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雙酚A塑化劑遺毒下一代

【中央社╱台北16日電】2012.03.16 11:50 am

學者今天指出,「雙酚A」與「塑化劑」會干擾人體內分泌,兩者加成毒性更毒,除危及人體心肝腎健康,也會透過基因遺傳給下一代,政府應嚴加管制。

現代人生活為講求方便迅速,許多包裝食品容器幾乎「無塑不在」。

台灣師範大學生命科學系助理教授沈林琥與高雄醫學大學環境醫學研究中心教授李水龍共同組成研究團隊,利用生物資訊與毒理基因體學的方法,比對化學物質與基因蛋白質產生交互作用,發現「雙酚A」和「塑化劑」(即鄰苯二甲酸酯類)具有類似毒理基因組特性,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

沈林琥分析,「雙酚A」和「塑化劑」暴露與基因蛋白質的毒性網絡,前10項疾病風險包括生殖相關疾病、前列腺相關疾病、子宮內膜相關病變、卵巢相關疾病和乳房病變,

李水龍說明,「雙酚A」和「塑化劑」若同時被使用在食品容器或食品內有加成效果,毒性更毒,並提高人體罹病風險,對於心臟、肝臟與腎臟影響最大。

李水龍指出,無論是在嬰幼兒奶瓶、寶特瓶裝飲品、食品罐頭內防鏽塗劑、電子發票感熱紙等都可能含「雙酚A」,「雙酚A」與「塑化劑」都是環境荷爾蒙,不僅干擾人體內分泌,導致情緒不穩,影響生殖能力,也會促進女性生殖器早熟;「雙酚A」若留在人體中,其基因表現還會遺傳至下一代。

學者呼籲,塑膠在現代生活中被廣泛使用,「雙酚A」和「塑化劑」會從塑膠中滲出至周邊環境,民眾若改用玻璃容器會較安全;政府應加強食品安全規範與稽查,在食品容器上增加警語,並推動食品履歷,提供民眾對於「雙酚A」和「塑化劑」的資訊教育。

【2012/03/16 中央社】@ http://udn.com/


塑膠奶瓶含雙酚A 恐致癌

聯合新聞網 2008/04/17

【聯合報/編譯王先棠/綜合外電報導】

美國聯邦政府十五日首次表示,嬰兒奶瓶等塑膠日用品中的化學成分「雙酚A」(Bisphenol A,簡稱BPA,又譯酚甲烷)可能對人體產生致癌等重大健康威脅。

加拿大媒體報導,由於加拿大政府預計十六日宣布BPA為危害人體健康的有毒物質,一些加國大型零售商店十五日即火速將大批含有BPA的塑膠水壺、食品容器下架。若消息屬實,加拿大將是全世界第一個認定BPA對人體有害的國家。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全國毒理學計畫」十五日發表初步報告指出,針對老鼠研究發現,接觸BPA可能導致乳癌、攝護腺癌、泌尿系統問題、女性性早熟以及行為改變。但這項報告仍呼籲各界再做更深入的研究。

美國政府過去一向認為一九五○年代開始用於塑膠產製的BPA不足以危害人類健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也一直宣稱BPA相當安全,這個主張多次遭到美國國會議員和食品安全人士抨擊。這份新報告則顯示美國政府立場有了重大改變。

動物實驗雖然僅能對BPA的風險提供有限證據,但新報告特別強調,BPA對人體健康的可能影響不容忽視。據估計,全美六歲以上人口中,多達百分之九十三的尿液裡含有BPA。

嬰兒是最可能因接觸BPA而受影響的群體,因為奶瓶及許多嬰兒奶粉罐的內層,都使用這種化學成分。

負責監督這份報告撰寫過程的美國政府「人類生育風險評估中心」主任歇爾畢說,BPA「無所不在」,儘管人類接觸BPA大都經由食品、容器、飲料瓶罐,但水、灰塵,甚至手機都有可能含有BPA。

一些美國的公共衛生推廣團體表示,這份報告將鼓勵美國政府對含BPA的嬰兒用品發出禁令,但化學產業公會「美國化學委員會」所屬「聚碳酸酯及BPA全球小組」執行主任韓特蓋斯強調,新報告並未發現BPA對人類健康有「值得高度關切的問題」,而且報告既然說要再做研究,「加強研究總能帶來更多好處」。

「全國毒理學計畫」的最終報告將於今夏公布。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雖無權管制BPA,但其報告的結論可供訂定化學成分安全限制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與環保署參考。

新聞辭典》雙酚A 高溫溶毒

【聯合報/朱淑娟/報導】雙酚A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具有質量輕、透明性佳、耐衝擊性、可耐熱等特性。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化(PC)產品,包括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水壺、可微波的食品容器、眼鏡鏡片等。

