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世界,不要被世界改變
( http://mrjamie.cc/2014/01/29/be-the-change/ )

January 29th, 2014 by Jamie

2009 年,我搬到紐約的第五年。老婆與小孩都已經是公民,我再過一年也將取得美國護照,本來的計畫是就這樣住下來,從此變成美國人。

我這年代的小孩多是聽 ICRT、看飛越比佛利、六人行長大,從小就很嚮往美國文化的。在紐約期間我如魚得水,結交了很多新朋友。但 08、09 年,當我親眼目睹 Facebook、Twitter、iPhone、Android 等新平台相繼崛起,正在徹底改寫美國社會的運作時,我發現我離那個震央非常遙遠。

我熱愛網路,以及網路背後代表的自由主義,因此我很喜歡這些改變。但我不只想擁抱這些改變,還想去影響這些改變。

第一個衝動是搬去矽谷,嘗試著在震央找到可以發揮長才的地方。但仔細想想,那裡人才濟濟,哪差一個 Jamie Lin。我去頂多是錦上添花,不要幫倒忙就不錯了。但另一方面,回頭看我的故鄉台灣,那個時候幾乎還沒有人注意到這些新網路平台正在蠶食全世界的事實。

我決定要成為台灣改變的力量,除了開始寫網誌,把這些新知帶給大家以外,我飛回台灣好幾趟,拜訪了很多創投與網路業的先進,跟他們請益這件事情該如何推動。

幾乎所有人都告訴我,台灣沒有人在用 Facebook、iPhone 太貴沒人會買、去台積聯發上班太好賺沒有人要創網路公司,你還是去矽谷或是中國吧,那裡才有網路業的舞台。

那時只差一點點,我就被他們的冷水澆熄,放棄回來的念頭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我的共同創辦人 IC 出現。雖然不確定這件事能不能成功,但他認同推動網路產業對台灣的重要,決定捲起袖子來加入我。他的支持給了我非常多的信心,繼續堅持這件事情。最後我們一起創辦 AppWorks,四年來育成了 150 個網路新創團隊、350 個創業者。2012 年我們又與四大法人聯手成立本善基金,目前為止投入 20 家新創網路公司,帶動了超過 10 億台幣的資金進駐網路產業。

當然距離徹底改變台灣,或是我們建造她為世界一流網路之都的理想還有些距離。但我想說的是,當初如果不是 IC,以及 AppWorks 團隊大家的陸續加入,這件事情絕對無法走這麼遠,甚至可能直接胎死腹中。

所以,或許當 Apple 終功成名就,我們看到的是 Steve Jobs 的帶頭。但事實是他的共同創辦人 Steve Wozniak,以及千千萬萬的 Apple 成員,可能都在關鍵時刻做出了關鍵的貢獻。

因此,如果你想要看到這個社會進步,如果你正在工作的企業並沒有在創造你想看到的改變,或許你該想想,在 2014,你要繼續被同化,還是加入一個你能認同,真正需要你的貢獻,並且正在嘗試改變這個社會的新創企業。

如果那是你想做的事情,目前有 27 支 AppWorks Startups 正在進行聯合徵才,總共有 64 個機會正在等待你。

給機會一個機會,說不定 2014,就是你開始改變世界的那年。

(Photo via brandoncwarren, CC License)


低價戰爭 讓台灣進入「均貧」世界

史孟康 日期:2014年01月07日

 低價戰爭造成企業無利可圖!多年來,台灣企業認為只要產品夠便宜就會有生意,所以一直採用低價策略,甚至不惜犧牲利潤來換取客源。「薄利多銷」成為了台灣企業經營的中心思維。為了要讓產品更加便宜,降低成本(cost-down)成為台灣企業首要的商業戰術。而「價格低就勝出」的低價策略就成為主要的經營策略。

 早期的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低價策略為台灣帶來了可觀的利益。但到了全球化的今天,許多發展中國家的代工業也開始採用這種企業經營策略,讓台灣企業無利可圖。這種低價割喉戰的思維,對於目前台灣的經濟處境無疑是雪上加霜,同時也在掏空未來台灣的經濟基礎!

