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日同鄉會 譴責柯建銘凍獨主張

自由時報 2013-12-29

〔駐日特派員張茂森/東京二十八日報導〕在日台灣同鄉會二十八日由會長邱文章具名發表聲明,譴責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主張凍結台獨黨綱。聲明指出,對於柯建銘的主張,中國國台辦表示歡迎,說明了民進黨重量級人物在看中國政府的臉色,「出賣台灣人的自由」。

呼籲台灣制定台灣憲法

聲明也譴責前黨主席謝長廷日前在東京演講時呼籲「守護中華民國憲法」,指謝長廷要求「守護中華民國憲法」,已讓在日本的台灣同鄉不知應支持哪一個政黨。謝長廷很清楚中華民國憲法的「領土」是「中國」,當時台灣人民沒有參與制定的過程,他主張是「荒唐的主張」。

聲明指出,人民有自治權,此一權利比憲法還要優先,民進黨為了二○○○年大選,訂了「台灣前途決議文」,也承認該憲法內所寫的「中華民國」,這已經是一種墮落。

在 日台灣同鄉會呼籲台灣制定真正的台灣憲法,才能向世界展現台灣的主體性,進而讓世界各國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中華民國憲法」是目前唯一「將台 灣繫在中國的綁帶」,台灣維護這個憲法「承認中國對台灣的處分權」。目前台灣人已看膩馬英九傾中政策,民進黨還要跟著去冒用一九四九年已經死亡的國家名 稱,如何贏回領導性角色?

聲明強調,台灣人期待的是一位堅持台灣主體理想的領導人,而不是為了附和中國而犧牲台灣人民利益的政客。


解釋凍獨論 柯建銘:證明民進黨有處理兩岸能力

自由時報 2013-12-29

〔記 者曾韋禎/台北報導〕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拋出凍結台獨黨綱的議題後,引發批評;柯昨天解釋,由無派系、無負擔的他來「開路」,可改變外界對民進黨的 刻板印象,證明民進黨有處理兩岸事務的能力;且台灣主權獨立是事實,難道民進黨員須死守這一塊,才算捍衛台灣主體性?「就像是反共鐵人,有需要天天自稱是 谷正綱嗎?」

反共鐵人 不需天天自稱谷正綱

面對各方強烈批判,柯建銘認為,許多都流於過度猜忌、人身攻擊;民進黨要有自信、也要互信,不要隨意去猜忌他人的任何主張。華山會議開過好幾場,多數場次談的都是一樣的東西,民進黨必須做出一點改變,扭轉外界的刻板印象。

柯表示,自從台灣前途決議文提出後,台獨黨綱已實質凍結十餘年,也少有人特地以此做為號召,因為台灣主權獨立早就是事實,沒什麼好爭辯的。難道民進黨員必須死守這一塊,才算捍衛台灣的主體性?這未免太缺乏自信。

他形容,就像是反共鐵人,有需要天天自稱是谷正綱嗎?(谷是已故之國民黨大老,堅持反共復國,晚年號稱「反共鐵人」)。

扮演開路者角色 不計外界毀譽

柯建銘認為,他不屬於任何派系、也沒有負擔,更不計外界的毀譽,是最適合扮演開路者角色的人。趁現在離大選還有一點時間,拋出這個議題,就能讓大家好好去思考、消化;否則愈到選舉愈不敢提,民進黨就可能一路被壓著打。

柯自認,他是一路都在第一線作戰的戰士,比誰都堅持台灣的主體性,但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該堅持的依舊要堅持。


兩岸一家人共識才是關鍵

2013-12-31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23| 評論數: 0

柯建銘果然是民進黨內舉足輕重人物,他涉及的司法關說案,全黨護航,他提出的「凍結台獨黨綱」說,全黨爭論,雖引來不少罵聲,但也有相當呼應者。何況,柯委員的提議雖然未必獲得全黨支持,但這個大的政治動作一出,國台辦立即稱之為「有識之士」,媒體也跟進熱烈討論,可說政治效果已達成大半,至於台獨黨綱是否真的凍結,似乎已不重要。

這是個非常有趣的現象,表面上看,台獨黨綱像是民進黨的緊箍咒,箝制著民進黨的發展,也像是民進黨始終未能根本治癒的舊傷,三不五時,天氣變化,就會發作,讓民進黨領導層隱隱作痛。不過,如果仔細回顧民進黨和台獨理念、以及台獨黨綱的關係,就會發現實際狀況相當複雜。

民進黨真的是台獨黨嗎?在什麼意義上是台獨黨?台獨黨綱在民進黨的政治生態與運作上扮演怎樣的角色?這些問題都值得好好談清楚。

民進黨和黨外運動有著不完全的繼承關係,多數黨外運動的流派參加了民進黨,但不是所有黨外人士和民進黨創黨者都是獨派,一開始,台獨,是作為言論自由的一環納入民進黨的文件中:「人民有主張台灣獨立的自由」,這當然是一種迂迴表態的文字遊戲。

1988年,民進黨通過「四一七決議文」,表示「如果國共片面和談、如果國民黨出賣台灣人民利益、如果中共統一台灣、如果國民黨不實施真正的民主憲政,則民進黨主張台灣獨立。」這是以「四個如果」為前提的台獨主張。這和3年多後通過的台獨黨綱,表面上高喊「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實際上則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有異曲同工之處,就是「色厲內荏」,看似高舉台獨大旗,其實設置了許多前提和手段的條件。民進黨不是台獨黨嗎?為何喊台獨喊得如此雷聲大雨點小,理由很簡單,從一開始,民進黨領導層就知道「純之又純的台獨主張」在國際現實、台灣民意、黨內生態上都有過不了的關卡。說的好聽些,台獨理念是民進黨的「孔雀開屏」,用來騙取獨派選票,同時又有示威壯膽嚇唬人的作用。

正因為這種「色厲內荏」,台獨黨綱通過沒幾年,民進黨就自己廢了它。1995年,民進黨主席施明德在美國提出「民進黨如果執政,不必也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台灣已經獨立,維持現狀即是維持台灣主權獨立的現狀的言論。」台獨黨綱的生命,竟然只有3年,「用過就丟」,這就是台獨黨綱對於民進黨的意義與價值。到今天,施明德雖然早就離開民進黨,民進黨的官方文件上還清楚寫著施主席「這番關於台獨論述的創新詮釋」,已是「今日民進黨全黨的共識」。

從台獨理念的遮遮掩掩,到台獨黨綱如衛生紙般的命運,我們知道,「台獨」固然是不少民進黨人心中的信念,但對於民進黨整體而言,實在是工具性遠大於價值性。正是這種工具性,讓民進黨的基本立場與兩岸政策更加的不穩定,也更有危害性。

如果台獨或台獨黨綱是民進黨真正信仰的價值,始終為之奮鬥不渝,有一天民進黨宣布放棄台獨,或是凍結、廢除台獨黨綱,並且具體落實,我們倒還可以相信民進黨是真正轉型了。但,台獨和台獨黨綱只是民進黨的政治鬥爭的工具、武器,既然如此,只要還具有殺傷力,那麼它就會是民進黨政治武器庫中的重要配備。

