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憲政爭論 兩大黨媒互嗆 紅旗文稿登反憲政言論 光明日報以許崇德文章駁斥
2013-5-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56| 評論數: 0
大陸憲政爭論愈演愈烈,海外關注、北京中央黨媒也發生筆戰。中共中央機關報之一的《光明日報》日前發表文章,批評中共黨刊《紅旗文稿》不久前發表的有關憲政不屬於社會主義的文章,為打著反西化的紅旗,反對憲政、誤導輿論,欺蒙領導,拒絕改革。
本月22日,網上刊登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下屬半月刊《紅旗文稿》與《環球時報》的文章和社評。兩篇都是反對憲政。
憲政即西化誤導輿論
《紅旗文稿》題為〈憲政與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較研究〉文章,引用馬、列、毛、鄧理論和思想,指中國不適合搞憲政,西方憲政不屬於社會主義的民主制度。《環球時報》則發表〈憲政是兜圈子否定中國發展之路〉社評,稱憲政實際上是繞了個彎,用新說法提出中國接受西方政治制度的老要求,是空洞的政治口號。
日前,《光明日報》發表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國憲法學研究會名譽會長,憲法學專家許崇德教授題為〈憲政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文章,駁斥《紅旗文稿》由人大教授楊曉青撰寫的文章。許崇德教授認為,楊曉青「片面地把憲政定義為資本主義,又編造出憲政提法會招致西化的神話,誤導輿論,欺騙和蒙蔽高層領導」,這種揮舞大棒試圖重啟反右運動的作法,很不合時宜。
《光明日報》讀者側重知識分子,常為改革發聲,例如,1978年5月11日,該報刊登題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特約評論員文章。當日,新華社轉發了這篇文章。12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同時轉載;84歲的許崇德為大陸法界大老,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委員。
楊曉青在文章中表示,包括以私有制的市場經濟為基礎、議會民主、三權分立、司法獨立、軍隊國家化與中立化的政治體制,只屬於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專政,不適合社會主義國家,並說將 「社會主義憲政」入憲,是迎合了西方憲政的政治強權和話語霸權。
極左思潮更傷害憲法
對此,許崇德指出,使用憲政這個詞不等於大陸就要採用西方的政治制度。比如說,共和國這個詞也是西方傳來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至今已經存在了64年,又西化了什麼呢?
大陸這波憲政爭論,引起大陸網民海外中文網站熱議,連國際媒體也關注,法國國際廣播電台文網也發表〈《光明日報》發表資深法學專家文章,駁斥黨刊反憲政言論〉文章。
許崇德強調,如果沒有憲法,也就談不上憲政;同樣,如果沒有憲政,憲法也不過是寫了文字的紙張而已。他指出,對中國憲法的侵害以至否定,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的思潮:一方面是自由化思潮,另一方面則來自以極其革命面目出現的左傾思潮,他們先悄然否定憲政這個提法,以便架空憲法,使其邊緣化,從而使中國這部好憲法成為完全落不到實處的一紙空文。
許崇德指出,以上這兩種思潮的表現形式雖然不一樣,但二者導致的效果則殊途同歸,尤其是第二種思潮,因其打著反西化的紅旗,故比前者赤裸裸的攻擊更不容易被人識破。
左派反攻憲政 漏洞百出
2013-5-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20| 評論數: 0 |原作者: 徐尚禮
如果大陸的憲政論戰繼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任由左派胡言亂語,其景況無異把當今中國搞成電視劇《走向共和》中的大清,這是否定憲政的大陸左派遭詬病之處。
這波因期盼憲政而起的論戰,源於去年12月習近平在中共18大後不久召開的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30周年大會上,強調「憲法的生命在於實施,憲法的權威在於實施」。習的開明言論很快被學界及政界智囊引申為對憲政民主的肯定和推崇,更被外界視作奠定了其推行全方位改革的總基調。
大陸敢言刊物《炎黃春秋》今年1月1日就刊登題為〈憲法是政改的共識〉的新年獻辭。直言政治體制改革的共識已經存在。這個共識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由於憲政涉及政改,大陸左派和毛派才急於反攻,但由於理論基礎不足,否定一切的結果就是漏洞百出。
