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令美國人反感的十大產業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2012-08-31  21:46

說起政府,美國人總是一肚子氣,不過長久以來,最令美國人痛恨的產業,公部門首度「敗陣」。

從政府手中承接這份「榮耀」的是石油和天然氣產業,究其原因,可能是油價漲翻天致民眾怨聲載道,還有 2010 年墨西哥灣漏油事件依然叫人記憶猶新。

民意調查公司蓋洛普最近訪問數千名美國人對於該國 25 種最大型產業的觀感為正面、中立或者負面。其中電腦科技獲得 73% 的正面評價,是最受人們好感的產業;而光譜另一端,銀行業僅有 22% 的好評,60% 持負面看法。整體而言,美國人休閒首選的網際網路、餐廳、零售、電腦商品與服務業得到最多青睞;日常必需品如銀行、石油天然氣以及藥廠反而最受人唾棄。

石油天然氣、藥廠、法律領域的形象總是不太好,近幾年某些領域已有改善。醫療保險業的正面觀感從 2011 年的 27% 提升到 2012 年的 42%,是美國進步最多的產業。

至於銀行與不動產行業,雖然負面形象不是一直如此強烈,不過近幾年卻因次貸危機嚴重打壞自己的名聲。自這份調查從 2001 年開始進行以來,銀行的負面觀感激增的幅度最大,從最初的 23% 提高到今年 53%。

24/7 Wall St. 根據蓋洛普的年度「工作與教育調查」(Work and Education Survey),評選出 10 大最負面的私部門產業:

10. 廣告與公關:負面評價 35%

儘管相較 2001 年,廣告公關業的正面評價已大幅提升 23%,不過今年它仍位居最令人厭惡的產業第十名。最近由 Harris Interactive 所作的調查顯示 98% 的民眾不信任網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無所不在的廣告,且網路內容愈來愈像自我推銷的管道。

9. 電影:負面評價 35%

電影是普羅大眾休閒娛樂活動的一大選擇,卻成為人們最討厭的產業之一,原因令人費解。蓋洛普總編 Frank Newport 認為,有可能是觀眾不認同 R 級電影內容,也或許是嫌電影票太貴,畢竟現在電影在網路上唾手可得,戲院或 DVD 出租店已不再那麼誘人。

8. 電視與廣播:負面評價 36%

廣播電視產業公共形象今年略為好轉,負面評價從 40% 減少到 36%,有 37% 認同這個產業,25% 持中立意見。對於廣電的反感可能來自對媒體的不信任,蓋洛普今年的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對電視新聞的信任度創下新低,21% 的成人表示對電視新聞缺乏信心。

7. 法律界:負面評價 37%

律師一向以咄咄逼人的形象被人厭棄,應該沒人會驚訝它名「劣」前茅。在毋須律師為自己伸張權利的時候,律師永遠是人們口中砲轟的對象。美國律師鐘點費可達 1000 美元,令人艷羨又厭惡。不過美國人對律師的負面觀感也從去年開始稍微好轉。2001 年以來,對法律界的反感程度下降 18%,正面評價增加 17%。

6. 電力與天然氣公用事業:負面評價 38%

公用事業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只要發生電力短缺、限電等問題必定引來不滿,此外公用事業還揹負壟斷、製造汙染的惡名;最近更可能因能源成本上漲引爆民怨

5. 醫藥:負面評價 38%

Harris Interactive 最近的調查顯示,46% 的民眾認為醫療產業應該有更嚴謹的規範,同時在所有產業裡,它的誠信與可靠度敬陪末座。醫療產業經常與消費者和監管人員鬧上法庭,前者控訴不當的藥物治療致使他們身體受創,後者則指責藥商非法營銷,或者違規販售。此外,藥物大廠的價格之高昂,也經常使消費者卻步,從而傷及公共形象。

4. 不動產:負面評價 41%

10 年來,不動產一行受人憎惡的比例劇增 105%,幅度只比銀行略低一點。而整體的正面看法也從 2011 年掉了 20%。美國人對不動產行業如此反感,應是來自次貸風暴,以及近年此行業在經濟上興風作浪產生的負面效果。Newport 指出,美國人並不針對如房地產經紀人般的個體,而是將次貸、濫貸、機械性簽名(robosigning)等負面行為與不動產行業聯想在一起。

3. 醫療保險業:負面評價 42%

醫療保險業形象從 2001 年以來一直保持最佳狀態,如今卻落得最反感行業前三名,蓋洛普的報告指出,這或許跟最高法院今年 6 月決議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合憲有關。 Newport 指出,「雖然美國人在這份調查中似乎很滿意他們的個人健康保險,不過醫療保險業大體而言還是偏向負面,因為有太多糾紛和問題。」

