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指標:六成民眾認為兩岸非屬一中

自由時報 2014-05-29  13:27

〔記者陳慧萍/台北報導〕台灣指標今天發布最新兩岸關係民調,61.0%民眾認為兩岸並非同屬一個中國,較去年同項調查48.1%,足足成長了12.9%;另有59.7%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50.8%反對兩岸結盟為一個新國家,顯示經過太陽花學運洗禮,台灣民眾對「國家未來走向獨立」的表態率明顯增加。

對未來走向獨立 表態率明顯增加

台灣指標今天公布民調, 59.7%民眾認為兩岸是國與國的關係,25.0%持否定看法,未明確表態15.3%;若問民眾「台灣和中國大陸是不是屬於一個中國的一部分?」61.0%民眾回答不是,26.8%認為是,12.2%未表態。

調查並詢問民眾,「如果台灣和中國大陸雙邊的中央政府能互相承認,是否同意朝向結盟甚至聯合成為一個新國家?」結果有50.8%、過半數民眾認為「不應該」, 只有28.0% 認為應該,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同項調查僅43.6%認為不應該,31.2%認為應該,民眾看法明顯有所消長。

當詢及民眾「若兩岸政府朝向結盟甚至成為新國家,名稱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中華民國」時,有50.1%民眾表態不能接受,32.6%民眾表示能接受,17.2%未明確表態。

去年同項調查結果,35.1%民眾不能接受,41.2%表示接受,民眾態度已呈現逆轉。

這項調查是TISR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 2014年5月26日至27日進行,經由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1位居住在台澎金馬、年滿20歲的民眾,在95%信賴水準時的抽樣誤差為±3.1%。


《兩岸校園超連結》台生常補習 陸生多自學

2014-5-3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9|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睿豪/桃園縣)

我從大陸念書五年後回到台灣,我發現兩岸教育有許多有趣的異同之處。就從語言上來說,大陸有太多的方言,大家如果各講各的話,那就可能雞同鴨講,彼此都聽不懂。我在廣東讀書時,同學來自中國大江南北,什麼省分的都有,但是校方只推行講普通話,為方便彼此的交流。反觀台灣,政府為了避免這些語言消失,找回本土的特點,校方會鼓勵大家去學本土的方言,還有免費開辦學習講方言的班,通過認證的人還可以拿獎學金呢。

從課業上來說,大陸也許因為人口眾多,為了方便拉開差距,選拔出「精英」之才,同時也為了提高競爭力,大陸的教材都是越改越難,學生壓力越來越大。而台灣為了降低學生壓力,而把教材改成向簡易,並推行多元入學方案,鼓勵大家發揮自身的特點,因為成才不只一條路。以我個人之見,這種做法會使台灣程度好的學生的學習不夠深入。而且推行十二年國教後,同學們的壓力並沒有減少,而功課不好的還是不好。

從考試來說,大陸平常的小考比較少,大陸的同學大多自行訂定自己的學習計畫,主動預習和複習,所以大陸一般一個禮拜考一次,稱之為「周測」。台灣這邊,以我們國中來說,每天都有一大堆的小考,通過頻繁大量的小考,同學們每天小複習一下,及時的鞏固剛學的內容。

從課後的學習來說,大陸的學校都不建議大家去外面補習,因為大陸的老師認為,學生如果有去上補習班,上課都不太會聽課,且上課容易走神,而且我的大陸老師們都都禁止學生去買自修書,如果發現有同學買自修書的,立刻沒收,學期結束後才返還。我的一位大陸老師說:「上課時老師都會幫你總結歸類,只要專心聽講就好了。」

也許因為禁止買自修書,大陸同學們上課時大多非常專注,雖然不讓買自修、評量,但大陸學校會有大量的作業。我在大陸念書時,每天有三小時晚自修課寫作業,一般都寫不完,還得帶回宿舍補。台灣學校則是允許補習、寫自修評量等,我們班課外自己去做題目、補習的,有三分之二以上,也許因為課內課外都可以學習,同學們上課時顯得比較輕鬆。

在大陸讀書時,我有時會聽到某些老師僅僅依據學生的課業成績,而把學生稱為「好生」或「差生」。這在台灣是從來沒有聽到過的,基本上,老師會尊重每一個學生,哪怕這個學生學業成績不那麼理想,有的老師還會提醒我們成功的路不只一條,只要不違犯法律,從事什麼職業都是有價值有意義的。

兩岸的教育各有千秋,我不能評斷哪種制度更好,哪邊的學生未來更有競爭力,我想競爭力是種綜合的素質,包括學習力,創造力,品德等等。大家倒是可以互相學習,截長補短。


7,000土豪旅團 洛杉磯升五星旗
狂花5.4億 被轟腦殘假愛國
    
蘋果日報 2014-5-30
        
強國客佔領洛杉磯,抖霸氣嚇暈奧巴馬?!中國一個被稱為史上最牛的7,000人旅行團,近日抵達洛杉磯,隊伍浩浩蕩蕩,令路人側目而視。這些被網民稱為「中國土豪」的訪客,自以為「腳踏祖國大地」,全然不顧身處異國環境,又是升五星紅旗,又是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氣勢逼人,不可一世。霸道之餘還要大擺豪氣,旅行團行程尚未結束,每個團員平均刷卡消費已達1萬美元(7.8萬港元),是平時中國遊客在加州每人平均消費2,500多美元(1.95萬港元)的四倍。

當地時間27日,洛杉磯迎來最大的一單中國超大商務旅遊團,參加者多達7,000多人。該旅遊團的組辦者為廣東直銷企業完美(中國)有限公司,該公司由馬來西亞商人古潤金投資經營,直銷健康食品、保健器材、化妝品、保潔用品及個人護理品。今次商業年會名稱為「2014年完美美國研討會」。

分乘70航班 入住30家酒店

為籌辦這次超大型商務旅遊活動,該公司一擲千金,聲稱總共花費7,000萬美元(5.4億港元),讓所有與會者分乘70個航班,從中國各地陸續飛抵洛杉磯,入住當地30家酒店。據統計,這班團友合共預訂酒店房間1.2萬個晚上,預計為當地創造8,500萬美元(6.6億港元)收入。

當日下午2時,研討會在洛杉磯會展中心禮堂揭幕,數千名中國訪客搭乘160多輛車來到會集地點,場面非常壯觀。他們手上帶着藍色或綠色熒光手環,排着長隊徐徐前行,隊伍中有人打出「完美中國中國完美」的橫額,前呼後擁地穿過馬路,如潮水般地湧入會場。

唱國歌喊口號 架勢如開兩會

這支中國隊伍引來不少路人圍觀,不知情者還以為在開演唱會。會場內座無虛席,人聲喧囂,熱鬧異常,與會者興奮地唱國歌、升五星紅旗、喊口號,還拍下大合照,儼然就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兩會的架勢。

「土豪到美國顯擺霸氣」引起網民熱議,有人質疑事件背後是直銷公司的宣傳伎倆,他們以大灑銀紙、豪爽消費獎勵銷售代表,目的不外乎是想獎金避稅,提振士氣,激勵下線,「這7,000人回國後,他們的親朋好友們可有煩惱了」。也有人嘲諷「花幾千萬美元組織這麼多人去美國唱了一次國歌,太浪費了」,「唱着國歌給人家送錢,純粹是假愛國真腦殘!」

