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核四攻防戰/國會戰場 泛綠推反核三法 藍營要擋關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李宇欣、陳璟民/台北報導〕三○九廢核大遊行後,國內反核聲浪高漲,在野黨也將主攻國會戰場。立法院民進黨團、台聯黨團將共推「反核三法」,包括提出「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明定非核時程;於「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增訂「逃命圈公投」條款;補正公投法降低公投門檻等,但國民黨團已表達反對立場。朝野將在國會展開激烈的核四存廢攻防戰。

逃命圈公投條款 今點戰火

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本週將率先「點燃戰火」,除今日審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正草案」,增訂核電廠填燃料棒、正式運轉前,進行場址五十公里範圍內居民地方性公投;另在週四也排定審查在野黨版的「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核一、核二、核三廠不延役,核四廠不運轉,二○二五年全面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

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強調,在野黨要與國民黨在立法院正面決戰。台聯秘書長林志嘉也說,泛綠有共識,要在國會一起推動通過反核法案。

不過,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表示,核四和核能政策都是全國性議題,不該由地區來決定。另外,行政院版「能源安全及非核家園推動法草案」下週將在教委會併案審查,政院版無非核時間表,國民黨團將藉此取代在野黨版的非核家園推動法,淡化廢核衝擊。

國民黨要推「不在籍投票」


另外,在野黨團將推「公投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要求調降公投門檻,拒絕鳥籠公投;不過,國民黨團打算透過核四公投另訂專法擴大實施「不在籍投票」,以提高公投的投票率為由,也一併處理未來全國性選舉的投票問題。

但柯建銘說,不在籍投票暗藏玄機,特別是通訊投票的爭議性高,他奉勸馬政府不要動歪腦筋,若真的有心要衝高核四公投的投票率,最簡單、快速的方式,就是將公投法納入不在籍投票,並且調降公投法的通過門檻。林鴻池則反駁說,公投是非常態制度,堅持高門檻,「沒有調降的空間」。至於不在籍投票,國民黨的基本立場是全面適用,包含公投或全國性選舉皆可不在籍投票。

除法案攻防外,國民黨團擬透過黨籍立委李慶華提出停建核四公投案,除遭在野黨團強烈質疑,認為自導自演,就連國民黨立委丁守中昨也繼續抨擊馬政府,武斷、不尊重民主。國民黨立委羅淑蕾也說,馬總統看到反核大遊行,難道都沒有任何感覺?根本不用辦公投,應該直接宣布停建核四。


核四攻防戰/民間戰場 綠下鄉座談 馬要與環團對話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李欣芳、陳璟民、王貝林、邱燕玲/台北報導〕三○九廢核大遊行在北中南東各地獲得民眾熱情響應,朝野接下來在核四存廢的公民行動戰場也將展開另一波攻防戰。民進黨將到各地舉辦停建核四的說明會,將反核四的力量擴散至全台,並與地方的反核人士緊密串連、合作。多位民進黨立委也將自發性下鄉,深入社區和基層宣傳反核。

另一方面,總統府也已積極安排馬英九總統與反核環保團體對話,總統府發言人李佳霏昨表示,目前雙方正就會談時間、形式進一步磋商,也希望屆時會談環團能提出不同於立即廢核的替代方案。行政院長江宜樺上週也表示,等遊行結束,也許大家相對有空,可思考安排見面的時間和方式。

江宜樺昨參訪工具機展,被問到馬總統提出漸進式非核家園是否有期程?江未正面回應,僅強調核電機組運轉以四十年為基礎,但核四規劃、興建已花費二十年,是否要善加利用,將以公投做決定。

蘇︰馬新聞稿回應 傲慢不顧民意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在西藏抗暴五十四週年遊行場合表示,前天有超過二十萬人參與廢核大遊行,可見民意對停建核四的積極要求,馬總統竟只用一個新聞稿回應,這是傲慢、不顧民意,這樣的處理只會激起更大的民怨。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民進黨未來仍將以公民行動與國會制衡並進的方式推動停建核四。他說,民進黨在遊行前與反核團體有密切的聯繫,使這次反核街頭運動的團結有一個好的開始,未來反核勢力要跨出雙北,下鄉深入基層,反核理念的深度與廣度也要加強,因此,民進黨除了將推出反核文宣外,也擬於各地舉辦說明會。

除了黨中央,民進黨台北市立委姚文智表示,他已委託修車廠,將「姚姚樂劇團」競選小巴士,改裝成「非核咖啡車」,四月起巡迴全市四百五十六里,鼓吹全民挺身支持停建核四。

新北市立委林淑芬說,她將於出席喜宴、廟會、社團活動等場合,把廢核的必要性簡明扼要說給民眾了解,同時將自費設計印製反核文宣,透過志工發送到公寓大廈家戶。

台中市立委林佳龍也表示,他原本就預計三月底在台中市廿九區啟動問政說明會列車,反核四將納入主軸議題。台東縣立委劉櫂豪則表示,他將在地方第四台託播反核廣告,另安排巡迴鄉鎮村里的座談會、小型演講,宣傳不分族群的民眾一起反核。


名導拒核四 發起五六運動 每週五晚上六點在自由廣場 持續宣揚廢核理念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湯佳玲、王郁惠、趙靜瑜/台北報導〕「三○九廢核大遊行」衝破廿萬人參加,創下反核運動歷史紀錄後,主辦單位強調,遊行結束不是廢核行動的結束,而是一個新起點,不達廢核、絕不終止;反核團體也宣佈,將推動反核四「五六行動」,每週五晚上六點在自由廣場,持續宣揚廢核理念,直到政府有反應為止。

遊行落幕 又是新起點

廢核大遊行台北場前天結束遊行和晚會後,夜間接續展開守夜活動,約有千人留在「電影人」、「文藝人」、「音樂人」、「社運人」、「彩繪工作坊」等各大帳篷,徹夜演講、彈唱與分享。

夜宿凱道的群眾,在快樂歌聲中,一筆一筆彩繪繽紛的反核旗,寫下自己的心願;有人寫「我聽音樂、我反核」,也有人寫「我愛台灣、我反核」,表達非核護家園的信念。

昨天早上八點起,凱道又湧入人潮,大家先一起做「反核健康操」後,由荒野志工領著反核旗走向總統府,群眾並一同宣讀反核旗誓言。隨後,在柯一正、作家劉黎兒、小野等十人領軍下,現場民眾跟隨排成巨大「人」字形,並高喊:「我是人、我反核!」

在深夜凱道的帳篷會議上,經過卅位導演與出版人的決議,包括導演柯一正、戴立忍、吳乙峰和出版人郝廣才等宣佈發起「五六運動」,日後每週五晚間六點將在自由廣場持續宣導廢核理念。

柯一正說,整夜駐足凱道的人潮比去年多得多,表示大家已經開始不冷漠,「我們一定要關心,誰說核廢料沒危險,那我們就去放在總統府地下室,把擁核立委放進去。」

不達廢核 絕不終止


柯一正說,這件事情沒有結束的一天,「看到整晚都在凱道的大家,我很感動。」他希望可塑造一個類似海德公園的言論廣場,讓大家都可以更理解這些訊息,「台灣是有可能有火山的地方,如何挖,如何藏,最後這些都會變成原子彈。」政府如果愛人民,「就不該讓人們擔心受怕。」

萬一公投輸了?柯一正強調,「我們心裡的『不』是永遠的」贏輸都有可能,但就是要讓政府知道人民要甚麼。

導演們也與現場數百位民眾約定,一人拉十人一起加入反核行動,柯一正還開玩笑要創「反核舞」,他表示:「叫我跳火圈我也願意!因為屁股被火燒到比起核四根本不算什麼。」盼以各種途徑讓更多人認識核電的危險。

非核家園大聯盟執行長李卓翰呼籲馬政府,千萬不要低估主流民意對於停建核四主張的堅強意志力;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主任蔡中岳也說,廢核大遊行結束是另一個新的起點,不達廢核、絕不終止。


反核聲壯 挺核辯護找嘸人?


