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重新學習正體字

2013-5-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小菜/廣東)

今年年初,我決定隨家人從紐約搬回台灣,開始新的生活。由於我本人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受香港文化的影響,看得懂繁體字。唯獨在我的人生字典裡,如何寫繁體字仍是一片空白。所以決定返台前的3個月,在繁體字練習上發奮圖強。如何學起,成為我學習繁體字的第一個難關。

繁體字的學習,沒有學習英文那樣,有老師在旁邊一個讀音一個拼寫的教;也沒有學粵語那樣,耳濡目染;更沒有學習簡體字那樣,天生的。在我正惆悵時,家人給了我最大的幫助。從日常的點滴學起!

於是,我就像新生兒一樣,拿起筆和紙,重新認認真真的將每日出現在台灣新聞的繁體字,一筆一畫的模仿。從一開始的一整篇文章的抄寫,到後來,將難寫的字重複練習。而且,我還下載了Google繁體打字法,方便的輸入法讓我更快地通過看和做,接觸繁體字。

我的練習沒有白費,隨著飛機的降落,我來到了台灣,開始辦理手續,開始填寫一份又一份的表格,撰寫一份又一份的文件。繁體字給我的新生活帶來更多新奇而又快樂的體驗。


羊曉君寫一手好字 先學會做人

2013-5-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林紜甄/台北報導

筆鋒時而縱橫蒼莽,時而沉著樸實,羊曉君長期潛心創作,善學苦練追求書法藝術精神的境界。創作近30多年的羊曉君已跳脫書法的技巧形式,揮灑出不拘泥於某家或某碑的隸書,其隸書借用篆字之意,展現古典雅逸自然韻味。

羊曉君1964年生於浙江富陽,由於身材矮小,因此自初中畢業後便投入於書法創作,接受兩位老師華人德與朱關田指導。對羊曉君而言,寫字就是做人的過程,學會做人方能寫出一手好字。羊曉君秉持原則要求自我,年輕時期每日投入近一半的時間練習書法,個人書法風格目前已臻成熟,行雲流水之間可見輕鬆自如的氣勢,境界已達上乘,因此2008年榮獲大陸書法「十大年度人物」。

雖然登上大陸書法界中的最高榮耀,羊曉君仍謙虛表示,「雖然學習書法已有30多年,但在書法境界的路途上目前僅在一半路程,因此仍須持續努力。」對羊曉君而言,「修養」是學習書法的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態度。羊曉君表示,「習書法者應跳出技法侷限,著重意念的培養。」一旦意念形成且有個人書法風格,並且走在正確的道路上,相信習書法者經過日積月累的沉澱,必有一番斬獲。

雖然寫書法已有30多年,但羊曉君此刻的心境卻已與年輕時期大不相同。羊曉君表示,「現在工作繁忙且有家庭包袱,心情有時難免感到緊張與壓力,不如年輕時的簡單快樂心境。」每日即使行程滿檔,他早晨仍會撥出1個小時的空檔練習書法。羊曉君表示,自己一路勤學苦練,不求聲譽地位,只希望秉持「平和」心情,一步步邁向書法的最高境界。


陸生理想主義者 在台找到認同

2013-5-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鄭州大學王心竹/新竹報導

誰規定了什麼是不務正業?生活就一定要這樣過嗎?當陸生們從大陸較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暫時抽身而出,體驗另一種社會氛圍時,有陸生認為,台灣學生比大陸學生更「敢想敢做」,思考方式偏向於「事情是否可以換個方式來做?」,而大陸學生卻偏向於接受「事情本來就該是這樣的」。來台交換的王丹玉體會到:「『敢想』是可貴的精神,我們不能從思想上把自己閹割。」

學藝術不務正業?

張智凱是靜宜大學台文系交換生,最近他正在忙於台文系10周年舞台劇《求婚》的排練。在此之前,張智凱從未想過自己有機會站在舞台上出演一個角色,「當初我在考大學的時候就很想學藝術,但在大陸,學藝術通常被認為有些『不務正業』,最終轉而選擇其他專業。」

來到台灣,張智凱驚喜地發現靜宜大學開設了「台文劇場」課程。在他看來,這門課程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件「浪漫」的事情。張智凱說:「在大陸很少有高校開設表演藝術課程,除非是專業的戲劇類藝術高校。即使設有類似課程,大多數學生也因學表演對自己的專業考試、拿獎學金沒有多大幫助,而不認真參與。」

排練時張智凱發現,儘管上戲劇表演課的學生都是主修台灣文學,但演起戲來卻出乎他意料地認真、專業。「這裡沒有人規定什麼是不務正業。也沒有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待努力追夢的人。」 張智凱感慨地說。

但無奈的是,大陸「競爭者多,成功者少」的環境無法使個人的「烏托邦」存在太久,大多數人按照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來生活,循規蹈矩地用功讀書、考大學、找高薪工作。沒有按照規矩行事的少數人,被認為是「游離於社會價值之外」。

交換生徐卓在台灣結識了一位愛好拍電影的學長。由於常年奔波在學校之外拍片子,24歲的他至今未大學畢業。徐卓說:「那位台灣學長說他並不在乎大學文憑,拍電影就是他的個人選擇,目前他也組織了自己的工作團隊,拍不同的短片來參加各種競賽。」

雖然羨慕這種灑脫,但徐卓卻認為自己的家庭無法接受她做類似的選擇。她說:「如果換做是我,我的父母會說,太多人拍電影,到頭來又幾個能成李安?」

台灣學生更敢想

交換生王丹玉認為,相較而言,台灣社會的包容性更高,允許個人的選擇更多元。她說:「我感覺台灣的父母更尊重孩子自我成長的軌跡,在我認識的台灣同學中,有人休學1年先去日本打工存錢,他的父母也支援,因為這是他們個人選擇。」

這讓王丹玉認為台灣的學生也更「敢想」。「儘管這種『敢想』在一些大陸同學眼中有些幼稚。但在我看來『敢想』本身就是可貴的。」

「暫不提約定俗成的社會規則和社會價值,我們不能先否定自己的想法,先從思想上把自己閹割掉。」王丹玉說。她在大陸讀播音主持專業,儘管有靚麗的外形和對事情的獨到見解,178公分的個子卻讓她難找到身高合適的主持搭檔。

「因為身高太高,曾有老師勸我放棄主持,並告誡我說國內播音主持行業已經接近飽和。」她說。但在來台交流學習期間,王丹玉非但沒有放棄主持,反而開始做起了自己的電視訪談節目《聽君》。從自己與台灣老師、同學的對談和思想碰撞開始記錄,至今已經做了3期。

「我曾經被大陸的朋友稱為有些天真的理想主義者。」王丹玉說,「我在台灣的這段日子裡感到愜意,因為周圍都是為了自己的小夢想拚命努力的理想主義者,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一種敢想敢做的『小人物的狂想曲』。」


總統怎麼做都是錯?

