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反核 金山鳴槍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王英傑/新北報導〕「核能?免啦!」反核團體及民眾於昨天下午集結在新北市金山區遊街抗議,高喊「三○三,反核在金山,做伙救台灣」口號,從金山老街走到台電核一廠、核二廠,表達反核訴求,盼政府聆聽人民的心聲,請願書由核二廠副廠長劉明哲接下。

向核二廠遞交請願書


「環保聯盟北海岸分會」會長許富雄表示,希望喚起民眾反思日本三一一福島核災慘況,拒絕核電再危害民眾,也要求政府停建核電廠,守護家園。

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暨營養學院副院長張武修說,台灣北部有數條斷層,地質不穩定,卻有全世界最密集的核電廠,政府針對核災的預防與應變能力又不及日本,居民安全有疑慮,盼能藉由反核行動督促政府採取正確的選擇,正視問題嚴重性。

昨天參與遊行的群眾人人連署支持反核行動,頭上綁著「核能?免啦!」的布條,搖旗吶喊。也有人身穿整套防護衣諷刺核能的危險,傳達不想受到輻射污染的訴求。群眾一路高喊口號,從金山老街走到核二廠,把訴求請願書交給廠方。

馬拉松選手比讚相挺


此外,昨日早上六時,新北市政府在萬里區翡翠灣舉辦萬金石國際馬拉松賽,反核團體也藉此活動宣揚反核訴求。他們在選手跑經核二廠路段時,站在一旁加油,並根據網路流傳的「仙人掌抗輻射」說法Kuso一下,扮成仙人掌大喊「核二廠在這裡,仙人掌保護你,終點要到了,加油!」提醒國人核二廠的核廢料存在高風險。參賽選手經過時不忘跟反核團體擊掌,並且比個「讚」的手勢,甚至有選手直接在衣服寫上反核標語,力挺反核行動。

昨天在金山的反核遊行後,環保聯盟八日晚上七時將邀請旅日作家劉黎兒在金山故事館舉辦講座,主講「原來核災離我們這麼近—高危險核電環境下如何守護孩子」,繼續宣揚反核理念。


宣導反核 綠擬組講師團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李欣芳、邱燕玲/台北報導〕民進黨決定正面迎戰國民黨的核四公投案,鑑於近來多位藝文界人士表態反核,民進黨規劃邀請高知名度的藝文界人士與學者專家組成講師團,下鄉到基層宣傳反核理念。黨主席蘇貞昌並將在本週三的中常會上,呼籲黨公職響應週六的三○九全台廢核大遊行,民進黨盼衝出史上最多人參與反核的街頭運動。

盼衝出人數最多的反核街頭運動

民進黨本週將先為九日的廢核大遊行全面加溫,並透過立院的朝野協商,力促修改公投法將公投的門檻降低,其中蘇貞昌與前黨主席蔡英文都將參加遊行。

近來包括藝人林志玲、桂綸鎂、導演柯一正及作家九把刀等人都明確表達反核的理念,民進黨有意與反核名人結合,共同促成反核四運動成功。

民進黨幹部表示,為宣傳反核理念,民進黨擬成立講師團下鄉向基層民眾宣導反核四,講師團成員擬邀請藝文界反核名人、學者專家等,這次民進黨宣傳反核,將跳脫藍綠思維,有別於傳統的宣傳方式。

這位幹部指出,由於許多社會大眾對核四廠的興建有高度疑慮,未來要訴諸朝野公投案的決戰,資訊必須透明化,民進黨擬成立講師團下鄉,就是要讓社會瞭解核四的真相是什麼。

蘇貞昌今將出席民進黨立院黨團大會,再度宣示反核決心。據了解,他已有與國民黨決戰的心理準備,民進黨上週開會做內部的初步分工,除了規劃成立講師團,也將由文宣部印製反核文宣手冊。黨內幹部表示,反核文宣手冊將在廢核大遊行後推出。

黨發言人林俊憲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提出文宣,用實際數據,理性宣傳反核理念。他說,國民黨有執政優勢,台電壟斷核四的所有機密,反核團體面臨資訊不對稱狀況,所謂的核四真相其實是在黑箱裡,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將推出文宣,一方面宣傳反核理念,一方面讓民眾瞭解為何核四不能興建。

對本週六登場的三○九廢核大遊行,由於預期這場遊行不論人數或影響力都相當可觀,行政院表示,高度關切並注意相關發展,並儘可能提供各項資訊供各界了解,也承諾做到安全的保障。


經長說核能最便宜 環團批騙局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邱奕統/ 桃園報導〕經濟部長張家祝昨天出席石門水庫電廠防淤工程完工典禮時表示,以現有技術而言,核能是目前最便宜的能源,因此經濟部將以最高標準及最安全狀況要求核四工程,讓民眾做出正確選擇;綠色陣線常務理事林長茂則指張家祝的說法根本就是欺騙。

林長茂受訪指出,台電在施工時就擅自變更核四一千五百項安全設計,這些變更是美、日等原設計國都不敢掛保證的,甚至圍阻體還被發現鋼筋截斷、以寶特瓶填塞情形。

他說,台電因這些缺失,被監察院糾舉、彈劾多次,但經濟部從未處理,也沒要求台電恢復原設計,有什麼立場保證核四非常安全?

張家祝說,在折舊攤提下,目前核一、二、三廠每度電發電成本僅需七毛,而備受爭議的核四廠,依目前投入經費而言,未來若能商轉,發電成本也在每度兩元左右,相對於天然氣等替代能源,每度發電介於四至六元,明顯便宜許多。

林長茂說,核四商轉對電價的影響,台電說法始終反覆,也不肯公布計價標準,而以使用核電最高的美國來說,每度電成本都要超過三元,對連燃料棒都要仰賴進口的台灣,憑什麼說核電成本僅要兩元?他質疑,核電最便宜的說法根本是騙局。


全面釐清核四疑慮的虛實真偽

【聯合報╱社論】2013.03.04 10:01 am

核四走到今天進退維谷的情境,是因所有的疑慮同時爆發所致:如今欲以公投方式解決,無論停續,皆是在求「共同承擔」其抉擇後果。然而,民眾參與公投,須有充分且透明的資訊,找出問題、瞭解問題,始能判斷取捨,也才有可能透過公投找到答案。

民國六十九年起始的核四計畫,原本有相當有利的成功條件,包括核一、二、三的成功上路,素質不錯的自主建廠人才,原本應可大步跨入核四年代;但數度計畫終止、回復,停停續續,到民國八十八年正式開工,二十年的時光蹉跎,不但台電的建廠人才漸已凋零,全球核電界的反應爐設計也因三哩島、車諾比事故而呈停頓狀態。

核四建廠起步迄今十五年,三大部門土木、機器、儀控的硬體都接近完工;土木的問題不大,扁政權初期的停工、復工,致使鋼筋紮筋裸露半年而與後續混凝土工程的握裹疑慮本待確認,後經補救,問題已克服。但其他部件諸如大包商解約,工程顧問公司走人,確實影響雖如今已粗具規格及水準的外觀,遭質疑乃是必然。

