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你們不是草莓族,是被層層剝削的洋蔥族!年輕人,怎麼還不生氣?

商業周刊 撰文者徐嶔煌  徐嶔煌的Big Data 2014-12-22

台灣的根本民怨到底在哪?不管哪一黨執政,從上班族的處境認真想就知道了。上班族的實質薪資在通膨下「靜如止水」,年輕人踏入職場工作的起薪被政府不斷打壓。當年在政府「22K政策」的重創下,導致大學生踏入職場工作時的起薪大降,在阿扁末年(2007)還有30,789,到2013年則只剩下26,722,整整降低13%;不僅如此,政府在2008年、2012年都放任油價、電價、物價大幅上漲,牽動核心物價狂飆,媽媽為了孩子不得不花的奶粉錢也創下最高價;而健保、勞保為了怕破產也不得不漲,明年還要調高,房價更是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高(得意政績?),台灣老百姓除了要面對自民國85年以來最慘的薪資外,還要面對高物價。面對這麼強大壓力,台灣的上班族怎麼可能會是「草莓族」?他們根本是被層層剝削的「洋蔥族」── 薪水被一層又一層的勞保、健保、油價、電價、物價、房價剝光之後,剩下的,就沒了。

政客民粹 年金改革法案還躺在那兒

這也就算了,更慘的是,被剝削一輩子後,退休的時候可能一毛錢也領不到。重點來了,之前鬧得沸沸揚揚的年金改革突然不見了。選舉過後,難道大家都忘了,無論是軍公教退撫基金、勞工的勞保基金都可能在未來16年內破產嗎?之前喊很大聲的年金改革,現在突然沒聲音,怪怪的吧?目前44歲以下的上班族可能辛苦的繳了一輩子的勞保或退休金費用後,60歲以後可能一毛錢也領不到。這麼嚴重的事情,年金改革方案還躺在立法院冬眠,這些立委,除了噴口水跟洗洗睡,不趕快出來面對嗎?

各種退休保險破產年限預估:

勞保 120年
軍職人員退撫基金 107年
教育人員退撫基金 116年
公務人員退撫基金 118年

資料來源:

1.98年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報告
2.公務人員退撫基金管理委員會委託美世顧問公司精算

特別是台灣人口負成長的日程又比原先評估的提早了四年,從2026年提前到2022年,距今已經只剩下八年。繳稅的人不斷減少,請領退休金的退休人口則越來越多,這些年金破產的風險更高。

少子化嚴重將使財政崩潰

台灣少子化有多嚴重?若以內政部戶政司所公佈的0歲有登記戶籍的數量來看,台灣的新生兒人口數從65年的384,159到民國90年十下降至246,381人,下降相當驚人。到了民國95年,民眾生子意願更低,新生兒降至205,720人。而後在馬政府任內、房價更創下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高,物價與奶粉價也放手飆高,新生兒也在民國99年時達到最低、僅166,886人。

台灣的小嬰兒每年出生人數從最高的時候到現在,下降57%,未來我們會看到的是,台灣的小學、中學、大學將一路倒閉,等到這群小朋友長大後,會看到一堆倒閉的學校,跟破產的勞保、健保。

0歲新生人口登記戶籍人數(民國):

65年 384,159
68年 381,037
70年 375,453
73年 337,972
77年 314,365
81年 307,732
86年 307,406
90年 246,381
95年 205,720
99年 166,886

來源:內政部戶政司

這麼嚴重的問題,兩黨現在一起擱著擺爛,去年四月送進立法院的年金改革法案,現在還在躺,兩黨怕碰了就影響選票,為了避免觸碰敏感痛處,政府重複的以各種方式設法將這些保險破產的年限往後移,跟玩俄羅斯左輪一樣,大家賭看看會在哪一個接手的政黨手上,開出這有子彈的一槍,然後,「一槍斃命」。

