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視野】新疆:保守思潮的危險信號

2014-03-05 國家人文歷史

有學者認爲,新疆保守穆斯林群體迅猛增長亦受到國際環境影響。目前全球伊斯蘭都在向保守回歸,且政治色彩日趨濃厚。曾經鐵腕推行世俗化運動的土耳其,也因經濟發展衰落而無法阻止保守勢力的抬頭。新疆目前很難找到值得借鑒的外部榜樣,但作爲有濃厚世俗化傳統的伊斯蘭地區,堅定地發展經濟,提振民生,發展教育,似乎是對抗極端保守宗教勢力的最有效途徑。

新疆積聚多年的問題與矛盾藉由2009年“七五”事件引爆後,中央政府曾大舉派員赴疆調研,從國家層面對治疆方略予以調整,並急調張春賢入疆主政。三年來,以現代化爲取向的發展逐步贏得民心,並不斷壓縮極端勢力的存在空間。

但與此同時,疆內規模不等的暴力襲擊事件卻從未停止。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還從傳統恐怖暴力多發的南疆地州蔓延至經濟狀況較好、安全態勢穩定的東疆吐魯番,11月28日更禍延內地,在極具政治敏感的天安門製造襲擊事件。

而梳理這些頻發的暴力襲擊事件,都能看到宗教極端主義的影響。魯克沁“6·26”事件中落網的一名年輕嫌犯,就曾在電視採訪中稱,自己的殺人動機是通過暴力和殺戮換取進天堂的資格。在新疆歷史轉向的關鍵當口,對於這種在維吾爾社會中急速蔓延的極端主義思潮,不僅政府擔憂,新疆世俗穆斯林人群亦深感不安。

世俗化的遜尼派

新疆社科院社會學所副研究員吐爾文江認爲,伊斯蘭教在新疆維吾爾本土化後,可以細分爲四種社會群體。第一種是新疆最世俗化的“文化穆斯林”。這個群體主要由黨政官員、事業單位職工以及國家機關公務人員構成。這部分人很少參加念經、封齋等宗教活動,一般也不忌煙酒,但依然會遵守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

第二種是“世俗穆斯林”。這部分群體主要有農民、普通市民,以及一些年長、受教育程度低的人構成。相比文化穆斯林,他們宗教活動的實踐形態更多,比如封齋、做禮拜,如果周五有時間,一定會去清真寺。但他們做這些,只是懷著很樸素的信仰,一定程度是沿襲祖先的傳統。除了齋月期間,其他時間都與常人無異,也不排斥抽煙、喝酒。

第三種是“保守穆斯林”。就是常說的瓦哈比教派,也稱伊斯蘭復古主義、原教旨主義。這個群體類似清教徒,提倡簡樸生活,反對奢靡浪費,追求內心的安寧清修,平時嚴守戒律,但並不主張暴力,也沒有政治訴求。

第四種是“極端穆斯林”,也可以叫“政治穆斯林”。這個群體經由信奉瓦哈比教派的保守穆斯林人群發展而來,以宗教“改革派”爲旗號,政治色彩明顯。

瓦哈比教派是近代伊斯蘭教復古主義派別,爲沙烏地阿拉伯國教。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傳入新疆哈密地區,至今哈密的大多數居民都是保守穆斯林。

但新疆的瓦哈比教派並未照搬沙烏地阿拉伯的文化和習俗。比如當地人並不穿沙烏地的罩袍,全縣也看不到一個蒙面的女人。雖然許多民衆認爲看電視會影響清修,但並不排斥汽車,亦多使用手機,有實力的人也樂於購買大房子。

吐爾文江告訴《鳳凰周刊》,不僅瓦哈比派在新疆的本土化中不會完全複製阿拉伯文化,伊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本土化的過程體現出:“我接受你的宗教思想,但拒絕改變民族傳統”。例如,在喀什至今仍很盛行的占卜、算命等活動是薩滿教的習俗,而針紮“小人”的巫蠱之術是漢民族遺風,這些都是伊斯蘭教教義絕對不允許的,但在新疆並沒有被維吾爾族人丟棄,反而得以接納和保留。

並且,想要在維吾爾社會推行瓦哈比教派思想其實並非易事。該教派教義嚴苛,禁煙、禁酒、禁賭,不能看電視,不能穿花里胡哨的東西,不能大吃大喝,不能唱歌跳舞,因爲這會擾亂心智,影響對真主的虔誠。尤其對女性,從著裝舉止到日常生活,更有諸多限制。此外,該教派傳入新疆時正逢中國改革開放,被禁錮多年的維吾爾族第一次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許多民衆願意追求世俗化的時尚生活,自發排斥瓦哈比教派。

很長一段時期內,文化穆斯林一直在維吾爾社會中佔據主流,但隨著這個群體近年來社會階層的逐漸提高,人數卻越來越少。以前該群體中還有小商小販或者自由職業者,到目前基本只剩下公職人員和幹部以及一部分大學生群體。而人數衆多的世俗穆斯林群體,也越來越趨於保守。信奉瓦哈比教派的保守穆斯林正後來居上,快速侵蝕上述兩個群體。

保守教派的興起

瓦哈比教派信衆規模迅速擴大,主要途徑是通過私辦經文學校的方式培養信徒“塔里甫”。在發展之初,瓦哈比教派打著宗教改革的旗號,並未表現出強烈的政治意圖,而更像是不同教法學派之間的鬥爭,因而沒有引起政府的足夠重視。

據中國伊斯蘭教協會人士介紹,瓦哈比教派只是伊斯蘭教的一種改革運動。此教派認爲,現在的伊斯蘭教已經發生了變異,只有穆罕默德時代才是公正的(在穆罕默德時代,有一些諸如反對暴力、反對高利貸、反對歧視女孩、主張解放奴隸等主張),因而主張“回到《古蘭經》中去”,尋找伊斯蘭教義的本來面目。

瓦哈比教派注重個人對經典的領悟而非學者的解釋,修學門檻低,容易被大衆接受,且來自伊斯蘭教的發源地沙烏地阿拉伯,所以很快便形成氣候。進入新疆後,因爲提倡簡化禮拜程式,扶貧濟困並傳授科學知識,也得到年輕人和一些知識份子、工商界人士甚至部分黨政官員的支援。

但是,由於瓦哈比教派可以“憑經立派”,每個傳經者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衍生出對於經典的不同解釋,在表現形態上也顯得五花八門。伊朗的、沙特的、阿富汗的、埃及的、土耳其的,有時連信衆自己都搞不清楚。