設備的部分,較被討論的是儀控系統。反應器及汽輪機的日商東芝、日立,雖然跨入核電設備製造資歷有限,但仍有國際認證的一定水準,問題應不大;但在二○○○年扁政府未有任何應對下的宣布停建,讓後續包括反應器等承製組件的包商亂了手腳,為了趕緊拿到工程款,花樣之多難以概述,亦恐影響工程品質。

儀控是至今讓人難以放心之處。核四大約有一百餘個組件,最終整合電廠運作的儀控部門,則至少有四萬個節點需要接到線、對到頭,皆因複雜的轉包分包而致頭緒萬端。如今追究整個核四發包過程的錯亂已無意義,但核四當年未完成全廠設計前分別發包,確實是個至今遺留後遺症的重大原因。

回顧核四廠至今的一路顛簸,失去國人信任,大致尚有以下幾點顧慮,皆須在公投前加以釐清:一、八十九年開工時,台電距七十四年核三第二機組完工商轉已十五年、距核三建廠施工則已二十餘年,相關人才多已散離。全球核電界也然,承包的美國奇異已二十年無核電廠承做實績,轉包給日本的東芝、日立廠,也是新手上路。

二、為了建立自主的核電技術,捨起初的統包改採分包,因而電廠的安全設計也必須改以自主創意;尤其錯誤的是,未以與核四同型且有實際施工經驗的日本柏崎刈羽的設計圖為基礎,卻逕自以自主創意重行設計每一個偶合機制,且各個組件分別發包,造成如今的介面問題及安全上的顧慮。

三、扁政府在民國八十五年回復核四工程,但對核四的人力、財源一直沒有章法。扁政府實質上是以反核的態度因應核四建廠,讓核四工程在「要人沒人、要錢沒錢」的狀況下進行;雖然檢測文件如常,但事實恐不盡然。

四、分包後續的品管是包商自主管理,這是「球員兼裁判」之不當,呈現的考評不確實也是必然存在,尤其原能會、經濟部的督導單位人力有限,雖仍窮盡努力,然也功能受限。

五、因為球員兼裁判,更改競賽規則的犯大忌行為也屢屢出現,以致文書呈現雖完美,但現實卻不足以保證。尤其後續儀控部門,因為時光流逝,新設計變成老設備,加以停工、復工及倉儲未按規格走,問題更多。

六、基本資料不足。核四所在的海底火山、馬尼拉隱沒帶的影響,迄今未具被更新過的基本資料,尤其對核四地質斷層、海底火山的新事證,至今仍只有二十餘年前的建廠資料。另核電廠的耐震設計正確與否,必須以運轉前的震波實地測量數據來檢視,只有最新的測量數據驗證,才知道多年前的建廠耐震應對的設計數據是否正確,這卻是台電以往最不重視的一塊。

核四的命運多舛,致使其公信力極薄弱。然而,核安畢竟是一個專業問題,不能用繪聲繪影的政治手法來面對。但是,無論如何皆必須釐清這些疑慮的真偽虛實,始能作為公民投票的基礎。


以「不打假球」精神辦公投


【聯合晚報╱社論】2013.03.04 02:17 pm

民進黨決定正面看待核四公投,積極動員尋求以公投讓核四停建;國民黨也說,辦公投「不打假球」,拚投票率過半。正值棒球經典賽舉辦,舉國瘋棒球的氣氛中,我們呼籲就以「不打假球」四個字,作為這次推動核四公投的核心精神。

「非核家園」是民進黨一貫的主張,公投也是民進黨大力促成的直接民主形式,核四付諸公投,明明是執政黨正面接招,民進黨怎麼反而以「詐騙」形容江內閣?過去幾天不管民進黨如何解釋,如何在「公投法」和公投案的文字上做文章,都很難擺脫給人的印象:長期以來鼓吹「公投」,不是真正在原則上支持直接民主,在意的不是人民對核電的態度,而是如何在核四議題上不要輸。

這對民進黨很傷,更糟的,對「公投」和「非核家園」的主張也很傷。尤其江宜樺更進一步賭上自己的仕途,對公投表達立場,向民眾顯現出決心,願意將政策和政黨前途放在公投結果上一搏輸贏。核四真相固然有待澄清,但至少這次國民黨的態度比民進黨清楚分明多了。公投的遊戲規則已定案,球場清整好了,對手也換裝準備上場了,這就是民進黨目前遭遇的狀況。此刻再怪罪公投法門檻種種議題,能說服人嗎?

經典賽的A組初賽在台灣打,韓國、澳洲、荷蘭不會說「我沒有主場優勢,我不打」。經典賽由美國大聯盟主辦,訂定了許多別的賽事沒有的單行規矩,像是初賽每位投手不能投超過65球,我們也不能說「這樣規定限制了王建民發揮」,所以拒絕接受。經典賽的規定早就在那裡,不能說因為中華隊要參加,再來要求大聯盟改成對我們比較有利的辦法。「公投法」是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正式的中華民國法律;民進黨談核四公投亦非一朝一日,不應該臨上場才來要求修改法律,以提高勝算吧?

我們期待藍綠雙方都拿出誠意來,以歷史性的嚴肅眼光看待核四公投。大家都應正大光明表明立場,積極說服,讓全民理性關注核能未來,別再想甚麼偷雞摸狗的手段。期待台灣好好辦一場「不打假球」的公投。


《星期專訪》新北市長朱立倫︰無法處理核廢料 憑什麼使用核能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鄒景雯/專訪

核四訴諸公投引起社會熱議,新北市長朱立倫直率指出,核電問題不該是公投過了就續建、未過就停建,而是只要核安有問題,根本就免談,核四就不應該存在。我們不能只相信台電的片面之詞。他同時感嘆,核廢料的處理一直是新北市的痛,若這問題無法處理,憑什麼權利使用核能?

核安有問題 核四根本就免談


問:行政院已經宣布將就核四議題舉辦全國性公投,但核四廠的問題本質是安全,其安全與否,並不會因透過公投而獲致保障,就此,你的看法是?

朱:核電、核能議題,在台灣已經辯論了廿年,新世代投入,老世代因環境變化也產生質變,兩年前的福島事件讓大家驚覺即使是日本都無法面對或處理核能安全產生的衝擊或傷害;同時,台灣已經進入新的世代,從過去以製造為主的高耗能、高耗電產業,進入到服務或高價值產業;生活上大家也形成重視東西是否耗能的價值觀,這觀念與處理垃圾減量的資源回收是相似的,這是教育的成功。

因此,以特定立場,或從政黨、職業去判定一個人屬於擁核或反核的時代也已過去,現在討論核的問題,不論是核電、核能或核安,大家漸漸回到理性的判斷:要求必須要告訴我事實。

「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就沒有核電」,這立場不能改變。不只針對核四,也包括核一、核二、核三。即使今天處理了核四的問題,不代表核一、核二、核三沒有問題,核安應該用最嚴格標準來檢驗,請大家不要失焦,不要把全部力量放在核四公投的攻防上,認為只要「核四公投」過了,就停建核四,而若「核四公投」沒有過,就續建核四。這是錯誤的。只要核安有問題,根本就免談,沒有續建或停建的選項,核四根本就不應該存在。

中央應監督 台電之詞不能信

問:由誰來判定核安、核不安?

