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引進我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聯合報╱記者賴錦宏/綜合報導】2013.05.21 09:57 am

大陸中華書局將正式引進台灣高中必選課教材「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並在此基礎上修訂出版教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這顯示,中共將擴大弘揚儒學教育,加強高中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內涵。

據新華社報導,引進版教材與原教材在內容和體例方面基本一致,分上下冊,上冊為「論語選讀」,下冊為「孟子選讀」與「學庸選讀」,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面向高中學生進行分類講解,分為廿二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一百六十八章、「孟子」五十章、「大學」四章、「中庸」四章。

每個單元之前均附有「引言」,之後則設計有「問題與討論」,各章中還穿插大量「章旨」、「注釋」、「解讀」、「相關名言」等內容。

台灣高中課程一直安排有「中華文化基本教材」科目,屬於必修科目,並編有相關教科書。此次大陸中華書局引進這些教材,旨在為高中階段傳統文化教學提供新範本,期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使其成長為具有民族情懷與世界眼光的現代中國人。

目前,大陸高中語文課(國文科)教材中,雖有古文選載,如詩詞歌賦,但內容較少,而且缺乏對儒學有系統的介紹。這次移植台灣的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改編成「中華文化基礎教材」。

另據中共新聞出版署網站消息,五月十八日,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暨中華傳統文化(高中)教學研究基地共建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以創新高中語文教學、深入落實立德樹人為主題,與會的兩岸教育界人士對中華書局新出版的這本「中華文化基礎教材」進行研討。

以這批教材為基礎,大陸中華書局還與北京四中、衡水中學、合肥一中、武漢四中、華南師大附中等大陸知名中學,共建中華傳統文化(高中)教學研究基地,並逐步建立面向全大陸中小學的中華傳統文化教育服務體系。


文化基本教材 陸下學期就開課

【聯合報╱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2013.05.21 09:57 am

政大中文系名譽教授董金裕指出,大陸近年來經濟雖蓬勃發展,社會風氣卻日益敗壞,因此興起一股國學熱,希望透過四書等文化經典教化人心。大陸中華書局最近引進他審訂的康熹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已有好幾個大陸中學下訂單,下學期就會開課。

董金裕說,大陸文革時期,四書、五經等中華文化經典的地位被破壞殆盡,直到改革開放、經濟起飛,大陸雖然變富有,社會卻出現自私自利、男盜女猖、不講秩序、不敬老尊賢等種種亂象,有識之士於是回過頭來,希望透過三字經、論語、孟子等文化經典,改善社會風氣,形成一股「國學熱」、「儒學熱」。

不過,董金裕說,大陸的國學熱,起初是各搞各的,沒充分掌握精要。由於台灣高中課程幾十年來都持續教授論孟經典,教材也編得很好,大陸中華書局因此向台灣取經。

董金裕表示,早期文化基本教材教科書,統一由國立編譯館編印,他剛好是末代國編版的主編。民國八十八年開放民編,他曾根據自己的國編版,幫大同資訊出版社編教材,後來大同和康熹出版社又合作新的版本,由他審訂,同樣以國編版為基礎。

董金裕和國學大師錢穆的兒子、北京清大退休教授錢遜是好朋友,大陸中華書局前一陣子透過錢遜推薦,得知董金裕編的教材很受肯定,而且還是現行高中基本文化教材課綱委員會的召集人,於是和董金裕洽談引進康熹版文化基本教材,康熹也很樂意。

前兩天,中華書局和北京第四中學合辦了一個大型研討會,請了大陸很多省的重點中學老師與會,介紹康熹版的教材。董金裕說,已經有好幾個學校下訂單,打算從下學期開始,將文化基本教材當成選修或校本必修課程。


大陸國學熱… 批判的繼承

【聯合報╱本報記者賴錦宏】2013.05.21 09:57 am

近年來,大陸掀起「國學熱」,全面提倡學習中華傳統文化;許多大陸學者更呼籲,學習中華傳統文化,不要忘本。

隨著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強大,越來越需要尋找自己的獨特價值,激發大陸民眾復興傳統文化的願望,試圖從傳統中尋找能代表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徵。例如,大陸中央電視台的「百家講壇」,易中天講三國、于丹講論語、閻崇年講清史,以演講、座談等方式暢談古典名著、歷史和儒學,受到大陸民眾的歡迎和追捧。

