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殖民經濟示範區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30

◎ 歐陽誠鴻

自由經濟示範區推定五大策略中,在打造友善租稅環境此一項目提到,外籍(包含陸籍)專業人士工作(商務居留)前三年之薪資所得,以半數計入綜合所得總額。按我國所得稅最高稅率是四十%,以此推算若原本需要課徵四十%稅收之所得,在此一特別條例立法中,變成只需要課二十%的所得稅,甚至可能從須課稅變成免稅,稅收缺口自然產生。

從事同樣工作的國人,若獲得同樣之薪資所得,不論是否在自由經濟示範區,達到同樣稅率時,都必須多付出一倍的所得稅。更令人不解的是,外商提供區內事業欠缺但亟需之專利及技術授權(或讓與)之所得免稅。在市場經濟自由理論之下,國家本不應干預市場之運作,且國家插手之效益並不如真正在拚鬥謀生之企業,縱要插手干預也應該是以租稅補貼之手段讓有心之企業享受優惠,從而我國不僅干預市場競爭,更劃分地域,在自由經濟示範區內所提供之技能所得一律免稅,但跨出此一地域者,則有課稅之必要性存在,課徵租稅的確是企業經營之成本負擔,一來一往之間,此消彼長,更不符量能課稅原則之立法,從而真正根植我國之企業即在國家政策「加持」之下備受摧殘與不平等待遇,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又發展策略中有提供便捷土地取得,公有土地撥用,私有土地徵收,園區土地只租不售以及各示範區得自行量身訂作土地使用。此一任由各國劃定領地區自立為王之不平等待遇行為,令人連想到滿清國力衰弱所遭受之對待,但政府目前之政策卻係自行規劃不平等租稅待遇,自願成為被殖民一般的不對等待遇,甚而沾沾自喜釋出五百億之租稅優惠,殊不知少了這五百億,施政的錢從何來?若是舉債附加利息後,沉重的負擔依舊是回到國人身上,而這些外資一旦認為環境不符需求,拍拍屁股就走人,留下的稅收缺口,依舊是國人以及未來的子孫須背負這自找的被殖民化待遇。

(作者為成大法律研究所學生)

◎ 魏世昌

馬政府一味幫富人減稅,遺贈稅由最高邊際稅率五十%,調降為十%單一稅率,並將遺產稅免稅額提高至一千二百萬元等。甚或在兩年半前由吳敦義做行政院長時,一舉將營所稅率由二五%大幅調降為十七%。

現在經建會所提的自由經濟示範區專案,又拿降稅免稅當假政績,無視稅制獨厚富人造成國庫每年減少上百億元稅收的結果,惡化台灣社會的階級對立與貧富差距。

如果說這個叫替國家提構想、找願景、做示範,卻完全搞不出甚麼新經濟對策,那實在讓台灣老百姓太失望了!

(作者為軟體工程師)


茶葉、鳳梨酥的「正港台灣味」危機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4-1

◎ 葉昱呈

一位農民告訴我,他十分憂心自由經濟示範區中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所生產的加工農產品,是否會回銷台灣?能否有效控管品質?

我很能理解他的憂心,以茶葉為例,二○一三年,韓國對中國生產六種有機茶和二十四種普通茶進行檢測時,發現其中十四種含有聯苯菊酯等十三種農藥殘留,其中普洱茶及茉莉花茶更檢測出聯苯菊酯、氯氰菊酯等七種劇毒農藥成分。二○一二年,綠色和平組織也在中國生產的十八個茶葉樣本中,檢測出可能影響生育能力、傷害胎兒、造成遺傳基因疾病的滅多蟲(Methomyl)、硫丹(Endosulfan)等農藥殘留。

一旦這些含有農藥殘留的中國茶葉,摻雜台灣國內自產的茶葉,在所謂示範區進行加工,製成茶包、茶袋、飲料茶等相關產品,再掛上MIT標誌出口,根本很難判別成品的原料是來自哪個國家。如果廠商未能做好品質控管,MIT的招牌恐將因此蒙塵!而且當「山寨版」的台灣茶葉產品,無法與「正版」台灣茶葉產品區隔,導致台灣凍頂烏龍茶、阿里山高山茶失去特有的茶香,而讓消費者產生台灣茶品質下降的疑慮時,更會拖垮台灣茶相關產業。

再以鳳梨酥為例,農委會說一塊鳳梨酥只有三十%是台灣生產的,其他麵粉、糖、油都是進口的,就已塑造一個非常重要的產業。但此一說法,顯然忽略了台灣鳳梨才是鳳梨酥的重要元素,而非麵粉、糖、油。

畢竟,台灣的鳳梨酥之所以受到消費者歡迎,是因鳳梨內餡香氣十足、多纖維,且具有爽口酸味,如果將內餡原料,由台灣生產的本土鳳梨,換成中國或東南亞生產的鳳梨,整個鳳梨酥的味道將失去獨特的「台灣味」,即使掛上MIT,也將無法與真正的台灣鳳梨酥相比,屆時不僅消費者不再寵愛,且必將拖累鳳梨酥的MIT優良形象。

馬政府聲稱自由經濟示範區透過「前店後廠」方式,可以建構整體農業價值,但從茶葉、鳳梨酥兩個產品即可看出問題,一旦「山寨版」的台灣農產品,無法與「正版」台灣農產品區隔,還談什麼建構整體農業價值?反而只會分食正港台灣農產品的外銷市場大餅,並摧毀MIT良好的品牌聲譽而已!

(作者為地方農政公務員)


微評專欄

2013-3-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原作者: 林建甫

再降稅就無米可炊

行政院通過經建會「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其中區內確定設下「高規格減稅待遇」,惠及台商、外資、個人投資與外籍專業人士;涵蓋所得稅、關稅、貨物稅等多項稅捐。

吳敦義擔任行政院長時,一舉將營所稅率由25%降為17%。當時普遍已認為台灣再無降稅空間。今天自由經濟示範區又可以弄出諸多降稅免稅的名堂。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已經世界最低,再減稅,政府就要為無米之炊。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國政會財金組召集人)


兩岸應儘早簽署貨幣互換協議

【經濟日報╱社論】2013.03.30 01:49 am

大陸「習、李」新領導團隊在「兩會」之後全面接班,各項施政次第展開,其中,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再創改革紅利是施政重點之一;在國際金融領域的改革,將聚焦在匯率市場化、資本項目自由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

大陸早在2005年7月開始實施與一籃子貨幣掛鉤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啟動人民幣匯率市場化改革。大陸央行根據外匯市場交易情況訂定基準匯價,並公布銀行間外匯市場美元對人民幣交易價每日浮動區間,推出銀行間遠期外匯交易等。在新的匯率制度下,人民幣對美元之匯率呈現短期雙向波動、長期升值的趨勢,迄今升值幅度已超過30%,顯示人民幣匯率市場化已有進展。

然而,為了維持國內金融穩定,抑制通膨壓力,匯改以來大陸央行始終沒有放鬆對匯市之干預,因而也引來國際社會操縱匯率的罵名。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以及配合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未來大陸匯改方向將著重在擴大匯率浮動區間,增加匯率彈性,匯率波動的容忍度可望提高。今後對外匯市場之干預或將減少,但擴大人民幣匯率浮動區間,勢必加劇銀行結售匯價格雙邊波動,從而提高匯兌風險。

