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 2012-1-20
影像產業霸主 不敵數位浪潮
〔編譯楊芙宜/綜合報導〕有一三一年歷史的老牌底片與相機大廠柯達,不敵數位影像科技新浪潮,加上轉型失敗,面臨鉅額虧損與周轉不靈危機,週四在紐約聲請破產保護。消息一傳出,不忍這家曾經以世界首張照片紀錄人類登陸月球的公司倒閉,傳統攝影愛好者開始搶購底片膠卷收藏。
聲請破產保護的文件上記載,柯達擁有資產五十一億美元,負債六十八億美元。柯達公司表示,已獲花旗集團九.五億美元破產企業融資;執行長裴瑞茲(Antonio Perez)說,破產保護讓公司能夠繼續經營,使其技術資產價值獲得最大開發。
柯達創立於一八八○年,過去一世紀曾是影像產業霸主,先後研發出膠卷底片、彩色幻燈片、拍立得傻瓜相機等,地位如同當代資訊產業龍頭的蘋果與Google。
一九三五年,柯達推出全球獨創的三十五厘米彩色底片Kodachrome,色彩鮮豔號稱可保存七十五至一百年不褪色,成功將彩色幻燈底片商業化。
一九三○至七○年代的極盛時期,柯達在底片膠卷市佔率高達九成,公司撒錢研發,擁有成千上萬突破性的影像技術,一九七五年發明數位相機,就是一例。
擁上千影像專利 將拍賣償債
柯達迄今還持有一千一百項影像專利,若能順利拍賣,將有助公司償債並維持運作。
柯達一直未能把新技術專利變成獲利,種下敗因。一九八○年代面臨海外競爭對手攫取相機底片市場,嘗試經營化學藥劑、浴室清潔劑與醫藥檢驗設備。一九九○年代網路發明後,數位攝影與智慧手機的產業革命新浪潮襲來,柯達二○○三年才決定終止生產傳統底片,為時已晚。二○○五年,投入數百萬美元做印表機相關研發。
喜傳統攝影者 搶購底片收藏
但這些努力沒有一項能帶來足夠的現金收入,支應退休金給付及必要的產業轉型。有一.七萬名員工的柯達,創辦人伊士曼(George Eastman)開啟美國企業利潤與員工分享的傳統,卻變成現在沉重的負擔。
二○○八年迄今,柯達累計虧損已逾十七.六億美元,十二年來市值縮減逾九十五%。
市場近年屢傳柯達可能破產,柯達去年股價累跌八十八%;一月五日盤中曾跌深剩三十六美分。
柯達破產_是策略管理失誤嗎?
本文出自 actose30mg's Home - March 4, 2012
( 原網址 : http://www.wretch.cc/blog/actose30mg/33003505 )
柯達公司原來是照相市場龍頭,但太遲進入數位相機領域,以致市場佔有率掉到第六名。它於是捨棄男性市場,改鎖定女性市場,強調容易使用與分享,二○○四年,終於再度搶回市場龍頭寶座(EMBA世界經理人雜誌第279期36頁),
最近2012 EMBA世界經理人雜誌第307期提到:過去二十年來,柯達犯的最大錯誤就是,害怕推出會打擊原有事業的新產品。
作為全球影像行業曾經的霸主,柯達1975年發明第一臺數位相機卻因不願放棄高利潤的膠卷業務丟掉領先優勢。受到快速發展的數位相機和智慧手機產業衝擊,柯達逐漸走下坡路,1997年後沒有年度盈利記錄。
Ref:柯達破產後宣布2012年起停止生產部分數位相機 | 頭條新聞 | NOWnews 今日新聞網
同為照相膠卷產業的富士卻透過業務多樣化而得以存續,積極轉型從一家業務範圍相當狹窄的照相產品提供商轉變成為一家多樣化的公司,在醫療衛生和電子產品等方面都擁有龐大的業務。
http://news.cnyes.com/Content/20120122/KFI0FPN7DOGWC.shtml
2012/1/4《華爾街日報》率先披露,柯達已開始準備申請破產保護文件,如果無法在2月初順利出售1,100項數位專利,便立即提出申請。自2008年至今,柯達已經虧損超過17.6億美元,去年股價更大幅下跌88%,柯達的股票收盤價已經連續30個交易日跌破1美元。去年12月底,代表私募基金KKR的兩名董事閃電辭職,似乎已預告了柯達將出現重大變化。
柯達131年的悠長歷史,在數位浪潮下竟是如此不堪一擊。它所生產的底片為無數大眾永遠保存了美好的記憶,卻未能為這百年招牌留住漂亮的經營成績。對照系出同門的伊士曼化學公司(Eastman Chemical)當今突出的表現,更令人感嘆。
1880年,高中輟學生喬治‧伊士曼(George Eastman)創立了伊士曼柯達公司;1920年成立化學子公司,供應柯達底片需要的化學原料。1994年伊士曼化學公司於由伊士曼柯達分割出來,成為獨立公司。當時柯達是相機底片領導品牌,而伊士曼化學公司不過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然而,17年之後,風水輪流轉,伊士曼化學公司市值成長了71%,達到55億美元;柯達的市值則是狂跌99%,如今僅剩下1.85億美元。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29341
