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們並不懦弱:珍惜搭捷運的互信與從容

【聯合報╱社論】2014.05.24 04:01 am

捷 運隨機殺人事件引起社會恐慌,不僅搭乘捷運的旅客明顯減少,有人開始隨身攜帶電擊棒、防狼噴霧器作為防護,更多人則對身旁乘客抱著幾分提防與戒懼。面對這 樣的恐慌,音樂工作者劉軒呼籲大家「勇敢搭捷運」,用正面力量面對生活;這恐怕才是擊退幽暗陰影、找回捷運的從容與優雅的力量。

不可否 認,鄭捷在捷運的這場冷血屠殺,在台灣每個人心上都砍出一道深邃的傷口。人們除了想不透這名大學生心裡居住的是什麼樣的惡魔,除了為那些無辜喪命或受傷的 乘客感到莫名悲痛,也不免在這個巨大的陰影下為自己的人身安全感到惴惴不安。想想看,搭乘捷運什麼時候竟然需要用「勇敢」來武裝自己?為什麼多年來我們隨 興、自由上下捷運的從容,竟在一夕之間消失?

但也許就是在這樣傷痛與驚懼的時刻,大家才更能領略捷運對我們的意義。對大台北地區的市民而 言,捷運其實已不止是一種交通工具,它也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品質和效率的保證,更是提升人們從容與優雅格調的一種文化。由於有捷運,人們通勤與交際的時 間和精神成本大為降低;由於有捷運,人們的穿著更端莊合宜,談吐、舉止更符合公民的教養規範;由於有捷運,雙北市更具有國際都會的氣質。這是一年五、六十 億人次旅客日積月累形成的秩序和文明,如果竟在一夕之間被鄭捷以冷血之手摧毀,豈不是太脆弱、也太可悲了?

觀察台灣社會對這次捷運殺人事 件的反應,雖然許多人感到驚恐,儘管有些媒體表現得過度煽情,甚至不乏走火入魔;但整體而言,政府和民間在不少地方仍表現得相當冷靜與節制,甚至展現了情 緒沉澱的成熟感。不被恐慌的情緒淹沒,不讓仇恨的心理無限蔓延,才是社會集體療傷止痛、走出陰影的助力。

我們認為值得一提的事,例如在事 件沸沸揚揚之際,鄭捷之弟第一時間接獲通知前往警局,在大批媒體和民眾包圍下,警方立即以衣物遮住他的頭部,以免他的容貌曝光而遭不必要的波及。稍後,鄭 捷的父母接受訊問,警方也作了相當程度的隱私保護;這都是防止輿情無限上綱追剿的必要手段。鄭捷已是成年人,他的作為使家人蒙羞,但他殺人的後果最終必須 由行為者自己承擔,這是法治社會的基本精神,外界沒必要、也不應該對其父母或家人指指點點。因為,傷害已經夠深,外界又何必以冷言冷語或唇槍舌劍再去追加 一刀。

再如,東海大學發給師生的公開信,對於全體師生必須共同承受「凶手之校」的罵名作出柔性呼喚;信中沒有把諮詢失效的鄭捷推入深谷, 也沒有推託說他只是「轉學生」,而以「鄭捷是我們的家人」為訴求,呼籲大家對身旁的同學都能「多走一步,多看一眼,多聊一句」。在眾口喊殺之際,這樣的發 言或許無法讓人人理解,但這種「視同家人」的關注,恐怕才是阻止下一個鄭捷犯案的根本之計。

最近幾年,常常有人說「台灣的負面能量太 大」,也因此,「鬼島」、「黑色島嶼」、「民主黑潮」之類的標籤層出不窮。對於這次鄭捷殺人事件,也有人說台灣「戾氣太強」,才會出現這種「妖孽」。事實 上,台灣政治的負面能量雖然很強,但在其他層面,社會的正面能量仍然源源不斷。包括在捷運站勇敢奪刀的英雄,在災難現場獻花、點燭默禱的民眾,在網路上號 召大家「勇敢搭捷運」、「一人一朵小白花」的有心人,大家都試圖在各自的領域點燃社會的積極能量,幫助台灣從這場災難的創痛中回復元氣。

誠 如劉軒所說,「社會要健康,要大家在一起」;當正面力量足夠凝聚,互相加乘,才能擊退負面能量的進犯。我們並不懦弱,大家不必怯於面對鄭捷留下的血腥,而 且要敢於直視這些斑斑血痕,唯有如此,人們才不會成為他的人質,為他所挾持。因此,如果沒有忘記搭乘捷運的自由、互信與從容,請大家繼續走向捷運吧!


每個人能做的「大事」

【聯合晚報╱社論】2014.05.23 03:10 pm

「我已經決心要做一件前人未曾做過,以後也無人會做的大事。」這句話很瘋狂,像是在捷運上兇殘殺人的鄭捷的內心獨白。但這句話其實並非鄭捷所說,而是18世紀法國思想家盧騷在他著名的「懺悔錄」中,開篇的第一句話。

盧騷接著說,「其目的是將一個人赤裸裸地展現在世人的面前」。盧騷的「大事」是寫一部懺悔的自傳,將自己全然坦白於人前,這種思想態度對後世產生影響。孫中山也說過「與其做大官,不如做大事」,隱含的意思是:做大官不過是為了自己的聲名,做大事則是奉獻一己改變社會。

「做 大事」是很多人都發出過的豪語。夢想偉大與否,不在事件規模大小,而在於全以「自己」為出發點,還是以利他為念。耶穌釘死十字架,佛陀割肉餵鷹,留下以捨 己為上善的價值準據;但又並非這等「超凡入聖」才叫大事。這次北捷事件中,人稱「勇伯」者空手奪刀,還有「雨傘哥」自己遭砍流血仍試著保護旁人,他們腦裡 沒有「一舉成名天下知」的念頭,就是出於不要再讓他人受害的一番心意,成了危難中的救命天使,也是很多人心中感念、願意效法的英雄。

北捷 事件的陰影猶在,已有很多民眾相互扶持著希望走出恐懼,灌注給社會較正面的力量。音樂人劉軒發起「我今天搭捷運」運動,說台北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不該因一件憾事讓市民不敢搭捷運。此時此刻,看見有人「期望透過自己的行動實踐正面想法」,「台北善良的市民,大家加油」,讓很多人深受鼓舞,也感染到重 建社會信任的力量。

普普藝術家安迪沃荷曾有名言:「在未來,每個人都有機會成名15分鐘」,直指媒體操作的力量。但是,把「成名15分 鐘」當作大事,這種價值觀之扭曲,由這次北捷事件一顯無遺。陳樹菊曾默默數十年不輟地將賣菜的錢捐給當地的學校,陳綢阿嬤設置少年家園以實踐「救一個社會 邊緣的孩子,比教三個大學生有意義」。此刻我們應重新思考「大事」的意義,每個人問自己,我能為身旁的人做一件什麼樣的大事。


北捷喋血反思/把孩子從黑暗中拉出來

【聯合報╱吳怡蓓/家庭主婦(台北市)】2014.05.24 04:01 am

捷運慘案發生後,大家都在找原因找責任,這事情太令人震驚了;最可怕的,是鄭嫌他那近乎撒旦的眼神。

孩子轉變的過程,絕對不會是單一事件,也絕不會是短時間就可以造成的,在成長過程中他是不是出了什麼狀況?讓仇恨與冷漠一路生根發芽,直到長成巨魔。他的家庭看似正常,他的求學經歷也算順利,但這樣,孩子就能健康成長嗎?

