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黨 臉書頁 2014-3-29
日本綠黨聲援台灣「太陽花學運」與支持台灣綠黨的聲明!
同時,台灣的現狀對日本而言,日本本身也不能置身事外。因為日本政府正在進行的TTP協議,也對日本國民們隱匿了極為重要的資訊。
而且,相對於經過長期國民黨獨裁後正在民主化的臺灣,日本去年底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擴大了國家機密的範圍,並可能壓迫想要知道真相的公民。
另 外,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國族主義及軍事威脅、霸權主義感到強烈的壓迫感,如果無視這一些,就無法看清這個問題。我們所要求的,是包含中國、台灣的東亞區域的 和平共生、以及對等且平等的經濟關係。在這個意義上,安倍政權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其歷史認識問題,煽動了中國政府與民間的國族主義,可以說與訴求相違背。
我們和台灣綠黨共同的訴求如下:
不管與任何國家的友好關係,絕不能基於對自己國內公民的鎮壓。
強權的自由貿易主義無法蘊育各國國民間的友好關係,因此我們希望各國國民手牽手,創造新的綠色經濟、新的友好關係。
全文請見http://www.greenparty.org.tw/news/20140329/123
日本綠黨支持台灣綠黨關注太陽花學運之聲明
由 smokingjanis 在 2014/03/29 - 23:24 發表
先週(3月18日)から始まった台湾の学生による立法院占拠について、台湾緑
の党の声明を紹介するとともに、日本の緑の党でも談話を発表しました。
We made a public statement on the matter of the Occupation of The Legislative Yan in Taiwan by 1000 students, and introduced the statement by Green Party Taiwan.
---------------------------------------
【談話】台湾政府の市民行動への弾圧に抗議する
-台中及び日中関係の未来に必要なのは、「強権と新自由主義」から「民主主義と緑の経済」への転換(原文出處)
緑の党 共同代表 中山均、すぐろ奈緒、橋本久雄、長谷川羽衣子
台 湾(中華民国)政府が中国政府と進めているサービス貿易協定に対し、学生たちが、この協定プロセスの不透明さ、非民主性に抗議するため、3月19日21 時より台湾国会の占拠を続け、現代台湾において最も注目すべき民主化運動となっています。台湾の国会は3月24日にこの協定を否決しましたが、学生たちは 政府による協定撤回を求め、引き続き国会占拠を続けています 。
これを受け、私たちの仲間である台湾緑の党は3月21日、学生たちの行動に対して暴力的行動、抑圧的行動、とりわけ軍事的行動を取らないよう、台湾政府に強く求め、また与野党に共同で台湾が抱えている苦難を協議し、台湾の民主主義を再生させるよう訴えました。
私たちは、この台湾緑の党の声明を支持します。
同時に、この台湾の現状は、日本にとっても他人事ではありません。日本政府が進めているTPP協定においても、やはり重要な情報が市民にひた隠しにされています。
さらに、長い国民党独裁時代を経て民主化に進んでいる台湾とは逆に、日本で昨年末成立した特定秘密保護法は、国家の秘密を更に増大させ、真実を知ろうとする市民に対する弾圧をもたらしかねないものです。
ま た、台湾の人々は中国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や軍事的脅威、覇権主義的姿勢に強い圧迫感を抱いており、それを無視してこの問題を見ることはできません。求めら れるのは、中台を含む東アジア地域の平和的共生や対等平等な経済関係です。その意味では、中国における官民のナショナリズムを煽り立てる結果となっている 安倍政権の靖国参拝や歴史認識問題は、それに逆行するものと言えます。
私たちは台湾緑の党と共に、訴えます。
どの国との友好関係も、自国内の市民への弾圧によっては決してもたらされないことを。強権的な自由貿易主義から諸国民との友好は生まれず、諸国民が手をつないで新しい緑の経済、新しい友好関係を作っていく試みこそ求められていることを。
中文翻譯:
針對從上週(3月18號)開始的學生占領立法院行動,隨著台灣綠黨發出的聲明,日本綠黨也發表了談話的內容。
抗議台灣政府對於公民運動的打壓-對於台灣和中國或日本和中國之間的未來,必須從「強權及新自由主義」轉換到「民主及綠色經濟」
日本綠黨 共同代表 中山均 すぐろ奈緒 橋本久雄 長谷川羽衣子
對於台灣政府與中國政府正在進行中的服貿協定,學生們為了抗議其協定過程的不透明與不民主,自3月19日晚上9:00開始持續地佔據立法院。這是現在台灣最應該注意的民主化運動。
雖 然台灣立法院於3月24日否決了此協議,但學生要求政府撤銷協議而繼續佔領國會表達抗議。台灣綠黨(我們日本綠黨的夥伴),在3月21日對於學生們的行 動,強力要求台灣政府不得採取暴力、壓迫,特別是軍事的行動。並且訴求執政黨與在野黨共同商討台灣承受的苦難,讓台灣的民主重生。
我們支持台灣綠黨的聲明
同時,台灣的現狀對日本而言,日本本身也不能置身事外。因為日本政府正在進行的TTP協議,也對日本國民們隱匿了極為重要的資訊。
而且,相對於經過長期國民黨獨裁後正在民主化的臺灣,日本去年底通過的特定秘密保護法,擴大了國家機密的範圍,並可能壓迫想要知道真相的公民。
另 外,台灣人民對於中國國族主義及軍事威脅、霸權主義感到強烈的壓迫感,如果無視這一些,就無法看清這個問題。我們所要求的,是包含中國、台灣的東亞區域的 和平共生、以及對等且平等的經濟關係。在這個意義上,安倍政權參拜靖國神社以及其歷史認識問題,煽動了中國政府與民間的國族主義,可以說與訴求相違背。
我們和台灣綠黨共同的訴求如下:
不管與任何國家的友好關係,絕不能基於對自己國內公民的鎮壓。
強權的自由貿易主義無法蘊育各國國民間的友好關係,因此我們希望各國國民手牽手,創造新的綠色經濟、新的友好關係。
<參考資料>
台灣綠黨之聲明「拒絕黑箱協議出賣台灣國土永續和世代正義」
相關的核心價值:
不犧牲下一代的永續/Sustainability
參與式民主/Participatory Democracy
和平非暴力/Non-violence
生態智慧 / Ecological Wisdom
社會正義/Social Justice
相關的支黨部:
綠色經濟支黨部
- See more at: http://www.greenparty.org.tw/news/20140329/123#sthash.0kTmyJdf.dpuf
謝金河 臉書發言 2014-3-29
服貿是重新定位台灣的機會!
馬總統第二次召開中外記者會,這次相較六天前的記者會,姿勢放軟很多,學生提出的四項訴求,馬總統回應了三個,也許不會進一步激化學生情緒,但對330的抗議及學生退出議場,幫助仍不大!
這次記者會,馬總統提到頼正鎰與鄭崇華兩位企業老闆的看法,也提及今週刋調查13位經濟系主任,有12個支持服貿。其實,今週刊調查裏,有84%的民眾認為政府沒有把服貿說清楚,56%民眾反對服貿,但是卻有六成民眾支持台灣與其他國家簽服貿。
這 箇中內情與兩岸特殊関係有関。最重要的是民眾對中國的恐懼。如果兩岸可以解除敵對狀態,這是前提!後面的結論是兩岸簽署服貿後,中國不反對台灣與任何國家 簽FTA,包括TPP及RCEP。假如這些不確定因素可以更加明朗,就會有更多人支持服貿,同時對馬總統的賣台疑慮也可減輕。
國民黨指責民進黨鎖國,逢中必反;但民進黨也指責國民黨逢中必軟,且把台灣鎖在中國。
這次服貿爭議把台灣各種階層不同利益與衝突完全呈現出來,最大收獲是大家有一次自省的機會,也是重新定位自己的好時機!
台灣必須承認自己是小經濟體,政府必須是小政府,對中國開放,更必須對全世界開放,不但要走入中國,更要走向全世界!
