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生環島車禍 貼心警派車接送

作者: 記者楊德宜╱桃園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6月10日 上午3:17

「台灣真有人情味」,來自北京的交換學生孫碧佳,日前挑戰單車環島,7日晚上行經桃園市發生車禍,到場處理的警員黃儀聖幫她騎單車回派出所,協助和解,並熱心安排回台南,讓她留下「台灣警察好親切」的深刻印象。

23歲台南某大學的北京交換學生孫碧佳,日前與法籍友人弗萊恩相約以搭火車、騎單車方式接力環島。

兩人從台南出發,以逆時鐘方向行進,輪流騎單車,同時另一人搭火車,以各縣市火車站接力進行,想要好好感受台灣的人情味。

當環島行將進入終點,孫碧佳7日晚上8時許,騎單車行經桃園市中山路,要赴桃園火車站與弗萊恩會合,疑閃避前車,才會遭後方機車追撞,因此摔車,桃園警分局中路派出所獲報後,警員黃儀聖到場處理,發現孫碧佳雙腳多處擦傷,所幸傷勢不嚴重,弗萊恩也趕到。

孫碧佳因雙腳痛得站不起身,弗萊恩又語言不通,黃儀聖便安排巡邏車將兩人載回派出所,並通報消防分隊派救護員初步檢傷、包紮,他則代將單車騎回派出所,協調肇事的機車騎士與孫碧佳完成和解、安排住宿事宜。

孫碧佳與弗萊恩翌日表示要直接回台南,中路所即以巡邏車護送到桃園火車站,黃儀聖代騎單車到火車站託運,讓她感動一再道謝,讚美環島一路上都遇到好心人,台灣連警察都熱心、親切,雖然環島沒完成,她已見證台灣的人情味。


這民主太囧了

2013-6-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會計法退回立法院,感覺這民主太囧了,非得鬧得大大的,才能引起當局注意,這也太鬧騰了,負責任的政府應當給人民平靜的生活,雖然大陸這邊很多不好,但起碼是一架穩定的馬車。(紅楓曉葉/陜西)

重大議題都要公投?

本著政府的判斷和良心,要的話就搞好後續的安全措施;不要的話就落實今後的能源供應。搞核四公投表面上看是順應民意,實質是政府不作為,只會加劇社會對立和分裂,白白浪費政府寶貴行政資源。此例一開,難道今後的重大議題都要公投嗎?(饅頭太辣了/上海)

內心是自由的

看了台灣近十年高考作文題,個人感覺台灣的作文題目,更加注重學生周圍的生活環境和內心世界的成長。寫這種作文,很容易讓學生聯繫到自己的成長歷程和周圍發生的事物,激發了一種想要表達內心想法的衝動。因此,估計他們寫作文時,心裡是很自由的,不必苦於尋找各種名人名事。(禹語雨/山東)

破機場先升級

台灣想搞亞太航空城,先把桃園那個破機場升升級在說吧。廁所裡的蟑螂滅乾淨了嗎?臭水汙流的情況改善了嗎?都不知道台灣人那裡來的這樣逆天的自信,倒是亞太詐騙中心早已落成經營了。(偶爾上岸尿尿的魚/江蘇)


落地生根  大陸人  在台灣

2013-6-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1| 評論數: 0 |原作者: (席琳看/陸配.現居屏東縣)

之前,與去大陸工作的先生戀愛結婚的時候,並沒有想到他有一天是會回來台灣生活的。比較起來,他反而更像是嫁去大陸的台灣人。

我喜歡台灣,但若是在台灣定居,則是另外一件事情。

去年年底,因大陸工作變動,先生決定返台發展。這時我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似乎已經沒有別的選擇。行李打包完畢,看著空蕩蕩的房子,我心裡突然湧起一陣悲涼。雖然兩岸的班機不過2小時,雖然只有隔一條淺淺的台灣海峽,但家鄉的距離,母親的家常菜,還是心照不宣的遠了。

返台以後,先生工作遇到瓶頸,薪水也比在大陸時低很多。兩個孩子尚小,對未來的擔憂與日劇增。嘗試投簡歷找工作,卻石沉大海毫無回應。想想自己好歹也是名牌大學優等生,現在卻變成台灣人眼中看不起的「大陸妹」,整個人沮喪到谷底。有時候深夜躺在床上,想著自己好像是這個社會的局外人,「客死異鄉」這個悲涼的成語就在腦海裡浮現出來。

有一次我在路邊的花盆看到一種植物。這種植物非常有趣,它葉片肥厚,充滿生機。邊緣圓齒底部有小小的突起,仔細看才發現是非常微小的芽。花盆裡面有很多個小的植株,想必就是這些小芽掉下去肆意長出的。問他人,原來這種植物有個很淺顯的名字:落地生根。

它落在哪裡,就在哪裡生根。也許在擁擠的花盆裡,也許被風或鳥雀帶到不曾相識的陌生地方。它不抱怨,只是默默扎根,生長起來。

木猶如此,人何以堪。

低沉的情緒過後,想到我的孩子一定不希望他們的母親這樣軟弱消沉。過往再美,只是過往。未來再難,必須面對。我決定像這植物一樣,落地生根,了解融入台灣社會。我開始學著和倒垃圾的阿桑台語對話,我參加了新移民的適應課程和志工服務,我重新開始學習英文。

這個過程中我也交到了新的朋友!生活並沒有什麼改變,改變的是人的心境。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誰知道呢?故鄉依然遙遠,而在我心底的一個念頭是:就當這是命運的安排,要快樂過好每一天。


前無來者

2013-6-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1| 評論數: 0

@NiKa愛喵咪:聽說晶華酒店的牛肉麵很棒,特別來試吃。負責任地說,麵裡的牛肉確實香得前無來者(台北知名的牛肉麵我吃過很多了),採用牛肋骨部分的大肉塊,燉得軟爛,麵和湯也不錯。順便嘗了下厚切肋眼牛排,五分熟血淋淋地上桌,有茹毛飲血之感。附的湯很驚艷,料多味濃。


謝謝你,臺灣

來源: 李昶的日誌

臺灣雜記

下午吃過散夥飯,意味著我在臺灣的日子也將要走到盡頭了。我從未像現在這樣,如此強烈的想要感謝過什麽,可是當我想要感謝的時候,我卻要永遠失去這些了。

或許是一切都是新奇的吧,這一百多天的時光,我感覺每一刻我都記得那麽清晰,從下飛機見到清大的接機mm到剛剛大家一起吃飯告別,沒有哪一刻是不美好的,沒有那一刻是不重要的,我都記得,都深深的記在心裏。臺灣待我之好,交換同學待我之好,我永不忘記。

記得剛來清大的時候,每天都忙著認識新同學,見到操著大陸口音的孩子,都湊過去問:“同學你是交換生嗎?”借由此認識了好多同學,而正是在這些日子裏認識的同學,陪我在臺灣留下了最美好的記憶。

我在臺灣修了7門課,有幸認識了一位讓我無比感謝的老師:蔡仁松老師。蔡老師是UCB的Phd,在IBM工作過,後來自己創辦過兩家公司,這樣的經歷讓我當初追隨他的課。他教的是Computer Architecture,上課給我最初的一個震撼,是他告訴我們,這門課程沒有期中期末考試,全部是以proj完成計分,考試考了十幾年,居然遇到不考試的老師?事實證明,雖然proj比考試要花費多得多的時間和精力,但我每次debug到淩晨三四點,任然樂在其中。蔡老師是基督徒,他會在課上和我們分享很多他人生的經驗,他總是對我們說,人需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我們的生活總是被太多緊急的事情充滿,如果總是這樣,就沒有時間去做重要的事情,那麽你這一個人,估計也不能做成什麽事情了。這句話我記在心裏,後來越來越覺得有道理,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想,今天要做什麽事情,才能不耽誤明天的事嗎?何時想過這一年的事,抑或說是一生的事?