雙酚A可能導致青春期早熟、肥胖、糖尿病、侵略性傾向、學習及記憶受損、免疫功能受損、乳癌、攝護腺癌、精子異常、影響女性生殖系統、流產等。

含有雙酚A的容器,在高溫時可能溶出有毒物質,衛生署建議,第一次使用塑膠奶瓶前最好先用攝氏九十五度以上的熱水浸泡,沖泡奶粉的水溫不宜太熱,最好維持在四、五十度。

致癌威脅》專家籲:改用玻璃奶瓶

【聯合報/朱淑娟/報導】環品會董事長劉銘龍具體建議:民眾應避免使用PC材質的容器、塑膠包裝的食物、玩具,也儘量減少加熱。

家長盡可能幫嬰兒選用玻璃奶瓶,若要用塑膠奶瓶,不要把牛奶放入奶瓶內加熱,也不要用高效清潔劑或熱水清洗。

奶瓶有刮痕或出現霧面應立即丟掉,不要把一個小孩用過的塑膠奶瓶轉給第二個小孩用。

【2008/04/17 聯合報】


毒奶粉之外:生活充斥雙酚A 政府勿再觀望!

作者:許心欣(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常務理事)

除了三鹿毒奶粉,我們的下一代還面臨其他健康風險!最近美加一項研究發現,低劑量的雙酚A暴露對腦部發育與運作可能有負面影響,並確定PC材質的嬰兒奶瓶等塑膠容器,溶出的雙酚A對人類健康有潛在危害。其實,主婦聯盟早在3年前即提出警告,但環保署日前僅表示,「將依國際上最新毒理研究資訊,評估列管為毒性化學物質之可行性」,另外也不見衛生署提出對策。難道,要消費者自求多福?

雙酚A,原文Bisphenol A(縮寫BPA),或譯作酚甲烷,是一種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或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殖系統。對人類的影響在維基百科顯示「目前說法不一:工業界資助的研究結果傾向於聲稱沒有發現重大影響;政府資助的研究傾向於發現有重大影響。歐洲及日本學者已密切注視它對人類生殖力的影響。」看到這樣,社會大眾會比較相信哪一邊的研究結果?

目前歐美日對於雙酚A均有管制或規定的措施,如挪威已明確禁止雙酚A在消費品中使用,加拿大已把雙酚A列為危險化學物質,也在今秋實施禁止進口和銷售含有雙酚A成分的聚碳酸酯塑膠嬰兒奶瓶,加拿大衛生部成為世界上首個管制雙酚A的機構。連中國也已訂出食品容器、包裝材料用聚碳酸酯成型品在水中浸泡的限量規定,雖然寬泛但總比台灣什麼規範都沒有來得好一些。

主婦聯盟2005年就已對雙酚A的問題提出警告,但三年過去環保署卻還在觀望,還要再評估是否列為毒性物質,而衛生署也遲遲不見訂出塑膠容器溶出雙酚A的限量標準,難道我們的嬰幼兒健康不值得早早規範這已有明確風險和毒害性的物質嗎?難道要每個人自求多福,小心選購不含雙酚A的產品,還要謹慎使用塑膠奶瓶和水壺?為什麼不能早一點從源頭管制,讓消費者不會從架上買到會溶出雙酚A的產品?

當雙酚A問題在加拿大出現後,消費者像驚弓之鳥,零售商則立即從貨架撤走懷疑有問題的產品,政府亦迅速回應,短期內收緊監管規定。而台灣呢?之前有PC奶瓶驗出雙酚A,造成許多家長擔心、恐慌甚至自責,也使得玻璃奶瓶的銷售一時間大增。但除了部份消費者因此警覺注意之外,政府態度則顯得保守且不積極不作為,新聞事件過後不見衛生署訂定雙酚A管制標準,環保署也還不打算將雙酚A列為毒性物質。

塑膠瓶。圖片來源:Scott Belcher事實上,生活中不只奶瓶含有雙酚A,包括澡盆、兒童玩具、水壺到可微波的食品容器。現在因為響應節能減碳,帶水壺出門的人增加不少,但以塑膠水壺佔大多數,有多少水壺會溶出雙酚A則缺乏檢驗,又有多少人會注意到塑膠水壺與雙酚A的問題?美國研究發現,雖然有的塑膠產品標榜耐熱,但只要溫度超過100度,即可能釋出毒素,進而導致青春期早熟、肥胖、糖尿病、癌症。而在容器受熱、或接觸到很強的洗滌劑、或裝酸性物質等情況下,雙酚A更容易滲出,很多人使用可微波的塑膠容器,還包括便利商店的便當以及微波食品,有哪個單位檢驗過這些塑膠容器是否在加熱後會溶出雙酚A?

