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樸素讓台北人不一樣

2013-5-3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6| 評論數: 0 |原作者: (黃梵/南京理工大學藝文部文學教研室主任)

我認為是樸素幫台北把好了文化方向。這裡並沒有政府提出的文化重任要求,這樣,文化就恢復了它的本色,無需讓盛氣凌人的政治進來攪局。不是說台北政府不給文化撥款,但他們撥得低聲下氣,甚至無聲無息。

舉例來說,近年《創世紀》雜誌每年都接受文建會和台北文化局的資助,但《創世紀》沒有任何要盡的義務,它給政府的唯一交代,是在雜誌扉頁印上「本刊榮獲文建會、台北文化局補助出版」字樣。政府願意低下頭來,當一隻不喧賓奪主的低調甲蟲,可以說是台北文化的福氣。相反,大陸文化則被政府的文化撥款和義務壓得透不過氣,那些永無休止的公關應酬,令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像樣的文化創造。

如果說,我在大陸碰到的謙虛之人寥若晨星,那麼在台北,我幾乎碰到了一支謙虛的軍隊。不論碰到文化官員、報刊主編、文壇名家、商業大老、學界巨擘、宗教聖賢等,他們都沒有地位可能給他們戴上的虛假面具,沒有把自己與普通人分裂開來。

記得有天晚上,台灣詩學論壇請客,與會的大陸學者照著在大陸養成的尊卑次序,一齊擁到台北名家、主編跟前敬酒、搭話,獨獨沒人搭理我身邊坐著的一位老者。老者在喧囂的敬酒聲中,看起來是那麼不顯眼。大概是為一些大陸學者的功利感到害臊,我耐心和老者聊著天。我感到他心腸柔軟,只是把話題耗在詩歌上,甚至沒用一個字談到他是誰,在做什麼?直到酒宴快結束,宴請方才宣布這位老者想捐款,他捐給創世紀詩社和爾雅出版社的兩筆現金紅包。直到那時,我才知道他是年掙數億元的商業大富。若在大陸,這樣的人早就橫著走路、仰面坐著,竭力耍盡高人一等的派頭。這個我不知其名的人,完全可以作為台北人的代表,作為我千百次交遊經驗的總結。

記得有人告訴我,台北某著名詩人找大陸詩人簽名時,竟虔敬地蹲在一旁,我當時有說不出的感動。我知道大陸人通常會如何看待此行為,他們會認為這是對大陸詩人能力的臣服,從而顯出大陸人常有的得意和輕視。或者說,台北詩人恰恰犯了大陸人的忌諱,大陸人幾乎把樸素、謙虛、低調等同於不自信,把尊貴、倨傲、叫囂等同於自信。

如果說奢華、倨傲、無禮是歷史魔鬼留給大陸人的遺產,那麼樸素、謙虛、有禮則是歷史天使送給台北人的珍寶。習慣把自信建築在權力、金錢、名氣上的大陸人,一時半會還難以學會欣賞這些珍寶,畢竟,他們已經習慣一元文化無時無刻不在設立的各種等級,哪怕只匆匆爬上一座小山丘,也會得意忘形。而樸素令台北人大不一樣,那不是偏居一隅山民的樸素,是遍歷繁盛之後懂得心靈應該停泊何處的樸素,它使人與人不用再靠冒充過活,使人與社會、與自然不用再靠辛酸的相互征服。

記得有次在台北參加詩歌活動,結束時有十來人同時擠進了電梯,一位台北作家冒出一句話:這麼多人乘電梯就比較划算。她的話當時令我一震,須臾間,我重新發現了台北,發現了老派節儉裡的生態意味。我至今銘記著這句話,它讓人意識到,節儉不僅不丟人還相當榮耀。

我搭飛機回南京的前幾天,需要一些舊紙箱來裝書,我走進國際學舍附近的一家小超市,看見超市唯一的營業員(一個男孩)正幹著重活,一開始,我沒有打擾他。不過他一感到我顯然有事,就停下手中的活。當弄清我需要一些舊紙箱,他彷彿忘了正在做的要事,馬上進庫尋找。過了幾分鐘,他拎著幾種不同形狀的紙箱出來,但我嫌它們過於狹小。他二話不說,轉身再次進庫去尋找。這一次,我十分驚訝,十幾分鐘過去仍不見他出來。最後,他好不容易出來時,已經滿頭大汗,雙手捧著幾隻更大的紙箱。顯然,他沒有因為是免費提供,就敷衍我。

我緩緩走回學舍的路上,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若在大陸,大家會把他的行為視為高尚,高尚也意味讚美敬仰之餘,普通人不認為自己能做到。我想單用高尚,難以解釋男孩對待節儉的認真態度;難以解釋國際學舍的電梯為什麼不停2樓和負一層;難以解釋作為公司老總的台北詩人方明,為什麼更願放棄開車或坐出租車,設法去擠地鐵或公交車……我想,樸素導致他們沒有肆意放大物慾,幫他們找到了物慾的底線在哪裡,使他們有了一種珍惜資源的情感,把節儉變成了每個人的日常意識,成為鬆弛人與資源緊張關係的最佳途徑。


透明屏障 交換生難和台生交朋友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5-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鄭州大學王心竹/台中報導

在與台生的對話中,大陸交換生常常會聽到「你們」、「我們」等用於區分的詞語。一些交換生認為,儘管和台生的交往中雙方都彬彬有禮,但始終像是隔著一道透明的屏障。

還是和陸生聊得來

「一學期下來,和我比較熟的台灣學生不過兩三個。就我個人來說,多數還是和陸生玩在一起。」交換生陸俊文說。

來自廈門大學的陸俊文這學期到靜宜大學做交換生。學期初,學校為他安排了一間和台灣學生同住的3人寢室,由於和台灣同學作息不同,他換至其他宿舍與陸生同住。「我遇到的那位台灣室友睡得比較晚,平常話也不是很多。」陸俊文看看身邊坐著的陸生室友,爽朗地笑著說:「還是和陸生聊得來。」

陸俊文覺得和台灣同學交談時,台灣同學顯得溫和、彬彬有禮,但中間總隔著點什麼,彷彿對對方瞭解到一半,就無法再深入下去了。不久前秀威資訊出版的《陸生元年》,書中也有受訪陸生談到了和陸俊文相近的觀點:「感覺台灣學生多半是客氣裡帶著一絲尊敬,並不是把你當朋友。」

來自浙江大學的交換生王龍響,在大陸做公益的時,就結識了一名台灣同學,並因此萌生來台交流的念頭。在台灣清華大學時,他經常主動申請參加社團活動,十分活躍。儘管如此,和台灣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也不總是一帆風順的。「一些台灣同學對大陸比較好奇,會主動來問我問題,一些則對大陸人抱有成見。」王龍響說。

什麼原因導致雙方交流無法深入?

