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臉老郭 林百里:民主、自由要當飯吃

蘋果日報 2014年05月13日17:40

針對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民主不能當飯吃」談話,廣達(2382)董事長林百里今持不同看法,他說:「我不想製造新聞出風頭,民主、自由、平等是人追求的,世界經濟根源於自由、平等、民主產生出來的,沒有自由、平等,國家沒有繁榮,經濟力是這樣出來的。」

他進一步表示,自由、平等、民主要當飯吃,這是本,如果沒有自由平等民主,何來這個經濟,何來養這麼多人,這也是蘇聯為何解體走向資本主義的原因。

林百里並指出,凡事不要只看字眼,要看根,「民主平等本來就是我們今天能夠享受的由來。」他表示,台灣還是平和社會,應該知道福怎麼來的,只講一兩句話,出一個字眼,並不示事實的原理及根源,「我們要好的民主平等,要好的自由,這才是理想國家最好的理想狀態。」

針對低薪議題,他說,政府埋怨企業低薪,但低薪是競爭力的表現,這是國家總體,不論那個行業,那能怪誰,這是總體競爭力的問題,董事會對幹部都很愛惜,不會太小氣吝嗇,但現在競爭月來多,環境困難,企業有自己的困難,拿數字來看,政府是企業最大的股東,每年交這麼多稅,一定得交,且是現金,股東只是拿配股,政府應該跟企業一起經營這個事業才可以。(王郁倫/台北報導)

發稿時間15:34
更新時間17:40


謝金河 臉書發言 2014-5-13

問題出在國家競爭力

林百里跳出來提出跟郭董不同的觀點,他認為民主、自由、平等都要當飯吃。他說企業是大家的,社會的,國家是個人生活的共同體。政府埋怨企業低薪,但低薪是競爭力的表現,環境變困難,企業的生存壓力也愈大。

這一波政府發動民瘁炒低薪,從來不檢討自己。政府債務壓力愈來愈大,但從來不檢討租稅結構,或是如何節流。

國家強不強,與政府將納稅人血汗錢用在那裡?有很大的関係。例如,俄羅斯這次索契冬季奧運花了550億美元,比08年北京奧運花的錢多,原來是真正花在奧運的錢不到100億,其餘全都流入私人口袋。巴西擧辦世界杯足球賽,場館蓋一半就倒塌,這是偷工減料。

政府債台高築,從不檢討錢是怎麼亂花的?像18%爭議那麼久,政府始終無心處理,這好像政府在市場借18%高利貸給一群離開生產力的人,當然要壓垮財政。就像一家公司把錢花在最不該花的地方,這家公司一定不會好!


「做人要有封殺中國的霸氣」 陳昇成香港人偶像

自由時報 2014-05-13  12:21

〔本報訊〕歌手陳昇接受本報專訪,自豪能將中國市場封殺,除了在國內引起廣大迴響外,也獲得香港人讚嘆,不少網路社群紛紛轉載陳昇的海報,鼓吹「做人要有封殺中國的霸氣」的精神。

陳昇接受專訪時表示,他最自豪的就是將台灣市場做大,不缺錢,僅需仰賴內需,即使將中國市場封殺,對方也拿他沒轍。

陳昇的霸氣發言引人深省,熱血時報特地將此製成網路海報,掛上斗大的「做人要有封殺中國的霸氣」標題,不斷在網路上被人轉載,特別在香港大受歡迎。

香港網友讚嘆:「(陳昇)真正勇敢台灣人,用錢買不到的浩氣長存。」「每個人都有骨氣,大陸狗就不會太囂張了。」


呼籲「陸客別來」 陳昇遭大陸網民圍攻

主場新聞 2014-5-13 19:04:06

台灣音樂人陳昇日前接受台灣《自由時報》訪問,說出「陸客真的不要再來了」、「我常跟他們講,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的時候,我再跟你談統一」等話,被轉載至內地社交網絡後,引來大陸網民攻擊。

台灣《蘋果日報》引述陳昇經紀人表示:「陳昇整篇訪問主要是在講拚生活,不是拚經濟,並非只是中國網友著重的反服貿和中國的議題」,表示之後因為做音樂的關係,陳昇還是會去大陸。

在內地,各大網絡媒體均節錄了陳昇的訪問,以「陳昇:等大陸朋友上廁所會關門時再跟你談統一」、「陳昇反對陸客赴台:大陸朋友如廁不關門」等字眼為題,刺激到網民的神經。網民指責陳昇以偏蓋全,又指統一並非陳昇可以決定的事,亦有不少年輕網民不認識陳昇,認定他是個為了炒作人氣才發言的歌手。有趣的是,不少網民在批評陳昇時提及香港藝員杜汶澤,可見杜汶澤已成為得罪網民被杯葛的代名詞。

    - 其實我們只是想要那塊土地,你們 — 特別是像你這種沒用的人 — 的死活我們真的沒有很care。

    - 也不想想沒有中國的支撐,你們台灣現在都不知怎樣了,還敢那麼叫囂,真是噁心的人,你最好不要來我們中國,因為我們一點都不歡迎你。

    - 陳汶澤你好

    - 要學習杜文澤嗎?等著

    - 這是準備以後和杜汶澤一個待遇嘛

在層出不窮的謾罵語句中,亦有內地網民感慨國人為何如此熱衷於「封殺」、喝令別人「滾出大陸」。

    - 封殺陳昇吧,在一個充滿禁忌的國度,人民如此熱衷封殺,悲哀。

    - 預計一大波讓升哥滾出大陸的網友來襲。但人家早不來大陸演出好多年,愛說啥說吧。

《自由時報》刊出的陳昇訪問談及多方面議題,但大陸媒體轉載時只選取「重點」。大陸媒體轉載報道時,完全沒有提及出處是親綠報章《自由時報》,只稱「台灣媒體」甚至「新加坡媒體報道某報紙專訪(陳昇)」。獲最多大陸網民轉載的新浪娛樂報道,只節錄了陳昇的上厠所關門論、「把大陸市場封殺了」及「幹嘛要看你臉色」等內容,網民紛紛針對「上厠所關門」一點謾罵。

在新浪報道下,亦有網民質疑新浪的報道手法「斷章取義」,有意激起矛盾。

    - 標題黨斷章取義了。為什麼不看完詳情。

    - 還敢更加斷章取義嘛? !簡直是受不了。力挺升哥。明白他的自當明白!前一個票房慘淡就足夠了好麻?還扯?還好他不來大陸。把矛盾都激起來就開心了?都不允許自由的思想啦?

    - 某報紙?難道還要保密嗎?新聞報導不交待來源,你們要臉嗎?