台獨黨綱需要保存在庫房中,因為它的存在可以彰顯民進黨和國民黨的不同,更可以藉以鞏固台獨基本教義派的選票;它可以被深埋在庫房的陰暗角落,好讓民進黨能在需要時展示該黨的務實、理性、溫和、開放和轉型;它不可能被宣布根本、徹底銷毀,因為民進黨人深知,在與國民黨對抗、與共產黨談判的漫長政治角力過程中,是隨時可以重新搬出來的利器(想想四一七決議文的「四個如果」),如果國內外形勢轉變,如果高喊台獨對民進黨獲得選票有利,即使台獨黨綱已經凍結,該黨也絕對會毫無猶豫遲疑的將之從塵封的武器庫中翻撿出來,重新解凍、重新活化。

「凍結台獨黨綱」是個假議題,民進黨不會廢,即使真廢了,也不代表民進黨願意在法理上、歷史上和現實上與大陸存在連結,攸關民進黨兩岸路線可信度的問題是「兩岸一家人共識」,揚棄分離意識,這才是真正的試金石。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30

就教各位先進:

從柯建銘總召提出「凍結台獨黨綱」以後,許多朋友也陸續補充贊同意見,可是仔細看完成篇累牘的論述,我還是沒看到:凍結台獨黨綱,中共讓了什麼?民進黨得到什麼?台灣又得到什麼?

凍結了台獨黨綱,中共撤除武力恐嚇嗎?台灣主權得以確保嗎?國際空間打開了嗎?如果什麼都沒有,那民進黨要凍什麼?

所有的談判,都是建立在「你退什麼,我就讓什麼」,鮮少看到這種「你不喜歡所以我先退讓」的模式,唯一的例子是馬英九從「一中各表」自行退讓到「一中框架」。

中共至今不願意面對中華民國,那麼,民進黨有什麼理由先讓步?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3-12-30

應該這樣談:

一、中共承認台灣主權存在的事實,民進黨才有檢討台獨黨綱的必要。
二、台灣重返聯合國,兩岸可以進一步討論「一個中國」的意涵。
三、中國實行自由民主人權的憲政體制,兩岸才有討論統合的可能。

否則,無論是「中華民國是台灣」、「台灣共識」、「憲法各表」、「憲政共識」乃至於「九二共識」,都是台灣單方面的主張,中共統統不接受,要如何談判?如何成為台海兩岸政治協商的架構?

沒有一直退讓談判底線的道理,這三項主張不僅符合台灣人民的權益,國際社會也不會反對,對於中國人民更有召喚作用。


綠倡善待陸生陸客 「騙選票」
對中政策初稿曝光 黨內同志也吐槽

蘋果日報 2013年12月30日

民進黨對中政策初稿昨曝光,提及應善待陸生等人。圖為台大之前辦與陸生相見歡說明會。

【綜合報導】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將提出「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根據已曝光初稿,報告提到台灣應善待中國人民,「特別應善待在台陸配、陸生與陸客」,在國家安全無虞及制度完善配套下,逐步檢討與修正法令,形塑友善環境。綠營對此有不同看法,網友則諷:「騙選票的把戲。」

陳其邁憂事涉國安

《聯合報》昨報導民進黨對中政策報告提及善待陸生等內容,黨中央未否認,中國事務部主任洪財隆指最終報告要等下月九日中國事務委員會拍板定案。黨內人士指初稿內容是依前四次中國事務委員會會議、華山對中擴大會議與多次幕僚會議開會後敲定。

上周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提出凍結台獨黨綱提案,引發爭議,對中政策報告指出,民進黨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毋須改變;報告也提及兩岸交流必須有更進步的思維,尤其是促成雙方在自由民主、人權保障、公民社會的提升等,應有積極作為。

對於善待中國人民,親蔡英文的綠委陳其邁直言:「不懂為何用善待,好像民進黨都不善待他們。」陳指生活、社福等權利的平等待遇,陸配、陸生可與外配、外生一致,但涉國安的權利,應視兩岸交流狀況決定。 親游錫堃綠委陳亭妃說,任何外國人到台灣都應被善待,民進黨非一味反對兩岸交流,只是在意毫不設防的開放。

親蘇貞昌綠委吳秉叡說,對全世界人民給予一致對待是普世價值。吳去年提出「陸生納健保」議題惹議,逼得事後道歉。親謝長廷的綠委趙天麟認為,過去民進黨對陸生、陸配較嚴謹,若能態度從寬、把關從嚴,這樣的調整算是很大改變。

「山寨版的國民黨」

陸配目前取得身分證要六年,外配只要四年;陸生在台讀書不能納入健保,外籍生卻可參加健保。相關部會已提修法,但立院仍有爭議。

網友對此議論紛紛,網友legendr諷:「山寨版的國民黨!都有國民黨的中國政策了,還需要你們?」

民進黨對中政策總結報告重點

★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基本立場毋須改變,鑑於兩岸交流密切,也簽訂多項協議,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讓台灣民眾相信民進黨有處理兩岸關係的能力。
★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兩岸交流不得傷害台灣的主權與安全,應以台灣的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
★應善待在台陸配、陸生與陸客,在國家安全無虞及制度完善配套前提下,透過對法令逐步檢討與修正,形塑讓他們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環境。

資料來源:《蘋果》採訪整理


民進黨:綠智庫登陸 積極自信與對岸交流

新頭殼newtalk2014.01.08 林朝億/台北報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明天將討論總結報告,黨內人士今(8)日表示,黨還是會堅持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核心價值;不過,在全球化下,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民進黨應該自信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至於這是否是民進黨智庫派代表、甚至智庫登陸與對岸合辦活動,他說,「既然有這個闡述也是合理的作法」。

相關人士表示,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擴大會議目前已舉行9次會議,共有629人次參與,發言踴躍,到目前為止,已告一段落;而中國事務委員會除了明天開會外,因為該委員會是常設機構,有必要開會時,會繼續開,且會定期開。如果討論有共識,會依照委員會共識與結論執行。

對於總結報告方向,黨內人士說,1999年台灣前途決議文的兩個重點包括「台灣是主權獨立國家」及「以民主程序決定台灣的未來」,這兩個核心價值,是台灣的主流價值,沒有必要拋棄,否則反而背離民意。他說,堅持核心價值目的在維護台灣主流價值及政黨競爭優勢;如果民進黨此時拋棄基本核心價值,反而才是脫離現實、背離民意,面對未來選舉更是大大的扣分。

黨內人士同時指出,這個會議不是民進黨關起門來討論,公民社會也有很多期待;所以開會過程中有邀請民主平台、香港人士、中國學生及中國異議人士加入討論。也就是台灣社會除了與中國政府往來外,不能忽略對「庶民中國」的理解與交流;在紅藍綠三方之中,只有民進黨是以新思維對公民社會的訴求積極回應,並據此提出總結報告。

黨內人士指出,在總結報告的「前言」裡揭諸,「兩岸人民之間本無相互敵意,更有語言與文化上的淵源;雙方政府理應在各自體制之下,努力解決人民切身問題,提昇人民權利與福祉,並且謀求兩岸關係可長可久之道」。他說,這是以比較正面、善意角度來看待對中報告。

