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請仔細看看這篇文章 臺灣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商業周刊》採訪團隊歷時9個月深入中國,發現台商聚落正在瓦解:
昆山,一間間工廠被豪宅和購物中心限時驅逐;
上海,世界第二大機殼廠不堪虧損,老闆改行賣雞排……
這將是台商存亡最後一戰!

再加上看到台灣每天上演的政治亂象,實在讓人憂心忡忡,我們的未來在哪裡?

跟你分享一些你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情況(轉寄文章),不是要你仇視對岸,

而是我們要吸取別人努力的經驗與省思我們是否已經安逸太久?

讓我們共勉,努力走出我們的台灣之路。希望天佑台灣!


十分震撼的一篇文章,請大家一定要看,然後一定要給你家的孩子們再教育,

當真是生死存亡的題目。


請仔細看看這篇文章,臺灣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花蓮天祥的晶華,花蓮市的中信(已改為翰品酒店)、 統帥、王子(整修中)

等飯店已都被大陸買走了。

大榮/新竹貨運已被中國人買走....

臺灣

年輕人你還有多少機會?

大陸老闆評臺灣上班族:空有人情味,卻無競爭力。

一股大陸勢力正快速崛起,短短5年,「大陸人管臺灣人」正在增加,這些高階經理人的共同點是兇悍、聰明、主動出擊,不撂倒對方不罷休,就如同犬中之王——-- 藏獒一般。

三月中旬,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業同業公會召開每季一度的理監事會議,現場將近二十位臺灣照明燈具業的領導者,前臺灣飛利浦(Philips)照明事業部門總經理張沁,在會場與大家談笑風生。外商經理人自信俐落的穿著打扮、一口標準的國語,與同業熟絡的關係……,從旁觀察,左看右看,張沁都是個臺灣人,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張沁竟是出身上海的大陸人。

張沁在大陸受過完整大學教育,留學美國,如今雖然手持美國護照,其實仍是不折不扣的大陸人。他去年高升為中國飛利浦策略總監,卻仍保有臺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同業公會理事頭銜,每季固定來臺參與理監事會議。這位在臺灣飛利浦任職時向總部提出「不必給我年度目標,我會自訂目標,而且標準會更高」的大陸人,如今不僅隔海管理臺灣人,還為臺灣照明行業積極扮演向政府提出建言的角色。

像張沁這樣身在臺灣,位居企業高階,卻鮮少被注意到的大陸經理人還有多少?

五年前,《商業周刊》曾經以前臺灣通用(GM)總裁劉小稚做為封面故事,製作了「第一位大陸總經理搶灘臺灣」的專題報導,當時,本刊曾點出一個趨勢,大陸菁英的高階管理能力,已經被國際大公司認可,而且開始活躍於亞洲舞臺。

五年後,本刊發現,在這段期間內,臺灣法令已於二○○三年開放跨國企業申請大陸人士來臺工作。根據入出境管理局的統計,三年下來,已有將近三千位大陸人士獲准來臺,雖然該法尚未能適用於臺資企業。但很顯然,大陸高階經理人的確已開始在臺灣工作職場上粉墨登場;無論在臺灣本地或者前進整個大中華地區,甚至亞太地區,臺灣人都避免不了要面對大陸老闆或主管。

現象一:在臺國際企業大量拔擢大陸經理人

五年前,劉小稚只是大陸總經理搶灘臺灣的單一個案;如今,臺灣飛利浦照明事業部門總經理張沁、美商UT斯達康電信(UTStarcom)臺灣區總經理葉舟、奇異(GE)企業金融事業部臺灣區總裁陳劍鋒、泰商卜蜂臺灣研發副總王寧、肯德基(KFC)臺灣開發部副總監虞國偉、紐約人壽業務長黃曉東等大陸高階經理人,都相繼在臺灣職場上嶄露頭角。

現象二:越來越多中國企業在臺設立分公司

近五年來,包括中國最大電腦公司聯想電腦、中國最大家電公司海爾電器、中國最大通訊公司華為科技,以及北大方正與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陸續來臺成立分公司。形成人在臺灣,卻是領大陸老闆薪水的情況屢見不鮮。當中如聯想電腦,甚至直接任命大陸經理人親自坐鎮臺灣,統籌聯想在臺灣每年達二十億美元的採購。

