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劉兆玄:台大生如椰子樹 只顧自己往上長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6/10

台大校友、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昨應邀在台大畢業典禮上致詞。他說,一所有歷史的大學,特色常反映在它的畢業生成就中,而這個特色,又常反映在它校園裡的樹上。他並以「椰子樹」比喻台大學生「只顧自己往上長」。

校園裡的樹能反映學校特色,當過清大校長的台大人劉兆玄說,這不完全是笑話。最能代表台大校園的樹就是椰子樹了,一進羅斯福路的校門,兩排參天椰林夾擁著那條大學之道,是何等的氣勢,而椰子樹的特色正是「只顧自己往上長,連一點樹蔭都不給」。

劉兆玄說,到台南成功大學老校園看一看就不一樣了,最有代表性的是盤根錯節的老榕樹,真是「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亭亭成蔭」;清大一進校門左右都是松樹,松樹「顧盼生姿,挺拔傲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說罷全場大笑。

劉兆玄指出,台大的特色有許多,不能用區區椰子樹來概括象徵。台大最傲人的特色是學生素質最佳,幾乎所有科系均排名第一名。

不過他說,近年社會興起「民粹的氛圍」,讓「菁英」這兩個字蒙上一層「原罪的色彩」。

「世上許多事物百分之八十的成就,就是靠百分之廿的人做出來的。」劉兆玄說,多數人都同意各領域都需要菁英的領導,關鍵在於「如何讓百分之八十的人也可以得益,享受到百分之廿的人所創造出的成就和機會」。

四十年前劉兆玄在國外拿到博士學位,投了上百封求職信都石沉大海,最後決定回國教書。

那時代極少人願意回國工作,劉兆玄卻愛上第一份工作,「因為我從中發掘到無限向上提升的空間」。他鼓勵台大人「不要太早困囿於一份好薪水的工作」。


劉兆玄:台大人 要為更多人創造福祉

【聯合報╱綜合報導】2012/06/10

李校長、各位師長、各位畢業同學、各位家長:

首先要恭喜各位同學,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完成了學業,得到人人羨慕的台灣大學的學位,確實是可喜可賀;同時我也要恭喜各位家長,你們的子女在你們的愛心關懷中達成了你們的期望。

其次我要感謝李校長邀請我作貴賓演講;我跟台大的關係的確不比尋常。我們兄弟的兩代家庭中共有十四位台大人,我個人在台大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化學系,我的內人錢明賽是一九六七年植物系的校友,我的女兒劉正芸及兒子劉正豪分別是一九九九年資工系及二○○五化學系的校友。我曾擔任過兩所大學的校長共計十年,主持過九次畢業典禮,但是參加這一次的畢業典禮講話對我個人而言是最為特別的一次,因為這是我的母校。

台大椰子樹 只顧自己往上長

一所有歷史的大學,特色常反映在它的畢業生的成就中。而這個特色,根據我一位朋友的說法,又常反映在它校園裡的樹上—太玄了吧。

但這不完全是笑話;各位請看,最能代表台大校園的樹就是椰子樹了;一進羅斯福路的校門,兩排參天椰林夾擁著那條大學之道,是何等的氣勢,而椰子樹的特色正是「只顧自己往上長,連一點樹蔭都不給。」

你到台南成功大學的老校園看一看就不一樣了,最有代表性的是那些盤根錯節的老榕樹,真是「落地生根,枝繁葉茂,亭亭成蔭」。

你如到新竹不妨去清華園走走;一進校門左右都是松樹,它們長得顧盼生姿,挺拔傲人,自我感覺非常良好。

當然,台大和台大人的特色有許多,不能完全用區區椰子樹來概括象徵;台大學門領域最完整,歷史最悠久,校地最廣大,資源最豐富,學生數目最多,而最傲人的特色是學生的素質最佳,幾乎所有的科系均排名第一。

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學擁有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如此優秀的學生時,除了可以傲視其他學府外,其實它的責任是極為重大的。我們來看看台大自許的願景:卓越的教育、卓越的學術,和社會關懷。

台大網站上解釋,就是培養未來各領域的領袖人才,以及新知識的創造者。

更簡單的說,就是社會的領導菁英;企業領袖、公共事務領袖、意見領袖、學術領袖及各行各業的領袖等等。

要讓另外80%的人得益

不過這幾年在台灣作一個菁英的風險似乎很大,社會上興起一種民粹的氛圍,「反對知識傲慢」、「廢除明星學校」……太多人開口就罵,其實對於所罵的究竟是什麼意義並搞不清楚,在這種氛圍下,「菁英」這兩個字好像蒙上了一層原罪的色彩。這是很矛盾的現象,因為大多數人也都同意,社會的各領域中都需要菁英的領導,世上許多事物百分之八十的成就就是靠百分之廿的人做出來的;所以問題似乎是如何能讓那百分之八十的人也可以得益,享受到百分之廿人所創造出的成就和機會?怎樣的分配才能更接近所謂真正的「公平正義」?

