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資銀行開始踩中國地雷

謝金河 臉書發言 2014-5-18

今年3月25日,被Glaucus質疑上市前就作假帳的香港上市公司旭光高新材料,Glaucus稱旭光高估營收九成,目標價為0元,這個狀況與在台灣掛牌的F再生幾乎如出一轍。

現在旭光股票停牌,確定出事了!公司負責人李炎,另名索郎多吉,已失聯多日。整個李炎控制的華通系資金已崩盤,至少有十多家銀行遭波及,加上民間借貸,涉及資金將達百億人民幣。

但最值得注意的是旭光出事前,4月下旬,由台灣的兆豐金控牽頭,辦了8500萬美元聯貸,台灣參加聯貸的銀行有台新、富邦、台企銀、國泰世華、大眾、開發金等,兆豐銀行是管理銀行,貸款金額是1500萬美元。

旭光一旦出事,台灣銀行業的8500萬美元聯貸,若加上遠東銀行單獨貸款2000萬美元,單在旭光的呆帳已超過1.05億美元。最近麥格里的主管提醒我要深入研究兆豐金控,看起來內情不尋常!


鄉民狂譙!7台資銀遭中企倒帳 聯貸8500萬美元

By taiwancon - 週三 2014年05月21日, 2:42 下午

作者HermesKing (Hermes)
看板Gossiping
標題Re: [新聞] 7台資銀遭陸企倒帳 聯貸8500萬美元
時間Tue May 20 21:28:19 2014

20140521144407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finance/11037636
    7台資銀遭陸企倒帳 聯貸8500萬美元

    【壹電視報導】國際禿鷹格勞克斯,之前狙擊F-再生,造成再生的股價連續跌停,被金管
    會盯上,另外一家被格勞克斯鎖定的大陸民間企業旭光高新,則是財務出狀況,不但在港
    交所停止交易,還成為史上最大的大陸民企倒債案,台灣有七家銀行,聯貸八千五百萬美
    元給旭光,現在這筆帳恐怕要變成呆帳了。

這舊聞了好嗎?

幸好小魯哥之前有整理過,不囉嗦直接擷取部分報導,畫重點給大家

消息一開始是來自最中立理性客觀中時報系
(據另一份中時的新聞指出,消息來源是路透社的報導)
——

我銀行團 電話會議追債 | 工商時報 2014-05-08 記者朱漢崙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ontent.aspx?id=20140508001222&cid=1205

(前略)

該聯貸案是由兆豐銀出任管理銀行,貸款部位約有1,500萬美元,其他參貸銀行包括
台新、大眾、國泰世華、富邦、東亞、開發、台企銀等共8家銀行;
不過,遠東銀行雖未參加聯貸,但由於對該公司自貸2,000萬美元,使遠銀反而成為
國內最大債權銀行。

據悉,瑞士信貸另也籌組一筆9,000萬美元聯貸案,也正要求該公司大股東提出償債
計畫。

該公司倒帳,大陸當地銀行受到更嚴重的波及。金融圈人士透露,大陸國家開發銀行
為其籌組一筆6.7億美元的聯貸案,並以該公司的股票為擔保品。

據指出,兆豐銀目前已準備針對此一債權進行提存,由於該債權沒有擔保品,一般預
料,兆豐銀應會採取100%全數提存方式來進行提存。

——

注意到了嗎?

我們聯貸給人家 沒 有 擔 保 品 啊 !

順帶一提,據小魯哥我的不負責任觀察

電子媒體大多冷處理這條新聞不太有報導,包括財經節目…

更大的重點在後面,是來自於不可信的大紀元報導、大成報 ( ′-`)y-~

——

中國經濟崩潰對台灣的影響 | 大紀元
2014年04月21日 文/蕭凱元 http://ppt.cc/Q~o6

日中台經濟關係。(蕭凱元製表)

http://www.taiwancon.com/wp-content/uploads/auto_save_image/2014/05/064258pqM.png


(前略)

去年3月,一家中國企業來台借資2.5億美金。

同年4月29日,「中國燃氣」來台募資,與台灣大型銀行簽署總金額達4.5億美元的
聯貸案。

5月22日,中共的國營企業「中信泰富」,跟富邦銀行、兆豐國際商銀及合作金庫
簽署3億3千萬美元聯貸案。

今年1月9日,「騰訊」也向富邦銀行借了2億美元。

(後略)

——

中鋼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與臺灣銀行等12家銀行完成美金2億3千萬元聯貸案簽約

http://n.yam.com/greatnews/politics/20140225/20140225131036.html

大成報 2014年02月25日 大成報記者林中貴/台北報導

中鋼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下稱「中鋼國際」)為償還金融機構借款及充實營運週轉金需
求,委由臺灣銀行及摩根士丹利亞洲有限公司統籌,並由臺灣銀行主辦美金2億3千萬
元聯合授信案,已於103年2月25日完成聯貸簽約手續。簽約儀式由中鋼國際董事總經
理陳華先生及臺灣銀行總經理邱月琴女士共同主持。

該聯貸案由臺灣銀行擔任管理銀行,參加銀行計有大新銀行、東亞銀行、上海銀行(
香港)、國泰銀行、彰化銀行、土地銀行、合作金庫銀行、高雄銀行、華南銀行、大
眾商銀及台中商銀等,合計共12家,聯貸案不僅順利籌組完成,且較預定額度美金2
億元超額認購15%,最終簽約額度增加至美金2億3千萬元,充分顯示金融同業對於本
聯貸案之肯定與支持。

(後略)

——

哥不知道這些企業是否會斷鍊,哥只是順手整理一下部分兩岸的金融交流 ( ′-`)y-~

※ 引述《Reinette (Reinette)》之銘言:
: http://www.nexttv.com.tw/news/realtime/finance/11037636
: 7台資銀遭陸企倒帳 聯貸8500萬美元
: 【壹電視報導】國際禿鷹格勞克斯,之前狙擊F-再生,造成再生的股價連續跌停,
: 被金管會盯上,另外一家被格勞克斯鎖定的大陸民間企業旭光高新,則是財務出狀
: 況,不但在港交所停止交易,還成為史上最大的大陸民企倒債案,台灣有七家銀行
: ,聯貸八千五百萬美元給旭光,現在這筆帳恐怕要變成呆帳了。


從英國抱枕製造業比較英國工廠與中國工廠的存亡關鍵

By taiwancon - 週日 2012年06月17日, 1:37 下午

英國BBC 2 iPlayer最近有上下兩集紀錄片“The Town Taking on China”主要想回答一個許多先進國家投資業者,都很想知道的答案:

在2010年,該不該把中國的分工廠關掉加碼投資自己的祖國?