一般人對於導致柯達的現況,很直覺地想到是因為現在大家都用手機來拍照,而柯達沒有因應這樣的變化做出改變而導致的。此類意見,以ReadWriteWeb這篇文章為代表;而David Glance表示,目前普遍認為柯達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三種:
失敗於創新研發
失敗於從類比底片轉換到數位相機轉型
失敗於面對拍照手機的競爭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身為一個百年相機大廠,Kodak到底做錯了什麼?David Glance認為答案是以上皆非。David Glance是澳洲一所大學的助理教授,他以比較學術的觀點來分析,認為柯達唯一的失敗,是沒有了解人們為什麼要拍照,以及拍了照之後要拿這些照片去做什麼。
http://www.techbang.com/posts/8142-who-is-the-last-straw-that-overwhelm-kodak
柯達公司作為百年老店,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在破産傳言前夕,柯達CEO彭安東宣佈預備售出1100項專利,這些專利可為柯達公司帶來逾20億美元的收入。與此相對應的是過去7年中,不肯放棄膠片業務的柯達有6年虧損。2010年柯達財報顯示,持續經營業務虧損5800萬美元。甚至,並不亮麗的財務報表中,柯達營收的主要來源竟仍然是專利訴訟。
如今,柯達公司所押寶的數碼業務轉型面臨內憂外患。內部缺乏核心技術,外部面臨激烈競爭,富士、索尼、惠普、佳能、愛普生等國際大公司在數字相機、可拍照手機、數字沖印、數字打印機等各個細分市場均對柯達構成致命威脅。亡羊補牢,顯然對於柯達並非智慧的選擇。
大膽的假設一下,如果柯達放棄注定勞而無功的影像市場,轉型成為一家提供專利的服務型研究機構,是否將擁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憑藉柯達在這一領域中至高無上的品牌優勢與獨一無二的人才資本,或許其重返巔峰的難度,會比在影像産業的紅海中搏殺小得多。
巨人轉身並非易事,但如IBM那樣從製造轉向服務的大象舞步並非所有企業都擅長,像柯達一樣亡羊補牢者並不在少數。而在全新的市場經濟中,這些企業如何選擇未來之路,將成為他們最根本的戰略問題。
http://magazine.sina.com/bg/globalmanage/201111/20111212/0058115703.html
柯達衰敗啟示錄:現在一打盹就被遺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財匯資訊,摘自:東方早報) 2012-01-20 09:11:02
娛樂圈無論多大的腕只要一段時間不亮相,就被人們所遺忘,搞得這些大腕們時不時製造一些緋聞引起人們關注,過氣明星自殺新聞則不絕於耳,這是娛樂圈殘酷的生存法則。如今,科技行業如同娛樂圈,領軍企業也同樣在經歷優勝劣汰嚴酷的生存法則,企業從理論上通過不斷的戰略修訂可以保持長久經營,但是實際情況則是各領風騷三五年。如今消費者的喜新厭舊最終徹底拋棄了柯達——這家有131年歷史、帶給人們無數感動瞬間的昔日膠片市場王者。
已經申請破產保護的柯達,就像一張發黃的老照片一樣永遠封存在人們的記憶中,但是已經經營百年的柯達從巔峰到衰落並不完全是必然的,有很多人為的失誤和偶然因素,有很多經驗教訓供科技產業學習和總結。
保守的基因
如今的科技界誰保守誰就會被淘汰,無情的市場吞噬了北電、摩托羅拉、諾基亞以及現在RIM。柯達可算是科技產業的保守代表。
很少有人知道,世界上第一臺數碼相機發明者是柯達的工程師,1975年當柯達的工程師史蒂夫·薩森(Steve Sasson)向公司管理層展示烤麵包片機大小的數碼相機原型機時,公司管理層告訴他“這個很漂亮,但不要讓任何人知道”。此時的柯達膠片業務在賺大錢,管理層躺在榮譽上睡大覺,競爭對手日本富士膠片需要帶著望遠鏡才能望其項背。
可是五年後,被柯達瞧不起的、立足低端市場的日本富士膠片大膽預見未來數碼時代的崛起,並且制定了三管齊下的戰略:盡可能多地從膠片業務抽離資金,為數碼時代的轉型做好準備,並開發新的業務。富士通過贊助奧運會的形式進入了美國本土市場,使得柯達美國帝國出現了一道裂痕。