【聯合晚報╱記者陳志平、甘芝萁/台北報導】2013.03.10 02:53 pm

309反核大遊行人數創史上最高,但相對反核聲浪高張,支持續建核四的一方卻形同失聲。電視政論節目昨天討論核安問題,不只台電噤聲,電視台也找不到政院、經濟部代表為核四續建政策辯護;據了解,為避免被質疑受到行政部門委託才發動公投,引發違法疑慮,國民黨立院黨團也站穩不介入核四論述立場,挺核四言論在媒體上幾近消音。

昨天由沈春華主持的從台灣看全球節目,邀請學者立委名嘴等各方討論核四議題,但台上卻空了一張來賓椅,原來沒有任何政院或台電人士願意出席。

沈春華解釋,該節目上周邀得一位台電代表,為核四辯護得很好,沒想到本周再邀,台電稱他們已被行政院接管不得逕自對外發言,要節目單位找政院的統一窗口;但政院發言人室認為此事由毛治國副院長召集的核安小組統籌,核安小組表示近日很忙請找經濟部,經濟部稱他們並未禁止台電發言,工作人員再找上台電,台電直言他們還是不能任意發言。各方踢皮球下,最後節目只能在無官方代表下錄影。

不只政論節目邀不到為核四辯護的官方代表,連身為執政黨的國民黨立院黨團,也不打算為政府立場辯護。據了解,為避免引發違法疑慮,目前國民黨立院黨團對核四相關論述全力淡化黨團色彩。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則解釋,黨團希望就核安議題,政治人物都能退位,這樣讓民間聲音能夠充分討論、理性論辯。

賴士葆說,目前國民黨立委李慶華所提出的核四公投提案,命題是站在行政院的對立面來挑戰,也就是將討論核電問題的舞台搭建出來,讓反核團體可以挑戰行政部門,這項工作本應由民進黨進行,但民進黨決定不做,國民黨團因此協助個別立委搭建討論舞台,讓各方聲音、正反論述可以自由表達。

挺核四聲音幾乎要在媒體上消失,官員私下也表示憂心。對政論節目找不到官方代表為核四辯護,政院核安小組解釋,當初主要考量到涉及核安及預算等極細部的問題,專業主管部門回答會更清楚,沒想到最後會變成無人上節目的狀況;小組目前已延請前媒體人士統籌核四的媒體發言,經濟部並已成立專案小組進行核四相關數據的統合,未來會考慮成立單一的協調窗口,把核四為何應續建對外說清楚。


感動 江宜樺:成功的公民參與

【聯合晚報╱記者林敬殷/台北報導】2013.03.10 02:53 pm

309反核遊行數十萬人參與,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表示,昨天遊行是成功的公民參與,過程非常平和,訴求也非常理性,讓他很感動;行政院昨天針對反核團體提出的五項訴求已一一作正面回應,也希望未關於核四是否續建一事,大家能保持理性對話的空間。

外界關心未來核四公投的投票時時間,以及核四後續安全檢測進度。江宜樺說,一旦公投案確定成案,公投投票日將由中選會決定;至於核四的安全檢測,他已責任經濟部在最快時間內進行,除了應對外界疑慮予以澄清,包括施工是否有疏失、錯誤是否改正,同時在不影響運轉時程下,作好核四的安全檢測及把關,以透明公開方式給外界交待。

江宜樺說,就國外的例子,一座核電約可運轉40年,現在我們走到了必須為核四問題做決定的時刻,公投結果將決定過去所投入的經費成本,在安全無虞下是否可以繼續加以利用,或在安全上無法說服人民下,是否有其他不同的處理;行政院的終極目標也是推動非核家園,但是採循序漸進的方式,且在公投前,會盡可能確保核四安全無虞。


馬:日停核電代價大 減核不廢核可參考


【聯合報╱記者羅暐智、楊湘鈞/台北報導】2013.03.11 02:18 am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昨天表示,福島核災後,日本政府宣布五十座核電廠停止營運,結果讓日本在夏季限電,家庭及工業用電雙漲,且日本不得不進口大量的燃料發電,造成史上最高的六兆億元貿易赤字。

馬英九說,日本去年政黨輪替後,新任首相安倍晉三表示不會廢核,今年二月廿八日宣示「減核不廢核」,且將啟動核能電廠,以避免產業空洞化。馬說,日本的能源現況與台灣相近,日本核電政策轉折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參考。

另外,行政院長江宜樺盼與廢核團體溝通,行政院發言人鄭麗文昨天表示,「溝通的大門永遠敞開」,會持續努力與反核團體做好溝通對話。

馬英九表示,核能是目前最便宜、最乾淨的能源,政府會確保核安,同時也會拿出最真實的數據,讓人民做最後決定。馬說,核四公投是「穩健減核」和「立即廢核」兩種看法的選擇。

馬英九昨出席國民黨「台北市資深績優小組長表揚暨座談會」,他表示,核四議題是台灣每個人都要面對的問題,正因核四的爭議大,因此決定由立法院提出核四停建公投案。

馬英九說,比起福島,核四廠距海較遠、地勢較高,也較不易受海嘯影響,政府也不斷要求經濟部和台電改善,並增建「機組斷然處置措施」,使核四廠比福島更具有防禦的優勢。


為核四辯護 馬再抬出日本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王貝林、湯佳玲/台北報導〕廢核大遊行甫落幕,馬英九總統昨再度提起日本核災後廢核政策轉向的經驗,並稱核四停建須考量經濟影響,日本的能源現況與台灣相近,日本核電政策轉折的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參考。馬為核四續建辯護的用意,溢於言表。

指福島核災後 日漲電價 造成貿易赤字

馬英九昨天以國民黨主席身分和北市資深績優小組長座談時表示,日本在福島核災後停止核電廠運轉,家庭、工業用電分別漲價八.四六%、十四.九%,六十九%日本企業表示可能加速產業外移,更造成史上最高的六兆億元貿易赤字,迫使日本改為「減核不廢核」。

馬又說,日本去年政黨輪替後,新首相安倍晉三除明確表示不會延續廢核構想,更於今年二月廿八日宣示「減核不廢核」,將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啟動核能電廠,以避免產業空洞化。馬強調,核四公投,就是穩健減核與立即廢核的選擇。馬也指出,核四廠原有的安全設計已較福島電廠多擁有五層的防禦措施;比起福島,核四廠距海較遠、地勢較高,也較不易受海嘯影響,政府也不斷要求經濟部和台電做出改善,並增建「機組斷然處置措施」,使核四廠比福島更具有防禦優勢。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賴偉傑則說,顯見馬總統「完全把台電那套吸收」,但是「台電那套台灣人民早已完全不能信任」,建議馬不要只會「照單全收」,對於訊息要有更強的檢視能力,否則馬堅持續建核四廠只會把台灣陷入核災風險之中,也失去民心。

