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之旅 重新認識自己

2012-4-2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56| 評論數: 2 |原作者: 周英/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關係博士候選人

在 沒有出國之前,一直接受我黨教育,內心裡面從未懷疑「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來自台灣的前輩也爭執過這樣的問題,現在想想覺得自己好無趣。在國 外生活時間長了,各種各樣的言論輸入頭腦,各類的信息暴露,這種「想當然」的想法也隨之發生了一些變化。這次有幸參加全球華人精英論壇的「台灣之旅」,終 於有機會親臨寶島,用自己的感官去切身體會這個「冠名」各類政治頭銜的國家、地區、省、或者城市。也去解答為何她現在成為糾結我的一個謎團。

民主不再生疏神祕

台 灣人很熱情,無論是那些平日裡「高高在上」的外交官、立法委員、地方市長、黨團代表、議員、NGO發起者,還是從事最簡單工作的出租車司機和路人,都以他 們最熱情和最真誠的姿態歡迎和接待了我們,為此,很感動。台灣人的素質很高,一個星期中所到之處的所見所聞都能予以我便捷,安心的感覺。

因 為邀請方的安排,我們有機會能深入「內部」傾聽社會各類人群的不同聲音。最先接觸到的是政府官員,台灣官員都有著兩個突出的特點。首先是他們的高學歷和高 素質,絕大多數都有過留美經歷或者海外留學經歷,並且都是獲取了相關領域的博士學位。其次是他們強烈的親美情緒,在他們的舉手投足中都有意無意的透露著 「歐美風」,想必跟他們的留學背景有很大關係。

從訪問這些官員,或者從與其他教授和台灣民主基金會人士的座談中,台灣的民主進程、發展和 現在的民主推廣對我而言不再那樣的生疏和神祕。雖然民主的成長是要付出各種代價(有時甚至是流血),民主的結果總是惠及大多數人並利於整個國家與社會的健 康成長與良性互動。台灣是個多元的社會,除了主要的兩黨和其他有影響力的政黨,還發展了各種小型黨派和NGO組織,他們的產生和存在並不是要去競爭執政黨 或者嘗試進行一些顛覆政權的活動。也許因為學費的增長,土地徵收的不平等,他們中的許多人會去抗議遊行,去博奕,或大罵馬英九甚至會採取過激行為攻擊立法 委員,儘管效果全無或者欠佳,但至少他們的不滿得到了有效的宣洩,這樣的社會應該是健康的吧。

這與大陸領導人對社會組織發展的過度擔心和敏感形成鮮明對比。雖然只有少量的資金,這些社會組織已經成為了台灣一種重要的社會力,在平衡權力和權威,也在用自己的愛心去參與和優化這個社會以實現他們的個人理想。也許包涵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色彩,他們的所為,我很敬佩,也為自己狹隘的眼界和只顧追求個人理想的自私感到羞愧與不安。

喜歡上這溫柔城市

台灣之旅對我而言不光是旅行,也是啟發和重新認識自己的過程吧。它也是一次震撼之旅。首先是從外界獲取到如此多的第一手信息讓我震撼。比起閉門造車的書齋生活,活生生的世界給我枯燥的研究更添了一份生動和情感。

歷經荷蘭、日本,再到國民黨的白色恐怖,台灣經歷了太多不應屬於她該承受的「盼」與「痛」。然而,卻也是這些經歷讓今天的台灣能夠如此穩健的成長。她不再高呼「反攻大陸」,尋求那種泱泱大國的大敘述式的價值,而是在追求一種細水長流的、關注人民幸福生活,和風細雨式的微小價值。

今天的大陸,當還有許許多多弱勢群體為生存而掙扎的時候,當絕大多數人深受「三座大山」壓迫的時候,有多少時間和精力去思考爭做文明國家和提升軟實力?與其大國崛起,還不如學會謙卑,去做好分內的事情,讓每一個國民有幸福感的生活。在美國、日本,以及台灣旅行或者留學,我的切身體會告訴我,大部分的中國人生活的有多麼的痛苦。當自己國家和社會背景的火候還不夠的時候,個人能有多大的空間去發光發熱,爭做一個文明人?這種對於「國家命運挾著個人命運」的感受在這次旅行中也越來越深。

不過,到現在為止,我並沒有否認「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是這種肯定不是政治上的,而是情感上的,因為我已經喜歡上這個溫柔的城市,已經將她納入我無論是研究還是生活關注的一部分。而至於那些政治上的議題,就留給那些「庸人自擾」的政治家去傷腦筋吧!


充滿人文關懷的地方

2012-4-21 11:19|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31| 評論數: 0 |原作者: (段神一/上海)

就要啟程去台灣了,激動了一夜,夜裡收到一個短信,是來自台灣的阿文,內容是:「老段啊,去台灣玩一路平安,萬一遇到什麼事情一定給我打電話,在台灣需要什麼幫助儘管和我說,我幫你解決。台灣人很很友善的,遇到事情不要慌。」我知道阿文平時很忙,經常加班到深夜,能在百忙中抽空發短信,讓我非常感動。或許這是一切善意的開始吧。

因攜帶自行車入境,行李尺寸已經超規格,飛狗客運售票處特地聯繫了大巴司機,為我們安排了放自行車的空位,司機還幫我們把自行車裝入行李艙中。

進入台北市區,司機記下巴士上乘客所住的旅館,到站前都會通知每位乘客下車。

車站距離我們住的飯店比較遠,司機考慮到我們的行李又大又重,特意開到離飯店最近的位置,又再次幫我們卸下行李,並祝我們一路旅行愉快。剛到台北就立刻感受到台灣優質的服務,有點受寵若驚。

第一次騎車在台北,不是很熟悉,很快就迷路了。而且我們身處的道路全是單行線,想原路返回都非常困難。正在街口徘徊找路時,一位老阿姨主動過來指路,我們說明了要去的地方,阿姨看了看周圍的路況,很快地找到了一條最近的線路。當我們正要感謝她時,她已匆匆離開了。

