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警飛車為闖紅燈車輛開道 協助孕婦順利產龍子
NOWnews – 2013年1月28日 下午10:36
記者范文濱╱桃園報導
闖 紅燈不一定會開罰!日前桃園市即傳出一起警察溫馨協助一輛搭載一名早產婦而闖紅燈的車輛,員警不但未開罰反開導協助緊急送醫的義行;日前桃園警察分局同安 派出所所長吳岸條與警員翁珮綺,巡邏經過桃園市經國路時,發現有輛藍色自小客車闖越紅燈疾駛而過,當下開啟警示燈並鳴笛示意該車停靠路邊,對方不但未停車 反而加速行駛,後於桃園市經國路與天祥三街口被攔停受檢。
上前盤查時發現有一名孕婦躺臥在車內哀號不己,其丈夫林先生表示太太懷孕八個月 突然有早產的徵狀,因為急著要將她送往林口長庚醫院所以違規駕駛希望警方原諒,吳所長見情況緊急立即指示女警翁珮綺上車陪伴孕婦幫助安撫情緒,他則駕駛巡 邏車鳴放警笛幫林先生開道馳奔醫院,趕到後立即將孕婦送往產房,二十分鐘後順利產下一名男嬰母子均安,終於放心的林先生激動握住吳所長的手,再三感謝警方 幫忙,當時的情況非常可能會危害太太及嬰兒的生命,如果沒有熱心員警沿途開道後果實在不敢設想。
事後林先生多次致電希望親自到所內向警察同仁送上禮品表達謝意,吳所長馬上予以婉拒並表示為民服務是警察份內的工作,也為林家喜添龍子而道賀,歡迎以後帶小朋友來所內玩。
兼3職月入萬元 80歲嬤樂捐款行善
自由時報 2013-2-4
〔記者張瑞楨/台中報導〕「把錢捐出去、拿去助人更有價!」
做三份工作 賺嘸基本工資
台中市八十歲老阿嬤張熊秀笋,每天清晨四時天還沒亮,就到早餐店工作,下午到麵包攤幫忙,晚上再去夜市炸雞塊,三份工作讓她從早忙到晚,每月僅賺一萬六千五百元,連基本工資(一萬八千七百八十元)都不到,卻難能可貴的月捐兩千多元幫助貧弱,她說,自己是「一碗貢丸湯」,只求讓有需要的人能解飢飽食。
張熊秀笋住在中市豐原區,是「社團法人台中市五天門慈善協會」會員,眾人暱稱她為熊阿嬤,清晨四時尚未天亮,眾人仍躲在溫暖被窩時,她已頂著寒風展開一天忙碌的工作。
熊阿嬤先到早餐店,端湯洗盤子外,還忙著為晨起客人或學生送餐點;下午三時趕到麵包攤,一邊排列麵包,還用力喊著「剛出爐的,很香、很便宜喔!」向客人兜售,等到太陽餘暉緩緩黯淡,又急著趕往夜市幫忙賣炸雞塊。
月捐兩千多 幫助弱勢族群
夜深人潮散去,熊阿嬤不急著回家,拿起掃把清掃夜市垃圾,沒唸過書不識字的她,習慣邊掃地邊默唸偈語:「掃地掃地掃心地,心地不掃空掃地。」
她說,早餐店每天賺三百元,麵包攤幫忙每天三百元,炸雞塊每天一百五十元,一天賺七百五十元,扣掉休假,她月收入約一萬六千五百元。
如今獨居的熊阿嬤說,她育有三名子女,年輕時生活困苦,到處做工維持家計,包括到工廠做羽毛球拍,丈夫十多年前過世後,兒女也長大成家,她一萬多元收入扣除每月三千元房租,自己每餐一湯一菜的伙食與生活雜支,綽綽有餘,從六年前起,餘款就用來行善,「能節儉就節儉,吃飯沒有湯,茶水也能攪一攪當湯喝」。
自喻貢丸湯 讓需要者解飢
熊阿嬤每月固定捐一千元給慈善協會,年底加碼捐一千兩百元,另豐原區「五南承天宮」拜拜時,與其他會員把祭拜食物交「食物援助中心」或「食物銀行」,轉交弱勢與社會邊緣族群,每年兩次拜拜每次均認捐一桌一千五百元、與自捐五千元,年捐款共約兩萬四千元,六年來捐款超過十四萬元。
為什麼不把辛苦賺的錢拿來享受或給子孫?她說,兒孫自有兒孫福,她的兒子也是擺水果攤的辛苦人,但能自食其力,認為把錢拿去助人更有價值。
五天門慈善協會執行長許光輝說,熊阿嬤是「五天門之寶」,克勤克儉長期行善,粗茶淡飯卻很快樂,為人和善待人慈祥,是會員學習的典範。
兒盟調查 25%偏鄉童 年夜飯吃罐頭
自由時報 2013-2-5
〔記者謝文華/台北報導〕台灣偏鄉學童的「新年新希望」中,竟然高達八十一.五%希望「全家人在一起」,五十三.八%期盼家裡沒人生病,另二十四%只求「吃得飽」,微小的心願,充分反映他們生活的窮苦情況,令人心疼!