最後一堂課,蔡老師對我們講了很多他人生中的小故事,最後對我們說:“我對自己孩子的期望是:健康、快樂、有自信。有自信就一定會成功,快樂就不會被擊倒,健康就永遠有機會。我也把這幾句話送給你們各位。”我當時聽到這句話,頓時覺得眼眶一陣滾熱。這麽多年來,我收到的期望,不過是好好學習,考上好的學校,學到知識;然而此時,我的老師對我說,我期望你們快樂。在那一瞬間,我覺得,蔡老師是我這麽多年最尊敬的老師。結課以後,我給蔡老師發了一封感謝信,老師回給我:“May God bless you for your American dream.”當時我就把這句話寫到了我GRE單詞的扉頁,我相信老師的祝福,我相信我自己。

原本以爲在臺灣,一切都會很不一樣。畢竟臺灣是民主自由之地,心中期待能夠看到一些很不一樣的東西。可事實上,我心裏期待的那些東西,比如民主的實現,倒沒有給我帶來多大的觸動,真正讓我感到震撼的,是兩個字:“尊重”。曾經新東方的老師對我們說,中國社會最缺的就是尊重,我當時不以爲然,覺得中國缺的多了,其實一個單薄的“尊重”能概括的?可事實上,尊重的力量的強大,遠遠超出我的想象。在臺灣,在便利店裏買東西,結賬時總會聽到很溫柔的一聲謝謝;在路上不小心撞到別人,總是別人搶先向我道歉,還用祈求原諒的眼神看著我;臺灣的馬路上基本沒有垃圾桶,但是基本沒有人亂丟垃圾,都是自己帶著丟在統一的子母車(大垃圾桶)裏;臺灣的電梯,左半邊始終不會有人站著,那是留給著急趕路的人跑步用的;而一切的公共設施,都讓人覺得很舒服,到處都可以看出爲了人性化而畫的心思。而學校和學生,政府和人民的關係也要同大陸不同很多,學生到處在給學校挑毛病,而校方都認真一一回答解決,人民對政策有不滿,不論政府是否有解決,政府都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向大家解釋。臺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你尊重我,我尊重你,學校尊重學生,政府尊重人民,僅僅兩個字,就讓社會變得如此不同。想曾經,總是覺得有了爭執如果不堅持己見,就是慫,就會被人欺負,這算是什麽狗屁想法?孕育這樣想法的社會又是什麽樣的社會?!

我在臺灣,是花了不少時間去到處玩的,雖然還有不少地方沒有去過,但是整個行程還是充滿了各樣新奇的際遇。我最喜歡的,應該算是臺灣的海。一起雖然也見過大海,可是那種感覺始終是遙遠的,模糊的。直到我們一起去了花蓮,那裏的海真是讓我陶醉,藍的那麽高傲。我們在花蓮搭船出海看鯨魚,我站在船頭,看著前方蒼茫的大海,除卻延伸到無限的海平線,只剩下天之藍和海之藍,頓時明白了,爲什麽泰坦尼克號裏Jack和Rose的那個飛向海洋的姿勢是永恒的經典,站在船頭,伸出雙手擁抱無盡深邃而未知的大海,那種感覺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震顫。晚上在花蓮的七星潭,我們去海邊玩,對著大海大喊,被撲面而來的海浪打濕,真是美好的不得了。在花蓮的最後一個晚上,我們在海邊呆了整個晚上,等來了海上的日出。日出前天空和雲彩的那個色彩真是漂亮到不得了,就像是用畫筆畫出來的一樣,純粹,而有和周圍融爲一體,讓人難以置信、讚歎不已。而和你們度過的那個夜晚,是我人生最快樂的夜晚之一。感謝你們,給我這樣的快樂。

臺灣對我而言,應該算是很重要的一個地方。之前在科大度過的一年半,真的沒有什麽讓我覺得溫暖的東西。每天自習到零點過後,從自習室往宿舍走,看著天上一顆一顆的星星,自己哼著許巍的《執著》,哼著哼著就覺得眼眶濕熱,這大概是我對科大生活最深刻的記憶。我曾經很多次懷疑過我自己:是我自己不好嗎?爲什麽別人隨便看看書,就可以考那麽好,我天天被折磨的死去活來,還是這麽渣?爲什麽在科大交一個要好的朋友就這麽難?是我自己性格太不好了嗎?是我自己不行,不適合嗎?爲什麽學霸一個好朋友沒有,照樣活得得心自在,我只是找不到人說話,就難過的心煩意亂?爲什麽?是我不好嗎?是嗎?一千個,一萬個爲什麽在心中飄過,我沒有答案,我只是每天去讓自己做一樣的事,然後去等待遙遠又短暫的假期。然而,我來到臺灣,這裏拯救了我。我認識了來自各個學校的、各種各樣的人,我們一起玩,一起聊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傾聽別人的故事,別人的生活,別人的想法。我們一起行走,一起歡笑,就算時間太短,還來不及成爲多麽要好的朋友,可如若假以時日,我相信一定都是很好的朋友。我重新又覺得,我,還是一個不錯的人,不因爲我來自哪里,不因爲我是那個學校的,不因爲我成績有多好或多差,僅僅是因爲我就是我,是此刻坐在你對面,和你聊天的我,而美好。這是多麽奇妙的感覺,自從高三畢業,我遺失這樣的感覺太久了,差點都要忘記了,感謝臺灣,感謝陪伴我的各位同學,你們改變了我,感謝你們。我行將離去,我又要回去我來的那個地方,然而我已不在害怕,我知道,錯的不是我,絕對不是我,我沒有錯,我只有做我自己,我就足夠好。

原本以爲,臺灣同學一定與我們會有絕大的不同。一百多天的相處之後,我卻變得不知道該如何回答這個問題。我的室友是三個臺灣的學生,都是大一;有一個是純粹學霸,每天除了學習就是拿起iPad玩遊戲,又一次我熬夜coding,他三點鍾從床上爬起來,自言自語一句:該去自習了,就背起書包,去通宵自習室了;另一個是鐵杆宅男,每天都在LOL,每天的作息基本就是打LOL到淩晨六點,然後睡到中午一點,起來吃飯上課,晚上回來繼續打電動;剩下一個對物理很感興趣的小孩,他總是在想各種各樣的物理問題,雖然大一,大學物理的課本基本都看過了吧,每天都在自言自語,偶爾突然說“哎?!對哦!是這樣!”,就跑去桌子前算題。我其實有時候會感覺,臺灣大學的資源如此豐富,這些室友卻只是宅,真是浪費啊,可後來想,真正良好的大學氛圍,不就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事,然後過的很舒服嗎?大陸的學校,總是強制性的把學生變成一樣的人,不論他們興趣何在,不論他們是否喜歡學習那些知識,僅僅是爲了一個類似“就業”這樣可大可小的藉口,就赤裸裸的剝奪了每一個學生選擇的機會,仿佛在科大的學生一定要學好數理,一定要有過硬的技術,一定要出國,可是爲什麽?這樣的假定,有尊重每一個學生嗎?有尊重這個國家的未來嗎?不同于我的臺灣室友,我在臺灣也見識了很多很有才華的同學,清大會有很多社團活動,我有一次去看他們熱舞社的公演,說實話,看完整場演出我是出於驚呆了的狀態。從她們的表演、到舞臺佈置和燈光、到節目單的製作,處處都顯現出所花的心思,精致的水平遠不是我們學校同等活動所能比較的,而清大同學在舞臺上的自信,也著實讓我羡慕不已。