騰訊網/新浪微博


將來我們要拿什麼競爭?  台灣人看大陸

2014-6-2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3| 評論數: 0 |原作者: (Karo T/新北市)

由於父母是台商的關係,從小到大,兩岸的議題都圍繞在身邊沒斷過。從一開始到上海,需要經過澳門轉機;現在只要從松山花兩小時就能直達。從一開始得帶許多在台灣用習慣的民生用品,到現在於當地就能看到許多台灣大廠的產品。外資不斷湧進,上海也變成和國際接軌城市,從這些細節都能看到大陸經濟市場在拓展和與國際接軌的成長。

父親更是在未開放的時候就「偷偷」到大陸去發展。剛去對岸時也有過苦日子,帶去創業的資金曾寥寥無幾。去對岸發展的,被刷回來的所在多有。最常見的是產業抄襲、工廠被併吞,父親也是,但他總說他是那不願放棄的少數。「當初若跟著回台潮放棄,現在也不會成功。調整心態會讓結果不一樣。」

人得適應環境,若等待環境適應你,那你將會是被淘汰的下一個。例如:某泡麵大廠在初期失敗後,決定從改變成分下手,雖品項名稱一樣,在成分中更改在每個地區的口味。所以你在不同的城市買到的口味,就算品項名稱一樣,吃起來也有些許不同。而經過口味研發和嘗試改變後,此品牌也成功在大陸市場站穩基地。

為什麼台灣的經營模式到大陸去行不通呢?不外乎就是因為人文素質不同,台灣商場運用的一套在大陸根本用不著。在早期的大陸商場上,文革帶來人和人之間的不信任,也是影響很多台商無法適應的關鍵。

在台灣,你能很輕易的找到老公司裡面有做了幾十年的老員工。但在當時的大陸市場,經過文革互鬥後,人與人的信賴度較不高。當時台灣老闆請來的當地員工,辭職在隔壁開一樣的廠房是常有的事情,而這也是許多台商無法適應的。父親也曾鬧過笑話,被大陸人叫作「台巴子」,一開始不懂的他,還笑笑回應以為是讚美。

由於社會大環境底下的感染,台灣人普遍都有在大陸人之上的優越感,對大陸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二十年前。有時候,我常常在想是什麼造就我們的優越感?而有這些想法的人,有幾個是真的用肉眼看到的呢?或者,我們從小學的、聽到的,那些觀念根深蒂固在我們心中?過度的優越感,讓很多人不願面對大陸競爭力變強的事實。我們該拋開刻板印象,從零開始了解對方,不該繼續故步自封。

隨著龐大的外資企業及資金不斷湧入,現在的大陸市場和過去已有很大的差異,硬體設施不斷進步,大城市物價也上漲。拿上海和台北比較,許多民生物資價錢還比台北高。你可以不接受,但這是存在的事實。

貧富懸殊的M型社會將會越來越明顯。我們該思考的是,當我們在硬體方面已被追上,我們的競爭力還有什麼呢?

依現在的情勢看來,短期內,台灣贏在服務和人文素質,但下一代呢?若在這十年二十年中,無法意識並接受大陸經濟高度成熟的問題,再不提升自己的產值,將來的我們,要拿什麼競爭?


兩岸新興產業從競爭步向合作的關鍵

【經濟日報╱社論】2014.06.03 01:57 am

經濟部長張家祝日前在APEC經貿部長會議和大陸商務部長高虎城舉行雙邊會談時,高虎城向張部長表示:「兩岸雙方產業發展已從過去合作大於競爭,逐漸變為競爭取代或大於合作,兩岸間需要一個機制來加強產業互補合作,而非往競爭的方向發展。」事實上,兩岸產業的競爭態勢這幾年已經愈來愈明顯,但官方從來沒有在正式的場合如此坦白提出,顯然雙方已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也希望透過雙方的積極作為來解決。

兩岸都制定新興產業的發展方向,原本各自寄望透過新興產業的培育來進行體質的調整,並進一步促成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但因為雙方規劃的項目重複性頗高,有些產業已面臨短兵交接,而有些產業也將在不久的未來陷入競爭大於合作的窘境,的確需要未雨綢繆。

舉例而言,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節能環保、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其中之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其所提出的產業發展目標:LED照明,2015年80%以上晶片實現國產化,70%以上檢測設備國產化;新型液晶顯示面板(LCD),2015年滿足大陸本土彩色電視機整機需求量的80%以上,零組件產業規模占全球20%;太陽光電,2015年電池生產設備和輔助材料本土化率達到80%。

從中國大陸本身的產業自主來說,其主要目標是希望建置完整的供應鏈,因此所規劃的產能都是以滿足大陸本土市場的進口替代需求為主,就戰略面有其思考的角度,但在中央與地方協調不足而產能全開的狀況下,加上中國大陸以外其他國家的產能,對全球市場而言,卻可能造成產能過剩、供過於求的災難。近幾年的太陽光電產業,未來的LCD面板、LED照明都可能步上類似的結局,豈能不審慎應對?

因此,如何採取積極的作為來進行合理的分工,避免重複投資與惡性競爭,應是當前兩岸產業合作最關鍵的議題之一。雖然在ECFA架構下已有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執行兩岸新興產業合作一段時間,但成效至今並不彰顯。究其原因,除總體環境不佳及產業特性外,缺乏兩岸官方高層次的產業合作政策和指導性意見,應是主要的瓶頸所在。

兩岸產業要由競爭走向合作,應先有頂層的設計,透過描繪兩岸合作雙贏的願景與目標,讓未來的策略與行動能夠有穩固的支撐,而非各抒己見沒有共識而耽誤了合作的時機。例如,若認為將兩岸標準進一步推向國際標準組織及研發下世代產品是對雙方產業都有利的方向,那麼就應積極思考如何整合兩岸新興產業的研發能量與資源,儘快完成兩岸產業標準訂定,並進一步將之推向亞太及國際。

以前述已供過於求的太陽光電產業而言,由於兩岸太陽光電電池模組的產量為全球前二大,甚具國際競爭力,兩岸可思考共同開發下世代技術及制定標準。2013年10月第10屆海峽兩岸信息產業和技術標準論壇於台北舉辦時,兩岸達成持續推動兩岸太陽光電共通標準應用推廣等四項共識,包括繼續開展兩岸太陽光電相關標準的測試比對試驗工作、太陽光電建築一體化(BIPV)相關標準及應用研究等,就應該持續追蹤落實。

在LCD產業方面,也可考量合作進行消費行為需求的探索,針對新興市場訂定下世代產品規格,以對焦技術發展方向,先期做新興市場部署,例如可藉由全球華文學習風潮,制訂華文學習市場的電子書包或孔夫子書包標準,以拓展包括系統周邊、關鍵零組件、材料及數位內容在內的孔夫子商機,相信有機會可以開展兩岸產業進軍全球市場的新格局。


禁止紀念和討論的六四,傷痕難以平復

【聯合報╱社論】2014.06.03 01:57 am

明天是六四事件廿五周年。這是中國人集體記憶深處的一道傷痕,雖然傷口已經結痂,但仍然在發炎作痛;它也是中國共產黨額頭上的一道汙痕,自己假裝看不見,卻強迫人們遺忘。但是,如果明白染血的歷史記憶無法強制抹除,當權者最好的處理方式,也許就是和人民一起好好面對它、紀念它,然後,才能共同逐步卸下這個沉重的包袱。