其次,在資本項目管制自由化方面,一向較為保守,近年來,大陸央行陸續鬆綁,包括開放合格境外投資機構(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機構(RQFII)的境外資金進入大陸投資人民幣計價的股票、債券和其他資產;允許境內企業可以人民幣進行境外直接投資,境外的企業和個人也可依規定使用人民幣赴大陸進行直接投資。近來資本項目開放已正式提上議事日程,滙豐銀行樂觀指出,大陸資本項目開放有可能在五年內全面實現。

在人民幣國際化方面,大陸試圖將人民幣推向國際,近年來態度更趨積極。推促人民幣國際化主要從作為跨境貿易結算工具、與主要經貿夥伴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建設人民幣離岸市場等方面著手,迄今已取得明顯的進展。以跨境貿易結算為例,去年累計的金額高達人民幣2.94兆元,較上年成長41.3%,約占同年度大陸對外貿易總額的12%,較2010年所占份額高出9個百分點。

與主要經貿夥伴國家簽訂貨幣互換協議,可使人民幣透過官方管道進入各國金融體系,促進人民幣跨境結算和流通。自2008年12月起迄今,大陸已先後與20個國家和地區簽署協議,累計規模接近人民幣2兆元。

人民幣離岸市場建設方面,早自2004年大陸即開始在香港試點,有計畫地逐步擴大香港銀行人民幣業務,開放大陸境內金融機構及香港企業在港發行人民幣債券,以及將香港作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心等。目前香港已成為全球唯一的人民幣境外中心,近來,新加坡、倫敦、東京、雪梨等城市先後表態參與角逐人民幣境外中心的意向,其中,倫敦是香港以外得到大陸政府公開表示支持的城市;新加坡則已獲大陸指定清算行。對大陸而言,更多的國際城市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有利於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面對人民幣國際化潮流,台灣也展現強烈的企圖心,爭取參與機會;目前兩岸已建立貨幣清算機制,並自今年2月初開辦人民幣業務,在不到1個月時間內,台灣外匯指定銀行(DBU)人民幣存款餘額已突破百億。

外商金融機構都認為台灣發展人民幣業務具有優勢,有絕佳的潛力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不過,這項潛力能否展現、美夢成真,不但需要自助,也需人助;台灣應積極改進金融自由化、相關基礎設施建設、規模經營等配套條件,做好準備,而獲得大陸的持續政策支持更是重要,落實簽署兩岸貨幣互換協議乃當務之急。


公投煙幕掩護對中開放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30

◎ 周倪安

農曆年前馬英九任命江宜樺為行政院長後,先是丟出核四公投的議題,在輿論和在野黨輪番撻伐核安與公投法的議題之時,更值得關注的是立法院裡正在醞釀通過幾個將會遺害台灣及子孫長久的法案。

首先,馬政府主動透露已和中國就互設辦事處事宜展開初步協商,但是一九九二年由立法院通過的「兩岸關係條例」,是我政府為規範我國與大陸地區人民的經濟、貿易、文化等往來並處理衍生之法律事件所訂定的律例。根據法律,兩岸若要設處,應基於國際慣例,並使其具實質功能,絕不能以海基會和海協會等分支機構設立。先前連立法院請海基會董事長到國會報告他都拒絕,未來互設辦事處有很多層面都無法攤在陽光下,任由國、共兩黨「處理」,台灣人民權益堪慮。

其次,馬政府以中配應與外配平權為由,準備再度放寬中國配偶在台居留年限,將中配取得身分證年限在二○○九年從八年修為六年再減為四年。事實是,外國人在台灣申請身分證,依法須申請「歸化」,放棄原本國籍,但中配卻因適用「兩岸關係條例」,反而不需放棄本國籍,只要在台居留期滿就可申請身分證,並取得投票參政權。

更甚者,馬政府為中國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對於中國的人流、金流、物流法規鬆綁極大化,並分段分區施行,最終遍及全國。該示範區內將大幅放寬外籍白領的居留限制,取消兩年工作經驗限制並給予短期停留免簽證。再者,馬政府允許台資跨國企業自由調動中國籍幹部來台,最快四月上路,預計超過九千名中國白領滯台工作,而每年台灣全民至少要為在台工作的中國人付出五千多萬元的健保費。

以上為馬政府正在極力推行的法案及政策,一旦施行勢必使台灣白領青年失業率更高、移動至台灣的中配及依親中國人更多、為台灣發聲的從政者更少。台灣最終將失去文化、產業和經濟主導權而被迫併入中國版圖,馬英九亦順利完成「統一大業」。

(作者為台聯組織部副主任)


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 遭爆高歌慰勞六四屠殺部隊

自由時報 2013-3-30

〔編譯張沛元/綜合二十九日外電報導〕中國第一夫人彭麗媛被踢爆曾在一九八九年六四事件後,於天安門廣場上為血腥鎮壓民運人士的戒嚴部隊高歌勞軍,並有照片為證。據了解,該照數年前就被人貼上網,但隨即刪除;近來麗媛熱正熾之際又被人轉貼中國新浪微博,結果隨即遭刪除,貼圖者被關閉帳號。

po圖火速遭刪、關閉帳號

一位署名HKfighter的人,日前在新浪微博轉發這張照片,自寫圖說為「中共六四屠殺後,彭麗媛去唱歌慰問戒嚴部隊,開放雜誌發表過這張照片」。該照與HKfighter的帳號隨即遭刪除,新浪微博嚴禁搜索相關資訊。

原始出處為89年解放軍報封底

最早將這張照片發上網者是中國媒體網站軍事記者兼評論員孫禮。孫禮說,他在數年前以手機拍下這張刊登在一九八九年解放軍畫報封底、圖說為「青年歌唱家彭麗媛在天安門廣場為戒嚴部隊演唱」並放上網,但很快就刪除,不知道為何被轉發重現網路。據了解,彭麗媛當時獻唱「最可愛的人」向戒嚴部隊官兵「致敬」。

香港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鄭宇碩認為,此照片在國際的負面影響恐怕勝於在中國境內。中國年輕一代大多不熟悉六四鎮壓,少數熟悉內情者反而傾向理解彭麗媛身為軍職歌唱家的責任與義務。兒子死於六四的中國音樂學院退休教師王范地就說,彭麗媛是體制內的人,她不得不去。


張「主任」若訪台 叫聲王「主委」吧

【聯合報╱李英明/中華科技大學副校長(台北市)】2013.03.30 01:49 am

大陸新國台辦主任張志軍在平潭舉行的兩岸關係研討會的講話,可作為我們理解習李時代大陸對台政策的依據。張志軍表達有機會希望能訪台,而陸委會也表示時機適當歡迎張志軍訪台。

張志軍訪台議題引發熱議的是:若張志軍訪台,是否會與王郁琦互稱主委和主任,而不只是互稱先生。這話題很老舊,卻還是要被討論和關注,這表示一個現實:九二共識還須進一步被維護和鞏固,九二共識的能量還有待進一步開發。

從二○○八年以來,兩岸簽署包括ECFA在內的種種協議,一方面固然是以九二共識作為政治基礎,但另一方面也是通過各種相關行政業務官署作為談判主體,才能實現。九二共識和相互承認彼此的行政管轄權是相輔相成,缺乏其中任何一項要素,都不能促進兩岸的和平發展。從此邏輯界面延伸下來,張志軍若訪台,與王郁琦互稱主委和主任,本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大陸若能做到這樣,一方面是對九二共識能量的開發,另一方面更可以讓台灣民眾產生互相尊重體制的感受,增加對大陸理解上的情感成分。