而台港研究儒家學者,如杜維明、成中英、劉述先等人的學說和著作,在大陸出版並廣為流傳,大陸學者也興起了對台港新儒學學者及其思想的研究熱潮。

一些北京的民間書院,甚至邀請台大、師大、輔大教授赴大陸講孔孟、老莊和佛學,部分家長還讓小孩早早學習四書五經,「讀經班」也蔚成風氣。

近年來,文言文在大陸高中聯考和大學聯考中所占比重也越來越大。中共教育部也在去年九月廿八日孔子誕辰日,出版大陸唯一一套「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全國中小學實驗教材」,從弟子規、論語、孫子兵法、道德經、古文觀止、孟子中選取精華而成。

二○○八年時大陸曾引進台灣正中書局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以「國學基本教材」為名出版簡體字版,大陸學者讚譽該書簡要、樸素、有新意,是適合青少年的好書。

討論「國學熱」的同時,也要注意到大陸對儒學是「批判的繼承」,強調「傳統文化不是包治百病的藥方」,只是有助於破除「西方文化中心主義」及其文化霸權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在「批孔揚秦」四十多年後,中共對孔孟儒學仍有疑慮,這從天安門前孔子塑像被移除一事可看出。


國學交流 不妨遴聘台師

2013-5-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大陸教育部今年9月起,擇定全國4所高級中學,將教授台灣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這是「批林批孔」、「破四舊」之後,大陸對四書論語等中華傳統文化的正向表現。

但大陸這方面的師資是否足夠?不如遴聘台灣退休老師前往教學,避免兩岸解讀不同。

說來有趣,大陸領導人自江澤民以降,很喜歡在談話中引用詩詞,前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堪稱經典,經常在重要場合引用古人詩詞,讓現場記者忙著筆記,回去再忙著搜索出處。溫家寶的這種表現,就是在肯定中華傳統文化,也證明他雖是理工出身(地質勘測),古文功底深厚。

大陸過去對四書五經的研究較少,國家支援力度不大,要編寫高中教材時,只好以「拿來主義」,直接向中華民國台灣求教,正好兩岸一家,省得再篩選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版的「中華文化基本教材」雖有章旨、注釋等詳細內容,但大陸這一代的高中國文老師,大部分是文革以後受教育,他們的學習過程並未接觸四書五經,現在是否有能力傳授中華傳統國學,頗值商榷。

「中華文化基本教材」說難不難,但其中微言大義仍有值得推敲之處,如果教錯了,學生跟著錯,代代相傳以訛傳訛反倒不美。

大陸教育部不如先為高中國文老師開個課程班,邀請台灣國學老師或高中國文老師授課,兩岸互相交流,可避免出錯。也可以遴聘台灣已退休的高中老師直接教學,如此兩岸高中生所受的國學教育就完全一致,日後下一代有共同的話題,更有助於兩岸親近。


聯合祭孔 兩岸關係升級

【聯合報╱白中琪/台商(上海市)車守同/文教界(台北市)】2013.05.27 01:48 am

儒家思想是中華文化的核心,深植台灣人心;近年在大陸益成顯學,同樣影響著億萬人心。高中「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也被引進大陸,兩岸聯合祭孔正當其時。

我國祭孔有兩千多年歷史,推動兩岸官方聯合祭孔,代表兩岸政府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馬總統自幼薰習中華文化,主持國政後,注重孔子釋奠禮,曾參與台北、桃園、台中、台南各地祭孔,熟知一切。

民國五十七年蔣公手諭學者專家研議祭孔禮樂,採明制古禮。孔子誕辰屬於國家典禮,以往在中央有總統府紀念會,各縣市孔廟舉辦隆重的祭孔典禮。目前台北市係由市長郝龍斌任正獻官、孔子第七十九代孫孔垂長為奉祀官,內政部長代表總統致祭,參與者都會為此漢官威儀感動。

兩岸民間推動孔學交流已有一定成就,值此各方倡議兩岸提升政治與文化交流之際,建議兩岸從推動官方合辦祭孔典禮開始:

一、大陸應提高曲阜孔子誕辰釋奠禮為中央層級。我方由總統指派中華文化總會會長劉兆玄、孔孟學會理事長郭為藩、總統府國策顧問孔垂長前往曲阜,居於典禮適當位置。典禮前,由兩岸官方所指定的學會或基金會,就共同名稱及程序進行協商。