而這一教派在新疆積極推動社會生活領域的伊斯蘭化,造成的負面影響也日漸凸顯。思想影響下,越來越多的維吾爾族婦女不再穿著豔麗的民族服飾,取而代之的是一襲寬大黑罩袍。南疆某些地區甚至禁止音樂、傳統歌舞、繪畫、雕塑等社會文化活動,並指責維吾爾族婚喪習俗違反伊斯蘭教義等。

尤需注意的是,瓦哈比教派催生出極端主義者,如新疆瓦哈比教派最具盛名的阿不力克木·買合蘇木及其培養的“八百弟子”。阿不力克木原本是阿克蘇庫車縣的一個農民,他成立了新疆第一個恐怖組織——東突伊斯蘭黨。

上世紀50年代,阿不力克木曾因分裂主張被判入獄20年,1977年刑滿釋放。因爲其宗教學術上的修養,出獄後的阿不力克木當選了自治區人大代表、伊斯蘭教協會常委、葉城縣政協副主席。從1987年開始,他開始創辦經文學校。據不完全統計,全疆各地追隨他學經的學員約有800餘名,號稱“八百弟子”。他曾組織學員穿著統一的服裝,在庫車的新城、老城裏進行無聲地遊行。這些學員後來遍佈散落全疆,成爲各地從事暴力恐怖活動的骨幹分子。

而更多誕生於中東的伊斯蘭新教派,也與瓦哈比教派幾乎同時進入新疆,其中影響較大的就是“伊札布特”,“伊札布特”更常見的稱呼是“伊斯蘭解放黨”。在阿富汗戰爭之前,該組織宗教色彩濃厚,堅持“非暴力”理念,但在美國攻打阿富汗塔利班政權時,開始轉型爲極端的原教旨主義組織。目前世界多個國家已宣佈“伊札布特”爲恐怖組織。

公開資料顯示,“伊札布特”最初在新疆以辦學講授阿拉伯語的方式進行發展。其組織的骨幹人員伊布拉音·烏斯曼,是原新疆工學院建工系90級畢業生,1995年畢業後到土耳其上了兩年學,歸國後在烏魯木齊市發展“伊札布特”組織。該組織規定,凡加入者都要舉手宣誓。

保守主義的擴散,已經開始在新疆維吾爾社會世俗化知識份子群體中引發反彈,並成爲政府意識形態管控的物件。新疆文聯主席阿札提·蘇里坦在《新疆日報》撰文認爲,刻意通過這種手段來強化民衆的宗教身份意識,目的在於逐步侵蝕甚至滅絕維吾爾傳統民族文化。

經文學校的影響力

除了瓦哈比教派和“伊札布特”,對新疆影響較大的還有被稱爲“伊吉拉特”的“遷徙聖戰組織”。該組織宣稱爲了真主而離鄉背井,抛棄所有財産,遷徙集中到一個地方發動暴力活動,進行“聖戰”。雖然沒有類似于“東伊運”完整統一的組織,但是它赤裸裸地宣揚暴力,並將職業恐怖分子聚集在一起。該組織于2005年在新疆喀什製造恐怖事件後被關注,目前已發展成爲當前新疆恐怖暴力活動的主要製造者。“伊吉拉特”還是2012年6月和田劫機事件的幕後黑手。

這些外來教派,幾乎皆由地下經文學校在新疆發揮影響。對於伊斯蘭教信衆來說,《古蘭經》是真主安拉的語言,要經常誦讀。每一位穆斯林降生後聽到的第一句話和離世前聽到的最後一句話都是《古蘭經》經文,而且只有誦讀阿拉伯文本的《古蘭經》才有意義。

在非阿拉伯語系的新疆,宗教知識的傳承主要通過經文學校來實施。傳統的經文學校分爲三個等級,高級學校設在喀什、莎車等地大寺院內,專門培養上層宗教人士;中級學校設在較大的縣鎮寺院裏,是成年穆斯林學習宗教知識的場所;初級學校則遍及鄉村,入學者基本爲少年兒童。學習內容包括宗教儀式、阿拉伯文、《古蘭經》、《聖訓》以及伊斯蘭哲學、法學、文學等方面的著作,教材均爲阿拉伯文或波斯文。

在維吾爾社會,經文學校不止傳承宗教知識,也在民衆日常生活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但這個體系曾被上世紀50年代以後長達30年的無神論運動打破。1950年,隨著新疆教育部門對疆內小學進行接管和改革,各地學校停授經文課。儘管此後考慮到宗教界的要求以及新疆的實際,恢復過一周兩節的經文課,但因初級和高級經文學校陸續停辦,宗教學校及學生一直在減少。到1958年,自治區政府再次明令取消經文學校和經文課。

“文革”以後,隨著國家民族政策的落實,民間很快又出現了大量的經文教學點,有的地方一度到了失控的程度。到了80年代,疆內各地城鄉都出現了宗教人士擅自開辦的經文學校或教經點。隨著他們的影響日漸擴大,新疆政府開始從“疏導解散”轉而“查禁取締”。

不過,隨著1999年以後席捲全球的宗教思潮復興,各地私辦地下教經點再次出現,只是場所更加隱蔽和分散,學經人員也呈現出低齡化和女性化趨勢。由於曾經歷近30年傳承中斷,伊斯蘭宗教人才斷檔,導致異端迭出、外來教派橫行。

新疆社科院社會學所所長李曉霞在《新疆宗教事務管理政策分析》一文中分析,私辦經文班持續不衰根源于普通教衆學習經文的需求,一直未從合法渠道得到解決。文章認爲,新疆民衆學習經文的需求,既有宗教原因、民俗習慣,亦有道德希冀。很多送孩子入經文學校的維吾爾族家長認爲:作爲穆斯林應該懂得起碼的經文知識和宗教禮儀,如參加葬禮時,口誦經文就是禮儀的重要部分;並且學習經文、接受宗教禮儀訓練的孩子更懂禮貌,更聽家長的話。尤其在傳統觀念濃厚的鄉村,有宗教常識並遵守宗教規範的孩子會受到村民讚譽。

但以新疆現有的宗教教育能力,顯然不能滿足這一需求。目前官方認可的高級經文學校僅有一所設在首府烏魯木齊的“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中級經文學校有5所,分別設在喀什、和田、阿克蘇、克孜勒蘇州、伊犁霍城縣。因爲中國政府禁止向未成年人傳教的硬性規定,現在遍佈全疆的初級經文學校均屬“非法”。

有觀察者認爲,維吾爾社會全民信教,且大多數人口受教育程度不高,遍佈新疆城鄉各地的地下講經點像一股暗流,左右著新疆未來的走向。1997年“伊寧事件”就是由地下傳教熱潮中的極端主義觀念發展爲信衆在伊寧街頭的暴力恐怖行爲。在喀什地區葉城縣,甚至發生過多起利用婚喪活動傳播極端宗教主義思想事件。