這一期今週刊完整紀錄服貿300天的爭議;財訊雙週刊從學運背後的底藴,探討失落的崩世代反撲。我們提供各種思考角度,讓大家一起想想我們的未來!
媒體提問賣台 馬駁:我哪裡賣台?
【台灣醒報╱記者賴義中╱台北報導】2014.03.29 09:39 pm
「你能不能回答我,我哪一點親中?哪裡賣台?」總統馬英九29日晚間召開中外記者會,席間媒體問及,他應如何化解外界對服貿協義「親中賣台」的疑慮?馬英九則以上述疑問反問記者,並表示網友的評論和「懶人包」,他都看過,很多人說他賣台,他完全無法接受。
馬英九回應記者提問說,他也瀏覽過網路上所有的懶人包,但「懶人包人人會寫,效果個自不同」,有的寫道,大學生畢業薪資現在只有22K,而服貿通過後,只剩11K,但服貿根本沒有開放中國勞工,這說法完全不是事實。
針對「親中賣台」質疑,馬英九理直氣壯地反問說,外界說服貿有親中賣台之嫌,「妳多講一些資料給我好不好?哪裡親中?賣了什麼台?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讓提問記者有些不知所措。他強調,他絕無親中賣台,所作的事都以台灣為重,對人民有利,「不但沒有賣台,而且是助台。」
馬英九表示,政府從98年起就開放中資來台,但舉凡中藥批發、餐飲,中資在台灣都沒有取得優勢。他指出,台灣市場小且趨近飽和,對中資誘因不大;反而台灣服務業品質優秀,美容美髮業、85度C,到中國經營都很賺錢。
另外,也有媒體質疑總統民調低落,民眾不相信政策,馬則回說,服貿協義與民調結果並無關係,重點在對台灣是否有利,若對台灣有利,就應該去做。他說,很多民眾不了解服貿內容而感到恐懼,但很多國家都羨慕台灣在協議中取得的優勢,因此沒有理由不簽。
你有看懂馬總統的記者會了嗎?
WeTalk 中肯先生 2014-3-29 19:36 發表
今天下午六點半,馬總統(其實中肯先生已經有點不想承認他是總統了)開了記者會,
正式回應太陽花學生運動的訴求。
很可惜的是,
馬總統只釋出了非常表面的善意,
卻沒有真正具備誠意的動作。
你如果看不懂馬總統的記者會到底是說什麼,那就由中肯先生來幫大家解說一下。
[馬總統]
兩岸協議監督機制
昨天江宜樺部長已經在記者會上明確宣布,政府對這個議題採取開放的態度,在此進一步明確承諾,我們支持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也呼籲立法院朝野黨團,希望盡可能在本會期結束之前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法制化。國民黨團在今年2月19日已經提出一個四階段的監督溝通機制,行政院也表示願意接受,這個協議就是兩岸監督機制在進入立法院前,公眾監督的一個標準作業程序(SOP),包括議題形成、業務溝通、協議簽署前、協議簽署後。目前陸委會已經研擬具體法制化措施,下周對外公布。
[中肯評論]
口頭說支持,但是實際上會過嗎? 兩岸協議監督法制化的法案,躺在立法院已經很久了。馬總統告訴大家,他"希望"在本會期法制化,但他有給任何明確的承諾嗎? 沒有。
到時候只要故意放幾個誇張的條款,然後讓朝野立委對罵,他就可以把法案不過推給在野黨。
你看看,馬總統很希望過,都是在野黨杯葛才不過的。
這部分只是口頭佔佔便宜而已。
[馬總統]
先立法再審服貿
目前服貿協議已經回到爭議前的原點,在立法院進行逐條討論與表決,這是去年6月底朝野協商的結論,也是同學們在今年3月18日,進入立法院之後所提出的第一項訴求,總統府的立場是在國會自主的原則下,尊重立法程序與進度,剛已承諾要促請朝野立委盡速完成兩岸協議監督機制的法制化,未來還沒有簽訂或者簽訂後還沒送到立法院的兩岸協議,都可以藉由這個監督機制受到更周延的監督,但是對於已經簽訂並送到立法院審議的協定,可以同步進行審查,這可以並行不悖,以免再走向委員會做專案報告或召開公聽會這種回頭路。
[中肯評論]
如果答應先立法再審查,那這會讓馬英九總統第一點虛幌做勢的立法變成實質承諾了。所以馬總統當然不可能答應先立法再審查。說同步審查也是虛幌的態勢,到時候服貿一個月就通過,但兩岸談判監督的法律可能躺在立法院三年都不會通過。
這應該就是馬總統心裡打的如意算盤。
[馬總統]
召開公民憲政會議
對於服貿協議這次社會上討論的深度和廣度,在台灣歷來公共政策的討論上是前所未見,對於社會各界不同的看法,要如何進一步促成各界的許多建議,包括國是會議、公民憲政會議、經貿國是諮詢會議等,這些要怎麼看待,已要求行政院進行整理評估,廣徵各界意見,將來把各界意見向大家報告。
[中肯評論]
馬總統心裡打的算盤或許是 : 開會就開會,我現在跟你說我考慮開會,請行政院評估,等一個禮拜過後,行政院說我們評估的結果是開會不需影響實質審查,服貿繼續審,會議開開當裝飾性就好
有沒有可能?
非常有可能。
[馬總統]
退回服貿協議
服貿協議從去年6月簽訂到現在,超過9個月,法定程序上已經進入法定審查階段,我們支持立法院進行逐條討論表決,但不支持行政院撤回服貿協議,否則對台灣會造成非常大的傷害。我們推動服貿是為了振興台灣服務業,為了確保台灣經濟活力動能,創造台灣加入亞太區域經濟整合的有利條件,這三點對台灣都非常重要。先引用這幾天專家與業界看法,央行總裁彭淮南說台灣要走出去,不能被邊緣化,服務貿易可以幫助台灣融入世界經濟。商總理事長賴正鎰先生說,希望立法院的學生回到學校,讓立法院恢復運作,並讓服貿協議逐條審查。而台達電榮譽董事長鄭崇華先生說,服貿對台灣企業不會造成影響,不能拖誤太久,應該趕快通過。根據《今周刊》最新調查,國內13所大學經濟系系主任有12人支持服貿協議,因為這對台灣有利。又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分析與評估,兩岸服貿協議簽訂後,未來我方服務業對大陸出口可增加37%,總產值估計將增加120億台幣,就業人數增加1.2萬人,所以挺服貿就是挺台灣服務業,挺台灣就業市場,挺台灣經濟。當然有人問會不會有產業受到影響,需要政府關心,政府已經匡列982億元預算,針對不同情況受到影響的廠商,提供不同程度的幫助。而兩岸服貿協議是ECFA的一部分,而ECFA又是世界貿易組織(WTO)之下的雙邊貿易協議,如果服貿協議不通過,將嚴重傷害我國國際信用與貿易自由化的努力。也一定會影響我國目前努力想加入的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TP)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的機會,會傷害整個台灣經濟的未來,如果明明知道對台灣有利卻裹足不前,我身為總統何以對台灣人民交代。
[中肯評論]
永遠都說利大於弊,卻永遠解釋不清。
要求服貿要退回這麼實質的承諾,馬總統根本不可能答應。
如果他會答應,一開始就不會搞出這麼大的亂子來了。
但馬總統為什麼要開這記者會呢?
中肯先生我剛剛看到電視報導
電視新聞居然下標: 學生四訴求,馬答應三項
下面蘋果日報網站的這則新聞的下標,就是他要的
了解了嗎? 這就是馬總統開這記者會想要達成的目標
他要讓那些不深入看內容的民眾,誤以為馬總統做了非常大的讓步
四個要求都答應三個了,學生怎麼還不滿足呢? 但其實所謂的答應三個,仔細研究過後,根本就是虛應故事而已
服貿對馬英九來說,非過不可。開記者會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讓步
整場記者會,只是場混淆真相的宣傳作戰而已。
這樣,你有看懂馬總統的記者會了嗎?
