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陸學者建議 多給台灣國際空間  放寬主權定義 大膽創新政策 增強政治互信

2012-9-1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97| 評論數: 0

大陸全國台灣研究會昨日在北京舉辦「兩岸關係:共識累積與政策創新」學術研討會。據一位與會者引述,有來自上海的學者提議,在國際空間議題上,有關主權定義的解釋能夠放寬一些,給台灣多一些國際空間。

大陸全國台研會會長成思危在開幕式上致辭指出,過去4年,兩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業已形成,兩岸關係制度化建設取得重大成績。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為兩岸逐步解決結構性政治難題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和氣氛,事實上,兩岸在處理相關合作事項時已經不同程度地觸及政治性問題。

新兩岸共識奠基礎


成 思危指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能否行穩致遠,一要累積兩岸共識,除了對已經建立的共識不斷鞏固深化,還應努力培養、建設新的兩岸共識,從點滴入手,奠定兩岸 關係和平發展的堅實基礎;二要大膽嘗試,推動政策創新。破解兩岸政治難題,除了誠意溝通、不斷厚植「兩岸一家人」的觀念,更有賴於兩岸人民發揮聰明才智, 與時俱進,突破條條框框,大膽進行政策創新。

「兩岸畢竟隔絕了幾十年,真正良性互動才剛剛數年,雙方一些固有的觀念、價值判斷短時間內難以撼動」,成思危說,「要真正做到累積共識、政策創新並不容易,在這方面,兩岸學者可以走在各界的前面」。

95%台人認同台灣

在一整天的會後,一位與會者透露,來自上海的涉台學者建議,在台灣需要的國際空間議題上,可以對主權的定義給予較為寬鬆的解釋,適度地給台灣多一點的國際空間。這也是過去較少聽聞的。

台灣指標民調公司總經理戴立安也在會中發表民調顯示,台灣民眾對於台灣人的認同最高,超過95%。同時也有75%台灣人認同自己是中華民族。但在觸及華人或中國人時,支持度卻又掉到4成左右。

來自台灣的銘傳大學教授楊開煌認為,擴大兩岸政治共識,增強政治互信,要從非政治的社會共識、文化共識入手。中國文化大學教授邵宗海則表示,加強兩岸政治互信基礎,不僅需要雙方當局推動,也要放在彼此人民的心上,正確解讀彼此釋出的政策善意。


我入國際民航組織 陸釋善意

作者: 記者李書良╱綜合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9月8日 上午5:30

昨 (7)日上午,代表總統馬英九前往俄羅斯海參崴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經濟領袖會議的前副總統連戰與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會面,雙方交談中,胡錦 濤表示,將認真研究台灣以適當方式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活動等問題,這是迄今大陸對台灣參與ICAO的明確表態。

針對胡錦濤的說法,國台辦發言人范麗青稍晚表示,這是大陸「考慮到台灣的實際需要,對台灣民眾釋放的一個善意」;而連戰在「連胡會」後的記者會上也表示,胡錦濤的說法代表大陸方面的善意回應,也是一個新的契機,「讓門打開了」。

不過,對台灣是否能進一步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時,連戰表示,他並未被授權討論參與UNFCCC的問題。

連 戰還告訴胡錦濤,台灣必須加速洽談雙邊自由貿易或經濟合作協議,在全球化和區域經濟整合趨勢下,台灣未來參與像跨太平洋戰略夥伴協議(TPP)及東協主導 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架構協定(RCEP),並與台灣主要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等,對兩岸關係良性發展與鞏固兩岸經濟,一定會產生加 乘的正面效益,「但這些都需要仰賴大陸的支持與協助」。

此外,連戰提到,當前兩岸經貿已進入到所謂的「深水區」,即問題多、難度高的議題,包括即將面對的服務貿易、貨品貿易和司法爭端解決等協議。他和胡錦濤達成共識,並明確提出時間表,希望服務貿易協議能在1年內完成,貨品貿易協議在明年完成。

連 戰轉述說,胡錦濤在對話時主動提到,再過幾個星期,中共將召開「十八大」進行政府換屆,但兩岸關係在過去幾年來持續發展,是正面的。「十八大」換屆後,大 陸也將保持對台政策方針的連續性,繼續貫徹推動兩岸和平發展的政策主張,維持雙贏,不斷築牢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基礎。