兒福聯盟昨天公布「台灣偏鄉學童生活貧窮分析報告」,所謂「偏鄉」,係根據中研院台灣社會變遷調查計畫的定義,係以人口高齡化及地理偏遠來認定,全台三五八鄉鎮市共七十五鄉鎮被列入偏鄉,包括屏東三地門、茂林、琉球;高雄田寮、杉林;花蓮萬榮;雲林大埤、元長;南投中寮;苗栗西湖等。
估逾四千學童 過年餓肚子
兒盟回收偏鄉小五、小六學童一二一三份問卷,從二十四%希望吃得飽的比例來推算,估計七十五偏鄉一萬六千七百多名同齡學童,恐怕有四千人年夜飯得餓肚子!
兒福聯盟兩年前亦做過類似調查,發現偏鄉貧童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少於五套衣服的比例從十七.二%竄升至二十六.八%,而擁有自己房間者,也從四十一.五%下降至三十四.七%。另外,六十七%的兒童,鞋子不到三雙,十五%則僅有一雙鞋。
兒盟執行長陳麗如說,難怪各有三十九.六%、三十.八%自述曾在嚴冬中衣服不夠暖、棉被不夠暖。這一次受調查者為新移民之子比例驟增三分之一。
調查另指,新年到來,二十八%得穿舊衣,三十八%年夜飯僅吃白飯或麵,四分之一以罐頭充數,另有四十八%不曾在過年出遊,九.四%沒有壓歲錢。
南投新街國小棒球隊教練何文隆說,全隊共有三十名隊員,其中有七名常留校過年,孩子過年返家,常不見家人或家人已醉倒,有孩子甚至一天只能吃到一碗飯。有一年除夕,他載小三生回部落,六小時後竟接到醫院電話,因為孩子等不到父母,自行騎單車摸黑下山,卻跌入駁坎,何教練懊惱地說:「早知道就留他在學校圍爐!」
偏鄉傳愛 兒盟發起捐紅包
兒盟公布的影片中,十四歲的小鈴和妹妹及重病的媽媽住在不到五坪的套房,三人合吃一份臭臭鍋,竟然是她們全家最奢侈的事,小鈴希望有廚房才能吃媽媽燒的菜。父母都罹癌的小舒,聽媽媽說:「這可能是最後一年全家一起過年了。」隨即痛哭失聲。
兒盟與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為偏鄉弱勢家庭募款金額比前一年度少五成,募集五百份年夜飯和兩千個紅包需一百八十萬,也僅募到二十六%,盼各界支持偏鄉傳愛計畫。
芥菜種會 邀弱勢家庭圍爐
同樣的場景也出現在基督教芥菜種會服務的弱勢家庭中,該會發現其服務的家庭有高達六十四%月收入不到一萬五千元,日常生活難以為繼,孩子想與家人吃頓豐富的年夜飯更是奢求。芥菜種會今年在全國舉辦二十四場新春圍爐辦桌,邀請二百四十戶弱勢家庭約六百五十人提早享受溫馨的團圓飯。
國二的小玉,母親智能障礙,父親身障,家中靠資源回收賺取微薄生活費,平時一家三口吃隔壁自助餐店特別優惠的「大便當」,假日自助餐店休息,為了省錢,只能吃白飯拌醬油度三餐。芥菜種會提供小玉每月經濟補助、助學金,參加芥菜種會的新春圍爐,小玉直說:「好感動」。
小四的小慈則對社工說:「平時跟阿嬤住在一起,第一次和爸爸、媽媽,全家人一起圍爐、享用熱騰騰的美味菜餚,媽媽一直夾菜給我,好開心喔!」芥菜種會呼籲大眾每月捐款一千元,加入認養貧童行動。
月入7千 助貧30年 撿到五萬無人領 拾荒男捐出行善
作者: 梁貽婷╱台中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2月26日 上午5:30
台中市領有中度肢障手冊的五十歲陳姓男子,平日靠拾荒及政府補助金維生,每月收入僅七、八千元,卻默默助貧卅年;日前他拾獲五萬二千元,送交警方後,經公告半年無人認領,警方廿五日通知他拾金歸他,他卻打算全額捐出,鄰居表示,陳男家境窮困卻堅持行善,實為難得。