張萬孃 臉書發言 2014-3-30
六四天安門事件,1989年4/15開始蔓延,6/4彈壓結束。(子彈鎮壓)
這是一場持續快兩個月的學運。
馬英九不必急於祭出鐵腕,何必比共產黨還著急。學生總會退場的,搞到最後學生需要的是台階下,所謂光榮退場。
記得當時中共國務院總理李鵬接見學運領袖不止一次,公開電視轉播。馬英九不必比李鵬還沒雅量。
反觀學生,也不必把自己拱到塔頂而為難,你上了塔,也要懂下塔。上山容易下山難。
「大人」們已經知道你們的強烈訴求,朝野總會喬出一個盡量面面俱到的方法(儘管是打折的,但這沒辦法,民主只能這樣協商,說白了喬事情總是各退一步,做出交換)。
如果凱道人潮屆時不散,有人要衝,學生領袖該怎麼因應?
法師希望警民雙方節制,一起演一下就好,小打小鬧就結束,幾個人流血意思意思就好,這樣對兩造均是交代。
主力部隊仍要回立法院為上策,既然演了和平的角色只好演到底。衝組歸衝組,那是小部隊。
如果要搞大暴動?將軍畢生都想打仗立功,軍人最怕沒仗可打。學運亦然,能把學運風風火火搞大,才是刺激的人生回憶,學運領導人其實也很想要歷史定位。
所以要拿捏好,究竟該怎麼辦?我建議寧忍辱負重。
人民普遍同情你們是今日,但過一段時間後冷卻下來,可能就覺得你們的沒完沒了是白爛了?同時學運的參與者也會感到自身的虛無,弄成彷彿當年紅衫軍一撮人退到北車小廣場的窘境......
這場學運的歷史地位已經有了,過多的希冀反而會反噬自身。
也可以這樣,豁出去,領導班子宣佈要戰,臨時宣佈凱道不散!必須暴動!必須有人流血犧牲,甚至不惜讓人挨子彈而死。如此可讓國際更注意到330,看能不能逼迫馬英九下台。
無論如何,學運總會過去。
330晚上七點後,有可能或多或少的人潮不散,所以「好戲」會發生在晚上7點~隔天早上7點。
參加抗爭要懂調節體力,選擇你想上陣的場次。
建議日場、夜場擇其一。也可午夜場才動身。二至三種場次可供選擇。
在激情中尤須冷靜。
衝撞不差你一人,你好好搶救傷患,亦可做出很多事!不必英雄主義。
臺灣人民站出來--330 凱道集結是〈集會遊行法〉的新起點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曾建元 Mar 30, 2014
〈集會遊行法〉旨在落實〈憲法〉保障人民集會遊行之基本權利,而為協調集會遊行期間之公共秩序所設。〈集會遊行法〉第九條規定室外集會與遊行須於六日前向活動所在地的警察分局申請,但該條第一項又復規定,因不可預見之重大緊急事故,且非即刻舉行,無法達到目的者,不受六日前申請之限制,這類緊急偶發集會遊行之申請,依〈集會遊行法〉第十二條第二項之規定,「主管機關應於收受申請書之時起二十四小時內,以書面通知負責人」,而其通知內容,依第一項之規定,則為「許可」或「不許可」。
惟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早已指出:「憲法第十四條規定保障人民之集會自由,並未排除偶發性集會、遊行」,「許可制於偶發性集會、遊行殊無適用之餘地」,緊急偶發之集會遊行,實難期待許可,因為事起倉卒,此外群眾因特殊原因未經召集的自發集會、遊行,既無發起人或負責人,更無法事先提出申請。一旦不待許可或未經許可而舉行集會遊行,人民則可能隨時得由主管機關依(集會遊行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強制制止和命令解散,集會遊行之自由乃遭嚴重的箝制。
今年三月司法院大法官公佈〈釋字第七一八號解釋〉,承續〈釋字第四四五號解釋〉之意旨,宣告〈集會遊行法〉有關緊急偶發集會遊行的第八條第一項、第九條第一項但書與第十二條第二項等規定,與〈憲法〉第二十三條規定之比例原則有所牴觸,更不符〈憲法〉第十四條保障集會自由之意旨,應自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一月一日起失其效力。
這一違憲的預告,事實上等同宣告〈集會遊行法〉有關集會遊行之申請許可制的全面失效,因為所有的集會遊行都可能因事前準備不足而轉為緊急偶發,而緊急偶發既不必申請許可,則所有集會遊行循此途徑提出申請,皆可自由舉行。但須注意者,是司法院大法官提醒,室外集會、遊行需要利用場所、道路等諸多社會資源,本質上即易對社會原有運作秩序產生影響,且不排除會引起相異立場者之反制舉措而激發衝突,故而為兼顧集會自由保障與社會秩序維持,集會、遊行舉行者應本於信賴、合作與溝通之立場適時提供主管機關必要資訊,俾供瞭解事件性質,盱衡社會整體狀況,就集會、遊行利用公共場所或路面之時間、地點與進行方式為妥善之規劃,並就執法相關人力物力妥為配置,以協助集會、遊行得順利舉行,並使社會秩序受到影響降到最低程度。
三月三十日由反黑箱服貿民主陣線、佔領立法院行動發起以臺北市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為終點的「捍衛民主、退回服貿」大遊行,即因無法於六日前提出申請,而得適用緊急偶發的相關規定,惟同一時間地點已另有民間團體申請路權,故而只要與該一團體協調妥路權與時間、空間之分配,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並無不予許可之處分餘地。
縱使主管機關不予許可,也僅代表集會遊行之團體必須自行完全承擔秩序維護之責任,主管機關無法完全配合,依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七一八號解釋〉之精神,乃不能視之為非法活動。事實上,由於現代資訊溝通的便利迅速和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警察的調度和事前交通路權的安排,警察主管機關完全有能力因應處理緊急偶發集會遊行的出現,因此,將室外集會與遊行的舉行由現行的許可制根本改變為報備制,並且廢除六日前申請的規定,乃應為未來〈集會遊行法〉修正的方向。
我們呼籲所有珍惜台灣民主自由的同胞,在三月三十日下午一起集結凱道,展現人民的意志和力量,以及在集會遊行中實現自我管理的能力和高貴品格。只要堅持和平非暴力、愛與理性,這就是一個〈憲法〉保障的活動,不必擔心合法與否的問題。這是當年野草莓學運爭取得來的成果,讓我們歡欣迎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七一八號解釋〉的出台,走出來,用我們的行動證明,三三零的凱道集結是集會遊行基本人權實踐的歷史新起點。
曾建元
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中華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副教授,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兼任副教授暨客家研究中心特約副研究員
台灣民主: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孫賢亮 Mar 30, 2014
反黑箱服貿的318學運轟轟烈烈,網上的輿論自也甚囂塵上。筆者有很多大陸朋友不解:民主為何沒能解決問題?為何民主了還這樣暴力?思緒一下子靠攏了中共不遺餘力塑造的形象:臺式民主等同於無效率、打架和混亂,這次索性從立法院內打到了立法院外。而3月24日淩晨的暴力清場之後,台灣朋友義憤填膺又心灰意冷,有一位這麽和我說:「對不起!臺灣的國家機器跟中國的一模一樣啊,根本沒有民主!」
筆者倒不這麼認為,且容我這個外人置喙幾句。對于台灣「百年追求」得來的民主,我覺得就算失望,但不能絕望。
台灣民主遠未成熟完美
首先,筆者認為民主絕非萬靈藥。英國前首相邱吉爾說過:「民主是最壞的政府形式——除了其他所有不斷地被試驗過的政府形式之外。」(1947年)台灣在80年代轟轟烈烈的黨外運動之後,確立形式民主(或中華民國的台灣化),這只能說是告別威權、進入民主。但民主並非一撮而就、有了普選就一勞永逸的,其鞏固和深化需要漫長的過程,民主倒退也屢見不鮮。比如這次被認為蔭庇學生的王金平,從1999年當上立法院院長至今沒下來過,這在民主政體裏算是一個罕見的詭異現象。這次學運,恰恰告訴了台灣人(當然也包括近兩年熱衷民國熱的大陸人)——你們引以為傲的民主遠未成熟完美,台灣已經擁有的民主形式或許並沒有普遍想像的那麼好。
