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陌生人的善意

2012-10-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雨果/四川成都

這是第三次到台北,也是我最忐忑的一次。畢竟至少看起來,只有這一次我才是「自由身」,才會真正接觸到大量的台灣人。他們會那麼友善嗎?他們會很煩大陸人嗎?他們……?

一直以來我的身邊都有台灣同學或朋友的存在,這使我覺得台灣人於我而言並沒有那麼遙遠和陌生,當然大家和平共處的前提是不提政事,我們一介草民內心都深諳彼此的相處何苦因為這些「大事」而打擾平靜。

前兩次到台灣,或因環島旅行或因學校公事,都是團進團出,與當地台灣人真正接觸並不太多。他們是客氣的,時常讓人受寵若驚。這也是之前在台灣最大的感受。不太生動,但印象總歸不差。

這一次來台北旅行前,我為即將要每天跟許多的台灣人接觸而苦惱了好幾天,他們是我最不確定的一個群體,就像台灣的入台證在我看來是全世界最難辦理的簽證一樣,我懼怕不確定的一切。

但一切比我想的要順利很多,在飛機上填了入境單,下了飛機到海關遞護照和入台證,海關人員邊核對我的信息,邊同我閒聊幾句,兩分鐘以後我就踏實地進入了台灣的土地。這一切流程是這麼迅速,但又有點怪怪的,這怪怪的感覺大抵是從在飛機上填寫入境單開始的吧。因為心裡總覺得去台灣和去香港沒什麼分別,好像也只是去到泱泱大國的另個部分而已,但填入境單,卻是到別國時才做的動作,有些不習慣。

出了機場大門,藍天白雲微風,接我們的司機大哥是一位熱情的宜蘭人,當日因為航班晚點,他在機場等了我們一個多小時,我們見到他連忙抱歉,司機大哥卻笑著撓了撓自己的頭連聲說沒事,一邊拿過我們的行李幫忙拎上車。在從桃園到台北的這一路上他都與我們聊著台灣美景和台北美食,也對氣候做了個概括講給我聽,間或還給我們一些行程建議和推薦好吃的餐廳。

作為一個經常在大陸旅遊城市被出租車司機忽悠的大陸姑娘,此刻心中浮起一層不妙的警覺,這司機這麼熱情推薦的餐廳,一定是要拿回扣吧!但事實證明我的想法多麼可悲,數日之後我恰好路經中華路附近,想起那位宜蘭司機推薦的魚粥就在這裡不遠,便想著那就去看看吧。沒想到就是一間小小樸素的店鋪,一碗魚粥只賣35塊台幣卻好吃到幸福感撲面而來,想必那位司機應該是常常光顧這裡。從那天的那碗魚粥開始,我才開始思索,為什麼我會變成一個把陌生人由壞處開始想的人?難道一切就不應該是本善的嗎?他向你推薦是因為他真的覺得這家店的東西很好吃,而非其它任何目的。在這個地方,適合試著把人都想得簡單一點,試著學會接受跟給予陌生人,善意。

「陌生人的善意」是動人且無價的,但在我生活的土地上總辨不清孰真孰假,善意被蒙上了一層灰,久了沒有清理,就變得再難相信了。


最重要的小事

2012-10-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陳認/湖南)

我和先生結婚後,定居基隆市,這幾年我從台灣頭玩到台灣尾,對風景名勝的記憶會隨時間流逝,但日常生活中親身經歷的幾件小事,卻一直深刻的保存在我的腦海裡。

某一天下午,我匆忙從口袋裡掏出鑰匙準備開機車時,果然忙中出錯,鑰匙不小心掉進下水道裡,我真急死了。前面騎樓下店面的老闆走出來問我怎麼了?我把事情經過告訴他,他說別急我幫你下去拿。他馬上去店面拿工具,外套脫下,趴在地上,手伸進黑黑髒髒的下水道尋找我的鑰匙,幾分鐘後終於找到了。而他的手,衣服也弄髒了。我連說了幾句謝謝,對於我這個陌生的路人,他無私的伸出援手,讓我感動了好久好久。

記得我剛學會騎機車不久,車技不很熟,基隆市地形多是山坡又狹窄。有一次我載兩個孩子上坡時,突然摩托車失去平衡,我把持不住了,就停在路中間,小孩子也從車上滑下來了,很狼狽的時候,突然我回頭一看,這個狹窄的坡上,我的前前後後停了好多台的機車、汽車、計程車,原來她們都在安靜的等待我處理好,聽不到一句埋怨的話。我想對離我最近的車說:「真是不好意思」,車主卻已從車上下來,對我說:「沒關係,要不要幫忙」。

這些小事不勝枚舉,在我女兒還是嬰兒時期,那是我第一次在台灣獨自出遠門,火車上下都有人幫忙提行李和嬰兒車,感覺出門非常方便。當女兒需要吃母奶時,我跟列車員說了一聲,他說:「不好意思,我們車上沒有專門的哺乳室,不過我火車上工作的地方可以讓出來給你餵母奶。」因為列車員的熱情,讓我的孩子一路上不會餓肚子。

台灣人就是這樣可愛,毫不吝嗇伸出援助之手。助人為快樂之本,在台灣體現得淋漓盡致。


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

2012-10-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穆建新/天津)

說實話,台灣的自然風景和大陸相比,並不新鮮。但讓人身心都感到一種巨大驚悸的,則是太魯閣大峽谷。

峽谷壑深曲折,斷崖陡直,彷彿是上天一時發怒,把一塊獰礪的巨石劈裂後留下的斷續縫隙。下車駐足,舉頭後仰方見一線天,扶欄探身低頭,湍急的山澗猶如涓涓溪流般羸弱。置身在峽谷之中,四周包圍著岩石,讓人感到空間的洞穴般逼仄。大轎車和遊人猶如螞蟻般蠕動在其中,又讓人感到空間的穹隆般空闊。

大自然壓不倒精神

腳下的那條公路,不是常見的山間公路「之」字形盤山而上,繞過山頭又盤山而下。太魯閣峽谷中的這條公路卻是鄰淵鑿壁而成,隧道、涵洞和橋樑一個連著一個,如九曲盤腸,橫穿台灣中央山脈,蜿蜒近300公里,把台灣的東岸與西岸連接了起來。

我問導遊,這條公路何時何人修建。導遊看著我臉上並不輕鬆的表情,一笑,輕鬆地回答,五十年代蔣經國讓那些老兵修的。她隨手指了指遠處半山腰上的一座寺廟式的建築,告訴我,當年有兩百多名老兵死於施工之中,為了紀念他們,修了這座長春祠堂。

遠遠地望著那座祠堂,傻呆呆的,一時無語,想起了一個重要的美學概念──崇高。

康德認為,崇高作為審美現象,對象是無形式的,只能表現為體積上的無限廣大,或者力量上的無比威力。但當這種大自然景象作為審美的對象時,卻會讓人感到無力適應,甚至產生某種恐懼,並不能使人因此產生「崇高」的審美感受。只有在面對這些自然景象時,喚起了想要去掌握和控制它的心理,將對大自然恐懼、畏避的痛感,轉化為對人自身力量勇於對抗的快感,這才算是對崇高的審美感受。

大自然儘管可以摧毀人的生命以及他的附屬物(財產等),但是大自然壓不倒人的精神,相反,後者卻可以奮力一搏戰勝前者。

大峽谷,中橫公路,長春祠,解釋了崇高,又構成了崇高,不由得讓人對老兵們肅然起敬。但是,當崇高感受漸漸淡去,我耳邊隱隱約約地聽到了老兵亡魂的哀怨聲在大峽谷中迴盪著,心中湧起一陣同情和憐憫,悲劇的感歎又鑽進了腦海。