包道格:台灣需更多國際空間

自由時報 2012-9-8 【09:15】

〔中央社〕中國大陸對台灣加入國際民航組織鬆口,前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處長包道格今天表示,中方阻攔台灣加入國際組織的想法過時,台灣還有潛力進行其他國際交流合作。

包道格(Douglas Paal)對中央社記者就大陸支持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的問題指出,美方向來對台灣沒有足夠國際空間感到失望,大陸過去多項聲明憂心台灣國際空間增加的可能,但這是過時想法。

包道格說,包括國際民航組織、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議,還有其它場合,台灣都應該參與。

美方甚至認為,台灣、日本和南韓,可簽訂更多雙邊金融協定,如跨國銀行借貸,既然台灣可以和大陸進行雙邊經貿交流,當然可以和日本、南韓等國互動。

包道格認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任內,與台灣完成多項實質交流,這是他任期內的重大成就,胡錦濤能夠找出空間,在兩岸分歧中接受台灣的差異,避免衝突和對立。


黃昆輝︰連胡一搭一唱騙台灣人

自由時報 2012-9-8

讓台參與國際民航組織 胡︰認真研究「適當方式」

〔特 派記者黃維助、記者范正祥、王貝林、曾韋禎、李欣芳、彭顯鈞/海參崴—台北連線報導〕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屢因中國阻撓而受挫,連戰昨在「連胡會」中向胡錦濤 表達,希望透過事前的「通氣」,可以參加事關台灣民眾飛安保障的國際民航組織(ICAO)。胡錦濤回應說「認真研究,讓台灣以『適當方式』參與國際民航組 織有關活動」。

胡錦濤的說法保留中國的決定權,所謂「適當方式」也未進一步說明,但馬政府已將此定位為「明確、正面」的回應。連戰說,大陸做了很好且善意的回應,也是新契機的開始,而各方的善意,「讓門已經打開了」。

連︰新契機開始 馬︰欣慰、感謝

總統府發言人范姜泰基昨晚表示,對中國大陸支持我參與國際民航組織,馬總統表示欣慰、感謝。外交部也表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呼籲兩岸關係進展與我國國際空間擴大,應該相輔相成。陸委會也說,大陸方面應該展現相互尊重、友善對待的務實態度,共同合作貢獻國際社會。

黃質疑「適當方式」矮化主權

台聯黨主席黃昆輝則質疑,中國所謂的「適當方式」,一定就是矮化台灣的主權,連戰沒進一步詢問何謂「適當方式」,就忙著賀喜,這不是天真就是裝傻,與胡錦濤一搭一唱欺騙台灣人民。

黃昆輝反問,若只要接受「中國台灣」,有哪個國際組織無法加入?台灣以觀察員參與世界衛生大會的方式,就是連胡會搞出來的,結果台灣至今仍只能以觀察員身分列席世界衛生大會,難道這也是「適當方式」?

綠︰「認真研究」 胡講空話

民進黨發言人林俊憲也批評,中國「一個中國」的立場從未改變,在這樣的前提下,胡錦濤的「認真研究」說法,是在講空話!他反問,中國要讓台灣用什麼適當方式與身分參與?難道是要讓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分嗎?

連 戰昨向胡錦濤說,台灣參與ICAO並非一蹴可幾,台灣要做一個負責任的參與者,就要按照ICAO章程要求,一步步向目標邁進,但中間過程很長,曠日廢時。 胡則回應說,鑑於台灣民眾實際的需要,大陸將根據有關國際組織章程,認真研究,讓台灣以適當方式,來參與國際民航組織有關活動的問題。

連戰會談時也向胡錦濤提及台灣尋求與他國洽談雙邊自由貿易協議或經濟合作協議的問題。他說,包括參與TPP(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及東協加N等區域經濟合作平台,以及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簽訂FTA(自由貿易協定),連戰說,「這都需要『仰賴』大陸的支持與協助」。

連戰指出,二○○五年連胡會簽署的五項共同願景,還有許多未落實,例如建構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架構,包括建立互信機制、參與國際活動等問題,「都還有待雙方進一步努力的空間」。

連 戰已多次向中國表達台灣參與國際組織與活動的問題,但台灣在APEC享有的會員權利並未受到公平對待,包括總統無法與會,外交部長被擋在APEC部長級年 會門外。連戰坦承,這是一件「值得思考」的問題,也不諱言台灣當初入會時,面對很多的「困難」,但連仍強調,我方在APEC是受到普遍尊重與重視的會員 體。