身為二個小孩的母親,看到這樣的新聞雖然慶幸自己當初以母乳親餵孩子,但對因為上班等因素需要瓶餵母乳,或是採用配方奶而不得不使用奶瓶的家庭,則是期望大家能重視這則新聞,多注意使用奶瓶的安全風險問題。除了自保要慎選奶瓶之外,也要注意水溫和清潔消毒方式。但這僅是治標而不治本的方法,重要的是如何讓新手父母不會在無意間購買了含有雙酚A的奶瓶或玩具,更不會因為沒助意到這樣的新聞,而在無意間使用過高的水溫,或是用來裝酸性飲料,以及因刷洗刮傷奶瓶而造成雙酚A溶出。

因此面對雙酚A所帶來的健康風險,其治本之道應是仿效先進國家儘速訂出規範與標準,讓廠商僅生產符合規範的產品,市面上只賣合格產品,且有明確而完整的材質標示。至於PC奶瓶在國外有些國家已經禁用,但國內還沒明文規定,希望相關單位儘早為嬰幼兒和兒童可能接觸的塑膠製品嚴格把關。

在少子化的當下,新生兒的數量已愈來愈少,如果他們還得面臨毒奶粉、毒奶瓶的威脅,實在令人痛心,也絕非國家之福!


美研究:食品包裝不當 讓雙酚A吃下肚

摘譯自2011年3月31日ENS美國,加州報導;陳巾眉編譯;蔡麗伶審校

根據一篇最新發表的研究論文指出,食品的外包裝是人體接觸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的主要來源。這兩種化學物質都是環境荷爾蒙,也就是內分泌干擾物質,並與癌症、不孕、性早熟症有關。

為了評估食品包裝材料的影響,研究人員在實驗參與者攝取新鮮食物前、中、後測量尿液裡的雙酚A和鄰苯二甲酸的代謝,來對照其攝取具有外包裝食品的代謝情形。

研究人員選擇了20位住在舊金山灣區的參與者(5個家庭),根據參與者所提的報告指出其攝取罐頭與塑膠包裝食品的習慣。參與者首先依照日常的飲食習慣,接下來3天則是完全攝取新鮮的食物,不能有任何的罐裝或是塑膠包裝食品,接下來再回到他們的日常飲食習慣。

超市裏的新鮮蔬果。圖片節錄自:Demetrios Lyras相本。研究人員蒐集連續8天夜間的尿液樣本,將他們分類為攝取新鮮食物前、中、後三段時期。

實驗結果顯示,當參與者完全攝取新鮮食物,避免接觸食品外包裝(聚碳酸酯塑料、罐頭內層)後,尿液裡的雙酚A濃度下降了60%。

實驗結果也顯示出,尿液裡的DEHP(鄰苯二甲酸二辛酯)下降了50%,鄰苯二甲酸鹽類通常添加於容器與塑膠包裝來增加延展性。

「我們的研究提供了清楚且引起關注的證據,食品包材是暴露於雙酚A和DEHP的主要來源。」此篇研究論文的主要作者也是寂靜的春天研究所負責人Ruthann Rudel指出。「此篇研究顯示出只要攝取新鮮食物3天,就可以降低孩童與成人尿液裡環境荷爾蒙濃度達50%」

實驗研究指出,雙酚A構造類似人體的荷爾蒙雌激素,暴露於雙酚A會影響腦部、生殖系統、乳腺和前列腺的發育。

實驗與臨床研究中,鄰苯二甲酸已經被證實會干擾人體荷爾蒙雄激素的訊息傳遞,以及男性生殖系統的發育。

「這是項重要的研究」非營利組織Safer Chemicals, Healthy Families.負責人Andy Igrejas說,「這項研究有兩個重大意義,其一,縱使多年來已經建立這些化學物質與健康風險的關聯性,政府仍然未制定相關法規管制。」「其二,消費者可以主動維護自身權益。聯邦政府無法制定相關法規管制,消費者就必須設法自我保護,像是減少攝取具有外包裝的食品。」

「這項研究指出,若是從食品的外包裝移除雙酚A,將消除人體暴露於雙酚A的最大來源。」 乳癌基金會顧問Janet Gray博士說。「這項研究可當作是對於工業和政府的有力訴求,對雙酚A做有效的管制,嚴格限制雙酚A添加於食品的外包裝中。」