張志軍平潭講話透露出,大陸只把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而不是作為一種時間階段或某種制度;大陸很怕九二共識被階段化和制度化,因此急著凸顯兩岸目前是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從而鞏固一個中國框架的階段。

九二共識雖包含一個中國元素,但一個中國這個概念被納在九二共識這個概念下,而且又要被「各表」補充說明,這是大陸不喜歡兩岸關係一直只和九二共識連在一起的原因。其實,兩岸若要從以九二共識為基礎,轉型到鞏固一個中國框架的階段,不會太難,但須做到以下幾個關鍵:

其一、必須讓九二共識的效益極大化、功能精緻化,不斷開發九二共識的能量。其中要者如兩岸官員公開互稱官銜;樂見台灣加入經貿性專業性國際組織;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能具有包括簽證在內的跨部會服務功能的準代表處角色;兩岸共同進行國際經貿、公益或環保生態合作等。

其二、一個中國框架,必須以九二共識為基礎,具有「一個國家、兩個區域」的精神,作為建設一個中國框架底盤的依託。

其三、一個中國框架,必須以上述底盤建設為載體,進行頂層建設。這種頂層設計的縱軸強調一個中國是歷史文化的中國,而橫軸則強調一個中國是主權在民的中國。

其四、沒有九二共識,就不可能有一個中國框架,大陸必須將九二共識和一個中國框架連在一起談。而且最終要以協議的年度日期,來標示兩岸一個中國框架的確立,稱為兩岸某年的共識。


( 貼下面篇給大家看看 )

「售後服務差」 陸官媒聯手批蘋果

【聯合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3.03.30 04:05 am
 
中共中央級媒體最近槓上蘋果公司,繼央視之後,人民日報連續五天批評和質疑蘋果公司,這一舉動不僅引起國外媒體關注,也成為大陸網友討論的話題。

三月十五日,大陸中央電視台在「三一五」晚會指責蘋果在大陸的售後服務具有「中外雙重標準」。央視說,在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蘋果手機在保修期內出現故障換機時,都是連同後蓋一起更換,只有在中國大陸不更換後蓋,這是「雙重標準」,是對大陸消費者的歧視。央視隨後還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批判蘋果公司。

最近,中共黨營媒體人民日報加入「向蘋果宣戰」行列,自三月廿五日以來,已連續五天密集發表批判蘋果的報導和評論。除了指責「雙重標準」外,人民日報還引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說法,批評蘋果手機的維修條文「文字晦澀難明」、「霸王條款仍違規」,還說蘋果的維修條文是「有選擇性適用中國法律,體現了蘋果的傲慢態度」。

對於中共官媒密集地聯手批判蘋果,大陸網友看法不一,有人質疑中共官媒大動作批評蘋果公司的背後動機;有的說,「蘋果攤上大事兒了。」

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上寫道,「有些人將蘋果風波往政治方向引,這是在害蘋果公司。這就是一起商業公司的公共輿論事件,蘋果對待批評的彈性不夠。它應以輿論事件結束。美媒稱中國可能會因華為等在美所受不公平待遇報復美國公司,蘋果不應對號入座。」

胡錫進還警告說,「如果中美最終都把蘋果風波定性成『政治事件』,蘋果必將在中國市場走向衰敗。因此它『必須』以非政治事件結束。喜歡蘋果的人,就不應把事情朝政治的方向炒。」


人民日報連五天批蘋果 引起國外媒體關注

【經濟日報╱記者汪莉絹/綜合報導】2013.03.30 04:05 am

中共中央級媒體最近槓上蘋果公司,繼央視之後,人民日報罕見地連續五天批評和質疑蘋果公司,這一舉動不僅引起國外媒體關注,也成為大陸網友討論的話題。業界預期官方媒體的負面報導,可能影響蘋果產品在大陸的銷售業績。

大陸中央電視台在「三一五」晚會就指責蘋果在大陸的售後服務具有「中外雙重標準」。央視說,在美國、英國、韓國、澳洲等多個國家,蘋果手機在保修期內出現故障換機時都是連同後蓋一起更換,只有在中國大陸不更換後蓋,這是「雙重標準」,是對大陸消費者的歧視。央視隨後還在「新聞聯播」、「焦點訪談」等節目,批判蘋果公司。

最近,中共黨營媒體人民日報加入「向蘋果宣戰」行列,自3月25日以來,已連續五天密集發表批判蘋果的報導和評論。除了指責「雙重標準」外,人民日報還引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說法,批評蘋果手機的維修條文「文字晦澀難明」、「霸王條款仍違規」,還說蘋果的維修條文是「有選擇性適用中國法律,體現了蘋果的傲慢態度」。

對於中共官媒密集地聯手批判蘋果,大陸網友看法不一,有人質疑中共官媒大動作批評蘋果公司的背後動機;有的說,「蘋果攤上大事兒了。」,也有人分析蘋果產品未來銷售將會受到影響。

人民日報下屬的「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則在微博上寫道,「有些人將蘋果風波往政治方向引,這是在害蘋果公司。這就是一起商業公司的公共輿論事件,蘋果對待批評的彈性不夠。

它應以輿論事件結束。美媒稱中國可能會因華為等在美所受不公平待遇報復美國公司,蘋果不應對號入座。」

胡錫進還警告說,「如果中美最終都把蘋果風波定性成『政治事件』,蘋果必將在中國市場走向衰敗。因此它『必須』以非政治事件結束。喜歡蘋果的人,就不應把事情朝政治的方向炒。」


為何打蘋果?

2013-4-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 評論數: 0

大陸官方媒體不斷加強、加大對美國蘋果公司的指責與抨擊,理由是蘋果對大陸消費者的維修與保障遜於其它國家,有歧視中國人之嫌。但真實原因為何,各方揣測不斷,仍無定論。

《人民日報》連續數日刊文批評蘋果傲慢,標題甚至出現火辣辣的《打掉蘋果「無與倫比」的傲慢》。想打掉蘋果的傲慢或許是真心真意,卻絕對不是為了消費者的維修權益,而是基於經濟政治與產業多重考量。

這幾年的產業趨勢看出,行動裝置是未來的核心,其重要性不僅是消費者方便,而且是全球訊息的流通。這個巨大的力量,卻完全掌握在國外企業手上。大陸雖然有國產的手機廠商,手機也賣得嚇嚇叫,但使用的作業系統與軟體,卻逃不出谷歌的安卓與蘋果的iOS掌心。

不到一個月前,大陸官方的電信研究院才發表一份報告,強烈抨擊谷歌利用其對安卓系統的主導地位,歧視中國本土企業;報告並指谷歌已違背中國政府批准其併購摩托羅拉時,所列出的「不得利用安卓系統歧視製造商」的條件。官方連續對谷歌與蘋果開炮,背後動機顯然不單純。

蘋果與谷歌利用其作業系統建立的「生態圈」,收取後續服務、購買APP等的龐大利潤;但扮演馬前卒的製造商,卻只能獲取微薄的利潤,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大陸市場,本土的華為、中興等雖然在銷售智慧手機上取得成果,但獲利卻少,甚至整個發展命脈都掌握在蘋果與谷歌手中,官方出面挫挫這兩家企業的銳氣,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光開罵沒用。大陸要跳脫這個為他人作嫁衣裳的困境,大概只能支持廠商、或甚至官方出面,發展建構自己的作業系統與生態圈。否則,可能辛苦20年,仍淪為西方企業的附庸。


〈分析〉中國政府大動作圍剿蘋果 別有居心?