從80年代開始,一些人通過結婚時不給念“尼卡”(穆斯林結婚時的一種教法儀式),死後不送葬,過節不拜節等做法,向不參加宗教活動的人包括黨員幹部施壓,使其在本族人中孤立,強迫其信教。而宗教在風俗禮儀中的強化,又促使經文知識和宗教禮儀成爲普通民衆參與社會活動的必要條件之一。

據一位曾長期在南疆任職的維吾爾族高級官員介紹,當地政府前幾年就發現有人勸說民衆不要去共產黨辦的學校讀書,鼓勵找不到工作的維吾爾族青年撕毀政府頒發的畢業證書。在這種宣傳鼓動下,很多家長不願再送孩子去學校,而是到地下經文學校學習宗教知識。

然而,地下經文學校的虐童事件屢有發生。2012年5月,在庫爾勒一學經兒童因背誦不出經文被毆打致死。一組由維吾爾民衆上傳至微信的照片中,一位學習經文的小女孩被非法教經人員用電線抽打,從頭到腳傷痕累累。

打擊遍佈全疆的地下講經點,已成爲目前政府反恐的最主要工作之一。更令人擔憂的是,隨著政府查處力度的加大,在疆內私辦經文學校的空間縮小,成規模組織新疆青少年到內地的經文學校、阿拉伯語學校學經的現象越來越突出。這類學校多以學習《古蘭經》爲基本內容,同時灌輸民族分裂思想,鼓動學經者在未來爲“聖戰”奉獻自己的一切。

全球穆斯林“往回走”

吐爾文江認爲,新疆保守穆斯林群體迅猛增長,與國際大環境有關。目前全球伊斯蘭都在向保守回歸,而且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包括曾經鐵腕推行世俗化運動的土耳其。

世俗政治仍是多數土耳其人堅守的價值堡壘,頭巾則被視爲伊斯蘭政治的象徵。根據土耳其“基漢”通訊社(JEHAN)的描述,該國民衆認爲,禁酒、戴頭巾、留鬍子,與國父凱末爾倡導的世俗主義價值取向格格不入。但對於遵循聖訓的人而言,這是他們的宗教自由。2008年2月,曾有超過10萬土耳其民衆走上街頭,抗議政府取消伊斯蘭婦女戴頭巾的禁令。一名抗議者聲稱,他們的抗議並非針對戴頭巾的婦女,而是針對那些無視頭巾對於“土耳其這樣的國家”意義的人。

2013年10月底,土耳其執政黨正義與發展黨的四名女議員首次在議會當中帶著頭巾出席會議,打破了該國90年來的慣例。11月16日,土耳其國家電視臺首次出現了戴著頭巾的女播音員的畫面。很多人開始擔心,這將改變他們的生活。“我不介意別人戴頭巾或者天天去清真寺,但是,我也不希望別人要求我的女朋友戴頭巾,還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指指點點。”

女性服飾裝扮上日趨伊斯蘭保守化被看作全球穆斯林“往回走”的一個重要表現。一些已經建立世俗政權的穆斯林國家,甚至包括一些多民族國家,都開始不同程度遇到所謂“頭巾問題”困擾。

與新疆相鄰的哈薩克斯坦情況也不樂觀。2011年3月,西部省份阿特勞州的一所大學,曾因拒絕一名身著阿拉伯黑罩袍的女性進入大學校園引發全國激烈的論辯。總統納札爾巴耶夫先後在多個場合公開表態,堅決反對哈國婦女穿著阿拉伯黑罩袍。哈薩克斯坦最高宗教首領也呼籲哈國民衆按照自己的傳統和禮節行事,而不是穿上阿拉伯或阿富汗婦女的服裝。

“頭巾風波”甚至在新加坡出現。今年10月,一名理工學院講師在一場論壇上提問有關回教護士戴頭巾的問題,引起網民發動請願。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及內政部長張志賢就此回應稱,政府有責任平衡不同社群需求。《聯合早報》亦刊文呼籲國人提防種族宗教暗流,避免國家陷入危機和動亂。

而新疆目前面臨的狀況,似乎比這些國家更棘手:除了“頭巾”,亦開始出現婦女蒙面。過去在南疆,維吾爾族婦女外出不蒙面要受到“卡孜”鞭撻責罰。1950年後,由於民衆自己有了選擇權,蒙面、封齋人數減少,到80年代蒙面現象重新出現並不斷增多。如果說蒙面算是一種宗教行爲,那頭巾則是維吾爾族女性傳統服飾的一個重要部分,一旦處理稍有不慎,就會醞釀社會負面情緒。

極端主義風向

在吐爾文江看來,宗教極端主義在新疆崛起的最重要原因,在於地區經濟衰落,社會矛盾叢生。“近年來維吾爾社會遭遇到嚴重挫折,就業率大幅下滑,整個社會貧困面大幅度提高。維吾爾人在中國市場化大潮中被嚴重邊緣化。”“如果維吾爾社會是欣欣向榮的,什麽極端主義來了都沒用”。但現在,諸如“崗位都被漢族人搶走了,我們的資源一車一車都被拉走了,工廠裏都是漢族人”等言論,成爲極端主義者煽動信衆的最好說辭。

2009年“七五”事件發生後,伴隨日益加劇的維漢矛盾,維吾爾社會愈加趨於保守。這種趨勢先是反映在服飾上出現的長袍面紗。多有維吾爾族婦女迫于社會壓力重新蒙上面紗,蒙面的方式也由傳統的白色、棕色的長幅蒙面巾變化爲中東國家傳入的黑色面巾和黑色長袍。一位在烏魯木齊定居的女士回和田老家參加婚禮,驚訝地發現以前的女伴不但全部蒙面,連短袖的衣服都不敢穿,從頭到腳裹得嚴嚴實實。如不這樣做,這些女子在村子和社區裏就會遭到斥責和排斥。在和田地區和田縣罕艾日克鎮的一個鄉村,《鳳凰周刊》記者甚至看到一位元幼小女童亦被包裹黑巾。

一位在霍爾果斯口岸工作的維吾爾人士披露,他見到由境外進口到新疆的“吉裏巴甫”(具有穆斯林原教旨色彩的黑色長袍面罩,是女性服裝)一個批次就有5萬件。這些黑色罩袍用料考究,做工精湛,價格不菲。在烏魯木齊的高階人士中,偶爾能看到穿著這種衣服的年輕維吾爾女性,只露出兩隻眼睛,黑色罩袍的絲綢面料閃耀著光澤,臉上蒙的黑色面紗甚至與名牌手包一樣成爲時尚的象徵。