政治人物格局如果再不拉高,這種選票考量的態度再不改善,那麼未來所有的勞工、選民都要一起面臨苦果。屆時,勞保,所有的社會保險,通通再見。

作者簡介_徐嶔煌

前北美智權報總編輯。曾任1111人力銀行特助、欣亞數位行銷採購協理、瑞昱半導體總經理室資深經理。也曾成功創辦知名網站JCase兼差外包銀行,並於五年後售清持股。其後秉持啟蒙社會理性思考的理念,專注媒體工作至今。喜歡大量蒐集資料,並對政治、勞工、財經、公共政策議題進行數據與資料分析,希望拋磚引玉、讓社會養成堅固的公民意識,以理性思考讓台灣更好。


徐嶔煌 臉書發言 2014-12-21

心情很感傷。第一次,看到「車上生活者」的世界。

今天晚上有點傷心,早知道就不要邊運動、邊看NHK的專題。我們的政府,只想靠著討好大老闆們不斷地減稅,期望它們自主幫員工加薪,偏偏連中國政府都用行動都告訴他:「笨蛋,別傻了,那是不可能的,只有靠政府干預,才能改善所得分配的事實。」然後日本經驗更告訴我們,如果白癡政府只想靠大財團拚經濟,像「車上生活者」的悲劇只會不斷發生。

台北高房價、高房租,造就台北出現一群「籠居族」、「橋下住客」不是新聞。白話說,現在遊民很多,還曾經有個國民黨的市議員,跟著台北市長郝龍斌吆喝著去潑水趕遊民,完全無視這些人是政府施政下的悲劇。

日本這幾年也一樣,只不過我們稱呼遊民、日本稱呼為「路上生活者」而已。

對啊,人家只是租不起跟買不起房子,誰叫鳥政府讓房價跟租金超貴,讓老百姓住不起,人家還是可以接點工作、賺自己的生活費。哀傷的是,台灣已經走上這條路了,只是在媒體上看來,我們還可以馬照跑、舞照跳。

而日本走上這條路更多年,還產生了「車上生活者」這個名詞,也就是說,經濟垮了之後,租不起、甚至得賣掉房子,只能靠著車子擋風避雨的人們。反正,汽車到處都可以停、可以睡,打零工簡單,想洗澡、洗碗盤,拿到休息站、公園的廁所去洗就好。

你更難想像的是,所謂的「車上生活者」不只是一個人而已,甚至是一家六口都靠一台車當根據地,而最妙的是,也因為沒有「具體住址」,它們也不能申請政府福利補助,只能自己想辦法謀生,結果,造就許多傷心的悲劇。就好像,一個高中的孩子,跟著爸爸只能在休息站的廁所,洗頭、洗身體,然後睡在車子裡。最後,他缺乏溝通能力,被全班排擠,成為教育體制內的邊緣人。

台灣的貧富差距在政府討好有錢人努力減稅下,越來越懸殊。日本的遊民、網咖難民,台灣都已經跟進出現這些族群。未來,也會出現「車上生活者」嗎?


房子買不起 中產階級消失中

自由時報 – 2014年12月21日 上午6:11

〔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根據統計,台北市預售及新成屋房價,坪數不同的價差竟高達三成,最便宜均價屬於三十一至四十坪中產階級主力產品,與二十坪以內小豪宅及七十坪以上豪宅,均價價差都達三成以上,顯示高房價導致中產階級購買力正在消失。

住展雜誌統計,今年以來,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內,二十坪以下的物件平均單價為每坪一○五.二萬元、二十一至三十坪平均單價為九十.六萬元、三十一至四十坪平均單價為七十四.二萬元。

另外,四十一至五十坪物件平均單價為每坪八十一.一萬元、五十至七十坪平均單價為八十八.九萬元、七十坪以上平均單價達一一○.九萬元最高。從坪數與價格關係來看,顯示坪數越極端,單價拉得越高;平均單價最貴的是七十坪以上物件,次貴的是二十坪以下,二十一至三十坪再次之。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何世昌表示,在台北市買越小或越大的房子單價越高,倒是三十至四十坪的物件最超值,較二十坪以下產品平均每坪可便宜三十一萬元,較七十坪以上產品平均每坪則便宜三十六.七萬元,價差十分驚人。