朱:有關核安,台電講的話可以說服大家嗎?我們絕對不能只相信台電的片面之詞。台灣也不應該看誰是執政黨,而誰不是;大家都要面對核一、核二、核三、核四的問題,這些問題不會因為舉辦一次核四議題的公投,問題就可處理掉。大家要用最嚴格態度,不要預設立場決定誰來檢查。

在朝野都有共識下,新北市成立了核安監督委員會,成員毫無疑問都用最嚴格的方式選擇,包括宜蘭人文基金會董事長陳錫南、林宗堯、歐陽敏盛、朱鐵吉等都加入,這樣,人家才會覺得我們是真正有心去做,但新北市畢竟是地方層級,成效有限,中央層級的經濟部、行政院也應該要找大家覺得最嚴格的人進行監督。這沒有任何心存僥倖或妥協的空間。怎麼可能只相信台電、原能會立場、只相信經濟部官方立場?唯有把「安全」問題都解決了,才有核四建與不建的議題。

台電又說,如果沒有核電,就要調漲電費,可能會限電,這是大家都不做改變的情況下,才會發生的情形。但如果大家都從自己做出改變,事情又不一樣了。記得十年前,環保局說垃圾不能掩埋,所以要蓋焚化爐。那時我在做桃園縣長,只蓋了一座,後來有人主張要蓋第二座,我說不用,只要大家開始資源回收,垃圾就可以減量。而現在,連一座焚化爐都用不完。新北市也是,才用了垃圾隨袋徵收,從前年十二月升格開始,到現在垃圾減量已達五十%以上。

同樣的,台灣長期的用電環境、電價、能源環境,已變成生活習慣。很多人用電態度是浪費、不正確、怠惰的,如果每個人都願意改善,就如台積電在綠色工廠概念下,不但提升產能,而且能源消耗度降低了廿五%。如果所有工廠都降低廿%,哪裡還會有什麼核電問題?問題是大家願不願意這樣做。例如要隨手關燈,蓋房子一定要綠建築,如果大家都願意,加上台灣人很厲害,只要有這樣的成本壓力,馬上會設計出許多創新想法,變成全民運動。

資訊透明化 交由全民做抉擇

問:你認為核四公投應該如何實施?

朱:公投本是民主的表現,長久以來台灣的公投議題都太過政治化考量,是政黨以特定立場提出或特定立場反對。民眾會認為這些公投是藍綠政治對決,或特定政治目的,因此大家不是不投,或者變成政治動員,這就是今天大家說公投很困難的原因。若是一個大家皆關心的、重要、決定性的議題,選擇自身安全、生活方式、經濟成本的問題,就會不一樣。

這次公投,希望所有環保團體、公民團體及各界一起來,只要大家推動這樣認知,做一個「新的生活、價值觀」的選擇,我覺得這樣的公投就很有意義,大家就願意來參與。

有人問,核四公投是不是只要新北市,或北北基桃來投票即可。我覺得這次公投是很好的機會,讓所有民眾來選擇,不是只針對核四,是針對所有核能議題的選擇。更何況,今天核安問題不會只有新北市面臨。我作為新北市長,當然是新北市民第一,新北市民一定是最優先來選擇,我相信我們的選擇也是最重視安全的。旁邊的台北市絕對不能被排除,其他周邊縣市也是。再者,新北人口表面上是三九四萬人,但有許多流動人口加起來或許有五百萬人,安全發生問題時跟他們都相關,為什麼不能表達意見。

第二,核四續建與否或者停建與否,可以讓民眾公投,但核能安全與否?不是讓民眾公投決定。所有專家都認為資訊必須透明完整讓大家知道:「這電廠經過最嚴謹選擇與安全檢查」;也一定要讓民眾知道,燃料棒放下去後,接下來試運轉、正式運轉的總成本要花多少?還有核廢料的處理問題等等,都要讓全民知曉正確資訊後,再由人民決定要認賠殺出,還是要花錢續建?

核廢料處理 是新北很大的痛

核廢料的處理是新北市很痛的一件事,核電廠設立,到現在都無法處理核廢料的問題。不只是乾濕儲存槽的細節,更大的是「核廢料究竟何去何從?」如果此問題無法處理,憑什麼權利使用核能?繼續把核廢料擺在大台北地區,民眾可以接受嗎?相信民眾會做理性的判斷。所以我說,這不單是核安的問題,而是民眾對核能一系列問題的選擇。

我們要面對的不是只有「核四運轉的安全」,還有核廢料的處理。這些資訊誰要告訴我們?未來半年到一年的公投前,希望民眾熱情能像大選一樣,但不是由政黨主打,而是透過媽媽、爸爸團體、民間團體、媒體的重視,逼著台電要來告訴大家前面提到的所有相關議題的資訊。透過每天報導,鼓勵大家都來公投。沒有一個政黨這次可以反動員,因為社會都在看,這是很好展現台灣民主的方式。

至於題目的設定,要先把它客觀化。包括社會公正人士、監督聯盟都可以參與討論,如何合理地設計讓民眾可以選擇,不要想誤導大家。這是一個年輕世代,不被政治人物動員的世代,卻可以被林志玲、陳昇、蔡依林動員,在核電這件事,選擇的不是政治立場,包括陳藹玲,也只是媽媽的立場。至於公投通過的門檻,各界可以理性討論。即使是在現有較嚴格的公投法狀況下,都可以用公民意識來社會動員,這次的投票比選立委、鄉鎮市長更有意義。

有兩個焦點一定要堅持,第一,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我一直很擔心搞了公投後,大家就不討論核安議題。核安是先決要件,不只討論核四,透過這次過程,嚴格要求核安,至少避免核一、核二、核三運轉中造成意外。第二,就算沒過關,在投票過程中,也是對核能做選擇,是對生活方式、對經濟的選擇。不要低估人民的力量。我一直很相信公民的力量。

良心與選擇 應跳脫藍綠政黨


問:現在最大的問題是,人民對政府不信賴,政府讓人民懷疑是以公投手段對抗人民意志的表達?

朱:什麼是政府?政府是由人民同意其組成、來替我們工作的。一定要透過一些方式,讓官僚或公務員忠誠地面對人民。我相信在考試、培訓過程,他們是優秀的,只是因為政黨執政的輪替,民主發展的過程,公務或者說官僚部門一度失去忠誠地面對人民的態度,但經歷兩次政黨輪替,官僚體系也逐步建立向人民忠誠的行政模式。只要忠誠,就能讓人民逐漸對政府官僚或公務員有部分信任。

核電,是一個良心與選擇的問題。跨年前一天,我跟太太去聽陳昇演唱會,整場他等於就在宣揚反核的理念,我覺得很好。以陳昇的說法,或林志玲出來講一句話,還比較能夠感動人。這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像是資源回收、垃圾減量,更大就是核電的選擇。透過理性的過程,這是台灣跳脫朝野、跳脫藍綠政治紛擾的議題。若此議題能用此方式,我覺得是台灣公民政治的一大進步。

問:所以,馬總統說核四先建完再說,江院長說核四興建立場絕不改變。你同意嗎?

