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7.11 03:12 pm
經濟合作開發組織 (OECD)力促各國政府迅速採取行動解決失業率長期居高不下的問題,警告如果復甦過慢,造成的情況可能傷害青年一輩子。
OECD報告指出,青年高失業率的社會代價在先進國家不但很高,而且有從循環性問題轉變成結構性問題之虞。
報告說,各國政府必須想盡辦法因應這樣的威脅,以便避免整個青年世代從此無緣勞動市場。
各國的青年失業險惡程度不一,有些國家,特別是希臘和西班牙,已經飆上50%。
同樣可憂的是一般勞工的失業時間正在拉長,多達35%失業者已失業一年以上,OECD成員有780萬人已失業兩年以上。
報告說,加拿大的表現好一點,預測2013年底以前失業率可能降低6.4%,回到衰退前的水準。
但加拿大統計局的資料顯示,加拿大15到24歲這個年齡群的失業率6月上升半個百分點,成為14.8%,是加國總體失業率的兩倍多。
資料顯示,20至24歲加拿大青年的就業率相當於2009年經濟衰退期,17至19歲的就業率則是1977年建立相關數據以來最低谷。
OECD表示,經濟展望最近惡化,對勞動市場是非常壞的消息:「政府當務之急,是盡快拿出一切手段來協助求職者,尤其是青年求職族,包括消除就業障礙,以及在青年的教育和技術上加強投資。」
因應就業危機,必須採取宏觀政策上的立即措施,來穩定歐洲的銀行體系。各國政府如果預算允許,則應該稍微放鬆財政政策。報告說,今天的決策階層面對許多前所未有的挑戰。
面對高失業率的5大挑戰
→全球金融危機復甦已將近三年,OECD成員的5月就業率只比2009年10月寫下的8.5%戰後紀錄下降0.6%。
→危機爆發以來,相對於總體就業率,青年就業率下跌了將近7%。
→暫時就業劇增,因為企業有鑑於經濟展望不確定,不願以長期合約重聘員工。
→長期失業率從危機前的27%勁增為35%。工人長期失業,技術減退,長期失業有變成結構問題之虞。
→勞工薪資和福利在OECD成員全國所得中所占比率不斷下降,2000年來,從1990年代的66.1%減到61.7%。
美勞力市場已經崩潰 須急救
【聯合晚報╱編譯彭淮棟/綜合報導】2012.07.11 03:12 pm
討論任何國家的經濟情況,失業統計都是關鍵數據。
根據美國勞工部上周五公布的6月就業數字,賭美國經濟復甦必輸。
當月只增加八萬個工作,比本來已偏低的預測少一萬,失業率頑固賴在8.2%上,重擊股市,油價也聞訊直直落。
但是,如果由樹見林,從數字看全局,更為可怕。專家說,真正的魔鬼在細節裡,細讀勞工部的就業報告,加以分析多項新紀錄,種種不利發展令人心驚:
‧失業率已連續41個月高踞8%以上,寫下戰後紀錄。
‧實質失業率(計入已經氣餒而放棄求職者)是14.9%。
‧衰退期間喪失的工作至今只恢復一半。依照過去慣例,在景氣循環的這個階段,就業率應該屢創新高才對。
‧美四分之一以上家庭至少有一人在找工作,也創紀錄。
‧540萬仍在找工作的人已失業一年以上。
‧八百多萬美元人兼差,因為找不到全職工作。
‧經濟衰退在2009年6月結束以來,申請聯邦殘障福利的人數超過得到新工作的人數。
‧過去三年來,從勞動市場消失的人數勁增730萬。
‧目前的勞動參與率只有63.8%,低於衰退結束之時,寫下「後衰退復甦」的勞動參與率新低。
‧美國家庭所得比所謂「復甦」開始時低5.3%。
‧申領食物券的人數從2009年以來激增32%,也創紀錄。
綜合上述險惡徵象,危機不但廣,而且「非常非常深」。專家指出,美國的勞力市場已經崩潰,必須急救。
「企業圈內人」 (Business Insider)網站警告,如果再不快想辦法,則即使歐洲找到解決歐債危機的靈藥,加上中國繼續強勁成長、世界大體上脫離目前的減緩趨勢,美國的深層失業問題也會造成美國經濟繼續苦苦掙扎多年。
美博士科學家成失業重災區 歐巴馬力谷科研培訓 被指下錯藥
作者: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7月9日 上午8:25
