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開鍘 反腐新規治裸官

2013-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中共中紀委研究室主任李雪勤12月2日解讀「反腐新規」時表示,將制定配偶子女移居國(境)外的國家公務員任職崗位管理辦法。陸媒預測,這將是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將出手整治形勢已極為嚴峻的「裸官」現象。

人民網報導,大陸出現了一些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外的「裸官」,且其現象已經頗為嚴重,據媒體調查,大陸2013年已經有118萬左右的「裸官」,在海外擁有平均超過500萬元人民幣的資產。

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林喆表示,「裸官」以「裸」留退路,在問題有暴露跡象時,往往毫無牽掛地溜之大吉。

大陸全國各地也相繼制定對「裸官」的監管辦法,深圳要求「裸官」不得擔任黨政正職。為了防止「裸官」外逃,廣東省委組織部規定省管幹部上任前需報告家庭狀況。

李雪勤表示,接下來中紀委要推行新提任領導幹部配偶子女從業、財產、出國境等有關事項公開制度的試點。觀察人士指出,若此舉得行,則意味著已拖延20餘年的官員財產公示制度將取得重大突破。

陸媒分析指出,這些改革動作用意十分明顯,由中紀委實行推動,即意在通過中央集權使紀檢體系脫離地方黨政機關利益關係,並尋求建立起自上而下的較為獨立的監督體系。

由於過去多年地方權力一元化和監督權力的牽扯不清,這一改革的動作也被外界認為將有望起到有效監督的制約作用。

小 靈 通

裸官

裸官指的是配偶和子女都已移居海外,但本人仍留在國內任職的官員,該詞主要用於大陸的公務員。裸官的出現,反映出貪官風險意識的增強,這和反腐敗力度的逐漸加大成正比。


中共的雞蛋 民進黨的籃子

2013-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民進黨為了凝聚新的兩岸政策共識,舉辦了一系列華山會議,讓黨內各種力量與社會對話,近日即將舉行最後一次會議。據悉,民進黨中央準備提出以「憲政共識」作為兩岸政治對話基礎的結論。不過,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卻當面潑下一盆冷水,日前在記者會中公開宣示,民進黨「企圖在不放棄『台獨』立場和『一邊一國』主張前提下,用一些模糊的概念作為與大陸交往的政治基礎。大陸不可能接受。」

同時間,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在台灣走透透,卻未與任何綠營縣市長會面,尤其陳菊市長不久前才獲准訪問大陸,並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陳德銘抵達高雄卻婉拒與陳菊會面。在2016年大選選情不確定性日益提高,大陸不斷宣稱已對台灣政黨輪替制度有足夠的心理準備,而紅綠交流也確實愈來愈熱絡之際,應該如何解讀這兩件新聞呢?

民進黨有意為民共交流創造政治基礎,因而有華山會議的召開。日前舉辦的會議,由會議主席謝長廷宣布3項結論:(一)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二)民進黨應重視兩岸政治交流的失衡問題,調整具體政策;(三)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前兩項結論應沒有懸念,因為民進黨從2012敗選後就亟思在兩岸交流上有所突破,至於該怎麼突破卻各說各話,第三項則是華山會議討論出來希望突破民共交流的方式。

很顯然,謝長廷提出的「憲法各表」並沒有被華山會議接受,但會中有人主張以「憲政」和北京交流,具體的說就是「推動憲政、落實國民主權的精神,提升國民的憲政意識」。但完全不提《中華民國憲法》,沒有任何「一中」的連結,卻只想以民進黨一貫「民主人權」的價值觀讓大陸接受,連台獨大師林濁水都承認,民進黨「短期之內要讓北京高興,恐怕會適得其反」。

對此,蘇貞昌回應說,從中國的反應看來,他們是鐵板一塊,而且是吃定台灣。「民進黨絕對會堅守立場,絕不容許中國設框框、企圖框住台灣,台灣絕不接受,民進黨堅持台灣基本價值與基本立場,為台灣主流民意發聲,始終沒有放棄責任並善盡職責。」但是民進黨如果想跟大陸交流,不想讓國民黨獨占交流對話的主導權,又不願意放棄台獨主張,蘇貞昌自己是否也是「鐵板一塊」?

蘇貞昌對於大陸的話語,一直扮演鷹派的角色,就以中國大陸在東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並把釣魚台列嶼劃入一事,蘇貞昌第一時間抨擊中國大陸是「區域霸權」,是對台灣「侵門踏戶」,要求馬英九應該硬起來,好好處理這件事。他的論述不但完全脫離了兩岸之間和平發展的現實,態度甚至比美國更強硬,卻與安倍政府緊密相連沆瀣一氣,這無異支持釣魚台是日本的,台灣民眾能夠接受嗎?

如果蘇貞昌一再以鷹派言論對待中國大陸,即使民進黨開再多的「華山會議」,也不可能走出蘇貞昌對中國大陸所設下的框框。這種現象不只會讓藍綠關係繼續處於分裂狀態,民進黨跟中國大陸的關係更不可能改善,這對台灣未來的命運,將是非常大的挑戰。

相對蘇貞昌,謝長廷雖然拒絕九二共識,卻提出「憲法各表」主張,大陸雖然不能接受卻並沒有排斥,就像國民黨提出的「九二共識」一樣,大陸雖不滿意卻讓國共之間有了對話的基礎,謝長廷至少能和大陸建立對話關係。民進黨南部執政縣市長不一定「說了什麼」,卻表現了「不說什麼」的彈性,因此不時還可以看到縣市長帶團到大陸行銷農特產品。可以說,民進黨一些執政的縣市還是希望兩岸和解,但是蘇貞昌始終鐵板一塊。

從范麗青的發言來看,大陸似乎已經不再寄希望於蘇貞昌,如果大陸已經體認台灣的政黨輪替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是否表示大陸將對蔡英文寄以更大的希望?事實上,蔡英文最近頻頻出訪,在其他國家非常謹言慎行,必要的兩岸政策談話也顯得更有彈性。如果大陸對台政策由理性主導,就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到國民黨這個不牢靠的籃子裡。

大陸已經非常清楚的在「反台獨」「反一邊一國論」基調上劃出紅線,蘇貞昌如果繼續玩弄模糊概念的文字遊戲,大陸恐怕會對蘇貞昌發出更多更明確的反對訊息。大陸預留著迴旋空間,就看民進黨願不願意調整了。


「研發台灣」甩追兵

2013-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 評論數: 0

大陸海協會長陳德銘1日在訪問外貿協會時指出,兩岸企業家應戰略合作,把台灣的研發、設計優勢與大陸的製造、加工緊緊的結合起來,將來兩岸可以共同打造中華平台,走向世界貿易。檢視兩岸產業目前形勢,競爭愈來愈激烈,把台灣打造成亞太研發中心,現在看來,不加緊做可能就來不及了。

事實上,台灣在研發的投入上遠遠還不夠。遠的美歐不比,就比韓國,韓國大企業在投資研發方面不餘遺力,三星的研發人員高達8萬人,提供國際級待遇;而台灣研發能力最強的工研院只有近6千人,台灣多數的中小企業在研發的投入上更少。國際管理顧問公司「博斯」10月間發布調查報告,2012年創新企業的前10名,韓國三星位列第3,台灣企業則榜上無名。

博斯報告還特別指出,大陸企業愈來愈重視研發,去年大陸產業的研發投資較2011年增加了36%。如果台灣的研發能量也被大陸比下去,將來連與大陸談合作的立足點都找不到,難道只能靠「讓利」嗎?

