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其實遠比史書上說的開明偉大
2014-03-05 這不是歷史
在今日流行之史學敍述中,袁世凱被描述爲“竊國大盜”,好像他有超人之妙手空空之術,能把國家這等龐然大物,瞬間竊入其囊中。這等矇蔽無知幼童的故事,竟然作爲嚴肅史書,存在近百年,足以讓人慨歎:認識歷史真理太不容易!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袁世凱都堪稱那個時代的人傑(其詳細的故事,本期另有文專敘,此處不多贅言),在慈禧當政的後期,他已成爲朝廷共認的群臣領袖,慈禧依賴他,如當年依賴曾國藩一樣。他是中國現代陸軍之父,整個新軍創始人是他,因而在軍界中積累了極高的威望。他在引進新鮮事物、學習西方方面,步子走得極大,辦過中國最先進的大學、警政、實業、交通、通信事業。因此,被政界和實業界公認爲改革領袖。在載灃當攝政王之前,他已經是國家爲數不多的柱石之一。載灃整倒他的目的當然不是爲了報私仇,而爲了用打倒這個公認的群臣領袖的方式,清洗那些比他本人有威望的人,重建朝廷獨一無二的威信。
但載灃的倒行逆施終於讓他自食惡果,在萬般無奈的情況下,他只好讓袁世凱複出。
袁世凱出山之後,確實有過與載灃及清廷討價還價的過程,對這個曾經差一點宰了他的攝政王和滿清朝廷,他多了些心眼兒,爭取些主動權,在所難免。但在他獲得了清廷能給他的一切東西之後,他要考慮的是軍隊和官員士紳們的心態,對於他親手創造出的軍隊,對於他曾朝夕相處的同僚,他是再熟悉不過了,他明白自己手下將軍們的心情。在內心信仰上,段祺瑞、馮國璋們恐怕不比武昌城內黎元洪落後,這些人也是潛在的革命者。他太明白了,革命是鎮壓不下去的,誰鎮壓革命,誰就將被革命吞噬。在如此複雜的局勢下,也許是他經過多年打磨過的官場閱歷幫助了他,他終於想出了一個有些不倫不類的讓清帝遜位、但以新成立的民國政府保持優待的方式,終結了這場革命(戰爭)。比起後來的革命,辛亥革命死的人不算多,所以,有人將這場革命稱爲一場“低烈度”革命。如果追溯誰是“低烈度”的功臣的話,我們必須客觀地承認,袁世凱無疑排在第一。
簡言之,袁世凱本來就是新軍、官僚階層和士紳公認的領袖,這些人發起革命後,接受袁世凱來擔任最高領導人,本來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至於被當作“符號”借用的革命黨,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傀儡作用,能以擁戴袁世凱的方式體面地結束革命,已是他們能獲得的最佳結果了。承認當時的歷史事實吧,袁世凱當政,不是偷天換日的竊取政權,而是衆望所歸的事情。
我們得替袁世凱沖洗掉蒙在他頭上不存在的惡名,比如說電視劇《走向共和》中說,他在訓練新軍時,私底下叫新軍們高呼“吃的是袁大人的飯,穿的是袁大人的衣”。這種事情從來沒有發生過。再比如,很多人將袁世凱勸清帝退位攻擊爲王莽之類的奸臣,從孤兒寡母手中奪權,其實,袁世凱如果想致隆裕皇太后和幼帝溥儀於死地的話,犯不上費這麽大的心思,直接指使些亂兵進宮殺了這孤兒寡母便是。當時,他確實用了心思,報效慈禧當年對他的知遇之恩。應該說,如果按照中國的傳統道德標準看來,他做得是面面俱到了,如果不是他,滿清王室沒有這麽好的下場。對於這個人的個人品德,還是應該給予實事求是的評價。
從革命黨那邊來看,首先,他們對革命的影響力十分有限,同盟會的組織體系早已崩潰,革命黨之間是靠著過去的情誼和同學、老鄉等個人關係對新軍發生影響的。和袁世凱相比,革命黨人的號召力和控制軍隊的數量都遠遜于袁世凱。簡言之,那些發起革命的新軍、主動或被動宣佈獨立的地方督撫們,更願意擁護袁世凱而不是孫中山。其次,從觀念上看,革命黨人對袁世凱並無惡感,他們之間早通過各種渠道有所聯繫,在他們看來,袁世凱本身就是擁有新觀念的開明官僚,是可以爭取的力量。而袁世凱也確實適時地改變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他本來是主張君主立憲的,現在同意革命黨人的要求:建立共和制度,於是,在革命派和反革命(清廷)的共同同意下,袁世凱繼孫中山之後擔任了臨時大總統,辛亥革命也就在這種流血成本最低的條件下結束了。
節選自《休閒讀品天下》2011年第三輯之《也說辛亥革命》,原題:歷史爲什麽選中了袁世凱
【人物】張謇跨界玩政改 成晚清最不安分的商人
2014-03-08 國家人文歷史
51歲的張謇,大約是清帝國中最不安分的商人,根本就不信奉“在商言商”的古老信條,對政治有著遠比經營更爲濃厚的興趣。
1904年,這位商人最忙乎的事,就是遊說帝國的封疆大吏們,兜售他的政改方案。他遊說的主要物件,是兩江總督魏光燾、湖廣總督張之洞。張謇的遊說方式極其特殊,他居然替魏總督和張總督代筆,寫好了一份呈交給中央的報告,題爲《擬請立憲奏稿》,認爲不立憲無以求存、無以使華夏復興。
張之洞的答覆,是要求張謇先與直隸總督袁世凱溝通。
彼時的袁世凱,年僅45歲,卻已是“疆臣領袖”。張謇於是修書一封,也得到了袁世凱的答覆,卻十分模稜兩可。張謇在自己的《嗇翁自訂年譜》如此記載:
“以請立憲故,南皮(指張之洞)再三囑先商北洋(指袁世凱),湯壽潛亦以爲說。余自金州歸後,與袁世凱不通問者二十年,至是始一與書。袁答:‘尚須緩以俟時。’”
其實,張謇與袁世凱並非陌路,而是故交。兩人的發迹,都源自1882年的朝鮮。那年,朝鮮發生“壬午兵變”,中日兩國分別派兵入朝。入朝清軍由吳長慶率領,所部番號爲“慶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隊伍中,就有時年29歲的張謇及23歲的袁世凱。
張謇自小有神童之稱,16歲就中了秀才,但在此後的科舉中一直不順,屢戰屢敗,只好托師友舉薦,在吳長慶帳下擔任幕僚。袁世凱也是多次科舉失利,靠著父輩的交情,投奔了吳長慶。張謇比袁世凱年長6歲,且飽讀詩書,吳長慶就安排張謇爲小袁補習功課,袁則對張執弟子禮,兩人關係日益密切。
這兩人一文一武,在朝鮮混亂的局面中,充分展露了自己的才華。張謇爲吳長慶起草了《條陳朝鮮事宜疏》,並撰寫《壬午事略》、《善後六策》等報告,旗幟鮮明地主張中國應採取更爲強硬的朝鮮政策,甚至應該考慮將朝鮮“改土歸流”,把其王室遷居北京,疆域正式收歸中國版圖,設立郡縣,永絕後患。袁世凱則顯示了自己的帶兵才幹,及果敢、機敏、勇於任事的作風。
張謇有關朝鮮問題的報告,得到帝師翁同龢等人的擊節賞識。吸引翁同龢的,不僅有張謇的見解,還有他們的同鄉關係——在那個年代,這是十分重要的資源。
爲了幫助張謇順利通過科舉,翁同龢甚至費勁心機地在如山的考卷中,試圖通過筆迹去發現張謇的卷子,多次因誤認而便宜了他人。張謇的考試運,遲到甲午年(1894)才到來。在這個徹底改變了中日、東亞和世界格局的年份,他成了狀元。在張謇從朝鮮走向狀元的12年中,袁世凱則繼續留在軍中,並以其膽魄,成爲在朝鮮第一線對抗日本的先鋒,迅速在國內外贏得了遠超過張謇的知名度。
躍入龍門之後,張謇被授六品翰林院修撰。他雖然出道晚,但起點高,一上位就成了“清流派”的骨幹。此時,中日在朝鮮劍拔弩張,“清流派”雖不懂軍事、既不知彼也不知己,卻酷愛書生論兵,竭力主戰。在“清流派”中,張謇因爲去過朝鮮,算是多少有點實戰經驗和資本,儼然便成了“清流”的先鋒。
就在這當口,張謇父親過世,他不得不按照規定離職守制,這令他幸運地置身這年複雜的權力鬥爭之外。隨後的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等,酷愛政治的張謇都因遠離了北京,得以避開風暴,並投身其未必真心喜歡的實業生涯。
張謇下海,其實帶著公務員身份的“救生圈”:1896年初,張之洞奏派張謇等人分別在通州、蘇州、鎮江設立商務局,張謇同時在南通創辦大生紗廠。那時的袁世凱,已經在小站練兵,開始真正營建他自己的槍桿子。
除了一頂中看不中用的狀元桂冠作爲“無形資産”外,張謇實際上身無分文,難以募集到足夠的資本。最後還是動用自己最拿手的官場資源,盯上了張之洞當年大辦紡織時留在上海的一批美國產紡織機,與盛宣懷一人一半,作價25萬,作爲官股投入,“皮包公司”終於成了貨真價實的工廠,隨後在南通的富商幫助下,募集了另外25萬資本。
(雪珥/文)
中國人爲何變得如此冷漠?