2013-5-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二囍/東海大學建築所陸生)

這個世界總讓人凌亂,尤其兩岸。台灣漁民遭菲律賓射殺事件,被推上了風口浪尖,馬英九則成了人物關鍵。很多大陸民眾在讚賞馬英九強硬主動,為民出頭,視其為英雄,甚至呼喚其來領導;而更多台灣民眾則譏諷馬英九窩囊軟弱,辦事不利,視其為水母,甚至呼喊其滾下台。其實,這樣看來,兩邊都挺可悲的。

一個漁民的不幸喪生,觸動了整個島嶼的神經,這無可非議,也完全值得大陸豔羨。只是,這個是否值得上升到武力層面。在馬英九facebook帳號下面的評論中,10條裡面會有8條在宣洩不滿,甚至直言出兵。

通常一切外交關係可以擬人化,倘若把世界看成一個地球村,那現在的情形就是你的孩子被村子裡的流氓無賴用巴掌打了臉,你怒不可遏,但是不能馬上就抄起傢伙去跟他火拼,必須要三思,如果事件上升到戰爭後,所涉及的將不止是一個人,而是整個家庭。最終的結果,即便不是家破人亡,也必然是滿目瘡痍。除非你是村裡的土豪或劣紳,可以秒殺對方,輕鬆制勝。而台灣目前只是村裡的一戶殷實的小康之家,尚達不到那樣霸氣的層面。

事實上,旗鼓相當的戰爭一旦開始,參與者都會是輸方,戰爭裡沒有真正的勝者。這種被欺凌的事情確實很讓人懊惱,所有的應對策略都顯得不夠完美,但是我深信以暴制暴絕非上計。

對一個人生命尊重的代價不應該是輕視其他人的生命。動不動就喊打喊殺,訴諸暴力,這是一種愚昧的意識形態,也是匪氣的體現。台灣是一個為人所知的文明社會,在這個事件上,卻正在釋放濃郁的匪氣。

早前,大陸民眾借抗日遊行之機,砸日本店燒日本車,將民族仇恨以暴力的形式宣洩,甚至殃及日本普通民眾。這為人不齒的行徑,遭到台灣媒體的冷譏熱嘲。而如今,那些張口閉口就以武力戰爭作為訴求的人們,正在變相演繹同一性質的野蠻。如果菲傭菲勞在台灣遭受不公正對待,那這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

如果馬英九是一個不合格的總統,他完全可以藉助此勢頭發起戰爭,這可是順應民意力挽民調的好機會。通過戰爭,可以獲取個人利益,成就自我,但遭殃的將是民眾,戰爭不是只是靠開個口就可以發動的,它的背後可是很多人被滅口。

通過台灣的大事小事,我們都可以看到,總統無論怎麼做都是錯,因為在這裡,民粹主義催生了太多刁民。在我眼中,馬英九只是在做一個領導人應該做的事情,他配不上得到大陸民眾的喝彩,也不至於遭受台灣民眾的謾罵。

在我現在所處的小班級裡,8個人中恰好由大陸、台灣、菲律賓3方人員構成,與事件涉入方貼切呼應。與它們的紛亂呈對比,我們在課堂上相安無事。讓政治的歸政治,讓民生的歸民生,這樣才是文明社會的特徵。不要用政治,用民族仇恨,綁架了自己的心靈。


微博論台灣

2013-5-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湘郴農人/廣東)

面對大陸時強硬

7年前,台灣漁民就被菲傭動過粗,當時的政府一樣軟弱,7年前貌似是民進黨執政耶。我覺得台灣政府只有在面對大陸時會很強硬。

政府反應差異

台灣漁民被菲射殺,全台義憤填膺群情激憤,最大反對黨民進黨絕無僅有的全力支持政府行動,一致對外同仇敵愾,一系列的大動作制裁向菲施壓。

我們的3位女同胞在俄被殺後焚屍,先是媒體妄加推斷為偷拿祭品致害,後又判定被搶劫所殺。而我們強大威武的政府和外交部到現在連屁都不敢放一個! (一片枯葉情/河南)

學生態度不一樣

這次當工作人員,由於經驗的不足,我在安排過程中有些不周到的地方。當我要開始協調時,就會發現兩岸學生的態度是不一樣的,大陸學生會抱怨我做的不好,甚至當場發火;但台灣學生則會說給我添麻煩了,不好意思之類的話。其實,我還是比較接受後者。  (乘風101/福建)

動了赴陸生活念頭

早上打的,與司機大哥聊天,聊到兩地的房產、房價、收入……司機大哥最後居然動了到大陸生活的念頭,說馬上回家和老婆商量。

儘管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們看到的多是煩心擾人之事,也忽略了很多值得我們所珍惜的,當我告訴司機大哥大陸並不似他理想中那樣,他卻樂觀地說,大陸房價比台灣低好多!(花間禪意/四川)

台灣不禁摩托車

台灣有摩托車專用道,在快車道的最邊上,好多年輕人騎摩托都好帥,大陸禁摩無非是為了發展汽車工業,拉升GDP的增長,汙染什麼的都不顧。台灣的摩托車就很多;人家沒禁,我們為啥禁呢?

      (靜心的可兒km/江蘇)

        【編輯:張芷雁】


台北人對書店的珍愛

2013-5-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3| 評論數: 1 |原作者: (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

只要有空,我會沿街逛一個個書店。我發現,要瞭解台北的真正妙處,一定得越過它短暫的建城史。從一排排胭脂般的招牌中,我瞥見了無數的書局、書店,甚至專買大陸簡體書的書店。那些善待讀書人的書店,就像瘋長的青草,蔓延進了所有街道。

我常在台北鬧市區逛街,已經獲得一種經驗,無論是拐進哪條街道或小巷,你都可以指望撞見很不錯的書店。台北車水馬龍的街巷對書店的珍愛,真有如南京街巷對銀行的珍愛。只需把南京街頭迤迤邐邐的大小銀行,全部置換成書店,就能復現在台北逛街的感覺。一開始,我不明白,為什麼台北的書店比銀行多,而南京的銀行比書店多。大概腦中塞滿大陸經驗,等到需要兌換台幣才發現,在台北街頭找銀行並不容易。

記得同去的友人,告訴我哪兒有台灣銀行時,言語中明顯有一種激動,那彷彿是窮盡了台北街巷以後的重大發現,如同南京友人告訴我某處有書店,那種高度重視的口氣居然非常相像。

有關台北的一些數字,我至今銘刻在心。它只有區區270萬人,卻供應著數量驚人的大小書店、收費寫作班和文學堂。比如,誠品書店在台北有難以置信的18個分店,誠品敦南旗艦店的營業面積,是南京先鋒書店旗艦店的兩倍,同時敦南店實現了24小時開門的壯舉。

我想,一個城市要有何等的文化尊崇,才能支撐書店晝夜開門,開門需要的不只是勇氣和願望,它一定用什麼抓住了從慾望泥沙中露出尖尖的文化景仰,趕走了南京街頭任由銀行馳騁的金錢氣。

在大陸,知識分子往往對潮男潮女有一種貶低的看法,認為他們都是腦袋空空的花瓶,或物慾超載的皮囊。一到台北,潮男潮女在大陸的典型形象,居然變得令我難以辨認。在深夜的敦南店,我看見潮男潮女們填滿了書店5層樓的各個角落,不少人抱著嚴肅書籍席地而坐,就像陷進了沼澤地,一坐不起。那時,在他們默默看書的靜穆中,我忽然覺得他們與我是一丘之貉,彷彿生來就中了書的魔咒,終生與書不離不棄,同時體會到了時尚的另一種性格:書與時尚並非水與火,彼此不容。

原來在台北時尚男女無以計數的美夢中,與書的邂逅並非巧合,他們每往前邁一步,依舊懂得對書籍抱著請其指點迷津的尊崇。而在南京的深夜,我只看見潮男潮女們快活地進出夜宵店、酒吧、舞廳。我甚至不敢預言,倘若南京也有晝夜開門的書店,那些潮男潮女會克服夜間其它娛樂的誘惑,紛紛湧進書店。選擇晝夜開門的台北書店不只一處,正是深夜在街頭潮水般湧動的時尚男女,使台北還擁有晝夜開門的書店。

