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5-1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 評論數: 0
今年2月,重慶公安局長王立軍躲進美國大使館,拉開薄熙來案序幕。4月26日,被長年軟禁在家的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奇蹟式突破層層警戒,逃進美國大使館,終於有希望離開中國,赴美留學。
許多人把薄案和陳案相提並論,其中的共通點是美國大使館。美國對世界的影響力無庸置疑,隨著中美戰略關係的複雜化與經濟利益的相互牽扯,美國力量的確會對中國社會產生若干穿透作用。但更值得注意的,應該是微博網路言論對中國社會與政治所扮演的推波助瀾角色。
薄案至今,人們無法由官方媒體得到太多資訊,但網路上流傳的內幕,比電影劇本更精彩。不知真假的王立軍自白書,描繪薄王從夥伴到敵人過程的細節。無法求證來源的微博帖,鉅細靡遺敘述著谷開來和海伍德的同居情,甚至還有薄熙來製造空難謀殺政敵的故事。
眾所皆知,網路資訊多為假,中共也大力整頓微博,要消除泛濫的「謠言」。但不可否認,薄案中許多消息,是首先透過網路流傳,外界半信半疑,事後卻證實為真。不管是否有人故意釋放資訊,事實顯示,中國5億網民已藉助資訊科技的力量,讓大陸封閉的政治體系稍稍透明化。
陳案發生至今,大陸官方媒體極為沉默,新華社僅報導「據了解,山東省沂南縣人陳光誠於4月下旬進入美國駐華使館停留6天後自行離開」。從這則新聞,世人完全無法得知陳光誠在美國大使館6天中的遭遇,更無法知道中美兩國就此人權議題角力的過程。
大陸蓬勃發展的網路,提供世界機會,同步參與此案的進展,甚至影響中美兩國處理陳光誠案的發展方向。大陸媒體雖然隻字不提,但5月2日陳光誠步出美國大使館,抵達朝陽醫院當晚,許多人就從臉書得知,陳在醫院完全孤立無援,甚至連晚餐都沒得吃。陳光誠因而心生畏懼,改變要留在中國的決定。
台灣人幾乎同步知道陳光誠的遭遇,發現中國並沒有落實對美國的承諾,相信美國維權人士也同步掌握訊息。次日,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立即召集緊急聽證會,美議員在聽證會現場和陳光誠通了電話,陳明確表示希望來美休養。通話內容現場播放並在網路上流傳,全世界動起來援救陳光誠。可以說,現代資訊與傳播力量,改變了陳光誠的命運。
3月中,網路流傳中共高層對如何處理薄熙來案產生不同意見,情節太過聳動,官方展開了連串打擊謠言的行動。3月底北京當局逮捕了6人,同時封閉16家被指傳播謠言的網站;龍頭網站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更被迫關掉評論跟帖的功能3天,但是,禁止微評的3天之內,微博的轉發功能反而大幅度增加,網路上的消息仍然像燒不盡的野草,春風吹又生。
微博已經成為中國民眾得到資訊的主要渠道,人民大學輿論研究所最近發布的研究報告更指出,「微博將直接改變中國社會生態和政治語境」。誠然網路流傳多謠言,但資訊不透明往往是謠言的溫床。第一手資訊愈少,人民分辨資訊真假能力愈低,官方壓制資訊渠道,是助長謠言的原因。
薄案和陳案都顯示「微博政治」日益壯大。政治人物應該了解,自己每一個行為、決策,甚至一顰一笑都將接受大眾的檢驗,資訊封鎖的年代已經回不去了。中國特色的茉莉花革命悄悄展開。
茉莉花革命 當局嚴控花不開
2012-5-1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評論解讀 2011年的2月,由網路號召的「中國茉莉花革命」,在寒冷的冬天並未開花。中時資深記者在新書中,細述當時現場。
中國共產黨雖靠著人民革命取得政權,但面對這波來自北非、埃及的「茉莉花革命」,背後都夾雜著勢如破竹的網路傳播效應,這就讓戒慎恐懼的中南海領導人心生警惕,高度恐慌。因此,從2011年年初開始,中國網管展開新一輪的資訊管控:「茉莉花革命」被列為百度、新浪等網站的敏感詞;胡錦濤多年前訪問肯亞與孔子學院學生合唱《茉莉花》的網路視頻,也悄悄地被屏蔽了。
就在海外網路綿密出現號召在中國境內發動「茉莉花革命」的同一天,2月19日,中共中央黨校舉辦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社會管理及其創新專題研討班》開班式,9名中央政治局常委出席會議。兼任中央黨校校長的習近平主持開班式,胡錦濤發表了有關強化對「網路虛擬社會」管理的政策講話。
胡錦濤對做好社會管理提出8點意見。最受到關注是第7點:「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資訊網路管理,提高對虛擬社會的管理水準,健全網上輿論引導機制。」
數以億計的中國網民雖然是以虛擬形式存在的,但它的超大規模與可能爆發的無限能量,卻不是把它視為「虛擬社會」,就可以等閒視之的。「網能載舟,也能覆舟」,中南海領導人深知網路社會所具有建設性與破壞性的特殊意義。
茉莉花開了嗎?