誇張一點說,1975年柯達管理層的態度也註定了未來柯達的衰敗,這種保守的基因柯達一直在繼承甚至發揚光大,當數碼相機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時,柯達還是沒有第一時間開展數碼相機業務。
數據顯示,柯達的收入和利潤分別在1996和1999年達到巔峰,分別為160億和25億美元。隨後數碼相機的普及,對柯達業務形成了衝擊,外界對柯達的質疑聲也越來越大,但是柯達仍然願意躺在膠片業務上睡大覺,直到2003年柯達才明確提出發展數碼相機業務,試圖轉型成為一家數碼相機廠商。
當2003年柯達大規模推出自己的數碼相機後,此時的消費者以購買索尼、佳能、富士在內的日系數碼相機為榮,日系品牌整體崛起以及時尚的外觀設計,使得柯達數碼相機根本沒有競爭力。柯達為時已晚。
說一下柯達的競爭對手富士的近況,儘管說富士不能說是數碼相機的頂級廠商,但是它提早轉型,形成了數碼相機為主的業務結構,大大降低傳統膠片業務比例,形成了穩定的業務增長,避免營收的大幅度下滑,如今仍然好好的活著。即使是在經歷了糟糕的2011年後,富士的市值依舊高達126億美元,而柯達僅為2.2億美元。
政策多變
當柯達徹底意識到傳統膠片已經沒有市場時,轉型為一家數碼公司的心情非常急迫,但是柯達幾任CEO每人都有不同的政策,導致轉型更加困難。
柯達1993年至1999年的CEO喬治·費舍爾決定,該公司的專長在於成像,而非化學,隨后柯達賣掉了化學業務。在他的領導下,柯達發展了數碼相機業務,並為用戶提供了在線發布和分享照片的功能。但是,保守的柯達並沒有在創新上走得更遠,在線發布和分享照片功能變成了Facebook公司,誕生了社交網站這一新應用。
富士CEO古森重隆說:“柯達渴望成為一家數字化公司,但這只是一項小業務,不足以支撐一家大公司。”傳統膠片業務創新,富士從膠片出發,現在推出了化妝品業務,也涉足液晶顯示器等光學薄膜領域,因為膠片成像原理跟這兩類業務很類似。
古森重隆表示,他仍然認為,柯達敗在自滿,即使危機已經十分明顯。他說,柯達對自身的營銷和品牌實力過於自信,所以總在嘗試走捷徑。2000年代,柯達一直在試圖收購現成的企業,而沒有投入太多時間和資金自主開發技術,而且未能實現足夠的多元化。
2003年,柯達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鄧凱達聘請在數碼影像技術領域擁有廣泛從業經驗的彭安東加入柯達公司,擔任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彭安東來自惠普公司,而惠普是數碼打印領域的領導者。
彭安東在就職時表示,“數碼影像是我酷愛的業務,而柯達是全球影像行業的領導者,行業的發展將會為結合影像和信息技術的公司帶來巨大的市場機遇,而柯達將會利用這些市場機遇為其客戶謀利。”
隨後,柯達在全球範圍內開展數碼轉型,2005年彭安東出任公司首席執行官,推動數碼轉型的力度得到進一步加強。但是,彭安東領導下的柯達的數碼轉型有很深的惠普痕跡,彭安東帶領柯達擁抱的是數碼打印,這本來就是惠普的強項,而不是柯達的強項,搞得柯達不倫不類。
柯達引以為自豪的用於數碼影像領域的1100項專利,當時給人們描述的景象是未來所有數碼相機的鏡頭裡都有柯達的技術,可以嘗試學“Intel inside”變成“Kodak inside”,但是最終並未能如願。
目前仍然執掌帥位的彭安東現在拿著柯達專利找蘋果、三星等企業的麻煩,起訴它們侵犯柯達的知識產權專利,如果勝訴能獲得不菲的收益,但是仍不能為柯達尋求可持續發展道路。在尋求出售專利不順利的情況下,柯達只能宣布啟動破產保護。
“該認輸時得認輸”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加普撰文表示,柯達的經歷為那些所處行業技術更新很快的企業上了一課,“如肯尼·羅杰斯在《賭徒》那首歌中所唱:‘你得知道什麼時候該繼續叫牌,什麼時候該扣牌認輸。’可惜,大多數上市公司都掌握在討厭扣牌認輸的人手中,在該扣牌的時候他們卻轉過頭去向股東和債主討要更多籌碼。”
面對經營狀況每況愈下的局面,科技企業高管們在討論出路時很少能承認失敗、審慎地經營。相反,他們會四處尋找可收購的業務,或試圖利用現有資源放手一搏。他們有時候能夠取得成功,但更多的時候會失敗,白白浪費許多錢。他們本能地不願承認自己沒有多少贏面、根本不值得下注。
的確,無情的市場不斷吞噬曾經非常優秀的公司,管理者都想方設法想重新奪回市場主導權,除了喬布斯帶領蘋果公司起死回生大翻盤外,其他人似乎都在做垂死掙扎,面對無法挽回的敗局,理性的重組或出售不失為明智選擇。
柯達聲請破產 富士軟片何以屹立不搖?