2. 銀行:負面評價 53%

銀行在人們心中的印象一落千丈,負面評價從 2001 年的 20% 激增到今年的 53%。銀行產業遭人詬病其來有自,2008 年雷曼兄弟垮台更是一舉戳破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假象。美國銀行也以不當止贖、物產查封、誤導式的抵押貸款調整方案以及其它爭議性的舉措而惡名昭彰。銀行醜聞一樁樁爆發,給人一種不擇手段求取利益、且以犧牲普通美國人權益的壞印象。

1. 石油與天然氣:負面評價 61%

幾乎每三個人就有兩人對石油與天然氣工業有負面觀感。蓋洛普進行這項調查之際,油價正好節節攀升。石油與天然氣是大眾民生必需品,看著油價宛如脫韁野馬失控漲價,心中的不快不言而喻。而石化業一方面營收日與俱增,一方面卻又坐享來自政府的減稅優惠,難以說服大眾。此外,石化業經常是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這也是公共形象總是蒙塵的原因之一。


美國工作難找 好工作更難尋

【聯合晚報╱國際新聞組/綜合報導】2012.09.01 02:39 pm

「全國就業法計畫」組織31日公布研究報告指出,美國經濟衰退期間流失的工作,大多數是中等薪資工作,而在復甦後增加的工作,大多數是低薪工作

報告說,中等薪資和中等技術工作的消失是一個長期趨勢的一部分,也是勞力市場被挖空的一塊,政府裁員可能助長了這個趨勢。

報告作者安妮特‧柏恩哈特說:「最主要的信息是我們不僅是缺乏工作,而且是缺乏『好工作』。」

這個報告檢視美國勞工部追蹤的366種職業,按薪資分成三組,每組代表2008年三分之一的美國職業,中等薪資組的職業包括建築、製造、資訊等,其時薪中值為13.84美元至21.13美元,在2008年初至2010年初全部流失的工作中,此組的工作占60%。

2010年初後,美就業市場回春,但在全部增加的工作中,中等薪資組的工作只占22%。

較高薪資組的時薪中數為21.14美元至54.55美元,在衰退時期流失的工作中,此組的工作占19% ,在復甦後增加的工作中,此組的工作占20%。較低薪資組的時薪中數為7.69美元至13.83美元,在衰退時流失的工作中,此組的工作占21%,在復甦後增加的工作中,此組的工作占58%。

柏恩哈特在分析中指出,除了企業重整雇用外,近年來州和地方政府也大量裁員,公共部門失去的工作主要是中高薪資的工作。

在復甦後增加的工作中,最多的是零售銷售 (時薪中數為10.97美元)和食物準備 (時薪中數為9.04美元),2009年6月後,這兩種工作各增加了超過30萬名雇員。

一些新增的低薪工作是由剛進入勞力市場的人擔任,如剛畢業的高中生和大學生,但許多是由較年長的工人擔任,他們在衰退中失去較高薪的工作,不得不從事低薪的工作

過去數十年,由於資方選擇自動化或把工作外包海外,美國中等薪資和中等技術的工作成長一直停滯,甚至下降。而成長的工作集中於兩類必須由人親手做的工作,即低薪的髮型師、食物服務員等,和高薪的工程師、醫生等。

2001年以來,美國較低薪資工作增加8.7%,較高薪資工作增加6.6%,而中等薪資工作減少7.3%。麻省理工學院最近的研究發現,這種薪資和技術的兩極化在過去的三次衰退中加速發展,特別是最近的一次,財務的壓力迫使企業加速重整,許多被裁撤的工作永遠消失了


美國8月失業率下降 其實是悲劇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09-08  03:26

根據今早美國勞工部公布,8月失業率下降至8.1%,7月為8.3%。看似改善,其實這份報告的內容,讓人憂心不已。

試想:

1.非農業就業人數增加9.6萬人,大幅低於2012年平均增加的13.9萬人,預估為增加12.5萬至13萬人。去年,美國平均每月增加就業人數15.3萬人。

2.7月非農業就業人數由16.3萬人下修至14.1萬人。

3.就業人數增加最多,係為食品服務業與飲料業。換言之,即餐廳服務員或酒保。這些工作是現今最勞累,最低薪的工作

勞動參與率下降至63.5%,創逾30年低點。當這項數據下降,國家的失業率亦隨之走低。要讓失業率下降至8.1%,就必須有36.8萬名美國人退出勞動力。

無論其他數據如何地好,美國就業情況其實是在惡化,而且嚴重惡化

由參與率開始,分析師Matt Nesto指出,8月有近40萬美國人退出勞動力,放棄尋找工作。失業率每改善0.1個百分點,就有18.4萬名美國人必須退出市場

退出可能意味失去能力,進入灰暗市場,從事非法活動,或乞討。單單8月,就有36.8萬名美國人放棄加入經濟體內。


美股盤後─就業報告失望 振興措施卻有望 道瓊周線收於近五年高點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09-08  05:02

歐洲央行昨日公布無限購債計劃,聯邦準備理事會(Fed)下周可望推出自己的振興措施,美國股市周五進行整理,本周則收高,為三周來首度周線上漲。

S&P 500與Nasdaq指數本周上漲逾2%,創6月初以來最大漲幅。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本周上漲1.6%。

三大指數本周均創數年收盤高點。S&P 500收於2008年1月以來高點,道瓊創2007年12月以來高點, Nasdaq更創下2000年11月以來收盤高點。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收高14.64點或0.11%至13306.64。

Nasdaq指數收高0.61點或0.02%至3136.42。

S&P 500指數收高5.80點或0.40%至1437.92。

費城半導體指數收低3.31點或0.82%至401.23。

本周稍早,歐洲央行總裁德拉吉公布購債計劃,即直接貨幣交易(OMT),股市因而上漲。周五,因美國8月就業報告疲弱,投資人樂觀預期,Fed於下周會議中,可能推出振興措施,股市因而走高。

美國勞工部今日公布,8月新增就業人數為9.6萬人,大幅低於分析師預估的增加12萬人。美國勞工部亦調降了6月與7月新增就業人數,使得就業情況更為黯淡。

8月失業率由7月的8.3%下降至8.1%,但主要係因找工作人數大幅減少。分析師預估8月失業率為持平於8.3%。

周四,幾項勞工市場報告優於預期,投資人因而期待周五的就業報告能持續改善。

本月的數據對投資人尤其重要,因為可能影響聯邦準備理事會(Fed)在9月12日至13日會議中,是否宣布進一步寬鬆信用政策的決議。

「近幾個月,Fed似乎認真評估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推出振興措施,但委員會裡,對此時是否應採取行動,缺少共識,」分析師說。「今日令人失望的報告,則增加了Fed於下周會議,採取行動的機會。」

疲弱的就業報告,及Fed可望採取行動,促使投資人投入政府公債。美國公債價格因而上漲,10年期公債殖利率下降至1.66%,周四尾盤為1.67%。

黃金價格上漲逾2%,收於每盎司1740.50美元。Fed將推出振興措施,挹注經濟,為利多。

QE3的機率增加,則對美元構成壓力。美元兌歐元,英鎊與日元均下跌。

企業:英特爾調降第三季營收預估,因需求較預期疲弱。該股價下跌逾3%。

Pandora (P-US)股價重挫近17%。蘋果宣布計劃推出競爭性音樂下載裝置,為利空。

亞馬遜股價走高。該公司周四公布新款平板電腦,為利多。但投資人焦點卻在,該公司未推出新手機。

世界市場:歐洲央行昨日宣布購債計劃後,歐洲股市周五溫和收高。英國FTSE-100指數上漲0.3%,德國DAX指數走高0.7%,法國CAC-40指數漲0.3%。

亞洲股市大幅上漲,中國大陸政府可望採取行動,刺激遲緩的經濟,為主要支撐。上海綜合指數大漲3.7%,香港恆生指數長紅3.1%,日經指數亦收高2.2%。


金融時報:總體經濟環境太爛 美企驚爆財測下修潮!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2012-09-10  15:00

由於全球經濟放緩,傷害了對於美國企業的產品及服務的需求,讓美企對於短期財測的悲觀程度,已經來到金融危機以來最糟。

《金融時報》報導,儘管美股已經攀升至 4 年高點,但 S&P 500 企業的獲利年增率於 Q2 時放緩到0.8%,分析師對於本季預期更是轉向負數,這可是 3 年來首見。

企業甚至比分析師還悲觀,認為 Q3 表現有可能達不到分析師預期的,與認為可以達到的,有著 3 倍差距。這可是 2008 年 Q4 雷曼兄弟傾頹以來最糟的財測表現。

