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將官來台解釋空識區 對我表善意

2013-12-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62| 評論數: 0

針對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大陸全國政協委員、前國防部外事辦主任錢利華少將,上周銜命來台,代表大陸軍方向我方解釋,並對我方在此一問題上的表態,表示肯定。

錢利華日前來台參加一場閉門學術研討會,特意強調自己的解放軍身分,及銜命來台說明大陸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立場。就陸委會對空識區問題最終的表態,錢利華轉達大陸方面表示諒解與滿意,並強調「對外人都採和平方式,何況對自己人的台灣同胞」,明確此一立論,是大陸軍方對台的真實態度。

同時參加這場閉門學術研討會的我退役中將傅應川認為,大陸在ADIZ議題上,單獨對台解釋,卻與美日韓澳針鋒相對,這樣差別待遇,不能不視為善意,我方雖然無法回應,但卻無損大陸正面對「兩岸和平發展」以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真實履行的一面。

傅應川認為,此作法實際上已就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單方面的、實質性的往前推進了一步。在現階段兩岸無法直接對話下,這種片面方式或將成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種新模式。


東海防識區 陸派員解釋具深意

2013-12-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原作者: 傅應川

中共宣布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引發美中日三方在地區內激烈的戰略攻防;西太平洋地緣戰略上的動盪。雖經美國副總統拜登訪問日本、大陸使事態暫趨平靜,但此西太的權力爭奪,仍將持續發展。

從 其設置的目的而言,防空識別區是單純的防空作戰的概念,只是軍事問題,亦是層次較低的戰術問題。之所以拉升到戰略層級形成戰略攻防,主在大陸軍力的快速發 展,造成了地緣戰略上的權力失衡;而設置識別區之舉,更直接的挑戰了美方主導地區軍事管制、協調,維持區域安全秩序的戰略「權力」。此一事件的發展,凸顯 亞太地緣戰略權力結構的失衡,正面臨結構性的調整,而扮演這場大戲的主角只有中美兩國,其他的只是配角。

亞太戰略結構失衡

在首輪的攻防中,美日交相指責大陸企圖藉此事件,以軍事實力影響地區現狀;不與相關國家協調,造成地區軍事緊張。然此一說詞,並不符防空的原本概念,反而突出了中方在西太防衛措施上的不平衡;美方在此權力上的優勢,且不允許挑戰的霸權行為,因而形成在立論基礎上的弱點。

拜登訪問大陸,在先前確有興師問罪的氣勢,但最終卻以討論「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為主軸而收場,給予中美兩強協商在西太平洋建構新權力架構的機會。因而「如何建構美中新型大國關係」,就成了現下北京及華府熱議的焦點,只是美方不願用這一名詞。

12 月18日在北京召開第四屆「縱論天下」的國際問題研討會,即以建構美中新型大國關係為主題,並涉及相關政治、經濟、外交問題的探討。無獨有偶的,兩岸學者 19日在政大國關中心亦開了一場相關問題的閉門會議。雖然會議是以學術研究為形式,但在會議的氛圍及內涵上,卻有兩岸政治對話的濃厚意味,欲意兩岸在建構 美中新型大國關係中,有一定的共識與諒解。大陸方面的基調在兩岸的和平發展,強調在美中大國關係發展中,仍堅持和平崛起。排除西方認為大陸正走亞太的「門 羅主義」。很顯然的,此論述旨在降低台灣對大陸崛起的疑慮,他們用了一句通俗的話語,聯結了其對外及兩岸關係,認為「對外人都採和平方式,何況對自己人的 台灣同胞」。暗示應建立兩岸的政治對話,並試探在美中新型大國關係架構中的台灣國際空間。

在整個會議討論中,「設置東海防空識別區」確顯 出正式、嚴肅的一面,並在議題上形成會議的主軸。讓人覺得會議的目的是大陸在向我方協調、解釋設置防空識別區的意義。除表示前述設置的正當性外,且因美日 設置在先,中方只是被動因應;目的在維護國家主權,且有此軍事能力達成此目的,不是針對台灣;而在時機上,其主因則是美日的抵近偵察。由於東海及釣魚台情 勢的升溫,已有逐漸增加之趨勢,構成對大陸的安全威脅,而必須採取應對措施,防衛自身安全。

兩岸表達諒解互信

雖 然這是一場民間性質的會議,但卻涉及亞太地緣戰略情勢發展及國家安全上層重大且敏感的議題,不是民間討論建立學術認知的問題。政府應直接掌握狀況,評估情 勢、制訂政策以為因應。故大陸學者亦反應出,兩岸對政治議題的討論,已不能停留在「二軌(民間學術討論)」,至少應跨入「1.5軌(有政府參與的民間學術 討論)」。又因會議的內涵已凸顯出,西太平洋地緣戰略架構可能的變動,台灣守著現存的戰略定位,不足以維護台灣的安全,亦不符全般的戰略利益。因此兩岸所 謂的政治議題,應從無法立即解決的兩岸主權、治權等爭議問題中跳脫出來,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直接追求兩岸在地緣戰略上的共同利益。以擴大政治議題的範 疇,從務虛邁向務實;從理論的探討轉為政策的規畫落實。

大陸在「防空識別區」的議題上,對我陸委會最終的表態,表示諒解與滿意;並刻意的 表露出發言人的軍方身分,明確此立論係軍方對台的真實態度。此一作法,實際上已單方面的、實質性的將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往前推進了一步。雖然我方無 法回應,但卻無損大陸正面對「兩岸和平發展」及建立「軍事互信機制」真實履行的一面。而單獨對台解釋,卻對美日韓澳等在此議題上的針鋒相對,這樣的差別待 遇,不能不視為善意。在現階段,兩岸無法作出直接對話的情況下,這種片面的方式或將成為兩岸「軍事互信機制」的一種新模式。(作者為退役中將、中華戰略學 會常務理事)


外國人看毛澤東:高深莫測的人  斯諾、季辛吉等人 無不佩服毛知識淵博、具辯才

2013-12-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57| 評論數: 0

不管毛澤東的歷史評價究竟如何,誰也無法否認,曾為大陸最高領導人的他,替20世紀中國帶來巨大的影響。其中,接觸過毛澤東的斯諾(Edgar Snow)、斯特朗(Anna Strong)、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等外國人,無不佩服兼有農民和知識分子特性的他,具有洞察力和辯才,並認為他是個「高深莫測、複雜的人」。

1936年,斯諾成為第一位在中國紅區採訪的西方記者,並與毛澤東會面。

質樸純真 頗有幽默感

對毛澤東的印象,斯諾在其1937年出版的《紅星照耀中國》(1938年,中譯本改名為《西行漫記》)一書中寫道,毛澤東「是一個令人極感興趣而複雜的人」;「有著中國農民的質樸純真的性格,頗有幽默感,喜歡憨笑」;「說話平易,生活簡樸,有些人可能以為他有點粗俗」。

曾於1946年與毛澤東會面的美國記者斯特朗,在1960年發表的〈一個現時代的偉大真理〉一文中說,「毛主席是14年前在延安時說,『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現在這已成為有歷史意義的歷史名言了」。

