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流浪人,你若到台灣(上)

2015-1-2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9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青曄/浙江)

總會有些人渴望時時刻刻站在有光的位置,不管頭頂上的是狂躁的烈日還是溫潤的月亮,那種感覺是鮮活而充滿了質感的。為了尋找生活的理由、生命的價值,我們汲汲於洋洋大觀或者逃離到宇宙盡頭,而有時候奔跑並不是唯一的姿勢,停停看看也是一種溫柔的抵抗。

曾經熱切迷戀的在風中被吹走的感覺變成了負擔,除了急速下降的體重,還有不斷爆表的情商以外,聊以慰藉的是身邊的一張張面孔,真摯可愛,讓人流浪在異鄉的時候,有機會回頭看看自己的背影,審視自己荒廢的年華。從踏上這個島嶼的那一刻起,我就清楚知道,離島的那天我也會把故事當想念。

越南女生成熟果敢

中文課上有個極為漂亮的女生,在我眼裡,她的美豔可以媲美最美港姐李嘉欣。高挑的身材、白皙帶著粉紅的皮膚,大眼挺鼻有點混血的感覺。有一天她發問卷請大家幫忙做。

「不好意思,可以幫我做一張問卷嗎?謝謝你!」她的聲音微微弱弱,有點弱柳扶風的意思,一點不配她充滿攻擊性的完美外在。很好奇為什麼她給人不是很有自信的感覺,一點不像台灣女生,更不像是長得這麼美的台灣女生。有一天錯估時間提前到了教室,看到她一個人喝一杯奶茶。

「你好認真啊,這麼早就到了。」客套得有點真實。「不是啦,我剛剛打工結束就來了。你是中國來的?」遇到這樣的問題,我潛意識裡生出一陣尷尬。「你覺得台灣不屬於中國?」我睜大眼睛側過臉問。「應該不……我也不知道。」她的長髮大波浪在燈光下別有一番美感。「是不是很多台灣同學都……」我的眉頭皺得越發厲害。「我不是台灣人,我是外籍生,來自越南」當下我一陣震驚。

而故事遠沒有結束……看她一個人坐在教室,有點好奇為什麼這麼美麗的女生沒有人約出去。「你長得這麼漂亮,沒有男朋友嗎?」我略帶尷尬地問。「我結婚了。」她回答得很平靜,也許是故作平靜。而我的下巴差點掉到地上。

現代舞的心靈獨白

她放下奶茶,轉過身輕描淡寫地和我談起了她的婚姻。19歲讀大一那年在台灣遇到了讀博士生的老公,也是個越南人,一年戀愛後他們回越南登記了,婚後回到台灣繼續讀書。一年回家一次,還沒有打算要孩子。她今年大四,老公博士也快要畢業了。問到未來打算,她說:「應該回越南吧。」

她回答得很乾脆,我則有種油然而生的敬意。這個世界教會我們思考的時候,還教會了我們一樣不好的東西:愛比較的心理。

「驫進校園」兩個星期的現代舞課並沒有很難,難的是你怎麼把心交出去。在台北市立藝術館看《生活》雜誌六月刊採訪金星的時候,她說:「心裡複雜的人是跳不好現代舞的,只有心靈簡單的人才能真正表達出現代舞的意涵。」而「驫舞劇團」在演出中間穿插了我們舞蹈學生的獨白以及最後的表演:「選擇題」。

舞蹈課上老師會讓我們分享自己的「選擇」,發言的舞者背對其他人站到舞臺最前方,面向觀眾提問,問題可以是源自自己生活也可以是其他人的。

有一天,一個瘦弱的女生走到鏡子前,和我們分享她的故事。她的臉白淨,像是漫畫裡的純潔少女。素色衣服很搭她的氣質,聲音有點微弱,不過不甜膩地讓人舒服。她的嘴角沒有像往常一樣上揚,有點不自然地微瞇上了眼睛。

「小時候我的身體很差,總是咳嗽,一咳嗽就咳嗽好久。從小到大我就一直生病,醫生說我的身體條件根本不能跳舞。如果一定要跳舞隨時都有倒在舞台上的生命危險。但是後來到了高中,我覺得我最愛的還是舞蹈。我很猶豫,我是要為了生命健康放棄,還是要選擇我摯愛的舞蹈?」

她的眼神有一條河

她的兩隻手攤開,細小的手掌卻似乎能承載沉重的力量。面面相覷,散坐在她背後的人潮開始窸窸窣窣地站起,然後向兩個方向散開。我沒有預料到這樣的故事,卻突然有種惺惺相惜的淚奔的衝動。我默默爬起,然後混進人群裡。那天的訓練在她的發言中結束,全場處於靜默的狀態。

三天之後,才得知,她已經在外面教舞蹈了。一開始以為她所指的舞蹈只是參與舞蹈工坊而已,未意料到她已將此作為自己的職業和畢生的追求了。我追上去問:「你以後真的要繼續舞蹈?」

眼前這個看起來嫩到可以擠出水來的中文系大四學姊眼睛開始發光:「是啊,我已經在外面教舞蹈了,等我畢業之後我就是專職的舞蹈老師啦!」她的眼神裡有一條河,一直流到別人的心裡。我看著眼前這個溫婉的姑娘,卻感受到分外強大的氣場。

她說舞蹈是她最熱愛的事業,她喜歡跳舞時候完全投入的感覺,她要把全部力量專注到舞蹈裡,只是因為所愛。我很想抱一抱她。

跳舞是活著的證明

「跳舞,是我活著的證明」她在臉書上傳了一張照片,舞台上純白的背景布和黑色地板透出一點孤獨,一束光打在正中間,白色的舞蹈服和黑色的褲子,她的腿貼著地板,上身用手撐著,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她細長的頭髮在發亮,整個身體在說話。

完美的弧度和她的內心獨白:「就算只剩雙手也要奮力向前,當可以再站起來的時候再全力衝刺就行了。」有些姿勢是擺不出來的,比如做人的姿態和追求夢想的勇氣。(待續)


流浪人,你若來台灣(下)

2015-1-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5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青曄/浙江)

常常這樣認為,一部好的文藝作品在其自身完整而且完滿的同時,還需要有震撼人心、給人啟發的力量。慶幸,我在台灣有遇到過,那是一齣劇:《逆旅:一個關於謝雪紅的單人旅行》。