即使生活不富裕,但總是能養活自已,而且更能體會沒錢或急需用錢的痛苦,陳男說,自己從廿歲起開始不定期助貧,只要聽說有人生活陷困,便會私下訪查,確認無誤後,給予救助金,且多透過朋友轉交,匿名捐助。
去年八月晚間,他外出撿拾資源回收物,太平區鵬儀路上撿到一疊千元鈔票,當時燈光昏暗,他誤以為是一疊廢紙,隨手丟在回收袋內,返家整理驚見五十二張千元大鈔,趕忙到派出所報案,擔心遺失者心急找不到,現在拾金將歸他,卻打算再拿來助貧。
鄰居指出,陳男生活其實需要他人救助,但卻為人心善常助人,生活只求吃飽穿暖,拾金不昧已屬難得,更別說他還大方把獎金捐出;建國里長江德海表示,陳男確實會向他詢問有否生活受困的家庭,並捐錢助貧,但為人非常低調,行善不欲人知。
8旬爺助學30年 貧生淚感恩
作者: 石文南╱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3月3日 上午5:30
台北市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二日舉行認助人與受助學生新春感恩聯誼。受助學生吳瑜汶一進會場,就急著找尋陳錕源爺爺,她熱淚盈眶擁抱陳爺爺,感謝他三年來的資助,讓她今年可完成高職學業。陳爺爺也當場掏出一個紅包,鼓勵瑜汶繼續升學、孝順母親。
陳錕源在八十三年自第一銀行退休後,從每個月五萬多元的退休金裡,捐出二萬一千元幫助七名清寒學生;但早在他擔任第一銀行台中分行經理時,便開始捐助清寒生,前後卅年來不曾間斷,個人至少捐出七百萬元助學。
「當年鄰居沒錢辦後事,手頭不寬裕,母親也出錢買棺材協助安葬。」陳錕源回憶母親生前助人的情景,淚珠在眼眶內打轉,他說,「助人是母親留下的習慣」,他濟助清寒生的心念與行動,是看到母親當年助人的作法,他只是延續母親助人的心願而已。
陳錕源自奉甚儉,他的愛心源自母親的助人,他也鼓吹妻子羅素玉、女兒、女婿加入認助行列,全家人一口氣認助十五位清寒生,陳自己就認助了七名。他表示,四個女兒都大了,跟老婆花不了什麼錢,捐出去幫助窮苦的孩子念書更有意義。他說,每個月花二萬多幫助七位學生完成學業,很划算。
台北市教育局認助清寒學生基金會成立後,陳錕源的女婿擔任基金會董事,後因女婿太忙無暇兼顧,才由陳錕源接下董事一職,也才讓這位前第一銀行監察人默默行善卅年的事蹟曝光。
接受資助的台北育達商職餐飲科學生吳瑜汶,昨到感恩聯誼會場,當面感謝陳爺爺三年來對她的資助,讓她在今年將可順利完成高職學業。一見到陳爺爺,吳瑜汶忍不住內心的感激,含淚擁抱;陳錕源眼眶泛紅、掏出紅包給瑜汶,恭喜她將畢業並叮嚀她要繼續升大學。
吳瑜汶表示,這是她第二次看到陳爺爺,讓她憶起過世的爺爺。她說,父親猝逝後,全家陷入困境,媽媽賣衣、她打工,媽媽的收入不穩定;當年國三基測一結束,她就打工貼補家用,幸好有陳爺爺伸出援手,未來她想成為調酒師,有能力後也會幫助別人。
師接送6年 清寒兄妹拚出頭
作者: 廖素慧╱嘉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2月27日 上午5:30
偏鄉路遙,家徒四壁,獎狀當壁紙的呂昱穎、呂奕葳兄妹,由老師羅色蕊接送上下學,沒補過習,天天聽讀英語雜誌,妹妹說得一口外國腔調的英語,榮獲今年扶輪社英語演說比賽冠軍,哥哥將上第一志願交大資工系。羅老師很欣慰當他們的「司機」,結六年溫馨接送情。
