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餵玉米 美牛吃到腸子都掉出來了

作者: 劉于甄 | Yahoo!奇摩 – 2012年3月15日 下午5:34

瘦肉精讓人心惶惶,但真正可怕的是美牛飼養方式,為了便宜好吃不計代價!綜合來說,餐桌上的牛肉,是以下東西的綜合體:玉米、穀物+動物屍體+雞糞+抗生素+荷爾蒙+瘦肉精 …… 一個合成怪物。

口感肥滋滋、油花分布均勻的美國牛,從小被關在飼養場內,以玉米、小麥為主食,輔以大量高濃縮蛋白來餵食。食物和環境雙管齊下,牛肉中的脂肪含量快速增加,口感變得更肥美好吃。

只不過,牛隻天然的消化系統是設計來消化草料,而非穀物和高蛋白。這樣的飲食攪亂了牛的腸胃系統,經營牧場20年的李曼(Howard Lyman)曾出書爆料:

「這種因食物改變而導致的消化壓力,讓我的許多牲口都受到陰道和直腸脫垂的折磨,原本應在體內的器官,被擠出體外……,我曾花費無數時間,把25磅的牛器官塞回牠們體內,再把傷口縫合。」

更糟的是,「集約畜牧」造成牛隻間不斷交叉感染,業者只好以抗生素來抵擋。2000年美國一項調查顯示,抗生素市場的最大客戶,正是養牛業者。

李曼也坦承,隨著牛隻抗藥性越來越強,他只好每隔30天換打另一種抗生素,而且劑量越打越高。要知道,肉牛的飼育期至少14個月,這當中,美國牛成了名副其實的藥罐子。

為了在最短時間內達到體重,牧人在飼料中加入營養劑,成分是:動物屍體加雞糞。美國平均一年飼養約9千萬頭肉牛,75%是以動物屍體來加強營養,我們吃的牛,也正狼吞虎嚥的吃著動物屍體研磨成的飼料。

摻動物排泄物製成營養劑的做法,也很普遍。美國畜牧業一年製造1億6千萬噸排泄物,轉手回收利用是最經濟實惠的方式。舉例而言,阿肯色州全部農場的牛,每年要吃掉50噸雞糞混合黃豆殼的營養素。牧人滿意的說,吃下這些營養劑的牛,「看起來肥得像一顆顆奶油球。」

這些營養劑,讓牛成了貨真價實的「肉食動物」。直到狂牛病爆發後,專家指出,牛隻食用「反芻蛋白質」(反芻式動物提煉的蛋白質)是罪魁禍首。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才趕忙禁止使用。也就是說,牛終於不再吃牛、綿羊等反芻動物的屍體,但是,豬、馬、雞等非反芻動物的屍體和血液,仍然被偷偷加入牛隻的營養劑內。

業者還不忘讓牛隻上屠宰場前一個月,使出最後一招:添加瘦肉精。讓牛肉表面的白色紋路油不僅美麗又均勻,同時兼具軟中帶彈的豐富口感。

瘦肉精的出現,是全球第十大藥廠禮來公司為了抗氣喘而研發的藥。經過試驗後,發現改善氣喘的功效並不好,反而用在動物身上,能達到極高的換肉率(飼料經過餵養後,轉換成肉的比率)。然而,動物吃下瘦肉精後,開始嘔吐、發抖,寸步難行且倒地不起。截至2011年3月,美國已經有21萬8千隻豬,因服用瘦肉精死亡或生病,危險程度遠高於市面上其他動物用藥。

當牛肉不再天然純粹,而是一種連畜牧業者自己都說不清楚的混合物,瘦肉精就變成僅是美牛問題中的冰山一角。得過諾貝爾獎的美國生物醫學專家普力斯諾,都曾公開宣稱他不敢吃美國牛肉。

做了20年的牧場主人,曾擁有上萬畝農田和數千頭牛隻的畜牧大亨,李曼為美國的畜牧業下了一個註解:「我們的使命是要克服大自然,而我們發現,自己的確可以做到——只要毀掉土地,而且把我們自己也跟著一起毀滅掉,就可以了!」


美法院判決:麥克雞塊不是雞,是怪物

撰文者:麥可.波倫      來源:《雜食者的兩難》 2012-03-14

從愛荷華州玉米田起始的工業化食物鏈,終點落在麥當勞,一份讓駕駛人邊開車邊享用的食物。這是我所選擇的工業化餐點。無數原物料玉米的支流,經由各種加工程序再轉換成肉類之後,匯集成肯德雞、必勝客等速食店的餐點,以及超市中的食材。我們被工業化餐點所包圍了;這些餐點所組成的工業化食物鏈,供應了我們大多數人的所吃所喝。

