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者︰別拿FTA 挾持貨貿

自由時報 2014-11-11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笨蛋!問題不在FTA!」對於中韓FTA完成實質性談判,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與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都表示,台灣經濟的問題根本不在FTA,政府不應該藉此恐嚇人民,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邱 俊榮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成長一.五%,以德國進口成長十五%最多,澳洲也成長十一.九%,台灣卻衰退十.二%;若以市佔率分析,南韓在中國市佔率最 高,其次是美國、日本、台灣,但這些國家中,除了台灣與中國有ECFA外,其餘都沒有與中國簽FTA。所以,台灣今天經濟上的問題是中韓FTA嗎?如果產 業升級沒做,光擔心這個根本沒用。

邱俊榮分析,中韓FTA即使很快完成簽署,也是形式意義大過實質意義,因為中韓FTA爭議的地方很多,包括汽車、鋼鐵都是韓國想要開放的項目,但這些恰恰也是中國想發展的產業;兩方策略有可能是形式上先完成,之後慢慢再談。

邱俊榮說,台灣會如此擔心中韓FTA,是建立在三個前提上,包括台灣仰賴出口、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及中韓產業重疊性高。但這些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因為台灣就是過度重視出口,薪資不敢調,無法兼顧內需,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

另外,如果真的認為台韓產業重疊太高,他們降價我們也要降價,那豈不是讓重疊性更深?重點應該放在台灣如何在經濟上走出自己的路。

林向愷也認為,今天只是人家降了一點稅,台灣沒降,台灣就玩完了嗎?若是如此,顯示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只有價格。馬政府該檢討的是台灣產業轉型喊這麼久,轉到哪裡去?不能以此要脅要讓服貿過關、加速貨貿談判。

林 向愷說,韓國在與美國、歐盟簽署FTA前,已建立自己的技術、品牌與行銷管道,才可無後顧之憂地去與各國洽談FTA。但這些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馬政府不 做,成天在一些無法操之在我的地方打轉;台灣產業的技術優勢也因為海外生產比重越來越高而逐漸弱化,台灣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好像就只有簽貨貿、服貿,如果 自由化、國際化可行,台灣早就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笨蛋!問題不在FTA!】

台灣社 臉書頁 2014-11-11

對於中韓FTA完成實質性談判,台灣大學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與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邱俊榮都表示,台灣經濟的問題根本不在FTA,政府不應該藉此恐嚇人民,以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邱 俊榮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國進口成長一.五%,以德國進口成長十五%最多,澳洲也成長十一.九%,台灣卻衰退十.二%;若以市佔率分析,南韓在中國市佔率最 高,其次是美國、日本、台灣,但這些國家中,除了台灣與中國有ECFA外,其餘都沒有與中國簽FTA。所以,台灣今天經濟上的問題是中韓FTA嗎?如果產 業升級沒做,光擔心這個根本沒用。

邱俊榮分析,中韓FTA即使很快完成簽署,也是形式意義大過實質意義,因為中韓FTA爭議的地方很多,包括汽車、鋼鐵都是韓國想要開放的項目,但這些恰恰也是中國想發展的產業;兩方策略有可能是形式上先完成,之後慢慢再談。

邱俊榮說,台灣會如此擔心中韓FTA,是建立在三個前提上,包括台灣仰賴出口、中國是台灣最大出口市場及中韓產業重疊性高。但這些都有值得檢討之處,因為台灣就是過度重視出口,薪資不敢調,無法兼顧內需,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

另外,如果真的認為台韓產業重疊太高,他們降價我們也要降價,那豈不是讓重疊性更深?重點應該放在台灣如何在經濟上走出自己的路。

林向愷也認為,今天只是人家降了一點稅,台灣沒降,台灣就玩完了嗎?若是如此,顯示台灣的出口競爭力只有價格。馬政府該檢討的是台灣產業轉型喊這麼久,轉到哪裡去?不能以此要脅要讓服貿過關、加速貨貿談判。

林 向愷說,韓國在與美國、歐盟簽署FTA前,已建立自己的技術、品牌與行銷管道,才可無後顧之憂地去與各國洽談FTA。但這些可以操之在我的部分,馬政府不 做,成天在一些無法操之在我的地方打轉;台灣產業的技術優勢也因為海外生產比重越來越高而逐漸弱化,台灣下一步要往哪裡走?好像就只有簽貨貿、服貿,如果 自由化、國際化可行,台灣早就過幸福快樂的日子了。


童子賢:中韓簽訂FTA,台灣最需要什麼?

蘋果日報 2014-11-12 文/童子賢

年度APEC在北京要結束了,晚上我在關渡與一位朋友(藝術工作者)見面。晚餐聽他講述「中、韓已經簽FTA了」「感覺台灣被邊緣化」,看他文青樣,不像會關心經貿事務的人,卻因為「台灣FTA覆蓋率低」而悲觀情緒瀰漫,我則是聽了一頭霧水。

我想告訴他,他有被誤導之嫌,台灣沒有這麼悲觀,台灣沒有這麼孱弱。我敘述如后。

在2014的APEC年會,大陸與韓國之間宣佈簽訂FTA之後,韓國FTA全球覆蓋率已達62.6%,而台灣只有9.7%。但這不代表韓國享受貿易零關稅比率一定遠高於台灣。

我的意思是,即使「韓、台FTA覆蓋率是 62:9」,也不等於「韓、台國際經貿競爭力是62 : 9」,也不會是 「韓、台享受貿易零關稅比率是62 : 9」 。

在「FTA覆蓋率,不等於零關稅覆蓋率」例子上,例如WTO統計2012年:
◎台灣外銷美國總金額,有71.5%免關稅。
◎韓國外銷美國總金額,有64.2%免關稅。

注意:在享受零關稅的對美貿易上,台灣在比率上贏過韓國。

又例如,WTO統計在2012年:
◎台灣外銷歐盟總金額,有55%零關稅。
◎韓國外銷歐盟總金額,有87%零關稅。

注意:台灣在此略微輸給韓國,但是,也沒有到62 : 9這麼誇張。

因此,FTA覆蓋率必須要重視,但頂多把它當作男二女二的配角,而非男一女一的主角。媒體今天舖天蓋地的悲觀論調,看數字說故事,情緒起伏大,這其實頗有誤導意味,也犯了「以一個傾向掩蓋另一個傾向」錯誤。

