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和巨鱷打架 誰會贏?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對很多企業經營者來說,選擇戰場在哪裡,永遠都是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如同一個老掉牙的管理問題:熊和鱷魚打架,誰贏?答案是:看在哪裡打。如果在陸上打,大概熊會贏,但如果是在水裡打,那當然是鱷魚贏面大了。

品牌的執行是一門藝術,我之前花了很多時間論述品牌和代工的管理思維的不同,所以很多人會認為,我只支持大家從事代工產業工作,而不做品牌。事實上,在公司的事業體中,我們有涉及品牌經營與管理,我們經營專業的瑜伽服及相關的輔具配件,品牌名稱是easyoga。曾有媒體稱呼我們為瑜伽服界的LV,我願意以easyoga品牌做例子,分享一個品牌的經營與原則。

找到一個流行的起點

為何選擇瑜伽服切入?我們需要檢視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我擅長什麼?我能做什麼?而我要做的事,能怎麼去為顧客提供價值?不會流於我行、他也行的一般競爭中?

另外,從動態競爭的關係來思考,很多時候我們的決定並不能只看我們自己的條件,更重要的,還有外在的環境。哪個領域是競爭最激烈的?哪個領域是還有僅存的空間讓我們有機會切入,這些都是在確定要投身品牌經營的重要考量點。

easyoga的創立並不是經過我手而生。對我們來說,很難再去創一個NIKE、adidas那樣大規模、全方位的運動服裝品牌;那麼,找到一個適合的品牌,並且能讓品牌因我們的加入而能變得更大更強,似乎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我們找到了,這個切入點就是瑜伽運動。瑜伽服是一個很具特殊定位的運動服裝。近年來,瑜伽運動的愛好人口也呈現上漲的趨勢,越來越多的中產階級成為瑜伽運動的愛好者,但原來的瑜伽服市場卻沒有充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有流行性時尚感的,卻沒有功能性;而具備功能性卻又沒有美感。

這就是一個切入點,讓我的研發優勢能夠幫品牌加分。由於easyoga的創立團隊經過數年穩健經營後,需要擴大營運,將觸角伸向中國大陸及其他地區。在這樣的因緣際會下,大家成為合作夥伴,資源共享、發揮綜效,組成新團隊,讓品牌經營能更上層樓。

在銷售及業務零售安排上,easyoga是怎麼執行的?其實,瑜伽服這個領域,不需要像Zara和Gap那樣開很多的街邊店。我們的客群非常集中,一般來說,不是會在馬路上逛來逛去的路人,因此不需要開設大量街邊店,相對壓力不會那麼大。

意見領袖的口碑行銷

販售專業瑜伽服及用品最好的銷售方式,就是和瑜伽會館結合,讓會館以銷售櫃的方式讓我們的產品直接面對消費群。假如會館夠高級,我們就在裡面開設店中店,使用統一的設計和視覺呈現,因為,有規模的店中店除了銷售之外,還有建立品牌形象的效果。

另外,與瑜伽老師互動更是一個重點。瑜伽這個運動非常特別,上課,有老師的帶領,老師對學生的品牌認同影響力非常高。能和瑜伽老師建立良好的互動,甚至由他們擔任品牌大使,更是非常重要的行銷關鍵。

從行銷而言,與其說是在經營一個品牌,倒不如說是在經營一個社群,一個對「時尚樂活」與「瑜伽運動」具有強烈愛好的社群,這個社群就是我要賣品牌產品的對象。透過口碑式行銷和專業使用者的見證,才能一步步的建立品牌的形象和知名度。

我們在每一個大城市,會建立一間旗艦店。台北店就在華山藝文中心,剛好與文創藝術相呼應。這個旗艦店的風格,我們盡量維持全球一致,讓所有願意代理我們產品的各地經銷商、會所,可以到場參觀,並掌握這樣的風格。其次,在品牌經營的過程中,當銷售團隊和設計團隊發生重大爭執的時候,到底是哪邊說了算?