談話有深意 層層套疊

斯特朗還說,「毛主席的一針見血的語句,淵博的知識,敏銳的分析和詩人的想像力,使他的談話成為我一生中聽到的最有啟發性的談話」。

打開中美外交格局的季辛吉於1972年首次和毛澤東會面後,以「華格納歌劇的序曲」形容這次會面,認為毛澤東是個「高深莫測的人」;他說,「後來,我慢慢體會到毛澤東的談話有好幾層意思,就像紫禁城內的庭院,一個比一個深地套著,除了比例略有變化以外,沒有什麼區別,而他最後的那個意思,只有在長時間思考以後,才能從總體上把它抓住」。


兩岸民眾為房苦

2013-12-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 評論數: 0

中國大陸票選出的2013年度漢字是「房」,顯示房價飆升是大陸民眾所關切的生活議題,雖然中央和地方出台不少樓市調控政策,但是在一線城市房價依舊居高不下,民眾會票選出「房」字不令人意外。有土斯有財,房子和土地是中國人最實在的人生願景,兩岸皆同,台灣的房價也讓年輕人對前景感到暗淡。從台灣的經驗看,如果政府不能有效調控房價,貧富懸殊肯定會越拉越大。

為流浪律師解套

當前台灣擁有執照但未執業的「流浪律師」超過5千人,市場早已飽和,有許多律師願意到大陸工作,但《服貿協議》迄今仍卡在立法院,使得就業環境更加嚴峻。台灣法治化較大陸先行,法律人才頗具優勢,可在台商公司擔任法務諮詢工作。中共十八大後,陸續推動禁奢肅貪以及法治化的政策,若能盡速讓服貿過關,台灣的專業技術人才能夠順利前往大陸工作,不只可紓解流浪律師壓力,更能夠提供大陸在法制層面的經驗。


大陸6條高鐵 28日同時開通  西寶、廈深、渝利、柳南、衡柳、欽防6線啟動

2013-12-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28日中國鐵路將面臨鐵路總公司成立以來最大規模列車運行圖調整,西寶、廈深、渝利、柳南、衡柳、欽防6條高鐵新線將同時開通,一次新增2258公里運行里程,創下中國高鐵一次性開通里程記錄。

調整後,年底新開通的路線共計2258公里,加上此前已經運營的1萬公里,中國高鐵里程將占世界高鐵總里程一半以上。據《每日經濟新聞》報導,中國高鐵成功貫穿高寒到熱帶、沿海到戈壁,向世界充分證明中國高鐵產品的可靠性。

據中國南車集團提供的最新統計,截至2013年12月25日,中國南車集團的高鐵已經運營5.7億公里,與北車集團不相上下。而北車的CRH380B是目前世上首款在實際溫差達到攝氏70度環境中運用的高鐵,也是唯一一款可以在不同氣候帶行駛的車型。

西寶線 隴海客運專線

28日將開通的線路中,西寶線是西安市與寶雞市的客運專線,建成後將形成隴海客運專線,有城際鐵路性質,成都至西安將縮短1小時。

廈深鐵路是接福建省廈門市與廣東省深圳市的鐵路,也是杭福深客運專線的一部分,是中國鐵路「四縱四橫」中的「一縱」的部分,廈深最快3.5小時到達。柳南城際鐵路是廣西第1條高鐵客運專線高速鐵路,來賓至柳州只需20分鐘,來賓至南寧只需40分鐘,柳州至南寧也只需1小時。

渝利 打開大鐵路樞紐

渝利鐵路開通可打開成都、重慶、萬州、宜昌、武漢、上海幾大鐵路樞紐的快捷通道,重慶至上海將縮短9小時。衡柳鐵路開通後,長沙南站至桂林的高鐵,最快僅3小時7分即可抵達桂林。


讓兩岸關係在深水區行穩致遠

2013-12-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馬英九總統明確表達,希望趁明年APEC會議在北京城郊舉行之便,能夠親自參加並舉行「馬習會」,但是大陸國台辦不久前還曾經明確表態,有關台灣方面人士參加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問題,應根據APEC有關《諒解備忘錄》的規定處理,並重申兩岸領導人會面是兩岸中國人自己的事,不需要藉助國際會議場合。在兩岸關係關鍵時刻,馬英九果然拋出關鍵慢速直球,接下來就要看大陸如何接球了。

大陸未必不準備接球,近日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幾個不同場合的發言,已打破大陸傳統思維窠臼,顯示大陸對兩岸關係已越來越有自信,他們早已不在乎跟資本主義國家接觸,可能遭到「和平演變」的可能性,5年來兩岸民間交流深化後,大陸更有自信,反而擔心兩岸關係可能倒退。因而更積極推動兩岸關係邁向深水區,馬習會如果能在北京舉行,將是兩岸關係5年來最完美的成果。

張志軍12月22日參加大陸中央電視台在北京舉行的「2013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呼籲兩岸盡早安排媒體互設辦事處,他說,兩岸新聞界交流的權威性、常態化機制要及早搭建,兩岸媒體相互採訪要更加便利,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要早日安排,兩岸媒體各領域合作要持續深化。

大陸不那麼擔心遭到「和平演變」,當然是對自己的「維穩能力」有信心,更重要是大陸經濟崛起後,已經擺脫社會演化論的逆流效果,也就是一個開放的社會,不僅是吸引外來事務的匯聚,也會讓相對落後的社會願意參與進步社會前進的吸引力,因此,儘管大陸在政治面向採取相對封閉的作法,但經濟社會已經可以吸引更多的外來資金與人員參與創造「奇蹟」的動力。

所以,大陸從早期開放台資、台企進駐,後來又擴大開放一般民眾常住,現在更大膽願意開放媒體常態性駐點,這就是大陸對自己的經濟發展超越日本,變成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所帶來的自信,使得過去是由台灣呼籲兩岸媒體應該互設常駐點的訴求,現在反而是由大陸主動呼籲兩岸媒體應該互設辦事處的期待。

而張志軍的第二隻「推手」,主要是希望「王張會」時,雙方稱謂的問題不必那麼在乎,最重要是把兩岸關係做得更好。這是張志軍在出席12月23日在河北石家莊所舉行的「2013全國台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座談會」中做出的談話。

既然稱謂不是那麼在乎,那麼「馬習會」時也可以沿用,張志軍會做出這樣的談話,也是繼22日他在參與「2013海峽兩岸媒體前瞻論壇」時,說到「王張會」可以在春節之後在南京舉行的說法時,所做出的補充。

其實,兩岸主管兩岸關係的主要領導,如果能在春節之後在南京首次會面,這不僅是大陸對台釋出的最大善意,也是大陸當成一個東道主的最佳安排,畢竟,南京還是中華民國名義上的「首都」,陸委會主委和國台辦主任能在六朝古都的南京會面,這是大陸安排「王張會」的最好選擇。

既然媒體的駐點可以打破過去的框框,兩岸官方的頭銜也不必計較,那麼「馬習會」也可以循著這條道路行走。

雖然APEC是一個國際場合,大陸也許會擔心「馬習會」可能讓台灣找到一個參與國際社會的突破口,但是一個有自信的大國,其實並不需要擔心台灣參加國際社會會給大陸帶來什麼樣的麻煩,畢竟馬英九已經多次宣示台灣不會再做一個「麻煩製造者」,所以大陸應該像張志軍一樣,以更大的自信,讓台灣人民對兩岸關係的改善有感。