朱:我的論述是「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這個核安不是誰說的算,是要在最客觀、最嚴格檢驗下才能算。第二,即使在核安立場下,都必須由公民教育之下的公民大眾來決定。


迎戰核四公投 綠委:定調對馬政府不信任投票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蘇永耀、陳璟民、李欣芳/台北報導〕馬政府推「停建核四公投」,民進黨決定「正面迎戰」,民進黨立委更主張,迎戰核四公投,應拉高層次,定調為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力促同意停建核四的總票數高於馬英九去年連任總統的六百八十九萬張票。

黨團今擬作戰策略 蘇坐鎮


因應核四攻防,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將全程參與民進黨立院黨團會議,擬定作戰策略。黨團總召柯建銘說,反核與公投是堅持價值,無法轉換與操作,民進黨將「團結內部、結合民間力量、一致對外」,不會發起核四是否續建公投案連署,全面迎戰停建核四公投案。黨團幹事長潘孟安也說,民進黨將凸顯行政與立法部門「自己人打自己人」的荒謬及現行鳥籠公投法的不正義。

拚逾689萬票 高過選馬票數


潘孟安強調,馬政府從證所稅、瘦肉精美牛、油電雙漲、二代健保補充保費等政策,到年金改革、反媒體壟斷、核四興建案等,繼續在錯誤政策蠻幹,正面迎戰核四公投案將視為對馬政府的不信任投票。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也說,「核四公投不只是單一議題的戰役,也是國人對馬英九執政、連任以來的總批判」。

民進黨立委管碧玲說,面對鳥籠公投的高門檻,勢須全力鼓吹公民挺身投票,縱然最後未達法定門檻,但同意停建的總票數若高於馬英九連任的六百八十九萬餘票,或反核四的公投得票率換算高於馬連任的得票率,馬政府將無法漠視,應接受停建的民意。

此外,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說,公投法規定,行政機關不得藉任何形式辦理或委託辦理公投,她今將向監察院舉發行政院長江宜樺涉違公投法。但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回應,核四停建公投案不是由國民黨團或行政院提案,「是由國民黨立委提案」,沒有違法的問題。

前副總統呂秀蓮昨也提五點呼籲,包括朝野與社會應共同迎戰核四公投;其次,正反陣營地位對等、資訊公開;另應就核電廠所在縣市至少舉辦十場公開辯論會;再者,核四安全檢查也應另邀反核團體所推薦國內專家把關;最後,基於武器對等原則,行政部門與台電不應以公務預算宣傳擁核立場,否則也應撥發預算給反核團體宣傳。

修公投法 綠促降連署門檻

此外,立法院明天也將朝野協商公民投票法的修法,民進黨團具體主張應降公投連署、成案與過關門檻,公投案通過採「簡單多數」;但國民黨團書記長賴士葆明確說,「公投提案門檻」是否放寬可討論,但投票率與同意票要過半的規定,很難有下修空間。


《焦點透視》核四公投 點燃倒馬核爆


自由時報 2013-3-4

記者蘇永耀/特稿

行政院長江宜樺拋出核四公投的「險球」,打算透過立法院提案,但一週來,卻出現沒有黨籍立委肯「接球」的尷尬局面;原以為可反將綠營一軍的「奇襲」,卻可能因為點燃公投引信後,吸納來自黨內、在野等更多倒馬勢力之集結,未爆彈不僅未拆成,甚至還可能膛炸。

反核聲勢的高漲,馬政府被迫面對,卻又機關算盡,藉公投法高門檻的設計,推出難以通過的核四停建公投案,為核四護航之心昭然若揭;原本黨內叫好的馬屁聲不斷,待嗅到社會少有正面回應,也才醒覺原來問題不是那麼簡單。

例如有立委認為,就算公投案未過關,但若反核的票數大過馬英九去年連任總統六八九萬張票,這核四如何蓋得下去。

把話說得更白些,馬英九連任這一年多來,每一項重大政策均受社會嚴重質疑,從美牛、油電雙漲、證所稅到年金改革等,每推一項,支持度就往下掉一次,無分藍綠,社會瀰漫著倒馬怨氣,正缺一個「出氣」管道。

連任總統的馬英九,全民拿他沒轍,在野訴求的罷免動作也難如登天。

然而,馬政府自己拋出核四公投,剛好給這些不滿的聲音最佳的輸出管道,民進黨打算「正面迎戰」,不另提全國性公投案,也是打算拉高問題層次,希望吸納更多不止是反核四的聲音,包括過去對馬施政不滿的力量,都能在這波總動員,對馬來一場信任投票。

尤其,江內閣精打細算,不讓核四公投併同明年大選,背後固然想降低投票率,稀釋反核力量,但也讓這場公投在形式上少了藍綠對決的政治色彩,這使得國民黨內反馬的聲音,得以透過核四議題充分「抒發」。

國民黨內正朝「後馬時代」權力過渡,黨內接班競爭蠢蠢欲動,但馬執意參選下屆黨主席,也埋下藍營內部傾軋的因子,按馬政府規劃,核四公投預定八、九月舉行,等於接在國民黨主席選舉之後,黨內新仇舊恨,免不了在核四公投借力使力,難怪有藍委戲稱,核四公投的威力,將不亞於核武試射。


姊妹說話/我們關心的不是公投…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4

◎ 王巧媛

在筆者看來,核四公投一事要不要投?要怎麼投?其實從來不是這個問題的重點,重點是,政府要拿出該有的態度,審慎思考、精密規劃,在合情、合理、合法的前提下,為台灣人民謀最大的福利,而不是任由執政黨或在野黨,將這攸關全國人民的大事,拿來做為彼此攻訐的工具。當做則做,不當做則不要做,這才是為官者該有的基本良知。可惜時至今日,政府仍然沒有搞清楚,今天台灣人民在核四問題上的根本需求究竟是什麼?

其實我們關心的,從來不是「公投」兩個字,而是怎麼在用電與安全上達到一個平衡。若是政府能做出讓人民滿意的決策與配套方案,誰希望勞師動眾的舉辦公投呢?

然而,若政府無法在此事上有全套的方案說服人們,縱使辦理公投,事後也仍會有無數的反對聲浪,徒然不過成了一場供國際社會取笑的猴戲!(作者從事文藝創作,台中市民)


修法協商 公投門檻攻防 藍綠今首度交鋒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曾韋禎、李宇欣、李欣芳/台北報導〕核四爭議愈演愈烈,馬政府被迫同意核四公投,但公投法的高門檻規定,引起國人強烈質疑,民進黨團要求修法降低門檻,即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取消現行應經全國半數以上公民投票的超高門檻,但國民黨團強烈反對。在江揆拋出核四公投後,藍綠陣營今將首度攻防,針對修法一事展開協商。

如修法未成,按目前公投法規定,未來核四公投若沒有超過九百多萬人參與投票,即便多數同意停建核四,公投案仍不算過關。

綠主張簡單多數 降低門檻

有關公投法的修法方向,民進黨團昨與黨中央會商,決定將以黨籍立委葉宜津的版本為主,包括將公投通過門檻改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票,且同意票超過選舉人總數的四分之一;取消應經全國半數以上公民投票的超高門檻。