胡錦濤講完管理虛擬社會的「胡八點」隔天,駐京媒體關注焦點,已從中央黨校轉移到王府井大街。2月20日,午後1時。從王府井地鐵口的新華書店,走到王府井北口,即金魚胡同新東安市場的人行徒步區,假日人潮,熙來攘往。佇足徘徊在大街上,觀望、等候看熱鬧的人顯得特別多,但有趣的是,從群眾疑惑表情、公安或便衣神祕的眼神來看,各方都不確定茉莉花是否會「開花」。
北非「茉莉花革命」的傳播效應,其實,在農曆春節至元宵節期間,即已在大陸各地蠢蠢欲動。2011年2月19日,博訊網開始流傳一封匿名投稿,宣稱將在大陸各城市發起「中國的茉莉花革命」,帖文並號召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13個城市的居民,在2月20日下午2時,前往各城市指定地點集會,高喊口號,表達對高房價、高物價、高失業等等的不滿。
儘管通知是匿名、虛擬的,也可能是有人惡作劇、造謠的,但這項極富創意的「網路動員」手法,確實對中國的公安與國安部門帶來空前的維穩壓力。
被指定作為集會地點的王府井麥當勞店,從中午開始,布滿便衣人員,監視著大街上的人潮。我點了雞肉漢堡套餐,選在店門口坐定位,赫然發現四周都是體型壯碩,神情專注盯著窗外的便衣,他們每人手上都只是一杯咖啡或可樂,臉部共同的表情,就是冷峻地監視著大街上群眾的動態。
雖然不像嘉年華會,但洶湧人潮卻有假日的歡樂氣氛。在麥當勞巧遇了幾位來自日本、新加坡、英國、台灣的同業。我們正聊著,身旁出現一位自稱在北京打工的中年男人,表情詭譎地聽我們聊天。隨後,神祕地低聲問道:「茉莉花開了嗎?」突然間,新聞同業們面面相覷,周遭原本詭異的空氣裡,爆出了陣陣的笑聲。
神似台灣早年社運
「北京天冷,天候條件不夠,看來花兒開不了了!」我開玩笑式地回他一句,陌生路人卻認真地回應:「哎,網路組織者缺乏動員經驗,茉莉花要在中國開花,恐怕不容易啊!」大街上突然冒出來的陌生人,讓我想起80年代,台灣黨外抗爭時期,在台北街頭經常出現的「街頭評論家」。不同的是,那天在大街上數以千計的群眾,並沒有任何人敢於站出來,對各項不滿議題,公開表達異議。
下午2時,現場人潮超過上千人(包括數以百計的各國記者、難以數計的便衣),但抗議示威狀況並未出現。網路號召「定點集會」,或許只是有人對當局的惡作劇而已,不過,因兩會開幕在即,中國當局出動的維安警力仍是相當驚人的。
北京街頭場景與台灣早年群眾運動所呈現的狀況相當神似:群眾十人、記者百人、警察千人。統治者愈缺乏自信,意外事件爆發的機率,相對升高。
大陸敢言媒體透出的曙光 陸媒新視界
2012-5-1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原作者: ■耿付生
近日,大陸一些以敢言著稱的媒體紛紛更換主帥。出身新華社的廣東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楊健主政南方報業集團,北京兩份頗有影響力的敢言報紙《新京報》和《京華時報》亦更換主帥:戴自更卸任《新京報》總編輯職務,暫時未知誰將接任此職;而出身《解放軍報》李洪洋將任《京華時報》總編輯。
三大報業易帥
廣東的《南方日報》、《羊城晚報》、《廣州日報》三大報業集團,在大陸一向開風氣之先,此番易帥,鋒芒會否折損,令人關注。而北京兩大敢言報紙早在去年就已由光明日報集團和人民日報集團劃歸北京市委宣傳部管轄,但兩報的敢言傳統和逆鱗餘緒並未因此而消失。今又面臨主帥的換班,變化如何,同樣令人關注。
以《新京報》為例,該報是《光明日報》和《南方日報》兩大報業集團聯合主辦的綜合類日報,從開創之初就因為其批評性報導連續遭到整肅,最初的報社總編程益中、楊斌等皆被當局打壓而被迫離職。
陳光誠事件發生後,中國官媒相繼發表文章,矛頭直指美國政府以及駐華大使駱家輝。 5月4日當天,《北京日報》發表文章〈從陳光誠事件看美國政客的拙劣表演〉,《京華時報》、《北京青年報》和《環球時報》也分別發表評論文章〈干涉我國內政,美國別有用心〉、〈作秀無助於維護中美關係大局〉、〈中國人權事業不能指望捷徑〉,集體抹黑陳光誠以及駱家輝。
這天,《新京報》也就陳光誠事件發表題為〈外交官不能逾越自己的本分〉的社論,參與官媒圍剿和抹黑陳光誠事件的大合唱。不過,5月5日淩晨,該報官方微博發了一帖:「在夜深人寂時,卸下言不由衷的面具,對真實的自己說聲對不起。晚安!」同時配有一張馬戲團中孤單的小丑吸煙的圖片。
卸下小丑面具
此條微博發出後即有網友大量轉載並發表評論,認為《新京報》此舉是為5月4日的社論感到懊惱和無奈,很多網友據此認為《新京報》「良知未泯,一息猶存」。大多網友也認為,由此條微博的「言不由衷」四字,透視出中國公共事件上的新聞管制如何嚴格,宣傳部門是如何嚴密地操控媒體的。
這表明,陳光誠事件發生後,北京當局統一安排媒體集中發表評論文章,《新京報》的社論肯定也是在官方安排下發的,但這篇社論肯定不是該報的本意。因此,報社中有良知的媒體人心有不甘,發上述微博以隱晦地表達憤怒和無奈,同時也向讀者揭示真相和表達歉意。有這樣的媒體人在堅守,這些敢言媒體就有希望。
事實上,大陸的敢言媒體經常被整肅,但在此後,這些媒體雖然有一段時間收斂了鋒芒,但官方打壓的力度減弱之後,依舊恢復堅持自由立場的本色。《南方周末》、《炎黃春秋》等媒體都是這樣堅持下來的,這次南方報系和北京報系更換主帥,相信也僅僅是一時之變,報社的敢言傳統不會丟失。
這是一個積極的信號,顯示在當下中國,媒體出現了有限多元狀態,官方媒體並不能成為絕對主流的媒體,敢言媒體的存在為公眾提供了最接近真相的資訊,並且越來越多的媒體正在試圖突破管制,為迎來真正的新聞自由進行著各自的努力,這對推動社會的變革絕對是大有裨益的。
(作者為大陸自由撰稿人)
中国之声的美 是不可言说的伤
来源: 陈谌的日志
现在是晚上十点,距离第二天早晨七点广播站放中国之声还有整整九个小时,我的心情很激动,也很期待。
曾几何时,我也是一个关心政治时事,关心国家大事的孩子。高三临近高考的时候,学习非常紧张,但我依然会每天抽出半个小时坐在电视机前聚精会神地收看新闻联播,欣喜地了解我们国家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情地看着世界上那些依然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资本主义国家。每天晚上看新闻的日子,是我曾经最美好的时光,我总是会看到天气预报结束都久久不肯离开,直到我妈拿扫把赶我,骂我除了学习啥无聊的东西都感兴趣。
其实她并不知道,这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新闻联播丰富了我的政治历史知识,天气预报丰富了我的地理知识,这对我的文综成绩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可以说我最后有幸来到厦门大学,是要感谢党和国家每天勤勤恳恳为我们播出这档节目的,它内容丰富,精彩绝伦,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面,还提高了我的思想觉悟,它无论长假还是周末都从未中断过,而且还没有任何的植入广告。
但是在外文学院学习的这三年,我深深感到自己被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给腐化了,不仅学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语言,还以这些语言为工具翻墙出去,以西方人的眼光来看自己的国家。我竟然渐渐开始发现我们国家存在的诸多问题,还和同学一起在私下质疑政府的决策,我觉得自己已经处在危险了边缘了,天呐,我究竟是怎么了!