每天收工回到工棚,全部身心都被無情的懸崖峭壁包圍著,只能數著一線天上偶爾閃爍的星星。老婆孩子怎麼樣了?離開大陸的時候就聽說共軍已經給老百姓分了田地,可在這裡舉目無親,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沒有了希望,但也不能絕望,總要生存下去,老兵們的生命能量傳換成開山炸石的一聲聲爆破,鋪路碎石的鋼釬叮叮噹噹。每天都有人被流水沖走,每天都有人被落石擊中,每天都有人被抬著出去。

時代傷痕是否癒合

崇高和悲劇總是相互關聯的。

在台灣,經常聽到兩個詞,一個是「日據時期」,另一個便是「老兵」了。「兵」本來是一個軍事概念,當被冠以「老」字的時候,軍事概念便上升到政治概念,而這種概念上的提升和轉換不得不讓人想起國共內戰的那段歷史。

我不想議論或評價背後的政治原因,而縈繞心頭揮之不去的卻是那些當年浮萍般漂洋過海的百萬之眾,他們的內心是如何的徬徨無助;受到歧視對待,是如何的孤立無援;漸入垂暮之年,濃濃的鄉愁又是如何的湧堵在心。落葉歸根是中國人特有的生命歸宿意象,是炎黃子孫在幾千年農耕社會歷史中形成的集體意識綿延至今。

還好,1987年,重病纏身的蔣經國,在病榻上聽聞老兵和軍警發生衝突,大為不滿。他說,「榮民弟兄」是建設台灣的功臣,怎麼可以不理會他們的情緒反應,一味壓制抵擋他們想返鄉的情緒呢?隨後台灣當局批准開放返鄉探親。

「少小離家老大回」的老兵們,在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感傷之後,時代傷痕的隱痛,是否就得以癒合了呢?

揮不去的老兵身影

人們為了生存,於是有了經濟,經濟的事情很麻煩,於是有了政治。政治的事情更麻煩,矛盾到一定程度,於是又產生了軍事。勝者王侯敗者寇,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當權者換來換去,倒霉的卻是老百姓,招誰惹誰了。兩千多年前的老子和莊子早就把這些看透了,老子勸老百姓,有事兒別瞎摻乎,躲著點兒。莊子說,躲就徹底的躲,歸隱到大自然裡面去,離群索居,自得其樂。可是老百姓要吃飯啊!又能跑到哪兒去呢?

遠遠望去,隱約在半山腰上的長春祠裡,好像有老兵的冤魂在吟誦著台灣詩人余光中的詩句,「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後,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後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裡頭;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灣,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世界把自由給了人,但是人又把自由還給了世界,而自己則成為被決定的客體了。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兩岸的政治堅冰眼見融化,老一代的鄉愁得以化解,後一代的交流逐步增多,兩岸保釣人士一起衝向本屬於中國人的那座島嶼。

但台灣行的一路上,老兵的身影總是在眼前晃來晃去。


雅情未了陽明山

2012-10-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8| 評論數: 1 |原作者: 史前石/海南海口

陽明山是台北最負盛名的自然景區。山不高,然其自然風光極為絢麗,在一片油綠墨染的密林中,有深邃的幽谷錦溪,有四季恆溫的湯泉,有歷歷在目的火山遺跡,有瀉銀濺玉的瀑布……

來到陽明山,首先誘人眼球的就是山前廣場的「大花鐘」,此鐘全部由鮮活的花卉組成,直徑達7公尺,時針與分針準時在花蔟上遊動,每個整點都以音樂報時。鐘前的大理石標牌上書「珍惜光陰,美化人生」,含義深刻。

離開花鍾之後就進山觀光,一路含煙蓄罩,藏詩匿畫。密林小徑中蜂蝶舞花,幽靜林地中古樹參天,時遇小橋流水處,時聞荷塘蛙鳴聲,好不愜意。

途中遇一尊大於真人的蔣公銅像,作為大陸遊客,遇這樣含敏感意義的景前本不想久留,但一想,蔣公總算是終結四分五裂的軍閥割據、統一祖國的一代偉人,所以我還是在塑像前必恭必敬地自拍了一張照片。

山中最重要的人文景點是紀念武昌起義的「辛亥光復樓」,為一鑲門鏤窗的中式3層建築,立於一綠樹環抱的高坡之巔,前是寬敞的數十級石階,階側是整肅的白石雕欄,高貴典雅。「辛亥光復樓」金匾懸於2樓彩簷之下,為蔣公手筆。

陽明山在日躪時期是倭人的休閒之處,所以山上遍種櫻樹,可惜我去時已過了櫻花盛開的時節,只有一些晚開的櫻花在各處點綴綠叢。據說陽明山是台灣名花種類最多的賞花勝地,每年春季都要舉行「陽明山賞花節」,是時滿山人潮泛波,紅男綠女的靚裝與漫山遍野的鮮花爭媚鬥豔,使整個陽明山呈現出一派絢爛多彩的瑰麗景象,可惜此次無緣欣賞此一壯景。

為遊人平添無限樂趣的是密林中的松鼠,這裡的松鼠最惹人喜愛的是牠們不怕人且好與人親近,往往是人在樹下坐,鼠在樹上戲,只要在手上放一小塊餅乾或其他食物,它就會從樹上下來接過食物並坐在人前毫不客氣地吃起來,任你拍照也好,逗戲也好,它都從容不迫。

在一幽靜的密林草地之中,佇立著一座「王陽明塑像」,四周鮮花盛開。高約4公尺的大理石座基正面豎刻「王陽明先生造像」,先生素袍素帽,舉頭察世,顯得滿腹經綸。

到此我才突然感悟到,原名「草山」的陽明山,並不完全是「國軍退守台灣後蔣公選居於此山,因諱草山有落草之嫌,改其名曰陽明山」之說,而是因為蔣公一生最推崇的人物是我國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王陽明,是為了紀念這位先賢而為之的。

我以激動的心情久久地瞻仰著塑像。一位在中國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歷史人物,一位在我國歷代所有的文化與國學大師的著作中被追崇至極的人物,一位在國際上享有崇高評價、特別是被日本人崇若立國神靈的人物,在國內卻長期得不到重視。

王陽明儘管從明、清至民國被中國學子所崇拜,但此後莫說在書店看見王陽明的著作,連中國歷史教科書上也再沒有他的名字。其原因是他被批判為唯心主義的代表,主張的是「錯誤路線」。有了這個綱,就無人敢於傳播他的學說了。這次在陽明山看見這尊塑像,真的感慨萬千。好在國內近年來已經出現了一些有關王陽明書籍,這是大勢所趨,是好事。


歡迎來到賴皮船上

2012-10-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6| 評論數: 0 |原作者: (陸復淵/江蘇蘇州)

我們團遊日月潭,正遇雨霽雲收,陽光從雲縫射出時刻。

全團人上「國際1號」遊艇,坐入光潔寬敞艙間。在我倚窗欣賞這個明媚湖泊時,船上一位青年卻提起話筒向大家介紹開了:「我姓賴、名皮,是邵族人。歡迎大陸嘉賓來到賴皮船上。」頃刻,大家哄然笑開。見聽者來勁,這位小賴接著詼諧。「本遊艇司機姓蔣,他是當年日月潭上給老蔣先生開船司機的──」說到此,他特意拖長聲音吊胃口,「隔壁鄰居的孫子。」「哄」大家更是大笑……