 顯然,低價、低收入的惡性循環,讓台灣陷入「均貧」世界。過去,低價策略成功地讓台灣成為世界工廠;中國崛起之後,低價策略已經不再是台灣企業的競爭優勢。但台灣企業仍專注於低價策略,無法拓展高利潤的領域,最後導致利潤下降。對於企業來說「利潤就是氧氣」,沒有足夠的利潤,企業動能就會下降,無法進行研發、行銷,更遑論加薪。

 有時候,我看到路邊1個10元的麵包,不禁會想:10元麵包當中,有多少是烘焙師、店員的薪資呢?應該不到2元!我想這就是為什麼台灣人工時長、工資低的原因。

 追根究底,台灣人平均薪資會在先進國家敬陪末座的原因,就是經營策略僵化和行銷策略錯誤,造成台灣企業無法取得更大利潤。2013年全球經濟都逐漸復甦,各國股市、經濟成長都非常亮眼,唯獨台灣經濟成長不斷下修,薪資呈現負成長,這就是過去低價競爭策略所帶來的後遺症。台灣人應該要認清:低廉的物價,來自於低廉的工資。透過集體壓縮薪資,台灣塑造出物價偏低的假象,也就是說我們創造出一個「均貧」的社會,在均貧社會之下,每一個人都是輸家!

 小標:用品牌行銷創造市場,賺取更大利潤

 台灣企業應該要改變舊有思維,不應該再採用低價策略。相對的,應該要利用台灣的優勢,開始創造出品牌價值。有許多知名的歐美品牌,都是透過品牌行銷,創造出不同的市場,賺取更多利潤,像是Nike、蘋果電腦、LV等,近年來Nike開始在全球推廣路跑,宣傳路跑對健康的好處,透過贊助了路跑活動,讓Nike的品牌形象深植人心,想要健康就要穿Nike的鞋子。透過這樣的影響,Nike開拓不同的市場,創造出不同的利基點。

 事實上,Nike的製造成本只有一至兩成,透過賺取超過八成的毛利,Nike可以有更多的預算運用在公關行銷、通路、路跑主辦單位、活動人員、體育協會等,更可以增加員工的薪資,間接帶動經濟成長,是一個多贏的經營策略。

 台灣若想要創造新局,企業主必須改變思維,開始懂得用「價值」代替「價格」,用「品牌行銷」代替「薄利多銷」。我相信透過這些改變,加上台灣企業原本就具有的優良技術,一定可以讓台灣經濟脫離「均貧」,不管是勞工薪資或企業利潤,都會有更出色的成績。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臉書頁 2014-2-7

http://blogs.myoops.org/lucifer.php/2014/01/24/salaryproblem

這次我們出機去台北,台中,高雄各做了系列的訪問,分別詢問大家出社會的第一份薪資,和對目前薪資停滯的看法,以及將來有沒有可能出國工作。

從數據上面來看,很簡單的答案出在一個地方:我們訪問三十歲以上到五十歲之間的人,大部分說他們入社會的薪資就是大概一萬到兩萬之間。他們那個時候的便當一個的價格可能三十到五十之間,甚至更便宜。

聽起來沒有什麼大問題,但問題在於詢問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年輕人的時候,他們的第一份工作也還依舊是一萬到兩萬出頭之間,但問題是這時代的便當已經到六七十元,甚至七八十元一個了,薪水卻原地不動。你想想看,同樣的薪水,過了二十年,卻只能買到一半數量的便當,這到底要如何讓這一世代的年輕人奮起?

張忠謀講的引進外國人才,指的是他需要的國際經營的高階人才,這個不是我們這種等級的人能夠介入的事情。但事實上用台積電的美國公司之類的來雇用這些人才應該也不是難事,我們過去遇到的是給境外編輯薪資要科百分之二十的額外稅率,那是另外一種問題。(但如果老張講的是全面開放,那問題就大了,因為台灣現在薪資這麼低,哪來的世界各國的猴子來這邊吃香蕉呢?)