現象三:大陸人躍為國際企業亞太區負責人

英特爾(Intel)去年首度拔擢大陸人楊旭為亞太區最高主管,英特爾內部稱這項新人事案為「撞破英特爾的天花板」;英特爾的最大對手超微(AMD),更早在前年即指派郭可尊為超微大中華區最高負責人,掌管範圍涵蓋臺灣,往後郭可尊並成為超微第一位來自大陸的全球副總裁。英特爾或超微並非特例,包括知名美國軟體公司Autodesk、高盛證券與IBM等,都已做出相同的人事命令。

現象四:臺資企業也開始出現大陸經理人

國內IC設計公司晨星半導體總經理楊偉毅出身廈門,去年創造出每股稅後盈餘高達三十元的驚人紀錄;第一次吃便當經驗在臺灣的溫州人林峰,以不到六年的時間,成為國內最大便當連鎖店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

德州儀器亞太區總裁程天縱在二○○三年接受《商業周刊》訪問時曾說:「臺灣經理人在中國的價值會越來越低,因為大陸經理人遲早會跟上來」。當時,程天縱斷言,「臺灣的優勢還有,但大概也只剩五年吧!」當時這個說法被認為是否有點誇張?如今看來,大陸經理人甚至花不到五年的時間,就已彌平和臺籍經理人之間的差距。

「臺灣人管大陸人」早已是舊印象了,而且,就算你不去大陸,並不代表他們不會過來,不論是在高科技業、金融業或臺灣人最熟悉不過的在地餐飲服務業,甚至是你不會想到的養豬業,一股大陸勢力正快速崛起。

這群在大陸出生,至少在大陸完成大學教育的經理人,有別於臺灣「島國文化」經理人,他們帶來什麼樣的異質文化?他們的經驗為何被認為能夠打造臺灣市場?為何有臺灣企業願意付錢雇用大陸高階經理人來管理臺灣人?

專為國際企業提供中高階主管人才仲介的經緯智庫公司(MGR)總經理許書揚指出,相對於臺灣,大陸人長期處於物資缺乏、機會難得,窮慣了的環境當中,再加上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環境動盪,大陸人相當珍惜且把握任何機會

尤其,「大陸人是每百萬人才有一個能冒出頭,極度競爭下的生長背景,讓他們願意不計任何代價去爭取任何機會,那怕只有一點。

麥肯錫大中華區金融機構諮詢主管計葵生(Greg Gibb)說,「在麥肯錫要成為董事,必須通過長達七年、陣亡率高達八三%的菁英淘汰賽,臺灣人大多熬不住苦,通常到第四年即放棄,大陸人卻行。」所以麥肯錫進入大陸的時間雖然比臺灣晚,目前卻有四位大陸董事,臺灣只有一位。

來自青康藏高原,經歷過文革,擁有德國博士學位的劉小稚就曾指出,「我沒有一個成果是白給的,因為我是困境下的survivor(生存者)」,因此「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天天工作,往死裡幹。」

卜蜂種豬經營管理事業處副總經理王寧,高中畢業後,也是在青海鄉下勞動,負責在半山腰上種西瓜。半山腰的太陽較大,要利用石頭保住土壤的日曬溫度,他一整天做的事情,就是到河床邊撿拾鵝卵石、搬到車上,再把滿車的鵝卵石推到半山卸下、鋪在土上,然後繼續撿鵝卵石,再推車上山。

冬季嚴寒,這群勞動者被要求在三個月內繳交兩百公斤的水肥。每天,王寧尾隨在藏胞的後面,只要看到藏胞撩起長袍往地上一蹲,準備如廁,王寧就趕緊湊上前去,忍著臭,用容器承接最新鮮的糞便。

整整有一年,他吃不到肉,三餐都以麵食及葉菜度日……「上山下鄉那麼苦都熬得過來,還有什麼好怕的?」王寧八年在臺灣衝刺事業,返鄉探親的次數不到五次,建立了臺灣最大的養豬事業。