網民對陳昇的怒氣更波及近年與陳昇經常合作的內地音樂人左小詛咒。陳昇指自己經常跟「大陸朋友」講「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的時候,我再跟你談統一」,網民紛紛在左小詛咒的微博留言「你的好友提醒你上厠所要關門」,又揶揄他妨礙統一大業。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5-14

不理解與拒絕理解。

陳昇反服貿很好,做大台灣市場很棒,但是,他說「等你們上廁所會關門的時候,我再跟你談統一」這可嚇壞我了,一則中國社會現在已經不是上廁所不關門;再者,台灣不和中國統一的門檻沒這麼低,問題也不在這裡,而是基於國家主權與國際空間和民主體制。

媒體報導柯文哲的競選幹部將採取「海選計畫」,立刻有網友批評柯文哲使用「中國用語」、「已經被中國思維同化了」。然後,我點進去他的臉書看到他使用「查水表」的中國用語,笑了。其實,山寨、小三、XX哥、OO姐,還有學運期間常被引用的「今天不站出來、明天站不出來」都是所謂的「中國用語」,我想台灣人的思維也沒那麼容易被中國同化。

最近,國際爭論中國今年是不是會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經濟體?台商在越南很倒楣,因為中越南海衝突而被打砸廠房。我想說的是,我們主張台獨的人,面對中國這個對手,必須比其他國家的人民更理解中國,更清楚中共的手段,才有辦法凝聚台灣人的智慧對付它,而不是矇著眼睛瞎打一通。

台灣真正的危機在哪裡?在於排山倒海否定民主價值的聒噪洗腦,來自於國共權貴資本的合謀、中資的媒體、甚至是天天倒數統一時程、倡言台灣要再被殖民一次的「偽台派」。

要反將中共一軍啊!台灣人。


【週二想想】威權主義 vs. 民主體制 哪個較能推動經濟成長?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李拓梓    May 13, 2014

企業家郭台銘最近提出了幾個問題,「民主可以當飯吃嗎?」、「民主有助於GDP嗎?」,引起了很大的討論。郭台銘可能不知道,這些問題其實是當代政治學的大哉問,有點類似「威權主義還是民主體制誰比較會推動經濟成長?」經驗上看來,多元民主國家經濟大抵都還不錯,但的確有很多經濟上成長快速的國家,並不是民主國家。比如1970年代的台灣,或者當前的中國,就是明顯的例子。
 
郭台銘是叱吒風雲的商場大亨,他問這個問題很正常,因為他所治理的公司之所以賺錢,絕對不是因為決策民主,而是因為他領導有方。但他問這個問題也不正常,因為正常有腦的人,都知道公司治理和國家治理是兩回事。
 
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營利,為了營利,就要追求效率,民主剛好是最沒效率的一種治理方法,而且越多民主、越多參與,效率一定越低。但國家的存在恰恰不是為了營利,國家,即使在最極端的自由放任主義體制下,國家都還扮演了「守夜人」的角色。「守夜人」之存在恰恰是為了保障每個公民的基本權利,那怕是乞丐擁有的一塊錢,都是他不可剝奪的私有財產。
 
儘管全球前一百大經濟體中有51個是企業,但企業終究不是國家,企業不照顧每一位公民,企業只照顧股東,良心一點的多照顧了員工。但除非整個國家都隸屬於同一個企業,不然企業當然不能取代國家。至少國家要照顧每一個公民這件任務,企業就不可能也沒義務這麼做。郭台銘好像沒搞清楚國家和企業不一樣,國家本來就沒必要為了他的企業獲利作牛作馬,犧牲大多數公民的基本權利。比如公民期待要有通訊自由與安全,光這點就足以讓國家必須拒絕他使用華為的機器作為降低4G成本的利用。
 
郭台銘賺錢固然有助於GDP,但如果他所可能傷害的通訊安全與自由,無助於全體國民的最大利益(簡單來講就是沒法Z>B),那他的利益就無助於國家的利益考量。簡單來說,郭台銘和國家所思考的「利益」,並不是同一件事情,而郭台銘沒搞清楚這件事。有很多人,像徐旭東、蔡衍明、趙藤雄、王雪紅、曹興誠等等,其實也都沒搞清楚企業和國家本來思考的事情就不一樣,才會一天到晚對國家阻擋了他們獲利指天罵地。關於這點,類似地位的企業家好像只有張忠謀弄得清楚這事。這就證明了除了會賺錢、會看報表,企業家其實需要多讀一點書,有一點基本的人文素養。
 
我上面所舉的許多企業家,常常都在批評民主,認為民主沒效率,對經濟成長沒幫助,但他們在威權主義國家也討不到什麼便宜。中國的小米機在低價智慧型手機的市場已經造成轟動,壓縮了台灣廠商的獲利、晶圓代工早就西進到不知道雲深不知處,而作米果或者百貨公司的,不知道花了多少力氣在打通關節上面,卻打通完的關節在威權主義國家也不一定好用,財產權好像一點也沒受到什麼有效保障。世界規模最大的鞋業代工寶成最近也踢到鐵板,因為長期以來對中國勞工的社會保險高薪低報,引發了長達兩周的大規模罷工,中國政府顯然也沒站在寶成這邊,讓他們損失慘重。
 
這顯示了,威權主義國家雖然有效率,但是不穩定。這種不穩定可能因為政策的突然翻轉、領導人的上下臺、政變,或者任何難以想像的原因,而引發預期外的損失。郭台銘自己也曾經為了中邪似的連續跳樓事件與其後續而焦頭爛額,這種難以收拾逆料的殘局,其實比較不可能出現在民主國家。因為民主的制度基本上建立在一套正當程序(due process)上,它可能緩慢,但可預期。沒有錯,為了追求發展,威權主義國家可能會以比較有效率的方式給予外國直接投資快速通關或者高額利潤,但這些未經同意的權宜措施,可能因為任何原因而突然被取消,出事也會求助無門。
 
此外,威權主義國家因為經濟受到控制,領導者會用更大的心力、財力去鞏固權力,經濟行為其實遠比民主國家更有明確的政治目的,這也間接造成了接班或政變後政策延續的不穩定性。過去台灣曾經在柬埔寨押錯寶而倒了大楣,一直到近幾年才稍能彌補。不過,企業家總認為倒楣的不會是他,但為了要不是他,企業所付出的行賄等外部成本其實相當驚人,這恐怕也是郭台銘這幾年來一直想「鮭魚返鄉」的原因之一。
 
威權主義會因為追求經濟成長而建立法制,但法制本身與威權主義的任意性就是衝突的概念。因此每一個威權國家在經濟成長到一個階段後,都會面臨壓力不一的民主化或自由化呼聲。為了解決問題,也多半會逐步的朝更開放的方向走,在「現代化理論」中,這就種下了威權主義滅亡的種子。當然,也有一些威權主義體制不斷掙扎、革新,採取更為進化的獨裁手段來建立比較穩定的政商體制,以穩固自己的權力,政商資本主義是其中的一種型式,許多紅頂商人,正是這種體制的暫時獲益者。
 
但威權體制終歸是不穩定的體制,即使像是中國這樣已經建立每五年換屆制度的國家,都難免有些風雨,並來去一批又一批的紅頂商人;若是忽略這些事,只見新人笑,不見舊人哭,那就是對威權主義的本質沒體認了。
 
李拓梓

本文作者被學術界認為是政治人物,被政治圈說是讀太多書頭殼壞去,想當作家但是藝文界覺得他沒有才華,因此只好繼續在學術與政治之間流浪,並嘗試寫一些風花雪月文章來野人獻曝。

部落格:http://blog.roodo.com/aswing1978


Clover Tsai 臉書發言 2014-5-13

今天想到一個有趣的問題,想聽大家看法。為何歌手張懸拿青天白日滿地紅在演唱會上引起爭議,被認為是獨派。而新黨的王炳忠在學運期間拿青天白日滿地紅,還高唱中華民國頌卻被歸為統派?