環團:馬別只聽台電那套

賴偉傑說明,日本五十一座核電廠,自從三一一後全部停止運轉,在經過更嚴格的安全評估後,現在只有一座大飯電廠「重啟」,「請馬英九注意,最多也是『重啟』,而非『新建』核電廠」,而且在斷層標準提高下,大飯電廠也可能再停下來,各地也都準備以地方公投同意是否運轉。

他強調,台電所謂斷然處置措施是依照福島核災的「劇本」,但是不論車諾比、三哩島、還是福島核災,「每一個都不一樣,下次可能不是這個情況」;此外,設定好的斷然處置劇本,「是在你還能處置的情況下,到時可能你連處置的機會都沒有。」


總統果然無知到令人恐懼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鄒景雯/特稿

政治圈外人為反核上街,脫離政治語言,反而拓展了說話的豐富性。例如,節目主持人于美人最近就創造了一段經典名句︰「有些人說我們是無知的恐懼,但我們的恐懼來自政府的無知。」這話乍聽,肯定見仁見智,政府的人員組成不是高票當選,就是考試拔擢,會無知嗎?不料這疑問,迅速地被總統解答了,于美人的指控確實有所本。

昨天,馬英九在遊行後首開擁核論調。他以日本安倍內閣決定要重啟核電廠為例,做為政策辯護的「靠山」。這又哪裡無知了?第一,日本的供電結構,在福島核災後發生了很大的變異,原本境內五十座反應爐一下子停止運作,目前只有兩座反應爐在負責電力所需,這與台灣現有三座核電廠刻在服役、核四根本尚在興建的背景相同嗎?

第二,災後,為了應付幅員遼闊的用電需求,日本大量進口燃料發電,因此造成龐大貿易赤字,這不正是過度依賴核電的後果嗎?台灣公民反而要因此質問政府當局︰再生能源的擴大促進發展計畫在哪裡?如果禁不起檢驗,那麼所謂的「穩健減核」不就又是口號治國,可見之日永遠沒有實現的一天?

第三,東京電力公司在去年九月調漲電價,台電什麼事也沒發生,什麼改革也沒做,不也在去年選後橫柴入灶要一次漲足嗎?第四,馬英九引述六十九%的在日企業可能因漲價與限電加速產業外移,怎麼沒看到朝日新聞的民調︰只有十八%的日本國民贊成繼續核電?怎麼也沒注意台灣有許多致力再生能源的產業正摩拳擦掌,相關股價並因此大漲?

台灣公民為何要主張停建核四,未要求全面廢核?這已是相對務實的選項。核一、核二、核三是完成式,在未除役前只能加強安檢,同時加速尋找替代能源,以協助核電逐步退場,唯有未來式的核四是可以劍及履及做選擇,並且逼迫大家不再得過且過,必須當下就踏上減核的路程。總統府的很難一步到位說,一點都沒錯,但也不能以一步都不走來應付吧!


福島核災今兩週年 日人夢魘猶存

自由時報 2013-3-11

〔編譯林翠儀、駐歐洲特派記者胡蕙寧/綜合報導〕日本東北大地震今天屆滿兩週年,但核災陰影深烙在日人心中,成了揮之不去的夢魘!除了日本已連兩天舉行反核遊行外,德國、法國、瑞士和台灣也在這兩天有大規模示威遊行。

災區復建緩慢 災民仍生活困苦

由於福島核災而遷往縣外的避難人數高達五萬七千多人,這些人承受震災與核災的雙重打擊,不但歸鄉之路遙遙無期,還要擔心自己和家人的身體健康,甚至是兒女成長後是否會在尋找對象時遭到歧視等。無奈的是,許多家庭因為工作關係被迫分隔數地,核災迄今已經過了兩年,但如同輻污清除進度緩慢一般,核災仍繼續對他們造成傷害。

離鄉背井或與家人相隔兩地的避難生活充滿辛酸,產經新聞針對一百九十五位福島災民進行調查,其中有六成六受訪者對於無法與家人同住而感到壓力重重,七成一受訪者無法滿足於現在的避難生活,許多夫妻分隔兩地,而在經濟上倍感壓力,甚至在另一項調查中,有四分之一受訪者面臨離婚危機或已離婚。

由於日本民眾對核災陰影未退,已連兩天出現大型反核遊行。昨天傍晚,大批民眾擁入東京霞之關,將國會前廣場擠得水洩不通,高舉「生命與核電無法共存」的布條, 高喊「反對核電重新運轉」,日本前首相菅直人及社民黨代表福島瑞穗也出現在遊行隊伍中。此外,福島市十日也舉行反核集會,約有七百人參加,要求全部核反應爐廢爐。廣島原爆受害者與廢核團體也在廣島市中央公園舉辦反核遊行,約一千五百人參加。

在歐洲,巴黎走出核能支持者在約零度天氣下從北部的拉德芳斯到南部的財經部大樓等十八個地點,尤其在反應爐密度高居全歐第一的隆河谷,組成一條兩百三十公里長的六萬人鏈。抗議者包圍推動核能的各個權力中樞,如國民議會、參議院、國防部、生態部、核能安全署、法國電力集團和亞瑞華能源集團等。

德國多座大城也爆發反核示威,要求立即停止九座仍在運轉的核反應爐,約三萬人為此走上街頭。其中約兩萬多人在下薩克森邦格倫德(Grohnde)反對核電廠繼續營運,北部城市希德斯罕(Hildesheim)也有人鏈示威。北威邦格羅瑙(Gronau)的鈾濃縮設備附近,也出現示威民眾,要求立刻停止運作。柏林十一日另將舉行反核示威。

瑞士日內瓦也出現約五千名反核人士,要求立即關閉供電量最高的米勒貝格和貝茲諾兩座核電廠,並促政府承諾減少對核能的依賴。瑞士聯邦法院已以技術缺陷為由,下令米勒貝格明年六月前除役。貝茲諾營運商則表示該反應爐應有五十年壽命,預計將在二○一九年除役。


反核活動 將每周持續


【聯合報╱記者許俊偉、何定照、劉盈慧/台北報導】2013.03.11 03:48 am

史上最大公民運動「廢核大遊行」後,逾千人前天夜宿凱道,徹夜座談、唱歌,凱道變成不夜城,昨天早上活動結束前,導演柯一正等人宣布,將舉辦「不要核四,五六運動」,接下來每周五晚上六時,都將在自由廣場舉辦反核活動,「延續民氣,反核到底」。

昨天升完旗、跳完反核操後,在導演陳希聖指揮下,凱道逾千名民眾排出象徵「我是人,我反核」的人字圖案,柯一正就站在最前排;這群「人」集體為兩年前日本東北大地震罹難者默哀。