從個人或國家的角度看,廿五年都不算一段短時光。就個人而言,當年天安門廣場前叱吒風雲的學運領袖,如今皆已步入中年;當年流亡海外的學者,多半已經髮鬚斑白,甚至有人客死異鄉。而當年反對及支持學運的國家領導人鄧小平、趙紫陽,則俱已作古。

從國家的角度看,中國大陸的內外形勢也已發生莫大的變化。中共渡過了當年西方國家對它的嚴厲經濟制裁,藉著持續推動改革開放,蛻變成了世界工廠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而中共總書記的接班,歷經江澤民、胡錦濤,已來到了新一代的習近平;與此同時,香港和澳門陸續「回歸」,兩岸關係也走向穩定和平發展。這些時間、人事和形勢的遞變,都意味今天的中共當局有更大的餘裕處理六四的餘緒;也正因為當前的領導人手上並未沾染六四血跡,而可以用更大器的態度清理創痛。

六四的巨大傷口要全然療癒,當然不是容易的事。但是,如果能從漸次開放民間對六四受難者的紀念與討論,從而加入政府與民間的對話或修補作為,乃至逐步放寬六四流亡者返鄉探親、加速釋放獄中的異議者等,不僅有助於中國內部的療傷止痛,也能透過這些人道作為化解國際輿論的長年批評。

事實上,觀察最近一個多月來的氣氛,每年六四前後,中國大陸便舉國草木皆兵,任何紀念活動皆遭禁止,「六四」成為網路絕對管制的用詞,各地自由派學者、受害者家屬、乃至異議人士則遭到不同程度的看管、騷擾或拘禁。這樣的作法,即使撇開民主不談,又如何合乎中國「大國崛起」的形象?

日前廣東一個七千人的直銷業旅遊團大陣仗赴美,在美國創下消費七千萬美元的紀錄,這顯示的是什麼威風?而最近中共在南海與東海的探勘、部署,引起美國及周邊國家的共同緊張與對峙,這又顯現的是什麼威風?中國經濟與軍事力量的擴張,確已到了令人「可畏」的地步;但與此同時,如果內部政治能展現一些柔軟的力量,不是動輒「嚴打」、「嚴禁」,中國大陸也許會產生一些令人「可親」的氣息。

許多國家都曾背負過血債,如美國人對黑人、歐洲人對殖民地住民、日本人對中國人、德國人對猶太人,澳洲人對原住民,各國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一個國家是不是在道德上覺醒、是不是在政治上成熟,要看它是不是有能力明智地化解血債;這是一項艱難的工作。

就美國而論,它付出的代價是一場死傷慘重的內戰,上百年的抗爭與民權運動,加上政府與社會的不斷反省折衝,才能逐步化解族群的冤屈與仇恨,這個過程至今尚未結束。在台灣,二二八事件與五十年代的白色恐怖,也曾夢魘般折磨了台灣社會幾十年之久,須經由恢復歷史真相、補償、道歉,整個社會背負的包袱才能逐漸解脫。

今天中國的領導階層,在六四事件時都還年輕,對當年的民心與事件的來龍去脈應有真切的了解。平心而論,當年的中國只有「統治經驗」而沒有「政治經驗」,缺乏政治經驗的結果,就是統治者心目中的政治只有「敵我」與「鎮壓」,而不懂包容異議,檢討自己。同樣的,廣場學生缺乏政治經驗,熱情有餘,一味強求,卻不了解「漸進」與「讓步」之必要;結果,最後反而幫了「改革派」的倒忙,也讓中國開放的進程中挫。

北京當局必須認清,六四事件乃是整個中國、整個民族的悲劇,它會如蛆附骨、如影隨形地騷擾著中國的發展。這個沉重的包袱,如果不設法讓人民透過紀念和討論的方式逐漸使它減壓、放下,將使整個黨國在世界面前無法抬頭挺胸。這一代的領導人提倡「中國夢」,就不能讓六四的魅影在夢中揮之不去。


血洗天安門 前中尉流淚懺悔

Taiwancon 週二 2014年06月03日, 3:12 下午

六四天安門大屠殺,圖為軍隊清理廣場,據指除焚燒學生的帳篷外,還包括被殺學生及民眾的屍體。(六四檔案圖片)

【記者顧曉華/報導】 中共對1989年六四學運的血腥屠殺將屆25年,期間不斷有當年曾奉命進駐天安門廣場開槍清場的軍人站出來,揭露鎮壓學生及民眾的內幕,流下懺悔之淚。據法國廣播電台報導,近日,一名前中共39軍1164高炮團中尉李曉明在香港NOW電視台上披露當年親身經歷,過程中幾度落淚,自責這是其畢生的恥辱,也是中共軍隊的恥辱。

上級謊稱軍人被殺

李曉明指出,當時39軍從北京城東向天安門廣場開進,途中被民眾以肉體阻攔,要求他們不要向學生和老百姓開槍。但他們6月3日晚間被告知,有暴徒打死軍人,讓他們個個義憤填胸。但事實上被屠殺的是大批的學生及民眾。

此時,上級將子彈發給他們,命令他們不惜一切代價開進天安門廣場清場,「我們本來槍和子彈是分開放的,後來我們都獲發放一個書包的子彈,大概有好幾百發。」

他還透露,3日深夜團長派人到天安門偵查情況,發現其他軍隊已開槍鎮壓。39軍是在4日清晨開入廣場,負責協助警方追捕在逃學生和民運人士。直至7月,他們才返回瀋陽駐地。

六四後,李曉明受良心責備而退役,並離開中國。雖李曉明當年沒有開槍,但他認為有責任向世人揭示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下士祭亡魂 上書促平反

李曉明並非首位因六四懺悔的軍人,戒嚴部隊士兵張世軍多年來常到北京市郊的萬安公墓,祭拜六四遇難者,也曾找到受害者家屬表示懺悔。2012年「六四」前夕,他還穿上當年的軍裝到天安門廣場默哀。

據悉,張世軍當時才19歲,是濟南軍區某快速反應部隊的下士,4月進駐北京郊區,6月3日中午接到命令,下午進入天安門廣場。從當天傍晚到6月4日凌晨,他親眼目睹「六四」血腥屠殺學生場面。六四後,他也因同情學生而被勒令退伍回鄉,一度遭到當局迫害。2009年他向胡錦濤上書《一個戒嚴戰士公開信》,要求為個人和六四平反。

抗命 38軍軍長被囚5年

六四事件後,軍人的懺悔成為外界對六四真相關注的一個焦點,實際上,六四期間也曾發生軍隊抗命、拒絕鎮壓事件。

當年被稱為「萬歲軍」的38軍因大肆屠殺無辜的學生和民眾,沾滿鮮血而臭名昭著,但也因出了抗命開槍鎮壓的軍長徐勤先而被人記住。時任38軍軍長的徐勤先中將,因反對軍隊開槍鎮壓而拒絕領軍入城,因抗命被撤職、開除黨籍及判監5年,出獄後還被逐出北京。他曾於六四22周年之際, 公開露面表示不後悔當年的抗命行為。◇

