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真正需要急救的是:媒體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6-2

◎ 陳家如

近日新聞,一個民眾在臉書上敘述一名老人在醫院門口被輾倒,高醫急診室見死不救,護士竟說沒擔架。此民眾在臉書痛罵高醫:「真他媽垃圾!…原來這就是醫德!我深深體會到了。有時救命就在那短短的幾分鐘…。」一則留言成了新聞,媒體報導隨之起舞,罵醫院冷血、沒醫德。

其實到醫院「之前」與「之後」的救護,本來就專業分流,有不同的專業人員、處理流程與器材(所以當護士說急診室沒擔架也是正常的,因為本來就不會有)。此外,派出所與消防局就在高醫附近的幾步遠處,報案後到醫院「之前」的救護,本來就是由EMT(Emergency Medical Technician)救護隊員負責,他們也才會有像外傷固定頸椎的背板、搬運病患所需要的專業器材等等。EMT救護隊員送到急診室「之後」的緊急救助,才是由急診室的醫護開始。

另外,因目前醫學中心的急診醫療人員極缺、忙碌不已,不管是急診的醫師與護理師,正常的情況下,都「正在進行」急救與治療病人的工作業務,當放下手邊病人出外救助時,是否又對身邊的病人不公平或是根本就分身乏術呢?

所以,「急診室醫護應該主動放棄手邊的急救業務、離開有本身職責所在的急診室,主動跑到馬路上察看傷者的狀況。」這種話是理盲而濫情、且很不正確的想法與謬誤發言,更何況是「真他媽垃圾」、「冷血、沒醫德」這種不明就裡、搞不清楚狀況的謾罵。

而媒體不但不加以導正與解釋,反而將此不正確、自以為是的正義,煽風點火、大肆宣傳,把誤解吹送給大眾,留下更難以磨滅、深深的成見與錯誤的正義。

臉書留言即可成新聞,不要求查證、專業;當新聞報導竟然成為「欺騙領導正義」、「無知領導專業」,我們的媒體已經無止盡地沉淪!

(作者為新北市執業醫師、醫勞盟學術組)


與記者喇舌?憶樺:「只是親 頰感謝」

自由時報 – 2014年1月6日 上午6:11

〔自由時報記者陳祐誠、蘇福男、林奕如、謝文華/綜合報導〕吳憶樺四日晚間被民眾拍到在西門町某餐廳與中天女記者熱吻,疑似有「喇舌」動作,昨引發網友討論,有人祝福,也有人質疑女記者與採訪對象過分親密,恐違反新聞倫理與專業。

網友質疑女記者違反新聞專業

面對媒體詢問此一問題,吳憶樺沒有任何回答。博愛基金會執行長歐晉仁指出,憶樺否認有外傳喇舌舉動。他透露,向來對憶樺管教嚴格的德國裔養母艾特納,責備憶樺怎會發生這種事?憶樺一聽被嚇到,解釋說女記者送他東西,且接下來十天要到南部,他只是親頰表示感謝和道別。

長住巴西的歐晉仁說,南美洲的民眾很熱情,見面擁抱、親臉是很正常的舉動,同行的巴西媒體都笑說台灣的新聞「隨便別人說什麼就信什麼」,歐還說:「這事若傳到巴西會被巴西人笑死!」

三十一歲的鄭女曾任年代新聞記者,現為中天新聞台國際中心文字記者,兼中天新聞主播。她早在上個月就前往巴西採訪吳憶樺;而吳三日返台,鄭女一路貼身採訪,站在吳身旁現場連線。歐晉仁表示,四日晚間是朋友間的私下相約,鄭女送他繡有中華民國國旗的紅色外套,所以憶樺親了鄭女臉頰一下。吳憶樺昨天就是穿著這件衣服祭祖。