住展也統計,自二○一二年以來,不同坪數的單價變化與二○一四年的趨勢相同,同樣是三十至四十坪的物件平均單價最低。

何世昌表示,七十坪以上物件,今年平均單價與近三年平均單價差別不大,顯示今年漲幅明顯趨緩,原因是高總價產品銷售普遍停滯、央行限貸加碼,以及幾個單價超越「彭淮南防線」(每坪三百萬元)的高價豪宅案銷售轉至檯面下有關。

高總價豪宅 銷售停滯

至於三十坪以下物件平均單價走揚的主因,則是購買力下降,導致台北房市形成「總價市場」,只能降低購買坪數,但單價卻被拉高。

住展分析,三十至四十坪、四十至五十坪的物件,是中產階級主力產品,但是中產階級購買力急速衰弱,已追不上房價,導致房價相對偏低,可解析為「正在消失中的中產階級」。


房價比台灣低,德國人為何不買房?

天下雜誌 2014-07-01 Web only 作者:陳竫詒

房價負擔只有台灣三分之一的德國,為什麼多數人還寧願只租不買?除了租屋比買房相對便宜之外,比起房市,德國的政策設計更保障租屋市場。

28:9,這是台北與柏林的房價所得比;79%:41%,這是台灣與德國的自有住宅比率。

房價負擔只有台灣三分之一的德國,為什麼多數人還寧願只租不買?除了租屋比買房相對便宜之外,比起房市,德國的政策設計更保障租屋市場。

法規的規定是有利於房客的。德國的租屋管控制度,房客只要按時繳交房租,幾乎可以擁有無限期的租屋權,房子的修繕由房東完全承擔,否則房客可以不用繳納全額的租金,以達到敦促房東提升租屋品質的目的。

租金雖然由市場決定,但是不能比同區域的相似物件高過20%,也不能在三年內調漲超過20%,控制了租金的漲幅與速度。

這些規定,使得德國的租屋市場穩定供應,德國的房地產價格漲幅相對緩慢,因為限制房租飛漲,做為競爭的房屋買賣市場自然也急漲不起來,也因為租金不會亂飆,讓人們更有意願以租房子取代持有房子。

更重要的一點,不像高自有率國家,例如西班牙、愛爾蘭、美國,德國不允許房貸利息可以抵減稅額,投資房地產是拿不到政府補貼的。

同 時,德國銀行的厭惡風險,使得抵押房子取得貸款的困難度高。德國《時代週刊》的記者Mark Schieritz也分析,「在德國買房至少支付20%至40%的頭期款,房貸要綁十到三十年,房貸戶如果要提前還清房貸,會被銀行罰款,以彌補損失的貸 款利息收入。」種種規定,都增加了房屋的持有成本。

德國經濟因為房地產市場不發達,房屋自有率低,而出現什麼問題嗎?看看數據吧,西班牙將近八成的人擁有自己的房子,失業率接近27%,一切要歸功於巨大的房市泡沫。那麼德國呢,失業率5.2%。

是不是一定要散盡家財,才能獲得一個遮風避雨的所在,實現「住者有其屋」的大同理想?德國人的選擇,或許值得我們想一想。


黃柏翰 臉書發言 2014-12-22

//28:9,這是台北與柏林的房價所得比;79%:41%,這是台灣與德國的自有住宅比率。

法規的規定是有利於房客的。德國的租屋管控制度,房客只要按時繳交房租,幾乎可以擁有無限期的租屋權,房子的修繕由房東完全承擔,否則房客可以不用繳納全額的租金,以達到敦促房東提升租屋品質的目的。