「歷史上只有衰退時會看到這種數字。這展現了美國企業高層對於市況的看法。」追蹤獲利的 S&P Capital IQ 分析師 Chsistine Short 指出。

許多頂尖的美國企業也都警告它們難逃全球衰退傷害,尤其是在歐債危機肆虐、中國成長又放緩的當下。製造商 Honeywell 指出,由於 Q2 來自中國及歐洲的訂單下滑使其成長衰退。該公司執行長 David Cote 在發表 Q3 財測難達標的預期時嘆道:「總體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尤其是歐洲的情況很糟。」

共有 24 家科技業發表未達標的財測,這當中甚至包括了蘋果,其執行長庫克指出歐洲持平的表現「傷害了我們的整體表現。」其他藍籌股則在數月前便調降財測。

週五時,英特爾下修財測,與 7 月時的預期相比落差達 8 個百分點;該公司則將結果歸因給「低於預期的需求。」三天之前,聯邦快遞也下修財測,與 6 月時的預期相比落差幅度達 8 個百分點,該公司歸因給「全球經濟疲軟。」

FactSet 數據顯示,S&P 500 企業近 1/3 的獲利來自海外,科技業的話此數字更超過 50%。

金融危機已降,美國企業能夠在全球成長疲軟的情況下,從 2009 年底以後連續 8 季正成長,主要在於它們施行大量的成本刪減。不過現在獲利已壓縮到一個程度但未來成長空間受限,美企需要增加銷售才能夠提振未來的獲利。

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師 David Kostin 上週向客戶表示:「低利潤意味著獲利必須靠營收增加來提振,不過總體環境的逆風持續,持續壓縮營收成長空間至 2013年。」

分析師預期 S&P 50 0企業獲利將在 Q4 反彈、2013 年的表現也不錯,不過現在也有分析師準備要調整這樣的預期。根據 S&P Capital IQ 資料顯示,72 間 S&P 500 企業指出營收將未達分析師預期,為 2009 年Q3 以來最差的表現,只有 22 間 S&P 500 企業表示表現能夠超越分析師預期,為開始編篡該數據的 2006年以來最少公司數。

近 400 家企業未發布財測,凸顯了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此數據也是 2009 年 3 月以來最多的公司數。


經濟疲軟衝擊晶片需求 德儀繼英特爾後發布Q3預警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09-12  10:25

美國晶片大廠德州儀器 (德儀)(Texas Instruments,TI)(TXN-US) 周二 (11 日) 警告,現行季需求恐僅達公司預期範圍的下端,原因是歐洲等市場需求微弱。消息證實投資人擔憂可能成真。

德儀盤後宣布,年度第三季營收將由原本預估的 32.1-34.7 億美元改為 32.7-34.1 億美元,每股獲利 (EPS) 則將由 34-42 美分改為 38-42 美分。其中營收受到 6000 萬美元的保險賠償金加持,源於去年日本 311 強震造成業務中斷。

德銀表示,現行季營收還能維持在目標範圍內,只歸功保險金給付、刪減支出及萎縮的無線業務銷售額優於預期。事實上,其大部分晶片業務需求皆不如預期,原因客戶擔憂全球經濟情勢,而讓產品庫存維持低落。

德儀補充,部分客戶將 7、8 月訂單延後到 9 月。且整體公司產品需求也略為下滑,降至德儀原本預期範圍的下端。

投資人之前便已擔憂,繼晶片業龍頭英特爾 (Intel)(INTC-US) 上周發布營收預警後,德儀也會跟著下砍第三季財測。


飛利浦、惠普、柯達 擴大裁員

【經濟日報╱編譯劉利貞/綜合外電】2012.09.12 03:27 am

經濟環境惡化,科技公司紛紛瘦身以改善營運,全球照明設備龍頭飛利浦電子(Philips)宣布裁員2,200人,以節省逾3億美元開支;個人電腦大廠惠普(HP)裁員人數再增2,000人;伊士曼柯達(Eastman Kodak)年底前也將再裁1,000人。

飛利浦11日表示,為進一步省下3億歐元(3.83億美元),將額外在全球裁員2,200人,使預計2014年完成的整頓計畫減支規模擴增至11億歐元。該公司原已準備裁減4,500人,最新宣布的裁員措施將集中在照明與醫療照護事業,包括行銷、資訊科技等部門。

飛利浦目前約有12.2萬名員工。執行長萬豪敦(Frans van Houten)說,經濟因素使公司面臨的逆風日漸增強,「全球籠罩著不確定性,我們在中國和歐洲的事業成長明顯減緩」。

另據惠普10日提交主管機關的文件,惠普打算擴大5月時宣布的整頓計畫規模,到2014年10月前,裁員人數將增加2,000人至2.9萬人,整頓支出預估將因此從35億美元增至37億美元。惠普全球員工超過30萬人,在本會計年度結束前,預計裁減1萬1,500人。

