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放下壁壘,開始狩獵:兩岸服務貿易協議下的台灣是獵人,還是獵物?
( http://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ontent-80485-101772 )

今周刊 撰文 / 有物報告 2013-8-23

「那一天,人類終於回想起了,曾經一度被巨人所支配的恐怖,還有被囚禁於鳥籠中的那份屈辱 . . . 」這是爆紅動漫「進擊的巨人」裡的經典台詞,某種程度呼應了媒體及民眾對於「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的恐懼。在貿易開放的過程當中,台灣究竟是獵人?還是獵物?我們先從基礎的貿易理論開始,理解即將面對的危機與轉機。

貿易101—比較利益法則

比較利益法則

英國經濟學家李嘉圖在《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1817)中,提出了著名的比較優勢理論(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該理論的核心是:一個國家倘若專門生產自己相對優勢較大的產品,並通過國際貿易換取自己不具有相對優勢的產品就能獲得利益。這理論說明在單一要素經濟中,生產率的差異造成比較優勢,而比較優勢決定了生產模式。

定義有點繞口,用數學例子來解釋比較簡單。

不同國家擅長生產不同產品。法國人擅長做包包、德國人精於造汽車、美國人很會拍電影、澳洲專門養牛 . . . 即便在沒有國際貿易的封閉環境裡,法國德國還是得將生產要素分配去養牛與耕種作物,因為總不能吃包包跟汽車吧?

而比較利益法則就是告訴我們,如果兩國將資源集中生產自己擅長的項目(具比較利益優勢),再透過國際貿易交換,兩國的總產量將高於各別生產兩種產品。也就是說法國專心釀酒作包包、德國人用力製造汽車、美國努力拍電影,以及澳洲一直養牛羊,之後再彼此交換,會比每個國家每樣都做要來得好得多。儘管現實世界的狀況遠比例子複雜千萬倍,後世許多學者也提出新的學說來補強或挑戰比較利益原則。但整體而言有兩點無庸置疑:對外貿易是經濟重要成長引擎之一,以及比較利益原則為國際貿易理論的基礎。

貿易全面自由,行也不可行

既然開放有助於提高總產能和總利益,那為什麼不全面開放呢?問題就在於即使是今天,各國之間仍存在非常強烈的猜忌與懷疑。

號稱世界警察的美國對盟友都無所不用其極的監聽,更不用說其他本來關係就緊張的國家。因此,對於各種產業的貿易全面自由化,各國政府都有不能、不願與不快三種情境。

不能全面自由化:這個最簡單,有關國家安全的多半都不能全面開放。舉凡通信、金融、國防和基礎建設都屬於此類。任意開放等於把命脈都暴露在別人面前,因此通常需要經過最嚴厲的審查並以個案方式通過。

不願全面自由化:這個最糟糕,明明開放衝擊不大,卻由於公會或利益團體的遊說,使得政府限制這些產業的開放。這種情況僅僅保護了少數企業主的財富,卻賠上了全民的利益。

不快全面自由化:這個最複雜。假設A國原本50%人口都在種番茄,由於外國番茄的競爭被要求改種馬鈴薯,卻又不會種,那不是要斷我生路?這種情境下的產業需要漸進式開放並配合產業升級或轉型。但產業升級與轉型輔導多困難哪!對執政黨來說還要冒著流失選票的風險,因此有些國家乾脆樹立貿易壁壘來保護這些產業。後面會解釋為何這麼做反而會傷害整體國家利益。

國家競爭力兩大傷害:補貼政策與關稅壁壘

貿易壁壘:國家阻止國際貿易的政府政策或規則,多半以下列形式出現:
貨物稅
進口關稅
貿易配額限制
在地生產者補貼政策
進口許可證
出口許可證
反傾銷稅
其他非關稅的貿易壁壘

大部份貿易壁壘原理都相同,就是為貿易加入某種成本,令貨品的價格上升。兩國或多個國家之間重複地施行貿易壁壘對付其他國家,導致的紛爭稱為貿易戰。

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貿易壁壘會減低經濟的效率,產生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

這個損失是由於資源得不到最佳分配,使得生產者和消費者都得不到的部分。簡單的用例子來解釋好了。

假設某島國為了保護本土產的紅茶電智慧型手機,對進口行動裝置課20%重關稅。在沒有關稅之前手機在國際市場上的價格大約10,000。加了關稅以後進口手機變成12,000元。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呢?首先紅茶電看到機不可失,馬上把售價抬高到12,000附近。由於手機變貴了,本來預算只有10,000元的潛在消費者只好繼續用原本的傳統手機,進口商的收入因此減少。如果經過嚴謹的推導計算,我們會發現儘管紅茶電收入增加,以及政府稅收增加,對一般民眾沒有好處,最後整體國家的利益仍然會減少,產生無謂損失。

除此之外,保護主義長期來看也難以提高本土廠商的競爭力。許多論文都探討過台灣曾經保護汽車業(或說某一家汽車公司)過頭所造成的負面影響;以及開放競爭之後反而產生的正向效益。

貿易壁壘最嚴重則演變為貿易戰。回到手機的例子。假設因島國對進口行動裝置課重稅,使得半島國三爽牌智慧手機銷路大減,半島國於是對島國的進口品也課以重稅,將使得雙邊貿易更加的混亂與不效率。

在經歷過貿易戰爭的苦果之後。上個世紀末開始,世界各國開始致力於貿易自由化。90年代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主要宗旨之一就是以開放、平等、互惠的原則,逐步調降各會員國關稅與非關稅貿易障礙,並消除各會員國在國際貿易上的歧視待遇。

說起來很簡單。

WTO 到2013年3月為止共有159個會員國,龐大的組織要達成共識的難度可想而知是非常巨大。

阿拉伯世界討厭美國、中國討厭日本然後台灣肚爛菲律賓。既然這麼多複雜份子要達成一致決議很難,裡面一堆國家我也一輩子不會跟他們做生意,那乾脆找一些重要的咖來談一談就好了啊!於是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與自由貿易區(Free Trade Area)一躍成為自由貿易界的王道。

FTA下的新世界

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簡稱 FTA)

兩國或多國、以及區域貿易實體間所簽訂的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契約,目的在於促進經濟一體化,消除貿易壁壘,允許貨品與服務在國家間自由流動。

這些協定夥伴國會組成自由貿易區。來自協定夥伴國的貨物,可以獲得進口稅和關稅減免優惠。無論在進口還是出口國,自由貿易協定均有助於簡化海關手續。當協議國間存在不公平貿易慣例時,自由貿易協定可以協助貿易商進行補救。

台灣呢?就像剛闖入新世界的草帽海賊團一樣,在這個 FTA 的大時代裡獨樹一格地自立自強。因為當台灣被排除在主要自由貿易區(如東協+6)之外,同時又無法與主要貿易國家(如美國和歐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國際貿易上就產生了「起跑點的不平等」。

為什麼說是起跑點的不平等?以我們最大的競爭對手韓國為例。

韓國在 FTA 界非常強悍,不但加入東協+6國,而且又快又狠的與歐盟和美國簽訂了 FTA,現在與中國的談判也開始進行。於是我們的產品外銷到美國或歐盟時,大部分都會被課徵進口關稅,而韓國未來則幾乎都免稅。