美國新增職位數目持續在低位徘徊,擁有博士學歷的生化科研專才,更成了失業重災區。《華盛頓郵報》昨 (8) 日指出,由於相關職位不足,不少耗盡積蓄進修的生化科研專才,最終被迫轉行,又或擔任低收入職位以求餬口,連出身名校史丹福大學的博士亦難以求職。近年力谷科學培訓政策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被指罔顧實際勞動巿場需要,結果令大量高學歷學生「畢業即失業」。
香港《明報》報導,歐巴馬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 (NSF) 及其他組織,近年大力唱好科技業界就業前景,將科學教育列為重點項目,甚至呼籲大學院校大量培訓科研專才,並每年向美國國家衛生研究所 (NHI) 提供上百億美元資金協助開創職位,盼望扭轉「重金融輕科研」的局面。
但年輕人在花費巨款 (甚至因此負債纍纍) 辛苦取得科學博士學位後,能否覓得理想工作卻成疑問。網上科技業界求職雜誌《Science Careers》總編輯奧斯汀 (Jim Austin) 稱,雖然現時美國電腦業、石油工程業、醫護行業的職位增長蓬勃,但在生物、化學、藥劑等側重研究的專業範疇,就業情況卻嚴峻得多。
科研專才求職無門,原因之一是傳統學術界職位數目自 1970 年代起連年減少,僧多粥少。傳統走學術路線的博士多會申請大學教席,由講師等較低職級爭取逐步晉升,但據 NSF 2009 年的數據,取得生物或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的人士中,只有 14% 在畢業 5 年內獲得學術職位聘約。
此外,美國藥廠近年不斷裁員,並將藥物研發工作外判至印度、中國及歐洲等地,減少本土研發投資,亦令生化專才出路減少。 2000 年起美國藥商已裁減達 30 萬個職位。同時,華府通過的 2009 年復甦法案,撥款百億美元創造職位,至今也所餘無幾。美國化學學會指出, 2011 年取得博士學位的化學專才中,獲聘的只有 38% ,連獲史丹福大學博士學位的優秀化學專才亦求職無門。
許多失業已久的科研專才為求謀生,只好轉行,接受與多年專業培訓無關的職位。有被裁員的藥廠科研人員稱,之前發出 400 封求職信均音信全無,最後只能在辦公室當臨時文員。部分希望繼續走科研路的博士,則選擇成為年薪只得約 3.9 萬美元 (即月薪約 2.5 萬港元) 的博士後研究員,希望以發表論文爭取名氣,增加獲大學長期聘用的本錢。過往博士後研究員大多只會短期任職,但近年不少博士後研究員任期卻可長達 10 年,前路茫茫。
專研神經科學的阿馬拉爾 (Michelle Amaral) 曾任博士後研究員 7 年,當時負責協助另一科學家點算屏幕上的光點,自感工作內容與只需學士學歷的職位無異。她在合約結束後轉任大學行政人員,對於科技業界前景無限的說法希望幻滅:「我曾聽新聞報道說美國有多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當時我想:『你們在胡說什麼?』科學家就在這裏,除了為其他學術人員做些體力工夫外,我們還需要其他工作。」
香港《文匯報》緩引《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重視科研發展,呼籲大學培訓更多科學人才,可是有人完成博士課程後,久未能找到與專業相關領域的工作,被迫放棄。美國科研專才供過於求,加上經濟差,企業將職位轉移海外、減少研發投放,令很多科研人才被迫轉行,有從事製藥業 20 多年仍失業的科學家坦言:「好男不當科學家。」
神經科學博士阿馬拉爾立志成為腦科醫生,可是她畢業 3 年來,仍未能找到相關工作,最後轉行替一所大學擔任行政職位。「我花了近 10 年時間和昂貴金錢,完成課程,卻找不到可以發揮所長的地方。」她表示,事情令她感到迷失,「新聞經常說美國需要更多科研專才,其實我們已經在,需要的只是機會。」
雖然美國科研人員失業率遠低於全國平均值,但有業內人士認為這未能反映現實,因為很多科學家正從事非科研工作。失業重災區集中在生物、化學及藥劑等主要於實驗室內工作的學科。