記 憶中,我也有一段憂鬱歲月。上了國中後,彷彿進入一個殘酷的擂台賽。我就讀的是地方最知名的女中,一個年級有四十幾班,被分成A、A+、A-、B、B+、 B-各種程度的班級,我傻傻的在入學調查時填了會彈樂器,就被分到音樂班,那時父母嚇壞了,趕緊找認識的朋友幫我調到好班。他們不知道,這個舉動其實是把 我推入黑暗的深淵。

其實我的能力,在那個班級是滿辛苦的,常常吊車尾,老師用成績排座位,我就像是社會邊緣人,一步步往下沉。成績不好,並沒有影響我太多,我還是交了幾個知心的好友,雖然感覺自己是班上的次等公民,但也還是規規矩矩地過日子。

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導師常常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羞辱我。有一次,她指著我的書法作業,大聲罵我:我讀小學的女兒,都寫得比你好!還有一次,已忘記是為了什麼事,她叫我站起來,說:如果不是靠關係,你根本進不了這個班!還說我的好朋友,都是狐群狗黨!

這 些傷害,這些指控,讓我每天上學前都充滿了掙扎與恐懼。當時年幼的我其實不懂,我只知道自己很糟糕很糟糕,那時候的我充滿了莫名的憤怒,我曾經在極為絕望 的時候,試圖拿小刀割腕,可是,我沒有勇氣,最後,只好發狂似的割我書架上的書背,後來,只要我好生氣好生氣,我都會去撫摸那些割痕。

這些事,我埋藏在心底幾十年了,我不說,其實沒有人知道,而我之所以沒有走向絕境,是在國三換了一位導師,她先伸出手把我拉出來,從此生命才有了出路。

所以鄭捷會變成這樣,其實不會是偶然或是天生的變態,他在黑暗裡太久了,卻沒有人及時把他拉出來。這個案例也提醒我們這些做父母的,我們有極重要的任務在身,不能有任何藉口,讓自己疏忽教養的功課。

請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讓孩子知道不管他是不是一個有成就的人,你都愛他,這份愛不談條件,不求回報。被無條件愛著的孩子,再悲傷再沮喪,都不會否定自己,不會傷害他人。


北捷喋血反思/有過切膚之痛 會如此凶殘嗎

【聯合報╱林月鳳/教(苗縣竹南)】2014.05.24 04:01 am

小時候坐在爸爸腳踏車後座,由於鬧彆扭,腳踝被卡進輪軸,皮被掀起,長達十公分的傷痕,是我永難磨滅的痛覺。

在龍眼樹下看過伙伴喉頭被從天而降的竹竿刺入,哀號聲加大家的尖叫聲,至今餘悸猶存。

長大些當童子軍,露營時捆綁結紮,埋鍋造飯,總是傷痕累累的回家。至於當主婦後做菜,操作家事,那大大小小的切割傷,無一不是換來謹慎小心的任事態度,因為趨吉避凶乃人之本能與常情。

曾 經看過日劇「女王教室」,其中以嘲弄同學,毆打弱勢為樂的學生,他的導師「女王」,對付他所用的方法竟然是「以暴制暴」,他說:「讓你嘗嘗被打有多痛?」 對照此次捷運殺人案,我當然不信服該「以暴制暴」,但是幾乎可以想到的是「電玩宅男」最缺乏的是「體驗的生命經驗」。看看代表大學生的電視節目,也幾乎嗅 得到流於「坐而言」的人生經驗,沒有了真實體驗,何由升起生命中感同身受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試想:如果鄭捷曾受過刀傷,有過切膚之痛,他會如此凶殘嗎?如果他曾到當過義工,起點悲憫之心,他會如此目中無人嗎?如果他曾像我的學生一樣,打工流汗只為學費或孝敬父母或買機車。他的疲憊會來自於殺人無數的荒唐嗎?

教育機構(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實在該反省,我們給下一代怎樣的教育方式,手指與眼睛的互動,過度消耗下的人生畫面,只剩幾個框框—手機、電腦、電視。

要孩子走出框框,體驗真實人生,需要父母老師真正的愛,真正的捨得(捨得讓其體驗、負責與承擔),社教節目也要有智慧,標榜不一樣的價值觀(大學生除了寵物、夜店,總還有閱讀心得吧)。

幸福來自信任感,幸福也來自能適度承擔責任與挑戰的成就感。當一粒老鼠屎打破人們對捷運的幸福感後,我們何不想想:如何在孩子的生命歷程中,再次注入幸福的種子。為死傷者回向之餘,我們在傷痛過後,唯有踏實改變與真心投入,才能在泣血的悲慘事件中覺醒。


北捷喋血反思/做不了大事 安分做小螺絲釘

【聯合報╱朱立安/教(嘉義市)】2014.05.24 04:01 am

畢業季到了,學校喜歡祝福學生「立志做大事,不必做大官」。然而,發生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後,除了媒體忙著像實境秀般,重播「關鍵四分鐘」細節,找些英勇的武術教練上節目,教育界是否該反省,究竟何時對學生說「真話」?

孫中山說「做大事」,其實乃做官者不見得做事,這與他身為革命分子經歷有關。現在年輕人想做大事,難道只能在電玩裡角色扮演?

日本心理學家分析,秋葉原的無差別屠殺,指此類凶嫌多為了從「不可能解決的深淵」逃脫。對於低潮深淵,期待政府扛起責任,根本不切實際。

依估算,台灣年輕人泰半非名校畢業,卻幾乎個個有文憑。不妨計算一下,二十幾K薪水,多久才能存到妻子、銀子、車子、孩子、房子「五子登科」的必要費用(並且負債幾十年)。

倘若拿少數幸運例外,哄騙年輕人都有展翅鵬程,逆風高飛的大業,還以萬里計算,那豈非台清交成的畢業生都得被拉下來,才能促成這種社會流動?

