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兩岸校園超連結》炸寒單 陸生:好刺激 

2013-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361| 評論數: 0

新學期伊始,又一輪大陸交換生抵台。由於海峽兩岸法定假日安排不一,台灣高校普遍開學較早,大部分大陸交換生無法和親人一起共度元宵佳節,好在台灣各地舉行了多種多樣的民俗與慶典活動,讓初抵台灣的交換生在新鮮感受台灣民俗的同時,也可以在海峽彼岸高高興興鬧元宵。

今年的元宵節,對於來自河南洛陽的交換生井超傑來說頗為特殊。2月18日才抵達台灣的她,24日就跟著同學包車趕往台東,參加元宵盛會「炸寒單爺」。

台東元宵節炸寒單與台南鹽水蜂炮、北縣平溪天燈齊名,「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同列台灣元宵3大民俗活動。

「劈啪!劈啪!」煙霧瀰漫中,真人扮演的寒單爺身著紅色短褲,頭戴紅巾,上身赤裸地站在神轎上。四周的民眾不斷將手中的鞭炮擲向寒單爺,以祈福求財。鞭炮不斷在寒單爺的身上、身邊炸開。幾位交換生邊堵著耳朵,邊跳腳驚呼道:「這太刺激了!」「雖然不甘心只做個看客。」井超傑坦言道:「但還是不忍心向寒單爺身上扔鞭炮。」

同樣是元宵節之夜,同樣是離家千里,來自河南開封的交換生李翌晨,選擇前往台中文心森林公園參加元宵燈會。「靈蛇護珠」主燈秀、來自日本的倉吉太鼓團演奏、「蛇妞妞」小提燈和台中特色糕點的免費發放,吸引了眾多人群。當晚看過燈會表演後,她特意在facebook上PO了一張參加燈會的人群照片,她說,今年元宵節卻沒能吃到家裡煮的元宵,有點遺憾,但照片上熱鬧的人群倒很有家鄉的感覺呢!

台中靜宜大學的交換生衛祖賢則在facebook上「曬幸福」:「謝謝芷芸的元宵哦,元宵節圓滿啦!」原來,靜宜大學舉辦了學伴活動。學校將2個台生與3個陸生組成一個「家庭」,意在透過小組交流讓遠道而來的交換生能快速熟悉環境。

作為「東道主」的台灣學伴張芷芸,為了讓大陸交換生們吃到熱騰騰的元宵,特意將他們邀至家中,親自下廚煮湯圓給大家吃。

「謝謝學伴的陪伴和幫助,和大家在一起鬧元宵,哪有時間去想家呢!」衛祖賢笑著說。


微博論台灣

2013-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9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鍾仔wsz/福建)

大陸的進步

看到台灣認同中國人數攀升,我感到高興也感動,相信全大陸的人民都和我一樣。社會進步了,不能用武力和威脅手段挑起事端。特別是大陸政府一字不能有壞的意思和詞語,我相信這幾年大陸領導從未有威脅武力的字眼針對我們台灣同胞。大陸的進步兩岸應該珍惜。

認同的理由

民進黨要用實踐告訴大陸人民民主是好的、包容的、會讓他們幸福的,但民進黨執政的很多都是台灣窮得不能再窮的縣市,要我們認同你嗎?自己去檢討,處理不好兩岸,2016執政也只是曇花一現。

(_Maple_Story/四川)

敢於承認反思

人無完人,政府也不可能盡善盡美。不能否認對岸青天白日旗下的統治者也曾經做過很多愚蠢的決策,也用過屠殺、禁言等白色恐怖手段。但它敢於承認反思、吸取自身歷史和其他政權的教訓並引以為戒,它就還是一個值得信任的政府。相反,一味的歪曲歷史掩蓋真相只能說明自己心虛害怕。

(biu姐改名了/北京)

台灣文風細膩

當代做文者,有三法可循。一是古代儒學之文風。文風清麗雋永,有理有情,愛國愛民;二是現代西方之文風。文風文哲合一,理中有情,愛神愛人;三是當代台灣之文風。文風清新可愛,生活細軟,重情重義。當世文人尤以後二者居多。若據古文之用典、駢麗,抒西哲之思,以台灣細膩為線,文無殆矣。 (suki小葉子/上海)

【編輯:張芷雁】


東海岸與西海岸的PK

2013-3-2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9| 評論數: 0 |原作者: (趙培峰/河南禹州)

想知道台灣東海岸和西海岸的不同嗎?如果想,來,我們一起登上環台鐵路,讓鐵路帶你去尋找答案。

從彰化登上南下的鐵路線,自強號、莒光號都可以,哪怕是區間車也好,只要是南下的,你坐上去就行。伴隨著「匡噹、匡噹」的伴奏,就這樣開始了環島之旅。

火車漸漸的駛別彰化站,走在了田野中,路的兩旁全是青幽幽的禾苗,在海風的吹拂下,掀起層層波浪,似在歡迎你的到來,又似在揮手告別。和你的同伴手拉手走累了,一抬起了頭,便能見著前方的青山大叔向你張開懷抱,迫不及待地想要你投入他的懷抱,蔚藍的天空也給你燦爛的微笑,就這樣你邊和禾苗逗樂,時而又淘氣地進入青山大叔的懷抱中嬉鬧,很是詩情畫意。

你想在這裡繼續嬉鬧,想在這裡繼續奔跑,自強號說:「別停下來孩子」,莒光號又說:「孩子,前邊有更好玩的地方。」你漸漸地闊別了西海岸,走到了高雄,奔向了台南。你聞到了一股海風的味道,鹹鹹的,前邊是什麼?還是海,但也不全是海,就這樣來到了東海岸,為你的北上之旅拉開了帷幕。

和你一樣,還沒來得及懷念西海岸的美景,東海岸又給你送上了視覺大宴,感情更為親切,更為真實。東海岸像魔術大師一樣,一會兒在你的左側以巍峨大山示威,一會兒又以太平洋的一覽無際在你右側顯擺,一會兒又在左側以小小丘陵的姿態向你臣服,弄得你驚奇連連。

一路目不暇給,走過台東,路過花蓮,直到台北。別急,可別讓東海岸對你小小的「調戲」有了不高興,海看夠了,丘陵山地也撫摸了,是不是還想著西海岸的谷地,從台北再南下吧,可以讓你看個夠,到了台中,你又回到了彰化……。

在台灣中央山脈的阻隔下,東部和西部呈現了明顯的不同。就地形來講,東部相對較為嚴峻,保留更多的是自然景觀,人文開發的相對較少,也比較完整地保存了像太魯閣這樣的原始公園。

而西部由於地形相對較為平坦,農業多集中在這一塊,因此人口占比明顯高於東部。隨之而來的是工業的蓬勃發展,所以出現了像彰濱這樣的工業區,自然的經濟水平也明顯的高於東部。

我們都知道台灣南北跨度遠遠大於東西走向,但是台北到台南的出行距離,卻近於東部的花蓮到西部的彰化,原因還是這個中央山脈,雖然開通了東西的橫跨公路,但是由於台灣的自然災害相對比較的頻繁,橫跨公路的利用率就偏低。就這樣,東西部所呈現的差異就更加的明顯了。要想從東部到西部,環島的路線相對地容易走。

當大家只把注意力放在東部與西部,南部與北部的時候,漸漸忘了台灣還有中部。是的,台灣的中部顯得太為單薄,就拿中部南投縣來說,他作為全台唯一不臨海的地區暫且可以理解,可偏偏還被各種山脈所包圍,自成獨立的一隅。但儘管是這樣,我們所熟知,非常有名的日月潭就坐落在這個獨特的南投縣。你說,台灣是不是挺特別的?