在台灣的日子裡,像這樣的問路數不勝數,從未遇到拒絕,每次都是非常詳細的講解,心裡真的好溫暖,就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一樣。

從故宮出來錯過了小巴,偶遇了一位大叔,當他得知我們是大陸自由行的遊客,欣然帶我們去等公車,在車上他滔滔不絕地介紹台灣的風土人情。下車後仍不盡興,便請我們喝啤酒,他進了便利商店,挑選地道的台灣啤酒。大叔本來是要到士林站搭捷運,因為喝酒,索性就陪我們走上一站的路,直接把我們送到士林夜市。

一路我們和大叔都很開心,因為長這麼大從來沒有被陌生人請喝過啤酒,在大陸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台灣的第一天就成真了。

大叔詳細告訴我們士林夜市應該怎麼吃,怎麼玩,台灣應該去哪些地方,說到高興的時候,大叔從口袋裡抽出一張檳榔西施的照片給我們看,語重心長地說:「小伙子啊,台灣辣妹很多的,努力找一個吧,我們台灣女孩子很講感情的。」要進夜市了,大叔還特意囑咐我們,遇到漂亮女孩子要偷偷地看,不要被人家男朋友發現哦。哈哈!好風趣的大叔啊!

從台灣回來差不多半個月的時間,總是被朋友問及台灣的感受,每每去回憶一路走過的艱辛,卻時刻感到溫暖,內心充滿感恩。

台灣是個充滿人文關懷的地方,細節中讓人感懷,記錄這些不僅僅是為了感恩,更是為了將這種人文關懷傳遞給身邊的人,播撒博愛的種子。


寧靜不焦慮的社會

2012-4-2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12| 評論數: 2 |原作者: (流年影絮/上海)

台灣的電視娛樂節目給人的感覺很吵,彷彿大家搶著說話比嗓門大。一些時政節目也是如此,嘉賓與主持人各自表達觀點時,猶如吵架。

但當你來到台灣,走進這個社會,不管在熱鬧的都市,還是在遙遠的鄉村,都會有一種寧靜的感覺。

與電視娛樂台完全不同,民眾說話的語速緩慢,音調不高。台北比其他地方生活節奏快一些,但街上的行人還不能用「行色匆匆」來描述。到了台南,則完全是一片寧靜的感覺。我坐在台南的公車上,看窗外的古蹟和建築,如同時間凝固了,一種安靜的文化氛圍。而離島,卻是另一種鄉村式的寧靜,恰似世外桃源。

台灣的許多商鋪到了周末不營業,或者每周抽1、2天休息,一鋪養三代,一代代過著忙碌而悠閒的生活。台灣大部分地方,舊房子居多。街上,汽車司機很少按喇叭,街邊的商鋪門口掛著豎寫的廣告:某記某某小吃等,好像電影裡上世紀2、30年代上海灘的感覺,很有歷史韻味。有次,一個食鋪老闆搬出族譜給我讀,我坐在他們家門檻上,看著厚重的族譜,200年的時間從書頁中溜過,他的祖先從福建移到台灣,他的爺爺從曾祖父那裡繼承了這家店,爸爸從爺爺手裡繼續這門手藝,而他在台北念完書後,又回來接替,如今,他的兒子正上小學,也學會了些許「祖傳祕方」。房子顯得有點舊,但是充滿了歷史感和歲月的沉澱感,也充滿了溫馨的回憶,那是一個家族的美麗回憶。

台灣整個社會的氛圍寧靜而祥和,似乎人們的生存壓力沒這麼大,心境比較平靜。大都市的房價很高,大部分年輕人買不起房子而租房,台北市內的房租很貴,所以一些年輕人選擇住周邊的城市,每天來台北上班。有一位姐姐告訴我,她很早就買房子了,我問她什麼時候買的,她說32歲。可見,在台灣32歲買房子是比較早的,對於普通人來說,買房子一般是中年以後的計畫。但是無房並未給人們帶來焦慮,有沒有房子並非是生活品質的必然標準,房子只是生活用品。在台灣,我很少見到焦慮的人群。

搭公車時,乘客上下車很有序,時間也很充裕,司機往往會叮嚀:「慢點下車」。我也曾見到乘客和司機在車上有爭執,乘客下車前看了司機的姓名,說要投訴他。但這種情況極少發生,極大多數的情況是,乘客下車的時候與司機互道謝謝後,再慢慢地上下車。

走在台灣社會的各個角落,在一種社會契約和準則中,人們自覺地放低聲音,減慢生活的腳步,為自己也為他人營造寧靜的氣氛。台灣的寧靜,是人們心靈的寧靜,歸根結柢是較好的體制和社會保障體系下,老百姓安居樂業的寧靜。


希望它不要被世俗打擾

2012-4-2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9| 評論數: 1 |原作者: 劉菁/湖南.台灣師範大學交換生

半年內,我先後到過澳門、香港、最後一站是台灣。

去年10月我特地安排了兩天一夜的行程從珠海拱北入關,到了澳門。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境,在這之前就早已把港澳通行證辦理好,時刻準備逮到機會,就前往這兩個寶地。入關後,眼前是各個賭場的接駁車,還有久仰大名的化妝品店,當然最搶眼的是,一排排密集高聳的樓房,這些樓房沒有大陸建築的新潮,看上去就知道已歷經幾十年的時間洗禮。

寒假後,在香港機場坐上了雙層巴士去旺角,坐在第二層觀看窗邊風景,一幕幕畫面在腦中翻頁,那是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因為我是看著港劇、港片長大的孩子,電影電視中的一些場景、畫面,此時,我就置身於中。真有種找到歸屬的感覺。

情人節傍晚,廈航的飛機降落的台北桃園機場的時候,我們來自湖南的5名交換生,拖著笨重的行李,見到接機的台灣同學,在去學校的車程上,由於已是天黑,看到的都是向前延伸的道路,星星點點的建築物,離最近的應該就是各種路牌、指示牌,看到繁體字時,第一感覺就像在澳門、香港的接駁車、雙層巴士一樣,可是看iTaiWan的標識時,恍然大悟,我已經從湖南長沙位移到台北。