其次,現代民族國家的代議制民主已經出現了許多僵化的現象。盧梭在《社會契約論》中批判英國民主制度時寫到:「他們只在選舉國會議員時才是自由的。當議員一經選出,他們便成了奴隸。」在議會設計上,台灣(和香港一樣)是一院制;在選舉設計上,台灣(和美國一樣)是贏者通吃,僅此兩項,顯然不利於「保護少數的權益不受侵犯」這一民主精神。從更廣泛的層面上講,烏克蘭和泰國都是民主失效的例子——一個政治實體中存在兩個價值與利益難以調和、但政治能量相當的群體,矛盾與衝突隨時有撕裂共同體的可能。面對這樣的困境,當代才會發展出參與式民主、審議式民主(香港占領中環背後的理論架構)、基進民主等理論,正是爲了回應盧梭的詰問。
台灣民主的結構性瓶頸
再者,筆者認為台灣民主之實質是資産階級民主。馬克思在《共産黨宣言》中寫到:「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産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這帶出了常被忽略、却真實存在的階級面向——政治民主從未有效解决階級矛盾。對台灣政經歷史略知一二者,大概都會同意台灣沒有成熟的左派,不論是思潮抑或政黨。服貿協議(及其背後的ECFA、WTO)象徵的是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剝削體系,這一股新自由主義浪潮幷非僅在台灣攪動驚濤駭浪。1988年台灣520農運、2005年在香港發生的反對世貿遊行衝突、2009年G20峰會時倫敦的示威遊行,以及2008年經融危機後全球風起雲涌的占領運動,反黑箱服貿在某程度上與以上運動共享了價值論述與抗爭路徑。舉例說,以學生為主[1]的反抗者是需要承受衝擊的被剝削者,而以保護中小企業、在地生活模式爲抗爭基調也是對抗全球化的論述。
承上,民主在演進的過程中,本來扮演了制衡皇權與貴族的角色(英國大憲章運動),在此後的歷史中,國家與資本時而拉扯、時而合作,形成了令人無力的僵局。前文提到的審議式民主所倚重的主體,其實是公民社會,以期形成國家、資本、社會三足鼎立。此次學運堅决不與政黨合作、拒絕被抹綠的姿態,其實是突出了社會與公民力量的面向。回到服貿,張慶忠30秒闖關所依據的是「首都在南京」的中華民國憲法。並且,在國民黨佔據立法會112席中60席的情况下,逐條審查[2]終究只是走過場。可以說,自1996年台灣確立民主政制以來,轉型正義一直是未盡之業——2•28和白色恐怖、黨外運動懸而未決的眾多命案、令國民黨在選戰中占盡優勢的黨產、快令台灣政府破産的軍工教福利以及隱而不彰卻依蠢蠢欲動的族群與認同——這些合力構成卡住民主深化的瓶頸。
有不少台灣朋友常常唏噓于民進黨的建制化,施明德之前更直言不諱說,兩大黨都只認利益不講價值。筆者覺得,與其對這一兩黨制的必然發展趨勢感到不滿,不如做好公民角色。從洪仲丘案的集會、占領立法院都可見社會力量的逐步成型,而衝擊幷占領行政院一舉更有十足的革命意味,不再是對脫離民意的立法權進行糾錯,而是矛頭直指已經陳腐不堪的建制。
公民不服從的權力
可是,學生的行為破壞了民主的基石——法治,所以學生的行為顯然是反民主的。這句似是而非的論斷其實是依法而治(rule by law)而非法治(rule of law),更是暗含了危害論的「反動修辭」。梭羅在1849發表了影響深遠的《公民不服從》,影響了甘地、馬丁•路德•金及他們的鬥爭策略,他寫到:
民主,如同我們所知道的民主,就是政府進步的盡頭了嗎?不可能進一步承認和組織人的權利了嗎?除非國家承認個人是更高的、獨立的權力,而且國家的權力和權威是來自于個人的權力,幷且在對待個人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就絕對不會有真正自由開明的國家。
如果沒有公民不服從,而是不論法條是否正義都堅持依法而治,那麼印度就不會民族自決、從英帝國的殖民中獨立出來,同樣,黑人、工人、女人依然不會獲得平等的人權。無獨有偶,海峽對面,爭取真普選的香港人亦依據公民不服從的精神發起占領中環運動,幷在運動中運用審議式民主來確認普選方案。法律確實是民主的基石,但基石之上的民主方是價值追求。更深化的民主,也需要更正義、更進步的法律——一塊更大、更穩固的基石——與之配合。學生爲了突破台灣現時的民主瓶頸而衝擊法治確實是革命性的,他們理應(如同香港佔中三子一般)坦然接受現行法條的懲罰。但同時,他們也正在行使公民權來打造一個「真正自由開明的國家」,他們付出了代價,留給後人的或會是更優質的民主。
所以,借用五月天《倔強》中的歌詞,台灣民主的進步雖然磕磕碰碰,可以失望,但不能絕望,前進的每一步都需要勇氣和智慧。行筆至此,請讓我引用下令清場的行政院揆江宜樺昔日的金句做結(屁股決定腦袋、權力使人腐化的絕佳證明):
如果一個體系宣稱自已是民主體制,但是他對成員的訴求沒有認真回應,那麽抗議是有正當性的,哪怕是暴力的抗議,那個抗議正當性的多寡,就與體系麻木不仁的程度成正比[3]。
原載點
看見香港:www.facebook.com/seehongkongintaiwan
附注:
[1]筆者正在位于台灣新竹市的國立清華大學交換,與多位現場的學生領袖(不少來自清大社會所、人文社會科學系)一起上多個社會學、人類學課程。從他們獲取理論資源的課程中,正好可以理解他們的抗爭模式與訴求。
[2]其實逐條審查這一朝野共識本身也只是一種拖延戰術,因為服貿協議並非法律,要麼全過,要麼全否,並不存在A條款過、B條款退回重談的可能性。
[3]此段落出自《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12期,2005年3月,頁283。另江宜樺於2006年8月29日投書中國時報的文章《龍小姐,您誤解憲政民主了》中有以下金句:如果只因爲臺灣已經將選票普及于每一個人,而國會議員已經全面且定期地改選,就要求人民不該再有上街頭抗議的念頭,那顯然是低估了維繫民主社會所需要的動能;如果只因爲憂慮群衆運動必然具有的非理性性格,以及群衆運動所可能造成的社會不安,就想徹底否定群衆運動在民主體制中的地位,恐怕會掉入霍布斯式專制主義的思維。
孫賢亮
本文作者為「看見香港小組」成員
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2014.03.30 02:15 am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廿八日與德國總理梅克爾發表聯合聲明,將中德兩國提升為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習近平形容發展中德關係,好比駕駛一輛汽車,開車不能只看眼前的路,必須看得更遠,建議德國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參與開發絲路經濟帶。
新華社報導,習近平在柏林與梅克爾舉行聯合記者會,會中談到中日關係、南海議題以及烏克蘭危機。習近平回憶日本在二戰時期對南京的侵略行徑時表示,這樣的暴行對中國人民來說仍然「記憶猶新」。
談到南海問題時,習近平強調,中國不想在南海找麻煩,但決心捍衛中國在南海的利益。他表示,「我們自己不會挑起麻煩,但我們不懼怕別人挑起的麻煩。」「如果涉及到主權與領土完整,我們將堅決捍衛我們的利益。」
至於烏克蘭問題,習近平表示,中共在烏克蘭危機上不選邊站,「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既不會與西方,也不會與俄國站在一起。」他主張,所有相關各方都應為這場衝突尋找政治和外交解決辦法。
習近平另在德國柯柏基金會發表演說,對聽眾提問有關國防預算的問題,他說,中國絕不走「國強必霸」的道路,但也不能重複鴉片戰爭以後在列強船堅砲利下被殖民的歷史悲劇,中國必須有足以自衛防禦的國防力量。
被聽眾詢問到大陸周邊外交政策時,習近平說,遠親不如近鄰,當前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總體是好的,中國主張透過協商和對話妥善管控分歧,解決爭議,「我們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堅決捍衛中國的正當合法權益。
習近平會談時針對中德關係提出五點建議,一、政治上做可以信賴的朋友,保持高層經常性交往增進戰略互信;二、經濟合作要實現質的跨越;三、建立中德高層級人文交流機制;四、在國際事務中保持有效溝通,共同推動地區焦點問題的外交解決;五、共同致力於深化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透過對話協商解決中歐貿易和投資爭端。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德兩國中央銀行廿八日在柏林簽署雙方關於在德國法蘭克福建立人民幣清算機制的諒解備忘錄。