同時,在兩岸政治關係強調,「在全球化的潮流下,兩岸交流是必然的趨勢,民進黨應該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

對於這是否鼓勵民進黨智庫交流,進行二軌交流?黨內人士坦言,這是第一次將智庫交流納入黨的文件裡,對岸雖然有很多人來過,但黨的新境界智庫還沒去過。

媒體問說,這是否是黨的智庫會派代表登陸或甚至登陸跟對岸合辦活動,黨內人士表示,這方面「既然有這個闡述,也是合理的作法」。

至於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納入總結報告,黨內人士說明,這是先前會議裡,有縣市首長詢問到黨的政策時,幕僚單位也從善如流形諸文字說明黨的立場。

至於往後會不會提出新的決議文,他則指出,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常設機構,如果委員覺得有必要進一步作為,只要在中國事務委員會有共識,當然不成為問題。

同時,對於陸配、陸生議題,總結報告初稿也強調,「台灣應在國家安全、社會承載無虞以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透過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營造一個讓陸配、陸生、陸客可以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洪智坤 臉書發言 2014-1-9

由於尚未公布總結報告,僅能就已透露部分討論。

有關於智庫交流,台海兩岸早已經進行許久,較之中國黨、政、軍、學各智庫及外圍團體的主動攻勢,民進黨至少應該進行「規範性」的處理。

中共標榜「三個自信」,實際上卻對於民進黨毫無自信。各項研討會的所謂「紅藍綠對話」,對於民進黨(綠營)的代表總是再三篩選,儘挑些不影響「京城和諧」的人士,對於「冒犯衝撞」的民進黨人則下不為例、立刻封殺。

爾後的「兩岸智庫交流」,民進黨的黨政學者代表,至少經過新境界文教基金會的「認證」,才不至於魚目混珠,出現藍綠代表爭寵於中共當局的醜態畢露。

天啊,沒有親身經歷實在無法想像那有多噁心!


對中政策意見相左 游錫堃、謝長廷角力

自由時報 2014-1-9【16:35】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民進黨下午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現階段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可望在會後定調並對外公布,不過,前行政院長謝長廷出席會議受訪時表示,人民普遍認為,民進黨兩岸政策不太明確,這份報告也沒有很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沒有明確指出民進黨要往哪個方向走。

認為民進黨兩岸政策應更開放的謝長廷,與堅持台灣主體立場的另一位前行政院長游錫堃向來在兩岸政策意見相左,對於近來黨內有關凍結台獨黨綱與否的爭議,游錫堃受訪時則表示,台灣面對中國的生存之道,當然就是要追求理想,要把握現實,理想部分不能輕易放棄。

游錫堃與謝長廷的上述說法,隱然牽動民進黨兩岸政策的內部角力。

游錫堃表示,台灣要以自己的力量改變中國並不容易,但不應該放棄,所以民進黨要繼續追求自由民主,同時台灣應該把自己放在全球總體戰略下思考, 兩岸政策也是放在這個總體戰略下思考。

謝長廷表示,兩岸政策最重要的是清楚明確,人民普遍認為,民進黨兩岸政策不太明確,黨主席要領導這個黨,政策改變或不改變 都要講很清楚,要有加分效果或達到目的的功能性,政策才要改,同時要有民調依據,但現在總結報告中有很多文字堆砌,卻不太清楚,這樣不太好,民進黨要帶領台灣走出一條路,要與時俱進。

至於謝長廷一再倡議的兩岸「憲法各表」,在先前主持的對中政策擴大會議上被折衷成為「憲政共識」,謝長廷說,他主張的是憲法各表,當時主持會議時,支持與反對意見都有,有關憲政共識,可能還要在實證上看有沒有辦法得到多數的支持,應該有個民調做基礎。

游錫堃則在被詢及是否贊成憲法各表時表示,台灣不但要好好堅持自己的總體戰略,同時要幫中國人民來共同享有自由和平人權的普世價值,這樣比較好,至於憲法各表到底有沒有符合他這樣的邏輯,「我現在並沒有看到」。


綠對中政策 謝:未讓人很有感

自由時報 2014-1-9【18:02】

〔中央社〕民主進步黨今天召開中國事務委員會,將公布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前行政院長謝長廷說,總結報告內容不很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下午3時召開第5次會議,將提出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包括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前行政院長謝長廷、游錫(方方土)等8位委員都出席;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邱義仁則因人在國外,沒有出席。

謝長廷會前受訪時表示,民進黨兩岸政策最重要是清楚明確,黨主席要領導這個黨,政策不論是改變或不改變,都要講很清楚;改變要有加分效果,或達到功能性,才有改變的必要。

他認為,民進黨現在講了很多文字的堆砌,講了非常多卻不太清楚,因此應要有民調依據。

謝長廷並認為,總結報告內容不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沒有明確地說民進黨要往哪個方向走,有些內容甚至是重複的。

謝長廷說,他主張「憲法各表」,但日前主持對中政策擴大會議時,做出折衷的「憲政共識」決議。他說,經過他1年多走遍美國、大陸、歐洲等地,有的人可以接受憲法各表,沒有人公開說不可行,憲政共識則可能還要在實證上,看看有沒有辦法得到多數的支持。

游錫(方方土)說,台灣有自己本體的總體戰略,兩岸政策應放在台灣總體戰略下思考,同時要幫助中國人民來共享民主自由的普世價值。

被問到是否支持憲法各表,游錫(方方土)說,「我現在並沒有看到具體的憲法各表是怎麼各表」。

對於民進黨智庫可能登陸的想法,蔡英文說,能夠有互動總是好的。


綠對中政策 「憲政共識」沒結論

蘋果日報 2014年01月09日18:20

【張麗娜/台北報導】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下午討論「對中政策總結報告」。經過2個半小時的討論,原本初稿中擬訂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交流的基礎,但會中仍有不同意見,因此暫時沒有通過,將留待後續會議討論。

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會後表示,今天會中有通過歷次會議討論紀要,包括善待陸生、陸配、兩岸智庫交流等都有共識,但「憲政共識」部分仍有爭議,未能通過。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下午3時召開第5次會議,包括民進黨主席蘇貞昌、前主席蔡英文、謝長廷、行政院前院長游錫堃等8位委員都出席,國安會前秘書長邱義仁則因人在國外,沒有出席。


綠拋台灣共識不凍獨  對中政策沒突破 宣稱善待陸客陸生陸配

2014-1-10 06:15|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5| 評論數: 0

民進黨9日召開中國事務委會並通過《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凍結台獨黨綱」提議未過關,將以「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作為兩岸對話基礎。此外,主張塑造讓陸配、陸生、陸客有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馬英九總統則表明,陸生「三限六不」政策將適度開放,也考慮讓陸生納入全民健保。


民進黨做得遠遠不夠

2014-1-10 06:16| 發佈者: want-daily| 查看數: 16| 評論數: 0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昨天召開第五次委員會議,提出對中國政策的總結報告,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所拋出來的「凍獨」構想,雖然曾引發兩岸及民進黨內外熱烈的討論,但並未列入議題因而未加以討論,「憲政共識」在會中仍然無法取得共識,決留待以後再繼續談。換言之,民進黨並未成功解決民共關係的最上位歧異,台獨依然是民進黨的神主牌。