遊艇平穩行進,小賴又把日月潭的來歷、面積,小島、景點,以及當年老蔣常到日月潭邊休憩的情況向大家介紹。

我們的遊艇停至拉魯島邊側。這顆浮於水面的明珠,作為台灣原住民邵族祖先靈魂安息處,當是讓人肅然起敬的。凝神望去,這半突半陷、似圓非圓的小島,因原有建築遭地震所損而只剩得一些樹木。可那裡天藍、山青、水純、島明,真謂「青山擁碧水,明潭抱綠珠」也。小島居湖中央,又為日潭、月潭不偏不倚作了界。

望著靈山、秀水、奇島,隨著日月潭的美麗傳說在腦中閃出,倏忽間讓我禁不住地神思遐想起來……

艇至月潭邊,稍稍作停。小賴指著一片寬大水域說:「那邊叫月潭,是養魚區域,包括前面隱約的青龍山暫不開放。」他抬起頭繼續對大家說:「待全開放後,坐直升機全能看清。」說到此,他臉帶歉意笑了。

遊艇靠玄光寺碼頭,碼頭上停滿了艇。艇沿山階上,熙熙攘攘全是陸客。我到玄光寺前眺望,綺麗風光盡展眼底:寶藍湖面上遊艇犁波,黛色山麓間白雲飄拂,蔚藍天穹下綠島呈現……回看玄奘寺,步道彎彎未敢上;翹望慈恩塔,半藏雲霧半露身……不過,此時我的精神特別爽。

回艇,小賴對著話筒又講開:「歡迎大家重新回到賴皮船上……」他的介紹沒停過,講起邵族風情更是有聲有色。返程艇開得快,我看到兩舷跳出迷人浪花,艇尾也甩下一條潔白鏈帶……

小賴指著書寫板教了大家一句注上讀音的邵語:祝您身體健康。走出遊艇艙門時,我們幾乎人人都以這句剛剛學著的邵語與小賴道了別。


參加村裡大喜

2012-10-1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2| 評論數: 0

@很多牛:今天碰到了入台以來最特別和幸福的事,我們一路騎行來到新城鄉,恰巧遇到新城村村長兒子結婚大喜,席開100張,場面極其宏偉,還有臨村的諸村長及議員前來參加。和村民一番閒聊,村民邀請我們一起入席參加婚宴!這或許是最給力台灣入鄉隨俗的方式。 (10月7日 21:53 來自上海)


北京媳婦台灣郎

2012-10-1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4| 評論數: 0 |原作者: (紫雪微瀾/北京)

台灣,在大陸同胞眼中是一個融合了荷蘭、日本殖民文化、大陸多省文化和本地原住民文化,看重自由民主政治、經濟發達的寶島;而北京,更是多朝古都,中國大陸的首都,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當兩岸子民擦碰出愛的火花時絕對是精彩而熾熱的,如陽光般照亮兩岸關係的前景,一定會融化溫暖兩岸人民的心靈。

之前對台灣的瞭解基本來自中央電視台的海峽兩岸節目,也莫名的是老爸的最愛。以至於母親去世後問老爸想去哪裡看看,他居然放棄歐洲脫口而出:台灣!就這樣2009年,我第一次踏上了台灣的熱土。當我被台灣人民禮貌而善意的對待時;當我放眼美食只嫌胃口太小時;當我聽著鄧麗君溫柔甜美的歌聲盡賞東海岸太平洋壯美風光時,我義無反顧地愛上了這個地方!也絕沒有想到,她居然會成為我的第二故鄉。

遙想10年、20年前,也許兩岸聯姻還更多是交易和欺騙,兩岸敏感的政治更是給真心相愛的情侶們築起了銅牆鐵壁。而今天,隨著兩岸的關係日益緩和,一衣帶水的同胞跨海相擁,更讓我們這對身處政治風口浪尖上的情侶千里姻緣一線牽。

我們的相遇也真真如瓊瑤劇情般浪漫,在有「邂逅之城」美譽的雲南麗江,小伙子溫文爾雅,姑娘熱情奔放。我們在萬丈雪山前,在咆哮的虎跳峽邊一見鍾情。大南大北的兩個人能在那讓人終身難忘的地方相遇,共賞銀河,真是註定的緣分。

中秋節,我會帶老公在天高雲淡的時候爬長城,做好漢;春節,老公會帶我見公婆,嘗遍寶島美食;在哪生活完全沒有障礙。只是兩岸的親戚會驚呼:原來大陸也有芒果啊?原來台灣也有孔廟哇?原來台灣的女婿也這麼有責任感啊!原來大陸的媳婦也這麼孝順啊!這些啼笑皆非的問題實在是兩岸缺乏交流的遺憾。

同為中華兒女,但不同的教育背景,不同的成長環境讓我們的思維方式和對問題的看法有很多分歧。但我們本來就是因差異而相愛的,彼此尊重是最基本的。

比如說中國大陸會認為台灣自古就是中國的一部分,可不能忘記的是台灣已經被殖民統治過半個世紀,之後一直有自己的政黨體系,所有的台灣人從小的教育就是「我們的國籍是中華民國」。如果回歸,整整一代甚至兩代的台灣人會感到徹底的迷失,這不是喊幾句口號的問題。最真摯的感情是付出而不是占有,愛情如此,兩岸關係更是如此,如果不能你情我願,那就維持現狀。

大愛無私,我們要的是人心,是親情!北京媳婦台灣郎,真心願意架起這溝通的橋樑!


幸福是什麼

2012-10-1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譚西林/湖南廣播電視台駐台記者

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這首歌跨越海峽,穿越時空,流傳兩岸30年,無不勾起人們對於歲月的記憶,也勾起我對於「外婆澎湖灣」的無限嚮往。

歌裡唱的,照片裡拍的,總是和現實存在差距。當我真正踏上澎湖的土地,我突然發現也不過如此:島上的風景很普通,基礎設施建設很滯後。我甚至找不到「外婆澎湖灣」的真正原址,當地人總是敷衍的告訴我說:這裡所有的海灣都是「外婆」的澎湖灣。

也許老歌早已把澎湖唱得紅遍大江南北,可是期許越大,落差也就越大。習慣了大陸景點大張旗鼓的商業開發,突然來到這個毫不雕飾的小島,總會覺得缺少點什麼。

想想大陸許多地方,即使沒有風景也要千方百計弄個人工景點,打造所謂的「城市名片」,以便築巢引鳳。這種好大喜功的政績觀逐漸讓人反感,可是來到澎湖我會覺得這裡的官員也太不講「政績」──老歌都唱紅30年了,在當地打造一個諸如「外婆澎湖灣原址公園」的景點總可以吧!

在這樣的民主社會裡,官員們都幹啥去了?旅遊部門的長官都不用腦子嗎?事情就是這麼巧,第二天縣政府新聞辦主任盛情宴請我們大陸記者一行,參加的領導就有澎湖縣旅遊處處長。

晚宴時和旅遊處長就澎湖旅遊業的發展「研討」一番。「除了設立外婆澎湖灣原址公園,還可以打造外婆小吃一條街,舉辦兩岸民謠藝術節……尤其要加大對大陸遊客的吸引力度」,我一股腦向處長提了很多建議。聽完我滔滔不絕的發言,處長勉為其難的說:「你的建議很好,可是很多事情我們執行起來並不容易」。

處長告訴我,縣政府曾經規畫在澎湖建賭場,為此還舉行了一次公投,但是由於大部分縣民的反對而作罷。至於像「外婆小吃街」的打造,處長說,只要當地有一戶居民反對,打造計畫就有可能流產……

澎湖縣旅遊發展經費主要用在基礎設施上,每年最大的活動就是旺季每月兩次的焰火燃放。不難看出,澎湖旅遊發展經費並不充裕,但是政府花在民眾生活方面卻「名目繁多」:本地居民免費公交車、離島居民免費交通船、65歲以上貧困老人免費醫保、就近入學,哪怕再偏遠的孩子也可以享受同等的基礎教育……

「澎湖的美是淳樸自然的,你可以看看澎湖的海,海水很藍,很清澈」,處長微笑著對我說。「是的,同樣是一道海峽,澎湖的海水就是比廈門的海水藍」,來自廈門同行記者忍不住插話。處長的話並不誇大,隨後幾天,我們在澎湖四處看海,那海水果真湛藍,清澈見底,令人留連忘返。

回過頭來想,如果不是因為縣政府「經費有限」和執行難,這裡的海水還會這麼湛藍嗎?但是再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若是光有湛藍的海水,沒有一定的開發建設,遊客量不上升,澎湖的旅遊業能興旺嗎?