新華社報導,德國方面在同日發表的「建立中德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中表示,「歡迎人民幣在國際金融和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備忘錄簽署後,將選擇一家人民幣清算行。
報導說,雙方簽署的備忘錄是在法蘭克福打造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內容。
德國聯邦銀行在簽約後發表聲明說,德中日益成長的貿易和投資關係,將使人民幣支付量持續上升。德國聯邦銀行支持在法蘭克福推動人民幣結算解決方案。
法蘭克福是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德國聯邦銀行和歐洲中央銀行都設在法蘭克福。
兩國企業還簽訂了十項合作文件,總金額約九十二點三億美元(約二百八十億台幣),涉及電動汽車、金融、節能環保以及醫藥等多個領域。
楊仁壽:先制定監督條例 再審服貿 質疑馬曲解兩岸關係條例 只送院會存查即違憲
自由時報 2014-3-27
記者林慶川/專訪
「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未經立法院實質審查程序,國民黨團即逕自宣布送院會存查,引爆學運,前最高法院院長楊仁壽昨表示,馬政府指協議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符合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五條第二項後段規定,只要送院會存查即可,不用逐條審議,事實上這是曲解法令,已違憲。
對於如何弭平爭議,讓學運平和落幕?楊仁壽認為,馬英九應順應民意,先將服貿協議撤回行政院,趕快制定「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等監督條例出來,再將服貿送立院逐條審議,「這樣才是一個法治國家的作法」。
楊仁壽說,兩岸條例第四條之二第三項明確規定,本條例所稱「協議」,係指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間就涉及「行使公權力」或「政治議題」事項所簽署之文書,服貿協議不屬於這兩項,馬政府顯然擴大解釋。
協議已涉及法律 應經立院議決
他認為,就算馬政府硬要擴大解釋,依兩岸條例第五條第二項規定,協議內容涉及法律之修正或應以法律定之者,應報請行政院核轉立法院審議;內容未涉及法律之修正或無須另以法律定之者,則報請政院核定,送立院備查。
因馬英九刻意曲解此條規定,認定此協議是行政命令,送備查即可,但協議已涉及法律規定事項,中央法規標準法第五條亦規定某些特定事項,應以法律訂定。
楊仁壽指出,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規定,涉及兩岸人民權利義務關係及其他事務之處理,得以法律為特別之規定。也因此,無論是服貿,還是未來的兩岸貨物貿易協議,都必須送立院逐條審查。
而對於馬英九指服貿協議未過,將嚴重傷害台灣的國際信用,楊仁壽說,這是「百分之百的曲解」,此絕非目前國際條約或公約簽署的定義。
他說,不管是一九七八年「漢堡規則」(編按:聯合國海上貨物運輸公約)、一九八○年的「聯合國國際貨物銷售合同公約」、二○○八年的「鹿特丹規則」,國際間所謂簽署公約都是初步而已,假設有二十國簽署了,各國都有共識,那也只是各國認同要訂約,必須該國批准才會發生效力,以「漢堡規則」為例,簽署後經過十幾年才生效。
楊仁壽說,在台灣,根據憲法六十三條規定,就是要經過立法院議決。
焦點對話:服貿爭議,台灣人在爭什麼?
( http://www.voafanti.com/ )
最近一個多星期,反對兩岸服貿協議的台灣學生佔領立法院、闖砸行政院的畫面出現在全球媒體,成為華人關注的焦點。除了學生的抗議手段引發討論,這場學運爆發的根源更引起人們的深思。台灣與其他國家也有服貿協議,為何獨獨這次引起巨大的反彈?這場民間抗議運動,反映了台灣人什麼樣的焦慮和恐懼?大陸媒體以“被民進黨利用的‘綠衛兵’”形容台灣學運,是否公允?
影片網址 http://www.voafanti.com/gate/big5/www.voachinese.com/media/video/1881420.html
綠黨 臉書頁 2014-3-29
綠黨中執委廖本全的文章: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更讓自由貿易升級,成為一場堅實鞏固資本的遊戲,這場戲局到底誰玩得起,答案很簡單,是少數的、大資本家。簡言之,自由貿易是為這些大資本家的資本尋找在全球開門的路徑,也是為大資本創造、追求最大利益的遊戲。這場遊戲,其實就是大資本家的攻城掠地,卻披上美名叫做全球化。
誰獲利?
所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個自欺欺人,就是政府只能不斷強調創造多少利益,卻絕口不提這些利益到底進誰口袋,究竟是為誰開創利基?於是少數大資本的利益輕易地被唬弄為全民受益,於是政府就可以大聲責怪人民不識好歹。舉個例,簡化地將企業的雇用當作全民的就業機會,完全忽視大資本開創這些就業機會的背後,以大吃小的競爭下,將消滅多少就業機會。
誰犧牲?
此外,自由貿易的操作機制就是交易。為了國內大資本的順利前進他國開門,當然必須接受國外大資本的開門進入,講白一點,就是當然必須拿什麼去換,也就是當然必須要有所犧牲。但是,問題來了,到底要拿什麼去換,究竟要誰犧牲、如何犧牲?這正是全民最關切者,卻也是政府最不願、甚至無能面對的。
這樣,或可明白,為什麼政府(支持者)與民間(反對者)總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政府用廣告、宣傳甚至威嚇的手法,把少數人的利益,粉飾為模糊的全民利益;而人民則是要求政府說清楚,這場交易將奉獻出什麼、犧牲什麼?奈何,政府的說詞與張慶忠在立院廁所內的30秒一樣,嚴重便秘。
是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自由貿易的掠奪,就是魔鬼的獻祭。
自由貿易的真面目之一:誰的自由貿易
( http://banbrother.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28.html?spref=fb&m=1 )
綠黨中執委廖本全部落格 2014年3月28日星期五
3月18日學生佔領立法院的行動,揭開了台灣社會退回服貿、捍衛民主的全面性公民運動。在積極參與和努力實踐的過程中,我發現我們有很多的反對。反對國家暴力(流血驅離)、反對踐踏民主(簽議與審議)、反對操弄法制(合法、違法認由當權者界定)、反對不公不義(協議內容),也透過這些反對,瞭解政府喪失了正當性,並且深化了公民運動的價值。
然而,我們所反對的這一切,有沒有一個病態總根源?如果有,我想那應該是: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的自由貿易。
政治經濟/你儂我儂
自由貿易的本質離不開政治、經濟。很多人都會說,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但這是自欺欺人。自由貿易有時是把經濟當作手段,真正的指向卻是政治目的(收編);自由貿易有時又是透過政治的手段強勢的達成經濟目的。而很顯然地,《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兼具上述二者,政治與經濟的慾望互為表裡、你儂我儂。因此,《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當然是經濟,但更是政治。
大資本的遊戲
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席捲全球,更讓自由貿易升級,成為一場堅實鞏固資本的遊戲,這場戲局到底誰玩得起,答案很簡單,是少數的、大資本家。簡言之,自由貿易是為這些大資本家的資本尋找在全球開門的路徑,也是為大資本創造、追求最大利益的遊戲。這場遊戲,其實就是大資本家的攻城掠地,卻披上美名叫做全球化。
誰獲利?