王龍響說,「我覺得兩岸教育體系的不同,所造就的歷史觀,政治觀的差別,也在雙方交流中會有一些影響。」

固有觀念南轅北轍

固有觀念南轅北轍

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陸生也表示,在交流學習中發現,在 「去中國化」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台灣青年,和每天看《自由時報》、民視、三立等媒體的台灣人,竟打骨子裡沒覺得自己和對岸的「中國人」有任何關係,「這和自己過去將近20年的固有觀念南轅北轍」。

陸俊文也認為,兩岸媒體對對岸形象的塑造,和兩岸幾十年來的隔絕導致的長期誤解,為台生陸生的交流造成了潛在影響。

「兩岸人民從媒體上得到的關於對岸的資訊,都是不完全的,帶有偏頗的。」陸俊文說,台灣媒體長期對大陸人負面形象的塑造深植人心,而一些大陸人也對台灣懷有過於浪漫化和理想化的看法,在交流遇到思想衝擊的時候,大陸交換生們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滑到舒適區來,即通常和陸生們待在一起。

不過陸俊文也表示,這樣的情況也和交流雙方的個人性格有關:「有些喜歡突破自己舒適圈、愛交新朋友的人可能和台生走的就近一點。」

要打破兩岸學生之間這道透明屏障,需要時間,還有開放的心胸。


說人話講人情的會議風氣

2013-6-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94| 評論數: 1 |原作者: (黎勇/深圳《晶報》駐台記者)

在台北的日子,我所參加的會議,總結起來有幾個鮮明的「缺點」,一是很吝嗇──主辦方花錢很節省,開會時間很節省,會場讓人沒法睡覺;二是說人話,少官話,官員常常很沒面子──官員發言沒有講稿是常態,有講稿是例外,沒廢話,沒套話,沒空話;當官的經常被當面出糗,常很沒面子,官不聊生;三是會場把關不嚴,不管有多大的官在場,不看證件就讓記者隨便進。

物資摳門內容大方

剛來時,不懂台灣政府部門的「規矩」。一次,主辦方通知記者中午12點在文化部樓下集合,統一乘車前往。我想,既然是主辦方主動電話邀請參加,又是安排在吃飯時間集合,應該會請大家吃飯吧。結果,與我持一樣想法的大陸媒體記者,都餓到下午5點也沒吃上飯。活動結束,到了晚飯時間──還是沒飯吃。不僅記者,包括龍應台在內的所有參會人員都沒安排飯吃。幸好主辦方工作人員很細心,在前往考察的車上給每個記者提供了糕點,臨時充了饑。

有的會議也會有飯吃,但絕沒有「大餐」──所有人員,無論是坐在嘉賓席的高官、大佬,還是坐在觀眾席的普通參會人員,一律每人一個便當。包括高層次、高規格會議,均是如此。

某次高雄市政府邀大陸駐台媒體前往採訪,吃飯時,新聞局新聞服務科(請注意「服務」2字)編審告訴我,政府部門接待和開會,都有預算,不敢亂花錢。他表示很抱歉,接待不周,「如果不是請你們來,我們平常還吃不上公費餐」。

以我過往的經驗,會議材料及其裝訂的精美程度,往往能體現一個會議的「檔次」。如果以這個標準衡量,台北的會議多數「檔次」不高──會議材料大都是簡單的幾頁紙,還是很廉價的紙,且正反兩面都印有文字,沒有精美的包裝,沒有紀念品。我所見過唯一一次有紀念品的會議,是每個人吃完便當後剩下的快餐盒,上面印了「會議紀念」字樣,各自自己洗了帶回去。

更「摳門」的是,每次都要將參加會議的「採訪證」或「出席證」的塑料卡交回,下次會議還可循環利用。

會場的布置也大都很簡單,沒有張燈結綵。給來賓提供的純淨水,多是小瓶裝或杯裝,沒有在會議桌上擺滿香菸或各種水果盤的情景發生(茶歇時可到會場外自行享用主辦方準備的簡單茶點)。

雖然主辦方物資上很「小器」,但對會議的內容,各個主辦方絕對「大方」,絕對開放。我進入任何會場,從未被阻攔過,到了會議報到處,只需說明身分,放一張名片,並被熱情地引導到採訪區。如果會議討論過程不宜公開,主辦方會讓記者在會場外等待,安排專門的場所供記者休息,待會議結束,出席會議者就會發布會議討論的結果,並接受採訪。

有馬英九參加的會議,我曾擔心進不去。但實地體驗發現,僅多了一道「安檢」程序,工作人員要求我自己打開包,隨意看了一眼就讓進,連證件都不看。我常在心裡暗想:他們也太不嚴格了!

「官不聊生」的台灣社會,政府官員參加會議經常狼狽不堪,但官員們對於不同聲音所給予的大度與寬容,也令人感慨。最有趣的一次是文化獎頒獎典禮。獲獎者是著名導演侯孝賢。就在頒獎禮舉行的當天上午,侯孝賢帶領一批文化界人士和普通民眾,到文化部抗議樂生療養院的文化古蹟因修捷運而遭到破壞。

官員寬容對待異聲

下午的頒獎典禮上,侯孝賢從行政院院長江宜樺手中領獎之後,又當場痛斥行政部門管理不力,末了,他還號召台下人士參加大遊行。回到台下,他就坐在他所批評的行政部門首腦江宜樺的身邊,毫不尷尬。更「不識相」的是,頒獎禮結束後,侯孝賢就在會場的大門口舉行記者會,再次控訴政府對古蹟的破壞。

對於這些讓政府和官員「沒面子」的異樣行動與聲音,政府部門及官員的表現可圈可點。他們坦然、大度而寬容。既未取消授獎給侯孝賢,頒獎典禮也並未因為請願活動而推遲。侯孝賢發表「與授獎無關」的講話時,麥克風也沒有意外失聲,會場更沒有「突然停電」。他在會場外開記者會,沒有人出來阻撓。相反的,在會場上,文化部長龍應台笑著主動提及侯孝賢上午的請願和陳情,表態很重視他反映的問題。頒獎禮結束後,文化部還專門就樂生院問題發出新聞稿,表達對此事的態度。文化部是台灣所有媒體的主管機構,但參加頒獎禮活動的所有媒體與記者,都沒有接到「不許報導」或「淡化報導」樂生院問題的任何通知與招呼。

不管是參加官方的會議還是非官方會議,會議的發言者,絕大多數都是脫稿演講,且絕不講屁話、套話和官話,這是台灣官員開會的基本特點。

說人話,是對參會者的基本尊重。台灣當局領導人馬英九在「汪辜會談20周年紀念茶會」這種重大場合,雖然使用了講話稿,但仍脫稿談及自己剛看完回顧短片時的個人感受,以及當年的一些小故事。板著臉孔高高在上教訓人,空喊口號,在台灣官員的身上是找不到的。

在台灣的會議上睡覺,是件不大容易的事。發言者一般都會想盡辦法,或者講故事,或者曝私事,或者說道理,皆口若懸河,出口成章,精彩絕倫,吸引與會者認真聽下去。此外,每個人的發言一般都很緊湊,很多會場設置了警鈴,提醒發言時間已到。至於發言後的互動和提問,更是常見機鋒,那種激烈的爭辯往往讓人感到緊張而刺激。

發言前問候與會者

我還注意到每次開會時的一個小細節。發言人上台開始發言時,一般都會先問候與會者:「大家早安」、「大家好」。「早安──」「好──」會場內的人們會給予大聲的回應。在最開始,我以為這是場內人們與發言人之間互動式的戲謔,我甚至一瞬間想起了小學生每次上課前問候「老師好」,而老師回應「同學們好」時的那種場面,感到有一絲滑稽。但很快,我慢慢地體會並明白,這種互動和對白,實際上體現出的正是一種文明社會裡,經久養成的人與人之間相互的尊重。這似乎更顯出了我們常見的一種場景──發言者問候一句「大家好」之後,根本不給聽的人回應的時間即開始說下一句話,或者僅得到一陣零零星星劈劈啪啪的掌聲回應──那種「禮貌」性問候是多麼虛偽。