第一個原因是國際經貿環境。台灣應該要多交朋友、應該要多簽訂互惠協定,以拓展空間。但是國際競爭力要以「 產品好、品質佳、服務好」去打動消費者,才是關鍵。FTA能有環境加分效果,但無競爭力關鍵地位。

第二個原因是全球經貿環境。自1948年推動 GATT 以來,實質關稅稅率已經逐年降低,這會大幅抵消了FTA的實質效用。

第 三個原因是,影響台灣資訊電子產值很大的 ITA ,早在1997生效。台灣在加入WTO之前早已經是ITA創始國,而ITA旨在推動資訊產品與零組件的貿易零關稅。因此台灣IT產業,早暴露在國家間互免 關稅的環境,也早進入「充份競爭」環境,也早享有零關稅或低關稅(不管有無簽訂FTA)。

國際競爭力消長的例子, 在台北五分埔成衣服飾買賣早就表現無遺。例如滿街韓國設計的少女服飾、皮包、鞋子的A貨。生意暢旺,這並不是台韓之間有FTA,而是台北消費者感覺韓貨品質佳、價格實惠、設計細膩所導致。(市場消費,總是往務實面去走)

又舉國際競爭力的例子, 例如三星手機在 2014第二季市占率往下掉,獲利也往下掉,而蘋果公司的iPhone手機,市占率再度節節往上拉升。這個市場的消長,其實無關美韓之間有無FTA,反而是iPhone 6受到歡迎的基本競爭力問題。

所以過去幾年,諾基亞手機、西門子手機、索尼電視機,在市場市占率衰退,也是產品的因素,而與芬蘭、德國、日本在FTA覆蓋率的高低沒有因果關係。

因此我想,台灣目前雖沒有廣簽FTA,也不見得就會是「亞細亞孤兒」,我贊成台灣政府負責相關部門繼續多努力多談判,以擴大FTA覆蓋率 。

但同時,台灣正在努力打拼的人也不少, 我們應該多一點鼓勵自己,多一點改善競爭力,而少一點嚇唬自己與誤導別人。


Albert Lee 臉書發言 2014-11-1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e3ae34b0102v7lt.html

常常看到這篇文章被一堆左翼統膠護航,討厭那些把公平正義掛在嘴上的實際上根本是葬送台灣的左統,尤其是在淡江大學左統甚至認為不必要放上國旗時感到極度厭惡。

但同樣的我也對於台灣很多人對中國無知無腦獨法西斯獨相當反感。

首先先幫中國澄清一下

一、中國一二線城市基礎建設相當進步,硬體設施甚至遠遠勝于臺北,譬如上海大概領先臺北十五到二十年了。

二、中國留學生並沒有享受高額補助,反而是必須負擔高額的學費。

三、大多中國來台留學生是出於喜歡很喜歡台灣對台灣有好感才來唸書的,甚至不少追求民主自由的人。

四、中國學生在高度競爭下,基本上都相當優秀聰明,甚至不少討厭中共的。

五、台灣確實對於中國有相當多稀奇古怪的醜化。

六、我認為中國學應該享有健保,該繳多少就繳多少,也應該享有研究助理領薪水的資格。

七、基本上我反對台灣人對任何一個國家人種發表歧視性用詞,也反對台灣人對所有中國人有敵意,這種偏見就好像把臺北人都當成689一樣,無論如何都是可怕的。

八、年輕一代的中國人,相當有水準且俱有競爭力。

但我對於本文有諸多不認同的點不爽的點想回應

一、文中提到三限六不有歧視性,難道是要台灣開放國家安全的科系?而醫學院的開放也沒做到更細緻的討論說為什麼沒必要開放。

二、獎學金、補助這類是贈與的概念。

三、 台商、台灣的去中國唸書的留學生,一堆剝削台灣出賣台灣的中國台灣人9.2%關台灣人屁事?最好是完全取消台灣在中國的優惠。根本搞不清楚哪些人是會去中 國從商的哪些人是根本不會去中國的,對中國無知的很長就是完全沒遇過中國的,怎可能去那裡從商唸書?用點腦想就知道。

四、基本上台灣的教授沒事也不會提到自己不是中國人,難道自稱中國人的台灣人學術就做的比較好教學比較認真?本文根本從頭到尾惡意醜化泛綠醜化南部人。

五、 幾乎所有指稱台灣詆毀大陸的文章,很少具體說明是哪些事跡,是如同法輪功大紀元那樣的醜化?(喔不好意思,法輪功雖然反共但可是藍到爆炸統到爆炸喔)還是 譬如指稱北京有霧霾,六四事件、活摘器官、屠殺西藏之類的醜化,這些自以為客觀的人通常往往不提,只是說醜化大陸,歧視大陸。

台灣人大多怕大陸都怕死了,何來有力氣醜化歧視?你會去歧視一個要強爆你的彪形大漢嗎?

六、這類文章向來去脈洛化不解釋為什麼台灣人會有此敵意,不提九六台海危機不提反國家分裂法台灣人的感受,基本上就是選擇性地掩蓋事實,製造仇恨。

七、本文末端把中共解釋成精英的民主政體,基本上就是腦殘五毛一個,想也知道被洗腦洗到壞掉的五毛遇到什麼都是仇恨聽到什麼都是歧視。

如果台灣真的製造如此多的五毛,那麼建議根本完全不要招中國學位生。


郝明義Rex How 臉書發言 2014-11-11

林濁水的<兩岸紅燈閃爍>第二篇文章來了。

他為「大連艦隊」做了另一種說明:

「權 貴資本主義的典範本來是中國。指的是中國在1990年代中期崛起,2000年後進入鼎盛階段的經濟體制,而其中的經濟權力核心是太子商。至於台灣,在蔣經 國長期威權統治時期,在蔣家建立的「中央地方二元精英體制」中,太子商雖然存在地方政治中,但是在中央基本上是不被容忍的,1990年代民主化之後,雖然 黑金進入中央政治領域;但是在中央一直還沒有形成什麼樣的太子權貴資本主義。

「很諷刺的是,台灣中央級的太子權貴資本主義集團是在國民黨失去政權一段時間後的2005年才開始萌芽的;同時更諷刺的,依靠的權力不是在國內,而是外面的北京。

「以商圍政本來是北京明說的既定對台戰略,這戰略和一國兩制一樣,都先在香港試行。.......