在你圈子之外 有另一個世界

2013-3-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2| 評論數: 0

在台北的街頭,很多時候我想弄明白一遍又一遍被提起的文化到底是什麼,這個化無形於有形中的神奇字眼對我而言有著莫大的魔力。說到兩岸文化,有人從傳統入手,從相同開始預設,直到推演出如今的差異;有人直接從差別開始,無形中放大了每一個小細節,於是,文化隔閡就這麼產生了。當這一切雜糅在一起之後,於是就有了我在這裡的獨特生命體驗。

民間保存深厚傳統

說到底,我生長在大陸算是發達的城市。從小生活在高樓林立的水泥森林之中,對我而言,我沒有足夠多的生命經歷去感悟傳統與文化在我身上留下的烙印。來到台北之後,就像是上天突然給了我一雙新的眼睛,讓我能夠輕而易舉地捕捉到原本看不到的一個世界。

如果要說傳統,在這裡的街上總會有那麼一些固定的日子,街邊的店家不約而同祭上貢品點起香火,向神明祈求生意興隆。我們家也有人是做生意的,可是從小到大幾乎沒有見到類似的場景。

要說傳統,中元節那天,我們在所長的帶領下共同舉行普渡儀式為大家祈福。最讓我嘆為觀止的是,每年歲末,台大都會席開數十桌,在校長的帶領下舉行祭祖大典,向中華民族的祖先軒轅皇帝表達敬畏之心,祈求來年平平安安。

這些傳統,應該算是連接兩岸最後的一條文化紐帶,斬不斷的根基了吧。可是在大陸,由於地域面積之廣人口之多,再加上經歷過幾次文化上的劫難,很多東西在民間雖然說是野火燒不盡,但是如台灣這般在整個社會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的一脈傳承是很難見到了,這一點,從孔夫子他老人家近幾十年來的沉浮境遇就可見一斑。儘管如今經濟復甦之後又有迴轉跡象,但是我作為一個道地的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不得不承認,在文化與傳統的認知上與見識上,台灣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

宗教多元融入生活

說到文化的另一個面向,宗教團體,這是我在台灣感觸最深的地方。中國自古以來就像是一個包容萬象的大熔爐,從祖先崇拜的傳統到佛、道、儒的一統,一切都會不知不覺被社會所吸收,融入到看不見的生活中。這一點,在台灣,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法理上的正當性,這一切就更加的蓬勃發展了。特別要指出的一點是,基督教,這一隨著西方傳教士而來的舶來品,在這裡似乎也沒有顯得格格不入。沒有像大陸政府那般生硬的介入,它似乎反而更好地融入這個社會。甚至非常活躍的德高望重的本土佛教團體慈濟就借鑑了基督活潑多元的發展方式去推廣慈善事業,如今不光是在台灣,甚至在大陸也享有盛名。

記得有一句話說得好,在你圈子之外,有另一個世界。當你或困惑或悠然時,它自在那裡,等待相遇。所以我要感恩,所有在這裡遇到的的生命體驗,然後,繼續出發,向前。

(七七/台大陸生)


貓村悠然自在

2013-3-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9| 評論數: 0

@More_Cafe:侯硐,台灣的貓村,住著近百隻貓咪。每天,各方遊客雲集,但這裡的貓咪卻悠然自在,該睡的還是睡,該吃的還是吃,該玩的還是玩。呵呵,人類成了透明的風景。(來自廣東)


李安得獎 陸媒借題發揮

2013-3-3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胡 勇

台灣導演李安憑藉《少年PI的奇幻漂流》再次斬獲奧斯卡金像獎,引起新的轟動。台北101大樓25日晚8時半至11時半亮燈「李安贊 台灣贊」。李安的母校台南一中全校學生更為李安鼓掌歡呼達85秒。而台灣電視媒體同步轉播奧斯卡頒獎典禮,早上直播和晚上重播共吸引291萬收視人口,創下了9年新高。馬英九在第一時間表示祝賀,總統府發言人更表示,李安的成就是「台灣之光」,政府正研議頒授一等景星勳章。

報導深入 盛況空前

作為好萊塢最成功的華人導演,李安的一舉一動也牽動著大陸媒體的眼球。據有心人統計,詞條「李安」在百度的用戶關注度一周內上升了68%,媒體關注度則飆升了4600%!李安得獎的消息迅速登上眾多報紙的頭版甚至頭條。2月26日的《東方早報》除了在頭版刊發李安手握小金人的大幅照片外,還在內頁用兩個整版深入報導獲獎盛況。

媒體對李安的評價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2月28日《時代週報》這麼說:「在這個時刻,對李安的任何讚美都顯得不夠給力。即使他未能再度捧起最佳導演小金人,也無疑是這個星球上最偉大的電影導演之一,是華語電影最偉大的導演,沒有之一。」大陸網友也紛紛送上祝福,並為李安的成功感到驕傲。連大陸國台辦發言人也稱讚李安是華人電影界的一個榜樣,「我們大家都與有榮焉」。

當然,在大陸迎接李安的並不都是鮮花與讚美。有網友發表博文〈李安的奧斯卡榮耀屬於誰?〉指出其製作團隊幾乎都是老外,並且對李安在感謝詞中只提「台灣」不提「中國」耿耿於懷,猜測李安潛意識中「肯定與大陸有點什麼嫌隙」。北青網的一篇文章從另一個角度反對將李安稱為「中國的驕傲」,理由是接受西方教育的李安拿著西方人寫的原著,起用講英語的印度演員,拍出一部奇幻的電影,拿了西方人的大獎,「或許,除了在台灣取景,《少年PI》作為電影的光榮大概跟我們真的沒有多大的關係!」

不過,更多人屬於「醉翁之意不在酒」,李安得獎只是他們抨擊中國電影的一個引子。有評論家指出:「深藏在李安心中的深沉情感與體悟,正是很多中國導演心裡最欠缺的。因此,當公眾像歡呼莫言問鼎諾貝爾文學獎一樣為李安身上的中國意象激動時,內地電影界最好先平靜片刻,感受一下李安的沉靜。」這還算客氣的。

網友矛頭 指向審檢

近日網路瘋傳作家馬伯庸的一篇舊文〈李安是中國電影的千古罪人〉,對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等大陸名導竭盡冷嘲熱諷之能事,稱他們「已全部陷入李安怪圈,不但為了小金人神魂顛倒,還全軍覆沒。」更不客氣的網友則將矛頭指向電影審查乃至整個體制,譬如「相對於大陸導演,李安最寶貴的財富是美國沒有廣電總局,不然現在的他或許也正在橫店埋頭殺鬼子。」

《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雖然沒有直接談到李安,但也在微博上吐槽:「最不爭氣的是中國電影,究竟是行業自身問題,還是被管死了,值得深思。」

我隨手給胡總編留言:「中國電影確實不爭氣,不像《環球時報》,敢於觸及南方週末事件和陳光誠事件。」不到一分鐘,運營商通知我這條留言不宜對外公開,已被加密處理。

好吧,大家應該知道答案了,我就先去睡了。臨睡前再恭喜一下李安。

(作者為自由作家、大學教授)


重環保 節用水

2013-3-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88| 評論數: 0

@園園媽媽張靖:台灣非常重視環保,節約用水宣傳,處處可以看到面向小朋友的點滴滲透。自來水博物館是一處很有歷史的建築(很多年輕人還在這裡拍婚紗照),看管線流程,看演變歷史。


