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06.23 05:43 am
聯發科昨(22 )日宣布,將採換股與現金並進的方式,分2階段收購F-晨星全數股權,收購溢價幅度近兩成,總金額超過1,150億元。這項收購金額規模在近年台灣科技業,僅次於奇美電合併群創,也為全球IC設計業投下震撼彈。
聯發科是亞洲手機晶片龍頭,F-晨星是全球電視晶片霸主,過去在IC設計業素有「大小M」之稱,雙方競爭激烈,此次整合震驚IC設計業界。業界認為,「雙強合體」後,聯發科年營收將重返千億元,挑戰美滿科技(Marvell)全球第5大IC設計廠地位,法人表示,晨星淨值331.56億元,聯發科買得並不便宜。
「新聯發科」不但補齊網通IC、機上盒(STB)IC等產品線,成為全球IC設計一哥高通(Qualcomm )與老二博通(Broadcom)的混合體,在手機和電視晶片市占率更是大幅躍進,引起全球手機品牌和電視品牌大廠高度關注。
在昨天的重大訊息記者會上,由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和晨星董事長梁公偉共同對外說明。蔡明介表示,兩家公司過去10年來各自有相當不錯的技術和客戶,整合後,雙方的電視和手機晶片仍為最重要的產品,但還是有別的機會。梁公偉表示,系統單晶片(SoC)供應商的資源需求龐大,市場競爭激烈,亞洲公司與國際公司仍有距離,藉由兩家廠商的資源,有助未來發展。
聯發科現有員工人數超過6,700人,加上晨星約3,000 人,「新聯發科」的員工數逼近萬人大關。蔡明介說,雙方合併後不會裁員,將針對各自領域進行最有效率配置。至於董事會規劃,要等到完成100%合併後再安排。
公開收購案將分2階段進行,第1階段自6月25日至8月13日止,預定收購晨星40%至48%股權,股本增至134.9億元,第2階段完成100%收購;整個收購案預定明年第1季完成,完成後,聯發科的股本將膨脹至156.7億元。
聯發科 砸1140億元併晨星
作者: 林上祚╱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23日 上午5:30
台灣手機晶片大廠聯發科,面對市場龍頭高通在3G專利優勢,與大陸晶片廠低價進逼,昨日宣布與台灣最大競爭對手晨星進行二階段合併,第一階段採公開收購方式,以0.794股聯發科股票與現金新台幣1元,收購1股晨星,收購最高48%晨星股權,為國內第三大購併案,消息一出震撼業界。
聯發科發言人顧大為表示,若以兩家公司昨日收盤價計算,聯發科是以20%左右價格溢價收購晨星,總併購規模約38億美元(約新台幣1140億元),完成併購後聯發科股本將從114.76億元增加為156.7億元。
以去年資料來看,合併晨星後,聯發科規模將達41.89億美元,可望超越NVIDIA成為全球第四大IC設計廠,僅次高通(US-QCOM)、博通(US-BRCM)與超微(US-AMD)三家。
聯發科與晨星半導體,在IC設計產業被稱為大M與小M,聯發科從PC光碟機晶片,跨入手機晶片,催生大陸低價功能型手機(山寨機)市場;2002年才成立的晨星,雖然2010年才跨入這塊市場,但卻來勢洶洶,經過二年的慘烈競爭,二家公司居然化敵為友,跌破外界眼鏡。
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與晨星董事長梁公偉昨天下午兩人親自共同舉行重大訊息記者會。蔡明介宣布二階段併購晨星,下周一起至8月13日,先透過公開市場收購晨星40%~48%股權,年底再推動換股合併,預計明年初完成併購。
聯發科併晨星,溢價20%、金額1,150億元
2012/06/23 09:13 時報資訊
【時報-各報要聞】台灣IC設計產業史上最大規模整併案現身!被市場稱為「大小M」的聯發科 (2454) 董事長蔡明介、F-晨星 (3697) 董事長梁公偉,昨(22)日破天荒握起雙手,對外宣布兩家公司將進行合併,聯發科將收購F-晨星全數股權。
這項高達新台幣1,150億元(以昨日收盤價概算)的併購案拍板,明年第1季就將進入「新聯發科」時代。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指出,聯發科將以公開收購方式收購F-晨星股權,換股比例為1股F-晨星股票換發0.794股聯發科股票,再加上1元現金,以昨日收盤價計算,溢價幅度約20%。該收購案,預計分2階段進行,第1階段預計在6月25日至8月13日,收購約2.12億~2.54億股的F-晨星,相當於F- 晨星股權約40%~48%;一旦第1階段順利完成,將以類似的換股比率進行第2階段收購,而合併基準日雙方預估約在明年第1季,聯發科將為存續公司、F- 晨星為消滅公司。
為何選在此時合併?蔡明介、梁公偉口徑一致強調,產業型態正在改變,新的競爭者加入,合併可增強國際競爭力。