5識 培養菁英知識份子

對於菁英知識份子之培養,我一向強調「通識」的重要。我曾提出「五識」—「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和「賞識」,作為「通識」的詮釋。

對於身經百戰的臺大畢業生而言,「知識」 (knowledge)和「常識」(common sense)是絕不陌生的,只是在新世紀中獲得知識和常識的來源和方式有了極大的變化。今天大家只要上網去蒐尋,你能立即取得的資訊,其廣度及深度都極為驚人,所差異的是,同樣的資訊在不同的獲取者腦中形成不同程度的知識與常識。

網路雲端 改變大學教學

兩個星期前,美國前財政部長、前哈佛大學校長Lawrence Summers來台訪問,曾與教育部蔣偉寧部長及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座談,他在回答蔣部長的問題時,表示網路和雲端科技將徹底改變現有的大學教學,張董事長有保留的意見,蔣部長則同意他的看法,我也以為然。

我們在傳統的課堂中教授知識,大教室一般最多兩三百人修課,美國史坦福大學教授一門網上的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課,有來自190個國家的十六萬名學生註冊,他們任何時間開機就學習,其課程設計適合讓任何人隨時利用二、三十分鐘就有效地學習了一個名師精心設計的知識單元,其中有超大量的影片、測驗、提問、答案及相關的回覆及討論,完全顛覆了大家習慣的傳統大學教學方式。

學習的生態在變,大學在未來的十年內一定會有很大的改變,對今天畢業的年輕人來說,未來幾十年您終生攝取知識和常識的思維及方式也會產生巨大的變化,因而需要作大幅調整。

見與識 決定事業規模

「見識」的英文翻譯至少需要兩個字-- vision and insight。因為「見識」不只是「見」、還要「識」,這裡面有廣闊的視野,也包含深入的洞悉。我常分析一些朋友的事業軌跡,無論是從事學術研究、企業經營或是公共服務,有些人具有遠大的眼光,但總是無法深入,也有的專注深入,可愈作愈狹窄,非常可惜。這「見」與「識」的最佳組合,往往決定一個人事業成功的規模。

同樣的,「膽識」不只是勇氣,有「膽」還要有「識」。我所知道的有大成就的人,在他們的事業生涯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經驗,那就是在關鍵的時刻作過十分困難的決定。成功的企業家常把景氣最低潮的時候當作轉型突破的最佳時間,終於反敗為勝。成功的政治家則常在當下民眾反對聲浪中堅持做對國家長遠有利的決策,終於留名青史。這種決定,只靠「有膽」是做不出的。因他們「有識」,所以才有勇氣作出別人不敢作、作不到的決定。

許多加州矽谷的朋友對我說,在美國連中學裡都充滿了創業的氛圍,不少高中生對創業的要點都能朗朗上口,大學裡學科技的和學企業的會主動互動,許多我們看到的畢業後的天才組合就源自於這種校園文化。反看台灣呢?YouTube的創立者之一陳士駿前幾天在台灣參加「創業論壇」時表示,他很驚訝台灣有很多博士、優秀科技人才,但創新公司卻少的可憐。如果連台大畢業生都怯於創新、不敢冒險,如果頂尖的醫學院畢業生選擇去做醫美、第一流的工學院學生選擇去做代工,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

不能改變制度 能改變態度

醫學美容不是不重要,它有很大的社會需求,某種角度來看它也是富裕社會的一種指標;代工製造業也不是不重要,它曾是(有些領域仍然是)台灣科技業躋身領先地位的重要經營模式。問題不在這些行業本身,而是在於這些工作未必需要大量頂尖的人才去做,而我們最有創造力的人才是否應該選擇更具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當然,這裡面有制度面的問題和市場的機制,我想要強調的是,也許你們不能改變制度,但能改變態度;市場有市場的選擇,你們有自己的選擇。