租金雖然由市場決定,但是不能比同區域的相似物件高過20%,也不能在三年內調漲超過20%,控制了租金的漲幅與速度。

更重要的一點,不像高自有率國家,例如西班牙、愛爾蘭、美國,德國不允許房貸利息可以抵減稅額,投資房地產是拿不到政府補貼的。

同 時,德國銀行的厭惡風險,使得抵押房子取得貸款的困難度高。德國《時代週刊》的記者Mark Schieritz也分析,「在德國買房至少支付20%至40%的頭期款,房貸要綁十到三十年,房貸戶如果要提前還清房貸,會被銀行罰款,以彌補損失的貸 款利息收入。」種種規定,都增加了房屋的持有成本//


拉高所得稅級距 學者批分配不正義

民視 – 2014年12月21日 下午3:00

台灣產業大量外移,加上政府減遺產稅,卻增加所得稅的級距到45%,讓勞工報酬占GDP比重下滑,來到44%,創下史上次低。

不過營業盈餘比重卻逐年攀升,分配不正義,經濟成長果實被集中在企業家身上,勞工日子卻越來越苦,分配不正義也讓民怨節節高漲。

冒著熱煙的Q彈炒麵,俐落放進盤子裡,淋點肉汁,大功告成。

俐落打蛋花和燙好的青菜、貢丸,就能送到客人前,不少人早餐指名要吃這一味,不過老闆卻透露生意好難做!

小吃攤業者:「現在都沒有利潤東西都漲了,生意不好做客人越來越少,以前至少要11小時,現在要13小時。」

為了維持收入,只能拉長營業時間,因為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勞工的所得占GDP比重,只有44.65%,僅次2010年,反觀營業盈餘比重,卻攀升到33.45%,比去年增加1.41%,代表勞工所得減少,企業老闆相對所得增加。

小吃攤業者:「我們政府應該老早,就要出來解決民生問題,可是政府都是好像對財團,比較注重對我們老百姓,生活不太注重。」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基本工資調升的時候,我們企業就會說,我要出走海外,有出走選項以後,當然不會給勞工加薪,也不會給勞工更好的條件。」

2013年GDP有15兆多億元,受雇勞工的薪資所得卻只有6兆多元,如果能把經濟成長的果實分給勞工,將占比拉回到50%,如此一來,以858萬勞工計算,等於每名員工每月可加薪7800多元。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經濟果實看得到吃不到,更重要薪資不漲,工作難找以後,民間消費力道不足。」

分配不正義,勞工所得持續降低,學者憂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中產階級消失,將讓台灣的對立問題越來越嚴重!(民視新聞 于凡、陳信諺 台北報導)


黃柏翰 臉書發言 2014-12-22

第一是報紙標題亂下,學者根本就沒有批評「所得稅級距調整」這件事。

第二是林向愷在經濟圈也滾那麼久了,有擔當點、自我要求高一點,提出一些建言,不要只是重覆社會的抱怨。


台灣經濟悶 朱敬一:不是景氣 是轉型問題

風傳媒 王彥喬 2014年12月20日 20:36

余紀忠文教基金會20日於台北舉行《面對公與義─承擔與試煉》講座,與會的主講人之一、中央研究院院士朱敬一與談時分析究竟為什麼台灣GDP每年以3%到4%的比率成長,薪資卻持續凍漲?為何全球化的果實,台灣底層勞工分享不到?

「台灣接單 海外生產」 薪資未反映GDP成長

朱敬一以台灣接單的筆記型電腦為例,過去,有96%到97%在台灣生產,以廣達、仁寶兩大代工廠的代工占比最高,產業工廠外移中國大陸及東南亞後,形成「台灣接單、海外生產」的形態,在國際需求依然存在下,訂單數的成長反映在台灣GDP成長率上,卻不會投射到台灣的勞動市場,故薪資成長除了屈指可數的強競爭力產業,如聯發科、台積電、大立光等,他認為其餘產業,如美而美早餐店,漲薪是沒有道理的。