從抵台的那天起,每天都會收到來自不同的溫暖與感動,同學、老師、樓下鄰居阿嬤、出租車司機,也包括陌生人等。走在乾淨整潔的台北街道上時,我總會感歎自己正置身於一片淨土之中,這裡的公民民主自由程度高,生活井然有序。也漸漸能意識到所謂的公民與人民的概念差別在哪裡?走在台灣各個大學校園中,各式建築都整齊劃一,凝聚成一個特色,在來台之前,我遊走過澳門大學,憧憬過香港各大學府,現在置身於台師大的校園裡,更加珍惜5個月的學習時光,因為是這裡,我才有來台交流的機會,因為這裡,讓我有機會認識整塊寶島。

隨著兩岸四地聯繫的緊密與頻繁,在香港、澳門先後踏上回歸路之後,這兩個地區對中國內陸地區的民眾敞開了大門,可是在那麼狹小的兩個地上,當我看到的各種建築聳立甚至遮住了天空,大街上滿是拖著箱子採購的大陸人,紙醉金迷、奢侈快節奏的生活時,我慶幸在它們附近,還有台灣這塊還在沉睡的淨土,像孩子一樣睡得安逸,我真心的希望它不會被周圍的世俗打擾吵醒!


多年隔閡 瞭解太少

2012-4-2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97| 評論數: 1 |原作者: 艾政鑫/靜宜大學交換生

靜宜大學所在的台中沙鹿,對來自中國東北小城市的我來說,有一種說不出的親切感。沙鹿火車站很像我小時生活在東北農村時的火車小站,沙鹿的生活節奏慢和充滿人情味的人文環境,也使我想到了家鄉東北人的豪爽熱情。我不是生長在大城市,反而覺得台中是個很不錯的地方。

學期伊始,我們這些大陸交換生在陌生的校園裡處處小心謹慎,最初因在飯堂吃飯時不瞭解台灣的垃圾分類鬧過笑話;以及多次與台灣同學語言交流障礙(我們說的話台灣同學不理解,台灣同學說的話我們難理解,例如我們說喬布斯,台灣學生不知所云,原來喬布斯在台灣被叫做賈伯斯),後我們學會了三思而後言。

我的同學中有一位在大陸很善於與人打交道,可是當他笑嘻嘻的向台灣同學講述著大陸的網路流行語時台灣同學滿臉尷尬的問:「什麼是網絡?你剛才說的話很搞笑嗎?」,後來我那同學才弄明白原來台灣人叫網絡為網路,類似於此的兩岸文字差異還很多,台灣同學也很少懂得大陸的網路流行語。那次事情發生後,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那位能言善道的大陸同學失去了信心,他開始不敢輕易地與台灣同學隨意交流。

最初我讀到關於類似林志穎在珠海國際賽車比賽上獲獎時說,自己作為中國人感到驕傲,而遭到台灣民眾炮轟的新聞,我會覺得台灣人太計較,何必因為林志穎是台灣人還是中國人而較真(計較認真)呢?可是當我接觸到很多對台灣社會不瞭解的大陸人時,我突然意識到,不是台灣人較真,而是兩岸民眾因多年的隔閡,互相瞭解的太少。

我在台灣第一次和姥姥聯繫上時,她問我的話令我哭笑不得,在她的腦中,台灣是一個很遙遠的地方,我耐心地向他解釋,她才弄清楚遼寧營口和台灣的距離和我在珠海的學校差不多。大陸與台灣的距離,有多遠?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在後來也經常與大陸的同學解釋。兩岸距離並不是地理位置上的遠,而是心理距離的遠。

當交流不再有障礙後,我已經不太介意政治家都難以理清的政治話題了,畢竟想要適應台灣的社會就要遵守這裡的規則。除此以外,多讀台灣的報紙也是認識台灣社會的一個良好管道。其實與台灣的同學和老師接觸多了後,會漸漸發現他們的熱情,就像大多數好客的台灣人一樣,他們很樂意帶我們認識台灣的社會。


等一份真正血濃於水的愛

2012-4-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49| 評論數: 2 |原作者: (Pinkiesa/廣東珠海)

從小學4年級開始,我便成了哈台族,當時是因為流行的偶像,也正因如此我試著去瞭解台灣,越發瞭解,越發喜愛。

然而,至今我並未踏上台灣那片土地,我所知道的台灣,是從書籍、電視或網絡(網路)上所瞭解的台灣,從小到大「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斷地灌輸在我們的腦海裡,每當在電視看到綠營,我們都會大聲怒斥:「台獨分子!分裂祖國!」我們的心都會一廂情願的相信,台灣人民是多想回到我們祖國的懷抱,如果我沒有因愛那片土地而去瞭解她,我不會知道民進黨的存在是制衡的力量,是民主的進步,我也不會知道海峽對岸的人民對這片大陸的陌生、恐懼,我更不會知道原來我以前所知道的,都是有異議的。

在我看來,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確,可是台灣應該是101年前的中華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1949年蔣介石退守台灣,只能把自己的中華民國夢留守在了台灣,而共產黨也從未去「解放」過台灣,又如何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呢?當我們吆喝著要統一台灣的時候,每天傳出的毒食品、貪汙、社會冷漠事件、外交上不斷踐踏台灣人民的尊嚴,又如何讓台灣的人民心屬於你呢?統一的不僅是那一片土地,更應該是千年來那顆中華民族心,也就是情感上的認同。

幾年前看的龍應台《野火集》裡的台灣:臭水汙河、人心惶惶、僵硬學習、不會「鬧事」的大學生、專權統治的政府,字字句句都像在描寫現在的大陸。

如今,台灣已是亞洲民主的模範,我相信,中國大陸也會迎來那一天,那麼兩岸就會少很多偏見、歧視與謾罵,會多一份真正血濃於水的愛,這是我,一個大二學生的期望。


向大陸深處輻射民主理念  馬總統應如何寫就職演說

2012-4-2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 評論數: 0 |原作者: (邵旭峰/大陸蘭州研究生)