「雖 然中、港都是權貴資本主義,但是形成的過程並不一樣:在中國,主角共產黨權貴紅二代,他們因權而富;香港則是由北京挑出資本家當代理人,他們是因富而既權 且貴。至於對台灣,反共一直是主流思想,過去政界不分藍綠,一直避免和中共太過接近,中共只好先拉攏台商再說,政治的代理人並不容易找,台灣政界對中共的 禁忌直到2005年連戰登陸才打破,從此,就為國民黨的太子、公主打開了遊走兩岸尋租的大門,到了2008年,傾中,在國民黨中正式取代對中國的禁忌而蔚 然成為主流,連戰每逢登陸必有富商巨賈成群相隨,儼然成為北京的兩岸政商關係總代理。

「大連艦隊者,此之謂也。」

http://www.my-formosa.com/article.aspx?cid=5,15&id=70148


陳為廷 臉書發言 2014-11-11

昨 日習近平與朴槿惠共同宣布中韓FTA「實質性談判」結束(注意,還不是實質簽署,更遠遠未經國會同意「生效」),舉國從馬政府、媒體、到企業界,都開始大 舉高唱「台灣鎖國論」,轉而批評318運動阻礙台灣經濟發展、未來一年廠商將大舉轉單,所以必須趕快通過服貿、監督條例、完成貨貿談判。

但,詳加檢視中韓FTA的內容,事實上,就台灣現在貿易額70%出口中國免關稅的狀態,我們在未來二十年內,都還比韓國具優勢。

馬政府的威脅論,根本誇大其辭。

再者,貨貿本身,也是弊大於利、更無助台灣長期經濟發展的自貿協議。

台灣缺的不是更多的對中自由貿易,台灣需要的是札實的產業轉型政策。誇大中韓FTA的衝擊,再一昧將解方放在中國,事實上不過是掩蓋了馬政府的無能。

拒絕民粹。請廣傳這篇文章。

--
引內文:

「中韓FTA第十四輪談判在北京舉行,昨日習近平與朴槿惠共同宣布實質性談判結束。沒錯,韓國是台灣外貿競爭對手,我們必須謹慎因應,但也毋須過度緊張,更不應隨錯誤資訊起舞,謹就媒體錯誤資訊澄清如下:

一、 中韓FTA截至目前為止,尚未簽訂。昨日係由中國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和南韓通商產業資源部部長尹相直簽署「關於結束中國-韓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的會議紀 要」,確認習、朴兩人達成之共識:一、中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已實質性結束;二、雙方談判團隊將在年底前完成餘留技術問題的談判。也就是說,雙方對於服務貿 易與貨物貿易的市場開放條件,尚未完全達成共識,預計在年底完成談判,明年初正式簽定。

二、中韓FTA尚需韓國國會批准。即便明年初中韓 FTA順利簽定,根據韓國「締結通商條約程序暨執行法」第十三條之規定,必須連同一、衝擊影響評估,二、國內產業補救對策,三、費用估算與財源籌措方案, 四、配套法律修訂等一併送請國會批准。先前美韓FTA即有簽訂後重啟談判,五年後才實施的前例。

三、中韓FTA是個低度整合的區域貿易協 定。在貨物貿易方面,兩國將在二十年內取消九成產品項目的關稅,中國將對91%的產品項目、85%的進口貿易額取消關稅,韓國將對92%的產品項目、 85%的進口貿易額取消關稅;在協議生效時,中國僅就進口貿易額的44%取消關稅,韓國僅就進口貿易額的52%取消關稅。相對而言,即便兩岸貨貿協議尚未 簽訂,去年台灣輸往中國的產品貿易額已69%零關稅,也就是說,就算貨貿協議不簽,在中韓FTA生效的第一年,台灣輸往中國貨物零關稅的比率還比韓國高 25%,未來數年此比例仍高於韓國,協議生效二十年後,韓國輸往中國貨物零關稅的比率則比台灣高16%。

四、中韓FTA是個調適期長的區 域貿易協定。根據中韓第七輪談判所達成的階段性共識,一般產品十年內降至零關稅,敏感產品十至二十年降為零關稅,超級敏感產品二十年不降稅。經濟部以「協 議生效日,中韓雙方100%產品、立即降至零關稅」為假設所做的對台灣產業衝擊影響推估,完全不切實際。

五、中韓FTA談判尚未完成,特定產業是否降稅、何時降為零關稅,更未見公布,外界的各種臆測衝擊數字,均欠缺充足的事實依據。(作者為經濟民主連合<原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召集人)」


陸韓FTA相關網路及媒體意見之說明

發布單位 經濟部工業局 發布日期 2014-11-12 下午 07:20

本(103)年11月10日中國大陸與韓國對外宣布陸韓FTA已經完成實質性談判,引發國內產業及社會各界關切陸韓FTA對我國經濟及產業之影響,並透過臉書、網路留言板及論壇等管道熱烈討論,針對陸韓FTA相關網路及媒體意見,經濟部說明如下:

有 關網路討論批評政府預估數據誇大對台灣經濟及產業之衝擊,是「拼經濟的恐嚇」、「擺明欺騙跟恐嚇老百姓」部分,經查中國大陸及韓國官方至今未對外公布陸韓 FTA協議細節,網路流傳之陸韓FTA降稅消息,現階段均無法查證,純屬臆測及流言。經濟部依據陸韓FTA現有資料,參考研究機構、外電報導及國內產業界 意見進行綜合研判,以負責任的態度及產業專業判斷,評估陸韓FTA對我國產業之最大衝擊影響,提供業界參考及因應。當然,經濟部也希望就如外界所說,是我 們多慮,但如果真的發生嚴重衝擊,而經濟部卻無法於第一時間提醒產業因應,我們將失去作為產業主管機關之責任。經濟部將持續觀察陸韓FTA的進展並做滾動 式修正衝擊評估,使業界能即時得到最新資訊,如果外界對陸韓FTA評估數據有所質疑,也歡迎提出具體評估數據,以昭公信。

另有網路意見表 示「大陸為了保護本土面板廠發展,陸韓FTA約定十年後才減除關稅」,並強調「大陸積極發展本土面板產業,才是台廠最大的威脅」等,但台韓面板在大陸市場 是高度競爭,此為不爭之事實。當然,我們也希望韓國未能爭取到優惠關稅,惟目前大陸對面板的降稅情形,尚無法從雙方官方取得查證資料,此種說法尚無法證 實。未來經濟部除持續推動國內面板廠發展4K2K、LTPS(低溫多晶矽)、Oxide(氧化物半導體)、AMOLED(主動式有機發光二極體)等高附加 價值產品,透過產品差異化及技術持續精進,創造我國產品的差異化價值外,同時積極在ECFA貨品貿易協議爭取大陸對台灣面板調降關稅,盼「加強競爭力」與 「調降關稅」雙管齊下,提升台灣面板出口競爭力。

台灣經濟型態以出口導向為主,沒有迴避自由化的本錢,更無法去挑戰陸韓FTA所造成逐步 喪失出口競爭力的危機,且無法忽視陸韓FTA對中小企業、中南部傳統產業出口帶來的壓力,希望社會各界能正視陸韓FTA對我國經濟之衝擊,也希望能儘速整 合各界意見,加速通過ECFA服貿及貨貿協議,經濟部後續也將密切關注陸韓FTA協議細節,滾動式評估對我國產業之實際影響情形。

發言人:連副局長錦漳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903;0919-903-371
電子郵件信箱:jjlian@moeaidb.gov.tw

業務聯絡人:蕭組長振榮
聯絡電話:02-2754-1255分機2601;0919-205-957
電子郵件信箱:cjhsiao@moeaidb.gov.tw


徐嶔煌 臉書發言 2014-11-13

可 能經濟部對中韓FTA那個6500億的錯誤評估被拙作跟童子賢先生的文章打臉得太響,所以跳出來發這一篇堪稱史上最無力的澄清聲明。因為經濟部承認自己不 但沒掌握中韓FTA的細項,還刻意忽視韓國官方已提供給國際媒體的資訊(經濟部承認自己做的是滾動式評估,也就是資訊到哪裡,修正到哪裡),自行把汽車 業、已經確定降稅年限是在十年後的面板,都計入未來三年要發生的衝擊,這樣的態度還說自己負責任,根本是胡說八道!

再者,經濟部這篇聲明 也承認其實面板產業,中國發展面板才是台灣最大的威脅,經濟部沒說的,連中國發展石化業跟鋼鐵業也都是台灣廠商的最大威脅!經濟部把這三個都算成是中韓 FTA的影響,一樣也是胡說八道!為什麼?因為中韓FTA的降稅是5~20年分階段慢慢降,五年的時間,中國的石化業、鋼鐵業、面板業產能都飛上天了,到 底應該算是中國對台灣的出口衝擊大、還是中韓FTA衝擊大?

還是再強調一次,中韓FTA對台灣會有衝擊,但不是亂抓根據、忽視已發生的資 訊去估個極大數據來嚇老百姓。我們更不是反對FTA,是反對講得不清不楚的FTA,希望經濟部給出評估得明明白白的FTA,誰得利、誰被犧牲、怎麼補救、 補救措施是甚麼的FTA,而不是只有Z>B的FTA!


郝明義Rex How 臉書發言 2014-11-14

今天在聯合報發表一文<面對中韓FTA/要拚經濟 政府得有方向>:

中韓完成FTA談判之後,國內有人感受到壓力,並呼籲正視,是應該的。但是像馬總統又聚焦於在野黨卡住服貿協議,國民黨又要趕在立法院選前把「兩岸協議監督條例」復議,則可能反應不當。

馬總統一向的邏輯是:「服貿協議通過,台灣才有機會加入一些區域經濟協定;加入區域經濟協定,台灣的經濟才有活路。」這個說法好比:「我們要先搭上巴士,才能去機場;去了機場,我們才能出國。」

但 是,先不談搭這巴士的代價,一個人如果不先知道自己出國要去哪裡,就算去了機場有什麼用?一國總統,始終指不出自己國家經濟發展的方向,打造不出產業升級 的利基,光指望加入區域經濟協定有什麼用?菲律賓和柬埔寨可是加入馬總統念茲在茲的RCEP 的,如何呢?韓國是先有自己的國家和產業發展的方向、策略與重點,再把中韓FTA納入其中的一環,這樣才如虎添翼,進退有據。而我們呢?我們如果沒有經濟 和產業發展的方向、策略與重點,卻整天喊拚經濟,那不就是原地旋轉籠裡把自己累死的天笠鼠?光以為和中國大陸簽兩個協議就是萬靈丹,那不是為有識者笑?

