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馬就職典禮 五邦交國元首出席

自由時報 2012-5-18

〔記者范正祥/台北報導〕外交部昨宣布,邀請邦交國及友好國家元首、特使或政要出席五月二十日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目前統計有四十一團、約二百三十人,並包括吉里巴斯、馬紹爾、諾魯、帛琉、巴拉圭等五個邦交國總統。

外交部指出,外交部長層級以上有十九團,分別為五個總統團、總督及代理總督團各一個、六個總理團、兩個副總統團、一個副總理團及三個外交部長團,教廷也循例指派教宗特使前來。非邦交國部分,則有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慶賀團,還有歐洲議會友台小組議員、英國、日本、韓國、印尼等國國會議員等。美國代表團今年由前白宮幕僚長戴利率領,日本則由日華議員懇談會長平沼赳夫率團。


總統就職大典實況 越語也通

【中央社╱台北16日電】2012.05.16 09:31 pm

中華民國第13任總統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20日舉行,中央廣播電臺將以國英日越4種語言,同步向全球廣播及網路影音直播典禮實況。全球聽眾和網友可直接進入央廣官網收聽、收看。

央廣今天表示,鑑於央廣長年服務海內外聽友和網友及僑胞的成效,並落實總統馬英九對台灣新移民權益的重視,本屆總統副總統就職大典除了以國語、英語及日語同步翻譯播出外,特別將越南語加入轉播行列,讓在臺的廣大越南籍新住民們也能一同關心國家大事。

除了直播總統就職典禮外,央廣並從當天上午8時50分起,製作「改革躍進 幸福臺灣」第13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影音特別節目,邀請學者專家就總統演說進行評論外,同時將透過央廣社群網站,即時分享網友意見。


馬總統520就職演說全文

2012-05-20 11:05 AM

中華民國第13任總統馬英九、副總統吳敦義今天宣誓就職,總統就職演說內容全文如下: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貴賓、各位僑胞、各位鄉親父老、各位電視機前與網路上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1月14日,我們順利完成中華民國第五次總統直選。這是台灣民主邁向成熟的重要里程碑。自由與公正的選舉程序,台灣全體選民所展現的高度民主素養,都獲得國際社會的讚揚;我也要肯定我的競爭對手—蔡主席英文和宋主席楚瑜在選舉結果揭曉時展現的民主風度。朋友們,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民主喝采!

回顧過去4年,首先我要特別感謝全國民眾的支持。我們共同度過金融海嘯的侵襲,讓台灣經濟成長回到東亞四小龍的前列;我們共同走過八八水災的衝擊,重建我們的家園;我們導正政治風氣,守護憲法精神,提升司法的公正透明;我們完成中央政府精簡與縣市合併升格兩大改革工程;我們力行節能減碳、推動「居住正義」、大幅擴大社會安全網;我們締造了60年來最和平的臺海情勢,贏得長期盟友的信賴與國際社會的肯定,讓中華民國國民在127個國家與地區,免簽證入境。在此,英九也要感謝蕭前副總統萬長、劉前院長兆玄、吳前院長敦義、陳院長冲與所有執政團隊夥伴,以及王院長金平所領導的立法院,在過去4年和人民一起打拚。英九由衷感謝大家的辛勞與貢獻,並將繼續借重他們的經驗與智慧。

展望未來4年,英九要以「黃金10年」的國家願景,和全體國人共同奮鬥。我們的目標,是建設和平、公義與幸福的國家。政府將以「強化經濟成長動能」、「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厚植文化國力」、以及「積極培育延攬人才」作為國家發展的五大支柱,以全面提升台灣的全球競爭力,讓台灣在這四年脫胎換骨、邁向幸福。

強化經濟成長動能,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第一大支柱。動能的核心,在經濟環境自由化和產業結構優質化。

我們看到,美韓自由貿易協定在今年3月生效;中國大陸與日、韓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也將在今年內啟動,我們必須加快自由化的腳步,不能再蹉跎。台灣向世界開放,世界才會擁抱台灣。面臨全球政治經濟秩序重組、經濟重心向亞洲移動的時代,我們必須改變保護主義的思維,翻修不合時宜的法制,排除貿易和投資的人為障礙,為台灣打造一個真正自由開放、與國際社會接軌的經濟環境。

我們正規劃設立「自由經濟示範區」,高雄就是其中之一,這是台灣邁向「自由貿易島」關鍵的一步。我們要儘快完成「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的後續協商,加速與新加坡、紐西蘭等重要貿易夥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並在未來8年內做好加入「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的準備,以掌握融入國際經貿體系的歷史機遇。

我國的產業雖然曾經締造過輝煌的成績,但早已面臨成長瓶頸。未來我們要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質化,以過去強調效率的生產模式為基礎,積極發展「創新導向」與「價值創造」的新產業模式。我們的策略是將服務的特質納入製造業,將科技與國際的元素引入服務業,而且建立傳統產業的特色。唯有這樣,我們的產業才能更加多元,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也唯有這樣,我們的產業才能真正脫胎換骨,並且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建立起無可取代的地位。

提升臺灣競爭力的第二大支柱,就是創造就業與落實社會公義。全球化的開放市場讓就業變成世界性的競爭,我們要追求經濟成長,才能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經濟成長必須促使各行各業的薪資同步調升,否則經濟成長就沒有意義。我們更要堅持公平正義,縮短貧富差距,讓經濟成長的果實,由全民共享。

健全政府財政結構是當前要務,我們正努力落實「量能課稅」與「租稅正義」,建構完整的社會安全體系,維護弱勢群體的基本權益。我們同時也要合理配置基礎建設、公共服務及教育資源,建立均衡而各有特色的區域發展模式,以縮短城鄉差距,務必要讓每一個人不分性別、地區、血緣或出身,都有追求幸福的公平機會。

長期的少子女化與高齡化是台灣必須面對的國安課題,因此,我們需要制訂前瞻性的人口政策,建構周延的全民健保與國民年金制度,並儘速推動長期照護體系,用更完善的幼兒托育及照護措施,提供父母與子女最溫暖的支持力量。司法是保障人民權益的正義防線。4年來,我們完成「刑事妥速審判法」、「法官法」、「家事事件法」的立法,成立廉政署,最高法院的保密分案制也已走入歷史。司法必須獨立,但絕對不能孤立,更不能背離人民對司法正義的合理期待。未來4年,英九會竭盡所能,全力推動與社會脈動結合的司法改革,要讓我國百年前從西方移植而來的司法制度,真正在台灣生根,使法治成為我們生活的方式、人權成為我們內化的價值。