前晚九點凱道主舞台晚會結束後,活動由各主題帳篷接手,凱道各處搭起帳篷、鋪紙板。午夜後,凱道中央已矗立三、四十頂各色帳篷,許多人窩在帳篷外聊天。

凱道整晚熱鬧滾滾,長期反核的「諾努客行動團隊」在入口處鋪了席墊,用音樂、啤酒邀請行經者入席,還主動教打非洲鼓。歌唱、演奏、舞蹈,加上共襄盛舉的老外,讓凱道竟有些春吶風。

一早七時凱道吹響起床號,導演柯一正、陳希聖和戴立忍等影藝人士也跟著跳起「國民反核健康操」。反核大旗接續進場,由荒野保護協會志工高舉上舞台。

旅日作家劉黎兒說,她曾參加十多次福島核災後的反核遊行,日本民眾身上是悲怒、懊惱的情緒。

劉黎兒認為,政府應重視這波強大的民意,不要再以官位擔保核四品質,「我們對政治人物當不當官沒有興趣。」


《星期專訪》柯一正︰廢核民意 馬總統看到了吧!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黃以敬/專訪

「小時候,看見飛機冒出長長白煙,很興奮地一路跟在後面跑,後來才發現,那道白煙是殺蟲劑DDT,科學證明它會破壞土壤長達二十年;現在,大家貪婪地要用核能發電,面對的,更將是破壞這片土地長達兩百年、甚至兩萬多年的污染…。」

廢核遊行發起人之一、導演柯一正受訪時直指,不能把這一代的耗費與冷漠,讓下一代、下兩代、好幾代來承擔無法解決的後果,太不公平。

「廢核遊行吸引二十多萬人自主走上街頭,就是要告訴馬總統『不要再說沒人反對核電政策』,這才是民意。而且廢核運動會一直堅持下去,直到政府面對現實、停掉不安全的核四。」

貢寮蘭嶼核害 政府視而不見

問:反核運動二、三十年,這次廢核遊行罕見地吸引諸多藝文界人士參與;就如您這樣一位電影導演,為什麼參與反核?

柯一正答:二○○四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執行長崔愫欣當時還是碩士生,為了寫論文拍了「貢寮,你好嗎?」短片,也在貢寮見識到核電廠的問題,她後來放棄出國留學,到現在,還在幫貢寮拒絕核電廠。

貢寮民眾是靠漁業為生,而核電廠要靠海水冷卻反應爐及用過燃料棒,姑且不論有沒有輻射污染,光是廢水熱度就會改變近海生態,貢寮人無法再捕魚,政府蓋電廠承諾的繁華、經濟,貢寮人根本看不到。

還有蘭嶼,一個不到五千人的島嶼,卻存放逾十萬桶的核電廠低階廢料,存放時間早已超過政府及台電承諾的期限,馬總統和政府高層卻視而不見,只因為蘭嶼人是少數原住民?這是對他們生存人權的最大歧視。

我看到這些問題,十幾年前就在中正紀念堂發送紫色緞帶反核。前年日本福島核災,舉世震驚,台灣也有反核遊行,但不到萬人;直到去年馬總統連任就職,卻說出「我感覺沒有人反對核能發電」,太可笑了。所以我們串連發起「我是人、我反核」快閃行動。這次廢核遊行更激發出二十多萬人,就是要讓馬總統看到,我們都是人、我們都反核,這才是民意。

媽媽們站出來 要保護下一代

問:反核聲浪風起雲湧,江宜樺院長卻說不希望是「民粹式反對」,還有官員形容反核很多是家庭主婦?非專業?

答:這次遊行,更讓人感動的是,有很多的媽媽站出來,母親的力量是很偉大的,就是不想把問題丟給下一代。

真正讓人害怕的是,政府太依賴、相信台電,很多核電廠資料掌握在台電手裡,很多有問題的檢驗報告及真相,只怕馬總統及政府高層根本沒看到。

而現在很多擁核的所謂專家,多是靠核電賺錢的,就像台電與原能會官員,大多是台灣唯一的清大核工系系友,立委就揭發原能會很多人是在包台電的研究案,這樣能監督核電安全嗎?

馬總統口口聲聲說核四要「確保安全才會運轉」,但民眾還是反核,很簡單,就是核電廠安全讓人無法信任,尤其核四。台電、原能會甚至整個政府保證的安全,民眾還是不相信。

大家都知道,核一、核二、核三是國外的製成品買來複製,核四卻是台電自己想做新電廠,原先跟美國奇異買,後來換三菱日商,很多工程又層層分包,就是一輛「拼裝車」,核安專家早指出有上百項系統問題,牆壁還發現尿液保特瓶、鋼筋外露,種種問題,誰能安心。

要求廢核,不是詛咒核電廠一定發生問題,而是仔細思考過,一旦發生問題,台灣承受不起,不僅人命安全威脅,甚至可能「滅國」。

車諾比核災讓附近城市成為鬼城,福島核災,附近廿公里都成禁區。台灣四個核電廠所在地都有斷層帶,核四附近還有海底活火山,而核一、核二和核四的危險範圍,幾乎涵括了占台灣三分之一人口、且主宰全國經濟命脈的大台北地區,台灣必須冒這個風險嗎?

更大的憂慮是萬年無法消除的核廢料問題。車諾比核災已近三十年,熔毀的反應爐還是無法處理,用鋼筋混凝土「石棺」深埋地底,卻只一百年壽命,又說要加第二層。日本則是把廢核燃料棒放冷卻五至十年,再乾式貯存,長期要放地下三百公尺貯藏,這需龐大工程及經費。

還有環團警告的,目前核電每度○.六七元的發電成本是騙人的,沒把運轉維護、除役等成本算進去,核四至少要上兆元、甚至涉及幾十兆的問題。

這還根本無法讓核廢料消失,其中有些極危險元素鈾、鈽的半衰期長達兩萬多年,台灣根本沒能力處理。現代人在耗費用電、製造污染,卻要讓下一代、兩代、好幾代來承擔,太不公平。如果政府認為這是民粹反對,那就拿出理性解答。

停建核四公投 對付反核賤招


問:政府宣布要辦核四停建公投,足以回應反核民意?

答:政府要辦公投,明顯原是要消弭三○九遊行的廢核民氣,也是要對付民進黨喊要公投綁大選說法。我一直笑說這像是「笨政府」想出「自以為聰明的賤招」。看似政府讓步,其實是以政治伎倆去對付反核民意。

這也是最不負責任的作法。人民選出政府,就是要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現在政府卻堅持要建會造成人民生命威脅的電廠。還把問題丟給民眾,如果公投停建,核四花掉的三千多億及後續賠償,老百姓就要甘願認賠,而如果公投續建,就算追加花到五千多億、甚至將來發生災難,也是民眾自選的,那要這樣的政府有什麼用?

去年總統選舉前,面對瘦肉精美牛問題,爭取連任的馬總統面對記者追問,宣示說沒有時間表,但馬一當選,就宣布開放美牛。這是明顯為政治利益而「說謊」,現在又得面對美豬叩關壓力。

為消反核聲浪,政府端出鳥籠公投,總統卻又說要全力續建核四,政院宣示「非核家園」要入法,但又說沒時間表,說謊模式都一樣。其實非核家園二○○二年已入環境基本法,不做而已。

公投議題被拋出,唯一令人振奮的是,因為如此,引發社會更多、更深入的討論,媒體大幅報導、電視台政論節目都在討論廢核,以前對這議題冷感、不關心的人開始注意,反而激勵更多人反核。我早就感覺,這次廢核遊行會有更多人願意走出來。

我這次找很多導演及藝人參與反核,就都不必再解釋了,再沒人會問「沒電怎麼辦?」只要願意多讀資料,幾乎都自動加入反核。

核四認賠殺出 台灣損失最小

問:政府強調,核四如不續建,電價會大漲、台電會破產;民間擁核或廢核的歧見,也在有無替代能源的癥結上,怎麼看這問題?