美國史丹佛國際研究中心總裁卡爾森在8月間於總統府發表演講時指出台灣現在遭遇三大危機,其中就包括研發經費分配與執行困境。但同時他也指出,台灣雖然面臨很大挑戰,但機會也無窮,「現在是最好的創新時機,如果不創新,最好的時機將變成最糟的時機」。

前副總統蕭萬長在2007年,就已修正「亞太營運中心」的構想,將最初所提的「製造中心」變成「設計研發中心」,台灣要靠研發設計及行銷,把移往國外製造的東西推銷出去,運用產業鏈就能把台灣企業做大。

經濟實力的逆轉,促使兩岸合作必須要有新思維,新支點。這個新支點,就是台灣必須要走研發之路,而且要加快步伐。


陸劃界聚焦釣島不對台  陸委會抗議片面改變現狀 國台辦:設空識區是為民族利益

2013-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2日表示,陸委會已經循兩岸管道,就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未事先與我方諮商、片面改變現狀,直接向國台辦抗議。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2日重申,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為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這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另據北京涉台人士分析,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非針對台灣,而是聚焦在捍衛釣魚台主權。


司徒文: 陸主張對台主權 不成立

2013-1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80| 評論數: 0

針對中國大陸以《開羅宣言》主張對台灣擁有主權,美國在台協會(AIT)前台北辦事處長司徒文1日表示,《開羅宣言》將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的意圖非常明確,中共的主張「不成立」。

司徒文1日應邀在《開羅宣言》70周年紀念特展暨國際研討會上,發表專題演講時,做出上述表示。不過他認為,相關「措辭上的選擇」可以更好些。

他指出,宣言內容提到「如福爾摩沙(台灣)等領土應歸還『中華民國』」,不過,日本1895年從甲午戰敗的中國(清朝)手上取得福爾摩沙時,「中華民國」還未成立。

對於中國大陸引用《開羅宣言》主張擁有台灣主權,司徒文認為此說法不成立,他說,「即使中華人民共和國1943年就存在,美國也不會希望台灣成為它的一部分。」

他指出,開羅會議是時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外交生涯的最高峰,也讓世人了解中國在對日戰爭和二戰後扮演的角色。


你真的了解大陸嗎?  台灣人  看大陸

2013-1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祖均/宜蘭縣)

說到對大陸人的印象,會浮現的是免稅店門口財大氣粗的貴婦團,是不守規矩在阿里山小火車前插隊並大打出手,是隨地吐痰還是在街上大吼大叫……這些真的是大陸的全貌嗎?對於沒去過大陸的台灣人來說,這些刻板印象都深深植入了腦海。

或許是隨波逐流的那份同仇敵愾,或者是所謂的「民粹」,大部分台灣年輕人習慣批評大陸,內容不外乎自我優越感。那份優越感來自於自由社會,和印象中對於大陸還停留在廿年前的落後光景。如果不是出了台灣,我可能仍是這樣的年輕人。

陸生來台正在進行,台陸學生的互動也日漸頻繁。老師總說,台灣學生太過安逸,沒有危機意識。或許正是優越感使台灣人放鬆下來,而錯失了對實事求是的體認。或許環境沒給我們壓力,但大陸學生卻是在壓力下提升起來的。我們在爭議政治的同時,教育的差異產生差距;以自由的思想為傲,換來學生的不自知、不自覺。

大學時期我參加了海外成長計畫來到印度,廿二個實習生中,中國人占了九個,當中幾乎都來自大陸知名學府。當台灣學生說起國共內戰,張學良事件對兩岸帶來截然不同的發展,他們很好奇,因為這些在他們的課本中看不到,而對一個從未聽過的想法,並和自己從小認知南轅北轍時,他們的態度是尊重。

畢業後,我隻身一人前往雲南自助旅行,大部分上了年紀的人聽到我來自台灣,會叫我「回歸大陸」,接著問我:「台灣也講普通話嗎?」我有點納悶,在不了解台灣的情況下,為什麼老喊著回歸大陸?這句話對他們來說像是口號、基本常識,不需要去理解,因為大家都這樣說。

我曾遇到年紀相仿的學生,他說:「過去討厭國民黨,因為是亂臣賊子,現在更討厭國民黨,因為看到台灣人過的太好了。」其實也有許多大陸的年輕人,並不像我們想的那樣對政黨狂熱,或者一天到晚喊著「國家統一」的口號。大家應該把精神放在對彼此的深層互動和深入瞭解,而不是讓政治的風波,擾亂、阻擋了我們好好溝通的機會

大陸之大,十三億人口,五十多個民族,若只是淺層的觀光和交流,正如同瞎子摸象,摸到什麼是什麼,但真要說個全面,誰也說不準,更不該用少數的個案來評斷這個國家,唯有更深入了解,互相交流,才能去蕪存菁。未來會怎麼樣發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華山論劍】 北京當起馬外交救援投手 —外交休兵付的成本是主權(上)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492 )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林濁水 Nov 26, 2013

甘比亞14日無預警宣布與中華民國斷交,府院全在狀況外,消息傳到國內,一時,輿論譁然,連《聯合報》都說「馬政府"零斷交"破功」,社論甚至進一步說「不可否認,甘比亞斷交對馬總統的"外交休兵"政策是一項打擊。休兵政策造成我駐外人員甚至陷於不知是戰是和,連陣地失守都不自知。」民進黨則説「兩岸外交戰開打了」,全力批評這完全是馬政府外交休兵造成外交休克的結果。
 
18日總統要求外交部必須痛定思痛、通盤檢討,避免類似情事發生。不過,中國馬上出手救授馬總統,表示目前不會考慮與甘比亞建交,同樣在1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説「大陸願與台灣共同維護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良好局面」。
 
於是,22日馬總統得理不饒人的口氣說,甘比亞和台灣斷交,「中國大陸沒介入。過去中華民國建交國曾達60多個,現在僅22個;到目前為止,除甘比亞,全因這些國家與中共建交,甘比亞是唯一的例外」,所以,「停止與中國大陸在國際社會互相爭取對方邦交國的政策事實上還是有效,應繼續做下去。」
 
少了一個邦交國反而成了他宣揚自己政策英明的好例子,固然匪夷所思;但是,他也等於在反問,放棄外交休兵,外交會更好嗎?他這個問題,批評外交休兵的人的確得回答。
 
假使我們外交最核心的戰略目標是維持住現在剩下明22個國家的邦交的話,那麼,我們便得很誠實地回答馬總統的外交休兵的確是最好的策略。假使不採取這策略,不只甘比亜會斷交,另外搖擺不定的宏都拉斯、巴拿馬、聖露西亞等國,應該早已不在我邦交國之列,自2008年以來,中國已經拒絕了5個國家的建交請求。
 
但是一定要把維持22國的邦交當成台灣最重要的戰略目標嗎?這才是台灣真正應該嚴肅面對的問題。
 
如果維持22國的邦交對台灣那麼有利,是台灣最重要的戰略目標,為什麼甘比亞事件中,中共不只放台灣一馬,甚至還「主動」替台灣維持其他幾個國家的外交關係?這豈不稀奇?這豈不是很清楚地說明了中國根本並不把22目的外交爭奪戰當做他的戰略目標?
 