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第三大支柱,就是打造低碳綠能環境。全球氣候變遷、資源供需失調,對台灣是挑戰也是機會。未來全球所有的產業都將強調綠色生產,綠色產業是未來產業競爭的新領域,消費型態也必須符合節能減碳的要求。因此我們將鼓勵民間擴大對綠能產業、綠色建築與綠色生產的研發與投資,讓綠色產業成為帶動就業與成長的新亮點,讓台灣一步步成為「低碳綠能島」。我們一定要堅持永續發展的理念,為我們下一代留下清朗的天空,乾淨的空氣,豐沛的水資源,以及生意盎然的山林、溪流、濕地與海洋。

在政策上,我們要讓能源價格合理化,創造節能減碳與促進投資綠能產業的動力。我們要讓油電等公用事業回歸市場機制,落實「使用者付費」的原則;更要進一步回應民意對改革國營事業、提升經營效率的高度期待,創造消費者與生產者雙贏的局面。

厚植文化國力,是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第四大支柱。台灣有三個文化特質:一是公民素養植根最深厚;二是傳統文化保存最完整;三是傳統與現代的銜接轉化最細緻。民主制度造就了我們的公民社會,公民社會中開放的風氣、自由的精神,成為創作家的土壤。在開放和自由的土壤上,我們既保存了歌仔戲、布袋戲等傳統文化,又發展出雲門舞集、朱宗慶打擊樂團等當代文化品牌。我們一方面追求高科技與國際化,一方面又主張草根民眾的文化公民權。

開放的社會才會有奔放的創意,自由的環境才容許大膽的想像;台灣的創意注入電影、流行音樂、圖書出版等等,成為文化產業,也都在華文世界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產業必須要有整合工具,把文化價值與內容,透過創意加值與智慧財產機制,轉換成行銷全球的經濟產值,而讓經濟產值又回頭來灌溉我們的創作者。

文化不只是藝文、創意與產業,文化也是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近大陸知名作家韓寒發表訪台親身經歷:計程車司機拾物不昧、眼鏡行老闆熱心助人,都讓他震撼與感動。不久前,有位花蓮運將曾世誠,把日本乘客遺失在車內的皮夾,用飛車、駁船追上已離港的郵輪,最後以吊籃送到失主手中。英九認為,這些令人動容的善舉,都是因為中華文化中「善良」與「誠信」的核心價值,已經融入台灣的日常生活。我們要把文化看做國力,文化的建設,就是國力的建設;文化的投資,就是國力的投資。

積極培育延攬人才,是我們提升台灣競爭力的第五大支柱。因為,台灣缺乏天然資源,人才是我們最重要的資源,也是國家發展的關鍵。

我們要讓大學校園成為培育本土人才的搖籃與國家競爭力的泉源。我們更要以開放前瞻的政策,「築巢引鳳」的方式,打造一個宜居、友善、國際化、無歧視以及薪資有競爭力的環境,留住本土優秀人才,並延攬全球的優秀人才。

孩子是我們永遠的關切。讓每一個孩子,不分貧富都有機會成為國家的人才,擁有上進的機會,這才是教育的核心。事實上,不只李安和蕭青陽在文創領域大放異彩、張逸軍與陳星合都登上太陽劇團的舞臺,古又文和吳季剛也在國際服裝設計界大放光芒;四年來,我們台灣子弟更在歐、美、亞等各種國際發明展與設計展中,屢屢拿下總冠軍。台灣擁有極佳的人才與創造力,我們要更用心培育下一代,提供優質的十二年國民教育,讓每一個生命都能發光發熱。

國家要發展,就必須改革;要改革,就要承受調整的陣痛。我們絕對不能把燙手山芋與沈重包袱留給下一代。英九深知,一位連任總統最重要的責任與使命,就是與人民一起打造幸福的未來。在未來的任期中,我們要踏出堅定的步伐,進行即時、深入、廣泛的溝通,以爭取民眾的支持。用五大支柱「打造幸福台灣」,是英九第二任的目標,台灣要提升競爭力才能生存,人民幸福才有保障。

國家安全是中華民國生存的關鍵,英九認為,以兩岸和解實現臺海和平、以活路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以國防武力嚇阻外來威脅,是確保台灣安全的鐵三角,我們必須同等重視、平衡發展。

鐵三角的第一個角,就是以兩岸和解實現台海和平。四年來,政府堅持「對等、尊嚴、互惠」的理念,「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恢復兩岸制度化協商,簽署16項協議,實現兩岸和解。行政部門公開且透明地對國會負責,並加強與在野黨溝通,努力尋求共識,兩岸和解因此建立制度化的保障。

過去四年,我們改善兩岸關係,降低台海緊張,帶來和平與繁榮,獲得廣大民眾的支持,但仍有部分民眾對我們的大陸政策存有疑慮。英九要在此鄭重指出:中華民國憲法是政府處理兩岸關係的最高指導原則;兩岸政策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而我們所說的「一中」,當然就是中華民國。依據憲法,中華民國領土主權涵蓋台灣與大陸,目前政府的統治權僅及於台、澎、金、馬。換言之,二十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歷經3位總統,從未改變。這是最理性務實的定位,也是中華民國長遠發展、保障台灣安全的憑藉。兩岸之間應該要正視這個現實,求同存異,建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的共識,雙方才能放心向前走。

過去四年,我們依循「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的原則,推動兩岸交流,不論是在經貿、交通、衛生、文化、教育、司法、金融等各方面,都創下歷史新高的紀錄。未來四年,兩岸要開拓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擴大繁榮、深化互信。也期盼兩岸民間團體在民主、人權、法治、公民社會等領域,有更多機會交流與對話,為兩岸和平發展創造更有利的環境。

  

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擁有共同的血緣、歷史與文化,也都同樣尊崇 國父孫中山先生。我們不能忘記 國父「天下為公」的理念,以及自由、民主、均富的建國理想。台灣實施民主的經驗,證明中華民族的土壤,毫不排斥外來的民主制度。英九衷心期盼中國大陸的政治參與逐步開放,人權與法治日漸完善,公民社會自主成長,以進一步縮短兩岸人民的心理距離。