2014-03-08 神筆記
快遞來了不敢開門,查水錶的不讓進屋,入戶人口普查不得不改成去居委會報到,買菜時習慣性地要把小販的秤搬到眼前,買肉時總要用手按按有沒有注水,去超市買牛奶麵包看不清保質期絕不會輕易埋單,樓上樓下住了六七年的鄰居至今依然互相不認識……所有這些都不是電影《世界末日》或《冰河世紀》中的片段,而是當下中國人冷漠和互相不信任的寫照。這當然不是杜撰,而是來自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2-2013》的調查結果。
在此次調查中,社科院藍皮書課題組對北京、上海、鄭州、武漢、廣州等7個城市的1900多名居民進行了詳細訪問。結果顯示,除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度下降,超過七成人不敢相信陌生,只有兩到三成信任陌生人。其實這種冷漠病症並不是一天兩天了,如今見到有人失足落水時,人們冷漠旁觀;見到有人跳樓自殺時,竟然有人吹響刺耳的口哨並爆出邪惡的哄笑;街邊行乞,當下還有幾人相信那是山窮水盡的背井離鄉;見到見義勇爲者被歹徒報復毆打時,人們惟恐躲之不及……人心之冷漠,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地步。我們不禁要問:“我們到底怎麽了?全社會的人心爲何會冰冷到如此的地步?”
反思一:好人無好報
冷漠如今成了我們這個社會的風景線,你冷漠,他冷漠,大家都冷漠,於是,也就沒有誰對誰錯了。幾千年的文明綁架和統治馴服,造就了人們冷漠麻木的看客心態。中國人自小潛移默化的教育就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也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幼稚園裏教育孩子:“不吃陌生人的糖果”、“不給陌生人開門”;在家中叮囑老人:“陌生的電話號碼不接”、“買東西不聽陌生人的推薦”;銀行門口擺放著提示牌:“不給陌生帳戶打款”;社區警務站貼著海報:“陌生人搭訕輕易別理睬”……
道德喪失逼走好人,好人沒好報,唯利是圖,人情自私冷漠,這也是現在中國社會的縮影。在無社會正義體制的保障之下,見義勇爲的成本之高,也難怪看客的冷漠?。一個好的機制是能“揚善抑惡”,而且可以調節、約束人們的行爲,引導、鼓勵人們見義勇爲,托舉向善的力量。遺憾的是,在很多時候,都缺乏明確的制度規定。甚至在某些時候,我們的機制起到了“揚惡抑善”的作用,成爲冷漠的催化劑。行善者要付出高昂的代價,行惡得不到應有的懲治,惡性循環的現實,不斷的扭曲和異化著人們的道德觀念,豈不叫英雄流血又流淚哉!
反思二:公權力不作爲
因此,很多人將目前人們的普遍冷漠指向2007年的南京“彭宇案”是不無道理的。至少,法官的判決是明顯侮辱國民智商的。當時南京小夥彭宇好心扶起在公交站摔倒的徐壽蘭老太,卻被徐老太及其家人反誣爲是撞倒徐的人。儘管有目擊證人證明事實,但南京鼓樓區法院卻按“你不誤傷她,就不會送她上醫院”的邏輯判處彭宇4萬餘元的賠償。這件事漫延到全國各地以後發生了什麽問題呢?就是有位老漢70多歲摔倒了,摔倒以後沒有人扶他;許多人去送衣服、送水都可以,但是沒有人敢把他扶起來,以致於他躺在那兒大叫,“我自己摔倒的不關你們的事”。如今的中國人們見到老人跌倒在街上,除非跌倒者先高呼聲明“自己跌倒”,否則不管老人“口吐白沫”或“頭破血流”,無人敢解救或敢打電話報警。
此案判決被稱作對社會良知的“毀滅性打擊”,造成嚴重社會後遺症。做好事者被誣賴本就窩火,公權力又一而再地來“和稀泥”,社會風氣可想而知。人們爲什麽冷漠,還因爲在面對罪惡時人們無能爲力。在這個社會中,如果人們面對罪惡時是一種無能爲力的狀態,如果與罪惡的對抗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如果人們對抗罪惡的努力得不到應當維護正義的公權力的支撐甚至還會爲此受到懲罰,底線就會處在失守狀態,冷漠就會成爲多數人必然的選擇。
反思三:制度是消除冷漠的基礎
亞辛斯基先生有句箴言說:“不要恐懼你的敵人,他們頂多殺死你;不要恐懼你的朋友,他們頂多出賣你;但要知道有一群漠不關心的人們,只有在他們不作聲的默許下,這個世界才會有殺戮和背叛。”事實上,無論是在中國,還是海外,個人的善惡觀都是緊密受大環境影響的,大環境惡化,那麽,個人的向善的一面則會收縮;相反,大環境好了,也會進一步激發人們向善的一面。
中國人崇尚少管閒事,特別是莫談國事,那些“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層出不窮的人的悲慘結局,足以讓每一個熱血青年經過深思熟慮保持理性與克制,抑或叫做冷漠與麻木。權力一向不喜歡被人說三道四,評頭論足,對於那些不識時務沒有眼色的人,自然無所不用其極,終究會讓多言者閉嘴,想言者沈默。試問:倘若出頭就要挨打,挨打又是白挨,那誰會願意出頭呢?在政治家演講家嘴裏,正義比生命重要。可是對一個老百姓來說,還有什麽能比性命重要?更何況他這條命不只是屬於一個人的!
君不見十年文革,多少匹夫淪爲文盲耗盡青春,甚至陪上性命。誰對這些匹夫負責?三年所謂的自然災害,幾千萬匹夫成爲餓殍,誰又對這些匹夫負責?有人出於正義檢查貪官,結果被報復,輕者傷殘,重者喪命,誰爲這些匹夫負責?有人因見義勇爲而重傷,傷得何其轟轟烈烈,活得卻何其窩囊。一方面喪失了勞動能力,失去了唯一得經濟來源;一方面又要面對鉅額的醫療費,可謂是前有阻敵,後有追兵,真是把人往死路上趕呐!