答:現在民間擁核其實不是支持續建核四,而是被政府諸如會缺電、漲電價、經濟蕭條的各種說法「嚇到了」。這也是反核運動一直要面對的最大社會迷思。

開徵證所稅也說要跌幾千點,停建核四會毀股市在金融界更已成笑話。不要忘了,這些是已支付給外國廠商的經費,且全是全民納稅錢。政府不會讓台電倒的。

不管停建或續建,都是全民必須買單。所以我主張核四停建、「認賠殺出」就好,這是現在最划算、對台灣的損失最小。

台電說違約要賠一百多憶、須認列損失兩千多億興建經費,如果台電這樣就要破產,那就找想做的人接手,可考慮電力事業開放民營,民營電廠從台電可以每年獲利百億,只有台電在賠錢?會有人願意做的。

核一、核二、核三預計十年內停止運轉,台電早就估算核四只占全國發電量六%。這有太多的替代方案,各界早就舉出擴增火力發電廠、天然氣發電、或是台電把二十%的備載電量比例再降低,供電不是問題。政府也可鼓勵民眾及工業減少浪費、更省電,一個台積電改善設備、一年就可省下近八億度電,全民努力省下六%的電,就不用蓋核電廠了。

事實上,如果政府早把建核四的三千億用來發展再生能源,乾淨能源的供應不會成問題。在德國,早有家庭自設設備用太陽能等自然能源發電,不僅用電自足,甚至可以回賣給政府,德國就把核電廠變成遊樂場。台灣可以把技術買過來、朝這方向發展。

不流血大革命 首要擋住核四

問:廢核遊行吸引二十萬人,創下反核史高峰。但馬總統早就宣示要續建核四,擔不擔心民意無法撼動政策?反核要如何延續?

答:核四目前暫定商轉日期是二○一六年,有人樂觀的說, 廢核運動如果能再撐兩年,就有機會成功,因為中間會遇到總統大選,政治人物會為了選舉政治利益而低頭。

但是我更擔心,目前台電及政府一心想要把核燃料棒放進核四反應爐,進行所謂的「試運轉」,一旦放進去,核四就開始製造回不了頭的污染,這個地方就不能用了。

不管公投與否,目前最緊急唯一目標,是要把核四擋住、停止續建。因此,反核運動不會因遊行隊伍散去就停頓,相關團體隨時都在討論要繼續下去,隨時會再回凱道、再發動大規模街頭行動。

台電、政府也有龐大財力去做核電廣告,但我們有創意,或是拍反核影片、或是創作一個舞台劇、或是寫一段相聲,就用最簡單易懂的方式去讓民眾了解核電,這是一個巨大的教育工程,至少未來半年內,會不斷到各地去宣導,把這次反核遊行激起的社會反核氣氛,蔓延到全國更多地方。

我希望,這是一場革命,不是流血或抗爭衝撞去改朝換代,而是要讓廣大人民自己發聲,讓政府了解真正的民意,要讓政府去做人民真正希望的事。


《新聞透視》核安、能源問題 公投能解決嗎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王寓中/特稿

三○九廢核大遊行展現反核、廢核的全民共識,但面對核四停建公投,馬政府至今除了「恐嚇」人民停建的後果,對於全民最關心的核安,以及攸關國家永續發展的能源政策,卻始終提不出能讓民眾安心、看見未來的具體政策,一個失能的政府,恐將是台灣另一個災難。

行政院長江宜樺拋出停建核四公投,表面贏得掌聲,但江揆宣稱,一旦停建核四公投過關,就要負起政治責任辭職下台,這是完全不負責任的說法。

公投可以決定核四要不要停建,但是公投不能決定核能安全,更不能決定國家整體的能源發展策略,這都是執政的政府要負的責任,否則民眾還要這個政府幹嘛?

面對環保團體對核四的質疑,馬政府除了用限電、漲電費、企業外移等恐嚇人民外,對於核安、續建的無底洞預算、停建後的替代方案等諸多問題,至今仍未將資訊透明公開;更離譜的是,既然續建核四是政院政策,面對立委要求對公投的投票表態,除了江揆外,內閣閣員居然沒有一個人表態支持,這不是失能的內閣是什麼?

核四追加預算到底還要追加幾次,整體興建經費要多少?恐怕連江揆本人都無法確切回答。台電在核安的信用破產後,行政院能替核四核安背書嗎?找國外專家民眾就能認同接受嗎?如同原能會主委蔡春鴻在立院答詢所言,同意核四續建等同於就能同意讓核四在沒有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運轉嗎?

江內閣沒有說出的事情還有,其實不管核四停建或續建,核一、核二、核三廠都不可能再無限期延役,換言之,民國一○七年以後,台灣都要面對替代能源、電價的問題;核四若停建,並非不能改建為天然氣發電廠,但最快要十二年後;未來以天然氣取代核能發電,難道就會出現當局所暗指國家安全的問題嗎?

這些問題和真相,始終環繞在兩個核心,一是安全,一是國家的整體能源政策,江內閣如果拿不出解決方案,現在就該辭職下台。


擁核被點名罷免 吳育昇︰議題模糊化

自由時報 2013-3-11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人本教育基金會在前天廢核遊行中上演罷免擁核立委行動劇,罷免對象是去年十二月十四日立法院院會處理民進黨團、台聯黨團連署刪除台電「核四廠第一、二號機發電計畫」一○一億四千七百卅九萬九千元預算案,投下反對票的四十七名國民黨立委。

朝野當時兩度表決此案,民進黨、台聯立委雖獲橘營立委張曉風相挺,國民黨立委丁守中倒戈、邱文彥棄權,但仍不敵國民黨團席次優勢,結果贊成四十五人,反對四十七人,兩票之差飲恨,無法刪除核四去年度預算。

被公民團體點名罷免的國民黨立委吳育昇昨回應說,擁核、反核都是從核安角度出發,罷免擁核立委將使核四議題模糊化,盼公民團體不要被民進黨利用了。如果他因此被列為罷免對象,會勇敢面對,罷免沒通過的話,視同民意支持他擁核,核四應該興建。

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則表示,公民團體自可主張罷免擁核立委,可是核四停建公投就要舉行,他對罷免不以為然。


屏東市長:要廢核 先花10年轉型觀光島


【聯合報╱記者陳崑福/屏東報導】2013.03.11 02:18 am

「既然民眾要非核家園,就給政府10年時間,民眾痛苦10年,讓台灣轉型為觀光島、文創島」,屏市長葉壽山昨天表示,如果不如此,反核、廢核永遠只是藍綠惡鬥的籌碼,「執政黨永遠承受要核電的壓力。]

葉壽山說,反核、廢核似成一股潮流,很多人希望台灣成為非核家園,既然如此,就早一點凝聚共識,讓台灣朝非核國家方向走,逐步減少台灣電力使用量,電子業、鋼鐵業等電力需求量大的產業趕快外移,給政府10年時間,將台灣逐步轉型打造為觀光島、文創島。