苦過、熬得過、拚了命要出頭,對勝利的定義跟臺灣人不一樣,這是大陸高階經理人將越來越被重用的主因。

比臺灣人樂在競爭,九犬出一獒,重重淘汰激發鬥志。

去年甫上市,就創造銷售十萬本熱潮的大陸小說《藏獒》(楊志軍著)書中對於藏獒這種傳奇巨犬的描述,用在這群大陸經理人的身上,似乎恰如其分。

藏獒產於西藏和青海,皮毛長而厚重,耐寒冷,能在冰雪中安然入睡。牠性格剛毅,力大兇猛。「真正的藏獒像黑熊一樣強壯,像豹子一樣敏捷,像獵人一樣聰明。」這是西元一二七五年馬可‧波羅遊記對藏獒的描述。

「九犬出一獒,一獒抵三狼」。《藏獒》書中提到,幾千年來,藏獒能夠成為「犬中之王」,是因其長期處於惡劣環境下的「物競天擇」:留強不留弱、留大不留小、留美不留醜。藏獒被形容像是一頭「雪山上的獅子」,充滿了傲氣與競爭性。

牠們不屑與比自己矮小的狗打鬥,終極目標就是打敗獒王。而藏獒與藏獒之間的相搏,不只是打鬥,更像是生死存亡的戰鬥,直打到當中一隻的半個脖子,嵌進了另一隻張開的大嘴中,鮮血從牙縫裡流了下來,無法動彈才會罷休。

這群大陸高階經理人,就像生活在西藏青康藏高原上的獒犬一般,也是大陸眾多菁英競爭下脫穎而出的產物。吃苦,對他們來說如家常便飯,而且因為曾經熬過無數競爭才終能出頭,這群大陸高階經理人的共同特色是樂在競爭、遇見挑戰更興奮

美商UT斯達康臺灣區總經理葉舟就是典型的例子。

五年前,來自溫州、三十三歲的葉舟主動向UT斯達康總部提出到臺灣打天下的申請,當時的他,已是UT斯達康中國區無線產品事業部總經理,在中國掀起一股浪潮的「小靈通」手機就是由葉舟發明並取名的,不過,葉舟卻只為了讓「小靈通」手機跨出中國市場,即隻身來到臺灣。

比臺灣人手段強悍,有三成把握就進攻,把對手逼到絕路。

對於潛在市場量不到中國十分之一,競爭程度卻是十倍的臺灣,他的反應竟然是,「我簡直是樂壞了,滿腦子只想著要是能拿下,我就是神。」

甚至,雖然他只是UT斯達康臺灣區總經理,過去五年卻在總部未下達任何指示之下,不顧身分,把手腳伸進韓國、菲律賓與土耳其等市場,最遠還曾到過巴布幾內亞,葉舟積極的攻城略地,也讓他在去年順理成章成為UT斯達康的亞太區副總裁。

因為樂在競爭,他們都很「敢」,也充滿了把對手「逼到絕路」的狠勁。就如中國首富國美電器集團主席黃光裕,在攻進頭號對手蘇寧電器大本營——南京的戰役中,黃光裕將工作人員分散到所有賣場,全天候觀察對手動態,當人員回報蘇寧打八折,他就打七折;蘇寧再降到五折,他二話不說以三折因應。

最常掛在黃光裕口中的是,「我敢將利潤全部送出去,送幾年我都不怕,我敢白賣,看你能不能活下來!」黃光裕接受本刊專訪時即指出,「我不願意花上三個月,將計畫書字斟句酌的修改到完美再去執行,只要事情有三成把握,我們就馬上幹,在幹的過程中不斷去調整。」

比臺灣人願意吃苦,正面迎擊危機,把壞帳變成賺錢生意。

多數的臺灣人寧可安於現狀,沒有十足把握的更好機會,多半會選擇按兵不動,這群大陸的經理人卻如生存在難得放晴的青康藏高原上藏獒一般,總是在將肚子填飽後立刻出發尋找下一個棲息地,藏獒相當清楚,沒有捷足先登的後果將是餓死在冰天雪地當中,相對的,「只要能拿下,整個天下就是我的。」奇異(GE)企業金融事業部臺灣區總裁陳劍鋒如此說道。