何況,不要忘記,才前幾天,對岸有人才請「地方頭頭小馬哥」注意:「台灣經濟已經離不開大陸,台灣也已沒有同大陸對抗的本錢」。我們沒有經濟和產業發展的方向、策略與重點,就盲動亂動,落人笑柄倒罷,只怕將來欲哭無淚。

我們的確不能不結合、不能不善用中國大陸。中國大陸是我們極為重要的市場,也是極為重要的資源。但,不能成為我們全部和唯一的市場與資源。所以,必須謹慎從事。

韓 國,當然是我們不能不重視的競爭對手。但是不能因為韓國走快了什麼腳步,就自亂分寸。何況,以服貿協議卡在立法院來說,根本原因是政府沒有走該走的程序。 就像是在搭巴士,政府是司機,沒有程序正義就是闖了紅燈;被人民抗議而卡住,就像是開罰單而停下來動不了。現在司機指著窗外,嚷著說「不要開罰單了,快開 車,再不開都要被別人超車了!」就算真的被超車了,責任是誰要負?不是那個闖紅燈的司機嗎?所以不要再把責任推到在野黨頭上,更何況反對的人遠不只在野 黨。

因此,對於中韓FTA此事的因應,我的建議是:

一, 等九合一選舉結束,請政府趕快提出早就該提而沒提的經濟與產業的發展方向、策略,與重點,並告訴我們要加入各個區域經濟協定和這些方向、策略與重點的目標和關係。

二, 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政府壓了六年多沒送進立法院,不急在選前這麼倉促的情況下復議,或者只想通過徒具其名的條例。這是關係兩岸來往的根本大法,太多背景和細節都該讓社會各方面充分注意、討論。

三, 不論是根據ECFA的協議精神和內文,或中國大陸和世界各國談判FTA的慣例,都應該貨貿早於服貿。我們莫名搞出服貿早於貨貿,造成社會偌大動盪,本就不該。加上中韓FTA也是貨貿對台灣的衝擊更大,因此政府應該落實先貨貿後服貿的應有談判順序。

其他,都是枝節,毋須過度反應。我們已經陷入險境,盲目的亂動,只會把腳伸出懸崖之外。

http://udn.com/NEWS/OPINION/X1/9065147.shtml#


時論─王張會遺漏的議題

中時電子報 2014年11月14日 04:09

邵宗海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11月12日在北京APEC會場進行的「王張會」,是兩人今年第三度的會晤。如依見面次數來說,不得不以「密集」一詞來形容;以溝通管道暢通來看,兩岸之間在相互認知上有充分的理解。

沒有感受到實質進展

不 過,今年兩岸關係發展的現象似乎沒有出現像上述理論上的期待。先是《服貿協議》被擱置在立法院,接著爆發太陽花學運,甚至一度還傳出北京對台政策可能會調 整的訊息。雖然張志軍6月回訪後,兩岸關係看似乎回溫,結果張顯耀案突然發生,引發台北指控張可能有向大陸洩密的嫌疑,結果兩岸之間本就脆弱的互信基礎, 頓間又受到強烈衝擊。

接著陸生台諜案爆發,台灣宣布高階公務員禁赴大陸進修,加深了兩岸的猜疑;加上習近平接見台灣統派團體時,提出久未 聽到的一國兩制,引發台灣朝野反彈;而香港占中事件之後,馬英九在國慶談話,引來大陸國台辦發言人「說三道四」的批判,一時間兩岸關係的發展似乎顯示出有 「停格」或「後退」的現象,讓關心兩岸的人士憂心不已。

理論上,王張兩人在此時刻再度見面,應該要讓兩岸產生點信心的加值才對。可惜的是,如此重要的一次會晤,事後郤沒有讓很多人感受到實質的進展。這樣的評估,可從下面例子來說明:

從這次王張會的談話內容來看,重點都放在兩個層面:一是雙方強調仍要堅持九二共識的基礎,另一則是希望全力推進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發展。即使兩岸的官方立場,也是持這樣的觀點。

在 陸委會的網站,引述王郁琦的看法是:「近6年來兩岸關係大幅改善、向前邁進的主要關鍵就是九二共識,未來雙方仍會在兩岸最大公約數的九二共識基礎上穩中求 進,持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國台辦的網站則引述新華社報導張志軍的談話:「要在鞏固堅持九二共識 、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持續增進政治互信」;「要保持良性互動,多做有利於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有利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但問題是,「九二共識」是否曾經在兩岸之間產生了動搖?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軌跡在台海有了變化?才會導致王張兩人在這麼重要的會晤中一再強調?

答案當然不是,而且實際的發展都可以證明兩岸一直在鞏固九二共識,而且不遺餘力的在維護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所以真正的問題,其實是在兩岸彼此互信的長期不足,因而導致一些措施或談話在缺乏思考前提下,總是引發相互的猜疑或爭議。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張志軍其實是有提到:「要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妥善處理分歧」;習近平更在稍早和蕭萬長的會面中,提到兩岸存在差異,遇到困難和阻力在所難免,所以要「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

相互尊重彼此的差異

其 實馬英九也知道這個道理,早在10月29日APEC舉行之前,他曾經說過:兩岸應該在既有基礎上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共創雙贏,「不必把大陸妖魔化或是天 使化」。可惜,在王張會公開的訊息中,沒有提到兩人就此尋求溝通與理解。因此,如能相互尊重彼此的差異,再進一步在互信穩固的基礎上來求同存異,這才是目 前「王張會」上或是兩岸關係未來發展過程中,需要加強的地方。(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兩岸與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黃柏翰 臉書發言 2014-11-14

「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

這句話背後的意函很嚴重,因為它似乎意味著,整個中國共產黨的高層,已然接受了「中國不需要民主直選」的定調 -- 這是中國「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

如果是這樣,那「民主統一 (等中國民主之後,再統一)」或「民主獨立」就絕對不會是這幾十年之內可能發生的事 -- 因為北京無意推動全國性的民主。

同時,這代表台灣如果要統一,就不會是以「在一個尊重民主權利的國家中,進行地方民主自治」存在於大中國之內。

而是會以「在一個不普及民主權利的國家之中,由中央授權推行地方自治」的區域。 說穿了,就是得步上香港的後塵。

兩岸如需統一,兩制最後也需統一;民主國家裡可以讓地方自治、甚至可以公投獨立,那是因為他們是民主國家。

如果像香港,北京清楚明白地說了「香港的自治權利是來自中央政府的授權」 那「兩制」再怎麼樣也只會是磨合期而已。

習近平這話說的輕巧「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和社會制度的選擇」,在現在看起來,的確只要「稍加尊重」一下就好。

但如果兩岸在不久後會統一,這就不只是「尊重」的問題;雙方制度不同,而北京無意追求全中國的民主 -- 他們選擇的發展道路、他們選擇的社會架構,顯然就是一黨專制。

那我想可以直言不諱地說,如果統一,「台灣的民主會被消滅」。

現在北京覺得台灣應該在心態上接受「遲早會統一」、「接受一國兩制」。

真的統一了之後,他們就會搬出「一國何需兩制」的大帽子,而因為中國不是民選國家,地方沒有選票來捍衛自治權利。

那麼國民黨,又將以何種狀態存在呢? 成為中國內部不起眼的一個小黨嗎? 還是算了拆夥去改投共產黨呢?