其間一日,我們租車遊覽境內的西嶼島,和車主王大哥的對話似乎驟然解開了「海水」和「客流」的矛盾。

「平常你接待的租車遊客多嗎?」「旺季租車的人不少。」「澎湖的旅遊旺季只有半年,那另外半年你做什麼呢?」我們關切的問王大哥。「另外半年休息啊,如果真要讓我一年到頭都幹活,我還有些不適應呢!」,大哥的回答很淡定……

幸福是什麼?來到澎湖之後,我似乎找到了幸福的真諦。沒有繁華的街市,沒有壯麗的山河,只有那湛藍的海水,還有那恬靜的自在,那淡淡的滿足……

離開澎湖的前一天,我們大陸記者一行每人留下對於澎湖的一句話。我留下的話是: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澎湖在擁有蔚藍大海的同時,也擁有像火焰一樣火紅的生活,這就是澎湖的美麗和幸福之所在!


一眼猜出的台灣人 

2012-10-1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75| 評論數: 0 |原作者: (繆黃佳/南京)

前段時間去泰國清邁背包自助遊,事先在網路上花了不少的功夫,在大陸網友常用的豆瓣網上,有個「清邁小組」集合了不少同道中人。其中,有一位叫「500大」的網友特別受到大家的推崇,人人都用請教和仰視的語氣期望得到他權威性的解答,不過我卻迅速地注意到,這位「500大」的回覆與眾不同地是用繁體字寫的,而那輕鬆幽默的語氣,也頗有台灣人一向的隨性氣息。

經過瀏覽和爬梳,我不禁為自己的直覺暗自得意,這位眾旅友心中的熱心「大神」果然是個台灣叔叔!而他的權威性,原來是因為他旅遊到清邁時覺得很美,就住了下來,在那裡以「漢」為名,開了第一間的中文旅行社,專門幫不講泰語、又對自己的英文不自信的華人遊客找旅舍、買車票、訂各種一日遊或幾日遊行程。網友們對他的信任,也已經是無以復加,不管什麼問題,都可以互相道一句:什麼都不用煩,到時候去找500大!

看很多人的遊記,竟然已經把他的旅行社列為清邁一景,不管有沒有需要,都要到那裡參觀一眼,拍一張店門外小清新的照片,或者拿一份500大免費派送的古城中文地圖,或者坐下來聊幾句天,都成了值得記一筆的經歷。

看得多了,潛移默化中也受了影響。當我到了清邁,明明各種衣食住行都已經預訂妥當,卻還是忍不住也想要去親眼見識一下傳說中的「500大」。

早上9點從旅舍順路走去,陽光下店門口的花葉正美,明黃色的招牌映出暖暖的亮,店卻還沒開門。門只簡單上鎖,房內一派透明,看得見門口的櫃子上放著沒喝完的芒果汁。這樣的生意人,也太不像生意人了吧,好一個文藝青年,或者,文藝中年?

下午回程,特意又去,這回倒是碰上了營業中,小小門面擠滿了人。各種北京腔、東北味熱鬧地在跟店員交流,唯獨一位中氣與鼻音一樣十足的台灣腔,正光腳坐在地上,忙著翻沙發上的發票。電腦隨意擺在一邊,我差點想彎腰湊上去看看,是不是正開著豆瓣網,是不是500大就這麼三頭六臂地邊幹著手中的活,邊跟一位阿姨搭著話,還邊忙裡偷閒地回答各種問題?

不知道為什麼,我不認識他,卻一看就知道是這位不像老闆的老闆,因為他就是我印象中的台灣人,很少有大陸人能決絕地留在那個讓自己覺得很美的地方,慢下來過隨性的生活。生意是衣食父母,卻又不拚死拚活,照樣還要享受當初打動自己的清邁,還要擠時間混跡於各個網路論壇,和不相識的網友打趣聊天,還要有自己去泰國之外的旅行時間,多麼充實美好的日子。

我不曾和500大搭話,無論網路上或店裡,但他的台灣腔依然讓漂泊異鄉的我親切異常。這真是值得變成旅程一景的地方,不是因為小店多麼特別多麼美麗,而是因為在這裡會看到一種生活的選擇,特別真實特別動人,讓人不由得學著感悟生活。


看得見的盲人

2012-10-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80| 評論數: 0 |原作者: (何凱欣/廣東深圳)

在捷運站,一位手拄枴杖戴墨鏡的中年男人站在兩條候車隊伍的中間,車快進站了,我告訴他:「叔叔,門在這邊。」他臉帶笑容連忙說:「謝謝、謝謝,我知道,但是我要坐反方向的線,待會我不上車。」顯然剛剛已經有人提醒過他了。他可能只是在等待擁擠的候車人群上車後,才轉身向對面走去,畢竟太多人了,他怕這樣走出去會撞到別人。

上車之後,朋友認真嚴肅地說:「有沒有發覺台北特別多殘疾人。」這話迅速引發了我的思考,我一開始便抓錯重點:「因為台灣人口比大陸少,所以遇到殘疾人機會相對高。」朋友說:「不是,差別在於大陸有我們看不到的殘疾人。」這會兒我著邊了:「他們都被困在家裡了吧?」朋友道:「他們是想出但出不來。出來一趟多不便利啊,只好待在家。」

朋友的話將我腦海中的相關片段串聯起來了,讓我突然發現一直擺在眼前事實。台灣在針對殘疾人的硬件措施非常完善。電梯按鍵上有盲人凸字,有輪椅使用者的低鍵盤與延長開門時間鍵、到處都有殘疾人專用廁所而且沒有被當成工具房雜物間使用、有盲人引道和過馬路提示聲、樓梯旁有輪椅通道、明顯的博愛座等等。社會對這個群體的重視和幫助,為他們鋪了一條平坦的路。

每次出去都見到人群中混有各種殘疾人,他們或手拄枴杖或坐在輪椅上,或伴以親朋好友或單獨出行,出現在各種場合裡。他們走出家門融入大家,曬著太陽吹著微風感受生機,沒有將自己異類化,因為社會沒有放棄他們。

我的桌面上放著一條從百貨公司附近,一個坐著輪椅銷售小商品的女人那裡買來的紙巾。即使要價100台幣,我還是爽快地買了,因為對於工作的殘疾者,我更多的是佩服,他們積極投入社會,相比那些用缺陷尋求憐憫、在街頭行乞的殘疾人,這種以工作來彌補自己的不足,更讓人感動。我想這股樂觀、堅強與獨立,還來自於社會的支持與尊重。

來到台灣後,每當說起台陸差異,我們總會說:「現在的大陸是二三十年前的台灣。」以交通、建設等方面的比較,這句話是謬論。但在人文、素質上確實讓我們感歎:「在追求經濟政治發展的同時,也應落實以人為本的建設,讓人們真實享受到「改善民生」的甜頭。大陸高樓比台灣多,馬路比台灣寬和長,然而,讓殘疾人站得更高走得更遠的高樓和馬路卻不多。在大陸的殘疾人或許還坐著輪椅,拄著枴杖沮喪無奈地站在樓的底層,路的一角,他們或許從來就沒有一隻真正能撐他們出去的「枴杖」,讓他們活在人們的視線裡,讓我們看得見他們。


