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台灣研發全球最小半導體雷射 躍國際!

作者: 林宜箴 |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2012年7月30日 下午5:16

由國立清華大學所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在國科會支持下,成功突破傳統半導體雷射受限於光學繞射的極限,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這項成果還在上周五(27號)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Science)!

台灣研發出全球最小半導體雷射!由國立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果尚志、材料系教授陳力俊及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施至剛所帶領的國際研究團隊,包括成功將單根奈米柱與低損耗的電漿子共振腔結合的博士班研究生呂宥蓉,以及清大物理系博士後研究員陳虹穎、博士班王俊元、清大材料系博士後研究員呂明諺等人,成功研發這種新型雷射「電漿子奈米雷射」,可被用來實現突破3D繞射極限的半導體奈米雷射。最近幾年,為了克服電子元件和光學元件之間嚴重的尺寸不匹配,科學家基於電漿子具有突破繞射極限的能力,紛紛投入奈米電漿子的相關研究,但是一般的電漿子元件仍難克服本質性高能量損耗的特性,清大物理系教授果尚志說,這次透過成功開發最小的半導體電漿子雷射,能促成在單一矽晶片上整合電漿子及奈米電子元件的發展平台。

這全球最小的半導體雷射,運算速度比傳統半導體雷射快近1000倍。


台美成功開發光運算雷射

作者: 李宗祐╱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7月31日 上午5:30

清華大學與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合作,成功開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領先各國跨出資訊與通訊產品從「電子運算」邁向「光運算」的第一步。未來若全面應用在半導體製程,將使處理器晶片運算速度提升一千倍!這項研究成果上周發表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科學》,引起國際矚目。

研究團隊由清大校長陳力俊及物理系教授果尚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教授施至剛領導。果尚志表示,現有資通訊產品已普遍應用光傳輸(光纖網路)和光儲存(藍光光碟),但處理器晶片仍以電子運算為主。他們開發全球最小的半導體雷射,補足「光世代」最後一塊拼圖,可供發展高速、寬頻和低功耗的「光運算」處理器,成為全球材料與光電科技研究者最大挑戰。

台美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雷射,突破光學繞射極限,作為奈米等級光學元件發展平台,使「光運算」從理論邁向具體可行的技術發展。


運用光科技 處理速度加快一千倍

作者: 劉運 | 台灣醒報 – 2012年7月30日 下午5:52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台北報導】21世紀人類將進入「全面的光世代」,國立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果尚志今天在「全球最小的半導體雷射」研發成果記者會上指出,在光科技全面應用後,電腦CPU的處理速度將可加快1,000倍,協助未來發展高速、寬頻、低功耗光運算器與光通訊系統。

清華大學的物理系教授果尚志、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物理系教授施至剛所帶領的研究團隊,在國科會的經費支持下,研發出史上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該研究成果於7月27日發表於《科學》(Science)期刊上。

如果「電」是科學界在20世紀的研究主軸,「光」將是21世紀的研究主軸,果尚志教授指出,目前電腦CPU採用「電晶體」技術,速度最快達到10 GHz,但是如果成功運用「光科技」,速度可加快1,000倍。除了運用在電腦CPU的光運算,光科技還可應用在光傳輸(光纖網路)、光儲存等。

果尚志教授指出,科學家在過去之所以無法突破光科技之運用,原因在於受到基本的物理限制─光學繞射極限,但是研究團隊以「電漿光子學概念」成功的研發出全球最小的「半導體奈米雷射」。他說這是一項基本的物理突破,人類將開始進入光世代。

光學科技的應用層面極廣,包括高解析度光學顯微鏡、光刻微影術、光數據儲存,而且在生物學、電子學、光子學、資訊/通訊科技等領域都可以運用。然而果尚志教授也指出,這個成果只是初步的「物理突破」,離未來商品化還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因為還有很多複雜的相關問題必需克服。

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指出,這個研發成果對台灣的高等教育別具意義,因為這次的研究「不是別人做過的再做一次,而是自己的研究突破。」他說,台灣需要這種發展,如這次參與研究的博士學生把生命投入在研究上,把台灣的科學帶到一個新的境界,也證明台灣還有很大的科技潛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