產業外移 資金回台炒房

朱敬一提到,海外生產地從台灣外移到越南、蘇州等地,訂單成長時,由於廠房外移,台灣本地無需花錢擴充廠房、買設備,本地實體投資標的變少,錢轉而用於炒房子、炒股票,他點名鮭魚返鄉的頂新魏家就是如此。外移產業以資訊通信、電子電機產品、精密儀器為比率最高,他提出數字佐證,2001年,資訊通信業僅26%海外生產,到了2013年,已達到87.3%。

台灣為何不轉型?朱敬一表示,台灣企業面臨轉型關鍵的1990年代,當時周邊出現讓這些企業能夠續操舊業的國家,使企業只要將工廠外移,就不必辛苦付出轉型的代價,發展創新的企業僅台積電、聯發科,轉型成功後,薪資跟著上漲,其它多數沒有轉型者,薪資則呈現停滯。

台灣前0.1%的家戶所得占總所得比率的5%

此外,朱敬一也提到消逝的均富,台灣前0.1%的家戶所得占總所得比率的5%,稅率不公,他說,遺產稅率是動態公平的概念,若能課予高稅率,可以防止有錢人的小孩注定有錢,皮凱迪(Piketty)2013年表示最適的遺產稅率為50%到60%,但台灣2009年的最高邊際稅率卻由50%降至10%,高官還大舉出動遊說,反對稅率改革。

連「教育」這個本該是窮人翻身的機會,現在都難以期待翻身,從數字上看,「大學及以上」教育程度的失業率,因為學用落差,是所有人中最高的,有52%的受僱者擁有大專以上的學歷,但這些人中卻有1/3的薪水不到3萬元,就連40、50歲的人的都拿這種程度的薪水,朱敬一表示,不知道他們要怎麼過。

政府要簽FTA 卻不說產業目的

朱敬一說,台灣經濟悶,不是「景氣」波動問題,是發動引擎的「轉型」沒有做到,當韓國與中國大陸簽FTA時想著怎麼賣成衣、汽車,朱敬一反問,為何我們簽FTA卻沒有人告訴我們的產業目的是什麼?政府沒有給予完整的論述,僅以「利大於弊」帶過,更沒有完整的經濟政策,評估最應該開放什麼?最不能開放什麼?開放這些能帶來什麼好處?


黃柏翰 臉書發言 2014-12-22

雖然我認同他的說法,但是當顧問不能只提問題啊……


轉: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這麼低? 如何解決台灣經濟的困境?

WeTalk buff 2014-2-12 15:26 發表

原來台灣是一間超賺錢的公司,但是問題出在財團與政府並未把利潤真正分潤到每個員工身上,所以人民仍然生活的很辛苦,找不到希望

好文分享:
原文: http://www.igotmail.com.tw/home/39394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這麼低? 如何解決台灣經濟的困境?

by企業人士高飛鷂

我是蔣渭水文化基金會的董事高飛鷂。曾經創辦經營跨國企業30年,去過30個以上的國家,擅長策略規劃與品牌行銷。1992年起開始在對岸投資,2002年收成將公司高價賣給美國上市公司(所賣得的每一分錢都回到台灣)。

2004年半退休之後,曾被延攬到鴻海任副總經理,培養接班團隊。對鴻海,乃至台灣企業的問題,有很深入獨到的見解。



我現在已經退休,也不代表任何利益團體,我只希望能幫助台灣。

我對我以下的建言也絕對負責。



郭台銘說:“笨蛋,問題在經濟”,雖然不是衝著我,但我會很自信的回他一句: “

笨蛋! 經濟沒有問題!”

不是喊口號 -《拼經濟,所以要拼公平正義》

CIA網站的World Fact上的統計數字顯示: 台灣人口全世界排名58,總GDP排名第20,前19名不是靠人口多,就是靠地大物博 - 沒有一個例外。

(這裡說的GDP是根據物價平準調整過的,比用官定匯率換算的更接近實際)

更令我們自傲的是: 臺灣人均GDP排名第28,如果去掉人口500萬以下的國家,則是排名13。

重點是: 我們的人均GDP,超過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和歐盟的平均值,當然還有韓國!