「要做如此重大的轉型,一定會有陣痛期」,他指出,產業外移,民眾會面臨失業,沒有核電,電價勢必上漲,這些痛,民眾都要忍耐;10年後,電力需求降低,台灣就會慢慢成為非核家園。

另一方面,必須修改移民法,放寬技術及投資移民的規定,讓有錢人帶著資金到台灣投資觀光產業;有創意的人帶著技術進入台灣,為台灣觀光產業貢獻力量。


反核嘉年華的浪漫與務實

【聯合晚報╱社論】2013.03.10 02:55 pm

長長的人龍綿延數里,各式反核標語與吸睛的穿著,在酷熱溫度的這個春日裡,將一場公民運動妝點得像是嘉年華。昨天下午的反核遊行創造了歷史,除了人數飆破紀綠,反核的主題吸引了各式各樣身分的公民參與。這真是可喜的現象。

台灣數十年的民主化過程,公共政策已淪為政治的籌碼,許多政策選項都以藍綠為分野進行切割,只要一方贊成,另一方就抵死反對,使政策硝煙密布,難以區辨是非,失去理性討論和選擇的空間。譬如擾攘不已的美牛案、油電雙漲案,及更早的ECFA和陸生三法等,都在政治顏料的塗抹下面目全非。

但反核遊行破除了藍綠的界限,或許真有機會吹響台灣公共政策「去政治化」的一聲號角。公民運動不假政治力就蔚為全民風潮,更嚴拒政黨的插花。此次遊行由幾個公民團體主導,加上文化界與藝人的聲援,遊行群眾的主體是年輕人,與過去那種激憤的受害者、或苦行僧式堆滿壓抑與悲愁的抗議面貌截然不同。這是這場反核運動最浪漫的因素,但最終成敗仍取決於能否將口號化為執行力。

反核的訴求響亮,但台灣的民意是否已無異議地瞄準全面無條件的立即廢核,恐怕仍有爭議,就算在昨天的大遊行裡也不見得眾口一聲。例如民進黨談反核向來意在公投,現在公投的主導權卻落入執政黨手中,而昨日遊行團體也有人嚴拒公投,可見仍有內在矛盾。又例如有人以監督核四為主旨,卻也有人堅持馬上全面廢核。

整體而言,遊行的五項具體訴求,與政府政策並非全無對話的可能。但除了上述內在矛盾,對於如果立即廢核可能引致的能源需求和經濟衝擊,包括排碳上升造成的貿易制裁風險、產業外移等,似乎不在反核者的思量之中。

一場公民運動的成敗,既要有可抬頭瞻仰的彩虹,亦需有能夠踩踏礫地的實踐支撐。停建核四不應是與現實的決裂,而應試圖「登高自卑,行遠自邇」。反核運動若續之以務實的節能承諾,並與政府對話出可行的能源政策與廢核時間表,這場公民運動才能真正繫上光榮的勳章。


我沒遊行 但我節能

【聯合報╱洪仁欽/導遊(高雄市)】2013.03.11 01:38 am

三○九廢核大遊行,我沒參加,但絕對尊重。

當天早上,我騎半小時腳踏車去上社大的課,包包有環保杯筷;我平時就以行動作環保,支持節能減碳。

當導遊時,我會提醒團員帶環保杯筷;第一天住宿飯店前,會要求客人將飯店提供的稍好紙拖鞋,一路帶下去直到行程結束;在飯店最好燒水倒環保杯帶上車,如已開礦泉水沒喝完就帶上車;連續住就請放上不用換被單的牌子;早餐先拿少量,覺得好吃再拿,拿的就要吃完;途中下雨,請客人儘量買雨傘,不要買用完即丟的雨衣。有人或覺出來玩幹嘛那麼累,但一切都是為保住美麗地球讓後代也能來玩!

居家生活中,隨手關水電已成習慣,十幾廿年前買的冷氣一年開機不逾十天,看書看電視搖紙扇也很逍遙;兩老住的公寓兩個月水電費不逾千元,電費通知中註明因用電度數少,故未受漲價影響。

遊行畫面中有人手持礦泉水瓶,我一樣尊重;報載蘭嶼有人電燈、冷氣機整天不關;恆春地區電表分戶者眾多等,好像都應勸導;反核名人中,住豪宅開大車者是否先從自身做起,在在都需大家一起努力


用「常識」即可駁斥「核四必須興建」的謬論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3-11

兩年前的今天,世人從電視的即時轉播目睹了一場世界末日般的浩劫︰日本發生了芮氏規模九.○強震,引發強烈海嘯,不但造成近五萬人死傷失蹤,更導致福島核電廠四座核子反應爐冷卻系統失靈,輻射外洩,釀成美國三哩島、蘇聯車諾比之後第三次大型核災。時隔兩年,日本政府仍無力處理核災的後遺症,日本人依舊活在驚恐之中;而逾二十萬的台灣民眾也因為它在上週末走上街頭,大聲吶喊反對核四,不分黨派、族群、階層,攜手追求安全幸福的未來。

人類社會一直在進步,遺憾的是,也一直重蹈覆轍,並為此付出慘痛代價。日本是全世界唯一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國家,長崎、廣島在原子彈的爆炸聲中化為廢墟,宣告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所以日本是全人類最了解核子可怕後果的國家,儘管如此,為了經濟發展,它仍選擇擁抱核電。但如此優秀的民族,最後仍證明無法鎮制核子惡靈,再度遭到核子的反噬。不過,它的悲劇卻化為一股正向的力量,導引同樣生活在地震頻仍、颱風不斷的惡劣大自然環境下的台灣民眾,開始思考一個最基本的議題︰我們的科技不如日本先進,官僚系統的效率與管理能力亦遜於日本,在核電的專業上我們相對於日本,有如大學畢業生與博士,如何控管一個發生多起採購弊案,由承包商分包工程,並且擅改一千多項設計,且近海八十公里內有七十多座活火山的核四,保證它不會發生如福島般的事故?

換言之,日本福島核災的悲劇,向台灣人啟示,反對核電用「常識」就可以了,無須專業。常識提供民眾反核的最有力武器,以對抗那些核電專家或官員使用的艱澀專業名詞。第一個常識就是︰如果核能大國日本都無法控制福島災變,台灣憑什麼保證核四不會發生事故?或者確保事故發生後可以控制災變的擴大?常識之二,台灣是一個海島,不但幅員太小,而且四邊是海洋,一旦災變發生根本無處可逃。日本發生福島核災,撤退了發電廠半徑二十公里內的居民,國家猶可運作下去;而核四廠一旦發生變故,撤退半徑二十公里,大台北精華區幾乎涵蓋在內,不在範圍內也在邊緣,受影響人數達七百萬人,如此無異宣告台灣亡國?這種亡國的風險,豈可與飛機發生事故時幾百人傷亡相比擬?更何況搭乘飛機是自願行為,風險更大的核四興建與否,豈能由少數人決定,卻要所有人共同承擔後果?