這難道就是傳說中的招式一樣內功不同嗎?XD


謝金河 臉書發言 2014-5-13

廣達賺的其實是最辛苦的錢

林百里的廣達公布第一季季報,大致的數字是:營收2158.7億,本業獲利是28.89億,業外獲利是32.6億,這業外的收益,包含了利息收入16.6億,𣿬兌收益12.23億;這意味了廣達做了二千多億的大生意,卻只賺了廿幾億,毛利率正好是毛三到四的4.05%,營業利益率則是低到1.34%。

這些年,林百里努力衝高廣達的EPS,2011及2012年,廣逹的EPS都可達6元,去年掉到4.82元。本來我一直以為廣達最早在雲端布局,獲利名列前茅,後來仔細一看,原來業外的財務操作占了近一半。2011年廣達帳上的〈外幣兑換利益高達88.87億元;去年,廣達全年盈利242.17億,本業賺130.59億,業外賺111.58億,仍然以𣿬兌及利息收入為大宗。業外占獲利比重46%,這也意味了廣達的NB代工利潤微薄,只好靠高營收創造𣿬兌收益。國內的華碩、仁寶、緯創都如此。這才是台灣產業的危機之所在。


【壹週刊】美71追稅砍向馬英九 台灣總統要向美國納稅

蘋果日報 2014年05月14日

壹週刊提供

根據美國制定的「外國帳戶稅收遵從法」(FATCA,俗稱肥咖條款),今年7月1日起,美國國稅局(IRS)將向全球海外美籍及有綠卡的人士追稅。本刊以馬英九的綠卡資料,向IRS駐北京辦事處查證,13日收到回信證實:「馬英九綠卡狀態符合肥咖條款,需向IRS報稅,並提交外國帳戶供查。」這將創下台灣總統繳稅給美國政府的荒謬事實,貽笑國際。

詳情請看677期《壹週刊》


台灣智庫民調:馬英九滿意度剩17.4%

自由時報 2014-05-13  11:44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將在520就職滿6週年,台灣智庫今天上午發布民調指出,馬英九總統的滿意度只有17.4%,不滿意度達72.8%,45.3%的民眾認為馬總統不清廉,認為馬總統清廉的比例則為38.1%。

這項調查顯示,在攸關馬總統是否適任的評斷指標中,64.8%的民眾認為馬總統沒做好總統工作,只有19.3%的民眾認為馬有做好總統工作。

台灣智庫上午舉辦「馬總統是否適任?就職6週年民眾觀感記者會」,台灣智庫執行長賴怡忠說,由上述民調顯示,民眾認為馬總統非常不適任。

台灣智庫民調顯示,56%的民眾認為馬總統不誠實,28.5%的民眾則認為馬總統誠實;68.8%的民眾認為馬總統不了解人民需求,17.4%則認為馬總統了解;60.8%的民眾認為馬總統不可以信任,23%的民眾則認為馬總統可以信任。

根據這項民調顯示,總評馬總統上任6週年的總成績,如果以滿分10分、5分及格來看,調查顯示無論就清廉度、誠實度、信任度等各項表現都不及格,整體表現只有3分,明顯不及格。

台灣智庫是在4月26到28日進行這項電話民調,有效樣本1230份,在95%信心水準下,抽樣誤差為正負2.8個百分點。


吳伯雄會見安徽省委書記 談台灣民主

自立晚報 – 2014年5月7日 下午4:59

【記者謝自宗台北報導】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6日表示,歡迎中國大陸方面多到台灣來,多跟各方面接觸了解台灣的想法,因為歷史因素,台灣內部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很多不同意見,國民黨在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上經常受到嚴格檢驗,國民黨面對檢驗,也相信禁得起檢驗,讓所有人民明白這才是正確的方向,尤其國民黨的政策主要就是為了台灣人民的安全與幸福著想。

吳榮譽主席在黨中評會主席團主席許水德,三位甫卸任的副主席林豐正、詹春柏、蔣孝嚴,副主席黃敏惠,副秘書長黃昭元等人陪同下,在台北市圓山飯店會見安徽省委書記張寶順及安徽省訪問團一行;吳榮譽主席首先祝安徽省訪問團這趟台灣行愉快圓滿。

吳榮譽主席表示,兩岸和平發展一路走來得來不易,成果值得珍惜愛護,不願看到任何因素讓這成果倒退,尤其不要回到兩岸當年互相敵視內耗的情況,那是對兩岸人民皆不幸的發展,相信彼此都有要維持和平發展方向的決心,讓現在已得的成果不但不倒退,更能穩步向前,這是對子孫與歷史的責任。

吳榮譽主席期許,兩岸間彼此有同理心,互相為對方處境著想,多了解台灣,是很有意義的事情;過去能一步步走到這個境界,雖有不同的地方,但存異求同,讓同的部分越來越擴大,化解異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吳榮譽主席提及,安徽省曾贈予銘傳大學一座劉銘傳的銅像,劉銘傳對台灣現代化進步具有相當貢獻。安徽省非常注重教育,不斷進行教育交流,安徽跟台灣之間往來非常方便,合肥飛北京與合肥飛台北所需時間差不多,安徽在旅遊事業上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很多台資企業陸續到安徽發展,希望安徽省能多加照顧台資企業。2014/ 05/06


美議員要求 我長程預警雷達納防禦計畫

By taiwancon - 週五 2014年05月09日, 12:59 上午

美議員要求 我長程預警雷達納防禦計畫
2014/05/08 13:38 報導

我國的「長程預警雷達」在去年正式成軍,曾經成功偵測北韓發射人造衛星,根據美國媒體報導有國會議員在明年的國防授權法案中,要求美國政府評估,將台灣這部長程預警雷達,納入美國的飛彈防禦計畫(繆宇綸報導)

大陸「人民網」引述美國「國防新聞周刊」的報導指出,美國眾議員(福布斯)在2015年「國防授權法案」中加入一項條文,要求美國「飛彈防禦局」(MDA)提出一份報告,評估將台灣的長程預警雷達納入美國飛彈防禦系統的優點,以及相關成本。

(福 布斯)是美國眾議院軍事委員會議員。(福布斯)指出,台灣擁有一部龐大且性能強大的長程預警雷達,有鑑於台灣的地理位置,這部雷達如果納入美國的飛彈防禦 系統,將可以給美國和美國的盟邦帶來極大的好處。委員會要求MDA必須在今年10月1號前,提交這份評估報告,必要時可以附上保密附件。

我 國的長程預警雷達位在新竹樂山,全案在86年建案,96年開始動工,經歷民眾抗爭、惡劣天候、道路坍方等困難,為了解決地質問題,曾經追加經費,總經費超 過400億元,在102年2月1號正式成軍,但在成軍之前就開始啟用,曾在2012年底首度成功偵測北韓發射「光明星3號」人造衛星。

報導指出,這部長程預警雷達可以同時追蹤1000個目標,包括飛機、巡航飛彈或彈道飛彈,距離中國大陸僅170公里,和福建的「東京山信號情報站」隔海相望。


英國十年前引進華為悔不當初◎洪士灝

By taiwancon - 週六 2014年05月10日, 11:07 下午

20140408112312243

近 日報載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高調對政府嗆聲,說如果不准他的4G基地台用中國華為公司的通訊設備,就要拒絕繳稅,因此引起台灣社會高度關注。在這裡我不想談郭 董,而是引用英國的例子,看看英國國安系統是如何深自檢討英國電信,引進華為設備所造成的國家安全隱憂,以及亡羊補牢的對策。

英國政府在 2013年6月,針對「外國廠商參與關鍵國家基礎建設對國家安全的可能影響」,對國會提出報告。我在今年四月初翻譯和分析了這份報告,提醒NCC必須考慮 清楚,服貿協議中開放中國經營資通訊網路服務的範圍,和建立有效的資安風險評估管理制度,也讓社會大眾瞭解先進國家是如何慎重看待這個議題,算是盡知識份 子的棉薄之力。