(人人網用戶) 黃才鑌 : “實行憲政……我們認為最重要的先決條件有三個: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開放黨禁;三是實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權利很多,但目前全國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會結社的自由,是言論出版的自由。”(周恩來,1944年) (2013-5-31 09:40)
(人人網用戶) 燮 ♫ 羽烈: 【黨媒:“憲政”就是要在中國顛覆社會主義政權(網易新聞)】http://rrurl.cn/klEZuC (2013-05-31 09:54)
(人人網用戶) 燮 ♫ 羽烈: 1945年,毛澤東在《論聯合政府》中明確說:“有些人懷疑共產黨得勢之後,是否會學俄國那樣,來一個無產階級專政和一黨制度。我們的答覆是:我們這個新民主主義制度不可能、不應該是一個階級專政和一黨獨佔政府機構的制度。”並鄭重承諾保障人民“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思想、信仰和身體”等自由。 (2013-05-31 09:55)
(人人網用戶) 黃才鑌 : 哈耶克說,憲政的實質一是限權,即限制政府及立法機構的專屬權力;限權的一個精巧的技術性手段是分權。二是保障,即保障人民的各項基本權利,特別是洛克主張的生命、自由和財產權。通過憲法和法治的方式踐履這樣的政治制度,就是憲政。以憲法為靈魂的國家權力的人格化,就是憲政。 (2013-5-31 12:33)
(夢中碧草, 新浪微博) 【為何要建立憲政】人就是自私唯我獨尊想占盡一切資源的傢夥,這必然就是一場殘酷的廝殺。人害怕這種廝殺,社會實踐中就建立了互不侵犯的契約。老子說天下有大道,這大道就是規律。個體違反規律就會受打擊或滅亡,同樣政府不按規律行事也消滅亡。知道人的不理智,建立憲政把人人都束縛在法治下乃是大治 (2013-5-31 08:47)
不可愛的與不可信的
2013-6-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52|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勇
隨著一個高度敏感日期的日益臨近,《紅旗文稿》、《環球時報》、《光明日報》、《黨建》、《人民日報》等官媒掀起了一個批判以「憲政」為代表的普世價值的小高潮。知識分子們雖然在微博上「負隅頑抗」,甚至不惜炮製《光明日報》發文擁護憲政的假新聞,但也明白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於是,一位因主張「社會主義憲政」而兩邊不討好的知名學者只好在網上自嘲:在中國研究了這麼多年憲政,原來是在幫資本主義國家實施憲法。
眾所周知,在虛擬空間抨擊或挖苦當局和體制早已成為輿論的一種新的「政治正確性」,但必須承認的是,中共領導人民所取得的驚人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現行體制的合法性甚至遠遠超過很多所謂的「民主國家」。
胳膊擰不過大腿
比如,來自皮尤(Pew)的權威資料顯示,87﹪的中國民眾對國家的發展方向表示滿意,74﹪的受訪者相信未來五年生活會繼續改善。而大部分「民主國家」的政府在上台半年後就會面臨合法性大量流失的窘境。大陸民眾對腐敗和特權雖然深惡痛絕,但中央(特別是最高領導人)仍然擁有極高的威信。
然而,問題在於「可信的並不可愛」。相比熱鬧得有點失控的民間輿論場,官方意識形態有時顯得過於「假、大、空」,難以令人真正信服。《人民日報》最近洋洋灑灑發表了一篇題為〈堅定「三個自信」:堅定不移走中國道路〉的文章,讀完的感受是官話連篇,自言自語,讓人興味索然。
《黨建》拋出的「憲政顛覆論」不僅結論武斷,而且帽子滿天飛,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文革」。本人近期邀請了一位觀點「正統」甚至有點偏「左」的朋友主講普世價值的弱點,結果有關部門一看到「普世價值」四個字就如臨大敵,百般設防,演講差點被臨時取消。這不但「不可愛」,連起碼的自信都蕩然無存了。
讓人聯想到文革
另一方面,可愛的也未必可信。自由、民主、法治、人權……這些詞都非常「可愛」,尤其能夠在知識分子中引起共鳴。但是如果去掉口號的成分,這些詞對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中國人在追求和享受「普世價值」的時候需要付出什麼樣的代價?這些問題並沒有引起認真和充分的討論。很多知識分子只是謀求書齋裡革命的「網路公民」,在現實生活中並不真正信仰和推進「普世價值」。