〈觀察〉FTA兵臨城下 靠零關稅當媽寶企業徒勞 出路在創新

2014/11/15 14:06 鉅亨網 記者趙曉慧 台北

中韓FTA完成實質談判,未料在台灣引起一場官民之間的「影響性真相」口水大戰。但是,台灣的出口產品,真的只能落到靠政府談判零關稅當個「媽寶企業」,才有國際競爭力嗎?非也,關鍵還是在自身的創新與「高值化」。

首先,對於中韓FTA生效之後對台灣出口產品的衝擊,真相到底是什麼?經濟部在提出不同的數據版本之後,卻陸續被和碩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民間團體「經濟民主連合」召集人賴中強、北美智權報總編輯徐嶔煌等人「打臉」。

被打臉的理由不外乎,中韓FTA生效之後的衝擊「沒有經濟部講的那麼嚴重」,或是,被質疑以中韓FTA緊迫性為由綁架兩岸服貿、貨貿的快速闖關,這樣「恐嚇」台灣社會無濟於事。

甚至擁護經濟部最力的台商,也出現不同的雜音。工具機龍頭、上銀科技董事長卓永財就提出異議,中韓FTA生效之後,真正受影響是車床,韓國零組件不足以在國際市場與台灣競爭。

回頭看看經濟部的說法,其實並沒有錯,經濟部基本上是以「在最壞的情況下」做出影響性評估,希望台灣各界有危機意識,但為什麼大家還是不領情?問題就出在經濟部「資訊揭露不完整」,見樹不見林。

從卓永財的異議來看,經濟部的評估只是概括性,缺乏對照每一個產業的「細節」,以及「按照不同品項逐年降稅的明細表」,這對於向來要求「精準」的民間企業來說,堪稱是大忌。

另一方面,現在兩岸監督條例的難產、服貿與貨貿卡關,這樣的劇情,在好幾年前的韓國已經上演。韓國在與其他國家簽署FTA時,同樣面臨談判過程允長、國內的國會與受到衝擊產業的反彈,以及曾經重啟談判等。政府目前做的事情,都是該做但卻落後、趕進度而已。

更重要的是,韓國的出口企業在面臨暫時無關稅優惠之餘,是如何保持自身的創新與國際競爭力,這也是政府該告訴我們的。

經濟部的政策溝通工具、溝通技巧,恐怕還是要再進一步提升,更貼近企業競爭的市場實況,才能讓各方滿意,減少不必要的對立。

資訊揭露的完整性、透明化,這件事情絕對不能小看,因為唯有掌握充分的資訊,才能做出最精準的判斷。

但說來說去,台商要在國際市場生存,只靠政府談判到零關稅當個「媽寶企業」,絕對是不夠的,關稅只是「救急」,重點還是在自身的創新與「高值化」,尤其中小企業。

台灣有很多世界級的大型龍頭企業,包括晶圓代工的台積電、塑化的台塑集團、工具機的上銀科技、太陽能電池的新日光。

面對眼前有產業重疊性高達70%的韓國對手,後有崛起的「中國創造」追兵,這些龍頭企業都深知,要讓對手遠遠趕不上,就是不能停下研發創新的腳步。台積電每年花在研發的資本支出向來不手軟,上銀科技也是不惜重金設置獎項,在大學為自己尋覓良材。

另外,過度依賴中國市場,加上中國市場其實內需依舊低迷不振,真正有競爭力的台商大廠早已有警覺,已經開始分散全球佈局,往東協跑、往歐洲跑,併購當地的廠商,在地生產、銷售,大大節省關稅與運輸成本。

特別是,美國發展頁岩氣,節省不少工業製造的成本,製造業不僅回流美國,台商也擴大在美國的投資,台塑集團即是一例。

在國際關稅大戰最沒抵抗力的中小企業,他們面臨的生存危機,關稅只占很小一部份,問題都在產業取代性較高,低毛利、低單價,不願投資做研發,靠削價競爭維持勉強的存活。即使有了零關稅的保護,但遲早要被崛起的中國、東協對手淘汰,要突破困境,除了「升級轉型」別無他法。

台灣製造業眼前的困境與艱辛,基本上只是轉型升級中的陣痛而已,做好研發、做好行銷,熬過就好,終有重返榮耀的一天。


對經濟焦慮 郭董︰台灣沒時間了

中時電子報 2014年11月16日 04:09

邱琮皓/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馬不停蹄連兩天上電視接受專訪,當中天節目主持人陳文茜問他原因,郭台銘直言對經濟問題感到焦慮,才決定接連露面。「2014年是台灣很重要的一年」,是關鍵時刻!他深深為台灣未來擔憂,「人家已經拿中韓FTA的條件和我們公司談判,客戶永遠看7、8年後的事,台灣沒時間了!」

外界認為郭密集曝光是要替連營選舉造勢,但他沉痛地表示,是因為現在在經濟或各方面很多決定要去做,特別是經濟方面,是個關鍵時刻。

不應放棄大陸市場

不同於部分企業界,在面對爭議話題時,總是選擇多數面的聲音或是神隱避談,郭台銘連兩天在電視上呼籲:「你就算再愛台灣,也要理性思考。」面對台灣經濟受到中韓FTA衝擊,回顧台灣錯失掉的機會,郭台銘表示,「這些決定對未來影響都很深遠。」很多企業都希望要根留台灣、要結構轉型升級、要增加研發、落實技術,這些變化在今年都是個關鍵時刻。