我11歲大的兒子以撒非常樂於加入我的麥當勞之行,他平常很少有機會去,所以這對他來說可算是種款待(不過這對大部分美國兒童而言已不算什麼了,因為他們每三人就有一個天天吃速食)。我的妻子朱蒂絲就沒那麼熱中,她很注重飲食,而速食午餐代表著放棄了「真正的一餐」,那是很令人遺憾的。以撒建議她可以點一種麥當勞新推出的「優質生菜沙拉」,淋上「保羅紐曼醬汁」。報紙經濟版上說,這些生菜大受歡迎,而且就算不受歡迎,只要名稱好聽,可能還是會保留在菜單中。

對於速食食物鏈中的生菜或素漢堡,行銷人員有個專有名詞:「駁回否定者」(denying the denier)。這些比較健康的餐點,讓那些想吃速食的兒童可以有效回擊父母的反對意見:「不過,媽,妳可以點個生菜。」

我的妻子也的確這麼做了,她花了3.99美元點了寇布生菜沙拉佐凱撒醬,是菜單中最貴的一道。我點了經典起司漢堡、大包薯條和大杯可樂。現在大杯可樂將近一千毫升,不過感謝加大分量的經濟奇蹟,它只比五百毫升的小杯可樂貴30美分。以撒點了新式的雞胸肉麥當勞雞塊、雙倍香草奶昔、超大包薯條,最後是含有冷凍冰淇淋球的點心。我們點的餐都不同,這是工業化食物鏈的特徵,它將一個家庭拆解成不同組成,針對不同對象推銷不同產品,而且把我們各自吃的餐點加總起來,可能會比平常一起用餐吃得還多。我們三人總共花了14美元,四分鐘就打包完畢,可以帶走了。我在離櫃前拿了一張印得密密麻麻的傳單,上面寫著:「完整提供各種營養,為您選擇最佳餐點。」

我們是可以在麥當勞的雅座坐著吃,不過今天天氣很好,所以我們決定收起車子的頂棚,在車中吃午餐。餐點和車子的一些設計都考量得非常周到。目前美國人有19%的餐食是在車裡食用,車子前後座都有杯架,所有點餐、付款、取餐的步驟都不需打開車門即可完成,而除了生菜沙拉之外,所有的食物用一隻手就可以吃了。

事實上,這正是雞塊聰明之處,它把雞肉從刀叉和餐盤中解放出來,讓雞肉容易食用又不會留下雞皮雞骨,這和預先調味好不需再加佐料的漢堡一樣,適合在車子裡吃。

雖然朱蒂絲的寇布生菜沙拉在前座並不容易吃,但是我們正以時速90公里的速度吃著。玉米才是這頓飯的主角:這輛車也在吃玉米,因為燃油中摻入了部分的乙醇。雖然這種添加物會使加州空氣品質惡化,但是玉米加工業者卻迫使聯邦政府下令,要求州內煉油廠所出產的汽油,要添加一成的乙醇,好消耗過多的玉米。

我小時候吃了很多麥當勞,那是前華勒斯坦時代,如果要吃多一些,就必須點第二份小漢堡或小包薯條,而且當時雞塊也還沒發明出來。那時我熱愛速食,因為每份食物都包得像禮物一樣,而且我不用和三個姊妹一起分,一人一份是速食最大的好處。薯條熟悉的濃郁香氣充滿車中,一口咬下漢堡,接連而來的是柔軟香甜的麵包、爽脆的醃黃瓜和可口多汁的肉排,令人愉悅。

設計良好的速食,有自己獨特的香氣和風味,而且只會讓人聯想到漢堡、薯條或其他速食。你自己在家裡做的漢堡就不會有這種味道。不論這種香氣和風味是什麼,對於生活在現代的無數人來說,這類速食的氣味,就是無法磨滅的童年味道,這也使得速食具有一種慰藉的作用。就像其他同樣能撫慰人心的食物,速食提供懷舊之情,以及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與脂肪。

以撒說他的雞胸肉麥克雞塊很好吃,比起原來的口味絕對進步許多。麥克雞塊近來飽受批評,這可能是它重新調整配方的原因。

2003年,一群肥胖的青少年控告麥當勞,紐約的聯邦法官史威特駁回了這宗案件,但是他的判決書讓麥克雞塊蒙羞:「它不止是鍋子裡的炸雞而已,它是由家庭料理不會用到的許多成分製造出來的麥當勞怪物。」