更重要的是,知識分子和普通民眾的政治認知之間是有巨大落差的。比如,在《中國人想要什麼樣的民主》一書中,作者張明澍發現認可「民主就是一個國家要定期舉行選舉,並且通過幾個政黨競爭選出國家領導人」的受調查者,僅占樣本總量的15.3﹪,而當今中國社會的左派超過了38﹪。作者對此也感到意外,「但你冷靜地去觀察你身邊,不要只往知識分子裡面套,到你自己的家鄉去,到街頭去,你會發現這個比例是基本準確的。」
可愛與可信糾結
可信的不可愛,可愛的不可信。這就是中國複雜性的一個面向。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還將這樣糾結下去。
(作者為大陸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歷史上的明天
來源: 馬軍的日誌 2013-6-3
去年今日所寫,隨即被刪,今年今日再發。
在臺灣,如果你站在總統府前面背對總統府向前望去。
你的前面看到的那條路叫做凱達格蘭大道,簡稱凱道。光復之後,那條路本來叫做介壽路,顧名思義,這是為了紀念蔣介石壽辰而起的名字。以前這條路禁行機車和自行車,行人經過的時候需要低頭。可是現在不用了,陳水扁做市長之後把這條路改了名,以臺北最早的原住民的族名命名,而不再以領袖的名字命名,人們可以在這條路上行車、抗議和遊行。後來陳水扁做了總統,貪了汙,被人民所反對。凱達格蘭大道又被當時的市場郝龍斌改名為反貪腐大道。貪腐的阿扁卸任的前一年,每天都在反貪腐大道的盡頭上班,卸任之後進了監獄。
你的左邊是二二八紀念公園。1947年2月28日,27號臺北的一個城管稽查私煙的時候打傷一個小販,誤殺一個圍觀群眾,成為了臺灣閩南族群和外省族群矛盾爆發的導火線,28日臺北市民上街抗議,竟遭到陳儀政府開槍射擊,此事後來席捲臺灣整島,很多臺灣當地知識份子、進步士紳被殺,此事之影響一直至今。每到228紀念日,馬英九就要出來為當年的國民黨道歉。當然,這事在臺灣戒嚴時期是不能提的,解嚴之後,臺北新公園重修後改名為二二八紀念公園,用來追溯歷史,平復傷痛。
你的右邊是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碑文是這樣寫的:“臺灣實施戒嚴期間(1949年5月20日—1987年7月14日)及其前後,有許多仁人志士遭受逮捕、羈押或槍殺,時間長達四十多年。此種慘痛事實形成恐怖氣氛,籠罩整個社會,成為臺灣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影響社會發展至深且巨,史稱“白色恐怖”。
昔日威權體制下,統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權,剝奪自由,造成無數生命的隕落、家庭的破碎和種種不公不義,舉國上下遂長期處於不安與恐懼之中。1990年代之後,在國人流血流汗,持續努力下,臺灣走出威權統治,逐漸形成自由民主的社會。
保障人權,追求社會公平正義,是民主國家所服膺的普世價值。我們不僅要追求歷史真相,追究責任,更應記取教訓,使執政者不再重蹈覆轍。因此建立紀念碑,祈願臺灣從此成為民主、自由、人權和正義的國家。”
再往前看,越過凱道和景福門,是張榮發基金會的大樓。這座與總統府正對著的大樓,本來是國民黨的中央黨部,是國民黨的黨產。國民黨丟掉政權之後,財力無力擔負每年幾千萬的大樓使用維持費用,便將此樓賣給了私人,搬進了更便宜的大樓辦公。
張榮發基金會大樓的右側,是中正紀念堂,蔣介石的巨型雕像坐在紀念堂裏,居高臨下的俯視著面前的恢弘的廣場。牌樓上的大中至正四個字正對蔣介石的巨型雕像。這個廣場後來成為了臺灣政治運動最重要的一塊場地,1990年那場著名的野百合學運,就是在這裏舉行的。現在大中至正的牌子已經被換下,這個廣場有了新的名字:自由廣場。
這就是臺灣的故事,設想一下,現在你是馬英九。當你隔著窗戶向外望,你的面前是反貪腐廣場,左右兩邊是二二八紀念碑和白色恐怖政治受難這紀念碑,更前方是當年呼風喚雨的國民黨因財力問題被迫賣掉的黨產,和在曾經的領袖雕像的注視下,自由廣場上的自由的,可以隨便因為油價漲了幾分,電價漲了幾毛就能上街大罵自己的人民。請告訴我,你的心境是如何的。
這是他們的歷史,也會是我們的明天。
明天寒食一日,紀念不存在的歷史上的明天。
憲政姓社或姓資 中共左右大爭論
【聯合報╱香港特派員李春】2013.06.04 02:33 am
六月一日大陸兒童節,大陸最高法院有史以來第一次向中小學生贈送兩部法律的單行本,一本是「憲法」,一本是「未成年人保護法」。
這場送憲法活動由最高法院院長周強親自審定並親自參加。然而,受外界關注的不是活動本身,而是最高法院因何這時向學生送憲法?因為中共新領導層就位以來,最大的一場政爭,正圍繞憲政展開。有人猜測,送憲法的行動寓有深意,周強在暗示「選邊站」。
挑起這場憲政之爭的,是號稱「馬克思主義法理學」專家的楊曉青,她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法理教研室副主任。楊曉青的一篇文章,題為「憲政與人民民主制度之比較研究」,其內容直指,憲政關鍵元素屬於資本主義而非社會主義。
憲政屬於資本主義?