二、大陸宣布北京國子監開辦官方祭孔,派代表參加台北祭孔,兩岸常態性派代表參與對方典禮。

三、孔子為萬世師表,大陸曾討論將教師節改為九月廿八日,我們力贊此議。教師節影響深遠,兩岸應擁有更多共同的歷史性節日。

四、兩岸互派學校校長觀摩祭孔。全面推動兒童讀經、中文教學、書法、傳統藝術、文創交流。

「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能離開儒家的仁愛與仁義。祭孔的「咸和」、「寧和」、「安和」、「景和」之曲,又稱為「咸平」、「寧平」、「安平」、「景平」之曲,也不離「和」「平」,寓意深遠。

任重道遠,仁者不憂。期盼兩岸能從聯合祭孔開始,檢視儒家思想在中華文化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則兩岸關係必將更近一步。


石滋宜重解論語:兩岸領導人必讀  指孔子的「君子合而不同」 道盡兩岸關係

2013-6-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4| 評論數: 0

曾輔導逾4000家中小企業成功轉型、被譽為「台灣自動化之父」的石滋宜,長期關注兩岸及國際政經情勢,有鑑於大陸經濟轉型的困境以及台灣20年來薪資結構不升反降的窘境,近日推出《向孔子學領導》一書,在兩岸倡議《論語》思想,尤其認為兩岸領導人應讀《論語》以治天下。

2006年金融海嘯前夕,石滋宜便有感於資本主義已走到死胡同,當年已69歲的他一直問:新世紀有什麼可以代替資本主義?當他開始接觸《論語》後馬上找到了答案,石滋宜說:「孔子的思想以教育為首,他是放眼全球最先進的教育家。」

從生活教育的理念出發,石滋宜認為孔子的生活態度首推「仁」,他解讀:「仁是二個人以上的相處之道,是做人、做事的必要態度。」尤其在領導統馭上,他認為孔子的「君子合而不同」道盡兩岸關係。

指習近平有大格局

石滋宜在1990年首次赴大陸,並與當時的上海市長朱鎔基建立起好交情,對兩岸政治、經濟多所觀察並提出建議,他認為現在的大陸領導人習近平曾下鄉勞改,是磨出來的人物,許多舉措可看出他是大格局的人;反觀台灣,馬英九總統「規矩,依法行政,不會錯」,但也就會格局小。

讓老百姓荷包進帳

石滋宜以《論語.子路篇》分析,身為領導人不能只是好人而不是能人,要有敢於面對環境,在關鍵時刻做出決斷,不怕失敗、勇於認錯的特質,經濟議題上,石滋宜也提出孔子「貧而無怨難」的論點,認為兩岸發展經濟的當務之急,不能只是讓企業受惠得利,必須讓老百姓的荷包進帳,因此他在2009年便提出「台灣精品網」的概念,透過網路,將台灣創意以客製化的方式銷售至大陸乃至全球,近年大陸淘寶網的崛起,則應驗了石滋宜的觀察:「新世紀的銷售不能靠貿易商,而是靠網路。」

被台企業界尊為先知先覺的導師,石滋宜把自己的獨到見解歸功於《論語》,他以孔子「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境界為目標,希望華人重拾先人智慧,從中找到應變新世紀之道。


為秦皇平反 焚書坑儒是教改  陸學者稱焚書是淘汰過時教科書 坑儒是殺死詐騙的方士

2013-8-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4| 評論數: 0

「秦始皇焚書坑儒」是持續2000多年的歷史誤會?大陸學者王根權論文為秦始皇「平反」,稱「焚書」只是淘汰過時教科書,「坑儒」坑的是招搖詐騙、政治反動的方士而非儒生。所以,焚書坑儒是彌天大謊,實為教育改革。

陜西省高招辦幹部、著名學者王根權論文〈焚書坑儒:一場曠日持久的彌天大謊〉5月25日刊於大陸國家核心期刊《中國教育科學探究》,近日獲中國教育科學探究雜誌社、全國教師優秀論文編輯部論文評選一等獎。

嚴謹版本由官方保存

王根權指出,秦始皇34年(西元前213年),秦始皇宴請70名博士參加他的壽宴,僕射周青臣上前歌頌始皇平定天下,「將封建制改為郡縣制」,使民心安定;不料博士淳於越此時在眾人之前「吐槽」,批周青臣阿諛皇帝,並認為還是封建制比較好。秦始皇沒說什麼,下令丞相李斯研議。