清大有一個湖,湖邊有挺長的一圈三層樓,都是各種音樂、表演性質社團的排練廳,我每天上課來回都要經過。每次經過,都能聽到或是流水般的鋼琴聲、或是迷幻的電吉他、或是輕快的烏克利利和口琴。經過的時候,我經常會停下腳步,聽他們的音樂,又一次聽到有人彈River folws in you ,讓我小小的激動了一會兒。這種時候,總會覺得,那就好像是另一個世界,我在我的世界背著書包,奔波於作業與考試之間,而他們在另一個世界,每天在音樂的殿堂,感受著那來自心靈的旋律帶來的震撼。我們之間僅僅隔著十來步的距離,可仿佛就是隔著永遠無法跨越的山峰。我就想,我曾經也那麽熱愛音樂來著,每天玩玩二胡,彈彈吉他,可現在怎麽覺得這麽遙遠呢?又一次我路過,看到有幾個男生從二樓的窗子翻出來,站在窗子外挺窄的的陽臺上彈著吉他唱著歌,瞬間就被感動了,年輕真好,真的。

在臺灣,經常被問到:“這是你第一次出國嗎?”“你是從中國來的嗎?”這樣的問題。一開始,也著實蠻生氣的,後來也慢慢理解了這樣的問法。就像你不會覺得你是臺灣人一樣,一些臺灣人不覺得自己是中國人。我特地看了臺灣中學生的歷史課本,大概是會有專門的一本是中國歷史,古代和我們的差不多,而涉及到近代和現代,則感覺比我們的人教版要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甚至於包括我們建國後的的建設成就,諸如五年計劃什麽的,都有講到,基本看不到什麽相對於我們的“國民黨反動派”的詞,課本還認真分析了國共內戰失敗的原因,好幾條,這些都讓我覺得很驚訝,也讓我覺得很敬佩。我們的歷史課本一直無法直視的內容,在臺灣都被客觀的表述出來。不過可惜的是,臺灣的媒體是不怎麽樣的,我覺得在很多地方都存在誇大或者刻意誤導觀衆的行爲。

說了這麽多臺灣的好,不過,臺灣亦不是天堂。我有一門課要去做一個行動作業,我和組員去公園裏和散步的老年人聊天。我們不過只和十幾個人搭訕,就聽到好多辛酸的人生故事。一個阿媽的公園的角落獨自喝酒,看起來萬分憔悴,我們過去問她:怎麽了呢?她告訴我們,他兒子已經三年沒有回家來看過她了,她對兒子說,兒子啊,你媽快要死了,你就回來看一眼我吧!然而她的兒子還是沒有理她。她在自己的手上歪歪斜斜寫下自己兒子的名字,讓我們幫忙上網找到她的兒子;另一個阿媽也是獨自坐著,我們過去和她聊天,她告訴我們,她老公賭博輸了錢,回家就打她,她白天跑出來避避風頭,晚上還得回家去,說著說著她就開始流淚。她撩起袖筒,兩隻胳膊全是很深的淤青。還有更多的人,向我們抱怨,現在時代不好,臺灣不夠好,他們領不到足夠的退休金,或是政策不公等等。原本以爲臺灣這樣福利完善的地方,應是百姓安居樂業,然而這次經歷卻讓我覺得不一樣。

有時候會想,爲什麽交換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百多天呢?如果更久一點,我又會變得怎樣呢?然而,這只能是我的幻想罷了。十幾天以後,就要離開這片土地,才愈來愈覺得留戀,是啊,“我們都是在結束的時候,才想要好好開始的”。我不曾給過這片土地什麽,這片土地卻給了我太多。宿舍交誼廳的天花板上被學生畫滿了畫,有一塊上面寫著:沒有什麽,比回憶更喧囂。是啊,我在這裏有過這麽美好的時光,又有什麽能比會這回憶更喧囂呢?

也不是沒有經歷過分別,讀書一路上來,每次畢業,都是一次分離,可是以前總是覺得,前面有更新奇的東西等著呢,也就來不及感受,分別的滋味。可是這一次,我是感受到了,這並沒有多麽好受。我捨不得,我當然捨不得。可是,我有什麽辦法呢?時間不會因我而停留,一切還要往前走,就是這樣。之前在臺灣的語文課本上看到蘭亭序“"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蹔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突然覺得寫得真好。人生的道理,也許就在這麽簡單的幾句話裏。如若欣於所遇,快然自足,就享受時光;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化爲陳迹,那便帶上回憶,堅強的向前走。人生的時光是多麽短暫,不過俯仰之間,好好珍惜吧,年輕人。

謝謝負責交換事務的老師的付出

謝謝在臺灣認識的,每一個溫暖了我的同學的陪伴

謝謝教我每一堂課的老師和我的導師

謝謝生活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人

我蒙受你們的恩情,我永遠銘記在心

我無以爲報

唯有祝福每一位朋友健康、快樂、有信心

唯有祝福臺灣這片土地永遠自由、快樂

謝謝你,臺灣


為同儕爭權益 陸生獲頒貢獻獎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6-1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台灣自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後,今年將有第一屆大陸學籍生在台畢業。交通大學運管所陸生邱辰,身為首批來到台灣的正式生,當初在各種資源缺乏的情況下,創辦陸生組織,在學兩年內推動各項協助與服務,為陸生爭取各種權益,讓他獲得交大校方的肯定,成為第一個獲頒傑出貢獻獎的陸生。

成立組織提供服務

「我來台灣之前就在想,作為第一屆的學生,我要做出一點事情來。」秉持著這樣的想法,邱辰在交大成立「陸生聯誼會」,並以會長身分領導大陸學籍生與交換生的各種活動。他打趣說,會成立這個協會,是因為一開始自己身處在苦難之中,經歷過資源相對不足的時期,便決心讓之後來台的陸生能享有更好的服務。

陸生聯誼會從學生來台的接機事宜,到辦理手續、手機卡、開通網路、買東西等生活層面的協助,以及選課和參與社團活動上的指導和建議,都扮演重要的服務角色,也會舉辦交換生迎新送舊晚會,並跟學校國際處合作推行文化之旅。

「我們的宗旨就是關心陸生,畢竟他們有些只待一個學期,我們則是駐紮在這裡,像是半個地主。」兩年內,這群陸生不僅集結成一個團體,也用自己的力量爭取到很多權益,像是與校方會談,爭取從偏遠宿舍搬回本校區,以及部分的獎學金。