2014年06月02日


六四25週年 允晨列書單還原真相

自由時報 2014-06-03  15:31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明天是六四25周年,近來許多親中團體紛紛發布「六四根本沒有死人」言論,國內出版六四相關書籍的允晨文化從第一本由作家康正果的《出中國記》,到最近由文獻學家吳仁華所著的《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不同的作家以書本為窗口,對世界發聲,1989年6月4日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國內出版六四系列書籍的允晨出版社,近日推出的新書《六四天安門血腥清場內幕》。(允晨文化提供)

允晨文化發行人廖志峰表示,自出版第一本六四書籍後,中國民運人士、流亡作家,紛紛透過相關人士跟他聯繫。曾被六四運動學生領袖王丹戲稱也是「中國民運人士」的廖志峰說,出版六四系列書籍的最大用意是在台灣與中國往來愈見密切之時,這些書能讓「台灣人民認識到中國的本質」。他更戲稱讀了系列書籍,還會發現台灣國民黨政府日前打壓學運的手段,與中國政府如出一轍。


大陸禁菸令 掌聲稀落  台灣人看大陸

2014-6-4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新偉/三重)

北京市公布《控制吸菸條例(草案)》,規定北京市所有市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內要全面禁菸,違者將處以重罰。照理說,這本應該是一項叫好的政策,但實際情形卻是民眾的反應有些不冷不熱,公共場所尤其是餐廳業者就說,要讓客人在餐廳裡不吸菸,誰聽你的。而且所有吸菸的人都奉行一句話「飯後一根菸,快樂似神仙。」

不管是在大陸居住,還是旅遊,最怕的就是進到一家餐廳,明明玻璃門上和牆壁上都貼著大大的禁菸標誌,但就是有客人視若無睹的叼一根菸吞雲吐霧,餐廳的服務人員視而不見不去制止,其他客人也習以為常地只顧自己用餐,起初我都會「雞婆」的跟服務人員說,餐廳不是禁止吸菸嗎?但服務員一副愛理不理,好像我多管閒事。後來,我也學聰明了,進去一家餐廳前,先看有沒有人吸菸,若是有人吸菸,便自動退出。

好幾次在大陸的機場,我還看到專為吸菸者設立的「吸菸房」,裡面有好幾支粗大的管子,好像廚房的排油煙管,吸菸者進到這裡,就像與外界隔絕,關起門來拚死命抽也沒人管你,小小的空間常常人滿為患,這時即使再多的「二手菸」也是他們自己「享用」。大陸機場的這種「變通之道」可謂兩邊都不得罪,對吸菸者來說,反而成了一種「德政」,但外人看起來卻覺得有些怪,顯然「吸菸房」與大陸機場的現代化格調有些格格不入。

據大陸控菸協會的調查資料稱,大陸菸民高達三億人,是全世界最多吸菸人口的國家。而最不該吸菸的兩種人,一是醫生,大陸男性醫師的吸菸率有四成七;另一個是教師,大陸男性教師的吸菸率達五成。至於大陸男性公務員的吸菸率更高達六成一,難怪有大陸網友戲稱,如果全國人民少抽一口菸,便是大陸治理霾害成功的一大步。

我的大陸朋友到台灣玩,他跟我訴苦,說台灣到處都不能吸菸。有一次他在餐廳忍不住掏出菸,但還沒有點上就被服務生出來制止,這時餐廳裡其他的客人也群起向他瞪白眼,害他無地自容,乖乖地把菸收了起來。真希望大陸有朝一日也能走到這一步,畢竟在公眾場合吸菸是極不尊重他人的自私行徑,對自己健康不好,也傷害他人,說嚴重損害大陸的國家形象,也一點不為過。


六四前夕 黃國昌暗批蔡衍明「極權化妝師」

自由時報 2014-06-03  21:27

〔本報訊〕明天是中國六四事件25週年,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今天(3日)暗批曾稱「六四沒死那麼多人」的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自甘墮落為極權化妝師。他也批評馬政府,面對中國政府持續拘捕維權人士,竟視而不見;他並呼籲大眾,以具體行動聲援六四受害者。

蔡衍明曾稱「六四屠殺報導不是真的」

六四屠殺事件25週年前夕,中研院副研究員黃國昌在臉書表示,六四事件發生至今,暴露了中國共產黨的殘暴本質,也如同一面照妖鏡,讓外界看清了很多事情。

他舉例,有的台灣富賈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協助中共掩蓋事情的真相,倡言「關於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屠殺報導不是真的」、「中國在許多地方是很民主的」,自甘墮落為極權化妝師。上述言論是華盛頓郵報2012年1月21日刊出,專訪旺中集團總裁蔡衍明的報導內容。

中國維權人士 呼籲調查六四就遭拘捕

另外,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徐友漁、維權律師浦志強等10多人,上月3日在北京舉行研討會,呼籲調查六四事件真相。不料事後不久,浦志強等人就遭中國當局傳喚,以「涉嫌尋釁滋事罪」拘捕。黃國昌批評,面對這些踐踏人權的作為,許多國家的知識份子都以具體行動聲援,我國政府卻選擇視而不見、靜默不語。

黃國昌質問,「為了短暫的私利棄守核心價值,我們還剩下什麼呢?」他認為,讓自己與掠奪者變得同樣墮落,只是將自己置於「當遭受掠奪時,他人袖手旁觀」的窘境。他因此呼籲大眾,參與明晚7點自由廣場的六四悼念晚會,以具體的行動聲援六四,思考未來應前進的方向。


看六四事件 李登輝嘆:中國錯失轉型契機

自由時報 2014-06-03  19:53

〔本報訊〕明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25週年,前總統李登輝接受《自由亞洲電台》的採訪,以當年台灣總統的身分,發表當時從旁觀察整起事件的心得。他說「六四」事實上是近代中國發展的一個關鍵契機,中國卻忽略學生訴求、以暴力鎮壓回應。

李登輝表示:「依我的看法,當年不要鎮壓最好。」李說學生運動的本質是既單純又熱情,他們嚮往民主自由,非為個人謀私利,中國領導人應傾聽溝通、廣納人才。但當年鄧小平堅持「政左經右」,不願放棄共產專制,李感嘆中國原本可以轉型的契機就這樣沒了。

1989年爆發六四事件,李登輝當時剛接任總統1年,李回想當時他注意到中共政府封鎖了所有消息,但他認為應該讓更多中國民眾注意、了解這件事,所以他用了許多方法,把消息發送到中國各地。

中國有些學者認為,採取鎮壓的手段才能換來後面的經濟發展,但李登輝認為這只是一種假象。近幾年中國出口遇到瓶頸,應轉往國內消費,而國內消費需由中產階級帶動,但若堅持共產主義、不改革收入分配、民主化難以進展,靠中產階級消費拉動經濟的想法難以實現。


蔡英文談六四:中國應朝民主化方向轉變

自由時報 2014-06-03  18:59

〔本報訊〕明天是中國六四事件25週年,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今天發表談話,將八九學運與台灣的太陽花學運相比擬;她表示,民主與自由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中國民間的改革意識正在抬頭,終將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她向中國政府喊話,啟動民主不會對社會穩定帶來致命衝擊,中國應朝民主化方向轉變。