直到今天早晨七点,我在睡梦中听到了广播站在放中国之声,那真是久旱逢甘霖,雪中送炭,让我在这个夏天如沐春风!毕竟时隔多年,听厌了BBCVOACNNNPR,我终于再次听到了来自中国官方媒体的声音,当时我的眼睛都还没睁开,但是我的泪水已经流到了枕巾上,这真是喜极而泣。我匆匆忙忙穿好衣服,爬下床到走廊里,和纷纷被惊醒的同学们交谈着,欢笑着,分享着各自的喜悦。我们认真地聆听,专注地思考,不少同学还拿出笔和笔记本蹲在走廊上作着笔记,毕竟有多久,我们都没有接受到这般心灵的洗礼。
我深深觉得这是校方一个非常英明的决策,厦门大学作为南方之强,果然是不负盛名的。我们条件有限,没有电视,无法收看晚上七点的新闻联播,但是广播却是个无孔不入的存在,不管你身在何处,只要响声够大,任何人都能够听到。我特意下楼查看了一下,一共有五个大喇叭正对着芙蓉2宿舍,所以无论你的思想多么反动,任你躲进衣柜抱着被子耳朵塞满棉花,你都能而且不得不听到,一天两天三天,你终有一天会被感化,即使你曾经是个流氓,你都会成为一个政治上的积极分子,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很多人也许会说,这难道不是扰民吗,如果有人早晨没课,或者前一天晚上没睡好,不是会被吵到。我想说的是,这完全就是扯淡,早晨七点本来就是起床的时间,你早晨没课你昨晚没睡好那都是你的事,但是我们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作息时间,而且是每个人都一模一样的作息时间。你们怎么会明白学校的良苦用心呢,厦门大学向来被誉为最为学生着想的大学,晚上十二点熄灯,早晨七点放广播,这就是让你们一天睡足七个小时啊,鉴于大学生越来越不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学校现在亲自出面替我们安排,你们怎么还不知道感恩呢。所以我强烈建议以后学校继续增加定时吃饭定时洗澡定时拉屎的系统,让我们的作息更有规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至于这个决策存在的问题,我只想说一点。貌似住在石井以及其它某些宿舍的同学,他们今天纷纷反映没有在早晨听到中国之声,个个怨声载道,懊恼不已,对我们表示出羡慕嫉妒恨的情绪。我觉得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一件事情,虽然我们享受到了这一决策带来的好处,有幸听到来自中国之声的天籁之音,但是听说很多同学听不到,我们一样不能够感到开心。毕竟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一项决策只有造福了所有人,才能算是真正好的决策,所以请让那些在一旁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的同学们也来品尝葡萄的甘甜吧,在各个园区都安装足够的大喇叭,或者索性在每个宿舍都安装一个,这样才能让大家都受到政治上的熏陶,得到思想上的洗礼。
最后我要澄清一点,有人听到我今天早晨在走廊上大喊了一声“你妈的”,这其实是个误会,我只是想表达一种像是见到了久违的母亲的一种激动的情绪,如果你们不信,我明天早晨还会喊的,到时候请你们拉长耳朵听清楚。
再过八个小时就要放中国之声了,我准备洗洗睡了,毕竟我可不想睡过每天这珍贵的半小时哟。
社评:知识分子应敢于在舆论场说真话
2012-05-28 07:16 环球时报 (责任编辑:高望)
中国以互联网为中心的舆论场在形成一种偏激的强制力,要求公开发言者把批判体制作为基本价值取向。营造这种氛围的人未必很多,但他们很活跃,形成了声势。不少人感受到了压力,说话变得很小心。还有一些人主动配合之,打造自己“民意英雄”的形象。
中国知识分子的说话环境一直不太好,曾在很长时间里受到政府的强有力控制。改革开放以来,来自政府的控制在减弱,在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如大学)尤其变得很弱,但来自舆论场这股势力的压力则快速增加。
这造成与舆论场接近的一些人,走向所有言论都“批判化”的极端。似乎他们看到的所有现实都是负面的,说的每一句话都愤愤不平,都在控诉“公权力”。这同绝大多数人的真实生活和感受显然并不一致,因为通常一个人不可能从未受惠于国家的进步,眼前永远都一片漆黑。
进步而复杂的中国具有多面性,很多人对它的感情同样是复杂的,爱它,但也会恨铁不成钢。这本来很真实,但却不被舆论场上反体制的强制力所接受。那股势力只欢迎“恨”,而不允许“爱恨交加”。
有人认为这种极端的舆论力量是对官方舆论的有效平衡,认为它有总体的建设性,有助于中国社会真正多元化的形成。
但真实的情况是,这种舆论倾向的强制力在明显过头,它没有表现出有自我修正的愿望和能力,而且在西方的鼓励和支持下,出现恶性膨胀之势。它开始打击异己,试图建立话语霸权,并且开始实际影响很多中国知识分子的行为。
我们这里所说的知识分子,不包括“知识官员”和“知识商人”,而特指直接依靠发现、积累并传播知识为生的人。
现在的危险是,舆论场上的偏激力量已经开始控制知识分子当中的很多人,形成对他们的权威。本应以知识和求真为生的人,开始在舆论压力下“挑着说话”,为取悦舆论说“半真半假的话”,甚至直接说假话。