做品牌要以設計為重

這是一個大是大非的問題,一點模糊的空間都沒有。我的答案是「設計團隊」說了算!

為什麼?今天大家會喜歡easyoga這個品牌,就是因為喜歡我們的設計和特色,但如果今天銷售團隊聽了A的建議做修改,聽了B的建議做調整,聽了C的建議換顏色,那就變成ABC牌,而不是easyoga了。

聽起來,好像是我們聽見市場的聲音,進行調整,迎合了每一個人,但長期來說,這對品牌是非常致命的。

如果原則沒有把握住,你經營的其實只是一個「牌子」,一個ABC牌,而不是一個真正的品牌。一個牌子是無法經過市場的長期考驗而持續存在茁壯。

市場反應,我們可以當作建議來參考,但品牌的主導者一定要有洞見,要知道路該怎麼走而不會讓雜音影響。

近年來,看到很多曇花一現的牌子,都是犯了類似的錯誤而逐漸沒落消失。為品牌掌舵的設計師就必須肩負起這樣的責任,讓品牌有個性、有魅力,或許有些人會發出一些批評或聲音。但我們要知道,品牌不是為了討好每一個人而存在,但是一定要為喜歡這個品牌的人而存在。

品牌經營常常要面臨決策的兩難,如果走高單價的形象,就必須堅持品質和質感,很多時候連瑕疵品都不可流出,需全數銷毀,也不能輕易的給予折扣,否則大家就沒有人願意用原價購買了。

而這一切的「堅持」都是成本,但對於品牌的長遠經營而言,這是一定要掌握住的底線。所以品牌經營,除需要資金、需要人才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品牌經營的原則和正確的心態,這一切的關鍵都是在企業主身上。

品牌不是不能做,也不一定是條不歸路。但在出手做品牌之前,你一定要知道你是不是有那種堅持和那種能耐!


冠捷下鄉 向傳奇高職學創新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冠捷科技集團的研發主管們日前遠赴台東的公東高工取經。這所馬總統夫婦都來參觀過,近年勇奪各項國際發明展許多獎牌的高職,不僅有獨特的創意教學,背後還有感人的創校歷程。一群來自瑞士的傳教士,以愛心和毅力,在偏鄉造就了一所傳奇學校,感動許多人。

一家上市科技公司能向偏遠的一間高職學校學習什麼呢?作為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顯示器及第四大液晶電視製造商的冠捷科技集團,9月27日由資深副總裁呂炳昌、副總裁李能松帶領10多位研發主管赴台東的公東高工取經,體驗該校的創新及奉獻文化。

要讓10多位研發主管放下手上的工作,一同出門考察,對冠捷來說,可是10多年來少見的事。不過參訪目的地──公東高工確實是所傳奇學校,這間天主教私立高職,全校有近5成的學生是原住民,但近年來在各項國際發明展中大放光彩,奪牌總數至今已達32面,其中金牌就有13面,可說是「台東奇蹟」。

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6月參訪公東高工,旅途中,閱讀了該校創校故事《海岸山脈瑞士人》,一向嚴肅的宣建生讀到1950年代一群來自瑞士的白冷會傳教士到貧困的台東創校,並在此奉獻一生的過程,忍不住熱淚盈眶;加上該校在創新發明上有優異成績,因此他力促冠捷研發團隊走訪該校,體驗學校與眾不同的文化。

發明動機應單純生活化

冠捷研發主管們在參觀公東學生的發明時感到相當有趣,像是獲得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金牌的「吸塵吹風機」,吹乾頭髮後還可以吸起落髮;獲得銀牌的「防結塊調味罐」以及奪下莫斯科阿基米德發明展金牌的「簡易水煮蛋脫殼器」都是非常生活化的發明。