這種不安現狀、要搶先機、要打江山的性格,正是現在臺灣企業安於多年順風之後,遇見經濟逆風時需要的人才。

二○○○年底,《經濟學人》一篇臺灣即將發生金融風暴的報導,吸引住當時任職奇異企業金融事業部日本區經理陳劍鋒的目光,半個月後,已被奇異總部拔擢為金融事業部捷克區總裁的陳劍鋒來到臺灣考察,原本只是一個星期的行程,卻因為奇異總部一通電話響起,留在臺北。

面對大環境被看壞的危機,這位大陸人展現了當時臺灣金融圈從未出現過的性格,就是不怕。他不像銀行家對壞帳避之不及,他迎向壞帳;他不像創投家花錢買夢想,他自稱是買夢魘。

不到兩年的時間,陳劍鋒以現金低價收購銀行不良債權,包裝、重整、再出售賺取利潤,當時才三十一歲的陳劍鋒大膽走在潮流前端,讓奇異成為二○○四年取得最多銀行不良債權的資產管理公司。

相對於大陸高階經理人的藏獒性格,被稱作一碰就爛的臺灣「草莓族」,卻是截然不同。悟饕池上飯包執行長林峰今年三十三歲,是臺灣俗稱的六年級生。在他眼中,臺灣年輕人真的「像草莓一樣,那麼難栽種,還要養在溫室,太熱不行、太冷會死、太濕活不成。」

林峰是個臺灣女婿,他還記得第一次在加拿大見到岳父時,岳父對他的妻子說:「爸媽再辛苦,也要讓你們吃得好、穿得暖。」他感到不可思議,卻不知道這是臺灣普遍的現象。

林峰還發現,每個來悟饕池上應徵的年輕人,最在意的不只是薪水,而是一個月能休多少天假。當他告訴應徵者,「我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個小時,因為待在悶熱廚房,每天要帶三套換洗衣服後,超過一半的人都打退堂鼓。」

臺灣肯德基開發部副總監虞國偉來臺灣半年時間,最不能接受的是臺灣員工告訴他:「能做最好,不做也沒損失。」 。

而在臺灣已生活五年的葉舟,最納悶臺灣的一點是,「臺灣的冬天最低溫度至少有十度,卻連隻小狗都得穿衣服。」

葉舟發現,臺灣員工和大陸人的最大不同處是,「臺灣員工能夠follow the rule,卻從來不會question the rule。」他說,「以和為貴」是臺灣人的特質,或許正因為如此,臺灣人被認為是最有人情味的國家。結果卻是:爭得到的,是大家都有能力拿下的;沒爭到的,是根本沒花心力去拿的。

這群大陸領導者眼中的臺灣「草莓」現象,其實也正是他們今天在臺灣能大展拳腳的原因,因為今日臺灣企業正缺少能用藏獒精神打仗的人。

藏獒精神,是受得住惡劣環境,鬥爭也絕不退縮;在這群大陸在臺灣的高階經理人身上,許多人會看到,他們對於勝利的定義,絕不是小贏,而且為贏得勝利,更是不惜付出代價。

當有那麼一天,你的上頭來了一位藏獒老闆時,你也要有心理準備:在他們旗下做事,必然要面臨重新定義勝利的震撼教育。


孟子》告子下  第十五章

  孟子曰:「舜發於畎畝之中,傅說舉於版築之閒,膠鬲舉於魚鹽之中,管夷吾舉於士,孫叔敖舉於海,百里奚舉於市。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註釋】