在巴西有無女友?親友都說不清楚

被問到憶樺在巴西是否有女朋友?歐晉仁說:「真的不知道。」因為每次問他這個問題,憶樺總是臉紅不說話,他認為,吳憶樺已是十八歲的大男生,交女朋友也是很正常的事。叔叔吳火眼等茄萣親友則紛紛低調表示:「不清楚。」「不要問我。」

網友則反譏「我好想跟她來一下禮儀唷」、「我猜吳憶樺不想回巴西了」,網友namie20說,「喇機和國際禮儀根本很大的不同、當台灣人笨蛋嗎」。

中天發言人黃俊仁昨接受中央社採訪,表示此事為私人行為,公司不予干涉。


吳憶樺激吻正妹 伯母怒批:他是弟弟,女主播該知分寸

NOWnews – 2014年1月7日 上午11:58

社會中心/高雄報導

台巴混血兒吳憶樺,本月3日返台進行「尋根之旅」,卻在4日於西門町被民眾拍到,與一名辣妹在美式餐廳激吻20秒,網友起底發現,證實女方身分是中天新聞台記者兼主播鄭亦真。吳憶樺和女主播的「喇舌」照曝光,引發吳家四伯母怒斥,「憶樺才剛滿18歲,什麼都還不懂,女主播應該有所『分寸』」。

吳憶樺3日晚間抵台之後,4日和養母等人搭乘捷運參加婚禮,但當天婚禮結束後,他被拍到在西門町一間美式餐廳內,和一名辣妹擁吻,外界很好奇該名對象是誰,怎麼他一回台就把妹成功?網友發現後進行人肉搜索,女方是31歲、中天新聞台記者兼主播鄭亦真。

鄭亦真在12月底被派往巴西貼身採訪吳憶樺,3日吳返台她同機全程採訪,4日晚間兩人熱吻20秒被抓包,引發軒然大波。5日吳憶樺承認彼此有吃飯逛街,聲稱接吻是巴西人打招呼方式之一,其家人幫忙緩頰,表示巴西人很熱情。只是吳憶樺在巴西有女友,鄭亦真也有穩定交往的男友,行為實屬不妥。

身分曝光後,鄭亦真6日未進公司,畢業於世新大學的她曾任年代新聞記者兼主播,後來轉戰中天,現任國際新聞中心文字記者兼主播。這回捲入激吻小13歲嫩男事件,聲名大噪的她已關閉臉書、手機不願回應,中天說公司不會干涉記者私人行為,外傳台內高層下令要求她休長假。

只是吳憶樺5日中午返回茄萣老家祭拜父親後,吳家人在晚間不斷看到吳憶樺激吻辣妹的新聞,叔叔吳火眼當場氣得說不出話,四伯母洪櫻桃更是大罵,「妳是姊姊,他是弟弟,這件事很嚴重,妳要出來解釋清楚。」根據《蘋果日報》報導,鄭亦真原和前中天攝影師男友交往6年,一度論及婚嫁,但之後因為個性不合而分手。


吳憶樺日月潭划獨木舟 湖中央展笑顏

【聯合報╱記者吳思萍、賴香珊/南投報導】2014.01.07 02:43 am

台巴混血兒吳憶樺昨天到日月潭觀光,因為接吻風波,他看到大批媒體,全程鮮少笑容,只有獨木舟划至湖中央時,沒有鏡頭對著,他才放鬆心情欣賞日月潭風光。

「原想欣賞日月潭美麗湖景,但只看到一個個鏡頭」吳憶樺與養母葉特納等人從朝霧碼頭搭遊艇到日月潭聖愛營地,基金會委員李宗德抱怨媒體不給吳憶樺空間,吳憶樺與養母也忍不住皺起眉頭。

下船之後,到達獨木舟營地「聖愛營地」,吳憶樺嘗試划獨木舟,他會游泳,但不太會划,獨木舟不協調,他怯生生繞了幾圈,划到湖中央時停留幾分鐘,一覽日月潭美景,才露出微笑。