微博論台灣

2013-3-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6| 評論數: 0 |原作者: (MarlinsHui/江蘇)

棒球氛圍濃

台灣的棒球氛圍讓我們羨慕不已,就連直播時,在內地工作的台灣同胞也在網上聲援,相比較而言,我們連自己所謂的主播卻是在比賽快結束了,才發微博告知球迷。

由民意決定

台灣現階段談獨立,大陸確定還不能接受,但希望未來確實能由民意來決定大陸與台灣的各自走向,但前提必須是維持兩岸的和平,交流與發展,形成全面的相互融合與協調機制。(火宅裡的窮汗/北京)

自私的表現

台灣是中華民國的的一個省,而不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中華民國才是。

那海棠的國土,在這殘存的民國中的人,早已沒了復國的願望。變成了,我自己過得很好,才不管大陸同胞生活於專制之下的痛苦。 這只能讓我這種大陸青年理解為自私,而不是所謂民權意識。(89年的人/甘肅)

打聽台灣

春節走親戚會朋友,有的知道我節前去過台灣,打聽台灣怎麼樣,我一說好,就有去過的人撇著嘴說台灣一點也不好玩兒,我馬上閉嘴,不予討論。一是,咱不能顯擺,二是如果你去台灣只是抱怨風光不如大陸壯觀、城市景觀和建築不如大陸新,那有什麼必要去呢,那幾千塊錢在家吃香的喝辣的還省得奔波呢。

(睡過頭的連衣裙/河北)

(編輯:張芷雁)


在美留學與台灣同學相遇(上) 

2013-3-4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04| 評論數: 0 |原作者: (魯佳/北京)

出國留學,大陸學生註定要與台灣學生相遇,雖然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大,但相遇和相聚卻是逃不開的宿命。在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法學院的國際學生中,大陸學生與台灣學生的數量差不多。在我們這一屆法學碩士學生裡面,大陸學生有17名,台灣學生有16名。我們有著相同的文化,說著同一種語言,又都來到了大家都比較嚮往的美國學法律,不成為朋友是不可能的。

很多大陸學生都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與台灣同學之間其實是有很多共同語言的。反而是我們與香港的同學,交流起來還有些不太順暢,這可能是因為語言的關係。香港同學的國語一般都講得不大好,但如果我們跟他們講英語,彼此也會覺得怪怪的,粵語我們又不會講,這就對雙方的溝通造成了極大的阻礙。其次,香港同學在文化上也與我們有所差異,大家關心的話題也不大相同。

但台灣同學就不一樣了,他們的普通話(國語)講得比我們很多大陸人還要好。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思維方式也都差不多,彼此之間可以聊的話題實在太多。

就像是聊台灣的綜藝節目和綜藝人物,如《我猜》、《康熙來了》、《全民最大黨》,吳宗憲、小S……我們就可以聊上很久。

有一次我剛認識兩位台灣朋友,一個來自台南,一個來自高雄。我迅速回答,「這兩個地方好啊,我很喜歡的兩個台灣人,吳宗憲是台南人,康康是高雄人。」她們大笑,沒想到我對台灣這麼瞭解。由此可見,多看台灣綜藝節目有助於兩岸人民增進交流,化解尷尬。以後一定要更多地看!

如果再聊到台灣歌手,從羅大佑、小虎隊、S.H.E到五月天,我們更有聊不完的話。有時跟台灣同學去歌廳K歌,雙方的親切感還會更進一層,因為大家都是聽同樣的流行歌曲長大的。像《冬季到台北來看雨》、《鹿港小鎮》這種很有台灣風味的歌,我們大陸人唱得越多,就越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尤其是當他們發現,原來大陸人也聽《外婆的澎湖灣》,這首歌在大陸幾乎人人都會唱,他們也感到很驚奇。

說到唱歌,我想起一件至今都讓我覺得很好玩的事情。

有一次,我們幾個大陸同學跟台灣同學一起吃飯,一個大陸女生突然問一個台灣同學,「有一首歌叫《我的中國心》,不知道你們聽過嗎?」我當時一聽這句話就感到有些緊張,因為這就屬於比較敏感的話題了,我真擔心台灣同學會面有慍色,影響團結。還好這位台灣同學反應倒也平靜,面不改色說:「我爺爺是浙江人,小時候我爸爸放這首歌給我聽過。」

平時我們經常會跟台灣同學一起去K歌,組織飯局去外面吃飯,也會在自己家裡做飯與台灣同學共用。像中秋、春節這樣的中華民族傳統節日,有時候我們也會選擇一起度過。有時我們還會一起出去旅遊。

在國外與台灣同學相處並成為朋友,是非常愉快的經歷。雖然在政治問題上大家也許有各自的看法,但我覺得只要雙方彼此尊重,不拿自己從小被教育的那一套理論強加在別人身上,盡量設身處地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想問題、說觀點,就很容易交流。出於好奇,也出於想進一步瞭解對方的深層次想法,我們之間也並非完全不談政治。但這個只限於關係好到一定程度後才可以談,而且一定要有一顆相互包容的心。

我認為,與台灣朋友談兩岸政治,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是一種難得的經歷。最終都可以提高自己,開闊心胸,開拓視野。我在美國兩年,交了很多台灣朋友,這是我在文化交流上的一大收穫。


在美留學與台灣同學相遇(下)

2013-3-5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魯佳/北京)

在美國期間,我也對台灣的歷史,台灣的族群,台灣的藍綠政治,台灣的中華文化,台灣的本土特色,以及日本文化對台灣的影響都做了一定研究,並時常就我的一些想法與台灣朋友進行交流。他們知道我是真正關心台灣的人,也非常願意回答我的種種疑惑。

後來我對於台灣的風物已經瞭解得比較細緻了。比如說,當我新遇到一位台灣同學,我就會問他來自台灣的什麼城市,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你是台灣人,或者你來自台北,這麼淺的層面。如果他謙虛地回答,我的家鄉不算台灣的大城市,大陸朋友應該都沒聽說過吧,我是桃園縣人。我就會順勢來上一句,你們那裡客家人比較多吧,以前的縣長朱立倫在那裡幹得不錯,這個人藍綠通吃,下一屆他可能會問鼎大位哦。如果他答,我是南投人。我就會說,這是台灣唯一不靠海的城市,是台灣真正的「內地」,也是在「凍省」以前的台灣省府。新認識的台灣同學就會頓時無語了,簡直是他鄉遇故知啊,他們太少遇到我這麼瞭解台灣的大陸人了。

此外,由於從很多年前,我就開始看吳宗憲的綜藝節目,並且每周必看。所以他在節目裡講過的笑話和各種哏我幾乎全部記得。遇到台灣同學,我就隨便拋幾個吳宗憲的哏,信手拈來,游刃有餘。這更是讓台灣同學大為吃驚,一改他們對大陸人的固定印象。

我從初中(大約在1992年左右)開始收聽台灣的電台「中廣流行網」,這個電台伴我度過了6年中學時光。我周圍的中學同學都沒有每天收聽這個的,他們平時很少專門去收聽短波,都是聽本市的電台。所以我一直以為「中廣流行網」是屬於我自己的一份甜蜜的隱私,是我在青春期獨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是我私藏的小小音樂與文化世界。後來我讀柴靜的《讓我一輩子去忘記》,瞭解到柴靜也是在成長階段一個人聽了好多年的「中廣流行網」,真是倍感親切。難怪我一直覺得我跟她有很多共鳴。