維吾爾男性服裝上的變化不太明顯,但不喝酒、不抽煙的人比例大幅增加。不僅餐廳、商店禁止顧客抽煙喝酒,一些售賣煙酒的小商店會在晚上被人砸壞。男性做禮拜的姿勢也由新疆傳統的雙手相握自然下垂改爲交叉抱肩。他們還被說服讓妻子辭掉外邊的工作,重新蒙上面紗並穿上代表純潔、堅貞的黑罩袍。根據一位元在烏魯木齊工作的和田維吾爾族青年觀察,在這種觀念影響下,頗有一些口碑不太好的年輕女性爲了把自己嫁出去而重新蒙面。

除了服飾,保守甚至趨於極端的觀念慢慢滲透至日常社會生活的細枝末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強化“阿拉力”(清真)和“阿熱木”(不清真)的區別:如內地食品、漢族人種的蔬菜、政府發的結婚證、送給貧困戶的電視機、蓋的抗震安居房等等都是“不清真”,而與政府對抗就是“清真”。在南疆和田鄉村,目前維吾爾族人的很多婚禮已經禁絕音樂與舞蹈,葬禮則不再有哭聲,也不再給去世的親人上墳。

喀什也流傳著一些連能夠背誦《古蘭經》全本的宗教人士也沒有聽說過的新觀點。比如“女人出去工作、做生意賺的錢是不乾淨的”。這個觀點的盛行,導致很多原本在外工作的維吾爾族女性被迫回家,失去經濟來源,而因經濟不再獨立遭遇“合法”家暴的維吾爾女性日益增多。

年輕人在社交媒體上上傳照片即會遭到辱駡,許多身著及膝連衣裙的維吾爾女孩,遭遇莫名其妙的辱駡和毆打,有的還在婚禮現場被扔西瓜皮。保守勢力稱類似的行爲是“維吾爾淨化運動”劃分“真正的穆斯林”和“異教徒”,並用暴力排除異己。今年8月,吐魯番市亞爾鄉一位伊瑪目(伊斯蘭教教職稱謂)3名來自和田的極端主義者殺害。新疆伊斯蘭教經學院副院長阿裏木·熱合滿認爲,運用這些極端手段是爲了逐漸地侵蝕和消弭維吾爾民族傳統宗教文化,重塑地方政治和社會意識形態。

尤其需要警惕的是,一些充斥著暴力思維的極端思想也經由現代傳播技術進入新疆。在很多南疆青少年的房間裏,都挂著塔利班戰士的照片,一手拿著槍,一手拿著《古蘭經》。這被一些青少年奉爲偶像和崇拜的英雄。從他們的智慧手機裏,能找到很多這樣的視頻:一個人在用維吾爾語宣講,天下穆斯林都是一家,而他的背後,是一排排拿著槍的阿拉伯兄弟。

民心爭奪戰

新疆地方政府的許多漢族官員認爲,目前出現的保守宗教勢力興起除了源於境外勢力影響,亦因爲中共曾放鬆新疆宗教政策,但維吾爾族官員則認爲其中關鍵在於如何贏得民心。一位和田縣維吾爾族官員稱,這裏99.98%都是信教群衆,宗教極端思想又在滲透,要想贏得支援,需要更細緻的工作,“那些宗教人士的‘群衆路線’走得比我們都好”。

一位曾長期在南疆任職的維吾爾族高級官員證實,爲了傳播自己的宗教主張,一些宗教人士常幫助村民解決實際困難,他們扶危濟困,借貸也不需要償還。相比之下,南疆一些縣的財政轉移支付資金,一個村一年只有幾萬元,基層政府連過節慰問貧困戶都成問題。這導致一些宗教人士在當地鄉村的聲望,遠超基層官員。

而存在於鄉村的腐敗問題以及一些官員的粗暴做法,更激化了矛盾。新疆農業大學一位大學生,畢業後在南疆做種子培育實驗時遇到大旱,但所在村莊始終不予供水,直到這名學生塞給村支書3000元人民幣的“紅包”,才得以取得水源。

許多維吾爾族官員支援目前新疆發展經濟的民生政策,認爲這樣的政策能更有效地壓縮極端勢力生存空間,爲新疆政府爭取民心(詳見《鳳凰周刊》2013年第15期,總第472期報道)。此外,新疆當地學者認爲,目前新疆政府所提倡的“現代文化”(現代科學技術、現代生産方式、現代生活方式、現代藝術方式等等)亦旨在增加維吾爾社會中的世俗化因素。但如何使“現代文化”發揮社會影響力,放眼世界,新疆也找不到學習的榜樣。

(據《鳳凰周刊》)


談新疆兵團 習近平:屯墾興 西域興

【聯合報╱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2014.05.01 04:34 am

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廿九日在新疆重申,「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在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習還以當年知青下鄉投身兵團為例說,很嚮往這裡,「不辭長做新疆人」。

習近平廿七日下午飛抵新疆最西邊境大城喀什等地考察,廿八日回到首府烏魯木齊市,廿九日在五家渠市主持兵團座談;對於外界質疑新疆建設兵團的存廢議論,習強調,兵團的存在和發展絕非權宜之舉,而是長遠大計。

習近平以寓兵於農的囤兵歷史指出,從秦始皇時代後的各個朝代,都把屯墾戍邊當做開發邊疆、鞏固邊防的重要舉措;新疆地區的屯墾活動,從漢武帝開始,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屯墾興,則西域興;屯墾廢,則西域亂」。

習指出,在新形勢下,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讓兵團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彙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範區;他還要求援疆幹部,要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開拓進取」的兵團精神發揚光大。

習近平還以一九六○、七○年代知識青年投身兵團的故事指出,「我當時插隊在陝北,很嚮往這裡」。蘇東坡詩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他表示,新疆有烤餅、抓飯、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咱們有充足的理由說「不辭長作新疆人」。廿八日習近平考察新疆果業集團時還稱讚,樹上乾杏「別有風味」。」

新聞辭典》新疆兵團 實質是行政區

新疆兵團全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位於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是大陸規模最大的戍邊屯墾,採行「軍政企合一」的特殊社會管理組織,在行政上是計畫單列的正省級單位,受中央政府與新疆維族自治區雙重領導。

「兵團」名稱雖有兵,但實際上是行政區劃的稱謂,早在一九五四年即脫離軍隊序列而自成體系;其性質較類似台灣退輔會的各農場,成員多是寓兵於農的後備軍人,及其定居後的家屬。

一九六○、七○年代,在毛澤東知識青年下鄉的政治號召下,大陸興起一股援疆支疆熱潮,當年能夠被選派前往新疆,堪稱祖輩無上光榮,然隨著林彪叛走墜機,援疆反成一段辛酸血淚歷史。

新疆兵團還有一企業別稱:中國新建集團公司,下轄近十三個農業師,總人數約兩百六十多萬人,去年的生產總值近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除囤兵功能外,也是新疆的納稅大戶。


一个新疆人的身份证的奇遇!