  [1]畎(quan)畝:田間,田地。[2]傅說(yuo):殷武丁時人,曾為刑徒,在傅險築牆,后被武丁發現,舉用為相。[3]版築:一種築牆工作, 在兩塊牆版中,填人泥土夯實。[4]膠鬲(ge):殷紂王時人,曾以販賣魚、 鹽為生,周文王把他舉荐給紂,后輔佐周武王。[5]管夷吾:管仲。士:此 處指獄囚管理者。當年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君位,公子糾失敗后,管仲隨他 一起逃到魯國,齊桓公知道他賢能,所以要求魯君殺死公子糾,而把管仲押回自己處理。魯君于是派獄囚管理者押管仲回國,結果齊桓公用管仲為宰相。[6]孫叔敖:是春秋時楚國的隱士,隱居海邊,被楚王發現后任為令尹 (宰相)。[7]百里奚舉于市:春秋時的賢人百里奚,流落在楚國,秦穆公用五張羊皮的價格把他買回,任為宰相,所以說“舉于市”。[8]曾:同 “增”。[9]衡:通“橫”,指橫塞。[10]徵:表徵,表現。[11]法家拂士:法家,有法度的大臣;拂,假借為“弼”,輔佐;拂士即輔佐的賢士。

【註釋】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築牆工作中被舉用,膠鬲從販賣魚鹽的工作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裡釋放後被舉用為相,孫叔敖從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百里奚從市井中被舉用登上了相位。

  所以上天將要降落重大責任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內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受飢餓,以致肌膚消瘦,使他受貧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顛倒錯亂,總不如意,通過那些來使他的內心警覺,使他的性格堅定,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經常犯錯誤,然後才能改正;內心困苦,思慮阻塞,然後才能有所作為;這一切表現到臉色上,抒發到言語中,然後才被人了解。 在一個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國家和外患,便經常導致滅亡。

  這就可以說明,憂愁患害可以使人生存,而安逸享樂使人萎靡死亡。

【譯文】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築牆的工作中被 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于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現,百里奚從市場上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鬱結,殫思極慮,然后才能奮發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內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外沒有敵對國家的憂患,往往容易亡國。由此可以知道, 憂患使人生存,安逸享樂卻足以使人敗亡。”

【讀解】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孟子所舉的例證是舜帝、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六人。其實,為人所熟知的,還有姜子牙的故事。

  所謂“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云云,成 為《孟子》最著名的篇章之一,后人常引以為座右銘,激勵無數志士仁人在逆境中奮起。其思想基礎是一种至高無上的英雄觀念和濃厚的生命悲劇意識,一種崇高的獻身精神。是對生命痛苦的認同以及對艱苦奮鬥而獲致勝利的精神的弘揚。

  借用悲劇哲學家尼采的話來說,是要求我們“去同時面對人 類最大的痛苦和最高的希望。”(《快樂的科學》)

  因為,痛苦與希望本來就同在。

  說到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太史公說得好:

  周文王被拘羑里而演《周易》,孔子困陳蔡而編《春秋》,屈原遭流放而賦《離騷》,左丘明失明而寫《國語》,孫臏腳殘而著 《兵法》,呂不韋遷蜀地而出《呂覽》,韓非子被秦國囚有《說難》、 《孤憤》,《詩經》三百篇,大多都是發憤所作。(《史記‧太史公 自序》)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為他們身處逆境的憂患之中,心氣鬱結, 奮發而起,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緣故。

  至于死于安樂者,歷代昏庸之君,荒淫逸樂而身死國亡,其例更是不勝枚舉。

  所以,對人的一生來說,逆境和憂患不一定是壞事。生命說到底是一種體驗。因此,對逆境和憂患的體驗倒往往是人生的一 筆寶貴財富。當你回首往事的時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說:“一切都經歷過了,一切都過來了!”這樣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風順,沒有經過什麼磨難,沒有什麼特別体驗的人生要豐富得多,因而也有價值得多呢?