筆者不玩線上遊戲,無從評論暴力電玩;若從流行文化裡的電影來觀察。十年前有個年輕人,演了部騎腳踏車環台的電影,相當轟動,可能算件大事。現在又有部騎機車環遊的旅行電影上映,雖不是切格瓦拉,但男演員穿丁字褲、露青春肉體,也算媒體愛報導的大事。

即使兒童片,筆者小時讀的愛麗絲夢遊仙境、魔衣櫥、傑克與魔豆,紛紛從扮家家酒或睡午覺的白日夢,成了屠龍英雄故事!若說這些血腥打殺情節,乃兒童不宜,倒是有部惡搞反諷的「史詩大帝國Epic Movie」,揭露社會現實。

四個小主角在穿過魔衣櫥後,雖也殺掉壞女巫,統治幻想王國,但他們是女孩犧牲童貞、男孩出賣屁股,才得以求得援助,若此情節畫面不夠限制級,另一幕小男孩按了類似遙控器的法寶,壞人動作全部暫停,然後四個小朋友大開殺戒!

捷運殺人事件嫌犯的高中老師,在畢業紀念冊留言,希望學生們有文學、藝術、歷史引領,這個不起眼的小新聞,似沒人覺得是治本之道,卻也是教育最無力的一環。

加強美學教育、提升大眾性靈氣質,並非規定十二年國教聽一次音樂會、看一次畫展就充數;很多政策也非印貼紙、弄宣傳、或在臉書昭告天下,與民同喜同悲就奏效。

現在大家喊殺以為可治標,卻忘了台灣才大張旗鼓執行死刑,並未阻止這次暴行。邏輯上更弔詭的是,以暴制暴的空想,似還比恨不得凌遲罪犯的殺聲,少一點仇恨?

類似情節出現在金城武主演的「武俠」,自認正義的執法者,捉拿凶嫌時,有點被「法」與「人」的拿捏迷惑了,自己下場也不幸。

究竟,教育該告訴學生什麼?做大事、做大官,還是做大英雄?

少子化、學校自身難保的趨勢下,已難再談什麼高深的大學之道、甚或連培養專業人才,都成奢望。但至少,我們可告訴學生,安分做顆小螺絲釘,成為社群裡雖不起眼,但無可或缺的一分子,不是嗎?

想起一句電影台詞「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賣烤蕃薯能對得起自己良心,比庸庸碌碌做大官,也算不悔十年寒窗吧?


聯合筆記/黑暗之心

【聯合報╱張佑生】2014.05.24 04:01 am

「恐怖啊,恐怖!」("The horror, the horror!")康拉德小說《黑暗之心》的名句,大概是西方文學作品角色最經典的遺言之一。

不幸的是,從挪威大屠殺(二○一一年)、丹佛電影院槍擊案(二○一二)、波士頓馬拉松爆炸(二○一三),到北捷慘案,「恐怖啊,恐怖」言簡意賅地描繪了群眾的心聲。

北捷出事後的隔天,在捷運站票口站崗與車廂巡邏的員警,明顯變多了。低頭族還是不少,但不時用眼角餘光輕掃四周的乘客也增加了。此外,改搭公車的人變多了。

只不過,這種「風聲鶴唳」式的反應,注定無法持久。捷運出事,調派員警支援;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呢?人員不擴編、預算不追加,必然是備多力分。

就乘客而言,搭公車和捷運的通勤時間,往往存在顯著差距。不想提早出門的話,最終還是捷運優先。

重大命案發生後,社會往往會經歷一段反省期,英文稱為soul searching(探索靈魂)。不僅犯案者遭妖魔化,跟他(她)沾上邊的,無論是家人、親友、就讀的學校或任職單位,都免不了遭到檢視、貼標籤。

從家庭到社會乃至於政府,必須深刻檢討。所有人都想知道,為何犯下滔天大罪?犯罪者的動機不盡相同,通常被歸類為具有反社會人格。雖有蛛絲馬跡可循,但往往是「事後諸葛」。

擁有「黑暗之心」的人就像是不定時炸彈,根本防不勝防。反社會人格者犯案,無非是要擾亂瓦解社會大眾所熟悉的生活方式(life as we know it)。假如我們因此杯弓蛇影、相互猜疑,恐怕正中其下懷。「勇敢搭捷運」,不失為走出恐怖黑暗的起點。


檢方認定:鄭捷挑兇刀具殺人犯意

自由時報 2014-05-23  16:04

〔記者錢利忠/台北報導〕東海大學學生鄭捷犯下台北捷運屠殺案,造成4死28傷(新北市消防局統計數字)慘況,為釐清事發經過,新北地檢署勘驗車廂內4支監視畫面,並在今天下午陸續約談目擊者證人,包含62歲「勇伯」陳風等人,不排除最快下週傳訊鄭捷。

檢方會同法醫相驗4名死者遺體,發現皆「一刀斃命」,其中遇難者解青雲的刀傷最深,從左側胸口一刀貫穿心臟,表面傷口切口不大,但心臟遭刺穿後,橫膈膜、肝臟也遭刀傷,解青雲中刀後曾反抗,左手內側也遭劃傷,皮開肉綻。

檢方勘查兇刀,外觀似生魚片刀,刀柄及刀身並非一體成形,但堅硬無比,未因鄭捷用刀殺人而折損,檢方認為,兇刀經鄭捷特地挑選,此處可看出其殺人犯意。

檢方相驗4名死者遺體,僅潘碧珠胸口未中刀,其餘3人致命傷皆臟器嚴重受損,潘女則因右肩橫向中刀,頸動脈、靜脈皆被切斷,失血過多不治。


血案後搭捷運 阿伯:有傘沒在怕

聯合新聞網 2014-5-25

北捷血案後首個周末,明明是晴天,江子翠站許多乘客卻帶傘搭車,用途不言可喻,就連台北市長郝龍斌搭捷運視察時,81歲乘客林錦坤也說「不怕!我有雨傘,但真希望不用再拿傘抵抗!」

江子翠站站務人員表示,昨天搭捷運的人比上周六還少,人潮還在回流中,但奇怪的是,明明晴空萬里,卻幾乎人手一把雨傘,而且帶的傘都不太像遮陽傘般花俏。

81歲阿伯林錦坤,昨從文山區搭捷運到江子翠站悼念血案死傷者,他拿著雨傘說「還是擔心遇到壞人」,搭電梯時遇到郝龍斌問他「還怕不怕」,他舉起雨傘「我有雨傘沒有在怕」,但希望整起事件盡速雨過天晴,大家不用再帶雨傘出門防備。

為幫助民眾重拾對北捷的信心,郝龍斌還強調他將刻意多搭捷運跑公務行程,親自查看是否有落實「站站有員警」。

郝龍斌昨天臨時到江子翠站三號出口獻花,靜默致意十秒,再查看民眾貼在牆上的祈福小卡內容;郝龍斌看了後「很感動」,強調北捷這麼多年一直被公認是最安全、乾淨且有秩序的捷運,絕不能因為一次的事件,把民眾對捷運的信心摧毀。