說人話,有人性,講人情,互相尊重。會風中體現的,不僅僅是一種「規矩」,更是一種價值和文明。


陸生看台灣 美好帶有缺陷  台灣是大陸人對現狀不滿而意淫出的伊甸園

2013-6-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84| 評論數: 2

韓寒〈太平洋的風〉一文在大陸刮起「台風」,而近年在自由行、開放陸生來台的推波助瀾下,大陸年輕世代有更多機會透過自己的視角觀看兩岸,尤其陸生在台時間較長也較融入生活,不少人從浪漫的嚮往回歸理性的認知。

在台陸生劉二囍便以近1年的時間寫下《亞細亞的好孩子》,審視兩岸並陳述在台生活的心理歷程。

著《亞細亞的好孩子》

近年從自由行來台而寫下《從台北到台灣:這麼近,那麼遠》的趙星,到來台陸生蔡博藝的《我在台灣,我正青春》都曾在大陸網站上熱烈轉發並引起討論,這些文章多半強調台灣的美好,親切友善的人情,令大陸年輕世代對台灣憧憬不已。已是建築師,又曾任咖啡館店主,如今「回鍋」當學生並成為台灣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陸生的劉二囍,則在《亞細亞的好孩子》中,更著力於描述對台灣印象的不斷發現和修整的過程。他認為很多大陸人對台灣的嚮往有如烏托邦,「但在某種程度上,台灣只是恰巧成了很多大陸人對自己現狀不滿而意淫出的伊甸園。」

劉二囍寫出在台心聲

劉二囍不諱言,在體驗台灣美好的同時,也發現一些台灣的缺陷,像是陸生辦個電話卡還得各種證明,在大陸則不管你什麼身分,隨便一個報刊亭乃至地攤都能輕易搞定;又如中秋烤肉活動,友人告知綠營親友對大陸人不表歡迎,讓他知趣地放棄參加聚會,由這些經驗讓他感慨:「陸生來自於大陸的同時,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陸生的一些尷尬處境,如在台無法享受醫保,可說正是雙方政治博奕下的犧牲品。在第三屆陸生來台放榜之際,劉二囍表示:「太多的限制,確實影響了陸生來台的積極性。」

劉二囍以陸生身分在台生活1年,他意識到台灣有許多大陸值得借鑑的地方,但大陸也有值得台灣學習之處,只是前者比後者多出不少。相較於過度美好的想像,他認為大陸需要一個客觀的台灣,而他則是慶幸:大陸還好有台灣,台灣還好有大陸。


鳳凰花開 首屆陸生畢業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6-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七七/台大陸生)

又是一年鳳凰花開時,我在台灣的生活也步入了尾聲。想想兩年前的現在,正在為這個新鮮的決定而滿懷期待。兩岸分治這麼長時間以來,台灣首次招收陸生居然被我誤打誤撞趕上了,想來是一件值得雀躍的事。

於是就這麼義無反顧地來了。年輕的歲月裡,每一個決定走出的每一步,或許看似無心,但絕不會虛度。22歲的我與台北結下了不解之緣。

從一開始情感上的不適應到逐漸試著用理性去思考絕大多數的東西,時間在我身上留下了烙印,看似雲淡風輕,實則不可磨滅。有些東西,確實不是一朝一夕的觀光遊學可以體會的。時間久了,才知道原來歷史欺騙了我;時間久了,才知道這麼多年來耳濡目染的血濃於水,過了這一灣淺淺的海峽就被本土意識取而代之。在這樣不斷地顛覆與反顛覆中,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我終究還是要回去,回到那一片最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除了記憶和一紙文憑,還有什麼是能帶回去的,這或許又要交給時間的續集。

很多時候,在時間長河中踩上了這樣一個結點,我們無論如何都被認為是幸運的。我的同學中藏龍臥虎,其中有因被第一屆陸生的身分所吸引而來到這裡的。短短兩年不到,《台灣你可以更讚》、《陸生元年》這樣的小書相繼出版,就出自我身邊的可愛夥伴。

但是,任何新鮮的事物總是意味著探索,路就是在一群群探索者腳下慢慢被走出來。雖然近年來大陸人在台灣的地位與十多年相比已經大大改觀,然而陸生作為一個嶄新的群體還有很多地方有待關注與完善。

臨近畢業,我們這一屆學生有很多都面臨找工作的問題。由於兩岸研究生學制以及徵才模式上的差別(大陸的校園徵才多在每年的10至12月分舉行,而不是像台灣在臨近畢業的時候),我身邊就有同學為了回去面試,在短短10天之內來回3次,期間還要應付期中考試,辛苦程度可見一斑。

像我們這些理工科的專業一般只有兩年,所以很少能夠有大段的時間讓我們去找工作,我身邊的台灣同學往往是等口試完成以後才著手。但是在大陸,因為有應屆生保護政策,如果等畢業之後就錯過了應屆生的徵才季,喪失了很多好機會。這些問題,或許是我們之前沒有想過的,這也是我們這些勇於嘗試的人要付出的代價,將來情況也許會慢慢改善吧?

臨近分別之際,一切都變得可愛起來。甚至是每天都要經過的公館小夜市,因為想著或許以後都不會再路過這樣充滿了油煙與喧囂的狹窄小路,而突然留戀起來。實驗室中哪怕兩年都沒什麼交集的同學,甚至是原本略略刺耳的聲音,在這個畢業的季節,被染上了即將屬於回憶的金色,顯出美好的樣子。我會一直都記得,在我20出頭的歲月裡,給我帶來驚喜雀躍,也給我帶來疑惑思考的台北。


看山看海看稻田

2013-6-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9| 評論數: 0

@娓妮妮穿裙裙:從花蓮下到台東的鐵路,「風景向後我向前,看山看海看稻田」,這14個字應該就是對火車旅行沿途風景最好的描繪啦,這一帶我火車、汽車都走過了,以後該試單車了!


一位陸生媽媽的不平之鳴

2013-6-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88| 評論數: 1 |原作者: (宋文/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

翻開輔仁大學102學年度轉學生招生簡章,赫然在目的是陸生不得報考。僑生和境外生都有規則可依,陸生唯一的例外是已獲得合法居留身分者。這對陸生公平嗎?

當初孩子選擇去台灣讀書,熱愛寫作的她首選就是輔仁大學傳播學院,3次模擬考試其成績都在江蘇一本線以上,在最終的高考成績只差一本線5分,所以去了台北的另一所私校。送孩子去台灣上學時還特意和她去輔仁大學參觀,在中美堂前留影,在傳播學院門口流連,並去輔大夜市排隊吃小吃。

早聽說台灣有轉學考,想到第二年孩子還有機會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到輔仁大學,心中對眼前的這所大學充滿了好感。

女兒從未後悔去台北讀書,她親身感受到了台灣人濃濃的人情味,在台北的龍山寺,熱情的大嫂推著機車,為你帶路。在路上隨便抓住兩個女孩問路,她們不熟悉,立馬打開手機google map,直到指點我們找到牯嶺街小劇場。臨別的那天看到我們母女在路口停留了幾分鐘,旅店的管理員爺爺特意追出來問我們是不是迷路了。

龍應台女士推崇的文藝原創活力。台灣音樂在大陸大放異彩,受到年輕人的追捧。其文學印證了董橋筆下的「台灣是中國文學後花園」的論斷。台灣走出的電影大師更是贏得世界的尊重。當年胡適,林語堂,梁實秋,錢穆,殷海光等的到來,加之蔣先生對傳統禮義廉恥的重視,使得中華的文脈得以貫通,綿延不息。

台灣也不乏現代理念,中正紀念堂的自由廣場讓人眼眶發溼,蔣先生銅像背後的倫理,民主,科學等現代價值觀不也正是我們大陸幾代人孜孜以求的目標嗎?