現代文明社會是一個立體的多面體,“博愛文化”就是其中的重要一個面。三十年前我們打開國門,開始向別人學習現代文明,然而我們的眼睛似乎只盯住了“市場經濟”(金錢)這一個面。於是三十年來我們建設的只是一個經濟的單面體,在這個單面體裏,中國人除了對“金錢”有了更多的認識之外,沒有看到也認識不到“現代文明社會”其他更多的面。沒有“博愛文化”,我們就建不成“現代文明社會”。如今,我們終於發現,我們的社會土壤太需要注入人道主義關懷“營養液”了。
一眼看穿中國人
2014-03-07 這不是歷史
無論你面對的是有錢有權有名還是男女老少還是俊帥美醜無論各個階層,實際上想看穿一個中國人是件很簡單的事兒。拔掉他身上一切的包裝與光環,直視他的眼睛和他的內心,你會看到他的一切:
1、道德觀與價值觀:中國人是無神論者,所以中國人骨子裏都是現世主義者,其信奉的社會規則是弱肉強食勝者爲王的叢林法則。中國人看人是分各種等級的,錢、權、名是中國人判斷他人的尺規,比他有權有錢有名的他就認爲你比他強,反之他就認爲他比你高一等,所以中國人的核心價值觀就是勝者爲王,只要你有錢有權有名你就是成功者你就比他高一等,否則就是失敗者就比他低一等,中國人內心是沒有其他信仰只崇尚權錢名利的。道德本是內心的自我約束作爲現世主義者中國人是屬於我死後哪管那洪水滔天,所以中國人實際上做事是百無禁忌的,內心無任何約束可言,勝者爲王的叢林法則是只講結果不講手段的,而見死不救肇事逃逸食物裏下毒災禍中哄搶等等在這個國家更是司空見慣。中國人本質上都是內心無任何約束無任何道德底限只信奉權錢名利,所以永遠不要相信一個其內心其行爲不受任何約束的人。
2、精神世界:中國人精神世界實際上相當簡單,黑格爾說過“但凡一切精神的,都離中國人很遠”。中國人基本上都是感官動物,“食色”是其生活追求的目標,吃和SEX是中國人生活的終極目標。自然、生命、宇宙這些永恒的東西中國人是永遠不會在意更不會去探索的,用中國人的話說這些玩意又不能當飯吃,所以中國人永遠不會去反省更不會欠缺獨立自考能力。反省是審視自己的內心精神世界,內心沒有精神世界當然也就不需要自我反省。只有內心有獨立精神的人才會具有獨立思考能力,而由於缺乏自我反省精神所以中國人也就不具備獨立思考能力。中國人的生活樂趣不是來自於精神世界而是來自於攀比,比誰吃的好穿的好房子錢多女人多,所以炫富對中國人而言是一件樂事。無論什麽階層的中國人,其日常交流實際上是極其乏味的,所有交流的內容就是圍繞吃SEX錢女人,而所有這些交流的目的只有一個,其實就是攀比就是爲了炫。一個沒有精神世界的人是不會有任何鑒賞力的,藝術于中國人而言只是一個攀比的道具而已。而因爲缺乏鑒賞能力,中國人對於所有事物的欣賞標準只有一個,就是越貴的就好的。基本上中國人的精神生活爲零,其一切生活日常活動中心就是圍繞著吃SEX,剩下一點精力就是用來攀比。
3、中國式智慧:中國人的社會裏面,所謂城府成熟老練聽起來挺神秘,其實核心很簡單,就是兩個字“厚黑”。中國式權謀無非就是比的臉厚比心黑,所謂運籌博弈妥協雙贏等等中國人是沒可能理解的。中國人的觀念是不是贏就是輸,而不講誠信出爾反爾在中國人看來是一種智慧的表現。其實中國式智慧核心就是破壞規則的取巧式小聰明,什麽詐降什麽田忌賽馬,無非就是不遵守誠信破壞遊戲規則等等。所以實際上無論各種組織機構還是日常人際關係無非都是圍繞這“厚黑”這兩個字而已,再無其他可言。而中國人的階層與輸贏觀念經常讓中國人會有損人不利己的行爲,那就是我不好你也不能好,因爲你好了我就比你低了我就輸了。 基本上無論碰見什麽人,抛開他身上的一切地位名氣等包裝光環骨子裏就剩下這麽點玩意,沒有什麽新意,所以中國人實際上是很乏味的,相互交往無非就是攀比攀比,談談吃喝SEX,而所謂的人際關係無非就是看看能否相互利用,而即使這樣還不忘隨時準備背後捅對方一刀。看清了這點東西就會很輕易的看穿一個中國人。
中國0分作文轟動全國。。。寫得赤裸裸,驚世神作!
2014-03-09 神筆記
【導讀】2013中國高考零分作文已經出爐。四川的《中國式平衡》獲得該榮譽。據悉,該作文一曝光, 便轟動全國,直登熱門頭條。被網友們稱“神作”。讓我們來一起欣賞欣賞這一篇驚世神作吧!
【中國式平衡】
當我看到這個主題我突然感覺很想笑,是的,沒錯我想笑。我彷彿能透過這張試卷看到閱卷老師鐵青鐵青的臉。
據媒體報導近十年來房價漲幅爲20倍當所有有夢想的年輕人被房價壓得抬不起頭來的時候,平衡在哪裡?普通老百姓一個月的工資只夠買0.5個平方的房子,而“表哥”的一塊錶就是好幾萬塊,表哥說他還有好幾十塊這樣的錶。表哥還說他在北京還有好幾套房。於是,我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來。幸好,接下來又有了“房姐”,“房姐”用她的實際行動告訴“表哥”:你娃太嫩了!據媒體報導,房姐在北京有幾十套房,有四個戶口本。戶口本是真的,連身份證號碼都有四個。這次,我的眼珠子才真的掉下來了,摸了半天才鑲回去。據此,有關部門默不作聲,無人承擔責任,無人受此事牽連。突然,我平衡了。
當富二代開著跑車拿著鮮花在校園裏泡妞的時候,當跑車的轟鳴與強勁的尾氣噴在我臉上的時候我在想,我爹怎麽就不是李剛?這種消極的思想在我身體裏肆意蔓延,讓我萎靡不振。此時郭美美同學的事蹟又及時的點醒了我。親爹靠不住的時候其實還有一種人叫“乾爹”。遺憾的是乾爹都不收乾兒子。當救死扶傷的中國紅十字會賬目說不清楚的時候,當郭美美展示身上奢侈品的時候,當有人要問責郭美美的時候。美美告訴他們,姐手裏有17.4G的視頻。於是,紅會領導趕緊表態:誰也沒有這麽說過!郭美美同學用實際行動捍衛了自身的利益,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高貴品質。她用她雪白的大腿一次又一次的站在了紅會至高無上的領獎臺上。
平衡?我一直都想過一種平衡的生活。那裏人人平等,那裏高度法制,那裏的城管不會打人,那裏的校長不會開房,那裏的醫生專心治病。可是我身在這樣的社會,呼吸著高度污染的空氣,吃著隨時要人命的食品,看著煙草公司局長的公積金一百多萬。我想問問,您平衡了嗎?
您信不信中國夢會實現?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當黃浦江上一萬多頭豬集體跳江的時候我知道,我要再不平衡,我的下場也會像它們一樣。我一直期待著過一種平衡的生活,那裏的官員廉潔務實,那裏的商人用良心經商,那裏的房價高的不那麽誇張,那裏的人民幸福美滿。
還有幾分鐘就該交卷了,我知道我的作文戳痛了閱卷老師那顆小小的心臟。零分吧,我給您一個建議。反正我不怕,三鹿奶粉都沒有弄死我,零分又能奈我何?不要猶豫,趕緊打分,完了打麻將去……
中國好還是美國好?——膚淺的問題深刻的討論(轉)。
2014-02-19 韓東燃 謝文璐
文:韓東燃
寫在開始:我希望通過這篇文章與大家進行一次較深層次的交流,拓寬一下思考問題的視角,而不是簡單幼稚地去評判是非對錯。
中國好還是美國好?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正確的問題,它太過於籠統,即便有人常把這兩個國家進行比較。
這裡我們把這個問題拆分開來進行討論:1.中國人好還是美國人好?2.中國的生活好還是美國的生活好?3.中國的文化好還是美國的文化好?4.中國的經濟制度好還是美國的經濟制度好?5.中國的政治制度好還是美國的政治制度好?6.中國的教育好還是美國的教育好?7.以國家為單位進行比較,中國好還是美國好?8.我們比的是當下還是不久的將來?……
這個問題可以劃分的維度眾多,我打算把上面列舉的每一個問題都做一個盡可能簡明扼要的討論,也當做是抛磚引玉了。
(一) 中國人好還是美國人好?
這其實是所有問題中最重要最深刻的,因此我把它放在第一位討論。一個國家最重要的組成就是她的人民,不論是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都是通過社會中的人得以體現出來。人如果爛掉了,自然所有東西也就爛掉了。
當我們討論什麼人好,什麼人壞的時候,這其實是一個非常嚴肅和複雜的問題。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討論美國人的問題在哪裡(http://blog.renren.com/blog/223866947/919571159),現在我則要側重談談中國人的問題。
1、中國人相比之下更喜歡走歪門邪道。
這個問題我思考過很久,為什麼中國人更傾向于搞些旁門左道的功夫而不是直接追求“更高、更快、更強”呢?