這齣舞台劇不管是哪一個方面都極其完美,台灣文學金典獎的劇本——詹杰的《逆旅》、最受矚目的中生代女性導演徐堰鈴親手指導、演員中有之前在電影《父後七日》裡讓人眼前一亮的張詩盈、服裝設計是之前認識的《GQ》時尚總監謝介人,舞台設計別具一格。

首演的彩排有不停在中間遊走的劇照攝影師,他和時起時落的換場布幕以及燈光一樣,讓這彩排的舞台劇多了一種說不出的味道。謝雪紅,是台灣共產黨的創始人,有人尊稱她為台灣第一位女革命家,有人怒罵她是中共的走狗。

全場飆淚卻不壓抑,句句戳人心弦卻不刻薄。投影幕是一塊塊被撕開的,謝雪紅的臉龐投射下來,像是被撕裂開了一樣,間或出現的語句也因此充滿漂泊感和表現力。有一個句子是這樣說的:「謝雪紅的每一個選擇如果稍作一些改變,她的人生就將改寫。」

如果她沒有被賣給別人做童養媳,如果她沒有逃出來?她的人生將會和最底層的女性無異,終其一生悲慘凌辱。如果她沒有到俄羅斯,沒有到青島?她也不會開始有共產主義的信仰。

如果她沒有被日本人遣返回台灣?那她也不會在台灣建立共產黨,那她的一生也不會有那麼大爭議。如果她在任何一個點上選擇反方向,那會是怎麼樣的逆轉呢?只是真的很佩服那個時代的女性,頑強不屈真漢子。

看完演出,怔怔坐著不想走。三個女演員,每一個都哭花了臉。但是她們和謝雪紅一樣,外柔內剛。雖然有種想用手遮住整張臉然後跑出去的衝動,但是卻發現被戳到心是件很溫暖的事。謝幕音樂響起的時候,默默問自己,那什麼是人生呢?人生在不斷的選擇中創造出來的?

比如我選擇來台灣,遇到了很多不一樣的人,見到了很多新的藝術形式,對以後發展有了與之前完全不同的選擇?假如我沒有來台灣,我會保住我的愛情,獲得新的機會,我會跳脫出別人對我的固定印象還是繼續搞怪雷人?那還沒有做出選擇的人,你在困惑什麼?

謝介人老師來做時裝設計的講座時,談起他是輔仁大學英語系畢業,後來當兵回來不想讓自己的人生蜷縮在英語輔導機構,因緣際會選擇去了美國FIT念時裝。

他說:「人生一半努力,一半機會。」畢業之後他端過盤子,生活潦倒,在要離開美國的倒數幾個月才得到一個機會,他師姊要去結婚因而介紹他去了自己的時裝公司,十年之後他回台灣重新開拓自己的版圖。

世界是用來闖的,而這裡讓我看到的聽到的見識到的,都給予我莫大能量。

流浪人,你若到台灣,也許才知道什麼是流浪。寶島雖小,卻有遠方。 (全文完)


象山看日落

2015-1-2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00| 評論數: 0

@范先生泰杜:朋友說,有一個很美的地方可以俯瞰台北的的美麗風景。一開始懶骨頭的我不太想去,直到我聽到只需要花15分鍾的腳程就能到山頂,立刻就答應了他的邀約。傍晚5點,在捷運象山站見面,落日慵懶的掛在天邊,彷彿隨時都會墜下似的。山頂的風景也別有一番風味,台北城的美麗完全盡收眼底,一邊拍照,享受山裡清新的空氣,一邊欣賞太陽的餘光混著繁華都市的燈火,為我們此行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訝聞台灣文創現象

2015-1-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060|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安時/河北)

去年十月到台灣14天,除了兩次周一休館外,都在國家圖書館查資料。我曾到過大陸二十多處省市圖書館,但覺得台北國家圖書館的價值,超越台灣的美景美食。日前再度踏上台北訪書之旅,自是一番昂然好心情。

台北自由廣場對面的「國圖」是台灣館藏最多、最權威的圖書館,和北京海澱區的「國圖」相比雖是小巫,但優越環境和服務最令人難忘。台北「國圖」處處都體現出窗明几淨,卻看不到有人在清掃;雖然北京的也很乾淨,卻總能看見身穿制服的清潔工,穿流於館內各處。

近年來,大陸各地熱衷建設美侖美奐的圖書館,在服務親切、添購新書方面,最需要向台灣學習。我的台灣友人搞汽車培訓,餐敘時訝聞:「現在文創已經取代文學。」他說:「文創使人有夢,年輕人瘋文創業,文創使產品增值。」聽來既非文藝復興也非文化營銷,令鑽研近代史的筆者耳目一新。

話匣一開,從大巨蛋風波扯到台北文創大樓,2016年台北將成「設計之都」,又說現在搶票最火的江蕙演唱會也是文創業,令我一時無法消化。他說:「台北處處是文創,文創五大聖地在『三山紅寶』,松山、華山、中山、紅樓、寶藏巖等等」。

回酒店後,我無論從百度與孤狗都搜不到「三山紅寶、台北文創五大聖地」。隔日他解釋:「網路找不到就是文創」,同時笑說:「賣手機、開旅館通通算文創啦,台灣有許多優勢大陸不知道。」他舉例:各國發明展台灣常奪下最多金牌,許多大醫院地下層是高檔美食街,很多台灣中小企業有超強創新、增值、轉型能力千鎚不死。

原來他每天上臉書,常在超商翻閱財經雜誌,年過六十了,仍似海綿吸收新知。最令我意料的是他建議我:「你回去後也搞個『潮文創』,包你名利雙收。大陸慣說的『點子』太土了,文創加身價值陡增。」我覺得有趣,不知台灣人是否都如此宣揚文創與分享。

文創有動議,圖書總先行,圖書館就是文創孵化器。大陸在文創方面,的確是要多向台灣學習。


台北也霧霾

2015-1-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58|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中午出門,發現台北冬天的霧霾情況不容樂觀,羅斯福路的能見度比平常低了很多,天空也白蒙蒙一片。台灣的霧霾除了來自交通工具、火力發電廠、石化及傳產工業等之空氣排放外,還深受來自中國大陸的跨境汙染的影響。特別是冬天,冷空氣帶著懸浮物質南下,造成了今天台北有了北京霧都的影子。