DIGITIMES中文網 蕭菁菁 - 2012/02/01
正當富士軟片在新事業發展自家的專業人才時,柯達依舊醉心於自己的品牌和行銷能力,深信以這些老本錢在開展新事業時也吃得開。追根究柢,對品牌的自信度過高,以致太過輕敵,是柯達衰敗的另一個關鍵。
柯達破產,敗於企業文化
本文出自 haoh886's Home - July 19, 2012
( 原網址 : http://www.wretch.cc/blog/haoh886/473836 )
在膠片時代,柯達代表著一個產業、一種生產方式、一種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種藝術的創作模式。這個跨國企業,市值曾高達300億美元,而如今卻只剩下1.75億美元,最後,它不得不求助於美國破產法保護程序。
不少新聞媒體認為柯達公司缺乏技術創新能力,因而在快速發展的照相器材行業被淘汰。其實,柯達公司從不缺少技術儲備,它曾長久地占據世界照相技術的巔峰,到目前為止,它仍然在膠片生產領域掌握著許多專利技術。
可見,柯達公司瀕臨破產的原因絕不是缺乏技術創新,而是以技術主義的文化觀主導了整個企業生產經營的大方向。
技術主義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眾所周知,市場競爭大體上經過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價格和質量的競爭;第二個階段是技術和專利的競爭;第三個階段則是制度和標準的競爭。柯達公司作為現代感光膠片生產企業,非常重視技術的開發和儲備。它組織大批科研人員開發數字照相技術,並且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臺數字照相機。但遺憾的是,柯達公司為了確保自己在傳統感光膠片生產領域的龍頭地位,人為地擱置了數字照相專利技術,從而導致其他企業後來居上。等到柯達公司準備轉型的時候,才猛然發現,其龐大的技術投入以及割舍不掉的膠片銷售市場,已經成為企業的沈重負擔,企業要想迎頭趕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技術主義是一種文化觀念、一種生產方式和思維邏輯。技術主義信奉技術至上的原則,迷戀創新和發明,過度依賴國家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技術主義者希望用自己的專利和技術換取市場份額,並以此來獲取巨額壟斷利潤。他們習慣於從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中尋找避風港,當他們開發了新技術之後,就立即申請專利,實行法律壟斷。但是,在互聯網絡時代,傳統的專利保護制度存在嚴重缺陷,一些企業在充分借鑒柯達公司專利技術的同時,利用現代數字技術,巧妙地繞開了有關專利保護的障礙,迅速地開發出廉價產品,提供給消費者。柯達公司希望國家的專利制度能夠保護其未來市場,可是他們沒有想到,在專利保護的範圍之外,大量數字技術撲面而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柯達公司的競爭仍然停留在第二個層次上,而其他照相器材生產企業早已把競爭定位於制度和標準之上。在不同層次的競爭中,柯達公司註定鎩羽而歸。
制度和標準的競爭,不僅僅是企業之間的決策競爭,同時也是企業之間文化力量的競爭。當一些企業揣摩消費者的時尚興趣,把文化作為競爭的主要元素,生產出消費者需要的產品時,柯達公司仍然在傳統的技術領域精耕細作,試圖以自己無可比擬的市場占有份額,獲得消費者青睞。柯達公司的經營者或許不知道,當文化成為競爭主要元素的時候,產品的差異化就成為競爭的優勢,而批量生產非但不是企業的優勢,反而加劇企業的劣勢。
當亞洲和歐洲一些公司開發出越來越人性化的照相器材,並且把傳統的照相器材與現代的通信工具有機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柯達公司的“笨拙”就更加顯而易見。這是一個熱衷於技術開發的公司,卻不是一個引領時尚文化的公司。在追求個性化的年代,這樣的公司註定要被人拋棄。