終生浸淫於「知識」和「常識」讓你學有專精又能觸類旁通;持續增進「見識」及「膽識」使你見木也見林,能謀也能斷。這幾個「識」(senses )在我個人的學思和事業生涯中扮演很重大的助力角色,我經常會沉思反省,在這些領域有無長進。

欣賞你的對手 甚至敵人

然而今天我特別要跟各位台大畢業生說的是五識中最後一識—「賞識」。我所提出的「賞識」不是動詞,不是平常我們常說的「我賞識某人的什麼優點」之類,而是一種「欣賞之識」,sense of appreciation。它不僅是「美育」的範疇—對世上美好的人、事、物的欣賞,我所說的「賞識」應包含欣賞平凡的芸芸眾生、欣賞你的對手,甚至你的敵人。想想看,在今天這種競爭劇烈的工商社會中,你每天碰到的人是你朋友者少,而競爭者多,如果我們不能以寬廣的心胸欣賞他們的長處,就會終日活在步步為營的緊張威脅中,不短命也難。我曾思考,我們所熟悉的「五育」—德育、智育、體育、群育、美育,大家朗朗上口的其實是德智體三育的均衡發展,而群、美二育在整套體系中的互相關聯究竟是什麼,終於得到了答案。

從「美育」出發進入「德育」、及「群育」的殿堂,穿針引線的正是「賞識」,sense of appreciation。而這種博愛式的「賞識」,由於它出自內心的欣賞之情,所以你進而對所有人、事、物的瞭解或感受就會從正面、善意的面向切入,很自然的它引發了同理心及同情心。而同理心及同情心所引發的「關懷」之心,正是進入群育及德育的境界的鑰匙。

21世紀台大人 卓越加關懷

各位同學,「五識」中的前四識可助你走向卓越,而「賞識」能助你培養出對社會的關懷。我們回頭檢視台大的願景,「追求卓越」及「關懷社會」;當你們從椰林夾道中走出了校門,您不再只顧自己長高不給樹蔭,因為您將創造無限的機會,成就、造福他人。卓越加上關懷,庶幾不愧為廿一世紀的台大人!事業成功與回饋社會並無衝突,你可以實現自我,也可以兼顧公平與正義。

親愛的學弟學妹們,從事教育的人常有矛盾的心。一方面看到舉世滔滔,社會國家需要改革、需要創新的事是如此之多,推動起來是如此之難,雖說教育是國之根本大計,而它的見效顯得是那麼地緩不濟急;但另一方面,當我們每一次站在畢業典禮的講台上,看到一群群未來各行各業的菁英,一張張充滿熱誠和自信的臉,在親友師長期許與祝福中走入社會,今後的數十年裡,將在不同的崗位上建立新事業、創造新機會,則又感受到有無比的希望。

第一份工作 盡全力做好

各位同學,在此全球景氣低迷的時刻你們步入社會,即刻迎面而來的可能就是困難、挫折甚至失望。但是我希望你們絕不懷憂喪志,你如果決心就業,你終將找到第一份工作。但請記住,找一份工作只是進入社會的第一步,而你的事業是今後數十年的智慧、心血所灌溉的精彩園地;然而正因為這第一步來之不易,你有責任要全心全力把它做好。

做好了就有成就感,有成就感,你就開始喜歡它,進一步你要讓你的工作提昇,達到新的境界。達到僱用你的人不曾預期、甚至無法想像的境界。

只有在你盡力做好手上的工作後,你才能有說服力地獲得提升境界的機會;但是如果你確信你的努力無法從工作中找到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那就是你該換工作的時候了。

四十年前我在國外唸完博士學位開始求職時,全球正在不景氣及第一次石油危機中,我寄出上百封求職信全部石沉大海。後來我終於找到回國教書的工作,在當時出國潮的時代極少人願意回國工作,國外的學長及朋友都安慰我暫時去新竹度小月。但是那是我第一份工作,我以虔誠的心盡心盡力地把它做好,此後,就全心全意地愛上它,因為我從中發掘到無限向上提升的空間。

別太早困於高薪好工作

如果你不急著就業,同樣地請你記得,你的未來有幾十年的精彩事業有待你去發展,你該規劃如何進一步開拓你的世界,多吸取一些「五識」的精華;走出去,台大人志在千里,不要太早困囿於一份好薪水的工作。等你更充實一些,更清楚你所要的是什麼時,你會有完全不同的想法和布局。

年輕的學弟學妹們,無論當前的就業市場多麼不熱絡,我希望你們昂首挺胸、大步走向最困難的每個角落去尋找實現自我的契機,台大人應該期許自己,做一個關懷社會的菁英份子,在社會上爭取的不應只是個人的一份工作,而是要為更多人創造更多的機會及福祉。