李斯後來的意見書,即眾所周知的「焚書令」,先批淳於越思想迂腐、只想效法古代而不欣賞秦朝新制;接著指出人們若只信服自己私下所學知識,對朝廷暗中不滿,將造成輿論動盪;最後李斯要求焚毀除了官署圖書館藏書之外的所有《詩》、《書》、諸子百家等非秦國典籍。

王根權解釋,當時秦國已統一文字,理論上應該有新的教科書;但《詩》、《書》、諸子百家等「舊時代的書」歌頌三皇五帝封建制,且當時的書都是寫在竹簡上而非大量印刷,等於人人可出書且錯誤百出,因此「焚書」可說是由中央淘汰「思想錯誤」且過時的教科書。至於《詩》、《書》、諸子百家比較嚴謹的官方版本,還是由官署圖書館保管得好好的。

以訛傳訛變文化造假

至於「坑儒」更是誤會一場。王根權解釋,秦始皇35年,方士盧生等人煉不出長生不老藥,畏罪潛逃前還對秦始皇這位「偉大的政治家」(王根權語)列出10大罪狀,包括剛愎自用、使用酷吏、壓榨文官等;秦始皇認為不但被騙財還被誹謗,因此法辦了460名首惡份子。

王根權補充,2000多年來歷史以訛傳訛,把焚書跟坑儒這2件事都誤解了,且兩件事相隔1年毫不相干,卻被扯為是同一時間發生的。好像秦始皇一次就殺了全國儒生、燒了全國的書,不讓全國人讀書似的,「這是一種文化造假,」讓2000多年來一切髒水都可以往秦始皇身上潑。


歷史被扭曲 學者早知道

2013-8-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5| 評論數: 0

「焚書坑儒」說法有誤,之前已有學者提及。河南大學教授、《百家講壇》主講人王立群就曾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最準確說法是「焚詩書、坑術士」,但只有學術圈裡少數人知道。

曾寫過秦始皇專論40萬字的王立群表示,「焚書坑儒」在大陸家喻戶曉,無論是現行的小學歷史課本還是影劇小說,都把「焚書坑儒」當做秦始皇主要罪狀之一。

這個誤傳不是一下子形成,而有歷史過程,比如「坑儒」最盛行是唐代一些著名學者,像為《史記》做注的張守節、為中國第一部文學總集做注的李善,都用了錯誤資料講「坑儒」。

王立群坦承,即使坑的是術士,還是改變不了秦始皇暴力血腥本質:「即使是坑術士,秦始皇也沒有權力剝奪460條命,而且株連那麼多人。」

王立群認為,秦始皇重國計輕民生,會注意修長城等事,卻不注重民生,視人命如草芥,這是專制統治者最大致命傷。


大陸教師節 擬改為9.28孔子誕辰  贊成者稱賦予節日文化內涵 兩岸可同慶

2013-9-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大陸教師節可能改為跟台灣同一天。過去28年大陸教師節都是9月10日,但大陸國務院近日宣布,擬改為孔子誕辰9月28日。消息一出引起熱議,贊成者認為,更有文化內涵,兩岸可同慶教師節。港媒也重提教師節改期一事。

《北京晨報》報導,大陸國務院法制辦5日公布《教育法律一攬子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表示擬將教師節改為9月28日。中國廣播網解釋,目前的9月10日教師節定於1985年第6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有其時代背景。

9月10日已沿用28年

1980年代初期,文化大革命剛結束,知識分子地位上升,但教師還深陷在過去「臭老九」陰影中,1984年中科院院士王梓坤認為,「教師應有自己節日」,媒體報導後引起熱烈迴響,隨後由北師大7位教授聯名提案,隔年拍板定案。

至於定於9月10日,大陸官方解釋,是因為新學年開始要有新氣象,新生入學即尊師重教,可以給「教師教好、學生學好」,創造良好氣氛。

不過,據大陸教育界人士表示,9月初開學伊始,事務繁雜,教師往往無暇過節。2004年起,大陸不斷有人提議變更教師節日期,時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劇作家魏明倫連續3次提案,向全國兩會建議教師節改為孔子誕辰9月28日。