八零年代以來,全球化的擴張,西方的製造業,為降低生產成本,紛紛將生產線遷往發展中國家,造成西方原本製造業的重要城鎮與區域,面臨巨大的經濟轉型及衰退,而中國就是這個全世界發展最快速發展且吸引最多投資的一個國家。

一個真實故事的主角是Tony Caldeira,一個在Kirkby, Merseyside的一家抱枕製造商(cushion factory)的老闆,考慮將2005年在中國開設的工廠關掉,他企圖透過一個為期三個月的比較試驗後,做一個理性分析的決定。

Kirkby是全英國倒數第五個貧困的地方政府,四分之一的居民靠領救濟金維生且失業率比率高於全國平均。觸發他有此考量的原因是中國社會環境及制度的變遷,過去一向以低成本為最大吸引誘因的因素,已經不再低廉且不確定性高。Tony已經將過去200個員工規模的工廠裁員到剩下50人,大而空蕩的廠房顯得蕭條。

紀錄片中呈現幾個可比較的議題:

    工作機會與員工的認同感: Merseyside地區是英國西北地區的一個舊工業區域,因苦於高失業率,任何一個工作機會均處於高度競爭的情況,為了得到工作,雇員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希望Tony 可以予以錄用。而老員工的忠誠度高有認同感,許多女裁縫師一待就是30年。然而缺點就是這種勞力密集的工作,薪水都只能給最低門檻的等級,而中國目前普遍情況相反。因為投資廠商多,工作機會多,是員工在挑老闆,一個女職員對於Tony 要求加薪50%,否則跳巢。而因語言的差異,除了一位中國籍的財務主管,與其餘的員工均無法以英文溝通。
    員工的出身背景與生活: 即使Kirkby是 一個失業率高且許多的工人階級出身的白人家庭。至少員工都是住在附近地區的居民,每天上班後可以回到溫暖的家跟家人團圓。而在中國工廠的員工則是由西部農 村地區到東部沿岸找工作的農民。他們遠離家鄉,為了比較好一點的收入,養家活口,一年只能見到兒女一次。居住在工廠裡,每天晚上就住在冰冷的工人宿舍。在 英國工人的眼裡,相較之下,他們覺得自己實在是太幸福了!

    產品層級、定位及價格: 英國工廠的生產線比較有制度化,產品技術層級較高,售價也較高,如一個成本£40-50抱枕可以接到美國及歐洲高階百貨公司客戶的訂單,而中國的抱枕一個成本 £4-10, 品質也相對要求低一點,生產線效率鬆散無組織,客戶層級也較低。因為英國的抱枕還是有相對高層級的客層,且最近的訂單數量大增,依據影片中的報導,一張值£20000收入的訂單,讓Tony須好好考慮,且須要招收培訓新的年輕員工學會紡織的技能,然過程中,面對許多挑戰,有其他收入較高且工作內容輕鬆的雇主如Call Centres,約有三分之一的員工放棄的這樣高勞力密集但低收入的工作。

    全球趨勢與產業聚集效應: 英國的製造業已經不是主流,影片中已經清楚呈現,目前浙江地區大約有1000家大大小小的紡織相關及周邊廠商群聚,原料、成品、染料等,相當於過去18世紀英國工業革命發源地 Lancashire, 所以就產業群聚的吸引力而言,Tony 還是會維持中國的工廠,以保有產品不同層級的定位,然生產規模或許開始調整英國與中國投資的比例。

而有這樣的想法的工廠並非只有Tony 一 家,許多過去到中國投資設廠的企業主,漸漸將重心移轉回英國,一個特別值得觀察的點是當投資中國的成本逐漸提高,包括勞力成本及經營成本,或許所反映的是 一個社會薪資結構重整與人口遷移的過程。中國人口多,當沿海地方的一部分人開始提高薪資,為了降低成本,工廠老闆或許會不斷聘用從西部農村到沿海找工作的 低價勞力,而這些人技術門檻低且流動性高,很難有像Kirkby這邊工人的技能與忠誠度,而吸引製造業投資主因或許是低工資,但長期來看,當地的社會發展本質也是一個影響投資的重要因素,影片中所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中國社會的轉型與內部不均勻發展的真實狀態。

這個影 片主要傳達的是英國抱枕工廠與中國抱枕工廠的發展與勞力供給現況、勞工的屬性、文化差異、產品定位與廠商群聚效應。逐漸地,因為各有各自的市場與產品定 位,即使英國絕大多數產業想轉型為高科技的製造業或高階的服務業,像這樣的抱枕工廠屬於低階製造業,即使少數還是存在的。英國廠商發現中國為製造基地的優 勢減少中,將投資中心逐漸移回英國。對於中國投資熱潮,這是一個值得借鏡反省的案例。

Jun 17 Sun 2012


陸大學生預期月薪1萬7千元 4年最低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庭瑤/重慶報導】2014.05.29 04:11 am

中國大陸大學生今年預期月薪降至三千六百八十元(合新台幣一萬七千多元),比去年略跌,也滑到近四年最低點;這個數字比三年前低了近兩千元人民幣(約新台幣一萬元)。大陸大學生薪資預期連降,似與當前台灣大學畢業新鮮人西進找機會的期待不符。

今年初,台灣的人力銀行業者才公布,台灣大學畢業生起薪約兩萬六千元台幣,居亞洲四小龍之末,新鮮人就業前景黯淡。相較下,大陸最新公布的大學生月薪預期數據連三降,間接凸顯對岸大學生的就業條件不再亮麗。