有顧問公司表示,自 2000 年起,美國藥廠已削減近 30 萬職位,例如大廠羅氏上月就宣布關閉新澤西州研究所,削減近千個職位。美國化學學會稱,化學家失業率達 4.6% ,是 40 年來最高。剛剛畢業的博士生情況更差, 2011 年只有 38% 能找到工作。 2009 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一份報告亦指,只有 14% 生物及生命科學博士畢業生,能於 5 年內找到相關職位。
不單是新的畢業生,就連資深人才也因失業,需靠兼職維生。 50 多歲的哈斯曾在惠氏及賽諾菲擔任藥物設計師逾 20 年,年薪達數十萬美元。現時她每周於費城大學兼職 1 至 2 日,並要靠儲蓄渡日。她表示,打算待女兒中學畢業後,就徹底離開科研領域。「女兒很聰明,她喜愛化學及數學,但我很清楚的告訴她,將來勿做科學家。」
經濟學家:美未來4年失業率居高不下
作者: NewTalk 新頭殼 | 新頭殼 – 2012年7月5日 上午9:19
新頭殼newtalk 2012.07.05洪聖斐/編譯報導
美聯社經濟調查顯示,大部分的經濟學者認為美國的失業率至少在未來4年內會維持在6%以上。無論是歐巴馬連任,或羅姆尼勝選,就業市場與經濟都將成為下屆總統任期的重大挑戰。
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的經濟學教授史耐斯(Sean Snaith)認為,美國的失業率在2016年以前不會跌到6%以下,而且大選不會為高失業率帶來神奇的藥方。
經濟學家認為,「正常」的失業率應在5%到6%之間。而參與美聯社經濟調查的學者,則預測大選日當天的失業率為8%。若結果真是如此,那將是戰後歷次總統大選日,失業率最高的紀錄。
美聯社在6月份調查32位經濟學家的意見。他們認為:
_ 美國的經濟將持續緩慢成長。4到6月份的GDP成長只有2%,比原先在4月份所預期的2.4%還要低。經濟學家認為,今年下半年的經濟成長率只有2.3%,這實在太弱,不足以改善失業率。
_ 今年下半年每個月平均會增加13萬9千個工作機會– 大致和人口成長的比例相當,可以阻止失業率惡化。然而,這個數字遠比4月份所預期的每月增加18萬9千個工作機會少很多。
_ 歐洲國家要想迅速恢復世人對其財政的信心,可以採取的措施是效法美國國會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所通過的「問題資產紓困計畫」(the Troubled Asset Relief Program, TARP)。
_ 對美國經濟而言,最大的威脅是增稅與削減支出。許多經濟學家和國際貨幣基金(IMF)都警告說,這些措施會將美國經濟推向「財政懸崖」,並使經濟重新衰退。
受訪的經濟學家中,56%認為美國的失業欲要等到2016年甚至更晚,才會下降到6%。31%的經濟學家認為,這個目標可望在2015年達成。
幾位經濟學家也說,即便廠商提高雇用人數,失業率也很難下降。數以百萬計本來已經放棄找工作的「失志勞工」(discouraged workers)在廠商要找更多人時將會回來爭取工作機會。他們原本已不被算在失業人口,又開始找工作後就會被重新列入失業人口之中。然而他們不會立刻就被雇用,這將使失業率仍將不降反升。
佩尤民調中心主任寇哈特(Andrew Kohut)指出,下任美國總統就職後立刻就會面對的壓力是如何改善經濟,提高就業。如果是羅姆尼勝選,他大概會抱怨說接收了前人的爛攤子。若歐巴馬連任成功,大概也會試著推卸責任,但選民會問他,那你上個任期在做什麼。
高學歷失靈 美科學博士求職難
中央社 – 2012年7月8日 下午11:38
(中央社華盛頓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推動大學培育更多科學家,但職缺不足,使得攻讀科學的高學歷年輕人愈來愈難找到工作,此外,大學畢業生也面臨求職困難,引發學歷是否能開啟就業大門的疑慮。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報導,阿瑪拉(Michelle Amaral)想成為腦神經科學家,以協助治療疾病。她計畫好傳統學術科學生涯:博士、教授職位,最終擁有自己的實驗室。
然而,在拿到神經科學博士學位3年後,她放棄設法在自己所屬領域找到恆久工作。