可是台灣的大學,你讓我們失望了。請給我,一位陸生媽媽,一個拒絕陸生轉學考的理由。


微博論台灣

2013-6-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4| 評論數: 0 |原作者: 【編輯:張芷雁】

台灣震福建搖

坐在凳子上一陣劇烈搖晃,我大喊一聲,地震了!台灣啊台灣,靠近你我傷不起,6.3不是小地震,每次都這樣,真心嚇死人!

(鍾啊花花花花/福建)

一樣是搞民族主義

李登輝在其新書發表會上稱:台灣是所謂「移民國家」,只有400年的歷史,哪有什麼民族主義。如果李總統反對民族主義,否認5000年民族史,那麼台灣400年歷史的說法從何而來?號召台灣民眾團結一心的說法豈不是在搞小的民族主義?狹隘的民族主義?

(彼得的理想/遼寧)

反而不想去台灣

在紐西蘭交到幾個不錯的台灣朋友,但是跟她們很熟後,就發現她們其實很不喜歡大陸人:不太講衛生,工作能力差,素質低等等,總是跟我抱怨其他的大陸同事。雖然她們人都很好,但我心中還是萬千草泥馬奔騰。我不知道她們的這些優越感是從哪裡來的。我只知道中國沒有這麼差,素質高低也是因人而異的。之前很嚮往台灣,如果只是表面上接觸台灣人,真的很有禮貌,但深入接觸後,我反而不怎麼想去台灣了。

(Winnie_einniW/山東)

歷史遺留問題

台灣這次的食品安全問題,不是馬政府任內才產生的,要追溯到扁政府,甚至李登輝執政時就已經有了,李登輝政府沒發現、扁政府沒發現、馬政府前5年沒發現,都應該檢討為什麼?馬政府現在發現後堅決查辦,應該表揚。

(Soren飛/北京)


南方澳的阿通伯

2013-6-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28|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漢輝/廈門文博副研究員)

在淡水參觀魚丸博物館,品嘗淡水的鯊魚丸之後,台北文史學家蘇文雄先生告訴我,南方澳阿通伯的飛虎魚丸比淡水的鯊魚丸更勝一籌。蘇先生知道我是「愛吃客」,第二早晨就駕車帶我到南方澳。

在香火繚繞的南方澳南天宮裡,阿通伯正對那尊用純黃金打造的媽祖像頂禮膜拜。阿通伯五十開外,雙眸炯炯有神,一看就知道是聰靈智者。他知道我從廈門遠道而來,更是客氣非凡。我問阿通伯剛才是向媽祖祈禱生意興隆、人財兩旺?阿通伯說:「今天是陰曆十五,我也祈禱蘭嶼的討海朋友出海順利,魚獲多多!」

我莫明其意。阿通伯又說:生意是共同的。蘭嶼討海朋友捕獲的「鬼頭刀魚」越多,我的飛虎魚丸的品質就「越正港」,生意就越旺!所以我每次到南天宮拜拜,都要一起為他們祈禱和添油。

他的一席話語讓我感知阿通伯為人處世之大器,並對阿通伯肅然起敬。阿通伯告訴我,鬼頭刀魚的產地在蘭嶼。這種魚類在海中猶如刀刃切割波峰,凶猛異常!不過,他的魚丸不叫鬼頭刀魚魚丸,而是取了一個威武、高雅的名字──飛虎魚丸。

據阿通伯介紹,鬼頭刀魚肉色白潔,肉塊豐厚、肉質細嫩、氣味濃郁,是飛虎魚丸的主要材料。由於魚肉含有大量的肌凝蛋白,加鹽攪拌使魚肉變得更有彈性,這是飛虎魚丸美味的關鍵!

走出南天宮,阿通伯對我說:「您老遠而來,耳聞為虛,嘴吃為實,請到小店品嘗品嘗,就有定論。」

阿通伯的飛虎魚丸店在南天宮附近漁港路的港灣之畔,依路旁而築,與其它店家連成一片。店裡店外不足百坪米,普通而又簡陋,但是酒香無需奢華店,當我走到魚丸店門口,只見店內座無虛席,店外客人是排隊在等候空位入座的。

阿通伯好不容易才在「天下第一味」的橫篇旁邊找到一桌空位,正要點菜,一個心急火燎的少年跑到他身旁,低聲細語地說著什麼。須臾,阿通伯對我說:「很抱歉,日本NHK電視台要來採訪我,我都躲起來。剛才陪您時可能讓『小日本』瞧見了,我去應付一下。」他正想讓那位少年家招呼我們,身旁突然冒出一位六十來歲手捏一小瓶金門高粱酒的老頭說:「大的,(老大的意思)你陪小日本吧,這裡我來安排。」

阿通伯笑著介紹說:「這是景田兄,找不到坐位,就見縫插針……」「好吧,替我招呼好廈門和台北來的客人。」

原來以為,這位不速之客一定是當地人,沒想到他竟是淡水人氏。侃談之間,知道景田兄每星期都要到南方澳兩三次。他說從淡水坐「捷運」到台北,從台北車站乘「自強號」到蘇澳,然後改乘「國光號」,一直坐到阿通伯的「門腳口」。景田兄充滿韻律的台語讓我哈哈大笑,但他卻很認真地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像我這樣的「粉絲」,在台北就有一兩百人之多!

我認真地聽著。他又說,今天是旅行團還沒到,要是他們來了,想找個位置都很難……,誰讓我們是他的「粉絲」呢!

景田兄又說,十幾年前,飛虎魚丸在南方澳榮獲第一屆魚丸製作比賽口味第一名,飛虎魚丸不僅好吃,價格也便宜。然而更主要是他信仰媽祖,有善念並且以誠待人,為人處世很有人情味。你知道嗎,我是他的「大吃客」,但我也是這裡的「經理」;今天中午這一餐,我可以替他簽單,您相信嗎?

我點頭表示相信。景田兄更興奮了。他很快張羅了一桌飛虎魚丸等海鮮製品,讓人眼花繚亂。

阿通伯的飛虎魚丸其貌不揚,個頭不大。我端了一碗,先喝了一口湯,一股清香衝鼻而來;再咬一口魚丸,細細品嘗起來,感覺既「重逢」又鮮甜,美味襲人──的確,「飛虎」是比「鯊魚」更勝一籌!

景田兄問我,「好吃嗎?」在他再三追問下,我舉目看了頭頂上「天下第一味」的橫篇,脫口而出──天下第一味!

當現場品嘗進入「尾聲」時,阿通伯來了。問及對魚丸的評價。我對他說:「吃是人生一大享受。享受的層面分為高貴與低廉二種層次,而你用台灣海洋裡特有的高貴的魚類通過技術手段創意出精美健康的美食文化,以低廉的價格,讓廣大平民布衣共同分享。所以你的粉絲遍及整個台灣,連我也成為你的粉絲了!」

阿通伯很開心地笑了。他說,剛才NHK的記者也是這麼說的。記者還問他說,支持這種美食文化的動因是什麼?他回答說,是神,是媽祖娘娘的恩澤!