我也是從1990年代初,從我的初中階段,就開始收看台灣早期的綜藝節目比如《雞蛋碰石頭》、《歡笑碰碰胡》、《美食碰碰胡》、《飛碟巨星周末嘉年華》等。那個時候我家鄉所在的小城可以收到衛視中文台,所以我從1990年代初就受到了台灣綜藝節目的薰陶。

我甚至懷疑我可能是中國大陸最早公開收看台灣綜藝節目的那一批人之一。因為我後來在大學裡遇到的同學都是到了21世紀初,在互聯網已經很流行,網上看視頻也很流行的時候,才開始看憲哥和小S等人的節目,但這個時候我已經看這種節目看了10多年了。所以我跟台灣同學交流起來,幾乎沒有任何文化上的隔閡,看到他們也覺得格外親切。

我認為,在留美期間,我個人為推動兩岸的文化交流,增進兩岸人民的瞭解和互信,做了不少雖然微小,但卻不無意義的事情。我覺得這就是我應該做的,這是我的義務和使命,這也是一種因果。

從初中時代的某一天,我偶然發現了短波電台「中廣流行網」,並讓它陪我度過了6年美好而單純的中學時光時,當我天天聽羅大佑、小虎隊、孟庭葦的歌曲並沉迷其中時,當我從衛視中文台每天觀看胡瓜、巴戈、藍心湄主持的綜藝節目並開心不已時,當我開始癡迷於李敖、古龍、三毛等台灣作家的書,並在思想上受到他們的一定影響時(在我的青春期陪伴我的還有太多太多關於台灣的東西了,就不在此一一列舉了),我對於台灣懷有的極大興趣、善意與愛意的因,就在那時開始種下。

在今日的美國,面對面地接觸到台灣同學後,這個果便開始自然生長。我也希望在未來,我可以為促進兩岸的進一步交流,增進兩岸人民共同的利益,做更多的事情。


一邊一個家

2013-3-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原作者: (若聰/山東高密)

我沒見過父親,因為他1949年去了台灣,那時我剛出生。後兩岸「解禁」,有位台灣返鄉「老兵」孫叔來看我,說父親已在台灣病逝,但還留下一家人,如你有意見面,回去我和他們說。我歎息:「算了,因我自小只想有個爹。既然爹沒了,我也就斷了這份念想,不提他了。」

不想這位孫叔卻是個有心人,幾個月後,他又回來見我,並帶了那邊妹妹的一封信和父親的遺囑。妹妹的信,第一個字便喊我「哥」,後面說:「聽孫叔說,因爸爸沒了,你也不想認我們了,託孫叔把爸爸臨終時的囑咐帶來,爸臨終時,連說話都很困難,這是他在彌留間留下的話,要我把它記下來,那年我上小學三年級,字寫的不好,但很珍惜,如哥也珍惜,就留下吧。」父親在他的「遺囑」中說:「有些事,只和你媽說過,在你們老家,還有你們的奶奶,大娘,哥和姐。等你們長大了,替我把他們找回來,這都是你們的親人,到那時,逢年過節,當你們相聚時,記著給我放雙筷子。」當時,當著孫叔的面,我哭了。

父親在那邊,除那邊的媽媽外,還留下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當時大妹已去美國,第一個回來的是二妹,再往後,那邊的媽媽和弟弟,已去美國的大妹,都相繼回來過。每當想起相見時的那些點點滴滴,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難忘妹妹從機場門口跑出來,撲到我身上喊的那聲「哥」,難忘她跪在母親的膝下說的那句話:「娘,你受苦了,爸臨走囑咐我,要我長大了,回來看你。」也難忘那邊的媽媽和這邊的娘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景:那面稱了聲姐姐,這面應了聲妹妹,二人相擁而泣,沒過多地話語,但包含了人與人間的相互同情,體諒和寬容,也包含了她們多年歷經的苦難,想望和悲愴。

以後我去台灣,難忘那邊的媽媽晚上「逼我」洗澡換內褲,早晨「逼我」換襯衣的那份溫馨。也難忘和弟妹們坐在一起打諢取鬧的那段時刻。妹妹說,她長這麼大,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跑到大陸找回了哥,像做夢一樣。和弟弟開玩笑:「如兩岸打起來了,咱倆面對面,槍對槍,你怎麼辦?」弟弟是個小滑頭,他立馬舉起雙手:「哥,我投降。」過後,每當想起和弟這句玩笑話,心裡總感到困惑:如真的有那麼一天,兩岸的兄弟姊妹們,又會是個什麼樣子呢?

今年除夕夜裡,那邊的媽媽來電話給娘拜年,後面又和我說,娘已90多歲了,上次去大陸,臨走時囑咐她,在娘的有生之年,要她帶上那邊的孩子,回來過個團圓年。但現在兩個妹妹已去了美國,她身體也大不如前,很難圓娘的這點心願。我在這邊安慰她說,我也期盼著有那一天,也還記得爹臨走時說的那句話,在我們吃飯的桌上,給他放雙筷子,放個碗。但此事古難全,不管天南海北,只要都有個念想,就好。

隨著年齡的增長,對台灣的這份情結越深,並非是因阿里山日月潭、山明水秀的寶島,也不是因台灣的民主自由和生活的富足,更談不上盼「回歸祖國懷抱」的那份「大情」,而是一種「剪不斷理還亂」的情絲,是對兩岸的人們都能相互理解,相互寬容,相親相愛的期盼。

如同星雲大師送給習總書記的4個字:登高望遠。星雲是佛家的一代宗師,自有超出常人的境界和感悟,其道非我輩所能參。如我者,只能期盼兩岸領導人能「登」普世之「高」,能「望」百姓所盼之「遠」。


在雲裡採花

2013-3-6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5| 評論數: 0

@NiKa愛喵咪:採海芋!櫻花季進入尾聲,海芋季粉墨登場。陽明山竹子湖這裡的大小海芋園都開花了,每人100元台幣,入場抵消,可抵自採8支海芋帶回家,或者選咖啡一杯,坐在露台賞花。店家耐心教怎麼採海芋。陽明山竹子湖基本被雲籠罩,在雲裡採花。(來自北京)


棒球與李安

2013-3-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劉二囍/東海大學建築所陸生)

這段時間,台灣民眾的自豪感可謂高潮連連。

就在現在,窗外飄蕩著一陣陣的吶喊,緣於世界棒球經典賽,台灣的中華隊過關斬將後,正在與死對頭韓國激戰。作為出身大陸,對棒球規則一無所知的我,此時此刻,宛若置身於陌生世界,貫穿兩岸的中華嫡親,被棒球這項運動斬斷,一時間變得幾乎沒有牽連。

還好,雖然我理解不到棒球運動所帶來的觀賞樂趣,可是依舊能夠撲捉到棒球為他們帶來的全民快感。前幾日,台灣隊連克澳洲隊與荷蘭隊,點燃熱情,振奮人心,讓棒球這項運動占據了頭版頭條,成為了高頻詞彙。計程車上,司機會眉開眼笑地跟你談到棒球;facebook上,有同學在間歇性用比分刷屏;電視上,新聞節目甚至會有字幕持續播報賽況。

儼然,在台灣,作為最受歡迎體育項目的棒球,承載的不止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民族榮譽感。以2300萬人口作為基數的一個棒球隊,可揚名國際實屬不是一件易事,其難度甚至比大陸的兵乓球稱冠世界還要大,他們有足夠的理由享受這高潮下的快感。

世界棒球經典賽雖然是冠有世界稱號的國際賽事,卻與大陸人基本無關。棒球在大陸是屬於冷門運動,中國隊0比12負於古巴隊以後提前黯然出局,甚至很少有人知曉。比起中國足球的悲憐,棒球的寒磣不足以讓人心冷。