儘管陸生來台即將邁入第三屆,台灣招收大陸學生的程序變得較簡便,但邱辰認為「三限六不」政策的鬆綁,進展有點緩慢。陸生仍受到不能在台打工、沒有健保、沒有編列獎學金等諸多限制。

期待鬆綁改善限制

「像是不能當助教和研究助理,這限制了一個研究生該有的身分和工作。」邱辰也提到,這些涉及到政府層面的政策,肯定沒有那麼快能得到改善,但期待未來在這些方面能有所進展,讓日後來台的陸生能有更好的環境。

而在台就讀的兩年時間,邱辰認為透過這種學習機會,可以體會兩岸文化、教育和制度上的不同,見識得更廣,了解過後能在台灣不足的地方,用大陸的經驗補足,也能在大陸不足之處用台灣經驗補足。「很多事情不是透過簡單的旅遊就能感受到,必須經過長期學習之後才能了解。」邱辰說。

邱辰即將離開台灣,但他很開心自己能有機會在交大推動陸生相關事宜,在學期間做了件有意義的事。他也希望未來能持續在交大建立一個機制,讓台灣和大陸學生能有更好的互動機會。


陌生又親切

2013-6-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MR-Benny先森重生記:走在台北街頭,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名字,這裡給我的感覺很新奇。人們都很友善,環境陌生又親切,找不出言語來表達一種奇幻的時空交錯感。我想,台灣應該是歷史冥冥中留存的另一份可能和幸運。我很喜歡這裡,莫名熟悉親切的街道,還有台灣人對我們的好奇。


從整體思考兩岸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6-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夏逸平/輔仁大學陸生)

作為一名陸生,來台已近兩年,這兩年聽到了各種各樣對於兩岸的看法,它們同時也促進了我對「兩岸」這個議題的思考。不過我漸漸發現,其中最基本的一點是,我們都應該把兩岸視作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沒有任何政治意義上的含義,而僅是一種方法論上的思考。

我們已經無法將兩岸視作兩個單獨的個體來看待。只要其中一方有所改變或活動,另一方必定會做出反應,也就是說,它們具有了一種連動性與整體性。舉例而言,90年代中大陸的急統派不顧台灣的反應,以武力威嚇台灣,然而這種單方面的行為,最終卻起了一個相反的作用。而今天如果台灣的獨派也不考量大陸的情況而恣意行動,最終帶來的結果也很有可能是大陸的反彈。

從「整體」思考兩岸,就意味著在我們的思維中,應同時包含這兩者,如果僅僅站在某一方立場上思維,那得到的結果只能是主觀與片面的。在哲學上,我們將其稱為「辯證性的思維」,主體雖然始終站在主體的立場上,但同時也應涵蓋客體、涵蓋他者,兩岸之間的思考與交流同樣需要這種辯證性,透過這種辯證的互動,兩岸之間的理解或許會更為趨向正確,更有可能得出共識。

如果我們只顧著自身主體性的建立,而忽略了彼此之間的友誼也罷、溝通理解也罷,那麼這種主體性將是封閉的,而台灣在我看來就是這樣。從教科書的修改到去中國化,中國大陸漸漸地在大部分的台灣人眼裡,彷彿是一個具有惡意的符號,中國大陸作為一個「他者」,是多麼的明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陸生,號稱注重人權的台灣,卻對陸生採用雙重標準,如果台灣對於中國大陸一直具有這種封閉性,那麼對台灣的未來將是非常不利的。

當然,中國大陸在此一方面也有問題。問題就在於中國大陸並不是不把台灣涵蓋在思維內,而是對台灣多樣性的聲音選擇性地聽取,同樣不利兩岸的交流。

來到台灣之後,我愈發地喜歡台灣,但是這種喜歡中似乎又有著一些苦楚。同樣我所喜歡的兩個地方,彼此之間還帶有那麼多的不理解與誤解,甚至是敵意,這總是讓我很沮喪。我始終認為兩岸間的關係絕不是一種「零和遊戲」,然而歷史卻讓我們看到兩岸曾有過差點擦槍走火的時刻。這到底是為什麼?

除了情感的因素外,我想我們對彼此的思考依然是不全面的,而這樣思考之下的政策也總是讓另一方看著那麼討厭。因此,從「整體」來思考兩岸,從「辯證性的思維」來看待兩岸,這樣我們才會看到自身的缺點以及對方的優點,我們對於彼此的理解才更為豐富。


1萬本《你好,台灣味道》3個月賣光

2013-6-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正當一連串食安事件重創台灣旅遊市場之際,1本介紹台灣美食背後故事的《你好,台灣味道》卻在短短3個月內賣出1萬本,成為目前上海暢銷的旅遊美食書。

《你好,台灣味道》的作者張美芝6月14日晚間再度踏上台灣土地,尋找新的台灣美食故事。張美芝以製作和主持美食節目《青椒與紅椒》走紅大陸。2012年1月春節前,經過半年多準備,張美芝帶著攝影團隊抵達台灣,停留16天。曾留學美國,後來又因為介紹各國美食跑遍許多國家,但是2012年的台灣美食之旅,卻改變了張美芝對旅遊的看法。

跟一般旅客沒兩樣,張美芝所認知旅遊就是住好飯店、吃好吃的餐廳再加上購物,但是在採訪台灣各家美食創始人和廚師後,她發現旅遊真正的意義是「發現愛、傳遞愛」。

在與台北桃園街牛肉麵第2代傳人、高齡70多歲的白髮老翁攀談時,張美芝聽到他感嘆家傳手藝因子女都不願接而即將失傳。接著來到屏東一家老牌綠豆蒜門市,頂著碩士學歷的女兒為傳承家族手藝,棄高薪工作回到老家接班。

聽到這些故事時,張美芝說她當時熱淚盈眶,直到現在都忘不了那種感動,台灣美食對她來說,已經不只是好吃與否,而是感受到台灣人對於文化傳承的重視。


包你開心而歸

2013-6-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0| 評論數: 0

@陳黃開:彰化鹿港小鎮舉辦慶端陽活動。你能想像在城市最繁華的主幹道上,各種陣頭遊街嗎?穿著各樣的人物,在花車上給市民免費分發飲水、糖果、扇子……賽龍舟、鑽轎子、吃麵線,只要你想玩,包你開心而歸!台灣的宗教、節日文化,絕對讓你讚不絕口!