台北的閱讀風氣令我想起大陸的80年代。那時,也許剛經歷過無書可讀的歲月,人們一時讀書讀得瘋狂,但不到10年,商業市場就像第三者插足進來,令剛被書籍武裝起來的精神孤魂們,紛紛丟盔棄甲,曾熱氣騰騰的讀書風氣,一夜間消失得無影無蹤。目前大陸只剩下考試書,還會在孩子和家長的心裡閃閃發光……

記得有一天,我特意去台北的溫羅汀,想見識傳說中那些奇奇怪怪的小書店。我滿意地從台師大附近的舊香居,逛到羅斯福路上的唐山書店、華政書局、雅舍二手書店、賣中醫書的啟業書局,再穿過羅斯福路,準備去誠品台大店時,一眼望見政大考試書店的招牌。當時,我相當牴觸地停下腳步,想避開它。我難免把大陸考試書店的文化沙漠印象,強加給了它。大陸考試書店上架的大量應試書,基本否定了文化探索的可能。

在大陸,我絕不會走進這樣的考試書店。不過那天,想看看它究竟有什麼不同的念頭,讓我沒有看見招牌就逃走。乍看,它像個自閉者,縮在一間地下室,從曲折狹窄的入口通道下去,竟是占據著上千平方米的排排書架。大概是急於找到那些實用的考試書,我頑固地踱來踱去,最後發現事實非常簡單:它只在店堂後面有一點考試書。原來台北的考試書店無意只扮演一個個模擬考場,只給學子們提供一些殭屍般的答案。

書店作出了與大陸考試書店完全不同的選擇,它竭力提供各類考試涉及的所有原著、參考書。說真的,這樣的書店我也願意在其中徜徉,瀏覽森林一般陳列的文學經典、哲學經典、科學經典……總之,它不像大陸考試書店,只向學子提供一塊文化墓地,讓學子歷練抄寫碑文的無用之功。


台灣老者的願望

2013-5-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海之/四川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生)

作為一名沒怎麼見過世面的大陸人,到目前為止我與台灣人的接觸有過兩次。

第一次是2008年,時值汶川大地震不久,我從老家坐火車到成都,經過寶雞的時候車上來了一個台灣旅行團,我便和坐在我旁邊的70多歲的老先生聊了會天。第二次是在今年蘆山地震期間,我在蘆山縣體育館認識了一位來自台北到此做志願者的老先生,並有幸成為朋友。

兩岸年輕人要團結

第一次和台灣老先生的接觸讓我印象深刻的有兩點。一個是老先生給我講他年輕在台灣奮鬥的經歷,並告訴我年輕人要學會吃苦、要好學。「做任何事,要記住你在看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看你」,老先生的這句話對我這5年來的成長經歷影響很大。還有一個是老先生給我講兩岸之間的關係時,他把自己的雙手抱在一起,說以後兩岸的年輕人要團結,大家都是中國人,不要相互打架。

5年過後,我只是依稀記得這位老先生蹣跚的步履和慈祥的面容,而老先生關於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抱在一起的雙手作為永久的記憶刻在我的腦海裡。

雅安蘆山地震發生一周後,我來到了蘆山。在蘆山體育館看到來自各地的愛心志願機構和志願者,也包括台灣的慈濟基金會。

在體育館的樓梯下面,一位操著濃厚台灣口音普通話的老先生,帶領一批志願者正在給一些老百姓針灸、拔火罐和進行一些按摩治療,並不時分發藥品。

老先生的一些「奇特」的中醫療法很快引起我的興趣。只要自己手頭沒事,我就到老先生的「臨時診所」轉轉,與他交流一些問題。大陸人碰見外地口音的人喜歡問問別人是何方人士,每每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先生總是一句「中國人」輕鬆帶過。聽到此,我心裡會有一種感動,不管是台灣還是大陸,打斷骨頭還連著筋,「中國」和「中國人」似乎已是維繫兩岸百姓種族認同的精神圖騰。

在後來的接觸中得知老先生姓林,台北人,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就已經到過四川汶川、綿竹、什邡從事志願活動,用自己的醫術治病救人。蘆山地震的第二天,他就帶著10萬元新台幣的藥品到了蘆山,為災民治病。

問及當下很多大陸人認為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一事時,老先生直言不諱,要說傳統的東西台灣保存的比較好,比如說繁體字,台灣就沒有像大陸一樣改成簡體,但是現在的台灣年輕人都玩手機、玩電腦,老的東西對他們來講也不感興趣,所以傳統的東西要延續下去在台灣也很難。

雙方政府都在洗腦

談到我問到的兩岸關係,老先生說中國人不可以打中國人,之前兩岸的政府都給年輕人洗腦,使得年輕人之間相互不理解,最終還是增加了彼此的誤解和隔閡,這樣不好。台灣的年輕人和大陸的年輕人都應該相互瞭解和團結。

兩位老先生關於兩岸年輕人要團結的想法竟如此相似!

在蘆山待了一個星期後,我提前返回了成都,並給林老先生留了我的聯繫方式。幾天後,他將從台灣帶來的藥品用完後,也返回成都休整。

我在成都看到他時,老先生顯得很消瘦,主要原因是每天十幾個小時要給災民治病很累,還有就是每晚就睡在樓梯下面,染上風寒,還要忍受跳蚤的騷擾。

那天,我請老先生吃成都的串串香,並順便給他買了止咳糖漿。林老先生服用後,覺得大陸的做得比台灣的正宗。期間講到一個事,老先生說他被成都的出租車坑了一下,本來打車20塊就可以到目的地,但是司機拉他繞了一圈,多收了10多塊。我說你可以告訴司機你是來抗震救災的啊,讓他不要坑你。老先生靦腆的笑了笑,說做好事留名不太好,做了好事還告訴人家這樣子不好。

對台仰慕之情減少

離別時,林老先生說這些年大陸發展變化太快,在台灣這些年錢也不好掙,表達了想到四川開中醫診所的願望,並送我一幅字: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回想與兩位台灣長者的接觸,我有諸多感慨。

許多年前在大陸,人人眼裡台灣經濟發達,有諸多地方需要大陸學習借鑒,「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的認知目前是大陸很多人的看法。當下,大陸發展迅速,對於台灣政治、經濟的仰慕之情在大陸已經沒有多少市場。

然而,通過和台灣人的接觸瞭解,才知道在台灣傳統的東西面臨著和大陸一樣的境遇:年輕人不感興趣。10年前,台獨鬧得很厲害的時候,大陸人認為台灣不聽話、鬧獨立就該挨打,兩岸民眾的彼此誤解很深;10年後,兩岸關係迎來一個緩和向好的階段,之前民間的認知和隔閡也在逐漸消解,馬英九在大陸頗受歡迎。我想,我們目前看到的這些,正在做的這些,其實就是兩岸「中國人」為「中國」的未來所應該做的。

我想,兩岸的年輕人要相互瞭解,當下和未來要團結,不僅是我接觸的老一輩台灣人的願望,應該也是炎黃子孫的願望。


石門婚紗廣場

2013-5-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 評論數: 0

@老年2008:石門婚紗廣場是新北市政府與北海岸及觀音山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耗資800多萬元台幣,將原本為鐵皮屋攤販區改建而成的。它以白色色調為主體的地中海式建築,加上潔白無暇的鐘樓迴廊,搭配北海岸海天一色、碧海藍天的自然景觀,讓人彷彿置身於希臘海岸一般,浪漫氣氛展露無遺。


台灣老兵回家探親

2013-5-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原作者: (周曉暉/貴州)

1990年代初期,我在貴州省鎮遠縣都坪鎮工作。1980年代台灣當局開放國民黨老兵回鄉探親後,這個鎮的兩個台灣老兵開始回家鄉探親。一個姓洪,60多歲,家住樹坪村,一個姓何,60多歲,家住地花村。作為鎮長,我有幸應邀參加了洪姓老先生的探親儀式。