吳憶樺說,第一次體驗獨木舟,很新奇好玩,尤其看到大家都對他那麼好,覺得很幸福,他也強調,不會留在台灣,會回巴西完成學業,若有機會,再來台灣自助旅遊,若是教會有需要,也可能申請回台灣服務。

針對媒體報導他與女記者接吻20秒,吳憶樺重申那只是巴西禮儀,不懂台灣媒體報導得如同醜聞,天主教博愛基金會執行長歐晉仁也說,消息傳回巴西,他們很訝異台灣人的反應,因為接吻在巴西是很基本的打招呼方式。

外界也質疑,吳憶樺是回台探親跟叔叔吳火眼團聚,現在卻變成跑行程,與親人相聚只有3、4天。歐晉仁說,因為吳憶樺堂姐、堂弟都要期末考比較忙,加上吳憶樺很小就離開台灣,希望這次能讓他認識台灣之美,並參觀教會各機構。希望往後吳家也能到巴西觀光,看看吳憶樺長大的環境,吳憶樺也表示,對行程安排滿意。

天主教博愛基金會隨身翻譯李宗德說,吳憶樺從小就是個可憐的孩子,幸好養母葉特納用愛包容他,也有嚴格的家教,才讓他成為有禮貌的好孩子。


從吳憶樺看見媒體腦殘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4-1-7

◎ 洪大隆

很難想像,全國各類媒體排山倒海的一直報導吳憶樺的新聞!

早上我會習慣性的看電視新聞,而電視晨間新聞最大的特色就是會報導當天各大報紙的大大小小新聞,這還叫「新聞」嗎?而且以前電視新聞的製作團隊至少會把報紙的內容加減拍照編輯,放到播報記者後面的電視螢幕上,然後加上自己的評語。昨天早上看到某電視台剛成立的早上七點台語新聞,他們把報紙拿起來放在一個報紙架上,由記者翻報紙唸重點,鏡頭直接帶,其他都省了!這是「新聞報導」嗎?根本只是「讀」報紙給觀眾聽而已!也就是說,把明眼人的讀者(或觀眾)當成是瞎子,你可以不用長眼睛看報紙,我唸給你聽就好。


不用罵記者,他們不知道自己快失業了
(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20595/ )

關鍵評論網 探長 2014/01/09 發表於 • 社會

最近一篇PTT文章痛罵新聞媒體,情緒性的字眼、髒話連篇,意外讓媒體從業人員大團結紛紛發文和鄉民互嗆。

媒體會不會越罵越好?會不會出現大覺醒的一天?會不會突然來一個救世主?

很遺憾的,我告訴你,不會!您也不用生氣,因為五年內,記者這種動物會成為您必須愛護牠的「瀕臨絕種物種」。

我必須承認,出道15年,儘管採訪過萬條新聞,看過上千屍體,百大災難,也讓幾位貪贓枉法、草菅人命的公務人員啷噹入獄,但是比起當年讓偷裝監視器的美國總統尼克森下台的兩位《華盛頓郵報》記者(Bob Woodward和Carl Bernstein),小弟是遠遠自嘆不如。

這件歷史事件,不但是美國近代史不得了的大事,更是傳播新聞學必須研討個半個學期以上的教材,其他的不說,光《華盛頓郵報》歷代總編輯到記者到工友、工讀生,就因為這條新聞的光榮和精神意義,從此圈成一個集體意識,報人上下一心堅守崗位,信奉新聞倫理和無冕王自律,成了美國主流媒體的精神標竿。

看完了小弟的自慰文,赤裸裸呈現在大家面前的,就是現在記者到底在「採訪什麼」?喔,現在記者不採訪的!