由於印表機、技術服務與資料中心設備需求減緩,惠普先前宣布將透過裁員和提早退休,使2014年度起每年節省35億美元開支。惠普在文件中指出,企業服務部門將裁減約8,000個職位,包括到7月底止裁掉的7,300人;惠普上月將該部門價值減記約80億美元。

年初聲請破產保護的柯達也表示,為專注在商業包裝與印刷產品等事業,年底前將再裁減1,000名或更多員工。這使柯達今年來宣布的裁員總數增至3,700人,公司因此剩下約1萬3,400人。

柯達此次裁員範圍涵蓋全球,且包括薪資福利在內,預期藉此1年省下3.3億美元。柯達並宣布營運長法拉奇(Phillip Faraci)與財務長麥考維(Antoinette McCorvey)將離職,由協助柯達重整的顧問業者AlixPartners的主管魯夫(Rebecca Roof)暫代財務長。


精簡人力 整頓事業 飛利浦擴大裁員規模2200人 發言人:多數為海外員工

鉅亨網編譯許家華 綜合外電  2012-09-12  13:30

荷蘭電子巨頭飛利浦 (Philips Electronics)(PHIA-NL)(PHG-US)加強其削減成本的努力,周二宣布將會增加裁員人數,作為大動作檢視事業的一步,在去年虧損13億歐元之後,下半年事業已開始好轉。

飛利浦執行長Frans van Houten在倫敦投資者大會召開前表示,公司將會再裁2200人,隨後該公司發言人補充,裁員範圍多數在荷蘭以外的地區。荷蘭周三舉行全國選舉,其中就業流失問題就是主要議題之一。

消費性電子產品、醫療設備和照明系統大廠飛利浦宣布,10月頭一波裁員行動將裁員 4500人,其中1200人是荷蘭境內員工。截至第二季底,飛利浦全球員工人數為 121801人,其中1.4萬人位於荷蘭。

藉著削減經常費用和移除重工和降低領域複雜性(如IT),Van Houten將飛利浦成本削減目標自 8億歐元提升至 11 億歐元 (14.1億美元)。去年飛利浦營收約226億歐元,經常費用約莫50億歐元。

一位不願具名的分析師表示,他知道飛利浦有約莫70種不同的IT平台,而Van Houten打算大砍至剩下6種。

飛利浦曾表示打算將節省下來的資金重新投資至創新、研發和銷售工作上,因為飛利浦希望可以更快速的推出新產品至當地市場。

飛利浦7月份公布第二季獲利豐富,讓投資者期待該公司整修事業的行動將有收穫。

歷經2季財報均優於預期後,Van Houten 7月向媒體表示,飛利浦現在已處於「可支撐下去的復甦模式」,但他不排除採取進一步的削減成本措施。


普查顯示 2011年美國有4600萬人處於貧窮狀態

鉅亨網編譯郭照青  2012-09-12  22:59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周三公布,2011年,美國約有4620萬人處於貧窮狀態,較2010年的4630萬人小幅下降。

貧窮比例由15.1%下降至15%。

人口普查局說,這兩項統計與去年相較,變化不大。

實質中間家庭收入下降1.5%至約50054美元。

2011年沒有健康保險的人下降到了4860萬人,2010年為5000萬人。


美國開始為未來孩子到中國當奴隸學中文了!!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2-09-14 10:33 | (分類:默認分類)

美國喬治亞州比伯郡,大約20%居民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公立學校情況更是全州最差,2 萬5000名孩子有一半沒法念到高中畢業。學區去年來了一位教育總監,提出一套大膽的教育改革方案,其中一項誰都沒想到:公立教育系統,從幼稚園到12年級強制學中文。

學區總監達里曼在美國公共電台表示:「今天 上小學的孩子,到2050年正值人事業高峰階段,他們會生活在中國和印度占全球GDP一半的世界裡,到時候他們如果沒有辦法在亞洲文化裡好好做人做事,將會付出沉重的代價。」

達里曼從這個學年開始分階段推出中文教學計畫,每周數堂,從最低年級開始,三年後推廣到所有12個年級。

教師是從附近一所「孔子學院」請來,有25 位,他們來自中國大陸,都修過中小學教學學分。孔子學院是中國大陸政府為推廣中文而在海外設置的非營利機構,比伯郡以每人每年1 萬6000美元(台幣48萬元)的薪水聘請他們。