英國政府這 份國會報告中,用了二十多頁的內容來談資通訊產業的資安議題,絕大部分是針對中國的華為。

這 份資料是Intelligence and Security Committee (ISC)做出來的,讓首相能夠有充分的資料對國會做報告。這個資料也是公開的,可以讓大眾檢視。ISC這個政府單位,由國會提名委員,首相任命,直接對 首相負責,可以監督英國的三大情資機關,the Security Service (MI5), the Secret Intelligence Service (MI6) and the Government Communications Headquarters (GCHQ),大概等同於我們的國安會。MI5大概是國安局,MI6是007所服務的情報局,GCHQ則等同於我們的NCC。

以下就是英國國安局報告的重點摘要:

一、 私有企業對商用基礎建設所做的決定,對於國家安全的影響非常重大… 由於私有化和國際化,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有潛在的衝突,政府在建置這些設備時,尤其是國外研發和製造的設備,必須有很清楚的策略與有效的規範,以確保 商業利益和國家安全之間的平衡。我們(指英國國安會)以BT(英國電信,相當於我們的中華電信)和華為的關係作為討論題材。

二、華為和 中國的種種關連性值得關切,因為這些造成大眾懷疑華為的動機是否是純商業的還是政治性的… 然而,華為矢口否認他與中國政府或軍隊有關,完全沒有接收政府的補助,可是,他的財務結構並不明確。… 當華為與中國的關係被質疑時,他發動大批的文宣廣告,企圖宣稱他是可被信任的通訊設備製造商。

然而華為的宣傳不大順利,其他的國家都逐漸提高戒備。在美國,最近的國會報告指出,華為和中興所提供的設備潛藏危險,有可能 傷害美國核心的國家安全。同時,為了國安,澳洲政府已經決定不准華為參與國家寬頻網路的建置。

三、華為在英國的交易出了什麼問題呢?

首先,BT說,在2003年曾告知政府職員,華為有參與「21世紀網路建設案」,但是這些政府職員一直到2006年BT與華 為簽合約之前,並沒有將華為的參與告知內閣的部長們,這樣的失誤,是我們應該要搞清楚幕後原因的:

- 首先,職員們的說法是,就算通知長官,因為無法可管,華為的參與也不會被禁止,所以通知了也沒用。

- 然而,這是錯誤的認知,內閣其實知道這些交易,而且有權力可阻止這樣的交易,只是阻止交易所需付出的財務和政治代價太 高。

- 在這個案子裡,政府的著眼點在於商業利益,並沒有考慮國安議題。這是完全無法合理化的失誤,類似這樣重大的決定,必須由 內閣來做決定。

四、政府保護國民安全的職責,絕對不可因為害怕經濟損失或是缺乏妥善的制度而打折扣。然而,由於缺乏明確的措施、權責不 分,因為中國華為參與BT的網路建設,國家安全已經陷入危機,而且還一直在危機之中,卻被忽略。

BT和華為已有長達十年的關係,而其中牽涉到國安議題居然沒有足夠信賴的制度可管。我們很震驚,因為職員們連長官都沒有 告知,更不用說讓部長們來關切這些議題。對於國外廠商參與關鍵國家基礎建設上的參與,我們不相信政府至今有任何的改進措 施。

國安局(Security Service)告訴我們,理論上,這些華為的設備提供中國很誘人的滲透諜報機會,而且情報聯席會(JIC)也警告過,透過這些機會進行有敵意的攻擊,是 非常難以偵測和預防的,而且也讓中國能夠秘密攔截和擾亂我們的資訊網路。

五、在這些通訊器材裡的軟體包含超過一百萬行程式碼,GCHQ根本無力查證,裡面總是有潛在危險,重點是要如何管理和防 堵這些危險。

GCHQ 雖然要求華為配合,以提高可信度,但是也承認華為不見得會很積極。… 雖然華為希望藉由與英國的合作,向國際證明他的可信度,所以華為現在很盡力也很花錢在做這個暱稱為Cell的資安評估中心(Cyber Security Evaluation Centre),但GCHQ告誡政府不可大意,還是必須更嚴格加強安全措 施。

六、由於大多數資通訊設備都已經 是在中國研發或製造的,現在不買這些設備可能不是個好辦法。在此情況下,風險管理的方法 (risk management approach)才是重點。政府要有適當的程序來評估這些風險,以及管理風險,而且關鍵是,這個程序必須完完全全與制度整合,無論是在簽約前或是簽約 後,絕對不是附帶品。我們不相信英國在與華為交易前有做好準備,而是因為我們給了壓力之後,政府才告訴我們,現在已經有 了風險評估制度。我們等著看這些制度是否有用:我們在報告中所提出的作法,是為確保政府不會再次墮落所迫切需要的東西。

看看以上英國國安單位對於政府本身嚴厲的檢討批判,回頭看看台灣對兩岸間網路資通訊安全的態度,是不是讓人搖頭呢?以華為龐大的資金和廉價的設 備,連英國政府都抵擋不了,在十年前做了錯誤決策,如今只能補破網還不能確保國家安全,台灣能不記取教訓嗎?

買 華為設備的固然省錢,但是,引入中國資通訊網路設備有其隱藏的風險,不可貪一時之快而便宜行事,以免誤蹈英國後塵。在此,我們支持NCC目前對本案的謹慎 態度,更希望政府全面檢討與儘速建立採購案審核與資安防護機制,以確保國家安全。核四的殷鑑就在眼前,草率的採購,導致的無窮後患,最終還是由全民買單。 除了郭董的採購案之外,兩岸服貿協議中對中國開放的二類電信電腦資通訊業務,也引起人民嚴重的關切,政府設法「有效」說明清楚,才能消弭當前社會各界的疑 慮與紛擾。

附上原始報告的連結:
Foreign involvement in the Critical National Infrastructure – The implications for national security
(https://www.gov.uk/government/uploads/system/uploads/attachment_data/file/205680/ISC-Report-Foreign-Investment-in-the-Critical-National-Infrastructure.pdf)

2014年05月10日15:21
作者:洪士灝(台大資工系副教授) 蘋果日報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5-11

兩年前我在新新聞寫的文章,首度披露華為在台灣。

華 為公司在台灣卻沒有分公司,祇能委身在敦化南路、其總代理「訊崴技術公司」的辦公室裡。據瞭解,華為去年四月分曾向經濟部商業司申請成立台灣分公司。此案 直達包括馬英九在內的國安高層,在美國情報部門「嚴重關切」下,暫緩了華為在台設立分公司的申請。然而,在國民黨某位穿梭兩岸的「大老」奔走下,華為預計 再度申請台灣分公司,以便搭上新一波中資開放的便車,爭取電信網路在內的電信業投資許可。

二○一一年十月,美國中央情報局(CIA)的公開調查報告揭露:華為公司過去三年從北京政府拿到二億二千八百萬美金的資助,提供中國政府「如同KGB(前蘇聯國安會)一般的情報服務」。中情局的資料顯示,華為協助非洲、中亞、南美以及中國政府建構監聽及定位設備。


習近平會宋楚瑜 前提是反台獨

【中央社╱北京14日電】2014.05.14 12:12 pm

大陸國台辦今天說,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會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是為了與台灣反對台獨的政黨、團體和人士加強交往。

中國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上午舉行例行記者會,中新社提問,有台灣輿論認為,習近平會見宋楚瑜,意在對總統馬英九表達失望與不滿,請問有何評論?