她拋下夢想,在她就讀的大學擔任行政職位,親身體驗到乍看違反直覺的經濟現實:實驗室科學家太多,但工作需求太少。
這個現實與美國總統歐巴馬、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其他具影響力組織之前所傳達的訊息相反,他們近年來不斷呼籲大學培養更多科學家。
然而,年輕人獲得博士學位後是否能找到工作,令人懷疑。儘管部分高科技領域的工作機會似乎蓬勃成長,尤其是電腦與石油工程,但對實驗室導向、研究生物學、化學和醫學的科學家來說,市場小得多。
線上雜誌「科學生涯」(ScienceCareers)編輯奧斯汀(Jim Austin)表示:「關於(科學)缺工以及...就業強勁成長的預測很多。然而,人們要找到工作似乎極為困難。那些踏進科學領域、預期雇主會爭相聘用他們的人會非常失望。」
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是,傳統學術工作愈來愈少。根據國家科學基金會2009年的調查,學術職位昔為主要生涯道路,如今擁有生物學和生命科學博士學位的人中,僅有14%在5年內得到夢寐以求的學術職。
研究科學人力的喬治亞州立大學(Georgia StateUniversity)經濟學家史提芬(Paula Stephan)指出,這個數字自1970年代以來不斷下降。原因在於,科學家供應量遠比學術職位需求量成長來得更快。
對於不想走學術領域的生物學家和化學家來說,製藥工業曾是避風港。
美國東北部、舊金山灣區(San Francisco Bay)和其他樞紐地區,曾有許多薪水高、穩定的研究工作。然而,歷經十年的火耕式合併,獲利停滯不前,將工作輸出至印度、中國大陸和歐洲,加上研究與研發投資減少,導致美國製藥業顯著萎縮,對研究工作打擊最大。
根 據諮詢公司查林傑(Challenger, Gray andChristmas)分析,2000年迄今,美國製藥公司已大砍30萬份工作。瑞士製藥巨擘羅氏大藥廠(Roche)上個月宣布將關閉其著名的美國 新澤西州納德利(Nutley)研發中心,再裁減1000個研究工作。
擁有16萬4000名會員的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Chemical Society)指出,現今化學家失業率達到4.6%,創40年來新高,主要原因是製藥業縮編。年輕化學家的狀況糟得多,美國化學學會最近調查顯示,2011年只有38%新科博士化學家被雇用。
儘管化學家及其他科學家的整體失業率比全國平均低很多,這些數據掩蓋了1個公開秘密,也就是許多科學家不是在自己所選的領域工作。
此 外,「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報導,經濟大衰退(Great Recession)使得數以百萬計美國人急忙返回校園,盼增進獲得工作的機會。然而,最近大學畢業生承擔史上新高的債務後,求職依然困難,引發大學學位 是否能像昔日一樣開啟就業市場大門的激烈辯論。
大衰退期間及結束後,美國大學與高等教育學校的註冊人數以兩位數比率飆升,因為年輕人和中年勞工都試圖磨練他們的技能,加強他們的履歷,以期找到薪酬更高的工作,或者就某些例子來說,找到一份工作。
學生債務因入學人數暴增飆到近1兆美元,成為美國經濟中成長最快且規模最大的消費者債務。
然而,報酬相較之下令人失望,大學畢業新鮮人與許多非大學畢業生一樣,求職困難,而且他們還得負擔攻讀學位所需付出的多達10萬美元債務。(譯者:中央社張雅亭)1010708
力阻危機 西再祭撙節方案
自由時報 2012-7-11
〔中央社〕西班牙總理拉荷義(Mariano Rajoy)公布總額650億歐元(800億美元)的加稅和減支措施,為了防範歐元金融危機,甘冒經濟衰退加深的風險。
拉荷義端出7個月來第4套的撙節方案,將把銷售稅從18%提高到21%;取消購屋者1項退稅制度;減少失業給付並研議削減退休金;整頓地方政府並砍掉公務員年終獎金。這套涵蓋未來兩年半的預算措施,規模約是先前出爐方案的兩倍。
