,以“奇謀”對外用兵、參與國際競爭。反之,對自己的人民使用謀略,無論陰謀還是陽謀,都很難得到擁戴。

在老子的啓發下再看前文提到的“差異”,讀者就不難明白,我們絕不是說要歧視臺灣人,而是主張要首先提升大陸中國人的生活品質,然後把來陸工作、學習、旅遊的臺灣人真正一視同仁地當作中國人,一體善待。

“同胞”二字,絕不應止於口號。如果大陸每年能爲“統戰”投入百萬鉅資,卻爲了在旅遊景點多收幾十元門票而把“臺灣同胞”驅趕到外賓售票窗而寒了人心,那真是太不明智了。須知,在一個自媒體網路時代,旅遊者的集體“吐糟”往往比在時代廣場投放的天價廣告更加深入人心。

試想,有朝一日,大陸在民權保障、民生發展、法治、反腐、文教、環保等各方面都超過臺灣時,那麽在陸生活的臺灣人就會感受到這種明顯的差異,並且樂於享受這種由其“中國人”身份而帶來的種種榮譽、自豪與待遇。等做到這一步,和平統一也就水到渠成了。

女性主義者說,判斷一個社會是否公平、正義,就要看他們怎樣對待自己的女人。類似的,我們也不妨說,判斷一個地區或國家是否真的有軟實力、吸引力,跨國婚姻的流向就是最簡單的指標。自兩岸解禁以來,陸-台跨境婚姻基本上都是單向的。女人爲了自身和子女獲得更好的生活、教育環境,會用腳投出發自內心的“認同”一票。由此推斷,如果有一天臺灣的女孩也願意遠嫁大陸,臺灣的年輕人都願意攜家帶口到海峽西岸工作、創業、定居、紮根終老,那麽和平統一的時機就已然到來——是爲兩岸之幸、東亞之福。

(注: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王鵬是英國布裏斯托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該校東亞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郵箱爲wangfucius1020@gmail.com。)


草嶺芒花漫天飛舞

2013-11-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灣灣月光囧囧:草嶺古道是在清乾隆時期,台灣先民開闢來往通道中的一部分,因為經過新北市及宜蘭縣兩地分界山的「草嶺」,所以叫作「草嶺古道」。每年11月,正是芒花綻放、滿山飛舞的浪漫季節。看著芒花雪白盛開的數大美景,那一片貌似白雪皚皚的遍地花海,佐之以山裡縱橫來去的強勁風勢,讓人打從心底悠靜輕快,感受著不同於都市塵囂的舒適暢意。在颯爽怡人的秋日氣息之中,與三五好友信步走在曲折蜿蜒的古道當中,有一種遺世而獨立的清醒凝神,頓覺雅致欣然,萬物與我和諧同在。


從草山一路向北

2013-1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拯救世界的刀爺:順著滿是綠意的陽明山公路一路向北,直到一片灰藍色出現眼前,撥雲而出的日光,霎時在海面上鍍起一層絢爛的金色。海濤聲正如原住民歌聲中「海洋使山站了起來」,延展了這片土地的生命力。回想從前的台灣,多少先人順著海流來到這片土地扎根,而同樣的海,亦見證無數台灣歷史的榮辱興衰。當一切都歸於平靜時,或許只有這山海相連的美景,依舊是不變的。(來自廣州)


地域偏見在台灣

2013-1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韓緒麗/江蘇)

某天在fb上看見兩位分別來自台南和台北的同學互相嗆了起來,起因是台北同學說自己在台北從小不會說台語,來南部讀書後常說台語,爸媽笑話他是鄉下人。台南同學看見後就不淡定了。

作為一個大陸人,我非常羨慕會說台語的同學,掌握一門語言是件值得驕傲的事,若遇到能在客語、台語、國語甚至英語之間切換自如的同學,我的第一反應都是頂禮膜拜。來台之初,我默默在心裡盤算,要是能學會簡單的台語,常用繁體字和注音輸入法,就不虛此行了。

沒成想,來了台灣才發覺,不是所有台灣同學都會說台語,客家同學也未必會說客家話,甚至有些北部同學以不會說台語為榮。似乎在台灣人眼中,北部總有一種莫名的優越感,十足「天龍人」心態。

「我是北部人,所以我不會說台語」、「交通不便是因為這裡是南部鄉下,台北才不會有這種問題」諸如此類的對話很多,連我最熱衷的台灣慢節奏,也被北部同學指正:「你去了北部就知道台灣的生活節奏一點也不慢,會覺得慢是因為這裡是南部。」