而官僚對付反核民眾的一貫伎倆,乃是假借專業,利用資訊不對稱,恫嚇人民。這些唬人的官僚與核電專家宣稱不建核四︰一、電價會大漲;二、會缺電,企業會外移,外資會撤退;三、核四興建經費至今約三千億元,金融業必須列入呆帳,造成台股重挫二千點。但這些所謂專業的觀點,用「常識」就可以反駁︰一、現在核四尚未商轉,因此現在的電價就是核四不存在時的電價,核四若興建商轉,不計入驚人的後端處理費用,可能較便宜,但沒有核四,電價沒有理由比現在貴。二、不要說台電備載容量常高達二成,形成一年約四百億元的浪費﹙多一%等於多花費一百億元,而備載容量維持十六%即可﹚,而且,核四不建,就不能另建新電廠嗎?加上現有電廠的產能利用率不及六成,若改善轉換率較高的機組,可以強化發電效率。除此之外,還可以發展替代性能源,用電何來匱乏之虞?三、台電是國營企業,即使不建核四,將近三千億元的建廠費用提列損失,政府仍必須出面解決,否則將信用破產,未來它發債,哪有買家敢買?四、企業、外資只要有電可用,有錢可賺,哪會管台灣用什麼方式發電?以德國為例,它已逐步降低核電比例,也沒聽說外資因為它要走上非核家園就要撤退,股市重挫,因此所謂不建核四,外資會落跑,台股重挫的說法,只有白痴才會相信。

常識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反對「常識」的人,稱之為民粹,但許多偉大事業卻常常建立在常識之上。湯姆士.佩恩﹙Thomas Paine﹚寫下了宣傳小冊「常識」﹙Common Sense﹚,成為美國獨立革命最有力的思想武器。這次反核四,「常識」也將指引民眾正確的方向,成為最有力的武器。


罷馬才能停建核四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3-11

一個沒有政黨介入動員,由民間自發性發動的反核四遊行,參與民眾逾二十萬人,男女老少、夫妻情侶、演藝人員,不分藍綠、族群,統統走出來,拿著反核的黃旗,塞滿了台灣北中南東都會的大街,這絕對是台灣社會運動史的新頁。

這場反核遊行代表什麼意義?最簡單的一點,就是沒有任何民意基礎,五年前還在大學教書的行政院長江宜樺,根本沒有資格與這股反核的主流民意對幹!面對走上街頭的二十萬民眾,以及各項民調中均超過五成的反核民意,從來沒有參選過,只因馬英九一人欽點,就當上全國最高行政首長的江宜樺,完全沒有合法性與正當性續建核四。

不但江宜樺應順從民意,直接停建核四,不該再耍弄核四公投的戲法,連他支持度只剩十三%的主子馬英九,若不肯停建核四,就應直接辭職下台,以對自己的主張負責。只是,馬英九從來不把政治承諾當真,六三三跳票,卻賴皮不肯捐一半薪水,要這種人為核四負責,恐怕比登天還難。

政治人物經常滿口仁德,標榜追求歷史定位,其實最在意的還是權位。因此反核欲克竟其功,只針對核四是否續建是不夠的,一定要將矛頭對準當權者,只有發動罷免馬英九,才會讓他感到害怕,達到停建核四的目的。

反核已成主流民意,因此力挺核四的馬政府就是全民公敵,既然是全民公敵,不透過罷免的手段扳倒它,它是不會驚嚇、悔改的。


反核是一場「義」戰!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3-3-11

這是台灣公民運動的一個歷史新開端!

前天,波瀾壯闊的廢核大遊行,在北、中、南、東盛大舉行,展現人民反核、維護台灣生存環境的決心與力量。人民總意志已呈現,馬英九站在哪一方?仍要仗著權力對抗民意、續建核四、與民為敵?或幡然悔悟,遵循民意、不再操弄公投、宣布停建核四?

各行各業菁英走上街頭,地無分南北西東,人不分男女老幼,跨越政治立場,他們有理性、有感性,執政黨陣營意圖以「民粹」抹黑反核運動,但是,恐怕愈抹黑公民運動,他們自己愈黑!

中研院院士、教授、醫師、律師、老師、演藝工作者、文化人、科技人…,媽媽及準媽媽、阿公阿嬤、兄弟姊妹、青年學生…,他們都上街頭,用腳、用手、用口、用心、用創意,參與這場反核盛會,貢獻一己力量。

不信公義喚不回!他們都是「人」,都是有良知的「人」,都是在台灣安身立命的「人」,台灣就是大家共同的「母地」,子子孫孫也都要生於斯、長於斯…,反核,就是為保衛我們共同的生存環境,他們為公義走上街頭,反核已是一場「義」戰!

人民有免於恐懼的自由!這是政府無所逃避的責任,但是,台灣人民的核之恐懼,就是來自政府,核四工程品質問題層出不窮,人民怎能放心?核安豈能靠馬英九、江宜樺空口白話?當政府是恐懼之源,人民當然可以行使抵抗權。

與人民為敵的政權,無論怎麼機關算盡、手段用盡,必定不會長久,不是被人民推翻,就是被人民用選票唾棄;廢核的人民總意志聚集成浩然力量,馬江如還在玩弄公投,操弄文字,瞞天過海,護航核四,下場一定更慘!(作者胡文輝,資深新聞工作者)


回應「大學生警告民進黨黨團」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11

◎ 王志銘

當個人對公共議題表達意見時,就是在涉入眾人之事,也就是政治了。

政治所立下的典章制度,就像空氣一樣,無所不在;人民不理政治,把無感無知當做淡定和智慧,政客就放心的上下其手,留下爛制度和決策,讓人民深受其害。

既然政治是如此的重要,為何大家在談論公共議題之前都要說與政治(或政黨)無關呢?

審視自己對政治及政黨的噁感,其來有自。我被想要長期掌握權力的一幫人教育,用打壓和污名化政治的方式,有形或無形的讓我因此遠離政治,這就是國民黨長期執政所要達到的效果---讓一般人民對談論公共議題反感,對政治冷漠,再輔以盤根錯節的小惠,那麼民眾就不會在意識上團結選舉對的人或對的政黨來代議政治,留下可長可久的制度。

回到核四這個議題上來:

台灣長久以來就只有一個政黨執意興建核四,現在也只有那個完全執政的政黨有權力停止興建,不用經過公投。

也有一個政黨,在全國人民感受到福島核災之前,就把非核家園列入黨綱裏頭,後來有幸少數執政,在政治艱難的情況下,把對台灣人民安全的信仰實現,宣佈停建,引起當時在野(卻是國會多數)的政黨往後對其施政的全面杯葛。

如果我們真的要反核四成功,為什麼切割政黨?再說一次:從前以後要蓋核四的就是國民黨,從前以至現在要反核四的就是民進黨。既然是政策上的藍綠攻防,何來低俗和高尚之分?

一次又一次的公民運動,目的就是要影響政治、政策,政黨和公民運動互為利用,其目標就是要建立制度,過程就是程序內容開放、公開。

遊行的激情之後,敬請對社會還有期望的各界人士,不要關在自己的政治象牙塔裏,要去和人談談、去發傳單、去選民服務處、去看議會問政,甚至幫反核的人助選,或是對擁核的人反助選。

政治,深深影響您我及下一代的生存及生活,我們真的不應該再冷漠放任了!如果我們吝於教育政黨、回饋政黨,那我們憑什麼享受清明的政黨政治,創造一個有遠見、會照顧國民的政府呢?