現在的編採模式是:

1. 早上「各級長官」(不是記者)把所有「賴以維生」的報紙鉅細靡遺的看過一次之後(當中《蘋果日報》是聖經),到會議室裡頭「分配」給社會、政治、財經、生活、地方、國際等「中心主管」,各中心主管如獲至寶的把這些「配給」交給各線記者「按圖索驥」,上頭有寫什麼,你今天就做什麼。

2. 記者拿到之後,會先「採訪記者」,在這裡「採訪」是動詞,「記者」是受詞,什麼意思?報紙每條新聞之前不是有《記者XXX、XXX 台北報導》,每位電視記者手上都有這些XXX的連絡電話,很多時候這位XXX記者昨天採訪到三更半夜,還得狂叩20幾通才叫得醒,還會被所有記者在Line群組裡頭酸:真懶惰。

3. 好不容易「採訪完記者」,接著正式出門採訪事件了,背起採訪包,長官還會交代:「蘋果有寫到…不要忘囉」、「標題寫的『黑心店家』,『黑心老闆』要找到喔」。是的,還沒到現場,這些「黑心XX」就已經被定罪了。

4. 到了現場,當事人引經據典,以為自己把事情說清楚了,好不容易鬆一口氣,準備打開50~55台看看哪位好心人,可以為他討點公道回來——當然,不會!

5. 有沒有記者會想把自己所見所聞,真實的寫出來?當然有,但是很多人不會讓你如願,因為「蘋果的標題才有賣點」;有沒有記者把昨天晚上到各單位得到的獨家消息和拿著一疊報紙的長官回報?當然有!但是,「這沒有收視率」……

6. 接著,中午記者們就會犧牲吃飯時間,努力「尋找新聞素材」。在哪找?Google和YouTube,當今新聞記者最重要的新聞來源之一。當然新聞學教授說過,新聞來源不能如此單向和貧乏,所以還有PTT和Mobile01,當今新聞記者最重要新聞來源之二。

好,這些記者們靠的新聞來源是「採訪記者」和「社群網站」,卻得花媒體老闆一個月上千萬薪水,萬一有一天,有位天才卻無良的老闆突然想到,如果少了「記者」這個媒介(記者變成了媒介之一,Shi……),我直接找到這些第一手消息提供者呢?不但可以省下上千萬/月,還可以縮短「採訪」時間,成為最快的媒體、最豐富的媒體、最省錢的媒體!

電視+電視台數位化時代來臨,這些icon後面的使用者,要第一時間接觸到,應該不難吧?點一下就有啦:「Hate先生,你現在正上傳的火警畫面,我們公司想和你連結,可以嗎?我們按照點閱率,每個基數給您五元當作酬勞……」連結,成交!

再來呢?

「Hate先生,我們可以請你簡單說這個火警現場狀況好嗎?」

接下來的故事,記者的下場,應該很清楚了。了解市場的人,應該不難發現,已經有好多好多好多人投入平台的市場,這些平台的豐富性、多元性、時間性,是傳統電視台比得過的嗎?

我們在學校學的,抑揚頓挫、金字塔寫作、子彈理論、視覺心理學……還有人重視嗎?要這些公民記者學這些嗎?哈哈哈…「記者」會越來越好嗎?您說呢?

記者們,如果您還在「採訪記者」,就等著失業吧!


八卦媒體與收視率調查報告是台灣媒體「腦殘化」的元凶
( http://blog.udn.com/dapili1234/11382529 )

UDN blog 曹致軒 Jason (軒軒) 2014/02/27 02:36

近日台灣被美國外交政策雜誌針對國內媒體發展現象,評為雖然擁有亞洲最自由的電視與平面媒體,不過從外人眼光來看,過去幾個月全台只有兩件事:黃色小鴨與吳憶樺(看起來還漏了個「圓仔」)。講難聽一點,這類新聞幾乎就是所謂「腦殘式」的報導;小鴨髒了、吳憶樺吃了什麼、圓仔今天又做了什麼,新聞就在這些看起來雞毛蒜皮的小事報來報去。而這些「腦殘化」報導到底從何而來?近年來由港傳來而大行其道的八卦媒體,與台灣長期以來影響電視台廣告命脈甚深的AC Nelson收視率調查報告實在脫不了關係。