來自明道的三種震撼

2015-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7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耿榮/上海)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此時的台中烏日鄉明道中學天空上卻是藍天淡泊、陽光和煦,帶給人們舒適愉悅。步入校園,在操場上慢跑健身的三兩學生隱約在一叢一叢的綠茵裡,明倫堂邊兩株粉色的美人樹恰到好處表露自己的嫵媚,用淡淡的樹香營造一種詩意氛圍。

正逢明道中學早會時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升旗時間,三千多人的集會忙而不亂,學生集合時,基本是席地而坐,不時有身著藍色校服微笑頷首的學生對我們輕聲道一句「老師早」。有趣的是海峽兩岸升旗儀式的流程倒也相去不遠,都有類似國旗下的講話和校長對優秀學生的褒獎。

校長粉墨扮鋼鐵人

儀式甫一結束,明道中學汪校長就像大孩子似地迎面而來,親切熟悉的笑著。為了讓參觀的老師更好了解學校概況,他隨意地蹦上綠化帶一側的台階,給大陸的老師致歡迎辭:「歡迎各位上海的老師來到明道,我是校長汪大久。」他俯下身子笑容可掬,仿佛他面對的不是初識的陌生人,而是一群久別的好友。

「在明道,我們重視多元素養,強調除了分數還有更重要的事,並以人格教育、紮根固本、人文素養、社會關懷、國際視野為六大主軸,引領孩子在校園內外發現自己、勇敢築夢……」

在他的引領下,我們陸續聆聽了學校技職教育特色和校史館大樓的介紹,我猛然發現樓道中停駐著一座和成年人差不多高的電影《鋼鐵人》的鋼鐵人造型,一問才知,這是汪校長在2013年學生畢業典禮上的粉墨登場。

谷歌網站上這樣評價:每年汪校長都會在畢業典禮上搞怪登場,用自己的身體力行來愛學生,愛學校。我特地在網上搜索了明道畢業禮的關鍵字,畫面上的「鋼鐵人」在聲光電效果中空降會場。掌聲如潮,只見汪校長緩緩取下鋼鐵面具,露出真摯熱情臉龐,雙手比出勝利的手勢語言……

明道文藝走自由風

毫無疑問,我從來沒見過這麼具親和力的領導,他仿佛不在高處,就站在我身邊,誠懇得像一位青春的鄰家男孩。當他的目光對上我的眼神時,我竟然有了想一訴衷腸的衝動。我被震撼了!這種真誠是只有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才能感受體會的。我很快發現:這種震撼其實是源自於我們內心某種缺失的折射!

第二種來自明道的震撼是有歷史的《明道文藝》。寫有這四個紅漆大字的牌匾就懸照在紅木熏香的案几上,走進這裡,我以為走進了圖書館或者校史陳列室。

從陳副校長的介紹,我才明白:這裡是開放式教師團隊辦公室,同時也是《明道文藝》這本創辦33年歷史校刊的誕生地;這裡還是孩子們愛來的師生交流的場所,所有的書籍、報刊和資料都靜靜地在開架式書櫃上等待孩子們的關注和開啟。

教師的辦公桌上沒有刻意地整齊劃一,一摞一摞的書籍和孩子的稿件有序地擺放著,我隨手抽出一本《明道文藝》,翻開瀏覽,我被徹底震撼了:校刊上面竟然有孩子們的眉批、點評和塗鴉!我不敢相信,抽出另一本,又是;再抽出一本,還是!

我問了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堪的問題:「書上可以寫字畫圖嗎?」

「我們的書就是給孩子看的,只要他喜歡就可以!」林副校長笑吟吟地答道。

我覺得,在明道,學生是有真正的人的價值和包容的深度的。我的相機一路閃光,在明道,我一路遇見了三毛執筆的畫作、余光中手寫的詩歌、梁實秋親撰的楹聯、胡適灑脫的題字……無須再多看,《明道文藝》一定是有學生精彩的文藝創作的。名家薈萃,耳濡目染,一入明道七里香,明道又怎會不明「道」?

台灣著名的散文大家王鼎鈞有一段話,我至今不敢輕忘。他說:我們一生要走許多路,過許多河,我們感謝修橋的人,有橋,行人不致涉水溼衣,狼狽不堪,更不致失足沒頂,凶險難測。

人文價值大師啟蒙

我深刻地感到:明道中學的師生是在造橋,造一座讓許多人能夠高高興興走過的一座中華漢語言文化的橋。走進弘道大樓五樓,就有撲面而來的文化氣息,眼前恍然就是一座飛來峰,一座仿佛從蘇杭地區或孔府故里飛來的文化之峰。

我們魚貫而入,眼前又是另一番天地:穹頂上是雕梁畫棟的斗拱,門牆兩邊有歷代名家的書畫,正面有個小小的舞台,台兩側是貼有楹聯的講台,長方形的場地中央整齊擺放著幾排桌椅,桌椅入手奇重,我掂了掂,能感覺出實木的分量,我們要聽的三堂課就是在這裡展示。

香氣需要慢慢品味

且不論聽課的內容,我環顧左右,真心覺得在這樣的環境裡,無論我是上課做學生,還是做教師,這都將是我一生不遇的美事啊!課堂已經開始,我仍在撫摸這些桌椅,上頭有發黑的痕跡,細看之下,有的痕跡已經無法改變,歲月滄桑使得它變得老成而持重。

耳邊傳來台灣學生用青春的聲音背誦《論語》的篇章,鏗鏘有力、不疾不徐的音調震撼著我的靈魂。明道之行既是求諸於野的尋禮之行,也是中國文化的破禪之行。無論是那位不像校長的汪校長,一直笑吟吟的林副校長,還是普通的丁老師,都像是明倫堂前的美人樹,有些香氣不是一下能聞出,需要慢慢品味的。


來騎Ubike

2015-1-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40| 評論數: 0

@范先生泰杜:如果比高樓大廈,台北根本比不上大陸的北上廣,但若一旦居住下來,便讓人產生留戀。比如這陣子踩著免費的Ubike、逛街、看景點,哪怕是凌晨沒有公共運輸工具,Ubike也能派上用場。在北京,凌晨想坐上計程車,不僅難以攔得到,而且經常會冒著被坑錢的風險,在台北卻從無遇到。台北適合居住,而不僅是走馬觀花。有多少陸客踩過Ubike體驗庶民生活?