向台灣小孩學作文 

2013-6-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97| 評論數: 0 |原作者: (高翡飛/浙江杭州‧書店經理)

《向台灣小孩學作文》一書隨著大陸媒體的一片叫好聲,書店的銷售也很理想。眾多讀者有感於台灣小孩的作文樸實清澈、天性童真、真情流露。評價大陸小孩的作文,寫作講究題材,語言雕飾造作,忽略真情實感,說教痕跡太重,形式主義明顯。也曾看過美國小孩寫的作文,與台灣又有所不同,美國小孩的作文,天馬行空,想像力極其豐富,個性十足。所以說,當真是國情不同,教育理念的高下,反映在孩子身上差異性也極為明顯。

也許我們怪罪於大陸教育理念與教學實施的矛盾性,以分數來論學習能力高下,以致教師家長一致無奈的功利性選擇。我感到該書編者的目的不在於標榜入選作文究竟有多棒,而在於啟迪大陸社會各界關注並反思我們的教育目的與方法存在哪些問題。

台灣小孩的作文很生活化,很真實。生活中所思所想所感的任何事,都能拿來自由表達;大陸小孩似乎不會觀察生活,不關心身旁事。對生活沒有體驗,所以寫起作文來文字乾巴巴,只能用現成的句式去套。

台灣小孩語言純淨自然,不求雕飾造作,真實而溫暖;大陸小孩受作文題材局限的影響,主體空洞,形容詞過多。

台灣小孩用自己的語言,把要表達的事情說清楚;大陸小孩被要求主題明確,突出中心,詞彙豐富,字數夠多。

追根溯源,這些差別來源於兩岸不同的社會形態下,思想觀價值觀的差異性。當社會處於快速成長期,整體價值觀更趨於利而不注重自我價值的實現。家長沒有閱讀習慣卻要求孩子帶著功利性的目的閱讀。成年人生活的壓力通過網絡消遣來排解,帶給孩子的影響就是捧著iPad的遊戲悄無聲息的度過了童年。對孩子的期望與應試教育的未來迫使家長的焦慮像空氣一樣瀰漫在孩子的周圍。煩重的課內外作業與各類學習班抹殺了這個年齡段孩子本身具有的好奇心,進而產生了可怕的厭學情緒,以致惡性循環。

當孩子的生活中只有電腦遊戲、動畫片與玩具時,對生活的觀察與體驗自然貧乏,寫作文時的犯難之情可想而知,迫於壓力只能編造堆砌。老師面對生活素材貧乏的學生作文教育,最行之有效立並竿見影之法,就是講解如何套用題材,活用詞彙表達,以致作文訓練程式化、八股化。

反觀台灣,整體社會發展水平與民眾受教育程度較高,注重中國傳統文化傳承,四書五經列入必學科目。社會發展伴隨著民眾綜合素養的提高,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及努力程度,整體環境對孩子童年的保護與重視,尤其是家長的教育理念提升,在很大程序上避免了孩子論為學習機器而失去自主性的悲哀。

可以說《向台灣小孩學作文》給人印象最深的感覺是,寫的很自由,文字中更多的透露出生活中的樂趣。這份「自由」背後,包含著教育者的愛和理解,寬容與智慧,──自由的成長,也許這才是根源。


陸客遊台 怕地震 不怕毒澱粉

2013-6-5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67| 評論數: 0

「毒澱粉」事件在台灣翻攪了半個多月。但北京民眾卻很淡定看待。計畫赴台旅遊的北京民眾絲毫不怕「毒澱粉」的肆虐,反而畏懼2日在南投發生的大地震。

台旅會北京辦事處表示,自從「毒澱粉」事件在台灣爆發後,陸客赴台旅遊並未受到任何影響或衝擊。

有北京的組團社也向台旅會北京辦事處反映,沒有北京遊客因此要求退團。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反應。反而對近日在南投發生的6級以上大地震最為關心。北京中青旅也指出,這段期間來,未曾有北京旅客要求退團或表達疑慮。

有北京民眾說,大陸人還比較信任台灣政府對於食品添加劑問題的處理方式,至少是公開檢驗和處理。

有一位從事旅遊網站的業者還無奈地戲稱:「大陸的問題食物比台灣多太多了,所以大家(大陸民眾)還比較寬容(對待「毒澱粉」事件)」。


城市與人 和諧共融 

2013-6-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06|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宋曉輝/山東濰坊)

我參加了在台灣舉辦的考察交流活動,得以有機會踏上神祕的寶島。因籌備會務需要,時常穿梭於台北的大街小巷,使我有更多機會接觸台灣普通民眾,親身體驗台北的社情民風。在台北不到10天時間的經歷,我在真實感受中華文化深入台灣各個領域、各個層面同時,更深刻體會和認知了台北城市與人之間和諧之美。

在去台北101大樓參觀的途中,我順道去了趟台北市政府大樓。一進市政大樓,迎面就看到服務台,大廳顯眼處有一個大樓導覽燈箱,各個樓層是什麼單位、內部怎麼設置,包括市長室在那兒都一目瞭然。辦公大廳各服務部門完全集中在一個大廳裡,非常利於相互間協調。許多部門還貼有辦事時限表,在規定的時間內必須完成民眾的訴求。

大樓的配套設施體現了開放和服務的精神,樓內設置了郵局、銀行、無障礙電梯、咖啡吧、親子樂園、購物中心甚至哺乳室、按摩室等各樣的人性化便民服務設施,政府民本執政的理念充分體現。

台北民眾環保意識很強,雖然清潔工很少,但無論是市區還是景區,地面都是很乾淨,基本上看不到什麼垃圾和丟棄物。隨地吐痰、亂丟垃圾、在公共場所抽菸的幾乎看不到。台北禁菸力度很大,如在酒店內吸菸,不但吸菸者要罰款,酒店也要被罰款。所以在台北住宿的「癮君子」一定要特別注意控制自己,以免被罰。台北禁菸的宣傳很特別,效果也非常好。

從台北返回時,因趕時間,我匆忙從機場給愛抽菸的父親買了兩條香菸,但回來一看卻後悔不迭。那菸盒上外包裝印了一個非常醒目的已經萎縮且呈紫黑色的肺,給人以強烈的視覺衝擊,估計一些「小菸民」看到可能就此戒菸。

在入住酒店期間,有一次用房間電話打總台問詢。電話剛撥過去,通曉多種語言的服務員,依次英語、普通話、閩南話順序問「宋先生,請問有什麼需要服務的」,得知我使用普通話後即改為普通話進行交流,以後我再用房間電話詢問總台,她們就直接用普通話進行交流。記住客人的基本情況,如姓名、使用語言等細節,著眼細微處提供人性化服務,在台北各大酒店很普遍。

在籌備會議加班之餘,我還到一些小吃店就餐,在品嘗地方風味小吃的同時,也感受著台北普通市民的良好素養。在台北,小吃店即使門面再小,也時刻保持著清潔。每個客人用餐後都會自覺把應該清理的東西收拾乾淨,主動給服務生留下一片清淨,市民隨時把方便留給別人的良好習慣可見一斑。

台北市民對人誠心幫助出乎我的意料。一天,我從台北打車去新竹籌備有關會議,一位60歲左右,但感覺非常清爽幹練的司機拉著前往。雖然出發前酒店的服務員也告知我們,從台北到新竹打高檔出租車需要4000元新台幣,普通的2500元新台幣即可,還囑咐我們儘管放心乘坐。但因為台北離新竹距離較遠,另外對道路又不熟,我們有些擔心被司機「黑」了。但上車後疑慮就完全打消。這位司機問明了去處後,因也不清楚具體路線,就馬上打電話問台北有關部門問明具體行走路線,然後開通定位系統直奔目的地。雖然在途中小遇麻煩,但這位司機及時調整路線,用最少的時間、走最短的路程把我們送到了新竹。