拉荷義今天在西班牙國會報告時,歐洲官員正在為西國銀行業的1000億歐元紓困案作最後修訂。這些修正措施公布不到兩週前預算才正式上路,和歐洲聯盟(EU)放寬西國減赤目標也只相隔1天。
拉荷義在向國會議員發表70分鐘的演說中提到:「我知道我宣布的這些措施不討人喜歡,它們不令人滿意卻不可或缺。我們處境格外嚴峻。」
債市和歐洲債權人紛紛要求拉荷義整頓西班牙財政,迫使他更加背離協助他打贏1982年以來最漂亮選仗的競選承諾。
去年12月掌權的拉荷義在前任政府提高稅率時,反對調高加值型營業稅。他在辯論時否認他打算削減每年耗費約300億歐元的失業給付。自11月20日勝選以來,拉荷義的民眾支持度已下滑,數以千計的礦工及其支持者從西班牙北部挺進馬德里,今天在當地施放煙火,高舉標語示威。
拉荷義說:「我說過我會減稅,如今我卻在加稅,但情況已有改變,我得跟著適應。」
取消抵押貸款退稅,一反拉荷義去年12月在第2次內閣會議上為兌現競選支票而實行的政策。他當時還提高退休金,以兌現另1項承諾。拉荷義今天說,他會將法案提交國會的年金審議委員會,讓退休給付更具永續性,並解決提早退休的問題。
拉荷義一方面惹怒西國民眾,他削減赤字並恢復經濟成長的努力卻又無法讓投資人相信他能遏阻公共債務飆升。西班牙10年期公債殖利率今天降低4個基點,來到6.77%,反觀德債殖利率只有1.31%。
拉荷義還向自治區喊話,要求增加撙節力道,並表示1項新法將限制市長薪俸,以及市政當局能提供的服務。他說,西國政府將創設1項機制,協助被市場拒於門外的自治區以預算削減加深,換取打開融資管道的機會。
ILO警告:歐洲 4年可能再減450萬工作
【經濟日報╱編譯于倩若/綜合外電】2012.07.12 02:37 am
國際勞工組織(ILO)警告,若不採取協調一致的政策行動來創造就業,歐元區未來4年可能再失去450萬個工作。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也說,失業恐變成長期結構性問題。2機構都呼籲救青年失業。
歐元區5月失業人口達1,750萬人,失業率達創新高的11.1%。OECD秘書長葛利亞指出,在OECD 34個成員國中,青年失業率高達16.2%,且有長期失業問題。他說:「經濟復甦脆弱,沒有創造足夠的就業機會,有能力的國家有必要推行額外財政與貨幣措施來支撐需求和提振就業。」
OECD各國共有4,700萬名失業人口,要回到金融危機前的程度,需創造1,400萬個新工作。德國青年失業最低,約8%。
「占領華爾街」行動內部分崩離析 無政府也無目標 他們還能做什麼?
鉅亨網黃欣 綜合報導 2012-08-30 14:30
以反抗大型企業貪婪與社會不平等為訴求的「占領華爾街」運動將滿周年,行動人士計畫於 9 月 17 日舉行遊行集會阻斷紐約金融區交通,並包圍紐約證交所。《彭博社》報導,他們還計畫帶手銬至現場,讓公民逮捕銀行家。
去年 9 月,「占領華爾街」活動從行動人士進入華爾街示威展開,類似的集會活動在全球各地均有人響應。美國的示威者們在紐約曼哈頓的租科蒂公園 (Zuccotti Park) 紮營持續抗續,11月遭紐約警方驅離。
組 織活動的行動人士表示,今年抗議者們已經動不太起來。報導指出,4 月時活動的紐約市總會已經因為內部的意見糾紛、效率不彰、成果微小而難以運作;組織的基金也被凍結,因為他們要留一些資金保釋被逮捕的活動人士。其中一位 活動人士表示,抗議運動已逐漸僵化,要維持人們的動力和革命情感也有困難,他認為,人們的熱情已燃燒殆盡。
雖然近來關於銀行的醜聞案仍持續不斷,如巴克萊銀行 (BARC-US) 操縱 Libor 利率、 匯豐銀行 (HSBA-US) 涉及洗錢、摩根大通 (JPM-US) 交易虧損 58 億美元等等,但這些消息已難再激起抗議人士的憤怒,反對的動能很難持續。
活動人士對於今年的規畫是「製造混亂」。他們將把抗議者分成多組在各路口間移動,並預留足以發放食物或醫療服務的空間。報導中有一位 25 歲的參與者強烈表示,許多人都未體驗過貧窮和不便的感覺,而他一點也不同情披著中產階級外表的人。
在 加入「占領華爾街」活動前曾任哥倫比亞大學社福工作講師的 Paul Getsos 指出,目前活動人士所面對的核心問題,是他們該推翻資本主義,還是以不同的情感打動其他也想改善這個社會的美國人,「這個運動要以深刻、有意義的方式對 99% 民眾做出訴求,還是對激進狂熱分子做訴求?」