2013-11-05 22:01 | (分类:默认分类)

请所有新疆人都请耐心的看完这下面本人亲身经历的几个故事,看完后,你会自豪的!

第一次被检查身份证的时候是在家乡新疆,
在一辆由和田开往乌鲁木齐的长途汽车上,几个安全局的工作人员突击检查全车人的身份证,
这在新疆很正常,因为新疆的民族分裂反动势力一直存在着,经常检查身份证一点也不奇怪。
全 车大概有40多位乘客,只有我一个汉族,安全局的工作人员也是少数民族,
当检查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是汉族,肯定不会搞民族分裂,也要检查吗?”
那位工作人员回答:“自古以来汉奸就比较多,你凭什么认为汉族就不需要检查?”----   -- “自古汉人多汉奸”! 面对这一论据,我无法反驳。   
随后一次,在乌鲁木齐开往武汉的火车上,
当时车厢里几位乘客都拿出新疆小刀削水果皮,
这时,乘警来了,立刻没收了我邻座的几位乘客的刀。
看了我一眼后,没有理睬。
被没收刀的不愿意了,指着我质问乘警:“为什么不没收他的?”
我亮亮我的刀说:“这是水果刀”。
新疆的小刀多是手工制作,有大有小。
真正懂刀的新疆人都喜欢被称为“玫瑰银刀”的一种折叠小刀,此刀是和田墨玉奎牙乡的名匠精心打造,
本人是和田人,当然也有把“玫瑰银刀”,当时我亮的正是这种小刀。
而被没收刀都是那种匕首,内地到新疆游玩的游客喜欢买这种匕首,
乘警对我说:“把你的身份证拿给我。”
我拿出身份证,乘警看都不看的放在那群乘客桌上说:“你看看人家是哪里人?再看看你们是哪里人?新疆人是可以携带小刀的你知道吗?人家是民族工艺刀,你们是匕首,我是按规定办事!”   ---- 佩服这乘警 只看了我的刀就断定我是新疆人!  
 之后 ,来到广州的第一天就遇见了不可思异的事------
本人拿出新疆身份证登记住店的时候,居然被告之:“新疆人和港,澳,台,外国人一样要在指定的酒店住宿。”
本人在北京,武汉,郑州住宿都没遇见这样的事,
立刻说:“新疆白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你凭什么要把新疆和港澳台外国归为一类?你这是分裂祖国,你明白吗?”
然而该服务台的小姐麻木的说:“这是公安局   规定的,你去找公安。”
我立刻找到了附近的派出所,
当时是一位大概35岁左右的女警值班,我再次强调了新疆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警察政治觉悟高,同时说:“广州公安局是不可能定这样的规定的!”立刻命令一位干警带我去找到那家酒店,并严厉的批评了那位服务小姐,本人才住了宿。
  -------港澳是“一国两制”,台湾还是“中华民国” ,至于外国就不用说了,新疆人居然和他们一样的待遇?这个酒店服务员的玩笑可是开大了哦。  
 逛上下九,遇见两巡警查身份证,
一位巡警只看了我的身份证一眼,就下意识的后退两步,左手拿着我的证件,右手居然按着枪套,口中道:“新疆人?”
我回答说:“是的!”
这哥们搞笑,居然来了一句:“你新疆人怎么会说汉语?”
证件上写的很清楚民族:汉族 看来这哥们视力有问题。
我说:“我是新疆的汉族人,当然会说汉语了。
”这哥们这次问的更搞笑了:“新疆也有汉族人吗?”一脸茫然的。
我立刻说:“当然有,你们广州和我们哈密还是友好城市,经常干部相互调任交流呢?你不知道吗?”
那哥们说:“不知道。”
我说:“林则徐你总该知道吧,他后来不是也到新疆了吗?还有王震,还有李白......”
正当,我准备开讲“历史课”的时候,另一位巡警立刻从那位哥们的手中拿下我的身份证还给了我,并给我敬了军礼,说:“打扰了,我们在例行公务,你可以走了。”  
 ---- 活了30年,有生以来第一次被警察行军礼,让偶想起了N年前的一本科普杂志-《知识就是力量》。
文字文字   -------因有事情,不得不中断,先写到这,随后要写的4个小故事,更加有趣,请大家阅读《我与身份证不得不说的故事》(2),下面是广告时间,   -----------广告之后,更加精彩,请不要走开。:)
* * * * * *

住公司的集体宿舍,4室2厅住了9个人,一天夜里,两个民警带了4个保安检查证件,先是检查了9个人的身份证,之后,要检查“暂住证”,这个惨了,9个人都无暂住证。
警察看看我看看我的证件后,说:“把这个新疆的留下,其他的都带走。”于是其余8个同事都被带走。一夜未归,早上也没来上班,
我立刻给公司领导说了这事情,公司出面解决了,8个人都补办了暂住证,还每个人被罚了500元。
我问公司领导:“怎么不给我补办?”公司领导说:“人家说你是新疆的,不知道抓你去罚款是不是就是破坏民族团结,还说你是自治区的人,自治区嘛,就是自己管自己了......。”
呵呵,看来,新疆人还是有点“特权”嘛。--------因为我的“特权”帮我节约了五百多元,我还是很开心的。---特权也是权,权就是钱--- 还真是真道理,不服都不行!

“孙志刚事件”后,将近3年都没被查过证件了。我在广州也工作了6年了,上个月让我老婆带我的身份证去一家银行开帐户,结果被银行职员说是假身份证居然扣留,我老婆当时就急哭了,给我打电话问:“怎么办?”
当时我在南沙,没办法赶回来,立刻让老婆打110,结果警察来了,把我的身份证从银行拿出来了,因为新疆身份证识别系统还没有全国联网,所以没办法鉴定真伪,
警察说:“真假没办法断定,身份证你先拿回去,暂时别使用。”老婆回家后,委屈的说:“你的身份证是真是假都鉴定不了......”因为老婆是在广州找的,老婆也没去过新疆,警察都说无法鉴定真假,老婆能不怀疑我的身份的真实吗?
这下可把我气坏了,第二天就去了那家银行去论理,后来,银行和那个扣押我身份证的职员一起给我和我的老婆赔礼道歉,我才没有继续追究,这也正是我不透露这家银行的原因。当时我都想好了,如果不道歉,我立刻给报纸报料-----------〈银行职员非法扣押顾客身份证,当事人打110报警〉 我想这样一则新闻还是有点价值的吧:)-
--------警察这次是帮我拿回了身份证。
因为本人的身份证使用了N年了,越来越模糊,也越来越旧,经常被人怀疑其的真假,有次回新疆探亲想换个新的,被告之:没有遗失也没到使用期限不可更换!我的身份证是20年有效期,1997年发的,看来我还要继续被怀疑10年,有同事说你干脆办个假的还好了,我想这主意不错,反正人,号码都是对的,我只是让人“民间翻新”一下而已!找了个“办证”的电话打了下,居然有人接听--