另外,不久之前我到台南去吃尾牙,遇到某個加工出口區的同業公會理事長,他講的事情讓人非常擔心;他看過的工廠很多作業員只能拿一萬九千多的基本薪資,而且最要命的是,實際上給外勞的錢,其實已經比台灣的這些大學畢業生要多了,只是因為外勞要被至少兩個以上的單位抽成,所以實領比較少而已。


台灣的年輕人,你除了創業,沒有第二條路了!
( http://booksilver.pixnet.net/blog/post/345349121 )

柏克希爾  Jan 17 2014

其實這篇文章的主題,是一位我在上海認識的大姐告訴我的,她當時是這麼說的:「台灣的年輕人,除了創業,沒有第二條路了,尤其是男生!」我聽了之後,百感交集。一方面很慶幸自己早已看清了這一點,而且也身體力行,雖然一路上跌跌撞撞,但至少目前也小有成就,其中一家公司預計今年就可以在上海股交掛牌上市,另外幾項新生意的起步也都還算順利。而另一方面,也為台灣的年輕人感到憂心和無奈,因為我們的「小確幸世代」即將面臨中國大陸「最拼世代」的挑戰,結果將會如何?坦白說我非常的悲觀。

前陣子有篇文章「我只想要一個平穩的生活,這有什麼不好?」引起廣泛的討論,文中提到現在許多年輕人的心聲:「我其實不貪心,只要有個穩定的工作、工作輕鬆、不要壓力太大、薪水夠用、平常可以做自己的事情,一年能出國一次,這樣就夠了。 我的人生並不求升官、也不期望大發財,甚至不想當管理職,只要能自在過著屬於自己的小日子即可」。

當然,人各有志,小確幸沒什麼不好或不對,只是當一個國家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只想要小確幸時,那代誌就大條了!而且照目前的情況看來,台灣將在2021年左右面臨所謂的「人才懸崖」!我很在意這個用詞,不是衰退、不是危機,也不是斷層,而是懸崖!而更可怕的是,這懸崖形成的主因並不是競爭力不足,也不是整體大環境不利,而是自我放棄!

為什麼台灣會出現這種「生平無大志,只求小確幸」的普遍價值觀呢?其實追根究底,會發現這只不過是一種惡性循環的結果罷了。當年輕一輩的族群逐漸發現,付出和過去一樣的努力,卻得不到和過去一樣的成果時,往上爬的鬥志就會消失。另一方面,企業主也發現,付出和過去一樣的酬勞,卻得不到和過去一樣的產值時,花錢栽培年輕人的意願就會降低。

也就是說,除了M型社會、低智商社會之外,台灣也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不信任社會」。這從許多方面都可以看的出來,例如在感情上,不論男女雙方,隨著年齡增長,都只想找一個愛自己的人,而不想找一個自己愛的人,因為大家都被騙怕了。而在職場上這種現象更是嚴重,老闆越來越不願意栽培年輕人,年輕人也越來越不願意全心投入工作,因為雙方也都被騙怕了。所以「不願意先付出」成了大多數人秉持的態度,而這真的沒有對錯,只是雙方根據過去經驗的累積,所產生的一種本能反制行為罷了。

但是,最殘酷的現實是,在這個「不信任社會」中,最後吃虧的到底是誰呢?我在先前的文章曾經說過:「沒有任何人、任何單位有責任或義務給你一份工作」。很多人說政府或企業應該保障年輕人的基本生存權。我想請問:「基本生存權」是什麼東西?我只知道,從地球有物種以來,生存就已經是一種競爭,而不是基本權利。所以不需要去抱怨、也不需要去批評。記住,是你需要改變自己去跟上時代,而不是時代要來配合你。