郝龍斌也到聯合三重院區探視傷者,他說,與傷者、家屬談到意外發生時有許多民眾見義勇為,挺身抵擋,這絕對是台灣引以為傲的「台灣精神」。

他說,現在最重要的是「預防」,希望民眾能相互幫忙,若身邊有出現舉止怪異、精神異常的人,盡速通報政府機關輔導,這也是見義勇為。


第一個衝車廂救人!勇敢美女老師楊喬茵:下次還是會救

ETtoday 新聞雲 2014年05月25日 08:3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捷運隨機殺人案,第一個衝進車廂救人的女英雄(下圖中),是在高職教英文的老師25歲楊喬茵,她勇敢地用手替傷者加壓止血,直到捷運人員將傷者送醫。她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天沾血的雙手至今仍覺有血腥味,死者口吐白沫、腸子外露的畫面也忘不了,但若當天重來一次,她說還是會怕,但一定會去救人。

楊喬茵21日事發當天,將搶救經過po臉書,「今天真的被嚇到了,下午搭捷運行經江子翠捷運時,本來在昏睡的我被身旁旅客尖叫聲吵醒,轉身一看,對面車廂走廊上一位紅衣男子持刀在站台上行走,有旅客大叫快關車門,對面車廂空無一人,身旁的人逃難出車廂,人群一股腦往出口逃散,月台上人很少。」

「我走出來想去查看對面車廂有無人受傷,一進去看到一男一女躺在地上,男的腹部中刀血流一地,口吐白沫翻白眼身體抽動,女的意識還清醒,腹部中刀,我確認傷口位置,暢通男患者呼吸道後,用全身力氣兩手壓在傷口部位,一直沒人過來,我只好一直壓著,過了一陣子有個男生過來查看,我手快沒力就讓他換手。」她接著說,「察看其他躺在車廂地上的傷者,有人腸子都露出來......。」

楊喬茵其實整個人受驚嚇,但還是勇敢想幫忙救人,她當晚心有餘悸地說 「看到新聞有3人送醫不治,回家清理衣褲和手上血跡時,忍不住哭了,至上最深的哀悼,R.I.P。」她告訴《壹電視》,即使現在搭捷運,心臟還是會「怦怦怦怦」跳很快,或是聞自己的手,血的味道彷彿還在,但如果當天重來,雖然害怕,她還是會進去救。

事隔三天,她再度po文,「心情很複雜,一方面害怕再度經歷事件,但又覺得社會需要多點溫暖和良善,希望北捷事件帶給社會大眾的是更團結的心,比懼怕更強大的勇氣,台灣會更好。」


【京都想想】日本社會為什麼會出現「通り魔」?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張智程    May 23, 2014

在日本接到台灣竟然發生無差別殺人事件的消息,心中頓時感到悲痛難語,曾幾何時,台灣社會也步向了這個副作用極大的日本社會曾經上演的悲劇。
 
日本社會在九○年代開始頻繁的出現無差別殺人事件,這樣的嫌犯又被稱為「通り魔」,剛開始,日本社會跟今天的台灣一樣感到驚恐與憤怒,某些輿論開始支持國家應該執行更多死刑、應該付與警察和司法更積極的權力去防堵無差別殺人事件,但是,當日本社會發現,這些一切所謂的「防堵」措施都沒有辦法遏止通り魔事件接連發生。
 
圖說:2008年在東京秋葉原發生的無差別殺人事件,這場震驚日本社會的事件共造成7死10傷的慘劇。圖片來源:網路
 
而通り魔殺人者往往存在高度的相似背景,這些嫌犯幾乎都是年輕人、遭遇失敗或挫折對未來感到絕望、遭到社會排除,致使殺人的「動機」往往是一種表現式的、對社會所進行的「報復」行為,而必須以一種「社會病理」的現象去面對與檢討時,2008年的秋葉原無差別殺人事件爆發,人民開始將不滿的矛頭指向造就當今日本貧富極度懸殊的社會、派遣勞動和非典型雇用的氾濫、年輕人普遍對未來感到絕望根源的政策罪魁---自民黨政府,2009年夏天的政黨輪替,很多人說,秋葉原殺人事件帶給自民黨政權的沉重的打擊。
 
當無差別殺人事件在一個社會出現時,也就正式宣告這個社會的結構已經出現了極大的問題,國家如果不從檢討社會結構下手,而只是召喚權威將嫌犯處以死刑示眾,將完全無法解決任何問題,無差別殺人事件只會從今天開始一再的在台灣出現而已。
 
兇手或許罪該萬死,但是站在道德最高處號召處死兇手滿足當下報復的快感,只不過是便宜了對事件的發生必須負擔連帶責任的社會與國家,無論再怎麼的恐懼與憤怒,請不要忘記正當法律程序,以及再窮兇惡極的嫌犯都有受到公平審判的權利。嫌犯必須有辯護律師介入協助,日本的經驗告訴我們,將嫌犯交給國家,他將徹底的淪為執政者為滿足自身目的與利益所需的「創作劇本」、「標籤製造機」、與「民意提款機」,他將成為國家藉以濫權整肅一切異己的道德依據。
 
我知道社會對死者與家屬的哀悼與關注不會少,如果可以,希望有人可以用適當的方法介入並幫助加害者的家屬,因為他們也已經註定永遠失去摯親,卻更要面對來自社會輿論的拷問與追殺,但他們不是罪人。2008年秋葉原事件兇嫌加藤智大的弟弟,上個月自殺了,這個消息再度震驚了日本社會,加藤的弟弟在自殺前的遺書中作出了沉痛的告白,他說哥哥作案後,整個家所面對的是接踵而來的、來自媒體和輿論每日近於拷問的批判與追殺,他曾經努力的要活出被社會標籤為「兇手的弟弟」的陰影,但媒體的追殺與社會排除的效應讓他一次又一次的失去工作,原本論及婚嫁的女友,也因為女方家人極力反對而分手。
 
在加藤弟弟最後的人生歲月裡,走投無路的他選擇自我孤立、逃避一切再與社會接觸的可能性,加藤弟弟的遺書寫著「無論如何努力想要向社會證明我不會成為哥哥那樣的殺人犯,但經過了六年,我卻仍然是『犯人的弟弟』…」、「然後我發現,因為作為加害人的家屬,我這輩子已經注定被剝奪追求『幸福』的權利了,這就是現實,所以,我決定放棄活著…」
 
當悲劇已經發生,我們應該做的,是不要再次順著劇本走上一輪日本社會的慘痛代價。要做的事情太多,在最悲傷和最恐懼的時刻,請不要忘記我們對彼此的愛、信任與溫柔,才是此刻深受創傷的台灣社會最需要的力量。
 
張智程

本文作者現旅居日本京都,日本京都大學法學研究科博士班,專攻勞動法和泡溫泉,對包括罷工、社會運動、轉型正義、台灣獨立等一切「妨礙社會秩序與善良風俗」、找「權力」和「國家」麻煩的「壞事」都很有興趣。