這位女教授相信,作為西方現代政治基本的制度架構,憲政的關鍵性制度元素和理念只屬於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專政,憲政作為完整的制度架構並沒有普適性,其關鍵性制度元素和理念並不適合社會主義國家。
楊曉青的長文,發表在五月二十一日的「紅旗文稿」上,「紅旗文稿」是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的子刊,是毫不掩飾的極左派刊物。但這份讀者群狹窄的刊物、單調的文章,卻引發軒然大波,因為憲政不是一個普通的詞,在北京的法律界、政治圈,這兩個字代表著一種希望。
沒憲政 憲法變空文
對於楊曉青最高的反擊,來自八十四歲高齡的大陸憲法學權威許崇德。他在以知識分子為讀者群的光明日報上,發表題為「憲政是法治國家的應有之義」一文,駁斥「紅旗文稿」等黨刊官媒對憲政理念的攻擊,強調憲政是法治國家應有之義,憲政和憲法是一個事物的兩面,沒有憲法談不上憲政,沒有憲政,憲法也只是一紙空文。
接著,楊曉青任教的人民大學法學院,院長韓大元重發「略論社會主義憲政的正當性」文章;中國社科院法學所所長李林也重發「高舉社會主義憲政旗幟、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法治建設」一文,從不同方面,維護憲政的正當性、權威性。
來自另一方的反擊跟著出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共中央部委直屬的「黨建」雜誌,刊出一篇筆名「鄭志學」的文章,題為「認清憲政的本質」,這篇文章已由楊曉青文把憲政歸到非社會主義,升級到階級鬥爭和無產階級專政層面,指現在人們追求憲政是為顛覆社會主義政權、是為了推翻中共。
憲政之爭波及範圍甚廣,有人認為這已是繼「實踐是檢驗真理標準」、「反資產階級自由化」、「清除精神汙染」、「六四事件」、「改革開放姓社姓資」以來,又一次大爭論。
這場爭論,出現了三個派別,即泛憲派、反憲派和社憲派,泛憲派和反憲派水火不容,社憲派企圖和稀泥,主張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樣,來個「社會主義憲政」。
改革和諧 都有可能
這場爭論原因何在?有人認為是因「六四」事件周年紀念而來,也有人認為,這根本上就是中共新領導層每每新政之初,必然出現的尖銳化政治鬥爭。
十年前,胡錦濤初掌權,曾想打憲政牌,以推動他心目中的政治改革,但半年之內他就手軟,從此不提憲政二字。
習近平上任前後,大陸知識界特別是法律界,熱議憲政,習近平也有相似的主張。去年十二月,習近平高調出席紀念現行憲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會,強調要實現依法治國目標,就必須貫徹實施憲法。這場憲政之爭,也許會像當年真理標準討論一樣,驚天動地出個大改革,也許在一場混戰之後,被悄無聲息地「和諧」。以中共高層的默不作聲,一切都有可能。
(V微動力, 新浪微博) 轉:“結束一黨治國才有民主可言。”──1944年毛澤東與謝偉思等人的談話 “目前推行民主政治,主要關鍵在於結束一黨治國。因為此問題一日不解決,則國事勢必包攬於一黨之手;才智之士,無從引進;良好建議,不能實行。因而所謂民主,無論搬出何種花樣,只是空有其名而已。”--《解放日報》1941.10.28 (2013年5月20日 16:03)
(袁裕來律師, 新浪微博) //@石訥shine: 說明兩點:1、其專制不是出於對現代憲政的無知,而是有意為之的惡;2、他進行了系統的政治欺詐。 (2013-6-14 11:55)
(人人網用戶) 胡桂波 : 這幾年網路複雜多了,我以前一直認為反對民主的只有黨和被洗腦者,後來發現不僅如此,還包括不少學習政治理論的,這讓我感覺失落和難過。但我一網友說得對:"這或許是好事,人們獲取資訊的管道多了,觀點多了,百家爭鳴往往是個不錯的前提,因為人們會越來越渴求一個自由表達意見的環境。‘’幸運的是,人們反對民主,但不反對自由,而自由的保障就是自由民主制度。有些東西,無論觀點,大家都需要,即真理是無從反對的,如同你不相信萬有引力定律,也依然飄不起來一樣。 (2013-06-11 23:58)
(人人網用戶) 胡桂波 : 普通人沒有專業的政治或者其他學科的訓練,對於社會出現的問題自然會提出一些幼稚的觀點,因為專業上對不上口,而且沒有從政經驗也很難有高層規劃觀。但批判民眾愚蠢則是一種更大的愚蠢,正如同蘋果公司因為客戶說他們手機不好,就跳出來說:"你們這些傻逼,你們會設計手機嗎?‘’所謂民主政治正是讓有從政經驗的政客通過揣摩民意制定出出色的政策,而在中國常被人批判的"民粹意見‘’恰恰是因為中國缺少能夠回饋民眾意見的民主制度和政治精英。所以我認為中國當務之急,不是開啟民智,而是開啟官智。 (2013-6-14 16:57)
(新週刊, 新浪微博) 8512.7萬黨員——截至2012年底,中國共產黨黨員總數達8512.7萬名。其中農牧漁民2534.8萬名,企事業單位(含民辦非企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2019.6萬名,離退休人員1553.8萬名,工人725萬名,黨政機關工作人員 715.7萬名,其他職業人員673.3萬名,學生290.5萬名。(新華社) (2013-7-1 07:38)
(正和島標準, 新浪微博) 【鄭永年:對於體制改革我很悲觀】從體制改革,個人是非常悲觀的,因為任何體制背後都是龐大的既得利益,銀行、國有企業、公務員、大學,沒一個是改革的動力。不是說中國難,所有的國家都難。日本體制改革改不動,歐洲也改不動,美國也改不動。所以,我一直主張體制創新,比體制改革更重要。(新浪) (2013-7-1 09:57 來自正和島微博)
(肖鋒, 新浪微博) 改革早已變調,改革等於收錢,改革等於漲價。改革與校長、小姐、老師、輪流性一樣,是個被敗壞的詞。 (2013-7-1 11:36)
(袁裕來律師, 新浪微博) 【祖國統一,有點難】馬英九已經開出統一條件:“中國統一不應該是誰吃掉誰; 國家統一後應該實現全面民選; 誰選上誰當政,無論國民黨、共產黨、還是民進黨。選上的,認真治國。 選不上的,負責任地在野監督。 同心同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將權力真正還給全體中國人民,讓他們來決定。” (2013年7月1日 17 : 51)
(袁裕來律師, 新浪微博) 這個問題應該顯而易見了。//@徐昕: 究竟是誰不想統一? (2013年7月2日 00:08)