正是如此,中國的戰略目標另有有三個,一個是封殺台灣進入任何以主權國家為條件的國際政府組織成為會員國,一個是封殺台灣和中等以上重要國家建交,第三,維持兩岸關係是內政甚至是內戰關係或中央和地方的定位。
 
目前這22國,再加上甘比亜在內23國,人口總數才只有8630多萬只佔全球70億的1.23%;土地面積129萬,只佔全球0.25,在國際政治之中無足輕重,在協助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方面來說,不管是WTO會員或WHA、ICAO,這些邦交國發揮的影響力都相當有限。
 
過去,蔣氏政權時代,和這些國家的邦交,只是拿來向台灣內部宣稱中華民國仍然因為有國家承認,所以仍具備對內統治的合法性的微弱符號性功能用的。在李登輝總統時代這些國家則擔當向聯合國提案讓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以向外宣示中華民國存在的功能;在民進黨執政時則進一步擔當向聯合國提案讓台灣加入聯合國,以向國際社會宣佈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的作用。這三項功能和中國的一中原則和兩岸統一的政策都嚴重衝突,都意味著兩岸仍處在「外交交鋒」的狀況。
 
到了馬總統當政,同樣是維持這22小國的邦交,但是在「外交休兵」政策之下,前面提到的三項功能全被放棄,和22國維持邦交的意義被根本性地轉變。
 
首先,不再透過22國提案以台灣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那便是放棄對台灣獨立主權的主張;其次,不提案重返聯合國便是放棄和北京進行中國合法代表權的爭執,甚至形同放棄一中各表;第三,兩岸不和同一個國家建交等於默認雙方仍處於「內戰狀態」;第四,中華民國不在22國之外爭取新的邦交國配合承認胡連公報台灣外交空間必須和北京協高的精神,接受由中國一年一審批的條件,成為WHA觀察員和ICAO賓客,等於開了一扇成為北京附庸國的門。
 
本來維護國家主權是外交,維持邦交的目的;現在維持邦交成了目的,為了邦交寧願以主權受損做代價,本末完全顛倒。這一來,外交休兵策略一步步愈走愈深,台灣主權就愈陷入岌岌可危的處境中。
 
由於台灣的代價就是北京的收益,也因此,北京自然樂於替馬政府維持22國甚至23國的邦交,馬總統為此而沾沾自喜,其實等於把自己賣掉還替人數鈔票。
 
因此,我們的確應該批判外交休兵;但是如果在批判外交休兵的時依據的論述也同樣是以維持22國的邦交當做台灣是最重要的戰略目標的話,那麼民進黨將來執政時陷入非常困窘的處境。
 
這樣說既不是表示22國的邦交可以輕易放棄,也不是主張台灣應該要回到扁政府時代慘烈的「烽火外交」的作法。
 
事實上兩蔣堅持漢賊不兩立立場以做為政權對內統治的正當性基礎而寧願退出聯合國之後,邦交國逐一失手就是必然之局了,這一點.是台灣必須覺悟到的。1990年代邦交國會略有增加,固然和李登輝總統務實外交的正確有關,也因當時台灣有形國力上升,民主化國際聲譽提昇及中國受到鎮壓六四事件等的條件的加乘產生的效應,等到稍後中國崛起的壓力來臨台灣的處境便又轉劣。
 
情境如此,所以烽火外交不只難以奏效,副作用還真不小,台灣不應重蹈履轍。
 
就在甘比亞事件一波未平時,東海中國擴大航空識別區的另一波又起,未來,台灣涉外關係註定愈加多事,台灣必須有心理準備。
 
22國的邦交我們當然不能輕易放棄;但是我們必須放棄把22國的邦交定位為國家最核心,最高目標的戰略。就這一一點來說,陳長文律師雖然在意識型態上、國家定位立場上和民進都南轅北轍,但是他的說法,「依據《蒙特維多關於國家權利與責任公約》,國家的要素固然包括與他國交往的能力,但此能力未必是以「邦交」來衡量,台灣的134個免簽證國家,就是與他國交往能力的最好證明。」仍然是不妨參考的建議。
 
未來涉外關係多事到底並不表示捨馬總統的外交休兵以保住22國的邦交外,台灣就沒有其他的機會和空間。在【華山論劍】香港記行之三中,我提到了東亞的國際政治局勢已經走到一個和過去包括藍綠在內的主流論述完都沒有預測到的方向。半年來,在港人被刼殺和台灣船長遇難兩事件中,菲律賓對待台灣和成為中國一部份的香港採取了迥然不同的待遇,正說明了在中國咄咄逼人的崛起中,台灣的空間並不是絶望地只會急速地一路被壓縮到最小的地步,相反的,台灣有新的機會。(林濁水【華山論劍】 梁振英馬英九PK吊車尾─香港記行之三)
 
好好進一步探討這空間,適當地掌握東亜乃至全球新局面中的機會,謹慎地拿捏分寸提昇台灣地位,才真的是台灣的「活路外交」;而犧牲台灣主權尊嚴和主體性以保護22國邦交的外交休兵不是。


【華山論劍】 東海風雷---冷戰再起? 外交休兵付的成本是主權(中)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508 )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林濁水 Nov 29, 2013

「防空識別區」ADIZ和島鍊戰略都是冷戰時代的產物,是1950年之後美國用來圍堵共產國家擴張佈署出來的。
 
在之前,一個國家可以合法地禁止外國飛機在領空—領土和領海上空飛行,但是干預領空以外的外國飛機的飛行並不被接受。
 
1950後美國為了因應對防空體系構成巨大威脅的噴射機+核彈的出現,擴大預警距離,增加反應時間,防堵蘇聯與中共偷襲,於是以自由國家領土為基線,往外畫設到共產國家領土基線約130公里的地方成防空識別區。凡進入防空識別區的飛行器,都應提供識別資料與飛航計劃,以便辨識雷達上的飛行器有無敵意。
 
從1950到如今,公佈防空識別區的只有二十多個國家,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冷戰期間美國的盟國,如參加北約的加拿大、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冰島、土耳其、希臘和島鍊上的台灣、日本、菲律賓、韓國以及其他盟國如澳大利亞、泰國、巴拿馬。至於中國,一直到今年以前沒有這樣的設置。
 
「冷戰結束」初期,整個世界期待和平美麗的「新秩序」,防空識別區和島鍊圍堵兩樣一時淡出大家的視野。一直到911事件發生,ADIZ重新受到美國重視,但卻把監視目標從針對國際空域為改成針對國內航域。
 
中國成為巍然崛起大國後,海空軍穿越島鍊遨遊太平洋便成為志之所在,於是島鍊緊張漸升,2010年天安艦事件後,緊張更急速高漲,其中更以釣魚台中、日台的對峙最為險峻。
 
1969美國將日本防空識別區的管制權移交給了日本政府。日本先在1972擴大了一次防空識別區的範圍。在島鍊緊張上升後又在2005和2010年兩次擴大防空識別區的範圍,日本戰機還一再升空監控飛臨釣魚台的中國戰機,雙方緊張愈堆愈高。
 
中國在毛澤東時代,空軍戰力不靈光,被台灣壓得死死的,劃定ADIZ沒有意義,1970年代後聯美制蘇,太平洋西岸無戰事,況且採韜光養晦戰略,再接下來,1990年代開始,冷戰已經結束,這一連串的長期發展中,中國劃定ADIZ都成了沒必要的事。但是島鍊緊張升高後,中國對於日本ADIZ畫到距自己岸邊130公里,日本戰機在東海中?以西近距離跟蹤監控自己的戰機非常憤怒,於是在二中全會後宣布ADIZ,進行所謂「報復性」的畫定,既涵蓋了釣魚台又逼近琉球領土130公里。
 
本來「防空識別區」(ADIZ)、「飛航情報區」(FIR)、領空,是完全不同的三個概念。領空是主權的範圍。飛航情報區則是由世界民航組織所劃定的航空管制邊界,具有排他性管制權,但不涉及主權。而ADIZ是空中的國防線,雖然沒有主權意涵,又沒有國際法依據,只是畫定國的片面設置,但是ADIZ自上世紀50年代出現以來, 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國家的默認和遵守,包括中國在進入上述20多個設立空中識別區的國家和地區時,都主動遵守了沿海國的相關規定,主動通報了國籍、飛行目的等信息, 履行了相關義務。
 