記得洪老先生第一次來探親是一個秋天,是帶著妻子來的。由縣台辦專車送來。他西裝革履,圓臉、中等個子梳著上翻的白髮,齒白眼亮,一付成功人士模樣。太太中等個,爪子臉,旗袍高跟鞋,風韻猶存。在90年代初的鄉下人看來都打扮得十分洋氣。洪老先生的弟弟帶了全寨鄉親30多個年輕人下山來接他們。洪老先生看到一干人的窮酸樣,心都涼了半截,但也生出了幾分自豪感,甚至產生了「我去台灣是對的?」的疑惑。

他弟弟介紹大家招呼洪老先生和夫人,頓時,「大爺」「大公」「大太爺」「大婆」「大太婆」叫聲一片。他們微笑著和每個人握手,見人就發一百元人民幣和發一百元台幣作紀念,大家接受了,都樂呵呵的。那時龍江河上沒有橋去樹坪,大家捲起褲管把老先生和夫人背過了河。夫人極力躲著農民身上特有的酸臭,頭昂得高高的,手直直的撐在背他的人的肩膀上。老先生則緊緊的抱著背他的親人的肩膀,眼裡熱淚盈眶,他嗅到了家鄉的味道,嗅到了親人的味道,雖然酸臭,卻很入心。過了河開始爬坡,洪夫人只爬了一半高跟鞋跟就斷了,眾人只好輪流把她背了上去。

為了不打擾他們親人的見面,鎮政府的幾個領導雖然也應邀前來迎接,但台辦要求我們等到迎接儀式結束再介紹見面,以免喧賓奪主。

來到村子,村子還是他離開時的老樣子。寨鄰老少都站在路邊接他,幾個同齡人還上來叫他的小名,他很感動,一一和他們擁抱。在眾人簇擁下走進家門,家裡還是他離家時的模樣,這一切好像是在等著他40年後回來似的。他心一酸跪地對著神龕放聲哭了起來,夫人也陪著他哭,哭得眾人都掉眼淚。

洪先生的弟弟忙搬來八仙桌擺上刀頭酒禮、鳴炮、嗩吶齊奏、燒香化紙,為大哥大嫂掛紅,用當地人特有的方式迎接哥嫂。跪畢,他問弟弟,父母是哪年過世的,弟弟作了回答。弟弟還說,父母離世前一直以為他不在人世了,常常叨念:「死了就好了,可以見到你哥哥了。」洪先生聽了,又一陣心酸放聲哭起來。

為了迎接大哥大嫂的到來,主人要求我們鎮裡幾個幹部出面表示歡迎。我們拿出大掛鞭炮放了後,進屋和洪先生夫婦見面,表達我們熱烈歡迎之意。並說:回來遇到什麼困難,隨時向我們提出,我們將盡力而為。一陣寒暄過後,我們政府的幾個同志和台辦的負責人一起在堂屋吃飯喝酒,洪先生夫婦臉紅話多,表現得確實高興。

吃完飯,已近黃昏,我們和洪先生夫婦話別。並交代,有事一定來找我們,我們會盡地主之誼。洪先生趁著酒興和我們開起了玩笑:「地主都被你們打倒了,沒有了地主」。我說:「還有,我就是地主的後代」。洪先生睜大眼說:「地主的後代也還能當官呀。」我說:「是的,所以你不要有什麼顧慮。」洪先生哈哈大笑,說:「老蔣就愛說謊,說地主的後代永不得翻身了,看來不是。」我們也跟著大笑,我說:「那是老蔣離家多年了不瞭解情況。」說畢,我們學著他拱手而別。洪先生目送我們很遠,洪夫人則躬身送我們。我們一路談論著台灣還保留著我們傳統禮節的話題。

第三天上午,洪先生到鎮政府找到我們,說,一是來感謝我們對他們回鄉的熱情歡迎,二是夫人要來鎮子上買雙運動鞋。我邀洪先生夫婦在鎮政府辦公室茶敘。洪先生失口說:「共匪治理大陸這麼多年,」他臉一紅,忙改口說:「對不起,老蔣教我說多年了」我說,「沒關係。」我知道他是想說,共產黨治理大陸這麼多年,這地方還是沒有一點變化。其實,他也沒有變化,他的樹坪口音,因回家幾天而又變得很純正了。

我轉移話題,問起他在台灣的生活,他說,也有酸甜苦辣,並說了一些具體的事。我邀洪先生夫婦吃午飯,洪先生堅決不吃,還開玩笑說他沒在大陸交稅,不該吃政府的飯。我說我私人請,他說,你的工資也來自稅收。我不由自主地笑起來。隨後他們搭乘上午的班車回了樹坪。

他們出門那一瞬間,我不再覺得他是台灣人,他就是樹坪那個偏僻鄉下的人,一個本鄉本土的愛開玩笑的幽默老人。


平等看兩岸校園文化差異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5-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兩岸大學的學習風氣,讓兩岸學生在環境影響下具有不同的特質,也發展出彼此特有的校園文化。來自浙江大學的陳旭斌,這學期即將結束在清華大學的交換生活,他觀察兩岸學生在參與課堂和學習方式上,各有不同特色。

提起與台灣學生相處的感受,陳旭斌表示,他在課堂上發現台生比較會提問,對於授課內容不理解之處會勇於提出,在過程中也會因而發現新的問題,構成討論。「我們那邊的學生比較習慣接受,聽懂老師教的東西,能夠理解就好。」陳旭斌說。

此外,他也認為台灣學生的優點是合作能力強,他提到在大陸同樣會有課堂分組的機會,但分工的方式通常不太平均,「我們分組3人,經常是一個隊長,一個幫隊長的人,一個打醬油。」陳旭斌打趣說。台灣學生則樂於與他人合作,並會依照各自的專長相互分工,令他印象深刻。

而大陸的學習方式較講求按部就班,老師多會開書單給學生,或是在作報告時訂定題目,給予同學大致的方向。對於習慣這種學習環境的陳旭斌而言,在台灣課堂上則感受到不一樣的氛圍,有些課程甚至沒有教科書,做作業時像是在零基礎的狀況下自己找資料,他說,「台灣學生讀文獻的能力、自己找東西的能力,稍微厲害一些。」

陳旭斌提到,「用功」確實是大陸學生的優點,「我們會有比較高比例的同學屬於圖書館、教室和宿舍三點一線的人。」儘管自己不是屬於一學期修40學分、非常看重成績的那類學生,他仍舊肯定這種積極的學習態度。

對於幾個月來的交換收穫,他說,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同,因而在學術上的幫助難免有限。但是實際來到台灣後,他開始試著將兩岸放到平等的位置來看待許多問題,「這會讓你整個視野的角度變得不一樣,這方面有點幫助。」陳旭斌說。


北京女孩遊台 嘆:像夢不願醒  驚訝台北人說話嗲 民宿優

2013-5-2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4個來自北京「85」後的女孩,利用8天7夜來台灣自由行趴趴走。驚訝於台北人說話很「嗲」;說民宿比星級酒店還要溫馨。旅遊台灣「如果真的是夢,寧願沉睡不醒」。由於筆下的台灣如夢似幻,卻又如此真實,在第一旅遊網點閱率高居第2。

帶著好奇和興奮的4個姑娘來到台北,對台北人的第一個印象是幾乎每個台北人說話都是「娃娃音」,說話真的很「嗲」。遊記中寫台北人話中常聽見「啊!真的嗎?」「啊!真的假的?」「謝謝你哦!」這些全是台北民眾的口頭語。

遊九份 放空自己

除了「嗲」,遊者也驚訝於台北街頭的摩托車隊,就像北京的自行車一樣普遍,但是「神氣十足」。

「晚上7點,我們4個女生坐在九份的山頂,吃著芋圓,等待著夜幕慢慢降臨,看著點點星光亮起,遠處傳來張惠妹的歌聲,悠然自得、放空自己的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會懂。」

來台灣 圓一個夢

來台灣 圓一個夢

從台北到日月潭和清境農場,再返回台北,女孩在8天7夜裡選定了自己的行程,從日月潭世上最美的自行車道,到士林夜市的繽紛,甚至在高鐵上入夢,似乎已無法分辨自己身在何方。

至於為何決定來台灣?「或許是為了完成自己的一些小夢想,或許是為了紀念自己最後的青春,或許只是為了品味一些小情調,或許就只是想去。」於是,帶著半空的箱子出發。


治學嚴謹的台灣教授

2013-5-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漢輝/廈門文博副研究員)

每次訪問台灣,都會到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拜訪黃一農教授。而每一次拜訪結束後,他都會說,你連飯都不吃,我們還算什麼朋友?!