我認為馬英九的就職發言稿應該兼顧前瞻性、戰略性、具體性,與務實性。從長遠戰略來看:以自己獨特與先進的優點自立,並進而影響與提攜大陸一道完成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中華文化大團結。

相對於大陸來講,台灣有兩大優點:民主政權框架與民主的基本理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主要是國學底子。中華民族精神就深埋於此,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內涵主要也在此。

這並不是說要大陸一定要構建台灣目前的民主政權框架,而是要大陸老百姓明白在現有經濟基礎與世界大勢面前,不是構不構建民主政權的問題,而是構建什麼樣民主政權的問題。具體來說就是怎麼樣安排民主政權與市場經濟生活的基本關係?是完全西化的民主政權、完全隨順於市場經濟生活的民主政權?還是以中華民族精神為內在支撐的「正視又高於市場經濟生活的民主政權」?

如果是前者,那麼完全隨順於西方就夠了;如果是後者,就必須要考慮在西方民主政權框架的基礎上,提升中下層老百姓政治權力的影響力,用特有的機制保證中下層人民利益,並阻止國家權力逐漸集中的趨勢。

相對於中華民族來說,台灣最重要的就是要肩負起向大陸深處輻射民主理念,促使全民積極、理性而明確地響應與支持政治體制改革;喚醒大陸重塑國學的熱情,讓中華民族的基本精神重新盛行與彰顯。

然而,台灣還要學會謹慎處理一些敏感問題,要自己務實發展,不然一切願望就都有可能流空。比如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都需要台灣在自強的基礎上和大陸聯手。

此外,台灣要處理好與大陸的距離問題,過遠則不親,過近則易生口角。什麼是最佳距離呢?就是能夠有效發揮自己的優勢影響大陸,但是又不會被目前的大陸融化;能夠並肩抵禦外敵,但是也能各回自己炕上睡覺。

將來可以重新一起睡一張炕,但是先要各自清潔與舒適各自的炕,解決好各自家裡的糾紛,建設好各自的家院,這個基點就是國學。

其實大陸和台灣就是鬧過矛盾的兩弟兄,對外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對內則必須消弭中間的矛盾和隔閡,這需要一段時間各自努力,不僅是為了往一起走,更是為了走在一起的時候能更加久遠。

台灣要以同屬一家子的遠景和助你更好的著眼點出發,自強不息,處理與大陸和世界的關係。大陸也要努力,用寬闊的膊腕幫助台灣更強,以博大胸懷包容與接納台灣。要虛心聽聽台灣說的,並要切實改造自我。

台灣與大陸要互相激勵與影響,揚長避短,「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為著共同的目標─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腳踏實地地走好腳下的路。


台北公車 迷宮般複雜

2012-4-2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623| 評論數: 2 |原作者: (胡俊鋒/廣東.台大第一屆陸生)

在台北的日子,最怕的就是坐公車。台北的公車其實很方便,車次也很多,但街道琳琅滿目,所以路程都相當長。每一次坐公車前,總是要痛苦地從公車牌細小的字體中,尋找目的地。

何時刷卡毫無頭緒

台北公車也是採取無人售票的刷卡式收費,可是方法卻跟大陸有很大的不同。每次上公車都要抬頭看車頂上顯示的提示語,如果是「上車收費」,便要從前門上車繳費;如果顯示「下車收費」,那麼前後門都可以上車,下車才需要到前門繳費。

初到台北的時候,我簡直被弄得暈頭轉向,只能乖乖跟著台灣朋友亦步亦趨,他刷卡時我也刷卡,他下車我也下車,心裡卻很納悶,怎麼有時候上車刷卡有時候下車刷卡,有時候前門上車,有時候居然可以從後門下車,在這個不同於大陸規則的乘車方式裡,如同進入了村上春樹的1Q84,完全理不出個頭緒來。

在大陸,很多大城市也都採用無人售票的方式,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這些都是大家早已習慣的路線。深圳有些公車路線很長,需要分段收費,在那裡還保留人工售票;而在珠海,也有分段收費的公車,由司機根據路程的遠近,在特定的時候改變刷卡機的收費金額,乘客依舊保持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的習慣,且只需進行一次的繳費動作。

有時候跟陸生一起出去,我們都習慣從前門上車,也很巧合的是,每次搭乘的公車都是上車收費,到站了我們也沒留意提示語,徑直從後門下車,從沒受到阻攔。直到有次,下車時候後門居然沒有開,所有下車的乘客一個接一個地排隊從前面下車,而且刷卡繳費,我們都感到不解,分明上車的時候已經給錢,下車的時候卻被司機大叔友善地提醒需要繳費,怎麼回事?需要繳兩次錢!被坑被騙了?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就是所謂的分段收費。台北的公車路線經常很曲折,半小時的捷運路程它需要一個小時,可是公車的費用畢竟比捷運便宜,能夠到達的地方比捷運多。對於我這個陌生小夥子來說,很多時候公車不僅會給自己帶來麻煩,而且會花上更多的金錢和時間。每次搭公車都是一段極為頭痛的事情,不僅要仔細看清楚站牌上是否有自己要去的地點,還要弄清楚它分段收費的節點,生怕自己不僅坐錯車還多繳費。

招停按鈴全無經驗

台北的公車路線沿途雖然網站(公車站牌)很多,可是它並不是沒站必停。在公車內的每排座位兩側都有下車鈴,如果你要下車便要按鈴,才會在下一站停車。在大陸則不同,大陸的公車網站僅有台北的一半,大陸公車的下車鈴只有後門有,但在大陸很少有人會按,因為公車每站都停,而且不論這站有沒有乘客上下車。廣州的公車司機有時候就因為沒有在一些網站停靠,受到了市民的投訴。