(來自浙江)


我體會到的台灣意識(上)

2013-6-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郟星星/上海交通大學.台大交換生)

不久前小考,考試題目問菲律賓最近射殺了哪個國家的漁民。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有點愣住了,腦子裡就像亮紅燈──政治敏感!我當時在想,是寫台灣,還是中華民國,還是中國?或者別的。後來助教報答案的時候很輕鬆地說了「台灣」,然後跳到下一題。

來台灣交換快4個月了,在這裡,我很受照顧,老師和同學都待我很友善,台灣人也很熱情。但不可否認,台灣是個複雜的地區,而我陸生的身分,時常會遇到很多尷尬場景,尤其是涉及政治敏感問題。這道考題只是一個小例子,典型的比如稱呼問題。

敏感的稱呼

例如在李登輝的講座中,其中有3位陸生提問,分別稱他為「地區領導人」、「李登輝先生」、「您」。前兩者都遭到了台灣學生的一片噓聲。其實對我們陸生來說,稱呼這個問題在某些場合真的會比較尷尬。

在大陸,我們一般直接稱呼「習近平」,有時會加上先生或主席,有時也會加上書記,不會有太多政治敏感問題。但到了台灣,如果稱「李前總統」,這就意味著承認台灣是個國家,或者是中華民國。在公開場合,直接叫名字不禮貌,所以稱「李登輝先生」、「李先生」,也比較不會和政治掛上鉤。其實,那位稱「先生」的陸生只是想保護自己,畢竟太表露自己的立場,對我們現在在台灣和回到大陸後,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

我私下問過一個台灣同學,她說一般稱台灣的領導人,都會加職稱,比如「李前總統」、「馬總統」等,但她並不覺得稱先生會怎麼樣,只是當先生這個詞和大陸人聯繫上時,就會和政治掛鉤,台灣人會覺得:哦,你們又來了……。而我問她一般稱習近平為什麼時,她說就是習近平,在正式場合時會加職稱。如果她去大陸,也會說習近平主席之類的。

台灣人到大陸,稱習近平主席,李克強總理,不會有政治敏感問題,因為他們不覺得中國不是個國家,就像我可以很自然的稱歐巴馬為總統一樣。但大陸人到台灣,就會面臨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從小被教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好幾十年的想法,不會因為幾個月來台灣就改變,更何況我們還要回去,要懂得保護自己,說不定我們偶然的言論,會被一些人記住,然後以後拿出來翻舊帳。起碼,有時候,我的內心是有些惶恐的。毫無疑問,北京從不承認台灣是個國家,所以,當我們說出「總統」時,無疑是有強烈政治傾向的。

國家化教育

來台灣最大的感觸就是這裡的國家化教育,台灣人從小的教育是有國家、國旗、國歌的,而非是作為一個地區進行教育,而我們從小的教育則是「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地區輪遇上國家輪,自然會有很多衝突、矛盾。

剛下飛機時並沒有任何身在異鄉的感覺,雖然文字是繁體字,但都看得懂,溝通也沒問題,而且桃園機場和上海浦東機場很像,但後來幾個月的生活則讓我充分體會到了「異鄉、異客」的感覺。這裡到處是中華民國的國旗,我很少看到五星紅旗,某天我在一個旅遊區看到印著五星紅旗的杯子,當時確實感到很親切。

某天和陸生聚在一起時,說到在這邊和台灣人交流,說中國的最多,然後是中國大陸,大陸的最少時,我們都很感慨。突然一位同學說,他有一次坐計程車,師傅聽到他是大陸的,就說了句:「哇,祖國大陸來的呀!」,這句話我們自己聽著也覺得親切。我絕對沒有任何統戰想法之類的,只是單純表達心理的認同感和對一些事情的牴觸感,是10幾20年教育、生活積澱中慢慢形成的,是一種會讓人油然而生的情感。

身分上限制

平時和台灣學生交流,他們自然而然地說我們台灣怎樣(或者我們國家、全國之類的詞語),你們中國怎樣,一開始的時候,我會有點牴觸,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不可否認,我心裡雖然覺得台灣和大陸是不一樣的,但很多東西,10幾20年下來,被反駁,就會有牴觸心理,有時,我會像很多大陸人一樣想:你們不是也是中國的嗎,為什麼要說你們中國?後來接觸多了,聽多了,也就淡定了。但真正碰到像小考那樣,要我寫台灣是個國家,我又猶豫了。

我充分瞭解到了這裡的國家化教育,而且我也知道大陸政府對台灣幹了很多奇怪的事情,特別是在身分上的限制。比如國際場合國旗限制或者名稱的問題,又或者是造成台灣人在國際上介紹自己的尷尬情境。台灣人出國,外國人問你來自哪個國家時,答:台灣;外國人說泰國?答:不是,是台灣,中國旁邊的一個島;外國人再問那是屬於中國嗎?答:不是,我們是民主國家,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答:Republic of China;外國人:哦,China!答:不是那個中國,嗯,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身分限制的事情太多了,不是一件兩件。台灣的國際地位處於很尷尬的境地。當我知道這些時,會有種愧疚的感覺,雖然這些不是我幹的;但反過來想,我又能怎麼樣呢?

(郟星星/上海交通大學.台大交換生)


我體會到的台灣意識(下)

2013-6-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52| 評論數: 1 |原作者: (郟星星/上海交通大學.台大交換生)

有台灣同學說,你們現在能做的就是盡量民主化,開放言論自由。而我的感覺是,歷史的進步是要人犧牲的,而誰去做這些犧牲者呢?還是說選擇一點點的改革,在保護自己的情況下?

台灣現在老是說中國大陸這不好那不好,是因為要被「抓回去」統一,然後台灣人說:我們不願意啊,為什麼要回去受苦。而如果有一天中國成為完全民主、自由且發展很好的大國,台灣很有可能就會過來。我就在想:這是同甘不共苦,台灣人完全是利益化的。我會覺得不平衡。就像很多大陸人抱怨台商在大陸賺了很多錢,卻邊賺邊罵,回台灣後還罵,賺了這麼多錢卻不回歸一樣。

陷入歷史混亂

有台灣同學說不理解,明明台灣和大陸的體制完全不一樣,為什麼大陸人會覺得台灣是個國家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我覺得一方面是在大陸資訊不完全自由,還有就是教育問題,除了我們從小接受「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教育之外,還有就是平時都是說「港澳台」,覺得台灣和香港類似,而歷史書上選擇的是忽略歷史,有些東西考綱裡會說不重要,我們自然也就不會去詳細關心。而且大陸是個區域化很強的地方,不同地區很多不一樣,但我們還是認同是一個國家。

我在大陸接觸到的「台獨」和台灣所說的「台獨」,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東西,台灣的「台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幾乎沒關係,反而是台灣國和中華民國之間的衝突,是藍綠衝突。而所謂的一中各表,這邊就是中華民國,而我所接受的歷史強調的是一個中國,而不是一中各表,也許歷史作假的不多,但我們的教科書選擇的是忽略歷史。

在台灣,受到很多質疑甚至攻擊大陸的言論時,我會想,我也知道大陸這不好,那不好,可你又不是在這邊生活的人,完全體會不到我們的許多無奈,但又愛著自己家鄉的那種感覺。說的矯情點,那是種又恨又愛的情感。

有時候,自己會偏激地認為,不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是沒資格嫌棄這、嫌棄那的。但誠如一位老師和我說的,如果這樣,人類就不需要互相關心了,也不需要聯合國了。那位老師還說,當自己被攻擊時,產生牴觸心理很正常,儘管他是個很綠很綠的老師。我當時還問他說,那我怎麼知道該相信什麼是真、什麼是假,因為來這邊後,我常常會混亂,陷入歷史虛無主義之中。我現在也不知道要怎麼辦,也許需要多看多聽,不能急著下結論。

民國等同台灣

在台灣,我所體會到的就是一種「台灣意識」,倒不是「中華民國意識」,而是「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意識」。有時候,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台灣為什麼大多數人會把中國共產黨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呢?雖然兩者都可以簡稱中共。作為一個外來者,我感受到的是台灣這個符號,而不是中華民國,更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