说真话难,中国知识分子的这个老问题如今有了新的缘由。一些人对求真的放弃来得很快,人们没有看到有什么强有力的抵抗发生。
中国需要一批有勇气、有水平的知识分子站出来,敢于同当前不健康的舆论倾向公开斗争,敢于在舆论场上反对西方价值观对中国社会的简单灌输,帮助中国公众建立符合国家现实的价值判断体系。
知识分子可以赶别的时髦,唯独政治的时髦不能赶。当前西方对中国大搞“政治挂帅”,互联网上跟着起哄的人不少,知识分子应当表现出定力,不重复他们在中国历史不同时期曾反复表现出的软弱和摇摆。
知识分子应当努力说真话,这个“真”至少有三个含义:一是与具体事实相符,二是真心话,三是它们应当自然多元,而不是为了某个目的组织得高度一致。
互联网渐渐成为中国舆论的主导性载体,然而它的价值取向与中国社会的真实价值取向有差距,而且这个差距在扩大。对此政府需要反思,然而在政府影响舆论的能力随着国家改革必然下降时,民间一些力量必将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今天舆论场对“真”的定义是扭曲的,扭转这种扭曲,离开知识分子的大规模参与不可能做到。
微博不可限制言論自由
旺報 【本報訊】2012-6-2
大陸的微博用戶已經突破3億,每天有1億條微博在網路上流傳,微博在中國的影響力遠勝其他媒體,一有新聞事件發生,人們習於由微博獲取資訊,已成為常態。薄熙來和陳光誠兩案,官方媒體雖然受到控管,資訊內容只能順著主旋律走,政府卻無法禁止人們在微博上得到或轉發第一手消息。微博的力量,讓資訊封鎖的年代一去不返,中國特色的茉莉花革命,正悄悄綻放。
比起傳統媒體,網路媒體的出現最晚,個人媒體的發展與影響力的擴散,更是近兩年的事,但就影響力而言,已經後來居上。在中國大陸,人們透過普及率極高的手機接收或傳送個人媒體的內容,很快發展成為「中國特色微博」。擁有數以百萬粉絲的微博用戶,相當於每天管理一份數百萬發行量的報紙。
但也因為微博的便利性,帶來海量訊息,五花八門,真假難辨,各種謠言、垃圾資訊滿天飛。如何保有微博的言論自由,並維持一定的網路秩序,實在是一項難題。先前官方在薄案的敏感期間,曾企圖藉由關閉微博評論功能以阻斷傳言與謠言的傳播,但效果不彰。近日,微博龍頭新浪,推出新的自治管理模式,邀請用戶組成微博社區委員會,並發布《微博社區公約》和《微博社區管理規定》,希望由用戶和新浪共同管理具有爭議的微博內容。
根據新浪所擬的微博自治公約,將分別由484名專家和5000名一般用戶組成專家委員會及普通委員會,兩者共同組成「微博社區委員會」,與新浪微博管理部門一起參與管理工作。凡累積發表5條以上「危害信息」的用戶,其發表內容將被刪除,並禁止留言48小時;而惡意發布「敏感信息」的用戶,嚴重者可能遭到註銷帳號。
其中第15條有關發布危害信息的內容,更是嚴重限制言論自由。所謂危害信息包括:反對憲法基本原則,危害國家統一、主權和領土完整,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這樣的內容只有在專制集權的國家才有可能見諸文字。
近日,海外華文媒體稱章子怡與薄熙來有長期金錢交易關係,消息在微博瘋傳,對章的人格造成嚴重傷害,章初步也只能透過微博貼文,反駁「造假都造上天了」。由此可見,微博有它的正面功能,但錯誤的訊息往往對當事人造成更大的傷害。但過去的經驗已經一再證明,官方對微博言論愈管制,微博對社會的影響反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
新浪的自治公約邀請用戶參與,雖然比官方審查更有彈性,但「危害信息」和「敏感信息」的定義仍有待釐清。微博在大陸社會扮演重要角色,網路言論的管理與自治,應該保有最大的言論自由。新浪的自治公約應該透過與用戶協商,將有害訊息縮小範圍,定義更加明確,以兼顧言論自由與對用戶的保障。
言論自由是網民的基本權利,新浪既然推出「公約」,就應該與用戶達成共識,否則單方面的規定無法成其為公約。強制執行的效果無異於要網民彼此監督、彼此檢舉,這等於連坐,是對於言論自由的最大斲傷。網路無國界,它已經成為全球性的資訊管道,言論自由就是它的共通價值。
適度腐敗引發官民網大戰
旺報【耿付生】2012-6-3
5月29日,《環球時報》發表題為〈反腐敗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攻堅戰〉的社評,看這個題目,讀者會以為該文是抨擊腐敗、倡導反腐的,可是,透過評論中那些浮在表面上的官話套話,卻發現了讓人瞠目結舌的結論,例如:「腐敗在任何國家都無法根治,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
這種論調被其他媒體和網友解讀為「適度腐敗」論,騰訊網率先以〈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民眾應理解〉為題轉載該文,其他網站也紛紛以此標題轉載,許多網友則炮火猛烈,指責該報喪失了媒體的倫理底線。有網友指出,這份報紙已不打算穿上外衣,完全赤裸裸地站在群眾的對立面。