大陸國台辦新聞局長馬曉光對此表示,「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解讀」。

他說,陸方與台灣堅持一中、反對台獨、贊成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黨、團體和人士加強交往,就兩岸關係交換意見,是為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更好地發展,造福兩岸民眾。

馬曉光說,「這是我們一貫的政策,也是一貫的做法。如果說我們有一個訴求的對象,那就是廣大台灣同胞。」

他說,習近平提出「四個不會」,已經表明陸方願意跟台灣民眾真誠溝通的誠意和善意。


回應陳昇反服貿 國台辦認不代表台多數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即時報導】2014.05.14 11:59 am

對於歌手陳昇日前受訪時反服貿言論,以及認為陸客不要再來台灣的說法,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上午在例行記者會上簡短回應表示,這種極端的言論不能代表台灣大多數民眾的想法,也不會為大多數大陸民眾所接受。

他說,「我們注意到相關報導,我想,這種極端的言論不能代表臺灣大多數民眾的想法,也不會為大多數大陸民眾所接受。任何人都不能剝奪兩岸同胞相互往來和交流的權利。」

大陸官媒新華社昨夜間也發表評論說,陳昇不僅語出驚人,也語出「傷人」。

對於陳昇說,「臺灣已經比世界上一半的人過得好」,「我們不要賺那麼多的錢」,因此要大陸遊客不要再來,評論表示,陳昇確實生活優渥,但普羅大眾很多人卻深陷「悶經濟」,薪資「凍漲」,就業困難,無力購房,陳昇此言,只能證明他「不知民間疾苦」。

至於陳昇說,「難道我們還不夠邊緣化嗎」?新華社反批,難道台灣要抱殘守缺,關起門來上演「孤島生存記」,「把悲傷留給自己」?


美中網路間諜大戰!NSA 被爆在美製網路設備植入後門

自由時報 [2014/05/13 18:19]

前陣子台灣才發生郭董為了採購中國的華為網路設備被 NCC 擋下大動肝火的新聞,而今天國外的媒體就報導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在美國生產,輸出到國外的網路設備(如路由器)中裝入後門或是間諜程式的消息,報導指出,NSA 可以透過這些後門程式,獲得對美國重要的機密消息,並且對特定的國外目標進行情報蒐集。

這份消息主要揭露在史諾登的新書『No Place to Hide』(台譯:政府正在監控你)中,諷刺的是,這裡面揭露的事情正是美國政府在 2012 年控告中國網路設備廠商華為以及 ZTE 中興的同樣行徑,這個事件最終導致華為退出美國市場。

而根據美國 NSA 寄送給國外媒體 CNet 的聲明稿中,並沒有對這項消息做出具體的評論,在聲明稿中表示 “為了保障國家安全以及人民生命財產,加上對商用網路設備的日漸依賴,NSA 採用了許多美國所製造的網路安全設備,來保護國家重要的機密消息,並且對特定的國外情報目標做有效的情報收集”。


【時事想想】豬的原則 豬的命運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有樂    May 14, 2014

5月12日呂學樟委員在中研院的發言,如果報紙所稱無誤,那麼所謂「斯文掃地」,說的大概就是這樣的事了。而不幸的是,這竟然發生在二十一世紀的臺灣。
 
十幾年前,我還是個大二的學生,上某位老師的課,課後的期末報告,老師列舉出十多種經典的史學論著,要我們寫寫書評。什麼都不懂的我,傻傻地選擇了余英時先生的《歷史與思想》,那是我第一次讀到反智論的說法,當時我還年輕,才剛進入大學的二年,正是要吸收知識的時候,所以讀起來一整個不以為然,書評裡批哩啪啦的批評了余英時先生一頓,現在回去看那時寫的書評,實在讓人感到臉紅。當時的我,不僅沒能讀出余先生書裡的意思,也沒能讀到余先生書外的關懷。
 
十多年過去了,我開始漸漸理解反智論的意義,以及討論反智論的重要性。反智思想不僅無所不在,而且充滿變化。因為知識和統治權力在根本上,本是互不相容的兩種元素,所以歷朝歷代,那怕是民主社會裡,掌權者都會透過各種方式和手段,壓迫知識的發展。而尤其可怕的是,不只是掌權者如此,很多時候,平民百姓也抱著這樣的觀點,更間接地助長了政府的權勢。在現代的民主社會裡,即使不太可能像過去一樣掀起文字獄,但政府或掌權者,依然能透過預算分配、人員編制、組織調整或其他各種有形無形的方式,對知識進行壓迫。之所以要如此,其原因無他,當一個人具備足夠的知識,必然會開始獨立思考周遭的事物,會開始具備批判性,而不再以當順民、奴隸為滿足。當然,他也可能利用其知識,為自己換得溫飽,甚至謀得一官半職,依附於當權者的腳下,成為當權者所利用的工具。
 
所以呂學樟在言談中,特別讚揚了中研院自然科學和理工領域的學術貢獻,卻質疑政治、法律等社會學科的意義。其思考模式,與蘇清泉先前在立法院質疑社會系所研究方向為何的發言,基本上如出一轍,都是殖民主義心態下的反智思想。在殖民主義的思考下,為了殖民統治的順利,往往會允許被殖民者接受理工、自然科學或醫學等相對「技術性」的高等教育,但卻嚴格禁止學習文史哲或是社會科學等具備高度思考和批判性的學科。在這種選擇性的教育政策下,即使殖民地最後得以解放,但內心思想卻已經受到深刻的影響。所以臺灣人之所以特別重視醫學,是有其歷史淵源,所幸臺灣的醫師自杜聰明起,多毅然投入社會運動,而不依附於當權者腳下,可見知識、思想之於人,並不能以學科為限。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臺灣的「光復」,並沒有為臺灣帶來健全的教育政策,反而在國民黨威權統治和資本主義的影響下,使得臺灣的高等教育發生進一步的扭曲。就本質上而言,威權統治與殖民統治並無不同,因此國民黨同樣不歡迎人文社會學科。而就資本主義角度而言,商人們則希望大學畢業生後,能立刻無縫接軌工作,以省下職前教育之花費。於是乎臺灣的高等教育,不是以實現「人」的精神全面發展之整體性為教育核心,也不重視大學生獨立思考能力之培養,反而在企業與媒體、政府的操作下,轉而將重點放在產學合作,把大學降格為職業訓練所,讓臺灣即使脫離了殖民統治,依然不能發展出健全的高等教育體系。如果說大學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具備基礎人文和專業知識的「人」,而只是希望學生能在畢業之後,立刻無痛上手工作,那麼何必花大錢辦理高等教育呢?而一般人在此種教育體系的影響下,除了缺乏人文關懷之外,更發展出近乎叢林法則的思考模式,尊崇醫學、理工學科,蔑視人文社會領域,認為那是弱者的學科,所以當我考上大學歷史系後,絕大多數的親朋好友都問我:「念這個你將來要做什麼?去橋下講古嗎?」類似的質問,相信很多人文社會領域的學生,都曾經遇到過。此種以威權主義、資本主義為思想指導的選擇性教育政策,難道不是反智主義嗎?
 
人是思考的動物,正是因為人類善於思考,並且樂於思考,所以在長時間的演化下,我們用知識的力量,主宰了整個地球,並建立起高度的文明社會。然而,對於統治者而言,一旦政權建立以後,獨立思考便成為其大敵,必須急去之而後快。在一切講求GDP,講求績效的今日,知識、思考彷彿成為多餘的東西,不再為人所重視。你多想點什麼與生活無關的,便動輒引人側目,所以人文社會學科不僅受到貶抑,且在國會殿堂中,遭到國會議員質疑;更有甚者,則有國會議員逕至國家最高學術研究機構,質疑社會學科的必要性,種種荒謬無知的醜態,清楚地展現了統治者的醜陋嘴臉。孟子云:「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一旦將獨立思考以及批判的能力拿掉,人和禽獸又有什麼不同呢?在一個民主國家裏,出現了蘇清泉、呂學樟這樣的國會議員,這難道不是國家之恥辱嗎?
 