剛開始坐公車的時候,我都只是乖乖地在公車網站等候,不會伸手招車,幸好每次都有其他的乘客招手叫停公車;每次我也只是乖乖地坐等到站停車,不會伸手按鈴,還好幸運的是每次目的地都是很多乘客下車的地方。有個剛從大陸回來的台灣朋友就告訴我,他在成都等候公車的時候,習慣性會伸手招停目標公車,與他同行的人都感到很出奇,因為不論在大陸的哪個城市,只要站在公車網站等候便可,不論這個網站有沒有需要上下車的客人,公車都會在此停車並開啟前後門。在大陸,需要伸手招停的只有計程車。

假日有別無法想像

台北公車最讓人害怕的就是,有些公車的運行居然有工作日和非工作日之分,對一個初來乍到的大陸人來說,這怎麼能夠想像?公車司機也有周末?在大陸,公車是一年四季照常運行的,站牌上只會表明行車路線、車次間隔和始末班車時間,並不會像台北一些公車標註工作日和周末行車時間。

某個星期六,我第一次坐公車到中研院開會,查找站牌發現有5趟車可以到目的地,可是等了一個小時,沒有一輛駛過,後來抬頭看公車狀態才發現這5趟車均顯示「未發車」,仔細一看站牌,才發現左下角寫著「周一至周五行車時間」字樣,當時是一肚子氣無處發。

絕望之下忍不住對台北的公車系統破口大罵,與隨行的朋友開玩笑說:「還是社會主義好呀,為人民服務,公車天天開。」無奈之餘隨處閒逛,在十字路口轉個彎,發現另外一個公車站,居然有很多公車到中研院,而且還周末按時發車!這可真叫「柳暗花明又一村」。

台北的公車給我印象總是如走迷宮般複雜,所以通常我都喜歡選擇捷運出行,聽說離開了台北就沒有了捷運只有公車,而且公車車次和路線還不及台北,想來就害怕離開台北半步。

台北的交通系統跟大陸很不同,一樣四個輪子,一樣的外形輪廓,一樣無人售票,卻有著不同的運行邏輯,總是需要花一些時間和精力去適應,回頭看曾經的那些經歷總是莞爾一笑,只是當時已惘然。


台灣的驕傲與焦慮

2012-4-2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87| 評論數: 3 |原作者: (馬軍/台北大學公行所陸生)

電影《建國大業》有一個橋段:蔣經國試圖勸說孔令侃開放倉庫平穩上海物價未果後,情緒激動地喊到:「共產黨已經開始進行土地革命,跟中央政府分庭抗禮了。」這情緒化的背後,隱藏的是一種焦慮,來自於競爭對手即將超過自己的焦慮。而這種焦慮,在現在的台灣,體現的非常明顯。無論和大陸關係多好的台灣人,一提到飛彈,就如鯁在喉。再加上國民黨時期反共愛國的扭曲教育,讓台灣時刻感覺大陸是敵人。當敵人比自己弱小時,心情當然是非常好。

從俯視變成仰視

在蔣經國勵精圖治經濟起飛時,大陸還在進行文化大革命,不僅經濟距離台灣越來越遠,對於傳統文化的破壞,使得「文化正統」的稱號被台灣占了先。1980年代,兩岸幾乎同時開啟政治民主化運動,然而結果不太一樣,兩岸的政治體制也越拉越大。若大陸和台灣是兩台車,台灣飛馳過大陸這輛停滯的車時,心情當然不錯。面對一個經濟、文化、政治都不如自己的對手,內心沒有優越感,那是不可能的。

這種優越感以及對大陸的奚落,在台灣社會隨處可見,比方一提到大陸產品,馬上和黑心聯繫在一起等等。當然,我承認這種優越感一部分來自於對歷史無差別的繼承,一方面也處於大陸某些方面的確丟人。所以,這種驕傲屬於人之常情,跟大陸人沒事兒拿朝鮮(北韓)開個玩笑,沒什麼兩樣。

但是在今天,這種驕傲怎麼看怎麼像是焦慮了,曾被甩在後面那部車,現在已經衝向了前方,不僅速度快了,車子大了,而且因為後發優勢,比自己這台車還新,而且新得多。台灣面對大陸的這個對手,一下子從俯視變成了仰視,視角尚未變換過來的台灣人,依舊選擇性地收看大陸新聞中的醜聞,固執地相信大陸依舊保守落後,作著自己「高等華人」的夢。

識時務的台灣人,在大陸加速的發展中,賺到了錢,成就了一番事業,卻也因為視角變換過快,頸椎也多少有些不舒服。當年那個身軀雖然龐大,但是內亂落後的對手,成為了世界經濟的引擎。台灣從高層到民間,面對突然崛起的中國大陸,一時之間,驕傲和焦慮一齊湧上心頭,不知如何是好。就連到大陸發展種植業,都綁手綁腳,生怕大陸學走了自己水果裡的高科技。

有人說過台灣最大問題,就是兩岸問題。縱觀台灣社會的種種現象,兩岸的確是導致台灣內部的認同危機、民粹盛行等問題最根源的問題。在台灣,每次大選都是在選國家,而非選政府,而每次出了什麼事兒,藍綠陣營也總能把事兒歸咎於馬英九是不是兒皇帝和台灣人出頭天的政治訴求。大陸對於台灣,是繞不開的一堵牆。

沒拿台灣當對手

而台灣對於大陸,以我自己的觀察來說,遠沒有政治宣傳上的那麼重要。李敖曾說,台灣是大陸的睪丸,雖然不大,但是重要性不言而喻。當然,大陸官方對這種話顯然不會正面的否定,以表示對「祖國自古以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尊重,但是對台工作到底占大陸內政外交的權重如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但是如果有人說,兩岸問題是大陸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我想這種說法肯定是站不住腳的。甚至可以武斷的說,若把現在大陸面對的問題按重要程度排行的話,兩岸問題,甚至排不進前5名。