有歷史的台北路名

2015-1-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0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娟/江蘇師範大學)

初踏台北,感覺台北的路很普通,甚至還沒有大陸的路寬敞氣派,走在忠孝路,心裡還不斷嘀咕早就聽聞台北的路名很「中國」!但還是沒有想到會這樣傳統,接下來不會還是有什麼忠義、仁義路吧?

「走在這條路上,大家心裡會有觸動嗎?」導遊不經意的一問讓我很驚訝,她竟然能猜中我對「忠孝」路名稱的不可思議!「很多大陸遊客都會對我說,走在台北的路上都會產生一些情感,但這些情感需要大家用心去感受,不然是不曾感受到的哦。」導遊的這番命題更讓我驚愕:「怎麼走一條路還會產生這種心理反應的嗎?不過一條路、一個名而已!誰會關注?」

一直等我到市區才發現,台北幾條幹線的名字也很特別。什麼仁愛、信義、和平、民族、民權、民生,甚至還有光復、復興、建國、中山等等,都說大陸的路名很革命,台北亦是如此呀!這還想讓我有什麼不一樣的觸動,看到這樣的名字想來也是沒有靈感的吧。

越容易看到的卻總是越容易被忽視!不經意低頭繫緊鬆開的鞋帶,竟然發現道路上不知道哪個頑皮小孩用稚嫩的筆劃寫著「中山路」!我腳下踩的是以國父孫中山先生命名的道路。

以前都是感覺著他們那段歷史從來都是歷史書記載,博物館紀念的,原來歷史還可以距離我這麼近的!明明這麼近的距離,就在我的腳下,可我就是那麼吝嗇的不願低頭看看這條路給我講述的故事。這麼近!卻又是那麼遠!「心」與「觸動」竟然這樣不期而遇了,自己還是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就是這樣的不期而遇,讓我很注意了一下台北的路標地圖,原來台北的每一個路名都在告訴我曾經的一段歷史,自己不過昨天還感受的「老土」,現在竟然與這種「老土」觸碰上了,原來對大陸的寬敞大路的驕傲,忽然被這些老土的路標擊個粉碎。

我低下了高傲的頭顱,低著頭感受著「這麼近、這麼遠」的路,難道我們不該自省嗎?

很慶幸,我低下頭看了台北的路。很慶幸,感受到了「路」給予我的這份思考甚至是感動,腳下的路不是只有今天的,它的名字、它的過去,是一份很好的歷史見證,向我們講述著它的深邃、遙遠,可是它又是這樣的觸手可及、觸不可及的矛盾!觸手可及的近,就在腳下;觸不可及的遠,它通古今、是有歷史的!路踩在腳下,有幾人能夠讀懂它的曾經,它想告訴你的故事!

就是從那個低頭繫鞋帶的瞬間,我竟然窺視到了這些路名裡頭的豐富深邃,混沌的心早已感受不到這份命名人的用心。

台北行,我沒有記住台北101繁華;沒有記住台北故宮的豐富,卻記住了台北的路名。搭上離開台灣的飛機,什麼特產都沒有帶,口袋裡有的只是在中正路上撿的一塊掉下來的路牙石。不知道這塊小石頭是不是可以帶我重溫那些路?


國旗穿上身

2015-1-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91| 評論數: 0

@范先生泰杜:元旦是中華民國的開國紀念日,這一天在凱道,幾個帥氣英俊的年輕人,用顏料把自己的身體染成青天白日滿地紅,在眾多台北民眾面前進行高難度的表演。在現場台獨人士喊口號的襯托下,他們的表演反而贏得了絕大的掌聲。現場很多女生為他們而瘋狂,在我看來,這是培養年輕人對國家、國旗熱愛的最好方式之一。


感謝我的台灣老師們

2015-1-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7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海瀾/雲南)

在台灣,我很幸運遇到了這樣的一些老師,他們不只是「台灣」老師,更是「老師」。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我未來想成為的那個人需要具備什麼品質。他們是這樣的老師,不會因為自己學術高、工作繁忙而與學生疏遠,他們是真正關心學生的感受,他們不在乎自己所教學的知識是否深奧,他們在乎的是學生是否感興趣、是否掌握了這些知識。

有這樣一位老師,她上課經常會批評我們,這些批評常常關於上課玩手機、曠課等。與其他批評不同,這種批評讓我們感覺到老師是實實在在的在關心我們,我們喜歡聽這位老師的批評,私下會稱她為「趙媽媽」。上這堂課的同學大部分是大四的學生,因為要畢業了,所以對學習的態度有些鬆懈。但是老師卻沒有因此而放鬆教學要求,反而對我們更加嚴格,因為她希望學生出學校後能有好的表現,能在社會上成為一個有貢獻的人。

態度認真 願意傾聽

我們這堂課是關於當代傳播問題的,在開課前,老師早已把授課內容備好,並準備了有啟發性的閱讀文獻給學生,與當下傳播息息相關,既結合實務又結合理論,讀起來毫不枯燥,可以看出老師在準備這些文獻的時候是非常認真的。每一次課堂展示前,老師都會要求負責展示的小組將準備展示的內容寄給她,她會認真看、反覆修改,並在第一時間內給學生回復;學生展示時,她會認真傾聽,並在一旁做筆記,適當時候進行補充。

課間休息時,老師會與展示的同學溝通,給他們一些建議,並希望他們接下來做的更好。而老師自己也會總結自己與學生的互動,每一堂課我都可以感受到老師的互動方式在一次次的改進。台灣的同學比較羞澀,不會主動舉手回答問題,如果老師太直接的問他們問題,反而會使他們感到緊張。因此老師會選擇一種幽默的方式,將問題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繫,這樣可以讓學生暢所欲言,而不用去在乎答案正確與否。

學習英文 提高自信

我還有這樣一位老師,我深深被他的人格魅力所征服。他注重形象,雖然我們課堂上只有四位學生,但是老師每次都會認真的準備教學內容。老師本身是研究國際關係,教的是國際英文新聞分析,英文好到簡直是一本活字典。本來這是一堂全英文的課程,但是考慮到我們幾個學生的英文程度,老師就時而中文,時而英文,讓我們在分析一些重大事件的時候,培養了國際視野。

他在上課的時候,很注重和學生的眼神互動。每每談到我們感興趣的話題,都會在這個話題上多多停留。因為我是交換生,所以老師每次上課都會談一些和大陸相關的話題。每節課後,老師都會要求我們寫一篇英文作文。剛剛開始寫作時,我們會偷偷使用網路翻譯。後來老師發現後,他每節課都陪著我們一起寫作文,讓我們遇到不會的就問他,以防止我們使用網路的錯誤翻譯。而每次寫好的作文,他都會非常認真的幫我們校正。