聯發科、F-晨星已是台灣IC設計雙雄,甚至已是亞洲2強的SoC(系統單晶片)公司,在研發資源的投入上,具極高的重疊性,在面臨國際級大廠的挑戰下,蔡明介指出,透過合併將可讓「新聯發科」的資源整合且最大化,更具全球競爭力。
聯發科在大陸3G手機晶片市場直逼全球龍頭高通,但數位電視晶片發展多年市占率仍不如F-晨星;F-晨星在全球數位電視晶片市場取得龍頭地位,卻在手機晶片市場苦心經營,價格再低也賺不贏聯發科,因此雙M的合併,資源整合效益可期。
蔡明介指出,全球朝向整合的趨勢,在未來智慧平台時代,包括手機、電視晶片資源平台是可共通的,而2家公司在業界10多年發展以來,都已各自有很好的產品、客戶以及人才,合併將可讓資源整合效益更具國際競爭力,未來產品的發展也會更廣,就像其他國際大廠產品線會多元、也具整合力。
蔡明介預估,順利收購流程,會在明年第1季正式合併,合併效益則會在完成合併後1年(約2014年)可見。
梁公偉表示,全球SoC產業來看,2家公司都是亞洲表現優異的IC設計公司,在各類產品都有優異表現,雖智慧終端市場規模愈來愈大,但加入的競爭者不但國際化,也愈來愈龐大,甚至已有過度競爭的壓力長。以智慧電視市場來看,不但IT業跨入,手機業也在布局,而iTV的出現也預告,產業演進到另競爭階段,未來 2家公司都會面臨難獨霸市場的局面,因此合併將有助於與國際競爭對手競爭。(新聞來源:工商時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閱報秘書/公開收購
【經濟日報╱張瑞益】2012.06.23 04:04 am
公開收購的可避免小股東權益在收購過程中被忽略或受到影響,也是讓小股東表達參與與否個別意見的機會。
過去的併購案,經常見到公布後遭到質疑購併價格不公,或有大股東利益輸送的疑慮等情況,小股東無計可施,只能被迫配合公司出脫持股;如果透過公開收購,相對較能避免類似的問題。
此外,對於發動公開收購的公司來說,因收購價格、期間、數量均是事先擬定,透明度相對較高,也更能掌控收購時程。
新聯發科 威脅二線晶片廠
【經濟日報╱記者曾仁凱、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06.23 04:04 am
聯發科無預警宣布收購F-晨星,震撼國內IC設計業界。大小M「合璧」後,在扣除電視品牌廠自製後的全球電視晶片市占率超過七成,可能對二線廠帶來威脅,競爭對手矽統、瑞昱對此各有解讀,未來將與聯發科變成對手的揚智則不願評論。
矽統行銷業務處副總李志村昨(22)日表示,這對於小廠應該是利多,可以獲得更大空間。客戶基於風險分散原則,選擇方案時不會只選1家,聯發科和晨星合併後,反而為小廠帶來一些機會。
同時,聯發科先前為了抵抗晨星,電視晶片的毛利率壓力大,隨著兩家公司合併,市場競爭單純化,應該是利多。目前電視晶片占矽統營收比重約三成。
他觀察,這回大小M結盟,和2004年聯發科入主揚智有點像,當時DVD光碟機也是碰到市場飽和、技術成熟,聯發科透過出手結盟來重整市場。
旗下同樣擁有電視控制晶片的瑞昱認為,聯發科與晨星的合併案為市場秩序的合併,因為過去IC價格競爭太激烈,殺價太兇,由整體市場來看,整併對IC設計業是好事。
瑞昱不諱言,兩家廠商的合併將對其電視產品造成一點影響。不過,該公司的主力在於網通晶片,電視晶片原本就不是最大的獲利來源,影響應該不大。
此外,因聯發科今年才宣布全面釋出機上盒(STB)晶片廠揚智的持股,這次藉由合併晨星,又將獲得STB晶片的產品線,反而未來將與揚智成為競爭對手。
對此,揚智表示,對於兩家上市櫃公司的交易事項,該公司沒立場表達意見,業務方面會照常進行。
業界預期,機上盒雖為晨星力攻的市場,但目前占公司營收比重仍小,在併入聯發科後,更會被稀釋,「新聯發科」未來是否將威脅過去的子弟兵揚智,仍需視雙方正式合併後的產品線布局而定,如果聯發科有意進軍,將成為不可忽視的對手。
F開頭公司 收購有難度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06.23 04:04 am
全球電視晶片龍頭晨星正式掛牌上市才一年半,即被聯發科公開收購,且為國內第一家F開頭公司的收購案,為公開收購增添難度。對此聯發科昨(22)日強調並不擔心。
由於晨星籌碼分散,加上為境外公司,可能增加公開收購的難度。聯發科表示,據目前估算結果,晨星的大股東可掌控持股超過三成,要收購成功並不困難。
由於晨星是境外公司,聯發科為了完成這項收購案,縝密考慮了各國法規和稅賦要求,決定以換股搭配現金收購的方式,並以收購40%到48%股權做為第1階段完成的目標,加計大股東的三成股權,應可達成收購條件。
對於公司即將被收購,為免員工人心惶惶,昨天下午6時,晨星董事長梁公偉即舉行員工說明會,員工的問題圍繞在未來公司是否裁員,以及原本境外所得的持股可能面臨課稅的問題。梁公偉回應,雙方暫未討論到這個問題。