祝福你們,謝謝。


台大生像椰子樹? 李嗣涔:樹旁也有遮蔭龍柏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沈育如、湯雅雯/台北報導】2012/06/10

中華文化總會長劉兆玄將台大學生比喻為「只顧自己往上長,連一點樹蔭都不給」的椰子樹。台大校長李嗣涔指出,台大椰子樹旁還有「可遮蔭的龍柏」。他期許台大人也能像龍柏一樣「伸出手來關懷社會」。

李嗣涔昨天在台大畢業典禮中,以「創新、實現、創造價值」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這屆學生是在「台大資源最豐富的黃金年代」進入台大,出社會卻要面對最困難的時代,面對「貪婪、追求最大獲利的資本主義經濟操作模式帶來的災難」。

會後李嗣涔接受採訪,表示台大校園裡不只有高高在上的椰子樹,也有為人遮蔭的龍柏。台大的確有許多「椰子樹」型的學生,但也有不少「龍柏」型的學生,伸出手互相合作、為他人擋風遮雨。

台大學生會會長、經濟系畢業生鄭明哲則說,椰子樹正象徵台大生頂天立地,具有胸襟與遼闊視野;一整排的椰林大道,也象徵台大學生相互合作的精神。

鄭明哲指出,外界對台大學生的既定印象,就是只顧自己,不願和他人合作,喜歡關起門來讀書。雖然學業優秀,但待人處事還需要加強,因此才會被認為是椰子樹。

鄭明哲說,劉兆玄認為成大代表盤根錯節的老榕樹,但他認為,榕樹綠蔭過繁盛,反而會阻礙其它小樹的生長;但不論是哪種樹種,都各有所長,不需要計較。

電機系大三學生李佩蓉表示,外界認為台大學生很冷漠,只顧自己,「這是錯誤印象」。很多台大生都願意幫助別人,校內服務性社團也很多,之前泰國發生水災,台大學生在活動中心發起募款,大家捐款踴躍。

也是台大校友、昨天參加卅年台大校友重聚會的教育部前主秘莊國榮說,過去台大的確塑造較多自主、批判人才,但若能投入公共事務領域,學會和別人合作,像「樟樹」長得高大又能成蔭,也能兼具批判與關懷能力。

劉兆玄昨天也指出,連頂尖醫學院畢業生都選擇做醫美,台灣未來競爭力在哪裡?醫學系畢業生馬同學表示,不能一昧要求醫生犧牲奉獻,而是要討論目前醫生的待遇與工作環境。


劉兆玄:醫學生做醫美 台灣競爭力在哪

【聯合報╱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2012/06/10

「卓越加上關懷,庶幾不愧為廿一世紀的台大人!」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昨應邀在台大畢業典禮上致詞。他鼓勵學弟妹發展「關懷社會」的「賞識」,成為具備「五識」的現代知識分子。

「五識」指的是知識、常識、見識、膽識和賞識。劉兆玄說,「前四識可助你走向卓越,『賞識』能助你培養對社會的關懷。」

劉兆玄自己和太太錢明賽、女兒、兒子劉正芸、劉正豪都是台大校友,劉家兄弟的兩代家庭中共有十四位台大人。

「世上許多事物百分之八十的成就,就是靠百分之廿的人做出來的。」劉兆玄說,多數人都同意各領域都需要菁英的領導,問題關鍵在於「如何讓百分之八十的人也可以得益,享受到百分之廿的人所創造出的成就和機會」。

劉兆玄指出,要達到這樣的「公平正義」,菁英知識分子必須均衡發展「五識」,尤其是「賞識」。

「賞識」即為「欣賞之識」(sense of appreciation)。劉兆玄說,「賞識」不只是欣賞美好的人事物,還包含欣賞平凡的芸芸眾生、對手與敵人。而「賞識」引發的同理心、同情心,正是培養「關懷之心」的基礎。

缺乏「創業氛圍」是劉兆玄對台灣大學教育的憂慮。他引Youtube創辦者陳士駿的話指出,台灣培養許多博士、科技人才,創新公司卻少得可憐。

「如果連台大畢業生都怯於創新、不敢冒險,如果頂尖的醫學院畢業生都選擇去做醫美、第一流的工學院學生都選擇去做代工,台灣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裡?」