還有一次,我和一個騎摩托的台北朋友順道外出辦事。因為我沒有頭盔,再加上距離近,就和朋友推著摩托車前往。路途中,不時有人問我們需不需要幫助。我感到有些疑惑,悄悄地問同行的朋友是不是他們想掙修理費。朋友笑了笑,說那些人不是修車的,他們看我們推著摩托車走,以為我們需要幫助。聽後我不禁暗自慚愧。這種主動為別人提供幫助的現象,在台北是市民的自覺行為。

在台北這些日子裡,真切感受到城市與人之間的和諧。台北,不浮躁、不焦慮,充滿了生活氣息和人情味,彰顯著文明與涵養,不經意地就受到感動,身居其中不時地體驗著生活之美。我想,城市與人之間達到和諧共融,需要人們共同創造、建設和呵護。在諸多方面,台北城市發展理念是我們大陸城市可以借鑒的一面鏡子。


瞿山坑道尋寶

2013-6-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0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郭銘陽/福建.廈門市實驗小學學生)

春節期間,我第二次遊玩形似「骨頭」的金門,我重遊的地方是瞿山坑道,它兼具藏寶地、戰地和旅遊風景區3個迥然不同的身分,我對它越探索越著迷。

瞿山坑道入口處是一座微縮版的「長城」,當我們進入這座綠色「小長城」內,就會看到裡面有一座公園。往正前方望去,只見那兒擺放著幾門大炮。這些大炮有的是雙管的,有的是單管的,有的是雙人使用的,有的是單人使用的。雖然在風雨的侵蝕下,有些已開始生銹,但它們仍然是男孩子們的最愛。很多小男孩一見到它們就掙開父母的手,飛也似地跑過去,使出吃奶的力氣爬上去,然後坐上駕駛室,左右擺動方向盤,瞧那正襟危坐、威風凜凜的樣子,甭提有多神氣了。

我們在導遊引導下走向了坑道,在一個拐角處,導遊讓我們看一塊由蔣介石親自題詞的石碑,上面刻著「毋忘在莒」4個大字,據說是蔣介石當年為要求前線軍民傚法「齊安平君(田單)」之復國精神、鼓舞台灣軍民「光復大陸」而特地題寫的。

接著我們踏進了瞿山坑道。折過兩次樓梯後,我們走向了坑道。金門的坑道有很多,而瞿山坑道裡不僅有人行通道,而且有船行通道──一條小溪似的水道。坑道分左右兩側,因為是重遊,我熟門熟路,直接衝向了右邊的通道。相對於中間坑道的陰暗和潮濕,右邊的通道似乎亮堂些,因為它的盡頭就是澎湃的大海。

遠遠地,我看見水似乎露底了,仔細一看,發現那是幾乎可以以假亂真的倒影!此時此刻我隱隱約約地瞅見湖裡躺著一把灰撲撲的斧頭和一支破損的船槳,這讓我想起了導遊跟我們說過的話。世代居住在金門的導遊說,「瞿山」閩南話是「賊山」,以前是山賊海盜聚居的地方,據說也是山賊海盜的藏寶地,後來山賊離開了,聽說有許多寶藏留下來了,很多村民鼓起勇氣到山上,想找找有沒寶藏,卻一個也沒見到。導遊讓我們大家都好好找找,她說也許小孩的眼睛亮,會找到時代久遠的寶藏?

媽媽說,這個世界,只要沒有戰爭,大家都講公平正義,那到處都是樂土。我們海峽兩岸的兄弟更要團結才行。媽媽說,每個人都健康快樂地活著,這才是人間真正的至寶。那個戰爭年代神祕萬分的瞿山坑道的開放,似乎也說明了社會往和平方向發展是大家的共同心願。


台文劇場陸生尬一腳 演繹求婚變麻吉

2013-6-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66| 評論數: 0

「娜娜,我要和你求婚!」靜宜大學的台文劇場裡,來自大陸的交換學生張智凱作為出場的第一個演員,出口的首句台詞就有濃濃的「外省腔」,讓看慣台文演出的在場觀眾耳目一新。6月5、6日,靜宜大學校內的兩岸學生,攜手演繹契科夫的喜劇作品《求婚》。

第一次走上舞台

靜宜大學台文系開設的「台文劇場」課程,每學年都會推出一部由學生演繹的戲劇作品。今年大陸交換生的參演,為「台文劇場」的第十部作品《求婚》碰撞出了新意。

張智凱是參演話劇的交換生之一。在來台灣交流之前,這個富有藝術氣息的大男孩始終沒有機會真正出演一部話劇。「在台灣,我終於有機會可以走上舞台,由觀眾變為演員,這樣我很有成就感。」張智凱說:「第一次走上舞台難度肯定很大。」

《求婚》的副導演蔡侑倫說,「儘管《求婚》是喜劇,但並不簡單,不管是節奏還是能量,都會是另一種考驗。」對於毫無表演經驗的陸生來說,如何在3個月內提升水準?

從3月開始,每周三下午5點30分,張智凱總是逆著剛下課的人群,到專業教室排練。課堂上,他開始學習如何讓身體呈現出富有戲劇張力的體態,如何與他人合作以追求整個舞台的視覺平衡。包括演員的發聲方法、每句台詞的抑揚頓挫,都需要被準確地雕琢。「這門課並不像想像中的輕鬆,它並不是『鬧著玩』的,相反它很專業。」張智凱說。

不想太早說離別

隨著公演的日期漸漸臨近,排練的次數由一周1次增加到3次。參加演出的另一位交換生蔣述文說:「雖然這門課占用了很多時間,導致我們不能像其他交換生那樣環島遊,但這門課給我的記憶要比旅遊更深刻。」

在排練的3個月時光中,蔣述文和參演話劇的台灣學生,早已從陌生人變成了整日黏在一起的「麻吉」。他說:「因為大家在一起演戲,所以都很放得開。很開心來台灣能交到這麼真誠的朋友。」排練時期,台灣學生和大陸學生曾一起去劇團看戲,一起出遊。在臨近公演時,他們有時一天裡有兩頓飯是在一起吃的。

張智凱說:「其實很怕公演結束。臨近公演的時候,大陸同學邀請台灣同學到家鄉去玩,就是不說離別的話。我們不想這麼早面對離別。」

身為「台文劇場」課助教的蔡侑倫說,很開心可以在課堂上碰到來自大陸不同地方的人,他將陸生來自的省分變成了順口溜:「到今年為止,我曾經在戲劇課上碰到的陸生,分別來自山東湖南內蒙古,瀋陽北京洞庭湖……」。蔡侑倫認為,不同地區的人會帶來不同的驚喜,也會為戲劇創作帶來更多靈感。也可以在課程中相互理解對方的思考方式和價值觀,以豐富台灣學生的生活經驗。


台灣的可愛與不可愛

2013-6-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45| 評論數: 2 |原作者: (若巧/浙江.現居台中市)

因為迷痞子蔡的書,看了《暖暖》裡東北女孩和台北男生純純的愛,我想要是我有這種愛情就好了,就如台灣電影裡男生騎著機車載著女生在狹小的路上飛馳,藍天白雲下的稻田散發著熱帶氣息。懷抱著一個美好的意念,因緣巧合下認識了我的先生,在談了3年戀愛後,沒有婚紗,沒有婚禮,我飄洋過海來到了台灣。