而且明年所舉辦的APEC會議又剛好在北京舉行,「馬習會」也不必然非在北京近郊的場域舉行,如果大陸可以把這項會面單獨安排在會前或會後,在北京的釣魚台國賓館或者人民大會堂舉行,這樣的「馬習會」不但會讓大陸人民看到北京新領導階層在改變對台的觀念,也讓台灣人民真正感受到大陸所釋出的最大善意,必然會對聲望只有9.2﹪的馬英九有提升的作用。

如果兩岸再多點善意,用這樣的紅毯鋪陳出來的「馬習會」,會讓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後更「行穩致遠」。


最新民調 7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

蘋果日報 2013年10月30日16:07

【蘇聖怡/台北報導】根據TVBS公布最新「馬習會與國族認同」民調顯示,在統獨立場看法上,64%民眾認為應維持現狀,24%傾向獨立,僅7%傾向統一。傾向獨立的比例再提高。不過,如果進一步詢問民眾,如果兩岸關係只有一種選擇時,則有71%民眾希望台灣獨立,達歷次調查新高;僅18%傾向統一,另有11%民眾沒有表示意見。

本次調查是TVBS民意調查中心於102年10月24日至28日晚間1830至2200進行的調查,共接觸1,414位20歲以上台灣地區民眾,其中拒訪為339位,拒訪率為24%,最後成功訪問有效樣本1,075位,在95%的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3.0百分點。抽樣方法採用電話號碼後四碼隨機抽樣,人員電話訪問,所有資料並依母體性別、年齡、地區等變項進行統計加權處理。


感謝大陸小夥伴們  我身邊的  大陸人

2013-12-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葉珍青/台中市)

某次周日,我與三個大陸小夥伴一同拜訪了風景秀麗、擁有古老人文記憶的中興新村,其中一個景點即是虎山花園。從中興會堂後面的路往上爬,映入眼簾的是一把大茶壺及「虎山花園」的四個大字。經過一個轉彎後,我看到了座落在高處、以俯視之姿向下望的虎山藝術館,外面掛著紅布條讓我們知道今天有個書畫展開幕,人聲鼎沸好不熱鬧。

我們進到了虎山藝術館,裡面是「陳順貴馬年寫馬書畫創作展」,我與小夥伴進去欣賞作品時,小夥伴的口音讓舉辦這次展覽的一位叔叔主動與我們攀談,主要是與他們聊為什麼會來台灣、在哪裡交換學習、學的是什麼專業……等,相談甚歡。趁叔叔與他們交流之餘,我自個兒瀏覽了展場裡的作品,一幅幅的畫作、一匹匹的馬兒,原來一種動物可以呈現那麼多樣的姿態與神情。

後來小夥伴們聊完天,跟上我的腳步一起在看畫時說:「你知道上次我們也有去一個地方欣賞藝術品,但都看不懂它要表達什麼。恰巧旁邊有解說員在解說,我就湊過去一起聽,聽完了再看畫,覺得自己更能理解作者想要說什麼了。」

另一個小夥伴可不同意的說:「看畫就看畫,不需要說明。說了就破壞了這幅畫,我們只要欣賞它就好了。你知道像那些詩、詞,太多的賞析反而破壞了原本詩的美。」

他們的對話呈現了兩個不同的審美觀,也著實讓我思考了一番:究竟在「讀者中心論」的現代,我們到底需不需要透過賞析的輔助來欣賞作品呢?在轉完一圈後出來時,碰到了此次展覽作品的創作人陳順貴先生,陳先生知道他們是大陸來的客人時,興奮之餘滔滔不絕的分享自己擔任海峽兩岸文化交流藝術顧問,明年三月應天津的邀請去辦展覽,還談到兩岸現在藝術的交流日益頻繁。

在藝術館外的樓梯上,小夥伴發現了螞蟻在搬家,三個人蹲在那裡研究了很久,除了幾隻特大隻的螞蟻之外就是很多隻小型螞蟻萬頭攢動,他們問了好多個問題:為什麼這裡的螞蟻體型比在大陸大得多?甚至還有人說這個景象讓他想到之前看的一部科幻片,內容是講述昆蟲讓人類陷入危機的故事。

當下聽到他們的對話我覺得很有趣,也對他們的觀察能力與想像力深感佩服,但也有了新的想法:在不同的教育環境下所長大的孩子,思想必定有所差異。

走完文學步道後,虎山花園的探訪就告一段落。走下來前,一位小夥伴看到一排跑馬燈寫著這裡的開館時間,就說他覺得很奇怪。我問他為什麼,他說:「你看,明明展覽放在這裡就是想要人來參觀,還規定了開館時間。天啊!周一還休館,就已經這麼少人來還休館。」

再一次的,我被大陸小夥伴的話震懾住了。因為學習的專業不同,我們會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他們是理工科專業的,看事情總會用較務實的角度去就事論事,我就從來沒有想過說原來有些人對規定的開館時間會有這樣的看法。

除了藝術本身外,我更看到了人在與藝術互動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一些火花,更因為是跟專業為理工科的大陸小夥伴來,對我這學習音樂的人來說是個可遇不可求的難忘經驗。因為想法迥異,才促使我們在言談間找到衝突點和平衡點,而我想這個正是政府開放大陸交換生來台其中一個核心重點:促進兩岸學生思想上的交流。

謝謝大陸小夥伴們!


國臺辦:民進黨有識之士提出凍結“臺獨”黨綱是積極信號

2013年12月27日 11:05:23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記者陳鍵興)針對“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26日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臺獨”黨綱,國臺辦發言人范麗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民進黨內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凍結“臺獨”黨綱的主張,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她表示,如果凍結“臺獨”黨綱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將是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臺灣同胞、對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26日,民進黨舉辦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民進黨大陸政策問題。柯建銘提出,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臺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


國台辦:民進黨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是積極信號

www.hellotw.com    日期:2013年12月27日 20:00    來源:中國台灣網

12月26日,民進黨舉辦最後一場「華山會議」,討論民進黨大陸政策問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建議民進黨考慮正式宣告凍結「台獨」黨綱,告別舊時代,為民進黨兩岸政策形塑新時代的世界觀與格局。國台辦新聞發言人范麗青對此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我們注意到相關報道。民進黨內一些有識之士提出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如果凍結「台獨」黨綱能成為民進黨的共識,將是民進黨朝正確方向邁出的重要一步。我們希望民進黨成為一個對台灣同胞、對兩岸關係負責任的政黨,成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能量。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28

關於台灣在台海兩岸談判的失策。

中共中央對台辦公室發言人范麗青「有識之士」的答覆,我密切觀察柯建銘如何回應?老柯的反應是:「那是他們的事情,我不評論」。這樣的回答,我認為柯建銘沒有完整的論述鋪排與談判縱深,十分可惜。

中共對台統戰策略從三個面向著手:一中框架的民族主義、經濟交流的以商逼政、軍事失衡下的和平發展。

如果依照歷次台灣人對於中國認同的民調顯示,民族主義是最無法說服台灣人的途徑。然而,國民黨的兩岸政策卻以「炎黃子孫血濃於水」、「兩岸同屬一個中華民族」為基調,從「九二共識、一中各表」潰敗到「一中架構」,請問:中共拿到民族主義的大旗之後,國民黨換到什麼?台灣有何助益?