研究學者建議,改變烹調飲食習慣,像是避免罐頭食品,選擇玻璃或是不鏽鋼的容器,以及不要將塑膠容器直接微波。

在蒐集與測試了300種罐頭食品後,乳癌基金會發現雙酚A特別存在於酸、鹹、以及富含脂肪的罐頭食品內。他們建議減少攝取以下10種罐頭食品:椰奶、湯、肉類、蔬菜、浸泡在醬料中的餃類、果汁、魚、豆類、代餐和水果。
Toxic in Canned Foods Cleared By Fresh Food Diet
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March 31, 2011 (ENS)

Food packaging is a major source of exposure to bisphenol A and phthalates, both 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with known links to cancer, infertility, and early puberty, according to a peer-reviewed study on 20 participants in five families.

To evaluate the contribution of food packaging to exposure, researchers measured urinary BPA and phthalate metabolites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a "fresh foods" dietary intervention.

They selected 20 participants in fiv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families based on self-reported use of canned and packaged foods. Participants ate their usual diet, followed by three days of fresh foods that were not canned or packaged in plastic, and then returned to their usual diet.

The researchers collected evening urine samples over eight days in January 2010 and categorized them as pre-intervention, intervention, or post-intervention samples.

Test results showed an average drop of 60 percent in BPA levels when study participants ate a diet that avoided contact with food packaging containing BPA, which is used to make polycarbonate plastics and in the lining of food cans.

Tests showed a 50 percent average drop in DEHP, a phthalate commonly added to some food containers and plastic wraps to increase flexibility.

"Our study provides clear and compelling evidence that food packaging is the major source of exposure to BPA and DEHP," said Ruthann Rudel, lead author of the study and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Silent Spring Institute. "The study shows that a fresh-food diet reduces levels of these chemicals in children and adults by half, after just three days."

BPA has been shown to mimic the hormone estrogen, and exposur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effects on the developing brain, reproductive system, and mammary and prostate glands in laboratory studies.

Phthalate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interfere with androgen signaling and male reproductive development in laboratory and human studies.

"This is an important study," said Andy Igrejas, director of the nonprofit Safer Chemicals, Healthy Families. "It highlights two things - first, the government still does not have a handle on these chemicals even though health concerns have been established for years."

"Secondly, there is something consumers can do," said Igrejas. "As long as the federal government fails to identify and restrict toxic substances, consumers will increasingly have to take matters into their own hands through efforts like restricting their packaged food."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removing BPA from food packaging will remove the number one source of BPA exposure," said Janet Gray, PhD, science advisor to the Breast Cancer Fund and professor at Vassar College. "The study should serve as a call to action for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to get BPA out of food packaging and to fix the broken chemical management system that allows it to be there in the first place."

They suggest making some changes in the kitchen, such as avoiding canned foods, choosing glass and stainless steel food and beverage containers, and not microwaving in plastic.

After aggregating the results of tests of 300 canned food products, the Breast Cancer Fund found that BPA especially leaches into canned foods that are acidic, salty or fatty. The group's recommendation of 10 canned foods to avoid to reduce BPA exposure are: coconut milk, soup, meat, vegetables, meals such as ravioli in sauce, juice, fish, beans, meal replacement drinks and fruit.

全文及圖片詳見:ENS報導


雙酚A有毒 明年6月全面管制

自由時報 2008-12-6

將公告為第四類毒化物

〔記者劉力仁、魏怡嘉/台北報導〕嬰兒奶瓶、運動水壺等塑膠容器材質中常見成分雙酚A(Bisphenol A,BPA),各國紛紛指出可能導致不孕、致癌有礙健康,國內卻遲未管制;環保署昨天宣示,最快明年六月公告雙酚A為第四類毒化物,不僅進口要申報,衛生單位也須配合訂定食品容器殘留檢驗標準。

法令未明定前的空窗期,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建議,有小寶寶的民眾不放心,建議可用玻璃奶瓶,但須是不含鉛及耐熱攝氏一百度的奶瓶,如使用PC材質的奶瓶,則要定期更換,有刮損的奶瓶最好不要用。

煮沸後的奶瓶最好用攝氏五十度以下的溫水再沖一下,泡奶時,水溫不要超過攝氏五十度,將可大幅降低雙酚A的暴露風險。

環保署環境衛生及毒物管理處長袁紹英表示,雙酚A已證實會干擾動物體內的內分泌激素調節機制,為不確定的致癌物質。目前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將毒化物分為一至四類,第四類定義為:「化學物質有污染環境或危害人體健康之虞者」,明年列為第四類毒性物質之後,進口廠商申報量將加以追蹤及管制。