報導也披露,協助紐約市總會進行會議的志工說,會議中花了很多時間討論金錢的運用分 配,而沒有討論到冀求改變的目標或方法。而原本能協助運動本身運作的「輪輻會議 (Spokes Council)」機制也已經瓦解。這個運動沒有運作核心,缺乏領導人、主要網站、管理總部、統一的募款機制,也沒有全國性的宣傳管道。曾有個工作小組企 圖列出目前推行運動最優先的需要,但也沒成功。
其他的運動人士並不在意,他們認為運動的核心就是無政府組織,邊緣即核心的概念吸引了非常 多無政府人士加入運動。他們也不打算碰觸選舉議題。雖然總統候選人羅姆尼 (Mitt Romney) 的競選資金有大部份來自銀行,但運動人士之一表示他們是要推翻政府,而非改革政府。
今年 69 歲的 Todd Gitlin 是1960 年代抗議團體「民主學生組織 (Students for a Democratic Society)」總幹事,他指出,如果運動人士不能提出引起大多數人共鳴的主題,他們所想要的改變就不會發生,「它不會變成社會現實,只會是次文化的表現。」
勞委會:台灣青年 就業意願、技能不足
【聯合晚報╱記者陳素玲/台北報導】2012.07.11 03:13 pm
各國青年失業率高,就業前景堪憂,勞委會職訓局主任祕書賴樹立表示,台灣青年失業率高於一般失業率,也較韓日略高,但不同的是,歐美各國年輕人是沒有工作機會,台灣不缺就業機會,青年高失業率是因年輕人就業意願、技能不足,甚至家長過度保護。
賴 樹立說,台灣青年失業率達11%、12%,的確較一般失業率4%高出許多,也較鄰近韓國、日本青年失業率10%多略高。目前各就服中心職缺仍高達19萬 多,其中半數都是製造業,顯示工作機會很多,但年輕人由於對就業市場缺乏概念,因此錯誤期待;也有很多人年輕人所學與職場需求落差大;最後是很多家長若經 濟能力還好,不會強求子女一定要工作,或過度保護,捨不得子女吃苦。
賴樹立說,也因為看到全球青年就業問題,職訓局今年特別鎖定青年就 業,今年1月上路的「青年就業讚」,在各就服中心普設「青年就業專櫃」,19-29歲年輕人,只要符合失業滿半年或初期尋職就可登記,主導權交給當事人, 青年專櫃就服員只是協助一起擬訂職訓計畫,由青年人提出自己強化技能的職訓目標,找到適合的職訓課程,最後再推介就業。
他說,今年已有1萬多人參加「青年就業讚」計畫,擬定職訓計畫3千餘人,已就業3400餘人,正在受訓者1500人。他說,相較美國等國將錢補助在企業身上,並延長失業給付,台灣選擇直接協助年輕人找方向,可更直接達到就業目的。
高失業率 聯合國秘書長:年輕人恐淪失落世代
作者: 陳文和╱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8月12日 上午5:30
八月十二日是聯合國「國際青年日」(International Youth Day),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在此前夕發表書面致詞,對當今前所未見的年輕人高失業率表示憂心,他敦促各國政府與企業採取緊急措施,投資福利計畫及開創就業機會,以助年輕人免於淪為才能無法發揮、理想破滅的「失落的一代」。
潘基文指出,當前全球經濟危機對年輕人衝擊最深。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現今全球約有七千五百萬青年失業,是成年失業人口的三倍,更多的年輕人所得極其微薄,約二億二千八百萬青年每日收入不到二美元,且這現象普遍發生在各級學歷的年輕人身上。
潘基文說,當今年輕世代人數是全球有史以來之最,其中絕大多數生活在開發中國家,他們具備前所未有的促進全人類福祉的潛力,然而,全球經濟危機導致許多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前景,對各自國家的政治、社會與經濟發展感到幻滅,更深感無力改變日益懸殊的貧富差距。如不採行緊急因應措施,年輕人恐將淪為「失落的一代,才能不得施展、理想無以實現。」