回顧過去,晨星選在2010年耶誕節前夕12月24日,以每股300元掛牌上市,但因上市過程中蒙上諸多疑慮包括董監持股不到1%、創台股上市掛牌歷史新低等,加上籌碼分散,使得上市後最高股價僅到346元,隨即面臨承銷價保衛戰,第3個交易日即跌破承銷價;去年8月一度跌到110元,幾乎僅剩掛牌價的3分之一。
蔡明介:強攻國際 梁公偉:團隊不散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06.23 04:04 am
「大小M」握手言和,攜手共闖電視和手機市場,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昨(22)日滿臉笑容,有信心藉由合併案強化國際布局;F-晨星董事長梁公偉表情相對嚴肅,並積極對內喊話,強調「團隊絕對不會散掉」。
外界最詫異的是,「在手機和電視市場各擁一片天的聯發科與晨星,為什麼要合併?」
聯發科過去多次重大併購案,蔡明介從未站上第一線、親赴證交所的重大訊息記者會,昨天他出席「大小M」合併記者會,凸顯對這件事的重視。
蔡明介說,兩家公司就產品、技術和市占率來看,與國際大廠仍有差距,藉由合併案將有助國際布局,提升技術和產品市占率。兩家公司在電視、手機等產品線重覆,但技術和產品仍然不夠,未來現有的人力會儘量減少重覆,向新的機會發展。
聯發科和晨星過去激烈交手,如今又走向合併,印證了商場沒有絕對的敵人。對此,蔡明介說,這些都是商業考量,由股東、員工及產業發展來做出的商業決定,沒有其他的想法。
相較之下,身為被併購方的梁公偉昨天神情嚴肅,下午3時半先到證交所與蔡明介共同主持重大訊息說明會,說明雙方的合作案,傍晚再對內主持員工說明會。
為何同意被公開收購?梁公偉說,是基於整體戰力的保持,並非個人考量。他強調,兩個團隊的結合,會在各自的平台上經營,並不是把經營權交給另一方,雙方將在電視、機上盒(STB)上發揮優勢,他個人也會留在團隊。
歐債之亂 促成大小M閃婚
【經濟日報╱記者 謝佳雯】2012.06.23 04:04 am
在IC設計業有著大小M之爭的聯發科與晨星,競爭態勢一向火熱,這次雙方能夠一笑抿恩仇,在於歐債危機再次臨頭,加上IC產業競爭走向資源戰,因此聯發科先拋出善意,晨星順勢接球,讓這場談了二、三個月的戀愛,終於開花結果。
藉由這次的合併案,聯發科掌握了手機、電視、機上盒(STB)等數位家庭所需要的「入口」,再笑納晨星近來成果頗為豐碩的觸控IC產品。儘管如此,聯發科在手機晶片市場仍未走出山寨市場,攻進品牌大廠供應鏈,仍是聯發科未來面臨的大挑戰。
「大M」聯發科與「小M」晨星在電視、監視器和手機市場頻頻交手,原本由聯發科當家的電視和監視器晶片市場,硬被晨星擠下龍頭寶座,加上一度引爆訴訟的員工洩密案,雙方不僅較勁意味濃厚,火藥味也相當重。
這次歐債危機重燃大火,讓產業危機意識再度升高,因而促成聯發科和晨星這樁令產業界難以置信的合併案。
分析師:兩強合併 好事一樁
【聯合報╱記者黃郁文、魏興中/台北報導】2012.06.23 04:04 am
台系IC設計大廠聯發科(2454)宣布合併F-晨星(3697),市場大感意外。不過,外資分析師認為,隨著兩強合併,除了可發揮市占大增的優勢,還能產生規模經濟效益,實屬「好事一樁」。
根據合併的條件,F-晨星股價具有上漲20%的空間。大和資本亞洲區研究部主管陳慧明說,就邏輯上來看,聯發科與F-晨星合併案,基本上都是正向有利的。
首先,聯發科完成合併後,在全球電視晶片市場的占有率將超過75%,手機IC晶片在大陸的市占率也將超過60%,兩強相加的除了形成大者恆大局面外,更拉近與國外大廠的距離。
其次,除了產品市占明顯擴張外,同時還將產生規模經濟的成本效益,有利於基本面的表現與競爭優勢的強化。因此對於聯發科與F-晨星的合併,陳慧明抱持正向樂觀的看法。
值得注意的是,聯發科雖然在2G手機晶片領域打下山寨市場江山,但下一世代手機晶片則面對高通強大壓力,讓聯發科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相當辛苦;至於晨星董事長梁公偉也曾發下豪語,表示晨星擅長進入即將快速成長的市場,一定能最佳成本優勢取得一定市占率。
由於晨星在手機晶片領域非常積極,對聯發科在推廣上有很大的競爭壓力,這次聯發科將晨星買下來,等於集結雙方優勢,共同面對高通的強勢競爭,對聯發科未來擴展手機晶片市佔率將有很大的幫助。
新聯發科 雙重優勢槓高通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簡永祥/台北報導】2012.06.25 04:19 am