他表示:「這對各方面都是雙贏的安排。」比伯郡並非人人持此看法。有人認為這是北京共產政權藉此伸展其政治謀略,但大多數批評是從實際觀點出發。

居民狄娜說,比伯不是一個特別能產生高成就學子的地方,很多人連基礎英語都說不來。她自己有個孩子念九年級,她可以想像未來有些學生可能進入中文有用的領域,像國際貿易、 科技或法律,但其他學生就比較難說。

達里曼則表示,應該這麼問:「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什麼樣的教育,不是為一些學生,而是為所有學生?」他說:「我認為,只要他們周遭的成人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條件,每個孩子有可能成功。」

喬治亞州上次人口普查顯示,拉美裔人口增加 一倍,因此有家長質疑為何不將西班牙語定為第二語言。達里曼表示:「我老婆是拉美裔, 我完全理解這疑慮。但是,從社區教育來說, 重要的是為孩子的未來,而不是為我們的過去著想。」


政客請閉嘴!專家:聯準會推無限QE3還不是被你們逼的

2012/09/14 17:45 鉅亨網 鄭杰 綜合報導

美國聯準會昨日宣布了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承諾再出手買進 400 億美元抵押貸款,是謂「QE3」也。

但《CNNMoney》主筆 Paul La Monica 質疑 QE3 的必要性。La Monica 坦言,美國經濟現在的確不怎麼好,但是卻也不像 2008 年那麼樣糟糕,儘管伯南克對美國目前的高失業率表達「嚴重關切」,但實際上美國現在的 8.1% 失業率已經比 2009 年 10 月 10% 最高峰的時後有所改善了,衰退其實已經正式結束了,現在美國經濟其實好轉中。

La Monica 指出,美國的就業市場和總體經濟改善的程度的確折磨人的低又慢,但依然是復甦中,就連房地產市場其實都比一年前要來得好,因此他質疑 QE3 真的有必要嗎?但許多投資專家和經濟學家卻不這麼想,他們對 QE3 極度渴望,La Monica 認為他們都過於貪得無厭。

然而,談到總是出張嘴的政客,La Monica 砲火卻更猛烈,他直說這些政客要是膽敢抱怨聯準會,他會直接送他們兩個字:「閉嘴!」

因為顯然伯南克和聯準會成員擔心的就是今年年底這些政客會把一切搞砸,這也正是他們最擅長的事。伯南克已經多次前往國會山莊演講報告,指出聯準會的貨幣政策,包括降息、QE 等效果其實有限,要讓經濟重回軌道不是只要注入更多的流動性,而是國會要有財政行動,讓聯邦債務負擔獲得控制,同時也要確認政府最重要的幾項政策預算不會被犧牲,例如國防、教育、窮人的社會安全網等,還要改革過時的稅制,監管常出問題的產業。

但是以上這些事,伯南克統統無能為力,在政客又把全部心思放在選舉,而非政務之際,聯準會別無選擇,只能採取更加積極的舉動。

La Monica 表示,我們可以合理擔心美國國會今年底無法達成協議,無法阻擋美國自削減預算支出,稅率調升的財政懸崖墜落,換句話說,他認為聯準會現在的舉動,可能只是為了要防止 2013 年初可能會出現的嚴重經濟放緩。

專業基金經理人 Wilmer Stith 認為:「QE3、QE4 還是 QE5 對振興經濟其實都沒什麼效用,更大的問題在於選舉、監管以及財政懸崖。」他表示,自大蕭條以來,這是政治不確定最嚴重的時候,且也是出現的最糟糕時機,若是美國真的摔落財政懸崖,很有可能會進入另一輪衰退。

聯準會過去常被批評太過被動,當初聯準會就曾坐看美國次貸風暴形成,還夸言對經濟造成的影響已獲控制。但是伯南克現在已經記取了教訓,瞭解最大的風險就是坐以待斃,認清美國國會不太可能順利完成協商。

La Monica 指出,若不是有聯準會安撫市場和中國、日本等外國債券大戶他們仍能保持經濟流動性,美債殖利率可能早就飆高,然後美國很快就要淪至與歐豬國相比了。當然,擔心財政懸崖最後可能是一場虛驚,政客們可能會在最後一秒鐘達成協議,實際幫助經濟。

現在美國經濟還有另一種隱憂,伯南克將利率壓低這麼久,很有可能刺激通膨,造成另一次資產泡沫。不過,縱使更多 QE 政策出爐讓美元走弱,油價走高,通膨其實也並非美國當前該憂心的最大問題。