他條列出麥克雞塊的38種成分後,認為麥當勞的行銷手法近乎詐欺,因為這項食物並不如表面看起來的那樣,只是一塊炸過的雞肉。而且與消費者合理預期相反的是,事實上一份麥克雞塊含有的脂肪與熱量比一個起司漢堡還高。由於這項訴訟,麥當勞更換了雞塊的配方,用了雞胸肉,並且發放「全方位營養供應」的傳單。根據這張傳單,現在一份六塊麥克雞塊比一個起司漢堡少了10大卡。

我問以撒新的雞塊吃起來比原先的更像雞肉嗎?他看起來有些困惑:「不,它們吃起來還是一樣,就是雞塊。」然後給了他老爸一個「ㄘㄟˊ」,表示這是個蠢問題。

至少在這位消費者的心目中,雞塊和雞肉的關聯不過是種抽象的概念,甚至是沒有關聯。以撒拿一塊到我和朱蒂絲面前,要我們嘗嘗。它看起來和聞起來都不錯,外皮漂亮,潔白的內部讓人聯想到雞胸肉,它的外表和質地的確讓人聯想到炸雞。但是放入口中,我吃到的只有鹹味,那種所有速食都有的風味;好吧,可能還帶有一點雞湯味。

總而言之,雞塊比較像是個抽象物質,而不是真正的食物,裡面有關雞的成分還得再加強。

傳單上列出的原料,讓我想到許多有關雞塊和玉米的事。麥克雞塊的原料有38項,我算出其中有13種可以從玉米培育或提煉出來:玉米養大的雞、修飾玉米澱粉(好把磨碎的雞肉黏起來)、單酸甘油酯、二酸甘油酯、三酸甘油酯(這些乳化劑能避免油脂與水分離)、右旋糖、卵磷脂(也是乳化劑)、雞湯(好補回加工時流失的一些風味)、黃色玉米粉和更多的修改玉米澱粉(好讓原料調成糊狀)、玉米澱粉(填充物)、植物性起酥油、部分氫化玉米油、檸檬酸(防腐劑)。

此外,麥克雞塊還有其他的植物成分,例如麵粉(增加黏稠度),至於氫化油有時候可能是來自大豆、芥菜籽或棉籽而非玉米,這要看當時的市場價格和供應量而定。

根據傳單,麥克雞塊中還含有數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原料,這些看似能吃的物質並非來自玉米田或大豆田,而是煉油廠或化學工廠。這些化合物能夠讓有機原料歷經數月的冷凍和運送之後,不會走味或是變樣,現代的加工食品才有可能出現。排在前面的是發酵劑,包括了磷酸鈉鋁、磷酸單鈣、焦磷酸鈉以及乳酸鈣。這些化合物都是抗氧化劑,能夠讓雞塊中的各種動物油脂與植物油脂不會發出油耗味。接下來是聚二甲基矽氧烷之類的消泡劑,主要是添入烹飪油中,可避免澱粉與空氣分子結合,這樣油炸時就不會產生泡沫。但最大的問題在於,這種有毒物質竟被允許添加在食物中。

根據《食品添加物手冊》,聚二甲基矽氧烷疑似致癌物質,而且確定會造成突變、腫瘤與生殖器官問題,同時也是易燃物。

不過麥克雞塊中最驚人的成分,應該是第三丁基氫醌(TBHQ)。這是石油製成的抗氧化劑,會直接噴在雞塊上,或是噴在雞塊盒子內側,以「保持雞塊鮮度」。

根據《消費者食品添加物字典》的記載,第三丁基氫醌是丁烷(打火機的燃油也屬於丁烷)的衍生物,美國食品及衛生管理局允許加工業者少量使用在食物上,其含量要低於0.002%。吃下一公克的第三丁基氫醌,會讓人「噁心、嘔吐、耳鳴、產生幻覺、感到窒息與虛脫」,如果吃下五公克就會死亡。

這麼多奇怪的分子組織成如此複雜的食物,你應該可以知道雞塊了不起之處不僅在於能讓孩子接受,而且把他們餵飽還不用花很多錢。泰森公司於一九八三年應麥當勞的要求,發明了雞塊。有了雞塊,雞肉便超越牛肉,成為美國最受歡迎的肉類。

我的起司漢堡和以撒的雞塊比起來,就單純多了。根據「全方位營養供應」的傳單,這個起司漢堡只有六種原料,都是大家熟悉的:一塊100%的牛肉片、麵包、兩片美國起司、番茄醬、芥末醬、醃黃瓜、洋蔥,和不知道是啥的「烤肉醬」。這個漢堡吃起來也不錯,但是回想一下,我嘗到的主要都是調味料的味道,如果只取牛肉來吃,這塊色澤黯淡的肉餅幾乎毫無風味。