他太忙了!我實在不忍心浪費他的寶貴時間;而只有耐心的解釋,他才會「消氣」。

我和黃教授是2004年在廈門胡里山炮台相識的,當時為了考證一尊「天啟年間」的紅夷大炮,他竟然在胡里山炮台整整等我4個多小時。

一個台灣名牌大學的教授,為了釐清一個學術課題,竟然不惜浪費4個多小時時間,讓我大為震撼和感動!當我趕回炮台時,他已經走了。在感覺實在「太失禮」之時,我只有扮演「蕭何月下追韓信」之角色;終於在廈門大學白城找到他。

侃談之間,感悟其學識淵博且虛懷若谷。從此我和他結下不解之緣。也許是為了彌補幾年前的「失禮」,所以後來我每次到學院拜訪都不敢打擾他太長的時間。

是誰先引進紅夷大炮進入中國戰場?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課題。當我請教黃教授的時候,他給我一篇〈西洋大炮與明末政局〉之學術論文並且說,早在明萬曆47年,中國福建的工匠已經仿製了西班牙人的呂宋大炮了。

2004年夏天,福建石獅市博物館收購一塊明末兵部尚書黃克纘為其兄黃克立撰寫得「墓誌銘」。黃教授因教務繁忙,就電告我從廈門前去石獅「拓印」墓誌銘之碑文。為了第一時間考證其真偽,黃教授第二天晚上就風塵僕僕地趕到石獅與我會合。他反覆驗證碑文的內容之後,便喜形於色地告訴我,墓誌銘是中國閩南同安人第一次仿造紅夷大炮的「物證」。不久,他在〈明末薩爾滸之役的潰敗與西洋大炮的引進〉論文中引用史證與物證的關係,切入從武器和戰術的角度探討紅夷大炮的鑄造與南洋地區閩南工匠的關係,認定時任兵部尚書的黃克纘招募閩南工匠在北京鑄造中國第一批紅夷大炮並且參加遼東的「三大戰役」。此一研究匡正了先前學界認為徐光名等天主教徒首先引進西洋火炮的錯誤認知。

2006年9月,我在《廈門晚報》發表〈同安大炮的輝煌〉文章,意在把廈門地方史與中國歷史之關節相連接,進一步闡述閩南同安人早在明末年間就具備「師夷長技」的思想、行為和能力,並且從此活躍在中國軍事與戰爭舞台上。

文章刊出不久,有廈門年輕學者提出異議,認為紅夷大炮的引進是澳門天主教徐光名。黃教授聞知後告訴我,史學上有不同爭論是正常現象。而問題的關鍵,則是必須善於運用新的史證和新的物證來驗證自己的論點。然而除了史證(黃克纘給明皇帝之奏摺)、物證(墓誌銘)之外,「新物證」又在哪裡呢?!

黃教授告訴我,一個歷史學家的責任是善於廣益思考並勤於尋覓歷史的每一個「細節」從而找到新的「突破口」。

為了探索這一「細節」與「突破口」,黃教授不惜遠行歐洲各國,終於在英國「皇家火炮博物館」找到明末兵部尚書黃克纘主持「殲虜大將軍」鑄造的紅夷大炮。

黃教授從英國把「殲虜大將軍」的照片資料寄給我。他在信中說:389年前中國最早仿製紅夷大炮的碩果,僅有一門珍藏在英國皇家火炮博物館。英國人將這門火砲編號為2/262,中文繁體抄錄了炮身銘文──「殲虜大將軍」,萬曆庚申春,總督泰寧侯陳良弼、戎政兵部尚書黃克纘;督造官黃調煥、高基山、郭應星鑄造曾慎等。

英國人對炮長、重量、炮內徑、炮口處的管壁厚度、火門、銃耳、尾珠等數據進行了詳細地分析。為了表示重視,他們甚至將「殲虜大將軍」擺在博物館門前右側醒目位置,供遊客參觀。

為解破一個歷史上懸而未決的案子,黃教授不辭勞苦、鍥而不捨的精神讓我欽佩之至!不久,我又在《廈門晚報》發表〈殲虜大將軍驚現英倫〉的文章。把黃教授在英國拍攝的「殲虜大將軍」與英國火炮博物館的外景資料和文章一起刊出。我在文章中闡述了當年「遼東三場戰役」的3大共同點:一是閩南同安人鑄造的大炮威力大;二是同安炮手的戰術意識強,專找敵人的「司令部」打,先癱瘓敵「神經中樞」,使其群龍無首,軍心大亂;三是「人炮合一」,採用以人定炮方式,熟練掌握測距、瞄準、填彈藥,準確無誤地消滅目標!寧遠大捷之後,立了戰功的紅夷大炮被朝廷封為「靖虜大將軍」,與珍藏在英倫的「殲虜大將軍」是「兄弟血緣關係」,屬於「同一個家族」。

一場學術「討論」終於在新的歷史「物證」和新的史觀面前結束了。有人說,從人情形態的角度分析,黃教授是為朋友兩肋插刀,是真漢子!而我則認為,黃一農教授的真漢子元素,是體現在其治學的嚴謹,與其對史學的無限忠誠的信念之上!


享受美景美食 珍惜平凡幸福

2013-5-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 評論數: 0 |原作者: (彭華哲/北京)

來台近5個月,住在花蓮,平日在花東地區閒走,享受好山好水的好時光。

大陸的家人朋友時常問起是否習慣台灣生活。回想起來,我似乎並未經歷「習慣」這個過程,就這樣自然而然的感受著在這邊生活的便利性、安全感和幸福度。

自初次來台,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密集度頗高的便利店。我從大學起在北京生活,和好友一起去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學校附近的7-11;畢業後在外租房,慶幸的也是住家附近就有7-11和北京本土的便利店快客。雖然台灣的7-11沒有好燉和現炒午餐,卻是多出各種小食以及諸多周邊服務。訂車票、演出票,繳水電話費,取貨付款,一家搞定。

雖說北京和上海的居民區和辦公區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便利店,其普及度和復合性功能較之台灣,還是相差甚遠。除此之外,大小超市裡的商品細分、街頭巷尾的小公園、品種繁多的飲料店和甜品店、吃貨必到的夜市以及各種風味餐廳,加上花東一線近在咫尺的山水,吃喝住行的便利性可見一斑。

雖然生活便利,台灣社會對於台灣的經濟和政治形勢普遍感到失望。島內經濟不振、外交受制於人、人才外流;一面要積極引入陸資,一面擔心陸資過度湧入;人口生育率不足,引入外籍勞工、陸配、陸生,但對於外來人口應當享有的社會福利和政治權利仍存在諸多爭議。