鄭捷在江子翠的隨機殺人,台灣社會所忽略的關鍵
( http://dreamsky0609.pixnet.net/blog/post/367877024 )

痞客邦 blog 克里斯 夢想天空 dreamsky0609 May 22 Thu 2014 19:25

2014年5月21的江子翠站隨機殺人事件,令我非常的難過、也非常的震驚,我也有朋友當時正要進站,結果被渾身是血的女人阻止,最後投入救援工作…

下戲之後,我看了所有新聞報導、轉到各台談話節目、以及翻閱朋友的FB,都得到了類似的結論:「他是個人渣,應該處以死刑!」但真正令我難過的,是聽到他家人對媒體的回應:

「全家一輩子都被兒子毀了,就算要賠償,恐怕也賠不完!」

「我們無臉見人。」

「我不敢相信他會做這樣的事。」

「他平常愛打殺人電玩。」

我馬上就感受到一件事:他的父母只顧自己的金錢與名聲,試圖推卸責任,而且他們並不愛自己的兒子。但他的弟弟,卻用一句話和一個動作就讓我感受到了他對哥哥的感情:「我從小就崇拜哥哥,他會寫小說又有理想」,並且哭紅了眼為哥哥難過。

這就是我們忽略的關鍵。

因為在台灣,犯錯的人就該死,所以矛頭會全部指向犯錯者,然後剖析他、挖掘他,只為了找到讓自己心安的殺人原因,再把自己和這些原因劃清界限。例如:「血腥電玩」、「社會不安」、「心理疾病」、「從小幻想」,卻從來沒有想花心力去瞭解「真正的原因」。

我們真的關心鄭捷嗎?我們真的想去了解他嗎?警察是怎麼在問訊的?假裝關心是為了套話?然後逼他認罪?還是要挖出更多故事讓媒體報導、再讓大家責罵?要是我是鄭捷,我絕對不會回答,因為我根本沒有被尊重。

或許有人會說:殺了這麼多人,我們還需要尊重他?但我卻明白的告訴有這些想法的朋友:就算一個三歲小孩,我們都應該尊重他。

台灣的教育,從家庭、學校、社會到國家,從來都只尊重「成功者」,而不尊重「人」,這就是最關鍵的問題。從「重男輕女」的文化開始,男孩子就是個先天的「成功者」,說話有份量,資源最多,然後到「成績取向」的學校後,成績好的學生就算偷掀女生裙子老師也只會笑笑的跟他說「下次不要這樣」吧?這種教育裡並沒有「愛」、沒有「尊重」更沒有「包容」,對學生是、對同事是、對陌生人是、對自己的孩子更是!

鄭捷到底在想什麼?真的有那麼容易就分析完畢?連自己的兒子會做出這種事的父母都完全察覺不到、甚至到不敢相信的程度,那請問你們平常到底跟鄭捷有多少互動?你們到底關心、瞭解自己的兒子到什麼程度?「沒課就會宅在家裡打電玩」這種描述,連住在家裡廚房的小強都可以回答!

我知道我的文字充滿了怒氣,但這一對連出面都要靠議員來轉述的父母,真的讓我太難過又太生氣了,但在台灣,卻很少人想去聊這一塊。

既然如此,就請容許我來聊聊吧。

我知道,有時候我們想接近小孩,小孩卻會說:「你不要管我啦!你們很煩!」;我知道,有時候小孩在餐廳裡哭鬧真的很丟臉,所以只能直接給他一巴掌,讓他知道在公共場合不能任性;我知道,世界上哪有鬼魂這種東西,所以小孩說過世的爺爺回來了,一樣給她一巴掌,然後告訴她小孩子不要亂說話…我知道,天下沒有不愛兒女的父母,只是有時候不知道該怎麼做,而我們所做的這一切,也都是從我們父母那裡學來的,難道這樣也有錯嗎?

其實剛剛那三個故事,只要有「愛」、「尊重」和「包容」,是會出現另外一個版本的,而且,全都是我的親身經歷。

第一個故事,是我某個親戚。

小孩會說父母煩其實是因為,他爸媽一接近他,就一直告訴他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不該打電動、你該寫功課、你不該玩手機、你該去睡覺」,卻不告訴他為什麼,也不尊重他的想法,只想立即的達到效果。更糟的是,在他沒做到的時候,就告訴他「你真的很糟糕」。這個情況維持十年後,想想這孩子對父母的出現會有什麼反應。

但後來情況有改善了,因為他的父母不知為何,竟開始放下成見去瞭解他、跟他聊天、而不下任何的評估判斷。漸漸的,他覺得他父母的敵意少了,自己才比較敢講真話,而且在說出來後,甚至還得到真誠的回應和建議!結果他說,他到現在才感覺到父母的溫暖、也才感覺到自己被愛,甚至,覺得這個世界都變得美好了…

第二個故事,是我在美國機場遇到的。

一個小孩嚎啕大哭,父母剛開始不知原因,就拼命的要他閉嘴,但西方人的手段總是較溫和,好像在商量、好像在詢問,但一直得不到解答。結果在這樣與孩子持續的哭鬧和溝通後,只從孩子大哭的嘴裡蹦出了模糊的一句話:「我的手…」結果原來是他的手被兒童椅夾到了,大家卻完全沒發現,接下來就是一陣混亂,餐廳工作人員馬上遞藥,父母也在後來跟孩子道歉,說剛才自己說話的音量有點大…

他們尊重自己的孩子,因為他們把自己的孩子當成「人」。

第三個故事,是我更親的親戚。

她真的有靈異體質,甚至她的孩子也是,但當時的大人不信,所以她從小就被修理的很慘。

而這件事的改善,其實也只是她自己當媽媽後,不會亂甩自己女兒巴掌而已,所以她女兒就不會像她一樣有家庭冰冷和自卑感(她自己的家庭冰冷和自卑則是到現在都還維持著),因為,她懂她女兒的這項特質,所以她尊重她。

父母,是這個世界的源頭,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父母,而父母的所作所為,是影響孩子的完全關鍵,孩子會如何成長、會如何改變,絕對不會只是因為兄弟、因為朋友、因為情人,絕大多數,甚至可以說95%,都是因為父母。既然「3歲看大7歲看老」,那大家覺得這些孩子看的是誰呢?