不過,整體搭配起來的確能營造出確實的漢堡氛圍,特別是咬下第一口的時候。不過我想這個嗅覺上的成就,大半來自「烤肉醬」,而非100%的牛肉排。

其實,我手中起司漢堡和牛肉之間的關聯,跟雞塊與雞肉之間的隱微關係差不了多少。吃著這個漢堡,我必須提醒自己,這個漢堡的確和某一頭牛有關聯,或許是一頭被搾乾的乳牛(這是大部分速食牛肉的來源),也有可能是肉牛身上的零碎肉。

漢堡和雞塊的魅力之一,是它們是沒有骨頭的抽象物質,讓我們忘記自己吃的是動物。我在漢堡和雞塊中,沒有嘗到任何飼料玉米、石油、抗生素或荷爾蒙的味道,當然也沒有牛糞的味道。這種情況也許是工業化食物鏈最擅長的工作:經由加工遮掩了食物的歷史,讓食物看起來純粹是文化的產物,而非由植物和動物等自然生物所製成。

麥當勞的傳單上含有大量資訊,但是這種食物依然讓人摸不著頭緒。它從哪來的?當然是從麥當勞而來,但事情沒那麼簡單。它來自冷凍貨車、倉庫和屠宰場,來自堪薩斯州花園市飼育場、來自南達科他州史特吉斯市的牧場,來自橡樹溪的食品科學實驗室,來自紐澤西州高速公路邊的香料工廠,來自煉油廠,來自ADM公司與嘉吉公司的加工廠,來自法南村這類城鎮中的大穀倉。而在這條綿延而曲折的道路端點,是奈勒在愛荷華州徹丹鎮的玉米田和大豆田。

事實上,我們所吃的餐點幾乎都含有高比例的玉米。實驗室計算我們餐點中的玉米含量,由大到小依序是:汽水(100%都是玉米)、奶昔(78%)、生菜沙拉醬(65%)、雞塊(56%)、起司漢堡(52%)、薯條(23%)。這頓餐點在雜食者的眼中面貌是非常多樣的,但是如果透過質譜儀來看,這頓餐點比較像是單一食物者的餐點。不過,這就是我們工業化進食者現在的樣子:玉米無尾熊。

不過這又如何?人類成為前所未見的玉米族又有何妨?這一定不好嗎?答案取決你的立場。

站在農業綜合企業的角度,把廉價的玉米加工成四十五種不同的麥當勞產品,也算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這代表著農業與資本主義之間的矛盾獲得了解決,也使得食品工業獲利成長的速度快過美國人口成長的速度。讓廉價玉米製成的碳水化合物分量加大,也解決了人類胃納有限的問題。我們或許無法增加美國消費者的數量,但我們想出辦法增加了每個人的食量,這也很好。

我們一家三口在午餐中總共消耗了4510大卡熱量,超過我們三人一天所需熱量的一半。

從全美中低階層者的角度來看,「玉米化」的食物鏈的確有好處,便宜的熱量能以各式各樣吸引人的型態出現。然而長遠來看,吃這些東西的人為了便宜的熱量而付出高昂代價: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以及心臟病。從全世界中低階層的角度來看,那麼美國的玉米食物鏈看起來無疑是個災難。

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是為了競爭植物中儲存成碳水化合物形式的太陽能量。地球上的耕地每年能夠生產的能量有限,而工業化產生的肉品與加工食物則極其荒謬地消耗(與浪費)了許多能量。如果我們跟墨西哥及許多非洲人一樣,直接吃玉米,就會得到玉米所含的所有能量。但是當你吃的是由玉米飼養大的牛或雞,玉米中能量的90%都消耗在形成骨頭、羽毛和皮毛上,以及生長與代謝所需,食物鏈中每往上攀一階,食物中的能量便耗損90%,且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也會消耗能量,這意味著在製造麥克雞塊這類食物時,有許多能量流失了,而這些能量可以餵飽其他更多兒童,而不只是餵飽我兒子。

以上這些,是我在高速公路上解決我們的速食午餐時,內心湧出的激動思緒。速食是什麼?

速食不止是在瞬間就能端給你的食物,通常也是瞬間就能吃完的食物。

我們這一餐不到十分鐘就解決了。由於我們能坐在敞篷車裡沐浴著陽光,我無法指責麥當勞的這種特色。速食缺乏風味,所以我們會很快吃完,而且如果你越專注,這種東西吃起來就越不像是食物的味道。我之前說麥當勞提供的是一種慰藉的食物,但是咬了幾口之後,我開始比較認為他們販賣的是更概念上的東西:慰藉食物的符號。所以你吃得更多、吃得更快,希望在起司漢堡和薯條的原始概念消失在天邊之前,能夠抓住它們。

所以事情就是這樣,你一口接一口,依然無法滿足,最後得到的只是單純而可悲的飽足感而已。

(摘自《雜食者的兩難》第七章 一頓餐點:速食)


美式飲食習慣 根本就是場災難!