(胡言亂語無倫次, 新浪微博) 共產黨始終有個謬論,政權是搶下來的,應該歸自己。卻忘了,政權應該是人民的。就如同你發現一個小偷偷了一大爺的錢,你幫著拿回來了,卻說這個錢是你的。如果這樣,我只能說,你大爺! //@袁裕來律師:這個問題應該顯而易見了。//@徐昕: 究竟是誰不想統一? (2013年7月2日 9:49)
俞可平:中國夢需要「民主法治」
【聯合報╱記者林庭瑤/綜合報導】2013.07.14 02:03 am
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智囊、中共中央編譯局副局長俞可平認為,中國夢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其不可或缺的內容是民主和法治。他指出,只有深化政治體制改革,推進民主和法治,才能使國家長治久安。
以「民主是個好東西」聞名的俞可平,昨天在新京報投書,逐一反駁「反民主人士」的言論。他指出,那些人往往拿社會失序來嚇人,事實上,推進民主並不必然導致秩序失控;從長遠來看,民主是不可阻擋的世界潮流。
他指出,所謂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人民當家做主」是主體,「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是為了保障人民的當家做主。中共十八大報告特別強調,必須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不斷推動民主法治,是共產黨人的歷史責任。
俞可平指出,要選擇正確的民主發展方式,需要做到六個方面的平衡: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既要協商又要選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既要效率又要公正,既要參與又要秩序,既要權利又要公益。
他說,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狀態是公民對各級政府都信任,但在現實中,民眾對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對基層政府的信任度則偏低。中國大陸進行政改必須設計理性的路線圖:一是從黨內民主到社會民主;二是從基層民主到高層民主;三是從更少的競爭到更多的競爭。
俞可平說,成功的改革經驗要上升到制度層面。中國大陸面臨的改革任務很多,應選擇能夠「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改革突破口;黨內民主是重點突破的領域之一,比如黨內民主中的權力制約問題。
對於有些學者認為,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設會帶來一系列問題,俞可平反駁說,如果一些重點領域的改革不突破,「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敗有可能轉化成合法的特權。」
俞可平:如何实现有序的民主
来源:新京报 作者:俞可平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14日 13:26
“民主是个好东西”,指的就是民主能够造福于民。民主要造福于民,其中一个前提就是社会秩序不能失控,不能给人民带来痛苦。要是民主导致国家动乱,民不聊生,腐败风行,谁还要民主?反民主的人往往拿这个来吓人。事实上,更多的事实证明,推进民主并不必然导致秩序失控。相反,从长远看,惟有民主法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那么,如何在中国的现实条件下实现有序的民主?
1 要选择正确的方向
民主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 而是不可阻挡的潮流
现在我们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内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
民主是人类社会的发展潮流,不断走向民主是不可逆转的政治发展趋势,无论对哪个国家都如此,中国也不例外。孙中山先生曾讲过:“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他讲的世界潮流主要指的就是民族要独立、国家要富强、人民要民主。我们讲政治文明,最主要的两个内容就是民主和法治。民主也是我们共和国的生命,“中华人民共和国”最主要的意义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十六大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十七大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民主已经不是喜欢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现在我们谈论中国梦,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伟大复兴内容很多,其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就是高度的民主和法治。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实就是三个统一,即“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有机统一。三者之中核心的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当家做主”是主体,“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最终也是为了保障人民的当家做主。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不断推动民主法治,是共产党人的历史责任,这是我们的正确方向。
2 要选择正确的时机
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 非法腐败可能转化成合法特权