他強調,各國政府、民間企業、公民社會與學術機構必須提供年輕人奧援,與年輕人領導的組織強化夥伴關係,為年輕人敞開大門,讓他們得以成長茁壯,從而造就未來具開創性與強勢能力的領導人才。
「國際勞工組織」也警告說,開發中國家年輕勞工面臨失業率攀升、停工頻繁、工作朝不保夕、眾多勞工始終難以脫貧的多重風險,有成為「傷痕累累」(scarred)的世代之虞。
在遭受歐債危機衝擊的歐洲,西班牙廿五歲以下青年失業率高達五三%,早已讓歐洲聯盟頭痛不已,而今據希臘統計局公布的資料,今年五月希臘十五歲到廿四歲青年的失業率也高達五四.九%,較去年同期暴增一三.九個百分點。同一時間,希臘廿五到卅四歲青年的失業率則達到三一.六%。
危險了!法國失業率衝上13年新高10.2%
鉅亨網編譯張正芊 綜合外電 2012-09-06 15:10
法國國家統計局 INSEE 周四 (6 日) 公布,第二季失業率由前季的 10% 衝上 10.2%,創 1999 年第三季以來新高。為總統歐蘭德 (Francois Hollande) 平添刺激經濟成長壓力。
歐元區第二大經濟體法國,已連續 3 季經濟零成長。近期並傳出一連串大企業裁員消息,包括量販店巨擘家樂福 (Carrefour)(CA-FR) 及車廠標緻雪鐵龍 (PSA Peugeot Citroen)(UG-FR)。
INSEE 公布,第二季法國男性青年失業率也由 22.6% 躍升至 23.5%。本周稍早法國政府已表示,全國失業人口突破 300 萬人的象徵性門檻。
不過第二季去除海外領土部分,法國本土失業率僅 9.7%,優於《彭博社》統計分析師預估的 9.8%。
法國第二大銀行集團 Natixis 經濟學家 Patrick Artus 及 Jean-Christophe Caffet 仍在客戶報告中指出,法國失業率自去年春天以來持續攀升,「非常令人擔憂…勞動市場從未停止惡化」。
哈啾!中國經濟打噴嚏 日降GDP 韓銀彈救市 澳礦場關門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 台北綜合報導 2012-09-12 11:00
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以中國作為主要貿易伙伴的日韓即時受衝擊。日本下調第 2 季經濟增長預測,韓國 (南韓) 則急擲 400 億港元催谷經濟,以礦業為經濟命脈的澳洲,對中國的出口亦大受打擊,部分礦場被迫關閉。
香港《明報》報導,中國 8 月份貿易數據顯示,進口下跌 2.6% ,出口雖有 2.7% 增長,卻與近 10 年的雙位數升幅相距甚遠,主因是中國最大貿易伙伴歐盟受債務危機困擾, 8 月出口比去年同期跌近 13% 。由於全國約 2 億人口受僱於出口製造業,前景令人憂慮。
瑞信亞洲區首席經濟師陶冬說:「中國會否像 2009 年經濟反彈,挽救全球?答案是不。」他指出,中國面臨結構性經濟問題,反經濟周期 (counter-cyclical) 的政策沒有用處。瑞穗證券亞洲首席經濟師沈建光更指,中國政府開始意識到經濟硬陸的危機,但國家發改委與人行意見分歧,未能作出強勢領導,應對當前困境。
日本政府修訂第 2 季實際 GDP 環比增長 0.2% ,折算年率增長 0.7% ,比之前公布的 1.4% 少了一半,令市場憂慮日本下半年經濟收縮。市場估計日本央行可能再推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尤其是美國聯儲局 (Fed) 一旦再推量化寬鬆,可能令日元兌美元進一步轉強。
以出口為主的韓國經濟亦因海外需求萎縮而受創, 8 月出口年率下滑 6.2% 。韓國政府剛宣布新一輪規模約 400 億港元的經濟刺激方案,削減個人所得稅、降低房屋及汽車稅,並擴大社福項目。
韓國 6 月亦公布過規模 580 億港元的經濟振興方案,提振今年下半年增長,該國今年振興方案規模,相當於 GDP 的 1% 。市場預期,韓國央行可能於 3 個月內第 2 次減息,繼 7 月減息 0.25% 後,再減 0.25% ,降至 2.75% 。
至於鐵礦石佔出口總額 1/5 的澳洲,面對全球最大鐵礦石買主中國的需求減少、鐵礦石價格自 6 月初下跌逾 3 成,當地鐵礦業正設法削減成本,裁員料陸續有來。