蔡英文呼籲兩岸領導人謙卑反省

蔡英文今晚(3日)在臉書發文表示,25年前北京的八九學運,及25年後台北的太陽花學運,是兩岸兩代的年輕人用行動告訴執政者,「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這證明了不論時空環境如何變化,民主與自由,富足與尊嚴,和平與發展,始終是人類追求的共同目標。她呼籲兩岸的執政者,用心傾聽這個聲音,謙卑反省並誠懇的回應。

她強調,台灣的民主歷程並非一路順遂,付出了很多代價才得以前進。因此,對於現在中國人民的追求以及所遭遇的困難與挑戰,台灣得以感同身受,「我們願意鼓勵中國能朝向民主化的方向來轉變。」

中國民主改革 蔡英文: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的基礎

談及中國未來的走向,蔡英文指出,中國人民對於保護自身權利的意識日漸增加,追求民主與改革的聲音也未曾間斷;許多民間組織日益活躍,網路上的聲音更是多元且喧囂。她認為,這股源自民間的活力正在逐漸成形,終究會慢慢地改變中國的面貌,且會是「不可逆轉的趨勢」。

她期望中國政府能深刻理解,「啟動民主改革,不會為中國社會的穩定帶來致命的衝擊」。她相信,中國人民有能力和智慧,面對民主化的過程與考驗,這也是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六四25周年 陸委會盼中國坦然面對

自由時報 2014-06-03  18:57

〔記者彭顯鈞/台北報導〕六四事件25周年,陸委會今天發出聲明,對中國提出呼籲,希望中國坦然面對、積極省思「六四事件」的重要意義,將歷史傷痕轉化為大陸改革轉型的契機與能量。

陸委會表示,「六四事件」的不幸歷史無法被遺忘,惟有面對歷史,才能撫平傷痕,成為蛻變前進的動力。中國大陸一再宣示全面推動深化改革,我們希望大陸方面以史為鑑,積極推進讓人民有感的各項革新。陸委會並強調,大陸當局也應展現為政者勇於承擔、負責、和解的誠意,善待「六四」受難者及其家屬;並尊重、包容社會多元意見,保障大陸異議、維權人士等的人權,具體落實大陸在人權白皮書中所提承諾,增進公民權利,創造更美好的政治與社會環境。

陸委會進一步指出,增進人民福祉是開展兩岸關係的核心價值與共同目標。6年多來,政府於兩岸協商對話過程中,在人身安全保障、人道關懷等重要人權領域與大陸方面進行溝通互動,並推動深化兩岸交流與合作,傳遞民主、自由、人權、法治等普世價值。在大陸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時刻,我們願意持續與大陸分享發展經驗、相互提升,實現兩岸關係「以人民為核心」的願景。


六四內幕/當年解放軍38軍軍長抗命 拒絕屠城

自由時報 2014-06-04

〔編譯管淑平/綜合報導〕中國六四天安門血腥鎮壓二十五週年前夕,美國「紐約時報」報導,當年解放軍第三十八集團軍軍長徐勤先違抗北京中央命令,拒絕屠城。近年來陸續解密的解放軍文件更凸顯當年北京領導人害怕軍隊群起反抗,也認定這場學生爭取民主的抗爭運動,是對共產黨統治政權的致命威脅,因此決心鐵腕血腥鎮壓。

憂威脅共黨政權 鄧決心鎮壓

一九八九年春天,學生已持續佔領天安門兩個月,北京當局召集軍方將領,要求支持武力鎮壓,但徐勤先拒絕,不願率軍進城執行戒嚴令。徐勤先在接受歷史學家楊繼繩、作家戴晴等人訪問時,談到這段往事說,抗爭是政治問題,應該透過溝通、而非武力解決,「我寧被殺頭,也不做歷史罪人」。徐被捕後入獄四年,他拒絕接受紐時訪問。

近年從軍方流出的檔案及對當年軍中人士的訪問,揭露六四更多細節。當時主張鎮壓的中共領導人鄧小平曾讚揚軍隊的堅定效忠,部份外媒也對解放軍留有殘酷地服從鎮壓命令的印象。但從六四前後的解放軍內部紀錄顯示,士兵對奉命鎮壓深感困惑。

普林斯頓大學取得一批解放軍文件,發現當時軍隊內沒幾個人願意負起向平民開槍的責任。在大軍開向北京時,有些指揮官還要求保證不會要軍隊開火。軍中將領楊白冰說,「有些同志對於阻止這場動亂有各種各樣的看法和懷疑。」

高層軍官連署請願撤軍

徐勤先的抗命,讓當局更加擔心軍隊叛變。徐也不是軍中唯一質疑的人,上校王東(Wang Dong,譯音)秘密發起請願,與六名高層軍官連署,反對戒嚴、呼籲撤軍,請願書寫道「人民的軍隊屬於人民,不能與人民作對,更不能殺害人民」。對此,當局在調集十八萬到二十五萬大軍的同時,也切斷高層軍官間聯繫用的保密電話。參與串聯行動的周舵(Zhou Duo)回憶,王東當時說「假如共產黨開槍射殺老百姓,豈不是自殺?」「絕沒料到事情會變得這麼殘暴。」

當六月三日中央下達鎮壓令,傳言有叛變部隊會對軍隊自己人開火,隸屬於三十九集團軍的雷達兵李小名(Li Xiaoming,譯音)表示,當時他最怕的是,可能得和三十八軍交戰。李小名說,其部隊因指揮官假稱通訊設備故障,要部隊留在東郊按兵不動,免於面對是否對平民開槍的掙扎。

六四前夕 北京擴大維安

二十五年後的六四前夕,北京氣氛顯得風聲鶴唳,當局加派警力維安,三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周邊可見更多警力站崗,並有武警在行人天橋、廣場周邊道路巡邏。原本就遭嚴格管控的中國網路,最近更難連上全球網路。Google和華爾街日報證實,中國這幾天封鎖Google服務和華爾街日報中英文網站。


發動天下圍城 六四領袖:戰到中共結束專制

自由時報 2014-06-04

民運人士 疾呼國際施壓北京

〔國際新聞中心、駐美特派員曹郁芬/綜合報導〕一九八九年六四天安門事件四日屆滿廿五週年,數十名當年倖存的學運領袖和親身經歷血腥鎮壓的中國流亡人士,美國時間二日聚集在華府國會山莊,紀念當年因追求民主而付出生命的學生和平民,並宣布展開「天下圍城」行動,呼籲國際社會持續對北京施壓,要求中國走向民主。當年的學運領袖王丹說,「天下圍城」將一直持續到中共結束一黨專制為止。

王丹和中國民主黨主席王軍濤宣讀「六四倖存者二十五週年重聚宣言」。王丹解釋,「天下圍城」是號召希望及追求中國民主化的人,一起打破那座阻止中國走向民主的長城。希望能團結中國人民,延續一九八九年精神,結束中共統治,實現中國民主。

王丹:懼怕中共 未來代價高

王丹也呼籲西方國家不要一味懼怕中共,若現在不想跟中共發生衝突,以後恐將付出更大代價。他說,「我們過去一百多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如果一個大國,經濟上非常強大,軍事力量非常強大,但是沒有民主化,他的趨勢就是法西斯」。

王軍濤則說,在中國,政治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劇烈地影響人的生存,「革命真的需要號召嗎?暴政自己就會製造掘墓人」。他呼籲所有人響應「天下圍城」,紀念六四,努力催生憲政民主的新中國。