真的,沒有開玩笑。所有你覺得不合理的事情,就是這個時代給你的考驗!不論它來自天災還是人禍,它就是你的考驗!你要馬克服考驗往上爬,要馬被考驗打倒,然後乖乖的被壓榨,就這麼簡單!恐龍沒有克服時代的考驗,所以牠們絕種了;蟑螂克服了,所以牠們存活至今,就這麼簡單!地球的資源本來就有限,「均富」的概念既不符合生物本能,也嚴重違反人性。當你已經爬上去了,很自然的,你就會設置門檻讓下面的人爬不上來,這是所有物種的本能。「大同世界」只存在孫中山的幻想裡,從來不曾出現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方。而現在或未來我們面臨種種不公平的制度或法規,就是已經爬上去的人所設的門檻,你要馬想辦法邁過它爬上去,要馬就認命被宰割,真~的~就~是~這~麼~簡~單!

LP

簡單的說:「上帝是公平的,因為祂讓每個人都覺得不公平」。或者也可以這麼說:「這世界其實很不公平也很公平,因為有太多不公平的優勢存在著,但是很公平的是,只要你爬的上去,你也可以享受這些優勢」。

最近剛回到台灣,有一次早上和幾位好友去爬山時,得知一位在上海經商多年、生意有成的前輩,準備回台北天母置產,並把老婆和小孩送回來生活和念書。他的理由是:「在上海,你花10塊錢,只有1塊錢的享受。但是在台灣,你花1塊錢,可以有2塊錢的享受」。此時我心中的OS:「而那些領1塊錢薪水提供2塊錢服務的年輕人,只好每天抱怨台灣是鬼島」。再次驗證我一直向外國朋友介紹的:「台灣很適合生活,但不適合討生活」。

我真的覺得,台灣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一個非常好花錢的地方,因為台灣有好多的東西都是全世界最便宜。而且台灣的經濟環境,已經把中下階層往上爬的路都堵住了,所以對已經爬上去的人來說,很有優勢,因為你不太容易再掉下去。所以,結論就是:「創業吧!年輕人,出國吧!年輕人。」然後把賺到的錢拿回台灣花,你就可以擁有「花1塊錢卻有2塊錢享受」的優勢。我也曾說過,此一時彼一時,台灣和香港的女明星,現在都改嫁大陸的富商了,這就是趨勢,而「中國富商在台灣包二奶」也將逐漸成為常態。所以,台灣的男人可能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做好雄性自尊心受創的心理準備。不要忘了,中國前2%優秀的人,其總數就已經超過台灣的100%。而不管在過去、現在,還是未來,這都是一個菁英決勝負、菁英訂規則的世界,至於老百姓嘛......我們只能說「呵呵」。

不過我最後還是要叮嚀一句,請老老實實的在你專精的領域,累積一定的職場經歷和過人的專業資源後,再來準備創業這檔事。絕對不是看幾本富爸爸書或上幾堂財商課,你就能創業了。那些連一份工作都從來沒做好過,就自以為是創業家的小屁孩,其實比那些做小確幸夢的人,更加令人討厭。(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該不該創業了,請來找我。)


高希均開砲「年輕人學歷高 卻想靠政府」

【聯合晚報╱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2014.06.03 03:10 pm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今天重話批評,很少有國家像台灣,年輕人普遍教育程度那麼高,心裡卻還是想靠政府。一方面嚴厲批判政府,另方面又希望政府完成所有事。台灣可說是全世界對政府要求最多,人民卻最不願意參與奉獻的國家。

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說,台灣教育發生兩個問題,一是學用落差、二是學位貶值,很多參加學運的學生,都是社會工作系,對未來就業充滿著挫折感。許多企業心目中,大學生就是以前的高中生,碩士生就是以前的大學生。

台灣師範大學今天舉辦「企業教育高峰會」,這場會議由立法院長王金平、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共同發起,邀請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等企業家參與座談,替台灣教育把脈。

高希均指出,國立大學畢業生整天抱怨只領22K,但假如工作待遇很低,大可不要接受,畢竟社會上不是沒有比22K更高的薪水。畢業生卻成天怪政府,怎麼都不怪自己不努力?