鉅亨網劉季清 綜合外電  2013-04-01 18:30:20

據《MarketWatch》報導,繼中國的央視之後,中國官方媒體《人民日報》本週已經連續5天,對蘋果(AAPL- US)重砲攻擊,質疑蘋果貪婪、「無與倫比的傲慢」以及售後服務「中外雙重標準」。該報亦向蘋果下達命令,要蘋果正式面對消費者權益,並表達中國消費者管理委員會將會加強對蘋果的監管。到底蘋果是怎樣槓上中國的?

日前,中央電視台在在某節目上公開指責蘋果在大陸的售後服務具有「中外雙重標準不同節目上,批判蘋果公司。而近日《人民日報》也加入抨擊蘋果的行列,連續5天,用激烈、情緒化的字眼大肆批評,如批評蘋果手機的維修條文「文字晦澀難明」、「霸王條款仍違規」,還說 維修條文是「選擇性適用中國法律」等。《MarketWatch》專欄作家Craig Stephen指出,中國如此抨擊,代表事情並不單純。

Stephen表示,蘋果的投資人應該會感到緊張,蘋果最近股價節節下挫,現在應該要找出恢復投資人信心的催化劑,而不是惹怒全球最大的市場。

和中國槓上可能會使蘋果付上慘痛代價。2010年谷歌(GOOG-US)退出中國市場就是最大的借鏡。谷歌不願再配合中國的監管政策,亦然決然退出中國,中國內部搜尋引擎便由百度(BIDU-CN)坐大。

Stephen指出,中國如此大動作圍剿蘋果,不免令人猜測是否中國政府別有居心:打擊蘋果,將中國的手機製造商拉上台面。但要使中國死心塌地的「果粉」移情別戀,中國政府恐怕鞭長莫及。

中國政府壓著蘋果打,勝負未分之際,可能就先有幾家中國廠商作收漁翁之利。全球最大的無線通訊廠中國移動通信(0941-HK)(CHL-US)的全球客戶高達7.1億,為了下一代iPhone的代理,已和蘋果爭執數月仍未有結果。全球可能會有幾家無線通訊商表示蘋果傲慢又難打交道,但Stephen指出,「當一家公司推出一樣王牌產品,講話就是有辦法大聲。不能否認,所有的手機業者都需要iPhone,不然怎麼會有競爭力。」

中國移動需要蘋果。和蘋果合作,不僅可以增加客戶量,也可以將用戶的手機網路速度升級到3G和4G。

蘋果的霸氣懾人,讓全球市佔率高達3分之2的中國移動也不得不低頭。顯然,蘋果還是略勝一籌。

但是,中國移動面臨的難題,除了蘋果,還有技術面的挑戰。.

這10年來,中國致力於開發本土化的3G上網標準TD-SCDMA,不惜斥資大量資金。當時,政府下令,要中國移動開發、推廣TD-SCDMA,此一命令有違中國移動的意願。雖然中國政府可以規定無線網路商使用的連線技術標準,但卻無法限制中國消費者買哪種產品。

截至目前為止,中國移動在幫用戶升級3G時,困難重重。2月數據顯示,過去3年內,中國移動的3G用戶增長至1億,而其最大的競爭對手中國聯通(CHU-US)雖然規模較小,但卻因和蘋果簽署合約,使用WCDMA上網標準,成長卻相當快速,旗下用戶已達8350萬人。

外界普遍認為,蘋果會和中國聯通合作,搶下iPhone 5S 3G上網合約,以及未來可能推出的低價iPhone先機。中國移動必須加快腳步,不然很有可能會流失急於使用iPhone的新用戶。據報導,中國移動目前共有1500萬iPhone用戶,使用其2G網路。

對蘋果來說,中國移動絕對是相當好的合作夥伴,但報導指出,就算不和中國移動合作,中國對蘋果來說,早已是增長最快的市場。Stephen指出,中國對蘋果的打壓將只會是短暫的,最終中國移動仍然會和蘋果合作,而廠商對於蘋果的商業條款,也一樣會持續。

( 貼上面篇給大家看看 )


微評

2013-4-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蘋果服軟之後

大 陸官媒以保護消費者權益為名大打蘋果,終於讓蘋果公司CEO庫克公開信向中國消費者表示歉意。但蘋果服軟並未讓大陸因「民族主義」勝利而舉國歡騰,反倒是 《中國青年報》馬上以〈「蘋果」與奶粉:媒體的責任〉為題,直指如果媒體把與蘋果較勁的熱情,同樣用到整治奶粉、地溝油、汙染上該有多好?

蘋果事件再次證明,大陸官方只要有心,便能「使命必達」。


當台灣媒體不敢罵共產黨...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4-1

◎ 呂一銘

近日有日本NHK研究部門函詢台灣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新防會),有關中國廣告的問題;他們對中國廣告能堂而皇之進占台灣媒體版面,頗感訝異,還問起有無相關法令約制等等。

加上趙少康不久前都憂心撰文稱:「…更嚴峻的是中國大陸在台灣的勢力日益壯大,大企業很難不和中國發生關係,香港親中大企業不在壹傳媒下刊廣告的情況可能在台灣上演,『可罵國民黨、民進黨,不可罵共產黨』的自我審查,很快會成為台灣許多媒體的普遍現象,形勢變化得越來越快……。」

另有立委爆料指稱的「中國現代傳播集團」,目前已在台成立「香港商現代傳播有限公司」,並取得知名國際媒體彭博社授權發行《彭博商業周刊》繁體中文版,業界盛傳將於五月在台發行,顯然此已有違中資不得在台出版雜誌相關法令,然未見相關部門有何積極作為和對策。難怪立委對中國違法廣告的流竄,比喻是「台灣圍牆被拆」了!

其實不論是立委的多次質詢,或監委的嚴正糾舉,馬政府相關部門多搪塞敷衍以對,雖說要修訂管制辦法,但卻成了罰款了事(根據兩岸條例相關規定,是不准中國政府在台灣從事不動產開發、婚姻媒合、招商投資等廣告行為。罰則僅處新台幣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鍰),無視國安危機,忘了「爾俸爾祿,民脂民膏」,實難辭其咎!

顯然類此妨害台灣新聞自主性、新聞自由的種種作為,連美國自由之家也都高度關注,他們在今年一月公布的「二○一二年全球自由度」報告中,就指陳台灣媒體放入中國官方新聞夾頁,或由中國地方政府出錢在台灣購買新聞報導的情況,已不斷出現,而台灣媒體卻不告知讀者資金來源。有專家指稱此係習近平採取「買台灣」的策略使然,無怪連日本的NHK都高度重視。

換言之,馬政府若不正視予以處理防制,則無異成了「投共幫凶」或有「共犯」之嫌,豈容小覷!