自從八卦港媒在前幾年進入台灣以後,雖然銷量佳,加上文字淺顯,甚至往往以大幅照片、漫畫等讓讀者易懂的方式來操作。但是風格用語太過於直白,甚至在取材上,常常用洞悉「人性本好奇」的方式,以追求獨家、窺探隱私式的報導為主打,並讓許多媒體也跟著一起淪落,走向這種媚俗化的風格。

大部份的媒體在做新聞的時候,不論是正面新聞(例如少女爲陌生失禁老翁擦糞、棒球隊、拔河隊為國爭光)、負面新聞(殺人、放火、搶劫、下藥,老翁幼兒命喪火窟等),或是獵奇新聞(妮妮口袋多了兩百元),都變得不是以「讓世界更美好」的風格為出發點,而是因為「有收視率」、「觀眾愛看」、「可以增加流量」作為思考方向。甚至將網路上的流量點閱率貼在公司電梯以供同仁「警惕」。也因為以這種風格為出發點,讓媒體操作越來越速食、投機,講求具象化、簡單化。

台灣媒體發展這幾年走向流俗的風格,除了平面媒體出現港媒的引入以外,電視台以AC Nelson的收視率調查為重要參考標準,也可以說是電視媒體劣質化的元凶之一;這裡頭收視率調查的公平性與準確性,已直接影響到電視節目製作品質;由於台灣幅員小,頻道密集,節目雷同性高,媒體天天炒作收視率誰高誰低,造成電視台只重業績及收視率資料,大家追逐每日收視率及相同的市場定位,無力於改善節目品質與建立各台特殊風格。

而收視率數字的抽樣誤差、樣本結構缺乏代表性、獨占市場缺乏競爭者、質化節目之測量被忽略,且收視率調查並未針對學歷與社經地位進行調查;會因高收入、教育程度高之家庭拒絕裝設「個人收視紀錄器」,低收入、教育程度低家庭較易取得樣本戶同意,而使得高收入家庭被低度代表,影響抽樣的信度和公平性。此外,在樣本汰換上,由於尼爾森公司採「自然淘汰法」,每年更換率為 15-20%,某些樣本戶其實為固定樣本毫無汰換,使樣本缺乏活潑度。這些原因,往往都會造成某些電視台較容易因為內容屬性投樣本數所好,而取得較好收視率。但這樣的結果,卻是無助於內容品質之提升。世俗化的下場,往往會造成某些劣幣驅逐良幣的遺憾;也因為這樣,被人批評為「腦殘化」的內容會出現也不意外了。

台灣的媒體想要剔除外界這種「腦殘化」的標籤,其實目前看起來只能靠著民眾的自發性警覺,讓八卦媒體知道採取的風格無用。或是看尼爾森收視調查報告的方式必須要徹底改變,比如說打破一家壟斷局面、利用漸漸普及的機上盒來調查更多的樣本數,同時調查方式要兼顧小眾與公平、讓優質頻道也得以生存,加上現有新聞頻道的內部訂定自律公約。不敢奢求一蹴可幾風格改變,但是漸漸變得較有眼界與質感。唯有如此,尚可帶起民眾的判斷力與素質,才不會讓「腦殘化」的問題繼續下去,甚至影響國家未來發展。


洪崇晏出席記者會 媒體採訪變嗆聲

風傳媒 王立柔 2014/04/15 12:47

台大學生洪崇晏15日出席「立院前廣場留給人民」請願記者會,遭到大批媒體圍剿。(吳逸驊攝 )

台灣反核陣線、基督教長老教會、908台灣國15日上午聯合舉辦「立院前廣場留給人民」請願記者會,日前在「路過」台北市警局中正一分局行動中,擔任場控的台大學生洪崇晏也出席聲援,並公開說明當天過程,但大批媒體會後聯訪時仍原地跳針同樣問題,整體氣氛極具敵意,有記者以痛斥口吻嗆洪鼓譟群眾,也有記者質問洪「你自己聽了會不會覺得很像狡辯?」