新京報報導,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發布「二○一四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壓力調查報告」,今年大學畢業生人數突破七百萬,來到新高,但就業壓力不升反降。這份對近萬名大學生的調查統計顯示,今年大學生期望待遇跌至近四年最低點,期望月薪平均三千六百八十元。此數據,與當前大陸經濟大環境不明朗的走勢相同。

「過高的期望往往會帶來更大的壓力,合理的期望反而會降低壓力。」北京青年壓力管理服務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熊漢忠認為,大學生平穩地期望月薪走勢,是今年就業壓力下滑的原因。

報告顯示,近五成大學生希望去省會城市及計畫單列市工作;其次是選擇地級市,占二成四。此數據與往年大致相同。計劃單列市是指由國家直接下達計畫,在經濟上享有省級決策權城市,如大連、寧波、廈門、青島、深圳。

此外,大學生希望去直轄市工作占一成八;另有百分之六表示願意去縣級城市工作。願意去鄉鎮工作僅占百分之零點七;還有百分之二點三選擇海外地區。畢業生選擇中,近半數認為應該找工作就業;有創業想法的人數也達到二成三,想要考研究所的人數有二成。

專家指出,對比去年資料,今年求職者表示想創業和考研究所的比率都上升,選擇直接工作就業的比率下降。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生比率再度上升。但專家指出,實際上每年畢業後走向創業的比率還不足百分之二,同「意願」的差距超出了十倍。這顯示,政府應在進一步落實創業政策、改善創業環境、提供創業條件等方面,為有創業意願的大學畢業生創造環境。


華爾街之狼 最恨中國黃金大媽  最大戶是人行 只進不出打得國際投資大鱷灰頭土臉

2014-6-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36| 評論數: 0

在黃金價格出現32年來最大年度跌幅之際,香港財經評論員梁海明撰文直指,熱衷於積囤黃金的「中國大媽」恐怕會是美國華爾街最恨的人,同時挑明指出,世界上最大的「中國大媽」就是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

梁海明在BWCHINESE中文網撰文分析指出,在2013年美國聯準會提出要逐漸退出量化寬鬆政策(QE)的陰霾後,黃金價格出現重挫約27%,而根據統計,人行卻趁機大撿便宜,全年大舉進口超過1千噸黃金,約占全球購買量3756噸的1/3。

遊戲規則完全失靈

目前全球黃金總存量不到18萬噸,當中可供交易的數量只有20%,而「中國大媽」們把黃金藏在床底下,只會令黃金交易量越來越少;更令人氣結的是,人行購買的黃金「只進不出」,這不但讓華爾街驚訝,更讓黃金儲備量最多的美國政府非常警惕。

梁海明說,華爾街投資銀行大鱷如高盛、花旗、摩根大通和摩根史坦利等,每年經常從美國聯準會租借黃金出來炒作,大約有400至500噸,然後壓低黃金價格,再從市場買回來還給美國聯準會,大賺差價暴利。

可是,這套遊戲規則碰到「中國大媽」時,卻完全失靈。「中國大媽」根本不按牌理出牌,看到金價下跌,就急著出手買黃金,結果跌了乾脆打成金飾或直接藏在床底下不賣了。這套玩法搞得這些過去叱吒風雲的華爾街金融大鱷灰頭土臉,只能對著「中國大媽」乾瞪眼。

黃金跌 符合美利益

梁海明分析,自從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確立霸主地位後,美元不再與黃金掛鉤,從此之後,美國可以隨便印美鈔,各國貿易也多採用美元計價。即使各國有所不滿,美國也不甩,因為這是「我們的貨幣」。加上美國金融大鱷的操盤,更讓許多投資客聞風喪膽。

為了繼續讓金融大鱷為所欲為,美國自然希望黃金價格下跌,甚至跌到如同爛銅一般, 讓「金本位」再也不被人提起。且即便日後國際貨幣體系回歸「金本位」,擁有超過8100噸黃金的美國貨幣仍然可以占據強大優勢。

梁海明指出,對美國來說,其他國家把黃金當「草」,而不是當「寶」,更符合美國自身的利益。


2014-2015經濟崩潰自人民幣開始!!

恬淡虛無(28430837)  2014-6-23 上午 10:14:46

2014-2015經濟崩潰自人民幣開始!!

首先來看中國式的特裡芬兩難:人民幣匯率和國內政治經濟穩定不可兼得。

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和國內資源和人工成本的不斷上漲,第一個條件即對外貿易的順差正在消失。第二條件即維持人民幣升值預期,避免人民幣持有者擠兌美元,隨著M2突破100萬億,也正在悄然轉變。所以繼續不斷膨脹的M2必然導致人民幣匯率失守。反之,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必須要限制中國的M2規模,而限制M2的規模,即M2增長 率維持低水準,則國內的資產泡沫會破裂,從而引發國內的銀行危機、債務危機。要命的的是,近年來,由於沒有了意識形態的支持,國內不管是體制內還是體制外,出現問題,都得靠人民幣擺平,一旦限制M2的增長,經濟面臨通縮,財政吃緊,則維穩工作無法持續,引發社會危機。反之,如果繼續維持M2的增長和資產價格泡沫,則高資產價格的受益者不斷增加的進口消費和基於資產安全需要的資產外流,必然導致人民幣匯率失守。人民幣匯率和社會政治經濟穩定二者不可兼得,這就是中國版本的特裡芬兩難。

其次來回答為什麼崩潰從人民幣開始,而不是從國內資產泡沫破裂開始。

如果M2緊縮,資產泡沫破裂會立刻導致大量的社會問題,危及社會穩定,最終也會導致匯率無法維持穩定,政府無法接受這個結果。同樣,人民幣匯率失守,這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不復存在,必然引發人民幣資金擠兌美元,人民幣失去對國內商品的定價權,導致惡性通脹,引發資產價格崩盤,危及社會穩定,這也是政府不能容忍的。人性是貪婪的,做為由個人組成的群體:政府更是貪婪和非理性,基於B法則和人性的貪婪。我們可以判定,政府既不會放棄社會穩定,以限制M2的增長,也不會放棄匯率的穩定。而基於前述中國版特裡芬兩難,這二者又不能同時維持,於是就出現了究竟二者中那一個先爆發,從而引發危機的問題。