我:“我想办个身份证”。
办证者:“200元一张,你要办什么地方的?”
我:“新疆的。”
办证者:“新疆的办不了,你知道吗?新疆身份证上面的维族字输入排版系统几万快钱一套,你愿意化几万办个身份证吗?不如你就办个北京的吧。”
我:“哦,那就算了,”--------------
身份证鉴别小常识----“新疆的身份证基本是不假的,因为上面的维文排版系统非常昂贵,造假成本太高。”

-----还是办证件的够“专业”一句话说到了重点,
平时乘飞机呀,去办事呀,总被人问:“是不是假的呀”,
我总要解释:“新疆的身份证是双文字,所以字比较小,不容易看清楚......。”浪费很多口舌。这个好了,有个新的解释了。

昨天 去办理社保手续的时候,工作人员拿着我的身份证说:“是不是假的呀?” 我大声说:“你见过新疆的假身份证了吗?打印维文的系统几万快,难道我要化几万快买个假身份证吗?”---------嘿嘿,还真有效,那位立刻不说话了,很快帮我办好了。

---------本人以上写的故事都是本人亲身经历,绝无编造。为了便于阅读本人特写以下几个注释:
-------问:怎么没人查我的身份证?
-------答:本人气宇轩昂,长的比较“黑社会”,坐公车时,周围的乘客总是不怎么挤我,估计,他们怕被偷,要和我保持安全距离。
-------问:新疆的身份证件是什么样的? -------
-答:双文字,上面是维文 下面汉文,所以汉字比较小,不容易看清楚。新疆的身份证是65320开头的,且身份证号码在最下方文字文字。


殘害新疆穆斯林 「基地」組織向中國宣戰

蘋果日報 2014年10月23日18:01

繼激進組織「伊斯蘭國」(IS,前稱ISIL「伊拉克與黎凡特伊斯蘭國」)宣稱將對中國宣戰後,「資深」國際恐怖組織「基地」(al-Qaeda)也在最新出版的英文雜誌《復甦》(Resurgence)中宣稱,因為中國政府持續迫害維吾爾族的穆斯林,呼籲國際聖戰份子群起對付中國,公然對中國宣戰。

《復甦》雜誌一篇名為《十個有關東突厥的事實》(10 Facts About East Turkestan)報導中寫道,新疆地區在過去一千年的伊斯蘭教歷史中,有763年是保持獨立的,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大批漢民族民眾移居新疆,導致伊斯蘭教徒成了小眾,現在在新疆教授《可蘭經》,將面對10年監禁的處罰,而女性戴上頭巾,也必須繳納高額罰金,中國政府更在當地進行核子試爆,殘殺新疆穆斯林。「基地」組織在文末表示,伊斯蘭教教眾想要獲得勝利,就得擊退美國、伊朗、俄羅斯與中國,並呼籲信眾阻撓荷穆茲海峽(Hormuz Strait)的航運,截斷中國等亞洲國家的經濟命脈。(於慶中/綜合外電報導)


《台灣人看大陸》北疆,沒有海的世界

2014-12-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50| 評論數: 0 |原作者: (洪滋敏/台北市)

賽里木湖早晨的味道,是透過羊毛氈,灑進蒙古包的晨光。火爐上的牛奶冒出的滾滾白煙,散了一桌的食囊,一碗蜂蜜與奶皮子。耳邊流過舞步般的哈薩克語,我靜靜地從帳子裡,裹著碳爐邊的暖和,透著那小小的門口望著外頭,望著綠與藍交織,風吹草低,湖色映著山嵐白雲,牛兒低頭,聽得見青草被嚼起的聲音。

門向著的是東邊,某個清晨時刻,我躺在帳子裡聽見那隨著日出揚起的歌聲,悠悠地不是蕭瑟,是一篇從土地深處,升起的古老樂句,不須張開雙眼就能看見得,一段旋律編出的畫面。

賽里木湖美麗傳說

一天我跟著朋友夏樂哈爾一起騎馬來到湖邊,草地依著湖水,水清澈見底看得見每一粒石子的顏色,湖水輕輕地拍打著湖岸,像母親呵護的每一口氣息。

我的眼隨著光線的路徑緩緩抬頭,瞇著眼我覺得自己在飛,在心裡飛,環湖的山巒似躺臥的美人,守護著賽里木湖的傳說,此時夏樂哈爾也默默地說起,哈薩克與賽里木。「這是我從小長大的草原,喝的是這裡的水,吃的是這裡養大的羊,騎的是在這片草原奔馳的馬,聞的是這裡的野花,看的是這裡的日出與日落……以前的這裡更漂亮。」

他說:「漢人來,道路開了,雖然拆掉了先前蓋滿湖邊的旅舍,但湖水髒了,草地也長不出以前長及小腿的牧草了。我怕以後,哈薩克族也和滿族一樣,消失了。」他向湖水執出一顆石子,「可以團結,但不能漢化,他們不懂,我們反對是因為害怕,害怕哈薩克的傳統就要消失了。哈薩克在這裡放牧了幾百年,我們愛惜著這裡的每一分每一毫,每滴水每朵花都是我們的一部分。但漢人來了在清澈的湖裡撒尿,拔起美麗的野花,丟掉我們做的食囊。漢人可以來,但為什麼呢?為什麼不懂得珍惜?你看,看那片草原,都不見了。」

夏樂哈爾打著水漂,望著遠方,好似望著那昔日的牧場。我也隨著他,想像著那樣的草原,想像著,那從小就在草原上的那種生活。

漢人打擾牧野生活

「這是我的家。」最後,他淡淡地說……

「捨不得啊,捨不得我的家。」

夕陽漸漸西斜,騎馬登高往上,再往上,我走過大牧場,爬上漸陡的山丘,穿進針葉樹林,馬兒在林子間穿梭,馬蹄踩過樹枝,嘎吱嘎吱地枝子斷裂,松果碎裂的聲音,以為自己是愛麗絲在夢遊仙境,只是眼前的小白兔不再是拿著時鐘奔跑的緊張。

再上,馬兒有些喘,我也倒在草地上,讓皮膚接觸這有些溼冷的青草,用毛孔吸收著草地吐出的芬香。再跨過一座陡峭的小丘,夏樂哈爾拴住馬兒,我們踩著最後幾步向上的步伐,一片大雪山「唰」的一聲,清晰又穩當地,橫臥在前。