飛機快要降落在桃園機場時,我向下望了望,原來這就是台灣,這就是我即將要生活的地方,台灣,你好啊!下飛機,聽到溫暖醇厚的台灣口音,綿綿中帶著真誠的味道,謝謝不離口,我想我會愛上這個地方。

因為先生愛看書,所以我剛來不久,先生就帶我去區裡的圖書館,小小的圖書館有幼兒區,可以讓幼兒和家長脫鞋進入,而且借書也不需要繁雜的程序。但其中最讓我感到貼心的地方是廁所,竟然有馬桶刷,對於在大陸生活了20多年的我來說,這是一個何等細微的體貼啊!我想這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晚上扔垃圾的時候,清潔人員對我說了謝謝,我一愣,也回了一聲謝謝。後來回想,他們是為我們服務的人,為什麼反過來和我說謝謝呢,是不是感謝我垃圾分類做得很好呢?「謝謝」是台灣社會中最美好的聲音。

辦理居留證規定必須先體檢。因為我從來沒有打過德國麻疹疫苗,便到附近的衛生所補打。我向工作人員表明來意後,旁邊突然竄出一個出其不意的聲音:「大陸人!為什麼不在大陸打完德國疫苗再過來,人家越南人都打過德國疫苗才過來,真是浪費我們台灣人的資源,你們大陸人嫁過來只會生孩子。」在一種侷促的情況下,我只好回答:「我哪裡知道我有沒有打德國疫苗。」話說我只想著嫁過來,哪還分得那麼清楚是怎麼回事呢!這也是台灣的政府要求打的,並不是我要求打的啊!當下的委屈和無助差點把我的眼淚逼出來。是的,到那一刻我才知道,我的身分好特殊。我是陸配,在台灣社會既定印象裡是底層人士娶不到老婆才有的選擇,是騙台灣人的大陸人。

過年期間的飯局,因為我的初來乍到,一個年紀稍長的親戚為了拉近我們的距離,問我:「在這裡生活得習慣嗎?其實我們都是中國人,沒有什麼不一樣的。」從美國回來的大姐立刻回應:「你說什麼?我是台灣人好不好。」當下的我尷尬萬分,只好悻悻說了句「我們都是地球人」。我何曾想過,自己原來也會成為政治爆點,讓熱情開朗的大姐當場出現這麼激烈的反應。

現在的我,就是一個生活在台灣的大陸配偶,需要為每天的柴米油鹽而煩惱。你是什麼地方的人,我與你有什麼區別並不是很重要,台灣社會越包容,越會讓陸配融入台灣社會。社會越不接納,越會讓人產生距離。看到電視裡藍綠雙方為了大陸配偶的法條在政治博弈,實際上又有多少人在真正關心我們呢?

在台灣生活的我,努力學習台語、融入台灣社會是必須的。我在台灣考了汽機車駕照,原來騎機車兜風的感覺真的像台灣電影所呈現的那樣青春洋溢呢!生活中有可愛溫暖的家人與鄰居,鄰長還會問我找到工作沒,要幫我介紹。駕訓班遇到了親切認真的教練,完全沒有大陸學開車的烏煙瘴氣。但是就算這樣美好的地方,也會遇到很多亂丟垃圾或亂闖紅燈的人,遇到時總是讓人特別生氣。

台灣,有可愛的地方,也有需要加強的地方,現在的我,正忙著找工作,祝福我吧!


福州客遊台 看陸客行為感汗顏  點出大陸遊客不文明行為 盛讚寶島風情

2013-6-7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95| 評論數: 0

福州小伙子Ivyyew來台自由行,寫出動人的遊記,文中說,看到野柳岸邊不聽勸阻攀爬礁石的人們,看到墾丁海岸邊「雲煙」的空盒,讓他汗顏。期盼來台旅遊的陸客,若能感受到台灣的美,「請在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尊重它,愛護它。」細心的文章,深刻的自省,連台灣人看了也動心。

第1天,Ivyyew從福州來到台灣,停留兩天後,搭台鐵到花蓮,從花東縱谷玩到台東池上,再到墾丁,然後再返回花蓮賞鯨,再從太魯閣到合歡山,經清境農場到台中,也走了高美濕地和東海大學。

14天遊記 處處留讚美

「陽明山格外寂靜,山路蜿蜒曲折,偶爾有重裝機車呼嘯而過。」、「捷運和台鐵都允許自行車和殘障車搭載,而且非常便利,特別是殘障車,上車有義工扶助,到站準備下車時也早早有義工等候接應,讓人感慨。」在長達52頁的文章中,對於台灣的風景人文和便利交通,處處留下讚美之詞。

「樂不思蜀的14天台灣之行,也許是我運氣好,碰見的都是好天氣,遇見的都是善良的人。」當然一定會有不盡如意的地方,但套用韓寒的話「在華人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

野柳岸邊 攀爬不聽勸

Ivyyew在文中也提到,他看到故宮博物院裡喧囂的人群和工作人員高舉「請輕聲細語」的牌子背後無奈的表情;看到野柳岸邊不聽勸阻攀爬礁石的人們;看到墾丁海岸邊的菸頭和「雲煙」空盒,「那一刻,我真的汗顏。」

他在網站上寫著:「如果你看完這篇遊記,感受到台灣的美,請你在踏上這片土地的時候,尊重它,愛護它。」、「14天,我只夠遊歷大半個台灣,收穫了太多的風景和驚喜,也留下了許多未盡的遺憾,14天,遠遠不夠……。」


善待蘭嶼

2013-6-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96| 評論數: 0

@NiKa愛喵咪:由於蘭嶼地處偏遠離島,資訊獲取不易,這個在我們看來風光無限美、淳樸原始的淨土,確實存在很多令當地居民困擾的生活問題,我們覺得這裡清靜,但是當地的居民也看不到城市的繁華、享受不到各方面的便利。

作為遊客能做的就是愛護這裡的環境,尊重這裡的文化,善待每一位蘭嶼的居民。


陸生:台灣式民主 大陸難山寨

2013-6-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4| 評論數: 1

有陸生說,在台灣2年看到許多問題,感覺原先憧憬的台灣民主也有不成熟之處,但就算看到許多問題,仍然喜歡台灣,特別是台灣社會與人民的友善,希望台灣能愈來愈好。

淡江大學大陸所8日舉辦「陸生台灣緣─台灣成長記憶」新書發表會。會上許多陸生對台灣民主持正面看法,台大藥學所陸生曾維康說,來台後感受台灣的友善與民主,發現「大陸唯一不能山寨的就是台灣式民主」。

不過,對台灣民主,也有陸生持不同看法。輔大哲學系陸生夏逸平認為,原先將台灣當作華人民主典範,在台灣2年卻有點失望,「仔細看會發現台灣問題非常多,覺得台灣民主與大陸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但他也說,陸生對台灣的理解,要經過很多過程。真正喜歡一個地方是「當你發現這地方有很多問題,但你還是會喜歡它」,從喜歡到理解,再到希望改變,是許多人要一起努力的。

此外,日前因罹患血小板減少性紫斑症緊急入院的淡江大學法文系陸生崔耘表示,住院期間,「都是台灣人在照顧我」,甚至有素不相識的人,看了報導專程前來探病的。

「那時晚上我會偷偷哭」,但崔耘說,哭是因為感動,「覺得來台2年,欠這邊的人太多太多,不知如何回報」。因此,回上海後,崔耘也藉上海市台辦的座談會,把台灣經歷告訴大家,希望大陸人能更了解台灣人。