陸生哈台 瞭若指掌

2012-10-1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9| 評論數: 0

就讀於新竹清華大學電資學院的邱名彰,暑假到北京清華大學進行短期交換學習。與大陸同學的朝夕相處,讓邱名彰深刻感受到大陸大學生很關心台灣,也想親近台灣。

邱名彰認為,大陸大學生的思想,比想像中的還要開放一些,對於政治方面也是。到大陸的第一天,他就被問了不少對於台灣政治的看法。除了現任總統及閣員外,對於已經卸任的總統,或是各黨的主席,大陸的同學都有幾分關注與了解。

有一次邱名彰與大陸的同學們一起吃宵夜,話題大半都圍繞在政治以及民國歷史,而他們熟稔程度,也讓邱名彰大吃一驚。

時下台灣大學生普遍哈韓、哈日,而到了北京,邱名彰則遇到了「哈台」的大陸女大學生。在女大生主動的邀約之下,邱名彰與同行的台灣大學生們和她一起吃飯,席間邱名彰等人不斷被稱讚「台灣人就是有股『勁』,特有魅力、特別不一樣!」,對台灣人讚譽有加。

邱名彰說,有次在天壇公園散步時,有位老太太與他閒聊時道:「北京人說,清華是精英,北大是驕子。清華畢業生大多成為國家棟樑的人才,胡錦濤先生與習近平先生都是清華大學畢業的。」聽得出她對北京清大的高度評價,但北京清大儘管學風較為嚴肅,卻也有如同台灣大部分的大學,都有少數玩心較重的學生。邱名彰認為,努力與否端看個人,台灣大學生的認真程度,與大陸大學生也是可以不分軒輊的。


台灣為何把自己做小了?

2012-10-1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 評論數: 0 |原作者: 衛先生/上海

雖然沒有到過台灣,但瞭解台灣,是從娛樂節目和雜誌,娛樂節目所傳遞的是民主的台灣,是那麼得充滿活力和靈動,《遠見》雜誌也讓我感覺到另一類中國人獨到縝密的思維方式。他們衝擊著我的思維。當時我在上海圖書館如饑似渴地一本一本閱讀著《遠見》、《30》,對我的職業規畫和事業發展給予無數的啟迪和幫助,也讓我開始看見台灣小而美的社會。

伴隨著林來瘋、HTC、筆電、半導體、台灣民主等台灣之光的閃耀,讓全世界知道了台灣絕對算是一個努力自強的地方,並且應該還有巨大的潛力,激勵我們也同樣可以做到這般奇蹟。隨著時間逐步的瞭解,我不由得想問,為什麼台灣人把自己定義為一個小國民的心態?

台灣面積,領土,人口其實都是可算上中型「國家」了,為什麼當年的四小龍之首大幅落在了韓國的後面?台灣人總是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小的國家,然後只在小的範圍裡面挖掘出美的東西,甚至還在聲稱要拒絕「速度」和「大」的誘惑,我覺得這是沒有想要做大和做強的意志。

台灣其實可以做得更好。


台北普通人 我想與你聊聊

2012-10-1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趙川/《深圳商報》駐台記者

編按:《深圳商報》駐台記者趙川是第一位將駐台3個月的經驗,寫下圖文並茂的著作《台灣漫記》,透過貼近草根階層、深入尋常人家,看見全景台灣。今日節選以饗讀者,本版將不定期刊出。

帶著許多「問號」來到台灣,打開一個個問號,我深信,只有親自接觸這裡的人,才能得出結論或沒有結論。剛來時,遇到誰都想多聊幾句。

年輕人都不願結婚

台灣的李記者是我來台北後採訪的第一位媒體同行。出生在1969年的李記者首先介紹自己的住房情況。李記者一家四口所擁有的最大資產是一間30坪的房子,父母支援了300萬元(新台幣,下同),剩下400萬元,向銀行貸款20年期,月付2萬元。其他兩筆重要開銷分別為:女兒上幼稚園每月要1.5萬元、支付保母的費用為每月1.8萬元。刨去以上3項支出,家庭收入只剩下了半數。

他說,父親退休前是公務員,按照台灣公務員退休政策,可以領取退休金,與同齡人相比,自己的經濟負擔較輕,在台灣算是不錯的了,有些同齡人還需要為父母支付贍養費呢。

李記者說,現在台灣年輕人都不願結婚,即使結了婚也不願生小孩,這已經是普遍現象。為什麼會這樣?他說,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了。台灣人對自己的生存環境非常擔憂,加上物價高,為了不讓下一代受苦,他們寧願選擇不結婚或不要孩子。因此,許多年輕人就放棄要孩子。

小李的說法,後來證實不虛。在台灣,大齡青年可謂比比皆是。就曾有一位台灣朋友在一次餐會上,介紹坐在身邊的一位帥哥說:這是我兒子,剛從美國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回來,已經30多歲,單身未婚,有合適的人選請諸位幫我物色一下。他雖是半開玩笑,但也是實情。

有反對黨是件好事

來台北後的第一個周末,我徒步到駐地不遠的台北探索館參觀。位於台北市政府的台北探索館,其實是一個融人文、歷史及地理知識為一爐的科普館,在這裡可以瞭解台北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時,我發現前面有一位父親正領著兩位小孩在參觀,很認真地為孩子們講解,並四處指指點點。

男子講解完後,我走上前主動同他打招呼。何先生說,自己曾經是一位中學語文老師,今年50多歲,已經辦理退休手續。在台灣,工作達到一定的年限即可申請退休,不必像大陸要等到60歲。

我問他,市府大樓內設立「台北探索館」好不好?何先生說,當然好了,市政府本來就不是衙門,而是為老百姓辦事的地方。不過,何先生說,原先台北市政府也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以前國民黨十分專制,高高在上,同老百姓距離很遠。現在市政府的「親民作風」也是一步步改過來的。

他說,早在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的時候,推行「與民有約」活動,市長和市府各部門負責人定期到一樓大廳傾聽市民訴求,每周都安排不同的單位與民眾接觸,需要申訴或解決問題的民眾按號碼排隊,由政府負責人現場解答或解決問題。此舉很受市民歡迎,也為民進黨爭得了許多選票;再後來,民眾可直接登門反映情況。如今,「與民有約」之類的活動都停止了,因為行政透明度已經足夠,市政府的所有工作都已經法制化和制度化了,普通民眾的申訴渠道也很多。「這裡除了見市長麻煩點,其他都不用預約,可直接上門。」

何先生說,「現在執政的國民黨早已不是威權時代的國民黨了,以前很不得人心,現在也已經放下身段,變得親和許多──這就是有反對黨的好處。」

均富是個美麗傳說

一次,我在一處樓盤前的值班崗亭前逗留,和一名身穿制服的陳先生聊天,由此略知台灣底層百姓的生存況味。

陳先生是一名小區保全員,他的工作就是維護小區車輛進出口的安全。每當有車輛從地下車庫出來,他立刻起身,一邊吹響哨子,一邊用紅白相間的螢光棒讓路上的車輛暫停,等候小區車庫的車輛出來後再放行。陳先生每天就這麼不斷地重複這一簡單動作。