抵達台灣首周就去了府城台南,雖只是一日遊,卻是難忘記憶。赤嵌樓、安平古堡這些成百上千年的歷史古蹟自不必說,歷史的厚重感裹挾著時代的記憶,在整個城市瀰漫開來,讓人正視自己的渺小。

比歷史更難忘的,是在地小吃,地道台南美食才是這座古城蒼蒼歷史的權威見證。單是國華街市場裡歷經五十年在地人考驗的春捲都大有來頭,隨性地撒入一把花生粉,不僅是滿足口腹之慾這麼簡單,也是台南平原悠久製糖歷史的縮影。

很愛台南厚重的歷史文化,以及滿滿的腳踏實地的生活氣息,沒想到在台灣同學眼裡,南部代表了難以言喻的寂寥與落寞。

時代變遷,物是人非,當年「一府二鹿三艋舺」中首屈一指的府城風華不再,不禁唏噓。

其實在大陸,地域偏見也屢見不鮮。以我家鄉江蘇為例,硬是從中以長江為界劃分,長江以南稱蘇南,以北稱蘇北。在歷史發展上,蘇南依附長江以及京杭大運河,水運交通便利,發展較蘇北更快更好,自古就有江南水鄉富庶地的美稱,無論在經濟文化上都領先於蘇北。

蘇南人對蘇北人普遍的印象是窮、沒素質沒文化等帶著濃濃地域色彩的貶義詞。但隨著近代交通發展,蘇北經濟漸漸跟上,生活越來越好,教育水平也不輸蘇南,人民的素質也有長足進步,不再似過去那般貧困,然而人們觀念的轉變要遠比經濟發展難得多,現今蘇南人還是喜歡略帶諷刺地稱呼蘇北人為「江北佬」。

作為一個長期被稱呼「江北佬」的蘇北人,我特能體會那位台南同學的心情,作為養育我們的故鄉,融入了太多我們無法割捨、難以忘懷的記憶,無論美好或不美好,都是獨一無二,珍貴的是土地與人之間的情感。

不管是台灣或大陸,只要有人的地方,多少都會有地域偏見,不論是經濟文化發展前沿地帶,或是發展滯後地區,都是他人的故鄉和感情歸宿,伴隨著屬於那個地域生活的人們心中最珍貴的記憶。

每個人對故鄉的深情,都是平等的。尊重,不只是對自己的土地,也要從尊重他人的故土開始,不用在一些事上秀優越。


青天白日旗的不同待遇

2013-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鑫誠/台灣大學政治所陸生)

今日偶然看到一則新聞,張懸在曼徹斯特揮舞的青天白日旗被中國留學生質疑,而《看見台灣》中由原住民小孩手捧的同樣一面「國旗」,卻令許多在台陸生感動不已。對此,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的李政亮老師提出:「政治包含任何一個環節,兩岸年輕人應重新定義政治。」

然而,在我看來,同一面旗幟在陸生的眼裡之所以如此不同,首先倒不是因為兩岸年輕人對政治的定義南轅北轍,而是源於不同大陸學子對台灣的不同了解與想像。

顯然,在台灣的陸生,和不在台灣的陸生,對於那一面旗幟的理解不盡相同。這關係到他們是否曾經觸碰過台灣的土壤,是否曾經傾聽過台灣的聲音,以及是否曾經感悟過台灣的美與痛。

所以,這面特殊的「國旗」,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待遇,實則不足為奇:我們無法責怪在英陸生「不近人情」的「不談政治」,也很難對在台陸生「善解人意」的「看見台灣」感恩戴德。我們常常太過沉浸於身邊的世界,而忽略了不同的聲音,這也許是資訊爆炸時代的陰影,抑或歸因於人類行為的通病。

我們或多或少都傾向和與自己相似的人交朋友,也不知不覺只樂意接受和自我大同小異的觀念。

所以當我們在台灣,看到張懸身披台灣的青天白日,不只是沒有反感,甚至於讚歎她的勇敢。所以當你們在英倫,你看到張懸揮舞陌生的三色旗幟,你不只是不認同,甚至於厭惡她舉國旗的衝動。

首屆來台陸生張可針對張懸事件,於〈祖國塞給我的東西〉一文中的評論深得我心,我想,我們真的都需要把祖國塞給我們的東西拿出來重新檢視,然後獨立自主地好好生活下去。曾在英國留學,現在台灣攻讀博士的他,想必最能體會這面國旗的不同遭遇吧。

大陸人也好,台灣人也罷,如果不曾踏上對岸的土地,經歷對岸真實的市民生活,我想都是不易對另一塊土地有足夠認識的。而如果僅憑那些政府與媒體塞給你的東西,或是一些道聽塗說的市井傳聞,便很難不失偏頗地拼湊對對岸的認知與想像。

正是基於這種片面和零碎的訊息來源,兩岸民眾的交流,不分年齡與階層,許多時候都充滿了跨越時代的生疏感。

許多大陸人至今以為台灣理所應當掛著五星紅旗,而不少台灣人甚至仍相信大陸同胞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這些觀念,不正是「祖國塞給我們的東西」嗎?