大小M即將合體,市場昨(24)日傳出,「新聯發科」將進行重組,取得雙重優勢,晨星團隊將掌電視、監視器、機上盒(STB)等IC產品線,聯發科團隊專攻強項手機、藍光DVD、光儲存及網通等產品線,全力向美商高通及其他電視晶片廠反撲。
根據合併條件,F-晨星股價具有上漲20%的空間。外資法人預期,在溢價情況下,晨星今(25)日股價可望出現合併案宣布後第一根漲停板;聯發科長期競爭力大幅提高,今天股價不見得會因為換股比例而下滑。
聯發科與晨星上周五閃電宣布,採公開收購方式合併,合併案最快明年第1季完成。由於晨星將併入聯發科,為降低客戶端的不安,市場傳出,晨星向客戶端發出信件,強調合併案不影響產品和營運情況。
客戶端傳出,雙方合併後,包括電視、監視器、STB、電容式觸控IC都將全數交由晨星目前的團隊主導;聯發科則掌管雙方的手機、藍光DVD、光儲存及網通等產品線,採兩大事業群型式分工,與之前聯發科合併雷凌後,對雷凌採子公司方式運作的模式不同。
雖然大小M合併後,「新聯發科」在電視晶片市場的市占率將急速攀升,成為合併案最立即且顯而易見的影響。
聯發科併晨星/外資叫好 台積日月光利多
【經濟日報╱記者溫建勳、簡永祥/台北報導】2012.06.25 03:18 am
聯發科宣布千億元合併F-晨星,外資圈一片叫好。巴克萊亞太半導體首席分析師陸行之表示,「新聯發科」今年底就可成軍,將增加對台積電的晶圓投片量,而且台積電的封測下游廠商日月光同樣可受惠。
不過,半導體業者表示,聯發科及晨星均是台積電主要客戶,雙方聯手後,有助提升對晶圓代工廠的價格談判籌碼,並取得較大晶圓價格優惠,提升競爭力,但短期是否會提升在台積電投片量,還有待觀察。
至於兩家公司的後段晶圓測試供應鏈則不相同,聯發科主要測試廠包括京元電、矽格及欣銓;晨星的主要晶圓測試廠以星科金朋、矽格及台星科為主。其中京元電和矽格過去主力以聯發科為主,晨星占營收比重不高,未來若由聯發科主導,預料受惠程度將較大。
聯發科併晨星/三螢整合 最大挑戰與機會
【經濟日報╱記者蕭君暉/台北報導】2012.06.25 03:18 am
NPD DisplaySearch昨(24)日表示,聯發科與F-晨星合併,寡占全球七成電視晶片市場,站穩了電視市場。但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與電視三螢的整合,才是合併關鍵,在三螢整合趨勢下,聯發科面臨的挑戰才剛開始。
DisplaySearch統計,2011年第4季,聯發科占有全球電視晶片市場比重19%,晨星則為48.8%。換言之,聯發科與晨星合併的市占率將近七成,象徵電視晶片市場洗牌的最終結局:一家獨大並領導市場。
由於電視晶片不再獨立存在,智慧電視與平板電腦、智慧手機等將融合在同一平台上,消費者期待這3螢能有一個共同的多功能晶片來處理應用軟體、數位影音以及資料,這個趨勢將威脅到手機晶片領導者的聯發科,與電視系統晶片領導者的晨星,因此兩強透過整合,與國際大廠競爭。
名家觀點/大小M合體 打遍天下無敵手
【經濟日報╱記者何易霖整理】2012.06.23 04:04 am
聯發科與F-晨星兩家公司合併,不僅是IC設計業的大事,兩家公司「強強聯手」,可望強化台灣在手機與電視晶片技術發展,後續效益若能進一步擴散至宏達電等行動裝置品牌大廠,將成為台灣手持裝置產業追上蘋果、三星等大廠的重要助力。
台灣IC設計業規模居於全球第2,但多數高階市場仍被老大美國掌握,台灣單一廠商規模相對小,在國際競爭中,僅能搶占中低階市場。「大小M」各自掌握手機與電視晶片利基,過去彼此競爭,這次轉為合作,合而為一後,資源凝聚,更能抵抗國際大廠。
將來手機與電視兩個產業勢必走向整合,「大小M」資源互補,無論在研發、行銷、人力等方面,都有加乘的效果。彼此「少了1個敵人,多了1個朋友」,引發的爆發力值得期待。
過往,我們一直期待台灣能多幾家年營收超過千億元的半導體企業,兩家公司合併之後,「新聯發科」年營收規模上看1,200億至1,300億元,這對台灣發展半導體業,是一大喜事。
聯發科過去獨霸大陸山寨機晶片市場,F-晨星則已經是全球電視晶片龍頭。兩家公司攜手,將帶領台灣手持式裝置關鍵晶片有大幅躍進。未來「新聯發科」在手機領域,可望由中低階打入高階市場,創造更大的利潤。
一旦「新聯發科」能夠設計出與一線晶片大廠規格相當的高階手機晶片,搭配晨星在電視晶片的優勢,可謂「打遍天下無敵手」。台灣其他領域的IC設計也可趁這個案例檢視一下,自己有哪些長處與弱勢?能否也像「大小M」一樣,尋求「門當戶對」的同業,做必要的整合。
面對市場激烈競爭,「大者恆大」的規則只會更適用,台灣亟需大型的「旗艦公司」領導產業向前衝,「大小M」合併,開了第1槍。
當然,「大小M」合併初期,也必須花一些時間,進行文化磨合,最重要的是兩家公司原本的領導人必須有同樣的信念,多花一點時間與員工溝通,讓新公司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上軌道,發揮最極致的效益。