呂昱穎、呂奕葳兄妹,家住中埔深坑,母親家管,父親採檳榔維持家計,兄妹的獎狀當壁紙,貼滿整面牆,國小畢業後,兄妹為減輕家裡負擔,只想念附近國中,但老師苦勸他們到都市求學,輔仁中學補助全額獎學金,讓兄妹無後顧之憂,現讀高三、國二。
他們平時搭校車,周六沒校車,昱穎的導師羅色蕊住隔壁鄉竹崎,開車半小時特地繞到呂家接他們,再開半小時到校,路程約一小時,放學送他們回家後再返家,六年如一日。
羅色蕊有次送哥哥回家,發現有個小女孩獨自站在椅子上,探出半個瘦小身子洗米、煮飯,才知道呂父在醫院照顧生病的妻子,無暇照料兄妹,那小小的背影,令她心頭一陣酸楚。
兄妹沒有補習,放學後回家打理家務,幫忙撿菜賣菜,邊吃晚飯邊聽讀空中英語,昱穎苦讀一年多,挽救破英文,從不及格到九十分以上,通過英文中級檢定;奕葳更練得一口外國腔英語,今年寒假準備兩周,勇奪扶輪社英語演說比賽冠軍。奕葳的語文能力一向出色,小四至小六,連續三年獲嘉義縣國語文賽閩南語組優等、特優。
昱穎今年學測獲六十九級分,捨棄台大,將以繁星計畫上交大資工系,他對電腦深感興趣,緣起於電腦老師侯凱喨傾囊相授,自掏腰包送電腦,讓他發奮圖強;他特別感謝一路上很多老師提攜,指引他的人生道路。
帶好友遺照 機車環島圓夢
民視 – 2013年3月1日 下午1:12
騎機車環島,編織了不少人的青春夢想。住在屏東的曾彥翔,就因為好友車禍往生,於是,他就帶著印有好友生活照的旗幟,幫他完成生前相約環島的行程,還拜好友的父母親為乾爹乾媽,人生悲喜劇,就在現實生活中真實上演。
油門一催,五個平均八十一歲的老騎士,騎著歐都兜踏上環島之旅,有人把妻子的照片掛在車頭,也有人把好友的照片綁在後座,一起追逐青春未完成的夢想。
這個感人的故事催生了不少環島勇士,悲喜交織的情節,這回換成了曾彥翔當主角,帶著印上好友鍾逸文生活照的旗幟,展開六天的環島行程,最後一站,在近百台車友護送下,來到屏東里港鍾逸文外婆家。
曾經相約環島,鍾逸文卻在過年前不幸發生車禍往生,曾彥翔於是決定幫好友完成心願。這趟行程,每到一處景點,曾彥翔就跟鍾逸文的旗幟一起合影,留下一起環島旅遊的紀錄,而且還正式行禮跪拜,認好友的長輩為乾爹、乾媽。
幾位老人家少了一個兒子、孫子,卻又在重情、重義、重然諾的曾彥翔努力下,找回親情,感動得流下淚來。
不忍男嬰吸毒奶 女警慨贈母乳
作者: 黃筱珮╱竹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3年9月18日 上午5:30
「妳吸毒,怎可餵孩子母奶?」警方16日晚間逮獲鴛鴦毒販,僅有4月大的幼子一起進警局。當吸毒的胡女見子啼哭要哺餵母奶時,遭女警官林慧芳制止,把自己擠好要帶回家給兒子喝的母奶贈給胡女,還要老公買尿布奶粉到警局,不希望無辜小孩吸到「毒奶」。
竹市警局第二分局偵查隊前晚逮獲6名販售海洛英及安非他命的毒蟲,其中李姓男子及胡姓女子為同居男女朋友,育有2子女,女兒1歲多,兒子才4個月大。
警方調查,李男與胡女販毒時經常帶著4個月大的兒子同行,掩護販毒行為。胡女到案時還稱,因為要照顧2名剛出生的子女很累,才會吸安非他命提神。警方調查,胡女年僅30歲,除與李男育2子女外,還另與其它2名男子生有2名子女,「4個小孩3個爸」,相當複雜。
當警方逮人時,胡女把4個月男嬰則帶進警局。小男嬰肚子餓哭鬧,胡女欲哺育母乳,被支援的鑑識課警務員林慧芳制止。自己有個11月大兒子的林慧芳說「胡女吸毒,怎能用母乳餵食小孩?孩子是無辜的,卻要被毒品殘害!」林慧芳把原來擠給自己兒子喝的500cc母奶拿給胡女,用來哺餵小男嬰,還打電話叫丈夫連夜從大賣場買尿布、奶粉進警局,很多同仁看了很感動。林慧芳則很低調,「這沒什麼、真的沒什麼」,只要當媽媽的人都會這樣做。