台大政治所陸生許張逸帆說,他曾和自己的台灣同學開玩笑,或許有天「我成為大陸外交部長、他成為台灣外交部長」,那時,彼此可能有不同位置、立場、觀點,但都可以用平和的心態對待對方,「我認為,這是兩岸間最浪漫的事」。

與會教育部高教司專門委員朱俊彰表示,未來教育部的陸生政策將採逐步開放方式,會提出一些鬆綁措施,包括簡化陸生來台手續流程、開放陸生考技術士證但不能換證及執業,及開放陸生擔任研究助理等。


《兩岸校園超連結》我們是在這生活的苦逼交換生

2013-6-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73| 評論數: 0 |原作者: (姜燦燦/廈門理工大學‧來台交換生)

我們不是下車拍照上車睡覺一窩蜂來一窩蜂走的大陸旅行團,也不是像風一樣輕輕的來台灣飄個十來天就走的自由行遊客,更不是有社會地位代表企業形象的商業人士,我們是要在這生活的苦逼的交換生。

從小到大由於家裡教育方式的原因我一直都是很自由很隨意很放鬆的,但來台灣交換這一年,是我覺得活得很開心但也活得很累的一年。

之前聽別人說台灣人一看會亂闖紅燈的就說肯定是大陸的。難道闖紅燈的代名詞是大陸?我很不爽,但也很無奈,因此我很希望能從自己做起,慢慢改變台灣人對大陸人的印象。

在彰化這個小城市,除了穿校服的國中生或高中生,其餘年輕人一般都有機車或自行車作為代步工具,因此我們這些只能靠步行的交換生在逛街或去買東西時都形成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每次出門,我總會特別小心,哪怕是沒有什麼車輛的馬路我都會等等那幾十秒甚至一兩分鐘,因為我知道別人看得出來我是大陸人,我希望他們看到大陸人是遵守交通規則的。

在台東時認識的一個阿姨說她賣水果的朋友很討厭大陸人,因為她的攤位在景區,經常很多大陸旅行團的人會一大夥人過來試吃,或一直摸水果卻不一定買。我該怎麼挽回形象呢?我只能希望她能理解跟隨大陸旅行團來台旅遊的門檻較低,素質難免會有些參差不齊,而且很多旅行團都是中老年人,他們那個年代條件並不允許他們接受很好的教育,我們能責怪誰呢?

在學校我們陸生班與台生班合作拍攝短片,很多台灣生上課不來,課後做作業時也不太管,都丟給我們陸生完成,老師很生氣這種現象,在課堂上批評了台生誇獎了陸生,課後台生在facebook上發帖罵老師是共匪。我想不通,我們怎麼錯了?老師怎麼錯了?我們錯在比他們勤奮努力?老師錯在欣賞我們的勤奮努力?

我不忍因為真心喜歡我們而對我們好與我們親近的台灣老師被罵共匪,我不忍我們所有的大陸人和事因為少數不好現象被添油加醋報導出來後被定位的形象。

有多少人能了解我們收斂了好多自己原有的小任性來維護陸生的形象,讓這邊的老師和學生認為我們懂事聽話?

有多少人能知道我們在這要忍受台生對我們的不滿,就因為傳說中的什麼台灣給陸生每人3萬塊新台幣的補助?

有多少人能理解我們經常會遭白眼,只是因為我們聲音沒那麼輕,沒那麼溫柔?

有多少人能明白我們就算遇到不公受到委屈,我們也不能鬧不能討說法,都只能裝作很大度的很有教養的笑笑,然後把苦水往肚子裡咽,自己躲一邊哭?


歷史近乎殘酷

2013-6-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 評論數: 0 |原作者: (景艷/福建福州)

從馬場町、六張犁到鹿窟,不過是記錄當時台灣「白色恐怖」記憶的幾個散落的點,卻能夠鋪展出一個時代的風貌。據說那是一個追尋「紅色中國」的年代,左翼成為台灣大學校園裡最主流時尚的潮流。

從1949年5月20日起,台灣進入迄今世上時間最長的軍事戒嚴期。國民黨開始在島內全面肅清共產主義和左翼文人,以「匪諜」、「叛亂」等罪名整肅異己。

當「肅清匪諜」的口號在島內大行其道之時,正是兩岸諜報戰最為風聲鶴唳的時段,那時候,「匪諜」成為台灣民眾不能沾染的那點紅,稍有牽連,輕者坐牢,重者就要被殺。

陳映真是台灣著名的本省籍左翼文豪,他還記得當時的台灣校園中,經常有老師被找去談話然後就再沒有回來,直到他自己被移送綠島的時候,他才知道,他們是為了什麼,去了哪裡。更在相當長時間裡成為國民黨在台主政的原罪,屢遭清算。

歷史到底需不需要清算?當然,「清算」的概念有3層意思:一徹底計算;二列舉全部罪惡或錯誤並做出相應的處理;三徹底清理。面對歷史,每個人的態度都應是嚴肅的,只是「清算」這個詞曾在海峽兩岸掀動過那樣一段血雨腥風,以致於很多人忘記了它原本中性的含義。

其實,歷史一直在清算中。那些曾經受難的人到底是不是叛亂?「白色恐怖」時期究竟死了多少人?今天的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獲知準確的答案,但是畢竟人們看到:很多曾經的冤獄已經平反,烈士的英魂已經回家,台灣社會也藉由自己的機制選汰著自己的領導人。

歷史的清算有時常常並不是那麼徹底。20世紀末到21世紀初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國民黨在上世紀50年代發動的白色恐怖被屢屢提起,和「228事件」一起,構築成了一套「外來政權欺壓台灣人民」的論述。而那些曾經的政治受刑人,有的因為「政治正確」而占據資源的高點,有的則因為「不合時宜」而被有意冷落,有的犧牲者,甚至被冠以「反對外來政權的先行者」。

報告資料顯示,在戒嚴時期,台灣軍事法庭受理的政治案件受難人約達14萬人。另外,根據台灣大學范雲教授的觀點,這10多萬人中約有40﹪是外省人,而當時外省人占台灣社會總人口數達不到15﹪。

從這點來說,白色恐怖應該是「統治階級對所有被統治階級的恐怖行為」,而不是所謂外來政權對台灣人的白色恐怖,正是因為對於當時國民黨政權在台灣統治的不滿,許多台灣人把奮鬥的希望轉向對岸那個「紅色的祖國」。

某些構築特定歷史觀的人不願意提及蔣經國主導的「十大建設」,不願意追溯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的源頭,不願意說起「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由來……,從不提「霧社事件」、「西來庵事件(噍吧哖事件)」……,他們只願意講國民黨在台灣殺了多少人,做了多少錯事,歷史的著墨或濃或淡或不落痕跡,其實只在用心之間。陳映真曾一針見血地說:「台灣根本就沒有什麼省籍矛盾,只有階級矛盾,台灣也沒有什麼統獨問題,只有政權問題。」

其實,當社會體制還沒有進步到一定階段的時候,歷史上任何一個惶惑不安的政權,都必然或只能採取高壓手段來整肅它心目中的異議份子,以收取殺雞儆猴的效果。

稍稍年長的台灣朋友告訴我說在他們上學的那個年代,只要是指共產黨、解放軍和大陸各級領導人,都稱「共匪」,如果不稱「共匪」那就是政治問題。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台灣滿街都寫著「保密防諜,人人有責」及「小心,匪諜就在你身邊」等宣傳標語。有意思的是,同樣的場景以不同的書寫內容也出現在海峽對岸的大陸,正是一個國家兩股政治勢力內戰延續的較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