外界可能會憂心,「新聯發科」可能在某些領域變成獨大,惹上壟斷的爭議,我倒覺得不必杞人憂天,畢竟兩家公司是靠合併取得市占,並非各自獨立、攜手聯合壟斷。反而應該趁勢擴大整個產業鏈競爭優勢,帶領台灣追上蘋果、三星等手持裝置大廠。
台灣在電子業有很強的組裝、製造能力,但自主能提供的高階晶片很有限。「新聯發科」若能研發出手機高階整合晶片,將成為本土品牌大廠最強而有力的後盾,後續若能與宏達電等品牌廠進一步結合,效果更令人期待,進一步強化台灣手持裝置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作者是資策會MIC所長,本文由詹文男口述)
大小M一高一低齊達標 晨星看好Q3旺季效應
2012/07/09 19:22 鉅亨網 記者蔡宗憲 台北
IC設計F-晨星 (3697) 今(9)日公布 6 月合併營收,達29億元,較 5 月減少1.4%,較去年同期成長8.7%,第 2 季合併營收為89.5億元,較第 1 季89.1億元成長0.5%,符合法說預期,較去年同期也成長83.5億元。
而大小 M 聯發科 (2454) 與F-晨星的 6 月營收走勢皆同調,聯發科也向下滑落,不過兩家皆達陣法說預期的目標,聯發科季營收達234.4億元,季增19%,達法說高標,而晨星表現則相對趨緩,營收增幅為0.7%,在法說預期的持平至成長 6 %低標區間。
以美元計算,晨星 6 月合併營收為9700萬美元,較 5 月 1 億美元減少約 3 %,較去年同期9300萬美元成長約 4 %,第 2 季合併營收為3.03億美元,較第 1 季 3 億美元成長約0.7%,較去年同期2.9億美元增加約4.5%。
展望第 3 季,晨星看好傳統旺季效應,各產品線出貨皆可向上成長,而客戶端對備貨的態度也相對保守,因此若需求轉強,將可望有爆發性的成長力道;晨星今日也進行除息交易,每股配發 9 元現金,不過多頭追價意願保守,股價面臨貼息窘境。
而相較之下,聯發科第 2 季營運表現則亮眼許多,受到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帶動,因此營收增幅接近高標水位,第 3 季乃至下半年在旺季效應帶動下,法人看好營收仍可望向上攀升。
Gartner:大小M合併 人才分配是大挑戰 效益明年下半年發酵
2012/07/10 12:11 鉅亨網 記者蔡宗憲 台北
Gartner IC設計研究總監洪岑維今(10)日指出,雖然聯發科 (2454) 過去2G手機被搶走市佔率,但其技術開發能力仍具國際級競爭力,因此看好其後市表現,而至於其與晨星 (3697) 合併一事,他認為雙方結合將可整合資源,聯發科過去在中低階產品很有經驗,晨星則佈局許多一線品牌客戶,看好合併案效益,但雙方整合後人才分配將是最大的挑戰之一。
洪岑維指出,聯發科與晨星合併後,最大的挑戰其實是人才管理問題,也就是該如何留住適當人才,以及人才配置等,預計合併效益最快可在明年下半年顯現。
洪岑維表示,過去聯發科能在市場上成功,就是靠著其獨特的商業模式而成,雖然後期被展訊搶走許多市佔率,營運因此受到不小的傷害,但也是因為這樣,聯發科才會加快腳步進入3G、4G手機晶片市場。
洪岑維強調,聯發科在晶片技術上仍具有國際級的競爭力,從他去年可以快速推出四合一晶片就可證明,其技術能力不亞於國際IC設計廠商,智慧型手機晶片也一路推出新改款產品,包含6573、6575與6577等晶片,更是顯示其技術開發能力。
洪岑維說,雖然6577已經正式推出也開始導到客戶端手機產品,對聯發科毛利率有利,但聯發科今年下半年還是會以衝刺市佔率為主,因此對其毛利率看法中立,不過長期還是看好聯發科的後市表現。
《外資》高盛:聯發科、晨星Q3營收估季增16%及14%
2012/07/13 13:31 時報資訊
【時報記者王淑以台北報導】高盛證券發佈投資報告指出,聯發科 (2454) 、F-晨星 (3697) 第三季營收將分別成長16%及14%,但因智慧型手機解決方案競爭激烈,高盛證券調降晨星今年獲利預估。
聯發科及晨星第二季營收分別季增達19.5%及0.4%,高盛證券預測第三季營收將分別成長16%及14%,毛利率分別達42%及43%,主要受惠於季節性拉貨及電視、智慧型手機成長。高盛證券指出,聯發科近期獲得中興通訊WCDMA雙核心訂單,但因展訊及高通的強烈競爭下,價格壓得非常低。
高盛證券也預期今年第四季中國低價智慧型手機將進行庫存調整。
同時,由於智慧型手機解決方案的競爭及停滯,因此高盛證券調降晨星今年、明年、後年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從9500萬套、1.25億套及1.5億套,分別降至6600萬套、8100萬套、8600萬套,基於此,高盛調降晨星今年EPS從13.67元降至13.13元,明年EPS從16.03元降至 15.35元。