劉兆玄說,這兩種行業不是不重要,但未必需要大量頂尖人才去做,「台灣最有創造力的人才是否應該選擇更具挑戰性、創造性的工作?」這可能跟就業市場和制度有關,他鼓勵台大人「也許你們不能改變制度,但能改變態度;市場有市場的選擇,你們有自己的選擇。」


勉畢業生 楊志良:要有用辛苦交換的快樂

【聯合晚報╱記者張弘昌╱台中報導】2012/06/09

亞洲大學畢業生的最後一堂課,今天上午邀請前衛生署長楊志良開講,楊志良說,人的一生追求財富、追求地位,甚至追求愛情,都只是人生一部分而已,人生最終要追求的就是「幸福快樂」,他勉勵畢業生要有健康的身體、終身學習、幫助別人,以及用辛苦交換的快樂,才是人生追求的真正幸福快樂,受到學生與家長熱烈掌聲。

楊志良上午在亞洲大學體育館舉行的畢業典禮上,以「人生追求什麼?」為題,為亞大畢業生上最後一堂課,他說,人的一生追求許多事物,有人追求金錢物質,有人渴望愛情婚姻,在場學生追求學問,但其實,這些都是中間目標,所有目標的最後,就是為了「幸福快樂」四個字。

楊志良闡述說,在達成幸福快樂的過程,建議莘莘學子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所以天天有持之以恆的運動,健康為快樂泉源,第二要終身學習,他舉例台灣首富郭台銘有掌握天下事的宏觀,在忙碌事業中仍關注當年H1N1疫情,帶他受妻出席防疫會議,學習了解疫情;希望各位同學除了本身專業領域,還要放眼世界。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學習的開始。

楊志良說,第三就是同學們要有「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精神,幫助別人時,自己也會產生愉悅感,期望各位畢業生,放大“己”的定義,擴大至他人,如父母的“己”;是自己的孩子,出了社會有了成就,也要回饋大眾;亞洲大學創辦人蔡長海的“己”,是全校教師與學生;印度德瑞莎修女的“己”,則是全人類。也就是人飢己飢 、人溺己溺的精神,幫忙別人等於幫忙自己的快樂。

楊志良並以「先苦後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勉勵在場所有畢業學生。他說,先樂後苦,是最悲慘的人生,如貪汙不做事、搶劫、吸毒等,是可以得到很多錢,卻要面對牢獄之災,用快樂去交換痛苦,不是真正的快樂!因此用辛苦所換得的快樂,才是人生的幸福快樂!


亞大畢典/楊志良:幸福快樂 要用辛苦交換

【聯合報╱記者張弘昌/台中報導】2012/06/10

被封為「台灣最有guts的歐吉桑」,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昨天以「人生追求什麼」為亞洲大學的畢業生,上了最後一堂課。他勉勵畢業生,人生最終追求的是「幸福快樂」,用辛苦去交換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受到學生與家長熱烈掌聲回應。

楊志良個性鮮明,向來說話直率,目前是亞大講座教授。

他告訴莘莘學子,第一要有健康的身體,健康為快樂泉源;第二要終身學習,除本身專業領域,還要放眼世界,畢業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進一步學習的開始;第三要有「人溺己溺、人飢己飢」精神,放大「己」的定義,擴大至他人,幫忙別人等於幫忙自己快樂。

楊志良說,人的一生追求財富、追求地位,甚至追求愛情,都只是人生一部分而已,是中間目標,所有目標的最後,就是為了「幸福快樂」四個字。

他表示,「先苦後樂」才是真正的快樂,「先樂後苦」是最悲慘的人生,如貪汙、搶劫、吸毒等,結果是用快樂去交換痛苦,這不是真正的快樂,因此用辛苦所換得的快樂,才是人生的幸福快樂。

幼教系畢業生廖紋瑤說,楊教授的演講生動有力,畢業後會朝著夢想努力。獲頒關懷群育獎的財法系畢業生王莉靈表示,她站在台上受獎,對楊教授演講提到真正的幸福快樂,都是辛苦換來的,體會特別深刻。


興大畢典/李家同:掌握善用權力 造福人群

【聯合報╱記者白錫鏗/台中報導】2012/06/10

總統府資政李家同昨天參加中興大學畢業典禮,談到權力使人腐化,但唯有奮發掌握權力、善用權力才能造福人群,過去學校都教學生要「己立立人」,但他要提出「己立方能立人」的新想法,唯有成功才可以有效率地幫助別人。