上一次高潮是源於李安,這是繼林來瘋後的一次瘋狂。前幾天,憑藉少年派,李安獲取奧斯卡最佳導演獎,這點燃了台灣民眾心中的驕傲,台北101大樓向其致敬,大街小巷廣為傳頌。而大陸的熱情則絲毫不亞於台灣,除了把李安對台灣對台中的深情鳴謝閹割掉外,媒體的報導與台灣基本別無二致,儼然把李安當成自己人。

作為台灣驕傲的李安,在大陸人眼中是驕傲,可同樣作為台灣驕傲的棒球隊,在大陸人眼中則受盡漠視,這著實讓人費解。

在姚明退役、劉翔傷殘的今天,大陸人的中華民族自豪感,竟然只是來自在NBA賽場林書豪,以及在好萊塢的李安,這不科學。


肉粽料足

2013-3-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吳念眾tigerWu:台南,劉家粽子,承襲了福建肉粽的特點,料足,調味厚重,突出醬和油脂的搭配。台南口味偏甜,配的是甜辣醬,味噌湯是台式改良的味噌湯,經過了蠻長時間的熬煮,味道非常鮮甜,料也很足。(來自天津)


微評

2013-3-7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2| 評論數: 0

台灣人是日本人?

《自由時報》昨天以「馬英九『引狼入室、偷釣併台』」為題發表社論,根本否定1952年中華民國與日本簽署《中日合約》的效力,認為台灣主權並沒有還給中華民國,當然釣魚台也沒有還給台灣,因此馬英九堅持釣魚台主權無理。

原來《自由時報》不主張釣魚台屬於台灣,是因為他們堅持台灣人應該是日本人,真是今夕何夕。

限制人生

大陸21世紀網刊出一組「中國人的『限』制人生」圖片報導,指大陸限購火車票、房子、汽車、食鹽、藥品、電力,甚至生育!連高價茅台都先出「限價令」再推「限購令」,這些都是為了哪般?

這令人聯想到大陸在計畫經濟時代的「糧票」、「布票」、「油票」,物資短缺一切由國家計畫分配,手中有「票」才能購買商品。如今用「限」來解決問題,中國大陸仍不脫計畫經濟思維。

幽默是最佳溝通

中央政治局委員汪洋在兩會期間參加安徽省代表團的「政府工作報告」審議,一進會場親切的笑臉、豪邁的步伐、熱情的招呼,立即贏得全場熱烈的掌聲。接下來的會談,他說「我今天是典型的返鄉團」、「去年我在廣東的時候看到安徽的數字,會說:哇塞,怎麼漲這麼快」、「我現在是下崗職工,一定會記下這些訴求」,妙語如珠引起全場共鳴。幽默是政治人物的最佳溝通方式。


陸女太空人劉洋:想到台灣看看

2013-3-7 17:02| 發佈者: maganpower| 查看數: 103| 評論數: 0 |來自: 中央社

任大陸全國人大代表的大陸第1名女太空人劉洋今天說,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夫人連方瑀日前訪北京時,曾邀她前往台灣訪問,她也希望「在可能的情況下能到台灣看看」。

新華社今天在大陸全國人大會議解放軍代表團駐地專訪劉洋,並指連戰日前訪問北京航天城時,曾希望劉洋能到台灣看看,以此詢問劉洋是否有訪台的計劃。

劉洋回答,連方瑀確曾向她發出邀請,自己也希望「在可能的情況下,能到台灣去看看,和台灣同胞一起分享飛天的喜悅。」

劉洋還說,明天是三八婦女節,是「兩岸婦女共同的節日」,希望「台灣的姐妹們節日快樂,愈來愈美麗,生活得愈來愈幸福。」

此外,劉洋在專訪中透露,她與「神舟九號」的另2名太空人,並沒有參加「神舟十號」任務的備選,但她仍「積極在為後續的任務做準備」。

她並針對自己擔任全國人大代表說,「我們是通過官兵的投票選舉出來的,代表著大家的意願和心聲」,她會更加關注國防和軍隊建設,對大家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也很關注,也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建議。


陸生眼中的228紀念活動  兩岸校園  超連結

2013-3-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鄭州大學王心竹/採訪報導

台灣每年都會舉行的228遊行、集會等紀念活動,對於大陸交換生而言,是人生中近20年來首次見到的場景。

2月28日,台北自由廣場。一名身穿黑色西服的演講者站在「勿忘3月屠殺」的背景牆下進行著激情的演說。幾位手拿「打破司法獨裁」、「住民自決建國」標語的民眾一字拉開,整齊地站在廣場上。

來自河南的賀晴這次228連假特意跑到台北,感受一下前所未見的集會。賀晴說,「我雖然認同對方表達願望的方式,但並不代表我認同對方表達的內容。」不過她認為,在台灣學到最珍貴的東西,就是批判性思維和換位思考,同一個事件可以有多種立場的解讀。

去年中國大陸曾出現過民間的反日遊行,其中一些參與者砸毀日本車、抵制日貨。陸生馮鶴暄說:「這樣做是不理性的。有西方媒體說,文明的遊行集會只能存在於西方國家,我當時感到憤慨卻無力反駁。而今我親眼證實了:華人社會也可以將遊行集會做到平和、文明。」

目前在台灣交流學習的陸生許智說,原本想藉「228和平紀念日」4天連假到台北遊玩,卻誤打誤撞地參與了紀念活動。這樣表達意願的形式讓許智很感動,他說,「一開始我不知道他們在做什麼,但當我看到他們手持的標語和廣場上帳篷的顏色時,就都明白了。」

靜宜大學陸生孟修說,「一個社會能容納兩種以上不同立場的聲音,已經很不容易了。」在參加自由廣場的活動之前,他特意去學校圖書館借閱了有關這段歷史的書籍和視頻來「惡補」。和他住在同一間寢室的台灣學生,聽聞他假期要到台北參加紀念活動,感到有些不解和詫異。

孟修因此感覺,「正常的社會環境下,本不需要每個人都參與政治。」他認為,正常的社會環境下,公民只要守法、愛護朋友和家人、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只有生了病的社會才會出現人人關心政治的現象。

(文中大陸學生名字均為化名)


信仰自由的地方

2013-3-8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 評論數: 0

@老周老周老老周:這山頭上是祠廟,轉身又見小教堂。太魯閣真是個信仰自由的地方。據說當年傳教士在城市裡沒有市場,轉而進軍偏遠山區,用免費的麵包和醫療來吸引原住民進禮拜堂,收效顯著。洋版農村包圍城市啊!(來自上海)


揭開一角神祕面紗

2013-3-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8|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安子靜/福建廈門)

台灣,在我的心中,是時尚的,是國際化的,是無數俊男美女生活的地方,是藍綠嗆聲的民主地帶。真正的台灣是這樣嗎?真正的台灣是什麼樣子?帶著好奇和疑問,我踏上了期待已久的台灣旅程。

初入台灣,街邊的樓房在車窗中慢慢滑過,巴士司機幾乎一路沒有變道的帶著我們開進台北市中心。大概是天有點陰,路邊的建築也顯得有點陰鬱,褐色的、灰色的、深紅色的,偶有一點廣告板的亮色。沒有最初想像的高樓林立,沒有最初想像的亮麗耀眼,沒有最初想像的國際時尚,彷彿還是在那個閩南小城,街道兩旁一家家小小店舖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連成線的騎樓下展現不同的表情迎接客人。樓不高,房有些舊,和街道上川流不息的車輛各自承載著各自的職責,講述著各自的故事。