冠捷資深副總裁呂炳昌指出,看到學生們的發明,可提醒科技人在創新時不要想得太複雜,學生們的發明動機都很單純,而且從生活中出發。

呂炳昌舉例,例如智慧型手機功能,年輕人愛炫,但老年人需要的是簡單好用;又如Smart TV,國外有項調查顯示,有7成受訪者表示知道Smart TV,但只有3成的人願意購買,買了1個月之後還會繼續使用的人只有3%。顯然這樣的科技對使用者有些過於複雜了。

公東高工校長藍振芳表示,該校高一學生都要修習1年的創意發明課程。要引導沒有發明經驗的學生跨出第一步,就是要讓學生主動觀察生活中不便利之處,思考如何改進。「其實人人都有發明的潛能,愈早養成發明思考的習慣,愈有助於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陸人才肯拚台灣應警惕

呂炳昌指出,創校神父們的無私奉獻、團隊塑造的文化傳承,以及重視創新管理是公東高工成功的原因。包括教導學生在貧窮中有尊嚴地學習;從失敗中找尋解決方案,及海外募款,爭取師資來培育學生技藝及開發創意思考的潛能,這些特點都是企業主管們可運用在團隊成長的範例。

冠捷集團研發部門從13年前的240多人,快速擴展到如今海內外共4000多人,其中台灣1360人,為重點研發中心,但大陸有1500多位,人數已超過台灣。

呂炳昌指出,台灣研發人才在十多年前 相對大陸是絕對優勢,但大陸人才近年來進步快速,冠捷在大陸和多所大學以建教合作方式延攬人才,依他的觀察,深圳、上海及西安這三地的研發人員素質已不下於台灣,而且「大陸年輕人為了爭取高獎金,願意不眠不休地工作。這點值得台灣年輕人警惕。」


讀書會 增進企業軟實力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4| 評論數: 0

冠捷在大陸的工廠每周都會舉行一次讀書會,所有幹部和員工都要參加。讀書會書單涵蓋各領域,因為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認為,多開拓員工思路,提升文化素養,可增進企業軟實力。

《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列為冠捷8月讀書會的指定書。宣建生希望幹部們從書中得到的感動,可以讓他們更有愛心,好好琢磨下屬,將員工打造成有素質、有修養、有專業而且受尊敬的人。

書中魏主安神父的一段話讓多位冠捷主管印象深刻:「我每日起床就是把今天該做的事情、幫忙別人的事情都做到一百分,接著把明天該做的事情準備好。明日的變化無法預料,或許明天根本不會到來,但我仍堅持這樣的態度過完今天」。

冠捷廈門廠總經理王必祿認為魏神父「今日事今日畢」的精神值得學習;福清廠總經理陳優珠則認為,傳教士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讓人佩服,鼓勵員工效法。


以文創之實 再造城市形象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以文創打造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形象,有時不只是幫城市搽粉,做表面功夫。有膽有識的城市管理者和市民,甚至運用文創為手段、為工具,從裡到外,徹底改造一個城市。以下就是4個成功的城市改造案例,他們成功的共同點,首先是以文創為改造動力,其次就是展現全體動員的決心和團結力,非常值得文創業者和城市管理者學習借鏡。

打造城市名片案例一安平劍獅歌

●成功要素:不僅把傳統元素做成文創商品,同時還衍生出整套的歌舞表演。軟硬兼施,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

台南安平是台灣歷史發源地,但隨著人口大量外移,城市老化、風采不再。傳統上,當地居民一直以「劍獅」作為屋宅居家辟邪祈福之物,台灣經濟部中小企業處以此為元素,推動OTOP(一鄉鎮一特產)計畫,協助當地產業再造。

把「劍獅」從傳統老文物蛻變為地方特色文創產業,目的是希望藉由劍獅文創商品的開發,吸引年輕人回鄉打拚,並讓安平的店家擁有專屬特色的劍獅,將安平劍獅形塑成足以代表台灣歷史文化的吉祥物。

根據「劍獅」為元素,不僅開發出多樣的文創商品與美食,更創作了氣勢磅礡的「劍獅歌」,搭配劍獅歌,編排特色舞蹈。這些舞蹈是安平早期6部社特色,以不同武術身段編排入舞,搭配安平國中戰鼓隊,演繹了動態文創的宏偉氣勢,藉此吸引絡繹不絕的海內外遊客到訪。讓台南這個老城市有了全新風貌。