郭台銘以自身發展經驗為例,過去前往中國大陸作外銷,把大陸員工培養起來,讓他們有錢去買手機、買電視、買房子,把大陸從「世界的工廠」變成「世界的市場」時,但現在台灣卻要選擇鎖國、捨棄大陸市場。他反問:「我們為什麼要放棄?」

為台灣未來感憂心

以面板業的兩岸合作來說,郭台銘指出,台灣面板利用大陸市場,原本有機會衝到第二名,但是現在眼看就要把機會拱手讓出,轉單效應已經發生了。他強調,這不是個人利益,因為這是一個公司,有投資者、有員工、有上下游廠商,考慮必須要更全面。如果發展受阻,投資在評估投資報酬率、整體競爭力時,就必須考慮在台灣投資的可能,他更直言:「愛國不能用嘴巴說。」因此他選擇跳出來發聲。

郭台銘認為地方選舉跟兩岸發展還是有關係。他解釋,過去在大陸每個地方都在招商,現在台灣的縣市長也變了,也開始招商,過去只要做好基礎建設、招商自己會來,但現在情勢不同包括APEC、包括德國總理6次前往中國。他說:「我是經濟的選民,對台灣在全球自由化、國際化的被邊緣化,感到憂心。」

整個訪問過程中,郭台銘共喊出56次「經濟選民」,他認為以經濟為議題,較容易產生共識。他認為「政治是替經濟服務的」,他舉例,韓國總統到德國訪問、帶了不少大企業;郭台銘到北京接受書記請吃飯,當地書記也趁機送上小米機大舉推廣,他說:「台灣現在就是倒過來!」再度強調經濟議題不要泛政治化。

向經濟選民喊話56次 郭台銘:別逼我離開台灣


貧富不均!最富5%收入 比所得較低50%還多

自由時報 2014-07-01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台灣所得分配嚴重不均!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最新資料,二○一二年綜所稅申報戶五九六.四萬戶,最富五%擁有全國逾二十五%的財富,所得較低五十%卻僅擁有十九%財富,最富五%的收入比所得較低五十%的收入還要多,凸顯財富集中情況嚴重。

窮免稅富逃稅 分配更不均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綜所稅申報核定資料,不含分離課稅、免稅所得及非課稅所得等,且真正的窮人是收入低到不用報稅,有錢人則有許多避稅管道或免稅所得不用申報,例如炒房、炒股的資本利得等,因此實際的所得分配情況更為不均。

根據財政資訊中心統計,二○一二年全國綜所稅申報戶申報綜合所得總額約五.三七兆元,最富五%綜合所得總額約一.三五兆元,占二十五.○九%,高於二○○五年的二十四.四八%;所得較低五十%綜合所得總額合計約一.○三兆元,僅占十九.一%。

若將綜所稅申報戶分成二十等分,每一分位代表二十九.八萬戶,二○一二年所得最低五%平均年所得僅五.三萬元,所得最高五%平均年所得達四五一.六萬元,最富與最窮五%的所得差距達八十五.二一倍,低於二○一一年的九十四.八四倍。

國內貧富兩極化 持續惡化

財稅官員說明,以往最富與最窮五%所得差距均逐年擴大,二○一二年首度縮小,研判應是二○一二年軍教人員首度恢復報稅,綜所稅申報戶增加三十萬戶,中階所得階層增加,因此改善分配狀況。

事實上,國內貧富兩極化情況仍持續惡化,二○○五年所得最高五%與最低五%,所得差距僅五十五倍,二○○八年已超過六十五倍,二○○九年攀升至七十五倍,二○一一年飆至九十四.八四倍,短短七年所得差距就增加近四十倍。二○一二年所得差距雖縮小,但與稅基改變有關,無法證明所得分配改善。(相關新聞刊A7)


風光不再 韓國企業紛紛撤離中國

自由時報 2014-11-16  18:38

〔本報訊〕韓國貿易投資振興公社(KOTRA)和韓國進出口銀行在今(16)日公布了資料,指出韓國企業近年來紛紛撤離中國市場,且在中國新設法人的韓企數量從2006年的2294家一路下降,截至今年上半年,只剩下368家而已。

根據《韓聯社》的報導,中國山東是韓企最先進入、投資最大的地區,最高峰時,光是在山東的韓企就超過1萬家,但是近年來風光不再,根據KOTRA提供的資料顯示,現今山東省的韓企每年平均減少500家,多數韓企都遷移到越南或是緬甸。

韓企近年來紛紛撤離中國,外界分析,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中國取消對外企的優惠政策所致。圖為中國寧波市的E-MART分店。(圖擷取自網路)

韓企近年來紛紛撤離中國,外界分析,是因為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加上中國取消對外企的優惠政策所致。圖為中國寧波市的E-MART分店。(圖擷取自網路)

而韓國大企業在中國的業績也不太理想,例如在1997年進入中國市場的連鎖超市E-MART,去年在中國虧損了530億韓元(約14.21億新台幣),今年第一季則是虧損了225億韓元(約6.2億新台幣)。除了E-MART以外,樂天集團旗下的連鎖店,也面臨同樣的狀況。

不過除韓國企業以外,日本企業也是一樣,在2005年時,山東省的日本企業將近2千家,但現在只剩1千家左右,衰退的程度非常的快。

專家分析,大批韓企撤離中國市場的基本的原因是勞動力成本上升,讓企業獲利下降,但最直接的因素則是中國政府陸續取消對外國企業的優惠政策,雖然大企業因規模較大尚可應付,但中小企業很快的就瀕臨倒閉,最終不得不敗退出中國市場。


徐嶔煌 臉書發言 2014-11-15

這兩天有讀者跟我說,想了解韓國政府怎麼與民眾溝通FTA的。我想,讓大家了解一下個性強悍的韓國人,怎麼會乖乖地接受韓國政府推FTA,再來反觀台灣政府的做法,挺好的。你一定想像不到,為了抗議美韓FTA,台灣立法委員霸占主席台有甚麼了不起,韓國國會議員還在議場施放催淚瓦斯哩!