不過,總結報告還是部分回應了兩岸關係改變的事實,出現了一些具體成果,主要在兩個領域:一個是交流領域,另一個就是人道精神。

在交流領域方面,主要是民進黨相關智庫的交流,及地方執政縣市與中國大陸的城市交流。其實過去一段日子,民進黨智庫和大陸智庫之間的交流並未被禁止,但都是單向的交流,也就是大陸智庫到台灣時,他們可以跟民進黨智庫的交流,但並未出現民進黨相關的智庫到大陸交流,唯一的一次是去年10月10日在上海舉辦的首屆兩岸和平論壇,「新台灣國策智庫」掛名參加,但台灣實質承辦智庫並非綠營,只是綠營外圍智庫到大陸參加。

至於地方執政縣市與大陸城市之間的交流,高雄市一直最積極。事實上,現代城市最重要的挑戰是如何成為「全球城市」,城市要能跟全球城市往來,並具有競爭力。高雄市為了成為「全球城市」,陳菊市長已經為了舉辦全球性活動,兩度親自到大陸邀請重要城市參與,這是高雄市積極的一面。

在人道主義領域方面,民進黨比較有共識的是對於陸配、陸生,以及大陸來台旅遊的陸客,應該給予更有尊嚴的對待,民進黨終於認清應對大陸採取比較開明的作法。總結報告中就明文的指出:「台灣應在國家安全、社會承載無虞以及制度完善配套的前提下,透過法令的逐步檢討與修正,營造一個讓陸配、陸生、陸客可以尊嚴生活、健康學習及平安旅遊的友善環境,使其成為民主台灣的最佳夥伴。」

民進黨願意鼓勵兩岸擴大交流,並對大陸來台人民採取更符合人道精神的政策,這只是第一步,攸關兩岸繁榮的經濟交流問題,民進黨也應該以更寬闊的視野來處理。例如,民進黨一直杯葛的兩岸《服貿協議》,當然就不應該繼續杯葛下去。

畢竟,《服貿協議》是對大陸服務業到台灣投資,及台灣服務業進軍大陸這個快速成長中的新興市場最基本的法源,民進黨應該重新審視與面對《服貿協議》存在的價值,這是一個負責任的政黨最該以理性思考的要項。兩岸人民往來已經那麼頻繁,民進黨當然不該再以有色眼光,看待到台灣生活、學習和旅遊的大陸人民,更不應該把來台灣工作或投資的人看成妖魔鬼怪,這才是一個民主而進步的政黨。

雖然「凍獨」未能在這次的總結報告中形成議題,一般被認為應該可以輕騎過關的「憲政共識」,也無法形成民進黨的共識,那麼民進黨最該做的,還是應從細節做起,也就是用「先經後政」、「先易後難」的方式,開始改變以往「反中」的情結,這是民進黨和大陸即使在沒有相同的政治基礎下,讓雙方可以交流的人道基礎,相信大陸方面也會理解民進黨的困難。

就是因為過去長久「反中」的思考,以致於民進黨要重新開始跟大陸交往,起步就顯得比較困難,但是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步,民進黨當然不必認為起步難,就又把對大陸的政策萎縮回去,相信民進黨和大陸進行交流以後,雙方都會有積極的態度。

然而,民進黨在推進兩岸關係方面做得仍然遠遠不夠,對民進黨「凍獨」主張沒有形成共識,甚至「憲政共識」也未成為共識,大陸必定感到失望,因而不會對民進黨展開正式的交流互動。但民進黨如果能夠拋棄對大陸的「有色眼鏡」,與國民黨合作在立法院盡速修正歧視陸生的「三限六不」及所有對陸配、陸客、陸資及大陸白領不友善的法令,未來仍然值得期待。


綠對中政策 「台灣共識」取代「憲政共識」

【聯合報╱記者鄭宏斌/台北報導】2014.01.10 05:48 am

民進黨昨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排除原本列在報告初稿中,以「憲政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的結論,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

這份紀要指出,當前台灣民眾認同自己是台灣人、主張獨立的比例,都是當前的主流民意,「台灣與中國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定位,並不被台灣民眾接受」。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昨天舉行第五次會議後,總結出「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但通篇檢討紀要刻意排除「憲政共識」四字,最後修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的基礎」;在兩岸協商方面,紀要提到,兩岸交流已更形密切,政府之間也簽訂多項協議,經濟、社會的往來深入各階層,民進黨必須與時調整,以更務實態度來處理新生議題。

對陸生與在台陸配福利立場一向保留的民進黨,在這份紀要中態度略有調整,除承認兩岸交流是必然趨勢,民進黨應積極自信參與兩岸交流,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外,還表示要「營造對陸配、陸生與陸客的友善環境。」

紀要提到,兩岸協商應謹守民主程序與資訊透明原則,應制訂「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納入風險評估及利益迴避機制外,更應有公民聽證程序,以確保任何兩岸協議均能符合台灣的最大利益。

在國安戰略方面,台灣應與中國發展和平穩定、共存共榮關係,雙方都負有區域和平的責任;台灣國防預算須提高,以建置不對稱戰力為優先。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表示,此紀要顯示更自信、更周延、更安全、更善意等特點,這次不是結束,中國事務委員會是常設性會議,未來會針對各面向的新議題進行討論。

但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說,這分報告不明確,「沒有讓人很有感」,民進黨兩岸政策必須清楚明確,黨主席要把政策講清楚。

謝長廷在會中並重申「憲法各表」,反對「憲政共識」的措辭,但會中無共識,「憲政共識」最後並未納入;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則說,兩岸智庫交流,能互動總是好的。


謝長廷批蘇貞昌「預設前提」

【聯合報╱記者林河名、鄭宏斌/台北報導】2014.01.10 05:48 am

民進黨昨天通過「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據指出,行政院前院長謝長廷在會中質疑黨主席蘇貞昌「有意識地在影響會議結論」、「有預設前提」;最後蘇貞昌服從多數意見,將原擬的「總結報告」改為「檢討紀要」。

據轉述,謝長廷在會中數度挑戰蘇貞昌,除了質疑蘇貞昌在作方向指導,違背原先宣稱中國事務委員會只是一個討論平台的說法,暴露自己的心態;謝還聲援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批評黨中央未充分尊重「凍結台獨黨綱」的意見表達。

與會者形容,謝長廷有備而來說,「我們打開天窗說亮話」,直指黨中央的總結報告草稿是有前提在處理。

謝長廷批評,「凍獨」新聞鬧這麼大,但幕僚整理的總結報告裡,竟然沒有柯建銘的書面聲明,僅有批判柯的意見紀錄;高雄市長陳菊也附和說,柯建銘的意見表達,不應被設限。

謝也說,整篇報告中,「中華民國憲法」字眼,竟然只出現一次,且是出現在「台灣前途決議文」裡頭,讓他難以接受。

指轉述,柯建銘發言時,除了闡述凍結台獨黨綱的主張,對於謝長廷質疑蘇貞昌作方向指導,他也建議蘇,不必太過堅持個人意見,應該中立一點、更有彈性。

台南市長賴清德提議將「憲政共識」改為「台灣共識」,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建議,將文字修改為「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蘇貞昌裁示將此寫入結論。