次日,該報總編輯胡錫進用微博為自己的社評辯護,稱騰訊網等網站轉載文章時將標題惡意篡改,誤導讀者閱讀。然而,網民們通過網頁快照繼續「揭短」:點擊百度快照,發現原環球網網頁赫然寫著「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民眾應理解」。網民們表示,由於環球網同環球時報是一家人,儘管這一網頁很快被刪除,但表明他們自己也承認要表達這個意思。
然而騰訊還是無法對抗官方媒體。30日這天,騰訊在首頁發布道歉聲明:「5月29日,騰訊網新聞頻道在轉發《環球時報》評論文章〈反腐敗是中國社會發展的攻堅戰〉時,因改了原文標題導致不必要的誤解,造成不良影響,在此向《環球時報》致歉。」
道歉聲明一出,騰訊得到網友們一面倒的聲援。有網友說:「理解你的道歉,我們都是明白人。」還有網友說:「要道歉的是《環球時報》,除非《環球時報》發個聲明說那篇文章是臨時工發的或者是有人惡搞的。」
不過,儘管有來自網路民意支援,騰訊網要想生存,就必須向《環球時報》這樣的官方媒體低頭道歉,這就是中國當下低人一等的民企的處境。
還有類似的例子:曾通過微博支援《環球時報》及胡總編輯的《北京日報》近日也接獲道歉。這家報紙是中共北京市委機關報,近期因發表多篇評論文章,堅持公開指責自由派知識分子和西方價值觀而聲名大噪。
上周末,廣東《時代周報》發表〈直面真相就是新聞的社會責任〉一文,該文以訪談的形式,請朱大可、陳力丹、展江等作家學者發言,指出《北京日報》發表多篇帶有強烈舊意識形態色彩的評論文章,是立志充當代表極少數人「利益群體」的服務工具,並譏諷該報是媒體界的「奇葩」。
此文發表當日,《時代周報》網站上的原文即被刪除,原因是《北京日報》社長梅甯華上告有關部門。在有關部門的壓力下,《時代周報》社長宋浩、總編輯李遠謀專程從廣州趕到北京日報社,就周報所發上述文章,向《北京日報》及主要負責人道歉。
由這兩個道歉事件可以看出,無論是地方媒體還是網路媒體,都很難堅持獨立立場,很難挑戰和對抗黨報這種官方媒體的「權威」。它們跟在官媒屁股後面隨聲附和是最穩妥的辦法,如果發表針對官媒的評論文章,語氣務必要顯得平和而克制,即使不點名批評也要盡量避免。否則就會給自己帶來壓力和麻煩。這些,就是當下有自由傾向的媒體的生存狀態。
(作者為大陸自由撰稿人)
陸媒左右之爭檯面化
旺報 【本報訊】2012-6-4
大陸媒體最近陷入硝煙彈雨,《時報周報》PK《北京日報》,騰訊PK《環球時報》,戰火稍歇,《中國青年報》又發起攻勢,甚至獲得新華社的支援,如此掐架為的是哪般?
《北京日報》與《環球時報》,是旗幟鮮明的大陸「左派」報紙。5月18日《北京日報》評論文章〈唱響主旋律是中國媒體的社會責任〉稱中國不需打著客觀報導的旗號指手畫腳的媒體;《環球時報》則於5月29日社論中稱「腐敗在任何國家都無法根治,關鍵要控制到民眾允許的程度」。
《時報周報》則是一貫的自由派媒體,5月24日刊發一整版文章,針對性提出「媒體發言須尊重常識」、「警惕以左牟利」,雖不點名《北京日報》,卻直接批評了《北京日報》社長梅寧華。該文措辭嚴厲,批判性極強,有濃濃砲火味。但在高層壓力下,《時報周報》社長、總編輯5月30日從廣州趕到北京道歉。
騰訊網顯然出於編輯自主原則,將《環球時報》的社論標題修改為〈環球時報:要允許中國適度腐敗〉引起環球不滿,5月30日發表致歉聲明。
《時代周報》與騰訊道歉餘音未落,《中國青年報》5月31日毫不客氣地向環球同篇社論開炮,連「人至賤則無敵」都用上了,這篇文章並且得到新華網全文轉載,中共團派報紙與新華社此舉相當耐人尋味。另外,《新京報》以及湖南網媒紅網也參與批判環球之列,但《光明日報》則力挺環球。
大陸媒體有北派與南派之分,北派有強烈意識形態,南派則是以呼籲改革為特徵的自由派,兩者一向立場相對,但如此砲火相向,卻也罕見。
在中共十八大換屆前夕的敏感時刻,媒體的左右之爭檯面化透露出政界的左右之爭的白熱化。
學者:陸管制言論 難成超級大國
2012-6-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4|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
中共官方積極在國際上形塑中國的正面形象,大舉從事「公共外交」。但有外國智囊學者近日在大陸開會時,卻大潑冷水說,只要中國官方繼續「割聲帶」,管制言論,中國要成為超級大國,仍有「最後一哩路」要走。
多維新聞網報導稱,近日,春秋綜合研究院主辦《媒體與政治,中國的公共外交》研討會。
會中,荷蘭國際關係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高英麗發表《中國的公共外交可以更開放》的演講稱,中國政府在公共外交的各個層面上,主導型很強,通常由外交部門或政府高層直接控制,這導致非政府的組織、元素很難參與其中。
但至少,中國的公共外交已傳遞出正面訊號,政府高層開始意識到,外交主題還是該從政府走向普通大眾。
承擔這一趨向轉變重任的,便是作為「第四權力」的媒體。在中國的媒體環境中,喉舌論、黨性第一等觀念尚且占據主流。中國媒體的集體噤聲及官方對國際媒體的限制措施,反而使得西方媒體有題材發揮。
高英麗認為,站在西方媒體的立場上,中國拉起紅線設限,本身就是「心虛」的直接反應。基於新聞價值作出判斷,此類受到限制的新聞必有料可爆。所以便極易形成「一擁而上」的局面。