洪崇晏在記者會上指出,11日的「路過」行動不是他發起、群眾也不是他找來的,當天早上就看到有網友提議路過中正一分局的行動,而他下午5點半只是自發性以聲援學生的名義,事先到場召開記者會說明公投盟凌晨被驅離一事並提出訴求,結束後,基於自己有些社運經驗,面對不知道有何組織、要做什麼的群眾,自願留下來主持抗議步調,介在警方和群眾之間協調、傳遞訴求。

洪崇晏表示,按照《集遊法》惡法的習慣,在現場拿麥克風的人往往就被警方當成「首謀」,但如果要說該次行動有真正的首謀,其實是讓人不滿的中正一分局、失能的政府。不過洪表示,若檢調還是要依《集遊法》惡法的慣例辦案,那麼他就是「首謀」,願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也藉由這樣的方式凸顯現行《集遊法》的荒謬。

而洪崇晏在記者會後單獨接受大批媒體聯訪時,現場洶湧而至的提問仍環繞在「你是不是首謀」、「你會不會承擔責任」等,並展開一連串爭辯,採訪氣氛充滿敵意,有記者甚至不滿到站起來嗆聲,結果招來身後攝影記者一句「欸大哥你擋到(鏡頭)了」。

洪崇晏本人尚未收到任何檢調的通知,也不確定自己可能背負何罪名,卻有記者篤定對洪崇晏表示「你確定被列為首謀,而且你應該這禮拜就會被約談」,其他記者更指出他涉嫌聚眾、妨害公務以及侮辱公務員,詢問洪會承擔嗎?

洪說,「這個是我做的部份,我一定會承擔,聚眾的部分我也會承擔,但我要以承擔聚眾的責任來凸顯聚眾的荒謬性,因為真正聚集群眾的是中正一。但現在聚眾的定義很荒謬,就是有拿麥克風就叫聚眾,有站在前面講話就叫聚眾……」

記者A打斷他表示,「那個作法就叫作鼓譟,所以你是涉及鼓譟群眾,不是說你拿起那個麥克風。」也有記者質疑洪在現場,真的不是聚眾嗎?洪再度解釋,「5點30分的記者會和6點『路過』行動是截然不同,我有提醒大家公投盟還在立院靜坐,可以的話請回去陪他們。」記者B則追問「你也沒有離開啊?」

洪再度解釋他10分鐘前已在記者會上解釋的內容,「應該是說,記者會是我發起的,我有請大家離開了,我6點以後義務在現場組織和傳遞消息,如果這被視為是連續的話……」

這時候,記者C打斷他問,「你自己聽了會不會覺得很像狡辯?」洪回應說「我宣布記者會結束,這是很明確的事情,我不知道檢察官和法官會以什麼樣的判斷標準。」

而記者A再度篤定地說,「現在警方蒐證的依據就是在鏡頭前面鼓譟的狀況,只要你是用鼓譟的狀況(記者C附和:因為你是在鼓譟),就是聚眾妨害公務,因為你包圍的是中正一分局而不是一般民宅。」洪表示,「那我就是擔,如果他們認為我拿麥克風就……」記者A駁斥「拿麥克風不是重點,重點是你鼓譟群眾的行為!」

直到這時,洪崇晏才終於顯得有些按捺不住,稍稍提高音量表示「鼓譟群眾的行為老實講,是中正一分局做出來的,如果他們認為我拿麥克風就叫鼓譟的話,或者是我帶口號就叫鼓譟的話,那這個部份我當然承擔;可是我就會繼續上訴,因為這是很荒謬的事情,拿麥克風帶口號就叫鼓譟群眾嗎?」