由於ADIZ的規範並沒有國際法的強制力,因此,相關國家如果不滿大可以置之不理就好,但是,這次中國公佈東海ADIZ卻引起了國際廣泛而強烈的反應。台,日,韓強烈抗議,最直接的理由是中國ADIZ把的國土主權爭議的島嶼畫進去了真是可忍執不可忍;美國則認為如今中國把不相干的東北亞東南亞互飛的飛機納入監控,做法不符合美國創設時,只針對打算進入美國領空的飛機的目的。
 
眾多的國際戰略學家對中國的擔心還不只如此,因為他們聽到了中國國防部在23日宣布東中國海為防空識別區域,還表示「中國將在完成相關準備工作後,適時設立其他防空識別區」,著名將官尹卓當天又在中國官方媒體中央電視台上表示「像黃海、南海這些相關海域,今後都會劃設防空識別區」,顯示中國的作法並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針對日韓約恩怨或報復行為而已,而是一個總體性的全面性的對外行為,不只把環繞中國的黃、東、南海全納成中國的內海,而且要進一步向外擴張。
 
去年中日開始在東海競飆戰機後,東亞海域從北到南劍拔弩張,有人擔冷戰再起,但也有戰略專家都說「這不是冷戰」,「冷戰已經結束了,也不會再發生」,眾說紛紜。
 
其實今天東亞島鍊上的緊張還遠過於所謂冷戰時期。
 
無論冷戰、後冷戰,全是歐洲中心主義下的概念,用在東亞並不貼切。二次戰後,但當歐洲在冷戰對峙期間,東亞熱戰不斷,韓戰、越戰、中越之戰接連爆發。當歐洲冷戰進入後半期,在東亞,中日卻又神奇地進入了「蜜月期」,整個島鍊上根本平安得很,東亞根本說不上什麼冷戰。
 
等到1991年,蘇聯解體,華沙條約解散,歐洲冷戰時代結束,歐洲進行大裁軍;這時東亞的冷戰反而才短暫平靜後便在島鍊開始起動,歐洲原先進行的事備競賽現在由東亞各國接棒演出。而原先配合島全年圍堵的ADIZ功能更不只開始復活,而且從前由美日台這一方片面布署ADIZ演變到中國也跟進布署互別苖頭。
 
當然現在島鍊上上的緊張內涵與過去冷戰時期大不相同,如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的對立被世界主義VS.民族主義對立取代,政、經、軍在總體戰觀念下全面對峙被經濟全球化緩解⋯⋯等等;但是,內容上民主VS.威權的對立仍然存在,而在軍事上的對峙形態,冷戰初期佈署的ADIZ+島鍊對峙的動態反而現在才真正展開。
 
這是中國挑戰美國在西太平洋長期以來主導權的先兆,崛起而區域阻絕和反介入能力不斷增強的中國將從此訂立自己新的標準,試圖改變東亞的安全秩序嗎?有趣的是宣布設立防空識別區,卻是貨真價實的一甲子前就發明的老遊戲。
 
馬總統外交休兵戰略的出台很奇怪,背後是基於兩個不同,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情勢判斷。一個是識為中美將發展愈來愈和諧的戰略伙伴關係,這看法在2008年之後是馬總統持續了好幾年;另外,是世界權力已在轉移過程中,美國將採棄台論。現在看來馬的兩個情勢判斷都不對勁,既然如此,外交休兵還要繼續嗎?
 
當中國一公開ADIZ時,馬政府說第一時間就和美方聯繫,雙方每天密切溝通;還表示對中國作法不以為然,國防部發言人對此表示遺憾;中國的ADIZ馬政府認為既和我國的ADIZ重疊,更和我國對釣魚台主權主張衝突,這些說法做法似乎是都和外交休兵作法有了不同;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又乖乖地同意民航公司向中國提交走飛航計劃書,這又完全是外交休兵的一套有損主權立場的老作法,葉匡時說,防空識別區無涉領空與主權問題,中國大陸的飛機也一樣要把飛航計畫書交給台灣,這說法完全不通,因為中國固然把飛台灣的計畫書交給台灣,但是會把飛韓國日本的計畫書也交給台灣嗎?
 
學界有個說法引用最近《中國國防白皮書》等權威文件,確認了中國對外戰略綱要的持續有效性--即中國有可延伸至2020年都維持良好的外部安全環境,以便專注於內部發展「戰略機遇期」。但是這些文件也提醒戰略機遇期處於空前緊張之下,而美國亞太再平衡被認為是緊張的源頭之一。
 
緊張的源頭主要在美國亞太再平衡嗎?問題恐怕沒這麼簡單。要找中國當今造成國際緊張的往海上的擴張策略的源頭,恐怕到已故的劉華清的,近海,突破島鍊,走向遠洋的海軍遠洋發展三步走的雄圖,和習近平中美兩國共同遨遊太平洋的偉大中國夢的壯志中去才真正找得到。而無論如何,要因應中國這樣的戰略雄心圖捲起的風濤,台灣以為內容單薄的外交休兵就足夠應付未免太偷懶,太一廂情願了。


【華山論劍】巨颱颱風眼中的台灣處境 ─外交休兵付的成本是主權(下)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520 )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林濁水 Dec 3, 2013

馬總統三不五時抱怨他老被人為了政治角力駡賣台。根據游盈隆教授做的民調,台灣的確不少人認為他賣台,但比例不算太高,只有28%,相反的不同意的高達61.4%,可見在政治角力時,批評馬賣台並不是什麼聰明的訴求。(當然,你也可以不計較得失地説,民眾一般要求總統比任何人都要忠於國家,一個總統有28%質疑他的忠誠,這實在太高了。)
 
但是縱使認為他賣台的民眾是少數;但是認為他過分親中的,無疑的就是多數了。今年6月TVBS做了個民意測驗,結果是有61%民眾同意馬政府兩岸政策過於傾中,不同意的只有 27%。
 
為什麼要傾中?就統派的意識形態來講,傾中是個價值信念的選擇問題,現在先撇開這有理說不清的意識形態的因素,且從利害權衡的角度來探討為什麼要台灣傾中的問題。從利害權衡的角度,有的人從要靠中國賺錢出發而主張傾中,這我們也跳過去,單單從權力政治的角度來談。
 
在中國崛起跡象日益明朗後,美國為了調整面對這一個新大國,開始說了一些很令台灣提心吊膽的話。
 
1997,北京飛彈演習的第二年,柯林頓說中美是「建設性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江澤民訪美《中美聯合公報》),小布希上台一開始把中美關係定位為戰略競爭者,雙方為撞機事件鬧得不可開交;但9.11以後為了合作反恐,小布希不再提戰略競爭者,反而說要發展「中美建設性合作關係」(2003年布什訪華《中美聯合聲明》) 。2009歐巴馬上台後直接稱中美是「夥伴關係」,才沒多久前,11月5日負責亞太軍務的美軍太平洋司令洛克利爾表示,「中美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正在提升,未來希望繼續深化兩軍合作。」
 
這些說法使得許多台灣人認為,美國都這樣傾中了,台灣除了跟著傾中之外還有什麼路可以走呢?這時,他們的核心論點就是中美關係愈好愈有利台海和平和台灣安全,所以台灣一旦傾中,美、中、台之間將形成最完美的合作關係。
 
無疑的,像他們那樣想像的,讓台灣活在歲月靜好,世間安穩的情境中誰曰不好,誰曰不值得嚮往?只是此情此景恐怕只能是嚮往,並不曾真的浮現。
 
對中美關係,還有另外一個極端的說法,那就是現在的世局已經走入美國霸權正迅速地轉移到中國手中的階段了,在這轉移的過程中,一方面,雙方會劇烈衝突,甚至發生戰爭;另一方面,美國走上棄台之路是必然之事,現在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風暴就是霸權轉移過程中的一個事例,因此台灣已經沒有選擇餘地,必須靠邊站了,馬總統2008上台時宣布「兩岸關係高於國際外交」就是最經典的霸權轉移論述下的政策選擇。
 