所以,《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第二個自欺欺人,就是政府只能不斷強調創造多少利益,卻絕口不提這些利益到底進誰口袋,究竟是為誰開創利基?於是少數大資本的利益輕易地被唬弄為全民受益,於是政府就可以大聲責怪人民不識好歹。舉個例,簡化地將企業的雇用當作全民的就業機會,完全忽視大資本開創這些就業機會的背後,以大吃小的競爭下,將消滅多少就業機會。
誰犧牲?
此外,自由貿易的操作機制就是交易。為了國內大資本的順利前進他國開門,當然必須接受國外大資本的開門進入,講白一點,就是當然必須拿什麼去換,也就是當然必須要有所犧牲。但是,問題來了,到底要拿什麼去換,究竟要誰犧牲、如何犧牲?這正是全民最關切者,卻也是政府最不願、甚至無能面對的。
這樣,或可明白,為什麼政府(支持者)與民間(反對者)總是各說各話、雞同鴨講。政府用廣告、宣傳甚至威嚇的手法,把少數人的利益,粉飾為模糊的全民利益;而人民則是要求政府說清楚,這場交易將奉獻出什麼、犧牲什麼?奈何,政府的說詞與張慶忠在立院廁所內的30秒一樣,嚴重便秘。
是的,《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就是自由貿易的掠奪,就是魔鬼的獻祭。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臉書頁 2014-3-30
http://youtu.be/PD5w2ySA_yo
你只看到香蕉,是因為不懂這次的抗爭不只是經濟問題,不只是社會問題,其實根本就是青年問題。
看看我吃完香蕉之後講了什麼吧。
如果服貿的利益根本不會被分享到下一代手上,而這一代的政治人物卻又驕傲的把持權力,連個對談機會都不給,二三十年後,這些政治人物都死了,卻給下一代承擔後果,這樣真的對嗎?
這才是我們今天下午一定要走出來站上凱道的原因。不是為了香蕉或是分辨不了香蕉和向日葵的政治人物,而是為了下一代的未來。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3-30
人民對貿易協議的抗議,
應該是國家在談判桌上給對方的壓力。
那有像馬英九這樣的廢渣政府,
拚命替談判對手說服內部人民,
甚至不惜動用暴力要人民接受。
下午一點,凱道見!
白宮官員:大陸刻意誤導美對台立場
作者: 華盛頓記者賴昭穎╱二十八日電 | 聯合新聞網 – 2014年3月30日 上午3:26
美國國家安全會議亞洲事務資深主任麥艾文表示,美國堅守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承諾,對台立場沒有改變;而中國大陸應專注在贏得台灣民心,而不是刻意對外誤導美國對台立場改變,讓台灣感到不安。
麥艾文說,台灣問題和平解決攸關美國長遠利益,美國讚賞北京和台北領導人這幾年來採取許多措施改善兩岸關係,也希望兩岸關係能以雙方都接受的方式,持續取得進展。
美國總統歐巴馬上周在荷蘭海牙會晤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中共外交部會後指出,歐巴馬告訴習近平,在台灣問題上,美方尊重中方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由於美國從未針對台灣的政治地位表示立場,中方轉述歐巴馬的說法引發關注,討論美國對台立場是否改變。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廿八日舉行美中關係卅五周年研討會,麥艾文應邀發表演說。麥艾文在演說中抨擊中國的做法「不受歡迎,反而造成美中彼此不信任」,還主動提及美國對台六項保證;成為馬政府上台後,首位主動提出六項保證的美國行政官員。
麥艾文在演講中表示,美中之間有許多困難必須特別關注,以台灣議題為例,美國的立場眾人皆知,白宮前國安顧問季辛吉一開始與中方接觸時,就提出這項議題。
麥艾文說,歐巴馬與習近平在海牙會晤時談到台灣議題,雙方一如外界預期各自表述立場,不幸的是,會後中共外交部發布聲明,刻意誤解美國對台立場,指稱美國對台立場改變。
他說,美國對台灣問題的立場沒有改變,中方的做法不受歡迎,反造成彼此不信任;美方也認為這對中方想達成的目標也沒好處,中方應專注贏得台灣民心,而不是歐習會後提出異於美方公開的談話,以美國的對台政策出現變化讓台灣感到不安。
麥艾文指出,今年不僅是美中建交卅五周年,也是台灣關係法施行卅五周年,台灣關係法是美國的法律,「美方堅守台灣關係法與六項保證的承諾。」台灣關係法是美國承諾對台灣人民的福祉、安全、經濟自主、國際空間等重要且長久的保證。
【最新上線】戴興盛:論服貿──台灣需要新的社會契約
天下雜誌 獨立評論 2014/03/29
縱然知道台灣已經有學生團體及NGO長期關注服貿議題,但318學運初起時,我和多數國人一般,無從預料到這場運動竟會發展成如此的波瀾壯闊。尤其令人驚訝的是大學生的高度關注與參與!筆者在近日應學生力邀,在系上和學生對談服貿的各種議題,赫然發現,在一個環境科系裡,200名大學部同學中竟然有超過60位同學參加,還熱烈地去思辯大家傳統上認為是「經濟議題」的服務業貿易協定。
離上一次已經很久了、或是從來沒有過,台灣的大學生(目前正擴散至全社會)會對一個複雜的公共政策議題,展現出如此高度的熱誠,並實際投入行動與思辯。對此,我們如何解釋這個現象?還有,我們如何從僵局中找到出路?
在眾多評論中,大致上可以理出三個軸線:一、中國因素;二、台灣失靈的民主政治;三、新自由主義全球自由貿易化下的台灣未來。這三大面向的確是糾結在一起的,但為了在短文中聚焦,在這篇文章中,筆者主要想從第三點出發,而後論及第二點。
在這幾天中,企業界支持簽訂服貿的聲音逐漸出來了,主要的論點是,為了台灣長遠的經濟競爭力考量,服貿(以及接下來的貨貿、各種自由貿易協定)勢必要推動。對此,筆者的看法是,若只從單一面向的總體經濟成長來看問題,這固然是一重要論點,但光這一點,十年前或許可以,但現在再也無法說服相當多數的台灣民眾,原因是,台灣向來選擇的國家發展總路線,它的優缺點已經清楚浮現。
台灣作為美式資本主義路線的追隨者,長期以來強調個人主義式的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解除管制、減稅等,總結果是,經濟的確有所成長,但贏者通吃的現象也愈來愈明顯,而國家調節社會問題的職能,則隨著減稅與民主政治的失靈,正瀕臨崩潰。
理論上,自由貿易贏家所得到的好處,若能透過國家機制重新分配,讓輸家至少能獲得充分的社會安全網、以及讓部分人由此獲得調整轉型的機會,那麼大家或許還可以接受「走向中國、走向全世界」所須面臨的激烈競爭與風險。但在台灣,受限於美式資本主義的意識型態,政府與企業界總是呼籲要迎向競爭,但競爭之後的社會衝擊呢?從來不提或很少提,背後隱涵的意識型態假設即是,這世界本來就是「優」勝「劣」敗,大家隨人顧性命吧!