(作者為外商半導體設備工程師)


在青年人海裡看見台灣希望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11

◎ 張世賢

我這年屆七十的老頭,淹沒在三○九大遊行擠滿青年的人海裡,舉步維艱之際,似乎看到被核災陰影籠罩的台灣,開始顯露一線曙光了。

這是台灣首見的、非由政客主導而能蓬勃展現民間力量的大型社運,各式各樣的公民組織、協會團體、產業工會以及無數具備良知的民眾,紛紛站出來對蠻橫無理的擁核政策大聲說「不」!很多青年學生都使出渾身解數,表達訴求,令人熱血沸騰。當天兩點多,我在公園路口發現一群高中生,拿著麥克風高喊「廢核救台」,不禁停下來加入呼喊,並對他們豎起大拇指。

我突然感覺台灣很有希望!有這麼多越來越年輕的朋友,能夠看清執政者愚民手段的卑劣,而覺醒自救,當全國超過一半的公民具備這種能力時,就是台灣漸入佳境的開始。我在夢想盤算,三○九走上街頭的每一個人,都愛台灣想自救,回到家裡都可以立即行動,向周圍的親友同事大力宣導,讓「擋下核四」成為台灣二十一世紀最為重要的大事之一!

台灣其實根本不需要核四。國民黨籍的立委羅淑蕾十分認真、難得,她從經濟部的預算書裡,發現台電若按照計畫更新老舊電廠的設備,多產生的電量,就可超過核一至核四所有核電廠的發電量總和。但台電故意拖延更新時程,並恐嚇不建核四就會缺電、限電。如此惡質的施政,全民能容忍到幾時?(作者為清華大學核工系畢業生,桃園縣民)


馬政府必需為核四向人民作風險溝通
( http://blog.udn.com/yan0516/7378173 )

UDN blog 羅士禹 2013/03/11 09:17:38

全台廢核大遊行日昨登場,在北中南東與外島澎湖,創造了台灣史上最多人參與的反核聲勢,所聚集的民氣,確實不容馬政府輕忽。

台灣這一波廢核與反核的風潮,跟過去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這次的遊行發起人,並非是由政治團體或政治人物擔綱,再加上日本福島核電廠在兩年前發生災害的殷鑑不遠,讓此次反核運動,有了強力的公民運動色彩。。

台灣是我們所共同居住的家園,為了守護故鄉的土地和後代子孫的未來著想,我們實在禁不起核四這一顆不定時炸彈的潛在威脅,也無法承擔這麽大的風險。主政者不能只是站在財團和大企業的利益單向思考,當核四已經出現配電設計錯誤、鋼筋外露等不可思議的嚴重疏失,台電又如何保證將來核四的安全?輻射外洩發生時,北北基縣市數百萬居民如何緊急撤離?身家財產安全如何保障?這些都是馬政府沒告訴台灣人民的訊息。

馬英九和江宜樺不能只想利用公投的高門檻,切掉反對核四興建和運轉的聲浪,核四廠建廠的品質、核能電廠的管理議題、核廢料如何處置、台灣的能源政策等議題,都是馬政府必需向人民完整報告的資訊,千萬不可假民主的外衣,缺乏與人民作風險溝通的對話。


309反核遊行之後呢?
( http://blog.udn.com/grotius6033/7376916 )

UDN blog 絲柏客 2013/03/10 22:36:22

昨天是309反核遊行。下午三點多,我在台北市羅斯福路中央銀行前站了一個多小時,看看從眼前一個一個經過的反核隊伍,感覺這和政治遊行的群眾有很大的不同。不同在於:這次遊行年輕人多、學生多、婦女少女多、外國人多、寵物多、小孩多。

這次309遊行,人數非常壯觀。主辦單位說有十萬人,但是看起來人數不比火大遊行少。反核的人其實比想像多,因為說說而且願意站出來走的,畢竟不是太多。林志玲是說說,但是最後也沒有出來走。

記得在春節前,與一位政府首長吃飯,同桌有十餘人,多數是公務員,這位首長說剛參觀完核四,所有她的疑慮,台電都有解答。同席中有不少人附和。我暗笑,目前政府中人恐怕多是如此一廂情願吧。

今天看馬凱的一篇文章:「分裂的知識份子,是分裂國家的禍根」,很認同其中的觀點。目前台灣各種重大議題,政府的決策都太粗暴了。其實ECFA、核四甚至核能發電問題,是專業問題,學者應就專業發表意見,但是台灣今天學者幾乎都是靠邊站,恐怕連馬凱先生針對ECFA的問題,也沒有就利弊兩方面都充份闡述。

針對核四爭議問題,很多年前我就寫了一篇:「核四問題的一些思索--由盧梭的民約論談起」,在該文中,我引盧梭的民約論:「凡會議越和諧,意見越一致,則公共意志越抬頭。反之,如意見紛歧,爭吵不休,乃是私利抬頭,國家衰亡的徵兆。」又「在公共事務的決定上,凡事情越重要,所通過的意見越需要全體一致;越需要急於辦理的事情,所需的通過人數越少;對於馬上要辦的事情,則只要過半數通過即可」。

其實在福島核災發生後,我們針對核四甚至整個核電廠的存廢問題,不同立場的人,應好好辯論。立法院不辯論、不開公聽會而逕行表決,只是使問題延後再引爆。

反核的人說,台灣的電力備用能源有28%,而核能發電只占18%。此外,反核的人針對核廢料無法處理及核四與地震的關係,及種種弊病的質疑,政府應好好回應。

目前全世界發生的核災有三,一發生在蘇聯,二是美國、三是日本。美國、蘇聯是大國,地大物博,核廠蓋在人煙稀少的荒郊野外,足以承受核災。日本土地雖不大,但人民守秩序,政府受到信任,福島核災政府善後無太大問題。而核四離台北很近,一旦發生災難,不像九二一可以承受,而是直接亡國。

在全世界三次核災,都是「意外」,都像侏儸紀公園一樣,是人類科技料想不到的。美國、蘇聯、日本這樣的技術先進大國,都會有科技上的「意外」,何況是技術和工程品質不如這三個國家的台灣?

政府常說,核能發電最便宜,其實如果加上蓋核電廠的成本及處理核廢料的成本,核能發電是最貴的。而政府十幾年前就常說,如果沒有核四,台灣會缺電,然而這十幾年來核四沒有完成,何時台灣缺電了?

目前台電有「核能溝通中心」,它是一支為核能辯護的正規軍,而反核的都是散兵餘勇。馬總統說日本經過福島核災,並沒有廢核。問題是日本技術和秩序都比台灣好,而且核四離台北太近了。

309反核遊行是結束了,馬政府的公投的議題設計,只是一個政治的騙局。核四問題,不作反覆的公開辯論,國民黨終究只會把選票繼續輸下去,把一些沒有藍綠政治明顯意識的家庭主婦、年輕上班族,趕向綠營,或不投藍營。

這次核四公投的議題設計,公投結果,不會使蓋核四更具有正當性。不信你用:「你是否贊成子女應孝順父母?」的議題公投看看,保証公投的結果,贊成票一定也過不了公投門檻,但是你能夠說子女不應孝順父母嗎?

唉,309反核遊行結束了,之後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