據報導,中國新華社在整場活動中一直有記者從各個角度拍攝,但新華網並未出現任何關於這項活動報導。

另一方面,馬英九總統在哈佛大學的老師孔傑榮,二日接受外交關係協會(CFR)網站訪問時表示,中國政府在六四事件廿五週年前夕,打壓公民自由與政治自由,顯示中國的經濟成長無法轉化成更大的公民自由。如何回應廣大民智需求,將是中共政權最大的威脅。

美學者稱 中國政治壓制惡化

美國學者黎安友也在最新著作指出,天安門之後,中國的政治壓制不但沒有鬆緩,反而惡化。雖然外界很難掌握中國的未來和六四的影響,但單單是諾貝爾獎得主劉曉波可以成為中國的威脅,就可以反映中國制度核心的脆弱性。

黎安友最近編撰《天安門及其後》一書指出,中國共產黨政權正經歷「壓制的脆弱」,一個不能容許人民討論天安門的政權,是一個恐懼面對自己歷史並害怕承受歷史後果的政權。


民進黨發表六四聲明 要求中國釋放良心犯

自由時報 2014-06-04  11:0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今天是六四事件25週年,民進黨上午由黨秘書長吳釗燮代表民進黨向中國提出嚴正呼籲,要求中國勇敢釋放所有良心犯,停止對人權的侵犯,民進黨並發表四點聲明,呼籲北京政府面對六四歷史,以民主與人權原則處遇異議與民主人士。

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表示,已經有10多名維權人士遭逮捕,有20多人遭到限制自由,其中包括維權律師浦志強、學者徐友漁以及知名記者高瑜。而前往香港參加「六四」研討會的中華大學教授曾建元、他也是「華人民主書院」的董事,更遭到香港政府以「簽證有問題」而拒絕入境。

民進黨的聲明指出,首先,民進黨關切國人入境遭香港政府拒絕。對於國人遭到香港政府拒絕入境一事,感到非常遺憾,不希望這個事件對台灣與香港的關係造成負面影響,也不希望它變成「以政治考量干預民間交流」的一個例子。

其次,民進黨聲援因主張民主改革而遭不當待遇的異議人士。民主已是普世價值,對於全球少數國家的人民因主張或追求民主而受到迫害,國際社會都有責任聲援這些民主人士,共同捍衛民主價值。

民進黨也呼籲北京政府,面對六四歷史,以民主與人權原則處遇異議與民主人士。只有當北京政府願意去面對、並給予應有的定位、進行應有的深刻討論之後,這個歷史傷痛,才能從一個「不能說的禁語」,成為一個社會可討論、可紀念的事件,大家才能更放開心胸,為中國未來的民主化發展而努力。

最後,民進黨呼籲中國積極回應人民的訴求,啟動民主改革工程。儘管「六四」、「民主憲政」等關鍵字眼,在當前的中國仍是會被「和諧」掉的敏感詞,但是,民進黨堅信,自由與民主、富足與尊嚴、和平與發展,是不分地域、語言與種族的共通價值,是全世界所有人民的共同追求,更是兩岸確保和平、穩定與發展的重要基礎。


25年前7刊廣告嗆北京 港特首今噤聲

自由時報 2014-06-04

〔國際新聞中心/綜合報導〕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廿五週年,當年曾強烈譴責北京冷血濫殺的香港特首梁振英,昨天被問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時,表示不予評論。

梁振英上週出國休假三天,遭外界批評刻意迴避一日的紀念六四大遊行。他前天被記者問及是否支持「平反六四」時表示,過去兩年他已表明,港府不會評論六四事件。隨即轉身離開,不回答其他問題。

根據香港市民支援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支聯會)統計,一九八九年中國民主運動及六四鎮壓期間,梁振英前後七次在報章刊登廣告,聲援學運並譴責北京政府鎮壓,最為港人熟悉的是,他在六四事件後翌日,以個人名義在文匯報刊登聲明,其中有「強烈譴責中共當權者血腥屠殺中國人民」字句。

挨轟「為當特首向北京獻媚」

事實上,梁振英早已不敢表態支持平反六四。二○一○年十一月,時任行政會議召集人的他在中文大學演講時,聲稱對六四事件沒有清晰了解,還反問在場人士,為何第一個獲頒諾貝爾和平獎的中國人,不是前領導人鄧小平而是劉曉波?鄧小平正是當年下令血腥鎮壓民運的劊子手,梁此番言論引起民主派和港人抨擊,痛斥他為了擔任特首而向北京獻媚。

今年香港的六四紀念活動,泛民主派和親中團體短兵相接。支聯會四日晚間於維多利亞公園舉辦一年一度的六四燭光晚會,親中團體「愛港之聲」則聲稱將在維多利亞公園附近「打對台」,向港人解釋六四「天安門沒死人」的真相。


上任6年才講 馬籲中「平反」六四

自由時報 2014-06-04

〔記者王寓中/台北報導〕「六四」二十五週年,馬英九總統今天將發表「『六四』二十五週年省思」專文,馬在文中正式呼籲中國當局認真思考,儘速「平反」六四事件,並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這是馬就任總統至今發表的七次六四感言中,首度使用並呼籲中國「平反」六四事件。

馬並引用魯迅的話:「一個人的生命是可寶貴的,但一代的真理更可寶貴,生命犧牲了而真理昭然於天下,『這死是值得的』。」

感言變省思

馬就任總統後,每年六四週年都在總統府網站發表感言,今年「六四」二十五週年,馬將感言改成「省思」。

馬指出,一九八九的「六四事件」讓我們看到,在「五四運動」整整七十年之後,中國人爭取自由民主還需要付出如此高昂的代價!他衷心希望大陸當局能認真思考,儘速平反,確保永遠不再發生這樣的悲劇。

馬表示,二十五年過去了,他衷心相信今天的中國大陸,是歷史上最有機會實踐政治改革的時刻。因為管仲在兩千多年前就說過:「衣食足而後知榮辱,倉廩實而後知禮義」。

馬表示,大陸人民目前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六千七百四十七美元),已超過台灣一九八七年解嚴時的水準(五千二百九十一美元)。而大陸人民的教育水準與現代化程度,絕對有資格擁有一個言論自由的環境,與依法行政、保障人權的政府。

馬指出,回顧歷史,即使是在中華民國還相當貧窮落後的「訓政時期」(一九二八至一九四七年),都可以看到那一代的知識份子,批判時政,臧否人物,但當年的國民政府並未因此鎮壓、逮捕這些異議人士。如果二十一世紀的今日,大陸人民在享有知識與富裕之後,還不能享有八十年前人民就享有的言論自由,那不是用中國特色就能讓人民認同的。

馬表示,拉近兩岸人民心理距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陸善待異議人士。這個行動,比在經濟上對台灣「讓利」,更能贏得兩岸人民與國際社會的肯定與尊敬。


冷眼集︰馬越來越像港澳特首

自由時報 2014-06-04

記者彭顯鈞/特稿

判若兩人,已不足以形容馬英九「中國立場」在選前選後的自我顛覆。低調閃避六四事件週年,馬英九的戒慎恐懼與自我設限,越來越像港澳特首。

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的惡劣典型,馬英九面對六四事件就是一例。不只如此,當上總統以前,馬也利用達賴喇嘛,虛偽地墊高自己熱愛自由、人權的高度;二○○八年十二月,總統才當了幾個月,馬竟以「時機不宜」拒絕達賴訪台。