最讓我感動的是,老師會用簡體字給我的作文寫評語。這位老師教我們學習英文,不是單純、硬式的從語法著手,而是在文化氛圍裡去學習英文。這位老師最厲害的是,他讓我們對提高英文水準有了信心。

我的另外一位老師,風趣幽默。和這位老師是很有緣分的,我在四川讀書,而老師喜歡川菜。我們第一次聚餐時,老師本想點一個豆瓣魚(川菜),但是因為沒有豆瓣,這道菜就不能做了。我還記得那次吃飯的時候,我點了一個辣椒炒雞,把老師和台灣同學都辣得臉紅紅的,趕忙喝水。最後是我一個人消滅了這盤菜,老師見我吃不下時,又幫我分擔了一些,接著又被辣到趕快喝水。

謙虛為懷 指教拙作

這位老師是研究拉丁美洲的。也因為他,我開始對拉丁美洲的一些文化有了解。他開啟了我對拉丁美洲認識的窗戶,尤其是它與美國、中國的關係。這位老師,讓我認識到了自己的無知。我雖然是學新聞的,但是我很少關注政治。

來到台灣後因為住宿舍的關係,很少有機會可以看報紙、電視。而這位老師時常會問我一些時事新聞,而我大多時候都會茫然地搖搖頭。因此,我之後便開始關注這裡的新聞了。老師也會經常發一些文章給我們看,這些文章會從不同的角度評論當下熱點。老師是個謙虛的人,每次將他的文章發給我們時,都會注上「拙作,請指教」。

而我們這些經歷不多、學識淺薄的學生每次只能對文章發出自己的一番感想,是不能談指教的。這本是一門研究生的課,每堂課三小時。老師本應該對我們嚴格要求,但是考慮到我們課務繁重,老師會盡量將課程內容與我們各自的專業或者畢業論文相結合,希望這門課能幫助我們其他的課程學習。

一日為師 終生為師

我感激我在台灣遇到的老師。對他們的尊重不只是出於他們對學術的鑽研,也出於他們對教學的態度和親切隨和。希望我以後能有機會再次遇到這些老師。

到那時,希望自己會成為一個比現在更有能力的人,不辜負他們的期望。一日為師,終生為師,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諄諄教誨。


十分文藝範

2015-1-2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93| 評論數: 0

@陳青曄:九份因《悲情城市》而出名,成為諸多文青的聖地,而附近的十分也極具文藝氣息。有人稱十分是未開發的九份,沒有過度商業化的包裝,也沒有人頭攢動的擁擠感,自然而舒適,還富有濃濃的日式氣息。除了色調極為鮮明的火車讓人感覺穿梭到了日本電影外,十分還是著名的天燈之鄉,很多台灣的小清新電影都在這裡取景。穿越時代,抖落歷史塵埃,「十分」成了文藝範十足的代名詞。


在台北爬山

2015-1-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93|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走到台北郊區,山便多了起來。路開始越來越陡,環繞著小山丘盤旋。路邊的樹木鬱鬱蒼蒼,向著溫柔的陽光炫耀著盛氣凌人的綠。大型卻不知名的鳥兒從路人身邊飛過,距離近得可以讓人看到它眼睛的滄桑。有時會想,這個島嶼,在路還沒建起來之前,曾經被都多密多深的叢林覆蓋過。很多人不知道,台北其實是個被山環繞的盆地。(來自廣東)


台灣觀感 我在民國(上)

2015-1-2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待續)(濁水洗足/北京)

好像這幾年去過台灣的大陸遊客,普遍都有這樣的觀感:方方面面,台灣有各種各樣的好處,而且每個人都可以說出一大串來。大家也熱衷於在自己的遊記裡,或者口耳相傳時,不吝對台灣的褒揚。

在台灣,吃的好處自是不必贅述,台灣美食融合了中國各種菜系以及日本料理,差不多就是華人能做出來的最好吃的東西了,寶島簡直就是吃貨們的天堂嘛。

禮數周到溫情台灣

台灣人守秩序,講衛生,親切友善,溫和有禮。走在熙熙攘攘的士林夜市,地上幾乎看不到一支竹籤。平常在街上很少能見到垃圾桶,可是路面上非常乾淨、整潔。在商場、賓館、便利店、飯館等場所,服務人員的笑容即便是不夠燦爛,也是相當地禮貌周到,讓人很舒服。捷運的月台上,所有人不慌不忙地排著隊;車廂裡,大家安靜地聽自己的耳機或者看書。這使得我們自然而然地很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潛意識裡把自己看作了一顆淮南的橘子。

在街上問路,有時候只要你稍微大聲一點兒或自言自語表示了疑惑,還沒有向路人發問,旁邊可能就會有人主動過來給你指路,而且會直到確認你走對了方向,這樣的類似情形我遇到了三次,初到台北和後來在花蓮。

在日月潭遊玩時,也有難忘的經歷。那天我們三人黨租了自行車準備環湖,騎了大約四分之一路程的時候,我的兩個兄弟由於沒有掌控好,在快速下坡的時候摔了個稀裡嘩啦。在我把自行車倒過來上鏈條的時候,對面方向來了兩個當地的騎行人。他們見到我在擺弄車子,立刻停下,過來幫忙。然後他們發現摔倒的兩位摔得著實不輕,胳膊和腿全都有擦傷,Q先生甚至還破了相……就從急救包裡拿出藥水藥膏來為他們處理傷口。也許在他們看來,路遇危難施以援手是很平常的事,但那份細緻與耐心真是讓人感動。

大歷史碾過的痕跡

還有許多失物復得的例子,譬如韓寒丟了手機在計程車,蔣方舟丟了錢包在飯館,都找回了。我想說這種經歷我也有,我丟了水杯在賓館旁邊的便利店,在離開台北去台中的高鐵上才發現。我想算了,等我十天後回到台北一定找不回來了。同行的台灣朋友跟我說,你可以打電話拜託賓館的服務員去幫忙找找看啊。後來回到台北時,也是失而復得了。