但對中共而言,出於「穩定民心」的考量,自動放大了開放言論帶來的後果。中國媒體根植於「政治家辦報」,所以要步入國際化媒體軌道,還尚待時日。
南加州大學公共外交中心主任菲利普‧賽伯更直接點出媒體受限帶來的外交弊端。他說,當今中國是世界上對公共外交最重視、最主動的國家,在國際傳媒領域投入非常大,但是效果卻很一般。
究其原因是,很大程度上,中共仍抱著20世紀的媒體觀念。賽伯建言,中國應汲取二戰中英國的經驗,較諸通過中國的媒體直接對外施加影響,更好的方式是通過境外的媒體加以引導。
陸每天500場抗議 多因民生議題
2012-6-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5| 評論數: 0
根據美國《時代雜誌》報導,大陸越來越大的貧富差距導致許多平民百姓轉而成為社會運動者,方興未艾的各樣抗議發生在大陸各個角落。去年大陸平均每天都有500場抗議發生,這些抗議引起外媒高度關注,認為這已經影響了大陸的社會安定。
根據《時代雜誌》的統計,大陸60%的抗議事件都與土地有關。紐約大學教授孔傑榮分析,當大陸經濟越來越繁榮,貧富差距使得底層人民產生恨意,尤其是土地開發商帶來的不公平現象更是人民憤怒來源,因為當農民土地被賣給開發商時獲得的賠償價格都相當低,去年大陸就有幾起因為土地賠償不公而引起的自殺炸彈客事件。
《時代雜誌》分析,另外一個常引起大陸民眾抗議的是高汙染性工廠的興建,比方去年8月的時候,大連東北方城市就有超過1萬2000名的抗議者,抗議該區興建了新的石化工廠。
《時代雜誌》認為,民生議題將使一般老百姓為了生存的尊嚴而成為權利捍衛者,中國政府對於政治和媒體上的管控,讓民眾只能走向街頭。
PO明膠內幕遭冷凍 央視趙普傳跳槽
2012-6-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6| 評論數: 0 |原作者: 記者林琮盛/綜合報導
因明膠內幕曝光,被大陸中央電視台「冷凍」多時的主播趙普,可能又將重現江湖?有大陸網友爆料稱,趙普將正式從央視離職,可能跳槽到鳳凰衛視。對此,有大陸媒體向趙普求證,卻只得來四個字:無可奉告。鳳凰衛視也反駁,該消息「純屬謠言」。
4月9日,央視《晚間新聞》主持人趙普發出一條勸告「不要再吃老優酪乳和果凍」的微博,引發了網友的關注。事後,雖然趙普刪除了有關的內容,但細心網友發現,趙普卻消失在央視螢幕。
25日晚,一位「長春國貿」的網友在網路爆料稱,央視主持人此前趙普曾被停職半年,直到近期才復出正式主持節目。但在盛傳的趙普復出首秀的端午詩會上,卻並不見趙普露面。網友稱是因趙普加盟鳳凰衛視,此事惹怒央視,故而刪除。
前天上午,21CN娛樂記者向趙普求證時,趙普只呵呵地笑了笑,但當記者提及網友對其「因發微博遭央視停職」的猜疑時,趙普並沒有正面澄清,而是像當初的「不細說」一樣,只說了:「我只能說四個字:無可奉告」。
中央電視台總編室秘書處也指稱,對於趙普的「消失」不知道怎麼回事。央視《晚間新聞》節目組工作人員也表示「不知道趙普是否在輪休」、不清楚趙普是否被停職。
趙普究竟在哪裡?搜狐公司副總裁、搜狐視頻首席運營官劉春前天在微博上表示,「我知道,但無可奉告」。但隨後在網友的追問之下,劉春透露:「他(趙普)很好,正在休假」。
陸網友愛民主 認同三權分立 多數認為腐敗是最大挑戰 對美國政制評價最高
2012-7-16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8| 評論數: 0
政治學者、湖南湘潭大學哲學與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李開盛日前發布一項調查指出,大陸網友普遍認同「民主、三權分立」的西方政治制度,而不認同大陸的政治制度。大多數的受訪者認為,「腐敗」是大陸當前最大的挑戰。
該調查名為《大陸網民的政治與社會認知──基於互聯網的調查》,初步結果日前被發布在「共識網」上。
在「基本政治認知」部分,受訪者最認同的政治人物前5名依次是周恩來(36.13%)、華盛頓(35.64%)、胡耀邦(34.68%)、鄧小平(30.79%)和林肯(23.91%)。
最不認同的5名政治人物則依次為希特勒(49.41%)、史達林(46.54%)、金正日(45.54%)、毛澤東(41.84%)和格達費(24.19%)。
對共產制認同度低
對政治制度的評價,受訪者最認同的國家前5名依次為美國(71.98%)、瑞典(32.38%)、英國(30.76%)、德國(28.81%)和新加坡(27.51%)。
政治制度最不受認同的國家中,以共產黨國家為主,前5名則依次為北韓(73.62%)、大陸(54.12%)、伊朗(32.38%)、越南(11.33%)和巴基斯坦(11.16%)。
在回答「您認為最重要的政治價值」這一問題時,民主、自由、平等依次排在前3名,而法治、人權和憲政亦獲得相當的支持率。
不贊成重慶模式
西方政治架構「三權分立」經常飽受大陸官媒批評,但在此調查中,完全接受官方有關三權分立是「西方的一套,堅持不能搞」那一套說詞微乎其微,僅1.49%。
而認為三權分立「有其合理性,可以借鑑」的網友高達67.64%。還有28.4%的網友認為「應該完全學習西方」。
而大多數受訪者認為,當前大陸當局最大的挑戰是「腐敗」、「民主化程度不夠」和「社會不公」。