IMD甫公佈的競爭力排名,我們排名世界第七。

這樣傲人的成就,說明台灣經濟很好,競爭力很強,可是人民滿意嗎? 沒有。普羅大眾抱怨日子過不下去,因為他們的收入沒有增加,也看不到未來的機會。金字塔頂端的企業主、富人也埋怨政府沒有努力拼經濟。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問題在:台灣GDP高而人民收入不成比例的低,就像一家公司獲利很好,但是員工薪水卻是不成比例的低一樣,所以人民才會抱怨。這也就是前面開宗明義說的《所以要拼公平正義》。

如果政府可以看清這一點,就不能光以 “拼經濟” 或 “提高GDP”來回應人民對生活水準的訴求,尤其是不可以為了拼經濟就如傅高義教授說的 “無法避免過度依賴對岸”,進而威脅到我們國家的自主性。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低?



我先用一個虛構的故事來描述我們國家在世界經濟圈裡的地位:

《歐巴桑與大學生的經濟世界》

我是名牌大學的學生,住在學校附近學生公寓裡,大部分同學都克勤克儉,自己打理生活,從打掃洗衣服到煮飯做菜都自己包辦,不敢假手他人。

我卻不一樣,我到處兼差當家庭教師,而把打掃洗衣服到煮飯做菜的工作外包給附近人家的中年沒有工作的歐巴桑(我們那年代是這麼叫中年婦女的)。因為當家庭教師賺錢多,我只要花我當家教賺來的錢的一小部分就夠請歐巴桑,甚至為了我過更好的生活,我請一個打掃的歐巴桑,洗衣服也請一個,請第三個就只燒飯給我吃。

有時候,我沒有準時收到家教的薪水,手頭緊一些,為了讓歐巴桑們放心,我就寫了欠條給他們,她們也接受。經過一陣子之後,她們很相信我,甚至當她們之間標會或彼此交易時,竟然也以我的欠條代替鈔票,甚至有時候會把我的欠條當錢一樣存起來,我的欠條變成她們的貨幣。

在我跟這些歐巴桑的世界裡,歐巴桑們努力為我工作以換取報酬,而我卻以我自己發行的欠條做為支付報酬的工具,居然也相安無事。

慢慢的所有的同學都用和我一樣的方法-請歐巴桑做家事,過著舒適安逸的日子。

對應現實世界,大學生就是歐美國家,他們的欠條就是美元(或歐元),歐巴桑就是亞洲新興國家。大學生的工作就是科技、軍事,品牌行銷,還有一個很可怕的東西叫做“衍生性金融商品”;歐巴桑的工作就是所謂的“製造業”。

亞洲新興國家,包括台灣與大陸,拼命製造產品來貢獻給歐美國家,甚至做到不惜血本,可是把東西賣了之後,換來的不過就是人家想印多少就印多少的欠條-美元(或歐元)。

不僅如此,這些大學生除了拼命印欠條讓他們看起來購買力很強之外,又設置了一大堆障礙,像是配額制度、行業標準、認證制度讓歐巴桑們有階級高低之分(例如打掃的歐巴桑除非經過認證,否則不可以做燒飯的工作,反之亦然),還有更可怕的反托辣斯法,乾脆明訂歐巴桑們不可以組織同業公會,哄抬價格,讓他們沒辦法合作,競爭更加激烈。另外也製造許多題材,像是環保、人權、或智慧財產權等等障礙,讓歐巴桑們窮於證明自己既能夠服務大學生又不至於危害人類,或甚至毀滅地球,卻忘了該挑戰的是:憑什麼你大學生有特權印欠條,憑什麼你做的事就值那麼多,而我做的就只值那麼一點點?