所有這些,幾乎可以在每個人的台灣遊記裡面看到。並且,你會發現每個去過台灣的人都能講出一兩件讓他們非常感動的親身經歷,或者在某些細節上受到了多麼貼心的照顧。

於是有很多人會感慨,原來海峽另一邊的中國人是這樣的好啊!原來他們保留了我們老祖宗的道統。就像最近高曉松在節目裡說的:「這裡有大歷史輾過的痕跡,這裡有溫良恭儉讓的人民,這裡有著我們的過去,也預示著我們的未來。」我在台灣時日雖短,僅有十幾天,卻也感受了以上種種台灣的好處。當然,我的旅程浮光掠影,我的所知所見也難免失於淺薄。但誰也不可否認,台灣,有很多值得我們思考的東西。

感謝港台庇護文化

寫到這裡,似乎順理成章地,就該道出內地的種種反差了ˍˍ有淮南橘,自然得有淮北枳ˍˍ比如髒亂差的環境,比如人心不古與冷漠自私,比如那些或者奇葩或者令人髮指的醜惡亂象……然後再深度挖掘一下細節,拔高一下立意,談點兒素質啊,文明啊,國民劣根性什麼的。

痛心疾首,微言大義,擺出一副憤怒而優雅的姿態,迎合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理預期。

但我不準備這麼寫下去。我不想因為自己去過了台灣,就給台灣以無限的讚譽,好像自己臉上也有了無上的光榮,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貼金。類似於有不少去過了西藏回來的人就把「天堂」、「靈魂」、「救贖」、「純淨」、「重生」之類的辭彙掛在嘴邊,逢人就誇誇其談,然後內心裡志得意滿地陶醉了。其實根本就是去了一個別人不太容易去的地方,就把那裡描述得近乎完美,從而完成自我炫耀,完成自我滿足的虛榮提升。有點兒扯遠了ˍˍ我只是聊聊自己的觀感與思考,不做討巧而膚淺的對比。

最近幾年,隨著台灣對大陸開放個人旅遊,去台灣的人逐年增多。許多人如我一樣,懷著對寶島的一種神祕好奇的心情踏上那片土地。而每一個回來的人,都對台灣讚譽有加,並且不乏溢美之詞。其中廣為人知而具有影響力的,大概是那個家有萌娃的韓寒的公允說法:「是的,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許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看起來韓少被「太平洋的暖風」吹得很舒服。

中國本該有的樣子

還有一篇在網上流傳較廣的文章,是一個北京的年輕女孩寫的,她說自己對台灣「一直有著深深的熱愛」,「台灣這座城市最大的特色在於它的文化創意及溫熱的人情味。這一切在中國都獨一無二」,並在十五天裡開始自己對「夢想的追尋」。

在她的描繪下,對於中國人來說,台灣是一處比《新聞聯播》還要幸福美好地方,並且時不時地驚呼:「這就是我們中國本來該有的樣子!」


台灣觀感 我在民國(下)

2015-1-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1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濁水洗足/北京)

我覺得這就有些尷尬了,台灣近年來的「中國認同」的調查資料,基本上已經跌至谷底,你若是跟台灣人說他是中國人,對方可能出於禮貌,微笑地跟你說:「我們只是台灣人」,或者只回你一句「呵呵」。所以台灣人可能會認為:「那是我們台灣的樣子,不是你們中國的樣子。」

我想,對於這種過度的意淫式讚美,台灣人自己也未必認可,他們或許會問:我們真的有那麼好嗎?

各地仍然存在差異

姑且不說涉及到黨派紛爭藍綠選隊時,很大一部分台灣人會從謙謙有禮變得劍拔弩張。僅就我個人的觀感,島內從北到南對大陸人的友善程度,是有細微的不同的。

在旅遊景點,或者熱鬧的市場之類的地方,服務品質也是有差別的。我在街上問路也遭遇過白眼,那種鄙夷的神情讓我好半天都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哪裡不對勁。

台北的交通秩序非常好,街上連摩托車都有專門的左轉彎車道。但是在台中,載我們的計程車司機會不按規定車道行駛,甚至闖紅燈。在墾丁,前一晚我們和民宿的導覽喝酒聊天,天南海北地胡吹神侃,氣氛融洽。第二天一早我跟其中一個打聽墾丁到枋寮的大巴要多久,他說很久啦,要三個多小時,一站一站地停。而事實是只需要差不多一個小時,和我事先做攻略了解的差不多。

還有個很不合時宜的新聞:在我剛剛從台灣回來不久,台北的捷運站裡,有個年輕人持刀砍人,是那種在我們的國土上這幾年經常會發生的對普通無辜人的暴行。而且這個人還是東海大學的學生,這多少讓人有些錯愕,很難把那麼美的校園和這種令人髮指的罪惡聯繫在一起。估計台灣的各大電視台黃金檔節目裡,肯定會就此事吵來吵去了。

我想說的是,盡量給人描述一個我所了解的台灣,不是盲人摸象,不是管中窺豹,而且我也不想借此來提升什麼「格」。我也並不因為對我們自己的周遭恨之切切,就對彼岸的一切統統愛之深深。我提到這些少數的負面事件,也並非否定台灣所擁有的種種美好的東西,而僅僅是想說,我覺得任何一個人類的社會群體都是複雜多變的,良莠不齊、善惡美醜並存,這些都是根植於人性的東西,再正常不過了,更遑論不同社會變遷軌跡的千差萬別。

走馬看花不妄作結

兩個人間社會睽違六十多年,中間更有多年的重重鐵幕,早已是彩鳳失翼,靈犀失明,而我們短短的至多十幾天的走馬觀花,怎敢妄下結論?

再回到台灣人的高素質的討論上。持傳統論的人會說,是因為台灣人保留了中華文化。我不敢武斷地否定這個觀點,但我覺得這起碼是很不全面的。

在我看來,今天台灣人所表現出來的文明守序、善良有禮,很大程度上是源於受過五十年的日本殖民統治,還有肇始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民主化運動。當然日本統治台灣,我們都認為是把台灣當成殖民地,並在二戰時作為南進的基地。

但僅從事實來看,台灣真正走向現代社會的過程中,恰恰是日據時代。而且也是日本人來了,才把全島包括原住民都納入到統治之下。五十年的統治,不光給台灣留下了大量的工業設施、城市基礎建設,而且在教育上更是極大地改變了台灣人的面貌。曾有台灣的朋友跟我說,台灣人如此有禮貌,就是因為有那五十年的原故。

多元文化融合獨特

我在台中的一家醫院碰巧見到過兩個人交流,他們大約是認識的。其中一個是員警,護送一個在交通事故中受傷的女孩來醫院,可能還在責任認定中有幫忙,所以那女孩的母親在對員警致謝,還聊了一些其他事。我坐在不遠處看他們說話,兩個人從頭至尾臉上都掛著和善之極的笑容,聲音不大,那情形除了沒有互相大角度鞠躬,像極了日本人,但是那個氛圍,比日本人更加親切。不過老實說,我還是覺得有一點兒做作。

台灣有原住民,還曾經有客家人、本省人、外省人等不同族群,四百年來經歷過荷蘭人、鄭氏、清廷、日本人等數個時代,再到國民黨退據台灣直到今天,這些年經歷了無數在制度上、文化上的巨大變革,已經形成了一個特殊的「台灣文化」,這可能也是學者們念茲在茲所研究的課題吧?