無論是「和平發展」或「和平共榮」,藍綠兩黨主要政策很詭異地、一致落入中共統戰語詞的弔詭,將美國「不得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窄化為「和平共榮發展」。如果這樣的「和平」,是在犧牲台灣主權、是在恐嚇壓制下的和平,請問:台灣又換到什麼?中共又改變什麼?

就算是台灣與中國的經濟結構,已經從產業鏈的分工轉變為競爭關係,中共對台以商逼政的策略,似乎得到不錯的進展。馬英九幫中國推銷服貿協議(多麼荒謬?),民進黨除了反對之外,也沒有提出貿易自由化的因應方案或反思。就算是台灣納入一中市場,請問:台灣又獲得什麼保證?台灣人又得到什麼利益?

我們經常有意無意落入「統戰詞彙」的弔詭,而忘卻談判的本身就是錙銖必較的你退我讓、你進我攻。以致於台灣人民在選舉時,要陷入「捍衛主權」與「和平發展」的兩極選擇,請問:主權與和平真的相互衝突嗎?兩者之間有沒有第三種、第四種可能?

如果71%的台灣人希望永久獨立,那麼台獨怎會是票房毒藥?「凍結台獨黨綱」怎會是民進黨重返執政的必要?退讓對主權的堅持,換到什麼?還是什麼都沒換到,反而限縮了談判的縱深,也失去政黨存在的意義?關鍵問題還是在於:藍綠政黨走不出「國家主權」與「和平發展」的兩極困境,沒有在兩極之間殺出一條國際認可的、可談判的主張。

台獨要的無非是國家主權與國際空間,民進黨必須面對中華民國,共產黨也必須面對中華民國;國際社會主張台海和平,也必須解決區域緊張關係;台灣要維持民主制度,同樣的必須為此凝聚國民意志、強化自我捍衛的決心。

中共要民族主義、台灣要國際空間;中共要和平崛起、台灣要加強區域結盟;中共要一中框架、台灣要普世價值........。這麼多可以你來我往的談判空間,台灣政治人物真的提不出錙銖必較的談判主張?

談判的策略不要落入「中共會不會接受」的窠臼?不必忽視中國共產黨自我調整的能力。與其排斥政治議程的談判,不如正視我們每天都在處理政治談判。好好準備談判策略,才是正辦。


民進黨釋善意 擬檢討陸配陸生政策

Taiwan People News 民報 丘月光/台北報導 2013-12-28 13:49

​民進黨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出爐,除提5大基本主張外,落實政策面向包括善待在台的陸生、陸配、陸客透過法令檢討與修正,形塑尊嚴生活環境等;國家安全戰略面向主張提高國防預算。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暨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擬定「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初稿出爐,除前言外,列五大主題「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確保台灣自由民主的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強化優勢、共享利益與平衡發展的經濟戰略」、「自由人權與經濟發展並重的兩岸公民社會交流」、「外交、國防與兩岸關係均衡並重的國家安全戰略」等論述與基本主張。

報告指出,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毋須改變,鑑於兩岸的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讓台灣民眾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基本5大主張揭櫫,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趨勢,民進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兩岸的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必須能確保台灣自由、民主、開放的生活方式,應該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

其中,兩岸交流必須有更進步的思維,尤其是促成雙方在自由民主、人權保障、生態維護、公民社會的提升等,應該有積極的作為。

擬調整兩岸交流  採進步積極作為

兩岸公民社會交流方面,落實政策面向有6大主張,台灣應理解和善待中國人民,特別應善待在台灣的陸配、陸生與陸客,在國家安全無虞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透過對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刑塑一個可以讓他們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支持民主、支持台灣的最佳夥伴。

再者,兩岸經貿交流與協議洽簽,應以聯合國「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為原則,打破國共平台與兩岸政商集團對兩岸關係的壟斷,確保基本人權、就業及勞動條件、公共衛生與環境保護、農工及中產階級的權益。

還包括台灣應透過對香港及中國公民社會的關注,積極與各類型非政府組織或個人,以平等、正面、開放態度分享台灣民主、轉型正義、環境保護、社區營造等經驗,發揮台灣對促進中國民主化的「燈塔效應」等。

經濟戰略面向,民進黨主張保持差異與領先才能從兩岸經濟整合中獲益,應該在台灣提供良好的經營環境,作法包括強化資本市場、保持技術領先、並要求中國強化對台灣企業的智慧財產權的保護。

其次,政府應扮演「共同價值的守護者,不同利益的平衡者」,透過社會安全體制扶持經貿自由化的輸家,加大因應自由化與外部衝擊的緩衝能力。

第三,建立公平的兩岸經貿環境,中國除了國企之外,許多民營大企業也都受到官方資本補貼與保護,兩岸協議應要求納入國營企業投資專章(競爭政策、環境與勞動標準),以符合國際規範,並降低對台商面對不公平的競爭。

第四,兩岸交流應建立利益迴避機制,確保交流成果由全民共享。兩岸交流的過程應謹守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特別是兩岸公職人員及政黨人士的交流,攸關全民利益,更需受到嚴格監督。

第五,透過國際化來避免兩岸化:ECFA已經讓兩岸經貿關係遠離多邊體系,而往更緊密雙邊關係發展,台灣應積極尋求加入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定(TPP)與區域夥伴協議、東協加六(RCEP)兩大區域貿易協定,以及與重要經貿夥伴如美、日、歐盟等國洽簽雙邊FTA。

國安戰略主張  與中國共存共榮

國家安全戰略的主張,包括台灣應當與中國建立和平共存共榮關係,台海雙方都負有維持和平現狀的國際責任,中國的和平崛起,端視維護台海和平共存共榮關係的誠意。

第二,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應建立在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認同上,台灣應從全球與區域的視野看待中國議題,兩岸關係與國防外交應當均衡並重。

第三,在外交上,以美日等友邦為主的民主同盟必須深化與擴大,發揮台灣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台灣對外關係應以「價值外交」為主軸,讓台灣的永續存在成為國際社會與中國民眾所期待的正面資產。

第四,台灣追求和平的安全環境,尋求任何維持區域穩定的作為,包括民主同盟內的安全合作與互信措施,為避免誤判而導致軍事冒進,台灣必須嚴肅看待其自我防衛的決心與能力。

報告中指出,台灣的國防預算必須顯著地提高,以建置不對稱戰力為優先,重建人民、軍隊與友邦的信心。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28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13億人、公務員709萬人;中國共產黨員8500萬人、黨代表2270人、政治局委員25名、政治局常委7名。

捍衛台灣主權,要爭取最多數的盟友與最少數的敵人。站在民主與普世價值的陣線上,我們應該支持中國學生的「民主祖國夢」,如同過去友邦協助台灣民主化一般。

這就是為什麼在華山會議,我堅定主張民進黨應該檢討對陸生三限六不的政策,保障其基本的醫療權與維持求學生活的工作權。

陸生(中生)愈瞭解台灣,愈清楚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愈能夠體會多元民主文化的價值。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當中國人對我說(三):台灣有多遠?
(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10142816 )