熱鬧安靜各有特色

在一個地方旅行,我們不喜歡擠進景點看人頭,不喜歡見證大家都看見過的攝影圖片,我們喜歡走進一條又一條的小街小巷,踩著斑駁的路面,聽叫賣聲、放學聲、車鈴聲,看經過的老老少少的各色表情。偶爾有放學的孩童經過,微笑的望著他們,聽一段他們的對話,或者看街邊的老人下棋,看他們廝殺沉思。

我們走進一所又一所的大學,坐在校園的石椅上,看來來往往的學生,聽飄出的授課聲。我們走進一家家小店,果腹之餘,感受他們的忙碌或不忙碌。

台北是熱鬧的,西門町的小廣場有帥氣的小男孩在自由說唱,龍山寺的門口有飄香的小吃攤,誠品書店裡有很多很多閱書的人,陽明山的公園裡有好多孩子在完成找東西的特別任務,車站前等車的老人排成行,說著他們的生活,學校門口堆了很多送外賣的人,有人出來匆匆取走。球場上總是有比賽,有時是棒球賽,有時是足球賽,有時是排球訓練。捷運裡永遠都有很多的人,路人永遠都有不少車。而高雄是安靜的,捷運裡總有空座,馬路上的車不多,商場裡的人很少。坐在西子灣的海堤上,背後是美麗的中山大學,眼前是伸手可見的變幻莫測的天空,腳下是在石頭上爬行的小螃蟹還有那能通往家的海。

走進窺探真的不大

花好長時間看台灣的電視節目。70幾個台,有專門播放動畫片的、有專門播放體育運動的、有專門賣東西的、有日美影視的、有八卦的、同時播放相同內容的資訊台,更有打發時間的黑白猜和打麻將。

偶爾有台正在播放林心如首任製片人拍攝的《傾世皇妃》,也有台在放映《雙城生活》、《愛上巧克力》。怪不得台灣的電視劇產量不高,真正播放它們的台真的不多,而娛樂八卦總是那麼熱鬧,討論著吃喝拉撒各類小的不能再小的問題,而資訊台從早到晚播放著幾條他們生活裡的重大新聞,如油電雙漲,如他們的棒球明星承認了婚外情等等。

走進台灣,才知道台灣真的不大,沒有坐一夜火車的概念,沒有你那下雪我那穿紗的感覺,天空總能看見飄著的雲朵,不知何時雲朵下就降落晶瑩的雨水打溼我們的衣衫。

台灣的山總是很近,我們可以走在馬路上,一邊看海,一邊看山。台灣的綠色真多,有時候是山綠,有時候是田綠。

台灣的街道總是很乾淨,找不到垃圾,也找不到垃圾箱。有人告訴我,那是他們垃圾不落地的習慣早就了一個整潔的環境。

在富麗堂皇的大樓旁,偶爾看見馬路邊有一片空地,大大的條幅告訴我們,那是私宅用地,現在想要出租3年,在未租之前有償提供停車位。台灣的房地產和中國的房地產應該不是一個概念,一個是永遠的私人財產,一個是70年的有限財產。不拆尊重個人,拆了美化環境。

台灣的夜市裡大多是煎烤的食品,大腸包小腸是烤的,大大的雞排是炸的,臭豆腐是炸的,起司土豆也是煎的。人們吃著這些食物,手中捧著一大杯涼茶,一邊上火,一邊下火。怪不得台灣的飲品店那麼多,很多地方每隔一間就有一家,而且家家生意都不冷清。

跳動台灣沒有章法

台灣的俊男美女真的不多,和對岸很多城市相比,美女出現的概率低了很多。不過他們都很會裝扮自己,很少看見像我們這般不著一絲妝容的女孩。不過美不美那是外在,再美麗的容顏也有老去的那一天,他們很有禮貌,很謙卑,很遵守社會規則。

台灣真的是機車的世界,從台北到墾丁,從大路到小巷,開滿了機車,也停滿了機車,怪不得有了別有意義的「機車男」和「機車女」的名詞,因為機車在他們的生活中太重要了。耳邊忽然轟轟有車經過,在對岸,我們自覺的知道那是改裝車或是跑車,在這裡多半就是一輛機車飛馳而過。

台灣沒有計畫生育,生了孩子的人們總是會願意為孩子添個兄弟姐妹,常常見到一家幾口其樂融融的場景。孩子們自己玩,大人們一旁散步聊天。而我們的孩子大多是寂寞的,幾個大人圍著一個孩子,孩子成了寵物,成了寶貝。

零零散散,沒有章法,但這就是我眼中跳動的台灣,美麗的在我眼前揭開了一角神祕的面紗,那更多的面紗還有待我的繼續走進,繼續窺探。

台灣其實很生活。


台灣初印象

2013-3-9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84| 評論數: 0

@老周老周老老周:男女老少普遍客氣、說話嗲。入境處的小女生指著攝像頭對說:「先森,麻煩請看一下這個黑色糗球。」沒見過世面的朋友樂不可支地學了一路。第一站北投,沿途皆是日式小景。(來自上海)


香港限購奶粉 大陸父母轉向台灣買

2013-3-9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自3月1日起,香港開始實施對大陸遊客的奶粉限購令,限制每名陸客只能帶兩罐奶粉。不少受到此限購令影響的大陸父母內心焦急,腦筋一動,把購買奶粉的目標轉往台灣。

自從香港奶粉限購令政策開始實施至今,已有不少大陸遊客藉著來台旅遊,而「順便」購買嬰兒奶粉。以往台灣的免稅店貨架上從未出現過奶粉,但從今年春節左右,台灣的免稅商店竟也悄悄地開始販賣奶粉。

鳳凰衛視在報導中指出,有台灣民眾看見大陸旅遊團把台灣藥房列為必到景點之一,為的就是去藥房買奶粉「補貨」,平均每人至少買4罐。

台灣領隊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自己帶的台灣環島旅遊團裡,曾有一名30多歲的女性什麼都沒買,卻扛了塞滿一個行李箱的奶粉回去。

針對大陸遊客紛紛在台灣購買奶粉一事,台旅會北京辦事處主任楊瑞宗表示,近期會去關注大陸遊客購買台灣奶粉的問題,但他也認為,台灣不會取法香港對奶粉進行限購措施。

楊瑞宗認為:「台灣不會有像香港那樣的專職代購奶粉的代購者出現。另外,大陸遊客來台多半走航空路線,奶粉若是超重,付出的運費並不划算,所以遊客一個人頂多買個3、4罐。」

而台灣官方近期也特別針對市面上的奶粉需求做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一切供需正常,並沒有因為陸客採買而出現斷貨、缺貨的現象。


像回到家一樣愉快

2013-3-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3| 評論數: 0 |原作者: (田翠芝/河南平頂山)

去年3月下旬,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我和老伴成行了一次台灣環島遊。那天上午11點,我們經過2個多小時的跨海峽飛行,很快就到了台灣桃園機場。

真是奇怪,原本是懷著惴惴不安的複雜心情來台灣的,可一踏上台灣的土地,見到台灣導遊那熟悉的面孔,在他面帶笑容、彬彬有禮的普通話迎候聲中,那些奇思怪想,都悠地化為烏有了,取而代之是一份親切、親近、親熱的感覺。

我們這次環島遊從台北開始,途經南投、嘉義、高雄、墾丁,再從墾丁到台東、花蓮、野柳,由野柳回到台北,真真實實的環了整個台灣島。3月的台灣島山皆綠,陽光明媚,我們這次環島遊,可以說一路春光,滿目綠色,把台灣的主要景點一網打盡。