(作者為前國營台灣新生報發行人兼社長)


旅居北京 北大教授霍德明:台灣快邊緣化了

【經濟日報╱特派記者吳父鄉/北京專題報導】2013.04.01 12:51 pm

「今年初,我返台待了一段較長的時間,我突然感覺到,台灣就像《桃花源記》中形容的『不知有漢,無論魏晉』。儘管安樂宜居、但已在全球化趨勢中被邊緣化。」 從台灣移居大陸的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霍德明,這樣描述他現在看到的台灣。

3月的北京仍是春寒料峭,未名湖上冰霜仍未完全化開,湖畔的朗潤園曾是清代皇家園林,古色古香的四合院落內,來自台灣的霍德明即將在這裡邁向第9個年頭。在美國留學與在政大15年教職生涯之外,大陸是霍德明人生中第3個長住的地方。

霍德明認為,台灣之所以會從亞洲四小龍之首,至今落後於香港、新加坡與南韓,最大的問題出在,沒趕上國際化的趨勢。

他直言,當年蔣經國總統過世後,台灣就陷入本土化的陷阱中。也由於過份強調本土化,以致政策過份保護當地人的權利,嚴重排外;將國際資源、人才拒於千里之外,才會造成今日失敗。

霍德明說, 「本土化對台灣的副作用,就是陷在自己的桃花源裡」,桃花源沒有不好,但陷在自我感覺良好的桃花源內,讓台灣失去國際化的最佳時機。

霍德明原是政大金融系系主任,在台灣學術界有「經濟學新四人幫」稱號。他1998年起在政大EMBA任教,經常帶著在銀行擔任中高階層幹部的學生到大陸交流,過程中,他看到大陸的突飛猛進。

2005年,因有機會到北京大學客座半年,2006年便毅然放棄政大教職與公職身分,選擇「出走」,正式在北京大學任職,並舉家遷往北京。當時媒體大肆報導他的「出走」,不留情面地批評他拿著教育部的資源,去投效其它陣營。

面對這些,霍德明淡然地說,在北京大學,他看到的是來自全世界的交流,這是在台灣從未見過的。他也開玩笑說,「即便北京有霧霾,但空氣仍是廣闊的(指國際化)」。

他回想,2004年代表政大商學院出席北京清華經營管理學院20周年院慶;當時,來自麻省理工學院、芝加哥大學、史丹佛大學的院長級人物都共聚一堂,大家一起討論,該如何改良教育,才能讓專業經理人的財務訓練符合世界趨勢。

然而,隔天回到政大,教授討論的是:EMBA學程該修多少學分才能畢業?哪位老師該教什麼課?「當下,一股噁心湧上,我很想吐,很悶,我得了憂鬱症。」

霍德明強調,當時還未滿50歲的他,還有理想,不想待在封閉的「桃花源」裡。

他自曝,2003年到2004年還在政大時,辦公室就在商學院大樓最高的12樓邊間;他常遠眺木柵山區,看著青山、藍天,常常心情煩悶到一度想跳下去(跳樓)。他看不到學生未來,最優秀的學生,畢業後只有糊口的工作,讓他充滿憂心。

當時他不斷反問自己,「我在幹什麼?」

霍德明表明,「站在這個崗位上(指教職),要多想一些未來」; 他骨子裡流著奮鬥的血液,他反問自己:我想藉自己的力量,替學生開一扇門。」


陸銀參股國銀大鬆綁  金銀3會送大禮 兩岸股權合作跨出一大步

2013-4-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金銀3會1日達成共識,陸銀參股台灣上市櫃銀行及金控,持股比率由現行5%提高至10%,大幅鬆綁;若加計QDII,最高可達15%,陸方同意台資銀行大陸分行可設支行;此外,陸銀參股我金控旗下子銀行,參股比率可達到20%,為兩岸銀行相互參股開啟大門,也為彼此股權合作跨出一大步。


屌絲自嘲用語

2013-4-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凱勝)

屌絲(Diors),亦做吊絲,是網路流行的新稱謂,多指出身卑微、相貌平凡的年輕男性,與之對應的是高富帥。屌絲自稱「窮醜矮挫胖笨擼」、「見人就給人下跪」。因此,屌絲含有無奈與自嘲的意思。

( "屌絲" 這詞的確有上面的意思, 但是, 還有一個意思, 是 "無特權的人 (unprivileged)" )


(City Magazine 主編) 張鐵志 臉書發言 2013-4-2


剛剛才發現東海大學、人稱社會學界李察吉爾的趙剛教授的每月一批,本月是批我的文章。我還記得十多年他寫過一篇批評龍應台的文字在台社季刊上,說明了一切他的立場:什麼宣稱的左翼立場其實背後都是中國民族主義的強烈情懷。當年還小的我也寫了一篇批評的短文,趙老師沒回應,雖然我覺得,我那篇文章比他清醒多了。現在看來,他那篇文章會讓人以為是中國環球時報上的社評:

他說,龍應台說中國有『極其嚴重的拆遷和土地剝削問題』、以及『「和平崛起」後面所隱藏的巨大的貧富不均』,但是他認為,「這個想像的確是有事實基礎,但卻極其貧瘠,對中國人民在近現代歷程中的各種努力、想像、理想、與實踐沒有一點同情,因此對於這些理想與實踐的失敗沒有一點共感。」

這個左派社會學者顯然認為中國的工人、資本家和中共都是一個叫做「中國人民」一個整體,所以不要去談中國的階級問題、貧富差距,只要在一旁歡呼或感動他們在幾十年來的努力與實踐。

嗯,真是太感人了。


(反媒體巨獸聯盟成員) 陳為廷 臉書發言 2013-4-2

[寰宇搜奇]

世界某處有一個島國,每天被旁邊的一個大國,用飛彈瞄準,威脅要併吞、訂定國內法來奠定其出兵合法性、打壓其國際參與空間、用政治/經濟手段來掌握其政治運作。但小島內的學運、社運人士,近十年來,卻近乎未曾針對大國的威脅發起運動。最接近的一次,也只是要求政府針對大國特使來台統戰時,所衍伸的打壓人權事件道歉、修法保障集會遊行權利,而對大國特使來台的目的不置一詞。

後來好不容易有了一個運動反對大國政權企圖夥同小島資本家壟斷媒體、控制輿論。卻反而被認為「大國因素」並不重要、提「大國」是在模糊焦點。因為據說,只要提到「大國」,就不夠左。

大家猜猜看,這是哪一個神奇的島國呢?


馬坦承︰對中開放 駭台更多

自由時報 2013-4-2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對於中國對台灣透過網路等管道的入侵作為,馬英九總統三月二十九日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坦承,駭客入侵數量比以往多,的確是某種警訊,政府非常注意。

對於網路駭客入侵,馬表示,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這不是新的現象,「我們的電腦也曾被中國大陸入侵」,當然也會盡量做好防衛,逐步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

馬表示,台灣未開放大陸政策之前,駭客入侵的情形的確比較少,開放之後「因為大量旅客來台,這類風險自然增加」,所以這幾年政府開始強化保密等工作。

馬指出,雖偶有發生洩密問題,或發現為中國工作的情況,「但都在我方掌握中」。

至於是否擔心美國因北京可能竊取情資而不願出售F-16CD型戰機給台灣?馬則表示,目前已查獲部分洩密個案,「其中有一些涉及間諜的犯罪」。馬強調,截至目前為止,「情節還未如此嚴重!」我方與美方在這些領域也有充分的合作。