假設台韓產品差異不大,理論上除了忠實的台灣之友,理性的消費者都會選擇韓貨。這個無關產品與服務的好壞,而是從進海關開始就落後了有FTA 的競爭對手。

我們再深入一點看一下2010年歐盟與台韓間的製造業的貿易狀況。台灣出口到歐盟的產品裡面47.15%需要課稅。而其中稅率超過2.5%的產品占41.28%,這個部分相對於有簽定FTA的貿易對手來說有著顯著的起跑點不平等。而且稅率越高的產品離起跑點越遠。

2010年台灣與韓國製造業外銷歐盟比較表


單位:百萬美金
註:1.工業產品包括HS15~HS97章產品,農業產品包括HS01~HS14章產品,輸歐盟總計金額包括HS01~HS97 。資料來源:WTA,IDB資料庫-歐盟海關資料,中華經濟研究院。
出口到美國的狀況稍微好一點,台灣需要課稅的項目約為31.64%。而其中稅率超過2.5%的產品占25.47%,相對於外銷歐盟來說比例較小。我們接著稍微試算一下這些進口稅對台灣出口商的利潤有何重大的影響。

2010年台灣與韓國製造業外銷美國比較表


單位:百萬美金
註:1.工業產品包括HS15~HS97章產品,農業產品包括HS01~HS14章產品,輸歐盟總計金額包括HS01~HS97 。

 資料來源:WTA,IDB資料庫-美國海關資料。

簡單整理一下稅率的影響性。以 S&P 500企業2013年第一季的平均營運毛利(Operation Profit Margin)約9.6%來看,2.5%以上的稅率確實會對出口商毛利造成傷害,長期來看則會影響企業和國家的整體競爭力。



其實 FTA 除了商品貿易外,還有包含許多關於服務業、智慧財產、文化交流等項目的開放與合作,這些對台灣在國際貿易領域未來的衝擊與負面影響,可能遠比關稅更為深遠且難以估計。

FTA 也帶來國內產業衝擊

聽起來 FTA 很像萬靈丹!可以提高本國的出口競爭力,讓企業在國際競爭上贏在起跑點。但事實上 FTA 是對等的架構,其他國家開放市場的同時,本國也必須打開大門讓國外對手進入。歐盟和美國也非善男信女,對韓國的內需市場肯定也虎視眈眈。

以美韓 FTA 為例,韓國在 FTA 生效時,有 89.79%的工業產品(共8,577項)及 28.55%的農產品(共493項)關稅立即降為零。五年後總計 97.93%的工業產品(共 9,354項)關稅降為零, 57.15%的農產品(共987項)關稅降為零。除了稻米排除不予開放之外,比較敏感的美國豬肉及雞肉,將在10年內分階段取消關稅;美牛則在未來15年內分階段取消關稅,美國蘋果及水梨則在 20年內取消關稅。

簡單來說,韓國對美國開放的部分產業必然受到強大的衝擊,有些產業甚至可能被大規模摧毀。因此 FTA 的先決條件,首先國內必須有高度共識與壯士斷腕的決心來放棄這些不具比較利益的產業;其次是政府必須有完整規劃與策略,輔導這些即將面臨危機的產業升級或轉型。

而台灣在這兩個先決條件上的準備並不充足。如果政府要開放美國雞豬牛免關稅進口,凱道上肯定會熱鬧好一陣子,媒體也可能以亡國滅族等字眼形容。另一方面,輔導不具優勢的產業升級跟轉型更從來都不是我們政府的強項。從近期的服務業貿易協議就可以看得出來,我們政府不但沒有整體評估與規劃,還一度想便宜行事以行政命令越過國會監督。也難怪台灣在 FTA 的航路上始終充滿挫折。

除此之外,很多歷史悠久的傳統產業或特色產品也可能會成為開放的祭品。關於具有文化與傳統這些無法量化卻又相當重要因素的產業保存問題,也是未來我們在 FTA 議題上需要多加注意的要點。

談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

在「不允許一般大陸員工來台」的架構下,其實我們與大陸的服務業貿易協議比較類似「服務業投資協議」。由於未來協議本文可能被大幅修改(說不定會砍掉重練),太快下評論也不理想。我們還是回到經濟學理論來分析開放大陸服務業來台投資可能造成的影響。

首先大陸服務業要來台投資,必須先具備生產四要素:土地、資本、勞務與企業家精神。企業家精神他們會自備不勞我們費心。土地的部分需要租或買,不動產帶基本上帶不走,除非太多太多企業要來投資造成商用不動產租金高漲或商辦泡沫化。

資本的話最基本要有營運資金(Working Capital)。資本來源有三:自備、貸款、發行有價證券。自備最好快把錢匯進來,但在撤資等匯出的退場機制上應嚴格審核。貸款的話銀行審核的時候要審慎評估風險;事實上信貸風險本來就應該是銀行自己負責。

在台灣發行有價證券的可行性老實說不高,台灣的資本市場在國際金融界可說是石器時代等級,陸資要在我們的資本市場籌資難度非常高。

勞務的部分值得好好討論。陸資來台投資開服務業,首先得要先聘雇員工。我們舉很熱門的美髮業為例子,依照基礎經濟學的供需理論,由於台灣薪資長期滯退,失業率在亞洲四小龍之中也排名第一,理論上勞動市場上應是供過於求。

假設開放前美髮業的勞動人口有超額供給,使得工資低廉且沒有充分就業。大陸美髮業來台投資後使得勞動需求增加,短期工資上漲且就業人口增加。由於開放陸資來台開業是外生變數,樂觀來看長期可能提高工資且與就業人數,達到新的均衡狀態。

那為什麼媒體上那麼多美髮業在大聲疾呼不可開放呢?請注意這些發表意見的多是「同業公會」與「業主」,從上述的分析,我們知道勞動需求增加造成薪資成本上升,第一個會被壓縮到的就是這些業主的獲利,所以他們當然會用盡所有力量與資源避免這個情況發生。

這個議題跟之前的「證所稅」有點類似。不論是開放服務業來台或證所稅,其實受害最大的都是「企業主」與「資本家」。他們巧妙的利用遊說、輿論與媒體力量讓全民認為自己是受害者進而支持他們的論點。而我們的政府在政策溝通上又做得相當不好,使得這些原本有機會提高一般民眾福利的政策胎死腹中。

當然不可諱言,即使是最樂觀台灣人,也不能排除大陸對台灣的野心。在開放過程中大陸的讓利是否有統戰企圖?或是策略性的想逐步破壞或控制我們重要的產業?這些都是經濟學無法分析,但必須在開放過程中特別小心與注意的地方。

政府對於陸資的管控更應該在前期就從嚴規定再逐步放寬,並在撤資等退場機制上優先防範未然,以避免部分產業被掏空與控制的可能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Nash 提出的「賽局理論」(Game Theory),主要論述在談判與競爭中,預測對手企圖與布局,並予以反制應對以取得自身或彼此最大化收益的過程。舉例來說,台灣了解大陸企圖利用讓利等方式進行統戰或控制重要產業,如果操作得宜,不但可以反過來利用這個讓利,成為少數率先與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簽訂 FTA 的國家,利用陸資提高競爭力,同時保持台灣的獨立性。

簽訂 FTA 會降低國家認同?