這兩個論述,一個說中美關係好得很,一個說壞透了,論點完全相反,但是很神奇的都導向一個共同的結論:台灣只有傾中一條路可以走,而且這一條路就是台灣必須持續犧牲自已的主體性和主權才走得下去——也就是台灣必須在「兩岸關係高於國際外交」之下的和北京「外交休兵」。
 
然而,從過去到現在,幾十年的殘酷經驗是,台灣不但並不曽在中美你儂我儂時,在外交上過了什麼美好的歲月;相反的,台灣凡事必須苦中求,當中美角力時,台灣才會因為戰略地緣條件而被中美雙方多重視一些。
 
同時,當中國崛起時,台灣固然感受到中國巨大的壓力,但是中國崛起並不必然導致美國棄台的結論;有時反而會因為中國要疏解誤用了崛起的力量造成的反作用力而必須緩和對台灣的壓力。情勢會這樣發展,台灣的戰略地緣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關鍵。
 
台灣,位居東北亞東南亞中點,西向亞洲大陸扼大陸面東向太平洋的出口,韓戰之後,冷戰初期被編列在第一島鏈上的樞紐位置。這地緣位置使台灣處境地位隨著島鏈情勢變遷而劇烈浮沈。
 
冷戰初期島鏈兩邊中國向蘇聯老大哥「一面倒」,和美國對峙,台灣戰略位置無比重要。這戰略價值使台灣居然不可思議地能據有小小彈丸之地卻留在聯合國握有常任理事國席位,並高調宣稱是代表全中國十億人的唯一合法政府。
 
到了1970年代之後,冷戰格局從歐美對抗中蘇轉變成歐美聯中制蘇。這一來中美對峙前線就從島鏈推向中蘇邊界,台灣戰略價值完全消失,接下來便是台灣退出聯合國,和絕大多數國家相繼斷交,地位落入谷底。
 
等到歐洲冷戰結束,蘇聯瓦解,再不足為患,中國天安門事件又震驚了西方國家,於是幾番周折後社會主義國家和民主國家冷戰對峙前線隨蘇聯瓦解由中蘇邊界再移防回島鏈。
 
1990年代初,台灣的戰略地位重新浮現─雖遠不如冷戰初期地位顯赫,但已足以讓李登輝總統在務實外交上有所斬獲。這使得中國十分不滿,1996軍事演習向海上發射飛彈,結果是誘發了潛在,但因歐洲冷戰結束而久未被提起的島鏈結構的浮現,美日迅速簽訂安保新指針,重新設定圍堵對象,並在範圍上納入台海。
 
但9.11以後中美合作反恐,再加上中國崛起,棄台論開始浮現。到了馬總統上台,主張兩岸關係高於國際外交,於是北京順水推舟,要求美國不可插手兩岸事務。在這美中高唱戰略伙伴關係的期間固屬馬總統號稱美中台三方關係最和緩時期,但是卻也是台灣的主體色彩幾近消失不見的時期。
 
等到2010天安艦事件發生。華府、北京接連不斷追加軍事演習互別苖頭,東亞緊張不斷被推升高,緊張沿第一島鏈線全面展開,從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黃海延伸到南海,由於台灣正好位在東西向和南北向兩條緊張線交會的樞紐,是最敏感位置。於是各方面重新調整對台灣的政策:
 
北京軍方有人首度放出可以撤飛彈訊息,呼籲兩岸在南海軍事合作,在東海共同保釣。1月16楊毅針對釣魚台事件說,希望兩岸適時就軍事問題進行接觸,並探討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中共解放軍總政治部關係密切的「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鄭劍,更在台灣報紙刊出論壇文章,直指「台灣方面似乎也已經走到了需要調整軍事戰略的歷史性關頭」,呼籲改變「以大陸為台軍唯一假想敵的軍事戰略指向」。
 
另一方面,美國恢復對台軍售;在天安艦事件的第二年,美國國務卿希拉蕊2011年11月11日在夏威夷「東西中心」發表演說,強調台灣是美國重要的安全及經濟夥伴。然後,11月23日華府外籍記者中心的記者會上,美國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德斯(Ben Rhodes)指出,美國跟台灣有長期安全關係,包括雙方軍隊溝通及美國對台軍售,美台長期關係對美國促成區域穩定的承諾很重要,美國有責任與台灣維持軍事關係及經濟夥伴關係。2013年10月3日美國副助理國務卿梅健華(Kin Moy)說台灣在跨國議題上可以扮演區域領導者。
 
在日本方面,經過16次談判都沒辦法成功的釣魚台海域漁業協議終於簽訂,和菲律賓的刑事司法互助協定也簽訂了,這些協議都涉及到台灣涉及外主權的行使,中國在過去必然全力反對,而現在,中國雖然仍然表示不滿,但是低調反應,只提醒日本必須尊重中國的一中原則。
 
馬總統總是拿最近幾年上述外交上的進展來標榜「外交休兵」戰略的成功;然而,這些成就無疑的都發生在和馬總統預估的完全不同的國際環境之中:既不是在中美你儂我儂之際,也不是發生在覇權轉移美國棄台而台灣傾中之時,而是發生在東亞危機局勢為台灣所撐持出來的空間之中。情境是這樣險峻,要在這樣的處境中確保台灣的主權安全,提昇國家地位靠的是膽識和穩健,而不可能是逞一時快意的烽火外交或偷懶,自我墮落的外交休兵。


台灣北部部分防空區 軍方無力應變

自由時報 2013-12-3

只能監控 我國軍力到不了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與我國防空識別區部分重疊,軍方低報重疊區域面積遭立委批評是自我限縮。軍方昨更坦承,依我國實際軍力,對海峽中線往東平行線以北的空域,即便與中國劃設防空識別區重疊,但我國軍力根本無法到達,只能監控,即使有他國軍機進入,我方也無力應處。

軍方這項說法,形同是宣告我國對於台灣北部部分防空識別區,只有名義上、而無實際的管控權。

空有名義 但無實際管控權

至於軍方是否會依據現實軍力控制區域,直接進行防空識別區的調整?空軍司令部政戰主任劉守仁中將表示,站在空軍的立場,「我們沒有辦法自己把那塊劃出去」。

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與我防空識別區有部分重疊,但究竟重疊多少?軍方說法變來變去。

根據空軍司令部上週五向立委邱議瑩提供的重疊區資料顯示,兩岸ADIZ重疊範圍包括海峽中線以西區域,面積共六萬七千平方公里;到了前天,軍方高層官員私下透露的訊息,則是直接刪除海峽中線以西部分,共列計約四萬平方公里;但到了昨天,由國防部向立院提出的正式報告中,更將海峽中線以東平行線以北、約一萬七千平方公里的空域刪除,僅認列海峽中線以東的兩萬三千平方公里。

邱議瑩昨在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中不滿表示,連國防部與空軍之間,都對兩岸防空識別區重疊範圍不同調,她要求國防部深自檢討,好好把造成巨大差異的問題講清楚。

國防部昨晚緊急召開臨時記者會,軍方並將兩岸ADIZ重疊區面積定調為兩萬三千平方公里。劉守仁表示,為空軍向立委提報資料未充分說明「實際空域運用情形」,深感抱歉並表達歉意。

劉守仁說,國防部提報重疊空域兩萬三千平方公里,指的是我國軍力實際可達區域的部分,可說是我方的「預警區」;至於此區域以北另有一萬七千平方公里、也就是海峽中線以東平行線往北的區域,則是我方的「監控區」,但我方實際軍力無法達到那塊空域。

媒體詢問,我國軍力若無法實際到達,有無可能調整ADIZ區域?否則豈不是紙老虎?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說,我們不是紙老虎。