資產泡沫侷限在國內,完全由政府政策控制,而匯率不僅涉及到中國,也涉及到世界,影響因素更多,關係更複雜。所以中國政府對資產泡沫的掌控力明顯超過對人民幣匯率的掌控力。既然政府不放棄社會穩定,就不會對M2的增長做硬性的約束,M2的增長率下限以資產泡沫不破裂為底限。即在資產泡沫沒有破裂風險的時候,基於通脹的壓力,會適當限制M2的增長率,一旦資產泡沫有破裂威脅,政府一定會放開對M2的增長率限制。所以,在政府兩不放和對資產泡沫的掌控力強過匯率的背景下,根據中國版的特裡芬兩難,雙維穩的結局必然是人民幣崩潰。也就是說,人民幣匯率不出問題,國內絕對不會主動刺破泡沫。中國泡沫的破裂,只能由匯率崩潰引發,而不可能從內部引起崩潰。

第三個問題,為何是2013?

既然是匯率先倒,就要考慮各種匯率的影響因素,決定人民幣匯率的根本因素是中國的外貿生產能力對世界市場的衝擊,以及美國的中國戰略。

第一:經過十多年的單邊房價上漲,無論什麼一二三四線城市的房價都像房事陽痿的男人噴了昹菲嘀炣般堅挺而起,茁壯非常,但由於人類固有的從眾本能和路徑依賴的思維方式,房地產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經成為無風險的盈利手段,越來愈多的實業資本轉向房地產相關行業,外貿生產能力增長乏力。從2010年以來,人工成本和租金成本大幅提高,以及人民幣兌美元的持續升值,進入2013年以後,中國的實體經濟和外貿生產能力都將受到較大程度的破壞。

第二:從去年以來,從南海到釣魚島,周邊局勢不斷惡化,特別是今年朝鮮半島局勢劇烈惡化,顯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行動正在加速。

第三:在美國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美元跌無可跌,逐步走強之際,日、歐、英等世界主要經濟體卻步調一致地選擇貨幣寬鬆,不管是巧合還是有意而為,都將不可避免造成中國經濟局勢的加速惡化。

根據ABC法則,世上一切矛盾都源自競爭,中國社會目前重重矛盾,根源來自國內不同集團、不同個體的利益競爭,也來自國內外不同國家間的競爭。而局勢的發展方向,則取決於不同競爭主體間的實力對比和競爭意志。在中國內部,由於實力對比有利於政府以及和政府官員勾結的各種勢力,所以國內局勢的發展依然是走向有利於這些集團的方向,即泡沫維持,甚至上漲,通脹加劇,窮人受到更多的剝奪(最近連續發生的再版錢雲飛事件可見一斑)。國外局勢則由於實力對比有利於 以美國為核心的外部,所以局勢的發展則會走向有利於美國的方向,即中國國內矛盾進一步加劇,外貿生產能力不斷受到破壞,民眾對政府的不滿不斷升溫,國內危機走向爆發的終點。從前述第二和第三條,我們不難發現美國的國家意志已經不能容忍中國危機長時間拖下去。所以我斷定人民幣的升值進程將在今年年底,最晚到明年年中結束。由於前述理由,人民幣升值預期一旦結束,國內擠兌美元不可避免,所以,人民幣崩潰可能就在今年,最晚到明年年底(由於時間點始終存在偶然性,所以本次吸取上次預測黃金走勢的教訓,把時間點放寬到2014年)。


大陸產能過剩 危及全球行情

2014-7-1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4| 評論數: 0

大陸盲目擴充產能,已重創了全球商品行情,不少他國企業面對陸企降價求售的動作,深痛惡絕,獲利能力也跟著溜滑梯,甚至引發劣幣驅逐良幣的後遺症,像大陸的鋼鐵、太陽能等產品已讓全球行情從藍海變成紅海,掀起一波波價格廝殺。

《華爾街日報》報導,為了救經濟,大陸透過擴大放款讓企業大肆擴增產能,如今正在苦嘗惡果,不僅陸企本身受害,也波及到全球各國企業。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高級經濟學家Anthony DeCarvalho指出,陸企產能過剩的問題,正危及全球行業的盈利能力,尤其是鋼鐵業。結果可能威脅到世界其他各國許多具有高競爭力的企業面臨被淘汰的危機,甚至步步邁向破產下場。

面對陸企的紅海競爭威脅,各國也不得不祭出貿易制裁手段,防止低價傾銷的陸企大軍,根據全球貿易預警組織分析,在鋼鐵、鋁、水泥、平板玻璃、風力發電機和太陽能等6個大陸產能過剩的行業,自2009年以來所有貿易制裁案例中,有75%的制裁目標是大陸。


物極必反?中國富人開始返貧

‧看雜誌 2014/08/15【撰文/鄭文新】

近日,一篇談論〈中國富人開始進入返貧期〉的文章在網上熱傳。文章稱,未來三年,中國將爆發前所未有的富人返貧的雪崩。因為,中國已經出現了很多富人返貧跡象,諸如一些產業已經進入虧損週期、瀕臨破產的企業家開始跑路甚至自殺、部分上市公司資產在縮水……然而,這或許才是開始。

該文列出了富人為甚麼返貧的7個原因:

1. 樓市泡沫吞噬富人財富:如今中國億萬富豪中近一半是房產商,但樓市泡沫總有一天會破滅。就在當下,樓市下行,已經讓很多房地產商資金鏈斷裂,甚至跑路。

2. 富人理財出現大面積違約:以信託、私人銀行為代表的富人理財方式已經出現了大面積違約的兆頭。標普統計中國企業借款14兆美元全球第一,影子銀行融資占三分之一,這是一個不定時的炸藥包。