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设滞后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果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那么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败有可能转化成合法的特权。
民主的实现有现实条件的要求,需要与社会的经济、文化条件或现实基础相适应,任何一种错位都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超前了不行,滞后了也不行。超前我们有过惨痛的教训,如当年的“跑步进入共产主义”;政治改革或民主建设滞后同样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我们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迟迟得不到有效遏制,跟我们某些体制改革的滞后是直接相关的。如果一些重点领域的改革不突破,那么更可怕的就是,非法的腐败有可能转化成合法的特权。与官员的腐败相比,其特权更可怕,因为后者的危害更为严重,而且通常不被追究。还有,官员财产公开面临的两难困境、政府公信力的下降,等等,都与制度漏洞和改革滞后有关。把握合适的机遇推进政治改革,是政治家的责任,也是政治家能力的体现,需要政治家高度的智慧和担当。其中,担当和责任比智慧和能力更重要。
3 要选择正确的路线
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 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
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状态是公民对各级政府都信任,但在现实中,民众是对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对基层政府信任度则偏低。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进行政治改革必须设计一个理性的路线图。我一直认为有三条路线可供选择:一是从党内民主到社会民主。这也是我们党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一直坚持的,民主发展要选择一条成本最小、效益最高的路径,而党内民主就是一条这样的路,党内民主事实上是从核心向外围的扩展。二是从基层民主到高层民主。中国的基层民主是可控的,代价小。一方面国家有足够的力量管控地方民主实践,另一方面基层民主直接针对老百姓,老百姓可以直接受益。在政治生活中,理想的状态是公民对各级政府都信任,但在现实中,中国与美国正好相反,美国公民是对联邦政府信任度很低;我们是对中央政府高度信任,对基层政府信任度则偏低。“基层不牢,地动山摇”,这种现象必须引起高度警惕。三是从更少的竞争到更多的竞争。民主一定要有竞争,没有竞争怎么把优秀的人给选出来;我们的民主自然具有中国特色,但纵使最有“中国特色”,民主也离不开选举和竞争。协商民主当然很重要,但协商不等于排除选举。
4 要选择正确的方式
自由和平等是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价值
需要做到六个方面的平衡: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既要协商又要选举,既要自由又要平等,既要效率又要公正,既要参与又要秩序,既要权利又要公益。
选择正确的民主发展方式要做到六个方面的平衡:第一,既要民主也要法治。民主和法治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无论哪个政治学家讲到民主都离不开法治。无论是西方的经验,还是我们中国的经验,无不证明如此;
第二,既要协商又要选举。中国的民主在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协商性的,这有历史传统;选举则是近代以后的产物。但既然是民主,就离不开选举,二者要结合起来;
第三,既要自由又要平等。这又是民主政治的两种基本价值,过去我们偏重于平等,后来搞改革开放对自由的价值更为强调,现在二者又处于高度的张力之中。
第四,既要效率又要公正,这两者也是不可或缺的基本价值。改革开放初期,效率问题更加突出,现在公正问题变得更加突出。
第五,既要参与又要秩序。亨廷顿说,政治现代化最大的挑战就是处理好公众参与和政治稳定的关系。这两者之间的张力,我们也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了。现在我们就遇到了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群体利益的多元化,公民的参与需求日益强烈,想阻挡参与是阻挡不了的。这就需要有更多的和更通畅的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如果没有足够的合法渠道,那么公民就势必会利用非正常的,甚至非法的渠道,那就会带来社会的动荡,民主参与就有可能失控。
第六,既要权利又要公益。权利是个人的,公民的合法权利是宪法所保障的;但我们又要公共利益,因为国家和社会是一个共同体,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好,个人权利与公共利益之间要有一个合适的平衡。
5 要选择正确的策略
成功的改革经验要上升到制度层面
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很多,应该抓重点,选择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党内民主是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比如党内民主中的权力制约问题。