國民黨報告︰中對台國際空間能放能收嚴密掌控

自由時報 2012-10-1

〔記 者黃維助/台北報導〕中共將在十八大更換領導班子,國民黨最新一期大陸情勢雙週報分析指出,中國針對性的對台軍事部署仍在、「以武促統」思維與措施不變, 而且在國際社會上也沒有放鬆對我國主權行為的限制與打壓;對於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議題,中國仍採取「能放能收嚴密掌控」的原則。

對馬政府 積極宣傳台灣推動參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案,報告指出,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APEC連胡會上提及,中共十八大後的對台政策不變,並將認真研究台 灣以適當方式參與ICAO活動,但大陸官方新華社在隨後發布有關「連胡會」消息時,卻隻字不提台灣參加國際民航組織事宜。

讓台參與ICAO 官媒隻字不提

報 告分析,從這種現象顯示,胡錦濤「也許」真的有意想在卸任中共總書記前,具體回應台灣主流民意,但胡錦濤的善意動作顯然無法脫離大陸整體國家安全戰略與對 台政策的格局限制,因為大陸方面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不變,對於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議題,必須能放能收嚴密掌控。

至於中國領導階層換屆問題,報告指出,中共黨內高層先在十八大完成接班,接著明春大陸國務院也將大換血,但大陸官員已多次表示會保持對台大政方針的連續性及穩定性,不至於因人事更迭而出現政策變動。

報 告另分析表示,馬英九總統在今年五二○就職演說中,確立以「一個中華民國、兩個地區」做為兩岸互動基本立場,已經開始將兩岸協商駛向「深水區」,並運用涉 及兩岸關係的國際性議題,測試兩岸互信基礎的「質量」程度,做為後續推動各項兩岸議題協商的指標,日前馬提出的「東海和平倡議推動綱領」,就是在這種決策 思維下產生的,因為馬是要以和平發展思維經營兩岸關係,並以和平倡議立足國際社會。


一中緊箍咒/中國打壓戲碼不會落幕

自由時報 2012-10-1

記者黃維助/特稿

在台灣完成兩岸國安等人事異動後,中國領導階層也將進行換屆的人事更迭,但兩岸的互動情勢,仍受限於許多根本性結構,不可能產生質變,像中國以「一中原則」打壓台灣主權地位、掌控及阻撓台灣參與國際活動空間的戲碼,並不會因兩岸人事調整及馬政府持續外交休兵而落幕。

事 實上,兩岸之間近來針對國際議題不斷「過招」,馬英九總統試圖運用涉及兩岸關係的國際性議題主動出擊,希望能突破台灣參與國際的空間,包括在釣魚台領土主 權之爭中拋出東海和平倡議,尋求中日台對話;對東協國家主張在制定南海行為準則時不應排除台灣;透過APEC「連胡會」提出台灣參與國際民航組織的訴求; 並多次對外訴求參與區域經濟整合。

但在中國設定的一中紅線範疇內,馬英九的盤算只是「一廂情願」,不管是東海或南海議題,凡涉及主權領 域,中國都不可能對台灣有絲毫的放鬆,更不可能視台灣為對等的主權國家,有的只是無所不用其極地限制與打壓,誠如國民黨內部的報告分析,中國對台灣參與國 際活動空間的應對原則,就是「能放能收嚴密掌控」等八字訣。

馬上台後推動「外交休兵」,但中國打壓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動作從未間斷,不管是台灣尋求參與聯合國周邊組織、非政府組織(NGO)、國會外交及經貿、體育、文化、觀光等領域的國際交流,隨處可見中國蠻橫打壓的身影,不因馬的休兵政策而偃旗息鼓,中國「嚴密掌控」絕非虛言。

另 以台灣尋求區域經濟整合為例,中國表面上釋出善意,指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可以幫助台灣與他國或其他經濟體建立FTA,但其實中國玩的還是「兩岸一國」 及「兩岸經濟一體化」的統戰策略,因為中國對台灣參與國際空間的要求是必須植基於一中之下,無論收與放,完全中國說了算,屆時,台灣不僅無法取得應有的國 際經貿自主地位,更有主權淪喪之虞。


王毅總結對台工作 : 遏制台獨

2012-10-16 16:02| 發佈者: maganpower| 查看數: 40| 評論數: 0 |來自: 中央社

中國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說,中共10年來對台工作,削弱激進台獨勢力、法理台獨主張逐步喪失市場,遏制台灣分離傾向。