3. 「世界工廠」不再:在上一波造富潮中,「世界工廠」成為一大推手。如今中國廉價勞動力優勢不再,大面積的低端製造產業無法升級轉型,等待他們的只有破產和財富大量縮水。

4. 重汙染、重能耗企業大面積虧損:本質而言,礦產、房地產和鋼鐵等重汙染領域的精神太過貧乏,當社會遊戲規則改變時,他們缺乏足夠智慧改變自己,因而守不住財富積累。

5. 人民幣升值泡沫破滅:以前美元貶值熱錢湧入曾對中國造富錦上添花,而今美元復興熱錢外流。

6. 泡沫產業擠出效應:一些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時被吹脹的產業最終會現出原型,如今只能承受潮水退去後的「裸泳」。

7. 富二代敗家:富二代接班已經成為中國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最大的心頭痛。富二代如果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很難在未來的變局中守業。

對中國富人進入返貧期這一現象,有網民認為:中國第一代萬元戶是搞商品批發零售的倒爺(指買賣中間商或是貿易商),第二代富豪是開工廠辦企業的,第三代富豪是採礦的,第四代富豪是搞房地產的。改革以來一直是人生贏家的是權貴子弟,一直靠挖國企牆角和竊取國有資產成為世界級的隱形富豪。這類富人還是少些好,因為他們是環境、道德與公平的破壞分子。來得容易,去得也快。精神貧窮必然導致金山蒸發。

【完整內容請見《看雜誌》2014年8月號;訂閱電子雜誌】


陸企海外舉債面臨風險

2014-10-3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311| 評論數: 0 |原作者: 易憲容

大陸企業今年以G3貨幣(美元、歐元和日元)記名發行的債券已經達到665億美元,超過了2013年全年的590億美元。就在2009年,這一資料還僅是24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企業海外舉債5年增長27倍,出現創記錄水平。

據統計,除日本外,中國企業今年所發G3貨幣債量占亞洲全部的43%,而2009年時僅占3%。國際清算行(BIS)在其《季度評估》報告中表示,2015年,包括巴西和中國在內的企業需要債務再融資900億美元,而2017與2018年至多需要1300億美元。也就是說,未來幾年,中國企業海外舉債仍然會增加。

兩類企業舉債多

首先,就中國企業海外舉債的債務水平來說,有兩個層面。就國家的債務水平來看,應該是沒有多少問題,不僅舉債水平不高,而且債權遠大於債務;就企業的債務水平來看,主要分為兩大類企業,一是房地產企業,目前這類企業海外舉債比重較高,而且房地產企業的負債率較高。如果房地產企業舉債過高,當然風險較高;二是大陸銀行,目前大陸大部分大型銀行已經滿足了2018年之前要求達到的資本充足率要求(最遲在2015年底必須達到9.5%,在2018年底達到11.5%),但是部分由於擔心資產質量惡化和大陸信貸增長放緩,它們仍然試圖到海外發債來增加額外的資本以作緩衝。而這類海外舉債的風險完全取決當前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如果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不是較大,其舉債的風險不會太高,否則情況會不同。

其次,大陸企業特別是房地產企業為何近年喜歡到海外舉債?這主要是出自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大陸房地產市場的周期性調整已經開始,銀行對房地產企業信貸更為謹慎。大陸房地產企業不僅從銀行獲得信貸困難,而且即使可獲得銀行的信貸也會成本高。因此,大陸企業海外舉債的主體房地產企業(今年達600億美元)紛紛走向海外舉債。二是儘管今年以來美國QE開始退出市場,但是利率仍然保持在一個極低的水平。而且日本及歐盟的利率水平更是低。

同時,儘管人民幣今年上半年出現階段性貶值,但多數時候都處於單邊升值的態勢下,再加上大陸企業仍然看好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大陸企業融資不僅比大陸融資便利,而且融資成本低。而國外市場之所以願意融資給中國企業,同樣是看好大陸經濟未來走勢。隨著大陸監管層放寬海外發債的監管,大陸企業紛紛進入國際債券市場,到海外市場舉債也是自然。

第三,大陸企業紛紛進入海外融資的風險有多高?最近BIS的報告指出,全球低利率環境刺激了投資者對高收益率資產的偏好,也使得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企業得以擴大財務槓杆。該報告顯示,2008至2012年間,在1/3的主要新興市場國家,企業的債務增速高於利潤增速。但是,一旦大陸經濟放緩或美元走強,大陸企業將面臨巨大風險。而這裡有3個方面的問題。

經濟放緩是隱憂

一是儘管日本及歐洲的利率上升還會有一個時期,但是美國退出QE及利率上升已經是一種趨勢,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而美元的利率上升,不僅直接影響大陸企業到海外舉債的融資成本,也影響到國際市場資金的流向。這種國際市場資金的突然逆轉一定會全面增加國際市場的不確定性,並造成全球市場的匯率波動。

二是如果全球市場的匯率劇烈波動,不僅可能改變人民幣單邊升值的趨勢,也可能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波動性。如果人民幣匯率貶值,那麼中國企業海外舉債將面臨著巨大的匯率風險,即債務負擔會越來越重。

三是目前中國經濟處於一個重要的周期性調整時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對於這種大陸經濟的周期性調整的時間延續性及深度,目前都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如果大陸房地產市場調整周期長且幅度深,這不僅會造成大陸不少房地產企業破產倒閉,也可能引發大陸銀行體系的巨大風險。

也就是說,在上述的情況下,不僅可能出現國際市場的利率走強,也可能導致人民幣走弱及大陸經濟的下行,這些都可能推升債券收益率,從而進一步可能拖累大陸經濟增長,損害發行人和包括國際投資者和當地銀行在內的債權人的利益。這就使得無論是債務人還是債權人都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

可見,就目前的經濟形勢與環境來看,大陸企業大量地到海外舉債,企業當然會認為不會有多少問題與風險,但是,這種經濟形勢及環境並非是固定的,而可能發生巨大變化的,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大陸市場都是如此。如果大陸企業不能夠考慮到未來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及不確定性,那麼大陸企業大量到海外融資可能面臨著巨大風險。無論是大陸企業及監管層對此絕不可掉以輕心。(作者為大陸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


財團巨人們的死法

UDN blog 王尚智 2014/10/18 19:10

國際間的財團巨人,有幾種死法。

3C科技產業中,電信業已經先讓我們看見死了一波。

包括NOKIA、MOTO雖說不是真正斷氣成了屍骸,但也確實只剩微軟谷歌的巨人輸送真氣,才讓他們蹣跚續命。


這兩天,我提前先看到了對Samsung三星的市場及獲利的預測。

天哪,好恐怖呀!手機銷售的直線墜落,第三季比第二季還更驚悚。市場的冷卻與冷漠怎會那麼瞬間無情?