寬恕偷竊童 他年年收到懺悔信
作者: 記者吳思萍╱竹山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3年10月20日 上午2:55
30年前,一名家貧男童在南投縣竹山鎮偷文具被逮,當時的書店老闆陳傳福不生氣,反鼓勵男童認真念書,後來男童成了留歐博士。多年後陳傳福的兒子陳伯三繼承家業,常有孩童到店裡偷東西,他效法父親寬恕精神,鼓勵孩童改過,如今每年都會收到不少附上鈔票的「懺悔信」,陳伯三自己再加碼把款項捐給慈善團體,盼善念永流傳。
日前郵差送來一封匿名信,看似輕薄,但陳伯三打開一看,才知道是滿滿愧疚的「懺悔信」。信中署名「罪者」寫道「我在10歲時,偷了硯盤1隻,20年後深感良心不安,只是硯盤已不知去向,只好附上1000元表達歉意」。
陳伯三說,每年都會收到不只一封的「懺悔信」,許多人小時候一時糊塗,順手牽羊,但長大後,仍「對自己良心過意不去」,就想彌補當初的錯事,他都把這些信當作寶貝,因為這都是每個人最純粹的善心。
陳伯三說,記得小時候有個大哥哥,因為家貧到書店偷文具,但父親看到了不生氣,反而鼓勵他用功讀書,長大後他在國外事業有成,每次回國都一定先回書店探望父親,再回家看他自己的父親。
因為父親的「身教」,讓陳伯三了解,其實偏鄉家庭,有許多孩子渴望向學,但卻因經濟因素,而買不起一隻原子筆,但這些必要的文具,可能都是改變他們生命的契機。
因此陳伯三現在遇到類似情形,會請孩童寫「悔過書」,但不會報警,讓他們有機會悔改,陳伯三也將這名匿名者的還款1000塊,自己再添上1000,善上加善,捐給華山創世基金會,溫暖鎮內獨居老人。
李英愛低調捐款救臺灣寶寶成佳話
朝鮮日報中文網 (2014.07.01 15:00)
▲李英愛的善舉通過海峽兩岸的媒體不脛而走,事後被傳為佳話。圖片來源=中國門戶網站截圖
演員李英愛挽救了一名臺灣寶寶的寶貴生命,在當地成為熱門話題。通過電視劇《大長今》在臺灣備受喜愛的李英愛向處境艱難的韓流粉絲伸出援手,消息一經傳開就成了熱門話題。
不久前,曾在看了《大長今》後成為韓流粉絲的一對夫婦來到韓國,遇到了令人惋惜的事情。當時懷有7個月身孕的妻子因不慎滑倒致早產,孕婦立即被緊急送往首爾一家醫院,並因事故後遺癥接受了各種手術。這件事令經濟並不寬裕的夫妻感到不知所措。
得知這對夫婦難處的李英愛沒有告訴任何人,默默為其支付了1.5億韓元左右的住院費用。當時,這一事實大家並不知道,但經由醫院相關人士逐漸傳開。臺灣夫婦後來得知這一事實,留下了感動的淚水,向李英愛表達了衷心的感謝。
李英愛的一位身邊人說:“李英愛非常擔心孩子的狀態,她想不告訴這對夫婦,偷偷地去看孩子。好像是擔心一不小心會讓當事人感到有心理負擔。”
NET封館 供貧戶挑新衣
嬤帶4孫掃貨「終於不用再撿舊衣」
蘋果日報 2014年07月06日
【寶智華╱雲林報導】身家數億元、在全台擁一千多家門市的主富(NET)服裝董事長黃文貞,捐出50萬元提貨券給雲林縣家扶中心,幫助弱勢家庭,斗六市NET賣場昨並封館2小時,方便受助家庭採購。一名幫4個孫兒買新衣的阿嬤說:「愛孫總算不用再撿別人的舊衣穿,比過年還高興!」
董事長回饋鄉親