半個多世紀的分離,就算對於山盟海誓的伴侶來說,也勢必會有難以癒合的裂痕。而兩岸之間的裂痕,早已不在台灣海峽的寬度,更在人心之間的距離。

我們或許是該像李政亮老師說的那樣「重新定義政治」,然而在此之前,是不是可以先「重新定義對岸」呢?未經歷就沒有發言權,但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我希望我們這些比較能夠理解台灣的陸生,好好地在這裡生活,深入民間,走進社會,將一個更真實,更具體的台灣印刻在腦中,帶回去大陸。我希望那些已經西進大陸的台生,不要忘記歷史,也不要對事實生氣,能夠帶著新的、屬於台灣人的驕傲,延續中華文明的香火。

唯有如此,時間才會治癒歷史的創傷。而或許在不遠的將來,兩岸的年輕人將不分彼此,重新定義新的時代,一起獨立自主地好好活下去。


用風度對待朋友

2013-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蔡尚謙】

每次大陸官員來,民進黨總大張旗鼓。看到一堆人以激烈方式上街表達,常不免惋惜。之前有篇文章說「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若大陸朋友來台,都看到這種大陣仗,豈不是拉遠他們對台灣的距離? 希望大家可以用平常心面對,讓他們可以聽到台灣最可貴的價值,不同的聲音。所以啊,撤掉警備人牆吧,用台灣人的風度跟朋友溝通。(胡庭碩)

陸生們入境隨俗

學校有位陸生朋友,在facebook寫下他最近的煩惱,他說來台灣以前,別人跟他說「謝謝」,他都會回答「沒事」, 現在來台後,大家都說「不會」,一時讓他有些錯亂。

現在跟他談話的時候,他已經能很順暢地說出「不會」了,我想兩岸學生在互動的過程中,慢慢學習彼此的習慣用語,在用語中漸漸入境隨俗,他一定能很快習慣我們這邊的文化。(劉得光)

海峽攔不住戀情

台灣藝人吳奇隆與大陸明星劉詩詩的戀情公開之後,兩岸網友一陣驚呼與祝福,說是令人意外,也還在情理之中。兩岸娛樂圈早已成形、音樂、電影、電視劇等彼此風向吹來吹去,其實就是在同樣的傳統文化中,不斷激盪出新的產物。

藝人們往來密切日久生情,可見這道海峽即使隔住了歷史和制度,卻攔不住發自內心深處的人情溫暖。(李育成)

流行遠渡重洋

曾經採訪過大陸留學生,聊天過程中他問我:「台灣人是不是普遍都怕冷阿?」 在台灣,差不多10、11月開始轉涼,路上的行人就穿起大衣、羽絨外套,最讓大陸朋友好奇的是「雪靴」。我了解後才知道,大陸冬天比台灣更冷,「雪靴」是冷到只剩幾度,才會穿起的「室內鞋」,這可說是遠渡重洋的流行啊!(大毛)


一位陸生對台灣的愛與恨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5| 評論數: 0 |原作者: (Yolanda/台大中文所陸生)

踏上台灣這片土地之後,「台灣」在我的生活中就變成了一個含義複雜的符號。在成大交換了半年之後,又來到台大念碩班,也許我很難再回到最初那種訪客的心情,簡單地回答你,我究竟喜歡或者不喜歡台灣。

面對不公心寒無奈

於是常常有舊日的朋友問我在台灣還好嗎?也不再像初來乍到時那樣,雀躍地告訴他們,台灣的小吃多麼豐盛,天氣多麼溫暖,太平洋多藍多壯觀。只是淡淡的回答,「嗯,我還是蠻喜歡在這裡讀書的感覺。」

一天一天,越來越熟悉這座島嶼,就像瞭解一個人,從最初吸引你的那些閃光點,逐漸看到那些讓你難以適從的另一面。前幾天,收到學校郵件告知,因為法律政策原因,將無法再讓陸生申領助教獎勵金,雖然在來台灣之前已經做好了將被不公平對待的心理準備,但仍舊覺得心寒和無奈。

坦白說,如果不是男友的原因,我不太可能有這番決心和勇氣來台灣念書,因為台灣在政策上顯現出來的態度,讓人感到這並不是一個親善之地。有時候會想,那些執意反對陸生健保、打工的法案通過的立委,是不是當自己的小孩孤身一人在國外念書被欺負被歧視時不會心疼、不會擔憂?