至於很多民眾擔心的國家認同問題,其實看香港就好了。與中國簽訂 CEPA(類似我們的 ECFA)之後,香港對大陸經濟依存度增加,過去幾年也確實從大陸的高成長中獲取了大量利益。但2012年港大身份調查中,港人選擇「中國人」比例為17%,是2000年以來的新低。選擇「香港人」的比率比選擇「中國人」的比率高約20%至30%。總體來說,港民對「香港人」身分的認同感上升至10年新高,而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感則跌至12年新低。

就連被中國統治的香港人猶能在身份認同上維持其原有的樣貌,更何況是民主自由下的台灣?難道我們腦波會比較弱嗎?(會嗎?)

結論

‧ 透過專業分工與貿易交換,有助於提高交易雙方的總產出與總利益。
‧ 關稅與限額等貿易壁壘會產生無謂損失(Deadweight Loss),近年的 FTA 打破這些障礙使得貿易持續自由化,可惜台灣在這個領域落後很多。

貿易自由化的過程中必然有捨有得。除了國內須有高度共識與覺悟外,政府更是要嚴謹長遠的規劃產業升級與轉型,才能在開放過程中捨最少得最多。

‧ 對於台灣目前僅有的 FTA(也就是 ECFA),政府在談判過程中除了要最大化效益之外,更應給予民眾知的權利,並且扮演好守門員的角色維護國家安全與產業健全及平衡。


服貿協議不是是非題

【聯合報╱黑白集】2013.08.27 02:32 am

馬蘇服貿協議辯論不是一個是非題。連民進黨也不敢說反對服貿協議,而只是主張「從嚴審查」而已。因而,這場辯論已可預見只是就不同行業所受影響各說各話的結局。

蘇貞昌必須以蔡英文在二○一○ECFA辯論的覆車為殷鑑。蔡當年是以「是非題」來看ECFA,根本反對簽訂,又以「傾中賣台」為政治操作;結果,卻又在二○一二大選宣示「概括承受」。在三年後的今日,蔡英文若回想當年的言語,會不會無地自容?

蘇貞昌在美牛案也犯過同樣的錯誤。從夜宿立院到接受世界標準,全皆是一場自欺欺人的鬧劇。蘇貞昌現在必須留意的是:不要讓服貿協議辯論,變成另一個ECFA及美牛案,畢竟今日的輿論及民意皆曾經過民進黨在ECFA與美牛案的狂暴洗練。

首先,就兩岸關係論,服貿協議截長補短,確實是北京方面的「大讓利」。唯民進黨一方面怕北京讓利太過,台灣變成其經濟附庸;如今卻又責北京在細節讓利不夠,影響台灣民生。台灣若不想變成大陸的經濟附庸,豈能有此念頭?

再就全球觀點論,民進黨亦已認知台灣經貿必須自由開放,且主張加入TPP及RCEP。因此,民進黨必須說明,若以這種「只拿不給」、「只想人家讓利,自己無利讓人」的態度,豈有可能加入TPP及RCEP?

企業家陳立恆說:「國家沒有權利(力)給予人民免於競爭的自由。」以美髮業言,業者不但要在內部與百元快剪競爭,也要有到大陸剪十三億個頭的雄心。

眼下面對的服貿協議,不要搞成ECFA及美牛案,勸蘇貞昌不要如法炮製。


馬蘇辯 民意政治注能量

【聯合報╱李英明/中華科大副校長(台北市)】2013.08.27 02:32 am

儘管技術層面還在討論,馬總統和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已基本確定就兩岸服貿協議議題進行公開辯論的方向,備受兩岸各界的關注。

民進黨願意進行公開辯論,讓兩岸服貿協議議題可以回到論理說服的軌道上來,這是值得鼓勵的發展方向,因為這才真正能為台灣民意政治注入正面的能量,民眾不會樂見因技術問題導致辯論無法舉行。

兩岸服貿協議遭到民進黨激烈的杯葛,讓各界擔心,這不只會影響兩岸服貿協議年底前協商簽署的進度,而且也會影響我們和其他經濟體相關FTA的協商簽署進度。

相信不少民眾也希望,在馬蘇服貿協議辯論後,由民意來決定服貿協議的發展結果。馬蘇辯論後,如果民調顯示,認為馬蘇辯仍未為民眾解惑,甚至可再舉辦續辯;而如果多數民意認為兩岸服貿協議,對台灣利大於弊,或可促使兩岸雙贏,立法機關就應順應民意,在符合程序審查過程後,讓兩岸服貿協議通過生效。

其實,在馬蘇辯論後,如果覺得有必要加大民眾對服貿協議的瞭解,執政黨也可主動邀請當年擔任民進黨主席,並且曾和馬總統辯論ECFA的蔡英文,舉行雙英公開辯論。馬蘇或甚至雙英辯,其實都算朝野領導高層具代表性的國是辯論,對於讓民眾瞭解我們未來何去何從,應該有相當助益。

或許,朝野高層就重大國政議題,特別是兩岸議題,舉行公開辯論,可以逐漸成為我們的政治慣例;當年ECFA議題,朝野也爭得沸沸揚揚的,後來經過雙英辯論,爭論氛圍逐漸舒緩,ECFA議題也獲得更為理性冷靜的對待。

另一方面,鑒於兩岸服貿協議引發朝野激烈爭論的經驗教訓,我們建議:

一、未來針對重大國政議題,可以參考美國白宮爐邊談話的經驗,由總統親自向全體民眾公開宣示說明,擘劃未來願景,剖析利弊得失;

二、責成主導重大國政議題的部會,必須有完整論理說服及文宣配套設計,並追蹤考核實質成效;

三、有關兩岸協商的議題,可以考慮,賦予海基會相應的文宣角色,使其在協商過程,配合協商進程向大陸台商或台灣相關產業,進行分析說明;

四、可以考慮,由海基會設置兩岸協商意見匯整網路專區,在協商過程中由相關部會慎重回應各界意見;

五、可以考慮,在兩岸議題簽署後,由海基會結合相關各部會舉行聯合說明會,剖析協議的利弊得失及相關配套措施。

重大國政議題不是潘朵拉盒子,而是政策治理的核心,必須透過點滴穿石的辯證論理說服過程,才能將其建構成讓人信服的政策。


翻譯納服貿 學者擔心中國掌控詮釋權

自由時報 2013-8-27

出版社可能變台皮中骨 恐按意識形態擅改內容

〔記者陳怡靜、林曉雲/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將開放中資進入台灣翻譯產業,多位學者直言,不管服貿簽訂與否,台灣的翻譯產業早因政府沒有政策而發展困難。實踐大學應用外語系講座教授陳超明更警告,台灣最需要防範的是,未來中資可能用台灣的出版社名義購買翻譯版權,導致台灣出現「台皮中骨」的出版社,那麼就會讓中國掌握發言權及詮釋權,一旦原著不符或不利其意識形態時,就可能發生擅自刪改的情況,對台灣會造成不利衝擊。

陳超明表示,翻譯服務分為口譯和筆譯、商業翻譯及一般翻譯,口譯和商業翻譯因為是跟著商業市場走,早就隨著商業公司嚴重外流中國,但一般書籍的筆譯市場,七、八年前雖曾因為中國的翻譯成本低廉而一度外流中國,但翻譯服務強調「品質要好」,中國翻譯經常亂翻一氣,台灣業者還要重新加工修改,成本更高,因此最近都回到台灣從事翻譯。