打造城市名片案例二慕尼黑啤酒節

●成功要素:特產啤酒本地生產、本地銷售,把人潮帶到當地。加上音樂會、馬戲表演和美食,吸引各個年齡層客源。

慕尼黑啤酒節於每年9月末到10月初,被譽為全世界最大的節慶。慕尼黑啤酒節有許多民俗活動與創新文化演出,如音樂會、馬戲團表演,也有許多販賣站與移動式遊樂設施,還有提供德國美食的小攤位;另外,足以容納數千人的大型啤酒帳篷,營造了高度的話題與視覺魅力。慕尼黑啤酒節規定,只有保留慕尼黑傳統釀造方法的優質本地啤酒,才可以在啤酒節上亮相,且條件是「在境內生產,不許在境外生產」,也限制不能在慕尼黑以外販售。

因此,每年啤酒節總能吸引大量遊客到慕尼黑。像1981年有遊客620萬人,共喝掉420萬升啤酒;2008年有650萬人參與狂歡,喝掉670萬升啤酒,創新慕尼黑啤酒節的歷史紀錄。

啤酒節已成為慕尼黑經濟的火車頭,每年為當地帶來10億歐元的收益,還可以創造1.2萬個就業機會。

打造城市名片案例三愛丁堡藝術節

●成功要素:營造天天都過節、處處有表演的氛圍。結合專業藝人和業餘藝人,充實表演內容。

愛丁堡藝術節活動已有60年歷史,每年在愛丁堡的250個場地,上演約2000場秀,售出超過150萬張票,每年估計為愛丁堡帶來超過7500萬英鎊經濟效益。

直到現在,愛丁堡國際藝術節與愛丁堡藝穗節都在每年8月登場。兩者最大不同是,前者的表演者通常必須受到邀請,但後者是一個「開放式」的藝術節,任何人都可來此表演,沒有正式邀請、限制、也沒有篩選過程。

由於幾乎「天天都過節」,走在愛丁堡的任何角落,到處是表演者。愛丁堡市中心有許多表演場地,隨著藝穗節的發展,很多場地經理人愈來愈懂得把空間變成表演場地,且讓表演場地成為吸引人的地方,像是兒童樂園、車子、巴士,甚至電梯、公廁,都可舉辦表演。

每年來到愛丁堡的表演者約有1.7萬人,吸引上千名各國記者,而本地觀眾願意參與,更是藝術節的最大支持。藝穗節30%的觀眾是愛丁堡當地居民,他們買了超過5成的票,這些都是促成藝術節成功的原因。

打造城市名片案例四畢爾包的古根漢效應

●成功要素:全力爭取指標性博物館落腳,搭配城市及產業改造計畫,以一點突破、全身換血。

畢爾包位處西班牙北部大西洋沿岸的巴斯克自治區之內,人口約100萬。1970、1980年代,全球重工業蕭條,畢爾包經濟沒落。1980年代末,當地政府及有志之士苦思轉型,打算讓畢爾包成為文化、藝術與服務業重鎮,堅信在現在的國際競爭中,只有文化可以突顯一個都市的國際地位,畢爾包需要一個國際級的文化機構。

所以,當1988年位於紐約的所羅門基金會,亟欲尋找新據點,建立大型的古根漢歐洲分館時,畢爾包市政府和巴斯克當局主動找上基金會,找好3.5萬平方公尺的土地、競圖選出不同凡響的場館設計,籌集5000萬美元作為收藏品基金,並準備約1.2億美元的建館預算,讓人感受到他們的決心。

當地政府爭取古根漢設館,並非僅是一地或周邊地區的開發,也不僅是一項文化建設,而是一項「城市的投資」。它搭配的是整個革新城市的大工程,包括新的地鐵系統、新機場航站、會議與表演藝術中心,同時搭配傳統工業轉型為資訊工業,讓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打造城市名片 要有鄉土味