隔年台灣遭逢八八風災,民進黨邀請達賴訪台,當時的國民黨,咬牙切齒地痛批為「政治珍珠港事件」。同一年,世界維吾爾代表大會主席熱比婭有意訪台,當時內政部長江宜樺竟以「與恐怖組織關係密切」為由拒絕其入境。

馬英九上台後,國共開始搞「一家親」。結果,馬口口聲聲宣揚台灣的自由、民主、人權,不但進不了中國,反而,中國打壓異己、迫害人權惡習,馬政府都照單全收,徹底貫徹執行。

選前選後立場丕變,原因很簡單,一是「有求於」中國,期待中國讓利救經濟。那時,為了洽簽ECFA,馬英九那年的六四週年,還盛讚中國的人權進步,至今依然是笑柄。

另一原因就是「大中國意識形態」作祟。太多平時把自由、人權琅琅上口的人,自願臣服在大中國民族主義之下,嚮往中國走向強盛,絕口不提六四。馬政府與國民黨這些年對六四消極冷淡,與民運人士保持距離,因為他們心中有「更高的價值」。

台灣不是中國一部分,馬政府卻處處仰中國鼻息,小心翼翼怕觸怒中國,舉措無一不像是港澳特首,自我降格的難堪,莫此為甚。若非「太陽花學運」阻擋了一意孤行的蠻橫,馬英九如今還在編織一廂情願的「中國夢」。


丹麥官網矮化台灣 我外交部被批無感

自由時報 2014-06-04

〔駐美特派員曹郁芬、記者曹伯晏/綜合報導〕台灣的外交螺絲又鬆了?丹麥友台組織「台灣角」(Taiwan Corner)主席丹尼爾森(Michael Danielsen)指出,丹麥外交部不但在官方網頁地圖上將台灣標示為中國的一部分,還將丹麥駐台商務辦事處標示為駐中國辦事處(見圖,取自丹麥外交部官網),但台灣的外交部似乎毫無作為。

友台組織看不下去

對此,外交部發言人高安表示,駐丹麥代表處對此事早有掌握,已向丹麥政府相關部門逕洽、交涉並要求改善;丹麥政府回應表示,了解駐外館處的需求,但丹麥政府內部仍需研商。高安強調,代表處將持續掌握與關切相關情況。

外交部稱已有反映

「台灣角」是由一群支持台灣的丹麥友人在二○○八年成立的民間組織,支持台灣的民主、自決和國際參與。丹尼爾森受訪時表示,他們發現丹麥外交部網站把台灣標示為中國的一部分後,曾以電郵方式向丹麥外交部以及丹麥駐台辦事處表達抗議。丹麥外交部回覆,他們的一個中國政策未變,並將網站上的駐台單位名稱由丹麥駐中國辦事處改為丹麥辦事處,但官方地圖上,台灣仍被標示為中國的一部分。

丹尼爾森認為,丹麥雖有一個中國政策,但也強調要和台灣發展經貿與文化關係,在地圖上至少應該像蒙古一樣被分開標示,他們相信,這種標示會誤導丹麥政學界和媒體對台灣的認知,因此還要繼續和丹麥外交部交涉;他六月預定和丹麥駐台代表Sun Kjeldsen會面並反映此事。但他也質疑,台灣的外交部為何沒有採取行動要求丹麥政府更正?

美國國務院過去也曾在地圖上將台灣、香港與澳門同時標示為中國的一部分,國情簡介也放在中國網頁上,但經過台灣人公共事務會和其他台僑組織的抗議,國務院東亞局已經將台灣地圖標示在「國家與其他地區」,台灣網頁上的地圖,中國與台灣是分開標示的;但在中國的國家簡介中,中國地圖仍涵蓋台灣在內。出現同一個國務院網站,兩種版本的台灣地圖。

另外,媒體五月二十六日揭露,美國稅務單位要求海外報稅義務人填寫的「肥爸表格」,將台灣標註為「台灣,中國一省」,當時外交部表示,美方承諾將「儘速」更正。但事隔至今已將近十日,截至昨晚表格仍尚未更正,台灣繼續遭到矮化。

美國要求報稅義務人,申報國外金融帳戶,要下載填寫俗稱「肥爸」(FBAR)的表格;但若在表格填上台灣的銀行地址,國家欄位卻只能選擇「台灣,中國的一省(Taiwan, Province of China)」。

外交部發言人高安當時表示,外交部發現相關情形就向美方逕洽並要求更正,美方也表示表格與美方立場「沒有關聯」,只是網路軟體的技術問題,已儘速更正中;但截至昨日,更正仍未完成。


〈社論〉以公民行動打破政商共犯結構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4-06-04

今年三月,太陽花學運推進公民運動邁向高峰,大大刺激了國人對公共事務的關心。但年輕人到外地讀書工作,戶籍還在家鄉,往往無法參與家鄉選舉投票。是故,一群公民在網路上發起「青年籍行軍,促政舊換新」運動,鼓吹透過合法遷移戶籍,讓年輕人的心聲透過選舉得以表達。「青年籍行軍」統計,二○○九年縣市長選舉及二○一○年直轄市長選舉,泛藍總得票數少於泛綠,但卻取得大部分的縣市長及直轄市長席次,這種情況將可透過遷移戶籍來扭轉。

「青年籍行軍,促政舊換新」,確實是有創意的行動。猶記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施政績效不彰的馬政府,竟然在選舉投票日上玩奧步,將總統大選提前跟立委選舉合併投票,日期訂在一月十四日。表面上,馬政府號稱可以節省公帑,但這個時間點恰好在農曆年前夕。這樣的時間點有甚麼眉角呢?道破不值一文錢,就是讓那些對馬政府不滿的青年學生與外地工作者,礙於春節在即不可能回鄉兩次,所以不得不放棄返鄉投票的機會。從結果來看,馬政府利用行政優勢來這招,的確是「陰明」。

「青年籍行軍」網站指出,透過合法遷移戶籍,可望改變某些縣市長期失衡的選民結構。其實,大家都知道,某些縣市的政經版圖,長期被國民黨政商集團所盤據,他們在地方建立的利益共同體,讓他們在選舉時無往不利。而台灣的生意人,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為了生意也不得不低頭,甚至同流合汙。至於這些地方的年輕一代,由於離鄉讀書就業,對這種惡質結構除了厭惡,似乎也無力可回天。苗栗縣的大埔事件,便是一個典型的例子。主事者簡直是地方土皇帝,可以下令剷掉農田、剷掉房屋,而其堂而皇之的理由,就是利害關係複雜的「建設」。

日前爆發的合宜住宅弊案,也是另一個政商利益共同體的現形記。廉政署監控兩年,終於揪出產官學共犯結構。此案已進入司法程序,吾人不便評論。但據目前的蛛絲馬跡來看,隱約透露也是政商利益共同體闖的禍。此案在此時此刻爆發,是否有政治陰謀成分,大家且拭目以待。至少社會為此感到欣慰,索賄行賄到合宜住宅也不放過,真是居住正義的莫大諷刺。不過,此案也不免令人聯想,橫跨馬英九、郝龍斌市長任期的美河市案,廉政署能不能比照偵辦,「毋枉毋縱、追查到底」,讓徵收民地建捷運,卻遭政商利益共同體私有化的「不正義」撥亂反正。

上述案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那些弊案都發生在國民黨執政的地方!那些地方的首長、議會,皆屬國民黨「完全執政」,而其結果卻是「完全負責A錢」。見微知著,馬政府在中央「完全執政」五、六年,落得台灣政治經濟烏鴉鴉,幾乎可以說是「同理可證」的事。年底縣市選舉,以及二○一六大選,如果選民不給予教訓,你想他們會洗心革面,還是A得更肆無忌憚?一如馬政府「完全執政」五、六年,警察國家的幽靈在台灣上空盤旋,實質薪資所得倒退十六年,如果選民不給予教訓,他們繼續「完全執政」下去,你相信會「馬上好」嗎?