陳超明表示,如果在商言商,台灣的翻譯品質好,其實不用怕中國的翻譯業者,外國出版社在賣版權時也是分區賣,賣給台灣、賣給新加坡、賣給中國等,台灣市場雖小,但外商是多賣就多賺,因此外國出版社不太可能讓中國代理總管華文翻譯,這部分應要防範的是中國在洽購版權時一併將台灣的版權也買下。

台灣翻譯學學會理事、輔大跨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承淑無奈說,不管服貿簽訂與否,翻譯業早就被搞壞了。她指出,行政部門把翻譯價格定死,而不是以翻譯品質評估,導致削價競爭、亂象叢生,甚至用Google直譯,離譜路標等都可能是這樣出來的。

研究專長包括中英文翻譯的台大外文系系主任梁欣榮也說,國內翻譯行業長期被看扁,政府單位甚至明文規範翻譯案字數與價格,連帶壓抑翻譯工作發展,感覺完全不被重視。「就像政府不會規定律師收費標準,律師的專業就是專業,語文的專業就不是專業?」

台灣翻譯學學會監事、長榮大學翻譯系副教授藍月素指出,翻譯產業早就受到中國影響,電腦時代加上人工便宜,台灣許多案子早就送給中國翻譯,再回到台灣加以潤飾。如今,服貿協議簽訂後,只能期待真能擴大台灣翻譯者的就業市場,讓中國的翻譯需求引進台灣,增加工作機會。

「不要把我們賣了」盼公務員睜開眼看清楚

楊承淑也認為,政府應思考將力量放在對「良善治理」產業,而不是只想靠中國來拓展空間,若真的得簽服貿,兩岸也要用相同的遊戲規則、有完全對等的精神。「希望公務員好好睜開這隻眼睛,真正幫人民看清楚,不要把我們賣了,還洋洋得意。」


中資砸錢搶版權 我業者憂邊緣化

自由時報 2013-8-27

〔記者趙靜瑜/台北報導〕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研議開放翻譯產業,出版社表示,未來如果《賈伯斯傳》、《哈利波特》等大書,中國以雄厚資金喊價買到繁體字版版權,到時候台灣的大出版社就有被邊緣化的可能。

聯文出版社總經理李文吉表示,從今年七月金石堂書店排行榜當中,十本就有七本是翻譯書,這代表台灣民眾閱讀的趨勢。李文吉說,從台北國際書展來訪的中國出版社就可知道,他們翻譯書量之大,令人吃驚,未來一旦台灣沒有眼光或者沒有財力去簽繁體字版,中國直接把簡體字版轉成繁體字版,就可在台銷售。

一位不願具名的出版社老闆低調表示,簡體字版只要透過轉化或者重新編輯,還是可以讀,比較大的問題是「台灣是個不讀書的國家」。如果台灣書市繼續萎縮,出版社更沒有能力去購買外文書版權,就可能更仰賴便宜的簡體字版,這是大家應該思考的。

最怕「山寨書」攻台

雅言出版社總編輯顏擇雅則認為,現在中國的翻譯沒有比台灣好,更何況簡體字版都已經進台灣多年,讀者已經可以比較。

顏擇雅指出,比較大的問題應該是台灣的大出版社得花更多成本跟中國出版社搶大書版權。此外,台灣應該也比較擔心將來會有「山寨書」跟「盜版書」進入台灣的問題。


服貿殷鑑/中國人入侵 義時裝大本營重傷

自由時報 2013-8-27

〔記者歐祥義/台北報導〕服貿協議會對台灣經濟與社會造成多大的損害?義大利小鎮普拉托(Prato)的案例或可做為國人參考。這個義大利紡織工業聞名的小鎮,十多年前湧進三萬名中國人,並於當地大量設立成衣廠之後,變成廉價服裝大本營,中國廠商逃稅、漏稅、僱用非法移民勞工,成為義大利全國頭痛且同仇敵愾的重大問題。

普拉托服裝廠 中商多過義商

普拉托距義大利文藝復興名城佛羅倫斯約十餘公里,大約十餘年前,大量中國人湧進普拉托,官方統計合法居留人數是三萬人,若加上非法居留勞工,中國人人數超過五萬人,佔當地人口一成以上,在過去十年中,普拉托的中國服裝廠已經超過了義大利人開的服裝廠。

「普拉托華人玷污了義大利製造!」二○○九年歐聯社義大利分社發表以此為標題的文章,普拉托中國人的劣行激起義大利人的反華情緒,並迫使警方對當地中國非法勞工及工廠逃漏稅行為,進行大規模掃蕩。

逃漏稅、用非法中勞 激起反華

普拉托的反華現象引起歐洲普遍重視,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二月曾製作專題,以「中國人『入侵』義大利時裝大本營,普拉托鎮民怨氣沖天」來形容當地的社會氣氛。

目前普拉托有四千家中國人開的服裝工廠,中國人來這裡開服裝廠,不用義大利布料,而是從中國運來便宜的布料,同時從中國招來便宜的勞工,甚至容留非法的中國勞工,使其服裝生產的成本比義大利同行相對低廉。現在普拉托整個服裝生產業的用料中,有三十%以上來自中國。

這些中國人開的服裝廠成功打開了中國的市場,利用義大利不太規範的出口管理,向中國出口數百萬套價格並不昂貴的義大利品牌服裝,他們甚至還爭取到越來越多的歐洲市場。

打著義大利製 出口混淆市場

普拉托中國工廠的勝利,造成義大利的困擾與不滿。義大利高級成衣品牌,一向以昂貴、優雅著稱,義大利媒體認為,在普拉托的中國人,混淆了義大利製造與中國製造。中國人製造出低質量的產品出口到全世界,但卻掛著義大利製造的產地標示,這將損害義大利製造商品的信譽。

普拉托的中國城引發全義大利的恐慌與反華情緒,大家議論紛紛中國城商店都販賣危害健康的元素、兒童玩具有毒、華人社區很髒、華人讓義大利同行沒有飯吃,甚至認為華人將侵占義大利各個領域。

義大利媒體報導,假如走進普拉托中國城,會搞不清你人到底是在義大利?還是中國?這裡的工廠、商店、飯店,幾乎所有服務業都是中國人在經營,有人開玩笑說,在普拉托中國城坐上公車,除了司機是義大利人之外,所有乘客都是中國人。

化整為零進駐 遍及各服務業

中國人化整為零地進駐普拉托的產業與社會,不單只有紡織工廠,隨著中國人大量居留,其他的匯款、電腦服務、日用品、電器等華人慣用的服務業,也大量在普拉托出現,跟此次馬政府服貿協議開放的內容幾乎一致,因此,普拉托形同簽署服貿協議後台灣未來的社會面向,到處都是中國人,品質低劣的(MIC)產品搖身一變成(MIT),而且兩岸往來便利、門戶洞開,大量中國非法勞工進來侵蝕台灣基層勞工就業機會,政府宣稱會嚴管但實際上卻無力可管,最大受害者還是廣大的中小企業主與基層勞工。


黑箱協議霧煞煞 體育用品業 怕來不及應變

自由時報 2013-8-27

〔記者楊雅民/台北報導〕馬政府和中國簽署兩岸服貿協議全面開放中資登台投資零售業,但產業界對此內容不明的黑箱協議感到高度疑慮,體育用品專賣店業者昨就表示,現在根本不知簽署的內容是什麼?中資財大氣粗,到時登台搶市場時,本土業者恐怕來不及應變。