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台灣工作辦公室、大陸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主任王毅在大陸最新一期「求是」雜誌撰文、回顧中共16大(中共全國第16次代表大會,2002年召開)以來至今對台工作。

「求是」雜誌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機關刊物。根據「求是」介紹,它是「黨中央指導全黨全國工作的重要思想輿論工具,是黨在思想理論戰線的重要陣地。」

王毅說,10年來、尤其是2008年5月以來,中共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把握台海局勢,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使兩岸關係獲重大進展和突破。

王毅指出,中共對台工作有5大成果:第1,堅決挫敗台獨圖謀。對於前總統陳水扁企圖透過「入聯公投」謀求「台灣法理獨立」,中共中央運用政治、經濟、外交、法律等手段,展開反台獨鬥爭。

第2,確立兩岸關係政治基礎,推動兩岸協商談判取得成果。例如2005年連胡會(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與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面)、國共論壇、簽署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等。

第3,2009年實現兩岸全面直接雙向「三通」,形成兩岸各界大交流局面。2011年兩岸貿易額首次突破1600億美元。

第4,大力爭取台灣民心,廣泛團結台灣民眾促進兩岸關係發展。這使得自前總統李登輝掌權以來台灣內部愈演愈烈的分離傾向得到遏制。

第5,妥善處理台灣涉外事務,鞏固國際社會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的格局。他稱,兩岸在建立政治互信基礎上保持良性互動,顯著減少在涉外事務中的內耗。在不造成「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前提下,妥善解決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義和觀察員身份出席世界衛生大會。

王毅說,10年來對台工作實踐證明,中共中央對台工作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是正確的,這使得「任何形式的台獨主張都是『蒼白的』,也是沒有出路的。」


處理台入國際組織 陸留退路  陸學者暗示 若出現台獨現象 陸會想辦法把台踢出

2012-12-8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479| 評論數: 0

台 灣加入國際組織,中共仍留有一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昨日透露,大陸在處理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時,通常會考量到,若台灣製造兩個中國或一中一 台,到時「有無合適的退出機制」。郭的一番話暗示,加入某些國際組織的台灣,若仍出現「台獨」現象,大陸會想辦法把台灣「踢出去」。

政治大學國發所昨日舉行「中共十八大後的趨勢與挑戰」論壇,邀請兩岸學者就十八大後情勢、兩岸關係變化進行討論。

觸及台灣的國際空間議題,曾處理過相關議題的大陸學者郭震遠說,依照中共對台政策,台灣要加入國際組織有兩原則: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合情合理安排。

通盤考量國際空間

他表示,無論是加入哪一個國際組織,台灣面臨一個自我定位問題,「究竟是要面子或裡子,或要兩者都要?」尤其,國際組織又不是「大陸的」,不是大陸想釋出善意,想給就給。

在合情合理方面,郭震遠解釋,「合情」是指要相互考量和照顧兩岸政府和民眾的需求;「合理」是,要依循國際組織的章程和規定,不能超越規則,超越就辦不到。

他以世界衛生組織(WHO)和世界衛生大會(WHA)為例說,大陸曾針對WHO進行細緻研究,依照章程,台灣根本不可能成為觀察員。最後只能找到WHA的模式來處理。這是不盡滿意,但仍能接受的結果。

郭震遠表示,大陸內部在討論台灣國際空間時,都想要有一個「全面的通盤考慮」。而這又涉及「兩岸定位」問題。若兩岸能達成共識,具體操作,問題比較容易解決。但在此之前,「困難重重」。

他還透露,大陸處理台灣加入國際組織時,還有另一番考量:有沒有合適的退出機制?

把最壞狀況都列入

郭震遠指出,若台灣加入某個國際組織後,仍出現製造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的現象,大陸能否迫使台灣退出。他說,「因為大陸要把可能最壞的情況考慮進去」。

言下之意,若台灣在國際組織製造大陸認為的「台獨」作法,大陸將想盡辦法把台灣「踢出」組織之外。

郭震遠的說法,令在場的前陸委會副主委趙建民不甚苟同。他希望大陸方面,「不要想那麼多」。尤其涉及台灣民眾福祉的國際組織,大陸應該抱持開放態度。否則,當台灣再度被迫退出後,會造成台灣民眾更大的反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