鐵三角的第二個角,就是以活路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並增加國際貢獻。過去四年,我們不採取「烽火外交」,而選擇「活路外交」與「正派外交」, 在「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的援外原則下,我們與邦交國進行合作計畫,邦交國也在國際組織中不斷為我國仗義執言。我們與美國重建互信,強化溝通管道,在許多領域緊密合作,已建構三十年來最堅實的「安全與經濟夥伴關係」。我們與日本在設館、航空、文化與投資等領域都展現重要成果,建立四十年來最友好的「特別夥伴關係」。歐盟及歐洲議會分別多次發表聲明及通過決議,支持我們的大陸政策與強化台歐經貿關係。

拓展國際空間方面,我國在三年前,正式以大會觀察員的身分,回到離開38年的「世界衛生大會」;九十九年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下的「政府採購協定」。事實證明,兩岸關係的進展與我們國際空間的擴大,不但不必相互衝突,甚至可以相輔相成。未來四年,我們要擴大參與國際組織,包括氣候變遷、民航安全等聯合國專門機構的相關活動。我們也希望在國際非政府組織中,兩岸能彼此包容、相互協助,讓這個良性循環的模式發揮更大的正面效益。

增加國際貢獻方面,台灣立足世界最寶貴的資產,就是民間組織的充沛活力,以及民胞物與的人道關懷。

九十九年一月海地發生大地震,英九跟趕赴現場的我國特種搜救隊分隊長陳順天通電話,電話那一頭傳來興奮的呼喊聲。因為,15分鐘前他們救出1名生還者,這是我國國際搜救史上的第一次;去年311日本海嘯,民間和政府合力捐助新台幣66億元,不但是世界第一,也超過其他九十多國的捐助總額;還有一位到災區為老人默默服務的台南女孩蔡雨樺,她的善行更感動了兩國人民。今年四月,英九到非洲遇見了在當地行醫近二十年的黃其麟醫師,他無怨無悔的付出,讓世人看見台灣醫生沸騰在白袍下的熱血。這些例子說明,台灣人擁有豐沛的生命熱情與不怕難的韌性,也為台灣贏得真誠的友誼。

鐵三角的第三個角,就是以國防武力嚇阻外來威脅。「天下雖安,忘戰必危」,古有明訓。我們不求戰,但絕不畏戰。四年來,我們在國防工業自主、強化新一代兵力整建以及災害防救等方面,都有明顯成果。同時,增加訓練能量、大幅提升國軍體能及戰技,而整飭軍紀及反貪防弊,亦有相當成果,這也是我們建軍備戰的具體成效。

在對外軍購方面,英九上任以來,美國已三度同意軍售台灣,總計183億美元,不論是質與量都超越以往。這讓我們未來擁有適當的防衛力量,使政府與人民更有信心與意願,繼續穩健發展兩岸關係。

未來四年,我們仍將向外採購無法自製的防衛性武器,也將完善募兵制及相關配套,在「防衛固守、有效嚇阻」的戰略下,以「創新、不對稱」思維,建立量少但質精的堅強國防武力。同時強化我國與周邊各國關係,積極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建立制度化的戰略對話合作管道,以捍衛中華民國主權與保障台灣安全,並對區域和平做出貢獻。

各位鄉親,回想過去四年,英九內心有深深的感激。我們一起走過金融海嘯的風暴,我們一起迎接建國百年的歡欣,我們曾為天災巨變的創傷流淚,也曾為臺灣子弟在各方面的成就,歡喜難眠。

我們就是一家人,台灣就是我們共同的家園。我們深信,不管朝野之間有什麼歧見,我們都是一家人。即使過去幾年朝野和解存在不少困難,但英九相信,民主是我們的共同價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一定可以尋求共識,合力解決問題。四年來,英九持續邀請各種公民團體來對談。英九也誠摯的希望,儘速與在野黨領袖展開對話,我們要讓民眾看到,朝野不是只有相互競爭,也能彼此合作。為了全民福祉,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民主建立良好的典範。

今年是中華民國第一百零一年,我們正站在歷史的分水嶺上。

過去一百年,先人的奮鬥歷程清晰在目;未來一百年,國家的挑戰與機會輪廓鮮明。英九有幸身為中華民國跨入新的一百年第一位宣誓就職的總統,感到責任無比重大。

在此莊嚴而神聖的典禮上,英九與執政團隊再度接受全民的付託,猶如千鈞重擔在肩頭,唯有以如臨深淵的心境,如履薄冰的態度,全力履行憲法所賦予的職責,才能符合國人的信賴與付託。

站在新的一百年起跑點上,英九希望,今天我們奠下的基礎,將成為孩子走向未來的磐石;今天我們種下的幼苗,將不斷長成下一代共享的果實。讓我們一起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


中外記者會/馬:我不會獨斷獨行決策

【聯合晚報╱記者舒子榕/台北報導】2012.05.20 06:39 pm

馬英九總統中午舉行中外記者會,他表示,身為連任總統,他未來的目標,是堅持理想、攜手改革、打造幸福台灣,幸福台灣是他第二任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標。

中國時報記者問:總統希望公民團體可以在民主人權方面加強合作,作為政府是否有計畫,就人權議題與大陸交換意見或討論?

馬總統答:我一直都很關心中國大陸的人權問題,從1989年六四事件發生後,每一年我會以不同方式表達關切,擔任總統後也不例外。前年表達過對劉曉波獲諾貝爾獎表達關心,希望中共早日釋放,去年對艾未未表達關心,後來獲得釋放,還有其他異議人士,我們長期以來呼籲中共,善待異議人士。我們的出發點倒不是用西方人權觀點,而是中國文化「民胞物與」的概念,子產不毀鄉校的邏輯來表達我們的看法。

英國BBC記者問:你希望在第二任內可以把兩岸關係提升到什麼樣的程度?

馬總統答:我的兩岸政策目標是和平繁榮,態度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從四年來經驗發現,這是可行的路,兩岸都可以接受的路,否則也不可能簽下16個協議,未來還會有更多協議。

民視記者問:有人認為你獨斷獨行,聽不見民眾意見,你認為有犯這樣的錯嗎?