蔡英文表示,民進黨在兩岸關係有多大發言分量,取決於民意支持度有多高,發言才有力量,因此須先凝聚台灣內部共識。

至於昨通過的檢討紀要重點,包括智庫與地方執政縣市的城市交流,民進黨前秘書長吳乃仁也在會中說:「這個不是已經在做了嗎?」

與會人士透露,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凍結台獨黨綱」與「憲政共識」都有爭議,不宜放入結論,下階段還可再討論。謝長廷則說,他主張的是「憲法各表」,而非「憲政共識」,「憲政共識」是之前會議妥協的產物。

會中反倒是蔡英文沒有太給蘇貞昌難堪。據轉述,蔡指出,這分報告既然是對中政策階段性整理,就應慎重,不宜輕下決定。

在委員們輪番發言後,蘇貞昌說,他沒有方向指導,只希望大家形成共識。


學者:政治立場沒變 難有突破

【聯合報╱記者黃驛淵、鄭宏斌、錢震宇/台北報導】2014.01.10 05:52 am

民進黨昨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政大國家發展所教授童振源說,報告展現善意與積極態度,善待陸生、陸配、陸客有助改善民進黨反中形象,但進展幅度有限,沒調整既有政治立場,大陸恐難與民進黨展開積極交流。

童振源說,這次未明顯調整基本立場,有志參與五月黨主席改選的領導人,因害怕傷及黨員支持度,而不願大幅度調整立場;另因馬總統支持度太低,民進黨調整兩岸政策的動力非常低。至於憲政共識未過,則保留未來政策調整空間。

前立委林濁水也說,「政策從寬」是巨大轉變,未來到立法院推動時,立委願否配合還不一定;但紀要非結論、沒什麼拘束力,沒做成結論很可惜。

中央警察大學公共安全系副教授董立文說,若通過凍獨或憲法各表、憲政共識,恐被北京解釋成台灣兩黨都支持一中框架,但以習近平過去強硬態度,勢必要求統一,那就等於「改變」現狀。

國民黨發言人楊偉中說,從憲法共識、憲政共識或凍結台獨黨綱難以達成結論,顯示要民進黨面對現實、承認中華民國很困難;善待陸生、陸配、陸客則要看具體政策,民進黨向來會喊漂亮口號,但重點在實際主張與作為。


觀察站/保守、恐中 蘇主席自信何在

【聯合報╱本報記者林河名】2014.01.10 05:50 am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端出成立半年多來第一份報告,因為了無新意,只能說是彙整前九場「華山會議」的意見紀要。不過,昨天會中迭有高手過招,連天王都不耐蘇貞昌「指點」下的對中政策,這把火勢必還要在黨內繼續悶燒。

攤開「二○一四對中政策檢討紀要」,最受矚目的「台獨黨綱」存廢爭議,不在其中。但柯建銘提出的「凍獨」主張,明明是這九場華山會議最受爭議的部分,也是最大亮點,既然是「對中政策檢討紀要」,為何不能納入檢討項目之一?

蘇貞昌雖要撇清「方向指導」的指控,但通篇結論除了重申「基本立場與核心價值不變」,對於兩岸政治定位與交流,以及經濟與國家安全等戰略,不是老生常談,就是不切實際的誇大之詞,難以服人。

民進黨對中政策調整令人無感也就罷了,報告中一再出現「如何免於中共的威脅」、「中國經濟高速發展的核心是權貴資本主義」、「防止中國因素對台灣自由民主生活方式的侵蝕」等文字,處處暴露民進黨潛藏的「仇中情緒」。

猶記蘇貞昌二○一二年五月當選民進黨主席時,他說會以「靈活、開放的方式」處理兩岸政策,此後也一再強調「積極自信、面對中國」。但其上任後最重要的兩岸政策,第一分成績單卻充分暴露其保守性格,也因過度「恐中」,難以展現他口中的積極、自信。

柯建銘日前拋出「凍獨」主張,正是憂心對中政策調整乏善可陳。結果證明,民進黨在蘇貞昌領導下,對中政策仍是「鐵板一塊」,無力突破。先前傳出有意競選黨主席的謝長廷,昨天在會中對蘇貞昌不假辭色,似乎也已預示五月的黨主席改選,將是另一場對中政策的抉擇。


冷眼集╱誰在乎民進黨的對中政策?

【聯合晚報╱記者林敬殷/特稿】2014.01.10 03:47 am

誰在乎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和主張,是台灣人民,還是中共,或兩者都有?人民要什麼,中共要什麼,之間的拿捏與分寸,民進黨能給出承諾嗎?

民進黨長期糾結在兩種利益的矛盾中,一個是維護台灣主權,另一個是要向人民證明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同時也希望獲得中共善意回應。

從歷年民調,台灣人民不懷疑民進黨維護主權的決心和立場,但是否以此證明黨的立場和主張不用改變,黨內有不同聲音。另一個問題是,人民為何不相信民進黨有能力處理兩岸關係,對於民進黨的對中政策是有疑慮,這些疑慮從何而來?

人民不在乎民進黨黨綱或黨章,對於北京對民進黨的批評卻更有感。人民嘴巴都說不是中共說了算,無需附和中共,但前年總統大選最後關頭,台商表態,以及美方最後關頭被解讀未挺蔡英文的作為,重挫民進黨聲勢。

這些疑慮的累積,一部分來自民進黨的慣性保守態度,一部分是民進黨對涉及高度政治性議題的反射性質疑,例如兩岸互設辦事處的論述及操作方法。而這些印象要不要、或如何扭轉,是民進黨不得不面對的未來。

民進黨中國事務委員會「對中政策總結報告」,尚待下午的討論,這不只攸關民進黨未來能否重返執政,更關係民進黨一旦再度執政,兩岸關係是否能維持穩定、乃至於台灣經濟會否因無法融入國際區域經濟體系,而深陷衰敗困局。

民進黨不只應只是思考如何釐清人民疑慮,更應著眼作為一個可能重新執政的在野黨,如何為人民擘畫大選後的新局。


民進黨不可在台獨議題上耍盤子

【聯合報╱社論】2014.01.10 04:25 am

馬戲團裡數隻竹枝耍起幾個盤子的功夫,那是叔叔有練過。現在,民進黨在台獨議題上也玩起耍盤子的戲法,卻是險象環生,危機四伏;原定昨日發布的《兩岸政策總結報告》,降格為《兩岸政策檢討紀要》,正是一隻盤子乒乓落地。

這場台獨戲法有三隻盤子,第一隻是凍獨。林濁水推測,柯建銘在提出凍獨方案前,已與北京和黨內要角套過招。證諸國台辦以「有識之士的積極信號」盛譽柯建銘,及蘇貞昌的「沒有凍不凍的問題」,與蔡英文的「尚不清楚其脈絡」,皆露出套招的痕跡。柯建銘從來不是民進黨內意識形態的旗手,而是主持政治交易的實務派;如今,他以「凍獨」喊出了民進黨兩岸政策的「破盤價」,此後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價碼已不可能高過這個標準,「凍獨」已是最新的公告牌價。價錢只會再跌,無可能回漲。