《科技》聯發科擬併晨星,公平會同意
時報資訊【時報-台北電】2012-08-01 11:57
公平會今(1)日通過,聯發科擬合併晨星,不禁止。
公平會表示,聯發科擬公開收購晨星40%以上股權,待公開收購完成後,前開兩事業並將進一步合併,以聯發科為存續公司,晨星公司為消滅公司。
公平會指出,本案參與結合事業所營業務範圍重疊者,為「手機晶片市場」與「電視(顯示)控制晶片市場」,屬水平結合型態。衡諸參與結合事業之案關產品外銷比重極大,其所面對之市場有多家國際大廠參與競爭,尚難認參與結合之事業結合後,有顯著不受市場競爭拘束,提高商品價格之能力。
再者,參與結合事業尚不易與競爭業者相互約束事業活動或採取一致性之行為,且相關市場參進程度並無太大障礙,是國內潛在競爭者或其他跨國性集團仍可及時進入市場形成競爭壓力,上下游事業仍有多家交易對象可為選擇,又交易相對人尚有抗衡力量,參與結合事業難謂有濫用市場力量之可能,故上開結合對國內相關市場之競爭,尚難認具有顯著限制競爭疑慮。
聯發科雙喜 法人買超1.4萬張
【經濟日報╱記者謝佳雯/台北報導】2012.08.02 03:42 am
聯發科收購F-晨星案第1階段公開收購結果將於13日出爐,據了解,目前掌握股東應賣股份約四成,雙方對於達成公開收購門檻樂觀。
聯發科財務長顧大為表示,等到8月公開收購第1階段完成後,如一切順利,9月將開始先以合併報表方式,認列F-晨星40%至48%的營收。來F-自晨星的四成營收尚未納入聯發科的第3季財測範圍,將使得聯發科第3季營收有機會優於預期,並為第4季營收進補。
聯發科與F-晨星合併案順利通過第1關,加上聯發科第3季財測報喜,兩家公司昨(1)日股價雙雙攻上漲停,且占大盤成交比重15%,三大法人更買超聯發科1.4萬張,為今年以來單日最大量。
聯發科6月22日宣布公開收購國內頭號競爭對手F-晨星,收購案將分兩階段進行,第1階段自6月25日至8月13日止,預定收購F-晨星40%至48%股權;第2階段再完成100%收購。整個收購案預定明年第1季完成。
大小M併火力 IC設計「大」有可為?
【聯合晚報╱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2012.08.22 02:51 pm
後PC時代,以往IC設計仰賴電子業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結構面臨瓦解,尤其,蘋果風潮席捲下,終端應用產品高度集中在智慧手裝置,輕薄短小趨勢下,系統單晶片等高度整合成為IC設計業必須努力質變的技術方向之一;此外,台灣以往IC設計業居全球第二大地位,但隨中國大陸IC設計業進逼下,加上全球經濟動盪,台灣長期仰賴的PC產業式微,消費性電子也欠缺殺手級應用,從聯發科與晨星合併的啟示中,台灣IC設計公司從分進合擊,走向大型化發展應該是因應變局的重要策略之一。
近年來科技產業驟變,PC產業不再吃香,行動裝置興起,連帶上游IC設計產業命運也大不同。國內IC設計發展從與PC產業及晶圓代工共生,到分割獨立創造無數小金雞,近2、3年隨產業趨向高度整合,整併風潮再起。國內IC設計龍頭聯發科(2454)與F-晨星(3697)明年元月可望正式完成合併,營收規模將一舉躍居全球第四大,IC設計走過以往分進合擊的發展策略,在產業競爭力考量下,大者恆大還是趨勢。
回顧國內IC設計業發展,隨台灣IT產業興起,加上半導體晶圓代工供應鏈完整,造就不少小股本的創新IC設計公司,尤其在資本市場上,IC設計本夢比高於其他產業,最近一、二十年來,在留才、業務屬性等等不同考量下,包括聯電將旗下小金雞一一分割,甚至自成聯家軍IC設計族群。
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堪稱國內IC設計業興衰分水嶺。金融海嘯重創全球經濟,以往仰賴PC應用領域的國內IC設計業中,僅能期待Wintel陣營重新站起來,而部分擁抱利基型產品廠商,勉強維持生存下,久而久之甚至欠缺競爭企圖心。
其次,蘋果風潮席捲,IC設計業也出現洗牌效應。以往國內IC設計業較仰賴標準品 (ASSP),並藉此降低成本,這樣的模式在手機、PC與消費性3C產品都看的到,但蘋果iPad、iPhone熱銷,諾基亞、Moto等品牌相繼敗陣,台IC設計廠能打入蘋果核心應用廠商寥寥可數,況且手機廠走向越來越客製化,善於標準化降低成本的台廠,只能對龐大的行動通訊商機乾瞪眼。
國內IC設計業者在行動通訊上已痛失良機,在4G世代也未必能占到便宜,連Win8可能掀起的PC/NB換機潮或平板電腦新使用經驗,都不見得能重振Wintel以往雄風。但從聯發科併購晨星為例,在四螢一雲時代,軟硬結合的大整合趨勢已可預見,IC設計公司整併不但在硬體資源互補、軟體上包括IP 、人才等也是應變方向。