柯達公司的悲劇充分說明,一家企業不了解行業和產業的趨勢,就很難把自己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文化產品。這樣的企業,註定要被市場競爭的洪流所湮滅。
現在,美國一些跨國企業和投資銀行已經決定出資拯救柯達公司,而柯達公司暫時不會真正破產倒閉。但是,如果柯達公司從一個純技術性的公司變成一個金融資本公司或者從一個照相器材生產公司變成一個化工原料生產公司,那麼,柯達公司仍然無法走出困境。唯一能夠拯救柯達公司的是對文化的引領、對大勢的把握,不知道柯達公司的管理者是否了解其中的奧秘。
柯達暗藏核反應爐 30多年來竟無人知
【聯合報╱編譯任中原/報導】2012.05.16 03:17 am
已申請破產保護的柯達公司竟擁有一具罕見的核子反應爐,且已超過30年之久,到2006年才除役。爐中並有1.5公斤的核武級高純度濃縮鈾。
這具反應爐為「鉲中子流量增幅器(CFX)」,由柯達公司於1974年購入,裝置在紐約羅徹斯特市柯達研究中心內,四周有60公分厚的混凝土牆,外觀毫不起眼。柯達表示,這套設備獲得完整的授權,而且非常安全。
柯達發言人佛隆達表示:「CFX所使用的鈾料經過高度濃縮,但要調整成核武用原料並不容易。不會對公眾或員工造成輻射的風險。」
反應爐並非用於發電,因此沒有熔解的風險但仍可能發生輻射外洩;而且如果落入恐怖例子手中,仍會造成致命的災難。
華府「反核擴散研究中心」資深副研究員彭波表示:「這種設備相當罕有。依據柯達提出的除役計畫顯示,美國只生產過兩具這種反應爐,唯一給民間使用的就是柯達這一具。」
柯達並表示,2003年公司決定改用別種成本、效益更高的分析技術。反應爐中的濃縮鈾已於2007年取出,交予南卡羅來納州的政府研究機構。
柯達計劃年底前再裁員一千人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北美新浪) 2012-09-11 08:04
柯達表示,自2012年初以來已將其全球員工隊伍裁減了大約2700人。包括最新這次在內,該公司預計這些裁員將使其每年節約成本約3.30億美元。
由於未能適應從膠片向數字成像的轉變,柯達今年1月宣佈破產。
該公司周一還宣佈,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菲利普-法拉希(Philip Faraci)與首席財務官安托瓦內特-麥考維(Antoinette McCorvey)將離開公司,並任命麗貝卡-露芙(Rebecca Roof)為臨時首席財務官。
該公司宣佈這一任命的聲明中表示,露芙曾在其他公司擔任類似職位,並幫助這些公司成功走出了破保護,她擁有執行成本削減計劃和進行資出售的經驗。
柯達正在拍賣其擁有的大約1000項專利,該公司需要籌資近7億美元,以償還債權人並走出破產。
該公司上月還宣佈,計劃出售其消費者與文檔影像業務的大部分資產。
截至2011年底,柯達在全球擁有大約17,100名員工,其中大約8350人在美國。該公司未透露最新這次裁員將在那裏進行。
柯達預計將於2013年某個時候走出破保護。(羽箭)
數位化成趨勢 富士軟片宣布停止生產電影底片
2012/09/13 03:27 鉅亨網 編譯李業德 綜合外電
日本《共同社》周三 (12日) 報導,富士軟片 (Fujifilm Holdings Corp.)(4901-JP) 宣布將於明 (2013) 年春季,停止生產電影底片,在電影業迅速數位化的環境下,此業務已不可能保持獲利。
富士軟片在 1934 年成立以來,近 80 年均投入電影和劇院攝影底片製作,現今使用數位拍攝已成為業界常態,因為編輯和發行動作簡單許多。
根據《共同社》,富士軟片現在是日本碩果僅存的電影底片製造商,公司表示確保市場需求相當困難,7 月分因成本高昂而上調售價,只是令情況雪上加霜。
但富士軟片表示,會繼續製作供應特別長時間保存電影用的底片。
富士軟片股價收盤上漲 2.38% 至 1334 日元。
- May 16 Wed 2012 10:04
沒有不落的太陽, 也沒有永遠的月亮 -- 百年老店 柯達聲請破產保護; 柯達衰敗啟示錄:現在一打盹就被遺忘; 數位化成趨勢 富士軟片宣布停止生產電影底片 (合輯)
close
百年老店 柯達聲請破產保護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