高希均認為,22K究竟算不算低薪,要看市場供給和需求決定。他舉例,如果一份工作開出18K,還是可以找到人,就不是低工資。但如果開出15K,都沒有人願意應徵,那就是低工資。

魏啟林說,當年他在台大國際企業研究所擔任所長時,學生畢業後都還沒有任何經驗,起薪就有45k,現在畢業只剩下35k,更何況這幾年通貨膨脹相當高。他認為,企業突破需要創新人才,教育機構要培育出可以重新讓台灣站起來的人才,學生應在學校先準備好能力,畢業後才能成為企業願意投資的人才。

工業總會理事長、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表示,培育人才要立足台灣、顧及全球。全球化以後,社會和國家均遭到很大挑戰,很多國家的失業率已高達二位數以上,希臘等國每兩人就有一人失業,年輕人的未來需要克服和面對非常困難的環境。

學生:政府不要站在資方一邊

【記者游婉琪/台北報導】

針對高希均批評年輕人領22K,只怪政府卻不檢討自己,擁有高學歷但只想靠政府。多名學生無法認同,台灣大學工會秘書長林凱衡說,台灣勞方的薪資議價能力遠低於資方,政府與財團聯手壟斷勞動力價格,才會出現22K這種低薪。年輕人並非想要靠政府,而是希望政府不要和資方站在同一陣線。

台師大學生會會長林偉強說,22K究竟是不是低薪,在每個人心中有不同標準,依台灣目前物價水準,22K頂多只能餬口。年輕人領22K的結果,就是大老闆愈富、下位的受薪階級愈貧,成為難以停止的惡性循環。


高希均:年輕人領22K 要怪自己

作者: 林志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4年6月4日 上午6:01

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昨說,台灣現在國民年所得達2萬1000美元、人民教育程度也高,卻出現讓人憂心的現象,那就是「凡事靠政府」。他認為,年輕人要一切靠自己,進入職場每月只能領22K,要怪自己,不是怪政府。

台師大昨舉行「大學生問題多,企業大老為台灣教育把脈建言」座談會,邀請高希均、立法院長王金平、金仁寶董事長許勝雄、國票金控董事長魏啟林、信義房屋董事長周俊吉及中天電視台董事長馬詠睿等人參加。

高希均說,只要企業找得到人,月薪1萬8000元,不算低薪;如果找不到人,月薪15萬元也太低。年輕人就業時,對企業開出的薪水不滿意,可以不接受,能力好的話,一定可找到更高薪的工作。

高希均表示,台灣年輕人教育程度高,但心裡卻只想靠政府,一方面嚴厲批判政府,另方面又希望政府完成所有的事。台灣可說是全世界對政府要求最多,人民卻最不願意奉獻的國家。

周俊吉指出,他找第一份工作時,說是起薪8000元、還有各種獎金,但第一個月實際領到的薪水僅2000元。之後他找的另一家公司又是同樣狀況,就自己出來創業。現在他的公司徵人,月薪幾乎都是5萬元以上。

魏啟林說,國票金控給大學畢業職場新鮮人的起薪是4萬元,不會給22K。這些人進來以後,未來會成為核心幹部,因此公司一開始就善待他們。但他們要具備基本能力,否則國票金控根本不會用他們。

馬詠睿指出,民國70幾年華視招考,2、3000人報名僅要3、5人,他幸運錄取了,第一年的年薪就超過100萬元。現在有些年輕人抱怨月薪僅22K,但也有人領高薪,關鍵在於自己否有足夠能力。

對於企業人士的批評,台師大英文系一年級鄭姓學生說,大學生能力確實要再提升,就業時才能擺脫低薪魔咒。

但他也認為,現在很多企業主用低薪招人,並未給年輕人該有的待遇,譬如在南部,一些公司給打工大學生的時薪還是80元,明顯違反法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