記得有一句話:「看一個人的身價,要看他的對手」。從現實情況來看,中國大陸在世界上的對手只有美國,而台灣人也心如明鏡,台灣真正的對手,是產業形式、經濟結構類似的韓國。哈狗幫(Mc Hotdog)的那首《韓流來襲》,以及2008大選時,馬英九陣營拿一個韓國人來奚落台灣政治經濟的競選廣告,都體現了台灣與南韓的競爭壓力。台灣和韓國幾乎同時起家,同時進入經濟轉型,同時進入政治民主化,而且都和另一個政權存在政治分立的情況。唯一不同的是,南韓在朝鮮半島上的地位是優勢的,北韓的喧喧鬧鬧,充其量都只是噁心人的蒼蠅;而台灣在兩岸上卻是劣勢的,大陸的一舉一動,都能牽動台灣人的敏感神經。大陸並沒有拿台灣當競爭對手,而如果台灣在各方面一直把大陸當對手的話,焦慮感,永遠不會抹平。


多年夢想終成真

2012-4-2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80| 評論數: 0 |原作者: 張殿國/黑龍江哈爾濱

今年3月我終於從哈爾濱太平國際機場登上直飛台北的飛機,隨團旅遊。台灣這個神奇的地方究竟啥樣呢?

飛機降落在桃園機場。一股溫暖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在機場我本想照相,可是不遠處就是一面很大的國民黨青天白日旗,我趕緊作罷,照了人證物證,過多少年再有什麼政治運動,特別「文化大革命」那樣的運動,就是身上全是嘴也說不清楚啊。

導遊領我們進了機場大廳,大廳裡多是大陸各省市的旅遊團。我在大廳裡走來忙去,還好說話辦事都挺方便,台灣人說國語,無障礙,文字雖然是繁體字,好在我小學時學的都是繁體字,也無大礙,有些標牌上同時寫有中文、英文、日文。

我東瞅西看,兩眼有些不夠用,一切都感到新鮮。出大廳上了一輛旅遊大巴車,導遊換了台灣人,她拿起話筒,第一句話:「鄉親們,等了你們60年了,你們終於來了!」

我眼看著車窗外,耳聽導遊講著我們要去的野柳風景區。此時,導遊話題一轉並用手指著左面一座高樓說:「那就是有名的圓山飯店。」我舉目望去,在半山腰一座眼熟的威武高大的樓映入眼簾,在電視見過。大樓外表朱紅並閃著金光,雕樑畫棟,飛簷角翹,是老祖宗的建築風格。

接著導遊介紹,台灣人講風水,此處風水極佳。圓山大飯店舊址是日治時期的台灣神宮,接待海內外貴賓,成了台灣政治外交的大舞台。還有當時老蔣怕老毛打來,修了兩條逃遁的地下通道,一條通往淡水,一條通往松山方向。

很快就到了野柳地質公園。我走在岸岩上,腳下就是波濤洶湧的大海,站在巨大的岩石上眺望大海,波濤拍擊著礁石,嘩嘩作響。當我走過一段棧橋,前面有許多人在排隊,原來是在等待與女王頭照相,我只顧想離水近一點一直往岩石盡頭走,此時有人提示我不要過紅色警戒線,低頭一看我超過腳下的一條紅線,就趕緊跨回紅線。當走到蕈石群處停下腳來,那一棵棵蕈狀礁岩,頂端似傘狀呈褐色,桿處發黃,簡直就是一片大蘑菇,怎麼形成的呢?太神奇了!

去台灣旅遊,從前想都不敢想,改革開放以來曾作過去寶島旅遊的夢,現在多年的夢想終於變成了真實。


被動太輕 主動太重

2012-4-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68| 評論數: 1 |原作者: 吳天辰/朝陽科技大學交換生

喜歡周杰倫10年的我,很早就對台灣有著嚮往之心。

藉著母校與朝陽科技大學有交換生的協議,我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報了名,整個農曆新年我都覺得索然無味,只想盡快踏上台灣的土地。

在兩個半小時的飛行中,我的內心就像大海,看似平靜的表面卻有潮水不停地拍打心岸。

在我的印象中,台灣很自由,因此我覺得台灣人應該會很開放、很主動,台灣的學生上課應該會很積極,主動去回答問題。而做為班上少數大陸人的我,應該會有同學主動與我交流,我也期待能在台灣認識一些朋友,這些遠方的朋友就像生命道路兩旁的花朵,溫和地盛開,我就這樣沉浸在期待中。

但沉重的現實讓我看到,這裡上課都會有自己的小圈子,而我也一直以為這只是剛開始,然而過程太過漫長,一個月後,除了幾個大陸同學熟識之外,幾無所獲。

在一次分組中,有了與台灣同學交流的機會,台灣的同學會問我,你們大陸學生都會很用功念書嗎?你們大陸的課程跟我們有什麼不同嗎?你們大陸吃的、用的、玩的產品都是黑心的嗎?

而我也同樣會問台灣同學:「你們為什麼跟想像中的不太一樣,上課並沒有那麼積極?」,得到的回答是:「因為我們平時教學會講到內斂與含蓄啊。」

在大陸我是內向的人,不願意主動去跟同學交流,只局限在小圈子裡,不瞭解我的人會認為我很孤傲,而我也總是過於聰明和自負,卻不知道命運正在不遠處冷眼旁觀我們自以為聰明的舉動。

現在的我終於明白,沒有人會無緣無故把你當作什麼。在台灣的社會環境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並且尊重彼此,用一種近乎模糊的態度去面對人生,但願意用真誠的心與人溝通,也許就是這樣一種,透過真誠,直抵內心的方式吧。

不要總是想被動,雖然很多人都喜歡被動。被動太輕,主動太重。


我對馬總統說了什麼?