但各位父母,請不要壓力過大,因為你們都是愛孩子的,這是天性,所以「愛」已經有了,而所謂的「尊重」與「包容」,其實也只是「不帶任何想法的去和孩子溝通」,也相信「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會發生」、「任何想法都會是真的」,因為只要是從孩子口中說出的真實想法,就有了解和探討的必要,但是當我們一直帶著某種目的或成見要去跟他對談的話,就絕對問不到真心話。

所以鄭捷在短期間內,是不會想要講真心話的,除非他再次感受到「愛」、「尊重」和「包容」。

如果說,我已經對孩子很不尊重和不包容很久了怎麼辦?那就慢慢來吧。

我鼓勵所有的父母從現在開始去跟孩子隨性的聊天,練習「健康開放的互動」。

所謂的「健康開放的互動」,是有階段與層次的,陪伴=>純關心=>分享自己=>聽他分享。

這是四個不同深度的階段,請讓我來一一說明。

一、陪伴:就是物理距離的接近。

在同一個屋簷下是基本,但最好是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在客廳或廚房)。

但如果連最基本的同一屋簷都做不到,父母們就要慢慢開始花些心力製造機會,一週一次都好,慢慢讓自己有跟孩子碰觸的機會。

二、純關心:就是不給予任何「指令」和不期待任何「善意回應」的問候。

畢竟現在網路通訊這麼方便,偶爾一句「今天有沒有吃飯啊?」其實並不難,但不要有「不吃怎麼行?」「難怪你會常生病」這種話出現,因為這裡頭都包含了「指令」,純關心裡是不能有任何「指令」的。

如果他回「你不要一直問很煩耶!」我們絕對不能生氣,因為我們本來就不該期待善意回應,搞不好他正在忙啊?還是跟女友吵架?

最基本可以回:「好吧,你覺得煩我就少問一點囉。」進階可以回:「我愛你嘛。」

總之就是純關心,單純的「維持互動」就好,而不要有任何「增進感情的期待」,就是單純互動而已。

三、分享自己:「分享自己的擔憂」是一個好的開始,但也不要有「渴望回應」的想法,單純「分享」就好,講完就丟,不要期待,然後結束。

因為我們偶爾展現那「不求幫助」的脆弱,有時會讓兒女感覺親切。

但前提是「不求幫助」,否則他們一定感覺的到,甚至會覺得我們是在博取同情,那就會造成反效果了。

其實「分享」是重點,所以不論是好事壞事,跟兒女偶爾「不求回應」的分享,長時間執行後是會產生某種正向聯結的。

四、聽他分享:這一步幾乎是終點,但也最不容易把握,因為當前三步都做得好後,有一天或許兒女就想要「分享他自己」了。

這時要很謹慎,要把持住「尊重」與「包容」的原則,就要做到「只回應心情、只給予建議、但不下決定」這三點。

也就是說,他說他最近喜歡上一個女生,我們最好不要回「你先好好唸書吧」,而是要說「哦?她是誰?」,再問問看他想怎麼做。

徹底瞭解他的心情、想法,以及聽他說完所有的話後,我們才可以開始分享自己的心情和想法,但要誠實。

例如「我還蠻替你高興的,我兒子要開始青春囉」或「蛤怎麼辦?我擔心你會開始不專心唸書耶哈哈~」。

但都要「尊重」,並且把這件事「當一回事」,因為這是兒女們的心情,即使我們聽起來再荒謬,對他們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只給建議、不下決定」非常難,但一定要做到,就是不管我們說了什麼,最後一定要讓他清楚「這只是你老爸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所以我們可以給出我們所有想要給的誠實建議,只是最後要把決定權交給他自己,這才是健康開放的溝通。

當做到了以上四步,我相信大家的關係就會變好,但請記住,「不要急著、或勉強自己去做這四點」,因為在現在的社會裡,或許一年有做到一次四步循環就夠了不起了,但當然,如果可以的話,一週一次是很理想的,畢竟感情真的很好的母女,搞不好一天就有365件事可以分享了。

最後,在這裡分享一個奇妙的大絕招:「靜默的陪伴」,就是用「物理親近」的方式出現在兒女的附近,然後「放鬆的做自己想做、但完全不干擾他的事(例如玩手機或看書)」,先逼迫自己跟他的互動「暫時等於零」,直到他「自己開口」為止,然後才能慢慢走那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

例1,爸爸開始每天坐在兒子的房門口看自己的書,

兒子可能會忍不住問:「你在幹嘛?」

那我們就回:「沒有啊,就想跟你靠近一點」,

「神經病」。

但我們還是持續的做,直到他問:「你到底想幹嘛?」

那我們就誠實的說:「其實我想跟你拉近距離,可是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例2,爸爸開始在兒子每次看電視的時候出現,然後陪他看,

他可能會問或「你要看電視嗎?那給你看」,

那我們就可以回「不用啊,你看你的,我只是在這裡放空,我今天累死了」

「可是我怕你會無聊」「不會啊,我根本沒在看其實,你看你的,別管我」

然後我們也真的放鬆,也不針對電視內容講任何話,只是陪伴,

除非他先開口聊,才開始慢慢進行四步互動。

一定要找一件事專心的做,否則那像是在站哨,兒女一定會感覺很不舒服。

當然這一步是險棋,但拿捏得好的話效果其實不賴。


以上都是我自己的生活心得,並沒有任何專業背景的支持,所以「這只是宥勝我的想法,你會有你自己的,但不管你做什麼,我都會支持你」。

傳統社會給了我們很多限制、很多距離、很多規範,再加上現代社會的忙碌,我們真的都過得很辛苦,但如果真心想改善關係的家庭,讓自己更快樂的話,不妨可以開始試試四步「健康開放的互動」,不管是父母對兒女、或兒女對父母,都適用,因為,親子關係是世界上最緊密、也是最不容易被破壞的。

我期待鄭捷的父母開始與他互動,並且帶著「愛」、「尊重」、和「包容」,雖然為時已晚,鄭捷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上最大的責任,但相信我,鄭捷會這樣做,不是沒有原因的,而這原因,也只有父母能化解了…

期待台灣,可以更好,我愛台灣,台灣加油。


愛在家 終止孩子成魔之路(彭惠鈴)

蘋果日報 2014/05/24

史無前例的台北捷運殺人事件發生後,大家紛紛檢討捷運的安檢、警政的應變、社會的損失,網路上也盛傳防範的措施,然而我認為事件的發生是整個功利社會忽略家庭功能所付出的代價。

閱讀過貴報整理出鄭捷成長過程的「成魔之路」後,我想會有哪個孩子從小立志要成為魔鬼呢?父母師長們是不是在他哪個成長的環節中錯失矯正引導的機會?在他的高中畢業紀念冊上寫著:「我沒有放火燒我家。」有哪個愛家的孩子會寫出這樣的句子?他的父母接受採訪時說:「兒子是宅男,喜歡玩殺人格鬥電玩。」這樣的情況有沒有給父母甚麼警覺,還是以為乖乖待在家就沒問題?