儘管存在著這樣那樣的不安全感,與大陸相比,這裡至少有清潔的空氣、無毒的牛奶和相對健全廉價的醫療。據稱,台灣當地藥局和藥妝店裡,時常可以看到大陸遊客大包小包的採購奶粉、面膜、藥品甚至隱形眼鏡藥水。這無疑是大陸遊客在全球採購的一個縮影,也是大陸當局應當謹記在心的要務。如何讓人民住得安心、吃得放心、行得順心。

除此之外,對於長期身處內陸地區的我而言,花東地區的一大特色是地震頻發。偶爾有一兩次震中超過6級,大陸的家人朋友紛紛問候。台灣人早已習慣了家常便飯般的大小地震。這裡的建築結構都有防震設計,且人們訓練有素,對於地震知識和震後逃生都瞭然於心,大都抱有「要真是遇上強震,那就是命,逃也逃不掉的」的淡然心態。

如今大陸經濟更加強勢,薪資更吸引人,不少台灣年輕人也去大陸工作或者創業。而在大陸,逃離北上廣的呼聲一陣接一陣。高房價、高汙染以及諸多對於外來人口的限制讓年輕人「壓力山大」。隨著貧富差距的愈演愈烈,讓人不禁反思,平凡人的幸福在哪裡?在台灣,年輕人們當然也會上台北工作創業玩樂,但我看到更多的人學一門手藝,開一間咖啡店,或是繼承家裡的小本生意──經營世代傳承的包子鋪、便當店、蔥油餅攤、臭豆腐店。

與大陸人急於用高樓林立的寫字樓、高級住宅去取代胡同和老街的「革新」相比,這裡似乎有更多的「傳承」──老房子、舊傳統、市井街道依舊是以前的模樣。舊而不髒,雜而不亂。認真工作、享受美景美食、珍惜平凡的幸福。


陸生:來台交換 人生思考中繼站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5-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1| 評論數: 0 |原作者: 交通大學陳燕珩/採訪報導

陸生來台交換多選擇趕在大四之前,出來走一趟,感受台灣的學習環境與生活氛圍。

來自廈門大學的張寧,比起同年齡的學生更加早熟,已對自己生涯規畫有一定的想法,他原希望畢業後能出國念研究所,這個想法卻在他來台交換期間有了轉變。

工科跨領域玩藝術

在大陸就讀數字媒體藝術學院的張寧,所學的是工科結合藝術的跨領域學門,在偏重寫程式的專業學科之外,他對於攝影特別有興趣。在廈大課堂中,他曾以「煙霧」作為主題,捕捉一系列諸如蚊香、香煙冒出來的煙霧,凝結瞬間的美感。

這次到交通大學展開交換生活,張寧也將他的攝影配備帶來台灣,透過拍攝和修圖合成,將交大魚池中的小魚和廈大的場景結合,也將宿舍外的月亮和遊玩的海邊合在一起,別有一番風味。

對於自己的拍攝技術,張寧謙虛地笑說:「風景漂亮必然能拍得漂亮嘛,沒什麼好炫耀的。」

來台期間已走過許多地方,張寧表示,在大夥一起出去遊玩的氛圍下,很難拍出好作品,只能單純記錄人山人海很紛雜的場面。因此他也提到,接下來若有時間和機會,也會嘗試針對台灣的特定題材或故事,拍攝系列作品。

來台灣之前,張寧已計畫畢業後出國念藝術相關的研究所,因此他利用在台期間,請交大應藝所的老師幫忙看攝影作品,給予作品集建議。他也在台灣報考托福,希望藉由課業較輕鬆的交換時期,補強自己的英文,為出國深造做好準備。

交換生涯影響未來

交換生涯影響未來

「當初我來台灣這邊,其中一個目的也是讓自己的履歷好一點。」張寧說,交流經驗能讓他了解更多,對於申請學校有所幫助,也能藉由交換期間為未來多做點準備。

他也感嘆,兩岸大學本科生過多,以理工科系來說,只有大學學歷很難拿出手,尤其在大陸的一線城市,競爭非常激烈,「我不得不為自己考慮得多一些。」張寧說。

不過,來台之後,張寧想出國深造的意念似乎受到動搖。他說在交大課很少,沒有很多機會能跟當地的學生交流,做什麼都是一個人,感到非常孤獨。

「我本來想申請美國的研究所,但是到了那裡會更加沒人理我呀。」他說,走了一趟台灣才發現自己不想走那麼遠,這趟交換之旅對他而言,不僅是學習上的經驗,也是思考未來人生方向的中繼站。


我愛台灣人的雞婆

2013-5-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姜燦燦/湖南.大陸交換生)

轉眼離回大陸的時間只剩一個月了,記得去年回大陸時是一種迫不及待的心情,想回到親人身邊,想回湖南吃各種有辣味的美食。

以至於第二學期再來台灣時是一種抱怨的心情,不想來到這個沒有辣椒的生活環境。

但真正到了離回大陸只剩一個月的現在,我才發現我是這麼喜歡小台灣,喜歡這裡熱心善良的台灣人,喜歡這裡的文明秩序和安逸的生活,喜歡這裡的美景。

記得那個下午,我蹺課坐3個小時火車到宜蘭看金馬影展的《水餃幾兩》,只為了見我的偶像張書豪一眼。

記得那天晚上民宿主人盧媽媽晚上11點多騎著電動車去火車站接我,第二天早上帶我去南方澳看海,逛魚市場,帶我去泡冷泉,臨別時給我準備一袋水果及特產讓我在路上吃,讓我感覺像是離開家去上學的孩子。

記得在火車上認識的台北的美月阿姨,我們鄰座的那一個小時聊得很開心,她把我當女兒一樣,帶我去她常去的飯店吃飯,去她以前常帶兒女去的中正紀念堂附近散步;不僅招待我吃住,還有意給我買衣服,給我爸媽買禮物。我總不敢相信世界上會有人這麼不求回報,對萍水相逢的人好,可確實有,而且很幸運,我遇到了。

記得在台東知本為我指路的阿姨,親自領著我去我要住的民宿,給我送水果,帶我泡溫泉,請我去她家喝茶,帶我和她女兒一起去台東濱海公園散步,逛夜市喝紅豆湯。

阿姨說:「台灣人吼,說好聽點是熱心,說難聽點就是雞婆啦!」我愛台灣人的「雞婆」。

我喜歡台灣會禮讓行人的車輛,喜歡充滿有愛的謝聲,喜歡能化解一切大小問題的派斯(不好意思)。

我喜歡周末去放鬆的旅行生活。我也喜歡彰化簡單的幸福,雖然沒有百貨公司,沒有漂亮的海,沒有豐富的夜生活,但偶爾發現的一家小咖啡廳可以讓我心情好一整天,偶爾走一條沒走過的巷子看到主人精心布置的院子,可以讓我欣喜好一陣子,偶爾在金石堂翻到一本有眼緣的書可以讓我靜靜的待一個下午,偶爾去游泳可以讓我因為進步而得到滿滿的成就感,偶爾吃一次有家鄉味道的川菜或蛋炒飯可以讓我特別滿足,偶爾站在宿舍陽台看看夕陽可以讓我幸福。

我喜歡充滿年輕氣息的西門町,我喜歡騎能帶給我刺激並克服內心恐懼的蘇花公路,我喜歡東部和南部的從黃綠漸變成藍色的太平洋,我喜歡浪漫的國境之南墾丁,我喜歡接地氣的高雄十全二手市場和左營自助新村,我喜歡有藍天白雲有可愛的綿羊和歐式風格民宿的清境農場。