得悉此次大陸可能更改教師節日期,魏明倫表示:「意義重大啊!孔子是中國最大的文化符號,把中國的教師節改在孔子誕辰既有紀念意義,也可賦予節日更深厚文化內涵。」

66%網民支持改期

有分析說,大陸改教師節日期,屆時兩岸同時慶祝教師節,可望提升兩岸教育界交流。

港媒中通社則報導,「教師節改期」引起大陸民眾熱議,一項相關網路調查顯示,有超過66%網民支持教師節改期。

中通社表示,香港1997年主權移交之前,教師節也是9月28日,1998年起改為9月10日;但香港學者也曾呼籲教師節改期。香港孔教學院院長、著名儒學研究者湯恩佳博士2008年提議,將孔子誕辰定為教師節,並表示9月10日「缺乏必要的歷史意蘊和文化內涵」。據悉,湯恩佳當年已向港府提出申請。


廣東將試用臺灣國學教材 內容以儒家四書為主

新浪新聞中心 2013年09月23日08:20  南方日報

南方日報訊 (記者/畢嘉琪 通訊員/區競志)高中國學選修課將有系統教材!昨日,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交流研討會廣州專場暨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授牌儀式在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舉行。據悉,改編自我國臺灣地區的高中國學教材《中華傳統文化基礎教材》將在廣東地區部分學校試用,屆時,兩岸高中生將在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上實現同步。

據介紹,這本國學基礎教材分為上下兩冊,內容以儒家經典“四書”為主,其中包括22個單元,共計選入《論語》168章、《孟子》50章、《大學》4章以及《中庸》4章,將面向高中學生進行分類講解。

記者看到,與普通高中的語文課本中古文的零散教授相比,這套教材對古文的講解更為深入和系統,其編排別具特色:除大部分單元後還編排有“今人今事”與“歷屆大考試題”外,還融入了發散式的教學方式,如在教師用書中添加了相關的外國名人名言,以幫助學生深入淺出地理解古文,學習中西方文學上思維和表達的異同。

作為引進該教材的學校之一,華師附中校長朱子平表示,華附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在初高中開設了國學選修課,但由於缺乏系統教材,國學課程大多需要學生自行查找資料,或在網上下載教材,給教學帶來了不便,“這套教材的引入對國學選修課的教學,將起到很強的指引作用。”

據悉,該教材的出版社中華書局還在廣東地區選取了華師附中、深圳中學、新豐縣第一中學和深圳科學中學4所高中作為中華傳統文化教學研究基地,雙方今後將在高中傳統文化教育的教育資源開發、教育人才培養、教師培訓、管理者培訓、教育研究、教材開發等方面展開合作。

(原標題:廣東試用臺灣國學教材)

(編輯:SN089)


試用台灣教材 彰顯文化凝聚力

2013-9-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原作者: (涂啟智/深圳市)

日前,兩岸高中中華傳統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廣州舉行,由中華書局改編自台灣的高中國學教材《中華傳統文化基礎教材》在會上亮相,該教材將在廣東四所高中試用。

台灣國學教材走進廣東四所高中課堂,體現大陸文化教育界的民族情懷與世界眼光,是兩岸思想交流與文化融合的里程碑式進步。

台灣與大陸,兩岸血脈同宗文化同源,然而不能不看到,在現當代,中華文化台灣傳承和發展較好,大陸較之落伍,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停滯。

「反右」和「文革」對大陸社會傳統倫理秩序造成巨大衝擊,給中華文化帶來經久難以撫平的創痛,致使中華文化出現斷層。儘管在新時期,大陸針對歷史創痛做了一些文化搶救與補救工作,然而「文化療傷」絕非朝夕之功。

從1949年至今,台灣基本未出現社會動盪,經濟持續繁榮,政治逐漸開明民主,文化蓬勃發展。一方面,台灣民間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倫理執著堅守,以「溫良恭儉讓」為主導的中華傳統倫理道德、思想觀念一直占據思想道德高地;南懷瑾、余光中等一大批文化學者,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做出巨大貢獻。另一方面,台灣當局重視與推動文化傳承,堅持在中小學開展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使中華文化在寶島放射燦爛光彩,傳承弘揚中華文化後繼有人。

教育與文化相輔相承唇齒相依,大陸學校文化教材隨文化浩劫出現斷層在所難免。「這次有了這套教材,對教師指引性更強,學生在選修的時候更加明確。此次教材的引進填補了大陸這方面的空白。」大陸學校借鑒台灣相對成熟文化教材,可使校園文化教學少走一些彎路,善莫大焉!