安排協商的民進黨立委陳其邁表示,已要求行政院秘書長陳威仁、內政部長李鴻源、中選會主委張博雅出席協商;若國民黨毫無誠意,他也只好繼續密集安排協商。

藍認為規範合理 不宜再改

但國民黨政策會執行長林鴻池表示,現行公投法規範合情合理,無論舉行幾次公投法朝野協商,國民黨立場都不會鬆動,不可能降低過關門檻。不過,民進黨若要修改公投連署成案門檻,這部分可以再討論,但他認為千分之五和百分之五的成案門檻不算太高,公投法整體不宜再改。

綠委檢舉江揆 違反鳥籠公投法

另外,核四公投案雖將由國民黨立委提案,但先前是由行政院長江宜樺所宣佈,相關籌備也是透過行政部門進行,民進黨立委鄭麗君、蔡其昌、李俊俋、陳其邁等昨提出質疑,認為已違反公投法規定「行政機關不得以任何形式對各項議題或委託辦理公民投票事項」,並赴監察院舉發江揆。

鄭麗君指出,當年制定公投法時,國民黨為阻擋民進黨政府以行政機關發起諮詢性公投,訂出這項對行政機關的限制條文,違反者還有六個月到三年的有期徒刑。她抨擊,江宜樺藉由國民黨立委發動公投,就違背上述法令。

鄭麗君舉例說,對照二○○八年的入聯公投,明明是民進黨經由公民連署後所提出,時任立委的監委李復甸卻對當時的行政院長張俊雄、新聞局長謝志偉提出告訴,何以現在的監委不對江宜樺展開調查?


綠主張 公投有效同意票逾4分之1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許雅筑/台北報導】2013.03.05 04:07 am

核四公投議題發酵,立法院朝野黨團今天將針對公投法修法首度協商;民進黨團主張下修公投法門檻為「有效同意票四分之一以上」,國民黨團堅持不讓步。行政院長江宜樺今也再赴立法院備詢,朝野攻防一觸即發。

民進黨立委共提七個修法版本。黨發言人林俊憲說,現行門檻太高,將以葉宜津提案為黨版,要求下修為「同意票多於不同意,且同意票占有投票權人數的四分之一以上」。

提案人數則降為一百人以上,連署門檻以最近一次正副總統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一點五為限;另廢除公審會,改由中選會審查。

國民黨黨鞭林鴻池說,民進黨「針對性太強」,公投同意、成案或連署的門檻都不宜調降;且一次核四公投須動用約七億元預算,若下修門檻,未來動輒公投,勞民傷財也破壞代議制度 。

民進黨立委鄭麗君、陳其邁、蔡其昌及李俊俋昨赴監察院舉發,質疑江揆違反公投法「行政機關不得藉用任何形式對各項議題辦理或委託辦理公民投票事項」規定。

此外,葉宜津版主張公投發動權多元化,賦予行政院提案權,經立院同意即可辦公投。另也把「領土變更」納入可公投事項。但是葉宜津昨晚說,領土變更因與憲法牴觸,她願刪除。


蘇號召全民反核 拚公投過關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曾韋禎、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昨出席立法院民進黨團會議,他宣示,儘管國民黨可能利用多數優勢,在核四公投創造不利的戰場,但民進黨決定正面迎戰,不會另外連署公投案,盼全民能站出來建立自己的非核家園。

宣導反核 深入鄉鎮市區

蘇貞昌昨並召開重大議題協調會報,與黨籍立委達成共識,未來民進黨將下鄉宣導反核理念,且要全面深入到鄉鎮市區宣導。

反核團體將在三月九日發動全台廢核大遊行,蘇貞昌今天將進錄音室,透過電台廣播宣傳,呼籲各界響應這場大遊行,民進黨昨召開的主管會報也決定請全體黨工在週六空出時間,響應這場大遊行。為全力響應廢核大遊行,民進黨也緊急製作二萬支印有「反核無懼」字樣的小旗子,將在遊行行列中揮舞。

蘇貞昌在民進黨團會議表示,國民黨吃定至少要有九百萬公民投票才算有效的公投過於困難,才會算計公投主文,但千算萬算還是難逃民意的檢驗,因為反核運動三十年來,已到了關鍵時刻。

蘇貞昌強調,黨內反核立委會嘗試修正公投法,讓公投有合理的門檻,呈現真正的民意;若國民黨仍要在公投主文上巧立名目,就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也是妨礙國家進步的阻力。

全力迎戰 不另提公投案

蘇貞昌說,民進黨不會另提公投案,而是準備全力迎戰;儘管國民黨可能利用多數優勢,在核四公投創造不利的戰場,民進黨無法選擇戰場,但可決定勝負,而勝負的決定力量就是人民。

蘇貞昌表示,將號召建立非核家園的媽媽們、各行各業的沉默多數、有理想且訴諸行動的年輕人們、上班族等,都一起站出來展現最高民意,建立屬於自己的非核家園。

立法院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指出,這是一場關乎道德價值的戰爭,國民黨有可能利用公投法的巧門贏得公投,但這也會讓國民黨輸掉民心,敲響國民黨的喪鐘。


郝︰核四去留 全民決定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劉榮/台北報導〕台北市長郝龍斌表示,中央已決定要舉行核四公投,他認為讓所有事實真相完全公開,讓全民了解是否安全無虞,也了解對核四供電的專業評估,然後由全民決定核四去留,這是好的方式。北北基是一體的,他多次說過「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核四一定要在安全無虞的前提下才能運轉。

郝龍斌說,中央已經決定核四公投,台電、原能會及經濟部應該讓所有資訊公開,讓全民瞭解。


核廢處理千百年 嚴長壽要大家深思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黃以敬/台北報導〕馬政府決定推動核四公投,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在網站上PO文,呼籲大家多做思考,強調這不是個政治立場的公投,它攸關我們下一代子孫的未來,也攸關我們是否能負責地做起世界公民的角色。

嚴長壽指出,「當我們選擇不要核電,就要準備接受支付高電價時代的來臨,政府必須更積極研發新替代能源,民間也必須在節約能源的條件下,發展出台灣下一代經濟模式。」

若選擇要核電,他則要大家反問自己,平均只有三、四十年壽命的核電廠所產生的核廢料,卻要上百年的時間去處理低強度核廢,更要千年以上時間處理高強度核廢,值不值得?尤其當廢棄核廠不再有生產能力與收入,我們又如何可以確定未來的政府與電力公司,將永續為世世代代的子孫負責?