我是覺得,受內外環境的影響,以及我們大陸的一些愚蠢的政治舉措,今日的台灣,已經幾乎找不到「心懷漢社稷,夢想舊家山」的故國情懷了,就連中華民國,也被一部分台灣人視為外來統治。所以,人家非但不是一個簡單的中華民國之延續,更不是中華民族之未死。我們所熱烈頌揚的台灣,有多大程度上是我們自己過於一廂情願的期望,或者是想找回我們失去的傳統?

台灣總是吸引著我

但無論如何,這些爭論於我皆不起作用。對於我來說,我喜歡台灣。那裡不但有我喜歡的美食,更有我喜歡的朋友,還有許多我未曾到過的地方,許多新奇的事物,都吸引著我。

這些已經足夠了。(全文完)


公娼博物館

2015-1-2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28| 評論數: 0

@三山國國王:在台北萬華街頭行走時,遇到一間小型的公娼博物館。公娼是從日據時期就開始的官方批准的娼妓。博物館沿用當年公娼工作的場所,處處描繪著以往娼妓的人生。導覽介紹員對我們說:「若人生順利,誰希望成為娼妓?」。對一個城市有感情,是因為這裡發生了自己的故事,有身邊人的故事,有我們的愛恨情仇。每個地方都有時代的悲哀和不公平,台北這座城市有能力容納多元的職業並給予人們尊嚴,是文化水準的展現。


找不到垃圾

2015-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11| 評論數: 0

@范先生泰杜:台灣之行給我最大的衝擊不是各地美不勝收的景色,也不是琳瑯滿目的夜市小吃,卻是每一條纖塵不染的大街小巷。哪怕是西門町這種人潮洶湧、摩頂放踵的地方,你也很難在地面上找到垃圾。我想,就連大街小巷都如此純凈,更不用說台灣人民的素質了。沒有長時間的公德教育,怎麼能成其功呢?


太平洋無風(上)

2015-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79| 評論數: 0 |原作者: (鮑海冉/台灣大學哲學系陸生)

2014年12月31日,我放下沒寫完的報告,坐捷運到台北101聽陳昇的跨年演唱會,趕在十二點前跑出來看煙火。站在人群裡,不能免俗地舉著手機仰著頭倒數,看101整棟變得一片漆黑,隨即璀璨的煙火從每一層升空綻放開來,映著地面上無數鏡頭和眼睛。從來沒在台北見過這麼多人,有一瞬間我還以為自己回到了北京,站在小年夜的街頭,一家人放了好看的煙花,整條街的人都歡呼雀躍。

88秒後,跨年煙火結束。人潮退散,在一片新年快樂的歡呼聲中,有人喊了聲,謝謝!一群人都笑了,陸陸續續向著放完煙火恢復燈光的101大樓喊,謝謝!我裹緊圍巾手放進衣兜,笑意停在臉上,心裡一陣隱隱的悲涼,無比清晰地意識到自己是這片土地的異鄉人;而在這樣一個美好的晚上,隔空向一座城市背後的人道謝,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這裡有群幸福的人

來台灣念大學之前,對這個地方有許許多多美麗的幻想,這種幻想在讀過韓寒〈太平洋的風〉之後達到頂峰,然後在台北生活了幾個月後逐一破滅,只留下少數屬實:這是一群單純的人,一心一意生活在他們自己的土地上。這群人被保護,被關照,被祝福,也被愛。

這群人不需要生活得太用力,不需要太在乎吃虧和占便宜,不需要想得太多、太深入,以至於不小心挖到鮮血淋漓的現實。這群人真誠,快樂,簡單,有時候太無聊要找點事情做,一個人可以罵很多次,一件事可以笑很久。

我自己是不想一直生活在這裡的,思考的深度和經驗的廣度很多時候都來自複雜陰暗的外在衝擊,要看見跌宕起伏的環境和人群,不是一個幸福度這麼高的社會所能滿足的;但有時候我在周末時間的校園裡走著,附近的居民拖家帶口來學校裡野餐、散步,及腰高的小女孩跌跌撞撞走過來,用軟軟的聲線問:「姊姊,小木屋鬆餅在哪裡?」那時候我會真心誠意地希望所有小孩子都可以在這個地方生活,只有在這裡,才能一直保有這樣的笑容。

跨越海峽了解中國

不是沒做過比較,從「他們眼中」的大陸跨越海峽來到「我們眼中」的台灣,比較之心幾乎無時無刻不存在。可是比較有什麼意義呢?

我一直篤信,要走出中國才能真正了解中國。然後我跨越一片海峽,想了解我生活的那片土地。最後我發現,沒有哪一次了解是如書中所寫那麼簡單輕易的。不是看見罄竹難書的罪惡就叫了解,不是聽見理性客觀的聲音就叫了解,自家人寫的文章歌功頌德,別家人寫的文章難道就沒有刻意抹黑?

我開始明白,想了解一個地方,只能在這個地方深深地紮根和吸取養分,要與在這個地方成長起來的普通人深交,要帶著無可懷疑的歸屬感吃這裡的食物,走這裡的路,呼吸這裡的空氣,然後才能對這一小片土地形成一個模糊的、無可言說的、初步的概念。

那概念是真實的嗎?當然不是。吃下第一口菜的時候,這個地方的陽光雨露開始進入你的身體,它對你而言不再是一個客觀的空間,而是你身體的一部分;認識第一個人的時候,這個地方的歷史、文化甚至地理條件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趨向通過一個人的性格和語言感染到你。

當台灣是家鄉未來

你作為一個凡人,在溝通中給出一些,也接受一些;而如果你住在一個固定地點,靠雙腿和雙眼記住了一個小區域的路線,記得轉角有家二十四小時的便利店,記得門前人行道總會在你快到街對面的時候變成紅燈,你的記憶難道不是刻錄了這個地方,短時間內難以變更或刪除嗎?