在台中經營體育用品店已長達十餘年的陳小姐表示,這幾年體育用品店經營成本增加很多,人事、水電、房租、購物袋等成本全部都增加,即使營收沒衰退,利潤也被壓縮。而且,消費者現在比價管道多,殺價「有憑有據」,業者常常被迫「讓利」。

陳小姐說,目前門市販賣的全是Nike、adidas等國際品牌商品,政府若開放中資來台開設體育用品專賣店,供貨商的角色很重要,各國際運動品牌,兩岸各有不同代理商,政府一定要訂定配套措施,中資在台灣開設體育用品店,賣球鞋、球衣、球具等產品,須向各國際運動品牌的台灣代理商訂貨,而不能跟中國的代理商訂貨。

陳小姐強調,大家競爭條件相對平等,市場秩序不會被破壞,萬一開放中資體育用品通路從中國代理商下單,中資可以拿到低價的慢跑鞋、籃球鞋來台灣賣,屆時交易條件不同,恐怕會嚴重衝擊台灣運動鞋專賣店市場。

中資搶生意 本土業者難生存

在新北市經營體育用品專賣店的馬先生也指出,逾百萬台商家庭的體育用品生意,這幾年已隨著台商西進而流失不少,現在若再開放中資來台灣開設運動用品專賣店搶生意,只會讓本土業者可以吃到的餅愈來愈小,到時連生存都有問題。


服貿辯論 學者:不是馬蘇說了算

自由時報 2013-8-27

〔記者蘇芳禾、蘇永耀/台北報導〕馬英九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將就服貿協議進行辯論,關注服貿協議的台大經濟系主任鄭秀玲昨晚指出,協議衝擊的是各相關產業,應該是要聽取他們的聲音,馬、蘇兩人的辯論,並「沒有代表性」,也不是兩人的話「說了就算」,服貿協議還是要回到該有的民主程序。

鄭秀玲:應回到民主程序

鄭秀玲並反問,在服貿協議上,「政府說的話可信嗎?」在辯論會場,若只是聽馬總統說一些「冠冕堂皇」的話,辯論結果不論輸贏,仍要朝向既定政策一意孤行,那這場辯論等於是模糊焦點,幫政府找下台階。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也憂心說,服貿協議內容繁雜,但現在馬政府所釋出的訊息極其有限,在資訊不對等的情況下,馬蘇要辯論,就是「一個不公平的辯論,對蘇貞昌來講,是相當不公平且處於劣勢」。他認為,應該要等十六場公聽會辦完再辯論,才有意義,「否則只是給馬英九脫困的機會」。

黃:馬辯ECFA亂開支票

黃昆輝舉先前ECFA辯論為例說,ECFA辯論會當時,成了馬亂開支票、極盡美化之能事的場合,等ECFA簽署,什麼都成為空談,之前為了簽ECFA所承諾的一一跳票,等於是詐騙一般。因此,這種辯論等於是給馬一個脫困機會。換句話說,服貿協議舉辦辯論,是馬要讓服貿協議在資訊不透明、不對等的情況下,掩護服貿協議的瑕疵、問題,減少在立院的阻力罷了。

馬:ECFA辯論收視很好

馬總統昨接受電子媒體專訪時,也提到過去的ECFA辯論。馬說,二○一○年與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辯論ECFA,收視率很好,「大家注意到了,就會了解;了解後,就會發揮溝通」。

媒體詢問是否會建議蘇貞昌不要跟馬英九辯論,黃昆輝說,蘇貞昌應該自有考慮,也會注意到,「不需要我去跟他講」。

黃昆輝表示,服貿協議應該回歸立法程序,台聯立院黨團爭取到十六場公聽會,每場探討開放的四項,每一項目都有許多產業。因此,應由立法院發揮功能,要求馬政府把相關資訊公開,包括簽訂服貿的目標、協議內容之考量及理由、選取產業項目之方法及理由、對台灣之利弊得失等,讓人民有相當的瞭解,然後,在公聽會聽取每一個產業針對政府所提簽訂理由,提出他們的意見及建議,經過所有受影響的產業及人民檢視後,再來辯論才有意義。


冷眼集 不要假人民之名

自由時報 2013-8-27

記者鄒景雯/特稿

從政策辯論的角度,服貿協議當然是很好的意見交鋒主題,但是要看誰與誰辯、在什麼時間辯、於什麼場所辯,以及究竟要辯什麼?不同的動機與安排,人民的支持度不會一樣,尤其公民必須參與的角色,絕不容被棄置不顧。

兩黨主席現在要辯服貿協議,若考慮到誰贏誰輸,這是小兒科,也是政客刻意指鹿為馬的小技。公民社會的質疑很簡單,服貿協議簽署前,馬政府為何不先辦辯論?在未取得國內共識前,馬基於什麼理由黑箱作業?現在向人民充分說明了嗎?逕行與外國簽署後,完整的談判資訊公開了多少?凡屬事後的辯論,在民主國家,國會是體制內的最佳場地,最喜歡與人民計較體制內與體制外的政府,這時又為什麼不讓職司審議的兩黨立委來善盡職守?尤其,做為第三部門,公民團體有資格詢問兩黨把大家放在哪裡?這些基本問題,不先釐清,權力者急躁什麼?

執政者最藐視人民的,就是假人民之名,行排除民意之實。例如,以服貿如此嚴肅攸關國家發展的不可逆選項,執政黨彷彿家中無人了,居然猶如兒戲般,派出馬前卒出面對整個社會叫戰,諸如「辯論的機會是人民給的,民主的主體不應倒置」此等不肖言談,是獲得哪些人民同意了?莫非是指某特定媒體最近「適時」公佈的民調嗎?國民黨既然敢說人民才是民主的主體,何不暫時擱置服貿協議的審查,先就當前「被服貿」而反對激烈的各行各業一一溝通,重新把民主程序補齊再說?

當然,以上矛盾,國民黨是無法回答,也不會回答的,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權力早就腐爛了所有的人性善端。好在是,現在已經不是五年前,嘴巴一套,行動一套,過去可以迷糊大眾,如今,台灣社會早已全民皆罵來回敬這個無良政權。


郝明義/《用常識來面對服貿》 服貿不能忘記國家安全

自由時報 自由共和國 2013-8-27

提醒馬總統看看對岸的策略

◎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

馬總統:

聽說您要和在野黨主席辯論兩岸服貿協議。我個人認為,在政府還沒就服貿協議違反民主程序的黑箱作業說明背景和經過之前;在政府還沒有因應社會要求而提出產業、社會及國家安全衝擊報告之前,您就要自己上場,拿一個整體行政團隊都沒說清的政策來辯論,可能會模糊焦點,也難見效果。

服貿協議說來複雜,但還是可以從常識的角度來談幾件事情。知彼知己,我們不妨分析對岸在服貿協議上的策略和方法,再來比對一下自己。

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國家利益

首先是國家安全的議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Joseph Stiglitz)說,談雙邊貿易協議,「商業利益不能凌駕國家利益之上」。對岸顯然很相信這件事情,劃了幾道紅線。

第一,資訊。他們不只對涉及思想的出版絕不開放,任何服務和「信息」(資訊)相關,都嚴加看管。譬如,他們雖然開放「環境服務」,但註明「不包括環境質量監測和污染源檢查」。雖然開放電信的「在線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但只限「經營性電子商務網站」,並且是在福建省設立比率不超過五十五%的合資企業。