如今整個秋天的手機市場,彷彿置身東北青森的「蘋果」果園那般璀璨芬芳。

三星當然已經大動作調整體質,回來猛吃包括半導體在內原有經營領域的餅乾屑了。

但朋友在寄給我參考的這份預測報告,Email上同時寫著:

「How about HTC? When the Azrael comes?」
(HTC如何?死神何時來?)


產業的巨人們再大,為了活下去,都必須思考。

也有巨人,正剛抬頭迎接燦爛汪洋曙光,但立刻就看見了自己的空洞。

例如最終,我們將不會知道「阿里巴巴」究竟到底想做什麼?

每次和經濟學家謝國忠吃飯,他對阿里巴巴始終的不以為然,令我印象深刻。

他多次私下批評,強調阿里巴巴每次發佈天文數字的平台交易/營業金額,卻從來沒有單純的提供「獲利數字」。

而在這一波上市釋股的之前之後,阿里巴巴已經幾乎在所有電子商務市場可及的上下游「無一不滲透」!

範圍之大、之密,台灣方面只有殘邊碎片難以掌握充分資訊,只能說,佈局投資的規模是外界難以想像到「株連九族」的地步!

因此,阿里巴巴非得要在最核心紮根在「金融業」,取得資本許願池的源頭活水才行。

然後就是與百度、騰訊等其它中國網路巨人,在每個領域一較高下。

看看最終是誰取得市場人心的「聖杯」?並且在此之前,看看是誰把誰殺死,或者誰先自己重傷而死了!

剛抬頭的巨人,所有投行分析師或經濟學家,幾乎都說,阿里巴巴從頂峰下滑是必然。差異只是「直線下滑」或「拋物線下滑」而已。


至於頂新這樣的食品業小巨人,又會「怎麼死」?

倘若有百千種產品,盤繞於中國市場所有角落的銷售「金流」沒有斷,單單台灣一時之間的小小抵制,根本沒有直接殺傷力。

頂新在香港上市,不是在台灣,股價也沒怎樣大變化;只要是深植於香港的國際資本的洪流巨池之中,那更是幾乎壓根都死不了的!

即使頂新旗下每一個品牌最後都「臭不可聞」,最多頂新也就是「徹底從地浮起,脫離輿論視野」,大不了進入純粹高端雲間神仙的「資本控股」狀態,單純的當好所有各領域投資產業的影武者即可。

誰能抓得到浮雲神仙的財富真相呢?連勝文不就是最好的例子~。

食品業在全世界,往往最有機會成為百年企業。

因為「民以食為天」的積沙成塔之力,倘若沒有政府政治勢力聯合銀行金融強力出手斷根,特別是財團自身還有羞恥之心像是日本雪印公司那樣;否則,食品業巨人遠比科技產業強,那幾乎是永遠也死不了的!

如今的頂新魏家,輾轉找了尹衍梁拿他的信用來幫忙「續命」的,不是別的,只為了安危與名聲。

一開始大概以為,拿出一億美金「比賣油賺的錢還多」,應該可以表態輸誠一下,各界「從輕發落」吧!有錢人,總難免這麼天真的以為呢!

可一旦發現,假使拿出了一億美金,仍然對「案情的開脫」或「社會的同情」毫無幫助,頂新尤其魏家老大,將會怎麼打算盤呢?

都已經名譽掃地了!還要「再虧三十億」嗎?


可憐的財團巨人們,死活也不是簡單的事!

黑心油每年也才賺個小小幾億,一下子就要吐出三十億。頂新今天對外說:「那是尹衍梁總裁提出的數字」。

就算,台灣的財團巨人實在很幸運,在被羈押之前,面對的是效率無能的政府。

但畢竟,巨人的頭頂,還有老天。

所幸,老天,也還是有眼的!


國銀對大陸曝險拉警報!Q3金額1.76兆 單季大增1500億元

2014/10/24 11:26 鉅亨網 記者陳慧菱 台北

金管會最新公布第3季國銀對陸曝險(授信、投資及拆存總額占淨值)金額為新台幣1.76兆,占全體國銀淨值的0.69倍,較上個月0.68倍微幅成長,但仍低於1倍上限規定。但是,整體來說,國銀對大陸曝險從第2季的新台幣1.61兆元增至第3季1.76兆元,單季就大增1500億元。

根據過去金管會的統計資料顯示,國銀對大陸曝險額度自6月的0.62倍、7月的0.65倍、8月的0.68倍、9月的0.69倍,一路攀升,其中,9月曝險金額中,授信及投資部位都略有增加。

金管會銀行局副局長邱淑貞表示,9月曝險額度較8月增加約100多億元,不過,許多曝險額度拉警報的銀行已開始自行調降曝險水位。

在個別銀行當中,有兩家國銀的曝險比重超過0.9倍,分別是永豐銀的0.92倍及北富銀的0.9倍。不過,銀行局強調,這是9月的數據,若相較於8月,永豐與北富銀對中國曝險比重,雙雙都有減少;換言之,加強對中國控管成效已經有出來。

金管會官員表示,各金融機構對陸曝險額度維持在淨值1倍以下是法規規定,也是最低的要求,但內部管理警示的水位,維持在0.9倍以下比較安全。


陸企倒帳 拖累台資銀行

2014-10-29 天下雜誌 559期 作者:程晏鈴

編按:大陸銀行業壞帳連四年上升,台資銀行登陸也遭遇第一個詐騙案──福建泉州索力。向來形象溫和的國泰金控,11月17日罕見對大陸官方喊話,索力是一個經濟犯罪案件。希望大陸政府能做到「依法治國」,不能只讓中資銀行沒事,都是外資在吃呆帳。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指出,索力的資金6,000萬美金透過銀行出去,且負責人吳清勇父子人都在大陸,可能不清楚錢去哪?索力工廠已經復工,卻是提供吳清勇親戚開的公司來使用索力的員工和生產線,泉州政府至今沒給調查報告。福建索力如何詐騙台資與日資銀行?