La Monica 指出,不幸的是,伯南克現在陷入一個兩難的局面,伯南克雖正確指出,財政改革是當前比 QE 更為重要的事,但糟糕的是,伯南克的疾呼統統被國會山莊聽而不聞。且似乎嫌他的工作還不夠艱難一樣,在國會擺爛推託之下,伯南克還要為經濟提供更多刺激,真是慘。


地產大亨Zell:美國經濟正邁向二度衰退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10-03  18:20

美國傳奇投資人房地產大亨 Sam Zell 周二 (2 日) 警告,由於美國企業對未來愈來愈缺乏信心,而不敢進行業務投資,導致國家正朝向落入二度經濟衰退前進。

Zell 擔任 Equity Group Investments 執行長,持有數家上市公司股份,多為不動產企業。他接受《CNBC》節目訪問時指出,由於美國政府缺乏領導力,導致國內企業坐擁總額 2 兆美元左右現金,卻不採取行動。

Zell 進一步表示,就算美國聯準會 (Fed) 不斷印鈔提供市場流動性,情況還是如此。他認為 Fed 的行動只是用來拉抬股市。

Zell 說,現在沒有人想承諾比明天更遠的事,而經濟衰退的導火線之一,正是當企業開始將一個個計畫延後。他直言,現在目睹到的情況,正顯示美國經濟步上二度衰退道路;企業資本支出計畫普遍被延後,理由都是缺乏信心。

Zell 雖未直接點名美國現任總統歐巴馬 (Barack Obama),但他延續一貫批評當局者立場,抨擊政府用行政力量「以文攻武嚇來立法」。報導披露,Zell 公開提供在野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 (Mitt Romney) 7 萬美元競選贊助。

不過 Zell 受訪時補充,他不會羨慕下任美國總統,無論誰當選;因為國家面臨如此多的挑戰。他說,當選者將面臨必須非常立即處理多如牛毛的事務。


〈分析〉歐巴馬、羅姆尼皆缺乏政治勇氣 美國經濟等著完蛋!

鉅亨網陳律安 綜合外電  2012-10-02  20:43

「就像地震撼動了房屋,2008 年的全球金融危機撼動了西方經濟體的根基。」Pimco 執行長 Mohamed El-Erian 在最新的海外策略報告指出。

《MarketWatch》報導,失業率及不平等的問題助長了「在金融混亂的情況下,也助長了社會的不安定性」,讓 Pimco 的新常態之說中的不確定性、波動性、低市場回報等問題擴散。

核心問題就在於華府「無控管大量債務過後的浪潮,社福方面的支出也水漲船高。」不過當政府緩慢因應的時候,市場則快速作動。

美國現在已經陷入了一個新新常態,那就是越來越多的政治失能,導致經濟成長失速、無法接受的高漲青年失業率、長期失業、翻倍的債務以及國家赤字疑慮,此外,窮人與富人的不平等也繼續惡化。

El-Erian 認為,解決方案可能要等到總統大選過後才會出現。不過這樣的可能性也不大高,因為歐巴馬或羅姆尼尚未提出一個有效及具前瞻性的經濟重組計畫,來解決嚴重議題,比方說失效的勞動市場、無法支撐的公眾財務、破碎的信貸系統、基礎建設不足,以及落後的教育體系。

這是因為歐巴馬及羅姆尼兩人都缺乏「遠見及政治勇氣」,且無論誰當選,他們領導力的匱乏,將讓經濟體充滿更多失望以及不確定性。

更糟糕的是,美國在經濟及政治上面臨的挑戰將持續下去,當越來越多的大企業以及長期投資人開始憂慮時,會導致新增雇員及設備投資減少;而當他們收手時,美國的命運便交到了政客以及短期交易員手中,這讓波動性增加,且未來經濟及就業的成長都進一步受限。

政客忽略經濟,也會摧毀經濟來贏得選舉。就過去 10 年以來,美國陷入了一個悲慘的惡性循環,先是讓脆弱的經濟變成糟糕的政治,再來就是讓糟糕的政治成了更糟糕的經濟表現,更進一步的威脅了經濟體的未來。


紐約時報:美國貧富差距嚴峻 拖累經濟成長

鉅亨網編譯鍾詠翔  2012-10-17  21:32

美國的收入不均已經拉到經濟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以來最高,經濟衰退也無法令此趨勢逆轉,經濟復甦第一年,1%的富豪擁有93%的收入增長

貧富差距的問題,以及貧富差距所引起的中產階級生活困頓的難題,不僅造成反華爾街言論高漲,更成為總統選戰的辯論題材。如今越來越多經濟研究顯示,未來幾年,貧富差距可能會阻礙經濟成長,不利於創造就業機會