鹽寮反核自救會:卡在古海嘯調查 核四5-7年不能商轉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王貝林、陳炳宏、李宇欣/台北報導〕台電預計明年七月為核四裝填燃料棒、後年商轉,但為確保海嘯摧毀福島核電廠的悲劇不再重演,原能會去年即明確要求台電,核四裝填燃料棒前,須先完成古海嘯等危害及風險評估。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表示,相關評估至少需兩、三年,加上後續興建海嘯牆所需的環評及工程時間,就算公投後決定續建,核四也不能裝燃料棒,且在五至七年內根本不能商轉。

原能會一度稱非填燃料棒前必要事項

對於曾做出此一要求,原能會副主委周源卿二月廿三日受訪時卻表示,原能會確有要求台電進行核四廠址海嘯考古調查,「但此調查並未列入核四裝填燃料棒前的必要事項。」此一說法引起立委質疑,認為原能會輕忽海嘯威脅,為了替台電不願加強、加高海嘯牆背書,不惜違背原本的立場,自毀對台電白紙黑字的要求。不過,原能會昨日澄清表示,當初針對福島事件,原能會曾提出十九大項、七十五小項的審查工作,台電全數通過才能裝填燃料棒,而完成海嘯調查就是其中一個項目。

楊木火昨表示,包括一七七一年死亡一萬多人的日本石垣島海嘯、一八六七年死傷慘重的基隆海嘯,都證明台灣仍籠罩在海嘯的威脅下;但依一月十日經濟部至立法院的報告,核四海嘯牆才打算建兩公尺高,加上核四廠海拔十二公尺,合計只能抵擋十四公尺高的海嘯,而海嘯兩百年重現期的上溯高度就有廿四.八公尺,這樣核四該如何抵擋海嘯的侵襲?

楊木火指出,國科會在民國一百年雖然有做全台的海嘯潛勢研究,但僅就海底斷層做粗略地分析,並不包含古海嘯分析;原能會要求台電做好相關分析,否則核四就不能裝填燃料棒,但台電至今連將分析案發包的動作都沒有。發包後完成分析,最快也要兩、三年,更何況國內的分析人才在這方面也都還處於摸索階段,且要從核四周邊岩壁做鑽探分析,還需土地所有權人同意,這些都是完成分析可能面臨的阻力。政府一天不儘速去做好,核能安全就一天無法獲得保障。

原能會去年十二月十七日對立法院「核四安全總體檢」專案報告中,列出「龍門電廠一號機燃料裝填前應完成事項清單」,並將因應日本福島核災之總體檢納入,計列管十九大項、七十五小項每月進行追蹤管制。

其中特別提到:「由於龍門電廠尚在興建中,但原能會仍要求龍門電廠比照現行運轉中核電廠強化包括:(1)地震、海嘯危害模擬及情境模擬;(2)建造海堤、鋼筋混凝土擋牆或水密性的防海嘯能力提升;(3)增設氣冷式柴油發電機;(4)具備過濾功能之圍阻體強化排氣設計等共計廿三項強化作為。」其中所謂海嘯調查,應該就包括近年及早期的海嘯調查,以考量核電廠安全程度。

至於海嘯調查應完成的時間,原能會則表示,要看台電的調查進度,應該由台電對外說明。

原能會並表示,為釐清外界疑慮,核管處將於近日內公開說明有關七十五小項審查工作的相關條款內容與細節。


台電:抗海嘯高度 已提高至六公尺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林毅璋/台北報導〕台電相關主管表示,全球並沒有防海嘯的核電廠國際標準,但國內核電廠在興建之初都有加以考量,保有四公尺的餘裕。且自從福島核災之後,台灣核電廠原本就有的「抗海嘯高度」一律再進一步提升,比照日本新訂定的最高標準,都提升至六公尺。

台電澄清,包含核四,台灣核電廠在選址興建前,都根據過去文獻與實驗調查推估海嘯可能的最大高度,本來電廠所在廠址(距離海平面)離海嘯最大高度就還有餘裕,絕非沒考量海嘯威脅,指稱「核四海嘯牆才打算建兩公尺高」是誤導社會。

該名主管指出,海嘯可能發生的高度要看附近的地質條件決定,因地而異,而核四周遭的「地質是最好的」,因此自然不需要如核一、二、三廠所蓋的抗海嘯牆高度一樣高,但「抗海嘯高度」(廠址基地距海平面高度加防海嘯牆高度減去海嘯可能上溯高程)都有到六公尺的標準。主管也強調,面對綜合性災害的襲擊,國內核電廠的緊急海水幫浦是有建築物保護的,與福島不同。

此名主管也說,原能會並無要求台電依據美國核管會的標準,針對運轉中的核一、二、三廠進行「海嘯歷史及考古」的危害研究。且「海嘯兩百年重現期的上溯高度有廿四.八公尺」一事,當初從事研究的成大水工所於二○一一年即澄清,一九八三年時並未聘請地震學專家針對地震規模進行確認,故已註明該數值模擬計算僅供參考。

而一九八五年時,同一團隊再依美國核能管制委員會(NRC)頒發的標準審查計畫(SRP)及美國國家標準(ANS)所訂方法進行評估,並將遠處及鄰近所有可能發生的海嘯因素納入考慮,並加上安全餘裕後,推算出八.○七公尺做為核四龍門電廠的海嘯設計值;依該評估報告建議,將龍門電廠廠區高程訂為十二公尺,現在更進一步加高至十四.五公尺。


13公尺大海嘯 釀福島核災

自由時報 2013-3-5

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下午二時四十六分,日本東北外海發生芮氏規模九.○強烈地震。位於福島縣的東京電力公司第一核電廠,偵測到地震發生,運轉中的一到三號機組啟動自動停機程序,四到六號機組則正處於停機定檢中。反應爐自動停機後必須持續進行冷卻,但用來驅動冷卻和控制系統的外部電源,卻因地震遭到破壞而中斷供電,廠方只能依賴柴油發電機組緊急供電。但在地震後席捲而來的十三公尺高大海嘯,卻跨過核一廠五.七公尺的堤防,淹沒緊急供電用的柴油發電機。

地震發生後一小時,反應爐冷卻系統因供電中斷而停機,爐心空燒而出現「爐心熔毀」,並產生大量氫氣。一號、三號及四號機組密閉廠房數日內相繼發生氫爆,大量輻射物質外洩。二十日,儘管恢復供電,各機組陸續重獲自動冷卻功能,但爐心熔毀與輻射外洩災難已無法挽救。

(編譯林翠儀)


大手牽小手 要孩子不要核子!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蔡彰盛、洪美秀/竹市報導〕娃娃車行動聯盟發起人、竹市議員林智堅昨召開「要孩子,不要核子!三○九大手牽小手,反核一起走!」記者會,號召市民一起加入「娃娃車行動聯盟」、參與九日的反核遊行,以實際行動向政府提出訴求:「核電歸零!我們不要有下一個福島!」數十名娃娃車行動聯盟成員推著娃娃車到記者會現場,身為年輕爸媽的他們,帶著寶寶共同響應、支持反核遊行。


關懷家園 大學生展開廢核行腳


自由時報 2013-3-5

〔記者蔡宗憲/恆春報導〕關懷土地與家園,大學生反核不落人後!一群南部大學生發起「南台灣廢核行腳」活動,昨天上午中山大學及高雄大學七名學生,與地球公民基金會成員和恆春居民近百人,在核三廠前演出「土地公也怕核電廠」行動劇,希望藉由慶祝土地公生日的時機,以行腳宣導,讓資訊不發達的老一輩居民也能了解核電廠的危害。

行腳活動昨晚在車城鄉福安宮停留,預定今早再出發,沿途將停留枋寮鄉保安宮、潮州鎮福安宮、屏東市慈鳳宮等廟宇,八日回到高雄,同時邀請民眾參加週六在高雄凹子底公園舉辦的三○九廢核遊行。


不蓋核四 電真的不夠用嗎

【聯合報╱記者王茂臻、劉俐珊、薛荷玉/台北報導】2013.03.05 09:15 am

面對八月可能上場的核四公投,未來半年將是「核四利弊」的漫長辯論賽。在本系列明天將探討的核安問題之外,作為「評審」的人民,最關切的議題還包括:沒有核四,台灣到底會不會缺電?電費會不會大幅調漲?