相對於對岸的滴水不漏,我們政府對資訊及其背後的價值之漠視,令人驚奇。讓陸資來投資「地質、礦物及其他科學勘察服務」(可擁有多數股權)、「郵寄名單編輯服務」(可獨資),已被許多學者所批評。

在資訊及電信領域,和對岸對我們的諸多提防和限制比起來,我們既有和即將開放的項目,卻讓陸資參與入口網站經營、資訊處理、網站代管等項目,對台灣的通訊隱私、網路中立性造成嚴重威脅,民間責難尤多。

至於出版業上下游,不對等地開放了三個環節給對岸,危及言論自由的可能,您可以讀出版同業的調查採訪及公聽會報告,就不再多言。

第二,基礎工程。對岸這次開放的主要是「建築和相關的工程服務」,看不到開放基礎工程的空隙。但是我們開放的卻是「土木工程的一般建築工作」,把公路開闢與營建、電力及電信管線、天然氣、水庫、自來水等數十項基礎工程服務都開放給陸資參與。在公路運輸上,還明指要他們參與公路橋樑與隧道管理。這些到底有沒有國家安全的疑慮,也不難用常識推論。

第三,關鍵民生產業。對岸也特別看管。台商如果是做多品牌的「農藥、農膜、化肥、糧食、植物油、食糖、棉花等商品」批發或零售,一旦店舖數超出三十家,就不能獨資。我們政府?沒有看到他們注意這方面。

工作方法上,對岸也至少有兩大重點。

一,「有關規定」。他們不只用是否准許你獨資,或合資的股權比例來管理你,很多行業還要求必須另按「有關規定辦理」。甚至,有這些要求也不明言。譬如印刷業在大陸要印刷書刊,就必須另有「書刊准印證」等特許。

「人頭股東」使門檻如虛設

相對而言,我們政府對陸資參與某些行業,目前卻一味迷信只要佔股比率不超過五十%,就可以限制對方發揮不了作用。民間再三提醒「人頭股東」可能使這些門檻形同虛設,政府要有其他「規定」,也充耳不聞。

二,「試點」和「限地」。對岸即使很有優勢的行業,也毫不放鬆警戒,只先讓你「限地」經營。譬如,「港口裝卸、堆場業務」,限制在福建省。

我們政府?卻一開就把「港埠業」、「船舶貨物裝卸承攬業」、「拖駁船業」等相關六個行業一古腦兒全開,也完全不考慮「試點」、「限地」的可能。

兩岸政策,事涉國家存亡。中國大陸幅員如此之大,資源如此之廣,擁有的產業優勢如此之多,對於給台灣的任何開放,卻謹慎從事,步步為營。我們幅員、資源、優勢都不足,一開放就打著自由市場的旗幟大開閘門,毫不防範沒頂之災的風險,至少以您身為中華民國總統,不應如此。

以上,是再一次提醒。


服務因地制宜 還是因客制宜?  台灣人  在大陸

2013-8-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鄭安珀/台北市)

總是在兩岸飛來飛去,對服務這件事有些體會,關於對人的尊重,兩邊總有些不同的理解。

重慶開了第一家以服務取勝的台灣品牌、中價位的牛排餐廳,某天,一位在當地做廣播主持人的姐姐約我去嘗嘗,懷念一下屬於台灣的細膩。

這是她第二次消費,正好,之前消費的發票抬頭錯誤需要更改。

一進門,先換發票抬頭,拿名片給餐廳服務員,姐姐說,就照著名片上的公司名稱打就行了。經過30分鐘,服務員換來了一張新的發票,又錯了;再來,還錯,而且老是錯同一個字,這一來一往間,一個小時過去了。

服務員拿來一支筆說,妳直接寫給我看吧。姐姐心想,我不是名片都拿給你看了嗎?

餐後,仿照台灣的習慣,這品牌,照例都有顧客意見調查表。

因為換發票這件事,姐姐在服務表上全部勾選「普通」。

可愛的服務員連忙把顧客意見表收起,說,都寫普通,主管看了會問東問西,挺麻煩的,不如不要寫吧。

在一旁的我,這才體會到,原來,就算流程做得完美無瑕,服務的概念只要沒有落實到服務員心中,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關於對人的體貼,必須由小培養。

回台灣,跟一位總經理約在三井吃飯,服務員細膩觀察每個人對吃的偏好和習慣,做最恰當的建議,原來,這餐廳已連線了顧客資料,電話訂位時,直接跳出訂位者過往留下的資訊,連客人先前的統一發票號碼都有。

這是服務的細節,來自對消費者的尊重。

近期在大陸,所有餐飲業者做內部員工訓練時,最喜歡引用的例子是曼谷的一家五星級酒店,體貼入微的留下所有顧客資料,只要一入住,連打掃的阿姨都會叫出貴客的大名,還有喜歡的餐點跟咖啡口味,甚至旅程結束回到自己國家,還會收到這飯店寄來的生日賀卡。

我大陸朋友笑說,這服務就算引進大陸,應該會被抵制,因為有錢人不想被知道的祕密很容易就露餡了。

到目前為止,我在台灣的消費經驗總是愉悅的,物價便宜、服務貼心,但可惜的是,伴隨陸客越來越多,有些大陸朋友在台灣的消費經驗卻不是那麼一回事了。

重慶同事跟一群大陸記者來台旅遊,入住台灣某知名連鎖旅館,她很訝異地問我,台灣的旅館為何網路線要到前台登記取用,而且要給押金?

我相信,所有的現況都是經驗的結果,不知道是旅館不信任旅客比較糟糕?還是過往的陸客素質實在讓人不得不採行這個做法?

在陸客多的地方,攤販的產品價格居高不下,就看每個人殺價功力,動輒半價、一兩折的做生意方式,我似乎看到了十餘年前在大陸的購物經驗,但這絕對不是過往台灣的做生意方式。

不知道,是因為消費者的差別造就店家的服務模式有所不同?或是因為服務態度的不同帶來不一樣的消費客群哩?


大陸亟待建立社會信用制度

2013-8-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原作者: (錢兆成/江蘇省鹽城市)

大陸人大會議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修正案草案進行了二審。其中,新增規定「社會團體或其他組織、個人在虛假廣告中向消費者推薦商品或服務,造成消費者損害的,應當與提供該商品或者服務的經營者承擔連帶責任。」這意味著廣告代言人對虛假廣告也應承擔民事責任。

說起明星代言虛假廣告,事例不勝枚舉。譬如,郭德綱代言的「藏秘排油」被央視曝光是偽劣產品。鄧婕曾為三鹿慧幼嬰幼兒奶粉做過代言。

名人代言虛假廣告現象的氾濫,表面上看是廣告領域管理不嚴,實際上反映的卻是經濟環境存在嚴重的信用缺失。在國際上有信用經濟的環境裡,一個人如果有了不良的信用記錄,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甚至從此在經濟領域將寸步難行。與這樣的後果相比,通過虛假廣告獲取的收益是微不足道的,這樣自然就能遏制虛假廣告的發生以及利用名人代言虛假廣告現象。

名人代言虛假廣告是標,社會信用制度缺失是本,只有正本清源,才能發展長遠。


新台灣共識

2013-8-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1| 評論數: 0 |原作者: (楊農/新北市)

世局多變,潮流在變,應變之道也需改變。人類文明演化最佳普世價值是自由、民主、法治、人權、多元等。過去60年台海兩岸不斷在變,兩岸國民共三黨也都思考如何應付連續的變局,但迄今三黨各有趨變與拒變;能向普世價值趨變則通,抗逆則必將產生更多問題。