挑戰1/陸廠崛起 5、6年內拚全球2哥
【聯合晚報╱記者嚴雅芳/台北報導】2012.08.22 02:51 pm
根據國內工研院ITIS計畫預估,在五、六年內,中國大陸IC 設計業產值將很可能超越台灣,躍居全球第二大。
陸廠擁資金系統兩大推力
工研院IEK電子與系統研究組經理楊瑞臨分析,中國IC設計產業崛起快速的兩大推手,一是當地政府以雄厚資金做扶持,二是中國IC設計商背後有強大的系統業者做為資源,這兩大關鍵,會是兩岸IC設計在未來幾年的競逐中,中國勝出的關鍵,至於台灣目前仍享有成本競爭力和人才優勢,但還有多少年的好光景,得看中國追上的速度。
中國大陸在十一五規劃期間的國發18號文,帶動了大陸IC設計業的設立潮,而去年在十二五規劃中的國發4號文則被視為「新18號文」,以更強大的力道扶植中國IC設計產業,持續在半導體優惠政策上加碼,但反觀台灣則是獎勵措施逐漸取消,政策力的推動成為兩岸IC設計未來勝負的關鍵之一。
陸廠具有主導規格能力
楊瑞臨表示,台灣的半導體產業是由晶圓代工所帶動崛起,而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雖然在代工和封測業也能見企圖心,但以去年的國發4號文內容來看,對IC設計的扶植最為明顯,推測中國已相中IC設計產業做為其發展半導體產業的龍頭要角。
中國IC設計商的另一優勢是具有能夠主導規格的系統商,如華為、中興等。楊瑞臨表示,中國IC設計商的技術仍遠不及台灣廠商,但因有政府「砸錢不手軟的」奧援,大舉買進矽智財的技術授權,開發出各式的應用處理器,積極搶市,另一方面,系統商也積極扶植旗下的IC設計商,如華為旗下有中國營收最大的IC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
華為+海思躋身全球第一
華為旗下的海思半導體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ASIC)設計中心,在2004年10月獨立出來。總部位於深圳,在北京、上海、美國矽谷及瑞典都有研發團隊。華為近年來大力借重自家的海思半導體資源,主打高階智慧型手機市場,在今年第四季將推出採用海思的4核心處理器的Ascend D1 Quad,接下來2013年會再至少推出4款海思晶片組的手機。在華為已超越瑞典的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電信設備製造商之際,海思半導體的重要性更是不言可喻。
系統商旗下有IC設計團隊或子公司的好處在於,與系統商十分靠近,能投入龐大人力資源在中介軟體 (middleware) 上,提供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之間連線的軟件。換句話說,提供的已不只是單晶片,而是解決方案,不僅更貼近終端市場的需求,並更能掌握產業脈動。
陸廠挾優勢向台廠大挖角
在人才方面,IC設計產業向來跳槽與挖角風氣盛行,近年來逐漸崛起的中國IC設計公司也愈來愈有本錢向這些高科技人才招手,甚至中國早些年半導體產業草創時期,不少高階和研發主管就是台灣人。不過,楊瑞臨認為,更大的問題是中國一流學府所培育的人才在能力和數量上皆不斷提升,反觀台灣則持續出現人才不足的現象。過去台灣的IC設計公司工程師多來自台、清、交、成的電機所研究生,不過,若要與系統商整合,則軟體人才不能少,但國內資工所投入半導體產業的人力明顯偏低,這些都是人才供給面的隱憂。
台廠擁兩優勢卻缺出海口
台灣IC設計業目前仍存在的優勢包括成本競爭力優勢,國內的研發人才相較於對岸仍具有以低成本做出好IC的優勢,另外,研發人才的水平也仍優於中國大陸。但隨著中國的IC設計產業逐漸茁壯,未來台灣恐面臨「出海口問題」,楊瑞臨直言,中國最新的國發4號文的終極目標就是「進口替代」,透過扶植自身的IC設計公司取代進口海外的晶片,而到了對岸技術成熟的那天,台灣將失去過去直通龐大中國內需市場的優勢。
挑戰2/陸韓深耕 雙啟動人才培育計畫
【聯合晚報╱記者呂俊儀/台北報導】2012.08.22 02:51 pm
台灣產業面臨不得不質變的困境,IC設計業近年來在PC產業不振,消費性電子產品欠缺殺手級應用下,生存空間受到壓縮,尤其中國大陸IC業者在政策加持下,相關業者逐漸崛起速度驚人,已成為台廠最大威脅;而南韓雖IC設計多依附在大財團旗下,但也訂出系統IC的5大發展主題,目標2015年系統IC全球市占拉升至7.5%。
拓墣產業研究中心副理陳蘭蘭表示,以往台灣廠商在PC時代,因IC應用多,造就不少IC設計公司,但後PC時代,平板電腦、手機等行動裝置興起,IC設計朝向系統單晶片發展趨勢,更需高度集成。