外媒問馬英九對中國新領導人習近平的印象如何?馬表示,習對台灣的政策,「大致上和前任差不多」。


日媒︰中國銷日食品 連中國人也不敢吃


自由時報 2013-4-2

〔編譯林翠儀/綜合報導〕中國上海上月爆發上萬頭死豬塞爆黃浦江事件,近日又傳出新型禽流感死亡案例,連一海之隔的日本都人心惶惶。日本「週刊文春」上月深入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採訪,並以「中國劇毒食品」為主題,報導死豬扔河內幕及一份「連中國人也不敢吃的銷日食品名單」。

一名住在嘉興市東側嘉善縣的楊姓養豬戶,向週刊文春透露,他原本飼養五百頭豬,今年農曆新年時因寒流突然來襲,死了三百頭以上,這種事在以往從未發生過,豬舍室溫從白天三十度驟降到半夜零度,存活下來的仔豬也罹患肺炎,以前只要打預防針就沒事,現在卻完全無效。

死豬補助 進貪官口袋

楊姓養豬戶坦承,往河裡扔死豬的人就是他,因為當地養豬戶也這麼做,而且是「不得不這麼做」。雖然透過村長向地方政府相關單位通報,一頭豬可領到八十元人民幣(約三百八十四台幣)補助,但那些補助款全都落入官員口袋,養豬戶已沒錢挖洞消毒、掩埋死豬,而且就算想挖坑掩埋也埋不完。

養豬戶還透露,以前死豬還能送到黑市賤價販賣,一頭可賣到人民幣十元,然後送入肉品加工廠,但現在政府取締從嚴,對於血本無歸的養豬戶來說,最省錢、省事的方法就是將死豬往河裡扔。記者形容黃浦江上的死豬「像一顆顆小籠包似的腐肉」。

中國和香港網路新聞一日也大量轉載中國死豬流入上海餐飲店的新聞。一名餐飲業者透露,養豬戶通常不會隨意丟棄死豬,而是以賤價賣出,商人以小貨車載往上海,因為比較容易偽裝,一車能載個七、八頭,如果碰到檢驗檢疫人員,乾脆把車一扔落跑。這位業者還說,上海人以前不知道吃過多少死豬,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

大量死豬不是只有扔進河裡,也流入食品加工廠。週刊文春還列舉一份「連中國人也不敢吃的銷日食品名單」,其中包括小香腸、雞肉、蕎麥及蕎麥粉、黑輪(魚漿製品)、肉包、葡萄乾、油條、烏龍茶、紅茶、韭菜、果汁、草莓及大閘蟹等。這些中國農漁產品或加工食品,有些在飼養或栽種過程中就被動了手腳,例如添加成長促進劑、抗生素、劇毒農藥、殺蟲劑,或是水質本身已遭重金屬污染,有些在加工過程中添加有害健康的防腐劑,甚至為了讓病死豬肉吃起來口感較軟,還加了軟化劑。


「小霸王」豈能為台灣開創新局?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4-2

二○○八年七月,馬政府剛上台不到兩個月,正是執政的蜜月期,前監察院長王作榮即投書媒體毫不留情地斷言:「他雖然外表笑嘻嘻的,長得很漂亮很可愛,實際上什麼事情都他作主,怎麼決定就怎麼決定,這就是小霸王的個性,人人都要照我意思做,人人都要為我生存,人人為我我為我自己。」王作榮這番就領導人性格所做的剖析,當時由於尚未經過充分實證,社會大眾半信半疑,多數主張應該給剛高票當選的這名政治明星機會,讓他有充分空間為台灣開創新局。

台灣公民不只給機會,還給了兩次機會,二○一二年的過半選票,使馬政府足足有二任八年的時間可以好好為人民與國家效力。但是,眼看五分之三的時間過去了,國民黨大老口中的「小霸王」形象沒有獲得澄清,反而愈來愈活靈活現,王作榮當年詮釋:「只有一個活寶貝嘛!其他的都是女孩嘛!最好吃的東西他吃,最好穿的衣服給他,最好的玩具都給他,他要怎樣就怎樣!」如今每天都在真實上演。

所謂的小霸王作風,在正反並陳的議題,或許比較不易凸顯,例如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如何拿捏,國內始終存在不同的辯論,最終只能靠結果來驗證孰對孰錯。但是在已經形成社會普遍共識的公共政策,領導者的裁決是否具備民主素質,則可立即測試。週日,總統府內一場三小時總統與媽媽的核四座談,說服取代了傾聽,貫徹凌駕了接納,讓大家見證到這是一個馬英九要做主、不是人民做主的時代。「他要怎樣就怎樣!」不幸言中。

馬英九者流的少數菁英階層,集體的邏輯很簡單,他們認為民眾是情緒的,一時的感官知覺通常會淹沒理性抉擇,從而做出違反長期利益的誤判。基於這是民粹,不是民主,因此菁英要代為決行。但是一位牙醫媽媽很尖銳,她當著總統閣揆眾部長的面說:你們的頭腦很簡單,我們在意的是人的問題。這一句話,棒喝了主政者莫名所以的執政驕傲。是的,核四廠耗時十四年、花了二三千億、已經九成完工,所有這些數據可以超越最基本的「人的問題」嗎?

在這塊地狹人稠土地上,還有諸多圍繞著「人的問題」,這些年因為「小霸王」心態而驟然爆發。最近英國金融時報做了一則台灣專題,深入探討台灣白領人才外流的問題,台灣為什麼讓新生世代沒有出路,必須外出另謀發展?台灣的薪水與工作機會滿足不了年輕人的需要,追根究柢,這是二十年來製造業西進中國造成產業空洞化的苦果。大家看到總統的女婿要到中國香港特區上班,兩個女兒離開台灣未有歸期,唯獨他們的丈人與父親不知道原因,這五年在加速傾斜的政策路線之餘,現在又藉由配套不足的「自由貿易港區」把中國發展模式移進台灣,頭腦簡單地認為這可讓在中國受不了薪資上漲的台商回流,但卻很可能把台灣推向更加薪資水準「平均化」的懸崖。因為產業升級才能創造高薪與人才需求,延長廠商在低階製程流連的時間,增加了競爭卻不代表提升競爭力,這種產業發展政策有積極面對並處理「人的問題」嗎?恐怕是適得其反。

相同的癥結,可以檢視二○○八年以來的所有政策。依照時間序,正是開放中國旅客來台觀光、直航、簽署ECFA、引進中資、油電雙漲、奢侈稅、證所稅,到最近的自貿區、準備放寬中銀參股本國銀行比例、堅持核四完工並商轉等等,哪一件不是「人人都要照我意思做」?對於各種希望決策更周延的多元意見,有顛覆王作榮所說的「以馬英九的個性,他一點都不會採納!」嗎?

民主的核心是人民,「人的問題」必須被放置在最上位來優先考慮,人享有生存、財產、尊嚴的權利,人更有免於恐懼的自由,一個政府不能處理「人的問題」,所有的國民就必須充分自覺並自決,豈可自甘為玩具,開自己的玩笑!