信仰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
民主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
自由不能當飯吃,所以不重要;
對於中國人來說,不能當飯吃的都不重要。
我們信奉了豬的生活原則,於是乎我們也得到了豬的命運――遲早給別人當飯吃。(王朔)
 
有樂

歷史學博士生


中日韓投資協定 17日起生效

旺報 記者張雁雯/綜合報導 2014年05月15日 04:10

《中日韓投資協定》將於5月17日正式生效,大陸官方表示,《協定》生效不僅對中、日、韓經貿合作具有重大意義,更是未來3國「自貿區協定」的重要推手。專家認為,中、日、韓市場一體化已成為未來趨勢與遠景,服務貿易、新能源開發、低碳技術等都是3方合作的重點領域。

新華網報導,《中日韓投資協定》目前已完成協定生效所必需的國內法律條件,根據規定,《中日韓投資協定》將於2014年5月17日正式生效。

投資環境更穩定透明

大陸商務部條約法律司負責人14日對此表示,《中日韓投資協定》是3國間第1個促進和保護投資行為的法律制度,將為3國投資者提供更穩定和透明的投資環境,促進彼此相互投資、進一步深化合作,對推動經貿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占亞洲經濟總量7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鄭新立也認為,中、日、韓3國互為鄰國,3國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0%、亞洲經濟總量的70%,因此,中、日、韓市場一體化勢必成為未來趨勢與遠景。

《經濟參考報》報導指出,大陸商務部研究院亞非經濟研究部主任王濼表示,《中日韓投資協定》生效,有助於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協定」的談判進程。未來「中日韓自貿區協定」若生效,將使3國間的貿易產品大幅降稅,進而促進3國貿易往來、活躍相互投資。

王濼認為,目前中、日、韓3國領導人都在積極推動「自貿區協定」,但是否能在今年內啟動談判仍不確定,會在哪年正式生效也無從判斷;自貿區的談判涉及很多方面的利益協調,對中、日、韓而言,國內產業的競爭力、農產品、中小企業等都是談判的難處。

《中日韓投資協定》談判自2007年啟動,歷時5年,先後進行了13輪正式談判和數次非正式磋商。


中國民主自由之路 「醒來的獅子」不安全?

By taiwancon - 週三 2014年05月14日, 2:31 下午

文/陳破空

今年四月十五日,中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召開首次會議。當日,是前中共改革派總書記胡耀邦的忌日,當局卻只字不提胡耀邦。而胡耀邦,也是習近平父親習仲勳生前的知音、摯友。

提政治安全,習近平善于造句

在這次會議上,善于造句的習近平,又開始造句,提出“中國特色國家安全道路”。這個造句表明,中國的“國家安全”概念,與其他國家不同。其他國家的國家安全,通常指的就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安全,中國的“國家安全”,指的卻是政府的安全。

“以人民安全爲宗旨,以政治安全爲根本,以經濟安全爲基礎,”習近平繼續造句。所謂“以人民安全爲宗旨”,繼續打人民旗號,分明是幌子。中共治下,從“人民共和國”到“人民政府”,從“人民代表大會”到“人民大會堂”、從“人民軍隊”到“人民法院”,從“人民銀行”到“人民幣”……其中,何曾有人民?

所謂“以經濟安全爲基礎”,不過是順便一說,文革之後,經濟發展,成了中共阻礙政治、社會、人權發展的擋箭牌。在習近平的造句中,真正的要害,在于“以政治安全爲根本”,換言之,政權的安全,才是習近平心目中的大計。

習近平造句,一口氣說了十一個“安全“:“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用十個“安全”來掩護一個“安全”:政治安全,就是一黨專政下的一黨安全。

百般掩護,但習近平還是忍不住說了實話:“我們黨要鞏固執政地位”,“建立集中統一、高效權威的國家安全體制。”意思就是,堅守一黨專政,獨裁到底。

要求將領表態,習近平沒有安全感?

四月十七日,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舉行的“上海合作組織”安全會議第九次秘書會議上,中國公安部長郭聲琨特別提醒與會六國(包括俄羅斯等):要“預防顔色革命重演。”換言之,中共不僅要加意看護自己的獨裁統治、政治安全,還提醒它的狐朋狗友,那些專制或半專制的政權,要加意看護它們各自的獨裁統治、政治安全。在這裏,北京再度表明心迹:決意對抗人民、對抗文明世界,反動到底。

四月二日,包括七大軍區、空軍、二炮和武警部隊在內的十八名司令員或高級將領,在《解放軍報》集體表態,擁護習近平;四月十八日,又有十七名大軍區級的副職高級將領,在《解放軍報》集體表態,支持習近平。這些表態,表面上對外,實際上對內。與其說是表態,不如說是被要求表態。

這種表態政治,爲毛澤東之後所僅見。解讀得淺一些,是習近平模仿毛澤東,大樹特樹自己,緊抓軍權;解讀得深一些,是習近平對軍隊不放心,沒有安全感,因而有意測試各路將領的忠誠度。這也是政治安全,習近平個人的權力安全。

訪問歐洲,習近平大發“醒獅”論

習近平在多次內部講話中,提到蘇聯解體、蘇共垮台,痛感蘇共“竟無一人是男兒。”他總結的原因和教訓是,蘇共黨員“理想信念動搖了。”要求中共黨員堅持“理想信念”。

但習近平心中應該有數,如果他說的這個“理想信念”,指的是共産主義、社會主義或馬克思主義,中共黨員早就動搖了,而且,根本不可能恢複,按照習的邏輯,那就活該亡黨亡國了(亡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他說的這個“理想信念”,指的是既得利益,那麽,中共黨員並沒有動搖,也不大可能動搖,按照習的邏輯,就該高枕無憂了?

然而,腐敗亡國,因執著既得利益而亡國,是曆代專制王朝的規律和宿命。在明知共産主義理想不可能恢複的情況下,到頭來,習近平恐怕也只能像江澤民和胡錦濤一樣,以既得利益爲號召,打造全黨團結,同心一氣。于是,不可避免地,中共將繼續陷入腐敗與反腐敗(前者出于維護政權的需要,後者出于權力鬥爭的需要)的惡性循環。一手縱容腐敗,一手懲治腐敗,一出自導自演的雙簧戲。二元悖反,前路不明,焉能不亡?

受腐敗政權拖累的中國,怎麽說,都絕非一頭“醒獅”。但不久前,習近平訪問歐洲,卻大肆吹噓:“中國這頭獅子已經醒了,”還說:“但這是一只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且不說,前路渺茫的中國,要說像獅子,也仍如睡獅一般,繼續夢遊,大做白日“中國夢”;就讓周邊國家來評價,要說中國是一頭獅子,那一定是暴力的、可怖的、野蠻的獅子;要是問藏人和維吾爾人的感受,更是如此。

在國外唱完“醒獅”論,回國後的習近平,卻憂心忡忡地強調“政治安全”,莫非是說:醒來的獅子不安全?