國防部也指出,這項調整是在九十三年五月決定,是前國防部長李傑基於國家政策調整,而配合政府政策所做的決定,屬於戰略層次。


總統搭專機出訪 將不會通報中國

自由時報 2013-12-3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除要求對各國航空器進入此區時要加以識別、處置,民航局長沈啟昨指出,中方在上月二十七日進一步要求各國,飛經此區的VIP1(如機上有元首級重要人物)飛行計畫,也要向中方通報。她說,若總統搭乘的是專機,我方就不會通報;但若總統使用的是一般民航機,且在相關資料上未登載有VIP時,「我們一般就會通報」。

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邀國安會及國安局、外交部、國防部、交通部、陸委會到會報告質詢,立委邱議瑩及黃偉哲等人針對總統如果搭專機出訪,是不是也要向中方通報,要求交通部提出說明。

沈啟表示,中國在上月二十三日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後,二十七日更進一步要求我通報VIP1(即元首級的)飛行計畫,「目前我方並未同意,也未通報」。

但沈啟在委員會結束後接受媒體詢問時又指出,國家元首搭機出訪,我國軍機會伴護到東經一百二十三度的空域。在被問到是否提供飛行計畫給出訪行經國家空域時,她說,如果總統搭的是專機,我方就不會提供;但若總統使用的是一般民航機,而且又未登載總統在機上的資料時,就會提供飛行計畫書。


美日軍機闖防空區 共機三度攔截

自由時報 2013-12-3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中國片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後,美、日不理會中國做法,都派軍機前往該區空域執行任務,自上月二十三日至今,美、日、中及我國軍機各有十餘架至數十架次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內,擦槍走火的可能性大為升高。軍方更稱,中國軍機曾三度貼近美、日軍機進行攔截,距離在一浬(約一.八五四公里)內,「雷達上的光點是重疊的」。

擦槍走火可能性大增

立委林郁方詢問,若美、日與中國在釣魚台上空發生軍事衝突,我國要如何因應?國防部長嚴明說,我方已研擬處置應變計畫,分為最高等級事件及不同等級狀況的應處,甚至包括「人道救援計畫」。

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昨邀請國安會及國安局、外交部、國防部、交通部、陸委會進行「中國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影響及因應作為報告」並備詢,僅國安會未派代表列席。

立委蕭美琴質詢時,要求軍方說明,上月二十三日中國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至今,美、日及中國軍機在該識別區的活動情形。國防部情報次長柯文安答詢說,美國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有十三次、日本有八十五次,中國有五十五次;而中國進入的五十五次是否因美、日飛機進入後而起飛攔截,無法明確獲知。

嚴明並證實,在過去一週,我空軍戰機已多次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內,與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重疊區域內」執行偵巡,數量約二十至三十架次。

嚴明透露,中國軍機在上月二十六日、二十七日及二十九日,曾三次近距離攔截美、日軍機;柯文安補充說,這三次的攔截,距離在一浬內,「雷達上的光點是重疊的」。軍方官員也稱,在日方宣布將「釣魚台收歸國有」後,該區域發生的空中接近事件,據我方掌握,已高達六十五次之多。

至於是否有中、美、日飛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嚴明指出,目前日本、中國確定沒有進入,美國則有進入,但美方在進入我識別區時都會開啟敵我識別器,並表明飛行意圖。

嚴明強調,如果有任何不明飛機進入我防空識別區,我方會依規定及程序進行處理,戰機都會進行攔截,若對方置之不理,我方會進行防空飛彈鎖定。


反制中國 美在沖繩部署P-8A巡邏機

自由時報 2013-12-3

〔編譯林翠儀、駐日特派員張茂森/綜合報導〕中國片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促使美國、日本和南韓加強海空防衛部署及偵察能力。美國海軍已在日本沖繩嘉手納基地部署六架有「潛艦新天敵」之稱的P-8A海神式反潛巡邏機,日本後年還將引進「全球之鷹」無人偵察機;南韓除向中、美、日通報擴大防空識別區外,也決定增建三艘神盾驅逐艦。

日後年引進全球之鷹

對於外界關切中方是否還會有進一步行動,包括在南海劃設防空識別區,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馬克卿昨揚言,中國有權在其他主權爭議地區採取相同做法。

美國副總統拜登昨晚抵達東京,今將與日本首相安倍會談,各方高度關切拜登此行將如何處理中國無端挑起的東海緊張情勢。儘管白宮表示,拜登這趟亞洲行將「聚焦多項議題」,外電分析也認為美方「息事寧人」的態度更甚於「興師問罪」,但日方仍信心滿滿。據報導,安倍與拜登會談時,將確認日、美共同要求中方撤銷防空識別區的應對態度。拜登預定四日轉往北京,五日前往首爾。

拜登今與安倍會面

每日新聞報導,美軍兩架P-8A巡邏機已於一日晚抵達嘉手納基地,其餘四架也預定在二日後陸續抵達。這項部署計畫是十月召開的日美防長外長「二加二會議」所做的決議,主要是為了配合P-3C巡邏機汰舊計畫。

此外,產經新聞報導,日本防衛省將在明年度預算概要中編列兩億圓(約新台幣五千七百萬元)調查費,最快在二○一五年引進「全球之鷹」,基地將設在青森縣三澤。未來空自和美國空軍將共享無人機蒐集的情報,以提高對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監視能力。美軍在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常駐三架全球之鷹,其中一架將於後年春天暫時部署在三澤基地,以蒐集釣魚台周邊與東海情報。

南韓決擴大防空區

南韓方面,朝鮮日報報導,南韓決定擴大防空識別區到與飛航情報區一致,昨已向中、美、日三國通報。


陸劃界 陸委會:已向國台辦抗議  國台辦重申 劃設東海空識區 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

2013-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7| 評論數: 0

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2日表示,陸委會已循兩岸管道,就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未事先與我方諮商、片面改變現狀,直接向國台辦抗議、表達我方對這件事的看法及嚴正關切。稍晚,陸委會以書面方式指出,陸方對我方強調其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應對外部局勢需要,並不是針對台灣。

針對張顯耀表示向大陸國台辦表達不滿與嚴正立場一事,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2日重申,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是為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這也是兩岸同胞的共同責任,兩岸應該共同捍衛老祖宗留下的家業。

不影響民航機飛行

張顯耀是出席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中國公布東海防空識別區之影響及因應作為」,接受立委質詢時做上述表示。張顯耀還透露,上周他已當面向來台訪問的海協會長陳德銘,表達我政府的立場與態度。

立委林郁方質詢時,批評陸委會反應太軟弱。張顯耀回應稱,陸方片面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不會改變現狀,也不會改變中華民國主權及我國防空識別區,重疊部分,陸委會正在跟國防部協商,以研擬後續採取的措施。

至於所謂的「兩岸管道」為何?張顯耀接受立委蕭美琴質詢時明確說,「陸委會是直接告訴國台辦」表達看法、立場、嚴正關切。

范麗青2日在北京向本報表示,東海防空識別區不會影響民航機的飛行。劃設防空識別區是國際慣例,美國、日本早就劃設了。

聚焦捍衛釣島主權

范麗青說,兩岸同胞是一家人,維護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據北京涉台人士分析,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並非針對台灣,而是聚焦在捍衛釣魚台主權。而主導此事的是大陸軍方,不是大陸涉台部門。

小 靈 通

防空識別區、

飛航情報區

防空識別區(Air Defense Identification Zone,ADIZ):指一方基於國防需要所劃定的空域,範圍大於領空,他國飛行器若進入時,需進行識別、告知動作,若飛行器無攻擊、危險性質,停留時間短,只會進行勸告、了解動作;若時間長則可能驅離。防空區不受國際法承認,但有軍事意義,劃設一方無權在防空區內擊落他國戰機。