能夠對這些問題,說清楚,講明白,證明核四真是台灣「非核不可」或是「有核不可」的選項,才能說服人民在公投票匭前做出理智的決定。

建不建核四 每月電費差五元?


台電強調,若核四不商轉,三座現有核電廠不延役,到二○二五年時,電價會比現在漲逾四成。

環保團體指出,國際能源燃料等成本逐年上漲,電價本來就會漲;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理事趙家緯根據台電數據分析,如果核四商轉,二○一○至二○二五年發電成本每年平均仍將增加百分之三點六;若核四不商轉,每年發電成本增加百分之四,等於只差百分之零點零四;以家戶平均每月電費一千二百元計算,差不到五元。

趙家緯說,台電數據還嚴重低估核能成本。台電估算核一至三廠每度發電成本僅零點七二元,包含零點一七元的廢料處理成本;但綠盟估算,核廢處理成本應在零點三六元以上,是台電數據的兩倍。建不建核四,電價差異更小。

電不能儲存 備載容量浪費了?

電夠不夠用,是人民的另一重大考量。

依台電資料,核四即使商轉,供電也只占全台供電百分之六。環保團體主張,只要將備用容量降至百分之十以下,就不必建核四。台灣電力的備用容量長期處於百分之十五到廿多,電又不能儲存,「多發的電,都浪費掉了」。

但是,經濟部次長杜紫軍對此說不以為然。他說,若把台電想像成是擁有五條航線的航空公司,只準備五架飛機,「夠嗎?一定不夠!」飛機需要維修,就要有調度的準備;發電機組也會歲修,當然要有足夠的備載電力。

台電董事長黃重球去年上任後,與經濟部協調將國內備用容量率由百分之十六降至百分之十五。一個百分點,相當核一廠三分之一發電量。但台電認為不宜再降。

經濟部能源局指出,若核四後年沒商轉,另一個隱憂是北台灣原本就供電不足,屆時限電就是選擇「廢核四」的苦果。

用電量預測 猛蓋電廠沒遠見?

台電去年預估台灣用電量,將由二○一○年的一六三八億度,成長到二○三○年的二六五八億度,每年平均成長百分之二點六。但這個數字也受到質疑。

環境資訊協會秘書長陳瑞賓說,環保署過去連蓋廿幾座垃圾焚化廠時,沒有料到有一天台灣靠資源回收、垃圾減量,焚化廠竟無垃圾可燒;台電對用電量的預測可能同樣缺乏遠見,投資於節能省電,絕對比蓋電廠划算得多。

德國喊出「非核家園」,但德國人民付出高電價、政府也年年減少用電量以準備廢核。我們準備好接受這樣的改變了嗎?


環團:減耗能產業 就不會缺電

【聯合報╱記者薛荷玉、王茂臻、劉俐珊/台北報導】2013.03.05 09:15 am

二○○七年夏至,環團發起「關燈一小時」活動,當台北大安森林公園燈光全滅,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坐在漆黑中,不禁感嘆:「我們再怎麼省電,也抵不過一個七輕用電量,對嗎?」

目前我國民生用電只占總用電量約二成,工業用電占五成三,其餘為商業及交通用電。

「我們不需要核能,甚至也不需要這麼多的燃煤、天然氣發電廠;只要調整產業結構,減少高耗能、高汙染的產業,再加上節能省電,現在不缺電,未來也不會缺電。」綠色公民聯盟秘書長崔愫欣說出環保團體多年來反核的基本主張。

統計顯示,造紙業、化學業、石油業等六項資源耗用型產業,占製造業產值三分之一。

中央研究院經濟所研究員蕭代基分析,能源價格長期走漲,台灣產業結構必須調整,高耗能產業占比應該降低;否則為了支撐高耗能產業發展,台灣社會付出更大的代價,例如汙染,例如核四。

蕭代基稱讚馬英九總統停止國光石化在彰化興建的決策「非常正確」,並建議應就石化、鋼鐵等高耗能與高汙染產業總量管制,產業才有誘因走向低耗能、高附加價值的投資。

蕭代基並建議政府取消對這類產業的用電及土地補貼,改變耗能愈多補助愈多的「離譜」現象;具體做法包括電力及石油公司的民營化、電業自由化,成立非政府的獨立機關來監督電業。

台灣工業用電價格為全球第四低,二○一一年台電發電成本為二點八二元,但工業用電價格每度僅二點三六元,「實在太便宜了」。經濟部統計,電子、鋼鐵、電器及電力機械、金屬製品製造、紡織等五大用電產業,一年的電費補貼即高達三九八億元。

搜尋引擎Google宣布要來台灣設資料庫,就有專家批評,這是來占台灣低價電的便宜。

但企業界對能源政策有不同思考。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說,若台灣能源供給不足,大企業會出走外移,對台灣經濟的衝擊恐怕更大,是民眾思考核四存廢時,不能不考慮的面向。

台泥資深副總黃健強說,水泥業透過餘熱回收等方式節能,已不是外界認定的高耗能產業。台泥在兩岸都有水泥廠,台灣供電穩定,很少限電、斷電,是經濟發展優勢。

石化公會理事長陳武雄說,台灣供電穩定是經濟發展重要的基石,「若能確保核安,不應輕易放棄核電。」


核四公民課 電力與電價Q&A

【聯合報╱本報訊】2013.03.05 09:15 am

Q:核四不蓋,台灣真的會缺電嗎?

台電:若核四未在2015年商轉,台灣電力備用容量率(即一年用電量最高的那天可備用的電力)將降至10%以下,低於政府規定的15%,停電機率大增。且北台灣供電不足,若核四不商轉,影響北台灣供電穩定度。

環團:如果能抑制尖峰用電量,就算核四不商轉,備用容量率可維持在18%以上,不會缺電。

Q:政府說「沒核四電價要漲四成」,近日又說核四商不商轉與電價無關。到底不蓋核四,會不會漲電價?

台電:各種發電方式中以核電成本最低;若核四不商轉,發電成本將上漲。若以較貴的天然氣發電替代,2025年時電價要漲4成。不過,去年6月與今年10月調漲電價,是反映近年凍漲電價,和核四沒有關係。

環團:國際能源燃料逐年上漲,電價本來就會漲;且未來核四只占總發電量的6%,無法大幅影響電價。建不建核四,依照估算,對一般家庭每月電費的差異只有5元。

Q:核四若不運轉,投入的兩千多億元不就浪費了?

台電:若核四不商轉,已投入的金額則將認列損失;如果核四運轉,費用可逐年回收。依規定,核能機組運轉時要提撥核廢料處理及除役所需費用,商轉後這筆基金可將增加至4156億元,台電目前已提撥2233億元。

環團:核四接下來投入的興建成本,還要追加500億元,興建成本暴增為3300億元;未來40年的運轉成本、關廠除役成本等還要4600億元。最好現在認賠殺出。

Q:政府說廢核不利台灣控制碳排放?