記者A反問「啊不然那叫什麼?」洪說「那叫作表達訴求啊!」記者A痛批「所以你做的事情就叫作表達訴求,別人做的事情就是鼓譟?」洪不解回應「請問別人做了什麼事情?我指的是中正一分局他們舉牌,拉下鐵門,方仰寧局長用言不達意、避重就輕的方式來回應群眾,這才是真正造成群眾鼓譟的原因,我想在場很多人也會同意這個觀點。」


馬凱:媒體不問是非 造就失能的社會

作者: 記者洪敬浤╱台中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4月13日 上午3:07

新台中教育論壇昨天舉行,主題為「台灣教育前進的動力」,碰巧太陽花學運剛落幕,台中市家長會長聯誼會理事長余海倫說,世界發生革命性劇變,台灣面對挑戰與衝擊,不只是民主政治能解決,更要從教育改變開始。

論壇昨請來知名經濟學者馬凱、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媒體人蔡詩萍與台北藝術大學講座教授朱宗慶,探討當前教育改革方向,替台灣尋找明日之路。

吳清基說,下個世代是全球化、在地化的時代,台灣的三太子是民間信仰,透過高雄世運會登上國際視野,這是最好例子;教育發展因應資訊化時代,打破教室藩籬,即使身在台灣,也可以向全世界學習。

馬凱強調,台灣面臨全球化競爭,不開放就是死路一條;問題是知識分子選擇沉默,少數發言的人,凡事只講正面或反面,先問立場才有真理,這是知識分子對社會的虧欠。

他也說,媒體不問是非,以自身利益為出發點,甚至犧牲真理與公義,造就失智失能的社會。

朱宗慶說,現在是「美力時代」,藉由文創藝術軟實力,可以改變社會,台灣從建築、飲食到信仰,都值得深耕;美學教育不僅是技藝練習,更要緊的是有所體會,深層的感動與震撼,藝術才能產生改變社會的力量。

蔡詩萍說,面臨數位化、全球化的學習,學習不再是教室,衝擊所有教育工作者,教育的下一步為何?老師的身教與言教仍然能發揮效果,透過辯證式的學習,引導學生去思考不同的觀點,同時學會與不同立場的人對話,容忍不同的意識形態。

余海倫說,學運落幕後,不只是自由經濟與民主政治的問題,更要透過教育改變未來,否則數十年後,將在遭遇批判前世代的運動,未來不該分藍綠紅,期待有五彩繽紛的願景。


魏應充延押庭 法官罕見當庭訓誡媒體

自由時報 2015-02-03  13:19

〔記者顏宏駿、劉曉欣、張聰秋/彰化報導〕魏應充延押庭在今天中午12點辯論結束,合議庭評議後,將在下午2點10分宣布裁定結果。審判長吳永梁在上午辯論結束後,非常罕見地對現場媒體作一番語氣平緩的告誡,在3分多鐘的陳述結束後,現場律師團響起一片掌聲,其中蒞庭的部分檢察官也拍手肯定。

吳永梁說,合議庭上次做了交保裁定後,因媒體的報導,法官受到社會很大的壓力,他說,身為法官,裁決要迎合民眾的想法很容易,但他身為法律人,如果連法律原則都棄守了,這個社會誰還能保護你?吳永梁反問現場媒體,若有一天你成為被告,怎能奢求這個社會的法律制度能夠保護你。

吳永梁強調,法官的裁決是可以受報導或接受批評的,但應本於事實根據,但這次有些媒體用臆測的方式,報導法官與辯護人有人謀不臧,這對台灣法治有何助益?

吳永梁強調,法官沒有既定立場,在法庭上根據法律的原則,憑藉既有的證據去做判決,媒體也應本於良知,做真實的報導,承擔社會往好的方向前進,而不是為了迎合社會而做了偏頗報導。

吳永梁說完後,律師團隨即響起一片掌聲,其中蒞庭的四名檢察官也有人鼓掌肯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