我要繼續兼任黨主席 才能以黨輔政

馬總統答:譬如說美牛,剛開始由行政院舉行三次專家會議,這是政院和我都支持的決策,專家結論出來,才訂出安全容許、牛豬分離、強制標示和排除內臟的16字政策,是大家一起討論的,不是我決定的。討論之後,立刻和黨團溝通,3月3日下午開會,就先前和黨團成員一個個打電話,才在3日晚間發布消息,參加的人不只我個人和行政院,還有其他人。

電價宣布時,我人在國外,4月25日宣布分階段調漲時,由相關部會首長、行政院長和副總統,在總統府討論很久後做出的決定。過程中聽取很多意見,工業界有些地方可以贊成,但是對離峰電價有意見。我們在做的時候都有參考,我相信參考的可能不夠,外界才有不同看法,我了解,若決策模式擴大,能早先聯繫,使被諮詢的人有充分時間表達意見,這個改革是有必要的。我們接受外界指教,將來在決策過程中早一點、廣一點溝通,使未來阻力變小,請放心,我不會獨斷獨行,可能是我諮詢不夠多,我們會檢討也會加深,謝謝你的提醒。

我要兼黨主席,為了使黨政運作順暢,今天已經不是以黨領政的時代,黨可以輔助政院推動工作,它也可以建立平台,促進立委和政院溝通,這工作現在做得不夠好,我也認為要改進,但是兼任對工作推動要比不兼任來的好。

政策正在推動 小幅改組 但會觀察閣員表現

東森記者提問,面對民進黨上街抗議,特定媒體以無能比貪婪更可怕形容總統施政,馬總統是否接受無能的形容?民進黨代理主席陳菊要求內閣全面改組,改組標準是什麼?馬總統對陳內閣從2月以來的表現滿意嗎?

馬總統答:第二任從選後就開始,選後就改組內閣,提出一些政策,政策在過去這段時間,民眾有不滿意見,政府都聽到了,注意到了,有一些做了調整,譬如電價,其他在密集諮詢各方意見。昨天也表達了過意不去,非常虧欠的心情,表達歉意後,更重要的是,政策本身是正確,但推動的時機、溝通的程度來說,還有困難的,要想辦法克服。

油電價格合理化、量能課稅、以至於擴大與世界主要貿易夥伴洽簽,政策方向都是正確的,只是推動是否溝通不夠多、不夠早、不夠深入,未來的改革就是要從這些地方開始,以同理心了解民眾需要。

內閣已經大幅改組,這次只做小幅改組,會努力推動政策,未來也會密切觀察閣員表現,適度考評,若有必要,並非不能異動,但政策正推動時,應該小幅改組,將來有必要再做大幅度變動。

昨誠懇表達歉意 外界批評當做鏡子

三立記者提問,民間不滿的聲音,總統對民怨表示感到不安、虧欠、過意不去,但很多人認為,這與道歉有段差距,道歉不夠有誠意?

馬總統答;我剛剛也講過,最近推動的幾個政策,大方向是正確的,也是國家所需要的,但在推動時機、方法過程,確實造成民怨、民眾憂慮。我確實感到不安,感到虧欠,沒有辦法真正的達到民眾的期待,所以昨天非常誠懇表達我的歉意。最重要的,要從過程中學到教訓,怎麼樣在未來政策推動上,更謹慎、更周延、更能夠博采周知。我剛才說過,要及早、即時、深入溝通,才能減少未來可能政策發生類似的現象,民眾有意見、外界有批評,當做鏡子,看到自己不足之處、看到缺點。

答覆美國記者:

速突破美牛問題 重啟貿易協商

美國奧克拉荷馬州路報記者問:未來中華民國是否採取哪些措施強化中華民國與美國貿易與商務方面的發展?

馬英九答:美國一向是我們重要的貿易夥伴,現在是第3位,我們一直都很積極的。我們在1994年已簽訂TIFA,但這只是一個平台,希望能在平台上進一步解決投資問題,避免雙重課稅問題。

至於自由貿易協定問題,這都是我們希望做的。但從5年前開始,美國牛肉的問題一直沒法突破,本來去年美方已經派人,在1月份時跟我們談重啟TIFA協商,但因為萊克多巴胺問題又卡住,希望盡快確認以萊克多巴胺做為飼料的牛肉在沒有安全問題的前提下,跟美方恢復TIFA的協商。

國內的專家也研究過,到目前為止,萊克多巴胺做為飼料的美牛還沒有發現一個有消費者中毒的個案,我們會繼續跟美方洽商,希望盡快突破,我們希望跟第三貿易夥伴的協商能重新啟動,這對台灣未來有關鍵影響,一定會全力以赴。

日本每日新聞記者提問:總統提出全民公投做為洽簽兩岸和平協議的前提,請問在第二任期舉行公投,且公投成立可能性有多少?

目前沒迫切性跟大陸討論和平協議

馬英九答:我們兩岸關係推動的原則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兩岸簽署16個協議,都是兩岸和解制度化的一部分,目前沒有任何迫切性要跟中國大陸討論和平協議問題。我們去年也正式說明,要走這一步,一定要有高度民意支持,其中就包括必須經過公投授權,目前沒有這樣計畫。

德國世界報記者問:面對歐債經濟危機,中華民國是否有任何想與歐盟合作計畫?

馬總統答,不論是外匯存底、銀行資產,我國暴露在歐債風暴下的量,並不是很大,但歐債風暴對股市或外銷仍有一定影響。

對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還可以擴大

阿根廷記者問:台灣目前對中美洲有哪些國家是工作重點,有哪些具體的策略?

馬總統答:我們在中美洲有五個邦交國,過去幾年跟他們簽了自由貿易協定,他們對台灣的外銷都大幅增加,我們跟每一個國家都有經濟合作、教育、農業、醫療及職業訓練的合作,都進行相當成功,都會在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的情況下繼續推動,如有必要,而且雙方有共識,還可以擴大,我們非常重視中美洲的友邦,我國友邦一共有23個,我們都非常重視跟友邦的邦誼。

薩爾瓦多今日報總編輯提問:馬總統對拉丁美洲會採取何種外交政策,因為中國大陸以購買原物料與投入資本方式與中美洲國家密切接觸,台灣如何因應?