習近平考察新疆,遭遇爆炸送行

四月下旬,習近平前往新疆考察,要求當地武警要像“戚繼光打倭寇”一樣對付維吾爾人。此說,犯了大忌。倭寇,指明朝時,騷擾中國沿海的外國海盜。習的比喻,無形間流露其潛意識:維吾爾人是外國人而不是中國人,新疆,果然是新拓展的邊疆?別人的“東土”?習接見新疆軍區某紅軍師時,又說:“要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明目張膽地鼓吹血統論,顯擺“太子黨”、“紅二代” 的本錢。

就在習近平結束考察、離開新疆的當日,四月三十日晚七點,在新疆烏魯木齊火車站,發生砍殺和爆炸事件,據稱,有人在火車站出口持刀砍殺、並引爆爆炸裝置,導致至少3人死亡、79人受傷。這是維吾爾人給習近平的下馬威、抑或送別禮?極具嘲諷意味。

在此之前,四月十八日,在中越邊境,正當越南當局要將截獲的十六名中國維吾爾人強制遣返廣西時,維吾爾人從越南警察手中奪過槍支並掃射,導致越南警察二人死亡、十幾人受重傷。交火中,也有五名維吾爾人被殺或自殺。

聯系這起跨境血案,與三月份發生在雲南省昆明火車站的砍殺血案。寫照的是:在中共的極端治疆政策下,維吾爾人已經活不下去,爭相偷渡出走。中國有古訓:“窮寇勿追”,“圍三缺一”。中共卻緊追不舍,不給維吾爾人留下哪怕一條活路。于是,血案頻頻,人命樁樁,都因中共的殘暴和愚蠢而起。中共的政治安全,以人民的不安全爲代價。

中共動辄給維吾爾人扣上“三股勢力”的帽子,其實,論這“三股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中共本身,才當之無愧。中共治疆無方,導致維族與漢族的彼此敵視、隔離,是爲民族分裂;中共扼殺維吾爾人本身的宗教信仰,強加無神論,強制漢化、赤化,是爲宗教極端;中共奉行“主動出擊,重拳打擊,就地處置”的血腥政策,是爲暴力恐怖,國家恐怖主義。所謂“三股勢力”,盡在中南海。

(原載香港《開放》雜誌,2014年5月號)


或許我們都被國民黨騙了!美國從來就沒有說不能用台灣當國家名稱!

By taiwancon - 週三 2014年05月14日, 11:01 下午

先看看這則新聞:

    美通電外館 不得稱台灣為ROC
    2008-09-11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華府九日報導〕美國政府最近通電所有美國駐海外使領館,除規定所有美國政府人員不得出席台灣的雙十國慶活動,也再次強調,美國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美國官員不能以「中華民國、中華民國在台灣」稱呼台灣,只能以「台灣」稱之。

    這份電報上週以國務卿萊絲的名義,發給所有美國駐外使領館人員。外交人士表示,美國政府依往例都會在雙十國慶前通電外館,指示美國官員在海外與台灣官方人員及機構往來的規定,電報內容是依美台斷交以來,國務院內部自行訂定的政策指導原則。

    數位熟悉美台事務的外交人士表示,這份電報內容與這幾年布希政府執行的政策一致,沒有太多變化。一位支持台灣的前美國官員說,布希政府此時發出這份電文,顯示台灣政黨輪替和兩岸關係的變化,沒有改變國務院對台決策,台灣希望突破這些不合理的政策指導原則,未來應繼續挑戰下任美國政府。

    國務院電文指出,美國官員與台灣當局的會談,必須在雙方官方機構之外的地方舉行,美國官員可接受台灣駐外代表邀請到餐館或家裡吃飯,但不得到台灣大使館或大使官舍參加活動,美國官員也不可以到雙橡園出席任何活動。

    電文也規定,美國官員不可直接和台灣當局通訊,必須透過美國在台協會與台灣經文辦事處的管道傳遞訊息,美國官員不能使用有官方頭銜的信紙與信封,不能在簽名後簽下官銜,到台灣旅行或過境的美國官員,必須使用一般護照,不能用外交護照。

    電文指出,美國依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台灣加入需要以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同時美國對台灣在國際組織中的名稱,也不採取任何立場,美國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台灣都接受的安排與名稱,反對任何一方利用名稱做違反美國政策的政治用途,美國官員也不可以稱台灣為一個國家。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以來,中華民國早就滅亡,當初蔣介石堅持不聽從美國建議保留在聯合國一般會員國的席次,憤而退出聯合國,造成台灣今日孤立無援的窘境,而當初二次世界大戰後,戰敗國的殖民地幾乎都一個一個獨立,例如北韓、南韓、越南、菲律賓等等,台灣被蔣介石的流亡政權佔領,利用台灣讓中華民國借屍還魂,奪取台灣人的土地與資產,殺光台灣菁英,時至今日,這群難民的後代依然佔有台灣龐大的資產,讓台灣繼續活在被殖民的痛苦中!

美國早就認為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政治實體,但他不承認我們是個國家,主要是因為中華民國早就滅亡,他如何承認?他不承認的是蔣介石的流亡政權中華民國,但他們從來沒有說不支持台灣國。

國民黨常常用美國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來誘導我們,說美國人不支持台灣獨立,台灣人應該覺醒了,國民黨說一旦獨立中國將會攻打台灣,但是有沒有想過,一旦統一,除了台灣將會內亂不斷,未來中國跟列強打仗,台灣勢必變成砲灰,就如同二次世界大戰,台灣因為是日本領土,所以遭受美國不斷轟炸一樣,在亞洲目前樹立最多敵人的國家就是中國,馬英九這走狗卻還是要將台灣推向中國,談統一??不是死的更快嗎??

台灣獨立,台灣才有未來,被迫統一,台灣人將會誓死抵抗,殺光所有賣台賤畜!


台灣是個民主國家?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吳學展    May 15, 2014
 
「台灣是(is)個民主國家。」
『台灣應該要是(should be)個民主國家。』
 
第一句話經常是保守勢力對於「進步勢力以體制外的手段追求社會進步之行為」批評的前提(台灣民主啦!你們就該遵守規則啊!為何要用這種體制外的方式衝撞呢?)但這句話的前提即有問題,本文所要挑戰的即是這個前提。第二句話則是進步勢力對於其所處社會的期望。此兩種立場皆常見於社會抗爭發生時的媒體版面上,但由於中文的語言習慣,在表達形式上經常同為第一種:「台灣是(is)個民主國家。」而這種混亂,將造成對台灣民主制度與環境有非常錯誤的認知。本文的目的即是從各個面向與指標對台灣的民主制度與環境做檢驗,並主張「台灣不是(is not)個民主國家,但台灣應該要是(should be)個民主國家。」
(上圖圖說:詹益樺於鄭南榕出殯日自焚畫面。圖片來源:網路)
 
前言
 
台灣自二戰後脫離日本統治,但馬上又面對新的威權統治者:中華民國-國民黨政權。在經歷一段什麼都不能說、也沒人敢說的白色恐怖後,民間社會力量逐漸開始向國民黨要求各種政治參與權利的開放。廢除出版法、解嚴、成立政黨、廢除刑法一百條、廢除國大、要求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二次政黨輪替……等,這些固然是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精采里程碑,但這些也都僅是「里程碑」。
 
到底現在的台灣是不是個民主國家,本文將從「憲法扭曲、不公平的政黨競爭、未經政黨輪替的立法院、跛腳的基本政治權利(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制度、半調子的法治精神、缺席的轉型正義、以及現代人應有而未有的思想啟蒙」等面向一一檢驗。
 
憲法扭曲
 
台灣最重要、但也最少人願意去談的,即是憲法規範的國土與政府治權範圍實際上並不相符的問題。在國家邊界未明的前提下,「法律」的規範邊界便無法確定。人民犯法時,到底應該是台灣警察來執法?還是中國公安來執法?這便是公權力執行的邊界問題;教科書內容的「本國史」應不應該包含中國史?文言文的比例應占多少?這也是因國界不明、國族認同不明所造成的史觀混亂的問題。再例如此次服貿協議之爭議,國民黨立委張慶忠之所以主張服貿協議為國內的行政命令,即是在承認中華民國憲法對領土的定義下,認為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屬於非國際關係,故服貿協議並非國際貿易協議。
 