福建索力鞋業疑似爆發騙貸案,六家台灣金融業者,換來多麼痛的領悟──在中國大陸,風險控管才是永遠的真理。

九月十六日,在德國證交所掛牌的福建製鞋廠「索力鞋業」發布執行長失聯聲明。消息一出,當日股價狂瀉七九%,只剩一歐元。

一紙聲明驚動了台灣金融界。

原來,索力八月底才從台灣和香港共七家銀行,借了六千萬美元(約台幣十八.二億元)。撥款到執行長失蹤,不過十六天。

事發迄今一個月,種種跡象顯示,「這是一起舞弊和詐欺案,」參貸行萬泰銀行總經理張立荃氣憤地說。

更令金融界緊張的是,索力案似乎讓人嗅到大陸企業倒帳潮的開端。而大陸是台灣金融業曝險最大的國家。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報導,中國過度依賴信用貸款,債務規模達GDP的二五○%,中國政府已開始破除企業認為政府會紓困的迷思。「過去企業不管體質好壞,中國政府都會保護,但現在中國逐漸轉為市場經濟,」永豐金控副總經理張澤民認為。

根據金管會統計,截至今年八月底,國銀對大陸地區放款、投資及資金拆存總額度,經過信用評級加權後,為一.七五兆台幣,約全體國銀淨值的○.六八倍,不到法定上限的一倍。

但國際信評機構惠譽卻直言,台灣銀行對中國的曝險總額為九百億美元(約二.七兆台幣),早已超過國銀淨值。惠譽的數字與央行的國家風險報告相近(見左頁)。換言之,一旦大陸湧現倒帳潮,將對台灣銀行業造成極大的傷害。

揭開一層層的面紗後,「索力案」這起詐欺案,暴露出台資銀行在中國處處受限。中企背景複雜,官商勾結無所不在,一旦真的出事,可能陷入求償無門的窘境。

索力案疑點重重

過去幾年,簽證會計事務所是全球第六大Grant Thornton的索力,年營收成長高達二五%,順利在德國上市。

案發後,銀行團才發現索力的銷貨對象,根本是索力董事長吳慶勇成立的人頭公司。過往人頭公司靠跟影子銀行借錢付貨款給索力,形塑索力出貨暢旺,營收高成長的假象。「沒想到全球第六大的會計事務所Grant Thornton提供的財報會是假的,」張立荃坦言。

而福建省公安、銀監會的詭異與不配合態度,也讓人起疑。

據透露,根據國際慣例,聯貸主辦行應該扮演撥款控管者的角色。索力案原應由國泰世華上海分行的外債專戶中,按企業所需,分批撥款。但福建省銀監局一開始就擺明不讓國泰世華做撥款行,指定由中國建設銀行福建分行來做。

案發後,聯貸行要求中國建設銀行提供撥款的依據文件,都遭到拒絕。建行有沒有扮演好監督角色,引發外界質疑。

此外,案發後,銀行團氣急敗壞到晉江市公安局報案,但卻被告知聯貸案是境外案件,拒絕處理。

直到海基會、金管會出面,此案才稍有進展。據透露,必須等到福建地方政府確定索力是背信與掏空,民事訴訟才得進行。

一位了解內情的行長推測,在大陸,許多影子銀行都與當地地方政府有密切的關係。索力當初往來的影子銀行,可能也有官方背景。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任後,高舉反貪腐大旗,打擊協助地方政府舉債、藏汙納垢的影子銀行。這可能是索力突然周轉不靈的時代背景,類似「索力」這樣的企業到底有多少,台資銀行根本無從查起。

最諷刺的是,兩岸今年八月才簽署《兩岸聯合授信合作協議》。但索力案暴露出來的真相是,在人治大於法治的中國,台資銀行對中國的聯貸,儼然是一場「全有或全無」的豪賭。

犧牲的,是興致高昂向中國「錢」進的台灣金融業者。

--------------------

大陸曝險金額有多少?

金管會與央行誰可信?

金管會和央行、惠譽的數據大相逕庭。主要差異在於,金管會的曝險金額按照不同企業信用評等的風險權數加權,不算短期融資的風險以及有擔保品或避險資格的借貸。因此曝險金額相對少,才會在「可控制範圍內」。

這種算法的目的,是根據巴塞爾風險協定去計算曝險,當企業要增加不同信評等級的放款,就需要準備足夠的資本。

不過,當放款變成呆帳時,金管會的算法就變得毫無意義。因為壞帳一百元就是要打掉一百元,就是會啃食銀行的獲利與淨值。因此惠譽信評資深副總經理李信佳認為,增加披露總放款金額是計算風險的第一步。


孫建波:國際資本進入將推動中國股市發展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新華社中國金融信息網) 2014-12-21 15:07:11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由中國金融資訊網、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舉辦的“人民幣時代”主題論壇第一期暨大金融思想沙龍(No.18)“滬港通開啟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新時代”於2014年12月20日舉行。在此次論壇上,中國銀河證券首席規則師孫建波表示,滬港通真正搭建起國際資本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橋,對今後中國股市繁榮發展具有推動的意義。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規則師孫建波發表主題演講。中國金融資訊網 陳周陽 攝