「參天松如筆管直,森森動有百餘尺,萬株相倚郁蒼蒼。」丘處機曾這樣形容這片山林。

大雪山底下是著名的果子溝,是當初清朝林則徐,第一次來到這所闢建穿梭於山溝中的古道。

松樹層層疊疊,密密匝匝。現今因為公路的修建,我想已無當初如有觀松林海之感,但那些仍屹立的參天古松,卻已悄悄地送來了當時殘餘的氣息。

轉身,就是因著夕照而波光閃閃的賽里木湖。

傳說賽里木湖以前是百花盛開的草原,一對蒙古族的情人在此放牧因而相愛。但女孩在某次放牧時受草原魔王的戕害,她寧死不從,拿起玉鐲擲向魔王,玉鐲落地,大地迸裂,突露深潭,姑娘縱身而入。男子趕到,雖砍死了魔王,卻因失去女孩痛不欲生,於是也跳入潭中,一對含恨而死的戀人,湧出的淚水成了賽里木湖。

草原七天感動經驗

戀人的淚水因為純粹,所以清澈。我在高處聽不見湖底的悲傷,卻傳來隱隱地,那每個曾經與此相結靈魂的呼喚。

我在這片哈薩克的草原上停留了七天,以為就會在濃濃的奶茶與群群的牛與羊間凍結,那個空白鎖住了一些時間,有著世界靜止的錯覺,因為靜止似也無法往前。自己到底也永遠成不了草原的一部分,我終究也只能停在旁觀,那樣的日子也只成為生命裡走過的的某個經驗,只能是一種經驗而不是本質。

這是一個沒有海的世界。世界很大,但草原上的夢想不一樣,再多的想像也填不滿它。抑或許,它很小,只是我無從想像。

這裡的風很冷,太陽卻很大,好似永遠沒個平衡。我怎麼也抓不住,只是因為自己待再久,終究也只能是個過客。我記得夏樂哈爾聲音裡的失望,是那被迫放棄上大學的悲傷。我因著屬於世界裡「幸運」的、不愁吃不愁穿的一群,夏樂哈爾,一個在草原上長大的哈薩克人,也許那是一個我一輩子都不會懂得世界。

我只能聽,只能旁觀,原來,真的有一個怎麼樣也走不進的世界。

一個走不進的世界

我到底是用什麼眼光,什麼身分,去看這裡的一切?七天過後我離開往下一個地方,帶著無以言喻,也無從聊起的混濁感觸,好似一個不願被分開,屈降的一體硬生生地,被這麼粗暴地扯開了。

我無以名狀地惆悵著,頻頻回顧。望著,我一直望著,直到最後的一點點賽里木湖面上閃爍的夕陽金光消失為止。然後心上又更多了那些,只要一閉上眼,就能看見的畫面。


《台灣人看大陸》邊疆的夢想,喀納斯

2014-12-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20| 評論數: 0

連續四天的綿綿陰雨,雖然有變化莫測的雲霧繚繞令人目不轉睛,仍是每天仰頸期盼著太陽的出現。終於,在來到喀納斯的第三天,早晨的太陽有如起床時打開窗簾時般地,一掃夜晚的黑暗與穢氣。

山巒與綠水因著太陽的加持,烘出一股溫暖且色彩鮮明的香氣。少了之前霧濛濛的溼氣,四周的山巒像是從躲貓貓的洞裡一湧而出,調皮地現身了。

走過老村,跨過喀納斯河,到了圖瓦新村,爬上通往觀魚亭的山丘。連綿的雪山不遠,西伯利亞的松樹,滿山遍野的野花兒,常沒走幾步,就捨不得地得停下來讚嘆一番。

觸碰土地找回踏實

一步一腳地往上走著,身體因著與土地直接的接觸,我找回了久違的踏實。

走了四個小時,終於在不遠處稍稍瞥見了觀魚亭的金色屋頂,當然也看見了人潮。離開了馬道走上階梯,腳下的喀納斯河如一條優雅躺臥的水龍,此時我的心似也從坡上縱身而下,一道弧線般躍入這片清涼。

這段時間,我不斷地問自己,這樣的旅行到底是為了體驗什麼?

而在這裡我想,也許是希望可以在某個此時此刻,生命裡的某一部份,可以有一種與土地合而為一般的昇華吧。

最後一段,爬了一千多個階梯,每上一階,底下的景色,就更增一分的美麗。當終於登上了觀魚亭,蜿蜒連綿的喀納斯湖,襯著白雲因著陽光投映在湖面上的影子與翠綠的山巒,成了一幅會動的畫。望著遠處覆雪的阿爾泰山脈,那是片還未被開發的地方,一般人還沒有辦法到達,但我知道它就會在那裡,不會變的。

陽光漸漸西下,海拔兩千公尺的草原也漸漸地披上寒冷的大衣,是時候離開了。我開心地順著山坡往下,讓心在地上翻滾著。

認識青年畫家警察

在喀納斯的老村裡住的那幾天,認識了一個在喀納斯的邊防派出所的警察,他是哈薩克和塔塔爾族的混血。 「我也畫畫兒呢!」他淡淡地說著。他在喀納斯的邊防派出所,五年了,他中華人民共和國協警制服裡面裝的,是個有還能夢想的心。

新疆藝術學院畢業的他,專攻油畫。雖然沒有看過他的畫兒,但他說以前每天,幾乎都不怎麼跟別人講話,天天畫,什麼都畫,畫的是比較抽象的風格。上學期間,和幾個朋友辦過幾次展覽,在不同的城市學習時,靠著賣畫賺錢。

畢業後,曾經跟著幾個藝術學院的朋友,一起到喀什,半年內,每天又是不停不停地畫,一直到一通家裡父親生病的電話,把他召回北疆的布爾津。然後迫於經濟因素,考上了警察,開始一份收入穩定的工作,為的是支持父親龐大的醫療開支。

因為是本地人,幸運分配到景色優美的喀納斯邊防派出所。我問了他:「你還記得最開心的時候嗎?」他想了想,淡淡地說:「我畫畫兒的時候最開心。」「那最難過呢?」我接著問,「我現在天天都難過。」他說。多麼令人心碎的答案……

聽著他,然後看看自己,可以這樣沒有後顧之憂的旅行,至今能這樣幸運又可以任性地一直坐著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他被迫放下畫筆,同時也放下了,也許是他生命裡唯一可以讓他開心的事。