UDN blog 我的心靈休憩小棧 2013/12/25 19:33

 「台灣有多大?」

「三萬六千平方公里。」

「這是多大,跟湖南比呢?」

「比湖南小多了。」

「啊!台灣這麼小。」(朋友拿出手機用百度查了一下湖南的土地面積,看了一下中國地圖)

 

「台灣到上海要多久呢?」

「從台北直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比上海飛到北京還快。」

「好近啊!我一直以為很遠。」

「是很近。」

 

「現在去台灣好像比以前方便了。」

「上海人過去可以自由行了,但其他省份好像還不是很方便。我有朋友本來去年要來,他還得回老家辦,辦的時候還需要戶口名簿,最後太麻煩沒來成。」

「你們來我們這邊方便嗎?」

「很方便,辦個台胞證就行了,基本隨時都能來。」

「好不公平。」

 

台灣到大陸有多遠,大陸到台灣又有多遠?攤開兩岸教育中歷史與地理課本一看,我們第一個會發現「確實不近」,然後當我們若有機會好好踏上雙方的土地實際生活。第二、我們會發現「盡信書不如無書」的道理確實真切。

在中國各地行走,在南方會遇到北方人,北方會遇到南方人。當前,世界各地也都能見到中國人的身影,無論是在歐美教育最現代化的國家留學的留學生,在各個地方經商、做生意的生意人,在上海我也認識了遠赴非洲多年的國家電纜員工。

全球化的時代,旅行的距離近了,但某些距離卻始終沒有拉近。甚至隨著不理解,造成表面上親近,實際上彼此諸多誤解,進而拉遠。

無論在中國或國外,和中國人談論台灣,與其說談論的是台灣的風土民情,面積、人口等統計資料,或是地方小吃等等,其實都是在梳理一個問題:「『台灣』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這個概念台灣人自己都不見得說得清楚,好比當我現在用「台灣人」三個字,就有人會抗議,說你是不是主張台獨?當我用「中國人」三個字,也有人會抗議,說你的中國是中華民國嗎?你為什麼不用「大陸」?當互相衝突的諸多問題產生,如何化解就突顯了問題最難處理的部份,因為這個處理不能依靠簡單的文獻綜述,這個概念包含著個人的情感,而這份情感對某些人來說比理性成份還高。毋寧說有些研究和看似理性的說詞,都只是為了滿足情感,為情感服務。

反之,這種「理性為感性服務」的情況,在中國也屢見不鮮。多次,當我在言談中用了「你們中國人」五個字,便有人出來糾正我,說應該是「我們中國人」。我著眼的不是政治問題,因為我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區分,口中「你們」、「我們」就只是口語中慣用的一種說法,就像「你們班」、「我們學校」、「你們喜歡吃什麼」諸如此類的日常用語。然而,對某些人來說,這些背後隱含的意義,用語的概念是有一個嚴格內涵的。

我之前曾經提過,中國高等教育的學生,讀到博士班依舊要上政治課,政治課談的不是學術上的馬克思、恩格斯、共產主義,應該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以政治課並非是一種單純的學術課程,包含了很多其他的成份。

在此,我們再次把視角拉回台灣,台灣沒有政治課,但是難道沒有教育學所謂的「隱性課程」?實際上,有的,這些「課程」無處不在。

前兩個月,中國微博(中國人主要使用的社交網站,類似Facebook,但中國境內封鎖Facebook)流傳一個電視截圖的文章,內容是台灣某個電視台的討論節目,名嘴嘉賓在節目中談大陸人多麼窮困、沒文化,連個茶葉蛋都吃不起,竟是貶低之意。

我沒看過那個節目,但我看得到電視台的台標,我也了解台灣綜藝和某些討論節目的風氣。這個新聞在中國引起不小的風波,讓「台巴子」這個本來就帶著貶抑的用語顯得更低俗的,當中透露的是台灣人對於中國的不理解,並且種種自以為是的看法傷害了中國人民的自尊心。

有研究生跟我討論這件事,我告訴他們那些電視台是哪些電視台,他們的立場往往是什麼立場,那些口無遮攔的名嘴如何透過這個行業吃飯,然後最後我試圖讓中國研究生了解,並非台灣人都那樣想,但確實有許多台灣人並不了解中國,他們可能來中國旅遊過幾次,但他們沒有真正在這裡生活過。他們可能去了某些城市,但他們也只去過那些城市。更重要地,有些人換了一個地方,心態沒換,總是用一套舊有的認識體系去看其他國家,所以永遠無法真正認識其他文化、民族和人群。

誤解台灣的中國人,誤解中國的台灣人,兩者多得是,許許多多的誤解加在一起,非但不會因為資訊量上升而增加一絲理解,誤解堆疊只會產生更大的誤解。

做為教育體系的一分子,我得說這部份教育要承擔很大的責任,無論兩岸哪一方的教育體系。《論語‧子路》中,有段話這麼說:

子曰:「以不教民戰,是謂棄之。」

還記得去年中國反日活動中,那些被燒毀的汽車,被央及的日商和無辜人的財產嗎?還記的歷史上諸多因為仇恨而造成的許多破壞,再也無法復返的生命嗎?

孔子的意思,訴說的正是一個國家教育的責任,今天教育沒有使得人民擁有明辨是非的能力,讓人民因為少數有心人操弄,跟著人云亦云,進而造成對其他群體的誤解,產生衝突,衝突中雙方民眾所遭逢的損失,這都來自教育的「不教」,卻又要民眾「戰之」,這不就是等於放棄人民嗎?孟子也說:「不教民而用之,謂之殃民。」要沒學過煉鋼的人土法煉鋼;要沒學得國際觀的人民談論國際局勢;要沒學過一地實際風土民情,便要人民去喜好或厭惡另一個地方的人民,這是害了民眾,讓民眾成了盲目,置身於隨時可能遭受危害環境下的犧牲者。

兩岸在教育上如何正確傳達兩岸的真實信息,至關重要,尤其在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之際,交流中如何正確中找出和諧,而不是在誤解中製造分歧,其根本還是要回到教育本身。當一般民眾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習得的知識有問題,而某些有心人士又刻意忽略這個問題,作為傳遞知識的教育工作群體,自身怎能不意識到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因為這背後牽扯到的是國民的性命,以及一個國家的教育水平與形象。

台灣到大陸有多遠,大陸到台灣又有多遠?這個問題還能帶給我們第三個發現,我們離真相有多遠,就意味著我們的教育距離理想境地還有多遠。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當我們站在一起
(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9453369 )

UDN blog 我的心靈休憩小棧 2013/11/13 15:46

當我們站在一起,「誰」能真正陪我們走到最後,使我們不會厭憎自己?使我們活得坦蕩?使我們說得安穩?