司機之言溫暖我心

記得剛來台灣時,在台南搭計程車,一路上跟司機大叔聊天,也有因為政治話題而爭論,臨下車時,他笑笑說,「小朋友,不管政治怎樣,你們這些小孩來台灣,我們還是要照顧你們的啊,就像我們的小孩去大陸,你們也會照顧他們,對不對。」這句話一直讓我覺得很暖,所以我從來不排斥民進黨,也不排斥台灣的種種言論,因為哪怕政治立場多麼不同,但我相信作為人的良善永遠是相同的。

大陸學生與台灣學生有什麼區別呢?都是一樣的人,一樣的學生,一樣有父母,一樣有夢想。不同的只是我們遠離自己熟悉的土地,獨自來到這個陌生的地方,開始陌生的生活。也許二十多歲已經不該再當做小孩看待,不需要被特別照顧,但以欺負弱勢的學生作為標榜自己政治立場的手段,換作任何一個地方任何一個時代,又能夠稱得上是英雄好漢的作為嗎?

我知道,這是因為台灣的民主,所以偏向陸生的政策會被在野黨一再反對。台灣人在兩岸的比照上,往往都會特別以所謂「民主」自詡,我也曾深深感到台灣的言論自由的確有讓人羡慕的地方,但慢慢地卻也在害怕這種自由的盲目,這種民主的盲目。

若台灣不崇尚人權

以我一個中文系學生對於政治學粗淺的瞭解,當美國建立起現代民主政體之時,卻先在《獨立宣言》中提出了這個國家建立的目的是要彰顯人權和平等的精神,為了建立一個平等的國度、一個良善的社會,這是現代民主的本質。這種精神從古希臘柏拉圖延續到今天的西方社會,歷經了兩千多年苦痛的漫漫長路,才鋪就實現的基石。

但從西方移植到台灣的政治制度,究竟有沒有足夠成熟的民主土壤供其生長?而在今天標榜「民主」的台灣社會,究竟有多少是從尊重人權與追求平等的精神出發去完成一個個政治議案的修訂與反對,又有多少是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民主而民主。如果台灣只是一個民主的社會,卻不是一個崇尚人權的良善的社會,那麼這樣的民主究竟又有多少意義和價值?

在聊起這個問題時,一位台灣的好朋友很坦誠地跟我說,台灣政治之所以會走到今天,民眾要負一半的責任,「因為我們選擇看羶色腥新聞,就排擠了好媒體,我們選擇了不關心政治,於是選出了一群西瓜出來。我們的確離所謂真理越辯越明還有路要走,所以才會有我們這種人努力的要讓大家關心政治呀。」

拚命維護台灣的心

我想,關心政治也並不是簡單又固執的藍綠對峙,也不是看立法院裡的「西瓜們」怎樣打鬧作秀,真正愛惜台灣,是要放下偏見和執著,去思考怎樣做才能讓腳下這片土地更美好,更能彰顯「人」的良知和尊嚴。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身兼兩岸的大學生,且兩地又都受到中國古典文化的濡染,我希望我所愛的土地都能夠實現這種「至善」的精神。

入秋後,每一股寒流過去都會迎來幾天格外晴朗的日子,有時下課經過文學院的庭院,常常會不由駐足,看看被古老紅磚圍起來的蔚藍的天,紫荊花無聲落下,安靜而美。這些時刻,我會發現自己對台灣的感情是多麼真誠和深厚,我在這裡已經留下了太多的牽絆,太多情感的聯結,以至於每次回到大陸都會像維護自己的家鄉一樣拚命維護台灣。除了男朋友,太多的師長和朋友,以及太多溫柔的時刻,讓我再也無法將台灣僅僅視作旅途中匆匆路過的風景。

其實一直以來,我認為政治不過是一群人的權力遊戲,但如今,我憎恨這種充滿敵意的政治,一點點侵入原本單純的學生生活。我不知道誰能夠回答我,台灣對於陸生的態度究竟什麼時候才能拋開政治的偏見,回到作為平等的「人」的相知和相待。但我希望這個答案,不會讓我等得太久。


彩虹橫跨東北角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東北角的高速公路設在大海邊上,無意中猛抬頭,竟發現一道斑斕宏大的彩虹橫跨在海平面上空,遠方的燈塔在海天交界處正對著太平洋。這難以形容的美麗,鏡頭也難以記錄下其十分之一,見一眼就有淚奔的感覺。在這座叫福爾摩沙的海島上,吹著太平洋刮來的風,時常會不經意便發現無數驚豔的美景。美國的大峽谷,北歐的極光,台灣的海岸線,只要用心領略,都是彌足珍貴的生命體驗。