海峽兩岸未來只有二選項,一為民主與統一,二為民主與獨立,無第三條路。目前國民黨的「不統、不獨、不武」只是過渡,最終仍必走向此二選項之一。依普世價值論,此二選項之最高價值是民主,統或獨是其次。

既然影響大陸民主化的最大力量是台灣,關鍵是國民二黨是否有智慧遠見、堅強意志與毅力把兩黨與台灣的奮鬥目標朝向大陸民主化,不只潛移默化大陸人,更應公開向中共強烈要求:為了中華民族的真正復興,目前發展模式是遠遠不夠的;經濟上可以招商引資參與大陸各種建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政治上更應引進台灣的民主政黨進入大陸,參與大陸的民主工程建設。大陸不可能引進台灣以外的民主政黨。

民主大旗下,台灣國民二黨是強大者。民主的台灣不用怕專制的大陸,台灣可以理很直,氣很壯。


前海拚上海 36計升級自貿區  廣州、廈門、天津展企圖 競爭白熱化

2013-8-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甫獲大陸國務院批准的上海自貿區,日前傳出最快下月掛牌營運消息,身為珠三角核心地位的前海特區不甘示弱,26日對外公布貿易、服務和金融等36項配套措施,期從「特區」升級至「自貿區」地位,和上海自貿區一爭長短,大陸各地區的自貿區之爭,更顯白熱化。

《上海證券報》報導,前海特區獲批屆滿3年,廣東力促前海升級的36項配套政策26日出爐,相關內容見諸「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援前海加快開發開放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其中首見「支援前海向自由貿易園區轉型升級」字眼,透露前海欲向上海自貿區看齊的企圖心,

搶先落實CEPA措施

報導指出,該份文件已獲廣東省政府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其內容指出,為促使前海朝自貿區升級,前海將率先落實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框架下運輸、物流、貨物檢驗等措施,並積極為前海爭取貿易便利化、航運服務、離岸貿易、離岸金融及啟運港退稅等先行先試政策,打造深港國際航運服務平台。

憂遭邊緣化 加快腳步

文件還提出要支援前海建設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具體措施方面,未來在CEPA框架下降低港澳金融機構進駐前海的資產規模、持股比例及業務範圍;讓前海股權交易中心發展成為區域性場外交易市場;在前海設立保稅研發中心、檢測維修服務地、離岸金融試驗區及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

據瞭解,前海力拚升級,主要著眼於上海自貿區的快步前進。香港、深圳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向來憂心遭新崛起的上海邊緣化,如今上海自貿區即將起跑,更增添該項憂慮。這讓作為連接深港並具門戶地位的前海,不得不急起直追。

不僅前海著急,廣州、廈門、天津等地都積極爭取自貿區試點,大陸各地吹起一片自貿風,26日傳出廣東省發改委正就南沙新區申報自貿區一事制定相關方案,力爭在下半年上報。

具大陸國家戰略地位的上海自貿區,27日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的中共政治局會議中,確認上海自貿區是在新形勢下推進改革開放的重大舉措,外界解讀,其釋放改革紅利,堪比1979年推動深圳特區。


微博直播的進步

2013-8-2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微博直播的進步 薄熙來庭審第一次採用微博現場直播,儘管有人指出表演成分,但控辯雙方激烈交鋒公之於公眾,與過去迥然有別,如果這凸顯出當局對法治、對事實、對民眾辨別是非的自信,倒也是一種進步。(郭正亮)

讓人沒安全感

頭一回到西安,機場外出租車既沒排隊,又不跳錶,用喊價的,讓人很沒有安全感,不像個大城市的感覺,想念北京了!西安是個美麗的城市,但希望這個城市能夠更好,機場畢竟是城市的大門,也是旅客第一印象的主要來源,公共運輸的安全與方便,能讓城市更友善,希望政府相關部門能重視並加強管理。

(AICI李昀irene)

到上海像回家

來到上海像是回到大陸的家,上海是大陸城市中文化最接近台灣的地區,在這裡不像在大陸,人的思想較為靈活自由,容易溝通。大陸的文化發展,以上海為首,我樂見其成。(曉茵的人生漫舞)

赴陸發展要領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台灣年輕一代看到了蓬勃發展的機會,考慮到大陸發展,就自己9年的經驗和初來上海的台灣同事分享!我的總結很簡單:1、清楚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與家人充分溝通,得到支持;2、堅定信念不留後路;3、尊重並適應不同的文化和習慣,融入當地生活;4、建立綿密的人際網路。(活力姐夫)


王郁琦、崔世安會面 首度官銜互稱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台北報導】2013.08.28 05:06 am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昨天在極度保密之下,赴澳門政府總部與澳門特區行政長官崔世安會面,雙方互以官銜稱呼對方;王郁琦在會後表示,這是陸委會主委第一次與澳門特首會面,顯示台澳關係正向發展,對台港關係與兩岸關係的發展深具重要意義。

澳門政府行政長官辦公室昨晚發出新聞稿,「行政長官崔世安今(廿七)日在政府總部會見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就高等教育、旅遊業發展等共同關心的課題進行交流。」新聞稿中用了「陸委會主委王郁琦」的職銜,前面也加了「台灣方面」四個字。

陸委會官員解讀,王郁琦與澳門特首崔世安會面後,未來與香港特首梁振英,甚至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為時不遠。

王郁琦此行除視察澳門辦事處的館務外,並與崔世安在澳門政府總部會面,會後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次與崔特首見面,雙方以官銜互稱,這有相當的意義;此次會面,不管對台港或兩岸關係,是很正面的一件事。」

據了解,兩人交談中,互以「王主委」與「崔特首」相稱。

王郁琦抵澳,澳門由行政長官辦公室主任譚俊榮等接機,並安排禮遇通關;今天王郁琦將參訪澳門的世界遺產景點等地,澳門主管部門官員將陪同,這是之前台灣官員赴澳門沒有過的待遇。

目前台灣只承認澳門大學的學士學歷,尚未承認澳門大學的碩博士以及其他澳門學校的學歷,澳門政府多次向台灣關切學歷採認的問題;王郁琦說,「經陸委會與教育部協調,很快會有好消息。」

至於澳門爭取台灣免簽證部分,王郁琦表示,澳門有相關需求,陸委會與移民署會研究,還有技術性問題處理,希望能有較好的結果。

王郁琦此行是否也負有向澳門博彩業取經,王郁琦指出,沒有提到博弈問題,他與崔世安較多討論到旅遊服務業,比如到台灣玩的遊客可再到澳門玩,到澳門的遊客可再到台灣玩。


觀察站/台澳模式 給兩岸新啟發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庭瑤】2013.08.28 02:43 am

陸委會主委王郁琦低調親赴澳門見澳門特首崔世安,此行的意義有二:一是陸委會主委首次會見澳門特首,二是澳門特首辦公室官方文件原本加引號的「陸委會主委」,其中的引號不見了,變成「台灣方面陸委會主委」。

「陸委會主委」的引號不見了,加上「台灣方面」四個字,是否算是台澳關係的一大突破?