2012-5-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87| 評論數: 5 |原作者: 劉菁/湖南.台灣師範大學交換生

「尊敬的馬總統、馬領導人、馬主席、馬英九先生、馬教授、馬老師還是小馬哥呢?」這稱呼在我參加「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論壇」前困擾了我兩天,我諮詢了台灣的老師,還專程打電話回大陸問我的家人和老師,最後我決定以學生的角色,親切稱呼他為小馬哥老師,並告訴他,他真是我見過最帥的領導人。

我在論壇上發表的主題是〈台灣,一路走來一路讀〉。8歲那年,我小學2年級。在語文課本上,第一次認識台灣,確切的說是日月潭。

10歲時,聽動力火車的《忠孝東路走九遍》。好奇台灣男人愛留長髮,瘋瘋的,像蒙古人。

12歲後,我看台灣偶像劇,感歎「噢!原來台腔這樣說(學台腔)。」

2008年大選,我知道宋楚瑜比馬英九多,儘管小馬哥帥多了。

2009年,我上大學讀新聞傳播專業,接觸的第一位女老師,她講的第一堂課便是她在台灣的故事。至此,開啟我對台灣意象的美好憧憬。

2012年,我21歲,聽著孟庭葦的歌,真的到台北看雨了。

抵台後,對比我之前去的港澳、新加坡,同是華人,但感覺台灣人就是親得多。在台師大學習、瞭解後,才有資格說,「何謂大學能容納多元文化、多元思想。」

夜市、夜店文化並非我對台灣的初步印象,而是在街頭巷尾中深藏著台灣厚重的歷史感和生活記憶。去各大媒體參觀,親臨各大綜藝節目錄製現場和台灣偶像劇經典拍攝地,當然還有當年的《薰衣草》。忠孝東路用腳走,坐車軋,9遍綽綽有餘。關注台灣各種公共議題,大眾生活,還有那些在圖書館沉睡已久的歷史痕跡。

這些儼然成為了我來台兩個多月的生活樂趣。

引用大陸《新周刊》總主筆肖鋒曾經說的,台灣有什麼?至少有5個台灣,人文的台灣,環保的台灣,宗教的台灣,民主的台灣,然後才是美食與美景的台灣。今天,我雙腳站在這寶島上,至少5個台灣都已用心探尋、認真體驗過。

說實話,台北的一些街景,還真沒有我家鄉株洲好看,可她彷彿無需高樓大廈的堆砌,一直就靜靜地在那裡,安靜、獨立,讓人不願離去。

最後,我用長沙話對小馬哥老師說:「我也是湖南人。」


堅持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2012-5-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喬羽/南京市

馬英九在520演講中,應明確說明中華民國是不是中國?中華民國全體國民是不是中國人?如果連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的勇氣都已喪失,那麼即使馬英九演講中說得天花亂墜,也改變不了其人已喪失國格、民族文化道統的本質。

馬政府下一任期應恢復《國家統一綱領》,放棄有違憲嫌疑的「不統不獨」曖昧路線。馬英九在520演講中,若仍堅持不統,最好說明不統的原因何在?是因為對共產黨的恐懼,還是對中國的拋棄?抑或是為拉攏泛綠選民的政治利益所趨?

兩岸互以武力「光復」、「解放」對方的時代已經過去,但中華民國政府不應放棄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信念,以「文治」統一。連任後的馬政府,應大張旗鼓地推動三民主義精神的發揚光大,使之成為海峽兩岸的政治共識。中國大陸在立國之本、全民信仰、價值追求上均出現巨大空洞,大陸當局雖力推孔子學說、儒家思想等來試圖填補,並重新建構政權合法化的理論基礎。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呼喚改革的聲浪一波波到來,社會矛盾日益尖銳。

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思想是唯一在國民感情、歷史傳承、本身正義及科學性上,可以填補中國大陸意識形態空白的政治理想。馬政府應透過全方位的兩岸民間文化交流,令兩岸人民體認到「共同服膺於三民主義的旗幟之下,才是實現兩岸永久和平,進而實現國家統一的唯一道路」。

在兩岸未來的官方交流中,馬政府應將言論自由、民主憲政、保障兩岸人民基本人權納入對話框架,積極支持和推動大陸的民主政治改革。中華民國已有百年歷史,中華民國總統不應在「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問題上做縮頭烏龜,必須勇於做出頭鳥,繼往開來,譜寫中華民族嶄新的歷史篇章。


台灣錢、大陸錢

2012-5-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2| 評論數: 1 |原作者: 繆黃佳/南京.曾為台灣大學交換生

在中正大學買了去台中的客運票,時間還沒到,就在滿眼鄉野綠意的校園車站坐等。往來的人不多,不似台大校園那種繁華都市的匆忙,倒是粉嫩的合歡落英繽紛地躺在草地上,很有一種靜謐的美麗。

當地人主動搭訕

巴士老不來,我和朋友等得有點不耐,怕別弄錯了時間地點,於是忍不住的一會兒低頭看手錶,一會兒扭頭看站牌。

旁邊只有一位中年婦人,她大概看出了我們的心焦,倒是主動跟我們搭訕起來:「是會這樣啦,這些客運是這樣的,有時候就是會遲很多,可能有什麼事情,我們也不知道,就是這裡,慢慢等啦。」看來她是熟門熟路的,那既然沒錯,也只有無奈笑笑,「慢慢」等咯。

平時自己背包旅行,要有合適的時機,我是會跟當地人攀談的,覺得是瞭解民情。不過這一次,我卻沒有主動,一來是因為有個同行的朋友可以講話,二來是,嘉義畢竟已經是台灣南部,南部人對我們大陸學生到底會怎麼看,我心裡確實沒有底,聽這位婦人的口音,閩南腔很重呢。

當然,我們的大陸口音在她聽來,大概也不輕吧,所以我們沒先開口,她倒主動先問:「你們哪裡來?中國啊?在這裡讀書?」我和朋友對看了一下,她講到「中國」,眉目倒好像還是和善的,沒有什麼鄙夷或者不悅的口吻。我點點頭:「嗯,交換學生,我從台北下來找她玩。」「哦,中國哪裡?」「江蘇,南京。」

「啊,南京,我知道,上海旁邊。」婦人好像更來了精神,滔滔不絕地講起來:「我二女兒去過上海,她是練那個國術的嘛,去過好多地方比賽,經常去中國。她拿過金牌的啦,家裡好幾個!」