不公平的政黨競爭
 
民主進步黨在解嚴的前一年,1986年9月成立。第二個政黨的出現雖然是個民主化的重要指標,但還是必須考察其在政治運作的實務上,是否是一個「具制衡效力的在野黨」。任何組織的資源最主要就是人與錢。但國民黨在1949年離開中國、占領台灣後,自動接收大部分日本政府的資產,而在威權時期毫無民間監督與一黨獨大的狀況下,黨庫通國庫之情況實為常態,以內政部民政司的2011年的資料為例,藍綠兩黨的黨產分別為250億與3億,因此造就了目前雖有「藍綠兩大黨」,但實為「一大黨,一大大大大黨」的困境。除了具體可見的財務,還有國民黨60年來以「恩庇侍從體系」豢養的地方派系,例如地方議會、農漁會、廟方(例如最近表態挺核四的星雲法師),以及軍公教、國營事業員工等特權階級,這便是能在選舉時轉換為鐵票的社會網絡,而此為政黨競爭起跑線並不公平的證據。
 
未經政黨輪替的立法院
 
2000年民進黨首次取得執政、2008年國民黨再次上台之時,「政黨輪替」、「二次政黨輪替」等詞亦在媒體上不斷重複,看似台灣的政黨政治已經進到了「兩大陣營具有互相較勁之實力」的狀態。但若將焦點放到立法權,便會發現,民主國家中重要的「法治精神」在台灣的具體實踐,其實根本未經過政黨輪替。自1992年國會全面改選後,民主進步黨等泛進步陣營勢力,直到本屆立委選舉為止,皆未曾獲得過半的席次。在台灣政治史上,尚未出現總統解散國會(按照憲法,總統也不得「主動」解散國會),而立法權手握行政機關的年度預算審查權、以及制訂與修改法律等壟斷性權力(台灣政治史上也尚未出現以公投創制成功的法律),故實難以「台灣已經經過政黨輪替」來描述台灣的政治環境。
 
跛腳的基本政治權利(選舉/罷免/創制/複決)制度
 
多數國人對於「民主」的想像是建立在「選舉投票」尚,且主要還僅限於「選出代議士」的選舉,但我國國會則未曾好好檢視並修改目前的不公平選制,例如立法委員區域立委選舉制度中「票票不等值」的問題,或是最近正流行的「割闌尾」使得台灣社會重新檢視起我國的罷免制度,並發現《選舉罷免法》中竟還留有「禁止宣傳罷免、禁止政黨/政治團體/擬參選人以外的人員進行募款」這類完全違背「促使公民參與政治」精神的條文,而執政黨更將在最近強行通過提高罷免程序的選罷法修法。
 
至於創制與複決,也就是公民投票,更是以前多數台灣人毫無關注的議題。自311日本核災後,核四爭議重新引起台灣社會的關注,並衍生了後續關於目前「鳥籠公投」的討論。目前台灣雖有《公投法》,但其條文內容實為「不給公投法」,該法以「極高提案、連署、投票的門檻限制,以及不符合直接民主精神的公投審議委員會」等方式抵制全台灣人用直接民主的方式實踐自主選擇的權利。
 
除了一般法律的創制與複決外,還有更遠的《憲法》的創制與複決。目前憲法創制權被鎖在立法委員手上,人民所擁有的僅是複決權,且複決權的門檻又極高(經立委提議後,複決投票中的同意票數需超過選舉人總額的一半,複決才算成功,比鳥籠公投還嚴苛),造成目前我國憲法陷入「一團混亂但無從解起」的困境。
 
半調子的法治精神
 
民主要能落實,必然要有健全法治相伴。法治最基本的概念之一是法律的優位性:「憲法位階高於法律,法律位階高於行政命令」,但台灣目前依然有許多「違憲的法律」存在,而執政黨亦經常躲在「依法行政」的擋箭牌後面,遂行違憲或違反憲法所保障的基本人權之惡行。這些「惡法」包括:前段所述《公投法》即違反了最根本的直接民主的價值;太陽花運動期間大法官所宣布違憲的、執政黨經常拿來打壓社運人士的《集會遊行法》;去年也遭宣布違憲的《都市更新條例》也尚未修法完成;以及受到龐大教會勢力所保護的、但實際上違反平等原則的民法第972條。而這些明顯違憲的法條,至今依舊存在於台灣的法律制度之中。
 
順帶一提,對於此類進步價值的修法與立法,執政黨總以「未獲社會共識」為推託之詞,而不願進行修法與立法,但我也想反問執政黨,台灣目前存在的法條到底有多少是「當時獲得社會共識之後」才開始施行的呢?有多少是未經台灣多數人同意且在「大陸地區」制定完成的呢?
 
缺席的轉型正義
 
轉型正義,即是在民主化的過程中,對過去威權時期各種國家迫害人民行為的揭露與賠償、對當時執行這些任務的人做清算並取消這些人繼續握有高階政治權力的資格、瓦解這個暴力集團(通常是政黨)。如此是為了確保在「民主化後」,掌握國家機器的人都是理解並遵守民主價值的人,而不會再次依循「民主化前」的方式治理這個國家。但很不幸的,台灣的這項工作幾乎是完全失敗。二二八至今依然是「只有被害者、沒有加害者」的案件;國民黨的黨產尚未處理(這是馬英九曾公開宣示的);當時反對總統直選的人正在當總統;當時以軍人身分干政的人,其兒子正在當台北市長;曾擔任戒嚴時期新聞局長的人正在當公共電視董事長;軍國體制才有的「教官制度」至今依然存在於校園之中。轉型正義也是民主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但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現代人應有而未有的思想啟蒙
 
民主的目的是為了保障「個人選擇的自由」,但民主社會還是有其道德邊界的,有些決議就算經過民主的程序也不該被接受。極端一點的例子,就是我們不能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要求一個人去死。透過民主程序做出反民主的決議,同樣也是民主體制本身無法接受的。(德國納粹獨裁者希特勒也是靠著民主選舉上台的,而台灣的威權政黨國民黨同樣也再次靠著民主選舉重返總統大位)但在近兩三年社會運動蓬勃發展之際,還是有許多人對於這些追求更進步、更民主的行動者嗤之以鼻,並動輒以「暴民、民粹」指稱,在在顯示了這些人只懂民主的制度、但不懂民主的精神。例如去(2013)年大埔事件發生時,新黨黨主席郁慕明則公開發言要求警方將抗議人士「通通抓起來」;太陽花運動後,「我是中壢人」粉絲團也曾做民調,卻得出「有55%支持恢復戒嚴」的結果;以及前幾天鴻海集團郭董所言:「民主不能當飯吃」。
 
這些證據都顯示出,台灣社會中還有許多人雖然身在(尚不健全)民主制度中,但思想卻未跟上現代社會所崇尚的「自由、民主、法治、平等、人權」等價值,而只是拿著半調子的「少數服從多數、政府應依法行政」以及多數封建主義者最愛的「民主會亂、民主造成社會失序、台灣就是太自由了」等反智又反動的論述,要求社會的進步勢力接受台灣目前這個並不民主的制度、以及被此程序作出的不公不義的決議。
 
本文所談的問題皆為點到為止,但主旨即是設定打破「台灣是(is)個民主國家」的迷思,並粗略地勾勒台灣一直以來其實皆為「不民主」的狀態,以供因太陽花運動而被政治啟蒙的所有朋友參考。

吳學展

台大新聞所碩士生。目前最焦慮的事情是:台灣當前反抗者與當權者之間的不對稱戰爭到底能持續多久?能取得多少戰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