黃文貞(74歲)出生雲林縣東勢鄉,昨天封館回饋鄉親活動,他並未現身。其助理王詩佳表示,黃董事長十分關心弱勢兒童,希望孩子們有機會穿自己喜歡的衣服,所以日前捐出50萬元提貨券給雲林縣家扶中心,分配給弱勢家庭,東勢鄉每人4000元、其他鄉鎮每人2000元,共有200人受惠。
昨天NET服裝公司徵調雲林縣鄰近縣市NET店的貨源到斗六賣場,每樣新衣都至少有10件,從上午10時起封館2小時,招待家扶中心安排的東勢鄉受扶助家庭近200人進入採購,NET服裝營運管理部門特地調派20名員工協助服務。
受惠者:真高興
一名林姓阿嬤興奮地背著1歲小孫子,牽著最大11歲的3個孫兒女進館挑衣。她說家裡窮,孫子都穿別人送的舊衣服,老大穿不下再交給老二,等衣服交給老三時都已經很糟了;這次很感謝黃老闆給了2萬元提貨券,她全幫孫子買新衣,盡量挑3件290元的,可以多買幾件,「真高興!連最小的都有新衣穿了。」吳姓阿嬤給讀國中孫子買了11件新衣,她笑得合不攏嘴說:「平常捨不得花錢買衣服,真的感謝黃老闆啦!」
受助家扶 鄧方員邊讀書邊打工
作者: 周麗蘭╱雲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2月26日 上午5:50
斗六高中學生鄧方員(左),從國小一路到高中受家扶中心幫忙,考出74級分不忘感謝認養人,右為導師陳梅英。(周麗蘭攝)斗六高中學生鄧方員(左),從國小一路到高中受家扶中心幫忙,考出74級分不忘感謝認養人,右為導師陳梅英。(周麗蘭攝)中國時報【周麗蘭╱雲林報導】
學測雲林縣最高分74級分,其中之一斗六高中學生鄧方員,母親是大陸外配,單親撫養,他從國小受家扶中心資助迄今,生活簡樸、樂觀,到現在沒手機,興趣就是讀書,他說他不是故意樂觀,是覺得生活過得去就好,以後可以自立了,如果有人想幫他,可以幫助更有需要的人。
鄧方員幾乎不花錢,校方幫他減免學費6成,其餘4成他用獎學金補貼,3年來在教官室打工,中午不午休幫忙繕打資料,一個月工讀費1500元至1700元。
鄧方員父親在他小時就過世,來自大陸廣東的母親在素食餐廳工作,月薪1萬多元很微薄,好處是有惜福菜,媽媽、姊姊(現就讀大二)和他吃飯無虞。上周過年加菜,朋友送了隻烤雞,鄧媽媽燒了滷肉、煎魚、煮芥菜湯,「其實有吃有穿就很好」,鄧方員覺得生活過得去還不錯,關於享受他並沒很想要,手機、相機也不在行,「我沒有特別樂觀,是可以適應就好。」
鄧方員讀書專注,K書時間不特別長,晚上11點就寢,早上6點起床,唯一娛樂是讀閒書和上網看新聞,導師陳梅英說他不是天才也不是黑馬,靠的是穩扎穩打。
鄧方員國小開始接受家扶中心的認養幫忙,直到高三仍每年定時寫信跟認養人分享他的讀書狀況與生活。25日訪談結束了,鄧方員急忙奔回辦公室找記者,說他很想告訴認養人以及家扶中心,「謝謝你們好心幫助我」。
校長劉永堂說,鄧方員知足感恩,當社區環保志工,高三功課再忙還是隔周跟大夥兒一起打掃大街小巷。
「如果我女兒大一點,會希望把她嫁給他」,導師陳梅英說,鄧方員從來不想能從別人那裏獲取甚麼,有好的東西寧可讓出來,是一個隨遇而安的大男孩。
救護車先行 46輛公車1分鐘讓路
作者: 張立勳╱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5年3月30日 上午5:50
一名翁姓老太太昨到北市富德公墓掃墓卻熱昏,崇德街沿途46輛公車隨即全部暫停一旁讓路,讓救護車能在最短時間將她送醫。(張立勳攝)一名翁姓老太太昨到北市富德公墓掃墓卻熱昏,崇德街沿途46輛公車隨即全部暫停一旁讓路,讓救護車能在最短時間將她送醫。(張立勳攝)中國時報【張立勳╱台北報導】