我們沒有一雙永恆客觀的眼睛,從睜開的第一刻起就開始蒙塵,當然也沒有永恆客觀的耳朵和嘴巴,人之常情,實在不必苛求和難堪。

更何況,在深深紮根的時間裡,所有感情和經歷都會成為評判的因素,什麼是客觀?客觀是沒有血肉的機器統計的數字,數字的來源最好也不是人。而什麼是真理呢?真理是那群求不得的人類被強迫症所驅使,用力想像出來的理型吧。

考進台大是件頗費力氣的事情,在台大念哲學也沒那麼輕鬆,於是很多人就在問,為什麼喜歡台灣?哦,因為我是文青,因為我是歷史迷,因為我叛逆又對制度不滿,或者只因為我想離開家遠一點?好像都不完全,那個真正的回答往往是最吝於開口的──是因為長久以來,我像旅遊回來興奮不已的韓寒一樣,一直把它當做我親愛的家鄉未來的模樣。

渴望在此自由活著

高三時,和朋友吵架,我歷數大陸高校種種讓人不齒的現象,我問他,這麼多事實擺在眼前,我憑什麼要在這個地方繼續生活下去?他想都不想就質問回來:這麼多事實擺在眼前,你憑什麼不去改變,而要逃走?我反擊:如果沒看過別的地方,有什麼資本做出改變?

且不論這讓人窒息的理想主義,我是從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起,才意識到自己潛意識裡的那個念頭。我是在渴望,渴望我在心底和文章裡所愛的台灣這片土地,能讓我自由自在地活著,能讓我在提起它的時候,不僅自己光明正大,也感染到一兩個他人。(待續)


太平洋無風(下)

2015-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鮑海冉/台灣大學哲學系陸生)

說到底,是自己無知反叛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於是寄情於另一片看起來好像還不錯的土地,寄情於另一群看起來好像蠻幸福的人,懷抱著一個短時間沒辦法實現的目標,朝向一個或許永遠無法抵達的夢想,順便,捱過漫長的青春歲月。

這一學期念多了歐陸哲學,寒假從台北飛回北京,好像是從希臘城邦來到羅馬帝國,從一個政治全民化、幾乎可以踐行直接民主的地方,來到一個有著十三億人負重、典型政治金字塔構造的地方。於是戲稱,就算太平洋颳颱風,吹得動島嶼,吹不動陸地啊。在台灣是狂風暴雨,福建就緩和多了,到上海已經很勉強,至於北京?連微風都沒有。我在北京的冬天,呼吸著難得清冷乾燥的空氣,出門不用帶傘,上街不用騎腳踏車,卻忽然懷念起台北十月分的一個周四。

那天上完西洋哲學史,下午沒課,我一邊聽歌一邊沿著新店溪騎車,騎著騎著就到了基隆河,遠遠地能望見淡水的夕陽。車道周圍是乾淨的草地,再遠是高架,機車的咆哮還是聲聲入耳。騎回程的時候已經天黑了,我看著遠處連成一片的街燈,蜿蜿蜒蜒地向前蔓延,顯得身處之處的郊外格外黑暗;那一刻我突然覺得我即將回到的不過是一座陌生的城市,它可能是台北,可能是北京,可能是香港最熱鬧的中環,可能是這浩大世界上的任何地方。

生活在城市裡的人有一種特殊的本領,他們居然能從那麼相似的城市規畫裡認出家鄉和別處的不同,或許是某個廣告牌憋了幾盞小燈的光線,又或許是某個偶爾駐守街角的賣唱小哥。可走遠一點這些就都看不出來了,那片燈光到底是誰的城市,是誰的故鄉,是誰的安慰,只有生活在燈光裡的人們冷暖自知。

我們這些尷尬的人啊,活在看得見嬗變卻不能逃離的地方,如同守著一座即將噴發又無限延遲的活火山,過得刺激而平凡。太平洋的風被高高的山脈阻斷在我們呼吸不到的地方,有些手段難以去複製,有些幸福難以被模仿。

可是就算在乾旱的內陸地區,也會偶爾下一場小雨吧?風吹過就吹過了,雨水掉在泥土裡才是貨真價實的饋贈,每個地方都守著這些屬於自己的恩賜,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

我依然在自己選擇的道路上走著,生活在這個年降水量讓人目瞪口呆的可愛城市裡,它給我的恩賜,我可能會受用很久。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憤怒和不滿都會減少。

撐著傘的時候,知道遙遠北方的家鄉也會有這麼一場雨降下來,改變終究會在眾說紛紜裡慢慢到來,漫長難捱的青春總會過去,有野心的少年可能會越跑越遠,那些難以逾越的鴻溝兩側全然不同的人,回望起來,也許不過是同一群人,生活在降水時節不同的兩片土地之上。(全文完)


七星潭聽海

2015-1-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88| 評論數: 0

@三山國國王:還是無法理解台灣電影及大部分的台灣人總是那麼文藝小清新嗎?那就來花蓮七星潭的海灘吧,我想無論是誰,在這裡,面朝這邊大海,聽著海浪,都能洗淨心中鉛華,好好地傾聽自己心中最真實的聲音。這就是台灣讓人嚮往的道理。


跨年有秩序

2015-1-3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32| 評論數: 0

@崇山山山:上海元旦跨年踩踏事故那一夜,我正好也在台北市政府跨年。現場擠進了100多萬人,但是散場的時候,顯得井然有序。捷運站雖然擠滿了人,但是現場民眾還是盡量找到隊伍去排隊,人與人之間也一直保持著距離。引導工作人員充足、民眾素質、多年的散場經驗,是造成台北能迅速安全疏散民眾的關鍵。


北投學慢活

2015-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14| 評論數: 0

@三山國國王:到朋友北投的家做客,這裡不算豪宅,但一走出陽台,便使我驚訝。北緯23度穿過的這個島嶼,冬天依然可以看到草木溫柔的綠,綠得讓人舒服。夕陽西下,便讓樹木染上一層橙黃,葉子在搖曳,飛鳥在回家,餘暉越來越暗,你分明看得到地球在轉動、時光在流逝。台灣人的「慢活」讓人好生羨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