台電:目前煤炭與天然氣發電的每度碳排放分別是839克與389克。核電即使將建廠、拆廠和燃料開採的間接排放量算進去,每度碳排放大約是28克,是相對乾淨的能源。

環團:若按政府能源規畫,火力仍是大宗,續建核四後2025年的排碳量,仍比2010年增加34%,人民不但承受核安風險,還面對空汙。

Q:為什麼德國等國可以做到零核電,台灣不行?

台電:德國電網和鄰國連結,可向外購電。德國為了2022年廢核,大量補貼再生能源,付出高電價的代價。德國每度電價約新台幣10元;台灣現在每度電約2.73元;核能大國的法國電價是德國的一半。

環團:德國為了成為非核家園,用電需求年年降,屆時電力需求要比2010年減少7%;而台灣用電成長與經濟成長掛勾,每年成長3%用量需求,為了滿足,政府才要拚命蓋核電廠。


大學生警告民進黨黨團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5

◎ 王傳睿

我可以理解民進黨團希望停建核四公投的票數高於馬英九於二○一二年連任時的六九八萬票,畢竟這位總統是個慣於牽拖、不負責任、濫權以及對於當年對手採用不人道拘禁手段的總統;然而,我個人極度反對民進黨團將這次的停建核四公投降格為一個反馬公投。

台灣很少有一個議題可以促使全國媒體與各界人士不斷發表反對的聲音,這是個讓台灣多數民眾重新回到政策與政治治理方面的機會,讓台灣人民終於有一個正眼看待公共事務的契機。如果今天反核四團體躺在捷運鐵道上,我相信旁觀者將不會大聲咆嘯、指責以及污衊;如果今天的反核四團體霸占高速公路,我相信更多人是願意去了解以及支持。

我在這裡警告民進黨黨團,不要讓事情再度變回低俗的藍綠之爭,不要將二○一二年的大選失敗,用二○一三年的公投上演你們心中的復仇戲碼。如果有心讓此次核四停建案通過,就不該將焦點鎖定在那六九八萬票,而是停建成功與否的事實。

(作者就讀台北大學社會學系)


網路核戰:戲說核四 戲弄DPP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5

◎ 許俊輝

媒體報導,民進黨將不另外提公投題目,全面迎戰停建公投案,來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這種舉動跟我認知的民進黨出入很大,先前積極主動出擊的精神到哪裡去了?

回想起民進黨執政時代,每當民進黨拋出議題,國民黨都是疲於奔命的。甚至二○○八年民進黨受到挑戰之時提出的「入聯公投」,國民黨都還要配合演出「返聯公投」這場戲,詮釋權都在民進黨身上,真是令人拍案叫絕!

然而最近核四影片《戲說核四》(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ui-6h5LKCQ)在某大媒體網站刊出之後, 本身影片除了「反核四不反核」的反動修辭之外,底下的回應竟然是,「看完影片覺得是阿扁腦包停建害的」、「陳水扁一下反對一下又要蓋,才造成核四現在卡那麼久」,與一貫主張「非核家園」的民進黨本身之事實出入甚大,不過有許多臉書網友轉貼,對民進黨傷害已經造成,民進黨都沒察覺嗎?

如今詮釋權都在別人手上,民進黨到現在還願意主動跳入國民黨設立的戰局,這樣的民進黨醒醒吧!千萬別辜負台灣人民對民進黨為台灣人利益向前衝的初衷。

(作者為海洋大學運輸科學系研究生)


網路核戰:挺什麼核 反什麼核

自由時報 自由廣場 2013-3-5

◎ 臧汀生

近日有部影片《挺什麼核反什麼核啦》(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3eSt6UFnVY)在網路流傳,看似兩面並陳,其實玩弄了「縮小我方缺陷」,「擴大彼方危害」的局部擴大詭辯伎倆:

一、先是「擴大假設」使用傳統火力發電,則地球將成為高熱金星的「想像」、「可能」、「巨大」危害,卻不說明那將是幾萬年、幾十萬年「遙遠」的事,更「排除」了在這幾萬年之中,人類是否具有取代傳統火力發電的可能。然後相對「縮小」了有待處理核廢料持續累積的「超高」經濟成本,以及核能發電運作過程的天災或人禍等「已具先例」、「短期面對」的核電危機,同樣可推論比高熱更可怕之「輻射星球」的可能。

二、先是「擴大」改採綠能發電的超高電價與破壞地球生態的「成本」,縮小了綠能發電目前正處於發展的「現階段」,而「未來」必然降低成本的「可能」。接著「縮小」核能發電的「根本」危害,焦點集中於核四廠的「技術」缺失;顯然旨在誘導「反核電」縮小為「反核四」,然後再以續建核四的「技術改善」化解「反核電」。

總之,論辯雙方當然可以「各陳己見」,但是「不應該」披著「兩面並陳」的偽裝外衣。假如在言詞之中「透露」自己是「反核」的「詭計」,則簡直是穿著敵軍制服進行「反間」的「細作」,「挺核」者何必如此自貶格調呢?

(作者為靜宜大學中文系教授)


爆新聞/反應爐焊接錯誤 綠委爆核四9危機

Yahoo!奇摩(爆新聞) – 2013年3月5日 下午1:00

民進黨立委林佳龍踢爆,核四廠還有9個未爆彈,指出核反應爐的焊接法錯誤,不合格比例高達50%、反應爐外圍的機件設備耐溫度不足、穿牆孔密封工程厚度不夠,恐怕會造成幅射外洩,污染貢寮自來水廠和翡翠水庫水源區,影響大台北地區用水。


公投納不在籍 藍綠都贊成

中廣新聞網 – 2013年3月5日 下午12:09

藍營拋出核四公投的想法,新北市長朱立倫則建議應該擴大參與,納入不在籍投票。對此,國民黨立院黨團書記長賴士葆表示支持,不過也認為要實行不在籍投票,不該只針對核四公投,而應該從2014七合一選舉起都納入。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則說,只要有公平競爭的條件,全面實施不在籍投票可以討論。(程平報導)

對於朱立倫拋出核四公投納入不在籍投票的想法,賴士葆說,國民黨團對不在籍投票樂觀其成,這才是真正的深化民主。不過賴士葆也說,不在籍投票不應該只針對公投,而是應該畢其功於一役,讓所有選舉都適用。

柯建銘則表示,民進黨團內部也曾討論過不在籍投票的問題,本來就要推動,而且如果能有公平競爭,2014七合一選舉也可以適用。

不過已經提出「不在籍投票法草案」的國民黨立委丁守中表示,不在籍投票是否適用於公投,必須先看公投事項是屬於全國性還是地方性事務,如果是全國性事務當然沒問題,但如果是地方性事務,可能還是要以在籍民眾的感受為主。


蔡英文 Tsai Ing-wen 臉書發言 2013-3-5

讓我們聆聽人民和土地的聲音。

廢核四公投絕不是反馬公投,而是為了後代子孫反對核電廠續建。

核四這個問題,政黨以前都沒能夠解決,這一次,要靠人民站出來。我們要站在第二線做苦工,讓這一次成為人民的行動,成功了,不是任何個人或團體的功勞,這將是我們這一代對下一代的集體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