如此這般過了30年情況變成這麼糟…

大學生的毛利率:

Apple 40%

DELL 20%

歐巴桑的毛利率:

鴻海 4.0%

宏達電 2.3%

這群歐巴桑裡,有一個叫鴻海的很特別,很聰明(也很笨),她把做家事所需要的工具和消耗品都慢慢弄成自己做,又從鄉下找了一群比他更窮的親戚來幫忙。不但如此,他還把因此所降低的成本,統統用來降低價錢爭取更多工作。其它歐巴桑儘管埋怨,但為了生活也不得不跟著降價才能保住工作。所以儘管大學生能夠給的工作量就是那麼多,年年也隨大學生人數增加而有成長,可是這些歐巴桑們日子卻過得越來越辛苦。

終於有一天連這個歐巴桑居然在里民大會裡大罵里長說: 笨蛋! 問題在經濟。

各位,您認為這樣有天理嗎?我認為沒有。

台灣這家公司的員工待遇為什麼會低?

因為這公司就像上面的歐巴桑,從來都是靠幫傭賺微薄的工錢,早年是台灣質優價低的勞工隨便用就能賺錢,近20年來大陸的改革開放更給我們繼續賺這種 Easy Money的機會,所以只要工資夠低,能殺價搶單,企業就能賺錢,而不必在意行銷或研發,也不必考慮轉行搶大學生的工作。這種靠濫用廉價勞力,賤賣自己價值的企業裡的員工,收入當然高不起來!

所以我認為台灣政府應該努力做三種事來改善這狀況,並讓經濟成就可以分享給全民:

1.政府拼經濟,首先應認清我國在經濟世界裡不合理的地位,努力改善,不可怠惰。

我國在世界經濟裡的地位,就如前述的歐巴桑地位一樣,既不公平,也不合理。但是我們的政府與人民,卻一直俯首認命的順服,尤其可悲的是,我們的財經學者、官員,幾乎全盤接受西方的世界經濟觀,從沒想過挑戰這種不公平的環境,不公平的遊戲規則,完全就像故事裡的歐巴桑,連思想都被大學生牽著鼻子走,這就是政府的怠惰!

舉例來說,我們普遍接受“歐美國家是消費大國,新興國家是生產大國”這種基本概念;試想:你負責生產(做苦工),我負責消費(享受),所以只要我消費大國的消費能力或意願下降,你這些生產大國的經濟就不會好,也不該好。這世界到了21世紀,怎麼還有這種主人與奴隸式的分工法?

舉例來說,美國政府以違反公平貿易的罪名,將奇美電的前總經理判刑送監時,我們的政府,就算承認美國法院的判決100%合理,可曾作態表示關切或遺憾?

又如:面對歐債危機,我們只能消極因應,降低曝險以減少損失嗎? 為什麼不想: 世界都缺錢時,我們這坐擁有全世界第四多現金的國家,能不能利用機會賺一點錢呢? 應付未來的更不穩定的世界經濟情勢,我們是不是該設立主權基金,利用時勢賺錢同時也成為平準的工具呢?

又如:復徵證所稅,為什麼把外資排除在課徵範圍外? 因為其他國家都是這樣,所以如果只有我們課外資的稅,外資就不來了? 真的只能想到這裡就打住嗎? 這也是怠惰! 設想您是外資的話,您是在意賺了錢必須繳稅呢? 還是賺錢容易比較重要? 報告總統,外資在台灣股市呼風喚雨、吃香喝辣,大口吃肉大口吸(散戶的)血已經不是三五年了,您會擔心他們為了區區一點證所稅,就放棄這全世界最容易賺錢的市場嗎?

又如:拼經濟,就是拼GDP嗎? GDP已經名列前茅,再怎麼拼,有意義嗎?拼經濟就是每一個企業都像鴻海學習,就像歐巴桑們向那聰明的歐巴桑看齊,垂直整合、吃苦耐勞,然後把利益全部送給大學生嗎?

我們的財經官員,包括立法委員,有人能think out of the box嗎? 從證所稅反來覆去修得荒腔走板來看,只恐怕連think straight的能力都有問題!