95歲翁姓老奶奶29日與家人到富德公墓替過世的老伴掃墓,不耐炎熱昏厥,行經的首都客運司機曾志財看見,隨即用無線電聯繫警方通報救護車,山路沿線46部掃墓公車在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一聲令下,60秒內完成停靠路邊讓路,讓救護車15分鐘內順利將老奶奶送到醫院救治,令家屬感到相當窩心。
老婦掃墓熱昏 家屬求援
台北連續幾天濕冷,這兩天終於放晴,民眾把握豔陽高照的周休假期掃墓。高齡95歲的翁姓老奶奶在家族晚輩陪同下到富德公墓為老伴掃墓,不料,中午天氣一下子變熱,翁奶奶突然中暑昏厥倒地,家屬驚嚇下,拿起電話要撥119求救,結果山區手機訊號不佳,撥不通,著急得不知所措,四處求援。
首都客運義助 通報救人
幸好駕駛掃墓公車的首都客運司機曾志財經過看見家屬呼救,趕緊透過無線電聯繫在管制點的員警,通報消防隊派救護車馳援,由於山路路幅窄小,為加快救護車速度,首都客運總經理李建文親自發號施令,要求公車靠在路側停駛待避。
駕駛獲報後,所有公車馬上在60秒內停靠路側,正值掃墓人潮尖峰時段,車上乘客不知停車原因一時躁動起來,經駕駛廣播解釋,所有乘客都待車內安靜等待,不久救護車抵達山下路口,由另名首都客運員工騎機車帶路。
李建文說,原本需耗時超過60分鐘車程,救護車從消防隊到山區,只花了15分鐘就將翁奶奶順利送往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經急救後,翁奶奶已回家休息。
1小時送醫車程 15分完成
老奶奶家屬說,老奶奶和老爺爺感情好,老奶奶年事已高,每年仍堅持上山為老爺爺掃墓,昨日途中突然昏厥,家屬不知所措,他們對首都司機的機警和危機處理感到非常貼心。
掃墓人潮將在清明節連假進入高峰,北市公運處指出,配合清明掃墓期間闢駛木柵線、南港線、軍人公墓線、崇德線及陽明山線免費掃墓公車,另現場配置免費復康巴士,服務行動不便及70歲以上年長者往返墓區,民眾可於掃墓公車乘車地點洽詢協助。
公車司機中風 昏迷前急拉煞車
作者: 記者呂慧瑜╱阿里山報導 | 聯合新聞網 – 2015年3月31日 上午2:36
嘉義縣阿里山森林遊樂區接駁公車連姓司機,載客途中察覺身體不適,馬上向乘客說「我要中風了」,急拉手煞車保住43名乘客性命後陷入昏迷,所幸乘客中有護理人員急救,並趕在黃金治療時間3小時內送醫治療,就醫2個月後目前恢復良好。
連姓司機回想事發經過說,當時直覺自己頭暈、想吐、突然左側肢體癱軟無力,感覺自己是中風症狀,馬上向乘客說「我要中風了」;當時用盡最後力氣拉起手煞車,確定車子停止,43名乘客安全後就陷入昏迷,幸好未發生事故,很感謝乘客幫忙急救。
嘉義市聖馬爾定神經內科醫師葉柏延表示,患者到院時收縮壓飆高到177mmHg,意識不清,經緊急電腦斷層及抽血檢查判斷為基底動脈阻塞,造成大片腦梗塞性中風,進一步確定患者沒有顱內出血後,趕在黃金治療時間3小時內,注射靜脈血栓溶解,讓不樂觀狀況出現轉機。
經院方2個月治療,司機已可自行進食,講話也清楚,他感謝醫護人員幫助。葉醫師建議,預防中風平時應注意血壓、血脂和血糖控制,若發現中風症狀,應即刻送至有腦中風中心醫院。
- Jan 29 Tue 2013 23:42
人溺己溺 人饑己饑 見義勇為 -- 台灣社會互助力量 (合輯之三)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