他還說,「不要自命清高,過分清高的人,只能獨善其身,不能兼善天下」;台下畢業生竊竊私語「他講的是總統馬英九嘛!真希望總統能搞好台灣經濟」。李家同會後表示,他講這些話,並沒有影射任何人,而是勉勵畢業生。

他在畢業典禮上指出,本屆畢業生二○○八年入學遇到金融風暴,二○一二年畢業又面臨歐債危機,雖還沒全面爆發,但已感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以此提醒畢業生,全球化時代,世界的變動對於個人有重大影響,大家應多關心社會、國家,以及所處的世界。

李家同說,世界上幾個不安定的地區,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奈及利亞、葉門等,皆存在十分嚴重的貧富不均,身為知識分子不能對世界貧富不均的問題漠不關心。


交大畢典/潘健成:積極才能取勝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何易霖/台北報導】2012/06/10

群聯董事長潘健成昨(9)日以交大校友身分參加交大畢業典禮,期許畢業生不要怕吃苦,更應該要習慣吃苦。他以自己創立群聯曾面臨3次倒閉危機,卻都順利度過難關為例子,勉勵年輕人想法要積極,才能取得勝利。

潘健成是交大控工系和電控所畢業校友,他創辦的群聯,現為全球快閃記憶體(Flash)控制晶片龍頭,年營收超過300億元。他昨天以「離開校園—走入社會」為題,與交大畢業生交流。

潘健成強調:「大部分的畢業生,其實什麼都不會!」他認為,學生在校學的是歷史,在產業界能發揮的有限;進入職場,必須要有再學習的能力和態度,加上熱情,以及延續成功需要的責任感。


北科大畢典/葉寅夫:要能抗壓能力

【經濟日報╱記者黃郁文/台北報導】2012/06/10

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和碩董座童子賢昨(9)日以校友身分,出席台北科技大學畢業典禮,為畢業生致詞。葉寅夫勉勵學子要具備資訊科技(IT)專業及英文能力;童子賢則肯定台灣技職教育的成功。

葉寅夫昨天擔任上午大學部畢典嘉賓。他指出,現在的時代是打國際戰,不但要具備IT專業能力及英文能力,更要有能力與國際競爭、談判、較量。葉寅夫勉勵學生畢業後要積極爭取機會,並且一定要具備抗壓能力,因為在社會工作,壓力一定比學校來得大。

童子賢擔任下午碩士、博士班畢典嘉賓。他以宏達電創辦人卓火土、現任執行長周永明,以及產業大老嚴長壽等多位名人的奮鬥史,勉勵學子不要固步自封。


東海畢典/江宜樺:網路罵人白痴 不值鼓勵

【聯合報╱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2012/06/10

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昨天出席東海大學畢業典禮,勉勵畢業生要有熱情、理想和堅持,也談到尊重包容,對目前網路上的發言,動不動罵人「白痴」、「腦殘」或「廢物」,感到非常憂心,「不是值得鼓勵的現象」。

他在台上諄諄教誨,台下學生忙當低頭族,有人臉書打卡自拍,有人補妝梳頭。江宜樺事後說,以前教書就有此現象,他不多評論。東海大學校長程海東說:「我覺得非常好,學生有自己行動,要鼓勵學生表達對典禮的看法,用手機、拍照都完全自由,希望外界不要錯誤報導。」

江宜樺昨天應邀致詞,提醒畢業生要有熱情與理想,沒有熱情也可能成功,但所作所為像行屍走肉,他引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名言「把工作當志業」。

江宜樺說,台灣社會因為政治信仰反目成仇,例如批踢踢(PTT)政治版,不同政治意見的人,用極為負面、各種汙衊字眼,勢不兩立宛如宗教戰爭,罵人「白痴」、「腦殘」或「廢物」,網路上很普遍,不是值得鼓勵的現象。


劉兆玄妙喻/學生像松、榕 清大成大贊同

【聯合報╱記者鄭惠仁、張念慈/連線報導】2012/06/10

清大生像松樹、成大生像榕樹,劉兆玄的妙喻,清大和成大都認為很貼切。

清大副校長葉銘泉一聽「松樹說」就哈哈大笑說,劉兆玄當過清大校長,所言很貼切。不過葉銘泉另有解讀,「松樹代表松柏長青,意謂清大教育精神長長久久,至於自我感覺良好,代表清大學生有自信。」