舉個例子,我一個同學跟我講,中國二、三流大學裡面競爭激烈而殘酷,為了發篇核心期刊、評個職稱可能都需要不擇手段,沒幾個人有功夫正兒八經去做些研究。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呢?
我們知道如果每個人都能夠走到適合他的崗位上去發揮他的勞動價值的話,這個社會就是非常和諧美滿的。但是如果很多人都適合同一個比較熱門的崗位的話,我們該怎麼辦呢?問題就出在這裡,在候選人眾多而能力相當的情況下,候選人就只能去比一些歪門邪道的東西——不是人素質低,也不是制度差,本來就比不太出來,選誰不都是對的麼?這個例子放到中國足球運動員的培養和選拔制度裡也是適用的,這年頭想要進個市里或是省裡的足球隊,總是少不了各種送錢的,為什麼?因為大家的技術都還沒有好到不送錢也會被選上的地步唄。反正選誰中國足球都沒戲,那誰給的錢多就選誰,最終都是無傷大雅,全都賴在球隊教練上就是了。關鍵就是中國不缺人——不缺平凡人,只缺“超人”。可惜大家都腐敗習慣了,可能“超人”也會變得不太好混,我們於是就只能期待“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了,哪怕是在中國。
走歪門邪道最終是不可取的,但想要改掉這個毛病我們還需要時間。在人治-法制這個維度上,中國一向是偏人治的,因此中國人更善於打通人脈關係是可以理解的。
中國人一方面愛走歪門邪道,一方面又愛埋怨搞關係浪費時間累死人,說是情有可原也好,說是咎由自取也好,而生存壓力無疑是導致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之一,當中國真正變強之後會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另外我們若要想解決好這個問題,所有人都有責任,多做少埋怨才是出路。
再說說美國人,一個詞解決問題——缺心眼,腦子轉不了幾個彎的,中國人一般都還不太適應得了。當然了,雖然普通大眾缺心眼是缺到一定程度了,但是美國的企業和這個國家可一點心眼都不缺,美國資本家的老謀深算人還是無人能及的——隨便辦個網、辦個電話你就能感受到標價和實際支付價格的巨大差距,而且還搞得你無話可說。
美國人整體有錢,對窮人而言,與其搞些歪門邪道的還不如裝可憐去騙政府的救濟金划算——美國人把歪門邪道集體化、制度化,於是也就正規劃了。
2、中國人總體素質較差。
我之前說過美國人表層素質過硬,深層素質不太行這個問題,那麼中國人則是表層素質較差,深層素質也有待提高——好消息是我們骨子裡的儒家文化以及中華傳統美德的代代相傳使得我們更懂得道德的意義——這些傳統是其他多數國家所無法比擬的,雖然我們自己可能還意識不到它真正的價值。
不過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沾沾自喜了,隨地吐痰、亂穿馬路、亂插隊等各種形式的不文明行為在中國是極為常見的。雖然傳統道德擺在那裡,還是有很多人對他們選擇無視。不僅如此,我們還存在拐賣婦女兒童以及其他一些嚴重違背現代文明的現象。
我舉一個切身的例子,我媽媽有一次開車,綠燈亮起,就在車啟動的時候一輛三輪沖過來撞上了。交警來處理此事的時候,我爸爸考慮到傷者家裡並不富裕,就擔了大部分責任。當然這對於習慣了美國交通的我來說,根本就是毫無道理,按交規開車,別人撞上來怎麼還能替他擔責任呢?父母給我的解釋就是說開汽車畢竟是有保險的,這樣一來,雖然自己需要賠一些錢,增加一點事故記錄,但是保險公司也會賠他一部分;倘若我們不擔責任,他就一分錢也拿不到。慢慢的,我也就接受了父親的做法,或許在中國這就是最好的辦法吧。但是這故事也並非如此圓滿,傷者家屬為了賠償金的問題,又對父母進行了起訴,這對於已經在事故記錄上擔下大部分責任的他們而言自然是很吃虧的事情,最後父母賠了六千多塊,剩下的幾萬保險來賠,結了這樁事兒。說起來挺傷感的,中國人的道德怎麼能這麼糟糕呢?
我思考了一段時間,終於在理性層面上想明白了這件事,因為窮。
這麼說吧,換了我是傷者,我是肯定不會幹這種忘恩負義的事情的——可能是因為我不值得去這麼做,可能是因為我道德水準高,可能兩者兼有。從某種程度上講,這種行為和其他更惡劣的碰瓷行為一樣,都是通過對社會道德森林的砍伐來為自己謀利。一個社會中的互相信任與道德感的建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人們越是互相信任,道德森林便越茂盛,那這森林砍起來也便越容易,上街乞個討、碰個瓷、耍個賴,就能把錢騙到手。當這道德森林被砍伐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的社會環境和大家的生活水準就有危險了,很可能就不會再有人助人為樂了。其實故事中的傷者肯定也知道他這麼做是不道德的,人都有良心,但是他的道德不足以對抗這幾千塊錢的利益,也就是說他的道德花少量的錢就可以買到。
悲哀,我花了很大力氣去理解這種事情,才能不致太過氣憤。但這種理解並不是大家任由良心被狗吃掉的藉口,希望你們能夠明白我的意思。
窮,怎麼辦?別著急,我們已經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迅速的國家了,要知道十幾年前的時候我家後門還是泥巴路,我們市10層樓就算是高層建築了;現在再回家看看,家鄉早已經是高樓林立、今非昔比了。相比之下,我在美國波士頓住的房子是1895年蓋的,好不容易見著個比較新的房子也是1970年左右蓋的,已經50年不怎麼蓋房子啦。是因為房子品質太好還是沒錢蓋,我感覺後者的因素可能居多,如果有錢,現在高級貨又這麼多,誰不想更新換代呢?當然了,政府規劃也是需要考慮的其它因素之一;人們無法統一意見則是其它因素之二。
我們的素質雖然不高,但我們一來有傳統文化的底子,二來有經濟發展的空間,所以還是比較有希望的。
當然,要解決中國人的素質問題,我們還需要從教育上入手,等到有錢有文化,還愁素質上不去麼?有關教育的問題我會在之後的部分中談到。
人口素質這個問題,總的來說,革命還遠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中國人的思維模式亟待改善。
中國人的智慧其實是很高深的,但那是少數人才有的,多數人還停留在愚昧到初階的邏輯思維水準階段,並且保持著自以為是的態度。雖然我一點也不認為美國人在這一點上會比中國人做的更好,但我認為改善民智的確是所有問題的重中之重,不是為了同他人比較,單純是為了我們自己能擁有更好的明天。
中國人的問題,我們自己罵得不少,我也只簡單舉一個例子:
今天有對朋友夫婦給我極其認真地介紹他們生小孩的經驗,他們生有兒女一雙,長得都非常活潑可愛,不過比較嬌慣,挑食。席間他們努力向我推銷中國當今最流行的“月子”理論。據孩子媽媽的說法,她生第一個寶寶的時候,不相信月子理論,受了些涼,然後生了孩子頭就疼了好長時間。等到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吃一塹長一智,即使是大夏天,她依舊堅持戴帽子、穿棉褲,嘿,這次頭就不疼了!從此他們就對“月子”理論推崇不已了。他們的確有可能是對的,但是僅僅是可能而已。他們直接從他們所說的不信“月子”跳躍到了對“月子”極度迷信的程度,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大家知道控制變數的含義,那麼他們就是通過單次的無窮變數的實驗,得出了他們認為的比科學還科學的結論——這是不可取的,但我們經常這麼幹。
(插入一點:我看現在年輕人生孩子簡直就是打仗——不是同孩子打仗,是同老一輩打仗,思想觀念、思維模式的碰撞太激烈。)
說到美國人的邏輯,自然也是半斤八兩。有比中國還稀裡糊塗的,也有非常清晰客觀的。邏輯這個東西和受教育程度的關聯很大,另外如果專門訓練過的話,它也會變得更完善。我在中國和美國的大學裡接觸到的人一般都不會有大的邏輯問題,不容易犯低級錯誤——但是思維全面、客觀和深入的仍只是少數,畢竟多數人的思維角度是很窄的,能從一個方面把問題想清楚就已經不錯了。這倒也正常,一切都是比出來的,只有更好,沒有最好。