一直掛在嘴邊的想回家,突然之間說不出口了,只因台灣的種種說得出和說不出的美。


陸客遊台最佳伴手禮:10元硬幣

【聯合報╱記者施鴻基/台東縣報導】2013.05.27 02:34 am

台灣硬幣成陸客送給親友的禮品之一!台東縣珊瑚館外的業者,最近發現部分陸客特別喜歡台灣硬幣,要求找錢盡量找硬幣,而且最好是全新的,原來台灣硬幣是作為給親友的伴手禮,據說相當受歡迎。

李姓業者表示,陸客在台灣旅遊多年,但近兩個月來,許多陸客消費時,都要求找錢要找硬幣,而且有人一次要求換一百元或一千元,但遭他婉拒,「開玩笑,我還要做生意嗎?」

一名楊姓陸客昨天在珊瑚館外超商買東西,就要求把其中一百元換成一個五十 元、三個十元和兩個五 元、十個一元。他說,台灣硬幣在大陸相當流行,「這玩意兒不貴,但很好使,回去大家都搶著要。」強調已兌換了近五百元硬幣,要送給親友。

姜姓遊客補充說,大陸人喜歡到台灣旅遊,這些硬幣或許有天能夠用上,而且大陸也有專門收購台灣硬幣的,特別是套幣或紀念幣,可讓收藏增值。

業者表示,所有硬幣中以十元最受歡迎,尤其民國一百年發行的硬幣,還有隱形的浮雕,上頭寫著「國泰」、「民安」,硬幣發行時間短,外觀較新; 至於舊款十元幣正面是蔣介石像、背後梅花圖,陸客較沒興趣,「他們可能以為長得不一樣,價值比較高吧。」

「台灣硬幣其實在大陸早就流行了,只是以前不易拿到而已。」曾到大陸湄洲進香的劉姓市民說,十二年前他到大陸旅遊,所攜帶的硬幣都被討去作紀念,連一元硬幣都沒能帶回來。


旅行台灣給我上的三堂課(上)

2013-5-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龍響/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交換生)

所謂旅行,便是把別地變成此地,從一個自己活膩了的地方,到別人活膩了的地方。

2013年2月16日,飛機降落在桃園機場,暈眩的耳鳴讓一切聲音,一切風景都顯得那麼不真實,需要很用力地去識別。

大概一開始,我們都會為機場隨處可見的日語翻譯而感到新鮮吧,會為綠燈一亮就呼嘯而過的機車而感到驚訝吧,會為在故宮外有人拉住你講法輪功而感到無奈吧。然後,一個月,二個月,三個月,時間漸漸淡去了,新鮮感漸漸隱藏了。於是,又回到了既有的軌道。不會再雄心勃勃地籌畫著下個周末要去哪裡了,因為發現其實大陸真的很大,我們在嚮往寶島時,寶島卻在問,大陸這麼多美景,為什麼你們都要到台灣來呢?

而生活,除了熬夜的能力更強了,竟也沒有什麼變化。原來,我們對對岸的想像都過於浪漫,其實兩個腳的無毛動物,又生活在同一文化圈中,講著雖然腔調不同卻能彼此理解的話,寫著雖然繁簡不一卻能相互讀懂的字,能有多大不同呢?

但是旅行是一種抵抗的姿態。

也許革命不會成功,但是我們曾經努力過。也許走上街頭並不能讓廟堂之上的肉食者有些許改觀,但是最可怕的是我們連說話的機會都被剝奪。但旅行是一種張力,現實在那裡,夢想也在那裡,至少可以給沉悶的生活注入一絲新鮮的空氣,它救不活整片沙漠,但是它可以給眼睛一抹綠色銘記。當我們老去時,頭髮花白,便不會後悔,因為,我們曾經抵抗過。

高中時,我天真地以為,大學會告訴我應該追求怎樣的生活,於是,我認真地學習,對自己說,把夢想暫時收起來吧,等考上重點大學後,會有屬於你的舞台的。後來,我們都失望了。原來,許多人生的方程式還是得自己解,原來,有些夢想只屬於十五、六歲的青春,落下了,就很難找回了。而,我欠下的關於夢想的債,定要一筆一筆地還清。

又是這樣一個下午,漫無目的地閒逛曉風書屋,偶爾發現一本好書便欣然買下,是龍應台的《目送》。她父親是湖南人,算是我老鄉吧,文章把「娭母也」說成「愛己」,不禁讓人失笑;母親是杭州綢緞莊的姑娘,而這是我注定要度過我最重要的4年青春的城市;而她所描述的台灣,則像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所有的想像。

過了不久,我看到了關於赴台交流的通知。於是,我覺得我可以親身去吹吹太平洋的風了。後來,我就帶著這本《目送》,在家人的目送中,漸行漸遠,踏上了寶島的土地。

我可以開始反抗一下那些理所當然,我可以開始認識那個咫尺天涯的自我了。在成為一個工程師之前,先成為自己,成為人,成為公民。

這片土地那麼寧靜,那麼舒適,也許台北沒有上海這麼多高樓大廈,但是這裡多了一份沉澱,少了一份浮躁。走在台北街頭會感到冷清,卻不會感到孤寂。這裡不僅有24小時營業的便利商店,更重要的是,這裡生活著很多淳樸而善良的人們。

記得我去新竹的鄉下慢走。我們的任務是要找在地農民買他們自己種的蔬菜。在晃蕩了一早上後,我們偶然看見一個阿嬤在地裡鋤草,便鼓起勇氣去問她能否賣給我們一點菜。

阿嬤說:「不賣啦!不賣啦!都是自己種的啦!我摘給你們就好啦!」接著就摘了最嫩的龍鬚菜,大大的高麗菜,讓我們挑了一顆最漂亮的石蓮花。

「還沒吃吧!我家還有好多菜,來吃點吧!」於是,我們又去趁了一頓飯。原來阿嬤的公公那天頭七,才準備一頓豐盛的宴席拜拜的。而她自己平時都吃素,跟兒子和兒媳生活在一起,講到兩個孫子,眼睛泛著光芒。

聽說我們要自己做晚餐,又去冰箱裡面拿了許多食物塞給我們,還一直問夠不夠,打了大半瓶油,還是我們堅稱不要浪費才倒回去一些的,不然估計我們幾天都吃不完。

這樣的故事太多了。熟悉台灣的人估計都聽得耳朵起繭了。然而,這是每個來台的大陸人所面臨的一個衝擊。說是衝擊彷彿是一種悲哀,人與人之間本來應該有的溫情卻成了奢侈。不管是生活在台灣大都市的天龍國人,還是來自大陸的我們,我們大多過早地習慣了冷漠,習慣了蜷縮在鋼筋水泥之中用鍵盤敲打著人生的音符,也許,這趟旅程給我上的第一課便是,人間自有真情在。當我們還要鼓起勇氣去詢問阿嬤時,我們已經在不知不覺中流失了太多美好。


旅行台灣給我上的三堂課(下)

2013-5-2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龍響/浙江大學.清華大學交換生)

台灣給我上的第二堂課是關於自由。

這裡幾乎隔三差五地有各種各樣的遊行,電視裡,報紙上不僅聊當政者的八卦,也不乏犀利的評論,叫馬英九下台者大有人在。

台灣人從這裡讀出了媒體亂象,於是他們開始呼喚公正,高質量的媒體,而我們在人前抱怨台灣媒體太八卦,太缺乏國際觀,背後卻默默地羨慕著他們吵架的權利。

2013年3月9日,在台北凱達格蘭大道,這條進行過無數次遊行示威的路上,爆發了一次逾6萬人參加的反核大遊行,主因在於第四核電廠停停建建,承包商換了又換,且砸下巨額資金,已成全球最貴核電廠,於是民眾走上街頭表達自己的訴求。

令人驚訝的是,遊行秩序井然,民眾熱情高漲而不失理性。隊伍到台大醫院附近時,整個遊行隊伍自然地停止呼喊口號,怕驚擾病人;隊伍中的人相互謙讓照顧,甚至還有人推著嬰兒車,為小孩戴上反核的頭巾,泰然自若地行走在隊伍之中。他不怕小孩出事嗎?萬一有不法分子趁機鬧事怎麼辦?