飛航情報區(Flight Information Region,FIR):由國際民航組織(ICAO)所劃定,區分各國在該區的航管及航空情報服務的責任區,範圍除該國的領空外,通常還包括臨近的公海。與ADIZ不同的是,FIR主要是以航管及飛航情報服務為主,有時因特別原因會切入鄰國領空。大陸共有11個FIR,台灣則有「台北飛航情報區」。(陳筑君)


伸手不打笑臉人 陸生為民共媒介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欽

長久以來,民進黨給人一種逢中必反的印象,2012年以後雖然開始面對兩岸交往的議題,但也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沒有實質的行動。民進黨新境界文教基金會近日首次舉辦針對大陸在台學生的交流研習營,這不僅是民進黨面對陸生邁開的第一步,更可以算是民進黨直接面對大陸的第一步。

陸生來台應該是兩岸交往過程中最沒有政治意涵、最不該有衝突,而長遠利益最為正面的一項政策,但就是這樣一項政策,民進黨的激烈反對態度令人印象深刻,檢視當時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長達200多頁的會議記錄,可以見到很多近乎荒謬的反對理由,蓋因為以惡意揣測來台陸生的就讀動機,將陸生幻想為一群只為侵犯台灣人利益而存在的魔鬼。現在看來,那些說法可笑無比,而民進黨所擔心的事情也一件都沒有發生,但當時設下的諸多障礙卻給在台陸生的生活、學習造成了諸多不便。

如今陸生終於可以與民進黨面對面交流,過去標籤化的存在現在變成人與人的交流,一些因為不瞭解而產生的誤解與恐懼,終於有了澄清與再認識的機會。通過黨外運動史和民進黨發展史的講述,陸生得以看到一個更為全面的民進黨,瞭解其對台灣社會發展變革所作出的貢獻,針對民進黨的兩岸政策,黨務主管也很坦誠的闡述其顧慮之所在,儘管不一定很快達成共識,但起碼已經開啟了溝通的第一步。而對民進黨來說,當看到陸生對他們的好奇,以及對台灣這片土地的熱愛,或許也會開始反思,這個群體並不是一個沒有血肉的政治符號,而陸生政策更不應該只是冷冰冰的利益算計。

相反,通過交流卻可以讓雙方交朋友,相互找到對方的優點,俗話說「伸手不打笑臉人」,當陸生開始直面民進黨的時候,民進黨其實也沒有理由再以完全負面的態度看待對方。假若基本教義派再度表達反對立場,陸生坦誠相見的態度也可以與之形成鮮明的對比。實際上,這一正面效果已經初現,當在場的陸生提問諸多限制政策時,民進黨的黨務主管也表達會重新思考,並提出具體的解決意見,這無疑是一個很好的開始。

更為深遠的意義還在於,當前民進黨與中共官方尚無法建立正式的互動機制,縱使大陸方面也希望加強與民進黨人士的互動,但黨際交流還是有各種前提限制。在台陸生沒有政治色彩,也沒有包袱,完全可以成為民進黨與大陸接觸、增進對大陸感性認識的對象,而這也符合黨主席蘇貞昌當初所言要關注「未來的中國、經濟以外的中國,以及更廣大的庶民中國」的立場。

而通過這種交流,實際上也是「祛魅」的過程,讓附著在所謂理性思考上的諸多偏見和刻板印象得以被去除,反而有助於提升民進黨對大陸的理性認識。所以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陸生與民進黨的這一次直接交流,都是有益的嘗試,值得各方的正面看待與鼓勵。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陸生)


兩岸共同生活圈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繼江蘇昆山放出消息稱,未來持台灣悠遊卡也可以在昆山租腳踏車、搭公車之後,3日廈門媒體又率先報導,兩岸互相承認駕照有可能在明年落實。

來台「自駕遊」是很多大陸民眾的夢想,同樣的,台灣駕照能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通用,對於幾百萬頻繁往來於兩岸的台商,甚至是一般台灣遊客,也是極大的生活便利。

如果台灣在承認大陸駕照上程序複雜,或又引起在野黨的反對聲浪,大陸方面不妨先行承認台灣駕照,兩岸共同的生活經驗,有助於台灣民眾心向大陸的認同感。

宏達電加把勁

由於出口大幅衰退,主計處下砍今年經濟成長率,保2無望已成定局,主計處點名宏達電在全球市占率緊縮,是造成GDP下修主因。宏達電不甘被數落,昨提早公布11月營收,股價迎聲小漲1%。但是外資看好宏達電與中國移動推出聯名手機,可望提升400萬支的銷售量。

僅管宏達電改變策略、勵精圖治,但是對手蘋果、三星還有大陸的品牌也變得更強壯,在大陸市占率還在第六名。來台訪問的海協會長陳德銘稱讚宏達電是好品牌,期盼再加把勁。「一個好漢三個幫」,兩岸聯手應可讓宏達電再起。


大中華民主實驗區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6| 評論數: 0

台港關係和兩岸關係密切相關,過去,在冷戰時代和兩岸嚴重對峙期間,香港曾是兩岸激烈較勁的場域,國共雙方在政治、外交、僑界、情報、經濟、教育、文化、勞工等各領域交鋒。如今,時移勢易,兩岸邁向和平發展新階段,香港不再是兩岸的政治戰場,但台港政治的相互牽動,卻是日益明顯。

過去,香港在民主運動初起、政黨政治萌芽之時,許多民主派人士前來台灣取經。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經驗,也一直是台灣關注兩岸關係人士重視的課題。同時,隨著兩岸經濟關係的密切,尤其是ECFA簽訂前後,中國大陸與香港在簽署緊密經濟夥伴關係協定(CEPA)的效應,更是為ECFA的正反方陣營所高度關注。

如今,隨著香港局勢的變化,尤其是香港各種社會矛盾,如貧富差距、地產狂飆、陸港生活方式與文化和經濟利益衝突等的不斷激化,「中港矛盾論」、「香港本土主義論」等開始抬頭,獲得不少輿論陣地,香港本土運動的支持與反對、質疑各方,又自然著手從台灣本土化歷程中汲取言論、思想與行動資源。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香港民主派人士醞釀發起「占領中環」行動,希望藉此爭取普選,這個行動得到台灣部分團體、人士的支援。這樣的局勢發展,引起大陸方面的憂慮,前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曾公開表示,「近來香港占領中環發起人與台獨分裂勢力相互關聯,共同策畫實施行動方案」,是在「嚴重挑戰一國原則」,「台獨以往禍害台灣,如今又來搞亂香港」,對此,中國大陸方面「絕不容許」。

台港政治相互激盪,確實讓局面更加複雜。回歸問題的本質,關鍵還在於香港「深層次矛盾」的有效解決,這也是大陸當局長期關注的課題。

當前,香港的社會矛盾和政治(制)改革的不確定前途相纏繞,在各方政治勢力的交鋒下,確實已經使得問題更加複雜化。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政治體制,部分延續了港英時期的若干制度,例如行政主導的管治體制、立法機構裡的功能組別等等。港人爭取立法機構普選已經30年,後來又加上行政長官普選的要求。

社會安定和政治穩定本來一直都是香港人的主流價值,因為這有助於香港的經濟發展。但是近年來,香港經濟雖然在東亞仍然居前,但所創造的經濟財富卻越來越無法為全民所均霑,對於相當一部分香港人來說,「地產霸權」、「財團壟斷」的局面之所以出現,和政治制度有很大的關係,他們認為正是由於政治制度不夠民主化,無法反映民意,無法通過制衡財團的法案,也無法切實保障基層民眾的利益。政治議題與社會矛盾糾纏不清的結果,就是社會的兩極化帶來政治的兩極化,也使許多港人期待民主和民生的雙重改革。