美國人一般思維偏極端(非貶義),要麼科學,要麼宗教,相比之下中國大眾則既非科學也非宗教。在我看來,科學是一個非常褒義的詞彙,可惜一般美國人只能理解一個比較中性的科學,一個服務於忽悠的科學——科學在美國是用於掙錢的,不論在科學界還是商界都是如此。中國也在向這個方向靠攏,這是我所不願意看到的。我個人的感覺是,美國人所發出的聲音的確偏極端——就連一個國家都需要兩個政黨來發出完全不同的聲音來吸引投票。我們說“英雄所見略同”,越是高手,分歧則越少,因為他們都能夠找到那個最優解。相比之下,中國一向追求大同和中庸,誰都信,誰也都不太信,我覺得這樣不錯,至少對誰都會有點懷疑精神。當然了,總的來說,中國人的思維還必須努力向科學這個方向多靠攏一些,光整些錯誤膚淺的因果推理那是非常可怕的。
4、中國人很重友情和親情。
中國人喜歡熱鬧,重視情感生活,美國人相對更獨立,更加我行我素。在中國,打小孩沒有問題,父母按照自己的方式教育孩子是合理合法的;在美國,打小孩問題可就大了,而且熊孩子哪懂得離開父母的代價有多大啊,萬一整個剝奪撫養權,這一家子可就毀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認為小孩的個性和權力大於家庭的親情和父母的撫養權——美國人的愛管閒事可見一斑。有這麼個例子,美國有一家過得好好的,有一天小哥哥不小心拿父親的槍把弟弟打死了,然後法院認為父親不負責任,於是又剝奪了父親對哥哥的撫養權,好像還給父親判了刑。你說這一家子有多可憐,難道失去孩子的懲罰還不夠重嗎?這一家人真的有那麼重的罪過嗎?中國人看到這樣的故事一定是萬分同情,當法律違背人類直覺的時候,多數是人類的直覺更可靠。
當然了,重親情也有重親情的毛病,很多時候七大姑八大姨的也會給大家帶來不少困擾,對這種事情,大家就只能見仁見智了。80年代起的獨生子女政策也會對我們這代人的親情觀有所影響,這種事情沒有對與錯,只有喜歡與不喜歡,適應和不適應。
美國人當然不是不重親情,只不過表現方式會很不一樣,有的美國人喜歡中國這一套,而有的中國人喜歡美國這一套,既然如此,喜歡什麼社團就加入什麼社團唄。
5、中國人嫉妒心強於美國人。
嫉妒是一個缺點,中國人身上這個毛病比較重。中國人不愛為強者鼓掌。人都有向上之心,都希望自己變得更強。讓自己變強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自己努力成長,一種是通過打壓別人或者竊取別人的勞動果實——部分中國人對後者情有獨鍾。
有這麼一個比方,說雞、鴨、鵝在一起——雞認為鴨和自己一樣高,鵝比自己高一些;鴨認為鵝和自己一樣高,自己比雞要高不少;鵝就直接睥睨一切了。雞會嫉妒鴨,覺得它和自己一樣高,怎麼評起先進來就比自己厲害那麼一點呢;至於鵝呢,雞就是羡慕而不是嫉妒了,它還是有起碼的自知之明的。可惜中國人所認可的鵝不是太多,總覺得自己其實挺厲害的,這是很危險的,正所謂人貴有自知之明。
這一點我個人的感覺是,美國人、日本人、德國人做的不錯,他們偏向於敬畏強者而不是嫉妒強者。這是我們需要好好學習的,這就等於鼓勵大家好好努力而不是去搞各種邪惡的小動作。
那如果控制不住自己的嫉妒怎麼辦?想辦法讓它轉換為自己的動力,不讓自己變強,自己只能一輩子嫉妒,嫉妒傷人,但是更傷己,大家可能有過體會。我沒有見過嫉妒心強的人過得開心的。
6、中國人很勤勞。
中國人真的勤勞,不論在國內還是海外,中國人都在用自己的雙手為自己創造幸福。很多情況下,有些種族的人聚集在一起就讓人感到危險,但是中國人從來不是這樣,他們只是集合在一起,享受自己所喜歡的生活方式,踏踏實實工作,不具有什麼危險性。有人跟我說中國人勤勞都是被逼的,這當然是原因之一,但是中國人心靈手巧,踏實努力,這的確是不爭的事實。如果沒有壓力,我恐怕也會更加懶惰,所以有點壓力是好事情——大部分人是很難絕對主動地工作的。
有人說勤勞就等於傻蛋,自己不幹活去竊取別人的勞動果實才叫聰明——你懂什麼叫寄生蟲麼?這可不是個好詞兒。成為一個被眾人所厭惡的人,應該只有極少數人才有這種特殊的愛好吧,就算是黑幫老大也希望自己受人尊敬不是嗎?
中國人是不是最勤勞的呢?那倒不一定,只能說還不錯,希望我們能更上一層樓,讓自己成為受世人尊敬的民族。
至於美國人嘛,我感覺他們多數已經被寵壞了,幹很少的活,拿中國人十倍的工資,就看全世界還願意供養他們優越的生活條件多久了——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話背後的智慧可不簡單。
當然了,所謂的勤勞也不是對所有中國人都適用,這只是我的一種比較籠統的感覺,而且美國人又聰明又努力的大有人在。我有一次問一個80多歲的老教授他準備什麼時候退休,他說根本還沒有計劃,此人好像發過24篇Science/Nature,身體倍兒棒,精力充沛,所以任何時候我們都別以為自己太辛苦了,該墮落一下了——享受生活可以,但是墮落絕不可以。
7、中國人智商不錯。
當然了,這話只能說是我個人的一種感覺。要知道智商的定義是一個很複雜的事情,它包含的專案和內容眾多,況且對種族定義智商既困難又遭人反感。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查查,什麼樣的結論都有。
我覺得中國人挺聰明,雖然有很多是小聰明。小聰明和大聰明的區別就在於如何去使用自己的聰明,中國人底子是不錯的,但是需要學會用在正道上。
美國人說不上太機靈,但是絕對不傻,兩國人民用腦習慣不同,我覺得僅此而已。中國人可能不太團結,或是崇洋媚外,這些都會遭人鄙視,但是沒有人鄙視中國人的智商,這點你們放心。
8、中國人不太團結。
這是一個缺點,它和我們的自然條件也是有很大關係的。生存壓力大的民族,比如日本韓國就比較團結,他們經不起內訌。這當然不是說我們地大物博就可以不團結,況且我們的地大物博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畢竟我們要養活這麼多口人呢。怎麼說呢,平時嘛,隨便一點也無妨,關鍵時刻一定要有凝聚力,這樣最好。我們知道猶太人又聰明又團結,也非常富有,但是他們朋友不多,不太討人喜歡,凡事都有利有弊。
美國人也算不上團結,這麼說吧,我個人的感覺是民主了,就不容易團結,每個人都爭著說話、爭名奪利、各自為陣,怎麼團結起來?我們的思維要發散,但是也要收得回來,都跑到天涯海角去了,就沒有共同語言了。
此外,中國是單一人種國家,而美國則相對來說人種更為混合,從這點來看中國人應該更容易團結在一起。
所以,總的來說,在民族團結這個問題上,大家就打個平手吧,都不錯,也都可以做得更好。
9、中國人在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有極端化的傾向。
有的中國人極端崇洋媚外,有的中國人則極端排外,當然當今社會中崇洋媚外的氣息要更重一些。美國人一般沒有這個問題,畢竟是世界第一強國,這點自信還是很足夠的。在對待外來文化的問題上,前人早就意識到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關文化這個問題我們之後會更加深入地談到
10、總結。
當今世界的每一個民族都很優秀,要知道任何民族能活到今天都不容易,中國人和美國人各有千秋,我可分不出個伯仲來。當然,作為一個中國人,我還是希望我們能夠做得更好。我們都需要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我們的老祖宗因為自以為是、閉關鎖國,被世界各國輪流毆打了一番,打得那叫一個慘啊,結果到現在我們很多人都還自卑,外國人還經常瞧不起我們,就算有錢了也只把我們當土豪,為此我們一定要努力向上,爭回本屬於我們的自信和榮譽。
(二) 中國的生活好還是美國的生活好?