固然澳門特首第一次稱呼陸委會主委官銜,並拿掉多年以來加在頭尾的引號,已展現澳方對我方的尊重,陸委會更期待這次台澳關係的官方互動,可為台港關係(與香港特首梁振英會面)和兩岸關係(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會面)帶來示範效果。

從北京角度看,官銜上多了「台灣方面」,其實仍代表兩位「地方官員」的見面。澳門政府向來聽命於澳門中聯辦,而澳門中聯辦台灣事務部長李維一擔任過國台辦新聞局長;可以想見,澳門特首使用這樣的官式稱謂,不但經過大陸方面同意,更是熟悉台灣事務的國台辦官員幾經推敲後確定。

以台港關係為例,港府向來緊守「錢七條」,即香港與台灣各種官方接觸往來,都需報請大陸中央政府批准或授權;經過此次台澳官方的互動模式,或許有助推進台港官方使用正式稱謂。

此一模式可否成為未來台港、甚至兩岸關係的參考座標,仍待觀察,但台灣萬不能以此模式自限。未來王郁琦若能與張志軍會面,除比照「台澳模式」,能互稱官銜外,若可進一步拿掉「台灣方面」,將更有助於推進兩岸關係「相互承認治權」的實質進展。


香港人:你們台灣要守住啊!

來源: 郝曉聞的日誌 2013-08-28 09:18 | (分類:默認分類)

近年來,香港人來台灣慢活、逛小店、吃小吃、學烘焙,甚至學不悲情的「快樂抗爭」。香港人的台灣情,背後反映了什麼?北京當初承諾香港的一國兩制,正在變調中。香港學者認為,比起台灣,香港更讓北京頭疼。

中國買不到的心

在過去5年,大陸、台灣、香港,正形成一種糾結的三角關係。

2008年起,香港人一年比一年瘋台灣,同時港人的香港認同攀高,中國認同卻快速走低。根據香港大學的政府信任度淨值民調,透過「信任政府」減去「不信任政府」的比例淨值,來衡量一國政府推動政策的社會資產。去年,回答不信任大陸政府的香港人,比例第一次超過信任者,12年來首度轉負。

2003年,北京政府送出「陸客自由行救香港經濟」的大紅包,讓港人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度逐步回升。2012年,陸客到港人次近3,500萬,是2003年的4倍,香港人口不過700萬。香港卻陷入經濟愈好,失業率愈低,衝突愈多,對台灣好感也愈多的「巧合」。

大陸與台灣倡導的是兩個恰恰相反的價值:富國強兵與生活人文。

「當大陸忙著宣傳『神舟五號』上太空,台灣在宣傳台灣的生活小情調。五月天的香港歌迷比香港歌手的歌迷還多,」遊走在政治人、媒體人之間的香港《主場新聞》創辦人劉細良說,「現在是30年來,香港人最愛台灣的時刻。」

「移民台灣」是劉細良上週的電台節目話題。聽眾在電台留言:香港已經不是以前「我們」的香港,很多東西變了,又說不出未來會如何。「應該說,是看到未來的方向,但不接受、不認同『那樣』融入中國,」劉細良道破。

而記者此趟香港行,最多的採訪結尾,是受訪者重心長地對記者說:你們台灣要守住啊!

香港寓言  台灣啟示

在中港文化衝突上,隨著陸客自由行的人愈來愈多,矛盾愈來愈大,香港人會愈來愈覺得被侵犯。「香港人有一種焦慮,覺得北京有個中港融合的陰謀,」香港老牌雜誌《號外》台灣總編張鐵志說。

過去10年,共有50萬大陸人移民變成香港人。這還不包含2001年來,父母親都不是香港公民、在香港出生的20萬「雙非嬰兒」。目前,香港人口700萬,港府預估,2030年香港會有920萬人。

一位香港社會觀察者憂心地說,「97之後,香港照理講應該去殖民化。但現在,北京將人送入香港,決定香港事務,形成另一種再殖民。」

隨著2017年特首選舉辦法需提早一到兩年立法,佔領中環運動持續升溫,未來一年,香港社會將處於超級緊繃的狀態。佔領中環發起人、港大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不諱言,自己的策略是透過對抗,來產生一種張力,讓大家回到談判裡。「我提出佔中,是為了不佔中,」戴耀廷說。

但一年後,對抗情緒會蔓延到勢不兩立,或走向妥協、達成共識?2017年是否能夠普選特首?他無法預測,他形容佔中的結局是,「一念天堂,一念地獄。」

香港人的台灣情愫背後,並不輕鬆。香港寓言,不言而喻。


開放中資 食宿都棄守 立委批服貿 逼餐旅業死光

自由時報 2013-8-28

〔記者曾韋禎/台北報導〕政府在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開放中資在台經營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及旅行社。立法院民進黨團昨天痛批,中國已完全控制中客市場,若連在台的食宿都開放中資經營,等於是逼台灣的業者死光光。

開放三項換一項 市場拱手讓人

民進黨團幹事長高志鵬召開記者會質疑,服貿在旅遊業的開放項目,馬政府開放中國來台經營觀光旅館、餐飲服務及旅行社,中國卻只開放我們去經營旅行社,三項換一項,完全是要讓有國家資本做後盾的中資來台競爭,只會讓小本經營的國內業者倒成一片。

立委陳亭妃說,已經有業者陳情,如果服貿生效,就會把公司拱手讓人了。因為中客來台旅遊的市場,已完全被中國組團社所控制,台灣能賺的就剩食宿、餐飲,如果連這部分都開放中資經營,等於是全面棄守;讓他們能一條龍式地包下中客在台旅遊的所有行程,台灣的業者要如何生存下去?

中資一條龍包辦 小本經營全倒

立委葉宜津指出,「提供食物服務」雖才短短六個字,內容卻包羅萬象,包括小吃店、火鍋店、披薩外帶店、便當外送店、鐵路餐廳、冰果店、小吃攤、團膳都算;台灣有六成業者的資本在十萬元以內、九成五在百萬元以內,等於中資隨隨便便就能打趴本地業者,不要說「投資三百萬人民幣,輕鬆移民台灣」,未來一百萬元台幣就可以了。

葉宜津強調,服貿無助台灣的資本累積、技術提升,只會衝擊社會安全、資源使用分配,民進黨團反對到底。


先叫林中森出來辯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8-28

馬英九應付共產黨「沒半步」,對付民進黨可是「全頭路」;為了從十三趴的困境突圍,他找到了蘇蔡競合的漏洞,拉蔡圍蘇,捧蘇打蔡,玩得不亦樂乎!所以在拒絕蔡英文「國是會議」的建議後,馬上出現了既「被動」卻又「第一時間」答應,要和蘇貞昌辯論服貿協議的事兒。

在立法院開議前叫陣辯論,馬顯然別有居心;一來可以讓囫圇吞棗的江內閣躲開砲火,二來壓制受害業者的不滿聲浪,最後則是動員優勢媒體力量圍毆蘇,藉以掩護「黑箱服貿」過關,向北京交差。

面對北京向來弱智的馬團隊,其實一點都不可怕,操作服貿辯論議題,是沒有自信的,是非常心虛的,民進黨不能坐等馬玩弄,應該狠狠地反擊,教訓這個不尊重民意、藐視國會的團隊!

第一個,誰代表馬政府簽署服貿協議,叫他出來談清楚,要辯就找他先來辯。支領全薪的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領的是台灣人民的納稅錢,他和北京簽的服貿協議是什麼碗糕,請他把文件統統攤出來,請他「說清楚講明白」,經濟效益是什麼?衝擊評估有哪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