「劉兆玄用椰子樹、榕樹分別比喻台大、成大學生,長久以來就是兩校的寫照!」成大校長黃煌煇表示,差別在「人際關係」,成大的訓練是讓學生懂得和人相處、照顧別人。


新聞眼/新鮮人進職場 先學會改變自己

【聯合晚報╱記者邱瓊平、謝蕙蓮╱特稿】2012/06/09

大學畢業旺季來臨,畢業生互道珍重再見、前程似錦,但社會新鮮人在一片經濟不景氣的時代進入職場,似乎面臨更大挑戰。曾有企業指現在的年輕人不耐操,抗壓性低,社會新鮮人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前,或許要先學會改變自己。

多數的社會新鮮人對工作起薪有很大的期待,但不景氣下,很多企業提供社會新鮮人第一份工作的起薪只有2萬多元,讓不少失望、甚至怯於踏進職場,不升學、沒工作的「啃老族」愈來愈多。

就連眾多考生心目中第一志願的台大醫學系,最近也因為有外科醫師跳出來大談改走醫美,讓曾任行政院長、大學校長的劉兆玄,今天參加台大畢業典禮時,忍不住公開呼籲台大學弟妹們,從事更有創造力的工作。

劉兆玄的感嘆,不僅是台大人面臨的問題,也說出不少曾經生活在資源不如現在優渥,但仍努力打拼、創造出台灣奇蹟的中生代的心聲。對照時下少子化、成長過程一切不虞匱乏的新生代,難免會覺得時下年輕人缺乏理想、創新勇氣,也更習慣安逸。

台大的徵才博覽會,就曾有大四學生表明想找不須加班、朝九晚五的工作,還要求起薪還要4萬多元,讓徵才的企業人資主管感到驚訝。

面對全球化和對岸的人才競爭,未來的職場挑戰更多更大,即將進入社會的新鮮人,面對愈來愈嚴重的高學歷、高失業率問題,個人對職業的積極態度,和與他人溝通、合作能力,反而可能是未來求職競爭的重點。


獻給新鮮人:請「多犯錯」!

黃創夏 2012/07/19 06:59:41

前言:毛高文突然收起原本都是笑意的臉孔,嚴肅地說:「大學生就該多犯錯,希望進到清華的大學生,都要下定決心,犯越多的錯,越好!」‧‧‧

===【一句話】===

指考結束,又將有一批新鮮人要進入大學了;突然發現有好多同學的子女,已是這一批新鮮人的行列了。

於此,謹以當年清華大學老校長毛高文的一段話,權當獻給新鮮人之賀禮。

那是大一那一年,第一次和毛高文見面時的那一段話。

那時,系上直屬學長是代聯會主席,把我拉進代聯會當執秘,開學後沒幾天,學長就帶著我們幾位小朋友,到校長室和毛高文聊聊天。印象最深的一句話,就是毛高文突然收起原本都是笑意的臉孔,嚴肅地說:「大學生就該多犯錯,希望進到清華的大學生,都要下定決心,犯越多的錯,越好!」

毛高文的意思是,大學是進入社會的最後「被保護」階段了,除了作奸犯科外,其實,大學生也惹不了什麼太大的禍事,造成不了太大的傷害,毛高文更說,能進到大學的孩子都不笨,當然知道什麼是作奸犯科,也不該和不會去犯,更該「多多犯點其它的錯」。

因為,錯中才能學習,才能真正體會到許許多多課本上、師長教導無法傳承的經驗,既然天塌不下來,就該利用他口中的「犯錯的特權」,多所嘗試,他只有一個要求:「不貳過!」

在此同時,我也想起了當年之工學院長李家同的親切畫面:他拿著一杯醇美的咖啡,自在地靠在椅背上,雙腳斜靠在辦公桌上,並不是太光亮皮鞋的鞋底,不斷地在我的面前,晃啊晃著‧‧‧

在搖晃的鞋底間,傳來李家同校長智慧的開示:「沒有任何外人可以去定義你是誰?自己是什麼,就讓自己來定義!」

我並沒有被李家同教過,他是工學院長任教於電機系,我是動力機械系,不過,工學院長室是在動機系館的二樓,總是會不經意的碰到他。

大二那年的一個早晨,晚起遲到的我匆匆趕往教室時,在系館大門差點撞上李家同,正在驚慌失措時,李家同沒訓人,他口氣溫和地問我是哪系的。「動力機械系?」李家同突然反問我一句:「機械系,你想當機械人嗎?」我傻住,這是什麼問題啊?猛搖頭。李家同笑了笑,要我到他辦公室聊聊。