網路目前已成為大陸民眾表達想法的重要途徑,在經常使用的網路工具選項中,微博、即時交流工具和論壇分居前三名。
此外,該調查啟動的前3天即4月10日,新華社正式宣布對前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停職調查的消息,一度轟轟烈烈以「唱紅打黑」為特徵的「重慶模式」正式落幕。
該調查特地列入「重慶模式」選項,結果受訪者持不贊成(很不贊成+較不贊成)態度最多,達49.89%;保持中立者其次,為20.33%;但贊成(很贊成+較贊成)亦達15.71%。
上述調查在問卷星網站進行,時間從2012年4月13日0時起,至2012年5月13日0時截止,共得樣本4697份。
爆料天王 上海妙語談民主
2012-7-2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丁儀
在台被封為爆料天王的邱毅22日來到上海交大演講,演講會上有聽眾勁爆地問,「台灣的民主能給大陸甚麼啟示?」邱毅回答,台灣民主不見得最適合大陸,但大陸要多辦民主沙龍,盡量把反對意見說出來,或許幾年後民智大開,屆時中國人會找到屬於適合大陸自己的民主制度。邱毅的妙語如珠的回答讓現場掌聲不斷。
還有一位上海民眾問,從小就在教育體系中,沒有被教到國民黨在抗日方面的貢獻,邱毅說,歷史應該還給蔣介石正面的評價。邱毅則說,當下大陸對國軍抗戰的肯定越來越客觀,甚至包括中統戴笠對日抗戰的貢獻,還有對CC派陳立夫的老宅未來可能也要整建。他說,如果能給蔣介石抗日正面評價,兩岸彼此拿出雅量,相互承認對方優點,先重新客觀地評價歷史功過,並進行文物整修,兩岸彼此接受就跨出一大步。
新"黑五類"改變中國
來源: 王先金的日誌 2012-08-06 10:48 | (分類:默認分類)
《人民日報》海外版7月31日發表了一篇文章,稱美國 “以‘網路自由’為號召,以維權律師、地下宗教、異見人士、網路領袖、弱勢人群為核心,以期通過’自下而上‘的方式滲透中國基層,為中國的’改變創造條件”。這種說法引起了輿論的廣泛關注。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中國真正的挑戰來自哪里",作者是中國現代國際關係所美國所所長袁鵬。文章一開始就斷言說中國"真正的難題不是國際和周邊局勢,而是內部的體制變革和社會生態;真正的威脅不是軍事衝突,而是金融、社會、網路、外交等非軍事麻煩。"應該說這個判斷不無道理。接下來,作者卻大談美國的中國戰略,指出美國會利用這些麻煩來阻止中國的崛起。
在提出被簡稱為”維教異網弱“的新"黑五類"人群之後,文章的結論是,"中國宜轉變傳統思維方式和戰略觀念,將國家安全防範的重心由局部的外在軍事衝突風險轉向全面的內部體制機制重塑。"在很多人看來,這無異於說,要嚴厲控制和打擊新"黑五類",防止他們被美國利用來顛覆中共 政權。
以國家利益和政權穩定為名,將一部分人從民眾中分離出來,作為防範和打擊的對象,而且剛好是"五類人",這自然讓人想到"黑五類"。那是"文革"期間為一部分公民確立的政治身份,即地主、富農、反革命分子、壞分子、右派,簡稱"地富反壞右"。被戴上這些帽子的人及其家庭成員 ,失去了大多政治權利,成為專政對象。他們隨時可能被拉出來批鬥、毒打和羞辱,在求學、求職、晉級、分房、醫療等各個方面的機會和福利都被剝奪,還被要求進行靈魂的自我改造。而與之相對的"紅五類",即政治身份為工人、農民、商人、學生 和革命軍人的人(簡稱"工農兵學商"),則在社會資源佔有和利益分配上公然擁有更多的特權。在"文革"高峰期,紅衛兵變本加厲,私設刑堂和拘押場所,致使"黑五類"慘遭迫害。1979年,中共作出對"黑五類"摘帽的決定。
專制政權的慣用伎倆有兩個,一是對外塑造敵人。煽動民族主義情緒,灌輸仇恨意識,充分 誇張和想像,製造一個或多個陰險狠毒的國際敵人。二是對內挑撥分裂,劃分等級,挑起群眾鬥群眾。袁鵬先生的這篇文章,體現的就是這種思維。仿佛恐怖的昔日重新降臨,難怪網路一片唏噓。
但是世易時移,新"黑五類"與老"黑五類"大不相同。老"黑五類"基於階級立場,通過多數人對少數人實行專政,肆意剝奪他們的公民權利。新"黑五類"則是基於權利意識,是為自己和大多數人主張公民權利的人。尤其令人矚目的是,一個政府不僅不能保護將弱勢人群,還將之視為威脅國家崛起的障礙,正如網路人士評論的那樣,是一種赤裸裸的納粹思維,也把大多數人納入了維穩範疇,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與人民為敵"。
事實上統治者不需要袁鵬先生的提醒,早已經將"國家安全防範"的重心,由外在的軍事衝突轉向全面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塑造",這就是廣為流傳的"維穩經費高於軍費"的統治狀況。這種狀況能持續多久,連統治者內部都日夜焦慮,更不用說接受袁先生的建議,繼續"轉向"和擴大"塑造"了。
值得注意的是,新"黑五類"和袁鵬先生有著共同的判斷和籲請,同樣認為應該"轉向全面的內部體制和機制塑造","為改變中國創造條件"。區別在於,前者是為了維護統治者利益,主張打壓新"黑五類";後者是為了維護公民權利,視新公民權利為社會的希望所在。也正如袁先生所說,新"黑五類"正在改變中國,將為中國帶來更多的公平正義與財富,而不僅僅是維護新"紅五類"統治利益的所謂"國家的崛起"。