「要堅持,才能成功。」他慢慢地說著。

雖然說已經放下畫筆一段時間的他,夢想的火,仍然默默地在他的心裡燃燒著。

描繪夢想滿天星辰

已經當了警察五年的他,計畫著再做個一兩年,就不做了。冬天工作量小的時候去學點英文或俄文,再多賺點錢,想搬到哈薩克斯坦去做生意。

去過哈薩克一小段時間的他,對於那邊的生態有著意外驚人的了解。他想著待的夠久了,成為哈薩克斯坦公民以後,就把家人接過去,過好生活,再多賺點錢,然後希望可以出國旅行。

當他說起這一切時,好似早已在內心演練過數百次,數千次般的熟悉,全不停頓地娓娓道了出來。

「我給你畫上我的夢想吧!」

然後他便拿起我的素描本,認真地在紙上畫了起來。是一座夜晚的大雪山下,灑著月光,一個蒙古包,炊煙裊裊,前面是潺潺溪水,一匹駿馬拴在溪水邊。

「和心愛的人,一起住在這裡,是我的夢想。」他邊畫邊這麼說著。

最後的兩個晚上,夜裡沒有一點兒光害的喀納斯,布滿了星辰,橫越著一條,閃閃動人的銀河。抬頭便以為已離開了地球的表面,眼前便是滿天鑽石般的星點。

喀納斯河畔的寧靜

我想不論是喀納斯河的潺潺流水,還是在湖邊木椅上躺臥的寧靜,都會在未來的某個生命時刻,當我想再回到某個地方的時候,閉上眼睛想起,便會淡淡地一笑吧。就像現在掛在天上的那道銀河,會在某次安靜地時刻,靜靜地再次掛在我心上的夜裡。

此時老村的街上,是天上灑下淡淡的星光。


《台灣人看大陸》公主的牛頭碑挑戰

2014-12-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2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黑天鵝/高雄市)

去年夏天,大學終於畢業,早在畢業考前,我就在心裡不斷盤算著,要如何抓住青春的尾巴,妥善運用每一分秒精華,牢牢抱緊這最後一次的暑假。

繼去年模仿唐僧西遊,走了一趟中國西北後,我深深地為了旅行,為了親身實地去經歷土地、人群這件事而著迷。所以今夏,我決定再次出門呼吸新鮮空氣。只是這個暑假,我以文成公主的和親路線為旅行主題,試圖挑戰海拔五千米的牛頭碑,還有國道317。但萬萬想不到衣服帶不夠,防曬乳沒擦足,所以「公主都不公主」了。

立志要對抗公主病

還記得第一天,飛機降落後我坐上機場大巴,準備轉車到西寧。甫從台灣飛到青海,還沒熟悉環境的我不禁緊張了起來。我想起此次一起出遊的大陸夥伴,我幾乎都不認識;此行與雪山同在的禦寒衣物,不知道足不足夠;此趟旅程是充滿危險性還是趣味性,也無法準確預估時,緊張遂轉為憂慮。

但幸好,在我依約找到同遊的夥伴後,他們一群人早已將大包小包的行李物資安上車,興致高昂,蓄勢待發。我望著他們燦爛的笑,心中的焦慮便像數十年前的事情,在火車鐵軌的刺耳聲中,消磨的只剩薄薄一片,失去了威力。

此行,我們不只追隨公主腳步,也立志對抗城市慣養出來的公主病。沿著草地與碎石布景離開都市叢林後,必須堅強地對抗鄉間的荒蕪與沉靜,放下欲望回歸內心。還好行前我早已給自己做好心理準備,青藏高原的旅程不是旅程,是痛又快樂著的生活。

話雖如此,隨著平坦的柏油路失去蹤影,海拔漸高,我才開始意識到荒野的威力。先不說一天八小時,車子振動後所帶來的「按摩」效果,高原低氣壓更是大家公認的大魔王,在高原反應的威逼之下,我們每個人說起話來都氣若游絲。一切像是老天的懲罰,誰叫我們不正經地跑到這窮山惡水裡取樂。

比玉山還高的呼吸

但幸好,都市人猶如螞蟻般堅韌的性格,讓我們終於撐到了,要挑戰牛頭碑的這一天。海拔五千公尺牛頭碑,是我一直想一探究竟的世界。台灣最高玉山不過四千公尺,那麼比玉山還要再高一千米的地方,到底長得如何?我雖受高山症狀影響,心中對那未知之地仍抱著一份期待,安靜地在車子的震盪中構築一片美好的五千公尺之地:那裡沒有灰濛濛的天,沒有慘綠色的地,更沒有鳥叫蟬鳴。

一路上我睡睡醒醒,想不到牛頭碑遠在天邊,近在眼前,一下子就出現在九彎十八拐的高難度斜坡上方,盡責的「長安之星」巴士,載著我們一行七人,喘著氣奮力爬行,終於,在我們的願力加油之下,氣喘吁吁地將我們平安的送上那五千公尺,我下車,忍不住興奮地奔向那黝黑的牛角形石碑。

在這片荒蕪的大地上,色彩斑斕的風馬旗飄揚著。空氣是冰涼的,微風撲面後會產生些微的刺痛,地勢不平,大大小小的「瑪尼堆」(在西藏各地的山間、路口、湖邊、江畔,幾乎都可以看到一座座以石塊和石板壘成的祭壇,因此有時候也被稱為「神堆」)凌亂圍繞著,像是在造勢般,每一顆石頭都是一個強烈的訴求,圍圈堆成塔,轟動卻穩固,在這五千海拔上。

我不顧頭暈目眩趕緊下了車,每一步前進都讓我呼吸急促,我提醒自己放慢速度,試圖在極高的天地之間找到平衡。於是,屏著氣,感受著身體與地理加之在一起的碰撞,我的生理狀況狼狽不堪,卻是一臉的盛況。於是,孤單的牛頭碑在我心裡有了磅礡的氣勢,在這樣的高度上仰望天空,在這樣的偏遠之地邁步前行,所有平凡的動作與感覺都有了另一種風景!

站上高原迎風而立

這長不出樹木的凍土地區,對從小生長在都市裡的我來說,似是宇宙洪荒。渺小如我,無法與盤古一同開天闢地,卻得以遇見此地此景,勾勒我心中的天地之初、文明之始,實為幸運。天地有神,我禱告後,迎風而立,那一刻,我的身體與靈魂歸於一起,與自然同在一個脈搏裡跳動,整齊而劃一。而所有一切的一切,都劃破了時間的概念,飛快地穿梭於過去與未來之間。

回顧這趟旅程,我還是不敢相信我跟一群剛認識的大陸友人,坐上堅強的長安車,就能追隨公主的腳步,闖蕩中國西部。站在高原上,也許我們虛弱地無法引吭高歌,但我猜,我們也跟公主一樣活得如此深刻,因為高原環境所帶來的差異與挑戰,確實是生命宇宙中的一大震撼。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