第二隻盤子是昨天發表的《兩岸政策檢討紀要》。「對中政策」的原來稿本主張,「以憲政共識為民進黨與共產黨對話基礎」;但是,國台辦已有言在先:「憲政共識是模糊的台獨主張,不可能接受。」也就是說,這樣的「對中政策」,儼然是明明頂著「中國不能接受」的「憲政共識」,擺明了偏偏就是要「推車撞壁」,這種宣戰檄文難道真的就是民進黨的「對中政策」嗎?這種「對中政策」不但價碼較柯建銘的凍獨案沒有競爭力,賣相也不如謝長廷的「憲法各表」;因此,「憲政共識」四字遂從《檢討紀要》中消失,留待「下一階段討論」。

第三隻盤子是《服貿協議》。在兩岸政策上,必須政治與經濟協調。直白而言,若主張台獨,就應反對或杯葛服貿協議;若是「不再回頭搞台獨」,就沒有理由反對現在這個版本的服貿協議。但是,如今柯建銘一面在立法院內封殺服貿協議,另一方面卻又在立法院外倡議凍獨;柯建銘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正是反映了整個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矛盾。

此時此刻的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擎著北京明指其為「模糊台獨」的「對中政策」大旗,內部則演出「凍獨」的跳樓大拍賣,卻又惡劣抵制促成兩岸經貿雙贏的服貿協議。叔叔沒練過,這個耍盤子戲法,勢必要演成滿地撿破盤子的狼狽下場。

柯建銘已喊出破「盤」價,民進黨要加入兩岸弈局,基本消費額就是「凍獨」。民進黨不能說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取代」了一九九一的《台獨黨綱》,因為,若依此說,二○○七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也已「取代」了一九九九的《台灣前途決議文》,何況二○○○至二○○八扁政府的台獨操作已經完全撕毀了《台灣前途決議文》。尤其,《台灣前途決議文》明文主張「揚棄一中原則」(今日語彙稱「一中架構」),早為北京所拒絕,已然宣告此路不通。至於「憲政共識」,更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只是徒然益加彰顯了民進黨是在迴避「憲法各表」與「憲法一中」。再者,《檢討紀要》主張地方政府交流及智庫交流,其實陳菊、蘇治芬、賴清德皆已訪陸或訪港,可見此一主張已遠遠落在政治現實之後;而一方面謂將營造對於陸配、陸生、陸客的「友善環境」,另一方面卻又在《服貿協議》死纏惡鬥,這豈不是自相矛盾?在在可見,這一本《檢討紀要》,其實是滿地的碎盤子,端不上檯面。

前文已論,柯建銘喊出「凍獨」,這是民進黨在兩岸餐桌上的基本消費額。林濁水已看出底細,警告柯建銘,「凍獨」的「下一步」就是「一中架構」。林濁水沒錯,因為,民進黨不可能一方面不敢主張台獨(無論說是被取代或凍結),另一方面卻又不願回到「一中架構」。如今若是主張「台獨被取代」或「台獨被凍結」,即須回到「一中憲法下的一中架構」;亦即,不可否定「一中憲法」,但應堅持中華民國在「一中架構」中的尊嚴與利益。

民進黨在台獨議題上不可耍盤子,終究必須回到「中華民國憲法的一中架構」之下。這必然是民進黨的「下一步」,捨此無路可走。


對中政策炸彈 蘇貞昌暫拆引信

【聯合報╱施正鋒/東華大學民族發展暨社會工作系教授】2014.01.10 04:25 am

經過半年九場的「華山會議」,民進黨日昨彙整對中政策擴大會議的「總結報告」,送到中國事務委員會議決。經過兩個半小時的討論,只獲得「政策檢討紀要」,也就是有匯集、卻沒有整合,除了對於善待陸配陸生,以及智庫交流有共識,先前傳出的「憲政共識」並未闖關成功,黨主席蘇貞昌暫時先拆除中國政策炸彈的引信。

照說,年底的七合一選舉屬於地方性質,涉外事務不會是重點,因此,以謝長廷為首的派系亟欲調整民進黨中國政策,一年多來一再向蘇貞昌逼宮,頗不尋常。

表面上,挑戰者說是希望為二○一六年總統大選儘早定調,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應可理解為五月黨主席改選的前哨戰。如果蘇貞昌讓步了,謝可以主導政策的改弦更張,挖掉蘇在本土派的牆角;如果蘇能挺住,一再出招也可以讓蘇疲於奔命。

一開頭,蘇貞昌向謝長廷釋出善意,也就是同意讓謝來分擔黨內中國政策的整合工作。然而,謝顯然不是會錯意、就是得寸進尺,除了恢復事務性質的中國事務部,要新設相關的決策機構,還堅持要接受他的「憲法共識」才要接任,甚至於急著要使用這個身分登陸。這一系列的要求,未免強人所難,最後,幕僚單位及黨內對話平台都設置了,只不過後者的名稱,是一般性的用字「中國」、而非「大陸」。

接著,蘇貞昌禮聘所有派系大老擔任委員,有福同享、有難同擔,大家分攤風險。

此外,異於過去畢其功於一役的期待,蘇貞昌在兩個機構中間插入擴大會議,然後以分期付款的方式進行會議,即使大鳴大放,也不至擦槍走火。

如以整合黨內共識為出發點看,議題設定包山包海,由專家學者穿插政治人物撰文引言,有點像是「認識中國」的專題討論。每回的主持人由委員輪流擔綱,大致上是派系平衡,盍各言爾志;如果主持人暗藏玄機,多少可以由邀請的對象看出端倪。當然,主持人也可以在綜合看法時,偷渡自己看法,再透過會後的記者會宣傳。由於會議廣邀各路英雄豪傑共襄盛舉,讓黨外社會力量參與討論,避免透過媒體取得二手訊息,算是比較開放的作法。

大體而言,蘇貞昌的立場是與美日建立民主同盟,雖然不必與中國為敵,那麼,一九九九年的「台灣前提決議文」已經夠了,眼前看不出有改變基調的必要。相對的一方,則主張二○一二年的大選功敗垂成,主要是輸在中國政策,因此必須想出一個東西來跟國民黨「九二共識」別苗頭,特別是謝長廷沾沾自喜的「憲法各表」。介於兩者之中的,則是各種虛與委蛇的建議,積極的是希望能找出讓中國滿意的詞兒,消極的是拿人權跟和平來當前提。

一度,謝長廷主持會議時,稍微修正為「憲政共識」,再由黨團總召漫天要價「廢除台獨黨綱」,甚至由外圍號召成立和平委員會作為「民共平台」,看能否就地還價為重新檢討歷來的決議文。

不過,謝長廷大動作並未獲得黨內的支持。坦誠而言,如果台灣內部對於現有中華民國憲政體系都有意見,又如何拿來當對外的擋箭牌?