許多台灣人都把中華民國等同於台灣,或者直接說台灣就是個國家。我不知道是否大多數的台灣人都清楚台灣和中華民國的關係?對有些台灣人來說,說「我是台灣人」,是想用台灣這個區域性明顯的符號清楚表明我來自哪裡,而中華民國實際上是包含台灣的,只不過到底是中華民國還是台灣國,這似乎就牽扯到藍綠的問題了。比如那道考題,助教說答案是「台灣」,大家沒有提出異議,也許大家在相互改卷子的時候,看到寫中華民國的時候,也自動打勾。如果助教說答案是「中華民國」時,就會有人提出問題說:寫台灣可以嗎?而我想,要是有人提出說寫中國可以嗎?大概又是一番爭執。

理解才能釋然

而相應的,我所體會到台灣的「中國意識」,在政治上幾乎就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意識」,其中我覺得偏見、誤會頗多。典型的例子,就我個人來說,台灣人常問我是否來自香港,我一開始還納悶,明明我口音這麼明顯。後來有些台灣同學告訴我說,在他們看來,大陸人的形象是大餅臉,大嗓門,沒禮貌……,我的形象大概剛好都不符合。平時我接觸到的台灣媒體更不用說了,涉及大陸的新聞,大部分都是貶低、醜化的新聞。

我承認大陸有許多問題,但並不如媒體描述的那般不堪。我面對這些偏見、刻板印象,一開始確實難受甚至憤怒,但之所以會這樣,很大原因可能如前文所說,因為要被「抓回去」了,當然要反抗。

偏見這東西哪兒都有,台灣本身也有南北的地區偏見,何況與大陸之間呢?當理解之後,更多的是寬容和釋然,只是這個過程中,我擔心的是政治因素的過多介入。

我不是政客,只是想以後來台灣的時候申請不用這麼麻煩,在台灣也不會有那麼多限制,在大陸招待台灣朋友能很自然、自豪。而我覺得現在能做的就是慢慢擴大交流,我想,陸生在台灣受到很多照顧,哪怕是覺得自己被當做客人了,但回到大陸後,台灣同學來時,我們會懷著很感恩的心去好好接待,而這種感恩的心態,是聯繫兩岸很好的橋樑。溝通,理解,感恩,期待。而政府能做的呢?太多了。(全文完)


無與倫比的小琉球

2013-6-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7| 評論數: 0

@陳黃開:白天騎車漫遊在美麗的海灘,享受陽光帶來的炙熱,穿梭岩石叢中,探索自然的神祕。夕陽西下,落日亭邊追逐夕陽,美輪美奐,夜晚行走在涼爽的沙灘,聽著海浪,漫天星星映入眼簾,聽著別人手指天空講述星座奧祕。這就是無與倫比的小琉球。


官員文化水準高

2013-6-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0|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吳伯雄說習吳會,「在台灣不忮不求,去到大陸不卑不亢,沒有失掉任何立場」──兩岸接觸多了,發現台灣官員的國語文化水平整體比大陸官員高,為啥這樣? (心思而行/浙江)

首先要尊重對方

我想,既然是統一,就是兩個政權的關係,不是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必須以務實的態度來對待。從九二共識到一中框架,都是以對方是一個政權為前提的,要想對方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對方,否則台灣人民會越來越和你疏遠,統一道路越走越窄。(菩提樹下好少年/上海)

自由行利大於弊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大膽開放。陸客到台後,他們親眼所看,親耳所聞的真相會使絕大部分陸客轉化為你們潛在的朋友,至少不是反對者,而且他們還會影響其家人和周邊的人群,他們應該會和你們一樣,共同珍惜和疼愛這片華人社會的民主試驗田。因此從長遠來看,自由行利大於弊。(青青古月照今塵/湖北)

經營方式傳統

台灣的民宿都好貴,而且他們除了有自己的網站,只用非常傳統的電話傳真然後是郵局匯款的方式預定,沒有e-mail,不接受預定,太出乎我的意外了。我原先想他們至少比這邊還有東南亞先進2、30年吧,但是,方式真的好傳統啊!

(sophia貓貓不知道/上海)

嚮往幻滅

關於台灣吧,以前都是從偶像劇上瞭解,現在自由行開通後,不少大陸遊客赴台旅行,逐漸撇開表象深入去瞭解這個神祕的寶島,但落後的火車站、破舊的台北市區、髒亂的各種夜市,僅存的一些文化建築似乎參觀者也是以大陸人居多。回想中學時代對那裡的嚮往,突然覺得好幼稚。

(大餅寒愛旅行/四川)


警察5小時追回錢包 陸客謝台灣

【聯合報╱記者謝梅芬/高雄報導】2013.06.18 02:40 am

「我真是太幸運,遇到這麼多熱心的台灣人」,來自大陸山東濟南的韓琳,十五日到高雄學習烘焙咖啡,搭計程車時意外遺失一只錢包,在警方的協助下,僅花五小時就找回錢包,讓她見識到台灣的治安真好。

韓琳說,她久仰台灣烘焙咖啡頗富盛名,先後已多次來台學習,上周六再度來台學做咖啡,到鳳山區時搭乘計程車到咖啡店,一時不察,把一只錢包遺落在計程車後座。

朋友得知後,立即幫她報案找錢包,文山派出所警員從她搭乘計程車行經路線及時間估算,總算找到這名計程車司機。他說,載了一名大陸女子後,又載了一名洗腎病人到醫院洗腎,之後才看到那只錢包遺落在後座上,以為是洗腎病人所有,就送到醫院。

警察追到醫院,醫院說以為是這名洗腎患者所有,就放在他專屬的置物櫃,後來又問到這名洗腎患者,患者說,他有看到這只錢包,但不是他的,就沒有拿。

最後警方在醫院的置物櫃找到這只錢包,警察把這只錢包送到韓琳手中。


桃園機場讓人遐想

2013-6-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孫建雲/陝西)

桃園機場的名字,似曾相識,又讓人遐想。

小時候,在國共兩黨決戰的電影、電視裡反覆出現過。兵敗如山倒,國軍潰退,驚慌失措,一片混亂的畫面;「國軍將撤離大陸,某某部長官已抵達台灣桃園機場」,國軍廣播電台女播音員那不緊不慢的聲音,猶在眼前耳畔。

可以想像,那時的桃園機場會是一番什麼景象?軍警林立,車輛雲集;大員軍士,驚魂未定;一派肅殺,一片破敗──

到了,飛機已降低了高度。

水之上,山之間。透過舷窗,龐大的機翼,機體就像定格在空中。海岸、碼頭、艦艇艨艟;由燈光勾畫出的摩天大樓,流光溢彩、川流不息的道路,這就是相思已久的寶島台灣?遊客們一陣激動。

你看,桃園機場已伸出了歡迎的臂膀。

我搖了搖頭,放在過去,連想都不敢想。這顯然不是幻覺,隨著懷著各種複雜感情的人流走下了舷梯。

桃園機場,並不是想像的那個樣子,甚至比不上大陸那些豪華的現代化機場,然其凝重、神祕則令人感到一種莊嚴和厚重。

拖著手提箱,走出機場。成排的的士、大巴橫亙在面前。一種繁華、一種熟識、一口鄉音、一排漢字撲面而來。那個在大陸上已銷聲匿跡的練功團體也將你團團圍住,不停的講演、勸說,送材料,在導遊勸離後,我們終上了旅遊車。

匯入了川流不息車流,穿過了繁華,穿過了輝煌。導遊純正、幽默的話語激起一陣掌聲。充滿了興奮和好奇的遊客,都在問。

明天該是怎樣的行程呢?