每年十一月十一日——數字 “1111”——在台灣因為廣告的關係,使人聯想到人力銀行。在中國,十一月十一號是近幾年炒出來的新節日,叫「光棍節」。對於這個似乎特別為單身貴族設定的節日,實際上明擺著的是龐大的商機。每到這一天,中國幾大網路購物平台都會打出超低折扣,半價,甚至現實下殺一折之類的流血促銷。去年締造將近兩百億的人民幣的營業額,今年則果不其然的又刷新了紀錄。

對一些第一次聽聞這個節日和商業利益的台灣朋友,似乎對未能分一杯羹,流口水之餘,還多了些不平。

在輝煌的紀錄背後,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一天的現象?若是抱著欽羨大陸龐大的市場,想著的是怎麼從龐大商機中分一杯羹,這樣的觀念早已不是什麼新聞,但面對兩岸的商業協議,台灣方又是否能夠懷著百分之百的安全感接受,而不對中國龐大市場背後的擁有龐大資金與行動力的大陸國企、民企可能對台灣本土產業勞資方帶來的衝擊?

從教育的角度看,台灣人是否做好準備,面對中國市場明擺著的功利色彩?

在中國,聽聞幾位教授和學生向我表示台灣學生普遍來說,國學底子好。這肇因於中國幾次重大政治社會動盪,使得教育發展硬生生被打斷、重建。按中國教育史家杜成憲的研究,光看五零年代種種思想改造運動:三反、五反,跟著募集高校、小校教師上山下鄉,展開批判資產階級的唯物主義思潮,五零年代末的三面紅旗建設(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以及五零年代之後數十年對中國傳統思想的批判,確實台灣在沒有遭遇這些運動的情況下,將國學知識與風氣保留於文化與教育當中。

然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資本主義與資本主義下的民主主義所帶來的是什麼?過去每個人「窮」開心的均等社會被打破了,人人有機會的社會所隱含的,卻是缺乏一個穩固且真正重視道德底蘊,缺乏社會福利與法治保護,將弱肉強食演繹到極致的羅馬競技場。

以我個人在中國的經驗,中國是一個人治社會,事情明擺著有個規則,但實際上什麼都可以談,好的方面看,這意味著夠多爭取自我主張的彈性;從不好的方面看,人家可以把規則晾在那裡不理會你合理的訴求。

我記得我剛到上海,想要買一輛自行車代步,當地朋友告訴我要謹慎考慮,因為上海自行車很容易丟。我想知道容易丟到什麼地步,於是做了一些調查,問問住處的管理員、問問學校裡頭的學生和警衛,又問了自行車店老闆,更隨機問了主要生活圈周遭的居民。得到的答案是白天停在學校內大抵是安全的,但停在外頭很難說。調查後,我只希望我的自行車在我於校內和住家往返間別掉就好,於是我去了我上課大樓的警衛室,問問警衛要怎麼樣才能讓車子在校內被偷的風險降到最低,他的答案是:「如果你對我不錯,我們熟,我自然就會多幫你照看一下。」其他類似的事情很多,放在生意上,就是事情你得去談,談條件、談交情,但就算簽了合同,也不見得就有個準兒。

這時,踏進中國懷抱掏金夢的人,以及即使不想踏進中國,卻已無法和中國產業切割的台灣民眾,又該如何自處?

我想起《論語》中一個篇章:「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

這段話放在現今這個重視表面勝於實質的社會面,可以說極為諷刺。用最白話的文字來說明,就是子路儘管自己穿得不是什麼名牌,但站在那些一身Bottega Veneta的人身邊,絲毫不覺得自慚形穢。然而現實中,我們卻發現有些年輕人花了將近一個月的薪水買台IPHONE,甚至一些經濟尚未獨立的學生跟風LV,就只是為了讓自己看起來體面,而這背後訴說的,是一個和子路能從自身看見存在價值相反,將自身價值以身外之物、他人眼光為憑判自身,毫無安全感與自信心的人。

這引出了我對現今與未來情況的憂心,因為當功利的金錢觀與外在價值成了我們評判自身的標準,當中國,或者未來有天有個新興土豪大國想染指台灣市場,甚至文化圈,試問台灣人難道要因為他們捧著白花花的銀子,進而自慚形穢嗎?

部份中國學者對當前功利的社會憂心忡忡,我們難道不應該以台灣曾經在「台灣錢淹腳目」年代,教育文化尚未追上經濟實力那段歲月公民與道德觀念的粗糙,作為自身看待自身與兩岸交流的借鑒嗎?

當台灣與中國站在一起,我們是否能夠驕傲的以公民素質與道德作為中國比肩的,乃至學習的對象?還是我們放棄身為人最重要的素質,為了金錢卑躬屈膝,甚至徬徨不安?

比創意、比能力,台灣人實則在中國發展已無這方面太大的優勢,中國現在每年數以萬計來自世界各地,以及中國國內的留學生回國發展,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為自己,也為大中國帶來一流的技術血液。讀個台灣二線大學,在台灣都混不太下去,來競爭更激烈的上海,你以為能混得多好。

然而,台灣人還能有一席之地,很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台灣人內在,從小培養的道德意識,「值得信賴」成了當前台灣人還能生存的一個重要價值。這也是某些台灣人認為自己比目前中國公民普遍優秀之處,可是這一點正在消失。層出不窮的黑心食品透露著部份台灣商人的專業倫理,和我們自以為高人一等的中國傷人相比實則五十步笑百步,爛在一塊兒。俗云:「商人無祖國。」但以爛在一起的方式象徵「回歸」,只會成就又一個國際笑話。

若有一天台灣和中國站在一起,經濟實力比不過人家,就連內心都少了子路面對達官貴人的坦蕩,這意味台灣失去自身長年積累的傳統價值,幾十年來以道德為本的儒學教育都成了過往雲煙,淹沒於對物質主義的盲目追求與服從。

當我們站在一起,能陪我們走完一生而使我們心安的事物,不在皮夾中,而是在我們胸口,使社會良序、公民共同扶持的道德意識。


《LOOK! 我的社會觀察札記》有些學校沒有教室
(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9262091 )

UDN blog 我的心靈休憩小棧 2013/10/30 22:11

程子曰:「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

——朱熹:〈論語序說〉《四書章句集注》

談到教育,因著兩岸對中國教育的史觀不同,自然著述內容也不同。二是兩國對於中國古文經典的現世作用想法也不同,不久前台灣搞讀經運動,但當中對於國學與民族、人民的關係是疏遠的,反觀中國則是在改革開放後,近幾年積極提倡國學,甚至最近他們還研擬要減少義務教育階段的英文課,走上和台灣不同的道路。

課餘時間,我把過去沒有好好讀過的國學經典找來,最近在讀朱熹注的四書,當中他引了程伊川這段話。說真的我看讀了之後內心頗有感觸,對於「一個人怎麼樣才算得上會讀書」,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一味的著眼於降低學生的課業壓力,但降低壓力與引發興趣是兩回事。

試問降低課業壓力之餘,我們有明顯增進學生對於閱讀,對於找出自己的未來方面,對於更有效的從教育中維持身心發展的強健等方面的能力嗎?

壓力永遠免不了的,求學期間培養不出對生活、自我與社會的認知,出社會反而會面對與求學階段截然不同,更顯得巨大與不同調的社會壓力,結果多少年輕人一時適應不良,而衍生了許多社會問題?義務教育、國民教育階段的教育參與者們(專家、學者、教師,以及學生家長),該如何去反省與思考這個問題呢?