不管是把中國政策的戰略,當作大選的戰術,或是黨內選舉的工具,謝長廷年餘來的騷擾戰徒勞無功。向蘇貞昌背後射出的第二支箭能否奏效,將看下周的中執會見分曉。


兩岸關係 蘇貞昌拋海鷗理論

中央社 最新更新時間:08:58:11

(中央社記者蘇龍麒台北14日電)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表示,兩岸關係就像「海灘之鷗」,各走各的一點都不礙事,中國要抓住台灣的心,應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

民進黨日前公布「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後,蘇貞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就選上以中國大陸聽眾為主的中央廣播電台。

他說,中國如果整天用力量來堵住台灣,不但中國減少了自己的力量、減少了台灣的力量,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不夠有自信,中國減了好多,好可惜。

蘇貞昌說,兩岸關係就像「海灘之鷗」,海灘有一隻鳥在走,這麼大的人在走,人不要去抓鳥,牠就不會飛,牠走牠的、你走你的,你欣賞牠、牠欣賞你,兩個都很好,你要去抓牠,牠就會飛走。

他說,中國要抓住台灣的心,不要去抓他、不要去礙他,多給一點鼓勵與空間,一點都不礙事。

蘇貞昌說,兩岸語言相通、淵源很好、往來的人很多,彼此看看中國也許確實有值得學習之處,台灣有很多可取之處,中國也來看看。1030114


兩岸在國際 蘇貞昌拋出「中國加一」

【聯合報、中央社╱記者鄭宏斌╱即時報導】2014.01.14 09:30 am

民進黨提出「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引發外界關注。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早上接受廣播專訪,他形容兩岸關係如同「海灘之鷗」,海鷗在海灘上走,如果你不抓它,它不會飛,如果你要抓它,它就會飛。中國如果想抓住台灣的心,就不應花力氣想抓住台灣,而要愛護台灣。

蘇貞昌還說,中國和台灣應多一點對話和互動,不要對台灣加前提,也不要限制台灣的國際空間,讓大家看到中國和台灣一起出現在世界上,才能讓「中國加一」。

對於凍結台獨黨綱的問題,蘇貞昌表示,台獨黨綱在歷史進程中已經過去,台灣已經獨立,不必再提獨立,現在最重要的是建設國家、造福人民。

主持人追問,為何不廢除台獨黨綱?蘇貞昌說,已經走過,何必廢除?這是歷史的過程,「你能廢除你13歲、20歲的什麼嗎?主權獨立國家會每天喊獨立嗎?」

至於是否訪中?蘇貞昌表示,目前沒有這個計畫,但如果中國希望了解台灣的話,就不要預設前提,否則中國只聽自己想聽的,看自己想看的,是自己限制自己。

【中央社台北14日電】

民進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說,兩岸簽署協議應該對等互惠,中國不要限制住台灣的國際空間,讓兩岸一起在世界上,是「中國加一」。

民進黨日前公布「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後,蘇貞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就選上以中國大陸聽眾為主的中央廣播電台。

他說,中國如果整天用力量來堵住台灣,不但中國減少了自己的力量、減少了台灣的力量,也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不夠有自信,中國減了好多,好可惜。

他表示,兩岸簽署協議應該對等互惠,對互相都有利益,兩岸交流應該善意不要加前提,多點對話與互動,讓「中國加一」。

他說,中國不要限制住台灣的國際空間,台灣與中國一起在世界上,就是「中國加一」,不要讓世界看到中國在國際上,沒有自信的打壓台灣,或是看到中國很封閉,這樣不好。

對於中國大陸網友問到,蘇貞昌願不願意破冰登陸?他說,沒有冰就不用破了,目前沒有計畫訪問中國,且一切要看對岸領導人,如果老是一堆前提,沒有「興趣」、沒有「趣味」,也就沒有「去」。

他說,如果中國希望了解台灣,就不要設前提,會變成摀住耳朵,只聽到想聽到的東西,例如只聽到中國國民黨的聲音,中國自己限制了自己。

蘇貞昌說,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曾說,「中國一不輸出革命、二不輸出飢餓、三也不會折騰人家,人家不用來說三道四」,蘇貞昌說,「那也不要來折騰台灣」,讓台灣在世界各地不受中國打壓。


蘇:對中政策 不是敗選唯一問題

【中央社╱台北14日電】2014.01.14 10:06 am

民主進步黨主席蘇貞昌今天表示,選舉輸有很多的問題,民進黨要誠懇檢討,但對中政策不是唯一、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問題。

民進黨日前公布「2014對中政策檢討紀要」後,蘇貞昌首度接受媒體專訪,就選上對中國大陸聽眾廣播的中央廣播電台。

談到民進黨的中國政策大辯論,蘇貞昌說,中國政策隨時都可以討論、交換意見,怎麼形成共識最重要,名稱、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共識,並尊重各方講話的權利,這也是台灣今天最值得守護的部分。

主持人問到,民進黨檢討2012年總統大選敗選,兩岸政策是不是邁向執政沒有趕上的最後一哩路?蘇貞昌說,不是。他表示,選舉輸有很多的問題,有人想把民進黨選輸,只有怪罪在兩岸問題。

他說,選贏的人占了話語權的一方,就編題目、派責任,有目的的希望民進黨改變某一方面,看慣了國民黨的伎倆。

蘇貞昌表示,民進黨選輸要誠懇、誠實、勇敢的檢討,檢討自己最重要,對中政策是其中之一,但不是唯一,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


蔡︰民進黨須以台灣角度看待兩岸問題

自由電子報 2014-01-13

〔記者陳璟民/台北報導〕針對民進黨主席蘇貞昌提出舉辦黨內「中國政策大辯論」的想法,民進黨前主席蔡英文昨答覆媒體表示,民進黨對兩岸問題有其堅持、價值取向與一貫立場,可是政治畢竟有現實面,民進黨本身對兩岸的思考和社會現實間,怎樣找到大家共同接受的處理方法很重要,這不是很快可形成的事情,須經很緊密互動對話。


體制空洞化 民進黨危機

【聯合報╱社論】2014.01.29 04:22 am

民進黨正面臨體制空洞化的重大危機。柯文哲拒入民進黨,與蔡英文在體制外另樹兩岸關係的旗幟,皆是顯著的徵兆。

柯文哲拒入民進黨,認為若以民進黨籍參加台北市長選舉,即不可能打破藍綠的界線;他甚至說,若選前不入黨,則即使當選後可能仍不入黨。柯文哲此計,固然是一種選舉謀略,但他在造成話題後仍能維持聲勢不墜,甚至竟迫使整個民進黨可能屈從於他,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異象。柯文哲是以貶抑民進黨來抬高自己,而民進黨則坐視柯文哲羞辱民進黨卻仍必須百般將就;僅憑一個柯文哲,即能推翻黨章所定提名規範,甚至架空了整個民進黨的體制,豈不是匪夷所思?

蔡英文則是另一種形式的柯文哲。她於二○○○年以無黨籍身分進入扁政府內閣,再於二○○四年為取得不分區立委地位而加入民進黨,至二○○八當選民進黨主席時僅四年黨齡。此時,她與蘇貞昌陷於二○一六年總統候選人的提名之戰;因而將蘇主持的華山會議的「對中政策總結報告」降格為「檢討紀要」,她自己則大陣仗遣小英基金會登陸訪問。這一方面是因蘇貞昌沒有能力將蔡英文整合在黨中央的兩岸政策中,但相對而言,另一方面卻更彰顯了蔡英文藉貶抑黨體制來自樹一幟的政治意圖。此時的蔡英文,甩掉了蘇貞昌,也架空了黨中央。

柯蔡二人的共同點是抵制體制,在體制外另樹旗幟,另立門戶。欲競選台北市長的柯文哲,以拒入黨體制為榮,民進黨卻被他牽著鼻子走;欲競選總統的蔡英文,則在黨中央之外,另闢兩岸關係的蹊徑,也以甩開黨體制為得計,黨中央對她亦無可奈何。以柯蔡二人之例,這若不是民進黨體制的空洞化,什麼叫做空洞化?