當韓國學生談起台灣的可貴....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2-12-19

◎ 林品婕

台灣媒體在檢視韓國成功的經驗時,總是放大各種優點,卻忽略成功背後韓國人民所付出的代價。接受《台大意識報》訪問的韓國在台學生便指出,韓國雖然達到競爭力,但人民並不幸福,他們犧牲自己,為了國家而存在。相較於韓國,台灣人民可以站出來對抗惡法、批評政府、抵抗企業壟斷、為公平正義發聲,皆是台灣可貴之處。

又如新加坡,曾以「勿重演台灣故事」點出台灣人才流失,卻阻止外國人才進入而喪失國際優勢,此評論讓台灣媒體譁然,紛紛開始分析新加坡挖角外國人才的政策、檢討台灣對國內產業的過度保護等,卻忽略了新加坡「開明專制」的政治體制,儘管經濟發展成功,整個社會卻也是「戴著鐐銬在跳舞」,並不適合民主的台灣。

因此,在規劃台灣發展藍圖時,不能忽略不同的國情與文化,媒體更不應該「為了做新聞而硬做新聞」,甚至動輒拿專制中國來當台灣的「模範」。我們要先正視台灣自身的社會價值與優勢,才不會畫虎不成反類犬,才能掌握自己的利基,強化既有的優勢,開闢屬於我們自己的發展大道。

(作者畢業於台大生化科技學系,研究所考生)


難伺候的主子 一生受用的話

2013-1-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Yatsen Chang/台北市)

那年,我在北京開始了小事業,我和人合開了一個小店。剛開店的我充滿熱情與活力,把店裡的氣氛營造成每天都像在跨年。由於在北京觀察了眾多相同類型的店,決定從服務下手,我對員工要求一定要對客人和氣,並且要體貼客人。

某天,一對夫妻走入了店裡,一開始我忙著招呼其他客人,並沒有太在意,直到其他客人散盡後,他們走向了我,那位太太劈頭就把我數落了一頓。她說:「小老闆,你這樣不行啊,你的員工什麼都不懂,只會一味推銷,直說東西好,但好在哪兒卻說不出口,你這樣我敢買嗎?」

我趕緊跟她賠不是,並且親自為他們介紹店裡的產品,他口氣強硬地追問我產品間的差異,還有使用上的方法,同時毫不留情地指點我說話的方式。開始時,我一肚子氣,但還是強忍了下來,畢竟才剛開店,不想輕易得罪人,而且看她的樣子,肯定是個會到處宣傳的人,我還是耐著性子點比較好。終於,他們挑了幾樣店裡的產品,結帳後,她跟我說以後會常來,我這間店給她的感覺很好。

這個「以後」其實不久,才過兩天,他們又來了。

看見他們走進來,我的心和胃全部都揪成一團,她是一個不好伺候的主子啊,我的員工一個個躲到了旁邊,而我的合夥人也溜了出去,只好由我硬著頭皮上去招呼他們,但這回卻完全不一樣了。甫見面她就跟我說:「你長得很像我一個弟弟,不只長得像,笑聲也像,說話也像,連個性都像,就是胖了點。」她這次的態度,不再那麼咄咄逼人,反而像一個嚴厲但慈愛的姊姊,她又在我的店裡繞了一圈,把所有缺點跟我說了一次,還是一樣的強硬,但我這次的感覺卻是充滿感激,心裡很溫暖,一個萍水相逢的人,竟然會如此關心我。

在我第一間店被拆遷後,我在北京的另一個地方重起爐灶,新店離老店很遠,一來一去大約有四十多公里的路程,而她是第一時間趕來看我的人,她那天耳提面命地跟我說:「我希望你能夠好好記得一句話:『九十九加一等於零』,因為一百就是一百,算錯了就是錯了,沒有補救的機會,凡事都要力求精確」。

後來因為某些因素,我無法在北京繼續經營我的事業,倉皇回到台灣後,我遺失了許多當初留下的資料,其中最遺憾的事情,就是我找不到和那位姊姊的聯絡方法,我沒能跟她說一聲再見,也沒能跟她說清楚當中的原委。或許,我們的緣分就這樣結束了,但是他跟我說的一字一句,我都會記在心裡。

如果還有機會的話,我想跟那位姊姊說聲謝謝。謝謝她無私地告訴我如何成為一個優秀的經營者,如何成為一個一絲不苟的人,還有如何在待人接物上更加圓融,我會好好地貫徹她「九十九加一等於零」的耳提面命。我還想跟她說聲抱歉,因為我默不作聲地離開,沒能跟她好好說上一聲:「珍重,再見」。希望能有一天還能再見到她,希望她和濤哥能永遠健康、開心。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