這個問題看起來比較淺顯,但是需要考慮的方面卻不少。我也分幾個方面來進行討論:
1、美國的絕對物質水準要超過中國整整一個檔次。
這個說法一點也不誇張,雖然中國人現在也大都不缺吃不缺穿,但是整體品質上要比美國差不少。中國的有錢人則例外,花個10倍的價錢肯定是能買到好東西的。
總體來說,美國的普通貨放在中國則都是高級貨(大部分食品是要除外的),這裡面既有品牌效應的影響,也有絕對品質的因素。畢竟美國天賦疆土,並且發過幾次戰爭財,我們暫時還沒有資格同他們比生活品質。
當然了,中國也有挺了不起的地方,雖然貧富差距也不小了,但是錢多錢少都有辦法過日子,有的東西是真便宜,有的東西也是真貴。如果能夠兩邊跑的話,就可以在各處購買性價比高的東西;如果沒有選擇的話,那就隨遇而安吧。
2、美國的空氣品質比中國好。
這簡直就是廢話,這次回北京我可是見識到了霧霾為何物,但是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美國國土面積比我們大一些,可利用土地也比中國要多很多,人口卻只是中國的三分之一,如果再考慮到中國人口在一些城市極度密集,那麼空氣品質的控制也就是難上加難了。
而且這還僅僅是一個開始,中國人擁有的汽車數量還在飛速上升階段,我們也還沒有能力把工廠開到別的國家去,環境壓力重大,甚至可以說是重過其它任何國家。我們知道奧運期間,首都的空氣品質還是很不錯的,但代價是什麼?機動車大規模限行和周邊大範圍工廠停產幾個月——你想想這得燒掉多少錢,別說政府受不了,下面的那麼多工人要吃飯啊,北京市民要開車啊,問題大著呢。我們急需真正的尖端人才挺身而出來解決這個問題,從技術上、政策上解決這個問題,雙管齊下,繼續糊弄下去是很危險的。
3、美國人的收入比中國人高不少。
這也是廢話,要解決這個問題,中國必須大力發展工業和科技。工資是通過技術附加值提上去的,而不是想提就提的。自以為是地給自己提高身價,只能使得大好的勞動機會流向它國,到頭來只能失業在家,這是不符合市場規律的。
中國的精英和領導層必須努力提升我國的科技水準,只有中國人會把這些技術帶來的附加值分給中國的底層勞動者來提高他們的收入,但是外國人不會這麼做,因為世界各地有的是廉價勞動力供他們雇傭,資本主義的精髓之一就在於此。
美國人的勞動力就是值錢,所以如果能到美國去打工掙錢的話,其實是個不錯的選擇。當然他們也為此付出了高失業率的代價。奧巴馬曾經問約伯斯:為什麼蘋果不能雇傭美國人來做手機,從而降低美國人的失業率呢?——這個問題就有點“too naive, too simple”了。有關這個問題我寫過一篇文章,連結如下:(http://blog.renren.com/blog/223866947/919939960?bfrom=01020110200)
總的來說,如果能在美國掙錢,那還是值得好好考慮一下的。
4、中國有一些東西是美國已經失去了的。
美國有一家高級食品店,叫做“whole foods”,主要出售“有機食品”。作為一個學化學的人就知道美國人把“organic”同于“天然高級貨”關聯起來是多麼愚蠢,不過既然大家已經習慣了,也就罷了。這不是問題的關鍵,我要重點說的是這家高級店裡的“有機雞肉”。
“whole foods”裡面把雞肉一共分作5個半檔次,從1到5+“有機”級別逐級提升。最低級的1檔指的是被關在籠子裡但沒有擠著的(Animals live their lives with space to move around and stretch their legs.);而最高級的5+檔是一直在籠子外面散步的(Animals raised to Step 5+ standards must be born and live their entire lives on one farm.),最多也就相當於中國農村的土雞,它在美國的價格則是非常昂貴的了。而且別看1檔的雞是終身關在籠子裡的,這在美國也已經是高級貨了。大多數別的超市賣的雞都是自出生到宰殺都沒怎麼動彈過的,因為只有少運動才能多長肉。
我估計中國早晚也會徹底變成這個樣子,所以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還能吃到的“原始雞肉”,我們可能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鼓勵小農經濟,一旦全都工業化了,“農家樂”都吃不上了。
中國的飼料和化肥技術都還趕不上美國,中國曾經出過“廋肉精”之類的問題,讓大家對中國的食品很不放心。其實美國使用激素類的飼料化肥可比中國人高明多了,他們所有的東西都大量使用,只不過用量控制嚴格,不超出某個極限,因此不容易出大問題,這也是科技的力量(以及壟斷的力量)——至於大家早熟毛多之類的問題,他們可就不負責了,你有證據證明是誰造成的麼?
中國還有不少原始的好東西,它們正在逐漸失去,我們要想辦法保留它們,不要被金錢至上思潮沖昏了頭腦。有些東西失去了就不容易找回來了。
5、美國生活是比較寂寞的。
有一個說法是這樣的:美國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國是“好髒、好亂、好快樂”。這六個詞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中美生活對大多數人而言的感受,中國人想要比較好地融入美國社會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文化不同,習慣不同,“歧視”在一定程度上也還是存在的,即便是第二代、第三代也會存在一些這類的問題。
你們真以為住大房子,用高級貨就能讓人感到幸福?太天真了,在美國又不是只有中國人住大房子,土地在美國多數地方並不是稀缺資源。中國人在美國大多是比較寂寞的,很多人的真正的樂趣其實是回國給自己的同胞們炫耀自己的房子有多大、院子有多大來獲取那些羡慕的眼光,中國人就是好面子。人越愛炫耀則越空虛,他們炫耀完了回到美國一般都只好繼續空虛寂寞,房子再大也就那麼幾口人,偶爾能來幾個客人也就不錯了。而中國同胞羡慕完美國“成功人士”的幸福生活後則繼續喝酒搓麻將,該怎麼樂就怎麼樂,還順道一起罵罵社會,罵罵國家,其樂融融。
當然,其實我非常鼓勵大家出國,定居也好,只是開開眼也好。我有很多同學希望將來能回祖國發展,他們覺得中國才像是家;我也有一些同學思想和生活習慣本身就比較西化,英語考試好像天然就厲害,他們顯然更適合在西方國家生活。我覺得追求生活品質沒有任何的不好,有本事就出來——只是人若有了本事在哪日子都好過。如果大家嚮往的是一個沒有本事也能過好日子的國家,這個國家多半是有問題的,你以為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是說來搞笑的?
6、美國的“娛樂”活動比較頹廢。
這一點上我發言權不多,畢竟沒有過多地融入他們的生活。我個人的感覺是美國人張揚而不內秀,就喜歡一些傻樂傻樂、勁爆的、“有激情”的東西。中國人喝酒主要是為了提升興奮度,好來暢所欲言、吹吹牛、交流感情;美國人主要就是為了high,好進入一種比較癲狂的狀態,做些各種不理智的事情——至於上層人士如何,我就不清楚了。路上隨便一輛車,就能把低俗搖滾的音量開到暴大,震得好像整條馬路都在晃蕩,歌詞的齷齪程度大家或許已經有所瞭解——中國的廣電總局要是不禁止這些東西,民智都要被搞壞了。(國內的同學提醒我說現在中國也在很大程度上是這個樣子低級趣味、消極頹廢,我個人覺得這樣發展下去不太靠譜。)
說起廣電總局的問題,中國當下可能是罵聲一片,很多年輕人認為自己喜歡的動漫電影之類的為什麼要禁播或是刪節呢?這麼想固然是有道理的,但是我們需要認識到這些控制並不是為了限制有足夠理智和自製力的我們,而主要是那些尚未成熟的孩子們——很多人根本就不會這麼思考問題。打個比方,雖然我自己挺喜歡蠟筆小新,但我是不會把它給我的孩子看的,多數家長也不會希望電視上老播這類節目,就更不用說日本的宅男動漫了。雖然有時候在是非判斷上年輕人和老一輩可能會存在一些代溝,但我覺得這都是小問題,少個節目,少個片段,少個低俗歌曲又不會死,實在喜歡網上啥東西找不到——千萬不要認為你喜歡,大家就會喜歡,低俗卻還要自以為是那就很可怕了,部分美國人有這種傾向,我們能不學則不要學。
7、在哪國工作更有前途?