在台灣我們看了城市,城市是繁華的;我們看了鄉村,鄉村是富庶的;我們看了高山,高山是蔥綠的;我們看了大海,大海是潔淨的;我們吃了台灣的飯菜,飯菜是可口的;我們吃了台灣的水酒,水酒是醉人的;我們吃了台灣的水果,水果是香甜的。我們瞭解了台灣文化,台灣文化是多元的;我們瞭解了台灣風情,台灣風情是多彩的。

我們在台灣待了8天時間,說起這8天的感受,就像台灣年輕導遊說的那樣:「開始滿懷期待怕受傷害,後來像回到家裡一樣愉快。」真的,他說的非常貼切,真是這樣的,我們一路上都非常愉快。導遊和氣、體貼,讓人愉快;旅友友愛、關照,讓人愉快;氣候溫和、宜人,讓人愉快;飯菜豐盛、可口,讓人愉快;旅途緊湊、有序,讓人愉快;交流輕鬆、無礙,讓人愉快。

環島8日,在宜人的春風裡,我們沐浴明麗的陽光,呼吸清新的空氣,起居安逸的賓館,乘坐舒適的大巴,就好像是在療養一般。短短的8天時間,台灣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和老伴約定,不遠的將來,我們再來台灣遊。


陸生咆哮體 台灣掀波瀾

2013-3-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77| 評論數: 0 |原作者: (羅文陽/香港城市大學‧陸生)

去年11月,大陸豆瓣網網友Fanfan Chou貼出一篇日誌,題為〈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真的弱爆了!!!〉。作者在文中聲稱,她作為大陸交換生,懷著憧憬來到文大交流,卻發現師生遲到、同學課上進食等課堂亂象,並舉例批評「統計學的實習課」出題「弱智」、助教態度敷衍,文末更寫道:你們的經濟搞成這樣太正常了!

文章言辭激烈,貼出後持續發酵,在年初亦引發熱議。有新聞顯示,許多文大學生對該文表示不服。有學生認為是文化差異造成交換生的過度解讀。

對此事件,首先必須指出,該文撰寫時所使用的「咆哮體」,是一度流行於大陸網路的特殊文體,內容多為對現實的不滿情緒,形式上刻意使用誇張語言、連用驚嘆號以製造娛樂效果。對撰寫者而言,「咆哮體」文章的娛樂目的大於其意見表達,大陸網民對「咆哮體」文章也只是一笑而過,並不會嚴肅看待其中觀點。然而,許多不瞭解這一背景的台灣網友及部分媒體,卻將該文視為正式的言論表達,一定程度上帶來了誤會。

顯然,Fanfan Chou文章字面的情緒激烈程度要大於作者實際情緒,該文更無關於作者對文大、對台灣的整體評價。不過事後,Fanfan Chou還是貼出網誌稱,「日誌標題起得譁眾取寵,是我不對,宣洩情緒也不該這樣。」並表示她已經就文章的不禮貌向文大道歉。她亦解釋說,引發爭議的只是她的一篇「非常態」日誌,其他日誌表達的多是對文大與台灣的感激和欣賞。這一事件啟示,兩岸民眾、網友在交流中應當注意到彼此網路文化、表達習慣上的不同,互相體諒差異、更為謹慎的選擇言論表達方式,以避免不必要的誤解。

當然,拋開被作者有意誇大的「情緒」部分不談,該文的「事實」部分的確顯示了作者在文大的負面見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文中提及的課堂紀律混亂、教學不負責,雖然只是個人的遭遇,不足以反映文大教學的一般狀況,但必須承認,這些局部觀察如若屬實,亦應引發校方的足夠重視,畢竟這些現象出現在大學的任何一堂課中都是不應該的。

而文大在事件聲明中稱,學生對教學的意見應當經由校園網路教學意見平台提出,校方不會對不具名的網路言論做出回應。這一官方聲明似有避重就輕之嫌,亦缺少一所大學所應有的「兼聽則明」的氣度。相較之下,網友的反應遠為熱烈。對Fanfan Chou的課堂見聞,有網友表示,她可能「只是剛好遇到比較混的教授吧」;亦有人指出,文大也有很好的老師,「不必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另有網友認為Fanfan Chou的記述屬實,台灣學生在學業上應該更加上進。一部分網友甚至展開了對教育政策議題的探討,有人認為該名陸生所見是台灣「大開大學窄門」的必然結果。該文所引發的後續討論,對省思台灣青年競爭力、檢討現行大學政策,無疑有著積極的意義。

事件也顯示,兩岸交流正在不斷走向深入,兩岸意見、觀念方面的深層碰撞、乃至由此引發的摩擦,也將不斷增多。去年,大陸青年作家韓寒、蔣方舟在訪台後,都撰文表達了對台灣的高度稱讚;大陸《新周刊》組織員工團來台探訪並在返回後推出專刊。這些都不同程度的引發了大陸民間對台灣的美好想像。近年來,台灣民眾的視角中亦鮮見陸生如此失望的記述,無怪該文在網友中引發熱議。隨著開放和交流的深化,未來,台灣在享受陸客陸生不斷增多的讚許同時,或許也將開始聽到更多的批評。對此,台灣需要準備兼聽的氣度、更為開闊的心胸。來自島外的眼睛,無疑也是台灣反觀島內的一方明鑒。


在台第一次搬家 友情總動員

2013-3-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2| 評論數: 0 |原作者: (鄧青雲/文化大學陸生)

我踏上桃園機場的土地,開始了我回家的路。而這個家,是我生活在台灣一年半來,第一個「家」。從桃園回台北的路上,坐在客運上,手指輕觸手臂和膝蓋的傷口,我開始惆悵搬家的事情。

在寒假時,透過網路跟房東聯繫好,我決定要租她的房子。並計畫,一回台北便回原住的宿舍打包行李,物色搬家公司。孰不知,天有不測之風雲,我卻在回台灣的前一天晚上,不幸摔車。雖不至於嚴重受傷,但手腳難免破皮瘀青,甚至手肘關節已發炎流膿一大片。當時連伸直手臂和舉手這些輕而易舉的動作,都成了奢侈的願望,更妄談打包行李和搬家。

留學台灣的陸生,有著「三限六不」的苛刻限制。作為陸生的其中一員,無法靠自己勞動,幫補生活費用,原本只想能省就省,希冀盡可能用最便宜的方式搬家。可發生受傷的意外,惆悵的我在客運上,估算一下網路顯示的搬家費,數數手指,心裡想:現在搬搬抬抬,都不能親力親為,大概這筆搬運費也省不下來了。無奈之下,只好苦笑一番。

「叮鈴鈴……」,手機的鈴聲打斷了我的思慮。

電話那頭,學長傳來的關切慰問,而且得知我的近況後,連聲說搬家事情或有其他困難,可以找他幫忙。那一瞬間,我的心中,一股暖流湧過。人在異鄉,還負傷回台,難免內心小小的鬱悶。一個小小的問候,成了我最微最弱而又最渴望得到關懷的低潮時期,一支強有力的強心劑。

此時,天已經漸暗,車子停靠在台北的一角。一輛小黃飛馳在夜色蒼茫中,依靠在行李箱旁的我,連忙起身攔車。在車上,我跟司機大吐苦水,巴不得上天能眷戀我,給我些許幫助,算是慰藉傷痕纍纍的我。