【內容摘自《危險年代的求生飲食(暢銷修訂版)》,作者John Robbins,柿子文化出版】2012/10/05

如果低碳水化合物的流行飲食減肥法無法達到健康及減重的效果,為什麼還是能吸引那麼多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也非常重要。按照傳統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吃東西,會讓許多人的體重過重,而且也不營養,因此,大家都想嘗試看看這些既簡單又掛保證的飲食減肥法──傳統的美式飲食習慣讓人失去健康;各種加工精緻食物飽含大量的糖分,而且又不健康,完全無法提供人體所需的營養。

事實上,這種吃法根本就是場災難!

主張減少單一碳水化合物攝取量的減肥飲食法有個重點,就是食物中如果多半是白麵粉及白糖的話,最好少吃。

可惜的是,大部分美國人所攝取的碳水化合物之類的食物偏偏就都是白麵粉以及白糖。

白麵粉及白糖只能提供少許營養,也只能讓人吃到少量健康的食物。

人們吃的糖分與精緻穀物愈多,吃進肚子裡能提供必需維生素及其他微量營養素的全食物就愈少。許多研究均發現,食物中攝取的全穀類愈多,便可減少致癌的風險;攝取加工及精製穀類,像是白麵粉,則會增加罹患口腔癌、胃癌、結腸癌、喉頭癌及食道癌的機率。

根據一篇針對愛荷華女性健康所做的研究,發表於《美國公衛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報告指出,每天至少一餐有吃全穀類的女性,與吃較少全穀類的女性相較,「大體上死亡率,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及其他原因的死亡率都降低了。」

這還只是一天只吃一餐全穀類的效果而已!可惜多數美國人吃的穀類遠少於此,事實上,在美國有98%吃麥的人只吃白麵粉做的食物,只有2%的人會吃全穀類的食物。

經過時間的更迭,我們的飲食習慣似乎變得瘋狂地年輕化。相信你一定也注意到,今日兒童被大量含糖麥片、糖果、汽水及其他垃圾食物廣告所淹沒。美國兒童平均每星期會看到1,000支這類廣告,而且每支廣告都砸大錢,透過經驗老道的廣告宣傳,只為吸引孩子們的注意,讓他們一輩子都吃這種不健康的食物。

此外,今天美國有超過5,000所學校與速食業者及垃圾食物製造商合作,在學校餐廳及╱或販賣機供應這類食物。可口可樂及其他飲料公司送給學校所在社區幾百萬美元,只為了取得在那裡販賣商品的權利。以某間學校為例,科羅拉多某學區根據與廠商簽定的契約,規定老師上課時要學生多喝可口可樂──即使攝取大量糖分會造成肥胖、腎結石、骨質疏鬆、心臟病及蛀牙。

時至今日,北美民眾平均每天攝取53茶匙的糖,這個數字實在是令人咋舌──同時這也表示,每個男人、女人及小孩平均每十天就會吃下約2公斤的糖。

彷彿這種飲食習慣還不夠糟似的,如今,美國企業及其事業範圍快速遍及全球。舉例來說,31冰淇淋,現在在東京的分店比在洛杉磯的還多;如今在墨西哥,平均每人消費可口可樂的數量比美國還多。可口可樂公司總裁唐諾‧考夫(Donald R. Keough)尤其垂涎第三世界,並把它們視為拓展市場的大好機會:「當我想到印尼──一個位於赤道、擁有1億8,000萬人民的國家,平均中間年齡十八歲,而且回教信仰禁止他們喝酒。我可以想像,所謂的天堂應該就是那個樣子吧!」

是啊,真正的天堂!

但是我所想到的天堂應該是:讓每一個人都有安全的飲用水可喝、好的食物可吃、像樣的房子可住、乾淨的空氣可呼吸、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機會,以及過著有意義的人生。

雖然現實是如此,但仍有一線希望。如今,加州柏克萊公立學校的孩子正在學習什麼是健康飲食法,而且學校餐廳裡所供應的食物,愈來愈多是來自於花園裡。柏克萊於1999年開始支持這項計畫,並讓學校餐廳成為全國第一家提供有機食物的餐廳,各地開始有了各種回應……


(人人網用戶) 劉超♥華夏 : 無論專家怎麼鼓吹轉基因無害,我們只要記住:一、美國人不吃;二、歐盟絕對禁止;三、中國官員特供食品系統嚴禁;四、世博會嚴禁;五、亞運會嚴禁;六、非洲人餓死也不進口轉基因;七、大運會嚴禁;八、俄證實轉基因食品使動物三代絕種;九、農業部幼稚園禁止;十、財政部食堂禁止。 (2013-6-17 11:37)


美國正式宣佈:轉基因食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為親人朋友轉起來!!