台灣的現在是大陸的未來

2013-6-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0| 評論數: 1 |原作者: (羊含芝/上海戲劇學院研究生)

清明春假時,在花蓮市宣傳欄內看到一片片殘破的紅榜,雖然我沒有親眼目睹一月中總統大選盛況,看到這一片紅紙黑字,不談什麼民主之風迎面撲來,也算後知後覺感歎這另一個世界的不同。

一些青年作家來到寶島幾日遊,喜歡寫幾篇「台灣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做得比大陸好」之類的溢美之詞。接著就出現有台灣作家響應這些篇章,說這是台灣人自己努力而來的結果,而非一定須「中華文化」。實際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明發展到一定的高度,都是現代化的秩序和規則主導社會風氣。因為台灣與中國大陸的親近和相似性,才會將這種比較顯得那麼的明顯。突然碰觸到這樣的不同時,就好像是在面對昔日的戀人,面對著一個最熟悉的陌生人。

說到陌生,我初到的第三天,需要辦理手機業務,獨自坐上校車到關渡搭乘捷運,士林站下來(就是那個炒翻天的士林夜市)。與交通巡查人員問路,他比我高半個腦袋,聽我說話時半鞠躬態勢,和聲細氣地點頭應允。實話說我著實驚了,第一次面對半鞠躬的態度我還真有點不知所措。回去時,也是因為不熟歸山路,向一個阿嬤詢問。沒料她非常熱心地騎機車載我上山。她和大部分人一樣本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態度問我習慣與否,喜歡這裡與否。晚間溼熱的風在耳邊吹過,我記得當時愉悅的暖心。

類似這樣的一些例子不勝枚舉,更有甚者,有人將拾金不昧擴大到台灣社會的路不拾遺。歷史的看,他們從20年前經濟上的「亞洲四小龍之一」,演化到現在這個「溫良恭儉讓」做的相對較好的文明社會,也是經歷過一段跌跌撞撞,摸爬滾打的過程。現在還有人稱這種文明為「半殘」,只是至少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已經學會互相尊重,相對來說「人」的概念比較強烈。就像我們當下風靡的相親節目,15年前也充斥台灣的電視一樣。在某一方面,中國大陸的現在是台灣的曾經,台灣的現在是大陸的未來。

在一個法治建全的文明社會,整個社會自然朝著「溫良恭儉讓」的氣氛慢慢進步,我們會羨慕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因為他們的社會氣氛更趨於這些點。這和一個國家的經濟文化發展的腳步一樣,經濟上去了,社會關注的中心自然向文化上傾斜。


回到舊時光

2013-6-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0| 評論數: 0

@稻穀鮮風:台北剝皮寮──安啦,只是舊時把樹木剝皮的地方。駭人的名字背後卻是溫情的街區。夜色中已不見當年的街坊,透過玻璃也隱約能看見台北人家的客廳。踏上三輪,回到當初的時光。


出外靠朋友 赴陸交換感受情誼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6-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小嫻/政大學生)

2012年,春,我到達中國首善之都北京,在中國人民大學做一學期的交換學生,回想當初會到北京作交換的原因很多,當時就抱持者一股想去的衝勁,毅然決然就拾起行囊前往大陸交換。

同學之間交情濃厚

大陸這片土地的印象在我們的大家的腦海中既熟悉又陌生,在大學校園中不乏看到大陸交換生一屆一屆的往來交流,接觸後又更加深我想到大陸體驗的想法。

大陸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相當有條理、也相當有企圖心,我很想知道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他們怎麼生活與學習的,同時,也想了解他們是怎麼看待台灣的。

由於我是一個比較內向的人,前幾堂課在班上認識的同學實在不多,但班上的幾位福建人對我可以說是特別熱情,帶我導覽學校、嘗遍校園美食、認識班上同學,讓我備感窩心,在異地有人願意騰出自己的時間幫助我認識學校,實在相當感動。

尤其與本來印象中以為大陸同學往往忙於課業,下課後都會跑往圖書館讀書的印象相差很大,後來與他們更深一層相處後發現,他們很會安排自己的讀書時間,但同時也十分注重與關心朋友的近況與生活。

「出外靠朋友」的想法似乎深植他們心中,朋友有難或心情低落,他們可能願意陪朋友喝上一晚上的酒,聽朋友訴苦等等。在與他們相處過後,覺得大陸同學很努力讀書、準備考研或考GRE的同時也相當關心朋友的狀況。

回台持續傳遞熱情

可能大陸的土地較大,人多地廣,很多人自小就離家出外讀書,與家人見面時間較少,遇到困難偏向於跟朋友說,未來在社會上工作也往往是朋友之間互相幫助,因此與朋友之間的兄弟之情或姊妹之交相當濃厚。

由於他們這種對朋友的義氣與情誼,讓我在大陸得到許多幫助,不論在校園的課業學習或者是出外郊遊,例如,班上有活動或者聚會都會寄手機簡訊通知,或者主動幫我印上課要用的課件資料等等,每件小事情都讓我印象深刻並點滴在心頭,直到現在我也都還有與他們聯繫著。

還記得我當初曾與一位陸生聚餐時,提及受到陸生的熱情幫助實在受惠無窮,他告訴我,希望我們能夠把這份熱情回台後繼續回報給到台灣的陸生。因此回台後我也一直記著這份承諾,留心陸生剛來台灣的一些生活與學習問題,希望這樣的交流能繼續傳遞下去,讓彼此之間留下更多感動與友誼。


我們這群人的一點心願

2013-6-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老頑童/安徽馬鞍山)

我們這群人可以算是一類特殊人群吧,在大陸我們被稱為台灣籍同胞,在台灣我們又被稱作大陸人。幾十年來是姥姥不疼舅舅不愛,很多人客死他鄉,不能落葉歸根,成了可憐的望鄉孤魂。這一類人如果只算1949年前從台灣因各種原因來到大陸的,也只有2萬6千多人,不包括他們的二代三代。

民國36年10月一周歲的我隨父母離開家鄉,踏上了大陸,用父親詼諧的話說,這叫「台灣像一片飄在海裡的樹葉,大陸就是一棵參天大樹」,但是,老人家直至仙去也沒能在回到那片屬於故鄉的葉子上。在大陸的幾十年,我們委屈過、受辱過,也榮耀過、光鮮過,總之人世間的酸甜苦辣都很榮幸的經歷和嘗試過。老父親臨終前對我囑託說:如果你能回家鄉,一定要替我在列祖列宗面前叩拜,請他們饒恕我的不孝和不歸。

終於,上世紀80年代末台灣開放赴大陸探親,我見到了很多台灣人回鄉了,他們的激動、他們的淚水既感動了他們的親人,也感動了我,因為我看到了希望。等啊等啊,終於等到了入台通行證,可是那已是90年代中期了。