日前,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祕書長兼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應邀訪港,發表了對香港政改方向的談話,北京方面則成立了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這些訊息結合香港關於2017年行政長官和2016年立法會產生辦法的公眾諮詢即將開始,在在顯示香港政制改革的方向將日趨明朗,香港政治可說是進入了關鍵時刻,港媒甚至以「大戰前的寂靜」來形容目前的氣氛。

面對這樣的局勢,出於對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和整個中華民族政治前景的期盼,我們一方面呼籲各種香港以外的力量,應該尊重《香港基本法》的架構,也尊重港人表達的政治意願,不應讓香港政治局面更加複雜,一方面也期待中國大陸,在國家主權與安全能得到捍衛與鞏固的前提下,要讓香港有更廣泛民主參與的空間,在推動普選的過程中,讓提名和選舉的機制與過程有更大的民主性,未來港人願意認同香港政府與政治領袖是自己的政府、自己的領袖。

中港台經濟漸融為一體,有共同的利益,中國大陸經濟改革開放已獲得很大的成功,政治改革之路仍在摸索之中。台灣與香港應該扮演大中華區穩健積極的民主實驗區角色,而非負面、反動的力量,相信透過這樣的民主試點,能讓全中國未來的政治改革有正反方面的重要參考依據,使得中國的民主道路更為平穩順利。


台灣可以有角色

2013-1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 評論數: 0

在中國大陸的支持與參與下,聯合國「5常加1」和伊朗終於達成核協議,應該有利於大陸建立「新型大國關係」。橫在眼前的東海防空識別區爭議,是大陸成為負責任大國的另一大好機會。

美國副總統拜登抵達亞洲,首先訪問日本,在接受日本《朝日新聞》訪問時,提到中國大陸劃設防空識別區問題時說:「中國和日本必須取得共識,建立危機應對方式和互信,打造降低緊張的措施。」擺明是趟「勸架」之旅。

「惟智者能以小事大」,台灣作為東海防空識別區導火線的釣魚台主權者,大陸也主張釣魚台屬於中華民國,因而也屬於中國,應把握各大國間的和平氛圍,爭取成為列強之間在東海的緩衝區;馬總統的「東海和平倡議」,經由上次兩岸分別扮演黑白臉,透過《台日漁業協定》爭回了釣魚台海域部分漁業權,足為智者表現。

相對於伊核5+1、朝核六方會談、南海風雲,東海防空識別區周邊各方大有坐下來協商解決問題的本錢。除了數軍機,台灣更應趁著兩岸局勢和緩,和日、美保持一定友好關係的優勢,爭取到自己的最大利益。

台灣是架開兩強的最好緩衝角色。


習近平亮劍─「傻逼」還是「牛逼」?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articles/view/1526 )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李蔚 Dec 4, 2013

一方面宣布在東海上空擴充「防空識別區」;一方面航空母艦遼寧號駛入南中國海演訓。中國在東海的行動驚動了美、日、韓;南海的突破讓越南、印度、菲律賓等環南海國家神經緊張。
 
中國同時在東海和南海「亮劍」,讓人想起美國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是以「同時打贏兩場中型戰爭」做為軍事整備的目標。不過本世紀以來,美國經歷了一系列在中東的區域戰爭,已經逐漸修改了這個目標。
 
儘管就筆者所見,中國軍方的代表性智庫或機構目前還沒有提出類似「同時打贏兩場戰爭」的目標主張,但從胡錦濤執政後期以來,包括東海釣魚台、南海黃岩島等爭議接連爆發,讓外界質疑中國似乎並不畏懼在這兩個地區同時爆發衝突。但中國的軍事實力和整體國力,乃至於在東亞地區受尊敬的程度,都遠遠比不上九十年代的美國。是什麼支持解放軍現在就敢向質量遠優於自己的日本自衛隊「叫板」?甚至支持中國訂出這麼「霸氣」的軍事戰略目標呢?
 
在講究縱橫捭闔、遠交近攻的外交場域裡,陷入「兩面作戰」的情境無疑是一種災難。早在黃岩島之爭時,一位中國學者接受筆者訪問時就引用十九世紀德國首相俾斯麥的話「德國一旦遭到孤立,就是夢魘」,這形容的當然是中國現今的困境。
 
「俾斯麥說過:如果你有五個鄰國,無論如何,要和其中三個保持『過得去』的關係」。這位學者分析,在東海和南海大動作激化爭端的結果,就是同時和日本、韓國、菲律賓、越南、印度、大部分東盟國家,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美國站在對立面。他無法像想以中國現在的軟硬實力,有辦法同時處理和這麼多國家的領海/領土/空中的爭端。更不要說在這樣的緊張情勢下,日、韓國內一部分民眾激烈要求美軍撤出的抗議行動,完全失去了立足之地。
 
這位學者沒有進一步往下推測的,是中國領導人如果明知不可為,為什麼還是硬要往這個坑裡跳?一個可能的答案,是解放軍對國家資源的爭奪,把中國拖進了一場地緣政治的災難裡。
 
在一張由中國官媒公布遼寧艦照片上,艦上官兵在飛行甲板上排出了「中國夢   強軍夢」六個大字。「中國夢」是習近平上任之初的著名口號,它的內容是什麼言人人殊,隨引用者的需要自行澆灌。於是到了解放軍口中,就成了堅甲利兵的「強軍夢」。挾持領導人的口號,無疑是著對預算和資源爭奪的尚方寶劍,更不要說軍隊本身對「國家復興」的象徵意義。
 
今年三月,中國人大會議期間,官方公布今年國防預算達到七千兩百零一點六八億人民幣,較去年預算增加幅度為10.7%。這是中國自1989年以來連續第24年國防預算佔GDP的百分比以兩位數成長。在這一段時間裡,中國國防預算幾乎是和GDP的成長相互掛鉤。後者增加,前者也水漲船高。
 
近三、五年間,解放軍新裝備不斷躍上媒體版面:攻擊潛艦、戰略彈道飛彈潛艦、航空母艦、隱形戰機、彈道飛彈、巡弋飛彈......。姑且不論其真實性能如何,光是型號、種類之多就足以讓旁觀者瞠目結舌。這都是上世紀九零年代中期之後,中國領導階層不斷向軍工研發單位投放經費的成果。但問題是,這些經費投放,依賴的是GDP的成長。但一般相信,在可見的未來中國很難維持過去四分之一世紀的成長速度。在這種情況下,習慣了高速增長的解放軍會不會變成一個爭奪起資源來讓領導階層難以控制的怪獸?
 
在習近平就任之初,不少論者以他曾任解放軍大老耿飆秘書的經歷,論證習近平將遠比團派出身的胡錦濤更能掌控軍隊。但這次東海/南海事件中可以看出,要論證習近平善不善於掌控軍隊,能不能「給資源」不是重點,而是要看一旦中國經濟面臨「軟著陸」;或者出於「外交大局」的考量,需要軍隊暫時掩旗息鼓時,習近平能不能有效裁抑軍隊的需求。但目前表現在外的情況,更像是習近平為牽就解放軍爭奪國家資源的要求,而被迫在實力不足的情況下被拖進「兩面作戰」的窘迫情境裡。
 
如果上頭提出的觀察標準能夠成立,那筆者的結論並不樂觀:至少在這一波東海/南海的爭端中,外界並沒有嗅到太多關於「習近平比前任更能統領軍隊」的正面訊息。初掌權力的習近平大膽地選擇東海、南海這兩塊最為爭議的領土地區來開刀,硬把一腳踼在美、日這塊鐵板上。


 
北京人用「牛逼」形容某種不可一世的霸道氣質;反之則是愚蠢遲鈍的「傻逼」。藉這句話來形容習近平的大動作,究竟是「真牛逼」,還是因為「傻逼」而「牛逼」,過些時間應該就能看出來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