2014-03-09 神筆記

美國正式宣佈:轉基因食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正式宣佈:轉基因食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糧食法》(徵求意見稿)明令主糧禁用轉基因技術!!我國首部《糧食法》終於被提上日程。2012年2月21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在其官方網站公佈了《糧食法》(徵求意見稿)。值得關注的是,其第十二條特別提出,轉基因糧食種子的科研、試驗、生產、銷售、進口應當符合國家有關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這是中國首次通過立法對轉基因進行管理。”綠色和平食品與農業項目主任方立鋒說,轉基因技術將會在主糧上有一些限制,範圍包括小麥、玉米、大豆、水稻等糧食作物,這對於保護中國糧食安全和糧食主權具有重大意義。法案一旦實施,對以進口轉基因大豆的為主的企業將會產生一定影響。(據2月25日《華夏日報》)農業部公佈進口轉基因名單,專家透露轉基因玉米水稻被“違規”種植。3月2日上午,農業部首次在其官網掛出“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審批資訊”,公佈自2004年以來中國進口的各類轉基因農產品。至目前為止共有79批產品獲得安全證書,其中有37批產品的證書在有效期內。因為涉及糧食安全和民眾健康問題,轉基因主糧究竟會不會在中國實行,引發公眾廣泛關注。近年來,轉基因農產品領域因資訊公開不足,引起部分民眾擔憂,“兩會”的代表、委員們表示,農業部此舉有利於讓陽光照進轉基因農業領域:近日公佈的《糧食法》徵求意見稿第12條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擅自在主要糧食品種上應用轉基因技術”。但據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員佟屏亞透露,中國農田裡早已大片種植轉基因玉米和水稻了。他表示,違規商業化玉米品種在四川、湖南、貴州、遼寧、吉林等省種植面積多達幾十萬畝。轉基因水稻種子的銷售管道則已遍佈南方十多個省。——據3月1日《時代週報》、3月3日《羊城晚報》: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正式宣佈轉基因食品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一、危害人體健康

2009年5月,美國環境醫學科學研究院推出報告稱:“一些動物實驗表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有嚴重損害健康的風險,包括不育、免疫問題、加速老化、胰島素的調節和主要臟腑及胃腸系統的改變”。美國科學院環境醫學研究院得出的結論引起了轟動。

報告強烈建議:轉基因食品對病人有嚴重的安全威脅,號召成員醫生不要讓他們的病人食用轉基因食品,並教育所在社區民眾儘量避免食用轉基因食品。對於轉基因的的侵害原理,研究院指出:插入到轉基因大豆裡的基因會轉移到生活在我們腸道裡的細菌的DNA裡面去,並繼續發揮作用。

二、產生超級雜草

不下十種“超級雜草”正在美國22個州至少上百萬公頃農田中肆虐。這些農田的共同特點是,都種植了轉基因作物,並且使用了孟山都的“農達”專利除草劑。

“我們過去用不了一滴農藥就能殺死的小草,如今被轉基因轉成了對所有農藥都刀槍不入的超級大草。”安德森是美國田納西州西部的農民,從去年開始,他就開始為一種叫做長芒莧的雜草頭疼。這種草每天可以長七八釐米,最高能長到兩米多,把農作物全都蓋在底下,使農作物見不到陽光。這種粗壯的雜草非常結實,收割機經常被它們打壞。

如今,除草劑“滋養”出來的抗除草劑雜草佈滿了農田,農民被迫噴灑毒性更強的除草劑。遺憾的是所有的除草劑對這種超級雜草都無濟於事,孟山都說開發針對這些變異雜草的除草劑還需要6年時間。但農民不可能等6年,為了除草,他們想盡辦法,或者乾脆用手工除草,在投入幾十萬美元代價治草依然無效後,不少農民選擇放棄。超級雜草在轉基因種植區蔓延,一些耕地被迫荒蕪。

三、產生超級害蟲

美國轉基因農田裡還出現了“超級蟲”。由於轉基因作物並不針對次生害蟲,這使得一些次生蟲漸漸成為作物的主要害蟲。而除蟲劑讓這些害蟲有了抗藥性,變成超級蟲,農民雖然投入更多的藥物治理蟲害,卻仍無濟於事。