柯蔡二人甩掉黨體制,然就社會反應來看,柯蔡的掌聲大而蘇主席的噓聲響;這是民進黨內首次出現「造反派」凌越「當權派」的政治異象(自許信良、施明德、十一寇,均是造反派敗陣),民進黨黨體制的權威性與正當性何以會空洞化到如此地步?這是因黨體制的當權派在掌握黨的核心價值及核心利益上已失優勢,以致太阿倒持。

今日民進黨中央黨體制之權威性及正當性的空洞化,其實是緣自長期的道德空洞化、論述空洞化、政策空洞化及信任空洞化。道德空洞化,從扁案及柯建銘關說案,可見已無廉恥可言;論述空洞化,至今仍停滯在「應該積極凝聚台灣內部的共識做為兩岸對話基礎」的階段,如何進行「海鷗與沙灘客」的對話?政策空洞化,ECFA從「喪權辱國」翻覆至「概括承受」,美牛案竟在立法院打了幾天地鋪後在鼾聲中消失;信任空洞化,則有了以上的空洞化,社會信任如何不空洞化?黨體制的權威性及正當性更如何不空洞化?而柯文哲的否定體制與蔡英文的甩開體制,可謂皆是鑽過這個已然存在的體制空洞罷了。

問題在於:柯文哲不肯入黨,並不能補救黨體制的空洞化;蔡英文架空了黨中央,也不能補救黨體制的空洞化。柯不入黨,是怕黨拖累了他;蔡英文架空黨體制,一方面是要壓倒蘇貞昌,另一方面亦是因在這樣的黨體制內,至少在兩岸政策上已經難有作為。

民進黨在南部縣市的磐石穩固,不能掩蓋其在道德、論述、政策、信任及黨體制上的空洞化。柯文哲的逃,及蔡英文的閃,皆只能反襯空洞化危機之深重。一個大黨,連兩岸政策亦無法在黨體制內獲得結論,連明明是由民進黨及綠營主力支持的台北市長候選人也要戴上「在野大聯盟」的假面具,這難道不是黨的危機?

柯蔡二人,皆是以個人的形象與人格特質在民進黨內屬於「非典」,而引得社會注目;且二人亦深諳如何以其「非典」特質,來吸引超溢綠營的選票。但此計雖可能贏得選舉,卻無可能補救民進黨在道德、論述、政策、信任及黨體制正當性上的空洞化危機。

柯文哲不入黨,甚至說若當選也不入黨。但是,蔡英文儘管贊同柯不入黨,自己則無可能退黨;今日她或有可能閃過蘇貞昌,但在她倘若復任黨主席或又成民進黨總統候選人後,還能甩掉民進黨嗎?如果不從道德、論述、政策、信任上再造民進黨,二○一六的蔡英文,恐怕又會步上二○一二的覆車之轍。


選民唾棄管不好自己的政黨

蘋果日報 2014/02/19 00:06 1108

作者:家博(Bruce Jacobs)(澳洲蒙納士大學亞洲語言與研究中心教授,並曾任該校台灣研究室主任)

澳洲選民最近給我們上了一堂政治課,值得台灣政黨注意:選民不會把票投給自己都管不好的政黨,就算是是有卓越成就的政黨也一樣。

在2007年11月24日大選,澳洲工黨擊敗保守黨組成的執政聯盟,結束保守派長達11年的執政地位。工黨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成功應對全球金融危機,還向澳洲原住民完成拖延已久的道歉,但陸克文採取微觀管理(micromanage)且從不諮商其他內閣部長意見。工黨大老因此決定拉下陸克文,由前副總理吉拉德(Julia Gillard)於2010年6月23日取代他。這是澳洲史上首次出現總理在第一屆任期就被拉下台,吉拉德也成為澳洲首位女總理。

吉拉德政府在2010年8月21日的選舉中僥倖過關。前總理陸克文則是擔任外相,但他繼續搞破壞,最後在2012年2月22日辭職。而接下來2月27日的黨魁總理選舉他也未能成功擊敗吉拉德。儘管遭挫敗,陸克文仍然不斷在背後批評執政黨。

2013年6月26日再度舉行黨魁選舉,條件是輸家得辭去國會議員。在即將舉行大選前,陸克文擊敗吉拉德重回總理寶座。

陸克文選舉操盤成功,但外界仍抨擊他的微觀管理方式以及不兌現承諾。儘管執政成績良好,澳洲選民仍讓工黨在2013年9月7日的大選中吞敗仗。儘管對手自由黨/國家黨聯盟政策少、欠缺有力部長人選,但澳洲選民還是支持他們,就是因為他們起碼可以管好自己。

顯然台灣的國民黨和民進黨也讓選民認為他們缺乏自我管理能力。馬英九總統攻擊立法院長王金平,引來台北市長郝龍斌以及新北市長朱立倫的「含蓄批評」,顯示國民黨內分歧。而反對對王金平開鍘的副總統吳敦義則已經沒有多少政治影響力。

馬總統前所未有的超低支持率反映出他的無能政府,也反映出他的「中國化」政府立法機構是由一個台灣人所主導。但另一個導致低人氣的主因就是國民黨黨內分裂。

在這種情況下,民進黨應可趁虛而入,但民進黨也有內鬨的問題,每位重要領導人都只為自己而不為全黨著想。以謝長廷為例,他領導的民進黨在2008年總統大選慘敗,卻未遵守承諾退出政壇,還繼續干涉、安插自家人馬擔任重要黨職。他那令人不解的中國政策遭民進黨唾棄,但他仍然滿口無意義的口號,像是「一中兩市」以及「憲法各表」。難道謝長廷不知道「一個中國」就是中國想要吞掉台灣的政策,而且中國根本不在乎憲法。

反觀蔡英文在2012年的表現比謝長廷好多了,但她也有很明顯的問題。她給美國領導人的印象很糟,以及她不願和自己狹小以及無能幕僚圈外的人溝通,也因此無法打贏選戰。如今蔡英文仍不願和他人合作,連親近她的支持者都相當擔心。

除了只顧自己,民進黨的「天王們」也沒準備好面對新世代。年輕人在選舉上提供民進黨不少支持,但民進黨年輕的未來領袖在哪裡?難道這些年輕領袖不應該先在台北市、新北市以及南部汲取執政經驗?為何前副總統呂秀蓮以及前行政院長游錫(方方土),這兩個年過65歲的人還自認是黨內最好的候選人?

台灣選民和澳洲選民一樣,都不喜歡無法管理自己的政黨。國民黨和民進黨會注意此警訊且做出重大變革嗎?不幸的是,我抱持悲觀態度,因為太多政治人物把個人利益放在國家利益之上。

相較於呂秀蓮出來參選,家博問:民進黨年輕的未來領袖在哪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eorgeYe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