後面還有好幾輛嬰兒車。不是父母不負責任,而是這個社會給了他們保障,給了他們安全感。我們為什麼恐懼自由?有人說,自由會天下大亂的。看看我們的釣魚島遊行,不是就一片打砸搶燒嗎?然而,台灣給我們打了一巴掌。自由不會帶來混亂,而是秩序。不然,何以一代一代人為了自由前仆後繼,喊出「不自由,毋寧死」的口號呢?

車裡面的嬰兒在微笑,也許他還不明白眼前發生的這一切,但終有一天他會在父母的影響下,為這個社會挺身而出。

我們的嬰兒在哪裡呢?

有人說,旅行的意義不在目的地,而在沿途的風景。此話不盡然,於我,旅行或許也不全在沿途的風景,而在看風景的人。

第三堂課是關於愛情的,關於最美的台灣人。

寫到你,我便不知如何下筆了。關於愛情的一切語言都是遲鈍的,但在戀愛中,每個人又是最偉大的詩人。

你那麼美。要用什麼詞語來形容你像瀑布一樣的長髮,蒙娜麗莎般的微笑?你那麼好,以致於每次我抱著你,都會懷疑,是不是上帝犯下了一個美麗的錯誤,讓你愛上我?

你愛張岱。莫說張岱癡,更有癡似張岱者。你就是這樣一個癡人。我們分享關於張岱的種種,我們要一起去湖心亭看雪,要一起泡蘭雪茶,我還要為你用西湖十景做題目,為你填十首《憶江南》。

然而現實這麼殘酷,時間這麼短暫,距離這麼遙遠,時空還是沒有突破愛因斯坦的局限。我在台灣只有半年,而認識你之後就只剩一個半月了。

我說:「今日萬千情緒湧出,不能自已,微醺,幾近淚下,復念及汝之不可常在,則心如刀絞。」

你說:「不能常在,不如不在。」

又說:「如果你不在,我要怎麼面對這個空空蕩蕩的校園,誰來陪我漫步,誰去陪我吃飯,誰能在早上叫我起床,誰能在晚上給我一句晚安?」

我不知道。

煙花升上天空,還沒來得及綻放,卻掉下來了。愛情,如此美好,卻又如此悲傷。然而,如果我們沒有經歷過痛,沒有從痛中學會如何去愛,又怎麼配得上陪我們走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爛的她(他)呢?

這趟旅行,像是做了一場夢。夢中夢見了一個不一樣的自我,夢見了一種不一樣的文化,社會與人。夢醒後,還是要回到往日熟悉的生活,但至少,我抵抗過,也許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樸素讓台北人不一樣

2013-5-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

我認為是樸素幫台北把好了文化方向。這裡並沒有政府提出的文化重任要求,這樣,文化就恢復了它的本色,無需讓盛氣凌人的政治進來攪局。不是說台北政府不給文化撥款,但他們撥得低聲下氣,甚至無聲無息。

舉例來說,近年《創世紀》雜誌每年都接受文建會和台北文化局的資助,但《創世紀》沒有任何要盡的義務,它給政府的唯一交代,是在雜誌扉頁印上「本刊榮獲文建會、台北文化局補助出版」字樣。政府願意低下頭來,當一隻不喧賓奪主的低調甲蟲,可以說是台北文化的福氣。相反,大陸文化則被政府的文化撥款和義務壓得透不過氣,那些永無休止的公關應酬,令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像樣的文化創造。

如果說,我在大陸碰到的謙虛之人寥若晨星,那麼在台北,我幾乎碰到了一支謙虛的軍隊。不論碰到文化官員、報刊主編、文壇名家、商業大老、學界巨擘、宗教聖賢等,他們都沒有地位可能給他們戴上的虛假面具,沒有把自己與普通人分裂開來。

記得有天晚上,台灣詩學論壇請客,與會的大陸學者照著在大陸養成的尊卑次序,一齊擁到台北名家、主編跟前敬酒、搭話,獨獨沒人搭理我身邊坐著的一位老者。老者在喧囂的敬酒聲中,看起來是那麼不顯眼。大概是為一些大陸學者的功利感到害臊,我耐心和老者聊著天。我感到他心腸柔軟,只是把話題耗在詩歌上,甚至沒用一個字談到他是誰,在做什麼?直到酒宴快結束,宴請方才宣布這位老者想捐款,他捐給創世紀詩社和爾雅出版社的兩筆現金紅包。直到那時,我才知道他是年掙數億元的商業大富。若在大陸,這樣的人早就橫著走路、仰面坐著,竭力耍盡高人一等的派頭。這個我不知其名的人,完全可以作為台北人的代表,作為我千百次交遊經驗的總結。

記得有人告訴我,台北某著名詩人找大陸詩人簽名時,竟虔敬地蹲在一旁,我當時有說不出的感動。我知道大陸人通常會如何看待此行為,他們會認為這是對大陸詩人能力的臣服,從而顯出大陸人常有的得意和輕視。或者說,台北詩人恰恰犯了大陸人的忌諱,大陸人幾乎把樸素、謙虛、低調等同於不自信,把尊貴、倨傲、叫囂等同於自信。

如果說奢華、倨傲、無禮是歷史魔鬼留給大陸人的遺產,那麼樸素、謙虛、有禮則是歷史天使送給台北人的珍寶。習慣把自信建築在權力、金錢、名氣上的大陸人,一時半會還難以學會欣賞這些珍寶,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一元文化無時無刻不在設立的各種等級,哪怕只匆匆爬上一座小山丘,也會得意忘形。而樸素令台北人大不一樣,那不是偏居一隅山民的樸素,是遍歷繁盛之後懂得心靈應該停泊何處的樸素,它使人與人不用再靠冒充過活,使人與社會、與自然不用再靠辛酸的相互征服。

記得有次在台北參加詩歌活動,結束時有十來人同時擠進了電梯,一位台北作家冒出一句話:這麼多人乘電梯就比較划算。她的話當時令我一震,須臾間,我重新發現了台北,發現了老派節儉裡的生態意味。我至今銘記著這句話,它讓人意識到,節儉不僅不丟人還相當榮耀。

我搭飛機回南京的前幾天,需要一些舊紙箱來裝書,我走進國際學舍附近的一家小超市,看見超市唯一的營業員(一個男孩)正幹著重活,一開始,我沒有打擾他。不過他一感到我顯然有事,就停下手中的活。當弄清我需要一些舊紙箱,他彷彿忘了正在做的要事,馬上進庫尋找。過了幾分鐘,他拎著幾種不同形狀的紙箱出來,但我嫌它們過於狹小。他二話不說,轉身再次進庫去尋找。這一次,我十分驚訝,十幾分鐘過去仍不見他出來。最後,他好不容易出來時,已經滿頭大汗,雙手捧著幾隻更大的紙箱。顯然,他沒有因為是免費提供,就敷衍我。

我緩緩走回學舍的路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若在大陸,大家會把他的行為視為高尚,高尚也意味讚美敬仰之餘,普通人不認為自己能做到。我想單用高尚,難以解釋男孩對待節儉的認真態度;難以解釋國際學舍的電梯為什麼不停2樓和負一層;難以解釋作為公司老總的台北詩人方明,為什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