由於國內業者以往從突破成本考量,擅長量產標準品,但如蘋果iPad、iPhone處理器委託三星開發的特殊應用 (ASIC)則欠缺開發機會。更值得注意的,去年以來如中國大陸發表新18號文,南韓也啟動系統IC培育計畫,反觀國內並無後續發展願景,甚至面對大陸廠商崛起,複製、變種、高整合、降成本等四部曲下,台廠快速仿效及降低成本優勢更加快流失中。
事實上,中國大陸挾龐大的消費市場,要發展何種產業都沒有出海口問題,且在十二五計畫中訂下IC自足率提升8%目標,預計2015年IC自足比率要拉升到27.5%,而台灣產業仰賴中國市場,在此波自給自足發展下,來自大陸廠商競爭壓力當然相當大,陳蘭蘭說,這就是新興市場,是市場特性問題。也就是,中國在政策扶植下,包括通訊、安全等晶片成為發展重心,當然台灣廠商在這些領域難有優勢。
不過,台灣在IC設計領域畢竟是全球第二大重鎮,在晶圓代工、封測等擁有完整上下游產業鏈,加上為第二大面板生產國,在類比IC、面板驅動IC、觸控、光學等利基應用,台廠仍有趁勢而起的發展機會。
機會/台廠兩強合體 「5利」爆發
【聯合晚報╱記者周品均/台北報導】2012.08.22 02:51 pm
5利:研發 成本 議價 毛利 營利
IC設計業全球整併潮不斷,聯發科與晨星的整併是今年國內最具震撼性的一樁,聯發科第一階段公開收購晨星股本48%已完成,雙方原本在電視晶片與智慧型手機晶片市場的激烈競爭態勢轉換為攜手合作場景,聯發科拔起了背上芒刺,雙方力量的結合也讓聯發科布局智慧型手機市場終於將進入成長爆發期,外資分析師私底下不諱言,兩大廠的整併真是一大正面消息,台廠終於不用單打獨鬥、分散力量,這樁整併案的前景看好。
聯發科過去與晨星在電視晶片與手機晶片戰場上交手頻頻,雙方在2G智慧型手機晶片的殺價競爭態勢激烈,傷及兩大廠的毛利率表現,因此,外資認為,聯發科整併晨星的一大效益正是搬走擋在將帶領聯發科再起智慧型手機大道上的大石頭,隨著兩大廠的整併,德意志證券認為,除了殺價競爭狀況緩解外,兩大廠的研發與專利資源將能更有效利用、未來將更專注於高毛利產品。
聯發科與晨星的攜手將結合兩大廠在智慧型手機晶片的力量,從聯發科宣布併入晨星後,其智慧型手機晶片出貨量不斷上調,甚至出現缺貨漲價態勢,與去年至上半年上有高通、下有晨星與展迅腹背受敵的情形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外資認為,聯發科與晨星合併後將能一致對外,來自亞洲其他智慧型手機晶片競爭壓力舒緩。
而合併後,兩大廠的研發能力壯大與費用成本下降也都是外資圈給予這樁聯姻正面肯定的因素,外資認為,聯發科與晨星過去不僅在智慧型手機與電視晶片市場拼個你死我活,同樣在搶奪研發人才上較勁,隨著雙方將在明年完成100%整併流程,未來在財務、IT、銷售與行銷等營業成本將可望降低,而雙方研發人才也可有最大化的運用,巴克萊證券將聯發科明後年的營益率由15%與17%上修至16%與18%。
另一方面,聯發科規模的擴大,議價能力將更進一步,美林證券就認為,聯發科與晨星整併擴增規模,未來與上游製造廠晶圓代工廠及封測廠議價將更有力量。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IC設計兩大巨頭的整併能否順利進行,除了內部資源與平台的整合以外,雙方公司內部文化的融合也將是順利整併的一大影響因素,整併速度與效益的顯現都是外資拿著放大鏡仔細檢視的焦點。
聯發科合併F-晨星 股東臨時會順利通過
鉅亨網記者蔡宗憲 新竹 2012-10-12 10:50
IC設計聯發科(2454-TW)今(12)日召開臨時股東會,會中順利通過與F-晨星(3697-TW)的合併案,預計明年1月1日就是雙方合併基準日,雙方可望結合各自的優勢,搶攻手機晶片市場。
聯發科決議將與晨星進行合併,每股0.794股加上 1 元現金,換發晨星 1 股股票,雙方合併後晨星將為消滅公司,合併後名稱仍為聯發科技。
聯發科針對這起合併案,擬增發股票約21.85萬張,不過聯發科強調,實際合併對價與增發股數,還須依主管機關要求或相關法令規範或是雙方合併契約而定。
根據IC Insight統計,聯發科2011年營業額達29.69億美元,為IC設計第六大,僅次高通、博通、超微、NVIDIA與Marvell,晨星去年營收約12.2億美元,排名第十一大,兩家合併後,雙方營收規模達41.89億美元,可望衝到全球第四大IC設計公司。
顧大為今日強調,雙方合併過程中,台灣政府在程序上幫了不少忙,目前正等部分國家公平會審批,預計年底前審批的動作將可陸續完成,雙方可望在明年 1 月 1 日正式合併。
- Jun 23 Sat 2012 08:25
聯發科併晨星 斥資1,150億 101-6-22; 聯發科擬併晨星,公平會同意 101-8-1; 股東會通過 101-10-12 (合輯)
close
聯發科併晨星 斥資1,150億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