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講起孩子有出息,都是那麼驕傲。「她跟你們差不多大,教練有時候叫她去這裡那裡,我覺得一個女孩子嘛,不放心,叫她不要去,她都要去,不過上海還好啦,她去過回來說不錯的。我大女兒也去過哩,我現在就是要坐車去我大女兒那裡,我住嘉義,她在台中……」

婦人並不是一直看著我們,她好像是難得找到了聽眾,自顧自的要傾訴一番家事。我們也不知該怎麼對答,只能微笑靜聽,偶爾應一兩句:「哦,好厲害!嗯,那不錯呀!」

向陸生請教外匯

「對了!我想請教,」她定了定,忽然想起什麼來似的,這回倒是直直看著我們了,「我想請教一下哦。」聽到「請教」這個詞,倒叫我們一緊張,萍水相逢隨便聊聊天,哪裡談得到「請教」,何況我們是和她女兒一樣大的小輩?

「你們看報紙上一直說,中國的經濟多麼多麼好,我現在就在想,我是不是應該去買一點那個、那個那個……『大陸錢』?是不是以後會比台灣錢漲得快?我現在是有一點錢啦,但是我不知道,你們大陸過來的,你們說,大陸錢以後是不是會很值錢,是不是去買大陸錢比較划算比較好?」

我忍了半天才沒噗嗤笑出來,「大陸錢」,哈哈,她一定是想不起來「人民幣」的說法,一著急,連「台幣」也說不上了,乾脆也直接說成「台灣錢」,再加上買啊賣的,錢好像也突然變成了什麼瓜子、花生之類的年貨似的。

雖然我心裡好笑,她臉上卻認真嚴肅,顯然,她真的在留心考慮著這個換錢理財的選項哩。

我於是倒只有內疚了,人家滿懷希望想聽到一絲指點,我們兩個文科生卻說不出什麼所以然來。畢竟,台灣錢、大陸錢,無論哪個,都是如她如我這樣的普通百姓安身立命的東西,輕輕的一漲一跌都牽動著我們的神經,也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我們又怎能不懂裝懂、信口開河呢?

哎,要是我能像她訴說家史一樣,頭頭是道的講出一套經濟趨勢、貨幣理論,說不定她回家之後,真會據此行動呢。

婦人眼中亟待請教的火花慢慢淡下去了,然而她還是絮叨地跟我們聊著天,直到等來了客運,又指點我們上車下車。

我突然泛出一種感動的笑容,嘉義是南部又怎麼樣呢?在南部北部、台灣錢大陸錢的不同以外,總有那麼一種現世安穩的簡單追求,還有人與人之間只要願意伸出手,就能感受到的小小溫情,永遠處處相同。


提問被篩選 交流顯和諧

2012-5-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69| 評論數: 1 |原作者: (袁二/上海)

「小馬哥」這個稱呼,是我在兩岸青年學生交流論壇上提問時,對「馬英九先生」的稱呼。究竟如何稱呼,確實很傷腦筋。在來台之前有過交代,不能在公共場合稱呼台灣地區領導人為總統,最後決定用「馬英九先生」這個稱呼。

但到場之後,我和其他3位發言者被叫去「關照」,明確被要求不要使用「馬英九先生」,最好稱呼「馬總統」,原因是各大媒體在場,以防媒體抓字眼。最後思來想去,決定用「小馬哥」,正如我在提問時說的,這是比較適合當時相對輕鬆的環境,也不會給我回去之後帶來什麼麻煩。

小馬哥在陸生中享有超高的人氣,無論是現場陸生與台生的比例,還是在他入場時受到的歡迎程度,都可以佐證。去台南之前,我也有自己的憧憬,現在想想,雙方信息溝通的不對稱,以及對於大陸政治環境的芥蒂,無形之中在心裡塑造一個理想化的形象,再加上對西方民主社會中政治人物與民互動的印象,也放大了我對小馬哥形象的理想化。

而通過這次面對面接觸的機會,至少讓我心中對小馬哥理想化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解構,政治人物永遠是「務實」的。小馬哥對於可以占優勢的問題做了較為詳細的表達與表述,反而規避了部分問題,選擇一笑而過。

從現場的效果以及媒體的報導來看,一片祥和,大家其樂融融。但在我看來,現場有些意見和觀點並沒有被表達出來。

4位發言人的稿子是主辦方篩選出來的,提問代表也是提前選的。主辦方在保留我的問題的主體下,加了頗具「人情味」的話,「在您看來很好的事情、政策,卻會有很多反對的聲音,您會不會有人格不被理解的痛苦?」但提問時我一緊張,只問了關於媒體對他的批評,忘記提及不被理解的痛苦,不過小馬哥還是「認真」地回答關於主辦方給我的那個問題。

在之前的「關照」中,除了在稱呼上有所要求外,就是要求發言者將發言時間控制在3分鐘左右。一位發言者表示自己重新修改了文稿,並希望將發言的時間延長,得到的回應是否定的,原因是「總統已經提前看過發言文稿,而時間按照活動流程也無法延長。」在發言者的堅持下,主辦方甚至動了換人的想法,最後迫於壓力,他只能在主辦方提供的文稿上臨時修改。

私下交流時,他表示他的文稿中被刪除很多原來想要表達的觀點,也被刪除了很多事例,比如關於陸生政策以及陸生就讀的學校環境氛圍等。同時也對於無法完全表述自己的觀點表示無奈與失望。在整個活動中,他除了苦笑,沒有任何表情。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所有被關照的人都是在上午發言的,下午的3個發言人並沒有得到同樣的待遇,上午和下午唯一的區別就是,沒有了媒體和領導。不知道這算不算言論自由下的不自由?還是在沒有了媒體的關注下,才擁有真正的言論自由?

如果要給這次交流論壇打一個分數,我會打80分,畢竟這是第一屆,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只有兩岸有更多的交流和瞭解,才能夠逐漸消除歷史留下的誤解,為以後兩岸的發展種下和平的種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