失業世代/先進國家 尼特族變多了
【聯合晚報╱編譯蔡致仁/綜合報導】2012.09.12 03:00 pm
全球1190萬年輕人失業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 (OECD)11日公布報告指出,先進國家失業率7月為8.0%,顯示成員國有4790萬失業人口,其中年輕人首當其衝,有1190萬人失業。全球經濟不景氣讓既未升學也未就業的年輕「尼特族」增加。
OECD成員中美國8月的失業率8.1%、加拿大7.3%,相較之下歐元區7月的失業率平均是7.3%,但各國數字差距很大,西班牙失業率高達25.1%,葡萄牙15.7%次之,愛爾蘭14.9%排第三。
針對年輕人的失業問題,OECD指出,「年輕人在這波就業危機首當其衝,OECD會員國7月青年失業率16.1%,下降0.1個百分點,歐元區青年失業率22.6%,上升0.1個百分點」。
OECD集合了全世界開發程度最高的國家,其根據2008到2010年的數據指出,15到29歲的人有16%沒有就學也沒有工作,而近來經濟不景氣只怕會讓這種趨勢更嚴重。
在歐債危機受創最深的國家,尤其是愛爾蘭與西班牙,這個問題特別嚴重。而且OECD的報告悲觀認為,下一代年輕人未來幾年面臨的狀況不太可能好轉。
生育率低的國家越嚴重
OECD指出,典型15歲人口在未來15年,將有7年接受教育、工作5.5年、失業1年,而且有1.3年完全退出就業市場。雖然在最後階段,部分年輕人可能已經擔起養家責任,青年高失業率凸顯問題遠較我們認知的還要嚴重,特別是西班牙與義大利等生育率低的國家。
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人比較不容易失業。報告發現,20至24歲人口當中,教育程度較高者,失業率少8個百分點;25至29歲年齡層則減少6.7個百分點。
小檔案:尼特族
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其英文全稱是:「Not in Employment, Education or Training」,中文稱作「尼特族」或「啃老族」。
巴西調查:約兩成青年無所事事
【中央社╱聖保羅17日專電】2012.09.18 02:02 pm
里約州立大學參考巴西地理統計局(IBGE)數據調查指出,530萬名年齡18至25歲的年輕人(約占此年齡人口的1/5)既不工作也不念書,整天無所事事。
調查顯示,這些年輕人的學習和工作表現都不理想,所以很難找到適當工作,學業也是半途而廢,且近半數(46.2%)家境貧窮,每名家庭成員平均月入77.75巴西幣(約38.87美元)。
經濟學家費柳(Fernando Holanda Filho)認為,主要是這些年輕人的教育程度不高;儘管政府致力普及大專教育,提供獎學金讓人人都有上大學的機會,一半以上的巴西年輕人卻連高中都沒畢業。
22歲的維多瑞里(Eduardo Victorelli)高中肄業,夢想成為足球明星賺大錢,雖然有父母家人支持,至今仍一事無成。
20歲的普羅塔修(Leticia Protasio)目前懷孕待在家裡,因為同居男友的家人支持,決定放棄學業和工作,專心養孩子。
儘管有這麼多年輕人不念書也不工作,2011年巴西失業率仍創史上新低,達5.8%;企業家則抱怨找不到素質高的員工。
經濟學家梅尼士(Naercio Menezes)表示,這根本是人力資源浪費,尤其是巴西目前正值經濟繁榮之時,社會追求卓越與創新,年輕人不重視教育,就看不到更好的未來。
調查指出,假如加上嘗試找工作但找不到者,遊手好閒的巴西年輕人數就躍升至720萬人。
- Jul 11 Wed 2012 22:38
青年失業潮, 全球大危機; 美國博士科學家也失業; ILO警告:歐洲 4年可能再減450萬工作; 高失業率 聯合國秘書長:年輕人恐淪失落世代; 法國失業率衝上13年新高10.2% (合輯)
close
青年失業潮! OECD:全球大危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