我相信很多人會比較關心這個問題,考慮到這也是一個宏大的、概括性的問題,我也只能盡力給出一些我的 個人看法。
從時間上來看,選美國是選當下(長遠可能也不錯);選中國是選將來。
從提升空間看,選美國是高起點,提升難;選中國是低起點,提升空間較大,當然都要看個人能力。
從穩定性來看,美國工作收入相對穩定,適合安逸舒適的生活;中國機會眾多,適合想要闖蕩一番的有志青年。
從國家需求來看,中國比美國更迫切地需要尖端人才,中國的科技畢竟落後,所以有能力的年輕人能為祖國做貢獻是最好,懶惰的年輕人去美國享受福利是最好:)
如果有選擇的話,大家不妨在不同地方都小試牛刀一下,口說無憑,試過才會知道,況且不同專業不同領域的差別會很大。如果沒有選擇的話,那就既來之則安之吧。
8、總結。
美國的生活品質就是比中國好,這還有什麼好爭辯的呢?但是如果再考慮到文化啊、寂寞啊之類的因素的話,可能大家就要見仁見智了。
就這麼說吧,想要追求個人生活條件的話,能加入斧頭幫自然是不錯,在鱷魚幫混比不過斧頭幫是正常的——不過話說回來,人家斧頭幫憑什麼收留你呢?如果所有人都加入斧頭幫了,那他們還砍誰去?
當然了,如果尚且弱小的鱷魚幫還要起內訌的話,斧頭幫砍起它來可就更開心了~
好消息是,鱷魚幫雖弱,但是發展潛力很大,好歹也是“金磚”系列之一呢。
(三)中國的文化好還是美國的文化好?
國與國之間的較量與其說是國人與國人之間的較量,不如說是不同文化思想之間的較量。為什麼不同宗教之間要打仗?並不是因為信徒的基因不同,而是他們所信仰的上帝不同,哪怕他們共用一本聖經也不行。打仗的是思想,不是人,人只是可憐的犧牲品。神與神之間的鬥爭,卻要拿深愛他們的信徒的生命作為籌碼,這是很悲哀的。
話說回來,中美文化或者說是東西方文化究竟孰優孰劣呢?
這又是一個宏大的問題,我在我的哲學書《同化理論》系列中有幾章專門討論,在這裡我就簡單提幾個思路。
東西方文化在很早的時候就走上了不太相同的道路,東方講中庸和人本、重感悟和修內;西方走極端(褒義的極端)、重分析和改制。當然這些說法都是相對的,我只是抓主幹來講。
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了萬物的相對性以及人與自然的統一,再考慮到中國的地理因素和天朝上國的強大自信,中國人一般更注重修身養性,甚至追求成仙成佛;而西方的分析式思維則帶領他們率先發現了比較系統的數學體系、物理體系以及整套科學方法,並最終帶來了工業革命,於是東方人就輪流挨揍了。
當然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吧,現如今的相對和平年代,世界各國又都遇到了很多新的問題——豐富的物質並不能夠帶來人們足夠的幸福感,工業化大生產的物資、文化和教育給我們帶來的困擾一點也不少於它們所帶來的快樂。
這個時候我們應當意識到:使得我們開心的並不是我們擁有多少東西,而是我們比別人多擁有多少東西。人類就是貪婪的、追求高人一等的。怎麼辦?無休止的爭鬥下去吧,那不是個事兒啊,大家活都活不夠,還急著把自己弄死啊?就算不死,活活互相折磨一輩子就更好受一些?
如果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東方文化,就能夠明白古人那博大精深的智慧了——人類再強大,面對宇宙永遠都是以有限對無限,與其征服宇宙,不如征服自身——修身養性才能讓人獲得永恆的幸福。當然我並不是說我們不去發展、不去搞科學,而是說科學就是一件接近“絕對”正確的事情,去做就好了;而我們自身的修煉則是帶領我們走向幸福之路的最好方法。一個人若不能夠成為自己的主人,還要被自身低級的本能牽著鼻子走,他是無論如何不能獲得幸福的——什麼民主自由,連自己的思想都不能夠自由馳騁還談什麼個人自由,放那些低級的欲望出來民主自由能有什麼好處?
民主和自由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讓人類生活的更幸福更有意義才是更值得我們追求的目的。民主和自由應當屬於那些有足夠社會責任感的人,而不是那些墮落的自私的個體,否則那對社會只是災難而非福祉,這應該不難理解。
中國文化還包含漢字這筆重大的財富,它是非常了不起的,不過這裡我就先不多談了,以後有機會再說。
總的來說,關於東西方文化這個問題,我覺得的確是各有千秋,難分伯仲,我本人應該屬於東西方結合的思維模式,因為我對它們各自的的優缺點都深有體會。還是那句老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聰明人就該這麼幹。倘若一些人內功不足,為了一己私欲去引進那些用於騙錢的低級貨色,那我也無話可說了,這就是命啊,如果人性本賤,我又能做什麼呢?
(四)中國的經濟制度好還是美國的經濟制度好?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看本質而不僅僅是表面現象。比如說美國生活好、掙錢多,所以資本主義好——這種愚蠢的邏輯是東西方都不會認可的。類似的邏輯還有美國生活好、掙錢多,所以美國文化好,所以美國人進化程度高,所以白種人就是高級,所以美國貨就是好……
那麼本質是什麼呢?
社會主義經濟和資本主義經濟的思路是不一樣的。社會主義經濟希望社會資源合理分配,需要的時候集中力量辦大事;資本主義經濟假設大家都是生意人,只要每個人都好好做生意,所有社會問題都會解決。相比之下,社會主義無疑是更有追求的,但是我們不能忽略掉的一個因素是社會主義的背後的執行者是人,而人的思維模式和他的境界有關,並且人的初始思維模式一般都是自私的和資本的,因此社會主義對人的受教育程度和道德水準是有比較高的要求的。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制度都是兩種思維模式的混合體,一般只是分配比例不同罷了。
這麼看來,哪種經濟制度更好呢?我們借用達爾文的名言“不是強者生存,而是適者生存”來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這句話也代表了達爾文的最高智慧)——不是哪個更好的問題,而是哪個更適合的問題。
中國和美國是不一樣的,這不是誰先摸著石頭過河的問題,因為大家要過的並不是同一條河,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這一點大家需要更加清醒,別人鋪的都是死路,相信清醒的人已經看到不少例子了。
我個人比較傾向于社會主義的思維模式,愛因斯坦也有一篇文章叫做《為什麼要社會主義?》,連結如下(http://blog.renren.com/blog/223866947/921707580)。或許是因為我比較理想主義,我總是相信人類理想的力量能夠戰勝金錢的力量,不然的話,那也太悲哀了。而且總的來說,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的相容性還是很不錯的,也就是說社會主義比較適合中國人,即便他們過去似乎鬧過矛盾,那都是鬥爭的需要。雖然過去我們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比較教條化,但是我覺得這不是大問題,實事求是的態度、對人類的關懷和人類社會的理想才是馬克思主義最核心的地方之一,因此我認為中國現在所走的路是充滿希望的。
另一方面來看,西方國家社會主義化的程度其實也是越來越高的,而中國的資本主義程度也在增加,我們其實是在互相靠近。少些主義之爭,多做些實事才是明智之舉。
(五)中國的政治制度好還是美國的政治制度好?
這個問題其實和上一個問題有些許類似之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其實兩者都包括了。一黨執政有一黨執政的好處,它至少不用浪費大量的金錢去拉選票,搞各種騙人的演講。多黨執政也有多黨執政的好處,它形成了一種權力的相互制約。
這個問題其實我們不必過多討論,打些嘴炮根本毫無意義,有什麼牌就打什麼牌,這才是王道。斧頭幫雖強,可是它是一個雙頭怪;鱷魚幫雖弱,可是它沒有兩個腦袋去打架。我從來不相信各種極端全面碰撞就能碰出個恰到好處的中庸來,而且自己碰來碰去會很疼的,對於智者而言,這根本就沒有必要。
總結起來,還是老話,見仁見智吧。
(六)中國的教育好還是美國的教育好?