沒料到,司機說:「我家就有一台小車,可以幫你搬家。從文化大學載到你家,我只收你計程車費用600台幣。不過我可能就沒辦法幫你搬上6樓了。如果有任何需要的話,你電話聯繫我哈!」一聽600元,我腦海裡閃過各大網路上破千的搬運費,我連忙搗蒜似的點頭,並回應一定會聯繫他。那一夜,我覺得上天好像真的感到我的無奈,冥冥中地幫助我。

第二天在學校上課時,我電話聯繫學長說起這事,分享我出門遇貴人的愉悅心情。學長則告知,他後天要回台南抽兵役,如果不能這兩天搬家,可能就要拖至一周後才能幫我搬家。坐在我旁邊的好友,得知這事時,連忙跟我說:「那你趕快聯繫司機,看能不能今明兩天來學校搬行李。我等一下下課去你宿舍,跟你一起打包行李。」

所幸一切都順利,司機和學長都確定好晚上搬家的時間。而我的同班朋友也在下課後,到我宿舍,一捆一捆把我堆積在宿舍,將近200多本的書打包封箱。而我則在一旁,用受傷較輕的左手折疊衣服,打包封箱。

將近3小時的打包,一小時的車程,半小時的搬運。我的行李終於到新的家了。為了這一次搬家,我的朋友耗費了她私人的休息時間,幫我打包行李;我的學長從宿舍騎機車來回兩小時飛馳將近50公里的車程,只為了幫我把行李搬上房間,而做了免費勞動力。而我租的房子,更是在沒有電梯的舊式樓房中,兩大箱將近200本的書,他一口氣搬完。

看著學長手指間壓紅的痕跡,聽著他微微的喘氣聲,內心更是感動得難以用言語的表達我的感激之情了。我知道,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人是欠我的,也沒有誰應該一定要幫我。更何況,我人在異鄉,所有的朋友,交情最久也就一年半載而已。所有的幫忙,都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希冀。

可是從我同班的朋友,到司機,到學長,他們都無怨無悔,默默地幫我,甚至事後還輕描淡寫地說,這都不算什麼。或許,這就是台灣人熱情與低調的善意。在台灣,總有一種感動讓人淚流滿面。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的人民,總流露出一種讓人無力回報的愛。

看著收拾好的房間,滿載的書擠滿了依牆的小書櫃,小小衣櫃疊滿衣服,嶄新的床單和被套鋪設在柔軟的床墊上。燈光直射,餘光映照著牆角上我那小小的影子。即使傷口依舊隱隱作痛,我仍然笑得像花兒一樣燦爛。因為,這是我在台灣的第一個家,這是用友情搬出來的家。

我愛台灣!


微博論台灣

2013-3-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4| 評論數: 0 |原作者: (徐穎花花花/廣東)

彷彿一分子

社會學紀錄片拍攝,我看見了不一樣的台灣。萬人聚集,有還坐在手推車上的寶寶、有操著一口台灣話的年邁老人、有只穿著內褲的同志、有全身彩繪的美女、有披著反核旗的金毛。大家一起喊著「我是人,我反核」的口號,我彷彿也覺得我是他們之中的一分子,我也要為我生活的這片土地而努力!

DPP急切開微博

從2012年下半年開始,民進黨立委民代已經成台灣所有政黨中,最急切希望轉進大陸沾點老共雨露的一群人了。因受制於黨內沉重的台獨包袱,再加上一個找不著方向主席,微博就成了他們渲洩這種急切的窗口。發言中表現出的忸怩作態,恰恰是這種急切和心口不一的自然流露。

(阮小槍/上海)

成功終將來

在大陸我從沒關注過棒球,但在台灣棒球是項全民運動,自3比4惜敗日本後,昨天0比14不敵古巴,中華隊的比賽我沒看,但看到台灣人民的落淚和對中華隊的吶喊,看到中華隊在場上賣力的比賽,結局不盡如人意,有這種團結的意識與賣力的努力,成功終將會來的,不拋棄,不放棄!(於轢文de小葡萄/遼寧)

娛樂化的台灣

台灣通告藝人和所謂的資深媒體人為了取得高收視,無所不用其極,對大陸的問題不清楚就胡亂調侃,以自己的想法揣測他人,明明存有偏見還裝得自己很公正,靠著煽情、耍寶、謊話、黃色笑話製造爆點,完全娛樂化的台灣媒體根本沒有資格質疑內地媒體。我喜歡台灣歌手,但不代表我可以容忍台灣人的一些言行。

(范小ppi兒/黑龍江)

【編輯:張芷雁】


兩岸融合 兩岸學生怎麼看?

2013-3-1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8| 評論數: 0 |原作者: 王欽:

提到兩岸的緊密關係,人們都會注意到現在有百萬台商長居大陸,相較2300萬的人口總數,有更多的台灣人從未或者很少去過大陸,在他們看來大陸更像是一個遙遠的「他者」。因此賈慶林提出兩岸「命運共同體」概念,並在政協工作報告中進一步提出「厚植共同利益,增進民族認同,融洽同胞感情」。也就是說,只有從兩岸命運共同體角度出發,展開各個領域的全面交流和人員往來,才能讓台灣民眾逐漸習慣從兩岸的整體角度思考問題,從而在自己的生涯規畫中納入大陸因素的考量,只有這樣,台灣民眾才能逐漸形成兩岸一家的民族認同,最終走向兩岸融合。(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博士生‧陸生)

羅文陽:

今年的大陸政府工作報告,溫家寶僅以80餘字述及台灣,為其歷年之最短。這種文字上的不刻意下力,正預示了未來大陸對台政策的平穩延續。而在表面的平靜之下,兩岸關係實則正在政經文教等方面,不斷產生著廣泛而深刻的推進。在更高的時間視角中顧往思來,兩岸關係或已推進到「由封閉而交流」的末段,正處於「由交流而融合」的前端。「融」,固化液也,任何一方的固守不化,都不會帶來多方面的「融合」。融合出合金,愈堅且愈強,兩岸往來的現有成果已經顯示,僅僅經貿一面的往來融合,就意味著廣泛的互利與共贏。兩岸民眾有理由期待更多更廣福祉。(香港城市大學媒體與傳播學系‧陸生)

鄭惠元:

在大陸待的越久,其實越能明白兩岸很難融合,最大的問題不在於文化,而在於政治/制度。而大陸人普遍有競爭壓倒一切的心態,現在更多時候展現出來的對台優待及寬容,究竟是真心的,又或是被某些媒體所塑造出來的,說實話,能看清大局的人心裡清楚的。

回頭看看台灣及台灣人的處境,說實話我是擔憂的。融合過程中難免出現衝突摩擦與相對落差,這就可能激起敵意,甚至內部虛耗,而有害於兩岸共融(榮)的關係。至於更長遠未來,我認為仍取決於兩岸領導人物,是否皆有宏遠智慧去化解現存歧異,進而弭平對立。(北京大學社會系博士生‧台生)

黃甦俞:

與其說「兩岸融合」是未來大陸對台的基調,不如說「兩岸融合」已是兩岸不可逆的趨勢,無論對此支持還是反對,大陸和台灣都無法抵擋兩岸交流的現實,只能面對。

每一個人,都是各自文化的縮影。兩岸彼此交流,都會面對彼此對彼此文化的批判與衝突,或羨慕或厭惡,而每一次回應,都不可能單純被當作是「原來你是這樣想的」,而會是「原來你們是這樣想的」。所以「兩岸融合」的問題,放到兩岸中的個人上,其實都是「會如何融合」的問題,因此,要肯定或否定、接受或排擠,如何思考與表達,不是「兩岸」的問題,是「我們」該思考的問題。(世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