但我們必須理解,資本主義不是只有一種。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歷經了慘烈的大規模政治社會實驗,其結果已經相當清楚,台灣實在不需再走冤枉路。西方主要國家的資本主義大概可以歸類至兩個主要型態:美式資本主義與中北歐的社會民主資本主義。社會民主資本主義強調有限度競爭、國家強力管制、社會正義與重稅,相較於很多國家實施美式資本主義的結果,中北歐式社會民主資本主義百年來的實驗結果很清楚:它大體上實現了長期(較低度但穩定)的經濟成長、類似於美國的平均國民所得、正義的社會、以及全球中最堅定的環境保育政策。換句話說,若我們希望的是追求永續發展的國家總路線,那麼我們該學習的範本是中北歐的中小型國家,學習他們如何在全球經濟的起伏中、以及政治上的強國環伺中,建立起一個相對較為接近永續發展理想的國度。
在我看來,這背後的根本支柱,在於這些社會中隱形的社會契約。筆者在德國求學時,在公共輿論與新聞報導中最常聽見的字眼之一(幾乎天天都會讀到聽到),就是德文的「Solidaritaet」:社會團結。這是德國社會與公共政策中念念在茲的觀念,它持續地告誡大家,在這變動的世界中,個人的輸贏成敗絕不能僅歸因於個人的努力與否,因此體恤並以實際政策協助「弱者」(筆者在此將弱者兩字加上引號,是因為誰是弱者或輸家很難說,每個人都有可能因各種因素淪為「弱者」),社會與經濟政策強調互助合作,輔以一定程度的經濟競爭(但絕非毫無限制的自由競爭),才是兼顧經濟、社會與環境的王道。
台灣有沒有這樣的社會契約呢?在歷經許多人的努力之後,不能說完全沒有,但非常薄弱。少數的例外,有為全世界所稱讚的(雖不完美的)全民健保制度,以及其背後所隱涵的互助合作精神。但除此之外,在一般國民意識與輿論中,這樣的社會契約是薄弱的。因此台灣經濟上的贏家努力追求經濟競爭力,但若問到要建立制度去落實社會正義時,則避之唯恐不及,常見的具體現象就是,許多企業界人士不斷訴求要開放競爭,但若民間團體或政府提出稅制改革方案以修正目前瀕臨崩盤的稅制時,企業界多會拿出「有損經濟競爭力」的訴求強力反對,因而使改革方案終歸無疾而終;說到薪資太低,則將原因單一歸因到「員工生產力太低」,完全忽略了低薪資現象背後的制度性結構。而我們的民主政治,則因為缺乏強有力社會契約的支撐,只能隨著政治人物個人的意識型態、黨派鬥爭、媒體風向球擺盪而限於僵局。
這說明了為何這次學運會引起如此大的社會迴響。台灣社會不見得真的那麼反對自由貿易,但自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眼看經濟不斷自由化,但愈來愈多人陷入社會底層,承諾的經濟大餅確實變大了,只是許多人看得到吃不到,中產階級吃到了一些,但被高房價壓得心灰意冷。所以,若要鼓勵台灣人「走出去」迎向競爭,難道不需要先(或至少同時)試著解決這些問題嗎?
今天僵局的出路在哪裡?筆者建議,長遠而言,台灣應該建立一個新的、類似社會民主資本主義的社會契約,因為這是經長期驗證過、實際可行的方案。令人欣喜的是,歷經這次學運後,我們見到在立法院內外、各大學校園中,許多學生開始嚴肅思考公共政策、及其背後各種的社會契約假設,這是一個開始,或許可以為台灣的轉型奠定新的社會契約基礎。
但當然,有人可能會說,對於當前的服貿協定而言,這些思想上的論辯似乎顯得太過遙遠。但筆者認為不是,因為,根據這個社會契約,支持自由貿易的一方除了提升經濟競爭力的論點以外,的確可以提出某些實際方案,來打開台灣社會轉型之路。筆者主張,因服貿受益的企業界應該在此時主動提出,在支持通過服貿之同時,強力支持財政部日前提出的稅制改革方案(或是NGO提出的其他稅制改革方向的版本)。這是一個善意的動作,可以清楚地告訴社會大眾,企業界關注的是社會整體福祉,而且企業界也開始理解到,只強調經濟競爭力並非照顧社會整體福祉的合理作法,甚至也不是維持台灣長期經濟競爭力的應有作法。這當然並非改革的全部,但它是破冰的第一步,由經濟贏家圈所釋出的第一步社會經濟改革方案,應該可以鬆動正反雙方的對立堅持。英國在19世紀時曾經面臨類似的社會困境,但部分贏家體認到他們的責任(以及或許更重要的考慮,不被革命推翻的長遠利益),推動社會改革,終而將社會不平等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筆者認為,台灣社會應當記取這段歷史帶給我們的啟示。
最後,筆者雖主張掌握經濟權力的企業界應該主動破冰,但同等或更重要的是,掌握政治權力、且一直強調服貿好的政府,難道不應以實際方案對有疑慮者遞出橄欖枝、甚至牛肉?掌握政治權力與經濟權力的人,若光說服貿好、卻不願提出實質的改革方案來支持劇烈經濟競爭中掙扎求生存的老百姓,那麼我們應該可以預見,目前掌握相當社會力的學運、以及接續的社運,將會無止盡的延燒下去。
戴興盛/從東海岸出發
成長、工作、生活於花蓮,德國海德堡大學環境與資源經濟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副教授。主要關切與研究的問題,是經濟與環境、以及人類社會集體行動間的劇烈拉扯。
余澤霖 via 林韋翰 臉書發言 2014-3-30
台灣社會需要新的共識,而我希望這樣的共識能夠在這次運動中產生,不光是台灣處理內在的民主政治發展的問題,還是台灣邁上國際舞台如何在強權環繞的國家尋找生存之路的問題。更應該是新時代背景下台灣重新建構起更加務實的兩岸觀,更加真實的審視身邊的中國大陸。
這樣,我認為才是兩岸應為之路
陳唐山批馬:上帝毀人之前 先讓他發瘋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即時報導】2014.03.30 12:34 pm
330反服貿十萬人上街活動即將展開,立院民進黨團上午召開記者會,警告馬政府不得對和平理性的群眾濫施暴力。
立委陳唐山痛斥,政府如今該反省的是,為何有這麼多民眾要走上街頭反對他?如果政府不思解決,只把百姓當敵人,只會更升高抗爭,但馬總統的反應來看,他卻不懂這道理,就像聖經上說,「上帝毀滅人之前必先讓他發瘋」。
立委尤美女則說,今天參加遊行的民眾不是恐怖份子與暴民,為何政府卻要出動專門為了反恐的夜鷹特勤隊,以及對付暴民的鎮暴警察,「合法集會遊行,你害怕什麼?」立委吳宜臻也對媒體上傳出府方表示「群眾闖入總統府視同政變」一說,表示這根本是自己嚇自己。
立委李應元強調,這次抗爭十多天來,展現的秩序讓英國廣播公司BBC也肯定。雙方十多天相安無事,因此民進黨要警告政府,切勿無事惹事,將人民當成暴民。
綠:只想解決學生 馬不想解決問題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2014.03.30 04:51 am
馬英九總統昨晚舉行記者會,回應反服貿學生訴求。民進黨主席蘇貞昌隨後也舉行記者會,批評馬總統講空話、沒有誠意,「只想解決學生,不想解決問題」,盼馬拿誠意解決問題,讓事件和平落幕。
馬總統昨天對民進黨喊話,盼維持學運純潔性。蘇貞昌回應,學運是學生基於熱情純真而起,政黨沒有能力、也沒有動員這麼多人;民進黨把政黨色彩降到最低,希望問題能解決,並沒有如馬總統所說,利用學生的純真,「這是馬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最不該的地方」。
蘇貞昌批評,馬總統舉行記者會,本應解決問題,卻趁機對民進黨下毒、抹黑,這很不妥當,沒有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跟氣度;馬總統沒有檢討自己,只會怪罪別人,台灣這麼多問題不能解決,這是最關鍵所在。
去年蘇貞昌取消與馬總統辯論服貿議題,蘇貞昌昨天說,原本他同意與馬辯論服貿,但後來發生九月政爭,馬總統聯合檢察總長黃世銘,去鬥立法院長王金平,不是他不辯論,是馬又搞出更大的事情。
蘇貞昌說,馬總統把問題全部推給在野黨、王金平,明明當初是他黑箱作業、限期通過,內政委員會召委張慶忠才卅秒通過,現在又把問題推給王金平,看起來好像尊敬國會,其實是切割、卸責的作法。
魏揚:北上與夥伴一同抗議!