陸在中美洲活躍 我23友邦屹立不搖

馬總統答;對於中美洲邦交國政策一直是一貫的,要全力維護邦交國穩定,擴大合作範圍,我們知道,中國大陸在中美洲非常活躍,過去也曾經跟我們邦交國建交先例,在四年前上任時,就公開宣示,若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繼續被孤立,兩岸關係就很難發展。這四年下來,我們23邦交國都屹立不搖,沒有受到影響。

每次到拉丁美洲參加邦交國的總統就職,就明白告訴他們,一定要維護邦交的穩固,但他們要跟中國大陸發展非官方的經貿關係,我們不會反對,在這樣情況底下,這23個邦交國,除了歐洲教廷以外,都相當穩定,沒有任何改變跡象。

台灣是中美洲經濟合作銀行的會員,會透過中美洲經濟合作銀行,加強跟大家的合作,這是多邊的,我們雙邊合作一直都在進行,而且有一個清楚的援外政策,目的正當、過程合法、執行有效,在這樣政策下,在雙方有共識前,為我們仗義直言。


大陸學者觀兩岸論述:失望!太保守!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20 03:28 pm

馬英九總統上午發表就職演說,兩岸關係論述備受關注。大陸「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直言,馬演說讓人失望,沒感覺到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受到鼓舞,更多的是對馬施政的疑慮。大陸「中國社科院台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說,演說凸顯馬兩岸政治思維過於保守,與大陸預期有段差距。

王建民指出,大陸希望馬英九提到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強化被扭曲的國家認同;大陸也期待馬在「兩岸同屬一中」論述上有明確表態。馬英九不斷強調「不統、不獨、不武」這種負面的論述,是政治思維過於保守的表現。

馬提到兩岸應建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共識。但王建民說,這種概念很難在兩岸同步強化,台灣說的「一國兩區」與大陸想法差異太大。大陸強調「兩岸同屬一中」是核心價值,且依據「兩岸現行法規與法律」,保留戰略模糊空間,但馬更多是強調「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北京將很難正面回應這種政治主張。

郭震遠指出,馬強調新任期要從「撥亂反正」走向「脫胎換骨」,這個成語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但馬勝選後到就職前這幾個月,可說灰頭土臉,內外交迫,顯然連第一任的「撥亂反正」都沒做好。

他還說,演說基本維持兩岸關係穩定發展的步調,但沒感覺到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受到鼓舞,讓人感到失望。


外媒︰看不到馬回應民怨

自由時報 – 2012年5月21日 上午4:33

〔編譯俞智敏/綜合報導〕馬英九總統二十日正式宣誓就職連任,外國媒體報導多提到這場就職典禮,已因台灣人民對其經濟政策的強烈不滿而蒙上陰影;華爾街日報更直言,如果有人希望從馬英九的就職演說與記者會上,聽到馬英九對兩岸關係與如何因應國內民怨等議題提出明確藍圖,恐怕會非常失望。

報導指出,十幾萬台灣民眾十九日聚集在總統府外舉行嗆馬示威,抗議馬英九並未做到在第一任內把失業率降到三%以下、國民平均所得增加,與經濟成長達六%等重要競選承諾,國內貧富差距也依然未能縮小;再加上政府在經濟成長緩慢、通貨膨脹上升的情況下,突然宣布油電雙漲政策,還打算開徵證所稅,引起中產階級與商界強烈反彈,開放含瘦肉精美牛也招來農民怒吼。

儘管馬英九在就職演說中強調,他的兩岸政策使兩岸關係達到六十年來最和平狀態,但國內政策失利卻對他的民調支持率造成嚴重打擊,從四年前初上任時的逾六成,驟降至目前的不到二十%。

華爾街日報指出,馬英九在三十分鐘的就職演說與其後的記者會上,不斷反覆為其政策辯護,聲稱這才是「正確道路」,還說政府必須更有效地向民眾溝通政策,並展現同理心。但冒雨參加抗議活動的民眾顯然無法同意,一名示威民眾就說,「假如他真的想聆聽民眾的聲音,就該撤掉拒馬鐵絲網和包圍總統府的數千名警力;假如你根本不承認民眾存在,就別說你想理解民眾的感受。」

雖然兩岸關係在馬英九任內似乎稍見緩和,但分析家指出,馬英九不該仰賴中國公開或暗地裡幫忙他提高支持率,因為如此一來,只會讓馬英九和國民黨看起來更軟弱,沒有中國幫忙就全然無助。

此外,中國共產黨高層今年的政權轉移意外不順利,中國經濟也出現疲態,再加上中國與南海各鄰國間的主權爭議加劇,台灣目前絕非北京當局的優先要務。


德媒:馬歷史定位 2014選戰是關鍵

作者: 記者張凱勝╱綜合報導 | 旺報 – 2012年5月21日 上午5:30

馬總統第二任期就職典禮,國際媒體昨天紛紛報導,並關注一連兩天的嗆馬活動。面對聲望跌至谷底,馬總統該如何順利確立其在歷史的定位?德國之聲指出,兩年後的「七合一選舉」是關鍵。

英國廣播公司(BBC)中文網、新加坡《聯合早報》、美聯社、法新社等國際媒體,昨天都報導馬總統的就職演說,標題多著重在馬總統的兩岸政策上,其中BBC中文網與《聯合早報》的新聞標題,均引述演說中所提的實現台海和平。

美聯社、法新社則提到因進口美牛、油電雙漲、開徵證所稅等政策,導致馬總統聲望直直落,19日及20日連續兩天的街頭嗆馬示威,也占據新聞版面。

德國之聲以「馬英九亟待谷底翻身」為題,對520就職典禮前,一連串的不當施政做了詳盡報導,還引述了《新新聞》所做的最新民調,指在國家貢獻度上,馬英九不如前總統陳水扁。

報導說,媒體分析,或許馬英九改革的方向沒錯,「但改革如果只有方向而無方法」,必然會遍體鱗傷且徒勞無功。

報導指出,台灣人民用選票檢驗馬政府的執政成績,不會等到2016年的總統大選,如果馬英九不想提早跛腳,兩年後(2014)的七合一地方選舉,就是關鍵選戰,贏了才有機會爭取更多時間來完成他心中的歷史定位。