首先,要有总体布局,按照主流政治理论来讲,就是要科学发展,即经济的发展要与政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发展等结合起来。要做好顶层设计,拿出言之有据的合理方案;要有一个协调各方利益的综合决策机构,尤其是在中央层面;政府改革应与党的改革相配套。二是继续加大试点,以点带面,也就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是我们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键在于,要总结试点地区的成功经验,将之上升到制度层面加以推广。我们现在的很多效果很好的改革往往没有持续性,问题就在于人走政息,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三是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我们面临的改革任务很多,应该抓重点,选择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突破口;党内民主是重点突破的领域之一,比如党内民主中的权力制约问题,我们现在监督讲得多了,制约讲得少了,特别是对一把手的制约比较少。
总而言之,大家都担心推进民主会使秩序失控,带来社会动荡;都希望在推进民主的同时保持社会的稳定。然而,在我看来恰恰只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真正推进民主和法治,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才能使民主造福于人民。
(作者:中央编译局副局长)
陸政治藍皮書:推進基層民主
【中央社╱台北5日電】2013.08.05 07:58 pm
大陸的中國社會科學院今天在北京發表「中國政治發展報告(2013)」藍皮書指出,須採取有效措施,推進基層民主政治的法治化進程。
中新社引述藍皮書內容表示,近年來大陸基層幹部違法現象有所增加,嚴重程度也加重。儘管基層民主建設已有進展,但「還處於初級階段」,一些問題與挑戰亟需突破和解決。
藍皮書說,例如在村民自治方面,基層幹部違法呈上升趨勢;2008年以來,吉林省查處的幾件村官腐敗案件,都與徵地補償款有關,有的涉案金額達人民幣數百萬元。
河南省新密市一項針對村官犯罪的調查顯示,中共村支書、村主任占農村基層組織人員職務犯罪總數的46%。
同時,藍皮書指,一些地方基層政府強行干預村民自治,2008年到2009年進行的村委會換屆選舉中,就存在鄉鎮政府直接任命村委會成員的現象。
大陸各地也有一些基層組織不依法按期換屆,甚至有一年換屆兩次的現象。
這份藍皮書認為,必須加強農村基層民主政治的法治化,同時要重視制度建設和民主文化的培育,發展農村基層自治性社會組織,使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獲得健康發展的動力。
此外,藍皮書指出,大陸的勞教制度隨意性大,成為地方政府「維穩」重要手段,跟不上時代腳步,「到了要加以改革的時候」,改革勞教制度已成社會共識。
習近平治軍先治特權:從禁酒反奢再到清查房產
新浪新聞 2013年11月14日10:29 中國新聞週刊
從禁酒反奢,嚴控經費,再到治理軍車,清查房地產,多項治軍措施和條例形成配套,劍指解放軍的“和平積習”,中國軍隊整風漸入深水區。分析人士表示,除巡視制度以外,中國軍隊應該增加更多的監督管道,法治治軍。
本刊記者/席志剛 (聲明:刊用《中國新聞週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11月5日,趕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解放軍高調公佈整風的最新成果。《解放軍報》最新報導稱,軍內整風初見成效,各大單位共清退不合理住房8100餘套、車輛25000多台。
自2012年11月開始,習近平接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後,便開始大刀闊斧整肅軍風軍紀。
從禁酒反奢的“十項規定”,到軍車換新牌棄豪車;從厲行節約嚴控經費的規定出臺,到全軍內部清查房地產;再到禁示高級將領奢侈享受;從文職3級不得稱將軍到出臺約束文工團特權新規,多項治軍措施和條例形成配套,劍指解放軍的“和平積習”。
在外界看來,軍方此次高調公佈整風成果,距習近平接掌軍委主席時近一年,且在習近平視察國防科學技術大學再提“強軍夢”之際,“時機選擇恰到好處”。
“成績單”出爐次日,習近平在全軍黨建工作會議時再次強調要旗幟鮮明反對腐敗,嚴肅查處違紀違法問題。分析人士認為,已公佈的“成績單”仍留有餘地,解放軍對作風建設的重視和強化尚未達到高潮。
向“和平積習”開刀
“和平積習是解放軍長處和平時期形成的痼疾,危害極大。”國防大學教授劉明福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軍內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等“四風”已成為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公害。
劉明福舉例稱,原本貼近實戰的“演習”變成了向看臺上領導的“演戲”,“陣亡”的炊事班依然可以做飯,一個肩扛火箭筒的士兵,居然可以不換地方摧毀“敵方”數十輛全副武裝的坦克。“這些在軍事訓練中出現的‘和平積習’屢見報端,並不鮮見”。
“軍牌豪車招搖過市,將軍頻頻出入高檔酒樓,引起公眾反感。”一名不願具名的軍方人士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表達了他的憂慮。
其實,一些軍隊人大代表和退休高級將領對“和平積習”也早有不滿,認為軍內“四風”會使解放軍脫離群眾越來越遠,人民軍隊的政治本色純粹性出現問題。
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王洪光在《和平時期更要錘煉軍人血性》一文中坦承,“部隊已漸染懈怠嬌氣之風”。他曾公開批評說,解放軍野戰訓練弄得像常駐營區,不住野戰帳篷而興建營房,硬化路面,並引入自來水和照明電;高中級指揮機關野營地甚至還安裝空調,接通民用插卡電話和互聯網介面。此外,野外車(炮)場和陣地應嚴密警戒,外人不得靠近,可周邊流動小販緊隨部隊移動,不僅保密成問題,而且把兵也帶嬌貴了。
中央最高層對此類問題亦高度警覺。2013年3月1日,習近平在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代表團全體會議時提出“聽党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治軍12字方針”。