在沒車通行的間隙,陳先生就同我聊幾句。他說,他今年已經40歲了,這個年紀最不敢輕舉妄動。有一兒一女,太太工作不固定,家庭的穩定收入就是自己的工資。「我只有高中文憑,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陳先生家在新北市,來台北當保全員已有10多年了,因學歷不高,工作沒有多少可以選擇的餘地,現在的月薪才2.5萬元。這個工資在台北根本供不起房,一家四口只能租住在一間30坪的出租屋內。房租每月1.2萬元,孩子要上學,老家還有老人要供養,陳先生的日子過得十分困難。

「在台北,想住上自己的房子,就是一個夢。」陳先生說,來了10多年,至今我還不是個真正的台北人。

揮手告別陳先生,走出好遠,還能看到他身著反光條的背影,在昏暗的路燈下移動著。順著他的指引,我行走在台北燈火輝煌的街巷內,一路走一路想:「到哪裡都有窮人,所謂『均富』只是一個美麗的傳說而已。」

台北市區,其實真的很小。


離開台灣 前所未有的不捨

2012-10-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7|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雨果/四川成都)

這次在台北小住半月,放棄了千篇一律的飯店,決定住在位於南京東路尾段的一間民宿,想試試看台北人的生活。房間外可以看到河濱公園,也能看到不遠處的101大樓,樓下就有7-11、全家,和一家好吃的滷肉飯,還有四通八達的公車線路,以及就在馬路對面的饒河夜市,這大概像一個台北人的住所了吧!

每天出門時我會和大樓的管理員和清潔阿姨打招呼,閒扯兩句,有時候晚上回來得晚一點,也會收到管理人員關心的問候,人跟人之間的關係貼近且平等,在這裡生活省了很多心。

不過,要說對大陸人不怎麼友好的台灣人,我也遇過,例如某間7-11的店員可能是聽到我的大陸口音,明顯不耐煩還擺起臭臉;還有夜市裡某一攤待客不周到的店家;以及一直扯大陸沒有台灣好的計程車司機。

但他們並不會因此就令我感到「不爽」,因為我清楚他們不是台灣的大多數人。至少我走進100間7-11時會有98間的店員,微笑著為我熱心解決問題;我逛了5個夜市也只有那一攤讓我貼了冷屁股;我每天搭很多趟計程車,碰到一直硬要聊政事的司機也只有那一位而已。這是概率問題,絲毫不影響我對台灣的認同。

真正對台灣這個社會產生認同,是一日傍晚在一條擁擠路段的公車上。那天公車上的擁擠程度不輸給大陸城市的公交。但車子行至下一站,上來了一位拄著枴杖的老大爺,老大爺走路晃晃悠悠教人想上去扶一把,我剛這麼想,前面的一位大叔就扶了上去,攙著他慢慢走,一旁坐在博愛座上的老太太也站了起來,讓這位老大爺能坐在離門口最近的地方,而她自己則挪到旁邊去坐。這3、5步就可跨過的距離,老大爺走了3、5分鐘,司機就這樣靜靜地等著,整車人都沒有任何怨言,待老大爺坐穩之後,司機才緩緩地發動汽車。老大爺坐下後,又向那些剛才幫助過他的人一一道謝,看到這一幕,我差點兒哭了出來。

那場景太難忘,不論是公車司機的靜靜等候,還是全車人的沒有怨言,或是讓出自己座位的老太太,這些,都是我所沒有見到過的美好,而這樣的美好,卻是台灣人生活當中最正常不過的一部分。

不過令我最奇怪的一點,是他們的新聞節目。分明在我看來,台灣這個社會已經是非常平和的了,人與人之間也都很好相處,食品安全也沒有嚴重到天天在吞化學周期表,一切看上去都很不錯。但只要一打開電視,就會瞬間錯亂,這是我這些日子生活的台灣嗎?新聞裡幾乎沒有美好的東西,都是聲嘶力竭的議員代表,或是潑糞、耍奸的無知青年,電視裡的人都在吵架,新聞裡的事都很醜陋,可我在看的時候總是懷笑的,因為我知道台灣社會比新聞裡說的美得多。

他們的媒體以披露真相為己任,台灣的媒體是十分有力的,他們可以讓民眾認知到這個社會的不完美,而他們敢於這樣做,是因為心中無鬼。

樂不思蜀也是因為如此。這一次離開台灣,有著前所未有的不捨,這個生活機能萬分豐富的小島,不僅給予所有居民便利,還保留了他們最難得的愛。

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不用跟我講城市建設或是多少個理論代表,我需要的,只是觸手可及的安逸感──坐在誠品看書的夜晚、花很少的錢就能看到很棒的舞台劇演出、很便宜但很用心的一碗豬腳飯。──除了我出生的家鄉,也只有台北能給我了。在異鄉,若還是可以帶給你這樣的感覺,那麼這個地方,是說什麼也不可以錯過的了。


專門飛來吃都值得

2012-10-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 評論數: 0

@肥貓老胖:台中的朋友特意來電話說,到墾丁一定要吃熊家豬腳,雖然離住處有點遠,但十公里的路程對於吃貨來說算得了什麼,吃上一口這裡的豬腳和滷大腸,立刻覺得從北京專門飛來一趟都值!吃完必須再帶走一份。北京翠微路的老頭肘子瞬間浮雲了!(10月18日 13:24 來自北京)


宗蓉老師

2012-10-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 評論數: 0 |原作者: (李青/上海)

夜裡我夢見宗蓉老師,如常的文學院研究室,如常的只有7個人的明清傳奇選課,宗蓉老師坐在我對面,頭髮一如既往綁在腦後,除了我,另外幾個學生都有著很瓊瑤的名字。

宗蓉老師常常穿黑白色系的上衣配闊腿褲,眼睛大大的,看起來筆挺正直,並不適合搞笑,而她卻是個笑點頗低的人。比如我們上《琵琶記》,講到末尾,宗蓉老師就一本正經的問我們:「牛小姐為什麼不直接打開門,對老公說,我給你個驚喜,你前妻在這裡。而非要說那麼多閒話呢?」說著說著,自己也笑起來。

《張協狀元》課上,她說這一時期傳奇尚未定型,主題並不鮮明,好比張協與王貧女的結局,你認為作者想表達什麼?我隨口亂答:因果報應?她又苦惱起來:可是張協最後還是抱得美人歸啊,沒有惡報。過幾秒又自己想通了「哎,他們應該婚姻不美滿吧。」露出狡黠一笑,闖了禍似的。

有一天上課,她講《牡丹亭》,講著講著突然停下來說一句:「不要進來哦。」聲音溫柔中帶著些懇求的意思,我抬頭一看,一隻校犬正端坐在研究室的門旁邊,似乎很專注聽她解析每一齣戲的關目、套式,後來下雨了,校犬理所當然地挪進房間裡聽我們上課,宗蓉老師也理所當然地繼續她的課,恢復那飄飄欲仙的高姿態。

還有一次,宗蓉老師進教室,看見黑板有人寫字:「儲藏室好恐怖。」二話不說,一邊默念「是有鬼還是怎樣」一邊打開儲藏室的門,發現並沒什麼異樣,便一邊碎碎念一邊瀟瀟灑灑擦掉黑板上的字,也不多話。

她曾經向我問起昆曲、越劇在中國怎樣?聽說我家就住在省昆附近,在學校偶爾去聽半價的學生票越劇,她臉上浮起一種複雜的神色,但也很快壓制住了,淡淡的說起九○年代中國大陸的昆劇團第一次來台灣演出,台灣整個學界都幾近癡狂的往事,我臉上的震驚就壓不住了,我對古典戲曲知之甚少,難以想像是怎樣執著的一群人,在沒有任何影像支持的背景下紙上談兵,單憑著熱愛,在台灣歌仔戲布袋戲的加工中,為一個並不屬於這島嶼的戲種開疆闢地。