美國國家科學院說:長期實踐證明,所謂防蟲害的轉基因作物種植需要拿出農田的20%套種同類天然作物,以便讓害蟲“有飯吃”,避免它們成為抗體“超級害蟲”。就是說,轉基因作物不但沒能防蟲害、反而促使原本是小蟲害的害蟲變成“超級害蟲”。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報告用16年的實踐事實和統計資料明確說明,長期種植轉基因作物會給農業經濟帶來無法糾正彌補的副作用。

四、美國掩蓋轉基因危害的真相

事實是,早在上世紀90年代初,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經對轉基因食品安全問題發出警告:轉基因食品有內在的危險,並可能製造出難以檢測的過敏、新的疾病和營養問題。它敦促美國政府相關部門做嚴格的長期測試。但是,白宮下令該機構促進生物技術發展。

最終,FDA招募了孟山都的前律師邁克爾泰勒來負責研究出臺轉基因的政策。這一政策出臺後實行至今,政策宣佈,任何轉基因生物安全性的研究都是不需要的,食品的安全與否全由孟山都和其它生物技術公司來決定,泰勒後來成為孟山都的副總裁。

1992年,美國總統老布希宣佈,轉基因食品與天然食品實質相同。此後,各屆總統的態度都是支持轉基因作物開發,奧巴馬也不例外。

奧巴馬上任後任命孟山都公司的說客伊斯蘭西迪基擔任白宮農業貿易代表,受到美國社會的猛烈抨擊。就此,《紐約時報》發表社論說:“誰是我們的談判代表?誰才可以真正代表美國農業的廣泛意見?”

讓運動員兼裁判員,讓與轉基因有直接利益關係的人來裁定轉基因,這就是美國政府的做法。從以上事實可以看出,中國有關部門對轉基因採取的態度仿照了美國的辦法,與美國完全一致,是一脈相承的。

五、美國應對轉基因有安全底線

但值得關注的是,不管如何支持轉基因作物開發,美國政府始終有個底線:嚴防轉基因作物侵入現有的天然農業生產系統和天然食品供應系統。美國的天然農田面積遠遠超過轉基因農田面積,而且,轉基因農田大部分都是遠離天然農業和與世隔絕的新開墾田地。美國法規保障美國有足夠品質和數量的天然農田戰略儲備,即:一旦造成巨大危害而不得不放棄轉基因作物和現用農田,美國還有足夠的天然農田養活全體美國居民。

現在的問題是:美國設置了轉基因安全底線。請問我們的農業部,我們有這樣的底線嗎?你們是怎樣確保中國的糧食安全的?

一份轉基因食品清單,供中國家庭參考:

中國農業部已經批准種植的轉基因農作物有:甜椒、番茄、土豆;主糧作物有玉米、水稻。

今後可能陸續批准的農作物有小麥、甘薯、穀子、花生等。

進口的轉基因食品有大豆油、菜子油、大豆等。

目前只有花生油不是轉基因的。

麥當勞、肯德基的食品基本全部是轉基因的。

豬、牛、雞飼料是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

轉基因大豆油是用6號輕汽油浸出的。

沒有承諾不使用轉基因成份,或沒有回應查詢的品牌:

食用油和調味品:太太樂、辣得勁、迎春樓、四季寶、金象牌、粵皇、味好美牌、美味鮮牌、貴夫人、家樂、老蔡、阿香婆、元寶牌、百味佳牌、老才臣牌、鷹嘜、好樂門、紅寶牌、福臨門、紅燈牌、獅頭嘜、大滿貫、鴻禧牌、金龍魚、花旗、刀嘜。

餅乾:樂之、趣多多、鬼臉嘟嘟、奧利奧、天倫、美嘉思、丹麥藍罐曲奇。

即溶飲品及沖調食品:雀巢、美祿、雀巢巧伴伴、麥斯威爾、果珍、伊利、南方、金味、南國、百草堂、荔八江。

飲料及奶制飲品:康師傅、伊利、楊協成、非常可樂、京華、娃哈哈、新奇士。

嬰兒食品及奶粉:雀巢、三鹿、伊利、安怡、安滿、亨氏。

膨化食品及零食:可比客、卡樂B、品客、明治、卡露芙、旺旺。

糖果及果凍:雀巢、雀巢奇巧、瑞士糖、喜之郎。

雪糕:雀巢、五羊、和路雪、伊利。

另:轉基因大米也在悄悄流入市場。

轉基因蔬菜的識別:

轉基因蔬菜一般具備的特徵如下:

1.沒有傳統蔬菜參差不齊的外形,普遍個頭均勻,型大體長,色澤光豔,質地鮮嫩,如黃瓜、茄子、絲瓜、洋蔥等。

2.非傳統原始地道的味道,無論是烹調前或烹調後的氣味還是滋味具備與傳統蔬菜明顯的區別,如甜椒等;

3.非當地時令菜蔬,各類蔬菜的一大特性就是均具備很強的季節性和地域性,有部分非當地時令菜蔬並非依靠外地長時間保鮮和運輸而來,而是靠轉置耐寒或耐高溫基因所得。

被確認的轉基因食物如下:A.生菜、B.甜椒、C.玉女番茄、D.紫番薯、E.非洲鯽魚、F.非洲鯰魚(塘虱魚)。

需警惕幾大知名“轉基因大豆油”品牌!

轉基因大豆油利用中國廣大消費者的不敏感,或者說是消費者對於“轉基因潛在危害”的無知,已經在中國市場上橫行了多年。並且對於中國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難以估計的潛在損害,也成為圍剿東北大豆,使之瀕臨困境的主要原因。

現在市場上的主要品牌有:

1、金龍魚牌,大豆油、沙拉油、調和油等,市場佔有率約40%,資方為新加坡豐益國際華裔郭鶴年家族+美國ADM公司;

2、福臨門牌,大豆油、沙拉油、調和油等,市場佔有率約30%,資方為國資中糧集團+新加坡豐益國際+美國ADM公司;

黑龍江農墾總局下屬的九三油脂本來是堅定的“東北原生大豆油”加工商,近年來為擺脫企業生存危機,被迫在沿海各地也開設了幾家工廠專門加工舶來的“轉基因大豆油”,這種企業其實最需要消費者支援,拉一下就是堅定戰士,推一下就徹底成了叛徒。

另外,我國目前各地方食用油品牌仍然多達數百個,大多數為降低成本,採用轉基因大豆油,但是市場佔有率不大,購買時可看清標注,如“本品為轉基因大豆油,巴西大豆,浸出”等字樣,購買時需請謹慎。

請同時注意,花生油如“魯花”(山東民營企業),“胡姬花”(屬豐益國際)目前是不含轉基因的,可以購買。

無論專家怎麼鼓吹轉基因無害,我們只要記住:美國人基本不吃,目前動物飼料也嚴控!

1.歐盟絕對禁止(包括動物飼料)

2.中國官員特供食品嚴禁轉基因

3.世博會嚴禁轉基因食品

4.亞運會嚴禁轉基因食品

5.非洲人餓死也不進口轉基因

6.大運會嚴禁轉基因食品

7.俄證實轉基因食品使動物三代絕種

8.農業部幼稚園禁止轉基因食品!(農業部明明知道轉基因食品有害,自己的後代不吃,卻大量進口讓全國人民去吃!)

9.財政部食堂禁止轉基因

我們還有生存權嗎?

我們還有退路嗎?

珍愛生命,抵轉基因食品!

民以食為天,健康第一。


真假!? 玉米農藥多 郭台銘:玉米煮湯變毒湯

東森新聞 – 2014年11月24日 上午10:10

一般人認為玉米是營養蔬果,可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可就不這麼認為了。郭董公開點名,自己只吃有機玉米,因為一般的玉米,農藥太多,都浸在玉米梗了,還說吃火鍋煮玉米,都會變毒湯。郭董這番玉米有毒說,菜販和民眾難以認同。不過專家說,玉米長的太漂亮,的確農藥比較多,但也有方法可以減少農藥,不用真的拒吃。

熱呼呼的火鍋,少不了最佳配角玉米,只不過這道料,身價百億的鴻海董事長郭董,居然公開點名,玉米煮湯就怕變毒湯。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我都不吃玉米,因為農藥多。」菜販:「哪有這麼誇張,有錢人都怕死啦,買回去放幾天農藥就沒了。」煮玉米變毒湯,菜販大喊郭董您言重了,也顛覆民眾觀念。

只不過黃亮亮玉米,美到有光澤,真的沒事嗎?從玉米外觀,就能簡單分辨,像是排列整齊的玉米,長的毫無瑕疵,農藥成分高,而有機玉米顆粒不規則,歪七扭八,有大有小。甜玉米為了防蟲,農藥真的放比較多,郭董擔心的是有道理,只是想吃也不用這麼緊張,還是有預防方法。先川燙再煮湯就能減少不少農藥,還有買回來至少放7天也有效。但專家也跟郭董喊話 ,真的不用太擔心,玉米高纖維助排便,豐富的玉米黃素,對眼睛也有幫助,小細節多留意,吃玉米就不等於吃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GeorgeYeo 的頭像
    GeorgeYeo

    George Yeo 網路自強號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