優先針對奶瓶訂定管制標準

台師大化學系教授、消基會秘書長吳家誠表示,美國衛生署今年八月提出報告即指出,雙酚A對腦部有所危害,另外動物實驗中,只要三ppb的雙酚A,就足以讓動物細胞發生病變。

現在市售塑膠瓶罐材質PC多是從光碟片回收,成分中就具有雙酚A,對環保署作法樂觀其成。

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副處長謝定宏則表示,一旦環保署將雙酚A確定列入毒性物質後,不排除以嬰兒用的奶瓶為優先,儘速針對食品容器訂定雙酚A的管制標準。

依歐盟調查,市售容器含雙酚A的濃度,均在人體容許攝取量範內,或許不須全面禁用,但一定要管制。

雙酚A在老鼠實驗發現會對腦部記憶及生殖產生負面影響,並會促進腫瘤生長,另人體臨床研究發現會增加心血管及糖尿病罹病風險。林口長庚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呼籲,衛生署除訂定食品容器的管制標準外,亦應訂定人體容許攝取量。


酚甲烷 -- 雙酚A(Bisphenol A,縮寫為BPA)

Wikipedia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雙酚A(Bisphenol A,縮寫為BPA),中國大陸多稱為雙酚A。一種化工原料,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它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具有兩個酚 官能團。雙酚A被用於合成聚碳酸酯塑料和環氧樹脂等。

19世紀30年代中期人們就發現了雙酚A可以發揮雌激素的作用,它在各個領域應用的爭論也就此開始。到2008年,一些政府開始對它在消費領域的安全性提出正式的質疑,並陸續採取措施讓相關產品下架。2010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依據在多胎兒、嬰兒和幼兒中收集到的數據資料提出進一步的擔憂。當年九月,加拿大成為首個將之列為有毒物質的國家。在歐盟和加拿大,雙酚A被禁止用於生產嬰兒奶瓶。

19世紀80年代,這種化合物在全世界的產量超過了一百萬噸,而2009年全世界更是出產了超過二百二十萬噸雙酚A。2003年,美國對雙酚A的總消耗為 856,000 噸,其中的 72% 被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料, 21% 被用於生產環氧樹脂。在美國,雙酚A應用於與食品接觸的領域的比例少於 5% 。

雙酚A在1891年被俄羅斯化學家 A.P. Dianin首次合成。合成這種化合物時,可以採用丙酮與兩當量的苯酚縮合(丙酮的英文單詞為 acetone ,首字母為A,也就是「雙酚A」名字中「A」的來源)。這個反應需要無機強酸,比如鹽酸(HCl),或者 聚苯乙烯磺酸鈉的催化。工業生產中,通常會在投料時加入過量的苯酚以保證丙酮被充分反應,而異丙苯法 得到的粗產品(丙酮與苯酚的混合物)也常被直接用作原料:

很多種類的酮也可以發生類似的縮合反應。無論是來自於樹脂生產中副產品的超真空提純還是從溶液中提取,商品雙酚A需要進一步蒸餾提純。

雙酚A的基本用途是生產各種塑料,這樣的商品早在1957年就已經廣泛出現在商業領域。製造業每年至少要使用80億磅的雙酚A。它是生產環氧樹脂的關鍵單體,更是聚碳酸酯塑料最常用的原料。生產聚碳酸酯的總反應可以寫成:

聚碳酸酯塑料是一種透明且不易碎的材料,常被用於生產各種水瓶(包括嬰兒用的奶瓶)、運動裝備、醫療器械、牙充填的材料、密封劑、眼鏡鏡片、CD與DVD和家用電器外殼。雙酚A也被常用於合成聚碸和聚醚、在塑化劑中作抗氧化劑、在PVC的生產中作阻聚劑。其中環氧樹脂幾乎被用於所有食品與罐裝飲料包裝的內層塗料。然而,處於對人體健康的考慮,在日本,環氧樹脂幾乎完全被PET替代。雙酚A也是合成阻燃劑四溴雙酚A的前體。以前它也曾被用於殺菌。生產無碳複寫紙和感熱紙時,雙酚A可以作為顯色劑以實現複寫或對熱源產生反應,前者被廣泛應用在銷售時點情報系統的收銀小票上。另外,雙酚A也是輸水管道的內層塗料。

「一般來講,塑膠分類標誌為1、2、4、5、6的塑料不太可能在生產中與雙酚A接觸,而有一些——不是全部——塑膠分類標誌為3或7的塑料生產中可能接觸到了雙酚A。」

塑料製品上往往可以看到循環再造標誌和塑膠分類標誌,標誌中央印有包括1至7七個阿拉伯數字中的一個。其中的「7」代表所有的「其它塑料」,包括聚碳酸酯(有時會在循環再造標誌附近註明「PC」字樣)和環氧樹脂,它們的生產原料都是雙酚A。