我跟宗蓉老師交情不深,見到還是會客客氣氣叫一聲「宗蓉老師」,台灣默認無論尊卑,人名只叫後兩字,或許有些稱呼只能在一個澄澈的空間裡存在,塵歸塵土歸土,如今再稱她「宗蓉老師」,似乎也跟大氛圍格格不入,自動自覺被打回原形,恭恭敬敬叫一聲游教授吧。

我自認興趣在現當代文學,卻陰差陽錯的,有幸選上了宗蓉老師的課,兢兢業業讀了《桃花扇》、《牡丹亭》、《南戲九種曲》等作品,更在她的帶領下,非常罕見有種地細讀了上下五十齣全本《長生殿》,如果我的古典修養有絲毫增進,都要歸功於在那研究室裡的耳濡目染。學期結束時聽宗蓉老師講起,她和先生十幾年前,和學校裡很多老師集資買下土地,自己設計的房子即將竣工,那片土地毗鄰花蓮著名渡假村「理想大地」,祝她在自己的理想大地上一如既往的活得漂亮。


多了半個月夏天

2012-10-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 評論數: 0

@肥貓老胖:最南端的墾丁氣溫30度以上,這個季節台灣遊最大的好處就是多過了半個月夏天,墾丁一年四季都是喧囂的,商業氣息濃重,海鮮價格超過北京,所以有點後悔,應該在澎湖多待一天。 (10月17日 21:29 來自北京)


台灣──中華的痕跡

2012-10-2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07| 評論數: 0 |原作者: 一勺之多/浙江金華

我在打麻將,「台灣一點也不好玩」,一個大嗓門嚷了起來,好像邊上一桌有人說:「沒文化的人,去了台灣也是白去」。

在台灣真是受罪

大嗓門,我認識,五十多歲,光頭,最近,他天天來打麻將,聽說,他住得很遠,以前,在鄉下,開過印刷廠。又聽說,還不出錢來,倒閉了。

「在台灣真是受罪,」剛才,大嗓門的話,沒人搭理,他非要語不驚人,死不休。這下,終於有效果了,「瞎說,都說吃得很好!」,一個癟嘴小老太,大嗓門的牌友,最近,跟他很火熱,把嘴癟了癟,白了大嗓門一眼。

「我十天不敢抽煙,晚上,回旅館,躲在廁所裡,才抽。」大嗓門點起一支煙,狠狠地抽了兩口,算是報復他在台灣,受到的不公正對待。

「你不是誰都不怕,」小老太飛過去一個半白不白的飛眼,大嗓門更來勁了,「你懂啥,讓逮住,罰八千塊呢!」。他沒說什麼幣,「那裡有專門吃這碗飯的!」大嗓門接著怨。「又瞎說。」小老太又飛去一個沒有白眼的白眼,「我要瞎說,你把我的頭,塞到馬桶裡去」

我決定離開牌桌,耳朵太髒了。

台灣真的去了也是白去?

我暫時向牌桌,告了假,決定去看看那讓人白去的地方。

守著不大的攤點

世界上的事,說快還真能快,我一下子就到了台灣的基隆市。基隆有火車站,我家原來住在火車站邊上,每晚聽著火車的隆隆聲入睡。

這下,我要坐坐台灣的火車。

台灣的火車票,真小,小到我一直緊捏在手裡,怕掉到地上找不到。台灣的火車站真小,小到像我們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台灣的乘客真少,少到坐不滿我們的一個小學教室。台灣的火車也真小,小到像我們的地鐵。

車上只有一個列車長,沒有列車員。車廂裡人很少,本來,我最怕看到火車站那擠死人的場景,在這裡,好像是吸氧一樣,頭腦清新多了。

火車開動了,一種兒童的心態,使我把著車窗看,鐵路兩邊沒破舊的民房,只有綠樹陰陰,沒有骯髒的泥潭和垃圾堆,只有整齊成方形的農田,不時,農田裡有木牌上的招租廣告,字很大「請來當農民,木屋免費」。

火車到了「蘇澳」,這是個港口,我決定換乘汽車,到高雄去,從蘇澳港出發到高雄,要路經花蓮市,這一段公路,全是沿著太平洋在行進。

在大陸,再沿海,也看不見太平洋,因為,被台灣檔住了,這下,我可以憑車窗遠眺,太平洋風光,盡收眼底。

太平洋上,很平靜,鏡面一樣的洋面上沒有什麼船,水天一色,簡直是空無一物,只有極遠處,有一艘海輪,在孤獨的航行。

我聽說,在這裡,坐一隻船,一直向西面開,只要,不偏離航向,一個多月,就能開到美國,沒有什麼東西阻擋。以前,沒有飛機,去美國的人,都是這樣坐船去的。

太平洋真的沒有風浪嗎?我從車窗向下看,看海岸線與太平洋臨近的地方,只見,無風三尺浪,不停的大浪,撲擊著礁石,原來,船都躲在礁石後面的。

車到高雄了,這裡是台灣南部,我想吃了晚飯,再去旅館。

高雄有很大的夜市,每個攤點,都在做小吃,燒烤。一眼望去,一條街都是。我身邊的攤點,做的都是不一樣的,一個拿著相機的發燒友(編按:愛好者),過來問我「大哥,你看照那裡好?」「每個攤點,你都照一張,回到大陸,都是好照片」。

有一個攤點,是賣玩具的,攤主是一個姑娘,「玩具是台灣做的嗎?」我問,「我們台灣有很多工廠在大陸的,不過,我的貨是台灣做的。」,看著姑娘,守著一個不大的攤點,我想,台灣人生活,也不容易。

百年老店是目標

聽說高雄,是個很活躍的城市,但我到這裡,看到店面都不大,沒有三合板訂起來的大型燈箱,也沒有大商店門前,鬼哭狼嚎的促銷台,也沒有遮住半棟樓的噴射廣告。

這裡的店面,有的是斑駁的幾十年前,塑上去的店面招牌,有的是已經銅銹的店牌。有的是砌在店面牆上,剛用紅漆描過的「南無阿彌陀佛」的石碑,這裡,大多是二、三代傳下來的商店,講究的是一個誠信,品質。百年老店,是這裡人的目標,絕不會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這裡的人,在平靜地生活,但,也在競爭著,他們競爭的是對顧客需求的滿足,這是他們生存下去的根本。

街上的人不多,商店的門都開著,沒有建築機械的轟鳴聲,沒有音響大聲的流行歌曲,也沒有競選總統,市長的大幅標語,整個城市默默地迎接著一天又一天。

台灣人幾十年,幾百年,就這麼安步就班的生活。

難道,他們沒有同國際接軌,

難道,他們沒有人去外國留學,

難道,他們沒有人來圈地投資,

一切生活狀態,就像我五、六歲時,當時,蘇州市區的留影,自清朝以來,換了幾朝,他們始終執拗地生活在自己的習慣中,這是為什麼,這就是中華的痕跡。


跨越海峽的愛戀

2012-10-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譚西林/湖南廣播電視台駐台記者)

倘若有一天,讓你來台灣旅遊或者公差一次,你一定欣然前往;倘若有一天,讓你嫁到台灣,用一輩子的時間留在寶島──你願意嗎?