國際貨幣基金(IMF)的Jonathan D. Ostry表示:「像美國收入不均這麼大的國家,經濟增長會變得更脆弱。」IMF的研究顯示,1980年代以來收入不均持續擴大,美國的經濟擴張可能為此減少了1/3。

IMF去年公布的研究指出,長期而言,降低收入差距與促進經濟發展,乃一體兩面之事。

1980年代以來,富裕家庭的收入佔美國整體收入的比重持續擴大。根據Paris School of Economics經濟學教授Thomas Piketty與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經濟學教授Emmanuel Saez的統計數據,1%的人擁有整體1/6的收入,前10%的人擁有整體一半收入。

多年來,經濟學家認為,這類不均是美國經濟政策的副作用之一,如對投資收入實施稅收優惠。大致上,世界銀行(World Bank)、IMF等組織並不直接處理全球收入不均的課題。

可是,最近幾年,經濟學家的想法出現大幅度轉變。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今年提出警告,美國收入不均嚴峻,會有「後果」,建議在稅務與支出方案上大膽作為,積極面對。

IMF也向美國示警。IMF的經濟學家表示:「許多人輕收入不均,重經濟成長,認為這樣雨露均霑,當少數快艇變成遠洋班輪,但大家都小小獨木舟時,局面就會變得很嚴峻。」

經濟學家認為,收入集中在一小撮富豪手上,絕對不僅僅是一個更不平等的社會而已,更意味一個不穩定的經濟擴張與經濟動能疲弱

上述是IMF經濟學家Ostry與Andrew G. Berg所提出的結論。他們發現,在富裕國家,收入不均與經濟擴張較短顯著正相關。

收入不均似乎比其他因素對經濟增長有更明顯的影響,包括外國投資、貿易開放、匯率競爭力與政治制度在內。

在開發中國家,收入不均連累經濟成長似乎很清楚。收入不均可能會導致政壇不穩,引發暴力事件,衝擊經濟,這完全符合「阿拉伯之春」(Arab Spring)的基調。

對美國來說,目前這類方向是重大研究課題,經濟學家研究是否貧富差距誘發衰退?如何引起衰退?又有何意涵?

最近幾年,Brookings Institution、IMF的研究成果以及頂尖大學的學者,共同提出一個令人注目的論述。

從1970年代起,中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減少,他們舉債來改善生活條件─買更大的房子,但他們卻負擔不起,並拿這些房子作為搖錢樹。這些家庭押寶房價會持續上揚,鳳凰城外圍擁有3間臥室的房子,成了他們眼中不折不扣的聚寶盆。但人算不如天算,房市泡沫破裂,連帶整個經濟受創。

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教授Raghuram Rajan的研究凸顯了鬆綁法規的後果。他在今年寫道:「從1970年代開始,先進國家發現越來越難推動經濟增長。面對落後的焦慮,目光短淺的政治回應是放寬取得貸款。規定鬆綁了,銀行業者大量發放風險性貸款。」

因此,收入不均有助於解釋經濟衰退,以及衰退之後復甦動能欲振乏力。可是,當前經濟學家與政策專家面臨的棘手問題是,美國收入不均在未來幾年的意義是什麼。

經濟衰退似乎增強了美國收入與財富不均,不是反轉收入不均的趨勢。和1930年代相比,前10%的富人佔整體收入的比例進一步擴大。經濟衰退期間,前1%的富人收入遭遇打擊,但已經看到回升。相反的,整個復甦動能疲弱階段,一般工資家庭的收入持續縮水。

財富分配也變得更加集中了。房價重挫,還要幾年才會回升(如果不是幾十年)。與此同時,公債價格大漲,股價的表現也不俗,都讓高收入家庭更有投資意願。

華盛頓研究機構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的研究發現,前1%家庭佔整體收入的比重,甚至比底層90%的家庭還要多。

不分黨派,包括美國歐巴馬與Mitt Romney均主張,重振中產階級將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關鍵。但他們的政見差距甚大,特別是提到稅務與政府轉移方案時。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 Stiglitz表示:「我們處於惡性循環的看法令人擔憂,收入不均擴大,意味經濟走軟,經濟走軟意味收入不均擴大,不均擴大意味經濟走軟。」

華盛頓研究機構Heritage Foundation經濟學家Rea S. Hederman說,以投資收入稅率優惠為例,問題出在那些促機經濟增長的政策,同時也造成不均,這代表重新分配收入將限制經濟成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