3號和6號塑料(PVC)同樣可能含有雙酚A,因為在生產軟質PVC的過程中,雙酚A會作為抗氧化劑被添加到塑化劑中。


消基會:18%的感熱紙,檢出雙酚A

自由時報 2012-6-6

〔記者楊久瑩/台北報導〕儘管目前「感熱紙」國家標準,已要求顯色劑不得含有雙酚A,但消基會近日抽樣調查仍發現,除市售感熱紙,包括銀行及醫院的自動櫃員機、號碼牌,高達18%的感熱紙依舊含有雙酚A。

消基會呼籲經濟部標檢局應確實從源頭把關、使用者則應要求製造商提供合格的檢驗報告,以確保消費者不受雙酚A危害。

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指出,這是繼2010年消基會施測發現64%的受檢感熱紙含雙酚A後,第二次進行抽測。今年的樣本包括自大賣場及生活用品店購得5件傳真用感熱紙,以及電子發票、賣場明細表、信用卡存根、車票、彩券、賣場抵用券、銀行自動櫃員機明細、號碼牌等蒐集取得的29件感熱紙樣品,共計34件樣品。

消基會檢驗委員、清大化學系教授凌永健指出,雙酚A(酚甲烷)是一種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或環境荷爾蒙,會影響生殖系統,國內於100年1月公告CNS 15447「感熱紙」國家標準,要求所使用顯色劑不得含有雙酚A之成分,並預告將其列為應施檢驗項目,環保署則已將雙酚A定義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

美國政府則規定,人體每公斤體重每天可接受的雙酚A為50毫克(50 mg/kg/day);另外,歐盟亦規定塑膠容器釋放出雙酚A的管制標準為30 ppb(1 ppb等於10億分之ㄧ);日本環境省則將雙酚A列入疑似內分泌擾亂作用化學物質名單,世界各國對雙酚A管制都日趨嚴格。

凌永健也補充,遭雙酚A危害的可能管道包括接觸、鼻子吸入、吃入、醫療注射、透過母親胎盤進入胎兒;2010年法國國家農業研究院毒理專家拉克針對389位懷孕婦女,進行尿液中雙酚A濃度的檢測,發現超商的懷孕收銀員每克尿液中雙酚A濃度達到2.8%微克,遠高於老師的1.8%微克、工廠作業員的1.2%微克;顯見超商收銀員曝露在較高的雙酚A環境中。

蘇錦霞指出,34件樣品中,有6件檢出雙酚A溶出量在10至50 mg/L 之間,其中2件為傳真用感熱紙,分別來自「家家買」及「小北百貨」,還有「華南銀行」的自動櫃員機明細表,「土銀」、「彰銀」及「署立雙和醫院」的號碼牌。

〔避免雙酚A危害的自我保護方法〕
1.盡量不拿或減少拿取感熱紙收據,尤其是ATM自動提款機等可自行操作的機器。
2.將收據分開擺放在信封或不同皮夾與錢包中,避免污染。
3.勿將收據交給小孩保存或玩耍。
4.碰觸過感熱紙收據後,切記將手洗乾淨再進食。
5.孕婦避免經常接觸感熱紙。
6.碰觸過感熱紙收據後,別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乾洗手液,因為酒精會洗去皮膚的保護層,反而讓皮膚吸收更多的雙酚A。
7.別將感熱紙收據與一般紙類一起回收,造成回收紙也將含有雙酚A。