孫建波表示,滬港通是一座橋梁,改變了以往對中國資本開放就要讓資本帳戶一下子全部開放的看法。其實,可以有很多辦法使外資通過可以監測的渠道進入中國資本市場,這是滬港通比較重要的意義。

對於滬港通對兩地股市的意義,孫建波提出四個字“審美標準”。他指出,香港市場藍籌股較內地市場價格貴。近期內地市場藍籌股出現暴漲,滬港通對A股的審美標準有比較大的影響。

對於中國資本市場開放,孫建波認為是大勢所趨。中國資本市場開放是以經濟復甦為早期開放陣地,主要集中在外貿領域。而滬港通真正搭建起國際資本與中國資本市場的橋,對今後中國股市繁榮發展具有推動的意義。從韓國、台灣的股市歷史看,資本開放后海外資金進入都曾給當地股市帶來繁榮。

孫建波指出,人民幣國際化的進展與展望是美好的愿望,但也是一個努力的過程,相對漫長。人民幣的國際化本質讓全球在價值上接受,這條路是技術升級之路,是提高發展質量之路。這條路可能比過去30年的改革開放之路更長,只有在發明創造、服務等產業轉型升級,才能使人民幣國際化之路走得更加扎實。

“人民幣時代”是中國金融資訊網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逐步加快背景下推出的高階智庫交流平臺,涵蓋主題論壇、高階訪談、專題講座等多種形式,旨在為人民幣國際化建言獻策、保駕護航,開啟中國人民幣時代,實現中國金融夢。


陶冬:上海現已積壓全球75%銅庫存

鉅亨網新聞中心 (來源:和訊網) 2014-12-22  09:20 

作者:陶冬(瑞信的董事總經理、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

七成以上中國進口的銅,不是被用在電纜、住房或電器上,而是被用來融資、抵押套取銀行貸款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今充滿著亂象。

筆者初入行時,曾有先輩教誨:“中國的gdp數字是信不過的,它們被各級官員的造假所污染,用這些數字作經濟模型,輸入的是垃圾,出來的自然也是垃圾。進出口數據比較真實,畢竟那是和外國人作生意,需要真金白銀和真實訂單來完成交易”。

不過近年,貿易數字也越來越不可信了。中國向十大貿易伙伴的出口額,一向與那十個國家的從中國的進口額大致吻合。但是這種一致性於2009年被打破,2011年后中國向十大貿易伙伴的出口,明顯大過對方所接受到的中國進口,而且差距愈來愈大。中國出口香港的金額,甚至一度是香港從內地進口金額的兩倍。政府打擊出口造假后,數據差距有所減少,但依然維持在很高的水平。

出口數據虛高出現的時間點,與理財產品崛起基本吻合。出口商不再為日漸消失的蠅頭小利奔波,而是將商品送入保稅區或香港,號稱根據訂單出口,到銀行開具信用狀,到海外銀行獲取美元貸款,資金以出口款形式匯入國內,變成人民幣,購入理財產品。這種“內保外貸”,美元貸款利率5%或更低,理財產品年收益8%或更高,只要人民幣不貶值,這是旱澇保收的套利交易。至於出口產品,在保稅區或香港一日游后,又轉回到出口商手中,再做第二輪“內保外貸”。這是為什么韓國、台灣出口不景氣,美國、歐洲需求低迷時,中國的出口可以一枝獨秀的原因。

進口數字,同樣機關重重。四年前,上海的銅庫存占世界總庫存的30%,倫敦商品交易所占全球庫存的六成;如今上海庫存占至全球庫存的四分之三,倫敦庫存不到四分之一,全世界的銅全部跑到上海來了。可是工廠家的銅庫存在下降,需求低迷,前景不明朗,資金成本上揚,企業均在去庫存。國家儲備也未見上升。新增加的銅庫存全部堆在上海保稅區。據cru copper monitor,上海保稅區銅庫存已經激升到70萬噸。

進口銅之所以云集保稅區,和國家豁免保稅區內增值稅有關,與保稅區保存、運輸比較便捷和便宜有關,不過最大的理由是在那里將銅抵押出去獲取銀行貸款最容易,利率也較低。拿銅作抵押,貸款做套利交易的大有人在。不僅銅,鐵礦石、棕櫚油、天然橡膠,大多都成為融資工具,最近甚至一船船石油也被用來作抵押貸款了。

商品抵押融資的關鍵,在於信用證的時間差。一般信用證有90天或180天的有效期,商品出售后到還款前的一段時間,便是自由利用資金的時間。而且由於信用證的違約風險較小,銀行的利率也較低,融資成本較低。如果拿著信用證在海外借美元債,利率水平更低得難以想象。如果連續做幾單類似的交易,不同的時間差連接起來更能產生平穩的現金流余額。中間做一點手腳,還有可觀的杠桿。

拿銅庫存融資的主力還不是套利交易,房地產商才是最大的用家。政府在銀行貸款上封殺房地產商,ipo融資也十分困難,向信托基金借款利率超過15%,於是通過商品進口、庫存抵押,成為房地產商得到合理利率的銀行貨款的曲徑通幽了。這個背后,其實是中國信貸市場在行政干預下供應與需求失衡、價格與風險錯位所帶來的扭曲,害得全世界的銅全到上海來旅遊。

房地產商手頭的銅,目的在於換取推進項目所需要的資金,其目標顯然與志在賺取幾個點利差的套利交易盤不同,而且他們的頭寸一般已作適當的對沖。春節過后銅價大跌,市場擔心庫存銅可能會因被逼空而清倉。筆者相信此屬過慮,匯率貶值百分之幾不至於迫使房地產商賣銅,除非他們有更好的、更低成本的融資途徑。

海外見到中國大量進口銅便認為需求有所上升,不過國內微觀層面卻未見到實質性的需求改善。新年后往往是下單旺季,今年卻弱過以往,除了一些季節性主導的訂單外,今年的商品需求十分淡靜。自從銅錢從流通貸幣領域消失以來,銅基本上作工業用途。如今銅的金融屬性再次超越工業屬性,對於中國經濟不能不說是一種黑色幽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