走進工學院長辦公室,李家同親和地煮了咖啡請我喝,靠在椅背上,兩腳斜靠在辦公桌上,鞋底在我眼前晃啊晃,李家同談到他回台灣後,對台灣高等教育只重「術科」,欠缺自我教育的觀察,更提到了他對清華學生但重理工,輕忽人文的嘆惜‧‧‧

在那搖搖晃晃的鞋底後面,傳來他堅定的開示:「沒有任何外人可以去定義你是誰?自己是什麼,就讓自己來定義!」離開院長辦公室時,李家同還陪我走到樓梯口,拍拍我的肩膀說:「永遠要記住,你是誰?由你自己來定義!」

我很幸運,才當新鮮人時就碰到了兩位特別有智慧的師長,我也很愚昧,混了二、三十年還是沒有太多的新智慧,謹此借花獻佛,以兩位師長的智慧,祝所有新鮮人都能邁向璀燦的人生。

《本文已刊載於 20120718 Yahoo 奇摩》


蔡英文:年輕人別怕當學徒!

【聯合報╱記者魯永明/嘉義報導】2013.02.02 03:11 am

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由立委李俊俋陪同,在一心二葉館檜木屋與返回嘉義的創業青年座談,青年紛紛吐苦水,表示薪水低、創業環境差,蔡英文表示政府的責任是幫青年創業、營造願意幫青年承擔風險的社會環境,青年的責任則是不斷學習,「別怕學徒的生活!」

她表示,在古老英國教育中,可是有3年的無薪學徒時期,多充實自己,才會對未來有更多幫助,年輕人不要怕面對新時代、新機會的挑戰,「創業多建立人際網路,不要當宅男宅女」,要知道如何包裝自己長處,而非單打獨鬥。

座談會邀請12名在地年輕人談創業艱辛;30歲的陳尚雍是嘉義BBS站長及座談會召集人,他說,觀察多年,嘉義年輕人愈來愈少,留下的幾乎都抱著墾荒精神,想在這片土地播下種子。

陳道生與妻子經營火鍋店,他說從規劃、經營、店面樣樣自己來,資金不充裕,更添困難;吳姓青年表示,返鄉創業後,與妻子扣除租金及生活開銷,只剩22K,但比在外地工作感到幸福;。陳亭蓁抱怨多數青年申請不到政府的青年創業補助,補助大多流於形式。

李俊俋說,政府與其補助青年,不如教青年如何創業再補助,反而有更好效果,大環境不好,政府更應扮演領頭羊,帶領青年創業。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來源: 趙旭的日誌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蔡︰台灣出現領導人斷層

自由時報 2013-6-9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認為台灣有嚴重的政治領導人斷層,尤其台灣很多人才,都被「鎖進」大學裡,等他們辛苦升上教授後,已與社會長期脫節,來不及訓練,很容易就會陣亡。所以一定要再經歷一次的政黨輪替,才能培養吸納足夠的人才。

許多人才被「鎖進」大學

蔡英文昨赴凱達格蘭學校演說「從世界變局看台灣的機會與挑戰」。她認為台灣已出現政治領導人的斷層,因為過去的社會、教育都不重視領導養成,好的領導人除了要決策,也須承擔風險,更要與他人共同合作;且除領導他人外,也要習慣被他人領導。

蔡英文說,國民黨在九○年代就出現領導危機,找不到人來組閣;民進黨第一次組閣時,吸納最好的人才,但在野後已沒長期培養政治人才的空間,只能從社會舉才。

她表示,成立小英教育基金會,就想從學界找出能參與公共政策的人才;因評鑑制度,讓台灣很多人才,都被「鎖進」大學裡,所以一定要再經歷一次的政黨輪替,才能培養出足夠的人才。

對於二○一六年的總統大選,蔡表示,民進黨要承接、結合社會的力量,不能只有反對國民黨;要讓民主往前發展,用一定的高度去面對公共事務,還要能夠去說服人民。

蔡英文對未來的國際政治、經濟局勢感到悲觀。她指出,整個世界都陷入供給遠大於需求的困境,很難在十年內好轉。過去處於供給方、且較為弱勢的台灣,處境會愈來愈困難,應冷靜思考要往哪個方向突圍,否則會很容易被淘汰。

蔡英文也批評現在的國家治理能力、政府結構都有問題,例如中央政府把財源、權責都一手包辦,但所做決策卻與地方嚴重脫節,讓沒錢、沒權的地方難以執行。所以政府應該要有決心,不能只用短期心態來決策,應該要有中長期的計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