這又是一個關鍵而實際的問題,它關係到很多學子的求學和前程——至少大部分學生和家長是這麼認為的。
我在這個問題上的觀點比較傳統,我覺得中式的初等教育加上西式的高等教育是最厲害的——簡言之就是全都幹最辛苦的就是最好的。
有沒有又偷懶又先進的教育模式呢?這個問題就等於問有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雖然有說法是“活到老,學到老”,但我相信大多數人的學習過程還是比較偏被動的,沒有壓力誰不想多玩玩少學學?
當然有人喜歡玩些小手腳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更好”的學校去,比如感覺高考沒希望就送到國外去念書,我感覺這個問題一定要分情況對待,不能亂聽留學機構瞎忽悠。一紙文憑從來都不是萬能的,你個人有多大能耐你當別人看不出來啊?有的人天生就是條龍,有的人天生就是只蟲,這根文憑什麼的根本沒有關係,很多事情強求不得。有經驗的老師都知道,最好的學生都不是他教出來的,那是學生自己學出來的,東西方教育根本就不是限制因素(別太落後就好)。話說回來,如果是比較靠中間的學生,這個問題則有待討論了。對於出國問題,那肯定是因人而異,一個人是適合美國教育還是適合中國教育其實是可以大概看出來的,畢竟人有個體差異,不同人適應不同的環境,要知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便是中國人也會有更適合西方教育的和更適合東方教育的。我見過有些孩子本科送出國就天天燒家裡的錢,玩車泡妞,這能叫受教育麼?也有些孩子在國內過分嬌慣,到了國外反而自立自強了,換個環境人直接就奮起了。當然了,更多的是該啥樣還啥樣,簡直就是嚴格的正態分佈。
如果我們不考慮接受混合教育的情況,單比美國孩子的教育和中國孩子的教育,我覺得是各有優缺點。
中國教育死板,但是學的東西多,記憶力強的孩子比較佔便宜——你若問我是題海戰術實在還是智力過人實在,我告訴你題海才是王道。在考試的情境中,邏輯思維能力在過人的記憶力面前只能甘拜下風。所以多數的中國孩子思維不一定活躍,但是知識量的確不少,思維訓練也很扎實。
美國教育生動靈活,但是學生太貪玩,現在美國中小學校的風氣就是集體鄙視愛學習的孩子,要比就比誰會玩、誰會泡妞,能有前途麼?雖然美國教育中注重領導力的培養是值得讚賞的,但是如果不注重實力和內涵的培養,這樣教育出來的忽悠型領導只能夠禍害人間。為什麼美國人愛管閒事,老想領導世界?就是這麼一點點教育出來的,肚裡沒貨,思想不成熟就想要同化世界,too naive, too simple。不過話說回來,美國的高等教育品質則是相對較高的,畢竟到了本科之後,美國的教育就變得嚴格起來了,說白了,就又變成應試教育了,這點是大家公認的。即便如此,西方的教育體系仍然存在潛在的巨大危機——資本主義忽悠學越來越盛行,這主要體現在現代的西方的科研體系當中。真正的科學家越來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大批量工業化生產的科研工作者。這些科研工作者不比實力不比內涵,就比賽忽悠。比如一篇論文只要引用率高就是好論文,但是那麼多文獻有幾個是真正有實用的呢?既然短期內都沒實用,那就比賽忽悠,讓別人都覺得它有用就好了——這哪裡還是科學家啊,完全就是商人,賣論文而不是賣商品的商人。不僅如此,該套科研體系正在強勢同化世界,因為我們似乎沒有更好的選擇。因此我只能祝福每位學子在求學路上能夠遇見一位真正的“導師”而不是做生意的“老闆”,如果遇不上就要學會靠自己的力量去習得科學的智慧和美麗了。
既來之則安之,所有東西都不完美,但是卻都有各自很可取的地方,好好享受,同時也注重修煉自身才是最重要的。
(七)以國家為單位進行比較,中國好還是美國好?
很多人在討論中國好還是美國好這個問題的時候,他們實際上關心的是他們能從中國獲得的好處多還是從美國獲得的好處多——他們並不關心國家好壞,因為這關他們什麼事呢?
我先舉個簡單的例子吧。
不少中國人都知道美國有一個“Outlets”,就是各種品牌的“工廠店”,東西很便宜,主要是衣服之類——中國人美國人都喜歡。如果你需要買很多東西,那你還可以花個5刀買一個“coupon book”,也就是打折小冊子,很多東西可以折上折。
這跟中國人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你拿著中國某些銀行的銀行卡去購物的話,這個小冊子就可以免費領取了,還額外再給一個美國人拿不到的coupon book。為什麼有這等好事呢,就好像中國顧客更高級一樣。原因很簡單,中國遊客購買力太強了。現在不只是中國人開玩笑說“土豪,我們交朋友吧”,外國人也會說的,只要你夠強大。
國家強大,個人就會獲益。誰不想加入個大幫派,整個高級會員呢?就是這麼個道理。所以我們除了要考慮自身的利益之外,也不要忘記了國家整體利益的重要性。我們的前人固步自封,不努力向上,害得中國首都北京、南京被侵略者血洗,我們不能犯同樣的錯誤。
話說回來,以國家為單位考慮,中國好還是美國好呢?我覺得都不錯。美國是一個聰明孩子,起得一手好牌,在牌桌上順風順水,不過有些過分驕傲,從不考慮他人感受。而中國則是個苦命的聰明娃,起手的牌直接被人搶光了,在牌桌上步履維艱,但也終於熬到了今天,手上的牌也漸漸有了起色——沒有別人可以欺負,也沒有好老師,基本全靠自己。大家都看過動畫片電視劇吧,很多講的都是屌絲逆襲的故事,現實當然比故事要殘酷,但我們要看到希望。都是聰明娃,所以不是龜兔賽跑,而是兔兔賽跑。領先的兔子呢並沒有睡覺,但是跑起步來沒精打采的,後面的兔子正在努力拼搏——誰更有潛力呢?這個我們可以借助資本家們的慧眼,看他們更願意往哪裡投資,當今看來,金磚四國可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最終哪只兔子會成為冠軍,那就要看誰更努力、更能堅持到最後了。
如果非要我選的話,那就打個平手吧。
(八)當下與未來?
當下美國無疑是更好,但幾十年後中國也會擁有美好的明天。
當年毛主席的一句話“人多力量大”造就了中國如今近14億的人口,給這塊土地上的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生存壓力。但是這個決策的優越性卻也是毋庸置疑的,要不是這麼多口人辛辛苦苦工作這幾十年,中國何德何能使得她發展得這麼迅速?我們懂得禍福相依,我們也學習過辯證法,中國的人口就是這麼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一些人不看好中國,他們認為中國人腐敗墮落、素質低下,國家科技又落後,國際關係又比較孤立——這種思想自下而上都是存在的。但是我們要看到中國的崛起靠的就是大家的努力——中國14億人口每天努力工作,回報卻比較低;美國4億人口好逸惡勞,工作效率低下卻享受著高收入。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我們更努力、更踏實,所以我們會變強。
如果美國人比中國人聰明,那麼的確是存在我們如何努力都趕不上的可能性的。但是事實並非如此,中國人一點也不笨,所以我們是聰明又好學的好孩子,自助者天助也。我們靠自己的努力變強,當我們變強以後也一定不要仗勢欺人,這就是王道。
當我們比的不是個人的短暫的一生的喜怒哀樂而是整個國家的興衰與命運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有能力去理解中國與美國誰好誰壞的問題。而且我認為這世界上的每一個國家都是好樣的,都是值得尊敬的。
不知道你們現在覺得是中國好呢還是美國好呢?
寫在最後:我個人的觀點一直是比較理想主義的,並且我對很多東西一直保持樂觀的態度——這並不代表我反對那些比較現實的和悲觀的想法,畢竟各有各的道理,我都能理解。我的視角再廣,也會有很多看不到的和理解不到的東西,如果有寫得不當之處,還望大家多多包涵。
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或者你認為它對周圍的人可能會有幫助,還請互相轉發,寫篇長文不容易~
- Mar 09 Sun 2014 18:06
憲政改革和中國夢 -- 袁世凱其實遠比史書上說的開明偉大; 張謇跨界玩政改; 中國人爲何變得如此冷漠?一眼看穿中國人; 中國0分作文轟動全國; 中國好還是美國好? (合輯之十四)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