台生10大守則 少說多聽多做 學習篇
2012-8-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台灣非常重視意見多元化,但大陸恰恰相反,要的是「表態」而不是跟別人不一樣,建議明哲保身,出門在外不要任意張揚台胞身分。
台生會副會長陳正騰認為,兩岸經過長期分隔,形成「同中有異」的格局,建議台生「入境問俗、入境隨俗」;北京大學兩岸文化交流協會主席羅海芸建議台生不要碰觸敏感議題。
陳正騰歸納10個守則做為新生在大陸的生活須知:
了解近代、當代大陸政經體制及歷史:
常接觸兩岸學生的台灣人士普遍認為,台灣學生的常識不如大陸學生;台生要去大陸生活一段期間,當然有必要先了解大陸近現代史,並了解共產主義與社會主義差異、大陸如何看待「具有中國社會特色的市場經濟」等等。
政治議題先聽他人說,不急著發言:
台灣非常重視意見多元化,但大陸恰恰相反,要的是「表態」而不是跟別人不一樣。建議明哲保身,少說多聽。
遵守當地法令,以免牢獄之災:
案例一,一對在大陸學中醫的母女,還沒拿到學位就為大陸熟人針灸;要命的是這對母女還向對方收費,但對方不滿意療效,決定提告,母女倆只好連夜打包逃回台灣。
案例二,一對大陸台生男女朋友分手前,男方向女方提議「做愛做的事」,事後女方愈想愈嘔,狀告男方強姦,官司成立,目前男方還在牢獄中。
案例三,去年發生台商子女學校高中學生搶劫大陸民眾案,經過家長、民代及相關單位奔走,未留下案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手機、皮夾中要有緊急聯絡人資料:
包括緊急聯絡人、台生會、台辦、海基會電話等。
時時以台灣為榮,但不張揚台胞身分:
尤其旅遊或購物時,出示台胞身分只會讓自己買到更貴的商品或服務。
提出批評前,先確認自己出自善意。
有大陸友人在場,不用台語交談:
這是基本禮貌,將心比心,台灣人若去香港念書,也不希望聚會時當地人都用粵語交談。
讀萬卷書,也行萬里路:
過去台生每到寒暑假總因思鄉回台,其實浪費機票又少掉遊歷大陸的好機會,建議台生出去走走,才會知道大陸有很多不同風貌,不要只「宅」在就讀學校的省市內。
隨時留意畢業後出路狀況:非常重要。
廣結善緣,日後得道多助。
羅海芸建議台生不要碰觸敏感議題,「有些事情在台灣或國外可以做,但在大陸做不得。」例如這次倫敦奧運有台灣留學生發動「護國旗快閃運動」,但在大陸這就是踩到紅線。她舉例有ㄧ次舉辦港澳台聯合活動,布置場地時被要求取下我方旗幟,「如果我們也要抗爭,活動就辦不成了,那到底要不要照辦呢?」台生決定用海報將我方旗幟遮住,又因為只遮我方旗幟很奇怪,也用海報把港澳旗幟遮住,最後活動如期舉行。
龍應台盼更多台電影在陸上映
2012-9-1 09:02| 發佈者: joehsieh| 查看數: 57| 評論數: 0 |來自: 中央社
中華民國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表示,中國大陸取消台灣電影配額,但去年只有8部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的審查制度,但也非唯一原因,她正試著逐漸改進。
應紐約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華府喬治華盛頓大學與加拿大溫哥華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邀請,龍應台上任之後,首度出訪。
龍應台今天下午在溫哥華舉行一場英文座談會,會中有觀眾提到,中國去年取消台灣電影在大陸的配額,但去年只有8部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原因為何。
龍應台回應,去年兩岸在協商後,台灣方面同意每年10部大陸電影的配額,中國則全面開放,但去年卻只有8部台灣電影在大陸上映,原因之一在於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
但龍應台表示,中國的電影審查制度並非針對台灣,而是各國都一樣,而且不僅是大陸境外電影,即使大陸境內電影,也必須接受審查。
此外,龍應台表示,除審查制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例如自我審查,因此不能直接將原因歸咎於中國的審查制度。當然文化部也希望能夠逐漸改進,雙方也一直在談。
負責2010年溫哥華冬運文化部門的執行長克爾(Robert Kerr),也是今天座談會的主持人。他詢問龍應台此次是否會與加拿大文化部長會面,龍應台則指出,因為行程緊湊,這次並未安排,但她希望未來能有機會見面。
龍應台也說,她希望能夠了解加拿大的義工制度,同時與相關的博物館、美術館進行人才交流。
- May 12 Sat 2012 09:57
中國茉莉悄悄綻放 媒體漸開放 人民爭言論自由; 陸網友愛民主 認同三權分立 多數認為腐敗是最大挑戰 對美國政制評價最高; 爆料天王 上海妙語談民主 (合輯)
close
中國茉莉悄悄綻放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