陪伴傾聽用心教育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或師長可以做些甚麼來終止「成魔之路」或避免孩子走上「成魔之路」。這個議題不是個案,是每個網路世代為人父母師長要開始認真思考的問題。

現在孩子的物質生活遠遠比上一代好,然而心靈生活卻相對貧乏。學生人手一機很平常,手機網路世代讓孩子沉溺在虛擬世界,父母們是否小時候就給他們手機來表達對孩子的愛?焉不知這樣的愛適足以害之。

甚麼樣的愛才能終止成魔之路?就是花時間陪著孩子,聽他說話,和他聊天,傾聽孩子擁抱孩子,讓孩子的心靈感受父母的愛,愛很抽象,需要時間需要用心,絕不是用任何物品或安親班或其他人可替代父母的付出。

我沉痛的呼籲,父母們,不要讓自己太忙碌,回家陪孩子吃晚餐,讓他們回家看得到你們。點燃家中幸福的燈光,讓「愛在家」好嗎?有愛的家,孩子怎麼捨得燒它;有愛的心靈,怎麼會不想活了?怎麼會仰賴殺人電玩來彌補空虛?又怎麼會在虛擬世界尋找幸福?又怎會把殺人砍人視為他立志要做的「大事」。

有些事的確需要犧牲,但「犧牲是拿好的東西去換更好的東西」。我在十多年前取得教師證卻放棄教職,為了孩子的成長,我的犧牲很大,但教育身心健康的下一代,這樣的犧牲真的很值得。愛要讓孩子看得到體會得到,這些父母都要花時間。讓愛幫助孩子成為社會的「光」,成為家中的「寶」,而不是「魔」,這才是社會之福。

文字工作者


捷運案死者解青雲太太:為了孩子放下仇恨,不再指責

ETtoday 新聞雲 2014年05月25日 00:10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捷運江子翠站殺人案28歲死者解青雲,解父曾說「凶嫌父母應該要負責」,因為這個獨子是他們向菩薩求來的,但他的太太24日受訪表示,願意放下仇恨,不再指責,這不是原諒兇手,只是為兩個年幼孩子著想,但她也流淚說,希望每個家庭父母多關心子女,不要再發生悲劇了,這樣她老公犧牲才值得。

解青雲遺孀陳小姐接受媒體受訪時泛淚說,她不會怪鄭捷的父母,希望社會不要傳播仇恨、要用正面力量面對,未來她一定會告訴兩個小孩要善良樂觀。只是回憶夫妻4年短短的情緣,解太太的淚還是止不住。

「我是以一個媽媽要撫養小孩,要堅強起來的心態,希望大家可以多多關心周圍的人」、「所以一次就夠了,不要再有第二次,至少我老公這樣…也比較算值得了吧。」

陳小姐希望大家可多關心身邊的人,社會能更正面,這種事發生一次就夠了。但一談起過去和丈夫的點點滴滴,她還是忍不住激動哽咽,並緩緩說出要放下,同時也告訴自己,解青雲在天上一定希望家人趕快走出來。


鄭捷特殊習慣 酷愛吃「加辣鵝心」

TVBS 時間:2014/05/24 13:11

鄭捷到底是個什麼樣個性的人,其實從高中時期,就可看出他有些特殊的生活習慣,像他習慣去吃固定滷味店,一週去四次,必點加辣的鵝心,3年來菜色都一模一樣,所以老闆娘對他印象深刻,後來念國防大學,還經常回來光顧,跟老闆娘聊到念書壓力很大,她當時還鼓勵他交個女朋友,但他只回說「時候還沒到」,但沒想到短短幾句話,裡頭藏的竟然是震驚社會的殺人念頭。

鄭捷殺人,到底甚麼時候起心動念?記者追蹤到他高中時期,發現他這是這間滷味店的常客,跟老闆娘熟識,牆上還掛著他畢業時送來的書包,不過板中學生這麼多,怎會對鄭捷印象深刻?

記者:「他點什麼?」滷味店老闆娘:「這一個這一個、還有這一個。」記者:「每次都點一樣嗎幾乎?」滷味店老闆娘:「這個東西是必備的,這是鵝心。」

每次來都固定點這幾樣不曾改變,其中鵝心加辣是他必點,鄭捷一週來四次,老闆娘知道他家裡都沒在煮,特別關心他,這時回想,才覺得那時可能就缺乏父母的關愛,一直到上了國防大學,還回來光顧,老闆娘回憶,他當時就曾透露求學不易,壓力極大。

滷味店老闆娘:「我問他是部隊(學校)對你不好,還是怎樣,他(鄭捷)說不是啦,是我自己壓力很大,我還問他說,有沒有交女朋友,他說沒有,時候還沒到,阿姨你不要想這麼多。」

當時老闆娘以為,只是少年常有的煩惱,卻完全想不到,這竟成了他瘋狂殺人的主因,老闆娘到現在還不敢相信,當初那個送他小書包的孩子,竟成了兇手,身上揹著四條人命,當時和鄭捷一起吃滷味,嘻嘻哈哈的幾個同學,有的去當警察,鄭捷卻選擇,另外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到底這樣的殺人念頭,藏在內心多久,恐怕連周遭人都無法看出,只有鄭捷心裡最清楚。


林瓜呆 臉書發言 2014-5-25

不是很想去討論捷運命案,所以事發至今我沒有轉貼任何相關新聞或評論;也不想去討論背後的什麼教育、社會、死刑存廢等等問題,因為這些討論過去就很多了。

可是,這則新聞是啥小啊?

你乾脆說「每次老闆在剁鴨頭時,鄭男都會露出詭異的笑容;如今回想起來,令人不寒而慄。」好了。

你們在想什麼大家都知道,就是想要藉由生活的小事,來拼湊出他的人格、為他的行為找答案。

幹,以後如果我犯罪被抓, 記者訪問我常去的小吃店。老闆娘:「那個A濫很怕吃香菜,都會很仔細的挑掉,現在回想起來,似乎有強迫症喔~可是他都很有禮貌,會打招呼耶!唉~~」。

對了,也不用罵TVBS,每一台都一樣。


傳受刑人放話教訓 鄭捷上午獨自放封

【聯合報╱記者袁志豪╱即時報導】2014.05.26 11:24 am

犯下北捷隨機殺人案、收押在台北看守所的鄭捷,今天上午所方主動安排他到戶外放封走動、曬太陽,從九時許至十時許約半個小時的時間,目前人已回到獨居房;由於傳出有受刑人放話要好好「教訓」他,所方安排專人看管,讓他獨自一人活動。

台北看守所指出,鄭捷入住第5天,父母等親人至今仍未辦理接見,不過這幾天鄭捷三餐、作息均正常,情緒、精神平穩,看起來相當適應;雖然他會隨手翻閱房內的心靈成長書籍,但主要時間都是坐著發呆,不知在思考什麼。

至於新北檢偵辦鄭捷案,今天重點將放在完成傷者筆錄製作,除了再度傳喚輕傷者,也將到醫院就訊重傷者,而今日不會提訊鄭捷。


捷運警不足 王卓鈞:警校畢業優先補派

【聯合晚報╱記者程平╱即時報導】2014.05.26 10:42 am

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突顯警力不足問題,警政署長王卓鈞今天在受訪時表示,6月警察特考班將畢業320人,10月警專正期班也將畢業1667人,警方會兼顧各縣市警力問題,及捷運警力不足,優先派補迫切需要單位。