然而,有些學校不處理教育問題,有些教育工作者不問關於教本質的問題,他們是程伊川指摘的對象。

教育,便是一個具有化育作用的容器。

有的學校卻漸漸失去學校存在的本意,那樣的學校不再有教室,僅存如用以出售的空屋。

一所學校裡頭有多少空教室,和一棟大樓有多少空屋意義是不同的。教室下課,暫時沒人,但隔天有課,教室又會有使得教室成為教室的成員們出現,老師上課,學生聽講。從更長的時間紐帶看,教室送走今日的畢業生,接著又會迎來明日的新面孔。學習便是在送往迎來中,不斷豐富自身的價值。

空屋空著就是空著,沒人住就是沒人住。賣家期待買家,而空屋子能期待什麼呢?它們的價格很高,高到不是一般人所能輕易擁有。能夠取得空屋子所有權的人,很可能要把下半生都抵押給銀行。與其說擁有,不如說是一種不得不接受的命運。

空教室孕育豐富生命力,空屋子則象徵現代人都市化的詛咒。前者是教育,以培育公民為己任,後者則是拜倒於金錢的商品。

正如做學問做了十幾二十年,卻依舊只是讀書而沒有真正將書本傳遞的精神轉化為內在的價值。這樣讀書讀了半天,如朱熹所說,完全沒有變化氣質的效果,那讀書又有什麼意義?

同樣地,還是那句話:「今人不會讀書。如讀《論語》,未讀時是此等人,讀了後又只是此等人便是不曾讀。」某些財閥設學校之前已不問教育,只問經濟;設了之後難道因為有了學校身份,自身就化身為教育人?不以教育的心辦教育,偏離學校設置初衷,最後的結果就是教育沒搞好,經濟也沒搞好,辦不下去。

有些學校沒有教室、沒有老師、沒有學生,只有空屋子。


馬習會 董立文:北京畫好統一路徑圖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者陳慧萍、彭顯鈞/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對參加北京APEC領袖會議表達強烈意願,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受訪時說,中國若讓馬英九出席,只有一個可能,就是要求馬做出政治承諾,或發表共同宣言或共識文件等形式,確認兩岸往統一的方向走;這也說明「北京已畫好統一路徑圖」。

馬習會談什麼 必須告訴人民

董立文強調,「馬習會」若成真,政府有義務告訴台灣人民,馬習會要「談什麼」,不能任由國共聯手剝奪台灣兩千三百萬人民選擇未來的權利。

董立文表示,馬英九在二○一二年勝選後,就開始推動馬習會,兩岸智庫已啟動相關研究,可說「鋪陳已久」。馬第二任期不斷向中國「展現善意」,包括去年三月主動拋出「一國兩區」、「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今年四月又親自宣示「不推動兩個中國、不推動一中一台、不推動台灣獨立」;六月吳習會又以「一中架構」取代「九二共識」,逐步深化兩岸政治互信。

董立文分析,馬想追求個人歷史定位,中國則要兩岸政治談判的具體進度;兩岸在馬連任後短短一年時間,已確認「一中架構」,以習近平相對積極的領導風格,自然會希望把握馬的剩餘任期,進一步「完成」一個中國,達成某種形式的統一。

對於「馬習會」,董立文說,中國不會輕易同意讓馬英九出席國際場合,馬習會若成真,必然以馬做出政治承諾為前提。中國不會同意兩人會面只是單純握手或只討論經濟議題,很可能藉由馬習發表共同宣言或共識文件等形式,確認兩岸往統一的方向走;若「馬習宣言」封殺統一以外所有可能選項,台灣人民恐將無法保有選擇台灣前途的自由。

董立文憂心地表示,兩岸政治協商條件還不成熟,台灣面對兩岸問題應有自己的戰略和步調,不能因為習近平「很急」、或馬想追求個人歷史定位而冒進。

黨政人士:錯過明年 機會渺茫

外界對於「馬習會」出現諸多議論,黨政人士則分析,中國的立場很清楚,不願意接受「國際場合」;而中國舉辦APEC會議,兩岸或可避免國際場合的因素,因此實現的可能性比較高。

黨政人士認為,馬出席APEC以及進行「馬習會」,最佳時機點就是明年,若明年無法實現,後年是「大選年」,相關議題可能格外敏感,機會將更渺茫。


馬習共同宣言的若干意見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者鄒景雯/特稿

中國國台辦正在研析馬習共同宣言(聲明)的可能性與具體內容,政策要做得好,不能埋頭不看窗外,兩點意見提供給彼岸參考,省得元月開始,盲人瞎馬,公然隔海,難看勾搭,將成何體統?

馬習共同宣言要具有馬習公報的效果,關鍵在對象。以二○○五年連胡公報為例,連反對者都必須承認其具有政治效果,非常主要的因素在於,連戰當時在國民黨內的地位無人足以顛覆,同時他也是台灣國會最大黨的黨主席。前者是代表性,後者是兌現性,這兩者構成連胡公報的存在性。

胡錦濤的對手是連戰,習近平的對手是馬英九。馬英九雖是現任總統兼執政黨主席,表面條件勝連戰,但中了第二任魔咒,跛腳指標為九%,習總書記可有光榮感?這問話還只是國際觀瞻層次,實質的裡子是與馬英九宣布任何東西,其在台灣的代表性薄弱,更不具政策兌現的能力,因此公報不成,形同廢紙,還會在台灣民意市場造成反效果;若以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角度,這張紙連放在茅廁裡的價值都沒有。做過老紅衛兵,什麼場面沒見過?就點到為止。

對於咱們的馬英九,既言歷史定位,也亦須奉勸先理解歷史邏輯再說。所謂當朝人不修當朝史,什麼道理?一句話,蓋棺才能論定。套在現在的國家治理上,成史,不在提出什麼政策,而在產生了何種政策效應,這要由後人與說,沒馬英九置喙的份。不懂這點,談史,是對歷史的猥褻,能看嗎?


吳介民:反服貿運動 反抗國共架構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馬政府與中國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引起台灣社會強烈反彈,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介民昨分析,「反服貿運動」是台灣公民社會第一次超越國共架構,在兩岸關係上展現出強韌的反抗力量,反映出國共密室協議所隱含的「空白授權」及高度不確定性,已讓社會產生集體不安全感。

國共屢屢密室協議

台灣集體不安全感

吳介民在「論辨中國因素」座談會上指出,國共兩黨長期壟斷海峽兩岸談判,排除反對黨與公民社會參與,已開始出現反彈;服貿協議因黑箱作業引起軒然大波,形成強勁的社會運動,是台灣公民社會首次超越國共架構,在兩岸關係扮演重要角色,也讓國共設定的兩岸關係進程遭遇挫折。不過,服貿協議仍待國會審查,未來如何發展仍未可知,各界應保持高度關注。

協議隱含政治意圖

北京想要套住台灣

他說,國共自二○○五年簽署「連胡公報」,就設定好兩岸進程,也就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促成一個中國,最後簽訂和平協議;馬英九上台,立刻執行國共合作議定書,五年多來已簽署十九項協議,一步步往國共設定的目標前進。