兩岸關係 醜媳婦見公婆

2012-5-2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1| 評論數: 0 |原作者: ■宮鈴

相比2008年第一次就職典禮,馬總統的第二次,可謂一在天堂、一在地獄。就職前一天民進黨號召民眾上街抗議,連一向力挺馬總統的大陸,也以罕見的嚴厲口吻要求台灣對於大陸問題不要說三道四。

筆者說過多次,中共並不喜歡馬總統,尤其是在大陸社會普遍對馬總統產生崇仰之情後,這對大陸當局的政權是不可小覷的威脅。國民黨的重新執政對中共而言,就像是遇見熟悉的對手,透過對馬政府的政策幫助,不是因為喜歡馬英九,而是告訴台灣人:「以後選總統要聽我的,選我可以接受的人,你們就可以吃香喝辣。」然而事與願違,開放大陸學生赴台交流與陸客自由行,以及大陸各項經濟優惠,結果卻換來大陸民意越來越傾向中華民國,但台灣民意卻紋絲不動,情何以堪。

因此,不同於2008年,大陸相關主管部門下達十分嚴厲的禁令,各媒體與網站一律採用新華社通稿,更是要求對於任何有關馬總統就職演說相關的微博必須立刻刪除,甚至對於經常發布台灣相關內容的用戶實施先審後發。因此,在520這天,已經看不到大陸網友像是大選辯論乃至投票當天的熱烈討論,台灣的消息在大陸民眾眼前,再次消失與沉默。

台灣人必須認知到一個非常嚴厲的事實,對於馬總統在台灣的治權而言,強調自由民主公平人權等普世價值是必須的,但這個必須,恰恰是大陸當局最不願意別人觸及的痛。當國台辦嚴辭「提醒」台灣不要對大陸人權問題說三道四的同時,也請台灣當局要基於人道主義精神讓林毅夫回家。

這是一種很荒謬的傲慢,我可以干預你,但你沒有資格干預我。中共當局清楚知道,馬總統是依靠民意統治台灣,只要人民對生活不滿,馬總統就會受到無比壓力,而被迫在經濟與大陸妥協,而這個經濟力量包裹著政治。然而當中共的政治力量被夾帶著影響了台灣,台灣人感到威脅時,這個不滿又會回到馬總統身上。別忘了,還有美國的力量制約著馬總統。這樣的困局民進黨執政了也一樣。差別只在於誰能夠很好的操控台灣的民粹,使得台灣人就算餓肚子也不在乎。

中共政權控制了13億人民,乃至由這些人創造出的龐大經濟力量而壯大且傲慢,台灣因地理條件,無法不面對這個力量。時值中共十八大換屆,薄熙來、陳光誠等事件已經使其焦頭爛額,促使中共當局必然在兩岸問題上堅持強硬立場。兩岸之間,在除去經貿、文化乃至台灣社會的溫暖親切等美好的初級印象後,剩下的將是赤裸裸的政治體制與中華民國仍然存在的本質性,且無可妥協的針鋒相對,台灣人是否瞭解兩岸情勢、中共政權的真實面目?馬總統在面對這樣難堪的對岸反應時,是否已經做好準備?

可以肯定的是,大陸當局不會再是馬政府的經濟天使,能不能硬挺過去?民意,包括大陸,才是政府的堅強後盾,無論是誰執政。

(作者為《旺報》特約主筆)


國台辦:認同一中 都可討論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21 12:40 pm

馬英九總統昨天在就職演說中強調,廿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從未改變。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楊毅昨天表示,大陸對有關(兩岸定位)問題的立場並未改變,「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他問題都可以討論」。

消息人士指出,大陸涉台單位高度關注馬總統演說內容,國台辦近期也邀集北京涉台學者開會研商、沙盤推演,以便作出適切回應。但昨晚九點,楊毅向台灣駐京記者表示,國台辦沒有新回應,有關立場以日前記者會上的表述為主。

楊毅昨天被問到「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議題時,僅重申「這是長期以來台灣在法律層面,對兩岸關係所持的基本態度」。他並強調,「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其他問題都可以討論。」

馬總統就職演說的兩岸論述,備受關注。大陸重量級涉台學者、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直言,演說內容讓人失望,感覺不到未來四年兩岸關係受到鼓舞。

中國社科院台研所研究員王建民認為,大陸希望馬總統提到自己既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改正被扭曲的國家認同;大陸也期待馬在「兩岸同屬一中」論述上能明確表態。馬英九不斷強調「不統、不獨、不武」這種負面的論述,是政治思維過於保守的表現,與大陸預期有差距。

馬提到兩岸應建立「互不承認主權、互不否認治權」共識。王建民評估,這種概念很難在兩岸同步強化,台灣說的「一國兩區」與大陸想法差異太大。他說,大陸強調「兩岸同屬一中」,依據的是「兩岸現行法規與法律」,維持一定的模糊空間。但馬更多在強調「一國就是中華民國」,北京將很難回應這種政治主張。

廈門大學台研院教授陳孔立說,馬強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值得肯定,但有關「一個中華民國」說法,兩岸存在分歧,(北京)將不會回應。而馬總統期許大陸政治參與能逐步開放,陳孔立認為,大陸方面應「樂於接受」。


群眾抗議美牛 美特使淡定「沒看到」

作者: 曾薏蘋╱台北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21日 上午5:30

前白宮幕僚長威廉.戴利(William M. Daley)率團參加五二○馬英九總統就職典禮。昨天赴外交部午宴時被記者問到,是否有看到場外美牛抗議的群眾?戴利一臉「淡定」說,「No, I didn’t see them.(我沒有看到他們)!」

至於對於馬英九總統的五二○就職演說的看法?戴利不斷點頭稱讚,「very nice speech!(非常的好)」

白宮前幕僚長戴利這次率領的五人小組訪團參加馬英九總統就職典禮,昨天中午接受外交部長楊進添款宴,美國在台協會(AIT)副處長馬怡瑞、國防部軍政副部長楊念祖、外交部北美司長令狐榮達、行政院陸委會主委賴幸媛等皆出席這場午宴。

昨天以台聯為首的抗議隊伍,集結重慶南路等地,聲音震耳欲聾,博愛特區的管制區顯得一片寂靜,在拒馬的阻擋下兩邊的情景有如「一邊一國」。戴利昨天赴外交部時,車隊特地繞過了抗議區,因此延遲抵達。