王卓鈞並說,在新員警還沒結業前,目前捷運線上警力缺口,會暫時以支援方式來執行相關勤務,而且在問題沒解決前,都是用這種方式,以安定民眾心理,希望民眾不要受到影響,陰影儘快過去。

王卓鈞並說,警方在21日晚上已經發出通報,提醒各單位要注意模仿效應,後來確實也發生十幾件,都已經依法嚴辦,類似案件已經一天天在遞減中。王卓鈞並希望,一般民眾用嚴正態度來看這個案子,不是情緒發洩或模仿,畢竟這個案子的主角,「絕對不是英雄式的行為!」

【中央社╱台北26日電】

警政署長王卓鈞天表示,捷運警力嚴重缺口,暫以支援方式執行勤務,6月有畢業警員將優先派補到有迫切需要單位。

捷運江子翠站發生隨機砍人事件,凸顯警力不足問題。王卓鈞上午列席立法院內政委員會,會前受訪表示,警力與經費在過去來講都有問題,但不以經費或警力不足嚴重影響執勤,工作一樣要做,且希望達到一定效果。

王卓鈞說,案發後,出現警力不足問題,全國各警察單位都有同樣問題;6月特考班畢業320人,10月畢業的警專正期生1667人,都會優先派補到有迫切需要的單位,且會兼顧各縣市地區警力問題。

他表示,目前捷運線上,有關警力嚴重缺口,暫以支援方式執行勤務,在問題還沒有解決之前,還是以支援方式,加強相關警力作為,希望安定民眾心理,不要受案件影響,陰影儘快過去。

面對後續出現的模仿效應,王卓鈞說,案發當晚已發出通報,提醒各單位注意模仿效應,21日後發生17件,都依法嚴辦,案件已在遞減。

王卓鈞呼籲不要模仿式發表言論或談話,希望民眾以嚴正態度看待,不要情緒性發洩或模仿,案件主角不是英雄式行為。


立委要求北捷殺人案五個月內定讞

【聯合晚報╱記者王聖藜╱即時報導】2014.05.26 11:36 am

台北捷運隨機殺人事件引發全民公憤與恐懼,立委廖正井上午在司法及法制委員會中給法官加壓,要求法官審判凶嫌鄭捷5個月內要三審定讞,司法院秘書長林錦芳表示,會轉告法官。

林錦芳說,司法院本來就有重大囑目案件應速審速結的規定,並訂有相關辦法,對於廖正井的建議,她表示,相信法官也會有這樣的認知。

廖正井說,他這兩天搭乘捷運發現氣氛很怪,大家排隊時,都左看右看,問林錦芳最近有沒有搭乘捷運,林錦芳說「有,但都不敢睡覺。」

廖正井不但為北捷殺人案的審判預先質詢林錦芳,並訂出「一審2個月、二審2個月、三審1個月」的審判進度,要求全案應在5個月內判刑確定,才能符合民意要求。


議員促北市府表揚力阻鄭捷等民眾

【聯合報╱記者黃福其 ╱即時報導】2014.05.26 12:33 pm

北市議員林晉章26日向市府書面質詢,指本月21日台北捷運發生恐怖的連續殺人事件,造成4人死亡21人受傷,幸好有熱心民眾挺身而出,才讓傷亡人數降低。這些熱心民眾包括手遭砍傷仍拿雨傘阻擋凶嫌鄭捷的52歲蔡姓台商、拿垃圾桶扔向鄭捷的39歲黃宏彰勇哥,以及62歲的勇伯陳風擒拿壓制鄭捷等等。

他說,目前社會上極度缺乏正面力量,對這些不顧自身安危,竭力保護其他乘客的生命安全的民眾,他建議市府應予表揚,宣揚他們的善行,成為民眾效法的榜樣。


北捷模仿效應 王卓鈞:法辦17件 遞減中

新頭殼newtalk2014.05.26 翁嫆琄/台北報導 2014/05/26 11:34

台北捷運發生隨機殺人案,捷運警察僅135人,卻要顧109站,顯示警力明顯不足。對此,警政署長王卓鈞今(26)日表示,全台各地都有警力不足的問題,之 後警察特考生及警專畢業生,都將被安排至迫切需要的單位。至於北捷事件造成後續的模仿效應,王卓鈞說,目前已查獲17件,其中1件將被起訴,但模仿效應正 在遞減中。

立法院內政委員會今天召開103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有關內政部所屬預算凍結案,邀請內政部長陳威仁、警政署長王卓鈞備詢。王卓 鈞指出,過去警力及經費一直都有問題,但警方不會以此問題影響執勤,6月份警察特考320人、10月警專畢業生1667人,都將先派到迫切需要的單位。

民進黨立委黃偉哲詢問,警力不足該如何解決,以及北捷事件造成的模仿效應為何?王卓鈞回應,捷運上目前都是支援警力,在沒補足人力前,都會以此方式進行,2週後再看情況評估。

至於北捷事件造成的模仿效應,王卓鈞說,案發當晚警政署就已發出通報,提醒各單位注意模仿效應,到昨天為止已有17件送法辦,其中1件則將被起訴,模仿效應已經正在遞減當中。

由 於今天排定處理警政署業務相關的9項預算凍結案,但陳威仁上台報告完,卻僅有黃偉哲到場質詢,之後民進黨立委陳其邁、段宜康、李俊俋等才陸續進入會議室, 綠委們便建議散會;雖然召委張慶忠想以表決處理,但因國民黨唯一在場的立委江啟臣也沒意見,張慶忠只好宣布散會,會議才進行半個小時就草草結束。

張慶忠說,接下來幾天還能再變更議程,處理預算凍結案;綠委則質疑,立委是否都被動員至衛環委員會處理老農津貼案,所以都缺席內政委員會。


警持MP5巡邏北捷 李茂生:這個政府瘋了

新頭殼newtalk2014.05.26 謝莉慧/台北報導 2014/05/26 12:28

台北捷運喋血案造成通勤族惶恐,警方近日動員加強在各捷運站內站崗、巡邏,甚至有特警持MP5衝鋒槍進入車廂內巡邏,台大法律系教授李茂生今(26)早在臉書PO文表示,「這個政府真的是瘋了,上層的人就沒有一個人是有腦的嗎?」

李茂生指出,捷運上有特勤持MP5巡邏,槍枝當然是有上保險,但是機械總有故障的可能。而且,萬一不幸再度發生隨機殺人事件,此際,特勤是要拿MP5開槍嗎?「流彈等問題,不能說是不可能發生。最後,萬一某特警就是...,那該怎麼辦?」

其實,特警持MP5進入車廂也引發網友討論,有人擔心女警武裝進入車廂,要是遭到歹徒襲擊或槍枝落入歹徒之手,後果不堪設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