2.督促企業拼經濟,就不要濫用廉價勞力(包括對岸的),要懂得行銷技術,不要賤賣自己創造的價值。

前述的故事裡,歐巴桑個個看輕自己的價值,他們充其量只是在大學生所設下的遊戲規則中努力,彼此競爭(或互相傷害),而沒有轉行挑戰大學生的想法或勇氣。

台灣大多數的企業也是這樣,企業主,其實只是一直在海峽兩岸扮演“工頭”的角色而已,他們順著開放的時勢賺這種Easy Money少說已經20年,現在是您催促他們真正動起來做一個企業家的時候了。(您看郭台銘過去30年來只是重覆一個相同的經驗模式:殺價搶單 - 擴廠增人 - 殺價搶單 - 擴廠增人….,最近才開始認真想一些跟過去30年所做不一樣的事,不是嗎?)

如何讓企業不濫用廉價勞力呢? 政府上個月不是才說過油電價格不調漲,不但資源會被濫用,而且相當於用得少的人補貼用得多的人嗎? 勞力也差不多,只是兩岸勞力市場價格幾乎是決定在大陸政府手裡。所幸的是,大陸政府同樣想通了不濫用、不賤賣才是硬道理,所以從兩年前起就不遺餘力提高工資(此舉既可創造內需市場取代衰退的歐美市場,又能夠避免美國壓迫人民幣升值帶來損失,可是,我所接觸的財經學者跟官員,沒有人看出這些關聯),到現在大陸與台灣的工資越來越接近,也許政府可以要求下屬研究大幅提高基本工資的可能性吧?

其次說不賤賣自己的價值,各位可不可以先想像一下,如果鴻海倒閉了,台灣經濟會怎樣? 如果宏達電倒了,台灣經濟又會怎麼樣?

答案是:

鴻海倒了,台灣經濟不會怎樣,只會更好。因為同樣的工作會有其他的競爭者(例如廣達、華碩、仁寶…)用比較高的價錢分著做,因此台灣整個產業鏈總收入會增加。

宏達電倒了,非常糟糕,代表歐巴桑挑戰大學生的工作失敗,台灣經濟要轉型更難了。

請政府瞭解上述之後,不要吝惜身段,多接觸企業界,要求這些企業配合您的政策,真的做出價值來拼經濟,而不是讓他們怠惰、濫用勞力資源賺easy money,卻要指責政府不夠努力拼經濟。

3.政府應該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讓全民無論收入高低,均能同等享受到高GDP的成果。

多年來我們政府創造出企業容易賺錢的環境,例如刻意低估台幣以增加出口競爭力,開放對大陸投資乃至開放陸資投資台灣,簽訂ECFA等等,造就了一些特定的賺錢企業和個人。可是這些國家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與風險,是全民共同分擔。因此應該有租稅制度讓企業或個人所賺的錢,分享一部份給全體台灣人民,否則就是不公不義,社會M型化和對立只會更加嚴重。

例如:廣建捷運,使市中心與郊區同時都享受一樣的方便,也相當於擴大了房屋的有效供給,房價自然較平均,民怨就少了。(相較於此,廣建社會住宅則是個杯水車薪、事倍功半的笨主意)

又例如政府以公共資源提供托嬰及老人照護,解決這種無論貧富,早晚都會面對的問題。對一般人民而言,這方面的負擔減輕,不只是相當於實質上可支配的收入變多,也是大幅減輕了為人父母或子女的精神壓力,絕對可以提升生活滿意度。

另外我們有足夠的人才與條件,建構內容精采全面e化社會,讓全民幾乎不必花一文錢,就可以享受方便舒適的生活。我只舉一個已經存在的例子說明:台北的公車資訊系統,可以即時顯示每一班公車的位置,您可以想像這樣的系統,對GDP的貢獻微乎其微,可是它所提供生活上的方便與從容,可能是再高的GDP都換不到的。

此外我們已經看到政府想推動的證所稅、房地產按實價課稅也都是朝《公平正義》這方向去做!



以上是我以個人35年獨特的經歷所歸納出來的建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