市長信箱 -- 發問和回覆

案件編號:
(Case ID)     MA201206070XXX
安全密碼:
(Password)     2XXX
案件主旨:
(Case Subject)     請問雙酚A製品屬哪一類?
案件內容:
(Case Content)     市長先生您好: 報載 (自由時報六月六日) 市售感熱紙,包括銀行及醫院的自動櫃員機、號碼牌,高達18%的感熱紙依舊含有雙酚A。消基會董事長蘇錦霞指出,這是繼2010年消基會施測發現64%的受檢感熱紙含雙酚A後,第二次進行抽測。今年的樣本包括自大賣場及生活用品店購得5件傳真用感熱紙,以及電子發票、賣場明細表、信用卡存根、車票、彩券、賣場抵用券、銀行自動櫃員機明細、號碼牌等蒐集取得的29件感熱紙樣品,共計34件樣品。最後並列出避免雙酚A危害的自我保護方法, 第七點為別將感熱紙收據與一般紙類一起回收,造成回收紙也將含有雙酚A。 請問市長先生, 既然如此, 那麼雙酚A紙類屬哪一類回收? 此外, 其它雙酚A製品該怎麼回收? 例如, 雙酚A奶瓶. 謝謝.
受理機關:
(Handled by)     環保局
回覆機關:
(Response from)     環保局
回覆日期:
(Response Date)     2012/6/13
發文字號:
(Issued Number)     101.06.13北市環五10133965XXX號
處理情形:
(Case Status)     親愛的市民您好:
  關於您所問的問題回覆如下:
親愛的市民朋友您好:
有關您致市長信箱詢問「雙酚A紙類」及「雙酚A奶瓶」等屬於哪一類,可否回收一案,本局說明如下:
一、針對感熱紙等紙類因無去化管道,請您裝入本市專用垃圾袋,並於垃圾清運時間攜出即可;另「雙酚A奶瓶」可否回收,只要是容器類物品均可回收,請於每週二、四、六垃圾清運時間交由本局線上資源回收車回收。
二、若對本案仍有任何疑問,歡迎於上班時間逕洽胡宛琳(承辦人)(電話:02-27208889轉1757),我們竭誠為您服務。

謝謝您來信與指教。
祝您 健康愉快 臺北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局長吳盛忠 敬上


「飲」爆危機 這是我們用的水?竟含雙酚A、塑化劑

自由時報 2012-10-22

〔記者鍾麗華、劉力仁/台北報導〕台灣的自來水不僅檢出壬基酚、雙酚A,還有塑化劑,綠色和平與專家呼籲,這些環境荷爾蒙和塑化劑雖然都只是微量,但部份超過歐盟標準值,環保署應列出禁用清單,並訂飲用水的各項標準。

專家籲固定清除 避免二次污染

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解釋,塑化劑與環境荷爾蒙在環境中不易分解,水、土、河川底泥中都會累積,如沒有固定清除,恐會有二次污染問題。

環保署應列出清潔劑禁用清單

綠色和平污染防治專案主任賴倩如表示,環境荷爾蒙或塑化劑恐造成兒童性早熟或生殖器官受損,以壬基酚而言,目前環保署僅限制用在家庭清潔劑,但工業清潔劑仍可使用,環保署應列出塑化劑、環境荷爾蒙的禁用清單。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生化學科教授張怡怡、台大環境衛生研究所教授王根樹等人接受官方委託,連續四年針對新興污染物進行監測。

以去年而言,雙酚A濃度最高為基隆市新山淨水場「原水」濃度為○.○九ppb。至於高雄的翁公園淨水場「原水」的壬基酚濃度為○.八四八ppb、豐原淨水場為○.六八三ppb。歐盟對河川水體的壬基酚濃度建議標準為○.三ppb。

塑化劑方面,新埔、寶山、芎林、鯉魚潭、新竹第一、湳雅等六個淨水場全檢出。DEHP(鄰苯二甲酸二酯)濃度最高是芎林的一六二.二ppb,BBP(鄰苯二甲酸丁基苯酯)則以湳雅二六九ppb最高,而新竹第一淨水場的DBP(鄰苯二甲酸二丁酯)四十二.三ppb、DMP(鄰苯二甲酸二甲酯)三十七ppb。

張怡怡說,環境荷爾蒙檢出屬微量,經過風險評估試算,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在成本考量下,沒有必要要求水公司去除微量的環境荷爾蒙,民眾真正要擔心的恐怕是加氯消毒副產物。

學者︰政府應監測新興污染物

王根樹強調,這些新興污染物雖濃度低,但廣泛存在,政府應注意並長期監測。

環保署毒物管理處長袁紹英表示,壬基酚、塑化劑及雙酚A都屬新興污染物,都名列環保署飲用水水質標準下一波可能列管候選清單之中,環保署會進行調查,目前檢測三項污染物結果都屬於微量,尚未優先考慮列入管制。

水利署發言人田巧玲表示,確有部份淨水場原水偵測到新興污染物,但都是微量,透過淨水處理之後,幾乎都測不到,民眾不用擔心。


未檢出雙酚A(BPA)嬰幼兒奶瓶推薦名單
( http://blog.yam.com/joyce0508/article/11627959 )

Yam blog joyce0508 September 3, 2007

雙酚A之環境流佈與健康影響

雙酚A (Bisphenol A, 簡稱BPA)全球年產量高達64億磅,是重要的有機化工原料,具有質量輕、透明性佳、耐衝擊性、可耐熱等特性,主要用於生產聚碳酸酯塑化(polycarbonate plastic, 簡稱PC)產品,包括嬰兒奶瓶、兒童玩具、可重複使用的杯子水壺、可微波的食品容器、電機設備、運動頭盔、汽車零件、眼鏡鏡片等,及環氧樹脂(epoxy resin)用於罐頭食品和飲料的內襯、補牙填充劑等許多日常用品中。