國民黨在地方「完全執政」,地方遭殃;國民黨在中央「完全執政」,全國遭殃。國民黨的地方首長,總是在民意滿意度評比吊車尾。即使手握世界最龐大的黨產,黨營事業盤根錯節,國民黨政商利益共同體的大頭目馬英九,民意滿意度仍創下歷史新低的九趴。身為國家的主人,大家如果繼續被奧步所騙,甚至跟幾百塊錢交易,說句難聽一點的話,你就實質上淪為這個共犯結構的一份子了。更可悲的是,以這樣的方式參與這個共犯結構,非但分不到任何一杯羹,還會被這個集團欺壓到底。幸而,台灣是民主國家,不必將此當做宿命逆來順受。近年的公民運動,已經逐漸喚醒民眾;「青年籍行軍」運動,更是具體的一步。


蘋果發表會秀台灣國旗 網友感動推爆

自由時報 2014-06-04  12:12

〔本報訊〕蘋果公司開發者大會(WWDC)3日(當地時間2日)在舊金山開幕,在介紹新功能時,螢幕上出現台灣國旗,且與英、法、中等國並列,受到網友大推,直呼感動。

在介紹最新iOS8智慧打字預測功能時,螢幕秀出支援語言國家的國旗,14國的國旗列成兩排顯示在螢幕上,台灣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也列在其中。

蘋果秀出台灣的國旗後,網友紛紛大讚蘋果愛台灣,直呼「好感動」、「要跳槽買蘋果」、「其他功能都其次了」。但也有網友不滿,台灣被放置在中國國旗的下方,後有網友留言緩頰解釋,是英文字母排序的關係。

蘋果公司開發者大會不僅推出新功能外,台灣國旗的出現也引發網友熱議。


四行倉庫送國旗 陸擬列紀念館

【中央社╱上海4日電】2014.06.04 06:06 pm

預計在明年對日抗戰70周年完成第一期改造的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今天提出新版文物陳列計畫,國軍死守四行倉庫和楊惠敏送國旗史實擬入館陳列。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書記沈建忠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表示,最初紀念館不是按照時間序列和重要事件陳列抗戰文物,而是以18個單獨的故事表現在抗日戰爭中相當重要的淞滬戰役。

據曾參觀紀念館的上海民眾指出,以前的紀念館因避談先總統蔣中正和國軍主要將領何應欽、陳誠和白崇禧等人,雖然是抗戰紀念館,但沒有提到戰爭如何開始、如何結束。

沈建忠說,新的陳列方式的核心是還原史實,按照事件經過重建抗戰史,不對事件、人物評論。

根據新版陳列計畫,包括先總統蔣中正在廬山會議發表談話、淞滬會戰及國軍死守四行倉庫等,都會列入。其中還包括楊惠敏送中華民國國旗到四行倉庫。

沈建忠表示,陳列方式將包括圖片、文物、口述歷史影片等。由於部分一手文獻大陸較缺乏,未來希望透過與台灣合作,豐富紀念館展出。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列改造暨淞滬抗戰史學術研討會」首度由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國立政治大學人文中心和中國大陸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等兩岸歷史研究單位共同主辦。會中公布新版淞滬抗戰紀念館陳列改造大綱(計畫),並開放兩岸學者討論。

按國史館文獻原件複製的「中國戰區日軍投降書」和抗戰期間的民間門神年畫,還成為這場研討會的文創伴手禮。

根據改造計畫,硬體方面將改造為主題公園,軟體方面則是重新撰寫陳列大綱。


陸克文:北京錯估形勢 作繭自縛

Taiwancon 週四 2014年06月05日, 12:02 下午

更新時間 2014年6月4日, 格林尼治標準時間10:17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研討會上說,中國政府在東海和南海的作為使鄰國不安。

澳大利亞前總理陸克文在倫敦的一個研討會上說,中國政府在東海和南海的作為使鄰國不安,迫使亞太各國進一步向美國靠攏,實際上自己遏制了自己。

在英國皇家國際問題研究所周二(4日)舉辦的首屆關於全球化與國際秩序的「倫敦會議」上,現任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高級研究員的陸克文(Kevin Rudd)引用哈佛著名學者約瑟夫·奈的話說:「如果世界上有一個國家能遏制中國,那就是中國自己。」

精通中文,熟諳亞太事務的陸克文解釋說:「如果你的所作所為讓鄰國感到憂慮不安,就會造成這樣的結果:東南亞和東亞各國都要求美國留在亞太地區。」

他說:「北京有這樣一種看法:美國在強迫亞太國家參與一個反對中國的陰謀。我認為,這是錯估了形勢。」

伯恩斯:無人想被中國支配

美國前副國務卿、哈佛大學教授尼古拉斯·伯恩斯(Nicholas Burns)在評論俄羅斯和中國時表達了相似的看法。

伯恩斯說,美國十年前就勸說西歐的北約盟友加強軍備,但西歐各國都當作耳旁風,無人理會。

但現在俄羅斯公然破壞歐洲冷戰後的安全秩序,迫使歐洲各國開始注重加強歐洲的防禦力量。伯恩斯說:「普京給了我們一個復興北約的機會。」

伯恩斯接著談到了美國在亞洲的盟友。「美國在亞洲有一個聯盟,已經發展了65年,很強大,而且還會加強。」

針對中國最近與日本、越南、菲律賓的領海糾紛,伯恩斯說:「儘管所有國家都要和中國合作,但沒有人想生活在一個由中國支配的西太平洋地區。」

他說,亞太地區的很多國家都希望美國繼續在當地保持影響。除了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連越南都要求它昔日的敵人「重返金蘭灣」。

阮宗澤:中國不再「忍氣吞聲」

對於中國在南海和東海的戰略態勢,與會的中國學者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接受BBC中文網記者採訪時說:「過去之所以這個地區處在某種穩定狀態,是建立在中國忍氣吞聲的基礎上的。在這些國家侵佔島礁,掠奪資源時,中國所做的有限。」

「但現在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再忍氣吞聲,我們要用更有效的手段來維護我們的利益。所以外界就覺得中國更加強硬了。我覺得他們顛倒了問題的是非。不是中國變得更強硬了,是他們更貪婪了。他們得寸進尺,中國當然也會反制。」

阮宗澤抨擊了美國在地區糾紛中扮演的角色。他說:「我們希望美國保持中立,但美國事實上在朝著選邊站的方向發展。我覺得這個是不利於中美關係,也不利於南海、東海的和平穩定的。」

(撰稿:秦川 責編:路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