護理師真幽默

2013-1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6|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月治/陸配.現居台北市)

日前有位大陸親戚來台自由行,剛好我公公生病住院,親戚去探望了幾次,回來後對台灣醫護人員的服務態度讚不絕口。

親戚一再重複說著:「台灣的醫護人員怎麼那麼好?真的沒話說,你知道在我們那裡,醫護人員常常是愛理不理的,還會對你擺臭臉,但是如果你紅包遞過去,他們馬上笑逐顏開,變臉真快,真的好現實。你公公還能在加護病房被救活,得到妥善照顧,若是在我們那邊,可能早就……」親戚話沒講完,但我知道他的意思。

以前的大陸,醫護人員的態度確是我親戚描述的樣子,但我離開家鄉已久,其實並不是很了解大陸目前的就醫情形,也許隨著大陸人素養的提升,就醫環境應該是有所改善了吧。倒是有新聞報導,有一陸配住院要開刀,以為要給醫生紅包,還擔心被取腎,於是從醫院逃了出來。

我想她應該是來台不久的陸配,其實在台灣就醫是可以很安心的。我來台後,幾次就醫,都讓我對台灣醫護人員視病如親的態度留下美好的印象,特別是最近一次有趣的就醫經驗,一位幽默的護理師讓我印象深刻。

由於我個性容易緊張又心急,容易有胃悶現象,聽從醫生的建議,不久前去照了胃鏡。那天進了胃鏡室,看到一位非常年輕的醫師,看起來才二十幾歲的樣子。我以前雖也曾照過一次胃鏡,但那次幫我照胃鏡的是很有經驗的主任醫師。現在看到這麼年輕的面孔,不禁有點忐忑不安,先入為主地打了個問號,心想,醫師這麼年輕,有經驗嗎?聽人家說若是沒經驗的醫師做胃鏡,一不小心,胃壁還會被戳破出血。

這樣想著,不安和緊張全寫在臉上,胃鏡室一旁年長的護理師可能看出我的疑慮,笑著說:「你放心交給我們醫師,你別看我們醫師長著一副娃娃臉,其實他可是資深醫師,做胃鏡很有經驗的,你放心好了。」

護理師幽默的話,瞬間化解了我緊張不安的情緒,我不禁笑了出來,娃娃臉醫師也笑了,氣氛頓時輕鬆了下來。然後醫生要我側躺著,並親切地說:「放輕鬆,開始檢查囉。」然後一根長管子從我的嘴巴直通到胃。

幾分鐘後檢查就結束了,過程中只有點噁心感,並沒有其他不適。結果是輕微的胃食道逆流,醫師告訴我一些腸胃保健的知識,囑咐我不要吃太油、太飽和刺激性食物等,並要我注意舒壓。檢查結束後,年長的護理師又幽默地說:「你相信了吧,我們醫師很有經驗的,呵呵,凡事不要太緊張,放輕鬆,就不用來照胃鏡啦。」

這是一次有趣的就醫經驗,感謝護理師的幽默,醫師的親切,讓我免於檢查的恐懼和不安。


來自太平洋的呼吸聲

2013-1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拯救世界的刀爺:去過墾丁,很難忘記的,是站在沙灘之上,任由海水撫弄著雙腳的感覺。站在海岸線上,看著一望無際的大海,竟是如此安靜地拍打著岸邊。但這一切,卻都不及一路上給予我幫助的墾丁朋友,比不上他們的善良好客。感謝在路上善良為我指路的陌生人,感謝他的微笑;感謝海角七號「阿嘉」家外面耐心教我寫明信片的老人家,感謝那一聲聲夾雜著台語和國語的問候,更感謝載著我騎著機車一路向北的朋友,他告訴我,這是墾丁的風,是太平洋的呼吸聲。


照下美術館的瞬間

2013-1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4| 評論數: 0

@小雪:周六逃離眾聲喧嘩的台北,坐一小時車來到安靜平和的新竹。和清大同學一起參訪美術館。這座造型別緻的紅房子,座落在市中心的古早商圈周邊,重修過,卻保留了日治時期的基本面貌,精緻得都讓人捨不得進去。當我們還在門口徘徊的時候,我按下快門——誰知此時一輛鮮豔的紅色公車經過,完整地印在閃閃發亮的金黃色的銅牌上,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流動的時間彷彿在那一瞬凝固。還沒有進美術館,就看到了一幅創意新奇的藝術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