以前韓國政府想簽FTA,也不是那麼容易的。2003年盧武鉉當大統領的時候,提出了「「韓國 FTA推動路線圖」,很有企圖想「以韓國為核心,連結美國、EU、ASEAN、中國、日本等占韓國貿易額的九十%的五大經濟」。不過,方法跟台灣政府一樣,希望自己硬幹。但比台灣政府高明的是,為了怕人家說他黑箱作業,他搞了個《自由貿易協定締結程序規定》,依照該規定在外交通商部下設立「FTA推動委員會」,並同時設置「民間諮詢會議」,希望讓大家看起來政府在推動FTA時,協商前、中與後都有程序、沒有黑箱。

這樣幹了三年,民間覺得怪怪的,不是說有民間參與嗎?怎麼受害的產業越來越多,為什麼突然之間生意變差、有人還失業了呢?直到2006韓國開始美韓FTA談判時,只花了14個月就完成的美韓FTA引爆爭議,被民間批為「談判過程的不公開以及事前準備評估不夠」,使得韓國民間反FTA情緒升高,韓國國會始終不肯批准通過。

接著,繼任大統領的李明博,自以為挾帶著民意的高支持度,想硬幹通過美韓FTA。2008年4月,在未與民眾溝通之下,宣布全面開放美國牛肉進口。當時,韓國人連美國牛肉的檢疫標準以及開放部位都搞不清楚,突然就要讓有狂牛症疫區的肉進來,成為韓國人爆氣發飆的導火線。而引發了大規模的反美牛與反韓美FTA的燭光示威。自 2008 年的 5 月 2 日開始,越來越多韓國民眾站出來抗議韓國政府的行政專斷,在同年6月10日紀念六月民主大抗爭活動中,全韓國有超過百萬人走上街頭抗爭,龐大的韓國民意抗議的不透明黑箱作業、以及行政獨斷。

然後,國會議員不斷的霸占主席台,抗議政府行政粗暴、想強行通過美韓FTA。更屌的是,台灣那些立委還只有霸占主席台而已,韓國的反對黨議員還直接在議場施放催淚瓦斯、表達人民的憤怒!

美韓FTA只花了14個月簽訂,卻花了五年才讓韓國國會通過,就是因為國內抗議壓力實在太大,韓國的農民簡直可以用狂暴抗議來形容。

有沒有跟台灣很像?簡直是一模一樣嘛!只是人家韓國2003年開始FTA、2008年爆發民眾示威,台灣是2011年被塞過ECFA,造成紡織業衰退近四百億產值,2014年引爆太陽花運動;人家韓國在2003年的時候盧武鉉怕被罵黑箱、還會有假動作搞個《自由貿易協定締結程序規定》騙騙民眾,台灣政府則只能不斷的強調Z>B而已。

在民眾的廣大抗議壓力下,為了讓民眾相信與接受FTA,韓國政府終於理解到,只有詳細評估、程序透明、公民參與、國會監督,才能讓民眾沒有疑慮。所以,韓國制定了「通商條約締結程序法」來處理FTA的程序規範。

這個法的主軸就是:民間 + 國會 VS(監督加溝通) 政府

這個法案對後來韓國洽談FTA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要談FTA就要經過許多規定事項。如第 4 條規定必須公開資訊;第5條規定必須提出報告與書面資料;第6條規定必須建立通商條約締結計畫(洽談之前);第7條規定必須召開公聽會;第8條規定必須反應國民提出之意見(民間的意見反映機制);第9 條規定必須進行通商條約締結之經濟可行性評估;第10 條規定必須反應國會之意見;第11條規定必須行影響評估;第12 條規定必須報告協商結果;第14條規定必須召開說明會;第15條規定必須對通商條約的施行狀況進行評估與報告;第21條規定必須設置通商交涉民間諮詢委員會。

簡單說,就是要將FTA的貿易談判高度評估分析、程序透明、並讓國會監督、民間參與,訂定民間意見加入談判意見的參與機制。

韓國官方曾對FTA推動的工作下這樣的註解:「將百分之十的力氣用來制定政策;百分之九十的力氣要用來溝通」。台灣剛好相反,我們的政府用百分之九十的力氣制定政策,用百分之十的力氣來Z>B。

韓國政府成立了跨部會的「韓美FTA推動委員會」,不斷派政府和業者代表、民間團體上電視節目進行政策辯論,如果數據資料說服不了民眾,只會在電視上不斷地跳針,官員回去可是會被電的。除此之外,民間徵文比賽、民間、勞工代表團體正式、非正式的交流,更不在話下。

韓國這麼做得到的結果是,簽署FTA的速度變快,因為凝聚國內民眾支持共識較高。

看看人家的經驗跟態度,我們的政府呢?就在11/13,我們的經濟部長還在告訴我們:「如果我們過去被罵黑箱作業,陸韓也是黑箱作業,所有國家均是如此,沒有簽的時候,沒有人知道結果的。」

如果都完全沒人知道協商結果,那韓方那些產業界已經得到的資訊,誰給的?當然是在整個韓國「通商程序法」的流程中,企業與民間的意見與政府早就不斷交流、進入政府的協商洽談內容中啊!

我們的政府官員現在還在認為黑箱有理,始終不願用透明開放的態度與人民溝通,連兩岸監督條例都還希望空白授權,由政府說了算。看看韓國經驗,其實態度越開放、民眾反而是政府推動FTA的助力啊!

所以我之前說,台灣簽FTA最大的阻礙,就是政府自己!不斷地Z>B,就跟大話西遊裡的唐三藏不斷地南無阿彌陀佛一樣,孫悟空不會想打人才奇怪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