強吻襲胸晶華女侍 陸安利團成員2萬交保

中視新聞 2013-4-2 09:41

大陸直銷公司「安利」獎勵1萬2千人來台旅遊,竟然傳出有人在晶華酒店騷擾­女服務生!一名來自四川的王姓男子,疑似在酒後把客房服務人員強拉進房襲胸、強吻,下­午依強制猥褻罪以兩萬元交保,他躲在律師背後,倉皇逃離,法院也限制他出境出海,以確保他會在台接受審判。


中國夢的問號與驚嘆號

2013-4-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8| 評論數: 0 |原作者: 楊偉中

大陸作家白樺的電影劇本《苦戀》中,充滿愛國情懷的主角凌晨光因反對國民黨統治遠走美洲,成為著名畫家,「新中國」成立後,凌晨光和妻子奔回祖國,卻在文革中屢遭整肅,備嘗苦楚。凌的愛女準備和男友遠走異鄉,面對父親的反對,女兒質問父親:「您愛我們這個國家,苦苦地留戀這個國家…可這個國家愛您嗎?!」劇本的結尾,逃亡的凌晨光用生命最後的力氣在雪地上畫了一個「碩大無比的問號」,問號的那一點就是他已經冷卻了的身體。

背離人民的祖國夢

白樺用凌晨光的個人命運,不僅對文革,也對「國家」提出質問,也可說是質問了那種背離人民自由與幸福的「祖國夢」。《苦戀》發表於1979年,並被拍成了無法映演的電影《太陽和人》,從1979年到1981年,劇本和電影受到中共黨內某些力量的質疑與批判。

白樺在1983年又發表話劇劇本《吳王金戈越王劍》,並一度在北京上演,劇中的歷史人物勾踐,靠表演民本政治鞏固權力,富國強兵,實際上卻以「保家衛國」的名義剝奪了百姓個人幸福。

2008年,白樺在接受《南方周末》訪問時表示,他撰寫《苦戀》是希望「呼喚人性的復歸,是把『人』字寫在天上」,而遭禁的《吳王金戈越王劍》則是想透過戲劇告訴觀眾:「越王勾踐和他的子民都很愛國,但國王和臣民的愛國主義卻不盡相同」。國王因為愛權力、謀霸業而提倡愛國,權力是第一位的,「國家」的至高無上是不證自明的;而庶民百姓的愛國,則是期待國家能保障自己的平安幸福,「國家」應是掌握在人民手上,用來實現幸福夢想的工具,但工具卻不應異化而成宰制人民的強權。

白樺想說的話,由於現實政治因素而無法暢所欲言,這反映了當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改革大業的限度與變形。《苦戀》發表後不到十年,天安門事件爆發,面對統治正當性的危機,大陸當局一方面鼓勵人們「悶聲發大財」,一方面逐步開始提倡民族主義、「愛國主義」。隨著社會主義理想的弱化褪色,隨著中國國力的逐步提升,和歐美資本主義列強面臨的政經危機,這股民族主義潛流,從消極排他的「中國可以說不」,到憤怒張揚的「中國不高興」,最終匯流而成官方主導、看似積極自信的「中國夢」,在有著學術理論包裝的「中國模式」論支撐下,已經成為十八大之後官方意識形態的主旋律。

今年兩會後,《人民日報》九論「同心共築中國夢」,文中雖然並舉「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但論其實質,還是勾踐那套「國家強大百姓才能幸福」的老路。於是,白樺當年書寫的問號,在30多年後依然碩大無比,依然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習仲勳曾肯定白樺

2013年的中國,早就不是1937年、更不是1840年、1895年的中國,雖然面對激烈的國際競爭,卻沒有迫在眉睫的外患,相反,真正的近憂來自內部,來自於貧富差距的擴大,公民權利的缺乏保障,究其根源,則是政治權力與經濟權力的不受約束。迴避了制約權力、制約資本,從而保障公民權利這個課題來談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是脫離實際的,更是危險的。

《吳王金戈越王劍》首演時,時為政治局委員、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的習仲勳進行了審查,並對白樺表示了他對話劇的肯定。30年後,在國王的愛國主義,和庶民的愛國主義間,中共新領導層又應該選擇哪一條路呢,「中國夢」能不能留個讓百姓歡喜的驚嘆號?歷史終究會給出答案。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前中央廣播電台副總台長)


(肖鋒, 新浪微博) 廣播裏說:現在什麼都越來越貴,只有錢越來越便宜。。錢為啥叫人民幣呢,上面明明沒幾個人民,難道預示著越來越便宜? (2013年4月3日 11:27)

(湖嗨散人, 新浪微博) 北大教授袁剛:蘇聯體制說穿了,就是由國家充當總地主和總資本家,以養活幾千萬黨員幹部,建立起一個等級森嚴的特權社會,產生了一個魚肉百姓、高高在上的幹部階級,普通百姓則仍然處於被奴役統治,被殘酷剝削的社會地位。評:這樣的體制與強權高壓社會還有幾個存活? (2013年4月3日 12:28)

(宮鈴_胡同台妹, 新浪微博) 回覆@手機用戶3035503512:你可以直接寄信到臺北市總統府給他。我人微言輕,這麼重要的話轉達不了// 請您轉告九哥,我是他的崇拜者,美國的再平衡政策和在黃海的軍演絕不能以馬英九總統,國民黨,臺灣為支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簽字同意,後續續簽續改。不要同胞不和阻擋了民族復興。我是普通工人。 (2013年4月3日)

    謀財害命李神醫:哈哈哈哈哈好有趣 (4分鐘前)

    Callme依然:哈哈,有意思。 (7分鐘前)

    溫小棠:看新聞聯播看多了 (15分鐘前)

    楊世顯:恐信件敏感難以通關,請代為致信小馬哥:萬望君攜山姆大叔反攻大陸,吾願為君帶路。 (19分鐘前)

    刀鋒之暗:想起一句話,最底層的中國人喜歡用統治者的思維去思考。吃著地溝油的命,操著中南海的心。 (23分鐘前)

    陳以軒律師:普通工人,看新聞聯播看多,給他開點藥吧 (23分鐘前)


陸崔天凱使美 台金溥聰接招  金是馬總統分身 上達天聽 崔外交官出身 是知美派

2013-4-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80| 評論數: 0

就在中華民國駐美代表金溥聰上任不到半年之際,大陸新任駐美大使崔天凱也抵華府履新。金溥聰向來被視為馬英九總統分身,有上達天聽本領;崔天凱則是職業外交官出身,對美工作駕輕就熟。金小刀如何與大陸知美派外交官過招,引起各界高度關注。

儘管崔天凱與金溥聰都代表各自政府出任「駐美大使」,但兩人從政經歷卻大不相同。崔天凱外交經歷從擔任聯合國中文祕書處譯員開始,接著從外交部副處長,一路做到副部長,期間還曾出任駐日大使;金溥聰則從學界跨足政壇,當過台北副市長、國民黨祕書長,一路上都有馬總統的身影。

籍貫浙江的崔天凱,1952年10月出生於上海市,他在華府時間4月2日履新後,正式成為大陸第10任駐美大使。崔天凱當日從紐約轉道乘坐火車,抵達華盛頓聯邦火車站,受到美國國務院代表與大陸駐美使館外交官歡迎。

崔天凱履新 駕輕就熟

崔天凱對涉美事務並不陌生,甚至稱得上駕輕就熟。1986年,他就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獲公共政策碩士學位;擔任外交部副部長期間,他主管美洲和大洋洲事務,與歐巴馬外交團隊已打交道多年,彼此非常熟悉。