出席午宴前,媒體詢問戴利,是否有看到美牛進口的抗議活動?戴利一派輕鬆說,沒有看到。

由於戴利前一晚表示,盼未來四年台美雙方持續經濟及政治合作。午宴結束,記者詢問戴利,午宴時與楊進添等人是否有談論台美雙方政治與經濟合作一事?戴利僅表示,雙方談了很多事情。

至於對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的看法?戴利稱讚說,說得非常好(It was a very nice speech and we are having a great day.)。


朱衛東:馬應求留名中華歷史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22 03:11 am

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在大陸涉台學界引起熱議。中國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長朱衛東接受官媒訪問指出,馬英九應追求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名,不應滿足於國民黨繼續在台執政。大陸將以「鞏固深化、開創新局」八字原則,作為下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

馬總統前天發表演說後,大陸國台辦昨天仍低調面對媒體。發言人楊毅告訴台灣記者,自己未被授權發言,目前沒有回應。

大陸中新社昨天刊出朱衛東受訪內容。朱衛東說,兩岸關係進入深水區,一些結構性和重大敏感問題需要處理,這考驗雙方的智慧和耐性,需要善意的態度與誠意,不能完全迴避問題。在這個意義上講,「兩岸應逐步開啟政治對話」。

朱衛東指出,演說內容是各方壓力下的結果,主要受制於內部施政,但馬在兩岸政策上還是有魄力的。對歷史評價,馬英九應有更大視野,追求在中華民族歷史上留名,不應拘泥於只在台灣歷史上留名。

朱衛東表示,大陸推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路線,過去四年很有成效,會繼續走這條道路。大陸會非常務實看待目前狀況,提出以「鞏固深化、開創新局」八字原則,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方向。


陸媒:馬踏上第二任期坎坷路

【聯合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22 03:11 am

對照大陸國台辦的低調,多家大陸官媒昨天都大幅報導馬英九總統發表就職演說的新聞。人民日報旗下環球時報頭版標題為「馬英九抗議聲中連任」,還附上群眾手拿雞蛋、要馬滾蛋的照片。新華社旗下「參考消息」在頭版報導就職新聞,稱馬「踏上第二任期坎坷路」。

昨天大陸微博也出現有趣現象。有網友把馬總統在府宣誓及中華民國之璽等照片貼上微博,引起眾多網友議論。還有大陸網友發起網路投票,題目是:馬英九說「一國是中華民國,你認為呢?」選項A是中華民國、B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但沒過多久就被網路管理員刪掉。

北京發行量最大的「新京報」昨天在十版頭條引述新華社通稿,指馬英九將開拓兩岸新的合作領域,繼續鞏固和平、深化兩岸互信,但沒有刊出其他相關評論或照片。

環球時報報導,馬英九就職演說四平八穩,但未來四年充滿挑戰。報導引述評論家南方朔的話說,馬英九就職面臨大規模抗議,不能只簡單地歸咎於社會的撕裂,因為很多參與者並非綠營支持者。


白宮官員:支持馬總統兩岸政策

【中央社╱華盛頓23日專電】2012.05.24 07:50 am

白宮副國家安全顧問羅茲(Ben Rhodes)今天在華盛頓表示,過去幾年與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關係良好,美方將繼續支持馬總統第2任期持續推動兩岸關係的政策。

羅茲在華府一場說明8大工業國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高峰會的記者會中,對馬總統連任後的美台關係表示,過去幾年在許多議題上,美方與馬總統的關係相當正面,希望繼續見到美國和台灣保持堅實的夥伴關係。

關於對台軍售的議題,羅茲指出,歐巴馬政府清楚的將繼續推動幾項對台軍售,美國不斷自我檢視是否達到對台灣的承諾。美國根據對台灣長期、攸關國家安全的重要承諾,來評估這些(軍售)問題。

羅茲進一步表示,現在無法對未來任何可能的軍售項目,說明何時高層會做出決定,但美方會檢視,達成這些承諾,有哪些事情是必須做到的。

對於近年來兩岸關係穩定發展、和馬總統就任後的台海形勢,羅茲說,美方歡迎馬總統與中方改善兩岸關係的努力,一中政策是美方處理這些議題的原則,但美國歡迎台海往來持續加溫,也會支持馬總統持續推動雙方關係的努力。

羅茲認為,美方對馬總統第2任期,美台雙方維持正面關係感到樂觀,同時得再次強調,即使美國支持兩岸對話熱絡發展,美方仍會繼續堅守對台灣的承諾。


評一國兩區 國台辦:兩岸同屬一中事實沒變

【聯合晚報╱特派記者羅印冲/北京報導】2012.05.30 04:48 pm

中共國台辦發言人楊毅上午在記者會正式回應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楊毅表示,馬英九闡述的是自己一貫的大陸政策,大陸並不感到意外。楊毅指出,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係也不是「國與國」關係,這是客觀事實。

楊毅表示,對於符合這一客觀事實的言論、主張與政策,大陸認為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至於兩岸之間長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這是眾所周知的,所以大陸一貫主張擱置爭議、求同存異,並為今後雙方通過「政治對話」解決問題,積累共識、創造條件。

馬總統發表就職演說已經過十天,國台辦終於作出正式回應,演說內容也成為今天例行記者會的焦點。原本兩岸媒體都認為,楊毅會在記者會開始後,先發表大陸方面的態度。但楊毅仍以接受提問方式表達立場。

至於馬總統認為兩德情況可作為兩岸的借鏡,大陸方面不以為然。楊毅說,兩德的情況和兩岸的情況不同,兩岸雙方應當繼續共同努力,走出一條適合兩岸情況、符合中華民族整體利益的兩岸和平發展、和平統一之路。馬總統演說是否影響兩岸後續協商的進展?楊毅直截了當地說:「不會。」楊毅說,在反對台獨及認同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鞏固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和根本利益。

提到兩會(海基會與海協會)互設綜合性辦事處,楊毅說,互設辦事機構是為因應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尤其是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新形勢提出來的,目的是為了更便捷、更及時、更有效地處理兩岸交流合作中衍生的各種問題,以維護兩岸同胞的權益、促進兩岸的交流和合作,兩會可就此問題交換意見。


陸委會:馬總統就職演說 依據憲法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台北報導】2012.05.30 02:47 pm

對於國台辦發言人楊毅就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的發言,陸委會聯絡處處長盧長水表示,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所揭示的「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完全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對兩岸現況的定義。