【聯合晚報╱記者郭政芬╱即時報導】2014.03.30 12:48 pm
清大學生魏揚(左二)今天也與班上同學一同北上遊行抗議,他低調說「要與夥伴站在一起,表達反服貿的訴求」。記者郭政芬/攝影
今天太陽花學運凱道大遊行,清華大學職員賀以柔以個人名義發起募捐待用車票活動,購買了500多張車票,讓學生搭車參加學運,今天許多學生拿著車票在客運前大排長龍,清大學生魏揚也在隊伍中,他低調表示:「要北上與夥伴一同抗議!」
魏揚說明,他從台北無保釋回,當時決定先回新竹休養,之後再加入立法院夥伴的行列,今天全台灣很多人會到凱道抗議,他也要北上與夥伴一起抗議。
魏揚說,由於抗告期還未結束,他會低調的在台下參與,不會拿大聲公在台前疾呼,但仍想用行動來表達反服貿。
今天從上午開始,新竹客運站前聚集了人潮,許多人穿著黑色衣服、拿著標語排隊,清大學生鄭培宏也說,今天共與10多位同學一起北上,沒想到客運站有許多人,共等待了半個多小時才上車,他表示,學校內有教職員、善心人士來補助學生參與北上遊行,免於負擔往返車資的問題。
魏揚父母 現身挺學運
【聯合晚報╱記者嚴文廷╱即時報導】2014.03.30 11:45 am
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外有一群老師組成「守護學生、教師連線」現身聲援330學運,學運領袖魏揚的父母都在其中,魏揚的父親、東華大學助理教授魏貽君更是首度現身,他表示,今天搭第一班飛機從花蓮北上,不覺得魏揚委屈,因為他是以身為知識份子做應該做的事,今天魏揚也會和清華大學的同學一起北上,今天這場活動一家四口都不會缺席。
組成「守護學生、教師連線」除了魏揚父母親之外,還包括政治大學教授徐世榮與台北大學副教授廖本全等人,聯合發表聲明,宣示將繼續留守立法院聲援與守護學生,重申政府不能暴力驅離立法院外和平抗議的學生,另外,嚴正要求政府必須正面回應學生訴求,退回服貿重啟談判。
【時事想想】自由的代價
想想台灣 想想論壇 Otakim Mar 29, 2014
只有不時用愛國者和暴君的鮮血來澆灌,自由之樹才能維持長青
——湯瑪斯.傑佛遜,《美國獨立宣言》起草人
島國從沒發生過革命,所以很少有人記得,自由是靠暴力爭取來的,而不是靠獨裁者施捨來的。
讓我跟你說個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在歐洲,那時候「理性」還沒有被「和平理性」(是的,這與「理性」不一樣)和「非暴力」給囚禁。人們的理性告訴他們:「當統治者侵犯你的天賦人權、而且不願退讓認錯的時候,你唯有倚靠暴力抵抗,才能阻止統治者繼續剝奪你的自由,最後將你奴役」。聽從這樣的智慧之言,在遇到統治者踰矩且不願退讓的時候,他們不會等到統治者攻擊人民,才拿起武器反擊。「你有可能還來不及反抗,就被制服了啊!」,理性這麼警告他們。
於是,在一次次所謂的「市民革命」當中,人們總是在第一時間就起身反抗,把獨裁者趕走,建立起短暫的自由甚至是民主政治。而獨裁者總是馬上跟其他獨裁者調集軍隊,回頭鎮壓市民,把自由與民主終結,重回獨裁。
儘管市民革命往往以失敗告終,但其成果並未全歸徒然——遠遠不是如此。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市民革命之後,人民知道、獨裁者也知道:若獨裁者執意侵犯自由與人權,則人民不會讓你為所欲為;而是會果決的使用暴力,將你推翻、甚至處死。而正是因為有這樣的暴力作為後盾,民主、自由與法治,才能慢慢的取代獨裁,在人類社會中建立起來。
在建立了自由、法治與民主之後,慢慢的,許多人鬆懈了下來。他們開始覺得:「既然我們有了人權、有了民主、還有許多其他保護人民權利的制度,那麼在遇到統治者踰矩的時候,我們就不需要、也不應該訴諸暴力了!因為我們只要訴諸制度,就能保護我們了啊」。但問題是,雖然有制度,但執行制度的人未必公正;很多時候把持制度的人,就是傷害自由、法制與民主之人。在這種狀況下,不抵抗,就滅亡;不管在哪種制度下,這都是不變的鐵律。當制度全面淪陷的時候,暴力抵抗就是唯一的出路。
但暴力不是只有拿起武器傷人。暴力是「強迫別人接受他不願接受的事」。於是,遊行是暴力,因為你強迫別人不能飛快的在路上移動;臥軌是暴力,因為你讓交通癱瘓、讓許多人無法回家;佔領是暴力,因為你讓別人無法自由進出、把別人藏好的骯髒祕密攤在陽光下;自焚也是一種暴力,因為你強迫別人見證你痛苦的死亡過程。一句話:抗爭就是一種暴力形式。
「迷惘的自由之子啊,當自由受到踐踏,只有古老的暴力能拯救你免於奴役」,如果你能穿過「非暴力」與「和平理性」的重重防衛,來到被囚禁的理性跟前,理性應該會這麼告訴你。
你還在猶豫嗎?那讓我再跟你說個故事吧。五分之四個世紀以前,一樣在歐洲,有個國家的人民很喜歡他們的領導者。他們的領導者很會演講,很能激勵人心士氣,大家都相信只要跟隨他的領導,國家就能富強。
一天夜裡,那國的議會突然失火了。一陣混亂之後,領導者宣佈抓到犯人了,他說:火是共產黨放的。隔天,領導者說:共產黨意圖顛覆政府,太危險了。為了要加強國安措施,我必須通過一個法令,解除憲法對所有人的人身、言論、集會結社、祕密通訊自由的保護;同時也授權政府任意搜索住居與徵收人民財產。沒有人反對,於是法就這麼通過了。
當時,共產黨是那個國家的第二大黨,是合法政黨。第三天,領導者出來宣佈:共產黨即刻起成為非法政黨;再過一天,所有共產黨黨部都被佔領了。沒有人敢出來反抗。三個禮拜後,領導者帶著武裝部隊進入議會,完全合法的強迫議員們投票通過法令,授權他成為這個國家合法的獨裁者。這時候已經沒有人能夠反抗了。從此以後,領導人搖身一變,成為了不可忤逆的「元首」,強迫所有人民為他的瘋狂野心而戰。在戰爭中,他輕而易舉的就殺死了六百萬幾乎毫無反抗的猶太人,也把人民與國家推向毀滅。
看到這裡,你一定已經知道,那個國家,就是納粹德國;而那個很會演講的領導者——剛好我們國家的領導者也很會演講——就是希特勒。常有人說,希特勒是透過民主手段取得政權的。但這遠遠不是事實。希特勒是被迷信法治、迷信「和平理性」但卻喪失了理性的人民給送上台的,這才是事實。
愛好和平與追求理性,都是很高尚的德性。但問題是,和平與理性的高尚並不是毫無條件的。只有在自由與民主都得到確保的情況下,和平與理性才是高尚的德性;在自由與民主遭到獨裁者毫不妥協的踐踏的時候,還要妄想堅持「和平理性」,那就成了奴隸的德性。
自由之子啊,相信你看到這裡的時候,已經不再迷惘了。國家正陷入危機,它的民主、自由與獨立正瀕臨瓦解。它要求你保護他:現在,它要求你為了你曾享受的自由與民主,付出代價。市民們,拿起你的裝備,保護好你自己,去你該去的地方(不要怕,只要我們站在一起,就不用害怕)。我們要用手無寸鐵的身體作為暴力工具,佔領、癱瘓統治者(也許更多人稱這種作法為「非暴力」,但它其實就是暴力),奪回我們一度失去的自由。
Otakim
「御宅族關心社會。最近個人神作是《魔法少女小圓》和《日常》。
- Mar 30 Sun 2014 08:45
兩岸競合 -- 審服貿 爆激烈衝突; 日本綠黨聲援台灣太陽花學運; 台灣民主:就算失望,不能絕望; 你看得懂馬總統記會?(中肯先生); 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 白宮官員:大陸刻意誤導美對台立場 (合輯之一百四十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