兩岸儘管在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但畢竟同為華夏兒女,具有同根文化認同。大陸借鑒台灣傳承中華文化有益實踐經驗,對中華民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不無裨益。


大陸學者:漢字簡化是瞎折騰

時間:2013/10/31   新聞引據: 中央社

廣東省官媒之一的「時代周報」最新一期刊登大陸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長唐翼明的文章,指漢字簡化後遺症繁多,就是「典型的瞎折騰」。

這篇文章指出,百餘年來,仁人志士害怕亡種絕國,於是傚法西洋,奮起革命,同時銳意於種種革新。但是不免性急,又常常短視,結果往往欲速不達,好心辦了壞事,尤其在文化方面更容易犯此種錯誤。

唐翼明認為,漢字簡化就是一例,以為筆畫簡化後小孩學起來容易,大人寫起來省時。哪裡料到幾十年後會發明電腦,一鍵下去繁簡不分,難易無別。

他指出,幾十年來在文字改革上所耗費的無數人力、心力、物力,今天看來大部分都是無用之功。不僅費力不討好,留下一堆後遺症,又得花幾十年來收拾、補救,還不知結果如何。

文章批評,中共的漢字簡化只是文字改革的初步,終極目的是要「拋棄漢字的象形系統,改學西方的拼音,亦即漢語拼音化」。這種自掘祖墳的宏圖大計今天已經沒人敢提了。

唐翼明列舉漢字簡化的七大後遺症,包括:一、破壞漢字的造字邏輯,多數只是為了簡化筆畫「而不講什麼道理」;二、損壞漢字固有的美;三、造成閱讀古籍的障礙;四、增加大陸與海外華人溝通的困難。

他又說,五、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漢字的數量;六、造成漢字使用混亂;七,現在用簡體字印古書,可想見未來在古籍校勘學上,「1957年」(大陸從這一年開始推行漢字簡化方案)必將成為一個重大「添亂的分水嶺」。

文章強調,僅僅上述7點後遺症,就足以證明恢復正體字的必要,簡化漢字就是典型的「瞎折騰」。

文章呼籲大陸先從公文、學校教科書、正式書籍(特別是古籍)使用正體字,若干年後再推行報刊採用正體字;最後,凡印刷物都用正體字,簡體字只限手寫。


習近平讀孔子尊儒家  學者:大陸期待以孔子學說建構安和社會

2013-1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山東考察時,專程前往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他特別取了孔子研究院展示的《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兩本書翻閱,還說「這兩本書我要好好看看」。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齊茂吉表示,大陸重新講究孔子學說,是期待以此建構安和樂利的社會文明。


訪曲阜 習說要好好讀論語

2013-1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大陸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山東考察時專程前往曲阜孔府和孔子研究院,並對儒家文化多所肯定,中共歷來領導人雖不乏赴孔府致意者,但習近平此番特別取了《孔子家語通解》和《論語詮解》兩本書,還說「這兩本書我要好好看看」,表示中共對孔子代表的儒家文化已有截然不同的理解。

習近平26日來到曲阜孔府考察,並來到孔子研究院。孔府位於孔廟東側,是孔子嫡裔子孫世代居住的官邸。現存孔府院落創建於1377年,經明清數次擴建,占地200餘畝,有樓軒廳堂463間。孔子研究院是1996年大陸國務院批准在曲阜設立的儒學研究專門機構。

習近平在與學者座談時表示,「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因勢利導,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台灣中央大學歷史系教授齊茂吉表示,儒家文化自漢武帝以降即「尊而不用」,有利於社會控制和社會動員。但儒家最終的理想是「仁政」,他認為大陸重新講究孔子學說,期此建構安和樂利社會。


尊孔重儒 中國盛世固定節奏

2013-1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超群

大陸重新回到老祖宗的思想庫取出孔子儒家思想,或是拜兩岸交流之賜。台灣自兩蔣時代推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將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列為中學課本重要內容,甚至今年還被大陸中華書局引進大陸,這說明,習近平肯定孔子,並非神來一筆,而是有其脈絡可循。其中或許還受到台灣的啟發呢!