據統計,嫁到台灣的大陸配偶超過30萬人,湖南共有3.4萬人,居全國第二位。

每一個大陸配偶的背後都有一段耐人尋味的故事,或幸福,或辛酸,或甜蜜,或悲慘,演繹了一段又一段跨越海峽的絕世愛戀。

楊梅,安徽人,36歲,一個聰慧的小龍女。11年前嫁入台灣,嫁給了一個比自己大20多歲的台灣男人。

那一天,我在一家古老的茶館專心傾聽楊梅的故事。當初楊梅為什麼嫁給她的這個台灣男人?只是因為那年做生意血本無歸,這個男人幫自己償還了十幾萬元的債務。沒有愛情,沒有相處,楊梅匆匆離開了家鄉,卻也離自己的幸福人生越來越遠……

來到台灣,面對一個全新的生活環境,沒有親人,沒有朋友,也沒有工作,這個男人和這個家庭就是生活的全部。更遺憾的是,結婚後這個男人徹底的「脫胎換骨」,不好好工作,也不再如從前一樣疼愛自己。楊梅和許多大陸配偶一樣,過著靠丈夫供養的生活,而在很多台灣男人的眼裡,娶來的老婆就是為自己和家庭服務的,不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楊梅被丈夫死死的拴住,幾乎讓她喘不過氣來。楊梅說:「來到台灣我就開始後悔,夜以繼日的後悔!」楊梅很快又有了孩子,這樣的悔恨越積越深,她在悔恨中煎熬了一年又一年……終於在兩年前的一天,楊梅離婚了。她淨身出戶,租住在台北這個繁華都市低矮的平房裡,悔恨的日子結束了,艱難的日子開始了。

我問楊梅為什麼不馬上回家?她告訴我說:「現在有了工作,而且工作越幹越好,等自己有錢了,一定要回家,要回大陸……」第一代漂洋過海的大陸配偶中,大多是經人介紹,和丈夫沒有戀愛基礎。來到台灣後,沒有自主的經濟能力,也就沒有獨立的生活,有的甚至還遭遇婚外情、家庭暴力、社會歧視,她們跨越海峽的愛戀裡只有不盡的悔恨,不盡的淚水。

鄧羽利,一個清新漂亮的岳陽姑娘。7年前,在一次旅途中邂逅了自己的丈夫。和第一代大陸配偶相比,鄧羽利擁有較好的學歷和家庭背景,也有著堅實的戀愛基礎,是第二代大陸配偶的典型代表。

羽利通過自由戀愛遠嫁台灣,因為是家中獨女,她的婚姻遭到了父母的堅決反對,然而堅貞的愛情終究衝破藩籬,跨越了淺淺的海峽。

「嫁到台灣你後悔過嗎?」交流許久之後,我拋出了這個直截了當的問題。

「怎麼不後悔!最開始那幾年真的好後悔,來到這裡一切重新開始,而且落差感很大」,羽利的回答沒有半點猶豫,脫口而出。

湘妹子愛吃辣椒,羽利至今難以適應台灣的飲食。當然吃飯不是生活的全部,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生活單調、乏味,難以融入周圍的社會。當初懷抱著堅貞的愛情和美好的願景來到台灣,然而期望越大,落差也就越大。

「如果給你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你還會嫁來台灣嗎?」我繼續問。

「也許不會,但這就是命運……」

命運不會給人重新選擇的機會,既然選擇,那就無怨無悔!

也許有一天,這些大陸配偶都將年華老去,她們不再美麗,不再執著,但是她們也足以被我們銘記──她們用自己的青春架起一座橋樑,跨越海峽兩岸;她們用自己的人生演繹一串故事,訴說骨肉情深。

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情有殤。每一個大陸配偶都不應該消逝在那一灣海峽翻滾的浪花裡,她們的名字,連同她們或幸福或辛酸的故事,都將永遠銘刻在海峽兩岸共同的歷史記憶裡……。


古早味

2012-10-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 評論數: 0

@黃耶魯:因為羅大佑的一首歌來到鹿港小鎮。小鎮像是停留在幾十年前的模樣,古早味的店鋪比比皆是。建議盡量避開人多的景點,去發現鹿港的另一面。(10月20日 19:17 來自上海)


電梯左行右立的迷思 

2012-10-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阿喵/上海)

前些天,「武漢將重罰地鐵進食行為」的新聞評論框裡,一位網友寫道:「先做到電梯『左行右立』再說吧。」相比其他留言,這條讓我印象特別深刻──估摸著這位兄台是見過世面的,一般人不會無緣無故將「地鐵」往「電梯」上扯。

去台灣之前,我還真不曉得自動扶梯還有自己的「搭乘規則」──「左行右立」,不趕時間的在右邊站著,趕時間的往左邊走著。好多次,我的土鱉腦筋轉不過來,傻逼逼地拄在扶梯中間,總惹得身後傳來一陣陣台腔:「對不起,借過」……慣有的站姿突然被指錯,我連往哪邊側讓都不知道了,往左?往右?多虧朋友拽我一把,救我於東西南北向之間。

經過此番臉紅尷尬的掙扎,我實在受不起自己做錯事還要被別人「對不起」的考驗,也便偷偷學會了「左行右立」的規則。隨著運用的不斷嫻熟,當初的土鱉也學會「挾天子以令諸侯」──遇到台灣本地人紮在扶梯中間,我會趁機來一句「對不起,借過」,即使我不需要「借過」。唉,曾經被傷害的那顆自尊心是難以用「脆弱」解釋的。

當規則浸潤成了常識,回到大陸後,我又變成了一個土鱉──看到電梯,就下意識地往右邊站,留出左側用來走人。站我後頭的大叔見有位置,馬上見縫插針,「轟」地擠到我邊上來了。我的體積也不允許,遂又往前挪了挪,「轟」,大叔將腳伸上來了,看看他的腳,再看看前面一堆堆的人,我想此時的「對不起,借過」是天方夜譚。那麼多人安心地站在扶梯上,誰也沒想過超越前者,此時,「保持不動」就是規則,我沒理由去破壞規則,也沒理由讓大叔縮回自己的腳──嗯,他的腳在「不屬於我的站立空間」裡保持不動了,這符合規則的邏輯演繹。

「保持不動」是約定俗成的嗎?大陸有沒有明文規定「左行右立」的乘梯規則呢?

上海商場的乘梯口,其實也有告示牌提倡「左行右立」,為他人留出趕路的空間。只不過,在我們這兒,此告示猶如「為人民服務」的口號一般,看看罷了,無須上心。

人口之巨,流動性之大,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都無法想出一個法子,讓人們服從「左行右立」的規則。

但是,我們為什麼也要實行這項規則呢?如果「限塑令」是迫於環境保護的需要,那麼「左行右立」呢,它的意義在哪裡,為了替趕時間的人留出空間嗎?但是,逛商場存在趕時間的問題嗎?大家不就是衝著休閒去的嘛。真急,那就去坐升降電梯。

好,不論商場,改談趕火車。上海的虹橋火車站真一個長啊,電梯也很長,乘客從這頭到那頭,耗時甚久。我手裡捏著一張5點的高鐵票去趕車,現在已經4點50了,長長的扶梯上站滿了不動的人群,很遺憾,我因此晚點了。這下,我能義正詞嚴地要求實施「左行右立」的規則嗎?對不起,還是不行,「義正詞嚴」的邏輯出現了問題──晚點是因為我到的不夠早,而非扶梯上站立不動的人群。

道理同樣適用於趕地鐵──扶梯人站著不動,那就等下一班次,或者跑樓梯,樓梯通常空空蕩蕩的,剛好。

我們的思維從一開始就預設了「趕路者」的「先天不正當」──如果事情緊急,你為什麼不提前準備呢?趕不趕,不是電梯「左行右立」的問題,而是趕路者的心態問題,你自己都不重視,為何要求他人為你預留空間呢?總而言之,休想讓集體為對自己都不負責的個體讓步,「左行右立」去你的,我們就愛靜靜地站著……

一個電梯規則牽動的東西還真多,規則的制定、實施、成效,反映的都是一個社群的思維方式與價值認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