分析人士看來,“治軍12字方針”從高處著眼于對“和平與發展”“戰爭與和平”關係轉換的判斷上,目的在於強軍,這也是軍隊整風的最終旨歸。
劉明福認為,習近平掌軍於中國面臨軍事形勢嚴峻的時代背景下,強烈的憂患意識迫使他必須向“和平積習”開刀,確保解放軍能打仗、打勝仗。
分析人士認為,習近平的治軍理念得益於其在黨政軍部門的歷練,習近平於1979~1982年間就曾任職中央軍委辦公廳秘書。軍隊的和平積習不是一天形成的,而是數十年和平環境積累的。習近平見證並身處改革開放時期,“他很清楚軍隊參與並服務于經濟建設時期開始形成的各種積習痼疾”。
“所以他看問題很準,看得準才會出手狠,”在劉明福看來,習近平接掌中國軍隊最高領導權之後,密集視察各大一線軍區部隊、二炮、空軍、海軍多兵種和武警官兵,提出“軍人還得有血性”;要求在中印邊境、釣魚島、南海等敏感爭議地區有理有節地“亮劍”,彰顯其“強硬”風格。此次治軍“準、狠、嚴”,同樣凸顯了習近平的治軍魄力。
在嚴格條例治軍之下,軍隊風貌隨之變化。
《解放軍報》特意從軍隊招待所這樣的角度尋找作風上的變化。他們在報導中稱,瀋陽軍區某集團軍政委去某旅調研,吃住在招待所,均是工作餐,嚴令不許加菜,基層幹部感到很“不好意思”。
“不像以前,都安排在地方星級酒店的套間,迎送接待規格很高。”寧夏軍區一位退休軍職幹部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軍容風紀明顯改善,接待簡化,沒了迎來送往。
“接待上級工作組、部隊因公來人和地方領導,一律在招待所食宿,不宴請,不喝酒,不上高檔菜肴,不擺水果鮮花。”據《中國新聞週刊》瞭解,目前幾乎所有軍區都已立下了類似“鐵規矩”。
此外,軍事訓練及演習任務中出現流血犧牲也不再嚴守保密。近日,國內媒體罕見報導了海軍陸戰隊戰士謝潤禎在執行代號為“海豹—2013”演習任務中不幸犧牲的消息。類似動作被外界視為解放軍在傳遞“貼近實戰,仗怎麼打,就怎麼練”的務實信號。
堅決徹底地向“和平積習”開刀,將其從訓練場上徹底清除,從各級指戰員的頭腦裏連根拔掉,這些做法已清晰烙上了習近平的整軍印記。
治軍先治特權
事實上,中共自今年6月中旬展開全國性整風行動後,除中央政治局率先動作外,軍隊是最先積極回應者,步伐明顯快於地方,且《中央軍委加強自身作風建設十項規定》(以下簡稱:十項規定)部分條文較政治局的“八條規定”更嚴。
例如,政治局“八條規定”要求,領導視察時一般情況下不得封路、不清場閉館;但軍委明確要求嚴格控制使用警車,不隨意使用警燈、警報器;政治局要求文稿發表須中央統一安排;軍委明確規定,軍委同志代表軍委發表講話和文章、個人發表涉及重大敏感問題的講話和文章,須報軍委批准。
此外,《十項規定》要求軍內宴會不得飲酒,軍委委員不得擅自題字,堅決糾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風,對解放軍內部的飲酒文化、提拔老鄉部下有較強針對性。
“限酒令抓住了要害,軍內很多腐敗都是因酒而起。”前述退休軍職幹部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必須承認人是有弱點的,一上酒桌,原則可能就丟了。
長期以來,掛軍牌的特權車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治軍行動中軍隊將治車作為突破口。
王洪光在《和平時期更要錘煉軍人血性》一文中曾批評解放軍部分中高級指揮員,“一味追求舒適,置作戰意識於不顧。不愛性能強悍的‘勇士’和‘猛士’越野指揮車,青睞於進口的豪華越野車”。
5月1日,解放軍總政治部、總參謀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四總部部署全軍更換新式軍車號牌正式啟用,新式號牌嚴禁高檔豪華車輛、私人車輛使用,並具備更高的科技含量,力爭從源頭上加強軍車管理。此舉被認為是解放軍為限制一些將領特權享受做出的最顯眼的舉動。
一位退休軍職將領的司機告訴《中國新聞週刊》,許多現役和離退休將領超標車軍牌都被收回。“因為改掛地方牌照要補交稅款,很多被摘了牌的豪華車輛只好停在地庫裏。”
此外,今年4月,針對中高級指揮官暴露出的奢侈享受作風,總政治部發文要求全軍和武警部隊組織團以上領導和機關幹部下連當兵、蹲連住班受教育,弘揚解放軍優良傳統。“旅團級單位每季度、軍師級單位每半年、總部和軍區級單位每年至少安排1次當兵蹲連,每次不少於15天”。
“依法治軍”走向前臺
2012年2月,有媒體曝出,總後勤部原副部長谷俊山涉嫌腐敗去職,加上此前落馬的海軍原副司令員王守業,軍隊打“老虎”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
分析人士認為,繼前任軍委主席胡錦濤軍內反腐的大動作,習近平接棒之後,軍內反腐並未輕鬆些許。值得關注的是,在此過程中同樣顯示出習近平鐵腕反腐的思路。
繼啟用新式軍車號牌後,中央軍委開始對軍隊基建項目和房地產腐敗行為出手,6月底即部署在全軍內部全面清查房地產。司職全軍基本建設專案和房地產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的是總後勤部部長趙克石。
蘭州軍區一位退休師職幹部告訴《中國新聞週刊》,7月份他回軍區騰退了在蘭州的住房,並坦言這一次“清退力度很大”。
分析人士表示,軍隊人員腐敗往往比地方政府官員腐敗更具隱蔽性,因為軍隊的特殊性,很多軍內貪腐案件都因涉及軍事機密難以公開,這也給腐敗現象的監督機制帶來難度。
為破局軍內反腐,10月29日,習近平批准印發《中央軍委關於開展巡視工作的決定》,對軍隊建立巡視制度、設置巡視機構、開展巡視工作作出總體部署,重點對軍隊高層黨委班子及其成員特別是主要領導進行監督。
這是經過數年試點之後,中國軍隊歷史上首次開展全面巡視工作。值得關注的是,軍委副主席許其亮領銜軍委巡視工作領導小組組長,意在強力揪出軍內“老虎”。
早在5月2日,《解放軍報》的消息稱,解放軍四總部領導公開承諾管住管好配偶子女和身邊工作人員、不違規插手工程建設和物資採購等事項。最新的消息稱,軍職領導幹部實際使用的秘書已全部清退。
分析人士表示,除巡視制度以外,中國軍隊應該增加更多的監督管道,法治治軍,不僅是社會各界所期待,也應該成為未來整肅軍隊的利器。 ★
(編輯:SN054)
- May 31 Fri 2013 06:21
大陸憲政爭論 兩大黨媒互嗆 紅旗文稿登反憲政言論 光明日報以許崇德文章駁斥; 陸網民感嘆; 歷史上的明天; 基層民主; 習近平治軍 (合輯)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