BPA類似雌激素為已知的環境荷爾蒙,2007年8月2日美國38位科學家在生殖毒物學網站,聯名發表措詞強烈的聲明,指稱在塑膠製品中常見的化學物質BPA,可能導致人類生殖道器官病變,嬰兒和胚胎尤其可能受到危害 。

歐盟標準化委員會(CEN)於2004年公佈BPA溶出(泳移,migration)濃度不得超過0.03 μg/mL (文中簡稱歐盟標準),並且明定測試方法 。歐盟食品科學委員會(SCF)於2006年11月公告BPA每日可容許劑量(TDI)為0.05 mg/kg/bodyweight 。2007年2月美國加州環境研究暨政策中心(ECRPC)公佈5種嬰兒奶瓶(在80℃水中溫浴24小時以模擬50~75洗碗機循環)中BPA的溶出結果,皆測到5~10 ppb的BPA 。2007年5月美國環境工作組織(EWG)公佈97件罐頭食品中(2006年購入)的BPA濃度結果,其中57%被測到BPA,其中又以雞湯與嬰兒食品的濃度最高 。

由於台灣之嬰兒食品類衛生標準,並未針對嬰幼兒PC奶瓶訂定BPA溶出試驗項目,無合格標準,奶瓶生產廠商對此問題瞭解亦有限,因此我們改採正面表列方式,提供未驗出BPA的嬰幼兒奶瓶名單共16種如下,供一般父母家長作為選購時參考依據,詳細內容請見附表。

1.寶貝企鵝高級葫蘆奶瓶(PENGO)
2.Ai-NON BABY葫蘆曲線奶瓶
3.喜多葫蘆型一般口徑奶瓶
4.PIGEON貝親奶瓶
5.NUK印花奶瓶
6.小幼苗標準型奶瓶
7.史奴比寬口徑奶瓶(曲線型)
8.哈奇一般口徑奶瓶
9.奇哥標準口徑奶瓶
10.貝親PES奶瓶
11.小獅王辛巴抗菌標準大奶瓶
12.AVENT 125ml奶瓶(雙入)
13.艾比熊自動吸管奶瓶
14.CHU
15.黃色小鴨抗菌寬口徑葫蘆型奶瓶
16.Combi標準防脹奶瓶

此外,國人對BPA的問題,不可掉以輕心,要趨吉避凶,因此我們建議14:

1. 為人父母

為人父母有權利知道孩童用品中的化學物質以及相關健康影響,但在政府尚未有完整的管制措施前,父母可以採取數項簡單措施,以降低孩童暴露到BPA和其他毒性化學物質,包括避免使用PC製的食物容器(即標示7的回收再利用符號)、罐頭食物、塑膠包裝的食物、塑膠製嬰兒奶瓶等產品。選擇更安全的產品,如選擇木製玩具,選擇1、2、4、5等回收再利用標示的塑膠製食物容器,但仍不能加熱裝在這些容器中的食物。

選用玻璃奶瓶製品,選購陶瓷、金屬的盤子和餵食器皿。如果使用到塑膠製玩具或容器,則不要讓小孩把塑膠製玩具放到嘴中,絕對不要加熱裝在塑膠瓶或容器中的食物,不要長時放置牛奶於塑膠製嬰兒奶瓶,不要使用高效清潔劑或熱水以洗滌塑膠製嬰兒奶瓶或容器,絕對不要放到洗碗機中,丟掉已經有刮痕或出現霧面的塑膠製嬰兒奶瓶。

2. 政府單位

調查國人暴露BPA的主要途徑及進行風險評估。嬰兒食品類衛生標準中訂定BPA溶出試驗項目及合格標準,限制有害化學物質BPA使用於孩童用品。告知消費者危險物質的存在,要求製造商標示潛在危險化學物及其健康風險。改革化學物質政策,參考歐盟化學品法案REACH (Registration, Evaluation and Authorization of Chemicals),相關產品使用者對需使用化學安全報告書規範以外之物質,需提呈安全性評估報告,同時業者具登記管理系統之義務,並由相關單位認證評估,證實產品安全後才能上市,推動綠色化學(減毒、減廢、減能、增效、永續)理念和宣導。

3. 生產和銷售廠商

生產和銷售「零BPA」之產品,使用綠色標章,以建立消費者的信心。

網址:

http://www.envi.org.tw/NwsMsg/Detail.asp?NwsMsgDBID=6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