陸委會只做既定立場的宣示,並非直接針對楊毅的發言,有任何交鋒。總統府亦未對楊毅的說法有回應,並表示這要由陸委會回應。


冷眼集/北京「淡定」 安了兩岸的心

【聯合晚報╱記者黃國樑/特稿】2012.05.30 02:47 pm

國台辦回應了馬英九就職演說中的「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的論述,發言人楊毅說,那是馬英九一貫的政策,大陸「並不感到意外」,國台辦完全是淡然處之,用一句流行語,北京十分「淡定」。

他說,「對於符合這一客觀事實的言論、主張、政策,我們認為都是有積極意義的,都是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那是什麼客觀事實呢?就是「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的事實。

這意味著,北京認為馬英九的「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是仍然維繫著「一個中國」的概念,只不過,這個「一中」,是馬英九一貫說的那個「中華民國」。而且,這個「中華民國兩區」論,並不是主張「兩個中國」,並不是主張兩岸是「國與國關係」。

楊毅的話,是由這麼一句起頭的:「最近我也聽到島內有些說法」,接著他就說那是馬的一貫政策,我們「並不感到意外」。「不感意外」就是這整篇回應的核心,北京是抓大放小的,不在枝節上糾纏的,如果北京確曾對馬英九有過一些期待,而馬英九卻並未在他的就職演說中,去滿足這份期待,但北京並不能因此表達任何失望的情緒,甚而對馬做出政治攻擊,因為這反而會衝擊兩岸的現況,而生出更多變數,製造更多的錯誤理解。

所以「不感意外」的言外之意就是,中共對於馬英九的政治路線與主張,並沒有新生任何疑慮。不論它的內心是否真做此想,但此刻他們必須表現這種「淡定」,讓各方都能安心地認為,兩岸依然是波紋不生。

近年以來,中共主張一向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只是「尚未統一」,這個立場國台辦當然繼續彈唱,而雙方長期的政治分歧,則是期待日後以「政治對話」解決,這裡,楊毅用的是「政治對話」而不是「政治談判」,顯示兩岸的政治談判在北京心中亦非迫在眉睫。把這一整個認知,放到最眼前的江陳會談上,當然也可自證,會談並不會因為「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論,而發生負面影響。楊毅就用簡潔的「不會」兩字,表達他們續將兩岸關係穩定在既有軌道上的決心。


一位小咖就打發了「馬先生」

自由時報 自由評論 2012-5-31

馬英九總統五二○發表連任的就職演說後,時隔十天,中國昨天由國台辦首度做出回應,這次的評論方式,是由國台辦發言人以記者會的形式表達立場,依據層級、規格,都遠遠低於四年前的態度。對於這個演變與發展,馬政府必須非常審慎的應對,徹底修正過去把「兩岸關係」當做政治提款機的惡習,真正建立起做為一個主權國家該有的對等、尊嚴、理性互動模式,全面檢討現今雜亂的交流秩序,馬英九才有可能重新改寫他在台灣人民與中國政府心中的觀感與評價。

現在的馬英九,在台灣,應該是歷史上第一個以最低民調支持度上任的總統,在中國,則是公然由一個低職級的涉台官員口出「馬英九先生」失禮相待的對象,這個局面,不假外求,是自找的;基於責任與義務,馬英九都必須想辦法改善。中國變臉的證據何在?二○○八年,馬英九發表第一次的就職演說,兩天後,中國立即由當時的國台辦主任陳雲林具名,透過新華社發表正式書面回應,正面肯定馬英九的立場。這次,馬演說的內容不脫前一次的範疇,當美國白宮已在二十三日講話了,中國卻拖到昨天才由楊毅以口頭表述的方式發表看法,箇中的冷熱,當屬馬英九最知。何以一個馬英九,卻有兩個待遇?可見中國自始的笑臉就是皮笑肉沒笑,不能當真。

昨天的中國記者會,有三個重點。首先,針對馬英九宣稱二十年來兩岸的憲法定位,就是「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楊毅順著馬英九的邏輯反將一軍說:「大陸和台灣儘管尚未統一,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沒有分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沒有改變,兩岸不是兩個中國,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關係」。其次,對於馬英九提出的德國經驗,則以「兩德的情況和兩岸的情況不同」,直接加以否定。第三,對於台灣飛官與中國記者相戀,他又拿馬英九的「兩岸同胞本來就是一家人」,定位這是好事。整個過程,一句話可以形容:中國用一個小發言人就把馬英九給打發了。

為什麼中國可以對馬英九不屑一顧?因為馬英九的自欺卻欺不了人的「憲法」論述把自己給僵死了,何須中國動手?例如馬主張「互不承認主權」,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的總統會要求另一國不必承認其主權,這叫做自我閹割;同時,中國不承認台灣,這叫財大氣粗,台灣不承認中國,則是自取其辱,這兩者可以相提並論嗎?尤其,兩德當年由於相互承認,因此在聯合國擁有兩個席位,馬的「互不承認」又要如何自我貼金?最可笑的就是,既然馬英九認為「大陸地區」人民也是我國民,則國民與國民談戀愛,馬政府憑什麼將台灣飛官停飛懲處?顯然國防部不只把中國記者當做外國人士,而且是敵國人士,依據馬氏憲法, 飛官是否可告馬政府違憲?邏輯錯亂、自相矛盾到這種程度,換做任何人,會敬馬英九是個對手嗎?

馬英九未在就職演說發表「兩岸同屬一中」,讓中國未能如願以償,依其行事作風,下一步非常有可能透過ECFA後續談判的設置障礙,來進一步施壓馬英九。若此,國人必須提醒政府:ECFA原本就是一個政治協議,當初是國民黨用來自我感覺良好、騙票用的,今後馬英九不必再選舉,經建會主委也已公開承認「ECFA只是架構,功能不大」,真相如此,馬英九今後斷不可因為中國的各種可能伎倆,從而找到軟弱讓步的藉口;在捍衛國家主權與國家安全問題上,才是一個總統真正應該戴著鋼盔向前衝的時候,要提振台灣的經濟,必須另覓途徑,走出中國的死胡同,積極與先進國家連結,當經濟主權強化了,政治主權自然獲得鞏固,唯有如此,馬英九才能一雪今日「吳下阿蒙」之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