吳介民認為,國共簽署的十多項協議,表面上看起來是經濟議題,但背後有高度政治意圖,目的是要「套住台灣」;這些協議是台灣對中國未來政治行為的空白背書,人民不知道國共兩黨何時會利用這種模式,做出什麼決定,這種高度不確定性已引起人民的焦慮和恐慌。

除了服貿協議引發爭議,吳介民指出,馬政府極力推動的「自經區」恐怕也都只是資本財團和大型企業獲得經濟上好處,台灣中小企業可能再次被犧牲。

吳介民強調,台灣與中國雙邊的權力和資源,高度不對稱,任何協商交易一定要步步為營。


兩岸一家人共識才是關鍵

2013-12-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柯建銘果然是民進黨內舉足輕重人物,他涉及的司法關說案,全黨護航,他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說,全黨爭論,雖引來不少罵聲,但也有相當呼應者。何況,柯委員的提議雖然未必獲得全黨支持,但這個大的政治動作一出,國台辦立即稱之為「有識之士」,媒體也跟進熱烈討論,可說政治效果已達成大半,至於台獨黨綱是否真的凍結,似乎已不重要。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表面上看,台獨黨綱像是民進黨的緊箍咒,箝制著民進黨的發展,也像是民進黨始終未能根本治癒的舊傷,三不五時,天氣變化,就會發作,讓民進黨領導層隱隱作痛。不過,如果仔細回顧民進黨和台獨理念、以及台獨黨綱的關係,就會發現實際狀況相當複雜。

民進黨真的是台獨黨嗎?在什麼意義上是台獨黨?台獨黨綱在民進黨的政治生態與運作上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值得好好談清楚。

民進黨和黨外運動有著不完全的繼承關係,多數黨外運動的流派參加了民進黨,但不是所有黨外人士和民進黨創黨者都是獨派,一開始,台獨,是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環納入民進黨的文件中:「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這當然是一種迂迴表態的文字遊戲。

1988年,民進黨通過「四一七決議文」,表示「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這是以「四個如果」為前提的台獨主張。這和3年多後通過的台獨黨綱,表面上高喊「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實際上則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色厲內荏」,看似高舉台獨大旗,其實設置了許多前提和手段的條件。民進黨不是台獨黨嗎?為何喊台獨喊得如此雷聲大雨點小,理由很簡單,從一開始,民進黨領導層就知道「純之又純的台獨主張」在國際現實、台灣民意、黨內生態上都有過不了的關卡。說的好聽些,台獨理念是民進黨的「孔雀開屏」,用來騙取獨派選票,同時又有示威壯膽嚇唬人的作用。

正因為這種「色厲內荏」,台獨黨綱通過沒幾年,民進黨就自己廢了它。1995年,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在美國提出「民進黨如果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台灣已經獨立,維持現狀即是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的言論。」台獨黨綱的生命,竟然只有3年,「用過就丟」,這就是台獨黨綱對於民進黨的意義與價值。到今天,施明德雖然早就離開民進黨,民進黨的官方文件上還清楚寫著施主席「這番關於台獨論述的創新詮釋」,已是「今日民進黨全黨的共識」。

從台獨理念的遮遮掩掩,到台獨黨綱如衛生紙般的命運,我們知道,「台獨」固然是不少民進黨人心中的信念,但對於民進黨整體而言,實在是工具性遠大於價值性。正是這種工具性,讓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兩岸政策更加的不穩定,也更有危害性。

如果台獨或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真正信仰的價值,始終為之奮鬥不渝,有一天民進黨宣布放棄台獨,或是凍結、廢除台獨黨綱,並且具體落實,我們倒還可以相信民進黨是真正轉型了。但,台獨和台獨黨綱只是民進黨的政治鬥爭的工具、武器,既然如此,只要還具有殺傷力,那麼它就會是民進黨政治武器庫中的重要配備。

台獨黨綱需要保存在庫房中,因為它的存在可以彰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不同,更可以藉以鞏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選票;它可以被深埋在庫房的陰暗角落,好讓民進黨能在需要時展示該黨的務實、理性、溫和、開放和轉型;它不可能被宣布根本、徹底銷毀,因為民進黨人深知,在與國民黨對抗、與共產黨談判的漫長政治角力過程中,是隨時可以重新搬出來的利器(想想四一七決議文的「四個如果」),如果國內外形勢轉變,如果高喊台獨對民進黨獲得選票有利,即使台獨黨綱已經凍結,該黨也絕對會毫無猶豫遲疑的將之從塵封的武器庫中翻撿出來,重新解凍、重新活化。

「凍結台獨黨綱」是個假議題,民進黨不會廢,即使真廢了,也不代表民進黨願意在法理上、歷史上和現實上與大陸存在連結,攸關民進黨兩岸路線可信度的問題是「兩岸一家人共識」,揚棄分離意識,這才是真正的試金石。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30

就教各位先進:

從柯建銘總召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以後,許多朋友也陸續補充贊同意見,可是仔細看完成篇累牘的論述,我還是沒看到:凍結台獨黨綱,中共讓了什麼?民進黨得到什麼?台灣又得到什麼?

凍結了台獨黨綱,中共撤除武力恐嚇嗎?台灣主權得以確保嗎?國際空間打開了嗎?如果什麼都沒有,那民進黨要凍什麼?

所有的談判,都是建立在「你退什麼,我就讓什麼」,鮮少看到這種「你不喜歡所以我先退讓」的模式,唯一的例子是馬英九從「一中各表」自行退讓到「一中框架」。

中共至今不願意面對中華民國,那麼,民進黨有什麼理由先讓步?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30

應該這樣談:

一、中共承認台灣主權存在的事實,民進黨才有檢討台獨黨綱的必要。
二、台灣重返聯合國,兩岸可以進一步討論「一個中國」的意涵。
三、中國實行自由民主人權的憲政體制,兩岸才有討論統合的可能。

否則,無論是「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共識」、「憲法各表」、「憲政共識」乃至於「九二共識」,都是台灣單方面的主張,中共統統不接受,要如何談判?如何成為台海兩岸政治協商的架構?

沒有一直退讓談判底線的道理,這三項主張不僅符合台灣人民的權益,國際社會也不會反對,對於中國人民更有召喚作用。


加深合作 福建首家國企來台投資

2013-12-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 評論數: 0

福建省投資開發集團所屬的臺灣閩投經濟發展公司,正式進軍台灣,這是福建首家國企登台,也是陸資搶進台灣的新生力軍。臺灣閩投經濟發展公司董事王比指出,對於台灣關心的電子商務、文化創意以及融資租賃,將在適當時機,與台灣各界展開合作。

臺灣閩投公司已正式在台北成軍,並舉行開業儀式,包括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國民黨副主席林豐正、中國機電商會台北辦事處主任李榮民等100多位貴賓出席。

李榮民指出,陸資入台產生的是一種正能量。自2009年6月開放陸資入台以來,台灣審批相關投資案有450多件,迄今已有220多家陸企在台投資,對於帶動台灣的就業、增加稅收、促進貿易等發揮重要作用。

江丙坤在致詞時則表示,台商赴陸投資已逾8000多家,投資金額逾2000億美元;而大陸赴台投資企業至今僅450家,投資金額只有8億美元,雙方差距懸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