2013-10-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0| 評論數: 0

城市行銷影劇《印象劉三姐》運用桂林的山水風景、歷史傳說,透過知名導演以戲劇的形式呈現,產生很好的城市行銷效果,也帶給文創業者豐厚收益。這給想從事大陸城市行銷的文創業者很大啟發。

藝拓國際執行長曾國源曾表示,「區域」即「品牌」,尤其是山水文化名城或千年古城都是文創產業可以發揮的標的,透過地方特產、傳統民俗、節慶活動或展演等,創造城市特色及城市行銷,文創的介入可透過設計將當地特色落實到城市空間,進行文化再造。

而在打造城市名片時,可以運用的地方特色則包括景點、歷史、名人、土特產、原物料等。

一句話說透一個城市

舉例說,山東省會濟南因為城內多泉水,古來被稱為「泉城」,最近到訪的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遊河時突然覺得:「濟南周邊的河流水源大都來自泉水,原來這是一個能讓人在礦泉水上划船的城市。」這種形容是否比「泉城」的形象更能打動人心?

在1997年升格為直轄市的重慶,依山面江的地理與香港類似,加上起初的城市建設是向香港學習,在沿江建了許多高樓,晚上的江景頗像香港維多利亞港,很多外地人因此稱重慶為「小香港」。

不過,時至今日,即使發展程度還與香港存在相當差距,但重慶人早就不喜歡別人叫重慶是「小香港」,但要如何形塑一重慶的城市印象?至今似乎沒有一個明確結論。

對於形塑城市印象的文創業者來說,有些傳統元素還是有它的作用,可以好好發揮。

幸福過節永遠吃香

首先是幸福感。宅世代很少享受戶外活動時,利用像黃色小鴨這類的裝置藝術,結合天然的青山綠水,塑造一種視覺上的創意,只要能吸引全家出遊,就能帶動人潮。

成都就很成功的借用原本「慵懶」、「慢活」的生活步調,打造成都成為「中國第一宜居城市」。成都大建購物中心,未來人均購物商場面積將成為全球第一。

而且,正是基於這種城市規畫理念,成都某前任市委書記曾在訪台期間,刻意「怠慢」某台商電子代工廠老闆,逼得這位驕傲的老闆從台北追到基隆,陪吃宵夜。最後,成都市委書記才同意這位代工廠老闆到成都設廠。

節慶也是打造城市名片的好元素。位於新北市新店的日式涮涮鍋,平日上座率大約在3到4成之間,中秋節衝到9成,節後幾天跌到1成。這是感性消費,也是節慶消費。

當然,很多城市每年都辦童玩節、冰雪節、啤酒節、桐花季,但全球最成功的節慶商業模式無疑是迪士尼樂園,天天過節,當然也就天天人潮洶湧。打造城市印象若是能做到「天天過節」,那就成功了。

以文創拉高城市能見度

台灣就有成功的城市行銷案例。中部某地方首長上任以來,重用過去在中央負責國際宣傳的專才,經常以文創活動炒作話題,有效提高媒體曝光度。

有地方記者指出,由於周六、日的新聞較淡,這個中部城市公關幾乎每周都會推出文創活動,吸引記者採訪;有時,真的沒活動,也會施放煙火,讓攝影記者有畫面可以上繳。

而從《印象劉三姐》成功的經驗中,台商也可以思考運用戲曲、影視的手法與城市名片的形塑結合。

像明華園的知名大戲《白蛇傳》,是否能與水漫金山寺故事所在的「鎮江」合作?施華洛世奇水晶的所在地,已經成為旅客到奧地利必遊之地,試想,盛產東海水晶的浙江連雲港能否運用同一模式,打造城市名片?

到上海一遊的人想帶回當地特產的想法,讓豫園包括南翔小籠包在內的特產店,1年能接待380多萬旅客。試想每位遊客平均買100元人民幣的特產,那是多大的一筆生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