回顧2011年元月,時任國家主席的胡錦濤訪美前,北京天安門前立起一尊孔子雕塑,當時各方議論紛紛;其實,這說明大陸社會必須在經濟發展伴隨而來的諸多矛盾和衝突中,找出一條安和樂利的和諧之道。

過去的意識型態拒斥宗教,道德教化也向來非中共的主訴求,現在認識到在黨和國家機器以及經濟和企業之外,必須有一套穩定的社會治理系統。當局對來自西方的「公民社會」疑慮甚深,抬出老祖宗的孔孟儒家道統,相較之下更為名正而言順。

所以習近平多讀《論語》之說,所透露的其實是統治者對孔子象徵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安和樂利社會的想望。這對當前的大陸社會何等重要!而且從歷史角度看,每逢中國盛世,儒家思想都受重視,大陸愈來愈尊孔,並不令人意外。


習近平誡官員 莫以百姓可欺  與中共黨員幹部座談 引清朝知縣對聯揭示官民關係

2013-1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1| 評論數: 0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後,總書記習近平隨即深入基層,藉由與黨員幹部召開座談,傳達中央政策方向,並以此展現親民和「接地氣」的風範。26日他在山東菏澤,為市、縣委書記念了一幅對聯,要求他們「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據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引清朝知縣高以永所寫的對聯這麼說:「得一官不榮,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無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飯,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他說,對聯以淺顯的語言揭示了官民關係。封建時代官吏尚有這樣的認識,今天共產黨員應該比這個境界高得多。

進步關鍵是實幹苦幹

習近平在座談會上表示,深入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黨全大陸的重要政治任務。藍圖繪就後,就要一任接著一任幹。過去確定的東西,正確的,就要堅持下去。不正確、考慮不到位的,也要與時俱進。關鍵是實幹苦幹,穩紮穩打,最後總會出成效。

依中國社會主義前進

習近平25、26日在山東的行程滿檔,除了來到菏澤市堯舜牡丹產業園,還到「革命老區」拜訪一位「老支前」王克昌。王家人從事農活、手工藝編織,習近平向他說,「我們這一代、下一代都要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向前,讓老區人民生活更幸福」;王克昌說,「總書記講話我天天聽」,習近平回說,「請你批評指正」。所謂「老區」是指中共在抗日時期前後逐步擴大的根據地,可說是中共起家的區域,山東臨沂臨沭縣曹莊鎮屬於這類「老區」;至於「支前」,指的是1947年中共在「解放區」召開全國土地會議展開土地改革運動,大批農村青年組成各類民兵隊伍支援前線作戰。

小 靈 通

高以永對聯

習近平在山東菏澤為市、縣委書記所念的對聯,出自清代高以永的手筆。高以永,字子修,號荊門,浙江省嘉興府秀水縣新豐村人,進士出身。高以永曾辦公的內鄉縣衙現為大陸境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縣級官署衙門。而其撰寫的對聯也廣為流傳。(王超群)


半部論語治天下

2013-11-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在山東巡視時,鼓勵官員多讀論語,相關書籍一時洛陽紙貴;前兩天他又向基層官員表示「莫以百姓可欺」,相信這段話語很快會流行。這反映出中國公務體系的管理特色,澄清吏治要靠制度,又要喚醒道德良知。

習近平上任伊始,即身體力行以儉僕為要,他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巡時,皆不食大餐,寧可與各地公務員一齊用自助餐。之後又推出「八項規定」肅貪打奢,令出必行貪官喪膽。

講論語崇儒家是道德勸說,打貪用法則是建立制度。可是中國大陸特殊的政治體制之下,難以建立政黨以外的監督體制,「黨員」這個特殊群體既是幹事的官員,也是貪腐的最集中區,建立黨內反貪肅貪制度,才是百年大計。

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確保官員不貪,只能讓他們保持警惕心,要知道官位不可能常保,監督無所不在;多讀論語、百姓不可欺等語,則要讓良知常在官員心中。

大陸之官僚體系堪稱全球最龐大,公務員編制近7百萬人,若加計各種奇怪的臨時工,恐怕超過千萬人之多。這麼龐大的組織,加上歷年的積弊,要想一夕弊絕風清,有一定的難度,但習李已讓民眾看到他們的決心。

每個國家領導人都想創盛世基業,習近平、李克強自然也想對歷史有交代,所以加強中紀委職能,掄起大棒掃貪。

目前看來,各級黨機關的紀檢系統得到空前支持,中國特色的打貪方式,有肅殺之氣,已見成效。於是習近平開始提倡尊孔讀論語,強調官員亦是百姓之一,要有仁人愛物、民胞物與之心,以此導正社會風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