當華航的飛機輪子在桃園機場落地的一剎那,我的心跳突然加速了,我真想大喊一聲:台灣,我回來了!在機場的出口處,頭髮斑白的大哥和滿頭銀髮的大姐早已等候在外面,大姐一把抱住我失聲痛哭,嘴裡念叨著:「回來就好,回來就好」,大哥含著淚說:「走吧,先回家吧」。在通往家鄉路上,姐姐和哥哥不停地向我介紹著沿途的風光,讓我這個台灣人既興奮又無比的汗顏。我已經不會說台語了,只能略聽懂一點,因為自己成家後基本失去了說台語的環境,本來就不很熟的口語能力,也早忘掉了。

通宵,這就是通宵!我日思夜想的故鄉;站在虎頭山上,鳥瞰這個美麗、清爽的小鎮,不遠處的海灘、沿著海岸線的濱海高速和鐵路、那條蜿蜒流過的小河、還有那片在夕陽輝映下的紅樹林,還有那座父親就讀過的通宵國小、還有……我只想哭,但現在不能。我該哭的地點是往山裡去的大坪頂,那裡有我們祖先的墓地和他們辛勤耕耘過的土地。

我到了大坪頂,對於苗栗來說這裡不叫山,只是一塊高地,幾百年前我們的祖媽帶著她的兩個兒子漂洋過海就在這裡落腳,用他們的雙手開闢了這片土地,種上了茶葉,從此我們家族就成了專業的茶葉世家。

通宵,就有了「河東堂」,我們客家人也有了定居安家的家鄉。我跪在莊嚴肅穆的祖墓前,第一句話就是替父親向列祖列宗懺悔,「列祖列宗,不孝的子孫回來了,我替父親向你們謝罪了!」我的心碎了,為什麼不能是父親親自回來拜祭祖先呢?我的心醉了,一個遊蕩在外的遊子歸家了!我的淚水噴薄而出,久久不能遏制,我只想跪著,向祖先們訴說我們這群人幾十年來的心酸,我只想哭泣,告訴祖先我們不是不想家,我們有著那麼多的無奈。

如今,我也年紀大了,對家鄉的思念與日俱增,可是儘管兩岸旅遊日漸繁榮,但對於我們這類特殊人群,那不是我們回鄉的路。

我常在遐想,既然那些在台灣的大陸人到了大陸都有一張《台胞證》,可以自由往返兩岸,為啥不給我們這類特殊人群也發張《台胞證》,允許我們想家的時候,隨時可以買張飛機票回家看看呢。我們都老了,我大概是離開台灣時最小的一位了,那些比我更老的老先生們可能比我更想家吧,誰還有精力,誰願意花上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辦各種繁雜的手續,等待那張「入台證」呢。

這可能就是我們這群人的一點心願吧。


自然台大

2013-6-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 評論數: 0

@稻穀鮮風:鮮花、流水、綠地、水鳥。這不是什麼公園,而是座落在鬧市區的台大校區。建設時處處考慮到與自然的相融和。而無論是學生、校工,還是像我這樣的路人,人人都細心呵護,造就了不是景點,勝似景點的美地。


媽祖繞境與民主治理

2013-6-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熊念剛/上海.復旦大學研究生)

我在大陸的求學期間,就對台灣的民間信仰的蓬勃發展讚歎不已,那時向我介紹這一發展盛況的老師也拋出了一個當時我不是十分明白的論斷:「台灣的民間信仰的蓬勃發展得益於其創造性的現代化轉化,並進行積極地社會參與,成為培育台灣民主社會的重要力量。」而帶著這份不解,在來到台灣之後,就決定要一探它的究竟。

凝聚地方意識

恰好這個學期在台大修讀的關於地方治理研究的課程中,授課的趙教授在課堂中經常會提到大甲鎮瀾宮媽祖信仰對於地方良性治理的促進作用,並建議我有空的話,不妨參加一年一度的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活動,並強調這樣不僅能夠瞭解台灣民間信仰運作,也能夠全面深入地瞭解到台灣地方社會治理狀況。

基於以上兩方面的理由,因此,在春假來臨之際,參與大甲鎮瀾宮的媽祖繞境活動成為此次假期出遊計畫的必選項。就在4月6日,我非常有幸與另外3位朋友體驗到這場宗教盛典。我們的行程從台中的大肚出發,跟隨媽祖行走大約20公里,到達彰化的永安宮為止,雖然行程只有一天,但是仍然十分地震撼與感動,也讓我們見識到台灣公民社會的發達。沿途有數不清的各類義工,有負責維持秩序的、有負責清掃垃圾以及其他類型的各種義工,整個行程在他們的辛勤努力變得有條不紊。

更讓我們感動的是,沿途的每一戶信徒都力所能及地為我們這些行走者提供免費的食物,在那一刻我們真正地感受到人與人之間那美麗的情感,而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都信仰著媽祖。和我們一樣,沿途有大量行走的信徒,一步一步跟隨著媽祖前行,只為了心底那份最純真的信仰。

我覺得參加這次媽祖繞境活動除了收穫了許許多多的感動之外,更讓我欣喜的是看到人們之間那份真誠的信任,我想這是這份真誠的信任,台灣的公民社會才能夠茁壯成長,台灣才因此成為一個民主自由之地。

羅伯特在《使民主運轉起來》一書中認為,社會資本是公民社會以及民主進步的一個重要決定因素,而社會資本指的是公民的參與網絡,以及體現在這種參與中的互惠和信任的規範,按照這一邏輯,我們有理由相信,民間對於媽祖的信仰成功地轉化成了人們相互的社會信任,從而推動地方治理走向善治,從而推動台灣公民社會的發展以及民主的進步。

建立社會信任

這一邏輯竟然大甲鎮瀾宮發展歷程驚人吻合。大甲鎮瀾宮所在的台中,政治權力的建構和地方派系結合在一起由來已久,儘管宗教傳統上超越政治,但大約在1960年代之後,因為地方民間信仰越來越豐厚的「人脈」(信眾)與「錢脈」(香油錢),宗教逐漸變成地方政治人物企圖支配的場域。

而這種爭奪也體現在大甲鎮瀾宮之中,通過完善財團法人制度,將地方派系的各個重要力量都納入到管理委員會之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通過協力合作推進鎮瀾宮的協作治理,使媽祖廟成為一個凝聚地方意識、安撫信徒心靈的重地。

儘管鎮瀾宮的協作治理,並沒有消除地方政治中的派系政治,但是對於共同推進媽祖信仰的職責以及合作帶來利益最大化的共識,仍然使其治理模式日益制度化,並推動了社會資本的建構。

因為大甲鎮瀾宮作為一個共同的信仰中心,是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團體組織而出現的,因而其能夠推動共同倫理與價值的形成,並日益對地方社會產生著巨大影響,從而提升社會互信,推動地方的良性治理,並使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活動成為世界重要的宗教慶典之一。

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活動,讓我瞭解到台灣民間信仰蓬勃發展的一種重要意涵,即通過共同宗教信仰的整合,促進地方合作與良性治理,這為台灣建立多層次的民主治理社會提供了重要啟示:通過訴諸社會共識,建立社會信任網絡,培植社會資本是可供選擇的重要途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