儘管沒有崔天凱豐富的涉外經歷,金溥聰出線駐美不令人意外。從馬英九還是台北市長時,金溥聰就是馬的親密戰友,不僅為馬操盤選戰,還時常扮演救火隊角色。由「馬英九分身」金溥聰駐美,也說明馬政府對台美關係的重視,因為金總是能「精準傳達」馬的意志。

金溥聰在政壇的另一綽號是「金小刀」,被解讀為馬英九的隨身「祕密武器」;另一個解釋則是,金言詞犀利、攻擊力強。去年12月下旬,金溥聰就任後首度赴立法院備詢,面對民進黨立委輪番砲火攻勢,金溥聰也老神在在,讓不少綠委直跳腳。

在掌握對美關係上,崔天凱有深刻見解。他曾撰寫一篇題為《新時期中國外交全局中的中美關係──兼論中美共建新型大國關係》長文,闡述他對中美關係的看法,強調中美之間要探索出一種合作而非對立、雙贏而非零和、良性競爭而非惡意博弈的新型大國關係模式。

金小刀 深化台美經貿

金溥聰則在日前於舊金山談到駐美的核心任務,就是深化台美經貿關係,尋求雙方共同利益。外界普遍認為,金任內最重要的工作,是推動台美洽簽《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進而爭取加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以厚植台灣經貿實力。


加工賣台示範區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4-4

◎ 王添地

「自由經濟示範區方案」規劃由基隆、台北、台中、高雄、蘇澳等五個港口及桃園航空城(五港一空)先行,鎖定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產業合作四大高端產業,藉由大幅鬆綁物流、人流、金流限制,落實市場開放,提供租稅優惠,讓台灣加速走向自由貿易島。

台灣經濟若要起死回生,首應戒絕三種依賴:一、不依賴中國;二、不依賴代工;三、不依賴特定產業。準此以觀,所謂「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是退回三十年前的時空環境,對今日台灣經濟發展並無正面意義,反將再度延宕台灣產業升級轉型之契機。然則,何以馬集團竟也煞有介事大張旗鼓?此乃中國因素作祟之故。

自由開放絕非經濟發展之目標;若言開放,對象也應以先進國家(如美、日、歐等)為主,落後中國不應相提並論。馬集團侈言自由化、國際化,實則意在偷龍轉鳳,引入中資企業及中國白領員工,以取得台灣技術與經營知識,排擠台灣人工作機會,並拉低台灣職場薪資。

而所謂農業加值,則將搶奪台灣農產品的國際市場,傷害MIT形象,甚或加工品流入台灣本地;即若少數台商先期獲益,也只是飲鴆止渴,害台並未利己。至於雲端、醫療等產業,又是如何扯上自由貿易?凡此種種,一旦示範完成則進入全面開放,屆時中國已如水銀瀉地,完全滲透掌控台灣經濟。

一言以蔽之,自由經濟示範區只是國民黨巧立名目,意圖加工賣台而已。(作者從事資訊業顧問)


兩岸能否仿效蘇聯一國三席

【聯合報╱社論】2013.04.04 03:09 am

北京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日前在台北表示,解決台灣參加國際空間問題,可比照蘇聯在聯合國「一國三席」的模式,兩岸共同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

在大陸,「一國兩府」或「一國兩席」等提法,過去皆曾出現過,但後來都以封口或否定收場。閻學通是大陸重量級學者,在北京習李體制接任之際,這次談話似又進入了過去的「禁區」,或許可視為對岸漸將升高兩岸政治談判的投石問路。

我們認為,仿效蘇聯「一國三席」的說法,打破了一些條條框框,確實呈現了比較開闊的思考方向;然而,在這個問題上,兩岸與蘇聯至少有兩點根本的差異:

一、在聯合國籌立之初,蘇聯為增加入會後的投票實力,主張其十六個「加盟共和國」在聯合國皆有投票權,後來美英等國只接受增加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兩席,是為「一國三席」的由來。因此可知,在「一國三席」成立以前,烏克蘭與白俄羅斯已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加盟國」。但是,兩岸迄今隔海分治,不是「蘇聯」與「烏克蘭」的關係。

二、蘇聯憲法規定,每一「加盟共和國」都有權與外國直接發展關係,簽定協議及互派外交及領事代表,並有建立武裝部隊的權力;但兩岸並非「蘇聯」與「烏克蘭」的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在兩岸更非當初「蘇聯憲法」之地位。因此,即使要這麼做,但就實際操作上,又將以「中華民國」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加盟國」?或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同為「中華邦聯」之「加盟國」?

兩岸與蘇聯的差異不僅如此而已,但閻學通的提議仍應視為具有開創性、建設性,值得歡迎與珍惜。因為,烏克蘭本是「蘇維埃烏克蘭社會主義共和國」,此一「共和國」雖與「中華民國」這樣的概念不同,但畢竟在蘇聯憲法上將之視作「加盟國」,亦即視作一個「非外國的國家」。準此以論,如果能從這個原則出發,亦即是從「中華民國」這個事實基準來思考兩岸關係,而不是從「台灣特別行政區」的角度來思考兩岸關係,或許即可找到出路。

兩岸的問題卡在沒有一個「蘇聯」,也就是沒有一個「大屋頂」;如果兩岸的「一國兩席」不是指共同加盟「中華邦聯」,而是要「中華民國」加盟「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不啻是要「烏克蘭」加盟「俄羅斯」,這就會在法理上及實際操作上皆出現窒礙。

閻學通說得好,他說,硬要在同一個位置上放兩把椅子,就行不通。他說,如果換個方式,例如把椅子放一前一後,或許就能解決問題。

茲分析閻學通的「兩把椅子」。這兩把椅子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所以,硬要把「中華民國」塞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裡頭,當然行不通;反之亦然。而假設是「兩把椅子一前一後」,則亦會發生「烏克蘭」與「俄羅斯」誰在前面的問題,那恐怕也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

因此,倘用兩把椅子來比喻兩岸關係,若能將「一前一後」換成「兩椅並排」;這樣兩把椅子即可不必「硬要放在同一個位置」,而「或許就能解決問題」。

其實,「硬要在同一位置上放兩把椅子」,這就是「不是我吃掉你,就是你吃掉我」,當然行不通。而如果能確知不可「你吃掉我」或「我吃掉你」,進一步的考慮也許就是在「一前一後」,或「兩椅並排」作出選擇。但一前一後,就有「烏克蘭」與「俄羅斯」誰在前面的問題,且在本質上其實仍是「誰吃誰」的問題,所以不妨考慮「兩椅並排」。

於是,問題又回到原點。人家有一個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二者之上的「蘇聯」,兩岸卻無「大屋頂」。在大屋頂中國下,中華民國是民主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社會主義中國;二者皆是一部分的中國,同屬「一個(大屋頂)中國」,亦即「兩岸主權相互含蘊並共同合成的一個中國」。倘是如此,兩椅即可並排,自亦有「一國兩席」的可能性。

關鍵在於「一個中國」的定義問題;而「一個中國」的定義問題,正是必須打開的第一個「禁區」。北京說過多次,「從未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那麼,「一個中國」究竟是什麼呢?而如果「從未主張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即何不考慮「大屋頂中國」?因為,「大屋頂中國即是一個中國」,並非閻學通所指的「兩個中國」;在大屋頂下,兩張椅子並排不成問題。

因此,雖可參照「蘇聯模式」,但仍須開創「中國模式」。明日起本報將推出《兩岸的瓶頸與憧憬》系列社論,試對此一議題再作申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